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8号到2022年5月5号是几个月?

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百年的考古发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证明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达到的高度。

通过物质考古发现,我们同时也认识了人类早期的精神文明。根据早期岩画的发现,我们知道人类很早就掌握了绘画的能力。仰韶文化的彩陶,红山文化的玉龙,三星堆文化的面具,它们的制作,无不蕴含着当时人的文化思想观念。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史同样源远流长。

面对那些不会说话的冷冰冰的文物,我们难以窥见先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人类不仅需要物质考古,更需要精神考古。而这些,恰恰存在于人类早期书写(包括文字和图像符号)里。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成长的历史遗存,是我们进行精神考古最宝贵的材料。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有悠久的书写传统。远在殷商甲骨文之前,中国就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虽然我们至今尚未发现殷商以前成体系的文字书写遗物,但先秦典籍中并不乏相关记载。

《左传·召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颖达《正义》引孔安国《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足以说明中国早期的书写产生之早。《尚书·多士》记载周公对殷商遗民的训话:“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这说明,在殷商时代,除了用于占卜的甲骨文和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之外,还有大量的典册类书写。

人类何以发明书写?就是要通过一种以物质文明为载体的有效手段,将人类的历史、经验、智慧记载下来,用以回顾过去,指导未来。作为中国早期书写最重要的成果,有幸传承下来的就是“六经”。其中单纯记史的只有《春秋》,而且它的产生最晚。其实,即便是《春秋》,所记史事也极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史事记载孔子的评价。其余“五经”所记载的分别是先民们的诗、乐、舞,治国理政的经验,日常生活规范和国家制度,以及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与智慧,等等。要而言之,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虽然建立在物质文明史的基础之上,但它不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简单记录,而是人的精神成长过程,是中华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

“书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有巨大的阐释空间。其本义指的就是写字的行为其后则引申为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怀、寄托的思想。我们今天则将“书写”当作一种以精神生产为目的的人类主体活动,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最终则落实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建构。由此我们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当代考古学和出土文献的丰富成果,弄清中华民族早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中国早期“经典”何以产生,中华民族的古史何以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何以形成等重大问题。

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已为我们探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神考古和中国早期书写理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书写研究要从人类何以要进行书写这一基本点入手,对现有的知识谱系进行新的阐释,探讨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所有与中华文化之发生有关的根本性问题,构建一部与社会文明史相呼应的中华精神文明史。

(摘编自赵敏俐《从早期书写探求中华精神文明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伴随着物质文明发展,所以人类不仅需要物质考古,更需要精神考古。

B.人类的早期书写是进行精神考古最宝贵的材料,可见进行人类精神考古的意义要远大于物质考古。

C.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并未记录物质文明史,而是对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类早期的文化的记忆。

D.书写研究要从人类书写的原因入手,对相关内容进行阐释与探讨,最终构建相应的中华精神文明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人类早期书写的论证立足于精神考古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并非凌空架构。

B.先秦典籍记载证明我国在殷商以前已有相对成熟的文字书写,可见中国早期书写历史悠久。

C.文章通过《春秋》与其余“五经”记载的对比,论证早期书写是精神成长的过程及知识谱系的建构。

D.文章落脚于书写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途径,对当下给予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世界上的其他文明也有悠久的书写传统,那么他们就会像中华文明一样持续不间断。

B.《左传》《尚书》等古籍,正是通过以物质文明为载体的有效手段,来记载人类的经验,智慧等。

C.研究早期书写,有助于精神考古,追根溯源,探讨中华民族古史的建立及我国早期精神文明的形成。

D.当下考古研究为精神考古提供了支撑,精神考古与书写研究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安排部署,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等能力达到更高水平,高端数字人才引领作用凸显,数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显著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基本形成渠道丰富、开放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初步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数字技能稳步提升,数字鸿沟加快弥合。

(摘编自《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新华网”2021年11月6日)材料二:

人社部研究制定了《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该方案聚焦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其中提出,加强数字技能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能培训,大力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探索数字化技能培训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深度融合,发挥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作用,推动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将联合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5个新职业工种的师资和学员培训,培养更多“双能”型数字经济人才,更好满足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人力资源需求,助力重庄“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摘编自《政策利好职场人,重庆将培养更多“双能”型数字经济人才》《重庆商报》2021年4月21日)

图1分省数字经济招聘规模分布

图2产业数字化招聘结构与薪资分布

(图表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人社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5年,仅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就超过500万。中国的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并非偶发,很大程度上是由旧有人才培养体系的迟滞而引发的技能短缺。更直接地说,是“知识和技能更迭速度加快”与“院校教学体系知识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传统院校教育体系的稳定性非常强,授课内容往往需要经过多年沉淀,而这意味着人才培养出来已经远远落后于岗位技能的需求。

(摘编自《报告显示:在线学习人数持续提升》,“光明网”2021年11月12日)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催生出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和多种新就业形态,为保障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数字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也给中国就业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就业相关的主要问题有;数字经济加剧数字人才区域间流动,进一步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现有的教育水平及结构与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需求不匹配,数字化人才供给明显不足;数字化人才的产业分布不均街,数字化人才集中于第三产业,数字化就业岗位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占比较低,就业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认为。

(摘编自《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去年接近1100万人才供给待提升》“人民网”2021年11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经济岗位的需求与当地经济分展的水平高度相关,从区域分布上看,招聘规模大体呈现东中西部逐步缩小的特征。

B.一般来说,数字经济的招聘规模越大,就被能够吸引更多数字型人才,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内数字经济的发展。

C.无论是在数字经济的就业岗位方面,还是在薪资方面,第三产业都高于一、二产业,可见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好于一、二产业。

D.材料三中,图1与图2都呈现了我国当下数字经济招聘的相关问题,能够为下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调控作出有效指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二中《纲要》与《方案》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培养数字化人才的重视,对落实新时期人才强国战略的考量。

B.到2025年,全民的数字化能力显著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资源供给能力提升,数字人才强国基本建成。

C.重庆市人社局与腾讯公司的联合,是为应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而催生的新型人力资源需求,最终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创造发展空间。

D.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引发对人才的高需求,使未来5年人工智能领域有较大的人才缺口,也造成了旧有人才培养体系的迟滞。

6.如何才能促进数字人才强国的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们村三十户人家共用着一个井,一个碾盘,一个土地庙,也共用着一个药罐。

这药罐年代很久,但一直却是完好的,它最早属老社长私有。老社长已经死去了十五年,大家还记得他的好处。药罐自那时流传,谁家有人病了用罢药,罐子就放在门楼脑上,等着另一家有人病了来取用。“药罐在这儿吗?我家用用。”只能说用用,不能说借,保存罐儿的人家就十分高兴。因为有这么一用,自己的病就走了。当然,这一家用罐熬完药,病情好了,不能退还回去,罐子主权既不属于哪一家,且风俗里送药罐等于送病,是要忌讳的。便就又放于门楼脑上,等着别一家人病了再来“用用”。

那阵,一般人有个病病灾灾,大都是扛,吃些烧糊的葱根,喝些姜汤,捂被子发汗,用火罐在额上拔一个紫红的印或用针扎中指,挑眉心,放出些黑血就罢。扛不过去了,再往土地庙里供些香火,再将三根筷子在水碗中立柱儿,说谁碰到了某某的鬼魂了,低声下气求饶鬼魂,然后脸色大变,呵斥着鬼魂滚,末了将筷子柱儿猛地砍倒,一碗水从门里直泼出来。这么软硬兼施后,病人还是不好的,就只有说:“这是阳寿到时了,治了病治不了命的。”开始筹划起寿衣寿材,尽一切能力让病人吃上白面条子,磨一升豆子做几方豆腐,却没有想到去上百里的县城医院抓几副中药吃。

上医院是不敢想,抓中药那也是要许多钱的,我们没有钱买更多的粮食吃稠饭,还能买药吃?吃药和买香烟是一样的被认作奢侈,“天神,咱又不是社长!”

社长是吃中药的,因为他是社长,吃公家的净粮,药费可以报销。社长是一个瘦老头,留大背头,穿黑呢子中山服。社长的病似乎很多,气管常发炎,肠胃不好,腰酸,肾也虚亏,有几次病在床上,村人只说他要丢了命了,但后来却又好起来。这便是中药的作用。于是社长说:“得了病怎么不吃药?瞧瞧,还不是几副药就保住一个命吗?”

社长说过这话后,一般人家也开始吃起药来,但往往吃过一副二副,实在是没能力再吃下去,便去社长家门前的十字路口上揽社长吃过的药渣。心想,只要是药,即可治百病的,拿回来再熬一熬,让病人喝。一辈子没有吃过药的身子见药味就生奇效,这倒使社长也惊讶。也由此,村人对社长的药渣有了依赖,对社长家的药罐也有了依赖。我们村里人好多年里,基本上是吃着社长的药渣维持了健康。除了许家的二婶外,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危险。许家二婶的一次危险,那是她过日子太节俭的缘故。孩子有时在饭碗里发现一条虫子,倒了胃口,要倒给猪,她说:“拿来”!将虫夹出去,把剩饭吃了。铲完了锅,孩子已将勺子铲子要拿去洗了,她说:“拿来!”伸出舌头将勺子铲子上的饭渣舔了。那一次许家二叔犯了病,拿回社长的药渣熬汤,喝过两次病好了,还剩一碗汤药不喝了。许家二婶身体蛮好的,却想:倒了多可惜,让我喝了。结果喝得她吐了一个晌午,睡倒在床上三天没有起来,亏又熬了一碗绿豆汤喝了才缓醒来,过后令她好后悔糟蹋了那碗绿豆汤。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社的建制不复存在,新设了乡,乡长已不是我们村的人。但自土地分了以后,每家都有可以有些零花钱,三十户人家已发展到三十六户,谁家有个病,也去抓些中药来吃了。这就显得村里的病人多起来,大家都在说:“怪了,现在人怎么不经活了,越来越娇气了?”都这么说着,但身上稍有不对,就去抓中药,也没有谁再去揽别人家的药渣熬汤喝。而药罐还是老社长的那个药罐。

药罐是老社长留给村里的纪念,人们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从你家传到我家,从我家传到他家。药罐熬着苦口的汁水,苦水使全村人团结起来,滋润着生命,就这么活下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药罐”既是写实,又象征着苦难的生活,它作为全文线索串联起一幅幅乡村风俗画。

B.药罐在村中流传的方式,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也暗含了当时人们对生命的敬畏。

C.小说文风质朴,却意蕴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民生的同情关怀及对旧社会迷信的有力批判。

D.小说叙事舒缓从容,无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却能使人在叙述中感受“苦涩药香”,回味无穷。

8.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塑造了典型的个体形象,而且很注重人物群像的塑造,为何要这样安排?(6分)

答:                                             

9.有人说,“药是不容忽视的民俗意象,因为它关涉着生命前行的轨迹”,为何说药“关涉着生命前行的轨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秋七月,上①北征,崩于榆木川。八月,皇太子②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九月,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河南黄河溢,令右都御史王彰往抚军民,免今年粮税。工部奏修军器,请征布漆于民。命给钞市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小民鸠敛金币,博易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其一切禁止。”礼部尚书吕震请即吉,不从。时上丧服已逾二十七日,震请如太祖仿汉制,易吉服。上未答。震退,遍语群臣,令释服。杨士奇谓震曰:“洪武中有遗诏,今未可援以为例。且仁孝皇后崩,太宗衰服后,仍服素衣冠绖带月数日。今可遽即吉乎!明旦,君臣宜素衣冠黑角带。”遂以上闻,上亦未答。已而视朝,上素冠

麻衣麻绖。文臣惟学士,武臣惟英国公张辅如上所服,上叹曰:“张辅知礼,六卿乃反不及,士奇所执是也。”治水左通政乐福奏苏、松、常、杭、嘉、湖六府水灾,请俟来岁并征。命以钞布代输直隶广宗县水溢命赈给之谕兵部尚书李庆以太仆寺马分给诸卫所及沿边戍卒牧养上念民力恐废耕桑也山东登、莱诸郡水灾,蠲逋租。浙江于潜、乐清民饥,命发仓赈之。命翰林院严考岁贡生。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或人材难得,即数百人中得一人亦可。盖取之严,则不学者不敢萌侥幸之望。”上嘉群臣能言,谓杨士奇曰:“朕尝处事有过,退朝思之,方自悔,而廷臣已有言者,甚惬朕意。”士奇对曰:“宋臣富弼有言,愿不以同异为喜怒,不以喜怒为用舍。”上曰:“然。群臣所言,有咈意者,朕退必自思。或朕实有失,亦未尝不悔。”士奇曰,“成汤改过不吝,所以为圣人。”上曰:“朕有不善,患未知耳。知之,不难于改。”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注】①明成祖朱棣。②明仁宗朱高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以钞布代输直隶/广宗县水溢/命赈给之谕/兵部尚书李庆/以太仆寺马分给诸卫所/及沿边戍卒牧养/上念民力/恐废耕桑也/

B.命以钞布代输/直隶广宗县水溢/命赈给之谕/兵部尚书李庆/以太仆寺马/分给诸卫所/及沿边戍卒牧养/上念民力/恐废耕桑也/

C.命以钞布代输直隶/广宗县水溢/命赈给之/谕兵部尚书李庆/以太仆寺马/分给诸卫所/及沿边戍卒牧养/上念民力/恐废耕桑也/

D.命以钞布代输/直隶广宗县水溢/命赈给之/谕兵部尚书李庆/以太仆寺马分给诸卫所/及沿边戍卒牧养/上念民力/恐废耕桑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赦,封建社会在新皇即位、受灾遇瘟、天降祥瑞等特定时期,免除所有罪犯罪行的行为。

B.工部,六部之一,文中“奏修军器,请征布漆于民”,体现其行使工程实施等职能。

C.衰服,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轻重,衰服重于功服。

D.成汤,即商汤,商的开国君主。夏桀无道,汤兴兵伐之,遂有天下,国号商,都于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仁宗体恤百姓,关注民生。如允许国土内部分地区的山林可供百姓打柴使用;河南黄河泛滥,及时免除粮食税收。

B.明仁宗不易吉服,孝心可鉴。关于是否应该改易吉服,吕震与杨士奇态度不同,但皇帝与诸多大臣更认可杨士奇的观点。

C.明仁宗严格科考,以促学风。他认为科考严格是百姓蒙受福泽的源头,选才宁缺毋滥,以此来督促求学之人踏实努力,免除侥幸。

D.明仁宗善听谏言,勤于反思。他对大臣能指出自己的过失而非常满意,并且勤于反思,唯恐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与不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

译文:                                            

(2)山东登、莱诸郡水灾,蠲逋租。浙江于潜、乐清民饥,命发仓赈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争”“急”二字,写出了晚渡的特点及渡江行人的情态与心理。

B.第一首诗的描写点面结合,既有站在河堤远望之面,又有近看细摹之点。

C.第二首诗动静相映,在对迷蒙江景的静态描摹之后,对堤上声音进行描绘。

D.两首诗饱含了浓郁的世俗风情与生活气息,形象鲜明,不失优美之境。

15.两首诗都写到了声音,请就相关语句赏析其不同。(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有位老师在批阅学生的语文积累本时,发现一个同学的积累少、作业马虎潦草,于是就引用荀子《劝

学》中的话作为批阅评语,以走路为喻,从反面告知了学生积累的重要性及行稳致远的道理,这两句是“          ,          ”。

(2)肖华作为班长,因班级管理的事务而被部分同学误解,但是肖华对别人是否理解自己毫不在乎,因为自己为班级着想的本心是美好的,这种心理可以用《离骚》中的“          ,          ”两句来表达。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          ?          ”两句以反问句强调时时处处会有美景,暗含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  

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     、“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一个时代有一众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书写,取决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     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方寸之间 雄才大略 销声匿迹 安居乐业    B.方寸之间 雕虫小技 离群索居 安身立命

C.立锥之地 雕虫小技 销声匿迹 安身立命    D.立锥之地 雄才大略 离群索居 安居乐业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将以怎样的面貌书写时代,取决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C.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21题。

现在的“剧本杀”已经不限于案件推理,而是发展为玩家通过文字剧本或其他信息载体来实时角色演绎的游戏,形成了推理本、欢乐本、情感本、恐怖本、演绎本等多种剧本类型。随着“剧本杀”的风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浸于这种“社交+游戏”的体验之中。这一新兴市场的快速扩张,也伴生了入行门槛过低、审核把关缺失、版权保护不足等行业乱象。

从大的方向上讲,①          。在安全上,既有防火防疫等问题,也有剧本涉黄涉暴的问题。在版权上,由于生产能力和生产成本问题,导致“现在市场上抄袭现象严重”,②          。顾名思义,③          ,可谓是“得剧本者得天下”。在版权问题上,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则很难吸引优质作者,随着产权保护网越织越密,更会因为抄近路、走小路而导致无路可走。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                                             

21.请概括第一段的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

答: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舆论行事,何事不成!舆论所向,天下无敌。           ——拿破仑

舆论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积极社会力量。              ——穆勒

随着舆论思考的,都是自己耳塞眼闭的人。             ——尼采

来自自由公民的舆论要比暴君更为专横。              ——皮亚特

黑格尔说:“无论在哪个时代,舆论都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当下互联网的普及,为舆论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巨大便利。当代青年该如何面对互联网时代舆论的洪流?又该如何发表自己的言论?请参考以上材料,结合当今社会现状,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6.①充分发挥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②重视数字技能职业技术培训,促进互联网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深度融合;③院校教学要更加关注知识技能的更迭,跟上时代步伐;④协调地域间数字经济及人才的均衡发展,平衡就业供给结构。(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8.①小说着重塑造了老社长和许家二婶两个个体形象:老社长是村里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借吃中药的老社长的形象,衬托其他村民生活的窘迫、意识的落后。借许家二婶的形象,以幽默的笔触生动写出了村民生活节俭到极致的状态。②小说同时塑造了村民的群体形象,写村民的烧香,喝老社长熬剩下的药渣等心理及行为,反映出村子每家每户共有的、最普遍的状态,写出了村民的迷信、贫困。③两者结合,有点有面,既有塑造个像的细节描写,又有群像的整体呈现,能够增加真情实感,更有利于呈现当时社会百姓的贫穷、落后,有利于表达作者对民生的关怀与同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从以前生病时通过扛、上香等方法,到后来有吃中药的意识,这是人们生命思想意识转变的表现;②从之前大多数人吃老社长的药渣到自己有能力抓中药,这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③药罐在村中相传使用,熬出的药使全村人团结起来,滋润着代代生命,亦是生命前行的体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3.(1)近些年来,如丹漆、石青这类东西,有关衙署不考察当地产与不产,一概下令郡县进行征收。(关键词“比年”“概”的翻译各1分,大意3分)

(2)山东登、莱各郡遭受水灾,朝廷免除其拖欠的租税。浙江于潜、乐清民间闹饥荒,朝廷命令开仓赈济。(关键词“蠲”“逋”的翻译各1分,大意3分)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秋七月,皇帝(朱棣)北征,在榆木川驾崩。八月,皇太子(朱高炽)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九月,皇帝(朱高炽)感到(京畿地区的)大面积山林与河川之利,都应给予人民百姓,便下令从居庸关以东到天寿山这一片山林禁止樵采,其余山林河川都不得禁止利用。河南黄河泛滥,令右都御史王彰前往抚恤军民,免除当年粮食税收。工部奏称修理军器须从民间征收布漆。皇帝下令一律给钱收买。皇帝说:“古时征收土地赋税,是随着土地,产什么收什么,不强收其所不产的东西。近些年来,如丹漆、石青这类东西,有关衙署不考察当地产与不产,一概下令郡县进行征收。小民为此拿出多年积蓄的金币,到处购求,还须缴纳各种税款,掌理这方面事务的小吏又从中沾奸取巧。所有这一切都应禁止。”礼部尚书吕震请皇帝(朱高炽)参加吉日庆典,皇帝没有听从这个意见。这时皇帝服丧之期已超过二十七天,吕震请求皇帝像太祖(朱元璋)那样,效仿汉代的礼制,于吉日这一天改换吉服。皇帝没有答应。吕震退出皇宫,向群臣说应该改穿吉礼服装。杨士奇对吕震说:“洪武年间留下的那道遗诏,如今不可依它作为成例。而且,仁孝皇后(即太祖朱元璋的皇后)崩逝时,太宗(朱棣)服丧期满以后,仍身穿素服、头戴葛麻冠又一个月零几天。今日怎么可以骤然改穿吉服呢?明早,君臣都应身穿素服,帽子上挂黑色角带。”遂把这个意见向皇帝报告,皇帝也未作答复。不久,皇帝临朝视事仍头戴素冠、身穿葛麻衣。文臣当中只有学士,武将当中只有英国公张辅同皇帝一样披麻戴孝。皇帝慨叹说:“张辅身为武将,却很懂得礼仪,六卿(指六部尚书)反而不如张辅知礼,杨士奇的主张是对的。”治理水患的左通政使乐福,奏称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发生水灾,请求等到来年一并征收这些地方的赋税。朝廷下令用钱钞布帛代交赋税。直隶广宗县涨大水,朝廷下令发给赈济。朝廷逾令兵部尚书李庆,把太仆寺的马匹分给各个卫所,以及戍守边疆的兵卒放牧饲养。皇帝(朱高炽)非常惦念民力是否匮乏,深怕废弃农桑之事。山东登、莱各郡遭受水灾,朝廷免除其拖欠的租税。浙江于潜、乐清民间闹饥荒,朝廷命令开仓赈济。命翰林院严格考选岁贡生。皇帝(朱高炽)告谕杨士奇说:“百姓之所以得不到幸福,是由于任用地方官员不得其人;地方官员不得其人,则由于学校教育不良;从今以后应该严格考选。或者因为人才实在难得,就是在数百人之中选得一人也可以。因为考选严格,则那些不好好学习的人,就不敢再萌生侥幸之望了。”皇帝(朱高炽)非常称赞群臣能够知无不言,他对杨士奇说:“朕在处理事务中曾有过失,退朝以后想想,就后悔了,可是再一想到已有大臣指出我的过错,朕就感到特别满意。”杨士奇回答说:“宋代大臣富弼说过这样的话,但愿处理事务不能以意见相同而喜,也不能以意见不相同而发怒,更不能以喜怒而决定对臣下是用还是不用。”皇帝说:“这话说得很对。群臣所说的话,有不合我意者,朕退朝以后必定细加思量。朕或者确实有过失,也未尝不后悔。”杨士奇说:“商君成汤对于改正过错是从来不加吝惜的,所以他才能够成为圣人。”皇帝说:“朕有不对的地方,最怕的是不知道不对;知道不对,改正过失并不难。”

15.①第一首写水中“桨声”,运用拟声词“幽轧”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之多,人们争渡之急。②第二首

写行人的歌声,运用通感(比喻)的手法,以视之所见的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写耳之所听的歌声中情与怨的无限(将耳中所闻之歌声与视野所见之流水、明月融合为一体,写出了歌声中情与怨的无限)。(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6.(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19.①排比的修辞,加强语气,②强调工匠精神对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力量的重要意义。(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20.①主要有安全问题和版权问题②版权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③“剧本杀”以剧本为基础(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剧本杀”发展为多种剧本类型,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沉浸其中,但是也伴生了诸多行业乱象。(内容完整2分,转折关系2分,句子简洁流畅1分)

22.写作提示﹐作文材料的四句话,前两句是强调舆论的积极作用,即利的一面;后两句强调舆论的消极影响,即弊的一面。在当今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扩大了舆论的利,如网络的便捷可以使诸多不良行为公知于众,公众舆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此起到监督作用,而舆论中多方观点的呈现亦可以促使人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等。当然,互联网的普及也扩大了舆论的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声,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发表理性、正确的言论,其中一些非理性的诛心之论,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大众的判断。

对于本篇作文,首先,考生须立足时代,写出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特征。其次,对于其利弊,可以赞同其利,阐释理由态度;可以赞同其弊,阐释理由态度;亦可辩证看待其利弊。要注意落脚点一定要是青年应如何面对舆论以及该如何发表自己的言论。

①明辨利弊,理性发声;②莫被舆论牵制了思维;③借舆论之利,行可为之事;等等。评分细则

一、二类卷:符合题意即可,一、二类卷的区别看表达,结构好,语言好,有创意,可归一类。

三类卷:从材料出发,允许内容游离;与材料内涵有一定距离,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特征按实际给分,不能跨类给分。

四类卷:另起炉灶,或随意发挥。不要仅看题目,要看内容,要通读全文。

1.明确文体。确是文体不明,适当扣分。

3.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20分以下。

4.错别字:一字1分,上限5分。错字太多,其他项也会扣分,影响表达。

5.标点: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逗”到底或标点模糊,扣1到2分。

6.规范现代汉语:不能用繁体字,不能用甲骨文;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酌情扣分。

7.抄袭:一字不改,照搬原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

篇一:党史党建知识竞赛100题

党史党建知识竞赛100题

1.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什么?

2. 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答案:1919年5月4日)

3.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哪一年在哪里建立的?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的)

4. 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答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5. 什么是党的纲领?

(答案:党的纲领简称党纲,是指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它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路线。)

6. 中国共产党成立日是哪天?

(答案:1921年7月1日。)

7.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答案:1922年7月16至23日,在上海召开)

8. 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答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 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什么时候?

(答案:1927年8月1日得南昌起义)

10.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1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答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什么时候?

(答案:1931年9月18日)

13. 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胜利结束的?

(答案: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4.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什么?(答案: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

15. 土地革命的路线是什么?

(答案:土地革命的路线主要是: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16.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中提出了什么著名的口号?(答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7.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18.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内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9.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出征首战告捷的战役是什么?

20. 抗日战争是何时胜利的?

(答案:1945年8月15日)

21.重庆谈判签订的什么协议,使蒋介石集团被迫承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团结、保障人民自由、整编全国军队等原则?

年中共中央在中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案: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23.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是什么?

(答案: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2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比较完备的一部土地革命纲领是什么?

(答案:1947年9月制定的)

25.日本侵华战争是通过几次事变开始逐渐升级的,在什么事变中,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

26.毛泽东在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社会各阶层时,曾指出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是哪个阶级?

27.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是何时作出的?(答案: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年国共和谈拟定了什么协定?

29.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这主要是因为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3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是何时组建的?

(答案:空军1949年11月11日;海军1950年4月14日)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期间签订的重要条约是什么?

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什么法案?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年10月19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答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35.什么是“三反运动”?

答案: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3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什么?

38.西藏是何时和平解放的?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惩处的第一大腐败案是什么?答案:刘青山、张子善案

40.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什么?

答案:1956年4月发表的

41.中国共产党完成港澳台统一伟业的方针是?

42.中国共产党的群总路线具体内容是?

(答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3.对党员的留党查看期最长不超过多少年?

4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何时召开的?

(答案: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45.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是?

篇二:党史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

1、1921年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4、湖北是全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6个地区之一,董必武和陈潭秋作为湖北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6、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8、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1923年2月4日以武汉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爆发,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点。

9、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等先后被杀害。

10、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2、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13、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14、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举行反帝游行,租界巡捕开枪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5、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一文,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指出了谁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谁是中国革命的朋友。

16、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7、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城,全歼守敌,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的反动军队。

18、1927年1月5日,为抗议英国水兵在汉口的暴行,武汉人民举行反英游行,冲入并占领英租界。迫于人民革命斗争的压力,英国政府被迫将汉口英租界交还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和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19、1927年初,毛泽东到湖南湘潭、湘乡、长沙等地考察,撰写了,驳斥了党内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论述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20、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21、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是党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22、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24、1927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领导制定了。

25、1927年11月,中共黄麻特委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黄安农民政府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这次起义史称黄麻起义。

26、1928年1月,中共中央派周逸群和贺龙到洪湖和湘鄂边地区发动群众,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他们领导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27、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决议案,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史称古田会议。

28、1930年6月,红三军团在湖北大冶县刘仁八镇成立,彭德怀任军团总指挥。

29、1931年1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黄安县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30、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通令,成立以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的红军。

31、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32、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在陕西省延平县会师,是红军长征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部队。

33、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即,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3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3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6、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遵照中共中央命令,西渡黄河作战。11月上旬,根据中央决定过河部队改称西路军,开始了转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征程。

37、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

38、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9、1937年9月,董必武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由延安至武汉,筹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40、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41、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第一个军部在武汉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42、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它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报刊,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后到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并且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机关报。

43、1938年9月29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确定党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44、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2004年6月颁布的规定,每年的这一天进行全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以警示市民不忘国耻,增强国防意识。

45、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等主张。9月16日,毛泽东将以上三点主张概括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

46、1939年8月7日,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发表的讲话。

48、中国共产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50、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战斗在武汉外围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奉命整编为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

51、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对日战斗中壮烈殉国,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中国共产党最高将领。

52、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56、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

59、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中原军区部队发起中原突围战役,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60、全面内战爆发后,在全国范围内,除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第一条战线外,又形成了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的第二条战线。

61、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62、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63、“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是1947年12月陈毅一诗中的诗句。李郑是指李先念和郑位三。

64、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工作迅速在全国各解放区展开。

65、1948年7月发起的襄樊战役,歼敌2万余人,活捉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长官康泽,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宜城、南漳、襄阳、樊城广大地区,取得了开辟桐柏解放区以来的最大胜利。

66、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这一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67、1949年1月1日,新华社发表的新年献词,强调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68、武汉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5月16日。

69、1949年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军区在孝感花园镇成立。6月3日,省委、省政府迁驻武昌。

70、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一文,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

72、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它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73、建国初期,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和市场物价供求基本平衡的重大措施是统一全国财经工作。

74、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为稳定市场,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经过银元之战、米棉

篇三:2015党史知识竞赛100题

2015党史知识常识竞赛题库(1000题)

2015党史知识常识竞赛题库(1000题)(1)

1、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 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改革开放 b、人民民主专政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c ),坚持民主集中制。

a、廉政建设 b、群众路线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 b )觉悟的先锋战士。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政治思想

4、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 b )的原则。

a、民主集中制 b、个别吸收 c、集体讨论

5、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a )。

a、一年 b、二年 c、半年

6、党章规定,党的组织原则是(c )。

a、个人服务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b、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7、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c )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8、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a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9、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有正式党员( a )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三人 b、五人 c、七人

10、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 b )和战斗力的基础。

a、中心工作 b、全部工作 c、主要任务

11、党内严格禁止用违反( a )和国家法律的手段对待党员,严格禁止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

a、党章 b、党的纪律 c、党的组织原则

12、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协助( c )加强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a、同级政府 b、同级党组织 c、党的委员会

13、党的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a )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批评从严,处理从宽 c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14、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c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15、中国最早撰文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 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16、在( b )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二七大罢工

1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称为(a )。

a、中央局 b、中央委员会 c、中央执行委员会

18、(b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19、1924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c )。

a、三民主义 b、民主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

20、1925年爆发的( b ),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a、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b、五卅运动 c、省港大罢工

21、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胜利地举行(c ),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a、第一次武装起义 b、第二次武装起义 c、第三次武装起义

22、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 c)。

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23、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a )上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a、八七会议 b、中共五大 c、十一月扩大会议

24、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山区,开辟了(b )。

a、湘赣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赣东北根据地

25、毛泽东在(a )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26、1935年1月召开的( c),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黎平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27、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于(b )在西北地区大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28、1935年12月瓦窖堡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a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扩大红军 c、抗日反蒋

29、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 a)。

a、十大纲领 b、八大纲领 c、七大纲领

30、为了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 a)。

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

c、“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31、1939年底1940年初,毛泽东在、、等著作中完整地阐述了(a )。

a、新民主主义理论 b、持久战理论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32、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对日进攻战役,史称( b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

33、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实行了容纳各方面人士、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的( a)。

a、三三制原则 b、精兵简政原则 c、减租减息

34、1945年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 b)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实事求是原则

3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一洗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c )。

a、开始 b、第一步 c、重大转折点

36、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全国人民渴望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了( a)。

a、重庆谈判 b、延安谈判 c、西安谈判

37、1947年6月30日,(b )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陈谢大军b、刘邓大军c、陈粟大军

38、1947年5月,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学生生反饥饿反内战的(a ),掀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斗争的高潮。

a、五二o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一二九运动

39、老解放区( a)的基本完成,使解放军的后方更加巩固, 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a、土改运动 b、整党运动 c、新式整军运动

40、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性决战的第一个大决战是( c)。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41、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于1949年4月23日占领( c),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a、北平 b、上海 c、南京

42、1949年10月1日( a),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

43、1950年10月19日, 以(c )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重任。

a、洪学智 b、罗瑞卿 c、彭德怀

44、(b )的基本完成,使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 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a、肃反运动 b、土地改革 c、三反运动

45、1953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c )。

a、第二个五年计划 b、156个建设项目 c、第一个五年计划

46、1985年5月,中国政府决定裁减军队员额(d)万。

47、(c )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改造

48、1957年,我们建成了飞架长江南北的第一桥是( a)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长江湘江大桥

49、在为中共八大作准备的过程中,毛泽东作了(c )。

50、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b )。

a、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51、1957年春,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主题是(b)。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反对官僚主义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2、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a )的方针。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彻底纠正“共产”风 c、 调查研究

53、(c )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a、第一次郑州会议 b、西楼会议 c、七千人大会

54、60年代前期,为克服困难,许多地方的农村自发搞起了各种形式的( b )

a、互助组 b、包产到户 c、责任田

55、1964年10月6日,中国第一颗(a )爆炸成功。

a、原子弹 b、氢弹 c、导弹

56、1965年11月,(c )的一文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a、张春桥 b、戚本禹 c、姚文元

57、1971年9月,(b )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a、林彪同江青争夺领导权 b、林彪叛国外逃 c、陈伯达鼓吹“天才论”

58、(c )提出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是1967年2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59、1975年,邓小平以( c)为突破口,对各条战线进行整顿。

a、军队整顿 b、农业整顿 c、铁路整顿

60、( a),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a、七十年代初 b、六十年代末 c、七十年代末

61、“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成功地研制第一颗氢弹和(c )。

a、导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

62、1977年7月,邓小平重新复出工作后,主动要求分管(b )。

a、军队工作 b、教育科学工作 c、组织工作

63、( a)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64、1978年5月,(c )发表一文,引发了“两个凡是”与同实事求是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

65、1978年12月,党的(b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中央工作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6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b ),坚持改革开放, 构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

a、实事求是 b、四项基本原则 c、邓小平理论

67、1985年,以( b )为重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全面开展。

a、企业 b、城市 c、农村 d、城乡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五中全会c、十一届六中全会

69、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规定,国家领导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a )。

a、两届 b、三届 c、四届

70、我国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的工作到( b)年春全部结束。

71、1984年10月20日, 党的十二届(b )中全会通过的,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的经济。

a、二 b、三 c、四

72、1984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等(c )个沿海港口城市,加快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步伐。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73、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a )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

a、五十 b、几十 c、上百

74、十三大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三步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b )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a、初步发达 b、中等发达 c、充分发达

75、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实现的(b )次历史性飞跃。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76、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a )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a、四 b、五 c、六

77、以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b )为标志,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78、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 c)起基础性作用。

a、整个经济 b、资源配置 c、经济发展

79、1995年1月30日,( c)发表的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八项主张。

a、邓小平 b、李鹏 c、江泽民

80、(c )年10月,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具体部署和规划。

81、到( a)年,我国经济提前实现了原定到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82、党的十五大通过的( b)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决议 b、党章修正案 c、报告

83、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a )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a、混合所有制 b、股份制 c、其他所有制

84、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c )。

a、制度 b、方法 c、方略

85、2001年以来,党中央要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c )。

a、思想道德基础 b、思想道德风尚 c、思想道德体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年1月9号黄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