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2008年5月28日农历男命2月22日男与86年2008年5月28日农历男命8月17日女配吗

《红军过雪山读后感》_优秀作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作文一二三
作文一:《过雪山草地读后感》1100字精品文档
过雪山草地读后感
三、作为我们现在该如何发展,实现我们的目标
1.我们目前倡导的理念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为干事者呼》,文中体现了:一个人要想干成事,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修养、高度的良心和责任感并保持坚定的信念、恒心和毅力,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内心坚强、心态平和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能否战胜困难是是否干事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中说:干事者是一个单位成功和发展的关键和支柱,实际上,干事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所有对单位和事业发展有益的事,只有把这些事干好了,都是干事者。所以说,我们单位的发展和超越,离不开在座的同志们的共同挑战困难,排除困难,实现目标和理想。青岛吊车工人徐振超曾经说过:工作不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要干一行、爱一样、精一行。
2.关于工作态度问题:有本书叫《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与这个人工作性情和才能有很大关系。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工作,有的被炒了鱿鱼,有的在单位干得很好,蒸蒸日上,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核心人物,为什么?就是因为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目标不一样。在我们周围来看,十年前我们的办公环境和现在相比有变化吗?这样的目标我们想过实现吗?3年后、10年后我
1 / 2
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说,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要发展,必须要端正我们的工作态度,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不能满足于无过便有功,认为只要收好费,遵章守纪,今天没有犯错误,就谢天谢地,今天过去了,明天该歇班了这种思想,多个这样的今天过去,人生不会有精彩,事业也不会有辉煌。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们把每个今天都充实起来,我们的整个人生都会很精彩,用乐观的态度迎接工作,迎接工作中的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雪山低头迎远客的喜悦我们才能品味。
3.能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这是圣经里的一句话,我们只要有坚定的自信,心里想着不是我能否办到,而是我如何去做,那么,我们的任何困难、任何事情都迎刃而解了。目前,08年的工作我们到了攻坚冲刺的阶段,需要我们全体干部职工拿出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拿出不甘人后的气魄,完成我们的工作,实现我们的目标。
2 / 2
作文二:《红军过雪山之谜》3100字——红军过雪山之谜
红军翻越雪山,与过草地并列为最艰苦的行程。雪山有足以能留住冰雪的海拔高度,夏季温度也在冰点以下
——山脚下明明是夏天,山腰就成了春秋季,山顶则是肃杀的冬季。
长征中的红军除了红二十五军外,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二、四方面军都领略了大雪山的淫威。中央红
军强渡大渡河后进入邛崃山区,把几十万追兵甩在身后。蒋介石此时不再追赶,而只派兵守在川西的山口外面,
因为他断定走向雪山草地的红军,正在走向死亡。
红红的辣椒成了“救命果”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北进,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这座山海拔4500多米,位于懋功之南,山上终年积雪。日落之后到日出之前的时段,到处阴风怒号,漫天飞雪,寒冷异常。当地藏民把它称为
“甲儿”或“神仙山”,意思是说山很高很陡,鸟儿都飞不过去。山上除了寒冷还缺氧,当地人把缺氧而死的人
说成是被山神掐死的,这为大雪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当时红军向北的路不只一条,西侧有商队常走的道路,但距离远且要穿过藏区;东侧的一条路虽然易行,却
已有川军扼住险隘之处。利害相权,红军决定走东西之间最难走的路,强行翻越夹金山。
翻越大雪山必须要有足够的冬衣,最好还要有御寒的烧酒。可惜这两样红军都缺。山下人烟稀少,根本无法
找到两万人所用的棉衣,烧酒也很少。当时部队指战员们不仅衣衫褴褛,而且绝大部分是湘、闽、赣、粤籍,从
没有见过如此高峻的雪山,也没有经历过严寒刺骨的气候。朱德总司令运用自己曾转战川、滇、黔的丰富经验,
向总部建议后通报全军:必须在山下吃一顿饱饭,喝一些辣椒汤,尽可能多带一些干姜、辣椒,在攀越峰顶体力
不支时嚼碎吃下去,以刺激精神。总部还要求:每人都要将破衣、破毡子剪成条,牢牢包在脚上,以免冻伤。
穿着单衣的红军翻越雪山时,越走越冷,指战员们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有力的
政治动员下爬山。面对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指战员们要靠自身运动产生的热量驱走寒冷,此时红红的辣椒也成
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救命之果。
爬雪山时,毛泽东没有穿棉袄,翻过山后尽管浑身湿漉漉,仍显得兴致勃勃。
周恩来却在途中患了感冒,下山后不停咳嗽,这是随后出现险些夺取他生命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
员部副部长,长征中任干部休养连“老头”班长的时年58岁的徐特立疾病的第一个症状。健壮的朱德也得了支
气管炎,留下的后遗症终生没有治愈。红一军团军团长、年龄不到30岁的林彪几次因高山缺氧而晕倒,最后被
战士们抬过山。长征时年已58岁、在红军中年龄最大的徐特立,却是自己爬过去的。
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二座雪山,是位于小金县北端的梦笔山,藏语音为“蒙斋娜”,意为“兴旺的大道”。随
后红军又连续翻越了长板山、仓德山、打鼓山等雪山,尽管这些山海拔更高,却由于有了翻越夹金山的经验,损
失的人数逐渐减少。
国民党军的飞机在红军战士脚下盘旋
在长征中,红四方面军是最早踏入雪山地区的部队,在雪线以上区域停留时间也最长。
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四方面军在中央红军到达夹金山几天前翻越的海拔4592米的红桥雪山,随后他们攻克川军守备的懋功县,同一方面军会师。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西进甘孜时,部分指战员又第二次翻越
红桥雪山。
红四方面军也翻越过夹金山,其中跟随四方面军南下的红五军团曾经四次翻越夹金山。雪山之高,连国民党
的飞机也飞不上去。在夹金山顶上的红军战士就曾看到飞机在自己的脚下盘旋。
长征中的红军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是通向西康藏区的党岭山。1936年2月中旬,四方面军南下遇挫后西进,不得不翻越终年积雪的折多山脉。党岭雪山号称“万年雪山”,横亘在丹巴、道孚之间,为折多山脉主峰,
海拔5500米左右,上下山约200里,因此被称为红军长征中“在最寒冷的季节、爬得最高、路程最远”的行动。
在翻越党岭雪山途中,风雪无情地向饥饿、寒冷和疲乏的红军队伍扑来,冷空气愈来愈稀薄,夜间的气温竟
然达到了零下二三十度,一些最顽强的挑夫也累倒在雪地上再也爬不起来。先头连队根据向导的指点,用刺刀或
铁锹在陡峭坚硬的雪地上挖出一些踏脚孔,大家紧紧跟随着前进。指战员们的四肢早已被冻得没有了知觉,许多
人足下裂口流出鲜血,渗透了草鞋和裹脚的破布,一路上留下斑斑血迹。在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中,有的人头晕
目旋浑身无力,不自觉地停下来歇一歇,结果永远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沿途常见条状的雪堆,下面便是冻僵的
红军战士的尸体。
长征中的红军翻越雪山
当时最累的是红军女宣传员,她们每人一根木棍,把能穿的、披的全部拿了出来裹在身上,带上锣鼓、竹板
在路边、在风口给部队加油,提醒大家不要停步,不要抬头看,不要坐下来,并在风雪中艰难地唱歌,鼓舞战士
们战胜雪山。
穿短裤上玉龙雪山
红二、六军团(后来合编成红二方面军)在三大主力红军中最晚进入雪山地区,翻越的雪山却最多。 抢渡金沙江后,红二、六军团沿着玉龙山西麓、金沙江东岸前进,一个“戴白帽子”的大雪峰很快横在眼前,这
就是玉龙雪山。红军到滇西北的中甸地区,必须翻过这座天然障碍,别无它路可走。
玉龙雪山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到处是被金沙江、澜沧江激流冲刷而成的沟壑峡谷,陡峭异常,素有“关山险
阻、羊肠百转”之称,许多雪峰都在海拔5000多米,主峰则高达5596米。寒风吹起山上积雪,宛如一条玉龙在
天际飞舞。
红二、六军团爬雪山前,事先做了简短的政治动员,讲了应注意的事项,还请来几位农民当向导,但翻越玉
龙雪山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正值5月,山下天气很热,上午开始爬山时指战员们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中
午爬到半山腰,进入积雪线,白茫茫一片,好似严冬一样冷,寒气刺骨。红军仍然穿着平时行军的草鞋和短裤,
浑身发冷,牙齿打颤。在积雪覆盖下,连一条羊肠小道都找不到。有的地方雪深过膝,前面的人踏出了一条“雪
胡同”,后边的跟着走。有的地方,坡陡路滑,摔倒容易爬起来难,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物一起掉进万丈深谷。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积雪越深,空气也更稀薄,全体指战员出现了高山反应——呼吸困难、头晕脑涨、恶心
呕吐、腰酸腿软,胸口好像压上了千斤巨石,每挪动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人们走累了也不敢坐下来休息,
因为一坐下来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体质较差的人,靠自己的力气无法翻过雪山,军团和各师领导都把马让给病号,
甚至马上骑一个,还有一个拉着马尾巴走。贺龙、萧克、王震等首长不仅自己背枪,还帮助炊事员挑担子。
在一个多月里,红二、六军团先后翻越了扎拉亚卡山、藏巴拉山、欧巴阔山、别寄隆山、瓮水、邯坡等大小
近十座雪山,好几座雪山海拔都在4000多米甚至5000米以上。
红二、六军团仅凭着测绘很粗糙的地图,一个月翻越十几座雪山,到达巴塘。这是整个长征路线中的最西端。
因指战员们体质虚弱疲惫,红军并没有攻打横断山深处的巴塘镇,而是以班组为单位分散筹粮。1936年7月,当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合的时候,由于严寒、缺粮和缺氧,部队在雪山地区共减员2000多人,付
出了重大代价。
【点评】神圣篇章精神铸就
岷山山脉绵延千里,从四川直插甘南境内,红一方面军翻越的大雪山均系此脉,故毛泽东长征诗中有“更喜
岷山千里雪”之句。
大雪山给人的直接观感是庄严、肃穆。在当地人的心里,大雪山是神圣的。英勇的红军战士,用他们穿着草
鞋的足迹,为这神圣续写下最壮丽的篇章。支撑红军写完这个篇章的,是理想、信念、坚韧和乐观的精神,是友 爱所产生的团结互助。经历过严酷雪山行军考验的红军,都被锤炼成钢铁般的英雄。
作文三:《红军过草地读后感》1100字精品文档
红军过草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过草地的一个片段。真想不到红军有那么坚强,不怕辛苦,不怕饥饿。为了解放中国,在红军备用粮食吃完了的情况下,红军坚强的生存下来,吃腰带、吃草根、喝草上的苦水,红军战士用坚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无边无际的草地。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现在虽然有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可是有很多同学买了许多小零食,吃不完就乱仍;还有同学吃饭时不喜欢吃的食物就倒掉;还有同学吃饭时,米粒掉到处都是,,,,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学校环境,也浪费了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这样做能对得起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才,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地点,有许多人因为饥寒交迫,而丧生于此。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太阳偏西了。因为体力不足而掉队的陈赓同志此时已十分疲惫不堪。他无力地向前走着,忽然他看见一个瘦弱的小红军站在那儿,走近一看:那小鬼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可因为饥饿与寒冷让他原本红扑扑的脸蛋变得蜡黄。这小鬼十一二岁
1 / 2
左右,看来也是掉队的士兵。陈赓看到这个瘦弱的小鬼连忙请他上自己的马,仿佛只要一不留神,小鬼轻飘飘的身体就会被风吹上天。还要求把自己的青稞面分小鬼一份,可这些小鬼都拒绝了,他勉强地微笑着给陈赓展示了他装满“粮食”的挎包,还倔强地要和陈赓的马儿比赛跑步呢!其实小鬼的挎包里哪里有粮食!只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罢了。可是等陈赓明白过来,小鬼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里内渐渐地盈满了泪水。那个“倔强的小鬼”为了让陈赓能顺利走出草地,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拒绝了重生的机会,无私地牺牲了,为他人走出草地铺垫了一条路。这个男孩所拥有的品质与思想是我所想拥有的,他善良、可爱、无私,虽然“倔强”可总为他人着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难道不是像小故事中的小鬼那样默默牺牲的人用生命换来的吗?
这些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的人们虽平凡,但骨子里却有着惊人的毅力,他们虽已远去,但永远在我们心中,可以给我们书本中学不到知识。我将永远为他们而骄傲!从现在起好好学习!
2 / 2
作文四:《红军长征过雪山(精选7篇)》18800字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百岁老红军讲长征故事:吞野菜吃皮鞋 三过雪山草地
原标题:听百岁老红军讲长征故事:吞野菜吃皮鞋三过雪山草地
【摘要】 10月的一天,在重庆市人民医院老年科病房中,精神矍铄的赵建贤正在给大家讲着自己的故事。听着他中气十足的声音,看着他回忆往事时激动的神情,谁也想不到他今年已经101岁了,是重庆市寥寥无几健在的老红军之一。曾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用油桶炸过机场,解放前夕便衣乔装护送学生入渝……
华龙网10月19日6时讯(记者 佘振芳)“雪下得很大,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到路,我那时候年纪小不知天高地厚,走在队伍后面还哼着歌……”10月的一天,在重庆市人民医院老年科病房中,精神矍铄的赵建贤正在给大家讲着自己的故事。听着他中气十足的声音,看着他回忆往事时激动的神情,谁也想不到他今年已经101岁了,是重庆市寥寥无几健在的老红军之一。曾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用油桶炸过机场,解放前夕便衣乔装护送学生入渝……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老红军的故事吧。
过雪山长期挨冻落病根打了80年绑腿
记者见到赵建贤老人时,他头戴一顶鸭舌帽,穿着衬衣和迷彩背心,正在给病友看自己收集的剪报——大部分是关于军事方面的资料和新闻报道。
前不久,因为肾脏有一点小问题,赵老住进了重庆市人民医院老年科病房,据他的主治医生介绍,除了听力有些下降和腿脚在长征时落下的毛病之外,他的身体非常硬朗,而且思维清晰,谈吐自如。
80年前三过雪山草地的经历是老人一生最难忘的回忆。
赵建贤的老家在四川通江大巴山中,家境贫穷,常年吃不饱穿不暖。1932年,赵建贤16岁,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经过四川通江。第二年,赵建贤加入红军,被编入红四方面军31军68团,不久便开始了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越往前走,气候越恶劣,我们穿着单衣和草鞋,人实在受不了,气候一变化,呼吸都变得困难。”赵老回忆起第一次过雪山的情形时说,“我们经过的地方,有的甚至没有路,只能靠人连滚带爬趟出一条路来,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许多体弱的战士倒在雪地中长眠不起。为了不影响行军,活着的战士忍痛含泪将牺牲的战友就地掩埋。”
“我的叔叔就是在长征路上牺牲的,哥哥也受伤了。”因为长期挨冻,赵老的腿也落下了毛病,一到冷天就痛,80年来,他一直打着自制的绑腿。
过草地吞野菜吃皮鞋他称自己无比幸运
赵建贤向记者讲述着80年前长征路上那段激动人心的往事。记者佘振芳摄
翻过雪山后就开始过草地。赵老说,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吃饭和喝水,由于供给不足,他们的口粮都是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野菜煮好了,喊你把炒面一个盆盆倒一点儿,搅了就吃。”赵建贤回忆道,走到一半,炒面就吃得差不多了。
没有炒面,野菜也越吃越少,红军们吃什么呢,只好忍痛把首长的马匹杀掉。为了最大化地利用马肉,红军专门成立了小组来杀马,马皮用来做成鞋底,所有的马肉煮熟切成丝,按照人头来分配,伤员和女兵优先。为了保证所有人都能活着走出草地,部队规定,大家的马肉丝都保存在一个袋子里,不准随便吃,只有煮野菜时才能抓一点马肉丝放进去。
到后来干粮都吃光了,大家便将马皮的鞋底洗干净,然后放进锅里炖熟吃掉充饥,暂时缓解了饥饿问题。
即便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红军也没有丧失信心,赵老回忆道,无论多么饥饿和寒冷,队伍中都没人说丧气话,大家都相信在党的带领下,一定能够走出去,党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在残酷的条件下,红军硬是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走完了长征路。
回忆起那段往事,赵老却不觉得苦:“我们前后过了三次雪山草地,和那些在路上倒下的战友相比,我已是无比幸运了。”
经历抗战参与解放重庆如今仍心系部队
赵建贤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剪报。记者佘振芳摄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赵建贤被编入八路军129师。后来被派入大别山区组建敌后武工队,并担任队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一个队,潜伏进入敌方机场,点油桶炸机场,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
1949年,南京、上海相继解放,11月重庆解放前夕,赵建贤接到上级命令,便衣乔装护送进步学生入渝,为迎接重庆解放做准备。 “那一批学生有上百人,为了把他们安全送到重庆,我们乔装改扮多次,选择了多条线路,最终完成了任务。”赵老回忆道。
此后,赵建贤定居重庆。后来经过组织介绍,成立了家庭,
1972年从重庆化工设计院党委书记任上光荣离休。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多年的军旅生涯仍令他牵挂着部队。据赵建贤的二女儿赵萍介绍,老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军事新闻,从他收集的一大叠剪报中,便可以看出他对军队的热爱和关心。
作为一名老军人,赵建贤身上一直保持着优良的作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生活节俭,淡泊名利,热爱学习,坚持看书看报。“他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步行锻炼一个多小时,准时吃早饭。”赵萍说。
赵建贤的女婿也是军人,他告诉记者:“老爷子对我们后辈特别严格,他时常提醒我们要忠于党、廉洁自律、有所作为。” 这也成了赵家的家风和后辈们学习的目标。
“年轻人一要工作好,二要生活好,做到这两点就够了。”最后,赵老对年轻人寄语道。
篇二:过雪山草地 煮皮带充饥——追记参加长征的老红军符德英
他出生在四川大山深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贫穷没能进入学堂, 14岁时就跟着哥哥一起参加革命,在长征中他意志如钢,跟着队伍翻山越岭,在平型关等战役中他身经百战,光荣负伤,转业到地方后,又常年从事政法工作,以
一颗刚正不阿的红心,弘扬着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提起父亲符德英生前的事迹,年过花甲的符晨光打开记忆的闸门,向记者徐徐讲述了他从长辈那里听来的父亲当年当红军闹革命的故事。
出身贫苦  少年时投身革命
1919年,符德英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柳池乡金竹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三, 1934年,他就跟着大哥参加了川东游击队,随后又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先后担任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长等职务。后来,符德英又跟着红四方面军第 33军开始长征,一路从川陕根据地北上,向陕甘根据地进发。“父亲曾经告诉我们,他那时也不懂什么革命大道理,只知道这支队伍对人民好,还解救贫困农民。”符晨光说。
长征路上的条件十分艰苦,一路上符德英他们爬雪山,过草地,饥饿、寒冷、沼泽、战争,各种艰难险阻时刻考验着每一位战士,有人病倒、有人死亡、有人掉队……这都让年轻的符德英心中充满了恐惧。当时,他脚上穿的是战友帮他编织的草鞋,身上穿的是从地主家捡来的衣服,手里也没有一件像样的武器,饥饿难耐时就挖草根、捡牛粪、煮皮带来充饥,实在不行就只能扎紧裤腰带,草鞋磨破,就只能打赤脚。那时候兄弟两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不要掉队,活下去~” 1935年,部队在抢渡金沙江中,符德英的大哥不幸被
敌人的飞机炸死。失去了亲人,他陷入了痛苦和无助当中,但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剿,他丝毫不敢怠慢,只能强忍悲痛继续前进。
不畏艰难  南征北战英勇负伤
一次,因为体力不支,符德英掉队了。当时已经天黑,眼看着和队伍的距离越来越远,他心里又着急又害怕。突然,他听到身后不远处一阵骚动,这声音很快向他靠近,眼看着敌人马上到他面前,情急之下,当过通信兵的符德英赶忙拿出手电筒向远处照去,敌人被突如其来的光亮吓了一跳,不敢贸然前进,符德英趁机向队伍前进的方向奋力跑去,这才摆脱了追击。
历经一路艰辛坎坷,部队终于顺利到达延安。但当时延安的环境十分艰苦,到处都是荒山秃岭,生活供应不足,也没有外界支援,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边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就此开始,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在这样的生活中,符德英学会了许多生活技能。
1937年 10月,平型关战役爆发之后,符德英又跟随部队前往山西,为配合平型关战役,部队利用夜色作掩护,准备夜袭阳明堡机场。他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最终将机场的 24架飞机全部摧毁。由于双方炮火密集,符德英被流弹打中脑袋。弹片留在他的身体里,直至他去世。
刚正不阿  工作中弘扬长征精神
1954年,符德英转业回到地方,开始从事政法工作,他先后在天水、临潼、耀县等地任职,之后又调到原宝鸡县担任法院院长,后担任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在工作中,符德英刚正不阿,也从不摆官架子,对待下级和前来办事的群众都很平易近人。因为没有上过学,面对一个全新的政法领域,符德英更是下苦功钻研学习,在办公室里常常挑灯加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广受同志们好评。“文革”期间,符德英被扣上了“反动的公检法”的帽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符德英却始终坚信国家是爱护他的。他以深深的爱国情怀弘扬着长征精神,他也从来不搞特殊,也不会向党和政府提要求,他还时常教导子女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
1979年, 60岁的符德英退居二线并被单位返聘为法律顾问,5年后被查出患上胃癌,在治疗中他切除了部分胃,在和病魔斗争的日子里,他经常说战场上什么都经历过了,这辈子没啥害怕的。经过积极治疗,符德英最终坚持了 15年时间。 2005年, 86岁的符德英因病逝世,熟悉他的朋友自发来和老英雄告别,曾经和他打过交道的收破烂的小伙都来抹泪送行,大家都称赞他是位真正的老革命。
胡馨阁 孙佳璇
篇三:红军长征过南雄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从江西于都出发,快速地向前推进,一举粉碎敌人设置在江西安远、信丰之间的第一道封锁线,进入到信丰境内的极富圩一带。10月25日,红军兵分两路,一路经信丰的九渡水、上下坪,进入南雄境内的黄地、大兰再转入江西大余县境内的兰村、凰凤城、青龙,沿着梅岭北面山地前进;另一路经信丰的万隆进入广东南雄境内的界址,直插乌迳,经新田、锦陂、上朔、夹河口、茶田、山背、黄陂洞,转入江西境内沿着梅岭的北麓山地行进,越过小梅关,走河洞内良、聂都进入湖南。
走万隆入南雄界址这一路红军主要是红一军团的部队,其中红一军团直属队于10月26日到达乌迳墟。这时,蒋介石急令广东军阀陈济棠派兵前来堵截,在红军必经的乌迳、新田、锦陂等地设置各种障碍,企图阻止红军长征部队向西转移。为了迅速扫除长征路上的这些障碍,争取时间,不让敌人在这些地区站稳脚,红一军团给直属侦察连下了一道命令:坚决把乌迳新田之敌消灭。直属侦察连是红一军团的耳目,主要任务是在前方为大部队侦察敌情,一般不投入大的战斗,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才把该连当作一个拳头打出去。侦察连有160多人,都是从部队挑选出来的,军政素质较好,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党团员;武器装备也较优良。全
连分为机枪、冲锋枪、步枪、短枪四个排。连长刘云彪,福建人,个头不大,外号叫“小老虎”。这次是他带领部队离开于都后要打的第一仗。接到命令,他立即召集全体官兵作战斗动员,鼓励大家说:“这是军团部给我们连的光荣任务,明天拂晓前一定赶到新田,趁敌人立足未稳,坚决把他们消灭掉。”尔后,全连分为左、中、右三路,向着目的地急进。
10月27日拂晓,各路队伍按时到达前沿阵地。先前派去监视敌人动态的侦察员前来报告:敌人约有200人,正在新田墟附近的山坡上挖战壕、筑工事,敌指挥部设在新田墟的炮楼里。刘云彪听完报告即下达命令:左路监视炮楼行动,中路全面进攻,右路掩护进攻。命令完毕,他亲自率领的中路部队乘敌人不备,首先向正面的敌人发起攻击。敌人见这形势,慌忙丢下工事,仓促应战,还没听清枪声来自何方,就断送了几条性命。紧接着右面山头的枪声也响起来,顿时,整个新田枪声大作,双方展开激烈战斗。红军战士凭借地形掩护,冲锋枪、步枪、短枪一齐射向敌阵,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敌人乱作一团,一个当官的指手画脚,重整阵容,固守山头,以待援兵。新田墟炮楼里的敌人见前面山头上的守军与红军打得吃紧,便派兵前去增援。当敌人刚步出炮楼不远,被早已注视这伙敌人的红军战士一齐开火,一阵猛烈地扫射,把他们压了回去,过很长时间不敢出来。
此时,山坡上的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山头的敌人
仗着有利的地形和工事拼命抵抗,死守阵地,红军战士一时难以攻破敌阵。这时,监视敌炮楼的部分战士加入了正面进攻,用机枪掩护,其他战士冲出掩体,猛冲猛打,杀声震天。敌人看到红军来势凶猛,自己又缺少增援,丢下20多具尸体,东逃西窜,仓皇向外逃命。
新田之战是长征红军入粤第一仗,也是第一个胜仗,保证了红一军团部和长征部队顺利通过乌迳,沿着梅岭山麓向西前进。
新田之战后,红一军团部直属队进驻界址墟,直到10月28日,红一军团大部经乌迳、大塘、夹河口、坪田坳一线出江西大余县的兰村,另一部由江西的信丰县下坑,经南雄的黄地、大兰到达大余县的兰村与大部队会合,随后从大余县的南部向赣、粤、湘边开进。与此同时,红九军团跟在红一军团之后,火速行军,经界址,尾随红一军团路线疾进至平田坳、兰村一带。
随后的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又沿着红一军团直属队的路线,经界址到乌迳,是晚在乌迳宿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援。第二天,红军急行军转入江西,30日到达小梅关宿营。次日经游仙、河洞、内良向湖南方向前进。
10月29日,中革军委获悉国民党的西路军何健部第六十二师向地处湘、赣边境的汝城、桂东移动的情报,即命令中央红军于11月1日进至并通过国民党军设在桂东、汝
城、城口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
红军从10月26日进入南雄界址,到10月31日离开小梅关,前后经历了6天的时间。红军在南雄期间向沿途群众进行革命宣传,并在很多村庄写下了不少革命标语。红军纪律严明、勇敢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南雄人民心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篇四:红军长征过程
红军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
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
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长征过程
1.翻越五岭 2.疾跨乌蒙 3.巧渡金沙江 4.飞夺泸定桥 5.喜踏岷山雪
篇五:红军长征过昭通
红军长征过昭通
7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史的尘埃早已被岁月抹去。但是,红军长征这一空前绝后的壮举,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雄伟、更加壮丽。昭通——彩云之南的北大门,就镌刻下了这一壮举中光辉的一页。
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随后,中央红军准备进入川南,寻机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创建革命根据地。此时,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川、滇、黔军和中央军气势汹汹大举向川南扑来,封锁了长江沿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长江以南,川、滇、黔接合部。在此严峻时刻,中共中央当机立断,中央红军一渡赤水,2月4日至14日集结云南扎西,到了昭通的威信(扎西)、镇雄两县。
中央红军集结扎西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连续三
次在威信县境召开扎西会议,根据形势的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转变。扎西会议的召开,从组织上完成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更换,由洛甫代替博古任党中央总书记。博古交权,意味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最后终结,保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在实际上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正式形成。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它在中共党史、军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35年4月22日,中央红军又回师西进,挺进云南。红九军团遵照党中央和军委的指示,为牵制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途经宣威、会泽,先头部队5月5日到达金沙江边的巧家树桔渡口。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兵临贵阳,威逼昆明,从皎平渡口、树桔渡口巧渡金沙江,终于和从川陕根据地长征到达懋功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11月,转战于湘鄂黔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任务后,撤出根据地,在长江以南单独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蒋介石对日益强大的红军十分惊恐,急忙调集十数倍于我的兵力,对1.7万红军进行“围剿”,二、六军团处于被敌人重围之中。在这紧急关头,“二、六军团于1936年3月6日至18日从贵州进入昭通境内活动,军团总指挥部在贺龙、任弼时、
关向应、肖克、王震的领导下,根据赫章野马川会议决定,在彝良寸田、镇雄以萨沟指挥了回旋千里,转战滇、黔边,历时23天的乌蒙山回旋战,完成了调敌西去,疲惫敌人,诱敌北进,寻机向南,跳出敌人包围圈的目的”。
红二、六军团经过乌蒙山回旋战、横扫滇西、翻越雪山、攻克13座县城,最后从滇西石鼓渡过金沙江,在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合。1936年7月初,根据党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同红三十二军(原红九军团)合编,正式成立红二方面军。经过党中央和红一、二方面军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与张国焘的斗争,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9日、22日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先后到达甘肃会宁,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红军在昭通的征程
中,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以及山高路隘、江深水急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红军的节节胜利和长驱直进。从此,昭通各族人民了解了这支党领导的钢铁军队,在灾难深重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红军长征过昭通,就像划破黑夜的闪电,响彻天宇的惊雷,使革命者鼓舞,使犹疑者坚定,使昏睡者觉醒,使反动者心惊胆战,万马齐喑的沉寂局面被彻底打破了。在红军的宣传教育影响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昭通各族人民中得到广泛传播和拥护。红军所到之处,各族人民积极支援红军,为红
军筹粮、渡船、当向导、保护红军伤病员,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沿途各族青年踊跃参军。红军长征三次过昭通,给昭通人民带来了希望和火种,促进了昭通人民的政治觉醒,对昭通的革命斗争产生了跨越地区和时代的深远影响。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昭通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红军高举过的红旗,终于在昭通上空迎风飘扬。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昭通各族人民奋勇前进~
篇六:十三岁红军女战士爬雪山的长征故事
小董爬雪山的故事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呢?哪里没有留下了多少感人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呢,今天我就带来了一个长征的小故事:
小董是个红军女战士,1935年随红军长征来到金沙江的时候,她才13岁。在金沙江畔,就远远地能看到一座很白很白的山。有人说这是棉花山,有人说是雪山,也有人说是白糖山。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座好高好高的大雪山!
小董她们这些小兵可高兴啦,当时正是农历四、五月份穿
登山前,每人除了粮食外,还发了几个小辣椒。小董她们怕衣都热,看到山上全是雪,就想到了山上去凉快凉快,那多舒服呀!
辣,不愿意带辣椒。向导告诉她们:“上到雪山后,不能到处乱看,后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后脚跟儿;实在感到发冷,就嚼一口辣椒增加点儿热度……”
上山了。向导让每个人用毛巾把头包起来,只留下眼睛看路。开始,天气还很热,大家的兴致很高,都想早一点爬到山顶,看看是什么样子。走到半山腰,开始起风了,冷风瑟瑟,草枝枯干,像秋天一样;再往上走,太阳就没了,雪花飘飘,满山银白,积雪不知有多厚,就像进入了冬天一样。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一不小心,
掉到雪洞里,就很难救出来。不知是哪个连队的一个男同志摔到雪洞里去,大家费很大力气,才把他拉出来,他的手脚和脸都被冰块扎得血淋淋了。
快走到山顶的时候,云彩不知什么时候落到脚下去了。雪下得更大,还夹杂着李子那样大的冰雹。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雪光刺得睁不开眼睛……越往上走越难受,小董只觉得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身体发软,一阵阵恶心想吐。她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向导的话响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来了!”
爬到山顶上,空气更稀薄了,炊事员郭大叔,平时可喜欢小董了,他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死死地抓着锅沿儿……
小董哭了。可是,当时部队不许停下,大家把老郭抬到一边,放在稍背风的地方,就继续前进了由于大家穿的都是单衣,有的同志还光着脚,雪打到脸上、身上,像铁沙子打得那样疼。头上好像带着一个大酒篓一样,头重,脚轻,身子直摇晃。向导在风雪中使劲拉着小董,边走边吓唬她说:“小鬼,好好走哇!不能坐下,一坐下可就要在这,,天国"里成仙啦!”
下山了,谁也不敢停,歪歪斜斜一股劲往下走。很多人陆续在积雪很厚的雪坡上往下溜,一溜就是几十丈远。小董一见,如释重负,这回可以坐一下大自然的滑滑梯了,她往地上一坐就跟着人们溜了下去……真是“三军过后尽开颜”。
13岁的红军女战士小董,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胜利地
同学们,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我觉得一随着大部队,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大雪山…… 切困难都是纸老虎,我们要学习小董等老一辈红军战士的精神,好好学习,努力拼搏战胜学习生活中的纸老虎~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篇七: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过草地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
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 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
15岁少年 率171人加入红军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到达川北,川东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达县一带活动。当时,因贫困辍学的任老正在家中帮助父亲务农。
“党的队伍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为什么穷人辛劳一生后代还要继续受穷”,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指出一条活路,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澜。红军队伍为贫苦农民作主,任老明白了,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
红色家庭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击队,但
不久便在一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父亲积极响应革命队伍的号召,担任村苏维埃主席。这位老人在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岁月里,被反动军队关进监狱,活活折磨致死,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含恨离去,这一切,更坚定了任老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关键年份。6月,任老参加了游击小组,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老思想活跃,积极探讨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为游击队的中坚力量。红军主力占领达县后,他被选为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5岁的少年成了171名红小鬼的“头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172人集体加入了红军。
打“扇子队” 少年军人名声大振
从游击队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但四川强横的反动军阀势力还是逼迫部队流动开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时任四川省少先指挥部政教科长兼干部连指导员。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区开展工作。一天,当任老等人在一座3层小楼上开会时,反动军阀的武装突然冲到了楼里,与负责放哨的同志在楼梯上展开了激烈的枪战。脚步声密集急促,逐渐近了,留下来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当场摔死,任老右臂支撑着地,上臂骨折后戳断肋骨插进了胸腔,他忍痛与同伴钻入夜幕迅速转移。
但没过多久,绷带吊起伤臂的任老再次活跃于山间的村庄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恶势力的疯狂反扑,在新塘坝地区,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装,他们疯狂袭击革命者的工作队,屠杀革命群众,打仗时人人拿着一把扇子,妄称是刀枪不入的神兵,当地群众称之为“扇子队”。一天深夜,任老带领干部连在地方赤卫队的配合下夜袭“扇子队”。战斗中,他被敌人刺刀捅伤,仍坚持参加战斗。是役,扇子队被全歼,少年军为川陕根据地人民除了害,一战成名。 一过草地 竹签穿透他的脚掌
“年轻人,用语言表达不出长征真实场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当时有多么艰苦”。任老对记者说。任老前段时间坚持每天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他看得比家里每个人都专注,他为这部电视连续剧感动,但仍然对家人说,“有些苦他们拍不下来”。
任老头上的三块伤疤和脚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伤都是在长征时留下的。说起长征开始后的第一次受伤,任老脱下鞋子,右脚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块大约三厘米见方的凹陷。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
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红军长征中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
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
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
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
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三位老红军讲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时间:2010-11-15 12:48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作者:故事大王 点击:681次
70年前,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征服雪山草地、峡谷激流等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为后人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采访了生活在我省的老红军李布德、马志选、李国策,请他们回忆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以此纪念长征,让后人永远铭记长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夜过鬼门关
[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文书等职。参加过平津、太原战役、抗美援朝等。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
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当地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先头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定夜间行军。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我们连行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队伍借着残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路向上摸索行进。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抢上前
去,把枪拿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枪虽不重,但当时我年小体弱,而且又累又饿,多背一杆枪,顿时感到眼冒金星,每迈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气。这时,突然听到指导员说:小李,抓住马尾巴。话音未落,马尾巴就递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马尾巴,踩着马蹄印,跄跄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马力,才缓过劲来。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战士的双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甚至走一步跌一跤。有的战士摔进了深谷,有的战士滑入了雪坑,还有的战士硬挺挺冻死在路旁。接近山顶时,战士小张突然摔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指导员急忙把他抱在怀中,伸手一摸,浑身冰凉,赶快拿了床棉被盖在他身上。
一会儿小张苏醒过来,看着指导员和战友们焦急的脸庞,气息微弱地说: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队伍。指导员紧紧抱着小张的脸,哽咽地说:别说傻话,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大家互相搀扶着艰难地站立起来,又迈开了前进的脚步。就这样,我们战胜了严寒、饥饿和死亡威胁,翻过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
[人物档案马志选,四川平昌人。1918年2月出生,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松藩战役、百团大战、平汉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我16岁走上了长征路,历经了三过草地的艰险,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1935年8月中旬,我第一次过草地。出发前营政委作动员,让我们做好克服一切困难的思想准备。我们自己动手用稻草打了几双草鞋,还领了7斤磨的很粗的青稞炒面和一个木头碗。走在草地上,我们经常跳跃着前进,有时一不留神就掉下去,被没入泥潭里。草地上喝水很困难,喝水得拿着木头碗去找,有时一天也找不到能喝的水。青稞炒面按规定一天只能吃一斤,我们就挖野菜、拾蘑菇煮菜汤喝,有的野菜蘑菇有毒,大家喝了后,全身发肿。宿营时,我们以班为单位背靠背睡觉,冷的时候就互相拥挤着坐在一起,靠体温抵挡寒冷。经过五天艰苦行军,终于走出了草地。
一出草地紧接着就攻打包座,打了三天后,部队突然接到命令重返草地南下,我们又开始了二过草地。一次,我在路旁小便,与部队落下100米左右的距离,跟在后面拼命追赶却怎么也赶不上。营政委骑马过来,看见我追赶队伍,就让我揪着马尾巴,人借马力,才赶上了队伍。以后,谁也不敢轻易掉队了,大家都是边走边吃,边走边尿,只有到晚上休息时才能方便。这次虽然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走出了草地,但感觉比第一次过草地还累,我们连队100多人,走出草地时只剩下60多人。后来才知道,是张国焘搞分裂令部队南下,
造成了四方面军第二次过草地。
1936年7月,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纠正了张国焘错误,一起北上,我们又第三次过草地。这次上级要求我们,野菜不许多挖,柴和牛粪不许多烧,给后面的同志多留一些,每到宿营地,连队干部都要巡视检查。但就这样,走在最后的三十一军的同志们仍然找不到吃的,很多人饿倒了,后来总部派二十八团三营送去吃的才帮助他们走出了草地。经过20天的行军,我们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走出了草地。草地是人间地狱,夺走了很多红军战士的生命。在阿坝附近,天上突然下起了鸡蛋大的冰雹,几位身体虚弱的同志当场就牺牲了。
生死刹那间
[人物档案李国策,四川苍溪人。1917年8月出生,1934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医院院部书记,青年干事等职。参加过临汾、晋中、太原战役。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
我1933年8月加入红四方面军,编在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参加了长征,亲身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艰难历程。
一次,部队前进到天全、芦山时,遇到四川军阀的疯狂进攻,部队损失很大。我们团受命在百丈关一带防御,进攻的敌人很猖狂。攻击前,地面炮火轰击,空中飞机轰炸。攻击时集团冲锋,战况很惨烈。一天,我和两个战友正在工事里
奋勇战斗,突然一发炮弹落在我们面前,只听到一声巨响,我就失去了知觉。等我清醒过来,明白自己还没有死,就想爬起来继续战斗,但怎么也动不了,才发现两名战友压在我身上已经牺牲了,费了很大劲把他们推开后,想坐却怎么也坐不起来,一摸才发现大腿受伤,血流不止。这时,敌人又冲了上来,离我只有几十米远了,面容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时,一名通信兵跑来,背上我拼命往回跑,送到后方医院,让我拣了一条命。(责任编辑:故事大王)
过草地之前,我们团在毛儿盖与松潘县之间的拉子梁担任防御任务,敌机天天来轰炸扫射,很多战友不幸牺牲。为防止敌机袭击,我们用松树枝搭了些棚子,敌机一来,就躺在里面隐蔽。一天,敌机又来轰炸,我和两名小战士迅速躲进了棚子里。刚隐蔽好,就听到一声巨响,棚子像被狂风连根拔起一样瞬间不见了踪影,灰尘和烟雾弥漫开来,我意识到,用来做隐蔽的棚子被炸弹击中了。我不敢多想,试着动了动双手双脚,抖了抖身上的尘土,发现自己竟然没受伤,突然看到躺在我身体两边的小战士都牺牲了,我恨不得把敌机一把抓下来撕个粉碎。
恶劣的自然环境,总是有意想不到的危险发生。我在第一次过草地时,就差点沉入泥潭里。那天,部队正在草地中艰难行军,我顺着战友踩出的路径慢慢往前走,突然一脚踩空,一下子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泥潭里,人缓缓向下沉,不挣扎还
好,一挣扎沉的更快。我大声叫喊起来,剧团一位姓朱的战友,把手中的笛子伸了过来,安慰我说:别慌,抓紧笛子,不会有事的。我紧紧抓住他递过来的笛子,用力往上爬,终于脱离了险境。
“70年过去了,现在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我们当年的苦没白受,血没白流,我相信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也会含笑九泉~”
作文五:《红军长征过雪山的细节》7500字红军长征过雪山的细节
毛泽东没有赶到泸定桥去向杨成武和四团的英雄们祝贺。三天之后他才露面,比前来向自己部下祝贺的林彪晚了四十八小时。
在数千名红军走完了突击队匆匆开辟的小路之后,毛才沿着大渡河西岸从容不迫地北上。他一路上大多是缓步而行。据他的警卫员说,这是为了使大家少消耗一些体力。他有时停下来,让工兵拓宽道路,或让红军部队先通过那些摇摇晃晃的桥梁。他在日落之前便早早宿营了,第二天晚上住在磨西面,第三天很晚才到达泸定桥。周恩来和朱德都比他先到。
杨成武在西岸迎接周恩来和朱德,并护送他们过桥。刘伯承和聂荣臻在对岸迎接。周在警卫员的陪同下,亲自换下几块断裂的桥板,等着毛的到来。黄昏前不久,毛终于到了。据敬仰他的警卫员们说,毛走过东摇西晃的泸定桥时,脚下大渡河水白浪翻滚,但他毫不在意。毛在河对岸与他的高级指挥员会合,开进肮脏的泸定城,坐下来美美地吃了一顿米饭、南瓜、土豆,可能还有鸡和肉。
红军过了大渡河,终于甩掉了国民党的追兵,毛和他的部下现在要决定的是下一步如何行动。红军放馒了前进的速度。毛和司令部在泸定逗留了一天一夜,然后又到化林坪休息了几天。一九三五年六月二日,杨成武率领的突击队又出发了,他们全速前进,目标是东北方向约四十五英里以外的天全一带。
当时的形势仍然充满矛盾。毛虽然摆脱了国民党进攻的危险,已经没有敌人来阻止他与川西北的张国焘及第四方面军会合了。但是毛
却不知道张的确切位置,张也不了解毛的位置。其实他们及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一百英里,只是中间被大雪山隔开了。
毛过金沙江时,一、四方面军是否已知道对方的方位,中国的历史学家迄今尚未找到佐证。到了过大渡河时,两个方面军有无联系同样也是一段空白情况。长征初期,一、四方面军曾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无线电联系。但据张国焘回忆,他事先根本不知要长征,长征开始几天之后他才听说。这同李德、博古和周恩来“三入团”对自己的计划严加保密是相符的。他们的许多最亲密的同僚也象张国焘一样蒙在鼓里。张甚至在听说一方面军已开始行动后仍不明白其意图何在,但推测一方面军出了问题。
一、四方面军相互极少联络的一个原因是四方面军丢失过一个密码本,担心它已落入蒋介石之手。尽管如此,张国焘声称一方面军进入贵州后,他的无线电侦听台便开始为长征当“耳目”。他回忆说(他常常通宵达目地守在电台旁边,以确保把四方面军侦听到的情报扼要地发给一方面军。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张收到中央关于遵义会议决定的通报。“中央指示他采取行动帮助一方面军渡过长江。但是没有下文。因为四方面军帮不上多少忙,而且一方面军也从未真正靠近长江上的任何一个主要渡口。军事博物馆秦兴汉将军认为,一方面军渡金沙江时,这一指示仍然有效,但没有证据表明一、四方面军是按照这个指示行动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通信联络十分困难,这不光是因为担心密码不保险,而且因为两个方面军都在运动中。张国焘决定率领部队渡过嘉陵江,进入靠近西藏的四川西北角、事实是迄今没有找到证据说明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后,一、四方面军之间有任何信件或信使往来。有时,他们通过老百姓中间的传闻或国民党报纸刊登的片言只字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消息十分有限。当毛率领部队在贵州兜圈子和张四月份挥师向边远的西北运动时就更是如此。
据张回忆,大约是在五月底或六月一日,他获悉(消息来源不详)一方面军渡过了金沙江,如果张没有记错日子,红军这时实际上已渡过了大渡河。
难怪毛过了泸定桥后要停留一下。要好好考虑到哪儿去找四方面军。
人民共和国康健而久经风雨的主席李先念是位七十五岁的老革命家。一九八四年时他回忆说,一九三五年六月初,张国焘指示他派一支部队去迎接一方面军,当时估计一方面军快到了。但张既未告诉他一方面军的抵达日期,也未告诉他一方面军的方位。李派自己属下的一个师向南攻克了位于雪山北麓的懋功。
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坚持认为渡金沙江时(一方面军“应该知道”张的部队在川西北,而张也“应该知道”一方面军的行踪。这更说明缺乏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一、四两个方面军是相互通气的。
很明显,双方都不知道另一方在哪里。约在六月初,双方都大概估计了另一方所在的位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夹金山一万四千英尺高,是大雪山的一个要隘。毛泽东何时决定翻越夹金山没有记载。可能是在天全作出的决定,天全是个岔路口,大部分红军在那里停留了几天。
毛当时面临三种选择。他可以沿一条马帮常走的山路插向雪山西面,这条路通往川西北和青海藏族地区的首府阿坝,路程较长,沿途几乎都是充满敌意的藏民聚居的地区。他们也可以走雪山以东通往松潘的路,但沿途遭受国民党进攻的危险极大。
第三种选择就是走中路翻越雪山,这是一条险路,但当地有人包括妇女、儿童走过这条路。毛的决定明确地表现出他一贯的主张:如果没有把握就走偏僻的小路。这就是他在这个关键时刻作出的抉择。可能他(正确地)估计到走这条路能使他最接近自己的目标:与张国焘的第四方面军会合。( 从历史记载看,毛是在经过考虑后进行这场赌注的。他决定翻越雪山时,对越过这座大山后能否与张国焘会合毫无把握。除非当时曾有小贩、牧民或行人把张的消息带给了毛,不过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记载。
这是个生死攸关的决定。毛和他的部队都没有爬过雪山。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来自华南炎热而潮湿的亚热带或半热带地区,雪在那里极为罕见,有些人几乎没有见过雪。大雪山终年积雪,十分壮观。从山上极目远眺,地平线上雪峰兀立,与加拿大的洛基山脉一样巍峨。顶峰在树线之上,高耸入云。后来修的公路呈之字形盘旋而上。在这里,所有的绿色都不见了。山成了光秃秃的一片褐黄,不久便是雪的世界。
即使在五六月间,也还是厚厚的积雪,一直铺到峰顶,铺到雪山的另一边。
在中国,人们敬畏雪山,也迷信雪山。当地居民称夹金山为仙姑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仙女才能飞过此山。如果到了山顶把嘴张开,山神就会使你窒息。的一位长征过的老战士记得有人告诉他在山上讲话要低声,因为氧气太少了,一句话,夹金山是座魔山,鸟都飞不过去,人最好对它敬而远之。
红军长征来到仙姑山脚下时,已经过了八个月的跋涉。许多人已经打了三四年或更长时间的仗。对他们来说每天的生活都很艰难,却又使人感到踏实,因为毕竟没有国民党追兵的威胁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九八四年六十五岁的老红军、医生戴正启说,他熟悉红军生活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他闭上眼睛也能把红军长征的生活述说一遍。一九三四年开始长征时,他才十五岁,是一个宣传员,不久就改作了卫生员,现在是政府的一名高级卫生干部。他说,象他这样的普通战士,长征中走的路要比地图土标出的红军在一年中从江西走到陕北的两万五千里路多得多。他们常常一口气走八十到一百六十里,忽上忽下,忽前忽后,走的完全不是直线。许多卫生员为了照料伤病员和垂危病人,三次甚至四次越过大雪山。对许多人来说,征途长达三万至四万里。
他说,哨音一响,一天的生活就算开始了。一般是清晨六时吹哨,但也常常五时或四时吹哨。起床后用十五分钟时间整理行装,归还借
来搭床铺的木板、门板和稻草。再用十五分钟洗脸、刷牙(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战士都刷牙)、吃早饭(半磅米饭,有时是红薯)、领干粮、整队。有时先头部队领完干粮,米桶就见底底了,其他人什么也领不到了。
戴正启在当宣传员时,身上背着背包、挎包,腰里别着手枪,手上拎着一桶贴标语用的浆糊。他当了卫生员后,就背起了药箱,里面装着凡士林、碘酒、石炭酸、阿斯匹林、绷带和脱脂棉。
每人负重约二十五磅。早晨出发前告诉大家当天的路程。白天休息两次:上午休息一次十分钟,午饭时间二十分钟。没有午睡。如果遇到敌机空袭,大家就都可以乘机休息一下。趴在路边,等候哨音再一次吹响。
翻越夹金山前,向所有的战士简单地介绍了高山、冰雪及严寒对健康的危害,要求他们用布条遮一下眼睛,防止雪盲;要求他们稳步前进,不要在高处停留;要求他们在出发前吃饱吃好,穿上厚衣服(大多数人只有补了又补的单军装)。可是,山脚下还是酷暑天气,开始爬了不多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
宣传员把注意事项编成便于记忆的顺口溜,教战士唱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夹金山,高又高,
注意事项要记牢;
裹脚要用布和棕,
不紧不松好好包。
到了山顶莫停留,
坚持一下就胜利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病人走不起,
帮他背东西。
大家互助想办法,
一定帮他过山去。”
曾当过外交部长,现在任国务委员的姬鹏飞翻越大雪山时是中央卫生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一九八四年见到我们时,他已七十四岁,头发花白,身材相当高,年青时体格更健壮。他告诉我们,爬夹金山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坡度不大,终年积雪的山顶看起来似乎就在眼前,实际上山脚的海拔就已相当高,结果造成大家对高度的错觉。
虽然几个月来的行军和缺粮已使大家十分疲乏,开始爬雪山倒似乎很顺利,可是,没多久,进入了一个冰雪世界。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山上没有路,踩在冰上滑倒了,挣扎着往前爬,却没有气力。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死,也不知道海拔一万四千或一万五千英尺的高山上氧气如此稀薄。有的人挣扎着要站起来,结果却永远倒了下去。
卫生员见此情景立即意识到山顶不能停留,哪伯停一步都可能丧命,必须尽快翻过山顶,下到氧气较多的高度上去,不能休息,可实在是太糟了!肌肉麻木得好象不存在了,可是还得坚持走。一旦越过山顶,最好的办法是坐在冰上往下滑,反正没有路。不少人都这样滑了厂去。有些人摔断了骨头,有些人不慎滑下了悬崖。尽管如此,这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伤亡的大多是后勤人员,如担架员(当时还有拾担架的)和炊事员。
炊事员们不顾轻装的命令,坚持负重六十到八十磅,锅里还装着米和其他食品。三军团的炊事员在山顶停下来,为抢救病人做鲜姜辣椒汤。(毛曾告诉警卫员,爬山前要吃些生姜和辣椒。)炊事员坚持说:“我们不能让任何人死在雪山上。”他们把热汤送给别人,两名炊事员却倒下了,再也没有醒过来。红军到达陕北时,这支部队牺牲了九名炊事员。
对于体弱和有伤的人来说,空气稀薄格外令人难受。据姬鹏飞回忆,当时几乎无法看护病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送下山,可是谁
也没有气力这样做,往往还没有送到低处,他们就牺牲了。他们常常死在卫生员把他们从雪地上拉起来的时候。姬鹏飞说:“牺牲的人很多,天气太冷,有些是冻死的,有些人根本喘不上气来。”
派了一些人沿途收容掉队的人。这些“掉队的人”往往是掩埋在雪下的尸体。由于海拔太高,水已无法烧开,火柴也很难划着。找不到柴火,看不见村庄,看不见人烟。翻山用了一整天。到了山的那一边后,海拔仍然很高。
水是个问题。无法把雪化开。战士们不得不刨开地表的冰雪取下面的雪解渴。无法修厕所,因为没有能在冰上和山石上挖茅坑的工具。冰天雪地里战士们还穿着草鞋。有些人找到破布把脚包了起来,大多数人没有包,四肢冻伤了。有些战士是光着脚翻过雪山的。大多数人穿着单军装。许多人得了雪盲症,不得不让人搀扶着下山。几天之后,他们的视力才逐渐恢复。
对危秀英来说,爬雪山和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时刻。她说:“过雪山后,我便不来月经了,所有的妇女都是如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当时,年方二十岁的丁甘如随后卫部队五军团翻过雪山。他们到得最晚。他说:“翻山前做了许多政治工作。”他指的是各部队的政委告诉战士爬山前要把衣服松开,以便于呼吸,走路要慢,但绝对不能停。他说:“我们好象成了一群马上要被人领进公园的小学生。”爬到山顶后,下达的命令是:“坐下来往下滑。”他们照办了,但有些同志掉下山去,再也见不着了。
一九八四年,李一氓忙于文化交流。一九三五年时,他是一个政委。他对长征中的几乎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大雪山也是如此。他认为翻雪山并不困难。相比之下,翻越五岭的最后一岭要难得多。他说:“雪山不高,上山的路很好走,不陡。下山的路也不陡。”但他承认下山的路上全是冰,很滑,天气很冷。没有人烟,藏族牧民都吓跑了。”
还有一些人觉得雪山没有什么了不起,钟伶就是其中之一。他一九三一年参加红军时才十―岁。翻大雪山时刚满十六岁。一九八四年,他已是个六十五岁的老医生了。但看上去还很年轻,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上身穿一件浅蓝色衬衣,再配上灰色的裤子和袜子,完全是一副专家的模样。他在江西老家参加红军时还不够领枪的年龄。他在宣传队工作,负责往墙上刷标语。他家里很穷,一年中有四个月缺粮,不得不向地主借,欠下了水远还不清的债。
钟医生存长征途中是个卫生员。他说:“当时我们是红小鬼,年纪轻,生命力旺盛,体力恢复得很快。我想得不多,只知道吃饭、睡觉、行军,从来不去想会有什么危险。我们坐在吹足气的猪皮筏上过河,我从未掉下去过。”
翻越雪山有种种困难,但钟医生一点也不在乎。他应该穿上暖和的衣服,但他没有。他只有一件汗衫和一件单布褂。当时是六月天气,可是夹金山上却下着雪。他穿的是草鞋,也没有裹绑腿,脚却没有冻坏。他从未感觉气短。有人交代他不许停,不许休息,要一口气走完。他就这样翻过了雪山,没有看到一个人死去。据他回忆,三军团医疗
队中他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人牺牲。
“请记住,”他强调说,“当时我还年轻,困难对我影响不大,想得也不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党的总书记胡耀邦比钟伶只大一、两岁,可他对翻雪山的回忆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他记得看见了国民党的飞机。那些飞机飞不到红军所在的高度。“我们朝着飞行员大声减:,,上来,上来呀!"”他说。第二座雪山最要命,用了两天时间才翻过去。他们不得不在山坡上宿营,用毯子把自己裹起来,挤在一起取暖。他说;“我们年纪轻,挺过来了。”
总之,对于大多数红军战士来说,翻越雪山是长征开始以来最艰苦的一关。其艰苦程度超过湘江之战,超过翻越五岭,也超过四渡赤水。比起只有少数人参战的抢渡金沙江或飞夺泸定桥来更是艰苦得多。有些指挥员也病倒了。一军团年富力强的司令林彪在夹金山顶上几次失去知觉,靠了警卫员的帮助才翻过山去。红军情报局局长徐迪宁也是如此。据警卫员说,毛泽东也走得十分吃力。警卫员想去帮他,可他们自己也陷入了困境。毛未穿棉袄。他的棉布裤子和布鞋不久便湿透了。路上又遇到一阵冰雹,只好躲在油布下避一避。警卫员陈昌奉几乎晕倒,毛把他扶起来。而当毛停下来鼓励战士往前定时,又是陈设法帮助毛重新迈开步子的。”
周恩来的警卫员魏国禄说长征中过雪山最困难。战士们手拉着手以防摔倒。山上不是下雾就是刮风,积雪常常从山头崩落。魏头晕目
眩,浑身无力,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越走越慢。起风了,魏看见自己的一个同乡倒了下去。还没等他走到跟前,那人就已停止了呼吸。战士们把尸体放在山缝里,用雪掩埋好。下午三点他们到达顶峰,开始下山。”
下山后,周恩来频频咳嗽。他着了凉。这是一场大病的最初症状,这场大病几乎要了他的命。
四方面军派李先念去迎接一方面军。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当时驻扎在理县(杂谷脑)。他带领他的第八个八师和九军第二十五师和二十七师一部于六月八日占领懋功(今小金),六月九日占领下山必经之地达维。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电告李先念,预计一方面军六月十日可以到达。李先念十分惊讶。他没想到会这么快,怀疑韩的报告不准确。他电示韩再核实一下,韩回电说:“情况准确,他们业已到达。”
情况是准确的。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已于六月十一日翻过雪山,并于六月十二日上午到了达维。这里距雪山不到二十五英里。当一方面军的侦察兵发现四方面军派出的部队后,一时敌友难辨,双方都打了枪,但无人伤亡。当吹响军号,双方便弄清了对方是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方面军的部队川流不息地开进达维。李先念急忙从懋功赶来。六月十四日,毛泽东、周恩来(仍在病中)、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等都下了山。李先念回忆说:“当时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欢乐气氛。人人兴高采烈。一方面军风尘仆仆,看上去人困马乏,四方面军战士的身体情况比较起来好得多。”
当时,达维还是个不显眼的村子,有一百零六户人家。附近的小山上有一座大喇嘛寺。这里盛产鸦片,是个鸦片之乡。至少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罂粟。每年初秋,达维一带村村卖鸦片。
六月十四日晚,在村外喇嘛寺附近的坡地上举行了盛大集会。幸存者们估计一万人参加了大会。毛阐述了团结和北上抗日的必要性。晚会演出了戏剧、歌舞,还举行了会餐,食物和其他用品都是四方面军从地主手里没收来的。
李伯钊又唱又跳,观众反复要她再来一个。她跳的苏联水兵舞,受到热烈欢迎,这是她在莫斯科学会的。大家不让她停下来,她也好象精力特别充沛,跳上一整夜也不在乎。
当晚,毛和李先念谈了一次话,毛问李三十军有多少人(李以前指挥第九军,此时指挥第三十军)。李说有两万多。毛问他多大了李说二十五六。五十年后的今天,李对当时未做好迎接一方面军的准备工作仍然感到抱歉。“我们到后他们跟着就到了”他说、“没想到他们来得这么快。我们作了最大努力,甚至补充给他们一千来人。一、四方面军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可争吵的。”
第二天、毛和他的司令部人员继续前进。还要翻过不少山,包括一些雪山,才能同张国焘最终相逢,这将是他俩在一九二三年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上各执己见以来的第一次重逢。
资料来源:http://bbs.tiexue.net/post_1358766_1.html
作文六:《【图】飞狐的《红军过雪山》源码》300字略修改,飞狐可用源码
红军过雪山:
操作原则:1.草越高越安全,山越高越危险;
2.红军出现就加入,红军消失就复员;
DRAWGBK(DATE>900101,COLORRGB(30,60,150),COLORRGB(255,255,255),1);
雪山:EMA(WINNER(C)*100,7),COLORWHITE;
L1:=EMA(雪山,21);
草地:ABS((COST(50)-CLOSE)/CLOSE*100),COLOR00ff00,Linethick0;
FILLRGN(雪山>草地,草地,雪山),COLORWHITE;
FILLRGN(雪山<REF(雪山,1),草地,雪山),COLORDedDDD;
FILLRGN(草地>雪山,草地,雪山),COLOR00bb00;
FILLRGN(雪山>L1,L1,雪山),COLORRED;股票论坛 www.55188.com
作文七:《红军过草地爬雪山,雪山是哪一座 ?》600字爬雪山、过草地……提起长征,就连小学生都会说,红军曾经不畏艰难穿越雪山草地、挥师北上的历史片段。但被问到红军究竟征服了几座雪山,恐怕很多人都说不清。其实红军翻越的雪山不止一座,但其中最有名的是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小金县南部,宝兴之西北,懋功之南,理县之西南,海拔4 500余米,高入云霄。冬季寒冷无比,大雪不停歇。“离天三尺三,鸟儿飞不过,凡人不敢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当地人称神仙山,意为只有神仙才能攀登翻越。
夹金山是一片雪域山岭,阳光充足,植被丰富。南坡平缓,其间景点最为集中,依次有筲箕窝、一支箭、王母寨、磨盘石、长海子、木城等。
夹金山自然风光旖旎,雪峰晶莹,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湍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构成一幅使人向往的自然景观。
夹金山公园,建有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上书红军三越夹金山的经过,公园中心喇嘛庙,占地约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平方米,建有凉亭、长廊、茶楼、经房、白塔及高大的喇嘛寺,颇具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藏族节日主要有“上九节”和“菩萨节”,民族风情浓厚。
夹金山,以高山湖泊、红军遗迹、民族风情独树一帜,由大雪山、大熊猫半野生放养保护区,使自然生态与之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天然山水画卷,是向世界推出的一条大熊猫生态旅游精品线。
现在再去这座大雪山,比当年红军去容易得多了,你可勇气去体验一下,爬一爬那雪山的感觉!
1、广西都安有处神奇的泉水,要用力叫喊,泉水才会出来
2、南宁,一座被传销诋毁的城市
作文八:《《红军过草地之倔强的小鬼》读后感》1000字《红军过草地之倔强的小鬼》读后感
(“128815”);每当看到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风中迎风飘扬时,我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丝感动。哦,鲜红的五星红旗为什么红得那么耀眼,扣人心弦,那是因为五星红旗是由以身许国的黄继光,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中华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他们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忠心报国的精神随着鲜血一起融入了国旗中~当然在烈士的庞大队伍中,也是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红军们,他们虽小,可也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弱小生命。今天就让我给你讲述一个小红军的故事吧~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地点,有许多人因为饥寒交迫,而丧生于此。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太阳偏西了。因为体力不足而掉队的陈赓同志此时已十分疲惫不堪。他无力地向前走着,忽然他看见一个瘦弱的小红军站在那儿,走近一看:那小鬼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可因为饥饿与寒冷让他原本红扑扑的脸蛋变得蜡黄。这小鬼十一二岁左右,看来也是掉队的士兵。陈赓看到这个瘦弱的小鬼连忙请他上自己的马,仿佛只要一不留神,小鬼轻飘飘的身体就会被风吹上天。还要求把自己的青稞面分小鬼一份,可这些小鬼都拒绝了,他勉强地微笑着给陈赓展示了他装满粮食的挎包,还倔强地要和陈赓的马儿比赛跑步呢~其实小鬼的挎包里哪里有粮食~只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罢了。可是等陈赓明白过来,小鬼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里内渐渐地盈满了泪水。那个倔强的小鬼
为了让陈赓能顺利走出草地,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拒绝了重生的机会,无私地牺牲了,为他人走出草地铺垫了一条路。这个男孩所拥有的品质与思想是我所想拥有的,他善良、可爱、无私,虽然倔强可总为他人着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难道不是像小故事中的小鬼那样默默牺牲的人用生命换来的吗,
看着前面这个早已飞向天堂的小鬼,我的心中不由有一些内疚与惭愧。想想当时红军过草地里的艰苦生活,在那样的情况下小鬼还能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而我不由得为我以前所做过的事情难过。那是发生在在美术课外班的一件事情。那次我的同坐正好忘带了擦皮,问我借一个擦皮,碰巧那次我正好带了两个擦皮,可另外一个还是新崭崭的呢~我怎么会舍得借给别人用,想到这里我立马回绝了她。可是,当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可真想让时光倒退,倒退到借擦皮的那一刻,如果这是我一定会不由分说地把橡皮借给她了。
这些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的人们虽平凡,但骨子里却有着惊人的毅力,他们虽已远去,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5月13日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