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泰中国这个名字的由来好吗

本站最新文章
本站推荐文章
由提供的文章均由网友转载于网络,若本站转载中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 本站导航: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寻访吕留良后裔及吕氏故宅被毁记
- 文史资料 - 流星之家
寻访吕留良后裔及吕氏故宅被毁记
日期:&&作者:
  几天前,接到北京中华书局的编辑俞国林打来的电话,他刚刚读到去年12月14日本刊发表的李兴盛的文章《吕氏故宅及祠堂亟待保护》一文,由于他本人常年关注对于清初著名思想家吕留良研究的课题,很想知道吕氏后人的情况以及故宅是否已修复。
吕氏故宅东侧正房(图右)及祠堂
        
          
  吕留良(),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德人。清初著名思想家。明亡,散家财结客,图谋复明,事败家居授徒。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举博学鸿词,他誓死拒荐。后为僧以终。著述甚富,有《吕晚村文集》等数十种。他有强烈的反清思想,极力推崇朱熹的种族思想,认为“夷夏之防”比君臣之义更为重要。卒后40余年,以此引发一场大狱。雍正六年(1728年)信仰其学说并与留良次子吕毅中等人来往甚密的曾静(湖南靖州人),遣其徒张熙游说川陕总督岳钟祺反清事败,清廷获悉留良的反清思想,藉此兴起一场震惊朝野、历时四年半的文字狱。结果留良及其已故的长子吕葆中被开棺戮尸,吕毅中与毅中之徒严鸿逵等多人斩立决,留良及鸿逵之孙辈全部流放宁古塔(今宁安)为奴。民间传说的女侠吕四娘刺雍正为祖父留良复仇的故事,即源于此。
   当时吕氏诸孙12户,男女老小及家人仆妇共111人,全部流放。后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诸孙之一的吕懿兼及其堂侄吕敷先、吕衡先、吕念先四支近30人,又因事改发齐齐哈尔。这些人在齐齐哈尔族属日繁,以诗书世其家,衍为大户,且多名人。如留良玄孙吕景儒就曾因善医“活人甚夥”而有名气。
     (引自李兴盛《吕氏祠堂与故宅亟待保护》)
   他说,吕留良的故乡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尚有蔡元培为吕留良题写的墓碑及明朝的一位皇帝赐给吕留良的祖父的牡丹石(因其与城南郡主成婚)。当地对吕氏家族的文化遗存及研究非常重视,但对吕氏家族流放到黑龙江以后的情况知之不详。如果齐齐哈尔的故宅及祠堂一旦修复,桐乡市的市长及有关领导都会来参加揭幕仪式。
   得到这一信息,自然十分欣喜,便急忙给齐齐哈尔的有关部门打电话。不想,对方非常惋惜地告诉我:“吕氏故宅已经在一个月以前拆了,现在只剩下祠堂。”这犹如兜头一盆冷水,不禁追问:“怎么拆了?不是说已经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了吗?”
  “原来是有这个计划,但后来市里一直没批下来,今年赶上扩道就拆了。”
  赶紧把这个消息通知李兴盛先生。这位老夫子惊呆了,他说:“这太不可思议了!太出人意料了!听了这个消息很伤心,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来就很薄弱,就这么一点还给拆了,让人实在无法理解。”
  李兴盛先生为了保护本省存留不多的文化遗址,想尽各种办法,甚至一趟趟跑规划局、旅游局等单位。滨江关道衙门旧址就是在他的呼吁下才有了修复的消息。去年11月30日,省旅游局以公文形式向齐齐哈尔转发了《关于转呈李兴盛先生关于齐齐哈尔市吕氏祠堂与故宅亟需保护与开发的建议的函》(黑旅函 2001 47号),但至今如石沉大海,却传来故宅被拆的噩耗,怎能不令他心痛。
  吕留良的大名想来早已被国人熟知,即使不知正史,起码也会知道民间传说中的吕四娘刺雍正为祖父报仇一事。若读过金庸,便知《鹿鼎记》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就是吕留良。那流放宁古塔、卜奎的史实却又与黑龙江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吕氏故宅自有毋庸置疑的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为何非拆它不可?
  于是,我直奔齐齐哈尔,在友人的陪伴下来到吕氏故宅原址。
  耀眼的阳光下,那座20平方米的青砖祠堂孤零零地立在道边,屋脊边上的龙吻在蓝天上刻下很深的剪影。这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建筑,屋檐上的瓦当、滴水都已有缺损。但墀头(两侧山墙的突起部分)的戗檐上有雕刻精美的盘龙纹、上身也有精美的花卉雕饰。但右侧的戗檐已无存,据说是在拆故宅时被人偷挖走了(这些专业性的建筑术语是请教了中国古典建筑专家侯幼彬教授才了解的)。
  由于主人不在,无法进院内拍摄细部,正在门外探头探脑时,忽然背后有人发问:“你们是哪儿的?”这真是巧了,问话的正是吕家的媳妇张秀华,她是吕氏后人吕岩泰的妻子。
  但她并不住在祠堂里,祠堂乃公产,已租给他人。这座大宅院,是吕留良玄孙吕景儒从嘉庆到道光年间逐渐建成的,共有50余间房,两进院子,占地万余平方米。建国后公私合营时,吕氏房产上缴,被租与他人居住。在西城墙根也有吕氏家族另一支的20多间房,于六年前拆除。
  她的家就在祠堂西侧,原也是故宅中西侧的一套正房(原貌为祠堂在中央,两边一边一套正房),五十年代失火后翻修了房顶和外部,但墙体仍是原来的。她告诉我们,吕氏故宅除正房和祠堂外,都是没有屋脊的平房。这次被拆了东侧正房和东厢房,共20余间。现存的还有西厢房及房后的一溜房子,共三十余间。但基本看不出原貌,只有西厢房北侧的墀头上身的正面和侧面各刻着一个“一”字和一个“以”字。想起看过的照片上,东侧正房的左侧墀头戗檐位置刻着一个“庥”字。如此推测,每间房上应该都有刻字了。不知吕留良的后人在自家的宅院里刻下了怎样的愿望。在东侧正房正厅内,原有“泉林容我静”的匾额,拆迁时,竟被租住此房的住户拿走,他认为房子是他住的,房子里的东西也是他的。
  吕家屋内陈设极简陋,张秀华说,只有两个瓷瓶、两个青花瓷花盆和两个衣箱是祖上留下的。她热情地为我们捧出刻着“吕氏宗谱”四个字的木匣,取出排列着吕氏十五代世系的谱单。
  自始祖竹溪公起,到吕留良这一辈是第五代。在兄弟五人中,吕留良行五。在第八代即吕留良重孙辈中,念先、赓先、衡先三人名字旁边尚有“居龙江”的小字,并用朱笔标出。这几支便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由宁古塔发配到卜奎(齐齐哈尔)的吕氏后人(《清史稿》中赓先为“敷先”,在谱单中亦有敷先之名,此为不解之处),他们在这里施教行医经商,对这里的发展贡献特别大。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念先之子吕景儒。据史书记载,一次卜奎城发生瘟疫,是吕景儒配了药投入井中,才控制了疫情。
  到吕岩泰这一辈已是第十五代,而吕岩泰五岁的小孙子吕博文,便是吕氏的第十七代传人。家谱只续到吕岩泰父亲吕观华的观字辈,泰字辈仅续了7人。这是由于续一次家谱非常不易,要有家族的族长负责,把各支的人都召集在一起。现在都天南地北的,聚一次谈何容易,况且还无处筹集旅费。
  吕岩泰是齐齐哈尔衡器厂的退休工人,今年60周岁。为了生计,他每天还要早出晚归地打工。他的二弟吕林泰是齐齐哈尔造纸厂的工程师,退休后到辽宁省绥中县开幼儿园为生。三弟吕昌泰是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的退休工人。他们都知道自己是浙江石门县人,却不知崇德县乃石门原名,也不知如今改为桐乡市。对于这一点,中华书局的俞国林告诉我,浙江崇德县在1493年分为两个县,东面一半另设桐乡县,清朝入关后把崇德县改为石门县。解放后两县合并改为桐乡县,崇德县城改为崇福镇,1993年桐乡县改为桐乡市。他还说,民国年间吕氏后人吕相望出任浙江省省长,民间吕氏后人来函,希望他能将流放到宁古塔的吕氏族裔迁回浙江。吕相望曾就此事致函宁古塔的地方官员,但由于他下台而不了了之。
  与吕岩泰通电话时,他告诉我,齐齐哈尔现有十余户吕氏后人,哈尔滨也有几户。齐齐哈尔这一支有几户在五十年代去了吉林、陕西、重庆等地。十多年前,浙江的吕氏后人还来齐齐哈尔找过他们,但是与宁古塔的那一批人没有联系上。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李淑清向我介绍,去年,北京国家图书馆责成上海图书馆牵头,搞中国家谱总目,我省于去年4月开始本地区家谱征集工作。当时她为寻找吕氏家谱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保有家谱的吕昌泰当时已去海南,直到11月才与他联系上。今年春节吕昌泰返回齐齐哈尔时,把家谱及两册《吕氏宗谱》(其中记载了吕氏家族迁徙的历史)带回来,现已由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收藏。当时,吕昌泰也一再强调要保护吕氏故宅。目前,图书馆里还有吕氏家族的藏书,主要是医书,估计是土改时没收的。现在看来,宁安、海林还应该有吕氏后人。
  回到哈尔滨,又在电话中与正在辽宁的吕林泰、吕昌泰取得联系。据吕昌泰介绍,《吕氏宗谱》中记载着吕氏先祖曾为明朝驸马、武略大将军、锦衣卫指挥世龙等等。在美国也有吕氏家族的后人,并与他取得联系。他由此得知,清末吕氏家族的一支去了台湾。在北京还有吕氏家族的联谊会。他说,吕氏家族在清代、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做出很大贡献,这样的家族的文化遗产难道不应该保护吗?
  根据李兴盛老师提供的线索,我找到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古籍辞书编辑部工作的吕观仁。原来,他便是流放在宁古塔的吕氏后人。这位观字辈的吕氏后人今年49岁,家住宁安县宁西乡岔路村,1975年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他的父亲叫吕月升,从小他就从父亲口中得知家族历史,自家原本也有家谱,但毁于文革。他也知道流放到齐齐哈尔的那一支,也知道那里的故宅,但从没有取得联系。听说齐齐哈尔故宅已部分拆毁,他心痛至极。他说:“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文物会被破坏!”
  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及其文化、经济方面的价值已经一说再说,我想没有人不懂这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可是我永远不懂的是,为什么那些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的老建筑被一拆再拆?
  我把联系到宁古塔吕氏后人的消息通知了俞国林和李淑清,他们都非常高兴。并且期待着赶紧挖掘吕氏家族的历史―――这当然也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
  据此,呼吁有关部门,对吕氏家族现存故宅尽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吕氏家族在黑龙江的历史遗存应尽快立项挖掘整理;对落入他人手中的吕氏家族文物应尽快追回。这是一笔属于中华民族,亦属于全人类的珍贵的文化财富,我们理当共同珍惜呵护。
2002年,东侧正房、厢房已拆除,只剩下孤零零的祠堂
           
东侧正房和祠堂东侧墀头戗檐上雕刻的(休)字和盘龙纹。
           
      
         
原东正房堂屋内的题有“泉林容我静”字样的匾额。
         
祠堂西侧墀头上身部位雕刻的花卉图纹。
         
西厢房墀头上身部位刻的(一)字。
        曾一智 摄
2002年,祠堂东侧戗檐在拆除其他房子时被盗。
       
吕氏宗谱木匣
         
吕氏家族的第十七嫡孙吕博文与祖母张秀华在祠堂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多少人叫这个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