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章字一位书生宫商角羽打一成语语

当前位置:
情侣间的小情话(打一成语)
情侣间的小情话(打一成语)书生看斗殴(打一成语)_百度知道
书生看斗殴(打一成语)
比较注重书本知识,属于儒雅人士,只是站在一旁观看。,对于一些打架斗殴之事,书生,袖手旁观 解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成语是,指封建社会的秀才,无可插手,你好,泛指读书人,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袖手旁观(我们做过这道题),成语 ,
袖手旁观,我们基础训练上有
袖手旁观,对吧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个书生一个母亲拿着针打一成语_百度知道
一个书生一个母亲拿着针打一成语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也是对答题者的一种鼓励,正所谓一举多得,成语是【磨杵成针】或【寸草春晖】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采纳他人的答案,何乐而不为,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尽可向我发起追问,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铁杵磨针。,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魏书生老师 班主任工作漫谈 第四章 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第四章&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4:32:45
想象自己是一个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成功者,后来就真的取得了大成就。想象自己是一个多灾多难、多愁善感、软弱无能的失败者,时间久了,他真的就变成了软弱无能、一事无成的人。谁促成了这些变化是潜意识。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半间屋前川水流,革命友谊才开头,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剑能斩愁……”
我喜欢唱这首感情深沉的歌,送学生离别家乡远去时唱,送朋友踏上新的征程时也唱。到外省市,朋友们送我上了列车,上了飞机,心里空荡荡的时候,学生们送我回家,车下学生们招手、追逐,学生的身影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便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唱这支歌。
人与人相处,彼此关心帮助,久而久之,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但一旦到分别的那一刻,友谊和感情都会觉得十分宝贵。
人不同于猪马牛羊之处,在于人更需要感情,人有比物质需求更宝贵的精神需求。如果人们只是一味地追求衣食住行而不顾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那便是由人向动物的倒退,纵然真的有了金山银海,也还是不能享受到做人的乐趣。
我愿意强化与人分别时的感情,以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以忠实于今后相处的日子,以处理好和没分别的朋友、同志、学生的关系。
年月,我们班最高的同学刘岩、最矮的同学阎秀君要离开班级了。她们的父母是当年走“五七”道路的干部,文化大革命中从沈阳到盘锦,现在落实政策回去了,孩子自然也要跟回去。
两位同学舍不得离开集体,提前好多天就开始闷闷不乐,一提要走的事便流泪,眼睛几天都流露着哀伤。
同学们也舍不得她俩走。刘岩个子高,在运动会上,跳高跳远都是全校第一,还是全校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各科学习成绩都优秀,总成绩全校第一名。最使人难忘的还是她为别人、为集体的事,常常废寝忘食地奔忙。
阎秀君还不到岁,在班里年龄最小,个子最小,但样样事不甘落后,学习是尖子,又善于理解人、关心人,善于化解别人之间的矛盾,大家都喜欢她。
这么好的同学要走了,人人都觉得心里将被带走什么似的。人与人这种真情是最宝贵的,应该强化这种感情,使其成为今后努力上进的动力。
我通过组织学生们为她俩送别的方式,表达并强化这种感情。
月日那天,我和全班同学先后到两位同学家里,帮她们拿行装,全班同学排成队,穿小巷,过大街,赶了里路,到盘锦站为她们送行。
盘锦站不大,我们这多人的送别队伍便格外显眼。还没上车,她们俩便已泪流满面,女同学便陪着哭。时间不长,上了车,车徐徐开动,一些同学便追着车,在站台上跑,几名男同学追着跑出了站台,好像能追上车,让车停住似的。车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只是送同班同学时,说:“真没想到,同班同学能有这么深的感情。”
回到学校,我请每位同学写一篇作文,题目便是《送别》。意在使同学们理解,送同学的目的不是流一阵眼泪,而是强化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感情,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然后,把这种感情变成每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珍惜昨天的友谊,才更注重培育今天的友谊之树。和同学分别时越依依不舍,越会更和谐地处理今日的同学关系。
作文写完了,挑写得好的在班会上朗读。同学们听着,眼里噙着泪花,回忆着过去,思考着今天,憧憬着未来,从深层次感受着人生的幸福。
这以后,又有同学举家迁回沈阳,我又和同学们去送。冯丹同学是乘汽车走的,我们朝着远去的汽车挥手。郭力同学是放假时离开的,我召集近处的同学陪他去登上北去的列车。
车站成了我们师生表达感情、抒发感情的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在班级实习了一个月的老师们要走了,我们全体师生送到车站。那些年,我住单身宿舍,每逢寒暑假回家,学生们打听到了我回沈阳老家的时间,便提前赶到车站送我。
年月,放假的那几天,正赶上寒流,天冷得出奇,一碗水刚泼到地上,便立即结成了冰。学生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怕学生知道了又要去送,便说还要开几天会才回去。不料我走的那天清晨点多钟,凛冽的寒风中,王良、盖东、刘志军等许多同学已在车站等我。刘志军平时是不愿起早的,他怕自己起不来,对好了闹钟还不放心,又叮嘱了几个人叫醒他。寒风中,他们冻得发抖,小候车室又没有取暖设备,我劝他们回去,逼他们回去,都没用,直到我上车了,车开了,看不见了,他们才走。学生们的一片心哪
十多年以前,我的会便开始多起来。那时,每逢开会归来,坐在火车上,远远地便会看见站台的栅栏外,站了一排人。个子大的头露在栅栏外,个子小的,脸便贴在栅栏上瞅着徐徐进站的列车,那是我的学生们。起先,我不明白,学生怎么知道我的归期,他们说:“反正列车是放学后进站,这些天,我们天天来接,当然有一天能接到了。”我制止无效,只好每次都把会议的时间弄准确,以使学生少跑路。
当在列车上远远看见栅栏外学生的身影时,我感受着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这真情激励我们师生更珍惜在一起的教学时光,这真情融化了师生之间的隔膜,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年,我刚从俄罗斯访问归来,校团委书记刘勇便送给我一个封面是立体画的日记本,告诉我:“老师(刘勇是我教的届毕业生),政教处又重新分配了师生互助组,给学生的纪念册,只有您没领了。”
  我问:“今年我和谁一个互助组?”
  “不知道,待我去政教处查一查。”刘勇跑步走了,不一会便回来告诉我:“老师,您和张军同学一个互助组。”
  从年我当校长以来,就一直要求政教处把互助组工作落到实处。
  即每个教学班的倒数第一、第二、第三名学生都要由政教处给他们找一位任课老师或学校领导,师生组成互助组。教师教会学生超越自我、管理自我、学会学习,学生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
  组成互助组后,每个学期,互助组要向政教处交三份互助报告,期初、期中、期末各一份。互助报告上要写清互助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互助教师帮助学生进步的具体措施,互助学生所在班班主任对学生变化的评价。
  互助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谈话,至少每星期交谈一次,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年我又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给互助学生买元钱的文具礼物,赠送给学生,由学校报销。刚开始,有的教师不理解,说:“好学生们会不会说这是在奖励后进?”我说:“我想他们不会这样说,好学生也决不可能为了获得一点文具就故意后进,相反,他们看到后进学生不被歧视,充满了上进心,鼓足了劲往前追,自己也产生了紧迫感,怕后进学生追上自己而加劲学习。后进学生呢,也不会认为教师赠送物品是鼓励他继续后进,他会觉得教师在关心他,教师在感情上和他很近。后进生读书多年,长期后进,显然他们不缺少批评,不缺少指责,他们经常得到的是冷落,很少得到的是赠与和奖励,这时,我们赠他一点纪念品,不是雪中送炭吗?”
  物品不多,有的教师买支钢笔,有的买个书包,有的买个高档次文具盒,有的买精致的日记本,送给学生,使许多学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几年,我几次把物品送给学生的时候,看到学生那诚恳、那感激的表情,那因激动而说得慌乱的感谢的话,都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
  后来赠送的文具又改由政教处统一买,然后让教师转送给学生。
  互助学生和老师最好从入学到毕业都不改变。遇到教师不跟班了或后进学生有了明显进步,就再重新组合,一般也要够一年的期限。
  我以前互助的学生已毕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我去年互助的学生赵挺已前进了名,不在后进行列了。这个学期,政教处便给我重新分配了帮助对象张军。
  张军同学初一时在六班,今年,班级调整,每个班倒数第一的学生都到我班学习,在这七个班倒数第一的学生中,张军的成绩是最低的。他分班考试五科总分为分:数学分,生物分,英语分,语文分,政治分(其中语文、数学两科满分各为分)。
  我在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赠张军同学:坚定信心,多做实事,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你的班主任。”
  张军长得膀阔腰圆,很结实,很有力气,运动会参加项目是推铅球。他每天上学不仅听英语课是外语,听数学、物理、政治好多课都像听外语。他说:“老师,我一上课头就疼,像受罪。”我听了,设身处地想一想,也真够他难受的。我们听某位老师讲课,倘内容听不懂,一节课都觉得是在受罪;张军却能一节又一节,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地熬着,耐心地、无可奈何地、很守纪律地在那里坐着。从这样的角度思考,我不能不佩服张军顽强的毅力,这么苦,这么难,他都能忍受着。
  我便想引导他将受罪改为享受,发现学习的乐趣。先品尝学会一个字、一个英语单词、一个公式的乐趣,然后将一堂课又一堂课的陪坐时间具体落实为一个字一个单词的计划,施加一个快乐的意念:我是在享受超越自己的乐趣,我是在享受完成计划、做实事的乐趣。当快乐地做实事的时候,别的忧虑、烦恼、拖拉的情绪等都先往后靠靠,待做完实事再说。总用这样的心态引导自己,时间长了,快乐地做实事的脑细胞就兴奋起来了,逐渐形成一个牢固的兴奋中心了,那忧虑、烦恼、懒散的脑细胞就逐渐淡化了。
  我还请张军经常再现自己读书以来最辉煌的时期。我问:“你学习最好的时候是哪一年?”“小学二年级。”“好到什么程度?”“那时我期末考试总分全班第二名。”“到三年级呢?”“还能排十多名。”“四年级呢?”“能排三十多名,到五、六年级就开始倒数了。”
  “为什么三年级下降了?”“那一年我转学了,换了老师,老师有病,又不停地换老师。老师管得也不严,我就不爱学习了。”
  “你现在觉得自己能不能取得好成绩?”
  “我总觉得自己不行,不如别人,已经倒数第一这么多年了,努力也不行,也晚了。于是,本来能学会的知识也不愿学了。”
  “对问题就出在这,你总给自己输入不行的意念,输入我不如人的意念,结果你当然就不如人了。现在你这样改变自己:每天早晨,每堂课前,每天晚间都全心全意地想一想当年排在班级第二名时的情景,再现一下那时的信心、感情、对学习的态度,这样想会激发你的勇气和力量。经常这样施加意念给潜意识,时间长了,潜意识就能起作用,将你改变为一个自信、上进、勤奋、积极的学生。”
  最后我引导张军制订了作息时间表和一周学习计划,接着又指导他写《奋斗天,无悔无憾》的日记,离月考还有天时间了,张军充满了超过倒数第二名李健同学的信心。他写道:“这天我要努力奋斗,每天每时都做实事,我想我一定能超过李健,就算不能超过,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学习,对得起自己,也就无悔无憾了。”
  互助组的建立,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后进学生对学校更热爱了。年以前,个别老师瞧不起后进学生,动不动就训斥挖苦,不仅使个别同学丧失学习信心,有的还产生了对立情绪,有两位同学甚至还在夜间偷偷用打碎教室玻璃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这些年,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觉关心班级,有的后进同学自觉利用休息时间到校维修桌椅。我校实验楼外没有围墙,紧挨实验室窗玻璃外面就是一条没有路灯的公共道路,道路上学生和行人熙熙攘攘,伸手一碰窗玻璃就能碎,可是学生自觉维护着,没有人去碰。有的后进同学还劝说社会上的人不要在实验室窗户边打闹,以免碰坏了玻璃。
三老师的同路人
有一位同学长得又高又大,过去不认真学习,交了一些后进同学的朋友。他的朋友得罪了社会上的人被打了,来找他,他讲义气,拔刀相助,暂时胜利,但对方不服气,事情越搞越复杂,得罪的人越来越多。
  来到我们班级后,他想改好,但过去的冤家对头总来找他,使他静不下心来,上课的时候还好说,放学走在路上常常挨拦截,弄得他心神不宁。
  他家跟我家在同一方向,相距不远,我便邀他放学后跟我一同走,那些对头自然不来截他了,他有了安全感。一路上,他告诉我不少淘气同学结帮成伙打仗的“新鲜事”。我听后增进了对后进同学的了解,加深了对他们的同情。
  我感觉到,自己经常外出开会,兼职又多一些,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机会就少了。这样放学路上和学生一起走,离开了课堂、学校的环境,我们师生面对着一个广阔的社会,谈话更自由些,离社会实际问题更近些。那位同学放学甚至上学和我一起走了很长时间,时间长了,他离开了那些找他打架的人,静下心来学习了。
  后来,我再发现谁学习不认真,或是要找谁了解情况,便邀请谁放学和我走一段路。
  一次我发现郭大伟、熊跃斌等位同学学习不如以前认真,放学后总一起商量事,显得很紧张,一问,才知道,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罪了校外的人,那些人准备报复。我说:“那以后咱们放学一起走吧”我家距学校步,他们个恰跟我家相距不远,有的我可送到家,有的可和同学一起到家。我们走着,谈着学习,谈着人生,也有时,我需思考问题,便给他们人布置具体的背诵、解词的任务,快到家时,我检查。
  郭大伟还说:“老师,我上学时也来找你一起走行吗?”“那怎么不行。”有一段时间,每天上学,他都到家来找我。上学放学,同去同来,由于同路,便很容易同心。尽管他不是学习尖子,讲哥们义气,为同学两肋插刀,多次触犯过纪律,但我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
  我和我的个同路人谈笑风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过了十多天,熊跃斌同学借故有事总比我们后离开学校,开头我没介意。一连几天他都不回到“同路人”的队伍中来,我便问他什么原因。他开头支支吾吾,后来才说:“反正现在社会上的对头也不找我们了,跟你一起走,还让别的班同学说闲话。”“那有什么闲话可说?”“人家说和魏老师一起走的学生都是淘气包。”
  “你觉得自己淘气不淘气?”
  “我淘气,但不愿让别人说。”
  “你再想想,和老师一起走除了个别人说之外,还有哪些坏处?”
  “没有了。”“好处呢?”“可以经常问老师不懂的东西,可以多明白道理,可以在老师的督促下多背点知识……”“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当然好处多。”“加不加入我们的队伍由你自己选择,老师个人意见,虚荣心还是去掉为好。”
  第二天,熊跃斌同学又加入了我们这个队伍。
  同路人,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位同学是和我相处时间较长的同路人。当觉得这位同学已很稳定,和校外已没有争端,他们自己学习也已经有了自制力时,我又选择别的同学当同路人了。
  上下班路上找一位或几位同学当同路人,真是一种接近同学、了解同学的好方式。由于换了环境,离开了教室和学校,师生之间便容易摆脱固有角色的束缚,能够无拘无束地直抒胸臆。另外,走在大街上,见到行人,见到商店,见到市场,见到诸多社会现象,及时了解学生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见解,学生也容易发自内心地说心里话。这时平等地和学生讨论怎样对待社会现象,怎样分析,怎样处理社会问题,容易使自己的思路符合实际,容易找到较正确、较科学的方法,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更符合学生与社会的实际。
  年月日我搬家了,搬到了学校对面,和学校只隔着一条大道。家近了,看起来节省了上下班时间,但也有弊端,失去了每天次,上晚自习时则失去了次强迫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和学生同路的机会。回忆那些和学生上学放学路上一同无拘无束交谈的日子,我深深地留恋。
 学生免不了要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学生纠正,我常用的一种纠正方法是请学生写说明书。
  刚教书的时候,我曾让学生写过检讨书,我看到的检讨书往往千篇一律:“我犯了一个大错误……给别人、给集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大错特错……请老师原谅……今后一定下决心改正……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云云。
  我觉得这样写,浮皮潦草,不能触及内心深处,不容易找到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于是提出写心理活动说明书。
  要求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边犯错误,两种思想边怎样交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
  这要求是年提出来的,那时的说明书写得最规范。
  我们班自习课不允许说话,有位后转到班级的同学,开头不习惯,遇到不会的问题,总不由自主地询问左邻右舍。一出声就被班长发现了,班长走到他面前,也不说话,只是伸出个指头示意,他一看便明白了,意思是字的说明书,写吧。
  今天自习课我做物理习题时,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解法,便想:向同桌请教吧这时好思想提醒我:不行,这个班自习课不让说话,不让出声问问题。坏毛病说:不要紧,老师不在,干部又没注意,小点声不就行了吗好思想干着急也管不住坏毛病。
  坏毛病果然指挥我张开嘴巴,悄悄打听同桌这道题怎么做。同桌开头不愿理我,好思想趁机说:停止吧别问了坏毛病不甘心,缠着同桌,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只好用笔给我写怎样解,我又看不懂,就又问。这时好思想说算了吧,别问了,下课再说吧,再不停止,老师来了,班长该注意咱了。可坏毛病正在兴头上,哪里停得住,说:不要紧,再问一问,问题就快弄清了。
  正在这时,我的行为被班长发现了,他走过来,向我伸出个手指头,好思想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让写字的说明书。便说:看看,上课说话,干扰同学自习,你问的那位同学学习计划被打乱了,自己还受到了惩罚。坏毛病说有什么办法,这次挨罚就挨罚吧,下次不再问就是了。
  写到这还不够字,怎么办?他便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坏毛病是在什么时候、怎样一个环境中形成的。
  人的错误像隔年的草,拔得不彻底还会长出来,特别是自习说话这类小毛病,要好长时间才能治好。
  不长时间,这位同学又不由自主地在自习课上问别人英语题,被班长发现,指一伸,又是字。
  写吧这样写过几次之后,他的好思想便越来越强,坏毛病在灵魂深处的地盘越缩越小,直至后来被好思想控制住,改正了这一毛病。
  后来,这位同学升了大学,来看我,说:“老师,幸亏我总写说明书,不仅改正了自习爱说话的毛病,还提高了作文水平。”
  冯松同学理解力强,思路敏捷,空间想像力强,几何、物理是全班的尖子,但学习凭兴趣,不愿背文科的许多知识点,也不愿写日记,作文水平一般,语文成绩不高。因为懒,有的作业便拖拉,拖拉了,需补上,还要写说明书,吃了不少苦。后来他考上国家重点大学,他的父亲几次见面,都跟我说:“冯松幸亏总写说明书,作文水平提高了,语文高考成绩优异。他总说,写说明书真有好处,能治懒病,还能提高作文水平。”
  写说明书一定要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
  写说明书不一定非要说自己有错误,如果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确,那就完全可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辩护律师,说明自己这样做的根据和对己对人的益处。
  年初,我到北京丰台区去讲学。会后,教育局丁局长问我:“你说说明书和检讨书有什么不一样?”我想了想说:“真说不太好有什么不一样,让我再想想。”
  丁局长说:“你的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去年我们去你们班级时,活动课看到一名同学正写说明书。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自习课说话了,再问他说明书和检讨书有什么不一样。”
  “那他一定回答不上来。”我说。
  丁局长说:“不,你的这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他说他是从外地转来的,过去淘气了要写检讨书,那时越写越恨老师;现在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感觉就有这么点不一样。”
  听了丁局长的话,周围的老师都笑起来,我也没想到一名淘气的学生能有这么深刻的体会。
  要注意的是,再好的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失去效力,甚至产生副作用。这如同针灸用的银针,扎当扎之时,扎当扎之处,它便有奇效,大病也能治愈。
  倘若一个外行,不懂针灸技术,只是见人家扎,他也扎,效果一般不会太好,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如若再荒唐一些,拿着这银针,不是想治病救人,而是看着别人有气,想拿这针扎别人,把别人扎疼了,以泄心头之愤,那就更不可能有好的治疗效果了。
  这时,那外行医生和泄私愤的医生为推卸责任,便说那银针不管用,不明真相的人因此也不再相信银针,但明眼人心里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我让学生写说明书,也有效果并不好的时候,那便是看到学生犯错误,一时来气,违反平时班规,随意给学生加重惩罚的时候。有了病可以扎针,但进针深了,效果不好,学生或应付了事,或心里感觉痛苦。
  有时学生犯了该写说明书的错误,我没让写说明书,对他自己,对全班教育效果反倒更好。有一天第一节几何课快下课了,外面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风雨中一个学生在操场上穿过,不一会,我们班门外有人喊:“报告”
  进来的学生满头满脸都是水,裤子湿透了,上衣由于穿着半截身的雨衣,干一块湿一块的。他叫王小平,家不在城里,离学校多里。这段路,大部分都是坝埂,窄的路面还不到一尺宽,天一下雨,一步一滑,自行车不能骑了。
  这么大的风雨,多里路,少说要走两个半小时,现在是点过分,那他是不到点便冲出家门的。
  我没有让他写说明书,全班同学向他投去的也不是责备而是佩服的目光。尽管按照班规班法,迟到这么长时间该写说明书,但没有人想到这一点,没有人觉得不让他写说明书便是执法不严。我望着他,责问着自己:你这当老师的,该怎样努力工作,才对得起辛辛苦苦、顶风冒雨坚持学习的学生呢?
  也有时候,学生不该写说明书却写了说明书。
  年末,一个奇冷的日子,路上的行人裹紧了大衣,围巾和棉帽子把头包得严严的,有的还戴上了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口罩的边缘结了霜和冰凌。
  我跑步来到学校,太早了,教室门还没开。我开了门,教室里并没有多少暖气。我搓一搓冻僵的手,便劈柴,砸煤块,准备生炉子,正准备着,炉长陈东兴到校了。他见我在干活,急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干,硬把我推到一边。他用冻得通红的手收拾炉子,添煤添柴,一会炉火就着了。我望着他那熟练的动作和任劳任怨的表情,心里充满了敬意。多不容易呀,整整一个冬天,他天天都要冒着严寒起早,来到寒冷的教室,把炉子点燃,通红的炉火烤得屋里有了暖气时,同学们才陆续来到班级学习。人们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不容易想到炉长天不亮就奔向学校,在寒冷中劈柴弄煤的辛劳,我以前也没体验到,也没引导同学们从这个角度去体验。炉长也没希望人们体验到他的辛苦,他干惯了,把这一切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多好的学生啊
  炉子生得旺了,学生们来上自习了,我也开始看书。过了不久,炉长走到我身边,红着脸说:“老师,给您。”
  “给我什么?”
  “说明书。”
  “谁的说明书?”
  “我的。”
  “你犯错误了吗?你犯什么错误了?”
  “您看看就明白了。”他走了。
  我打开说明书,字写得工工整整,原来他为今天自己迟到而让老师劈柴感到自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己责备的感情和对老师深深的歉意,并表示这样的事决不能发生第二次。其实,在这件事上,炉长一点过失也没有,不是他迟到了,而是我比往常去得早了许多,应该自责的不是炉长而是我。往常炉长一个人受累,我非但没陪过,甚至连想都没想过。
  我反复读了几遍这份说明书,然后恭恭敬敬、一字不落地把这份说明书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把它变成自己的动力。陈东兴那任劳任怨的品质,那强烈的责任感,那只知改变自己不去埋怨环境埋怨别人的品质,长时间给我以鼓舞和激励。
  这样自觉写的说明书我还收到过许多份。也有时,如同大雨天迟到一样,同学们在特殊情况下犯了错误,我说可以不写说明书了,可是同学们还非要自觉地写。不少同学写道:“情况特殊,老师说可以不写,但我觉得如果自己勤奋的思想再强一些,完全可以避免错误,我觉得只有写了这份说明书,勤奋的思想才能扬眉吐气,自我原谅的心理才能受到抑制,心理才能平衡。”
 有的错误,有较深的思想根源,病情较重,反复较多,这样就需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互相配合。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写心理病历。
  心理病历包括五部分内容: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
  九年前,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爱骂人,他不是想骂人时才骂人,而是不想骂人时也骂人,甚至他喜欢别人,想赞扬人家两句时,说出来的,也都是骂人的口头语。开头我挺生气,后来也觉得不奇怪。
  在那个时代,全国都在开骂,孩子是受害者,不能责备孩子,但总不能眼见这孩子身患骂病而不救治,就让他在那愚昧、野蛮的骂病缠绕下活着。一天我把他找来,说:“你骂人的习惯不好。”
  “老师,我没骂人呀”
  “骂惯了,你都不觉得是在骂了。”我把当天搜集到的,他和几位同学的对话讲给他听,他承认是那样说的。我说:“你把这些话写在稿纸上,再读一遍,看是什么效果。”这样一认真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他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话实在太脏了,不好意思再读了。我说:“那你写一份病历吧”
  于是他开始写骂人病历。
  疾病名称:谩骂症
  发病时间:小学三年级
  发病原因:那时,我们班的班主任有病,一个学期总换老师带班。带班的老师管不住同学们,我们一些男同学就比骂人玩,看谁能骂过谁,骂得别人说不出话了,谁就算赢了。我赢的次数多,就开始爱骂人了。
  治疗方法:我想了几服药,老师是最有效的一服药,在老师面前,我不敢骂。
  第二服药就是爸爸,在爸爸面前也不敢骂。
  第三服药是在我最佩服的同学面前,德智体都是咱班尖子,在他们面前,我也不好意思骂。
  第四服药,在作业量大、老师又催得紧的时候,我也不骂,没有时间骂,只顾忙着写作业了。
  以后我要多吃这四服药,多接近老师、爸爸和好同学,多写作业。
  几个疗程:老师为我操了这么多的心,我想一个疗程就能好。
  我看了,说这个病历写得还可以,治疗方法还可以想出几种来,但第五部分几个疗程,写得不现实,一个疗程怎么能好呢?
  打个比方说:“你的脑子里就像一个战场,姑且比作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战场吧不想骂人的脑细胞像解放区一样,只有很少很小的几块,其余都是骂人骂惯了的敌占区,你想速胜,打一仗就把敌人全消灭,可能吗?”
  这些年来,我尽量不让学生制订不能实现的目标,不让学生品尝自食其言的滋味。一个人自食其言,常常是自食其信心,自食其勇气,时间长了,成了一个自卑感深重的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我接着说:“这一仗,你这样打就好了,分为五个疗程,即五个战役。
  “第一疗程,调动一切手段,使自己从现在起,坚持到天黑,一天不骂人。这样能做到吧?”
  他一听,条件这么低,顿时信心百倍。“老师,您放心,这么点毅力都没有,我太对不起您了。”
  我说:“那好,有了一天不骂人的基础,解放区就由扩大到了。解放区大了,第二疗程你就可以有能力达到三天不骂人的目标。这要依实际情况而定,若坚持不住,第二疗程就再定一天或两天。你先回去试试吧,两个疗程有效了,达到目标了,再定三到五疗程的治疗方法。”
  我又跟同学们讲他要治疗自己骂人的毛病,请大家予以配合,而不要故意去激怒他,给他创造发病的机会。
  他果然取得了前两个疗程的成功,三天没有骂人。这三天,可以肯定,他心灵的战场上斗争是激烈的,解放区经过顽强的努力,已扩充到了,有了巩固的根据地,有了打三大战役的实力。
  于是,我又引导他确定第三疗程――一周不骂人的方法,成功之后,确定第四疗程――一个月不骂人的方法。最后,第五疗程,达到了一个学期不骂人,骂人的脑细胞,退居荒山野岭成为残匪,没有极特殊的外界支援,很难卷土重来了。
  他品尝到了写心理病历的欢乐,品尝到了战胜自我的欢乐,品尝到了自我解放的欢乐。
  写心理病历,有时是在个别学生犯错误之后,发现他心理上有慢性病,便引导他写。
  也有时,面对全班同学在本年龄段的心理弱点,要求大家都写心理病历。
  例如,拖拉病。这是这个年龄段的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的,明确指出来,想出切合自己实际的治疗方法,便将拖拉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又如,过早成熟症。有不少同学自以为成熟,自以为现代,自以为潇洒,自以为深沉,实际还很片面、很幼稚,便听不进老一辈的劝告。这个病或多或少也存在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中,写过病历之后,发病就轻些。
  再如,苛求朋友症。大量中学生渴望交朋友,但对朋友二字理解得较狭隘,或讲哥们义气才够朋友,或形影不离才够朋友,或同仇敌忾才够朋友,朋友便只能求同,不能存异,朋友不能和自己不和的人表示和谐。这样苛求朋友的结果是容易失去朋友,产生重重苦恼。一些苛求朋友的同学在我的帮助下写了病历,进行治疗后,明白了朋友的广泛性,朋友的多样性,朋友的阶段性,朋友的独立性。感觉朋友多了,人生之路开阔多了。
  学生犯了错误,写心理病历,有利于使他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
 有的学生课间活动兴高采烈,忘乎所以,课前分钟铃声没听到,见操场上没人了才突然醒悟往回跑。别说跑,就是飞到教室也迟到了,同学们已上课了。这么小的错误,写说明书或做好事,似乎都有点像咳嗽两声就得扎针输液似的,显得过分了点。
  可又不能说这不是错误,怎么办?班级便规定,像犯这类很小的又没有深刻思想动机的错误便给大家唱一支歌。
  什么时候唱?都上课了,再唱歌不干扰大家吗?当然不一定马上就唱。上课迟到了,由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学记下来,待到下午活动课前,或自习课前,或留到需要调节一下空气,活跃一下气氛时,便请登记本上迟到的同学到前面给大家演唱。
  这位同学会不会因为不受别的惩罚,只是唱歌,感觉太轻松了,于是下次还故意迟到呢?不会的。他站在前面唱歌,虽然没有压力,没有羞辱感,但另一方面,也不可能产生荣耀感、自豪感,他不会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才站到那个位置上去唱歌的。再说,万一有的学生嫌这种纠正措施太轻,而故意再迟到、再犯错误的话,那时再采取别的措施也不迟。
  这种纠正错误的方式,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调节了班级的气氛。
  有时,酷暑盛夏,看学生们学得累了,可临时又抓不到犯小错误的人,便也同一两个该写说明书或该做好事的同学商量,倘若你愿意给大家唱首歌,说明书便可少写字,他若唱一首,就不用去打水了,怎么样?他们同意了,问同学们,同学们热烈鼓掌,学习中的疲劳便为之一扫。
  他们到前面唱,大家沉浸在歌声中。
  总这么变动,班规班法还怎么执行?这种情况很少,又是大家通过的,就像税务局临时决定给发生意外的企业免税或减税一样,正常运转的企业不会来攀比。还是那句话,一旦有同学因为让唱歌就故意犯错误,那就马上采取别的纠正措施就是了。
  这种纠正措施实行十多年来,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年有过一次实行这种措施遇到了阻碍。
  自习课,一位女同学迟到了,是一位腼腆的女同学,我忘记了这一点,便说:“按规矩怎么办?”
  同学们喊:“唱歌”
  不料这位同学脸上多云转阴,竟流下泪来。也许她是做好事迟到,感到委屈了吧也许是她今天的情绪不佳吧也许是课间她做游戏失败了吧
  我问:“这点事怎么哭啦?说说原因好吗?你有理就可以不唱歌了。”
  她不说,也不唱。
  其实这时我可暂时退一步,弄清原因,再向同学们讲明,大家能理解对她的宽容。但当时我想,适当施加压力,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好处,便说:
  “从小这么点事就想不开,就哭,带着这样小马蹄坑的胸怀走向社会,将来得流多少眼泪,比别人多生多少气,多受多少心理折磨。以今天的事为例,很简单、很快乐的事,你偏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烦恼、痛苦的小圈套,然后自己钻进去,越系越紧,越钻越难过。今天,我们一定非把你从这小圈套里拽出来不可”
  全班同学很静,静静地想着我的话,静静地看着这位同学。分钟过去了,她张了张嘴没唱出来。分钟过去了,她又鼓了勇气,还是没唱出声来。时间一分一分地流逝,大家热切期待着,到第分钟时,她终于唱起来了。开头是边哭边唱,后来情绪逐渐好转,唱完了之后她破涕为笑,班级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犯了错误,便做一件好事,也有利于纠正错误。这种方式,受到较多同学的欢迎。
  班规班法有的条文规定:如果当天检查作业,昨天的作业没完成,就要擦一个窗户的两层玻璃,共块玻璃,扇窗户框;忘了带桌罩,除了回家去取之外,还要到水房为班级打一桶水。早自习如果迟到了就要扫操场分钟……
  学生普遍欢迎这种纠正错误的方式。
  有位同学跟我说过这样的事。
  “老师,跟您商量件事行吗?”
  “那要看什么事了。”
  “我们邻居那位叔叔出差了。”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说。
  “跟您没关系,跟我有关系呀。他家里只剩了老奶奶,这样,我做好事的机会就有了。”
  “那你就多帮老奶奶做点好事吧”
  “我有个想法,不知该不该说。”他支支吾吾地。
  “直截了当地说,别吞吞吐吐。”
  “我做的这些好事,能不能记在班级的好人好事登记本上?”
  “老师觉得记上可以,不记也行,既然你愿意记,那就记上吧。”
  他还不走,似还有话想说,脸憋得红红的,不好意思说出来。
  我便鼓励他:“你一定还有心里话要说,别不好意思,咱们商量商量,说出来怕什么?”
  “我想这些天,多为老奶奶做好事,挑大一些的记在班级的登记本上,等到以后,我再犯错误的时候,就不让我写说明书了,用这些好事来代替了,不知道行不行?”
  “你这是拿班级的好人好事登记本当银行的存折了,钱多的时候存起来,急需的时候,再取出来花。”
  他笑了,还问:“行不行呢?”
  我没轻易说行或者不行,而是讲了为什么要用做好事这种形式来纠正错误。
  人犯错误的时候,心里都有过斗争,做还是不做呢?话是说还是不说呢?这一仗打还是不打呢?作业完成还是不完成呢?公物是爱护还是破坏呢?对别人帮助还是拆台呢?……斗争之后,脑子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那一方、自私的那一方、狭隘的那一方、懒惰拖拉的那一方获胜了,于是指挥着自己犯了错误,这如同在心灵的原野上,涌出一股肮脏的浊流,污染了一部分心灵的田野。这时一般人都有一种懊悔感,一种负疚感,一种痛苦感,有的还有恐惧感,但又想不出办法来控制。
  人在做好事的时候,一般都是积极、昂扬、上进、助人、善良、真诚、勤奋、果断的那一方脑细胞指挥自己行动。这便如同心灵的原野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这清水便可冲刷受污染的那片心田,使人重新恢复自尊、自信、自豪,重新感觉踏实、安全、幸福、快乐。
  你以前做了好事,便是以前清清的泉水在心田上流过,后来又犯了错误,心田上受到浊水的污染,不及时开挖清泉去冲刷污染,却招呼昨天流过的清泉回来,能起到冲刷污染的作用吗?能及时纠正错误吗?
  他听了,点点头:“老师说得对,我不要求拿现在做的好事去抵消以后的犯错了。”
  “那么,好事还做不做?”
  “哪能不做呢。”
  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就要两种甚至多种纠正方式综合运用。
  晚自习第二节上课了,可操场的一角还有两位高个子同学,拿着篮球扔过来扔过去。细一看,不对劲,不是扔球,那是砸,互相砸来砸去,空气中带着火药味,友好的相处变成了敌对的行动,分明在进行着一场以互相伤害为目的的争斗。
  我走过去,渐渐看清了,一位是将近一米八的班级高峰袁中,另一位是一米七的胖子杨斌。杨斌的手还捂着脸,似乎很疼。两个人一起一伏的胸部都说明他们此刻仍在怨恨着对方。
  “怎么回事?”我问。
  两个人只好承认:“我们俩先是玩球,闹着玩,后来急眼了,打起来了。”
  这是两位很要好的同学,为班里也做了大量好事,但明白人有时也会糊涂,不知大脑哪根狭隘的神经被触动,就可能绷紧人与人之间敌对的弦。
  我说:“你们这么高的个子,该有宽阔的胸怀才对,过去挺开朗的,今天怎么掉到这个小马蹄坑里了,累不累?怎么办吧?”
  袁中说:“写说明书。”杨斌说:“做好事。”我说:“同学之间不依不饶,是最可卑的错误,我看应写说明书再加做好事,行不行?”“行。”
  “每人先写字,主要写自己的短处,写有哪几点对不起对方。”
  放学后,两人把各自心理活动张“照片”交了上来,我看写的都是自责和对不起对方的话,感到满意,便把说明书还给他们说:“各自把自己的说明书交给对方看一看。”
  正常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对立的对方自觉了,说对不起自己了,原来不依不饶的感情便烟消云散了。两人看着对方的说明书,对方自我批评的诚挚话语传送到自己心头,心中涌出温暖,脸上露出惭愧,他们互相理解又互相原谅了。
  我说:“请二位先握握手吧”他们不好意思。
  “男同学闹矛盾,速战速决,别留后患。有点男子汉的气度和胸怀,伸出手来,别不好意思,潇洒大度一点嘛”
  别看他们长得那么高,毕竟是天真的孩子,两人红着脸,伸出手,握在一起。
  我说:“老师看表,你们握一分钟好吗?”他们笑了。冷战结束,冰雪融化,烟消云散。中日可以友好,中美可以友好,中苏可以握手,两名同学有什么不可以握手的。
  杨斌问:“我们还用不用做好事了?”
  “你们自己说呢?”
  “还是做吧。做什么好呢?”
  我望了望班级南面四个大窗户上挂的窗帘,就说:“每人洗两个窗帘怎么样?”“行。”
  第二天,有同学向我报告,袁中和杨斌晚自习放学,走在路上的对话很有趣。杨斌说:“我脸还疼呢”袁中说:“我胳膊还疼呢”过了一会,袁中说:“咱们一人拿这么一大堆窗帘回家,爸妈要问,该怎么回答呢?”沉默了一阵之后,杨斌想出了个“统一口径”的说法:“就说快过年了,每人都要为班级做好事,班长分配咱俩洗窗帘。”
  他们不愿把发生矛盾的事告诉家里,反正已经友好了,不告诉就不告诉吧,还让爸爸妈妈操心做什么。
  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
 星期六,快放学了,负责选举本周“闲话能手”的滕育新同学问大家:“同学们请注意,大家表决一下,本周说话大王(这届学生愿意这样称呼),有没有必要选?”
  倘本周自习纪律很好,大家便会异口同声地说:“不选了”倘自习说话同学较多,大家也会异口同声地说:“选”同学们意见分歧时,便举手表决,很快便有了结果。
  “那么就按多数人的意见办,选举。请大家准备好一张微型选票,在秒钟之内把人名写好。”
  微型选票多大?一般两平方厘米。为什么用微型的?第一节省,第二用不着折叠,好计票,再者写起来也快。
  为什么在秒钟之内写?这不是一件太大的事,犯不上犹豫,而有时越犹豫越不准确,常常第一个涌出脑际的那个人,确实就是本周闲话最多的人。
  不到一分钟,收票完毕。
  那么统计票数是不是要较多时间?一个人的班级,从开始统计,到公布每人得票多少,仅用秒就够了。
  怎么统计?由承包这项工作的滕育新念票,面对滕育新的两位同学监票,计票则由北向南,每人记一个人的票数。滕育新只管用播音员的速度,读每张票上的人名(每人只准选一人),如,第一张票写的是王海鹏,北行坐的第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我记王海鹏。”连续几票之后又读出新的一位“李健”,那么北数第二行第一位同学便站起来说:“我记李健。”依此类推,一般每星期入选的人不过八九位,主持人刚念完名字,每人得票数字便同时统计完了,主持人一声令下:“报票。”北数第一人便大声报告:“王海鹏票。”第二人报告:“李健票。”第三人报告:“××票”……
  滕育新说:“请票以上的同学到前面把自己的名字和票数写在黑板上,然后照老规矩写说明书。选举完毕”
  为什么票以上的同学要批评,要写说明书(每票写字,票便是字)?超过票,说明已有个人认为这位同学闲话多,那显然就该采取具体措施减少闲话了。
  票以下(含票)不批评,不惩罚,以后能改吗?能。票数超过了,同学们就很着急,已经敲起了警钟,该注意了。年前,我经常外出,一出去就是半月天的。一次回来以后,看同学们办的日报,看到一期邓明同学办的,那上面刊登了关于自己的一条消息:“老师不在家的这个星期,班级选举闲话能手,我得了票,感觉很惭愧,在老师回来之前,我一定抓紧做实事,控制‘三闲’,把票数减至以下。”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第二次选举,他只得了两票。他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家重点大学。
  有的后进同学得了多票,受到震动,下决心改变自己,咬紧牙关,埋头写一星期作业,选举时,竟然一票没有,他的努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他竟然激动得热泪盈眶。
  个别时候,某位同学也可能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明明闲话很多,还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得票多了,感觉承受不了,这就得跟学生谈心,引导他有勇气面对现代社会、民主社会、信息社会的现实。生活于现代社会的人,不能只顾自我感觉,应更多地面向社会,面向他人推销自我,倘社会或他人持否定态度,那就要想方设法改变自我,以适应于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有一天,我请班级的“四大闹将”放学后留一会儿,讨论选举“闲话能手”这种做法。
  首先我问这种做法利大还是弊大,他们都认为利大于弊。有利于他们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有利于将自己置于全班同学帮助之中,监督之下,有利于及时给自己施加压力,也有利于找到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为减少票数,获得同学们的好评而努力。弊端呢,就是票数多时,有点丢面子,虚荣心作怪,感觉难受一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弊端了。
  当然,倘若班风不正,使用此法可能会使选举成为个人闹意气、图报复、你整我、我治你的工具,在那样的班级里使用这种办法,可能就弊大于利了。
  “四大闹将”是全班名学生中最淘气的,他们经常被选上,我问他们选举出的爱说闲话的同学怎样称呼好,他们说:“叫‘说话大王’有点刺激自尊心,不好听;叫淘气包也不好,听着小家子气;叫‘闹将’也不好,将字不是褒义词吗?老师,叫‘周退’怎么样?意思是本周纪律有退步的同学,这样不联系过去,使每个人在本周都使劲往好处表现。”
  “这个名字不错。”我说。我们使用了一年多这个名字,后来,由于不太好理解,“退”的概念内涵太丰富,那届学生毕业以后,新一届学生入学,又开始叫“闲话能手”了。
  班集体检查监督,也不仅限于选举说闲话的人,凡是危害集体带有普遍性、流行性的错误苗头都可以选。
  如一届新生刚入学,有的同学爱背后议论人的缺点,这既容易破坏团结、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又容易使议论人者变得狭隘可怜。于是便事先打个招呼,说:“下个星期我们将选举班内最能背后议论别人缺点的人,希望大家有这个毛病的尽快克服,以前议论的不算,就选本星期内的。”
  有的班主任问:“这么一讲,不是没人超过票了吗?那还惩罚谁?选举还有什么意义?”
  选举、惩罚不是目的,使同学进步、激励后进生前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树立良好班风才是目的。事先打招呼、打预防针,学生们注意了,改正了,没人超过警戒线,没人被惩罚是大好事。
  我反复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强调,什么时候,我们班级都在票以下了,那才说明没有明显说闲话的人了。最理想境界就是,实在选不出突出后进的同学了。真到那种境界,选举闲话能手这件事我们就不做了,每个星期又可节省下几分钟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选举结果不一定都公布。比如选刺激性较强的错误代表人时,我就公开向同学们讲明:“这次选举结果不公开,只为老师了解情况。相信入选的同学心里已有了改正的措施,改好了,下次票数就下来了,倘不改票数不下来,老师要找你谈,帮你改。”例如选背后传闲话能手、逃避劳动能手、搬弄是非能手、心胸最狭窄的人等等,我都不公开选举结果,但却收到了发现问题、纠正不良风气的效果,常常在选举之后,这些不良的言行迅速收敛。
  选举也不仅限于后进,更多的还是引导同学们向好看,向前看。我们班级经常选举最关心班级的人、做好事最多的人、心胸最开阔的人、本周进步最大的人、本周注意力最好的人、本周最有毅力的人、本周帮助同学最多的人等等。
  每周选举不同于期末评比,用时少,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错误期限短,使学生充满信心,向先进学习目标明确,在下周就可以有行动。这种激励方法更适合于心理不够成熟的“小大人”。
 十几年来,每届学生都要讨论一下上自习说话的利与弊。讨论结果,每届学生都认为自习课说话,包括商量解题方法,弊大于利。特别是我经常外出开会,自习课倘允许同学们研究问题、说话,常常闲话也说出来。说话的人一多,大家就不由自主地提高音量,音量一大,自习课就显得乱,降低了学习效率。另外,一节自习课才分钟,遇到一点问题就去问别人,不仅干扰别人学习,而且还容易使自己不深入思考,从而变得浅薄。
  这样,自习课不说话的规矩就一届又一届地坚持下来了。
  怎样监督检查,把这个规矩落到实处呢?除了以上提到的监督检查方法外,我们还使用过一种有趣的监督办法,即设立自习说话接力本。
  这个本子由一位同学承包,本子有开日记本那么大,打上格,分成姓名、说话时间、接交人姓名、惩罚方式等个栏目。
  上自习了,由承包人拿着这个接力本,他边学习,边听有没有说话的声音。有人说话,他一看,是孟凡强正回头和别人研究题,他便走过去,把自习说话接力本交给孟凡强。孟凡强登记完毕,接力本暂时属于他了,他便开始观察,寻找自己的下一个接班人。
  一堂课过去了,没人说话。第二节,他更仔细地寻找,好,常江说话了,孟凡强立即走过去,请常江登记。常江在接力本上写上说话人:常江;说话时间:年月日;移交人:孟凡强;惩罚方式:字说明书。如果常江放学前找到了接力本的接班人,写字说明书就可以了,如果到放学还找不到接班人,那就需要写字的说明书,交给接力本承包人,而且第二天还要由他接着找。
  常江认真观察同学们上自习,他极盼望能有一位同学小声说一句话,可是没人说,大家全都静悄悄地忙着学习。离放学时间越来越近,常江越来越着急,观察得越来越细致,可是他失望了,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做作业、思考、读书,教室里似乎越来越静。一直到放学,常江也没找到接班人,只好按班规班法写了字的说明书。
  常江在说明书的结尾处写道:“以前我特别讨厌别人自习说话,嫌他干扰自己学习,这回地位变了,我若找不到说话的接班人就要加倍受罚了。不知不觉地,我变得特别盼望别人自习课说话,真的,就像盼望听到自己最崇拜的歌星唱歌一样,盼望能有一位同学停止学习,说一句话,哪怕只是小声说一句两三个字的话呢,也算把我救了。可是我盼了两堂课,一直盼到放学也没盼来一句话,只好失望地写了这份字的说明书。最难过的是明天还要由我找接班人,但愿明天有人被我抓住,这倒霉的说话接力本一旦传出去,以后自习我可不说话了。自习课说话,既损人又不利己,何苦呢。”
  如果常江总交不出去怎么办?那他不是每天都要写字的说明书吗?不是。班级规定,交不出去要写天,第四天交给承包自习说话接力本的同学。那不是加重这位同学的负担了吗?他天天注意别人自习是否说话,自己怎么静心学习?有办法,班级规定他完全可以采用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放松一节两节,一天两天,这时便容易发现说话的人,他就能轻而易举地交出自习说话接力本了。
  有的老师问:“有了说话接力本,就能保证自习没人说话吗?”我说:“不能保证。”“不能保证为什么还用呢?”“它虽然没有的作用,却有左右的作用,在百用百灵的灵丹妙药我们还没有的时候,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用几味药,还是有好处的。”
  这也如同做菜,一道好菜,要有油盐酱醋、葱蒜姜椒等许多种调料。能不能说有了味精或某种调料就保证能做出好菜来呢?显然不能保证,但对优秀厨师来说,有了味精,多了某种调料,做的菜味道一定更好。而不会做菜的人呢?拿了味精,不分冷热火候、数量,一味往里倒,还可能把菜做坏了。
  自习说话接力本有用,但不是百分之百有用,只用这一个方法,不间断地用这一个方法,就如同做菜只放味精,可能出现不管用的局面,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点击数:&&&&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商角羽打一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