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质量决定了高度如何提高,想要高品质生活与精神上的享受如何做到,看我来详细为你回答?

原标题:以高质量发展成就高品质生活

发展,是永恒的时代主题。在广安市第六次党代会期间,无论是在党代会报告里,还是在代表们的发言中,“高质量发展”均是高频词。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群众最为向往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步怎么走?如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高品质生活呼唤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成就高品质生活。

广安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品质主导”战略,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谋划发展路径的根本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速度质量并重型转变,建设经济高能级、开放高水平、城市高格调、生态高颜值、生活高品质的“品质广安”。

一言以贯之。未来五年,广安将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的步伐走稳走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美好的新生活。

以超常规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个区域的发展,求变为首,善变为道,快变为途。

进入新时代,广安发展的深度破题,需要穿越诸多迷雾。时不我待,广安如何迅速“出圈”?

作为“四大战略”中起牵引作用的“品质主导”战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志向,谋划了未来广安发展的宏伟蓝图。

推动区域发展变化的动能,首先来自于产业要素的空间聚集、布局和其生产力的持续提升。而空间禀赋决定了产业形态和聚集模式……广安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思考。

“品质主导”战略提出的“开放高水平”的实施路径,是广安全方位审视市情实际,作出的战略选择。

开放的首要聚焦点就是重庆。广安是四川省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地级市,广安与重庆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产业协作紧密。广安50%的工业项目为重庆配套、60%的游客来自重庆、75%的农产品销往重庆,是重庆制造业配套基地、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桥头堡”的广安,迎来了产业“弯道超车”的“捷径”。融入重庆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承接重庆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吸引更多企业、项目落地,对广安实现产业“提质进位”至关重要。

基于此,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开放高水平”战略路径,确立了“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庆都市圈,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广安在与重庆的开放合作道路上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川渝高竹新区成为两省市率先启动建设的跨省域新区,合(川)广(安)长(寿)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规划建设有序推进,西渝高铁广安段即将启动开工建设,两地有关区县部门相继签订产业、交通、旅游等合作共建协议……

开局顺利,后劲也要有力。合作的目光不应仅聚焦在重庆,广安的发展还应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要站在战略全局审视发展机遇,探寻合作契合点。在持续加强广渝合作、广深合作、广蓉合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与首批4个经济特区的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推进与长三角地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拓展开放合作和产业发展新空间。

高水平开放,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身的发展吸引力。只有建成基础完备、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的高品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产业集聚地,广安才能吸引更多的合作者。

“我身边有很多广安籍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什么回乡发展创业的却少?”这是四川杭加汉驭建筑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经理陈剑飞的困惑。

其实陈剑飞的困惑并不难解释。当前,广安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基础仍然薄弱、短板还比较突出。广安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低,地区生产总值全省排名靠后;主导产业不强、创新能力弱、产业弱小散,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5……

此外,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地方“青睐”招引“短、平、快”配套产业项目,缺乏“培育”本土科技型中小企业手段,缺乏将既有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勇气”的情况。

发展时不我待,奋进只争朝夕。经济欠发达的短板,需要超常规的举措来补位、推进。

“经济高能级”是市第六次党代会为“品质广安”战略提出的又一具体实施路径。于广安而言,只有牢固树立“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的理念,强化制造业主体地位,一手抓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构建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夯实现代化广安产业基础,才能摆脱“配套基地”“产能转移承载区”等帽子。同时,我们还要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做强产业龙头,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铸就“弯道超车”的坚实基础。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多数回乡置业的广安人,内心都会有一个困惑――在哪里买房?

困惑来源于,广安主城区首位度不高、中心度不强、配套设施不齐、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种种因素还直接反映在房价上: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核心的中心城区,房价还比不上部分县城。这其中固然有人口规模、居住习俗等因素影响,但其在更深层次,则印证着广安城市品质不足的发展短板。

时代需要高品质生活,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了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首要战略考量。

党代会提出的“品质广安”,以城市高格调、生态高颜值、生活高品质等为实施路径,从居住空间、生态环境、生活场景等层级,擘画了广安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民心工程的蓝图。

探索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规划转型推动城市治理转型,这是“品质广安”的题中要义。

建设高品质生活地,重点在城市,难点也在城市。

要强化内涵式滚动发展,重塑城市空间布局,贯彻“南拓、北控、西联、东优、中强”的广安城市规划思路,进一步完善建成区功能,整体提升城市能级。要完善现代城市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升级市政基础设施,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示范化社区建设,加强城乡接合部改造,提高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公园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

这是提高广安城市魅力,打造高格调城市的未来方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生态高颜值”路径,是广安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市第六次党代会指出,未来五年,我们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无论发展多么迫切,均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市委对460万广安人民的庄严承诺。从短期内紧迫的生态环境修复,到中长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举措,再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广安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的目标坚定、思路清晰。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改善民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当前,广安在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养老就业等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这些短板和不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代会指出,未来,广安将处理好长规划与短实施、大项目与小实事、普惠性与多样化的关系,聚焦广安民生事业发展不足的现实,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保障体系,推动民生工程从“有”到“好”新跨越。广安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健康广安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促进共同富裕更有质感。

从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补短板、解难题举措,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谋发展、开新局规划……新一届市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决心和担当。

思路既定,唯有砥砺前行,方能不负人民期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意气风发、自信豪迈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推出务实举措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细化出台更多举措谋发展、出实策、开新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广安日报记者 杜畅)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

}

17: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 李积星

市人大代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郭伟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常玉峰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光辉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永钦

市政协委员、市体育局局长 韩斌

满足高品质生活新期待。拿出更多实招硬招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机会、更有品质。

西宁人的新期待是什么?有人说是生活在一座拥有高品质的教育、健康、文化、体育服务的城市;有人说是医疗条件越来越好,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烦心事、操心事一一得到解决;有人说是身边的环境优美,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孩子们茁壮成长……将一切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是每一个西宁人的新期待。

如何回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西宁将要怎么做?来自市各个部门的两会代表委员、列席人员等带来了答案。高质量就业开启高品质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这一点牢记心间不能忘。”李积星表示。

今后五年,全市人社系统将全面落实《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若干措施》《西宁推进政策落实推动服务落地就业“双推”工程实施方案》等配套措施,兑现就业补助资金政策福利,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继续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和“三千名青年见习计划”,开展专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打造青绣、手工藏毯等特色劳务品牌,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不低于87%;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孵化资金奖补、创业孵化评估、优化创业服务等具体举措,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企业稳岗就业能力;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推动调裁衔接、裁审衔接,抓实劳动关系源头预防、风险监测、应急处置、调解仲裁等具体工作,营造全市就业创业良好环境。

医疗健康为高品质生活护航

“健康西宁建设将带给市民最实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郭伟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健康西宁这步棋怎么下?

郭伟代表说,我市将探索扩宽医改思路,以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城市为引领,持续深化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改革,推进“健共体”建设提质升级,在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等领域探索更多“西宁经验”,在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领域探索创新、挖潜增效,统筹规划全市“医联体”建设,充分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形成“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加大优质医疗资源整合扩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规范社区医院建设,提升县区级医疗机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协调推进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到2025年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

}

您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养老?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却都希望选择一种健康的方式来养老。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与养老需求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导致养老产业需求旺盛,这为康养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也正是基于此,我国从国家层面定位康养、大健康战略,开始长期布局、高端规划。

布局康养产业,山西也早有准备。

深挖特色 谋划未来方向路径

我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中,提出要集中培育一批康养小镇和康养社区,并选定大同、忻州等5市作为康养产业的主要分布地。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将来还会有更多城市入选吗?

山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王文保表示:“我相信,目前的5个城市只是山西的第一批。未来的5年、10年,山西必将会涌现出更多康养城市,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基础做起、分步实施。”

山西资源禀赋独特、资源优势突出,有基础、有能力建设更多康养小镇和康养社区,逐步实现康养产业全域发展,满足群众需求,真正打造好“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

有资源优势做基础、产业布局做引领、政策支持做驱动,山西康养产业正在加速前进,康养、文旅、医疗多形态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为晋城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晋城着力打造“康养之都”,努力推动康养与文旅完美融合,有不少“金点子”。

晋城市陵川县松庙村最早提出“驿站进农村”概念。围绕“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单一的道路建设变为路村共建、景村相融。加上平均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75%,每立方厘米含8000个负氧离子,全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优质康养资源,铸就了这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松庙村第一书记郭高鑫介绍:“现在到松庙村的游客每天超过1000人,日运营收入超万元。”借助“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机遇,经济薄弱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如今吃上了“旅游饭”。

在晋城,旅游公路沿线“火”起来的村庄不只有松庙村。

浙水村的页岩书屋,形状像书而得名。人在书屋仿佛置身洞穴,一边是太行山山体,一边是层层书架。页岩书屋,因地制宜,依山而建。设计者王磊谈到设计灵感时表示:“我希望人们来浙水村休养、旅游、度假时,在这里可以安静打坐、看书,和天地自然对话,实现从物质康养到精神康养的升华。”

在晋城,依托40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火”起来的村庄有200多个,涉及4个县(市、区)、22个乡镇。同时串联起王莽岭、珏山、皇城相府、历山4大旅游景区、20多个旅游景点,形成“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发展的新格局。

晋城是我省目前唯一的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整市推进的试点。“驿站进农村”的金点子,带动了近300个村走上文旅和康养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很多原本藏在深山、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现在变成了各具特色的康养小镇。

错位发展 统筹布局精准定位

晋城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规划布局康养小镇发展?

“晋城近期布局‘百村百院’康养产业发展,要打造100个各具特色的康养村镇,打造100个康养院落,借此引领全市康养产业发展,进一步叫响城市品牌。”晋城市副市长梁丽萍表示,具体实施中,晋城统一规划统筹布局,优先选择自然生态较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村镇布局康养村落。同时,突出保护优先、集群发展原则,按照政府引领、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严格划定红线,保护传统村落的基本风貌。

晋城坚持品牌引领、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以“太行人家”为核心品牌,打造多层次的康养院落、康养村镇。

现在,我省很多地方都像晋城这样,不断深入挖掘特色资源,错位发展康养产业。对此,王文保认为,康养小镇最近的确比较火。尽管都叫小镇,但每个小镇又不尽相同,经营方式、规模业态各具特色。晋城的康养小镇有别于其他市,它把古堡元素以及打铁花等民间艺术形式植入小镇,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的业态布局。

在康养这个大概念下,康养产业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资源浪费,避免消费者审美疲劳?如何针对不同需求,突出自己的个性化特色?

王文保的回答掷地有声:“应该像定制服务一样,突出特色优势,把握市场需求,实现错位发展。”

“我们还可以找些新思路,为这些小镇分分类。”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四部负责人张彦波认为,把每个小镇的独特格局塑造成品牌,形成自己的风格,讲好自己的故事。就如同,在康养旅行中,人们记住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背后的故事却更令人难以忘怀。

康养+N 多业融合潜力无限

自然生态怡情、历史文化养性。可以说,康养与旅游真是一对好搭档。除此之外,康养与其他产业还有多少种组合方式,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房前屋后花红草绿,宜居宜养,这样的美景,不是景区一角,不是城市一隅,而是山西壮之乐养老院的美景。

半年前,宋女士带着车祸后脑部受伤、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住进了这家养老院。“现在,老伴身体状况改善了很多,说话多了,活动多了,也吃胖了。”宋女士开心地说。康养+医养已成为壮之乐养老院的经营特色。

这里曾是上世纪90年代建起的东四义村公园,现在公园被改造成生态康养中心。壮之乐养老院负责人表示,在康养中心的旁边正在建设一家中医院,这里和中医院形成绿色直通车,让老人们免除了看病、挂号的流程,医生直接到养老院来服务,造就了康养+医养的新模式。

康养+医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借助康养这样一个载体,医养产业还会往哪里延伸?

梁丽萍说:“康养的核心在于对生命的养护,没有医疗作为支撑,康养就缺少了有力支撑。巴公镇东四义村康养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医养结合,通过医疗支撑产业发展。当然,还有基层医疗资源的下沉、带动,特别适合老年人慢病的治疗和调养。我们的健康小镇、健康院落,也被赋予了真正的康养内涵。”

除了康养+医疗,发展康养产业还有更加丰富的多形态、多元发展模式。我省成功举办二青会,还承办过自行车、马拉松等国际级赛事。康养遇到体育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凭借自行车运动深厚的群众基础,利用自行车赛事带动旅游业发展,成为山西布局康养产业的又一环。

目前,我省已将“榆社环云竹湖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打造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通过体育项目和文化小镇的结合,引进赛事活动,形成强大的引流作用,让群众在享受体育赛事的同时,享受到小镇的各种服务。而小镇也因体育活动的导流,获得了更多利益,实现了融合发展。

康养产业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康养+旅游、康养+体育之外,还可以有哪些形态?王文保结合集团发展理念、产业布局给出了答案。“事实上,康养产业没有传统固定的发展模式。我们提出康养产业和旅游、工业、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布局上,我们晋中的孟母养生城,已有2000张床位投入使用,在海南博鳌的一、二号主体楼已经完工,在毛里求斯的康养机构正在建设中。”

康养产业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巨大的发展潜力契合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康养+N潜力无限。

找差补短 积蓄后劲持续发力

山西发展康养产业条件优越,如何着力拓展康养生态圈,推动康养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这需要我们摸清家底,厘清思路,科学规划,找差距、补短板,解决制约行业发展中堵点、痛点、难点,为康养产业发展铺设“绿色通道”。

王文保认为:“山西康养产业发展短板在品质化、品牌化、创新化。山西有资源、有优势,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扎实推进的事。”

从整体上看,山西的服务业丰富而有特色。康养产业发展需要留得住人,让人愿意来,并且长期待得住,就需要在服务业的精细化、品牌化、独特化、创新化上下更多功夫。

“品牌化、品质化、创新化之外,标准化问题至关重要。”梁丽萍表示,康养小镇、康养社区要配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吸引人留下来。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将为康养产业注入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吸引力。

张彦波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我觉得,在这些之外,还需要构建包括市场监管在内的政策体系,为康养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上升到法律层面的制度保障非常重要。”王文保认为,产业发展必须要依法、依规,全方位的体系保障能更好地促进一个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正因如此,我连续两年提出加快出台《康养产业促进法》,就是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提议国家出台长期照护险制度,从法律和制度体系层面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我欣喜地看到,长期照护险制度已在我国试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长期照护险还是《康养产业促进法》都会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短板也是潜力、差距也是机遇。山西将在找差补短中,充分把握机遇、挖掘后劲和潜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把康养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质量的人生活应该是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