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蒿一月是指阴历阳历转换或阳历

1 基本简介编辑本段
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在古代指阴历的正月初一,辛亥革命后,正式确立公历1月1日为元旦。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在中国,元旦放假一天,主要的习俗是寄送贺年卡等。[1]
2 名称来历编辑本段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2.1 其他叫法
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3 发展起源编辑本段
3.1 元旦起源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3.2 中国元旦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3.3 西方元旦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事实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圣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圣诞隆重。
3.4 历史演变
元旦一词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而“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3.5 节日演变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4 习俗文化编辑本段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描绘了元旦朝贺受到赏赐椒柏酒的喜悦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一诗,以“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之句,表达以健康长寿之身服务万年天子的愿望。饮椒柏酒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山东历城、浙江嘉兴均有此俗。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屠苏酒: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进屠苏》记载:“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苏而已。”韩鄂还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时纂要》中披露了这一预防瘟疫的屠苏酒方:大黄、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他说将以上八味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没有病。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隋注还说“今北人亦如之”,可见此俗的广泛性。自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殷判官》有“春盘先劝胶牙饧”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过胶牙饧在南宋以后作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从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种有辛味的菜,《荆楚岁时记》隋注说是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如《风土记》所说可活动五脏,是祈求健康的东西。《荆楚岁时记》注引《庄子》说:“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可见元日食辛菜的传统由来已久。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厉气。”(《岁时广记》卷五91)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说:“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这种食辛盘迎新当是晚起的意思。
敷于散:是一种中药,药方出自葛洪《炼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净井水饮服。
却鬼丸:《荆楚岁时记》隋注讲的处方是: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之像弹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会逃避的。不过《荆楚岁时记》说的却鬼丸是服食的,与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后起的风俗。南朝梁的文学家庾肩吾《岁尽应制》中有“金簿图神燕。朱泥却鬼丸”之句,说明除夕夜有准备却鬼丸的活动。司空曙《酬卫长林岁日见呈》有“朱泥一丸药,柏叶万年杯”的诗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荆楚岁时记》说:“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属于小荤的鸡蛋。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岁时广记》卷五引)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流传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数饺子和年糕了。
饺子: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正月十五的生曰花以及花语是什么_百度知道
正月十五的生曰花以及花语是什么
  生日花花语是按照阳历来说的,正月十五是阴历,要换算成自己的阳历生日那天来对照到底是什么生日花和花语。  可能是正月十五对应的阳历生日花及花语如下:  一月  一月一日绣球花(Laurustinus) 希望(Hope)  一月二日野滥缕菊(Groundsel) 睿智(Wisdom)  一月三日 波斯鸢尾花(Persian Fleur de Lys) 华丽(Gorgeous)  一月四日榛(Hazel) 和解(Settlement)  一月五日熊掌花(Bearsfoot) 繁荣(Prosperity)  一月六日螺旋藓苔(Screw Moss) 静谧(Peace)  一月七日葡萄牙月桂(Protugal Laurel) 勤勉(Industry)  一月八日黄百里香(Yellow Thymelaea) 轻快(Cheerfulness)  一月九日月桂(Common Laurel) 蛊惑(Charm)  一月十日荆豆花(Golden Gorse) 丰饶(Fertility)  一月十一日螺旋藓苔(Screw Moss) 安乐(Feel at Ease)  一月十二日葫芦花(Hygrometic Moss) 纯洁(Purity)  一月十三日西洋红豆杉(European Yew) 高雅(Refined)  一月十四日无子草莓(Barren Strawberry) 虚伪(Falsehood)  一月十五日常春藤(Common Ivy) 贞节(Chastity)  一月十六日红色野麻花(Red Dead Nettle) 献身(Devotion)  一月十七日银莲花(Garden Star Anemone) 期待(Expectation)  一月十八日雏菊(Common Daisy) 快活(Cheerful)  一月十九日白色野荨麻(White Dead Nettle) 相爱(Mutual Love)  一月二十日野荨麻(Dead Nettle) 残酷(Cruelty)  一月二十一日圣诞玫瑰(Christmas Rose) 矛盾(Contradiction)  一月二十二日葶苈(Common Whitlow) 勇气(Courage)  一月二十叁日酸模(Common Sorrel) 体贴(Consideration)  一月二十四日西洋薇(Royal Fern) 瞑想(Meditation)  一月二十五日圣诞玫瑰(Christmas Rose) 犹豫(Hesitate)  一月二十六日款冬(Butterbur) 公正(Justice)  一月二十七日地苔(Earth Moss) 母性(Motherhood)  一月二十八日雏菊(Common Daisy) 纯情(Purity)  一月二十九日西洋薇(Royal Fern) 威严(Dignity)  一月叁十日铁角凤尾草(Maidenhair Spleenwort) 热情(Ardent Love)  一月叁十一日山谷鸣(Hart's Tongue) 安慰(Soothe)  二月  二月一日 月桂树(Bay Laurel) 骄傲(Pride)  二月二日 雪花莲(Common Snowdrop) 欢喜(Rejoice)  二月叁日 泥炭藓(Large Water Moss) 清冽(Limpidity)  二月四日 羊齿(Goldylocks Fern) 认真(Honest)  二月五日 西洋樱草(Common Primrose) 青春(Springtime)  二月六日 蓝风信子(Blue hyacinth) 生命(Life)  二月七日 仙客来(Round -leaved Cyclamen) 内向(Introversion)  二月八日 土马鬃(Narrow Spring Moss) 救济(Relief)  二月九日 黄水仙(Daffodil) 敬爱(Respect)  二月十日 丁香花(Mezereon) 光辉(Bright)  二月十一日 红樱草(Red Primrose) 悲哀(Sorrow)  二月十二日 沙洲草(Noble Liverwort) 健康(Healthy)  二月十叁日 西洋樱草(Common Primrose) 盼望(Hope)  二月十四日黄番红花(Yellow Crocus) 失恋(Broken Heart)  二月十五日 黄番红花(Yellow Crocus) 热情(Ardent Love)  二月十六日 西洋獐耳(Bird's eye Primrose) 贤者(Wise Man)  二月十七日 金线番红花(Cloth-of-Gold Crocus) 清廉(Integrity)  二月十八日 直立婆婆纳(Wall Speedwell) 健全(Normal)  二月十九日 原野婆婆纳(Field Speedwell) 节操(Constancy)  二月二十日 大琉璃草(Hound's Tongue) 安全(Safety)  二月二十一日白番红花(White Crocus) 芳醇(Mellow)  二月二十二日 雏菊(Common Daisy) 活力(Vitality)  二月二十三日 杏树(Apricot) 成熟(Ripening)  二月二十四日 紫萁(Royal Fern) 沉默(Taciturnity)  二月二十五日 桃子(Peach) 优美(Graceful)  二月二十六日 小长春花(Lesser Periwinkle) 适应(Adaptation)  二月二十七日兜藓(Lungwort) 复杂(Complicated)  二月二十八日 紫番红花(Purple Crocus) 款待(Treat)  二月二十九日 野生水仙花(Wild Daffodil) 敬意(Respect)  三月  三月一日 韭菜花(Leak) 奉献(Service)  三月二日 鼠耳草(Common Mouse Ear) 敏锐(Clear-headed)  三月三日 茼蒿(Crown Daisy) 丰富(Abundance)  三月四日 繁缕(Chickweed) 仁慈(Mercy)  三月五日 绿菟葵(Green Hellebore) 犀利(Sharp)  三月六日 野生水仙(Wild Daffodil) 崇拜(Worship)  三月七日 野生水仙(Wild Daffodil) 荣耀(Honor)  三月八日 野生长寿花(Wild Jonquil) 自恋(Narcissus)  三月九日 喇叭水仙(Petticoat Daffodil) 光荣(Glory)  三月十日 弹指婆婆纳(Fingered Speedwell) 除厄(Protect from Evils)  三月十一日康沃尔石南(Cornish Heather) 万能(Almighty)  三月十二日沙洲蕃红花(Sand Crocus) 权威(Authority)  三月十三日 野生三色堇(Wild Pansy) 白日梦(Daydream)  三月十四日 山樱草(Mountain Soldanel) 慈悲(Mercy)  三月十五日 款冬蒲公英(Coltsfoot) 早熟(Precocity)  三月十六日 纯白水仙(Paper -White -Narcissus) 陶醉(Intoxication)  三月十七日 三叶草(Shamrock) 爱国(Patriotism)  三月十八日 大豹毒(Great Leopardsbane) 天真烂漫(Naivety)  三月十九日 圣诞星(Star of Bethlehem) 敏感(Nervousness)  三月二十日 野生紫萝兰(Common Dog Violet) 整洁(Neat)  三月二十一日 白延胡索(White Ramping Fumitory) 开始(Start)  三月二十二日 白屈菜(Lesser Celandine) 认生(Be bashful)  三月二十三日绝世水仙(Peerless Narcissus) 自豪(Pride)  三月二十四日 猫眼草(Golden Saxifrage) 善变(Change of mind)  三月二十五日 金盏花(Marigold) 救济(Relief)  三月二十六日天仙子(Henbane) 邪恶的心(Wicked Heart)  三月二十七日 黄水仙(Wild Jonquil) 神秘 (Mystery)  三月二十八日 绿豹毒(Green Leopardsbane) 多产(Prolificacy)  三月二十九日 延胡索(Common Fumitory) 幻想(Fantasy)  三月三十日 碎米荠(Hairy Bittercress) 热情(Passion)  三月三十一日 小型水仙(Dwarf Narcissus) 沉默(Keep silent)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树干!而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内。  花语,而且紧紧的缠绕着墙壁,教会便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贞节  开黄绿色花朵的常春藤。它属于五加科,从来不会背叛别人。常春藤便是被选来祭祀第一位隐者--圣保罗的花朵,他大概可以与你共筑一个温暖。它全长可达卅公尺,它的蔓茎可以延伸到卅公尺长,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圣保罗之花  自古以来、欧洲和北亚,更是有如园艺中心 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所以常春藤的花语是“贞节”。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欧地区,极适合栽种花草,久而久之。由于这种个性。如果遇到一位不会辜负你一片诚心的恋人,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普遍生长在英国。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攀附在墙壁或树干上,蔓生于全欧洲及北亚,形成所谓的花历,而南欧属地中海型气候:常春藤  隐者的先趋生日花、理想的家庭吧
正月十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平水韵 六月 月
或选择韵部: 请选择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
其它僻字:
共430,分7页显示& &1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2).指明珠。:“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3).喻泪珠。 唐
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4).下一个月。:“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1).太阳和月亮。:“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 唐
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3).时令;时光。:“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与崔群书》:“僕自少至今,从事於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4).喻指帝后。语本:“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5).犹天地。 唐
《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唐
词:“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 江 南 环溪 的风月, 北京 南湾子 头的丝柳。”(2).指闲适之事。:“常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3).指诗文。 宋
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
:“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4).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
诗:“一生风月供惆悵,到处烟花恨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5).犹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 景阳冈 武松 打虎, 潘金莲 嫌夫卖风月。” 明
《挂枝儿·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6).风流放荡。:“﹝ 赵昂 ﹞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卷三八:“ 四娘 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7).指嫖妓。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8).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 梁山 上端的驰名。 伊州 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9).指妓女。《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 苏小小 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 李 ,表字 贞丽 ,烟花妙部,风月名班。”(1).年月。泛指时间。:“屈彊 江
淮 閒,犹可得延岁月之寿。”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唐
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 鲁迅 《书信集·致沉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2).指短时间。:“诸 田 宗彊,负海阻 河
济 ,南近 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两贼连固,则 伊洛 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三个月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1).秋夜的月亮。 晋
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2).秋季。:“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1).农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 南朝
诗:“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宋
词:“晚来风定钓丝閒,上下是新月。” 清
《茶香室续钞·七夕用六日》:“ 宋
张耒 有《七月六日》二首,其第二首云‘黄昏楼角看新月,还是去年牛女时。’” 郁达夫 《沉沦》四:“半痕新月,斜挂在西天角上,却似仙女的蛾眉,未加翠黛的样子。”(2).农历月逢十五日新满的月亮。 唐
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3).朔日的月相。此时月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其暗面正与地球相对,地球上不见月光,称为定朔。(1).一年中的第十月。:“八月其穫,十月陨蘀。”:“ 汉 七年, 长乐宫 成,诚侯羣臣皆朝十月。” 司马贞 索隐:“案:诸书并云十月为岁首。”(2).十个月。:“ 舜 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淮南子·精神训》:“九月而躁,十月而坐,形体以成,五藏乃形。”谓将落的月亮。 唐
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宋
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陈毅 诗:“ 鲁 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第九个太阴月九个月(1).一年的第一月。:“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2).一个月。:“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1).指农历七月。:“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 王念孙 :“ 引之 曰:弟一行‘霜月之灵’,霜月即之‘七月为相’也。霜相古同声,故霜字以相为声……以霜月为九月,非是。”(2).寒夜的月亮。 南朝
宋 鲍照 :“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 唐
诗之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清
《夜泊闻雁》诗:“悽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3).冬月。 宋
:“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按,林檎果六、七月熟,有的能冬月再次结果。参阅 明
李时珍 。(1).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
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唐
诗:“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捲。” 明 周致尧 诗:“卧听海潮吹地转,起看江月向人低。” 清 马士成 《虞美人·月下闻雁》词:“碧空江月明如昼,北雁征霜候。”(2).江中的月影。 唐
诗:“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宋
诗:“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清
《湘帆图》诗:“醉来长啸 湘 云飞,一笑停帆弄江月。”(1).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唐
诗:“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唐
之一:“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唐
诗:“借问清都旧花月,岂知迁客泣 瀟
湘 。” 清
:“ 扬州 花月地,烽火似边头。”(2).指美好的时光。 元
《青衫泪》第一折:“好教我出於无奈,泼前程只办的好栽排,想着这半生花月,知他是几处楼臺。”(1).上弦月。 南朝
诗:“鲜云积上月,冻雨晦初阳。”(2).前月。第二回:“我这女学生名叫 黛玉 ……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 鸿甫 的老婆,上月在 上海 死了,所以 景翼 穿了重孝。” 丁玲 《奔》:“上月不知怎的,他眼一花,只听见一声喊,他就昏倒在地上。”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农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苦况。全诗八章八十八句,为中第一长篇。 南朝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衣无褐,必盈《七月》之叹。” 宋
:“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 清
:“盖,有咏古而意在伤时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类是也。”(1).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宋
《挥麈馀话》卷二:“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 许地山 《缀网劳蛛·醍醐天女》:“在淡月中可以看见两三个男子坐在树下吸烟、闲谈。” 茅盾 《子夜》三:“﹝ 林佩瑶 ﹞曾经有过多少淡月清风之夜半睁了美妙的双目,玩味着她自己想象中的好梦。”(2).营业不旺盛的月份。跟“旺月”相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 三元里 打仗时,正值我们行中的淡月。”正阳之月。指 夏 历四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毛 传:“正月, 夏 之四月。” 朱熹 集传:“谓之正月者,以纯阳用事,为正阳之月也。”参见“ 正阳 ”。原指 中国 古历( 夏 历、 殷 历、 周 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夏 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殷 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 周 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 汉 以后仅指 夏 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元年,春,王正月。”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唐
诗:“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第二十回:“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 老舍 《离婚》第十一:“从正月到二月初,胜利完全是 李太太 的。”(1).指日中之气。:“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正阳,南方日中气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唐
成玄英 疏:“六气者, 李颐 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2).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 汉 董仲舒 《雨雹对》:“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唯正月之朔,慝未作” 晋
杜预 注:“正月, 夏 之四月, 周 之六月,谓正阳之月。” 北周
:“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3).指南面。:“正阳显见,觉悟黎烝。”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农历十二月。:“腊月, 陈王 之 汝阴 ,还至 下城父 。” 唐
诗:“緑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腊月的日子格外易过,不觉又到了新年。” 丁玲 《母亲》三:“ 曼贞 赶回来的那天,已是腊月中旬了。”(1).向月。 南朝
诗:“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 唐
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满月。 元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对月之时,取 刘备 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对月领了文凭,往东江米巷买了三顶 福建 头号官轿,算计自己、夫人、 大舍 乘坐。”《歧路灯》第九九回:“房下有两个小太太,上下不过二十三四天,俱生的是相公,那太爷就喜的了不成。不料这七天头上,那个小相公是对月风,这个新小相公是七日风,一齐都害了撮口脐风。”(1).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唐
诗:“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元
诗:“不怕狂风妨去鷁,偏愁寒月照栖鸦。”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偶尔掠过林木的缺处,就突然放出晶光雪亮的寒月,寒芒直射,扑入车窗。”(2).寒冷的月令,指冬天。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园有餘地,不能种蔬,竞拔草根醃藏,以为寒月之用。” 清
《西郊杂咏》之七:“寒月富桑麻,酒酣歌相续。”(1).水和月。 唐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唐
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1).秋月。 南朝
诗:“停琴佇凉月,灭烛听归鸿。” 宋
之二:“緑杨有意簷前舞,凉月多情海上来。” 清
《河渎神》词:“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乾。”(2).七月的异名。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曰首秋、初秋、上秋、肇秋、兰秋、凉月。”(1).半亏之月。 北魏 郦道元 :“ 沅水 ,又东歷 临沅县 西,为 明月池
白壁湾 ,湾状半月。” 北周
:“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 唐太宗 诗:“落野分星箭,弦虚半月弓。”(2).半个月。 唐
诗:“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二税须於三限前半月毕输。”(1).西斜的落月。:“凉风开窓寝,斜月垂光照。” 唐
诗:“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
瀟湘 无限路。” 清
词之二:“怊悵緑梅花下路,半襟斜月不知寒,凤屧过阑干。” 茅盾 《子夜》三:“她们这一伙,满脑子是俊伟英武的骑士和王子的影像,以及海岛、古堡、大森林中,斜月一楼,那样的‘诗意’的境地。”(2).喻女子的眉毛。 明
《艳体连珠·眉》:“独写春山,入 锦江 而望远;双描斜月,对寳镜而增妍。”拂晓的残月。 南朝
宋 谢灵运 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诗:“哀碪擣秋色,晓月啼寒螿。” 宋
词:“晓月将沉,征驂已鞴。愁肠乱,又还分袂。” 曹禺 《原野》第三幕:“左半个天悬着半轮晓月,如同一张薄纸。”指月亮。因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 唐
诗:“晓夕双帆归 鄂 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
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 宋
诗:“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问平安。”谓披戴月色。 晋
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唐
诗:“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 明
:“村妇侵星提瓮汲,山农带月架犂耕。”对月亮的美称。 南朝
梁 简文帝 《慈觉寺碑序》:“龙星啟曜,璧月仪天。” 前蜀
诗:“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 鲁迅 《而已集·谈“激烈”》:“今是中秋,璧月澄澈。”(1).海上的月亮。 唐
诗:“ 楚 云眇羈翼,海月倦行舟。” 唐
诗:“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明
诗:“菊院霜天静,枫城海月迟。”(2).海生动物名。亦称窗贝。贝壳圆形,薄而透明,多用来嵌装门窗或房顶,以透光线;肉可食。:“王珧海月,土肉石华。” 李善 注注《临海水土物志》:“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常死海边,其柱如搔头大,中食。” 宋
诗:“ 淮南 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七章:“头上是瓦盖的屋顶,在前檐铺着的那四块海月上面,迅疾地滚动着雨水。”(1).雪和月。 唐
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臺十二层。” 宋
词:“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元
诗:“雪月冷怀随步履,溪山高兴入支颐。”(2).明月。 唐
诗:“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前蜀
:“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1).云和月。有时也指云中的月。 唐
:“云月爱秋景,林堂开夜扉。” 唐
诗:“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仇兆鳌 注:“微明曰递,见云月迭掩而迭开。” 金 元好问 《追录乙未八月十七日莘县梦中所得》诗:“梦迴真到哦诗处,满马西风云月清。”(2).古代妇女的一种饰物。 宋
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1).弦月。 南朝
诗:“片月窥花簟,轻寒入锦巾。” 宋
诗:“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佔白鸥波。”(2).一片月光。 唐
诗:“疏鐘入卧内,片月到牀头。”趁着月光。:“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唐
诗:“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宋
诗:“从今若许閒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犹眉月,新月。指农历月初的月亮。 晋
《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唐
诗:“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王闿运 《七夕立秋作》诗:“虚庭一叶下,微月千里阴。”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兴。”亦作“烟月”。
(1).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色。 唐
诗:“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餘。” 后蜀
词之一:“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宋
词:“汎五湖烟月, 西子 同游。” 清
《坐朱纫芳半舟留题》诗:“烟月每逢歌管处,波澜难到酒壚旁。”(2).烟花风月。指风流韵事。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三百年守在孤坟,二十载还了烟月。” 清
《桃花扇·馀韵》:“ 陈
隋 烟月恨茫茫,井带胭脂土带香。”明月。 明
诗:“璧坛流霽月,银闕动春星。”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皓月,明月。 晋
之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唐
《湖城遇孟云卿》诗:“照室红炉簇曙光,縈窗素月垂秋练。” 宋
词:“待行过溪桥,夜半更邀素月。” 明 刘纯熙 《日暮》诗:“牛羊下日夕,素月柴门生。” 清
《华林寺》诗:“欲建小亭延素月,频移曲几就青山。”不圆之月。 唐
诗:“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 王洙 注:“缺,残也。” 宋
词:“缺月挂疎桐,漏断人初静。” 明
之一:“浮云多晻曀,缺月向谁明?”上个月。 唐
诗:“前月发 京口 ,今辰次 淮 涯。”第十二回:“ 魏厅官 道:‘不敢。晚生是前月初三日在京领凭。’”(1).间隔一月。《仪礼·士虞礼》:“又朞而大祥曰荐,此祥事。中月而禫。” 郑玄 注:“中,犹间也;禫,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二十七月。”:“依十三月而祥,中月而禫,庶以合圣人之意,达人子之心。”(2).当空的明月。 南朝
之四:“云阴满地榭,中月悬高城。”赏月。 南朝 陈后主 之六:“大妇初调筝,中妇饮歌声,小妇春粧罢,弄月当宵楹。” 唐
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 涇溪 。” 明 陈自得 《太平仙记》第一折:“他也曾弄月筛金在鹊桥。”亦作“蹋月”。
(1).踏着月色。 元
诗之二:“明日醉骑五花马,吹簫踏月过 扬州 。”:“ 荆公 登舆,分付快走。从者跟随踏月而行。” 钱钟书 《围城》三:“吃了晚饭,因为镇天没活动,想踏月散步。”(2).月下散步。 唐
之二:“折花兼蹋月,多唱 柳郎 词。”《三侠五义》第五一回:“不想昨晚住在山下店里,公子要踏月,走至松林,出来一隻猛虎把公子背了去。” 徐迟 《草原上的钻机》:“小木屋外面,一片银光洒在草原和小山上,在分队部前面,还有几个年轻人在踏月。”(1). 汉 家或 汉 时的明月。 南朝
:“寒树暗胡尘,霜栖明 汉 月。” 唐
:“空将 汉 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2).借指祖国或故乡。 唐
诗之七:“已去 汉 月远,何时筑城还?” 唐 范摅 卷九:“万里隔关山,一心思 汉 月。”(1).新月。:“碧楼冥初月,罗綺垂新风。” 宋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清
《东城杂记·灌园生》:“白露下,初月上,陶然一适。”(2).指正月。:“初月一日 羲之 白,忽然改年,新故之际,致叹至深,君亦同怀。” 宋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宦者宫人言,正月与上讳同音,故共易为初月。” 宋
《老学庵续笔记》卷一:“ 王羲之 之先讳‘正’,故《法帖》中谓‘正月’为‘一月’,或为‘初月’。”犹明月。 晋
《七命》:“天驥之骏,逸态超越。禀气灵渊,受精皎月。” 宋
词:“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
《合影楼》第三回:“形容态度,又像一轮皎月,分开两片轻云。”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1).谓月下视物。 晋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2).仰望月亮。 南朝
谢庄 《宣贵妃诔》:“望月方 娥 ,瞻星比婺。”(3).天文学名词。月的距角成180°,即日月黄经相差180°,此时地球在日月之间,月之光面适与地对,自地球视月,恰是正圆,称望月。也称满月。(1).春天的月亮。:“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唐
诗:“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元
诗:“谁念东篱山下路,再逢春月向人圆。”(2).春季。 南朝
刘义庆 :“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是春月不用雌尔,秋冬无禁。” 清
百一居士 卷下:“庚辰春月,乡人妇病剧既苏,乃言病中见一妇自云弃婴之母。”佛教语。谓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心月孤圆,自生违背,何异家中捨父,衣内忘珠。” 宋
诗:“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长孤圆。”(1).圆的月亮。 南朝
《班婕妤》:“紈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 唐
诗:“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鲁迅 《呐喊·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2).中秋节亲人团聚,饮宴赏月,谓之“圆月”。第七六回:“ 贾母 看时, 宝釵 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家去圆月。”(3).指团茶。 宋
诗:“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錚鏦。”(1).皎洁的月光。 唐
诗:“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 唐
诗:“远心寄白月,华髮廻青春。”(2).见“ 白分 ”。亦称“ 白半 ”。亦称“ 白月 ”。
古 印度 历法。指阴历每月的上半月。 唐 玄奘 :“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 宋 永亨 《搜采异闻录》卷二:“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圆满,是名白半。” 清
《觉浪和上挽词》之一:“莫道三生隔眉宇,琉璃白月自分明。” 钱曾 注:“禪家以初一至十五日为白月,十六至大尽为黑月。”藤萝间的明月。 南朝
王延秀 等:“髴髣萝月光,繽纷篁雾阴。” 唐 沉佺期 诗:“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 清 陆培 《摸鱼儿》词:“等萝月圆时,林枫染候,共尔説幽胜。”(1).谓月下散步。:“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与此长乖。” 唐
诗:“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清
《桃花扇·会狱》:“三人步月,身轻若飞仙。”(2).词牌名。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 宋
史达祖 的《梅溪词》,仄韵见 宋
施岳 的《梅川词》。明月。 南朝
《碎珠赋》:“宝月生焉, 越 浦 隋 川,标 魏 之美,擅 楚 之贤。” 唐
诗:“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瑠璃宫。” 明
诗:“银汉横空宝月团,六鰲飞出五云端。”
诗:“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1).年和月,泛指时间。:“至於序,则略无年月。”:“ 魏朝 之事,年月既远,一不须问。” 唐
:“君恩既断絶,相见何年月。”(2).时代。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3).岁月;日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他们共同爬大山,吃冰饭团,枪冻的拉不开栓,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谁能忘记那些艰苦的年月呢!”(1).吉祥的月份。:“ 公父
定叔 出奔 卫 ,三年而復之……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古人以盈数为吉,数至十则小盈,故以十月为良月。(2).以良月作为十月的代称。 晋
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宋
《延福宫开启密词》:“寒律正时,适临於良月。”(1).皎洁的月亮。 南朝
:“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 唐
诗:“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疎光。” 明
:“八表流云澄夜色,九霄华月动春城。”(2).喻盛时。:“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刘良 注:“芳年、华月,喻盛时也。”松间明月。多用以渲染幽然情景。 唐
诗:“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
诗:“竹房谁继生前事,松月空悬过去心。” 宋
诗之二:“松月照今古,樵风送往还。”(1).横卧形的半弦月。卷四引 汉
京房 《易飞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2).泛称半月形。 清
:“田畛细流,入池如偃月。”(3).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絶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鲍彪 注:“偃月,额骨。”:“相工 茅通 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4).营阵名。:“大将将兵,柄不得专,一曰为偃月,一曰为鱼丽,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愰骇之间,虏骑乘之。” 唐
诗:“纔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参见“ 偃月营 ”、“ 偃月阵 ”。(5).指 唐
李林甫 的 偃月堂 。 宋
:“虽怀 子仪 贯日之忠,曾无其福;卒堕 林甫
偃月 之计,孰拯其寃!” 宋
之十:“权臣坐 偃月 ,弃官如飘蓬。”参见“ 偃月堂 ”。唐
李林甫 堂名。:“ 林甫 有堂如偃月,号 月堂 。每欲排构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后因以喻称权臣嫉害忠良的地方。 宋
诗:“英姿合上 凌烟阁 ,巧譖曾遭 偃月堂 。”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见 唐
诗之一:“从来修月手,合在 广寒宫 。” 金 元好问 诗:“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受到月光的照临。 唐
诗:“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宋
:“野旷易得月,谷虚常带烟。” 宋
《清夜灵》:“ 范文正公 镇 钱塘 ,兵官皆被荐,独巡检 苏麟 不见録,乃献诗云:‘近水楼臺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共430,分7页显示&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相是按阴历还是阳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