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友故命是啥意思?


这两天三个家长因孩子高烧找我

最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崇礼照顾91岁高龄的老母,可网友们也不让我省心,最近这一周,三个家长找我,起因全是孩子高烧,基本上都是在39度以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案例。

一、三个案例,全在这几天

1、河北沧州 Z女士-学员

  这是我刮痧班的学员。今年8.19日,带着一儿一女两孩子,还有孩子的大姨一起来做培训。奇怪的是,她让大姨接受按摩,又另外让我给两孩子做了一下,而她自己在旁边看着,一点感性认识都没有得到,等于白来一趟。

  在给她儿子做按摩时,我就发现孩子的肚子相当的硬,当时我是这样记述的:
  这两孩子三天两头犯病,不是支气管炎,就是便秘,总之一大堆的问题,输了很多液,吃了很多药,总不见好,结果,当我把手按在小男孩肚子上时,和刚才F先生的肚子有一拼了,不仅硬,而且一肚子的水,按摩过程中,周围的人都可以听见水声。不仅有浊水,还有浊气,肚子鼓鼓的。

  这么小的孩子,为何会这样呢?问Z女士,孩子是不是爱吃冰棍,答曰,天天吃,有时一天吃好几根。

  按理说,这七岁的孩子肚子硬的像一块石头,问题应该很严重了吧?我也帮她找到原因了,可自从培训回家后,Z女士就再也没找过我。为啥呢?回家肯定没有做功课啊。估计还是我行我素呢,以为培训完了,知识和技能就学到手了,但实际上,培训学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走心。要知道,培训后的一个月咨询都是免费的,可你不找我,我也不能天天追着你问吧?!所以,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自己就做功课,这不,这次孩子病了,又不得不找我,可我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自己这还一大堆的事,还要照顾老母......

中国有句话,叫“临时抱佛脚”,Z女士就属于这样的人。以为我是万能的,只要孩子病找我就能解决问题,可有些时候,我也是有心无力,为啥呢?找你的全是急活,而我只能通过遥控指导。而家长面对生病的孩子,尤其是发高烧时,多半脑子就已经乱了,有病乱投医,是最最常见的现象。

2、山东济南 L女士-学员 L女士也是我刮痧班的学员,但学完之后也就再不冒泡了,前几天孩子病了,此时又想起了我:
说实在的,全是临时报佛脚,我也很无奈。
3、湖南长沙 L先生-会员

L先生,是我最早一批的会员,也参加过2次刮痧培训,为啥参加两次呢?没学明白呗。在北京,他也在昆叔那调理过一段时间。有好转以后,回家又不注意,然后,又出问题,又来调理。这次,是因为孩子的事找我,大家看看下面的对话:

  看来孩子是吃麻辣烫,食物不洁造成的肠胃型感冒。最后在我的指导下,孩子妈给抠了一下大便,拉出一堆黑臭粘的大便,体温也就降了下来。

  这三个案例,有几个共性,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家长都接受过别有病网的培训,多少都有一些健康理念和操作技能,也都知道孩子生病后,尽量不要吃药、输液,但因平时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功课没做到家,因此,一到孩子病了,就会惊惶失措,有病乱投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高烧降下来,所以,吃药也好,输液也罢,似乎只要高烧下来了,病就好了。实际上,这种做法只能是掩耳盗铃。大量寒凉的药,确实暂时可以降温,可一旦时机成熟(比如到了春夏季天气转暖,或者人体的体质增强),人体的自愈功能就会启动,还会再次发烧。通常情况下,只要不是感染,发烧多是为了将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但如果经络堵了,汗毛孔闭住了,汗出不来,人体就会持续升高体温强行打开汗行毛孔,所以发烧就会很高,这个道理要整明白。

  第二,前面两个河北和山东的孩子,都是男孩一个7岁一个5岁,第三个江西的是个女孩10岁。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胡乱吃,外加受了风寒引起的高烧。河北的孩子,是长期吃冰棍造成的,之所以诊断出过敏型哮喘,就是因为寒已经深入内部了,从急性转成慢性了,这个病需要好好调理,估计要到明年春夏才能康复。

  山东和江西的孩子,都是胡乱吃,再加上外感风寒造成的,属于急性发作,类似肠胃型感冒。

  第三,通常而言,孩子出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吃一个是穿。我写过很多篇文章,还是那句老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可现在的家长,哪个做到这一点呢?

  穿:想想也是,到了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老人们总怕孩子给冻着,所以,给孩子穿的就多。可孩子本身是纯阳之体,本身就是一个小火炉子,孩子穿得多,一跑出一身汗,也不及时换衣服,张开的汗毛孔,就将寒气带入体内。到了晚上,身体开始将寒气逼出体外,所以就开始发烧,孩子发烧多是在晚上,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没发育成熟,很娇嫩。可现在的家长,尤其是老人带孩子,哪个不是孩子想吃什么吃什么啊?为啥呢?因为老人那一辈子苦惯了,生怕孩子受苦,所以孩子一闹,老人烦,为图省事,就会拼命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而吃的东西,往往是充满各种添加剂的小食品,要不就是大餐,暴饮暴食,把孩子的脾胃搞坏了。河北的那个小男孩最典型。

三、孩子发烧了怎么办呢?

  先认真回忆孩子生病前,是不是受寒了,或者胡吃什么东西了;然后再看孩子这几天大便如何,这是找到病因的最基本的排序。一个穿,一个吃,孩子生病发烧基本跑不出这两样。

  ①如果孩子的发烧,只是伴有无汗、浑身酸痛的症状,这些多是受寒引起的,可用食疗和按摩来解决,而胡椒面面条汤是较好的办法。只要孩子汗一出,寒就出来了。中医管这叫解表。

  ②如果孩子舌苔较红,尤其是舌尖部红,同时伴有便秘、咽喉肿痛、食欲和精神状况差等症状时,一定要先通便,看看几天没大便了,大便是否干燥,如果大便拉不出来,可以用开塞露,实在解不下来,就用手抠,只要大便一通,顶在上面的烧也就退了。或者吃柚子、喝鲜榨胡萝卜+苹果汁。

  ③如果孩子咳嗽,并且咳嗽点不在嗓子,而是往深了走,在气管、支气管或者肺了,就要注意了,这说明寒邪往下走了,或者有感染,家长则一定要小心,建议最好去医院诊断一下,做一下血象检查,如果白血球升高,则有可能是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解决。如果白血球不高,但仍高烧,就有可能是病毒感染,有一些也是可以自愈,但有一些,则有可能加重病情,比如说病毒性心肌炎,最初就是由感冒发烧引起的,这就是病毒感染。

  ④如果孩子开始大量流清鼻涕,恭喜您,孩子病快好了。流清涕,是排寒的一种表现,是病好转的征兆。
  有鉴于此,孩子的病,大体就分成这两大类,前者,通常可以通过食疗和休息,而非药物来自愈;而如果是第二类的情况(血象高),就最好就医来诊断一下。

  与成人经络堵引起的病不同,孩子的经络基本上都是通的,所以,5岁以下的孩子,基本上不需要刮痧、拔罐。可以按摩、泡脚、食疗来解决发烧的问题。记住,遇到小儿发烧,家长千万别慌,查明病因是关键,既不能一烧就吃药就医,也不可完全相信所谓的人体自愈能力,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

  最后,我希望家长们,要有点未雨绸缪的思维,把功夫下在孩子的平时和没发病时,这时,家长和孩子脑子都是清楚的,千万不要等孩子发高烧了才惊慌失措,此时非常容易陷入有病乱投医的状况,并且绝对不要以孩子只要烧退了,就算病好了。如果是用药将烧压下去了,过一段时间还会犯病。这就是为何有孩子反复生病的的原因。

山东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  杨雅西

患者,男,4岁。发热4天,伴有头项强痛,鼻塞流涕,喷嚏时作,咳嗽痰白,肢体酸痛,曾呕吐数次,胃纳减少,大便稀软。病儿子素易出汗,且经常患感冒。查:舌尖稍红,苔薄白,咽红,脉浮数重取无力。体温38。

辨证:感冒(体虚外感,偏于风寒)。治法:益气解表,宣肺散寒。处方:柴胡6g,前胡6g,川芎6g,羌活4.5g,枳壳4.5g,茯苓9g,桔梗6g,薄荷4.5g,人参2g,双花12g,连翘6g,荆芥6g,甘草280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3剂。

二诊:服药后热退,头痛身痛等症俱瘥,但仍时有咳嗽,出汗较多。处方:人参2g,枳壳4.5g,茯苓9g,浮小麦9g,桔梗6g,前胡6g,陈皮6g,双花12g,连翘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3剂。

三诊:诸症皆愈。嘱家长多带小儿在户外活动,注意平素增减衣被宜适度。

【学生甲】老师,小儿感冒一病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因外感时邪所致,您在方中用人参,是否有留恋邪气之虞?望指教。

【老师】本例病儿所用处方是《小儿药证直诀》之败毒散化裁而来。钱氏立败毒散本意即为小儿所设,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培补元气以祛其邪气。钱氏用败毒散主治“伤风,瘟疫,风湿,头目昏暗,四肢作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痛,或恶寒咳嗽,鼻塞声重”等症。

败毒散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薄荷、生姜所组成。方中羌活、独活字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共为君药;川芎活血祛风,柴胡辛散解肌,共为臣药;枳壳、桔梗—升—降,宽胸利气;前胡、茯苓宣肺化痰;生姜、薄荷发散表邪;人参扶正祛邪,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败毒散中人参一味非为补虚之用,乃为祛邪外出而设,盖正气虚有外邪客之,单用表药汗之,药虽外行而中气不足,轻则汗出不畅,邪自不去,重则邪反随元气之虚而入里,故于解表药中加人参补气,正气旺则鼓邪外出。可认为方中人参作用有四,一为补正气,以祛邪外出;二为资汗源,不致汗之无汗;三为散中有补,不致耗散真元;四为调补正气,防邪复入为患。喻昌对于败毒散中用人参的意义阐述得非常明确,喻氏认为“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

因此,败毒散立方之妙,全在人参一味,力致开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留恋,发中带补,真元不致耗散,言败毒散而弃人参,非其用也。

本例病儿有反复感冒史,又平日汗多,提示为素体正气虚弱,外感风寒之邪,若只解其表不顾其虚,则不仅不能祛邪外出,反而有伤正或恋邪之弊。所以采用了益气解表,宣肺散寒之法,方用败毒散化裁。方中用羌活、荆芥、川芎、柴胡宣散表邪,以解发热,头项强痛,鼻塞流涕,喷嚏时作,肢体酸痛之症;桔梗、枳壳宣肺利气,前胡、茯苓化痰止咳,以解咳嗽有痰之症;薄荷、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利咽,以解舌尖稍红,咽红等寒邪化热之症,人参扶正祛邪,甘草调和诸药。其中人参、茯苓、甘草配伍尚可健脾益胃,以调胃纳差,大便稀软之症。

【学生乙】败毒散多用于素体虚弱而感风寒湿邪,见表寒证者。小儿患病易寒易热,临床如何准确应用败毒散,请老师详细介绍为盼。

【老师】治疗小儿疾病,关键在于把握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处方用药时应注意顺其生理,顾其病理,不要简单地把小儿看作是成人的缩影。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机体和功能均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最为常见。肺主气而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卫外机能未固,外邪每易由表而入,侵袭肺系,故多见感冒、咳嗽等病证。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气血化生,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常易为饮食所伤,出现呕吐、泄泻等病证。

小儿不但发病容易,而且变化迅速,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即小儿患病,邪气易实而正气易虚,出现虚实并见,错综复杂的证侯;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呈现阴伤阳亢之象,出现热的症状;又因稚阳未充,尚易阳虚衰脱,出现阴寒之症状。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所以治疗小儿疾病,灵活掌握随症加减,尤为重要。关于败毒散在治疗小儿感冒中的具体应用,把吾师刘持年教授的经验介绍给大家。虽然败毒散原方为外感风寒湿邪所设,但经适当灵活加减化裁,不仅可治风寒之邪所袭,而且可疗外感风热之证,以及其他兼证者。只要顾及了小儿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并随症加减,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1.外感风寒,表闭无汗,头痛身痛明显,或小儿蜷卧,喜入母怀,动扰则哭闹者,可在败毒散中加荆芥、防风,增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效。

2,风寒束肺,肺气不宣,咳嗽频作,痰白稀薄,鼻塞流涕者,可用败毒散加陈皮、半夏、杏仁,以加强宣肺化痰止咳之力。

3.风寒入里化热或偏于风热犯肺,咳嗽不爽,痰多粘稠而黄者,可用败毒散适量减辛温发散之品,加川贝、知母、桑白皮、瓜蒌等,以清热止咳化痰。

4.表热较盛,体温高,超过39时,可用败毒散加葛根、黄芩、生石膏。以解肌清热。

5.内热较盛,多为小儿素蕴积热,复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面赤唇红,咽红,舌质红,苔黄等外寒里热症状者,宜用败毒散加黄芩、双花、连翘、淡竹叶等,以清热泻火解毒:

6,夹食滞,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泄泻者,宜用败毒散加神曲、炒谷芽、妙麦芽、焦山楂、莱菔子等,消食导滞,以助内和外解之力。

7.邪气犯胃,胃气上逆,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者,宜用败毒散加藿香、佩兰或清半夏、陈皮等,以和胃降逆止呕。

8.夹惊,兼见心烦不安,睡眠不宁,惊惕啼叫者,可在败毒散中加地龙、蝉衣、钩藤等,以安神镇惊。若见抽搐者,则加:全蝎、羚羊角粉,以镇惊息风。

9.风热偏盛,面红口渴,咽喉红肿疼痛明显者?可用败毒散酌减辛温友散之品,加双花、连翘、牛蒡子,以疏风清热解表。

10.素体气阴两虚或热病伤阴,兼见干咳痰少,手足心热,口渴咽干者,可用败毒散加太子参、沙参、元参等,以养阴增液。

此外,用败毒散一要注意人参的用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g,则可达到扶助正气以祛邪外出之目的。二要注意详询病史,病儿多为平素汗多,或易患感冒,体质虚弱者。

【学生丙】老师,败毒散中有人参,是否有促进小儿性发育之嫌?

【老师】这个问题,大可不必多虑。其一败毒散中人参用量很小,其二败毒散为解表之剂,非补益之品,只宜暂为发散表邪所用,中病即止,并非长久服用,滋补调养,故此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感冒了,别人都好了,你却好得慢,为啥?一张古方道尽玄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是身患感冒,有些人很快就会好,有些人很长时间也不好,甚至迁延半个月乃至一个月之久。

眼下正是初冬,感冒的人不少,所以这个话题,“精诚名医汇”要跟您好好聊聊。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祖国传统医学早就有所认识。 话说在我国明末清初年间,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中医学家,他的名字叫做喻嘉言(下图)。这位老先生一度也是考取了不错的功名,但是发现仕途不得志,于是干脆剃发为僧。后来,他又还俗业医。经历虽然看了一些,但是他的医术还是非常高明的。他在《寓意草》这部书里如是写道:“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去。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午休……”。

这段话的意思很好理解。这就是在外感疾病之后,如果正气足,病邪可以随药物而外解。正气不足,不但病不容易随药外出,相反还会乘虚入里,加重病情。

看起来,正气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疾病痊愈的过程。感冒总也不好的人,要考虑正气虚弱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在平时体弱多病、免疫力差、缺乏运动、年老体衰者身上,十分常见。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在这里,“精诚名医汇”要向你介绍一张好方。它是祖国医学方剂之林里,具有代表性的扶正解表剂。这就是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人参败毒散。很多书里,直接把它叫做败毒散。组方如下——

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各9克。加生姜3克,薄荷2克,水煎服。此为现代用法,载于中医学教材《方剂学》中。

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它呢?说起来十分常见,这就是外感风寒湿之后发热怕冷,头痛不已,肢体酸痛沉重、浑身无汗、鼻塞咳嗽有痰、胸闷腹胀、舌淡苔白。看脉象,往往是浮脉,按而无力。其中,发热、怕冷而浑身无汗,乃是风寒袭表,阳卫与之相搏的结果。湿邪阻滞经络气血,就会引发肢体的酸痛沉重。风寒犯肺,于是咳嗽有痰。寒湿内阻,故而胸闷腹胀。至于说脉象按之无力,则为明显的正气虚衰之象。

那么,这张古方,又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呢?说起来十分简单。

首先,就外感病邪和内中虚弱两方面而言,外感依旧是主要矛盾。不然的话,此方也就不能算作解表剂了。既然如此,这里面还是有不少药物专门来解表散邪。

首先,我们有两员开路先锋。这就是羌活和独活。这两味药都有一个“活”字,所以很多时候,中医师又把它们叫做“二活”。那羌活,性味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本草汇言》说:“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可见,它是治疗风寒湿三邪的要药。其中的独活,和羌活类似,它性味辛、苦,微温,入归肾、膀胱经,功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本草汇言》说:“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本草求真》:“独活,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则能善搜而治矣”。可见,独活有和羌活类似的散风湿的功效,同时,也有一点差别。前人记述,羌活善于除游风,独活善于除伏风。羌活善于治上半身之风寒湿,独活善于治疗下半身之风湿。总而言之,这两味药和在一起,可以发散风寒,除湿止痛,力道雄健,所以用作君药。

接下来,有两味药给羌活和独活做帮手。这就是川芎和柴胡。川芎,我们都知道,它是养血活血的。血行风自灭。所以,这川芎配合二活可以除风。柴胡,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行气开郁,配合二活来解表散邪。可见,这两味药也很重要。

方才说过,风寒湿三邪,可以犯肺,可以阻滞中焦,所以脾肺之气,为之滞乱郁闭,因此才有咳嗽、痰多、胸闷、腹胀的感受。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理气化湿。用什么呢?用前胡、枳壳、茯苓和桔梗。其中的前胡,性味苦、辛,微寒,入肺经,功在散风清热,降气化痰。其中的枳壳,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功在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其中的桔梗,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功在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其中的茯苓,可以健脾而利湿,化解生痰之源。这四味药配合,能理气,能祛湿,能宣肺开胸,能解郁降气,将脾肺的气机重新调整一番。

看官,这些药物就位之后,就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东风是什么?是我们的正气。方才说过,感冒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正气虚弱。怎么办?我们用人参坐镇。人参是大补正气、峻补元阳之品。有它在,前面这些药物尽可以放胆杀敌,无需后顾之忧。同时,正气一足,行气解表之药的“战斗力”也会随之飙升。如此一来,病邪岂能不落荒而逃?

看官,这就是古方人参败毒散的精义了。不知您看明白没有。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此方剂呢?再说一便,这就是外感风寒湿之后发热怕冷,头痛不已,肢体酸痛沉重、浑身无汗、鼻塞咳嗽有痰、胸闷腹胀、舌淡苔白。看脉象,往往是浮脉,按而无力。总之,素体正虚,外感风寒湿,用此方就对了。

当然,临床上,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说人家正气不虚,那么加上人参就多余了。如果肢体酸痛特别明显的,我们不妨加一点桑枝、秦艽。总之,根据病情,此方有很多化裁。所以,列位看官要想借鉴应用此方,务必请中医师辩证,不要盲目应用。

小柴胡汤加减治过敏性疾病 《伤寒论》原文记载: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及加减方在国内被广泛用来治疗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及血液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精神、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种疾病。该方也是在日本汉方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处方,几乎成为包治百病的良方。

过敏性疾病多系体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外邪诱而发病。小柴胡汤寒温并用,扶正祛邪,散补兼施,能调和阴阳,宣通内外,和畅气机,对治过敏性疾病用之最宜。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痒疹,疗效都很好。

治过敏性鼻炎,常用小柴胡汤加辛荑、白芷、苍耳、乌梅、台乌、紫草、蝉蜕、桑叶、薄荷、菟丝子等;治过敏性皮肤痒疹,常用小柴胡汤加苍术、黄柏、地肤子、乌梅、香附、紫草、蝉蜕、赤芍等。另可随症配用黄芪、当归、淫羊藿、鹿角片等扶正固本、调节免疫之品。

如治某患者,男,48岁。患急性支气管炎初愈,因气候突变,复受凉感冒,致过敏性鼻炎复发(自述有过敏性鼻炎病史5年)。诊见鼻塞,目痒,喷嚏连连,清涕长流,鼻眼部胀痛,咳嗽,咯少量白痰,咽部不适。舌质淡,青苔薄白,脉弦。曾服力克舒等抗感冒药其症不减。

证底气阴两虚,阴阳失调,邪犯肺卫,肺气失宣,肺窍不通。治宜调和阴阳,宣通肺窍,祛邪脱敏。

用小柴胡汤加减:南沙参、大枣、紫草、辛荑各30g ,柴胡、黄芩、乌梅、台乌、桑叶、桔梗各15g,法夏、生姜各12g,蝉蜕、白芷、苍耳子、炙甘草各10g。水煎服,日3次,每日1剂。

服药3剂后,已不流清涕,咳嗽、咽不适症减,仍有鼻塞、喷嚏见症,以晨起和异味刺激后为甚。守上方加减,继服3剂,诸症悉除。   组成: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壳9克,羌活9克,独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参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麻黄5克、紫菀14克、苏子10克。这个量小孩吃不了,一天的量小孩两天吃都行,你可以先找人看看
  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证。
  解释: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邪气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芎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倍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良好的效果。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

李孔定主任医师根据小柴胡汤独特的配伍和立法,紧紧抓住疾病的病机,治疗多种肺系疾病及定时而发的病证和过敏性疾病,均取得了显著疗效,兹择要介绍如下。
外感咳嗽失治或误治,使肺气失宣,邪郁于肺,气阴两伤,阴阳失调,易致久咳不愈。业师常用小柴胡汤(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加枳壳、黄精、百部治疗久咳不愈、虚实并见之证,每获良效。若久咳咯痰不爽,偏于热者,可再加天冬、浙贝、桑叶滋阴、清热、化痰;偏于寒者,加细辛、干姜、五味子温中散寒,降逆止咳。如治王××,女,38岁。自述感冒后反复咳嗽1月余,咯清稀泡沫白痰,咯痰不爽,午后咳甚,咽部不适,纳呆食少,二便正常,头昏,倦怠乏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曾服中、西药治疗效均不显。观前医之用药,均多以杏苏散之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常法治疗月余咳嗽不愈,令人颇费思量。业师据咳嗽迁延月余,午后咳甚之症,辨为外邪郁肺,肺气失宣,气阴两伤,阴阳失调,痰瘀互结,清阳不升。治当益气养阴,宣肺祛邪,降逆止咳。用小柴胡汤加减:南沙参、柴胡、大枣、黄精各30g,黄芩、法夏、枳壳、炙百部各15g,北五味子12g,干姜10g,北细辛5g,炙甘草5g。水煎服,1日3次,2日1剂。服上方4剂收功。
定时咳嗽常出现在晨起、午后或夜间,多定时而咳或咳嗽加重,持续一定时间后相对缓解,咳时咯痰不爽或痰量较多,痰色黄或呈泡沫痰。其它时间内不咳或咳嗽轻微,多无其它明显不适之症。业师认为,此多属外邪阻肺,肺气失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逆乱,阴阳失调。治疗宜用小柴胡汤辨证加浙贝、瓜壳、地龙、干姜、细辛、五味子、紫草、蝉蜕等调和阴阳,宣肺祛邪,抗敏宁嗽,可收到不用止咳药而咳嗽自止之效。如治温××,男,70岁。10天前因急性支气管炎住院,经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咳嗽、咯黄稠痰、乏力纳差之症始终存在。患者诉每天早上4点左右定时咳嗽加重,咳嗽约1小时后逐渐缓解,咳时气紧心累,咯痰不爽,痰少,色黄质稠。其它时间内咳嗽较轻,且无气紧心累之感。辨为痰热郁肺,灼伤肺津,痰瘀互结,宣降失常,气阴两伤,阴阳失调。治宜调和阴阳,清热化痰,益气养阴,理气活血,宣肺祛邪,抗敏宁嗽。嘱停用西药,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沙参、黄芩、紫草、麦冬、香附各30g,柴胡、浙贝、瓜壳、枳壳、桔梗、地龙各15g,法夏12g,旋复花、桃仁、大枣、甘草各10g。水煎服,1日3次,2日1剂。服药2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咳嗽时间缩短,痰易咳出,舌红苔黄,脉弦数。药症合拍,守方加减,继服4剂,定时咳嗽基本消失。
定时咳喘的特点是咳嗽与气喘同时并见,咳嗽、气喘发有定时,或有季节性(如春、秋季多发),或病发于晨起,或午后,或夜间,各有相对固定的发作或病情加重时间,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或节律性。业师认为,此症与患者体质素虚,抵抗力较差,或某种慢性疾病状态下机体敏感性增高,或因过敏原刺激有直接关系。辨证多属气阴两虚,阴阳失调,外邪犯肺,宣降失常,痰瘀互结,气机不畅。治当扶正固本,调和阴阳,以和法为主:祛邪脱敏,理气平喘为辅。业师常用新加小柴胡汤治疗。组方如下:柴胡、黄芩、大枣、香附、乌梅各10~30g,紫草10~50g,人参、半夏、生姜、旋复花、地龙、枳壳、桔梗各5~15g,炙甘草、蝉蜕各5~10g。水煎服。辨证加减和使用方法:方中人参一味,可根据患者体质情况,随症选用人参、党参、太子参或南、北沙参,用量除人参外均可用至30~50g。伴大便干燥者,去枳壳加枳实10~30g以行气通腑,热重便干者用大黄泻热通腑;咳喘时痰多呈泡沫痰,可用制南星易半夏;咯痰不爽,痰稠色黄,偏于热者,加天冬、浙贝、瓜壳滋阴、清热、化痰;痰多色白,偏于寒者,加细辛、干姜、五味子温散寒邪,降逆平喘;痰多喘甚,加葶苈子泻肺平喘;病久入络,痰瘀互结,加桃仁、丹参活血化瘀;久病阳虚,气不归肾,加肉桂、艾叶纳气归肾,加淫羊藿温阳平喘。从本方配伍看,小柴胡汤重在调和阴阳;紫草、蝉蜕、地龙、香附、乌梅、大枣相伍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枳壳、桔梗理气祛痰;香附配旋复花,是业师常用对药之一,业师认为,香附理气活血抗过敏,旋复花消痰降气,二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祛痰之功,用治肺系疾病之胸闷痛、气喘者最宜。从其加减变化看,业师始终抓住了疾病的寒、热、虚、实和咳喘之痰、瘀、气的关键,守法不泥方,特别注重药物功效的互相协调和药力的轻重,重视药胜于重视方。这是业师临床治疗用药的特点之一。曾治一许姓患者,男,5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余年。近日因感冒后复发加重,患者体质素虚,极易感冒复发,每次复发后即于夜间子时前后咳嗽气喘加重,持续2~3小时逐渐缓解,发时咳嗽咯稀泡痰诞,胸闷气紧心累,倦怠乏力,纳呆脘胀,大便稀,小便自利。舌质暗淡,舌苔白厚,脉沉。辨为脾肾阳虚,邪郁于肺,痰瘀互结,阴阳失调。以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宣肺祛痰,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祛邪脱敏,理气平喘为治,用新加小柴胡汤加肉桂、淫羊藿、丹参。处方:党参50g,大枣、丹参、紫草各30g,柴胡、香附、乌梅各15g,法夏、淫羊藿各12g,黄芩、干姜、旋复花、地龙、枳壳、桔梗、蝉蜕、肉桂、炙甘草各10g。水煎服,1日3次,2日1剂。服药5剂,其症渐止。嘱原方续进10剂,巩固疗效。

业师认为,过敏性疾病多系体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外邪诱而发病。小柴胡汤寒温并用,扶正祛邪,散补兼施,能调和阴阳,宣通内外,和畅气机,对治过敏性疾病用之最宜。业师常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痒疹,取得了满意疗效。治过敏性鼻炎,常用小柴胡汤加辛荑、白芷、苍耳、乌梅、台乌、紫草、蝉蜕、桑叶、薄荷、菟丝子等;治过敏性皮肤痒疹,常用小柴胡汤加苍术、黄柏、地肤子、乌梅、香附、紫草、蝉蜕、赤芍等。另可随症配用黄芪、当归、淫羊藿、鹿角片等扶正固本、调节免疫之品。如治章××,男,48岁。患急性支气管炎初愈,因气候突变,复受凉感冒,致过敏性鼻炎复发(自述有过敏性鼻炎病史5年)。诊见鼻塞,具痒,喷嚏连连,清涕长流,鼻眼部胀痛,咳嗽,咯少量白痰,咽部不适。舌质淡,青苔薄白,脉弦。曾服力克舒等抗感冒药其症不减。证底气阴两虚,阴阳失调,邪犯肺卫,肺气失宣,肺窍不通。治宜调和阴阳,宣通肺窍,祛邪脱敏。用小柴胡汤加减:南沙参、大枣、紫草、辛荑各30g ,柴胡、黄芩、乌梅、台乌、桑叶、桔梗各15g,法夏、生姜各12g,蝉蜕、白芷、苍耳子、炙甘草各10g。水煎服,l日3次,每日1剂。服药3剂后,已不流清涕,咳嗽、咽不适症减,仍有鼻塞、喷嚏见症,以晨起和异味刺激后为甚。守上方加减,继服3剂,诸症悉除。

治疗咳嗽中医百家方之败毒散

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9g,人参9g,甘草5g,生姜3片,薄荷3g。水煎服,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

主治感冒、支气管炎等属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之咳嗽。

用败毒散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37例,结果治愈17例,显效18例,2例在治疗中家长放弃纯中药治疗,加用西药,作无效计,总有效率为94%左右。

本方原为小儿体虚外感风寒湿邪而设,后世推广用于年老、产后、大病后,以及素体虚弱而感风寒湿邪者。外感风寒湿邪,邪正交争于肌腠之间,而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出现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风寒夹湿,湿滞气机,故胸脘痞满因正气不足,故脉虽浮而重按无力。因而,治疗上应以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为法。方中羌活能走肌表,善于治上半身的风寒湿邪;独活善于治下半身之风寒湿邪,两药相配,发散风寒,祛风止痛,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共为君药。川芎、柴胡为臣药,川芎祛风止痛,柴胡祛风透表,两者相配,助君药以辛散外邪,祛风止痛。佐以桔梗、前胡、枳壳宣肺降气,化痰止咳;茯苓健脾渗湿;人参益气,能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使该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五药共为佐药。生姜、薄荷助君臣药以发散外邪;甘草既助人参以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诸药,皆为使药。诸药合用,以解表为主,辅以益气,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本方主治感冒、支气管炎等属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之咳嗽,临床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苔白、脉浮按之无力为使用指征。本方有人参,后人又名为。人参败毒散。以示与荆防败毒散有所区别。本方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元气未亢,故用人参,补其元气,托邪外出,正如《医方考》所说的。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

明代《摄生众妙方》认为体素虚者,可去人参,并加荆芥、防风以增强祛风散寒之力,因此而创制了荆防败毒散。两方之功效为相似,但荆防败毒散祛风散寒之力较强,适于风寒湿邪较而正气未虚者。

清·汪昂撰《医方集解》,本方去人参,加连翘、银花,名连翘败毒散,能祛风散湿、发汗解表。主治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属于风寒湿毒郁于肌腠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友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