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厅里一天使用的白色污染的危害多少kg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71|回复: 38
拒绝一次性餐具
拒绝白色污染
本帖最后由 ilo 于
13:09 编辑
一次性筷子指使用一次就丢弃的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一次性筷子是社会生活快节奏的产物。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而且劣质木筷并不干净,只是一种卫生的错觉 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450亿双,需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如此巨大的消耗量,足以显示出人们日常生活对其的需求度。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国外。在一次性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消耗。 一次性筷子的很多伤害是隐形的,一次性筷子又存在哪些隐藏的危害呢? 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一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道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等。 一些低劣加工的一次性筷子,留存有用来“美白”的双氧水而不合格。为给筷子“美白”,一些不法分子会用双氧水,用这种筷子进餐时,可能导致咳嗽、哮喘等疾 还有这样一种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塑料袋的毒性具体是什么呢?
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 目前,很多国家都采取焚烧(热能源再生)或再加工制造(制品再生)的办法处理废弃塑料。这两种办法使废弃塑料得到再生利用,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但由于废弃塑料在焚烧或再加工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污染环境,所以可以说废弃塑料的处理至今仍是环保工作中令人头疼的一大难题。1.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 2.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例如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这种物质少量会导致失明,吸入有呕吐等症状,PVC燃烧也会产生氯化氢有毒气体,除了燃烧,就是高温环境,会导致塑料分解出有毒成分,例如苯环等。3.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4.塑料无法被自然分解。  5.塑料的耐热性能等较差,易于老化。  由于塑料的无法自然降解性,目前已经导致许多动物的悲剧。比如动物园的猴子,鹈鹕,海豚等动物,都会误吞游客随手丢的塑料瓶,最后由于不消化而痛苦地死去;望去美丽纯净的海面上,走近了看,其实飘满了各种各样的无法为海洋所容纳的塑料垃圾,在多只死去海鸟样本的肠子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无法被消化的塑料。 爱尔兰(Ireland)于2002年起,对消费者购买塑料袋收取0.15欧元的税费,从执行到现在已经把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 90% 。 卢旺达(Rwanda)于 2005 年放弃了塑料袋的使用。 据统计,全球一年使用2.6亿吨塑料,其中1.7亿吨属于一次性使用。“它被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绝大部分塑料垃圾无法被降解或循环利用,人们将它们与其他垃圾一起,堆填在垃圾场的深处,或是就地焚烧,任由有毒气体散发、释放。有些废弃塑料甚至没能走进垃圾场,就被随手丢在海滩或下水道。垃圾们你推我搡地进入海洋,最终因洋流作用汇集在一起,形成海洋上的巨型垃圾场。
五颜六色的塑料碎片被冲上了沙滩;海岛上黑信天翁错误地将乐高玩具当成食物,它的消化系统被阻塞,最终不幸饿死;一头海豹被蓝色的塑料网缠住了身体,无法回到海中;一只褐色的海龟开始慢慢啃食一片薄薄的塑料袋。一家环保组织曾发布报告称,他们发现至少267种海洋生物因误食海洋垃圾或被垃圾缠住而备受折磨。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资料,塑料残骸每年会导致100多万只海鸟与10万多只海洋哺乳动物死亡。 塑料袋会使得排水口和水槽堵塞,导致水不流通和溢出。由于很多疾病是水中的细菌引起的,不流通的水会成为这些细菌的繁殖生长场所,从而造成许多疾病的传播。不流通的水还会引发洪水。据说, 1988 年和 1998 年孟加拉国的土地有三分之二被洪水淹没,主要原因是塑料袋将排水系统堵塞而造成的。 聚苯乙烯制造的餐盒降解周期极长,在普通环境下可达200年左右。另外,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必须高度警惕耕地白色污染&& 在湖北农村考察,一个严重的现象令人忧心如焚,这就是愈演愈烈的耕地白色污染问题。北方耕地几乎被清一色的白色塑料膜所覆盖。从空中向下俯瞰,白茫茫大地一片;在高速公路两旁,白色塑料膜一望无际,让人仿佛来到了一个“水汪汪”的世界,真是“白色恐怖”。
田间地头、渠沟路旁,甚至大街上、农户的院落里,都处都是废弃的农膜。旧的农膜没有处理完,新的农膜又铺上了,这一奇特景观在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是根本看不到的。笔者曾经实地考察过几十个国家,从来没有见到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大张旗鼓地应用农膜。长期下去,耕作了5000多年的中国耕地将被大量使用的农膜、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所毁灭。 使用农膜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建造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或水果;二是直接铺到耕地上,生产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或作物。在山东、河北农村,笔者了解到,目前农民种地,除了玉米、小麦等大宗作物外,种花生、土豆、西瓜、大蒜、茄子、辣椒、黄烟等等,几乎毫无例外地覆盖农膜。 据农民介绍,土地覆盖农膜后,由于改善了土壤温度、湿度,生长季节可以延长,产量能够提高20%到50%,个别作物甚至可使产量翻倍,如花生等。通过覆盖农膜增加产量是农学家的新技术发明,但是,谁也没有考虑到的是,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承受多少农膜污染?目前,我国每年约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膜率达到40%。这些农膜在15-20厘米土壤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很差的难耕作层。
当农膜积累多了以后,农民们大多是一把火点燃了之。然而,他的这把火带来的是另外更加严重的污染。 那些自然界不能分解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004年正式生效的国际《斯德哥尔摩公约》,把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代苯、二恶英、呋喃以及多氯联二苯12种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POPs,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 它们在自然界中滞留时间很长(最长可在第七代人体中检测出),毒性极强,可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或畸形,甚至死亡。焚烧农膜极易产生上述12种POPs的至少5种,即列在清单上的后5类。
十年前,农业部和科技部的官员希望科学家们尽快拿出降解农膜的方案,筛选特殊的微生物来分解农膜。遗憾的是,至今令人兴奋的消息不多。虽不断有人传言研制出了可降解农膜,但是,因其价高质劣,农民根本不用。这里,主管官员和科学家们都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农膜是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哪里有什么微生物愿意“吃”它们?为什么不研究替代措施或者制定政策,让老百姓停止使用农膜,从源头控制白色污染呢?
本帖最后由 ilo 于
13:07 编辑
瓶装水是头号公敌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刊登的一系列报道,指责瓶装水身负耗费石油、污染环境的双重“血债”,将瓶装水列为头号“人民公敌”,号召美国人抛弃瓶装水,饮用自来水。  如今,瓶装水比油贵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瓶约600毫升的百事Aquafina矿泉水要1.35美元,等量的自来水只需花费0.05美分;而如果按一桶油71美元计算的话,一升石油也不过45美分。  “人们总是抱怨汽油的成本。但没有人意识到明明可以从家里弄到的廉价自来水,却非要花钱购买(用自来水生产的瓶装水),而买到的也不过是漂亮的包装而已。”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资深科学家吉娜•索罗门说。美国自来水十分便宜,《纽约时报》估计,消费瓶装水每人每年要花1400美金,而喝自来水只需49美分。 瓶装水的质量,不一定优于自来水。 美国市场上1/4的瓶装水就是用公共水库里的水灌制的,百事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均承认了用自来水生产瓶装水的事实 “自来水甚至比瓶装水更好喝。”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能源专家王云石说:“美国的电视台经常有水质测试的节目,参与者被蒙上眼睛辨别水质,结果常常是自来水胜出。” “世界上大量废弃塑料饮料瓶都被送到中国进行处理”。就是说美国的“人民公敌”已经被赶往中国,而大部分中国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并仍以“世界工厂”沾沾自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惜祸国殃民甚至贻害子孙, 直到今天,一些地区走私“洋垃圾”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GDP主义的泛滥又直接导致了见利忘义行为的大行其道,在“世界工厂”的背后潜藏着的实际上还有一个个“世界垃圾场”。 不久前,天涯社区一篇题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帖子,引爆了整个瓶装水行业的定时炸弹。康师傅公司动作迅速地承认,自家的“优质水源”就是水龙头里接出的自来水。上海饮料协会的刘玉兰爆料说,在自来水源中添加矿化液,已是业内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岳银玲等人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矿泉水多采用臭氧杀菌,容易产生致癌的溴酸盐衍生物。行业秘密被隐藏了10年之久。 瓶子是瓶装水的发迹之本,却也是瓶装水最为人所诟病的“致命软肋”。 一个威胁来自瓶子的材质本身。瓶装水的瓶子多采用PET塑料,这种塑料质轻、透明、不易破碎,但该材质产生一种叫做乙基己基胺(DEHA)的潜在致癌物,热能会释放出塑胶里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中。放在车里的瓶装水,已经被认为是引发澳大利亚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最常见高危因素之一。 一个瓶子所消耗的石油相当于瓶子容积的四分之一,有一种更幽默而深刻的说法是:瓶装水加剧了石油消耗,最终促使美国出兵伊拉克,占领石油资源,瓶装水害死了萨达姆•侯赛因。
据调查塑料水瓶成为垃圾若焚化,则产生诸如氯气、含有重金属的残留物等有毒副产品;若掩埋,则需1000年才能完成生物降解。实际上美国40%的PET水瓶的处理是通过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来完成的。2005年,为了推广一个瓶装水品牌,百事公司花了2000万美元,试图告诉美国人“要多喝水”。但不久后就爆出丑闻,该品牌的水并非矿泉水,而是取自自来水,美其名曰“大众水源”。
最为成功的策划案例还有“每天8杯水”的健康假象。科学研究的确发现每人每天要摄取8杯左右的水,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吃的饭食、水果、蔬菜等等中已经包含了很多的水,所以根本不必纯粹地喝8杯水。以健康的名义鼓励消费者多喝水已经成了瓶装水最好的销量提升手段 纪录片《瓶装水》的海报上清楚地写着,“本片探讨了瓶装水行业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及其带来的对我们健康、气候变化、污染、石油依赖的一系列影响”。  电影揭示了瓶装水的水与瓶两部分的来源于去向:首先是讲瓶装水的“水”从哪里来,矛头直指在美国各地汲水的各大瓶装水生产商例如雀巢公司、可口可乐等等, 这些公司以几乎可以忽略的成本将原本属于自然、属于当地人的水变成自己公司的所有物,加工成商品再以1000多倍的高价卖出,而那些本可以享用天然水资源的人们不但没得到任何好处,他们的居住地却因为水资源日益短缺甚至广泛遭受旱灾。 影片尖锐的指出是人们对于瓶装水的需求养肥了这个产业:便携,随处可得,以及瓶装水广告里标榜的“纯净”、“健康”等都成了人们源源不断地购买瓶装水的动力。
而事实上,如此轻松随意的喝着瓶装水的人们的健康却也在受到瓶装水的威胁,水龙头里的自来水甚至都比瓶装水更安全,至少自来水是经过了严格检查的。 影片追踪了制造塑料瓶的材料PET或PETT是精炼石油的产物,除了使用这些材料装饮用水对人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之外,这些材料的制造过程本身就在对环境造成危害:炼油厂附近的空气被污染,居民因此罹患各种疾病……而瓶装水使用的塑料瓶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纪录片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喝完水后,瓶子的去向和最终归宿: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塑料瓶无法得到有效回收、重新利用,例如全世界的瓶装水的瓶子的回收率为50%,美国则更低,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下降,大量没有得到回收的瓶子通过河流、垃圾处理厂等途径,最终大规模地进入了海洋,变成塑胶的碎片,被各种鱼吞进了体内,而海洋变成了一锅塑料浓汤——任何环保题材的影片应该都会用这种的方法来展现人类活动给自然带来的伤害。 中国人都会相信,我国的塑料瓶的回收率会很高的,因为捡垃圾本身在中国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这种PET瓶在拾荒人的眼里是很好的东西,很容易卖出去且价格还不错,
但在影片里提到的塑料瓶会向水中释放微量的二酚A,片中的专家提到这类物质可能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等等...让人不禁触目惊心
拒绝白色污染谁来带头? 许多书讨论中国境内发生的重大环保事件,并介绍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出版这样一本好书的目的旨在唤醒国人的环保意识。然而,遗憾的是,该书在出售时,每本书外却笼罩了一层毫无意义的塑料包装膜。既增加了白色污染,还增加了拆装的麻烦。目前中国出版界,乃至学术界,为追求所谓的豪华奢侈,图书杂志塑封或塑料膜包装成风。除此之外,光盘、磁带等电子影像制品外也多封了一层塑料膜。甚至还有些出版社或杂志社,向订户邮寄杂志或图书时,使用的也是无法降解的塑料信封。出版业之外,消费行业“塑封”现象更是触目惊心。扑克、香烟、药品、玩具、甚至袜子、化妆品等等都毫无例外地实行“白色”包装。酒店里的一次性牙刷、梳子、拖鞋、肥皂、浴帽等都大量使用塑料膜包装。
飞机上,乘客吃一顿饭后,就留下来一堆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汽车修理行业,修理厂为了取悦顾客“上帝”,竟然使用大面积的塑料膜包住车座,仅使用一次就扔到垃圾堆。桶装矿泉水的水桶外依然笼罩一层塑料膜,就连农民种地也广泛使用塑料膜,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政府竟鼓励这一做法。
因自然界没有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袋,目前对塑料膜和塑料袋的处理,一是再生使用,二是焚烧,三是掩埋。焚烧塑料膜会释放出多种有害化学气体,其中以二恶英毒性最大。它们在自然界中滞留时间很长,毒性极强,并可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或畸形,甚至死亡。
每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养成买菜,买水果,买东西时自带购物袋的习惯。事实上,当你这么做时,会发现那些小贩们都很高兴,表扬你。你只为人民做一点好事,人民都会感激你。而我们也因自己的举手之劳为环保又立了一功!很多家庭每天用一个塑料垃圾袋。其实我们根本不用去超市买垃圾袋,浪费钱又有污染,只要大家留心,每天都可在路上捡到很多干净塑料袋可带回家当垃圾袋用。 燃烧塑料制品形成的二恶英是世界上公认的恶性致癌物,面对如此恶劣的致癌物,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减少乃至逐步告别塑料膜使用。比起庞大的“登月计划”来,环境保护并不是什么十分了不起的难事,困难的是坚持,这要求每个公民从具体细节做起。
如果中国在全世界率先消除了白色污染,这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意义并不亚于我们登上了月亮。然而,严酷的现实是:消除白色污染远比“上天”还难。餐馆里的一次性塑料膜,一次性餐桌布,一次性饭盒;香烟盒上多余的塑料膜;磁带、光盘、精品服装上的包装膜;书本、杂志封面的塑封膜;酒店里的一次性牙刷、梳子、拖鞋;飞机和火车上塑料餐具和包装盒;商场里顾客免费取走的塑料袋,当人们消费这些产品的时候,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白色污染。 对很多人而言,如果媒体上披露的环境事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就感觉不到危险。实际上,下一个环境事件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我。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虽然大家都口中喊着环保,但是脑子里并没有真正想着环保。遇到问题,只要“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如进驻到宾馆,一旦自己感到不方便,就要抱怨:为什么不给我提供一次性牙刷。 比如,大家都知道塑料很难降解,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成分,但消费者意识不到这种危险。虽然在超市塑料袋要收费,但是为了方便,还是照样在用啊。 在很多农贸市场,塑料袋仍然是免费提供的;还有,宾馆的一次性洗漱用品问题,在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甚至非洲,没有一个旅馆提供这些东西,只有我们还在提供。 为什么我们不能颁布一个法令,禁止生产塑料薄膜、塑料袋呢? 道理不用讲太多,就是因它不能降解。焚烧,虽能让塑料垃圾的体积减小,但是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就会散出来,在环境中100年都不能降解。 我觉得这不单纯是环境意识问题,还有法制问题和部门利益问题。有的事情就得强制执行,光讲道理没用。否则,将来有一天,我们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现在很多人做事根本就没有想到环保。比如说农民搞蔬菜大棚、种地都使用塑料膜,农业增收了,但是环保出问题了,好多问题推到下游去了。追根溯源,我觉得还是国家没有下决心,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卫星上天,可以搞探月计划,怎么就解决不了污染问题?就拿白色污染来说,如果上至国家领导亲自过问,下至普通公民人人动手,我不相信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也许有人觉得塑料膜是个很小的事情,飞船上天那才是大事情。实际上环境才是大事情。我觉得还是国家没有下决心。我们的问题太多了,要一个个的解决。 比如,解决图书出版使用塑料覆膜的问题,凡是覆了膜就要罚款。从这个突破口开始延伸下去就能解决很多类似问题,如香烟盒、CD盒、甚至袜子上的奢侈包装都能够禁止。污染物当中,最可怕的是不可降解的致癌物,一旦产生,很难消灭。国家要理清头绪,一步步地来做,不只是一个环保部做,而是各个部门都要真抓。 比如餐饮业非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执法部门就毫不客气地给他关掉。媒体喊了这么多年,喊的人都累了,听的人都不愿听了。我们不能光喊口号,还得做,该叫停的叫停,该处罚的处罚。如果我们一次抓几个,比如禁止图书覆膜,做好一个,就能带动一片。这样的事情,我想既不需要太多知识,也不需要太多经费。还有,就是要把每个人都要动员起来。你看,我们一边喊低碳一边又高排放,致使物种消失。 人们感觉不到不保护环境,他自己会受到什么危险。我们的媒体需要找一些生动的例子,把道理给老百姓讲清楚,让大家明白环境破坏了大家都是受害者,环境好了,大家都是受益者。环境质量跟每个人的行为永远是有关的。环保就是一种举手之劳,没有什么太复杂的科技,就看你愿不愿意做。 餐馆白色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尤其在偏远的地区,在地级市以下城市,几乎没有人管;我在美洲、欧洲、亚洲、甚至非洲旅行,从没有看到过如此严重的餐馆白色污染,只有在中国见到这样的现象。想必这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这样发明太有些损人利已了。
消除白色污染从细节抓起 “两会”期间,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陈飞的特殊“行李”------他带了56个菜篮子和3000条手帕入会,送给与会代表,试图通过具体行动,疾呼全社会消灭白色污染 2000年夏,陈飞家住的楠溪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水猛涨,江面上漂浮起成堆的塑料袋,与美丽的江南风光极不协调。 白色污染在当时甚至当今中国城乡随处可见,然而,那个场景却深深刺痛了陈飞的心。从那时起,这个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民开始用实际行动向白色污染宣战,一干就是七八年。
“就因为农村塑料袋越来越多,污染了我山清水秀的家乡。有一天儿子从网上下载资料给我看,说塑料袋还有毒。我一下就坐不住了,觉得我得管这事儿。” 于是陈飞开始行动,在村里挨家发放塑料袋有毒的资料,呼吁大家恢复菜篮子,拒绝塑料袋。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家里人更反对,“外面人都说陈飞是个傻子。亲戚都劝我别干这事了,我一个农民,怎么管得了大家用塑料袋呢?”
过去7年,陈飞跑了全国19个省送菜篮子,花了几万元的积蓄。第一次去集市送篮子,大家都觉得他疯了,一天就送出去一个。 2004年,陈飞回村出钱雇人,为村里清理河道垃圾。这一清吓一跳,花了一星期才清完,挖出来的垃圾装了100多车次的拖拉机。
“挖出的垃圾我让村里人看,河底不知多少年的塑料袋,挖出来还是崭新的,要烂掉,得多少年啊!把土壤、水全部污染了。这样边做边说,动员大家接受我的理念。”陈飞说。
国家日前要求,日起,商场不得提供免费塑料袋。连同陈飞在内的珠岸村村民都觉得“这下我们腰板更硬了”。
村民对环保的理解和实践,还直接影响了村里的孩子。村口就是珠岸村小学。六年级的叶素素说起塑料袋的危害头头是道:塑料袋由不可降解的化学材料生产,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会腐烂,污染土壤;焚烧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污染大气;用有毒的塑料袋包装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叶素素的知识来自村里经常进行的环保宣传。村里隔几十米就有环保宣传牌,每户人家都能收到环保宣传资料。学校也很注意培养环保知识,不仅老师经常讲,还多次邀请陈飞等来校为学生们做环保讲座。有了环保知识的孩子开始观察周围环境,并主动去宣传环保。“我们家都用菜篮子买菜。有时亲戚来我家,使用塑料袋,我都跟他们说塑料袋的知识,让他们也不要用。”叶素素自豪地说。
“环保理念是最宝贵的财富。”陈飞说。 日开始,珠岸村老年协会300多名老人自觉行动起来,成立了一个环境保护监督小组。每天两位老人作为环保监督员,在全村进行环保监督检查。他们对各家小店是否推广纸袋、拒绝塑料袋、垃圾是否倒在指定位置等日常行为进行检查。
去年底,珠岸村村民自发筹款,买来100公斤竹子,编织了一个高2米、直径1.5米的特大菜篮子,陈列在村祠堂的戏台上。这个篮子上写着“重提菜篮子、拒绝白色污染”的大字。这个菜篮子,提醒着珠岸村村民继续在环保之路上前行。
“拒绝塑料袋,珠岸这么个小农村做得到,我相信其他地方也做得到!”陈飞说 可见,如果人们自觉地拒绝这些物品,则白色污染可在源头上得到控制。重新提起菜篮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全社会关注环境,尤其名人带头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让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时尚,我们的生态环境就会有希望。 今年,接待“两会”代表的酒店不提供“一次性”洗刷用品,就是在环境保护具体细节上迈开了重要一步。然而,我们更关心的是,这样好的举措何时能在全国的各大饭店、宾馆,尤其是星级宾馆实施,并形成环保制度? 由于人类追求享乐生活,地球生态系统已超负荷运转。现在人类利用的已不是地球的“利息”,而是动用了为后代储备的“本金”,并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存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行动上,不妨从消除白色污染这个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小事抓起
中国是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口最多,垃圾总量超过了全球的四分之一。全国668座城市垃圾年产量达到1.2亿吨,而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垃圾已经占到全世界年产垃圾的四分之一以上。
全国现已有720亿吨垃圾包围着大中小城市和乡镇,占地5.4亿平方米,并且仍在以每年占地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全国所有城镇均陷入垃圾重围之中,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态势, 因此我们国家是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
笔者将某次就餐后所有塑料膜带回实验室称重,其结果是:消毒餐具外包膜1.374克;筷子膜0.169克;餐巾纸外包装膜1.785克;内包装(湿巾)膜0.988克,总重4.316克。
如果10人就餐,一桌饭下来产生白色垃圾43克之多。目前社会对这一现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依然奢侈消费,排放垃圾,毫无愧疚。因为商家没有得到惩罚,排放垃圾的钱是消费者出的,为了取悦消费者,采取过度包装做法,过度包装的钱也还是消费者出的,这就客观上鼓励市民继续排放垃圾。
垃圾焚烧会产生各种污染物,特别是一级致癌物二噁英。塑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二噁英,这是已知的严重致癌物。二噁英包括210种化合物,这些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环境中的二噁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二噁英的毒性十分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燃烧时便会释放出二噁英,并悬浮于空气中,垃圾焚烧厂周围的人难免不呼吁这样的有毒气体。 他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非常昂贵,北京最近买了一台垃圾焚烧炉花费了10个亿,任何一种垃圾的处理方法都用他很少比例的钱就够了,因此只有发达国家才能搞得很快。而且在焚烧的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有毒物,这些资料大家断断续续可能也看到了一些,二恶英可能听得最多,大家都知道二恶英的污染最厉害 垃圾焚烧是把垃圾从固体变为气体,不可提倡
垃圾的焚烧主要是一个化学过程,如果说填埋是一个物理过程,那么焚烧就是一个化学过程。假如说一吨垃圾占这么大的地方,加上若干氧气(焚烧就是氧化的反应)再加上燃料(像煤、油),没有燃料是烧不着的,变成什么呢?变成10—15倍大体积的气体。这一部分气体去哪里了?这是我们关心的,作为环保工作者研究它去哪里了?如果这一部分气体升到天空中扩散到宇宙中去了,我也不反对,离开人类了嘛。 但是我研究来研究去,不是这样的,这些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恶英,一种高分子,带三个奔环的高分子的有机物,含氯有机物,还有含氯的高分子有机物,多环芳烃含有重金属,多环芳烃和高分子氯化物都是公认的致癌物,是因为我们的垃圾焚烧转换的,由固态转换而成。
有些人把垃圾焚烧发电说成是一个绿色能源,现在这样的文章至今还不少,是不是这样呢?我在这里给大家强调一点,这些气体的毒害是公认的,对人身体引起哪些病变这也很好查到,网上都能搜索到。焚烧给人造成了一些假象,实际上是污染转移了,转移到哪里去了? 转移到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薄薄的一层,紧紧围绕着我们的地球,而大气圈的底层是对流层,对流层平均是十公里,对流层的底层就是我们的污染大气,最集中的球层。所以我们排放的污染物就在大气层边上,挨着地球最近一两公里对流层里面。 大家知道对流层每天随着气侯变化来回流动,因此说,那些污染物随时都可以回到我们的身边来,包括二恶英的有毒物被颗粒物吸附,但颗粒物迟早还是会降到地球的表面,因为受地球吸引力的影响,地球有重力,所以这些有毒物并没有走远。我从环境角度认为,焚烧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是不可提倡的 美国学者著书称垃圾焚烧是一“垂死的技术”,这个流传很广。美国近十多年来一个炉子都没有建;菲律宾那些国家是完全禁止建焚烧炉的,欧盟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颁了禁令,就像俄罗斯也出现了很多维权行动。垃圾焚烧法逐渐进入萎缩之中。 可以看得出来,有这个动向,但是各国的方式不同,有的国家看起来还在烧,但是逐渐会计划先关闭小的、差的,逐渐关停。广州有个李坑垃圾发电厂,这是我们国内进口相当洋气的,这个垃圾发电厂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垃圾焚烧工艺和技术,直接从国外引进SNCR脱销工艺技术、尾部烟气净化工艺技术等。在广州市运行了好几年,然而这个发电厂,最近当地来了很多维权的民众,来寻求一个说法。
关于这个垃圾发电厂,最近我们得到的数据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是他们最近发来的,建厂以后三四年间,已经死亡的癌症患者有42个,当地人给我介绍“实际上有一百多个”。南方周末、南方集团的记者拿着名单去核对。核对后,发现“确确实实有这么多人死亡了。”
这两天我接触这些民众,他们很悲观,就是说,他们在附近盖的别墅,有的盖了好几套,指望在那里住下去,现在没有办法住,得了癌症,想把房子卖掉,去治病,但这个地方的房子现在也没有人买了,所以他们说他们只好等死,很可怜。
节约的观念已经在西方生活方式的入侵下,变成一种羞于见人的传统坏习惯。 西方现代文明的工业方式,在制造垃圾方面更是肆无忌惮。首先,大量的一次性产品,造成大量的垃圾。其次,大量的方便食品,也造成无数的垃圾。三,为了占据世界性大市场,产品必须严格包装,大量的包装都属于浪费。例如,为何我们不能多喝茶,非要喝可乐或其他罐装、瓶装饮料?连白水都要喝瓶装矿泉水。西方文明创造的仅此一项消费习惯,都产生了生活垃圾中数量最庞大的一部分。今天,人们觉得只有喝瓶装矿泉水才能放心,因为,西方文明的生产方式已经彻底毁灭了我们周边干净的江河湖海。 第四,为了吸引购买欲望,很多产品都超豪华包装,这种精美的包装到了使用者手里,用途只有一个:拆开,扔掉。 第五,为了赚钱,产品不注重长期使用寿命,频繁地更新换代,鼓励多次消费。电脑、手机等等,都是如此。毫不夸张地说,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财富方式,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人类自己制造的垃圾变成人类自己最大的危害之一。 也许有人会说,发达国家的环境都比发展中国家好。原因很简单,世界一体化是资本主义最新的制度方式,大量产生污染的制造业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自己则主要从事服务业、金融业、知识产权领域等虚拟经济,在西方文明的引导下,现代人类生活在一个垃圾化的世界里,身边的一切随时都在变成垃圾。而且大量的垃圾都无法处理,例如核废料也许要存在几万年,电池没办法处理,塑料要几百年,剧毒DDT永远无法分解,等等。 西方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永远与垃圾为伴的生活,我们不知道在这样的生活中,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除了具体的物质,我们的娱乐,我们的知识,甚至思想和文化都在迅速地垃圾化。信息爆炸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垃圾信息泛滥。知识爆炸的另一个描述就是知识的迅速垃圾化。无穷无尽的消费本质上就是把商品带回家,然后变成垃圾,消费的过程就是垃圾化的过程。西方现代文明就是一个拼命制造大量垃圾的文明,没有垃圾就没有西方现代文明。 1978年以来,中国迅猛的工业化浪潮至少同时创造了两项人类历史奇迹。第一,它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在30年间实现了平均达到两位数的增长,这一长期增长速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曾经创下的记录,也使原先的农业国成了21世纪的“世界工厂”。 第二,它带来了对于自己国土的全面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其破坏和污染的速度、规模及后果,也远非世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可比,实际上,如果能够识别各级环境行政当局发布的通常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文字游戏,结合众多的新闻记者和作家们所做的生动记述,完全可以对30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的宏观演变状况给出更切近真实的判断:中国式的工业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早已突破了内涵较为模糊的“危机”的层面,实质上表现为在自己的国土上开展的对于自然界的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30年。尽管其后果还没有充分暴露,但是已经浮现的部分足以说明其杀伤力之大,令人心惊胆颤。以至于那些还对中国的前途负责的领导人陆续发出带有停战意味的人道主义呼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   中国的生态问题不论想象得多么严重,都不过分。我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 什么叫进步?这样的生活进步了吗? 什么叫发展?这就是发展吗?粮食有毒,河水有毒,连空气都有毒,人类的生存还能持续多久?这样的发展,这样的进步,这样的GDP全球第二,有什么意义呢?
每一个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常被告知,这是局部的、暂时的、偶然的,是发展中的代价,是可以治理的。我们也常幻想,在这个局部之外,更大的整体是好的。然而,这个整体已经百孔千疮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已经遭遇到了全方位的生态问题。问题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似乎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而且是越来越严重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国在山河破!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直接后果是民生艰难。一度作为田园象征和归宿的农村,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癌症成为农民的高发病: 癌症村已经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我们当年向往的未来是这样的吗?我们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中国的生态危机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生态危机,是中国接受了工业文明的必然结果。我们的文明在整体上出了问题。人类,仿佛游离于大自然的生态链之外,对其它所有物种都无敬畏之心。 人类以科学技术为武器,不断侵害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大自然被我们看成钟表一样的机械装置,可以拆卸,可以复制,可以替换。森林退化,河流污染,湿地萎缩,气候异常,沙尘暴频生,生物多样性丧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饮用水短缺,食品毒化,化肥、农药过量应用,土地板结、土壤流失,垃圾包围城市、弥漫农村…… 所谓“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仿佛人类有能力、有权利对自然进行改造,并且能使人类生活得更好。人以为自己在走向进步,走向发展,其实是走向绝路。当其它物种逐一被人类灭绝之后,人类还能存在多久?
工业文明如一架风烛残年的列车,虽然跑得飞快,却早已破烂不堪,修不胜修,很快就要散架了。 如果这样还不能把我们惊醒,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万劫不复。我们还来得及吗?
其实,每一次环保危机都是全民教育的最好时机。“意识、知识、共识兴环保。”环保最重要的还是人,没有什么捷径。“改变人的思想行为是改善环境最快也最难的工作。” 环保,不只是运动&& 环境保护不应该总是以新闻事件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更应当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我们的头脑,融入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思考世界的一种角度、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这就意味着,环境保护不能仅仅以社会运动为主要的载体,不能仅仅依靠环保人士和维权者的奔走呼告,而必须落实到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成为每一个市民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实践。
“环保”不能停留在理念,光是让环保的理念成为一种价值观还不够,必须让环保的方式、方法成为一种常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让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而这些渗出的重金属物质还会污染地下水,并随着水分的循环,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进入鱼类和农作物体内,“添加”到我们的食物链,最终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你还会随意地丢弃一节电池,并认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无关吗? 每天一睁眼,我们都在为别人或者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是什么造就了这座城市,又是什么把我们困在这里。我们每天制造污染,又每天“享受”污染的成果,你不关心环境,你在关心什么?
联合国一位专家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环保都是目前我们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因为一旦环保失败了,那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会灭亡。到那时,人类目前从事的其它工作(政治,科技,经济,文艺,体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环保是桥梁,它们可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职业,不同年纪,不同性别的人们消除陌生,冷漠,成为朋友,聚集正能量,号召同路人,共同为人类建乐园 据中央统计,中国还有46%的农村没有自来水。供我们吃饭的几亿农民兄弟只能喝有害,被污染的河水,井水。我们能喝上卫生,安全,廉价的白开水就已经是很幸福,应该知足,感恩了。为什么还要贪心不足,买瓶装水,饮料?这么做和那些贪官,腐败份子有何区别?
贪污公款是大贪,买水是小贪。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我们享受着富足的时候,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惜福的心,常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并将自已所珍惜下来的财富布施给那些依然处于饥寒交迫中急需救助的人,我想这种布施所带给人的快乐,远远不是自己独自享受物质财富所能比拟的
瑞典没有一次性用品
瑞典是个神奇的国度,这个拥有资本主义制度,但实行社会主义福利的国家,不仅经济发达,人均GDP近6万美元,在全球发达国家中人均拥有最多的跨国公司,科学也很发达,令国人神往的诺贝尔奖就在瑞典颁发。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国超前的环境意识。第一届人类环境宣言就是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国际环境刊物《人类环境杂志》(AMBIO)也在瑞典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也从瑞典开始,而今已经走过了43个年头。
瑞典是个工业化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如今的瑞典在环境保护上堪称所有国家的楷模,这可从这个国家的细节看出来。
在飞机上往下看,除了大片的湿地,满眼都是绿色的,很少见到黄土露天,更看不到国内经常看到白色塑料膜覆盖的土地。
车行在城乡道路上,可以看到的是各种本地树木组成的大树,包括欧洲赤松、桦树、栎树等,草坪也基本以本地草本植物为主,这要是在国内早就被作为杂草清除了。树木自生自灭,能够长参天大树。
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是大树是否能按照自身的需求慢慢生长,而不是换一届政府就换一届树木。
Jonkoping University(延雪平大学) 大学城就分布在城市中,湖泊与城市共存。
在路上走,就可以看到垂钓的人,路边看不到一片塑料袋之类的白色污染,也很少看到有人乱扔烟头。
瑞典的众多湖泊是天然的,不像国内许多湖是靠橡皮坝拦截河水后形成的人造水景。
到欧美非洲乃至亚洲的随便一个国家旅行,必须带洗漱用品,瑞典也不例外。
除了没有一次性用品,甚至连洗手的香皂也不提供,这是国家成熟的表现,浪费是不允许的。
你可有钱乱花,但不允许浪费,那是对环境的犯罪。
并不是城市的每一条路都要铺上沥青,森林里的小路,还是自然的好,这一点瑞典同样做得很精彩。
他们仅往林间小路或者行人路上铺一下沙子,这样一个小小举动,就保证了土壤微生物能够繁衍。
瑞典的草坪有些干脆就是自然的本地植物,人类能够做的就是留下他们生长的空间,不乱扔垃圾,对于过高的草进行适当修剪,大部分自生自灭。
不断增加的枯落物增加的土壤养分,成熟的种子落地后,可繁衍后代。野生草本植物的花卉为单调的城市增加了美丽色彩。
Jonkoping城市不大,总共有11万多人,步行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走到城市的另一头。这里没有张扬的高楼大厦,没有拥挤的人群,但有大学,有飞机场,有各种安静的旅馆。
对了,这里很少见到广告,连市政厅都没有挂牌子。
在瑞典街上行走,看不到国内常见的防盗窗,看不到假花,看不到白色污染,看不到吵架的人们。
环境是一流的,除了绿色就是蓝色的水域,百年以上老建筑到处可见。
城市非常平静,她不像世人张扬她的富有,但从这里的树木、草本植物、动物、花卉、沙子、水、透亮的空间、以及人们平和的眼神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个人类的理想境界。
只有心态平衡,才有生态平衡,也只有生态平衡,自然万物与人和谐共生,才是一个国家真正走向成熟、走向发达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城镇化怎么搞,不妨到瑞典来看看。
垃圾问题是战略问题垃圾问题不是枝节问题和技术问题,它内在于工业文明,不可能通过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得到彻底的解决。未来的国际竞争,将在垃圾的容纳空间上激烈展开,垃圾问题会迅速超过粮食问题、能源问题,成为未来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家必须在战略层面上考虑垃圾问题,并从宏观上调整战略布局。
垃圾问题是工业文明内在的问题
垃圾问题与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有所交叉,但不可相互替代。
垃圾问题以往被视为枝节问题,技术问题——是可以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问题。但是,工业化以来,人类的技术水平在飞速提高,垃圾问题反而更加严重了。
2009年是中国的“垃圾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垃圾问题全面爆发。垃圾围城;垃圾处理场超负荷运转、提前退役;垃圾填埋场的空气和地下水污染;垃圾焚烧场厂址纠纷……,各种与垃圾相关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单是围绕垃圾焚烧厂,就有北京六里屯和阿苏卫、上海江桥、南京天井洼、广州番禺和李坑等地的群众性事件发生。如果把与液态垃圾和气态垃圾相关的事件考虑进去,事态更加严重。从这一年开始,关于垃圾的报道一天多于一天地占据着报纸的版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垃圾危机”其实是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消耗水平不断增强、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任何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链条。工业社会、城市文明的一切物质产品,小到手机、电脑,大到楼房、街区,追溯其根源,都来自于森林、矿藏、天然水体,等到其退役之后,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
追求经济增长,开动经济运转的链条,同时也是在运转从大自然到垃圾的物质能量转化链条。比如手机,从最初只能打电话,到发短信、照相,到今天作为网络终端,每一轮更新,都会激发经济增长,与此同时,都需要开矿、消耗能源、清水,并使上一代手机提前成为垃圾。手机的更新是被整个社会鼓励的。厂商是高科技企业,国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发明者如乔布斯会得到国家层面的奖励,受到媒体的赞美,成为青少年的榜样。这种受到社会全方位鼓励的经济行为无处不在,它就是当下社会存在的方式。
所以说,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
垃圾处理技术不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
过去,垃圾问题被认为是技术问题,可以随着技术进步而解决,所以一讨论垃圾问题,就自然想到垃圾处理技术。甚至很多人乐观地相信,“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期待未来有某种神奇的技术被发明出来,不仅未来的垃圾都变成资源,连现在的垃圾堆都能变废为宝。
然而,严格来说,垃圾不可能被处理,只能被转移——从一种形态转移到另一种形态,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1.物理学的角度。从热力学定律来理解,垃圾可以定义为系统每运行一个周期之后必然被排出系统之外的高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固态垃圾(通常所说的垃圾),液态垃圾(废水),气态垃圾(废气)与耗散热。人们普遍相信物质不灭,可以相互转化,总量不变,所以可以循环利用,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而如果考虑到第二定律,则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即从可用的转向不可用的[2]。
所谓垃圾处理,以固态垃圾为例,常规程序是分类、回收、焚烧、填埋。分类是回收、焚烧和填埋的前提。无论怎样,总有一部分需要填埋。首先,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填埋;其次,填埋需要占地,即使绝对安全,国土的面积是有限的。
因此,垃圾处理只能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减少垃圾,在更大的程度上,只是垃圾转移。焚烧是把固态垃圾转移成气态垃圾;填埋是把垃圾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至于气态垃圾和液态垃圾的排放,更是直接的转移。从能看到的地方,转移到看不到的地方;从话语权强的人能看到的地方,转移到话语权弱的人能看到的地方。
至于物质回收与再生,效果也非常有限。有两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
其一,纸张是可以回收、再生的,但是,一,再生纸的质量比原来差,几轮再生之后,便无法再生;二,在纸的再生过程中,要耗费电,耗费清水。
其二,面包可以直接吃,聚集在一起的面包屑也可以直接吃,虽然相对麻烦一点儿,面包屑撒在地上,物质不灭,应该也是可以吃的。但是,从地上捡拾面包屑是需要付出能量的。当面包屑所提供的能量小于捡拾面包屑所付出的能量,这些面包屑实际上就不可吃了——没有回收价值了!
当下人类垃圾堆的绝大部分物质,都是高度离散的状态,都是无法再利用的。
2.历史的角度。西方社会最近100年来,中国最近30年来,技术飞速进步,但是垃圾问题日趋严重。即总体上技术的进步与垃圾问题的严重是成正比的。某种具体的技术可能会对某种特定的垃圾进行相对有效的处理,但是社会整体的技术进步只会使总体的垃圾问题更加严重,更加复杂。
这是因为,一方面,以往遗留的垃圾会在足够长的时间存在;另一个方面,人类还在不断生产更多种类、更大数量的垃圾。更严重的是,现代社会的垃圾不仅在量上比传统社会高出千万倍,在质上也有不同。构成传统社会垃圾的物质几乎都是天然材料,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演化中形成的,相对而言容易降解。现代垃圾大多是人工材料,如塑料,未曾参与大自然的物质转化,没有对应的微生物分解它们,故难以降解。相对于人类的历史长度,这些垃圾是永恒的。越是高科技材料,与天然材料距离越远,所导致的问题更加严重。冶炼、化工、生化、转基因、纳米,这些技术所创造的新材料,都会使垃圾的具体形态更加复杂,会导致更严重的生态灾难。
新能源技术无助于垃圾问题的解决
当下社会普遍重视物质和能量转化链条的前半截,关心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而对于物质和能量转化链条的后半截,垃圾问题,则不大关注。潜意识里有着对能源的崇拜:只要有足够的能源,人类就可以为所欲为。
能源问题或许可以解决,一旦氢的冷核聚变得以实现,人类理论上将拥有无穷的能源。但是,无穷的能源导致工业文明的马达运转得无穷快,它需要无穷多的原料,也将产生无穷多的垃圾。
当下意识形态的一个重大误区是:一旦有无穷多的能源,就可以把垃圾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但是,这是直接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外,任何能源的使用,其最终形态都是热能。无穷多的能源一旦使用,地球将面临严重的“散热问题”——加剧全球变暖。
当下具有很高意识形态地位的清洁能源,诸如太阳能、风能等,本质上都是在工业文明框架内部存在的,是当下社会框架的一部分,不仅不可能解决垃圾问题,反而会使垃圾问题更加复杂,更加严重。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只是资本增殖的新手段,是新资本战胜老资本的工具,也是垃圾转移的工具。以光伏太阳能技术为例,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过程会造成巨大的污染;退役之后,会成为难以降解的垃圾。所谓清洁,只是对于使用太阳能的人而言。把整个物质和能量转化的链条都考虑进来,则是不清洁的。
长此下去,可以预见,人类文明将不会毁灭于能源短缺,而将毁于垃圾过剩。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一个食物链
一个人需要新陈代谢,摄入粮食、清水,排出粪便。把废物排出体外,是人的生物体保持有序的必要条件,零排放是不可能的。迄今为止,大自然自身的造物是物质与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的,任何人造机械都无法与生物体相比。生物体都不能实现零排放,人造装置更加不能。
一个城市也需要新陈代谢。每天要有清水、电、粮食、天然气等低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城市,同时,各种形态的垃圾——高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量必须要排出到城市之外,如果只有摄入,没有排放,一座城市很快就会陷入混沌。
进而言之,一切现代化地区,其现代化都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从非现代化和次现代化地区获得能源和资源,二,把垃圾排放或转嫁到那些地方去。
现代化是个食物链,全球化使其在全球范围展开。处于上游的地区不但优先享用下游的能源和资源,还要把垃圾输送到下游去,这不仅是上游存在的方式,也是其得以存在的前提。除了直接的垃圾输送外,还有隐形的垃圾转嫁,即上游把高污染的生产转移到下游,直接享用下游生产的最终产品。作为非现代化和次现代化地区,要加入这个链条,只能从下游进入,这意味着要为上游提供能源和资源,并接受其垃圾。
广东贵屿是一个赤裸裸的案例。这个小镇自从1980年代开始,接受来自美国加州、欧洲、日本、韩国的电子垃圾,很多人因此致富,地方政府睁一眼闭一眼,也间接获益。代价是空气、河流、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在当地居住和工作的人普遍患有各种疾病。
从战略角度考虑垃圾问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有限的不仅仅是能源和资源,还有地球容纳垃圾的能力。未来的战争将不会是去抢东西,而是“送东西”;未来的国际竞争,将在垃圾的容纳空间上激烈展开。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谈判,实质上是关于全球气态垃圾的协商。
因此,垃圾问题不是枝节问题,而是战略问题;它会迅速超过粮食问题,能源问题,成为未来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
垃圾问题不可能在工业文明内部通过新技术得到彻底解决,人类文明必须实现总体转向,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才有可能在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家必须在战略层面上考虑垃圾问题,并从宏观上调整战略布局。比如:国家宏观产业布局,应该将垃圾处理放到与能源、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加以考虑;全面完善从社区到垃圾处理场的分类回收机制,简单地考虑,如果填埋量比现在减少一半,就相当于国土的面积增加一倍;对于新材料,要求研制者同时提出该材料的降解方案,对于新产品,要求开发者同时提供该产品的回收方案,或者课以重税,预留作为其产品回收,及填埋的费用;在产业布局上,向垃圾回收、废水处理、废电池处理等物质与能量转换链条后半截的技术倾斜,予以政策支持;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有关垃圾问题的内容,并把参观本地的垃圾场垃圾堆作为必修课项目;进行全国性的垃圾勘察,了解当下已有的垃圾总量,同时,像统计全国耕地面积一样,统计全国可埋垃圾的土地面积,作为有限固体垃圾容量的参考……。
几年前,某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曾经投入七八十个亿为每个县安装太阳能路灯。路灯是可见的政绩,太阳能有着清洁能源的好标签,政府为之买单可以作为政绩。每灯成本元,从成本合算的角度,按照该市的电费,如果每盏路灯每天亮8小时,每盏灯的成本要一两百年才能收回来。但是,只过了几年,就已经有很大百分比的路灯不亮了。如果考虑整体的战略布局,这七八十个亿,应该全部或者至少一半,投入到与诸如电池回收及处理等与垃圾问题相关的技术上去。
中国的垃圾问题和环境问题,无论把它说得多么严重多么急迫,都不会高估。因为现实的严重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环境灾难,人人平等:
所有中国人都是&环境难民&
所有的人,只要环境灾难持续发生,没有一个人能得以幸免,无论你有权,有钱,有知识,有美貌,有才华,有魅力,有九五之尊的天命;无论你有多么强大的逃逸能力,只要不正视现实,都无济于事。
甚至,越挣扎,越跑路,越保健,越养生,越蒙上眼睛、堵上耳朵、关上心灵,遭受的灾难越沉重。
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觉得自己呼吸着清新健康的空气,喝着滋养身心的水;
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觉得江河尚在,虎豹仍雄;
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觉得处处皆树木,开窗含西山。
有些人不相信这一点,总觉得“最坏的时光已经过去”,好日子正在到来。
有些人不相信这一点,觉得环境难民是社会上那些命数不好者的事,自己有钱有势有知识有楼宇,青春美貌才华无限,怎可能沦落为一听即知命运不好的“环境难民”?
 收集中国发生的各种环境灾难事件,然后探讨这些事件造成的“社会损失”。
比如,像广东南岭这样过去以砍树为主,现在无树可砍的地方,属于资源枯竭型的区域;资源一枯竭,当地“林业产业工人”就人心思变,命运就跌宕起伏。
放大到全国过去所有依靠斧头和油锯生活的那些区域,你会发现,很多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经沦落为资源枯竭型的“环境难民”。
再比如像甘肃民勤这样的地方,由于缺水,或者说由于一顾一切地发表耗水产业,大量使用地表水,大量抽取地下水,于是河道就从上游开始萎缩,于是下游的湖像罗布泊、居延海那样,怀着一颗绝望的心,早早地退化为沙漠。
于是,就开始生态移民。其实生态移民只是在当地周转,不过是把甲乡镇的人移到乙乡镇,耗水的位点转移了,耗水的量并没有下降多少。
还想出来的一个办法,是多级提调黄河水来救济,结果,人离开了原有的生存之地,同时让黄河进一步面临断流。
放眼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地方,由于人类生存最必须的某种资源的短缺,造成了大量的环境难民。
又比如淮河沿岸,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河流就遭遇严重污染。地表水没法喝了,大家就开始抽取浅层地下水。而层层累积的污染是无处可去的,它们必然通过土壤、水源、空气来回报人类。
于是,淮河的河南、安徽段,无论是干流还是主要支流,几乎所有经过的村庄,都成为“癌症村”。
有些人不喜欢“癌症村”这个名字,觉得影响当地形象。那么唯一可以替代的词汇,叫“疑难杂症多发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花了十年的时间,证明了水污染与肿瘤等疑难杂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
放眼中国,因为饮用水被污染而怪病从生、失魂落魄的村镇,处处都是,无论这村镇的住宅多么的高大挺拔,也挡不住住在里面的人,生病,生病,生各种各样的怪病,生各种各样求助无望的艰难之病。
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不仅仅对中国的环境是失望的,对中国的医疗是失望的,对中国的法律是失望的,对中国的政府和社会,更是失望的。
一批又一批极端失望的人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谁也无法预测。
2013年以来,中国74个城市诚实地公布着每天的“环境空气质量”,当地环保局下属的环境监测中心,购买、安装的空气质量检测仪,每天可以测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PM2.5、PM10这六项指标。
前四者是具体的物质,后两者是空气中各种物资的“粒径长度”。
以前也不是不在测,只是测得少;
以前也不是不知道监测的结果有多严重,只是害怕把这数据如实公开,一味地造假,一味地欺骗,一味地把公众当成傻瓜和愚弄的对象。
我们呼吸的空气有多么不好,从这些数据上已经可以清楚地知道。
在这时候,我们才半推半就地发现,我们每吸进一口空气,都是在帮助中国环境“排忧解毒”。
每天至少有半数的中国人,担任中国空气质量的净化机和吸尘器。
喝的水不行,吸的气可怕,吃的东西至少可信吧?尤其是那些种在土地上长出来的“真实农业产品”。
可惜,我们又错了,无论我们有多少钱,也无法让土地走出使用剧毒农药的危险,无论我们有多少钱,也无法让过去几十年“降落”、埋伏到土地上的重金属归还原籍。
无论我们有多少钱有多少势力,也无法隐瞒土地污染严重的真相,无法让污染严重的土地,长出让人放心的食物。
更何况,中国的食品加工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欺骗团伙,它们往本来就不可靠的原料里,勾兑了无数有毒有害的香精、色素、添加剂,让所有送进嘴里的食物,都成为毒品。
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出去旅游总是好的吧?
可惜,中国这几十年拼命城镇化,城镇化需要三件东西,一是工业,二是住宅,三是道路。
这三样坚硬之物,把原来所有农田都遮盖了起来,把所有的天然湿地、漂流都遮盖了起来。
而城镇又有一个贪婪的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切出产之物,都会被城市生吞活剥。
于是,中国的水系里,不再有任何的鱼虾;中国的草原上,不再有任何的鸟兽;中国的森林,全部都成为人工经济林,
甚至中国的沙漠里,由于土地被重用,污水在乱排,沙漠也正在成为中国最严重的污染之地,生活在沙漠的物种,家园尽失,非受伤即中毒。
有人向我夸耀他家住的别墅好,不是在森林里,就是在河岸边。可惜,我告诉他,这样的别墅,要么是毁林填湖而成,要么就是旁边的“水景”一片污臭,山林悲苦丛生。
有人向我夸耀他住的小区“零排放”,可惜,我告诉他,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地方的垃圾管理者,能够做到垃圾的统一收集和清运,更不用说收集和清运之后,末端处理的无害化了。
因此,中国再有名的景区,也是污水横流,垃圾遍野。中国再奢华的小区,也是污水乱流,垃圾乱丢。
有人说,没有啊,我们的孩子都是很文明的,他们打小就知道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他们从小拉的屎尿,全都进入了抽水马桶。我们孩子的父母,挣钱都是很环保的,他们的企业都有污水处理厂,都在做“节能减排”。
可惜,我总是告诉这样的人,进入垃圾箱的垃圾,往往都倾倒在城市边的某个坑塘里;
进入下水道的污水,流出水区之后,可能就直率地奔向了旁边的小河。企业这边的修建污水处理厂,那边修个管道把污水推向大海、混入江河。
  本来我还想忍让一点,觉得中国90%的人是环境难民。后来越写越惊心,才发现,其实不仅仅是所有的国人,而是所有到这个国家的人,都是环境难民。你即使不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那么,你一定是环境灾难的承受者和消纳者。
至今,我们不肯承认这样的现实,我们不愿意说自己的国家出现了多么严重的环境灾难,我们当然也不愿意给自己打上环境难民的标签。
我们更喜欢嘲笑别的国家发生的环境灾难的故事,日本的水俣病,伦敦的“烟雾期”。我们除了说导致这个环境灾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之外,我们还喜欢说是“其他国家”导致了中国的环境灾难弥漫神州。
是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承认这个现实才证明我们有没有悔改和修正的信心。
可惜,到我写下最后这几行字为止,中国的所有法律仍旧是鼓励和纵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中国所有的政府仍旧是污染型政府,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是污染型企业。
于是,中国的生态将在“崩溃之后继续崩溃”,在重度污染之后持续重度污染。
中国的所有人,都只能继续头上顶着“环境难民”的深刻烙印,身上穿着“环境难民”的统一着装,吃着所有环境难民的标志性食品,喝着废水,吸着毒气,做着恶梦,盘算着逃离;过着生不如死、信心全失、颓废败落的日子。
环境保护当然不能指望计划生育,但计划生育确实有助于环境保护;
少生人口固然保护不了环境,但多生人口是一定更严重地破坏环境的。
完全可以肯定,假如日本几个岛内没有那么多人,他们对别国构成的生态压力就会低得多;
完全可以肯定,假如中国没有这么多的人同时迸发了“消费能量”和“创业能量”,中国的生态破坏力也不至于像今天这么大。
在人类本身尚且无法控制、甚至尚未觉察、甚至不肯承认人类自身对环境构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力的情况下,少生一个人,对地球的生态总究是友好一些。
日本的生态保护得好,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比中国的高,但不等于日本人的生态伤害力比中国的弱,因为日本一直在实施“资源帝国主义”,砍别人的树,挖别人的煤,吃别人种的菜。
而中国尚在为能把资源销到欧洲、出口美洲而洋洋自得,可没有想过,这是一种“生态出口”;也没有想过,此举对于生态的破坏力之大;
也没有想过,生态系统是一个全球系统,大家最后要一块遭殃。
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是对地球原生态的保护。
于物种来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让每个物种不至于因为人类的出现和利用而导致其衰亡;
于石头泥土、河流、湿地、阳光、空气、星星、云彩来说,是保护这些表面上无生命的自然之物的自然本性;
于人类来说,是让人类尽量通过聪明发展,来既过得物质丰富,又过得精神高尚。
过去,对于物种的伤害,就像过去对人的伤害一样,是杀戮式的、毒害似的,
现在,光是人类物种本身的扩充,就足以让其他的物种萎缩。
湿地上修条路,湿地就被分割了;
大山里出现个镇子,大山的生态系统就被侵犯了。
即使人类不再用枪打,不再挖陷阱下套子,不再排放毒水毒气,光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正常的消费,领地的强烈扩张,也足以把其他物种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中国所占的地理区域,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
何况,即使能够承载那么多人,也未必一定要承载得满满当当;
何况,现在有太多的地方,早已超载。
地球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生态占有量”很不均衡,有很多地方人口很多,但生态量很少;有很多地方人口偏少,但生态量很大;但总体来看,全球人口的“生态足迹”,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超过了全球的生态承载力,
因此,对于当前的人类生态保护来说,控制人口,是生态保护的第一要义。
如果人口都不控制,再指望其他的环保政策能够得到良好推行,不过更是痴人说梦。
计划生育是一种“高尚的悲情”。它对我们这个国家是带来了不少伤害。
但同时,它对人类本身的文明的贡献、对生态的贡献,是意义非凡的。这是人类高尚精神的一种实际体现,是中国民族美德的一种实际体现。
支持多生孩子的人,不外乎认定“老龄化”会导致独生子女“独木难撑”,
但是,请相信我,多生人绝对不会帮助中国的老年人过得更幸福。
与其多生人来养老,不如在制度上变革,在技术上创新,让陌生人走到一起,让生态有更强的能量,这样才可能让国人度过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生态饥荒”。
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供给量不足,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社会文明发展迟滞,导致经济发展遇上瓶颈。
有钱不等于有文化和智慧,有钱不等于有文明,而当一个社会,人与人为了争夺有限资源,争夺石油、空气、水、土地,成天过得像磨刀一样,怎么可能变得文明起来?
有人又举出悲情理由说:“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子太寂寞”,
可大家想过没有,家里的小孩寂寞,固然是因为他缺乏兄弟姐妹,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同龄朋友,缺乏北京人喜欢说的“发小”;
缺乏孩子们一起玩的空间和时间。
超过三十岁的人,请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是与兄弟姐妹们一起玩的时间多?还是与同学、朋友一起玩的时间多?
我想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大家与同龄人玩得最开心。
问题在,城市化没有带来人与人间的友善和通达,反而带来了人与人间的隔阂,带来了孩子们玩乐空间的萎缩;
教育的普及没有带来孩子们享有充分的“娱乐时间”,相反,倒让他们成天累月地关在培训班、教室的黑屋子里,“提前进修”各种所谓的文化;
经济的宽裕没有让人们走向自然、保护自然,相反,让人们起了更大的伤害自然的野心。
这诸多结果,根本不是“计划生育”导致,而恰恰是国人日益远离自然、不热爱自然导致;是国人不相信陌生人、不敢社会化导致。
中国一直保持着“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我们一直是粗放的人。粗放的人性是最难改变的。几千年来,中国人都过着粗放的生活,环境没有太恶化,就是因为人口还没太多。
最近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人仍旧过着粗放的生活,粗放地生产,粗放地消费,粗放地思考,中国的人口在粗放式地增长,导致中国出现了今天如此严峻的环境压力。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色污染的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