购买广西东兰县特产山茶籽,今年什么时候出来价格多少

规划计划-广西林业厅
您的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年)&目 &录&第一章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 1&一、发展现状... 1&二、存在问题... 6&三、发展潜力... 9&四、有利条件... 10&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13&一、编制依据... 13&二、指导思想... 13&三、基本原则... 14&四、技术路线... 15&五、发展目标... 16&第三章 &油茶基地建设范围与布局... 19&一、建设范围... 19&二、总体布局... 19&三、基地布局... 22&第四章 &主要建设内容与重点任务... 28&一、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8&二、高产示范基地建设... 30&三、原料林基地建设... 31&四、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35&五、综合加工基地建设... 38&第五章 &规划实施进度... 42&一、第一阶段(年)... 42&二、第二阶段(年)... 43&三、第三阶段(年)... 43&第六章 &效益评价... 45&一、经济效益... 45&二、生态效益... 46&三、社会效益... 48&第七章 &保障措施... 50&一、组织保障... 50&二、政策保障... 51&三、科技保障... 53&四、良种保障... 54&前 &言党中央、国务院对食用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极为重视。2007年9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作物。200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年)》(发改农经[号),这是针对单一树种而制定的专项规划,标志着油茶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广西是全国油茶重点产区,现有油茶林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茶油单产居全国第1位,油茶良种研究水平居全国前列。为确保广西油茶产业科学、有序发展,提高产业建设成效,2009年自治区林业厅组织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及有关市、县林业局,根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年)》,结合广西实际,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年)》。通过专家评审后,由自治区林业厅、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厅联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印发。&&&&第一章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一、发展现状&(一)分布范围广西现有油茶林主要分布在11个市74个县,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8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10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1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35个。(二)油茶林保存现状广西是全国油茶重点产区之一,全区现有油茶林面积约550万亩,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12%。其中:产前期18.9万亩,初产期35.9万亩,盛产期304.4万亩,衰产期190.8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4%、6.5%、55.4%、34.7%。在现有油茶林中,亩产茶油2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油茶林约有15万亩;亩产茶油10~20公斤之间的中等产量油茶林约有100万亩;亩产茶油5~10公斤之间的油茶林约有210万亩;低于5公斤的油茶林达225万亩。根据广西油茶物种的分布特点,全区共划分为三大栽培区:桂北区(北纬24°40′以北)、桂中区(北纬22°40′~24°40′)和桂南区(北纬22°40′)。桂北区主要栽植品种为小果油茶;桂中主要栽植品种为普通油茶;桂南区主要栽植品种为越南油茶、普通油茶。我区油茶种植面积以三江县最大,面积超过70万亩, 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2007年,三江县和巴马县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三)油茶种苗生产现状1.良种选育及优良资源广西是全国较早进行油茶良种选育的省(区)之一,先后选育出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有岑溪软枝油茶种子园种子、岑软2、3号,桂无1、2、3、4、5号等8个油茶良种;经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桂无6号、岑软11、22、24号,桂普32、38、49、50、74、101、105、107号等多个高产优良无性系。此外,还有三江孟江油茶、灵川葡萄油茶、田阳玉凤油茶、东兰坡高油茶、荔浦中果油茶、三门江中果油茶、凤山中籽茶等7个优良地方农家品系。2.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及种苗供应情况年,广西先后营建了山茶属基因库面积50亩,岑溪软枝油茶种子园良种生产基地400亩,采穗圃和优良无性系采穗圃200亩,在全区各地配置了115个普通油茶优株和20多个优良无性系,20多年累计提供良种种子超过100万公斤,穗芽600多万个,为当时的油茶良种化生产提供了保证。1994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油茶资源受到破坏并造成了部分种质资源损失,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不仅无法继续扩大和利用,甚至遭到严重破坏而不复存在,油茶良种种苗问题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瓶颈&。&十五&以来,广西加大了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力度,在对岑溪软枝油茶良种基地、巴马县定马林场油茶良种基地进行改良的同时,开展了油茶良种繁育新技术研究,成功营建了油茶无性系高级采穗圃100亩,良种苗木繁殖圃150亩,年繁育生产无性系苗木约100万株,实生苗500万株左右。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在南宁、桂林、贺州、柳州、河池、百色、岑溪等7市建设油茶良种基地总面积2867亩,其中,油茶种子园792亩、收集保存区120亩,采穗圃1175亩,繁殖圃780亩。3.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全区现有油茶种质资源库3处,分别在广西林科院、国营三门江林场和桂林市林科所,面积共160亩,收集了包括越南、泰国在内的国内外油茶优良品系110个,包括69个无性系、35个家系以及6个种源。(四)油茶加工企业现状广西现有茶油加工企业70多家,设备生产能力超过6万吨油/年,精炼油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设备较为先进的油茶加工企业10家。全区年产茶籽约14万吨,年产茶油3.5万吨、茶粕11.3万吨、茶皂素0.1万吨,2007年实现年产值约为15.6亿元。油茶加工已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加工产品正逐步从单一的茶油向精炼油、化妆品基础油及茶粕综合加工等精深加工方向拓展。二、存在问题广西油茶产业虽然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在油茶保存面积、科技研发等方面也居于全国前列,但还没有真正发展成为广西的优势产业。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制约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扶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油茶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新造、更新改造每亩投资约1500元;高接换冠,每亩成本约2000元左右;低产林抚育改造每亩成本也在600元左右。长期以来,广西的油茶产业发展基本上是靠农民和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但与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二)科技含量不高,油茶品种低劣。广西选育出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21个,但在生产上相对规模应用的优良无性系只有岑软2号和岑软3号。全区现有油茶林中优良无性系种植面积不足总量的20%,其余都是本地普通油茶品种,种类繁杂,且性状表现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油茶良种推广力度不够,研究与生产脱节,重选育轻扩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油茶丰产综合技术研究和配套技术推广范围有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经营不够,产品精深加工竞争力不强,油茶种植比较效益偏低,社会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不高。(三)经营管理粗放,油茶林老化严重。全区油茶生产大部分采用以农户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种植分散,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很低,甚至只收不管。全区现有油茶林面积中,约有30%是建国初期种植的老龄林,一半以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普通油茶,老化严重,生长衰退,病虫害尤其寄生枝严重、结果少,部分油茶林几乎绝收,需要进行改造的低产油茶林面积很大。(四)比较效益偏低,发展积极性不高。普通油茶品种种植需要较长期的持续投入,资金回收慢、见效慢,农民发展油茶的能力有限。同时,广西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多样,特别是甘蔗、木薯等高效作物发展快,林地竞争激烈,种植油茶的土地比较紧张。由于现有低产油茶林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加之目前全区还没有建成一批油茶高产良种示范基地,农民没有看到高产良种油茶的经济效益,导致其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不高,推动效果不明显。(五)茶油商品率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广西的茶油以产区群众自给自足为主,加工率、商品率低,虽然已有多家设计加工能力超万吨的企业,但经常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是企业资金缺乏、信贷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副产品综合利用能力不强等。大部分加工企业除精炼茶油外,化妆品基础油、药用茶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小,茶皂素、饲料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工也有待提升。另外,产品销售市场拓展、产品品牌创立步伐慢,在全国的影响力有限。缺乏油茶龙头企业,油茶基地未能摆脱以农户建设为主的模式,&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六)专业合作组织少,产业集中度不够。全区油茶合作社、油茶产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仅有3家,基本处于农户自主经营、分散经营的状态,生产力水平低,管理松散,产业发展的集中度、集约性不够。专业合作组织的缺乏,影响了发展油茶各项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不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合作开发、规模种植,不利于提供生产、科技、市场营销等相关服务,提高农村油茶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三、发展潜力(一)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潜力根据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统计,全区林地面积达22641.6万亩,其中,规划区可用于发展油茶高产林的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共约1200万亩,加上防护林建设、低产经济林(其他树种)改造,可用于发展油茶的林地约1800万亩。而规划新造油茶林仅为650万亩,林地资源非常充裕。详见附表3。(二)种植结构调整的潜力广西现有1800多万亩土地种植甘蔗及其他大宗农作物,其中部分为农林边际土地。由于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变化及种植成本的提高,经营农作物的比较效益下降,各级政府与农户希望找到替代产业,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大力宣传种植油茶的比较效益,可提高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拓展油茶产业的发展空间。(三)大幅度提高单产的潜力广西现有油茶林80%以上是本地普通油茶品种,良种种植面积不足20%,且长期疏于管理,生长衰退,树体高、密度大、产量低,全区油茶平均亩产茶油仅7.8公斤。通过对现有油茶低产林实施更新改造、密度调整、施肥抚壮、嫁接换冠等综合改造措施,茶油单产有望提高至25公斤以上,产值可提升3倍以上。通过良种栽植的高产油茶林,亩产茶油有望提高至40公斤以上,增产提效空间很大。四、有利条件(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200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油茶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五大林业优势产业之一。2009年10月,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办发〔号),提出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非常适合油茶生长。同时,林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条件也十分适合油茶生长。全区大部分地区属油茶适宜种植区域。(三)群众发展基础良好油茶是广西主要的传统经济林之一,也是山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现有油茶分布的县(市、区)达74个。山区群众有种植油茶的传统,茶油不仅是山区群众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油茶重点产区农民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群众积累了丰富经验,发展油茶的积极性较高。(四)油茶良种资源丰富广西油茶良种资源丰富,先后选育出经国家林业局、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良种21个,其中:5个无性系良种亩产茶油超过50公斤,岑软2、3号亩产茶油更高达60公斤以上。此外,湖南、江西及中国林科院等单位选育成功的35个无性系也适宜广西栽培。这些都为新建油茶原料林基地,倡导以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为核心,配套现代集成栽培技术体系,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五)科技支撑能力较强广西开展油茶研究工作已有40余年历史,在油茶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良种选育、基因改良、良种繁殖、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低产林改造、茶油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多项成果和进步,其中:&油茶良种-岑溪软枝油茶的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油茶良种-岑溪软枝油茶的推广&获1981年全国农林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奖;&油茶芽苗嫁接技术的应用与优良无性系推广&,解决了油茶芽苗嫁接规模化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为广西油茶无性系林业发展提供苗木繁育样板和技术支撑,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获1997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茶籽色拉油、化妆品油研究&、&岑软2号、3号油茶无性系繁育与示范推广&分获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已完成国家林业局重点推广项目&油茶高产品种(无性系)推广&。目前,正在开展的科研推广项目有国家林业科技研究项目&广西油茶优良品系区试与示范&和&十一五&国家林业科技支撑专项子专题&广西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选育&、&广西油茶优质高产培育技术研究&以及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林业厅的有关研究项目共12项;制定发布了&广西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45/T472-2007)等地方标准。这些成果为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一、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2.《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年〉》(国家林业局2009年);3.《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号);4.《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林场发〔号);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办发〔号);6.《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 );7.《广西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45/T 472-2007);8.《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年);9.《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 2001年);10.《广西林木良种生产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按照市场牵动、企业拉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的发展思路,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油茶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逐步形成资源充足、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供、销发展新格局,使油茶产业成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产业。三、基本原则(一)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全区油茶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土地资源承载力,科学规划油茶产业布局,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合理安排建设规模和进度,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规划建设。(二)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产业带动原则全面落实油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油茶高产示范林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发展格局。(三)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科学经营原则全面推广应用油茶先进实用栽培技术,推广良种良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和林地产出率。积极探索、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促进科学经营,推动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技术路线(一)加快油茶良种基地建设按照&产业发展,种苗先行&的工作思路,把油茶良种繁育生产作为近期规划建设的一项工作重点,选用经过国家和自治区审(认)定的适宜全区发展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油茶采穗圃、繁殖圃,提升油茶良种扩繁能力,增加良种苗木供应量,尽快建立保障油茶产业发展的良种支撑体系,满足全区油茶基地大发展对种苗的需求。(二)建设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全面推广良种良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国有林场及其它林业经济组织在适宜发展油茶种植的市、县建设一批油茶良种高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农民群众种植油茶。示范内容既包括油茶良种培育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和新的种植模式,也包括经营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精深产品研发等。(三)推进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在建设好油茶高产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以新造油茶原料林为主、改造现有低产林为辅,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全面推进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原料林基地,扶助林农改造现有低产林和发展油茶种植,逐步形成国家、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四)提升产业发展服务水平支持发展油茶合作社、油茶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油茶产业提供种苗、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相关服务。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或协会等进行合作开发,提高林农油茶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扶持油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延长产业链,开发一批品质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油茶品牌产品,并带动油茶产业链条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市场集中、区域优势明显、影响力强的产业链带。(五)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联姻,积极开展油茶良种选育繁殖、遗传改良育种、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力争在关键领域和环节取得突破。分级、分批开展油茶种植技术培训,提高林农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油茶产业发展管、产、学、研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以及政府指导油茶生产经营、产品销售、项目实施监督的管理体系,保障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五、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在现有油茶林面积550万亩的基础上,新造油茶林基地650万亩(含建设油茶高产示范基地100万亩),使全区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同时,对现有油茶低产林进行更新改造350万亩、抚育改造150万亩、嫁接换冠改造35万亩,保存现有高产油茶林15万亩。任务完成后,新造油茶高产示范林年亩产茶油达40公斤以上,通过更新改造、嫁接换冠和新造油茶基地林年亩产茶油达到30公斤以上,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达25公斤以上,全区油茶籽年产量达145万吨以上,年产茶油36万吨以上。重点扶持产学研结合、原料林基地成规模、精深加工能力强的油茶产业龙头企业3~5家,茶油商品率达到80%以上;积极发展高端产品及副产品综合加工,争创国内知名品牌3~5个,打造油茶产业上市公司一家以上,实现油茶产业年产值200亿元以上、年创税20亿元以上、年创利润45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达36万人以上,最终形成产业布局科学、资源供应充裕、产品层次多样、品牌效益显著、市场开发力强的油茶产业良性发展格局。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各阶段主要预期目标如下: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以良种苗木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与示范为重点。建设种质资源库420亩,种子园300亩;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10处、良种繁育苗圃33处,面积6400亩。建成后,每年可生产优良无性系苗木1.2亿株,满足全区油茶基地建设对苗木的需求。新造油茶林面积150万亩(其中油茶高产示范林30万亩),油茶低产林换冠嫁接改造5万亩、抚育改造100万亩,使全区油茶种植总面积达700万亩以上。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规模推进油茶良种新造林与低产林改造,扶持产品加工。新造油茶林面积200万亩(其中油茶高产示范林50万亩),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120万亩、换冠嫁接10万亩、抚育改造50万亩,全区油茶林总面积达到90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油茶产品加工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副产品利用率。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全面推进良种新造林,创建知名品牌。新造油茶林300万亩(其中油茶高产示范林20万亩),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230万亩、换冠嫁接20万亩,使全区油茶良种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以上。达产后,全区年产油茶籽145万吨以上。同时,通过加快油茶产品研发,创新油茶品牌,培植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立关联度高、集中度强的油茶产业化经营体系。第三章 &油茶基地建设范围与布局一、建设范围按油茶物种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根据全区油茶栽培区划,以及油茶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潜力,确定建设范围为适宜油茶产业发展的柳州、桂林、来宾、河池、百色、南宁、崇左、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梧州、贺州等13个市72个县(区、市)。二、总体布局(一)栽培区划分根据油茶生产要求的适生条件及广西自然地理条件,将全区适宜油茶生长的87个县(市、区)划分为: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和较适宜栽培区3个栽培区。1.最适宜栽培区包括桂林市的平乐、龙胜、荔浦、阳朔、恭城、兴安、全州、临桂、资源、灌阳、永福、灵川,柳州市的三江、融安、融水、鹿寨、柳江、柳城等2市18个县。2.适宜栽培区包括贺州市的昭平、八步、富川、平桂、钟山,梧州市的蒙山、藤县、苍梧、岑溪、万秀,来宾市的金秀、象州、武宣、兴宾,河池市的巴马、凤山、东兰、天峨、罗城、环江、宜州、南丹、金城江、都安、大化,百色市的右江、凌云、田林、隆林、那坡、田阳、西林、田东、德保、乐业、靖西,玉林市的北流、容县,贵港市的桂平、平南等7市40个县(市、区)。3.较适宜栽培区包括百色市的平果,来宾市的忻城、合山,南宁市的宾阳、上林、横县、马山、武鸣、隆安,贵港市的港北、港南,崇左市的宁明、天等、江州、扶绥、大新、龙州、凭祥,防城港市的防城、上思、东兴,钦州市的浦北、灵山、钦北、钦南,北海市的合浦,玉林市的陆川、博白、兴业、福绵等9市29个县(市、区)。(二)油茶产业建设布局以油茶适宜栽培区划为依据,结合全区油茶林资源现状和适宜发展区域特点,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条件,以及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进行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根据现有油茶林种植规模、良种选育基础和近期良种种苗供给能力,以及宜林地优劣、可供程度等条件,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布局确定为核心发展区、积极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三个建设发展区。全区油茶产业建设优先布局在核心发展区和积极发展区,一般发展区可视条件适当开展油茶产业建设。1.核心发展区包括桂林市的平乐、龙胜、荔浦、阳朔、恭城、兴安、全州、临桂、资源、灌阳、永福、灵川,柳州市的三江、融安、融水、鹿寨、柳江、柳城,百色市的右江、凌云、田林、隆林、那坡、田阳、西林、田东、德保、乐业、靖西,河池市的巴马、凤山、东兰、天峨、罗城、环江、宜州、南丹、金城江,贺州市的昭平、八步、富川、平桂、钟山,梧州市的蒙山、藤县、苍梧、岑溪、万秀等48个县(市、区)。2.积极发展区包括来宾市的金秀、象州、武宣、兴宾,河池市的都安,南宁市的宾阳、上林、横县,崇左市的宁明、大新、龙州,钦州市的灵山、钦北、钦南,防城港市的防城、上思,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兴业、福绵,贵港市的桂平、港南、港北、平南等24个县(市、区)。3.一般发展区包括百色市的平果,河池市的大化,来宾市的忻城、合山,南宁市的马山、隆安、武鸣,钦州市的浦北,崇左市的天等、江州、扶绥、凭祥,玉林市的陆川、博白,北海市的合浦等15个县(市、区)。三、基地布局根据全区油茶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及产业发展需要,相应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油茶示范基地、油茶原料林基地和油茶综合加工利用基地。具体布局如下:(一)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产业发展、种苗先行&思路,为尽快建成油茶良种种苗生产体系,应优先建设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根据全区现有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现状及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布局,确定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布局在桂南片的广西林科院、广西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崇左市苗圃、贵港市苗圃、玉林市林科所苗圃、防城港市苗圃,桂北片的桂林市林科所、平乐、龙胜、灌阳县,桂中片的柳州市三江、融安、融水、鹿寨县,来宾市武宣、三门江林场、维都林场,桂西片的百色市田阳、凌云、右江、那坡、田林县,河池市巴马、凤山、环江、东兰县和市苗圃,桂东片的贺州市林科所和八步、昭平县,梧州市岑溪、蒙山、藤县等12个市22个县(市、区)、4个林科院(所)、2个国有林场、4个苗圃和1个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二)油茶示范基地优先在原料林基地核心区建立良种高产示范基地,展示油茶良种早产、高产等优良性状和高产栽培技术,辐射带动全区各地发展油茶的积极性。规划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县级三级百万亩高产示范基地和南宁产业园。1.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县级三级百万亩高产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发展试点市、县布局在百色、柳州、河池市及龙胜、三江、融安、融水、田东、田阳、右江、东兰、巴马、凤山、八步等11个县(市、区)。自治区级油茶产业发展示范片和产业发展试点县布局在油茶适宜栽培区的桂林、贺州、梧州等3市的平乐、鹿寨、岑溪、富川、平桂等5个县(市、区)。县级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区根据各地林业发展实际,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优势较为明显的典型乡、村和农户建设高产油茶示范点。在建设国家、自治区、县(市、区)三级百万亩高产示范基地的同时,推广、转化和宣传最新油茶科学技术成果,构建多层科技服务网络,辐射带动全区发展油茶种植。2.南宁产业示范园南宁产业示范园在广西林科院和广西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布局良种繁育基地,在高峰林场布局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在广西金木林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油茶加工企业布设油茶加工示范基地,使南宁产业示范园形成良种繁育、栽培示范、产品加工齐全的示范性基地。(三)油茶原料林基地根据全区油茶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以及各县加工企业、林地资源、种苗供应现状,原料林基地优先布局在核心发展区的48个县(市、区)和积极发展区的24个县(市、区),共计72个县(市、区)。其他县(市、区)列为一般发展区,可根据各县情况建设油茶原料林基地,暂不不列入规划。(四)油茶综合加工利用基地根据全区油茶加工企业布局和油茶原料林基地发展布局现状,按照&靠近原料基地建厂,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原则布局加工基地,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百色、河池、贺州、梧州等7市。其中,自治区重点扶持3~5家大型龙头企业,并打造一家以上油茶产业上市公司。各市根据油茶原料林基地及油茶产品加工企业分布情况,各扶持发展1-2家上规模的油茶产品加工企业。同时,根据各地的区位优势、科技聚集、社会影响和市场流动情况,培育油茶精深加工产品和市场,合理建设中、大型油茶加工企业,逐步淘汰小作坊。(1)油茶产品综合开发基地。发挥南宁国际都市的区位优势,在南宁建设产学研一体的油茶产品综合加工利用企业,开展油茶加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培育发展油茶产品综合国际贸易市场,搭建林产品精深加工、流通、信息平台。(2)油茶加工产品物流市场。充分发挥梧州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在建设加工精练油企业的同时,建设油茶加工产品仓储、流通型企业,发展物流市场。(3)油茶副产品加工基地。以桂林、贺州市为中心,建设以开发油茶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龙头企业。同时,开发旅游产品,发展茶园旅游业;培育油茶副产品流通市场,形成区域特色产业。(4)油茶精炼油加工基地。河池、百色、柳州、防城港等市建设以加工精练油为主、兼顾油茶副产品加工的企业,形成区域比较优势产业群。第四章 &主要建设内容与任务一、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根据全区油茶原料林基地新造和更新改造需苗量测算,规划全区需改扩建或新建良种采穗圃10处,建成良种采穗圃面积1600亩;建设苗圃33个,面积4800亩;建设育苗塑料大棚16.0万平方米、炼苗荫棚24.0万平方米。详见表4-1和附表5。按照每亩采穗圃每年生产5~6万根穗条(以中等产穗水平计)、每根穗条平均3个接芽、嫁接成活率70%、每亩圃地每年生产3万~4万株优良嫁接苗计算,规划1600亩采穗圃基地建成达产后,每年能提供良种穗条16800万~20160万条,形成总良种苗木供应能力13400万~16128万株,可满足每年造林122万亩的苗木需要,基本实现一个良种繁育基地辐射一定栽培区域范围,保证新造和更新改造良种供给率达到100%,满足油茶基地建设需要。本着种苗先行的原则,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任务拟在年全部建设完成。(二)油茶种质资源库建设为确保油茶良种品质,进一步研究提供丰富和优良的种质资源,规划建设420亩的种质资源库,用于收集和保存油茶优良种质资源。其中:广西林科院150亩(国家级)、玉林市林科所50亩、自治区直属国有三门江林场60亩、桂林市林科所60亩、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100亩。油茶种质资源库主要建设任务是:开展南带油茶种质资源清查,系统收集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海南及越南、泰国的油茶物种、农家品种与优良单株资源,并进行整理评价;引进收集中带、北带良种资源,通过适应性试验选出适宜广西栽培的良种;在种质资源保存库开展油茶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培育更多适合油茶南缘各区域气候环境的高产无性系品种。(三)油茶种子园建设以生产优质砧木用种子及部分优良家系为主,规划新建油茶种子园1处,改扩建种子园1处,共计300亩。其中: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新建无性系种子园1处,面积150亩;巴马县定马林场改建油茶实生种子园1处,面积150亩。二、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一)百万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规划采用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首先在百色、河池、柳州等3市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3个国家级示范区,在龙胜、三江、融安、融水、田东、田阳、右江、东兰、巴马、凤山和八步等11个县(市、区)建设第一批国家级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同时,在桂林、贺州、梧州等3市建设3个自治区级油茶产业发展示范片,在平乐、鹿寨、岑溪、富川、平桂等5个县(市、区)产业发展试点县。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规模为100万亩。示范内容主要有基地建设模式、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高接换冠嫁接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标准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经验及精深产品加工研发技术等。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二)南宁油茶产业示范园以广西林科院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广西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为依托,建设自治区油茶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示范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的油茶良种繁育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芽苗砧嫁接技术、苗圃标准化建设和集约化管理经验等。通过示范,推动全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苗木生产专业化、工厂化,增强优良种苗供应能力。利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油茶良种壮苗生产繁育体系,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利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生产的良种壮苗在自治区直属国有高峰林场建设油茶高产示范林1000亩,主要进行油茶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展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林农和企业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以广西金木林业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加工技术为依托,联合区内外的油茶加工企业和科研单位,建设油茶综合加工示范基地,开展油茶精深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以精炼茶油为核心,加大化妆品基础油、高级化妆品、药用茶油、茶油胶囊等精深加工比重。同时,注重茶壳、茶粕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加工利用。力争到规划期末,将示范基地建成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市场定位准确,产品销售渠道畅通,综合产出不断提高的典型产业示范园。规划整合广西林科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及各市林科所等科研力量,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吸引各方人才加入油茶产业建设队伍,不断提升油茶良种选育、配套栽培、综合加工等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强化产学研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三、原料林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原料林基地1185万亩,其中:新造油茶林650万亩(其中油茶高产示范林100万亩,油茶基地林550万亩),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535万亩(其中更新改造350万亩,抚育改造150万亩,嫁接换冠35万亩)。加上现有的高产油茶林面积15万亩,到规划期末,全区油茶原料林基地面积将达到1200万亩。为确保油茶林基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集约化经营,实现预期目标,基地建设和经营管理严格执行《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45/T 472-2007)。(一)新造油茶林基地根据林地资源现状以及建设布局,新造油茶原料林基地主要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相对高差200米以内,坡度25度以下,土层深厚的适宜种植林地。规划新造油茶林650万亩(含油茶高产示范林100万亩),其中:年完成150万亩(含油茶高产示范林30万亩);年完成200万亩(含油茶高产示范林50万亩);年完成300万亩(含油茶高产示范林20万亩),分别占新造林总任务的23.1%、30.8%、46.1%。(二)现有油茶低产林改造全区现有550.0万亩油茶林,其中亩产茶油20公斤以上的良种中高产油茶林约有15万亩,只需管护即可提高产量;亩产茶油10~20公斤之间的中等产量油茶林约有100万亩,经抚育改造后亩产茶油可达到25公斤以上;亩产茶油5~10公斤之间、用良种种植且处于盛产期的约有50万亩,可经抚育改造实现亩产茶油25公斤以上;其余385万亩低产油茶林即使加强抚育也很难提高产量。根据现有油茶保存现状,规划采取分类施策的方法加快低产油茶林改造。其主要方式有:1.更新改造对现有林分中已进入衰产期且亩产茶油低于10公斤以下的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规划更新改造低产油茶林350万亩,其中: 年完成120万亩;年完成230万亩,分别占更新造林总任务的34.3%、65.7%。2.换冠嫁接改造在现有低产油茶林中,选择亩产低于10公斤,生长较旺盛的林分,结合密度调整,去劣留优,采取换冠改造嫁接良种穗条,改劣种林为良种林。规划嫁接改造低产油茶林35万亩,其中:年完成5万亩;年完成10万亩,年完成20万亩,分别占嫁接改造总任务的14.3%、28.6%、57.1%。3.抚育改造对现有林分中已进入盛果期,采用良种种植,但由于株行距不匀、林龄不一、疏于管理,亩产低于10公斤的林分,采取合理垦复、补植、间伐和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丰产稳产。规划抚育改造现有油茶林150万亩,其中:年完成100万亩;年完成50万亩,分别占抚育改造总任务的33.3%、66.7%。四、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一)组建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为进一步加强油茶科技创新,实现营造林、技术服务、产业开发等产学研的紧密合作,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夯实油茶产业科技保障基础,根据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安排,依托广西林科院建设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1.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的主要任务整合全区现有油茶科技力量和存量科技资源,以打造强势的产学研联盟为目标,建设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完善充实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南缘地区油茶种质创新与油茶加工实验室,建立油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承担广西地区以及南缘地区的油茶科研、开发、推广及油茶质量检测检验工作。2.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主要研发工作一是建立广西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库,收集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和福建南部的优良油茶种质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油茶种内多样性。二是建立油茶品种、培育、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三是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重点研发和推广油茶优质高产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四是开展茶油和茶壳、茶粕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加快油茶精加工和高附加值副产品研发步伐。五是进行油茶苗木及其产品质量检测和检验工作,以确保苗木和产品的品质。六是建立和完善油茶资源培育、加工、检测、服务等标准体系。(二)建设市、县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国家级油茶研究开发推广中心为龙头,组建市、县油茶技术推广服务队,建立油茶品种、培育、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和服务。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力度。建立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会组织、科技特派员、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体系,进村入户开展油茶科学培育和标准化管理指导和技术服务。油茶重点产区建立油茶专家咨询服务机构,聘请专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等,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加大油茶技术培训力度整合优势科技资源,依托广西林科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生态职业工程技术学院等科技和推广队伍,构建油茶产业技术培训服务网络体系。培训内容主要是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和原料林基地建设中常用的品种选用、种苗培育、高产栽培、高接换冠、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管理及采收、产品加工和副产品利用、产品营销等实用技术,逐步规范油茶生产各个环节。推广应用己通过国家林业局或自治区林业厅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芽苗砧嫁接与壮苗培育技术、低产林分分级与快速复壮等技术。组织专家编写油茶实用生产技术丛书或资料,分区域举办培训班,培训对象为乡(镇)、村主管林业、产业、营销的干部,主要技术骨干和农民专业户、个体户等。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如举办培训班(夜校形式)、现场交流、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和咨询等,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计划从2010年开始每年培养能熟练掌握嫁接操作技术和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的农民技术员1.5万人次,到2020年累计完成培训任务16.5万人次,从而为广大农村培养农民科技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综合加工基地建设&(一)加工企业目前,广西已建成并投入生产或试生产的油茶加工企业有70多家,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河池、百色及防城港等6个市,设备设计茶油生产能力已经超过6万吨/年,精炼油年生产量为2.5万吨,其设备生产能力已超过了现有油茶资源的原料供应能力。1.推进油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据油茶主产区原料林基地、现有加工业布局和油茶产品结构,整合油茶加工资源,调整优化加工区域和产品布局,根据各油茶主产区的茶籽产能确定企业的加工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规划至2020年,扶持油茶主产区建设规模型加工企业10~12家。同时,合理建设中小型油茶加工企业,基本形成以南宁、柳州、桂林、河池、百色、贺州、防城港7大油茶综合加工基地为主体,中小型油茶加工企业搭配,粗、深、精加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茶油年加工36万吨以上,茶麸综合利用120万吨。2.大力培植油茶加工龙头企业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油茶主产区地方政府重点扶持一批国有和民营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力度,特别是精加工产品和茶皂素等副产品的开发;优化产能配置,提高精深加工产品产能;创新管理理念,创立品牌,增强营销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一批龙头加工企业。自治区建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在油茶主产区建立原料林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油茶产业化水平,形成油茶资源培育、产品加工、营销产业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格局。(二)营销市场市场营销体系包括市场信息、流通和销售渠道等,是实现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目前油茶市场流通体系是产业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充分发挥市场的先导作用,拉动产业有效、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油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1.推进油茶产销衔接鼓励和支持油茶加工企业到油茶主产区建设基地及加工企业,形成&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产业中的利益联结机制。2.积极培育茶油市场茶油是食用油中佳品、上品,但市场认知度不高,应利用各类媒体、科普基地等,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茶油营养、保健知识,引导科学健康饮食习惯与合理消费。要支持油茶加工、销售企业建立营销渠道和配送中心。3.加强茶油物流设施建设以综合贸易市场为主体,建设茶油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必须有一定面积的经营场所,具有市场管理、质量监测、服务中心、信息交流、贮藏和生活服务等机构和设施,完善相应的经营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标准等。交易可采用现场交易、异地交易、网上交易、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等形式,形成市场活跃、交易简便、供需双赢的局面。营销体系现阶段主要布局在核心发展区的重点县,在重点主产县内,选择交通方便、人口较集中的中心地段发展1~2个油茶综合批发贸易市场。积极发展区可实行多个县(市、区)联合建设茶油综合交易市场。第五章 &规划实施进度规划至2020年,油茶原料林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其中:新造良种油茶林650万亩(其中高产示范林100万亩、基地原料林550万亩),低产林改造535万亩(更新改造350万亩、嫁接换冠改造35万亩、抚育改造150万亩),现有油茶良种高产林经营15万亩。配套建设采穗圃1600亩,良种繁殖圃4800亩,种质资源库5处420亩,种子园2处300亩,油茶研究推广中心1处。建设南宁油茶产业示范园,完成技术培训16.5万人次。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建设进度安排如下:一、第一阶段(年)(一)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新建和改扩建良种采穗圃10处,面积1600亩;新建和改扩建苗圃33个,基地建设面积4800亩,育苗塑料大棚16万平方米,炼苗荫棚24万平方米;建设种质资源库5处,其中:国家级种质资源库1处,自治区级4处,面积450亩;建设种子园2处,其中:新建种子园1处,改扩建种子园1处,面积300亩。(二)百万亩高产示范基地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30万亩,占示范基地建设总任务的30.0%。(三)油茶原料林基地油茶原料林基地营(改)造林建设任务255万亩,占原料林基地营(改)造林总任务量的21.5%,其中:新造油茶林150万亩(含高产油茶示范基地,下同),低产林嫁接换冠改造5万亩、抚育改造100万亩。(四)科技支撑建设国家级油茶研究推广中心1处;组织完成技术培训4.5万人次。二、第二阶段(年)(一)百万亩高产示范基地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50万亩,占示范基地建设总任务的50.0%。(二)油茶原料林基地油茶原料林基地营(改)造林建设任务380万亩,占原料林基地总营造林任务量的32.1%,其中:新造油茶林200万亩,低产林更新改造120万亩、嫁接换冠改造10万亩、抚育改造50万亩。(三)技术培训组织完成技术培训4.5万人次。三、第三阶段(年)(一)百万亩高产示范基地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20万亩,占示范基地建设总任务的20.0%。(二)油茶原料林基地油茶原料林基地营造林建设任务550万亩,占原料林基地总营造林任务量的46.4%,其中:新造油茶林300万亩,低产林更新改造230万亩、嫁接换冠改造20万亩。(三)技术培训组织技术培训7.5万人次。第六章 &效益评价一、经济效益发展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规划任务完成后,全区油茶林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油茶原料林全面达产后,全区年均可产茶油36万吨,茶油深加工率按80%计算,年产值可达200亿元以上,年创税20亿元以上,年创利润45亿元以上。除获得茶油主产品外,每年还可获得茶麸、茶壳等副产品数百万吨,以及从茶麸中提取茶皂素。通过发展套种、间种、养蜂等林下经济,以及茶麸、茶壳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产值将进一步提高。(一)基本产值预测1200万亩油茶林达产后,新造油茶示范林平均亩产茶油可达40公斤,新造油茶基地林、更新改造林及嫁接换冠改造林林分等平均亩产茶油可达30公斤,低产林抚育改造林平均亩产茶油可达25公斤。全区年均可产初级茶油36.3万吨,按40元/公斤计算,基本产值为145.0亿元。(二)深加工增值预测茶油深加工率按80%计,其中:深加工产品精炼茶油占60%、化妆品油占10%,精炼茶油深加损耗率10%、化妆品油深加损耗率20%,精炼茶油60元/公斤、化妆品油100元/公斤计算,深加工增加产值74.0亿元。基本产值与深加工增加产值合计219.0亿元。(三)税收预测油茶产业种植业部分为纯粹的农业项目,无任何税费;茶油加工业部分应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及所得税等。按照现行计税标准,每年仅油茶加工业增值税、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企业所得税费等共计20.0亿元。(四)利润预测经估算,到2020年,全区每年油茶产业利润总额为45.2亿元。其中:初级茶油的利润为31.5亿元(生产成本按收入的75%计算),茶油深加工的利润为13.7亿元。二、生态效益油茶是一种常绿树种,发展油茶产业除提供茶油等产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本规划实施后,将使规划区内650万亩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及疏林地变为有林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同时,将有力地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对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固碳制氧和碳汇储碳、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大面积种植油茶,还可保存油茶优良基因,对维护生物遗传多样性和自然群体的异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净化空气油茶林具有吸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杀灭细菌、减轻噪音、净化环境的作用。据测定,每亩油茶林每年可散发0.3公斤的植物杀菌素、吸收尘埃4.5吨、吸收二氧化硫12公斤,按净化空气替代值15元/亩计算,净化空气替代价值达1.8亿元/年。(二)水土保持油茶林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能力,使大量的地表径流渗入土壤转变为地下径流,通过一系列土壤离子的交换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同时,油茶发达的根系可固土保肥。据国内外研究材料报道,每亩丰产油茶林地比低产油茶林地或疏林地每年可增加蓄水量3.3m3以上,减少泥沙流失量0.7吨以上。按1999年我国大型水库用水每立方米 1.2元计算,1200万亩油茶林地的蓄水效益为4870万元/年;保土效益按每吨10元计算,其固土替代价值为8040万元/年;按每吨土壤保肥替代价值5元计算,保肥价值为4020万元/年。(三)固碳制氧油茶林具有&绿色制氧机&的功效,能有效地保持空气的清新纯净。繁茂的枝叶可以阻碍声波,削弱声波的传播能量,减轻噪声。同时,树冠能减风降尘,过滤空气,吸附空气中的毒气毒物和尘埃。据研究报道,每亩丰产油茶林比低产油茶林地或疏林地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60公斤、释放氧气40公斤。规划任务完成后,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72万吨、释放氧气48万吨。按工业液态氧生产成本350元/立方米的50%计算,项目制氧效益为8400万元/年。另外,油茶作为一种经济林碳汇植物,具有储碳作用。据研究,落叶阔叶林碳储量为4.5吨/亩,疏林地(有林草地)约为1.7吨/亩,灌木林地约为0.7吨/亩,荒草地约为0.3吨/亩。油茶经济林植株属于小乔木常绿阔叶林,其碳储量相当于落叶阔叶林,约为4.6吨/亩,增加碳储量为2.8吨/亩。规划任务完成后,每年能增加碳储量3360万吨。按国际市场碳交易平均价格4.7美元/吨计算,每年增加碳汇价值为1.6亿美元。(四)美化环境油茶是常绿阔叶树种,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种植难度小,花卉美观,既有良好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又有高效的经济功能。油茶林产业的发展,可有效改善林种、树种结构,加快国土绿化,提高森林经营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文明,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三、社会效益通过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而且可改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油茶基地也是教学实习、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一)增加食用油料供应,保障国家粮油安全茶油是油茶的主要产品,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是一种高品位、高营养价值的天然、安全、保健的优质木本食用油,被国际市场誉为&东方橄榄油&。规划任务完成后,全区每年可提供食用茶油36.3万吨,增加社会原料油的供应,改善食用油结构;提供茶麸108.8万吨,增加社会原材料的供应。通过油茶产业发展,对改善我国居民食用油结构,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就业难题油茶基地建设与经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规划建设期间,从基地营造林、林木抚育、林木管护、林木种子采收及加工等工序,每年可提供劳力岗位8400万个,相当于每年安排约36.5万个农村劳动力就业(按每年230个工日计)。另外,新建林道和林道维修,农药、化肥及林木种子运输等还可提供劳力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三)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提高林农生活水平油茶是一种长效经济树种,盛产期可达50年以上,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效益明显等特点。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规划实施每年将需要8400万个工日,按50%的劳力雇用率、每个工日60元计算,每年可增加劳务收入25.2亿元。按50%的油茶基地为公司租赁土地集约经营,农民将通过租赁土地获得土地租金。土地租金按每年30元/ 亩估算,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1.8亿元。两项合计每年可增加林农经济收入27亿元,有效地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第七章 &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油茶产业是一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发展油茶用地的规划落实、规划实施监督等工作。自治区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县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油茶产业建设的组织指导。各级林业、发改委、财政、农业、科技、商务、水利、粮食、扶贫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支持油茶产业发展。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油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技术和投入产出效益,引导全社会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二)抓好示范样板。林农种植业示范基地建设对带动林农大力发展某一树种、品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广油茶良种种植,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必须抓好示范林建设。一是抓好各级领导油茶发展示范点建设,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二是利用国家和自治区油茶发展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农业项目发展资金等,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林农开发公司、林业经济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油茶良种种植示范基地,推广油茶良种良法,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农民种植油茶。(三)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的综合功能,必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通过发展油茶精深加工,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提高油茶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延长油茶产业链条,培植龙头企业,提升油茶加工业与种植业的关联性、整体性、互动性,实现以工促林、以林保工,带动油茶种植业健康发展。(四)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油茶产业经营形式,推动油茶产业化经营。成立广西油茶产业协会及各级油茶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合作造林、租赁经营、委托造林和定单林业等经营方式。重点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和油茶种植大户,采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和&林场+基地+农户&等模式建设油茶基地。处理好企业与林农的关系,保障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经营保险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二、政策保障(一)落实国家油茶产业政策。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国家扶持油茶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政策的落实,改善投资软硬环境,鼓励油茶经营主体在宜林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半石漠化地区新造高产油茶林,对现有低产油茶残次林进行更新改造,促进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二)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油茶良种繁育及新品种新技术科研,新造林丰产及低产林改造补助,产品加工技术提升,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产品开发,专用机具、肥料、农药研发,产业发展奖励,以及国家重点油茶建设项目资金配套。各油茶产区市、县财政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三)建立油茶优势产业项目扶持机制。将油茶产业列为自治区农业优势产业,享受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和奖励政策。按照管理渠道不变、用途不改、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涉农的退耕还林工程及成果巩固项目、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农业及山区综合开发、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移民专项、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油茶原料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建设。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油茶专项信贷工作,建立金融支持体系,推行银企合作模式,组织开发油茶小额信贷。对适宜发展油茶产业的贫困村,各类涉农投资项目要优先安排扶持。(四)将油茶纳入有关农业专项补贴范围。将油茶经营主体利用良种在宜林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半石漠化地区新造高产油茶林,对现有低产油茶残次林进行更新改造等,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将油茶生产所需小型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鼓励、引导油茶经营主体逐步实行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五)实行基本油茶林地保护制度。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明晰产权关系,巩固和稳定现有油茶林资源。在重点油茶产区,规划部分林地作为基本油茶林用地,不可变更林种和树种,保障油茶产业发展基本用地需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支持将油茶林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坚持&谁造谁有&政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油茶资源培育。利用适宜林地发展油茶的,要优先解决木材采伐指标。鼓励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吸引境内外资金,推动油茶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油茶产量、品质和经营效益。三、科技保障(一)加强油茶产业科研工作。一是整合优势科技资源。依托广西林科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生态职业工程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组建成立自治区级油茶研究开发中心和地方油茶产业发展协作组。开展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良种选育繁殖、遗传改良、病虫害防治、生产经营管理、产品和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研究工作,为油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的技术服务保障。二是建设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转变传统经营观念,改变林业生产与科研、推广应用脱节模式,鼓励和吸引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形成以产业带科研、以科研促产业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油茶新品种保护,依法保护新品种培育人的合法权益。(二)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油茶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加强HACCP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开展栽培管理、采收、原料处理、加工工艺、生产设施、环境、投入品、贮运、管理、人员素质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因子,制定质量管理文件,包括产品质量计划书、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和检测作业指导书,关键工艺或关键点控制标准,技术人员培训计划等。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对茶油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茶油产品抽检。各级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要加大对茶籽油生产中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超限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实行产品召回制度,对检验不合格产品,由产品生产企业予以召回销毁,确保油茶产品质量安全。(三)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培训。一是坚持科教兴林,搞好人才培养。通过自治区全面实施的人才培养工程,分级、分批、分层次对各市、县的林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为油茶产业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二是建设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制定完善科技推广计划,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民工技术培训的契机,开展油茶种植与经营培训,提高农民经营水平。三是抓好油茶良种种植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点建设,组织参观,现场培训,做到科技进村、服务到山。四是积支持发展农技推广合作组织。实施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四、良种保障制定出台《广西油茶良种采穗圃建设技术规程》、《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及《油茶良种生产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加强林木良种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管理,严格执行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质量合格证和标签的&三证一签&制度,抓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实行油茶良种苗木定点采穗、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和定向供应,切实保障苗木质量,杜绝非良种壮苗上山造林。抓好源头管理,杜绝假冒产品、以劣充好等现象发生,确保油茶良种的推广。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广西林业信息宣传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购买广西东兰县特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