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犹太人电影金梅完整版在线观看看

犹太人与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中国网 .cn  时间:
09:50   
尽管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哈尔滨的电影院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是老建筑,是清一色的洋建筑,而这些早期的电影院老建筑,几乎全部出自犹太建筑设计师之手。一句话,犹太人是哈尔滨基本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我曾经说过,哈尔滨这座城市是由当地人、外国人和众多的犹太人共同建造起来的。
有学人闪烁其词或者底气不足地说,建于1908年的哈尔滨敖连特电影院是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这幢由沙俄的远东总督阿列克耶夫和阿贝里阔夫联手建造于1908年的二层电影院,在建筑设计当中犹太人却是主要的参与者。敖连特电影院的造型有一种法国式的风度,特别是平顶式的穹隆顶是这种“法式味道”的主要“宣扬者”。而且,女儿墙上面的栏杆也是中国建筑上不常见的西式装饰,都挺好看的,甚至还有一点儿梦幻感。敖连特电影院的内部布局有点像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外人凭此可以想象出这家电影院昔日的金碧辉煌。不过,现在它已经落伍了。
然而“结论的正确性”常常是受时间制约的,所谓的正确也是阶段性的正确。时代与阅读走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在这之前还有一家电影院,它位于当年老哈尔滨的中国大街和商业街的街角处,叫“捷克斯坦电影院”。犹太人也是主要的参与者。这家电影院建于1906年,比敖连特电影院还要早两年。因此,捷克斯坦电影院应该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可惜这家电影院已被拆了,假设这家捷克斯坦电影院像其他哈尔滨老电影院一样还健在的话,可以说,它将是哈尔滨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一道最亮丽的文化景观。浪漫地设想一下,或者可以在这家电影院里面放映最早的关于哈尔滨历史的纪录片、故事片,可以连续不断地放、循环地放,让外地游客,让来自世界上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的观光客,包括当地居民,了解哈尔滨那个年代的自然与生存形态,那该是何等别致的文化享受啊。不仅如此,相关的部门,旅游、旅馆、餐饮、交通、商家、税务等等,都可以因此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借此还可以提高哈尔滨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从而扩大交往、交流,促进哈尔滨方方面面的高速发展。但是,它已经消失了。因为它的消失,也使得哈尔滨稀里糊涂地丧失了拥有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的地位和资格。
还有一个比捷克斯坦电影院还早的另一家电影院——伊留继昂电影院。犹太人同样是该建筑的主要参与者。
伊留继昂电影院建于日,是由俄籍建筑设计师、犹太人潘·瓦·科勃采夫创建的。它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家无声电影院。如果伊留继昂电影院与捷克斯坦电影院像两个文化巨人在哈尔滨比肩而立,聪明的上海人就不会“理直气壮”地说,上海的虹口电影院是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了。
不过,现在又有一条新的信息出现了,即当年俄国军队的一位叫考布切夫的犹太人,就是曾经偶然地拍摄了朝鲜义士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现场的那个人,于1902年,在哈尔滨创办了一家比上两家电影院还早的电影院。至于这家电影院的具体位置、名称、是什么样子、上映过什么片子、有哪些逸闻等等,则仍一无所知。假若这一“信息”得到证实,那么,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应出现在1902年。
文章来源: 书摘
责任编辑: 未克
1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主编信箱 :luoqi@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114网址导航图书信息/哈尔滨犹太人
  书名:哈尔滨犹太人
  图书编号:97744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48.0
  作者:曲伟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哈尔滨犹太人
  作为哈尔滨历史的重要一页,犹太人早年在哈尔滨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该书收录了老一代哈尔滨犹太人的口述材料和许多尚未公开的史料档案,代表了国内学界哈尔滨犹太人研究的最高水平;以色列副总理奥尔梅特、以中友协主席考夫曼、国际友人爱泼斯坦等知名人士的回忆文章更是弥足珍贵。 本书可供世界史、国际关系史教学研究者,对外宣传、对外贸易部门,哈尔滨市民及全球犹太人阅读。
目录:/哈尔滨犹太人
  罗生特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代序)………………………………宋法棠/1
  【学术研究】
  ——《》画册文字稿…………曲 伟 笑/3
  哈尔滨犹太人探源………………………………………………刘 爽/14
  哈尔滨犹太人遗存考略…………………………………………李述笑/28
  哈尔滨犹太人人口、国籍和职业构成问题探讨……李述笑 傅/41
  哈尔滨:近代东亚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张铁江/50
  家和哈尔滨音乐城……………………………………李述笑/64
  隆斯特列姆及其爵士乐队………………………………………李述笑/70
  荷花艺术学校和哈尔滨俄侨美术家……………………………李述笑/73
  格·鲍·德里金其人……………………………………………李述笑/77
  哈尔滨犹太人墓地考察研究…………………………张铁江 /80
  昔日的哈尔滨犹太墓地…………………………………………宋世生/90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大夫与东北解放战争……………傅明静/92
  哈尔滨犹太人历史年表…………………………………………李述笑/98
  A.N.考夫曼年谱………………………………………………李述笑/120
  犹太人——典型的流浪民族……………………………丹·本一卡南/126
  【调查报告】
  以色列的启示……………………………………………………曲 伟/147
  初访…………………………………………曲 伟/165
  关于“加强‘哈尔滨犹太人'研究,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
  建议…………………………………………………………张铁江/182
  我国著名犹太研究学者汪之成教授对加强哈尔滨犹太人研究
  提出两项建议……………………………………曲 伟 张铁江/188
  哈尔滨文化研究考察团赴以色列访问情况汇报……曲伟等/191
  关于开发利用哈尔滨犹太人遗址遗迹的一点建议……………李述笑/198
  关于在太阳岛辟建哈尔滨犹太人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议
  ……………………………………………………………赵立枝等/200
  丹·本一卡南对我省与以色列合作提出五点建议……………曲 伟/202
  访问以色列的收获与建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考察组/207
  以色列专家说以色列建设部长是哈尔滨犹太人后代…………肖 洪/217
  打好对外开放的特色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代表团/219
  以色列随想………………………………………………………曲 伟/227
  今日的中国记录着犹太人的历史………………弗拉季斯拉夫·察普/253
  在哈尔滨再见(节选)…………………………………安娜·列维娜/257
  哈尔滨犹太人历史的再现………………………………/259
  犹太历史文化:哈尔滨待掘的旅游富矿……………姜德锋 张清云/261
  【名人访谈】
  五次重要抉择……………………………………………………曲 伟/269
  五十七年思乡曲…………………………………………………曾一智/275
  玛拉的国际家庭…………………………………………………曾一智/280
  做过中国军医的犹太人………………………………曲 伟 傅明静/287
  意 明月故乡情………………………………………李述笑/294
  以色列学者卡南在哈尔滨买房安家……………………………吕东卉/300
  以色列驻华公使盛赞中国保护犹太文化遗存…………………呼 涛/305
  难忘的历史恒久的友谊…………………………………特迪·考夫曼/307
  感谢哈尔滨的朋友………………………………………特迪·考夫曼/308
  【往事回忆】
  A.N.考夫曼回忆录(节选)……………………………A.N.考夫曼/3ll
  哈尔滨依旧在我心中……………………………………特迪·考夫曼/342
  哈尔滨——中犹友谊之城………………………伊/344
  我与斯特恩的缘分………………………………………………傅明静/348
  难以忘怀的历史…………………………………………………金 波/355
  两座哈尔滨犹太会堂模型日前在以色列散居世界各地犹太人
  博物馆展出…………………………舍利··达尔达什堤/361
  【后记】 ………………………………………………………………/364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8:17
贡献光荣榜黑龙江卫视播出大型纪录片《犹太人在中国》哈尔滨,犹太人的“第二故乡”
编辑:gbdsb
发布时间: 09:11 &&[]&[
从19世纪末开始,由于欧洲排犹浪潮不断升温,尤其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实施残忍的灭绝犹太人计划……
从19世纪末开始,由于欧洲排犹浪潮不断升温,尤其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实施残忍的灭绝犹太人计划,使得大量犹太人被迫向世界其他地区流散,除了美洲、澳洲外,许多犹太人把迁徙目的地指向西伯利亚地区和中国东北,哈尔滨首当其冲成为犹太人在中国最大的聚居中心之一。
上周起,黑龙江卫视推出大型纪录片《犹太人在中国》。据介绍,为了全面系统纪录犹太人在中国的生活轨迹,摄制组历时三年,走访了全国九大城市,历经艰辛制作完成。本周三,本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副主任董长青和主编单连德,以及几位史学专家,听他们讲述了犹太人在哈尔滨创造的商业奇迹以及他们留下的历史瑰宝。
第一个来到哈尔滨的犹太人
哈尔滨中央大街西十二道街有一家首饰店,曾经是犹太国民银行,创始人之一叫格利高里·鲍利索维奇·德里金,是一名犹太人。
据史料记载,1894年夏天,德里金乘着他的“特鲁热尼克”号俄国商船从哈巴罗夫斯克出发,经黑龙江航道驶入松花江水域。一天,轮船在没有航标的松花江上正行驶着,突然驾驶舱传来消息,没有燃料了。德里金下令靠岸。从此,这位俄籍的犹太资本家踏上了被当时满族人称作阿勒锦(晒网场)的土地,成为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来到哈尔滨的犹太人。
省社科院研究员张铁江说:“当年,48岁的德里金把美国和俄罗斯的商品运来出售,然后在这里收购粮食和畜牧产品,装船运回俄国,同时为生活在俄国的犹太人带去了关于哈尔滨的消息。5年后,德里金再次来到哈尔滨,创办了东方机器制粉厂,影响扩大到半个中国。直到1949年1月18日,德里金在哈尔滨寓所无疾而逝,享年103岁,和妻子安娜共同安葬在哈尔滨皇山公墓的犹太墓地。”
中东铁路与犹太人的漂流
1897年8月,中东铁路在绥芬河右岸的三岔口举行奠基仪式,大量外国人携家属来到黑龙江,其中就有许多犹太人。他们最初分散在海拉尔、满洲里、沈阳、齐齐哈尔等地,后来逐渐向哈尔滨聚集。史料记载,到1908年,哈尔滨的犹太人口已超过八千人,至20世纪中期则达到了两万多。纪录片中,犹太学者玛拉回忆道:“当时哈尔滨是俄罗斯风格的城市,街道牌子上都是俄语。当时他们的很多活动都和松花江有关,那儿非常漂亮,大家在那里野炊,开帆船,做体育运动。”
一位名人说过,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年的哈尔滨。到达哈尔滨后,这些犹太人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创办企业、建立银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成为哈尔滨早期金融、工商、贸易等行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显赫一时的犹太家族
坐落在南岗区颐园街3号的小楼,曾是犹太人斯基德尔斯基家族的居住地。单连德介绍,“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在哈尔滨的商业活动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主要有木材、燃料、面粉、股票、银行、学校等,涉及许多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1903年,犹太人列文·斯基德尔斯基作为中东铁路西伯利亚段的承包商来到哈尔滨。“当时的火车以燃烧木材为动力,他承包了整个中东铁路的燃料供应。”此时的斯基德尔斯基家族可谓名利双收,春风得意。“1916年,列文去世,由儿子所罗门继承家族事业。不久,所罗门发现了一个巨大问题,中东铁路从德国引进了新的机车,这种机型是以烧煤为动力的。很快,所罗门以股份制形式创办了穆棱煤矿,在这之前他还建立了华俄道盛银行,为中东铁路提供服务,并迅速崛起。”
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中东铁路和穆棱公司被迫由伪满政权接管。斯基德尔斯基家族作为铁路燃料商的地位也被剥夺了。
犹太人在哈尔滨创造商业奇迹
当年在哈尔滨,显赫一时的犹太家族还有很多。著名犹太企业家罗曼是中国东北大豆出口贸易的先行者,他创办的新式榨油厂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榨油工业生产方式落后的局面。罗曼的儿子还把欧洲先进管理经验带到哈尔滨。
犹太人还参与到哈尔滨的酿酒产业中。创办于1905年的哈尔滨联合啤酒饮料厂,是犹太人科夫曼、克罗尔等人的合营企业。哈尔滨啤酒瓶上的六角星标志,就是来自犹太的六角圣星图案。犹太商人梅金兄弟在道里大坑街(现大安街)开办面包坊(现为道里区大安街胜利糕点厂所在地),他们不仅生产面包,还制作糖果点心,生意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波兰犹太人老巴夺兄弟到哈尔滨不久,便建立起以“老巴夺”命名的烟厂,仅仅两年多时间,这家烟厂就成为当时国际烟草行业瞩目的新星。犹太企业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甜菜制糖厂“阿什河”糖厂,甜菜作为制糖原料大规模生产从此开始。
哈尔滨许多信贷机构的出现,也都有犹太商人和企业家参与的痕迹,比如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和远东犹太商业银行。《哈尔滨犹太简明辞书》记载:犹太人还参与创办了保险公司,代理国内外的保险业务,当时较为著名的有:金兹堡保险公司、奥格列连包里斯基保险公司和挪威洋行。
中国人民大学刘教授对本报记者说:“正是这批犹太人,在哈尔滨开展了较早的资本运作、最早的规模经营、最早的商业贸易、最早的降价促销,以及最早的食品加工等。当时哈尔滨犹太人占外国人在哈尔滨总数不过十分之一,而占外国从事经贸业人员的比例却高达一半以上。”
今天,走在哈尔滨的大街上,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当年犹太人留下的“遗产”。例如,外来游客都愿意到著名的“华梅”餐厅吃一顿正宗的西餐。华梅西餐厅的前身便是俄国犹太人楚几尔曼于1925年开办的一个主要经营俄式西餐茶食的餐厅;哈尔滨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牌宾馆“马迭尔”,则是另一位名叫约瑟·开斯普的俄籍犹太人投资兴建的,曾经是远东最豪华的“涉外”宾馆,所谓“马迭尔”,俄文为“摩登”“现代”的意思。
犹太人打造的“音乐之城”
犹太人向来具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在哈尔滨的犹太人也不例外,他们一旦生活安定下来,便开始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如建立幼儿园、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哈尔滨朝鲜中学就是原来的犹太中学。
此外,他们还创办报刊,修建赛马场,举办音乐会和文艺演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世界级犹太音乐家都曾前往哈尔滨举行演奏会。1921年,哈尔滨的犹太音乐家到日本演出,被东京媒体称之为“来自音乐之城哈尔滨的交响乐队”。
宗教和慈善事业同样是犹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内容,他们在哈尔滨建立起犹太教堂、宗教公会、医院、妇女慈善会、贫病救济会、养老院等一系列机构和组织。
经过长期的努力,哈尔滨犹太人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体系,构成了当时哈尔滨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哈尔滨在从一个北方小镇演变为后来的“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进程中,犹太人功不可没。
九旬犹太夫妻深情忆“故乡”
94岁的保罗和92岁的埃斯特尔老两口是让摄制组印象最深的哈尔滨犹太人后裔。1942年,当年20岁的保罗与18岁的埃斯特尔在哈工大相遇,互相心仪的两人开始约会,中央大街和敖连特电影院是他们最常去的地方。一晃近70年,保罗和埃斯特尔再一次回到了哈尔滨。70多年前,和所有坠入爱河的情侣一样,他们恨不得天天粘在一起。埃斯特尔喜欢吃新烤出来的面包,保罗总会到面包房买上几个新出炉的面包,送给埃斯特尔。纪录片中,保罗深情回忆:“当年我就像这样拉着她的手,在这条街上逛来逛去,就像这样,我俩的手又拉在一起,对于这座城市,我们有太多美妙的记忆。”
虽然他们老了,但在他们眼里,中央大街,还是当年的模样。
哈尔滨人与犹太人的友谊
犹太人能够在哈尔滨立足,并创造各种奇迹,除了他们自身的聪明才智、刻苦耐劳以外,还与当时哈尔滨人对外来人的友好态度密切相关:与欧洲一波又一波的排犹浪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哈尔滨人以中国人最传统的热情好客、与人为善,接纳了身处逆境的犹太民族,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关怀。
1933年11月,哈尔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蒙·卡斯普事件”。单连德向本报记者介绍:“西蒙·卡斯普是哈尔滨犹太人钢琴家,马迭尔旅馆老板的儿子,被日本当局诬陷并绑架杀害。”该事件发生后,广大哈尔滨人坚决站在犹太人一边,强烈谴责日本当局的暴行,众多哈尔滨人加入了西蒙·卡斯普的送葬行列。省社科院肖宏回忆:“被害人出殡那天,整队整队的日本宪兵和一个联队的步兵从齐齐哈尔开来,以加强本地的兵力。尽管伪警察厅禁止灵车通过大街,并出动了大量军警,但哈尔滨的市民还是自发涌上街头,跟着灵车,直到犹太墓地。”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哈尔滨的犹太人真切地感受到当地人对他们的大度、真挚和友善,他们也和哈尔滨人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所有在哈尔滨生活过的犹太人,无论现在移居到以色列还是美国,无论是生活在俄罗斯还是澳大利亚,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自称是哈尔滨人,并依然操着一口东北话。在他们心中,哈尔滨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小提琴家赫尔穆特·斯特恩就是一位哈尔滨犹太人,1938年至1949年与父母辗转来到哈尔滨躲避欧洲战乱。1979年,斯特恩应中方邀请回到哈尔滨做访问演出,曾回到上游街、西三道街和曲线街一带寻访旧居。当他走进那个熟悉的院子,看到自家住过的小房子时,心情非常激动。忽然,他在一个窗户上看到了一块他母亲当年从柏林带来的窗帘的一角残余,感情难以自制,眼泪夺眶而出。
然而,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哈尔滨犹太人为哈尔滨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哈尔滨人热情接纳犹太人的事实却被埋没在历史烟尘之中。犹太血统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是直到2005年才从时任黑龙江省社科院访美代表团团长曲伟口中得知这一历史事实。他高度评价了哈尔滨人,称他们善待犹太人的举动是一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彩记录”。
本报记者李子健
| 版权声明 |
版权所有: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技术支持:龙广听友网
黑ICP备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8061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梅完整版在线观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