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是极限运动吗最深多少米 揭秘深海探险的极限挑战?


中国极地科考队“双龙探极”这两天接触到一套书,一下先被名字先吸引了:《中国大科考》。首先就觉得这是我们家长和小朋友日常不怎么能够接触到的“大场面”的内容,又是科学考察,刚好趁着国庆期间推荐给大小朋友们。
看了介绍后知道,这套书共九本,从三大维度探索科考领域,极地+深海+远洋,同时,也代表着更深、更远、更极限的视角。更深:向深海进发,潜入深渊,看蛟龙号书写载人深潜传奇。更远:向远洋进发,劈波斩浪,看嘉庚号探索未知远洋。更极限:向极地进发,破冰出征,看雪龙号勇闯世界尽头。
这也是一套讲述现在和未来的书,展现了我们国家科学探索的强大力量,科考工作的前沿,描绘我国重要科考项目。
l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 +“雪鹰102”直升机+“雪鹰601”固定翼飞机。l “蛟龙”号 +“深海一号”母船。l “嘉庚”号科考船 + ROV遥控潜水器。
200+大图精美插画还原科考现场,逐帧呈现科考全过程:l 冰海沉车,险象环生:走近危机四伏的工作现场,了解风雪中的极限挑战。l 以极光为伴,与孤独作战:在最极端的环境里,见证最美的风景。l 多分镜设计,纪录片式叙述: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500+知识点解读科考细节,你所好奇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l 雪龙号如何破冰前行?l 科考船员如何在海上生活?l 如何成为一名潜航员?l 7000米的海底究竟什么样?l 南极有多少种企鹅?
VR实景模拟登船嘉庚号,360°沉浸式科考体验:扫码体验VR实景登船,直观揭秘超先进的“海上实验室”,体验海上生活。
从深海考察的蛟龙号,到远洋科考船嘉庚号,再到极地探索,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解我国科学科考工作者的工作,讲解这个地球上最神秘,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这套《中国大科考》科普绘本。
更有顶级专家学者机构权威推荐,科普内容有保障:l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民汉 联袂推荐。l 蛟龙号7000米海试总指挥刘峰/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船长沈权 权威审定。l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中心 联合推荐。超强科考作者团联袂创作,第一时间见证,第一时间记录。
更极限:向极地进发,破冰出征,看雪龙号勇闯世界尽头。《雪龙号出发了》--极地讲述雪龙号穿越12000海里,从上海到南极的极地征程。《你好!中山站》--极地讲述南极越冬科考队员,驻守中山站的真实经历。《这里是北极》--极地讲述发生在北极一整年里,温暖而真实的科考故事。
更远:向远洋进发,劈波斩浪,看嘉庚号探索未知远洋。《科考船造好了》--远洋一线科考队员带你登上这艘不能错过的科考船!《科考船员请准备》--远洋看船长和首席科学家如何制定航线,走近科考队员的海上工作与生活。《出发!去科考》--远洋穿过珊瑚礁,深入海底,听科考队员亲述真实的远洋科考之旅。
更深:向深海进发,潜入深渊,看蛟龙号书写载人深潜传奇。《厉害了!蛟龙号》--深海讲述蛟龙号诞生的故事,见识蛟龙号的神通广大和潜入深海的秘密法宝。《潜航员请准备》--深海讲述潜航员是怎样炼成的,沉浸式体验严格的选拔过程和刻苦的训练阶段。《蛟龙号下潜了》--深海跟随蛟龙号执行马里亚纳海沟深潜任务,讲述7000米海试的完整过程。
我们再以向深海进发的蛟龙号主题的这三本为例,看看具体的内容:《向深海进发》系列绘本聚焦我国首艘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整套书以作者徐小龙通过女儿宥宥视角写作的,所以很多点都设置在假如带娃上船参观小朋友会问到的问题。《厉害了,蛟龙号》讲述了蛟龙号诞生的故事和它构造上的特别之处。
作为首艘自主研发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这看似梭子的船体。
比如帮助它下沉到海底的则是两组载铁,压载水舱和高压气罐则帮助它实现下沉或上浮。比如灵活自如的“龙尾”和“龙鳍”是蛟龙号尾部和两侧的推进器,帮助蛟龙号在海里实现左右转向、前进和后退等动作。比如动力十足的“龙心”是蛟龙号的一组能量巨大、抗压能力极强的银锌电池,如同我们人类的心脏一样,为蛟龙号在水下作业时提供强劲的动力。
《潜航员请准备》这本则将职业启蒙融入科普故事。很多孩子小时候都会树立科学家、宇航员之类的梦想,而《潜航员请准备》就讲述了如何成为一名潜航员。
尽管有“蛟龙”号的载人球仓保护,潜航员依旧需要承受着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潜航员,需要通过层层筛选和关关考验。在《潜航员请准备》一书中小主人宥宥,就跟随潜航员学员姐姐开启了“潜航员修炼之旅”。
除了身高视力、学历专业,还要经历体能测试、题海测试、绳方测试、幽闭测试、抗压力测试、重复操作出错率测试、晕船测试!最后才是咱们找工作经常遇到的结构化面试、体检。
《蛟龙号下潜了》则带领我们跟随蛟龙号执行马里亚纳海沟深潜任务,还原7000米海试惊心动魄的完整过程。
随着“蛟龙”号的入水和下潜,书中的图画颜色也由浅到深起初是一片蔚蓝色,慢慢地阳光不见了,视线里变成了一片墨蓝。通过“蛟龙”号的观察窗,我们可以窥见海洋世界里不同深度的海洋生物。
所以,准备好了出发吧,既了解现在和未来,又能通过书籍看到我们国家科学探索的强大力量,科考工作的前沿,和重要的科考项目,说不定就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
111年后,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途中失踪的美国深海潜水器“泰坦”号,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丧生。“泰坦”号深潜器尾椎在海底被发现时,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足500米。
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说,“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他们征服自然的雄心碾得粉碎。我想再现这艘巨轮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也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面对111年后相似的灾难,卡梅隆则再次表示,“两起超现实的悲剧之所以发生,都是对警告置若罔闻而导致的。”
回溯“泰坦”号内爆的整个经历,其背后新兴、没有规则限制的深海探险行业逐渐浮现在大众眼前。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教授于鹏垚在接受南都、N视频采访时提到,导致潜水艇发生内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潜水艇材料强度不足、设计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内爆发生。在此之前,“泰坦” 号所属的海洋之门勘探公司(OceanGate Expeditions)就曾因其潜水艇的设计、质量、安全等问题遭受过质疑。
“泰坦”号潜水器。
致命之旅
当地时间6月18日,“泰坦”号深海潜水器开始了它最新一次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探险。
这艘深海潜水器是美国海底勘探公司“海洋之门”为一项旅游观光项目所设计,该项目可带领游客在海底参观“泰坦尼克”号残骸。该潜水器可下潜至水下4000米。参与这次“泰坦尼克”号探险行程的游客,每人需支付25万美元的费用,盈利部分用于对“泰坦尼克”号的研究。
此前一天,英国探险家、迪拜一家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哈米什·哈丁(Hamish Harding)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自豪地宣布,“由于赶上纽芬兰40年来最糟糕的冬天,这次任务很可能是2023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前往‘泰坦尼克’号的载人远征”。
哈丁一行5人,从加拿大纽芬兰的圣约翰斯出发,乘坐“极地王子号” 破冰船,航行到达位于北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水域。他们计划于18日8时下潜,如果一切顺利,“泰坦”号潜水器会在母船的协助下,于当日15时重新浮出水面。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泰坦”号在下潜1小时45分钟后,与母船失去了联系。
“泰坦”号遇难者。
在船员失去联系后,美国海岸警卫队于18日下午接到了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的求助电话。此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海岸警卫队派遣飞机和船只,动用声呐浮标等设备,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大约1450公里的海域展开搜寻。
大批救援人员搜寻数日后,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约翰·梅杰于6月22日宣布,确认“泰坦”号在水下解体,特征符合“灾难性内爆”。
梅杰称,海底环境极为恶劣复杂,搜救人员使用遥控探测器在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远的海底发现5块深潜器的破碎部件,这些碎片与深潜器发生灾难性爆炸的迹象相吻合。目前尚难以确定深潜器发生爆炸的时间。
此外,美国、加拿大等多国日前均表示,将对该事故展开调查。另有多位潜水专业人士表示,潜水器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存在问题。
“内爆是指物体在外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由于内部承受不住外部压力,而向内部坍塌或破裂的现象。”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教授于鹏垚在接受南都、N视频采访时表示,导致潜水艇发生内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潜水艇材料强度不足、设计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内爆”发生。
于鹏垚介绍,物体在海底潜得越深,其周围的水压也会越大。在水下3800米的海底,“泰坦尼克”号及其周围的一切都承受着比地面高390倍的压力。
另据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在海底发现的“泰坦”号深潜器尾椎,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足500米。没有迹象显示“泰坦”号深潜器曾与“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生过碰撞。
“泰坦尼克号魔咒”
6月22日,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在其官方账号宣布,乘坐此次“泰坦号”的5位成员全部遇难。他们身份也由此受到关注。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遇难的成员分别是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
拉什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富人群体,以及需要资金支持的科研人员,这次事故中的遇难者身份也正符合这一描述。
拉什于2009年创办了“海洋之门”公司,2021年,该公司开始提供“‘泰坦尼克’号之旅”,并将数十名付费乘客和研究人员送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遗址附近。拉什曾表示,该项目面向的客户群体和未来太空旅行的群体相同,即“喜欢冒险的富翁”。
“泰坦尼克”号遇难者斯特劳斯夫妇。
而被外界惊呼为“泰坦尼克号魔咒”的是,拉什的妻子温迪·拉什,正是“泰坦尼克”号知名遇难者斯特劳斯夫妇的玄孙女。
据幸存者回忆,当年斯特劳斯夫妇拒绝了乘坐救生艇先行离开,二人最终手挽着胳膊站在“泰坦尼克”号甲板上,一起与船只沉入了大海之中。这对夫妇的故事也作为原型,被电影《泰坦尼克号》改编后拍摄制作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一幕。
温迪·拉什的领英个人主页显示,她曾3次参与了“泰坦尼克”号残骸的考察工作,目前担任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的通信主管一职。
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同样也多次与“泰坦尼克”号近距离接触。今年77岁的纳尔若莱曾作为法国海军潜水员服役22年。退役后,他进入法国海洋研究所工作,并开始专门从事“泰坦尼克”号等沉船的研究工作。纳尔若莱曾在“泰坦尼克”号沉船附近潜水达到35次,并打捞回收了大约5500件沉船相关文物。文物包括了乘客个人物品和信件,这使得纳尔若莱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泰坦尼克”号研究专家。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摄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灵感来源之一,就是看到了纳尔若莱拍摄的水下沉船照片。
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同时具备了“喜欢冒险的富翁”和“研究人员”的身份。哈丁曾在香港读小学,并在香港通过电视观看了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的画面,这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冒险的种子——他在成年后创办了一家航空公司,同时也完成了多项极限挑战,包括在48小时内完成飞越地球南北极、乘坐潜水艇深入马里亚纳海沟、乘坐商业火箭进入太空等。
沙赫扎达·达乌德父子则来自巴基斯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达乌德家族。沙赫扎达本人是巴基斯坦化学能源巨头恩格罗公司的副董事长。他同时也是英国查尔斯国王的慈善机构“王子信托”的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英国亚洲信托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沙赫扎达的朋友理查德·霍克斯表示,达乌德家族“成功且慷慨”、“一直以来都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泰坦尼克号“生意经”
“泰坦尼克”号曾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海上邮轮,号称“永不沉没”,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航向美国纽约,但在4月14日深夜撞上冰山,沉入大西洋的冰冷海水中,约1500人丧命,是史上最广为人知的海难。
1985年,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带领的团队首次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他们震惊于沉船的巨大规模,也看到了很多母亲和婴儿的鞋子,“它们看起来像是墓碑,提醒着世人,有1500名遇难者安息在这片海域。”
“泰坦尼克”号沉船遗址。
受到海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正在逐渐消失。船体到处都是孔洞,瞭望台已经完全消失,影视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船首栏杆也会随时倒塌。有专家表示,船体一直在受到洋流和细菌的侵蚀,“泰坦尼克”号的消失“仅是时间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出于科学研究还是其他目的,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机会都在与日俱减。不少私营公司由此推出参观业务。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失联观光潜水器所属的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就曾长期开拓“泰坦尼克”号探险业务。
2021年起,海洋之门通过收取费用,组织考古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和所谓“任务专家”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该公司表示,去年累计28人乘潜水器抵达“泰坦尼克”号残骸位置。此次行动是该计划开设以来第三次下潜,每位乘客需支付25万美元。
该公司表示,“泰坦”号比任何其他深潜潜水器重量更轻,其专门的实时船体健康监测系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安全功能”,可在每次潜水过程中评估船体的完整性。
然而,海洋探险界却一直很担心“泰坦”号的安全性。
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表示,他震惊于这次潜艇事故与“泰坦尼克”号灾难的相似之处,“泰坦尼克”号船长多次被警告注意船前有冰,却仍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全速驶入冰域,导致悲剧发生。
卡梅隆认为,“泰坦尼克”号与“泰坦”号的悲剧十分相似,同样都是警告被忽视,而且在同一地点发生,多国救援力量参与搜救,卡梅隆称“这实在令人震惊……太过于超现实”。他表示,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业内人士甚至写信给这家公司,认为该公司是实验性质,不能商业观光载客。
据悉,大部分经营载人观光活动的潜水器,只探索水下500米以内的海底珊瑚礁等自然景观,而“泰坦尼克”号残骸在水下3800多米处。美国海洋技术学会下属载人潜水器委员会主席威尔·科嫩说,目前全球约有10艘深潜器设计能力达到这一下潜深度,其中只有“泰坦”号未经过美国海运局、欧洲DNV公司等第三方机构认证。
总部设在哥斯达黎加的潜航器业务咨询企业“深潜”公司总裁奥弗·凯特说,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制定潜水器下潜方式、时间条件等操作规范,不过迄今没有任何国家政府就私人潜水器制造出台规范。
海洋技术学会会长贾斯廷·曼利也指出,“泰坦”号事故可能会促使监管强化,不过涉及茫茫海洋,尤其在公海领域,难以用统一规范加以管理。
回溯“泰坦”号内爆的整个经历,其背后新兴、没有规则限制的深海探险行业逐渐浮现在大众眼前。“因该事故牵涉多国,且深海潜水行业本身缺乏监管,整个调查将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约翰·梅杰6月22日表示。
曾经的中国幸存者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人类最难忘怀的公共记忆之一。尤其自电影《泰坦尼克号》于1998年在中国公映之后,这艘永沉海底的巨轮与中国人的真实关联被一缕缕捡起。
1912年4月10日,8名中国人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搭乘“泰坦尼克”号前往美国纽约。他们都是三等舱的乘客,职业是水手,其中6人都在那场震惊世界的船难中活了下来。历史档案资料显示,有5名中国乘客从甲板登上了救生船,另外有1名幸存者落入水中,并抓到了木板,约30分钟后被返回的救生艇救起。
“泰坦尼克”号上6位中国幸存者其中四位的照片。
这六个中国幸存者的故事,后来被英国纪录片导演罗飞拍成纪录片《六人》,并于2021年4月在中国院线上映。这段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而尘封了100多年的往事,开始被看见。他们所代表的一代华人劳工在海外遭受的不公,也引发更多关于种族不平等的关注和反思。
《六人》纪录片的导演罗飞曾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自2015年起,手中仅握有一份以英文字母串联拼写的中国乘客登船名单和幸存者名单资料的罗飞团队,开始极力寻找6名中国幸存者生前的蛛丝马迹,六人分别是Lee Bing、Ah Lam、Ling Hee、Chang Chip、Cheong Foo和Fang Lang。
不规范的英文拼写,背后可对应上百个汉语名字,这成了他们调查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为此,他们走过4个国家24个城市,花了长达两年的时间。
转折点,来自于海量信息中的一个论坛留言。
一位名叫Tom Fong的网友曾经留言讲述“泰坦尼克”号中国幸存者的故事。为此,研究团队通过该网友留下的账号名,大海捞针式发出了数十封邮件,幸运地在两周后得到了Tom Fong的回信:他名叫方国民,中国幸存者名单上的Fang Lang很可能就是他的父亲方荣山,而他们来自广东台山。
2018年,研究团队正式前往台山下川岛水洋村探访方荣山的族人,不少曾与方荣山曾有接触的亲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口证。随着更多的查证,研究团队最终发现,Fang Lang的行船卡资料截止到1920年9月,而同年同月正是方荣山入境美国的时间。种种迹象已表明,方荣山便是“泰坦尼克”号上幸存的中国人Fang Lang。
“没有合法的身份,没有固定的住所,甚至连名字都亦真亦假,随时冒着被遣返的风险,直到年过半百才渐渐安生,娶妻生子。但安稳的生活没能抚平他心底的不安,为了预防过去经历可能带来的麻烦,方荣山最终选择了将他与‘泰坦尼克’号的秘密封存。‘泰坦尼克’号,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是人生的小坎坷。”罗飞感言到。
罗飞曾表示,在西方国家,但凡家族中有人能与“泰坦尼克”号沾上一点边,都能成为人们展示炫耀的资本,可这六个中国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人则不然。在《六人》的策划和拍摄过程中,尽管摄制组多方争取,还是有两位幸存者的后人拒绝了参与拍摄。
南都、N视频记者曾随《六人》导演罗飞等人到台山,寻访其中一名幸存者Fang Lang的家乡。
“我其实特别理解他们的顾虑。”罗飞说,“在我们查阅到的西方媒体历史报道中,有关中国幸存者的部分几乎全是负面的。这些谣言最终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担忧的种子,让他们担心同“泰坦尼克”号扯上关系是可耻的”。
“沉默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我们至少能开始公开讨论它了,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只有这样,所有问题才有被看到和解决的可能。”罗飞说。
当悲剧百年后再次发生,“泰坦”号上则无人幸免于难。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 周斐 实习生 张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水是极限运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