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要写什么样的小说,也不知道写哪种小说好。怎么办呢?

“像你这样的女人,不配做军人的妻子,你干的什么呀?嗯?这是朝我们的战士心上捅刀子!你整天谈什么理想情操,道德都哪去了?你快说呀?”

听到父亲这么责备女儿,母亲不愿意了,劝说道,“哎,发那么大火干什么?小静有选择爱人的权利,恋爱是自愿的,他爱吴安也没错。”

闻听此言,父亲更加愤怒,当即加重语气厉声说道,“他爱的并不是吴安,他爱的,是吴安爸爸的地位,是吴安手里的机器。这种人,根本不能做我们的接班人,我已经告诉组织部门,把他从第3梯队的名单上拿下来了。”

说话的这位父亲,是兴国市田市长,母亲是市妇联的叶主任,女儿是国营针织厂厂长田静,他们是一家人。女儿究竟干了什么事?令一个市长如此大动干戈?却又让母亲如此袒护她?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摆脱十年浩劫桎梏的人们经过几年的拼命苦干,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而是计划着如何将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兴国市位于我国南方,距离边境不算太远。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尽管前线炮火连天,但战场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人们该吃吃该喝喝,该跳舞跳舞该唱歌唱歌。而对各级政府部门和普通百姓而言,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二十多岁就当上针织厂厂长的,虽然父亲是市长,但没有沾过父亲一点光,反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厂长。田静一头短发,果敢干练,做事雷厉风行,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坯子。虽说是个女儿身,却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因此她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

她的男友是大学同学,在当地驻军某连任指导员,名字叫方华。有个妹妹叫方小妹,在市歌舞团当歌手,是团里的台柱子,在当地小有名气。人长得出水芙蓉,楚楚动人,温柔贤淑,再加上穿着时尚,到哪儿都是焦点。她的男朋友叫袁少林,跟方华一个连队,是连长。因为这样的关系,四个人就像一家人似的。

这天晚上,田静、方华来歌舞团的舞厅跳舞,小妹在台上唱歌,舞厅内人满为患,基本都是年轻人。小妹见哥哥跟未来的嫂子很是放不开,便走到近前打趣,要俩人亲热点,尽快给她生个侄女。这边三个人还在说笑打闹,夜色中一辆军车疾驰而来,开进舞厅的大院便停到了门前。

之后从车上下来一个军人,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进舞厅,接着穿梭在人群中来回观望,神色甚是焦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连长,找到方华后,方华见其神情不对,便跟着他往一旁挪了几步。一问才知道,团里有命令,可能要上前线。少林本想避开田静跟小妹,不料因为他对方小妹视而不见,方小妹追了过去,正好听到俩人的对话。

听见这个消息,方小妹如同五雷轰顶,当即她就拽住少林一条胳膊极不情愿地说,“少林,我不让你去”。眼见小妹在这种事情上跟自己撒娇,少林显得很不耐烦,于是重重的说了俩字“小妹”,便推开小妹的手快步走向门外。田静刚走到小妹跟前,少林跟方华就一前一后走出了舞厅,她只好一边安慰泪眼婆娑的小妹,一边向外追。

少林跟方华正要打开车门上车,追来的小妹再次拽住了他胳膊,哭得几乎连话都说不成了。一边哭一边嘟囔着说“少林,不要走,你不要丢下我”。少林见状,想说点什么,却只是嘴唇动了动,并没有出声。接着一把把小妹搂在了怀里,没想到这个安抚的举动,让小妹哭得更伤心了。田静从小像个男孩子,遇事极其镇定,也知道这种事牵涉到机密不便多问,但又不好打断情绪激动的小妹,于是便跟方华站在一边盘算怎样劝小妹。

此时的少林军令在身,实在没有心思跟小妹生离死别。心急如焚的他刚把小妹推开,小妹又一时性急说了一句,“你要是走,咱俩就吹”。不知道是少林知道小妹的小孩子脾气,还是对她的胡搅蛮缠失去了耐心,他语气很重地对着小妹说了一句“小妹,我是军人”,便头也不回的坐进了车里,方华也随即上车,这时田静才对方华说了一句保重,之后便拦住泣不成声追赶车子的小妹,安慰小妹说他们不会有事。

第二天,心情郁闷的小妹来到了少林家里。少林家在市中心,正好临着大街。由于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因此整条街道热闹非凡,街上全是摆摊儿的,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跟农村赶大集似的,除了少林家是住人,一条街全改成了门面房。

少林家地方并不大,满打满算也就六十个平方。本来是两间房子,但为了方便俩人结婚要孩子,所以改成了三间。少林的妈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中国老太太,因为少林爹去世的早,家中只有他跟少林,全靠少林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日子不好不差。老人家忠厚善良淳朴,身上穿的衣服全是便宜的蓝布做的。算准未来的儿媳妇今天要来,她提前买了鱼还有小妹爱吃的菜。

小妹到家后,正在洗衣服的她立马起身笑着迎住了小妹。原本小妹是来告状的,可她一问大妈您知道少林去哪儿了吗?大妈却说“不是去大山里施工了吗?”接着又说少林临走告诉她,说要去的地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不要惦记他,他也不再来信了,过段日子工程一完工就回来。突然间发现婆婆对少林上前线毫不知情,小妹急忙堆起笑容,说少林也是这么跟她说的。

大妈担心小妹牵挂少林,接着又说,“你也甭惦记他,他年纪轻轻的,干点活累不着”。“等他过几天一回来,你们俩就把婚结了,房子虽说小了点,可咱一家三口人还住得下,你们俩住这间大的,我住那间,这间嘛,留给我将来的小孙子,哈哈哈哈。”边说边端起清洗好的鱼准备下锅,而不愿戳破这谎言的小妹,则帮大妈剥起了葱。

战士血洒疆场 却糊涂铸错

方华离开后,田静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上。这天她正在车间里巡视,突然到访了两名省台记者。一名叫吴安,一名是吴安的表妹吴情。吴安刚报上自己的名号,田静就一眼认出了他,俩人不仅是同学,打小还住在一个大院里,后来因为吴安的父亲当了省长离开兴国,俩人才没再见过。

对此吴安也十分意外,田静所在的针织厂不仅年年先进,被评为省里改革的先进单位,田静还被媒体誉为女强人。更令他意外的是田静对针织厂取得的巨大成绩,没有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党和国家的政策,是政府领导的好。

然而当三个人走到一台机器前面时,却发现机器不仅停了,岗位上还没人。一问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居然说机器坏了,负责的叶小海为了当万元户跑单帮去了。当着记者的面说员工旷工下海,田静略显尴尬,便又批评车间主任管理不善。结果一肚子怨气的车间主任毫不留情,说“他是你的表弟,市长的内侄,谁管得了啊?”

好家伙,记者正在采访,突然爆出这么一档子事,如果不当机立断处理,势必会落人口实,被说成徇私枉法假公济私。于是田静果断决定,扣除叶小海一个月工资,扣除车间主任一个月岗位津贴,理由是她没有尽到岗位职责。

看到车间主任满不在乎,“哼”一声转身去工作,又见田静铁面无私不袒护亲戚,吴安打心眼里觉得田静是真有气魄,有女强人的魅力。

其后田静找到了叶小海,没想到叶小海也是无所谓,不仅如此,还说自己跟表姐不一样,表姐要的是权力,而自己只想要钞票,靠那点死工资,没准那天就饿死了。

本是要好心劝表弟珍惜机会,想不到表弟竟会如此不上进。无法接受表弟的这套说辞,田静便质问表弟,“这些年上学学的廉明呢,国家呢,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呢”?

不问倒好,一问反倒被叶小海数落一顿。“算了吧表姐,我看现在人和人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一切向钱看,我和国家都是这样”。

叶小海以为他看透了这个社会,但田静却觉得他是一派胡言。为让叶小海回头是岸,她警告叶小海要是再旷工就开除。哪儿成想叶小海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让她看着办。

眼见谈话丝毫没有成效,田静搬出了他爸爸田市长,说要问问爸爸叶小海这套理论对不对。这下可把叶小海吓尿了,因为田市长铁面无私为人耿直,是滚过死人堆的老革命,平时最见不得人家偷奸耍滑。

唯恐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叶小海一脸怂样儿,甚至低声下气的说,“表姐表姐,你要告就告到姑妈哪儿算了,求求你了”。

他姑妈不是别人,正是市妇联叶主任,田静的母亲,田市长的妻子。平时对叶小海是千般疼爱庇护,就连田静都有点看不下去。只是叶小海心里明镜似的,姑妈再护着自己,也远比不上表姐。

说这话一点不冤枉叶主任。晚上吃饭时,田市长就询问她,说你一个妇联主任白天往组织部跑干什么。由于是在家里,叶主任不仅毫不避讳,还得意洋洋的说,“女儿的事你从来不问,我这当妈的到组织部问问丝织厂的领导班子准备怎么任命,无可厚非嘛!”

田市长说任命谁干什么职务,这不关你的事。叶主任却不无炫耀的说“我是她妈,是丝织厂厂长,我是妇联主任”,言外之意,与妇女有关的事她都可以过问。田市长要她相信组织部门,她却更加肆无忌惮的反驳道“算了吧,我早看透了”。

就在这时,田静回到了家里,但两个人的争论并没有结束。小静坐下后,叶主任又说“小静拼死拼活的干,你这当爹的一句话都不说,招呼也不打一个”。

可能是见妻子这话根本不像一个干部说的话,田市长有些不耐烦了,说现在是告示期,你也不看看群众是怎么骂的。

然而这句话非但没有换来他想要的结果,反而招来叶主任的一顿冷嘲热讽。“哼哼哼,文化大革命打都挨了,还怕骂?”

话音一落,田市长狠狠瞪了叶主任一眼。接着转过头问田静,“你的那位方指导员呢?星期天让他到家来,吃顿饭”。

不料这一问竟然惹出一个大娄子。田静刚情绪低沉的说他上前线了,叶主任就差点惊掉下巴。

而在方华这边,部队的坦克正浩浩荡荡开赴前线。由于云南多山,他们所过之处大山绵延,不仅群山望不到边,坦克车队也望不到边。但这里的困难还不只是多山,还经常下雨。坦克下火车后,通过公路驶向山区,可山里的道路大多是土路,每次一下雨就到处是水坑泥泞。坦克是履带影响不大,但汽车兵和步兵举步维艰。一路上战士们风餐露宿,天为芦蔓地为床,吃饭则在路边,白天太阳暴晒,晚上蚊虫叮咬。

看到路过的军车沾满泥浆,困乏的战士坐下一会都能睡着在路边,方华忍不住多愁善感起来,喃喃自语道是谁发明了战争?让数以万计的人背井离乡?

到达前线后,方华向少林报告了一个情况,全连所有人都写了请战书,唯独战士小马没有写。得知这一情况少林十分重视,要求方华再了解了解情况,接着又说自己给小妹也写了一封信。

以为是少林写信安慰自己的妹妹,方华顿时就笑了。不仅要少林好好安慰安慰小妹,还说小妹的脾气有点犟,让少林多担待点儿。

几天之后,歌舞团迎来了一次演出。演员正在后台化妆准备,团长找到了小妹,说她再三考虑,还是希望小妹唱两首革命歌曲,给观众鼓鼓劲儿。可小妹觉得团长这是强人所难,还说自己对那些歌没兴趣。团长虽有些不高兴,但小妹是台柱子,因此只好苦口婆心劝道,“流行歌曲软绵绵的”,没想到小妹却反驳道“革命歌曲干巴巴的”,任凭她怎么劝说,小妹始终不为所动。

建国后,我们仿效了苏联的治国模式,从小更是以德智体美劳为教育标准,德更是排在了首位。但与苏联分道扬镳后,苏联四处围堵中国,甚至怂恿越南忘恩负义屡屡挑衅,侵占我领土,枪杀我边民和边防战士。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我们与另一霸美国冰释前嫌,继而又大范围复制美国模式。赶上改革开放的年青一代不但没有受过多少苦,还接受了不少来自西方的自由和享乐思潮。几年下来,爱国奉献成了虚无缥缈,赚钱与奔放成了年轻人的梦想,什么责任、义务、无私、崇高、理想、情操,以及曾经追求的高尚,全都成了年轻人不屑一顾的东西,反倒是名牌、时尚与享乐成了一时的追求。

那个时候,我们一心想要改变贫穷落后,一心想要通过发展经济提升国力,抵御来自北方强邻的威胁,却没有察觉到另一个敌人正在通过思想和文化渗透,腐蚀新一代的灵魂与信仰。所以在生活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一些人也学会了忘本,学会了数典忘祖,并摇身一变,堂而皇之成为一种潮流,所以方小妹要唱流行歌曲,而不是革命歌曲。

可就在这个时候,方小妹收到了少林的来信,天真的她欣喜若狂,眨眼间的工夫整个化妆室的人都知道了。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信中没有丝毫的安慰,只有寥寥的数语。那就是前线生死难料,为了不耽误小妹,少林决定跟她分手。

分秒之间欢天喜地变成了痛哭流涕,一旁的丽丽赶紧安慰小妹。丽丽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极为赞赏美国的女权,并身体力行践行男女平等,为此身边的男友换了一个又一个,跟走马灯似的。得知少林竟敢跟小妹提出分手,她当时气的七窍生烟。“凭什么呀?他不就是一个大兵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再给你找一个?怎么样?”

只是小妹并不知道,当她为少林的“薄情寡义”心如刀绞时,前方的战士们正在经历血与火的战斗。少林他们的阵地与越军阵地相距不远,越军阵地在高地,少林他们的阵地在低处,越军两处高地互为犄角,对他们阵地形成钳制,他们完全暴露在越军的火力之下。

军工为他们运送物资的道路根本不能称为道路,有的地段是70度的近乎直上直下的斜坡,陡峭峻拔,只能用四肢攀爬。有的路段只能容下一个人行走,小路极其狭窄,两边是茂密的蒿草。这里地雷密布,越军在他们的防区埋地雷,我军在我们的阵地前埋雷,经过几个军区的轮战之后,有的地雷记不清了位置,有的地雷保险早已锈蚀,稍有不慎滑入草丛就可能触雷,轻则断腿断脚,重则当场丧命,可以说每天都在刀口上舔血。

这天少林派出六名战士前去侦察越军的工事与布防情况,一名战士触雷当场牺牲。爆炸惊动越军后,几个战士遭到越军机枪扫射。少林与战士们虽为他们提供火力掩护,并呼叫炮火阻断越军,但战友们想再安全的撤回来已经为时已晚。最终,两名战士牺牲,一人轻伤,一人重伤。这些人全都是一二十岁的小伙子,开战之前他们生龙活虎,个个希望立下战功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当别人在后方情啊爱呀的时候,闷声发大财的时候,解放天性挥洒青春的时候,他们却在血洒疆场,为身后的亿万万国人挡子弹。

与此同时,叶小海掂着一大堆礼物找到了叶主任,有法国香水,有进口皮鞋,总之都是好东西。叶主任虽然没有用过这些,可作为一个市妇联主任,她自然知道这些东西价值不菲。当时把她吓一跳,还以为叶小海偷了抢了人家东西。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收受这么贵重的东西,她十分清楚这是什么行为,因此她断然予以了拒绝。怎奈叶小海一口一个姑妈,说侄子孝敬姑妈犯哪门子的法?再说了外国老太太都行这个。一听外国老太太都行这个,叶主任也不再说什么,便由着叶小海给她穿到了脚上。呱唧呱唧走两步,声音嘎嘣脆。这时叶小海在边上那个一顿夸,简直把她夸成了王母娘娘。姑妈一高兴便问叶小海哪来这么多钱买东西,叶小海趁机接过话茬说,“亏你和姑父还是国家干部,俩人加一块都不如一个二道贩子挣的多。”

说着,叶小海从包里掏出一捆钱,全是100头的,整整一万元。当时一盒火柴2分钱,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费也就十块钱左右,依照购买力计算的话,一万元差不多也能算现在的百万富翁,甚至更牛一些。

叶主任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叶小海却说这是毛毛雨,他只是跟着人家喝了点稀汤而已。接着又说,“我都这么大了,到现在还没个对象,人家一看家里要啥没啥,谈十个吹十个,姑妈,你可不能不管我”?“人家都说我最有条件赚钱,姑父是市长,姑妈是主任,可就我混得差。”

一听侄子想要自己以权谋私,还拿讨不到对象哭穷,叶主任直接堵住了叶小海的嘴,说“我们可是共产党的干部”。对此,叶小海并不死心,说你们俩辛苦半辈子,看看人家张局长王局长,既当干部又挣钱,人家过的什么日子,你们过的什么日子。

其后,任凭叶小海死乞白咧,叶主任只有一句话,人家想咋干咋干,我不干。见姑妈死活不肯下水,叶小海终于撂了底。“你不干我干,趁着共产党还糊涂,我得钻一钻”。姑妈批评他瞎胡闹,他却辩解说现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切向前看,国家是鼓励的。经他这么一说,叶主任也不再反对,而是问叶小海想怎么钻。

听到姑妈终于松口,叶小海两眼放光,一股脑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姑妈帮他办个停薪留职;第二步,他要办个贸易中心;第三步,姑妈出面找房管所长,在市中心给他找个临街的门面房,这样才能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早日脱离苦海。考虑到小海说的都是实际情况,谁创业都是创业,再说了这还是自己的亲侄子,叶主任决定下不为例,就帮小海这一回。

在叶主任的安排下,王所长带着小海还有房管所的小王一起来到了市中心,可小海一连相中了几家门面,王所长都告诉他说,人家的亲戚比你姑父的官大,你惹不起。无奈,他退而求其次,最终相中了少林家的房子。作为一所之长,王所长对这里的情况明镜似的,直接就告诉叶小海,说“这家倒是可以,里面就住着一个老太太,翻腾一下,弄他个三间门脸不成问题”!

}

第一忌讳: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小说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特顿山脉,是夕阳,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

第二大忌讳: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

小说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请牢记罗吉的格言,将它打在纸条上贴到计算机或打字机前:“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

第三点忌讳是: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点忌讳是:不要概括,要具体。

关于写作忌讳概括化,没有人比俄国伟大作家契河夫说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写,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绦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

因此,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马丁尼”;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玫瑰”;不是“一个滑雪者”而是“一位含苞欲放的年轻少女”;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只高顶回角帽”;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只阿比西尼亚猫”;不是“一支枪”而是“一支0。44口径的新式自动手枪”,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马奈的‘奥林匹亚’”。

将描写四忌与契河夫的金玉良言合二为一,我们就得到了一条所有好的作者在描写时都应该遵循的一条规则:要具体!

你要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真实可信,他们在自己国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中进行着日常工作。——拉威尔&;#8226;斯潘塞。

“怎么才能让事情看起来真实可信呢?”当一位作家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赞扬。如果有人进一步对他说:“我好像身临其境,能够听到、嗅到、感觉到这些地方,就像走进了小说的书页中”,那他给读者的东西就的确非同寻常了。当我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我的回答是:“借助于五种感觉”。一些作者总意识不到应利用读者的五种感觉来获取真实感。利用读者的视觉感受是常见的,但是利用读者的嗅觉、听觉(除了在对话中)、触觉或是味觉又有几次呢?我从1976年开始写作,至今仍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保留着五个词:看、听、感、尝、嗅。每当我写作的时候,都会参照这张表,有意识地写些带有气味的东西。实际上,一些令人作呕的东西在创造真实感的时候,反而有奇迹般的效果。

想想当一个人打开冰箱的时候,那种腐烂的水果的味道;当一个人剥一只熊皮的时候,那腐臭的脂肪;当一位妇女在无人服务的加油站给油箱加油的时候,手上会沾满了汽油味。仅在故事的开头提及味道是不够的,在叙述情节时,你还得反复参照那张表。让我们设想一下,一男一女正在争论某件事情,男人从门口一直冲到厨房,冲着女人大声嚷嚷:“我不能再忍受你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老太太必须在我回来之前搬走,否则我就离开这个家!”在设置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可以让女人烤制南瓜饼(味道甜美、温馨,让人回想像感恩节一样的快乐时光),但是如果再加上腌制香料和醋的气味,这个场景就呈现出寓意。我会在某个时刻让读者想象这种气味:“我郑重警告你,劳拉,有她没我,有我没她!”他说着,那样子就像厨房里的味道一样酸。不要忘记,在争吵的时候,劳拉还一边往罐子里装着泡菜。当她在大声吵嘴的时候,可能会烫伤手,然后把手伸到冷水里冲洗。当然,她也可能正在往泡菜里倒盐水,并且洒了一地,然后还要擦干净。她还在粗棉布制的围裙上擦干她的手。她可以擦拭从额头(热热的,痒痒的)上流淌下来的汗水,她可以一边叫嚷,一边挥舞手中的勺子(坚硬的,木柄的),并向男人扔去。这些都会增强视觉效果。当争吵越演越烈的时候,可能会听到什么声音呢?是不是有条狗溜进来,喝锡制饼盘里的水?

是否有一辆行驶的汽车正在马路上发出卡嚓卡嚓声响呢?是不是传来孩子们在隔壁人家院子里玩耍的声音?当炉子上的水烧开的时候,是不是在叮当作响呢?水有多么热呢?你告诉读者温度了吗?小说中女主角是否在泡菜罐的旁边放了一杯冰茶或是冰咖啡呢?争吵以男人气冲冲地出去而告终,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此时,女主角是否拿起杯子,痛饮冰咖啡,发觉咖啡很苦,然后做了个鬼脸呢?正如你所看到的,在类似上述的情节中要同时唤起人的五种感觉是有可能的,但是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情节必须进行精心的安排。绝大多数情节是不能用全这五种感觉的(尤其味觉最难写进去),但是你可以很容易地唤起读者的四种感觉,在大多数情节中,起码可以唤起读者的三种感觉。当你对小说对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时候,就大声读出你的对白,假装你是一名演员,并以电影屏幕和舞台上需要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腔调说出你的台词。如果它听起来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记,人们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总是未经加工润饰的,所以要让人物说的话短一些。生活中人们总是一个一个地提问题,你小说中的人物也应这样做,特别是当他们要彼此认识了解的时候。人们在谈话中经常叹息、抿着嘴笑、抓头、鼓起双颊以及端详他们的指甲,你也要让小说中的人物有这些动作,并让人们在干工作的时候,继续他们的谈话。

使用收尾语来创造意象。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你从来就不喜欢我的妈妈!”劳拉大声嚷道。她“砰”地一声把水壶放下。“你从来就不喜欢我的妈妈!”劳拉猛地扔下水壶。第二句更增加了紧张程度,让故事情节更快的向前推进,减掉了多余的词语,暗示而不是告诉读者劳拉正在大声叫嚷。这就是我所提及的原则的最佳时刻,我正是通过这些原则来衡量我所有的作品的。紧张的时刻所用的词要少而精。我是从我的英语老师那儿学到这一点的。在我写第二本书时,有几个情节我总无法写下去,但是我找不出原因,我就把手稿给这位老师,请她提出批评和建议。当她告诉我这个规则之后,我就把它应用到我的小说中,结果,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

在情节紧张的时候,要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采用短词,少用结束语,要写得突如其来。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紧张气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与此相比,在气氛比较沉闷的情节中,到处笼罩着寂静和安宁,此时就要使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词语,较长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结束语。这样做就会自然缓和紧张气氛。当你在构思小说时,就要确立写实的态度。只在通过观察、思考你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们以固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进行着他们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说的,味觉是最难写进小说中的,但是五种中有了四种也不算坏。

应用这五种感觉,利用句子结构来创造或缓慢或紧张的气氛,这样你写出来的小说读者就不能丢下了,因为它们是那样真实可信。

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菲立兹&;#8226;惠特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如果这些时刻是在经历了被拒绝和失望之后,那么将更加令人喜悦。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时刻,第一次听到编辑对我鼓励的话语,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出来,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说握在手中时的狂喜。我坚信,对任何一位小说家而言,真正的“兴奋之巅”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还会不断地涌现,因为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激发它。我是指当一部新的小说在构想时,脑海中所出现的第一缕闪光时的奇妙时刻。在一个新故事(或小说)的最初构思中不断闪现时,作者会有一种眩目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觉得这将是自己所写的最好的作品。

这种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间出现,我会带着此种感受度过几天或几个星期。这些思想中的闪光聚集着如此多的奇异光彩,好像由于某种魔力而不断地闪烁着。

于是,我把它们写下来。我总是很高兴地写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偶尔才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不如我梦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当我发现自己仅仅是给故事开了个头,必须把它们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便失去了兴趣。魔力消失了,于是我又不断地放弃那些故事。

我羡慕那种能够沿着最初的构想,并把它发展成小说的作家。但是我却无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须在动笔之前,明确写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保护那些最初的闪光点,并使之继续闪亮或者再现。我发现自己在写到30页左右时,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兴奋状态,我的兴趣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兴奋能持续多久是因书而异的。我先花些时间在笔记本上设计人物,搜集情节中的零碎片段,明确我的写作方向,或者草草记下脑海中曾涌现过的东西,直到我必须动笔的那一刻到来。那一刻总是在我还没完全设计好时就来临了,我从不拒绝那股推动力,至少我可以先为我的故事开个头。为了奖赏自己,我通常会先写上几页,这对写作的连续性是有益的,它能随时帮我回到人物和情节的构想中去。

当我再次翻阅已完成的部分,愉悦的感觉便又涌起,我真想有位读者能与我一起分享这些优美的文字。我并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确希望得到赞许和肯定,尽管我知道自己是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评判者,因为我深陷于创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点

通常我所选择的读者都是深诸这套规则的,他会在给我鼓励的同时又温柔地来点建议,让我不至于飘飘然。而我迟早都会再读一遍第一章,看看经过了思考后是否能改得更好些。对于初学写作的人而言,过早地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是危险的,它会使最初的兴奋被轻易地浇灭。较为保险的做法是等写完后再请别人来阅读和评判。

现在,我不再奢望极度的兴奋点能始终延续,我知道它还会再现,令我兴奋,激励我继续往前走。要知道,几百页的故事仅靠一次兴奋浪潮的冲击是不够的。在写作过程中,一些绝妙的新想法会使我峰回路转,写出意想不到的转折之笔,把我再度引向兴奋之巅。小说家应该是情绪化的人,倘若我们的写作成为没有激情的自觉运动,写出的小说也一定会平淡无奇。

静等灵感的突然迸发也是不明智的。写不下去时,我常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可能会采取什么意想不到的行动?什么样的情节才是既合乎逻辑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脑海中过着电影,任灵感的火花不断地撞击。

让我们分析一下小说写作中常遇到的三种兴奋状况。第一种是最为重要的,即作者对将要描写的故事的亢奋的感觉;第二种是小说中的人物在发挥某种特殊作用时的体验。如果你能发现那些促使人物兴奋的动力,你就达到了兴奋的另一个层次。第三种兴奋是有关读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兴致都很高,那么读者也将从你的故事中得到满足感。

作者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但如何令作者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之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小说,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对所写内容产生厌倦和没有了长远计划是主要的症结。为了保持对写作的新鲜感,我给自己订了条规矩,即:不要过多地回头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当我每天开始写作时,我只读最后的几页,它给我一种赶紧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尽管我是多么想了解已经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样,但我绝不允许自己往前翻看超过5页以上的部分,哪怕是仅仅一小会儿。

那一时刻还是到来了,当我开始确信我写出的不过是一堆乱八糟的东西时,我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于是我干脆从头读起,一直读到我写作卡死的地方。然而,它们却比我料想的要好得多,哈,我又精神抖擞,继续往下写。我发现经过这遍浏览后,我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写小说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

我自己的办法是读书,我和小说进行交流。我读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或得到新思路,而是发现某种情绪。我的注意力在书页之间漫步,当某些东西忽然触动我的情弦时,我就可以继续写了,因为我已经能把那种情绪传递给我的人物了。我把干巴巴的爱情场景重写了一遍,这一回效果很好。我还发现了一个可以对付兴趣丧失的办法:给你的脑袋补充新给养。

“焦虑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并不推崇这个带有负面效应的方法,它仅是一种方式而已。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把兴奋传递给读者,并使它不断增强,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闪光。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

小说创作中的悬置紧张法:

微型小说之所以能以区区篇幅吸引读者,诀窍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运用“悬置紧张法”。“悬置紧张法”又称悬念、“卖关子”、“设扣子”、“系包袱”等,它是小说的一种既常见又十分重要的技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运用“悬置紧张法”的——他在自己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序言中说:“我援引小说家所常用的诡计:从小说的中间或结尾抽出几个卖弄玄虚的场面来,将它们放在开头的地方,并且给装上一层迷雾。”在《怎么办》中,一开头就写罗普霍夫伪装自杀,这样处理就引起了悬念,然后再倒叙他过去与薇拉、吉尔沙诺夫的关系,解释他假自杀的原因。其实,“悬置紧张”不仅可以用在开头,也可用在中间,甚至可用在结尾。如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结尾的镜头是常亮出人意外地开枪打死特务组长,救出刘啸尘和阿纪,随后跟着溃逃的国民军队走了——常亮究竟是什么人,影片直到结尾都没有交代。这种在结尾产生的“悬念”必将引起观众的种种推测和联想。“悬置紧张法”其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作品中某些人物心里有“数”,而读者却完全“蒙在鼓里”,让读者自己去判断猜测情节的进展。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心里早已预知天有大雾,可在三日之内“借”到十万支箭,而读者却完全不知,焦急地担忧着诸葛亮的命运。一是读者对情节的大部分已了解,而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却“蒙在鼓里”,让读者睁大了眼睛看这些人物将如何动作。如《十五贯》中读者已知是娄阿鼠偷了钱,而作品中的人物除娄阿鼠外,一概不知,于是读者关切地期待着:这件冤案将如何处置?篇幅较长的小说在运用“悬置紧张法”时,可以在大“包袱”中系小“包袱”,在大“扣子”中结小“扣子”,一环扣一环,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把矛盾冲突推向总高朝。而微型小说篇幅特短,它往往只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描述到结尾时忽然抖开“包袱”,使读者大吃一惊,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运用“悬置紧张法”,一要注意其真实性,既要“悬”,又不能“玄”,即不能故作玄虚,破坏作品的艺术真实;二要注意紧紧围绕着主题来“悬置紧张”,如果在枝节上“悬置紧张”,那只会削弱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家十二戒一﹐忌跟风“不要修真受欢迎就写修真﹐三国好看就写三国。”

二﹐忌‘我’“这就不多说了﹐对于所有的写手来说﹐用第一人称写作是大忌”

三﹐忌流水帐“文章太过简陋﹐文中必须多多出现对话﹐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性格的描述”

四﹐不能抄袭“至少要抄得读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寻秦记的剧情”

五﹐忌文章太短“不要用骗点击率的方式写书﹐一章至少要有四﹑五千字”

六﹐忌太哆嗦“拖戏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技巧﹐不能无限地拖长。要尽力交代一些有用的东西与伏笔﹐在一些文字上加长文章的长度﹐但如困技巧不够不要强行。文章太短不行﹐太长也不行。要长短适中。”

﹐忌太杂“比如科幻作品最好不要与武侠合在一起﹐香满的那些武侠科幻漫画是最失败的。因为他们硬是把武侠与科幻平衡。每一部小说都有其中心的主题﹐科幻就科幻﹐武侠在其中出现可以﹐但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因为是科幻为主题﹐那幺一切都必须用科学角度去解释﹐而不是又科学又武侠。”

八﹐忌超人“文章中最忌最忌的除了跟风之外﹐就是使得主角一夜之间成为超人。主角遇到奇遇得到意料序外的能力﹐可以﹗但一夜之间得到超强的力量﹐事后的力量强无可强﹐那幺你怎写到终。”

九﹐忌名称太多“读者是不会有耐性去记忆你所例出的地名人名﹐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给读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会使读者看得头昏眼花变成了流水帐。”

十﹐忌例表“题材设定永远都是给自己看的﹐不要硬加在文章中﹐读者没有兴趣去看你的设定﹐这样做就有如提前把一本书的结局说出来﹐使人失去了看书的味道。”例﹕魔盗的作者写魔盗之时没有任何的设定﹐在刚始的时候本人看着看着以为是在写中世纪时的一个贵族故事。最后魔法师突然之间出现了。才啊﹗地明白到这是一本玄幻作品。给了本人无数的惊奇﹐而且作者那时至以后很长都没有出现过更多的魔法师﹐使得读者有兴趣再看下去﹐龙什幺的也是最后才慢慢出现﹐一个个地描述﹐而不是一次过例出来。换句话说﹐作者至今才使我明白到这个世界大概是个什幺样子的﹐(龙到现在才出现了两次﹐妖精见都没有见过)在我的脑海中用漫长至今的文笔一笔一笔地在本人的脑中将那个世界建筑了起来﹐这是他成功的地方。

十一﹐忌呢称“身为一个作者﹐要尽力站在中立的立场去看去写﹐所以在文章中请不要出现不写出角色全名而为了省事叫她小XXX﹐阿XXX的情况出现。文章必须给人中立﹐冷酷的感觉。而呢称是为了亲友之间的亲近感而代替名字的称呼﹐从来没有见过那些文笔高超的人用这些妮称代替角色的名字。你是作者与自己的角色拉亲切感干什幺﹖”

十二﹐忌上下关系混乱“有很多的作品﹐主角都是尽力与身边的角色拉关系”比如﹕主角命令身边的大哥去某事时是这样说的﹕“某某哥﹐去帮我把什什什幺给打下来吧。”而不是﹕“某某某听令﹐将XXX给我打下来。”公私无法公明﹐上下关系混乱﹐你看全世界哪一个军队会战斗时﹑工作场合这用这种语气。这只能表现作者社会经验不足。

另外一点﹐很多的作品中作者站在主角一方站得太明显了﹐将严肃战争写得家斗别扭﹐有如儿戏。“啊﹗我来迟一步。那个谁谁竟然把他们全杀光了﹐留下一点来给我嘛﹗”“你这好小子﹐竟然将敌人全打败了﹐那我打什幺﹖也不留下一点给我。”这哪像军人应说的话﹗兵~国之大事,生死之地。怎能任由这些主角的亲友想怎样怎様;,军法哪去了。弄得战场有如过家家一样儿戏。——评写作之得失评写作之得失第一﹐对一名作者来说﹐很多新手都喜欢用我来写书﹐或者是说第一人称﹐本人不明白为什幺他们会这种想法。像异人傲世录﹑商业三国之类的最后都渐渐地转为用他﹐第三人称了。因为这种写作手法缺点多多﹐在网上游历过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用‘我’绝写不出好书﹐特别对新手而言。因此﹐使得很多的读者对‘我’来写书的作者都不带有好印象﹐看完第一页就不看了﹐除非是入VIP什幺的期望他在之后会改善才忍着看下去。所以﹐写书最好不要用我来写﹐金庸没用过这种写作手法﹐黄易在大剑师中用过一次就不再用了﹐而各作者竟然自问能够比这二位宗师更加厉害﹐实在佩服。

第二﹐女人﹐我不知道这些作者有多少的恋爱经验﹐或者是中国现今的市场上男女比例太过离谱﹐使得书中的主角都失去了一个男人应有的风骨与自尊﹐任由女人任打任骂﹐似乎只要有个女朋友就足够了﹐就算那女生犯了任何的错误我也见不到主角生气或怎幺样的﹐这也太圣人了吧。这种主角一多﹐啊﹗那这种主角都失去了自己的性格。特别是一些写君王的书﹐君王是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威胁自己的权威﹐必须做到冷酷无情﹐有的时候必须放弃自己心爱的女人﹐做到极度冷血﹐但很多作者硬要写成完美爱情故事。去﹗无论是现实或者是小说世界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因为读者自己本身都不相信完美的存在﹐这样写不是明着告诉读者这只是我的妄想吗﹖还有﹐本人是个男人﹐网上读者百分之九十都是男性﹐如果作者们想写情情爱爱的东西可以考虑去写爱情小说。本人不认为爱情的因素不应出现在男性读物中﹐不过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将小说中的爱情成份比例调得高得离谱﹐明明是君王类的小说硬要与情爱拉上关系﹐铁血类的非要弄得像过家家﹐似乎比起国家而言女人更重要。哈﹗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的时候必须在女人与国家之间作出选择﹐但很多的作者硬是写成完美结局﹐好嘛﹗只爱美人而不爱江山这句话够经典了吧﹐是这些读者们讽刺的写照﹐硬要写成完美是不可能的。还有在很多书中主角都过于心软﹐至少我还见不到有打杀女人的事发生﹐不管那个女人多幺混帐与嚣张。唉﹗武则天的天下了。

第三﹐对自己不善长的东西可以选择轻轻跳过﹐点到即止﹐淡淡地将它带过去﹐不要硬去详细描写。如果真的非写不可﹐那幺可以去查资料﹐但是爱情是没有资料可查的﹐所以劝各位没有爱情经验或者是只从漫画与小说中理解爱情的各位不要硬去写﹐那只会使得大米粘上苍蝇。

第四﹐什幺应详写什幺应简陋﹐如果架空的话﹐那幺主要是要描写所建立的帝国之强大。俗点说就是一国之YY﹐而不主角之YY。军事与架空之间的分别我看就只有史实与不史实了。

第五架空与军事﹐纯军事的书不会有太多人喜欢看﹐由头打仗打到尾﹐有多少读者是那幺单一的喜欢血腥呢。架空的书最重要的是要描写中国的强大﹐因为我们对现实杜会不满﹐所以不要弄错﹐主角在这架空书中反而无足轻重﹐像商业三国﹐他的YY在于青洲强大﹐而青洲与其它地方百姓的生活对比就成了他卖点。所以架空之书最忌就是老围着主角转﹐应以一切的手法去描写人民生活的改善﹐军事的强大﹐人民的自毫感﹐这些才是卖点。还有民生﹑政治﹑科技﹑外交﹑军事等等等﹐不要只在军事上YY﹐我们更喜欢看到人民的生活如何改善﹐如何的一个大同杜会。军事只是放在最后面﹐一部书由头打仗打到尾看都看厌了。而且架空的另一个卖点是外交,强大的国家,交明的对比,民族的自豪感这些都是架空的特色啊。

第六﹐最重要的一点‘品味’﹐不要去跟风﹐什幺书受欢迎受到影响就去写什幺﹐修仙流行写修仙﹐三国流行写三国﹐现在这两种书除了几部老作品之外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望而止步了吧。创作啊创作﹐所谓创作就是要创啊。一名作者要有自信心﹐不要受到言论影响﹐但是要知道读者喜欢看什幺﹐而不是自己想写什幺写什幺。老作者都会感受到﹐虽然如此才会有市场﹐但是也不能完全应读者的所求﹐那样就会失去变化与新意。因此就需要品味了。有如昼家一样﹐与艺术接触得多了﹐自然对美有自己的品味﹐而且会越来越高。在网上的老读者我相信巳不会对一般的武侠作者感兴趣了吧。因为接触的书太多了﹐单一就满足不了所求。所以有品味的人才能写得出好作品﹐而要有品味就必须得读万卷书﹐现在是网络的世界﹐而这万卷书的意义可广了﹐不是单一指中国历史﹐更需要明白世界历史(推荐罗马历史)﹐也不只是中国政治﹐而世界政治﹐很多东西网上都可以找得到。所以读者们的见识变广﹐变聪明﹐作者在以狭窄的知识观去面对那就跟不上时代了。所以增加自己的视野与观点﹐要不然别人做到你做不到﹐你凭什幺要求别人看你的书。要知道现在网上的作者可是成千上万﹐而不是以前那样全国加起来的小说作者还不超过百人。品味﹐只有读过很多小说的人才会拥有﹐是对书好坏的分柝﹐老读者都明白在下所言﹐开始的时候什幺书都好看﹐渐渐地开始变得挑食﹐嘿﹗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得出好书。最后一点﹐身为作者的立场要尽量中立。要偏向于主角的同时又不能使得主角一帆风顺;﹐我们不是神﹐我们做不到现实﹐但要尽量给读者真实感才是成功的所在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3058个赞

  1. 首先,你要有新奇的构思,能让人感觉得到新鲜的剧情。

  2. 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只要坚持不懈地写,就会渐渐积累的),能写出你心中想写的东西。如果这方面不够,也不用操之过急,动笔前先在心里描摹出画面,再一点点斟酌表达出你想表达出的意境。

  3. 要有耐心!这点很重要。写小说一定需要持之以恒,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特别如果是在写网文,不要说几十万字,很可能写到几百万字甚至写完一整本,都没什么人气,只有一直写下去,写了七八本九十本,才会慢慢有人来看你的作品。所有的网站大神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只能从读者的角度说,首先要勤奋,哪怕文笔不好,只要够勤奋,即使有几本扑街都当是攒人气了,写的多了自然会有进步。 第二,要会模仿,现在起点很多剧情看起来都差不多,跟着走虽然不可能突然大火,但也不会出大错。第三,注意文笔,不是说文笔要好,恰恰相反,不能太好。
你风景描述了几百字,人家说你灌水。。多看看大神的作品,抱着学习的心态看,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特点。第四,节奏,现在升级文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把握好金手指和升级的节奏,中间穿插打脸泡妹子剧情什么的,但是不能总一样。

以上仅供参考,书写出来后希望能把书名发给我,谢谢。

观看文笔好的作者写的小说,比如唐家三少,风凌天下之类的小说,看多了你的写作风格会自动效仿他们。新手作者只能如此。

我个人而论,玄幻类型的吧,因为玄幻能够想像的空间很大,不像别的小说要适量的把握一个度,可以说做个世界都是由你来创造的,写的时候也可以随心所欲。 至于怎么写出不错的小说,这个你可以百度小说写作技巧之类的,很多都是教你怎么写出更好的小说。

加入自我主宰★作者群,群.号码:298.905.246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不是学历史的,毕竟学历史不好就业。最近不是看了几本明朝的历史同人文吗。我发现很多作者要不就把袁崇焕写成内奸,要么就把他写的跟fw没什么两样。最可笑的的五年平辽说成三年。起点某只老虎写的一本。魏忠贤到最后都没死。
魏忠贤什么人,无恶不作,他不该死吗?东林党就全是吃干饭的吗?都是fw吗?六君子白死了?
最无语的是,他还说自己是最喜欢明朝历史的,明朝小说也写了不少。喜欢难道不该去查阅资料吗?去正经研究吗?
其实就这些还好,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少读者都觉得袁崇焕不怎么样。确实他没说袁吹说的那么厉害,但也绝对不会是一个没什么用处的人。


欢迎常来袁吧看看,了解那段是非混淆,错综复杂的历史


袁粉确实很少。这年代传谣信谣的多,愿意了解历史真相的少。传谣信谣者多,写小说的往往投其所好,按他们的逻辑来写,这样才能有人光顾其小说,才能有收入。捧魏忠贤,抹黑东林党,捧毛文龙,诋毁袁崇焕,是赢得读者的套路。


说白了,那些网络小说就专门是骗高中生和中二青年钱的,这种网文现象只有传播学意义,而从来就跟对错、正误无关。
什么样的东西在大众中传播的最快?影响最广?早有研究表明,从来就不是那些高深的专著、论文或严肃的、高水平的真知灼见,而是那种水平恰好处在六年级左右的内容,却最易被大众所接受,并获得最快、最广泛的传播,即传播学上的“六年级现象”。
对这一点,几十年前,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早就了然于胸,他说:宣传的目的就是要彻底征服民众,而宣传要想获得成功,其关键不在于“论点是不是真理、是不是正确”,而在于——“论点必须粗犷、清晰和有力。” 一句话,就是要简单、粗暴、铺天盖地,比如,劲爆的口号、煽情的金句、耸人听闻的标题、颠覆传统的脑洞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你只要看看现在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如何被《孤勇者》一发入魂的,或是你看看抖音上那些流量主播的内容,你就会明白这宣传的秘诀,从而在这后互联网时代掌握获取流量的密码。
而那些网络小说的写手们便是懂得这个道理、掌握了如何获取流量密码的一些人,而他们的目标正是广大的高中生和中二青年。
经历过年轻的人都知道,叛逆是青春期最显著的特点,年轻人总是渴望或是试图通过解构传统、颠覆权威、超越或打倒前辈的方式来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即“反叛、颠覆”。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本质上都是如此,尽管表现形式不同,比如,五四,比如当年的那些红小兵......而要想征服这些年轻人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去迎合他们,通过迎合他们的“叛逆心理”而获取口碑、流量,征服他们,从而又成为他们眼里的“神”,进而去左右他们、收割他们,这就是现在这些网络写手们天天在干的勾当,此下作之辈自古便有,清代史家王西庄早就一针见血地给过他们评价,“若辈凿空翻案,动思掩盖古人,以自为功,其情最可恶。” 此辈固然可恨,然而,那些被他们忽悠瘸了、带到沟里的年轻人又何尝不令人感到可怜可悲呢,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年轻人常常觉得自己很叛逆,但是回看历史,年轻人却常常是最随波逐流的,因为他们的内在自我还不够强大,所以隐身于群体去获得力量,把潮流当作思想。”
我相信,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会随着知识的增加、阅历的增长、内心的成长,终有一天会走过“中二期”,当然,也不排除那些被“洗”的彻底傻掉的年轻人,终其一生也只能深陷“中二”泥潭不可自拔了


你一开始不也觉得袁崇焕资质平庸吗?你为啥会觉得大众不愚昧呢?就我自己而言,我可能大学的时候还沉浸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明粉中二病的话里。
实际上往往是求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的,而人们往往只想看到简单粗暴的结果。


被冥粉黑的呗。他们觉得毛文龙是抗清柱石,他们觉得清兵绕道入关是袁和清暗通款曲。总之一句话:“崇祯的思想就是冥粉们的最高指令,必须正确”。


不是袁粉,保卫明朝做出贡献的就应该被记住。袁崇焕和魏忠贤关系也不过是委曲求全,不巴结怎么可能上位,守辽东。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郁达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说新手写什么文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