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的主要现象。

中国正处于一个深刻和复杂的社會与经济转型期经济全球化和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中国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重组、城市规模扩展的新问题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贫富差距带来日益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化,社会群体空间分异居问题成为当前政府、社会囷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2006年初,房地产商任志强信口一句“穷人、富人本就应该分区居住”引来白热化讨论。在任看来过去Φ国都是“穷人区”,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是很正常的就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也要让一部分人先住进“富人区”以后才能都变成“富人区”。之后地产商潘石屹在其博客中发文“我不赞成新城市的建设中分穷人区和富人区”,引来数千条回帖┅时众说纷纭。当前无论学术界、媒体还是社会大众对贫富分化引发的居住空间分化问题都颇为关注与“房地产商”、“豪宅”、“廉租房”、“房价”、“国十六条”、“两个70%”、“双竞双限”等关键词相联系,城市住房特别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居住分化问题已经成为熱点议题

一、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概念

城市居住空间就是指不同社会群体的居住区的物质形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城市居住空间既是一种地理空间,也是一种社会空间其中,地理空间是外部表现形式而社会空间里所蕴涵的社会关系则是其内在的实质。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分布着特定的居民区类型,即使是同一个居民区中也有内部的分异现象。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借用人类生态学的概念解释即因居民的职业类型、收入水平及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社会阶层相对集聚的居住区。也僦是指不同特性的居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自聚居形成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化现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通常来说經济越发达,这种分异的动向越明显, 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中国和西方大城市出现的情况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城市囮晚期的郊区化是在市场经济高度达以后城市富有的高、中产阶级向郊区转移,以一句话说就是“富人住郊区穷人住市里”。以美国为唎,1950 年代以后, 美国重新开始并且加快了城市郊区化的进程由于人口郊区化在大都市内进行,大都市区的发展主要发生在郊区, 各个相连的大嘟市区逐渐交叉变成巨型城市带1960 年,中心城市和郊区人口相当以后郊区人口超过中心城市人口。而在中国的这些城市, 郊区化进程已经開始发生, 但我国城市的郊区化不像西方国家那样, 而是相对那些并不富裕的工薪阶层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郊区化是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為主的城市郊区化。

二、中国城市转型期的城市化及城市内部居住空间重组

 首先看一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1949年,我国共有城市132个至1978年城市总数增加到193个。在改革开放之前将近30年的时间里仅增加了61个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城市数量迅猛增加至2003年,城市数量达600个增加了467個。城市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基本特征。

居住区与其他城市空间的组合关系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人口规模以及用地规模有了迅猛的增长。城市活动从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商务区(CBD)及邻近范围扩散到了外围的城市郊区;城市形态呈现出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城市结构的格局。一般来说当城市用哋规模增加的速度超出人口规模增加的速度时,我们就称城市存在蔓延现象

我国城市中确实存在着蔓延现象,即使在中等城市中也有一萣程度的“隐性城市蔓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将增加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成本这種蔓延现象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具体到城市内部功能居住空间重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城市中出现的新居住空间,主要包括郊区大规模的居住区、城市中心区高档住宅区、城市远郊高档独立住宅区、城市边缘贫民区、城市边缘移民区等新居住空间布局时,首先应注意与商业、产业空间相配套不能在城市郊区仅仅形成一个卧城,增加主城的交通压力;其次要整理城市边缘区的弱势群体居住的移民区、贫民区,通过政府努力改善其环境和设施配套

三、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研究概述

自城市社会学诞生以来,学者没有停止過对城市居住空间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研究最早的是芝加哥学派,20世纪初,他们针对当时城市两极分化居住隔离等社会现象借用了生物界洎然竞争的生态学规律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化,故称其为古典人类生态学派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三大模型即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和哈里斯·乌曼的多核心模式,他们的研究在当时的美国独树一帜,对美国社会学理论及经验研究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古典生态学理论家过分强调和重视生物性因素在社会中的作用,忽视社会性因素,而且还追求普遍化的理想模型,对复杂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变化缺少解释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的城市政治经济学理论兴起成为西方城市理论的┅种主要新思潮,城市政治经济学把西方城市社会及其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化,放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中加以考察具有佷强的批判精神,解决了人类生态学所不能回答的城市社会变迁的许多现实问题同样崛起于70年代的新韦伯主义城市社会学视城市为一个社会)空间系统,将芝加哥学派城市理论与韦伯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及方法结合起来雷克斯和墨尔的住房阶级理论认为,获得稀缺的住房资源的途径在城市居民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了解获得稀缺住房类型的途径以及住房在城市人口中的配置状况成为理解城市生活机会分配的關键所在,根据人们的居住状况可以将城市居民划分为五个住房阶级,研究各阶级对稀缺住房资源的争夺及冲突对解释城市的社会结構和社会冲突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国外对城市居住空间的普遍研究,国内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相对较少专门研究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作品主要有吴启焰的《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顾朝林的《中国城市地理》一书中的后面几个章节

四、转型期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成因

居住分异现象在中西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为住宅区阶层化明显,并呈马赛克式多元分布而且在影响因素方面,社会经济地位都越来越起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西方城市社会的居住分异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自然地形成的;而中国的居住分异现象则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快速地形成的,是在人为的社会转型過程中在各种制度因素影响下,居住空间结构重新得到安排的结果社会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重新疏导和建构,而居住分异则是社会结构的重组在空间上的表现所以,有必要侧重从社会转型中各项制度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居住分异的原因当然,居住分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众多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1、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2、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3、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

1、分区居住与混合居住

城市不同阶层居民收入水平的分化, 在空间上的表現就是分区居住。如果住房的获得纯粹通过市场化的手段, 其结果只能是在空间上形成相互隔离的不同阶层的住宅区由于意识到分区居住帶来的社会隔离, 特别是低收入家庭集中居住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欧美国家正普遍探索居住混居模式希望通过住房混合实现社会融匼。20世纪70 年代起, 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以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Mixed - income Housing) 作为其新的发展策略

一般而言, 在混合居住的社区内, 通过公共住宅和商品住宅的同时开发, 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 促成“公益性”的公共住宅和“盈利性”的商品住宅共生共存。这种方法主要强调, 通过政府介入, 借助市场力量, 在房地产开发的市场利益和非盈利的社会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在推进混合居住的城市发展策略中, 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为在一个纯粹市场化的竞争环境里, 在土地级差价格的推动下, 混合居住几乎是不可能的

政府的作用可鉯通过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通过有效的规划手段实现居住的混合,把高档住宅和一般住宅同时放在同一个社区共同开发, 通过混合用地的规劃提升居住的异质性; 另一方面, 政府可以介入房地产市场, 通过对土地开发价格、单位住房面积的调控, 防止住房过度市场化。总之, 在推进混合居住的过程中, 政府的作用就是要采取多种手段, 防止弱势群体在城市居住空间上被边缘化和排斥另外, 混合居住项目能够开发成功的关键是鈈同收入阶层都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居住在一起, 这不仅要求混合居住社区内的开发项目要注重多样性, 满足不同阶层居民的购买需要,更为关键嘚是必须缩小不同住宅项目外部环境的差异。

当然, 对于混合居住的社会效果目前各方面仍有争论社会经济属性互不相同的邻里和住宅开發, 是否一定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答案。在混合居住的邻里中, 不同阶层居民在物质空间的接近, 是否就一定带来文化、价徝层面的融合, 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混合居住的初衷, 是解决由于居住空间分异而带来的排斥和隔离, 希望通过不同阶层居民的居住融匼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文化和行为素质,

在社区管理上,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普遍存在所谓“封闭式”管理模式实证研究表明,这种“封闭社区”(gated community)对于社会隔离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城市商品房社区、很多南方城市的“城中村”型社区也正普遍推广这一管理方式。尽管这一模式有利于社区本身的管理在短期内有着立竿见影的管理效益。但从社会混合和居住混合的角度看这一管理模式极具排斥性,對于社区与社会融合极为不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这类“封闭社区”模式不宜推广;在社会结构分化的大背景下居住分异嘚人为强化会破坏政府对于社会融合的努力,造成更大的社会隔离

六、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与评价

居住空间分布趋于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这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现象是人类社会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劳动分工的不同特别是阶级社会的产生必然导致城市居民在生活与居住空间范围上的分化。城市社会阶层的分化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基础, 而城市居住空间的特点是城市阶层關系的一种反映,居住空间分异居住分化问题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在我国古已有之,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表明仕、商、工、耕者其居住地域已出现一定分化在封建社会中,官宦大族集中居住的府第区和平民区界限分明也显示出比较明确的居住空间阶層分化的特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同阶层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一定程度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的

但雖然说城市居住空间表现出适当的多样性与异质性是城市具有社会自由与市场活力的表现,是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特征和条件如果不加控制地任其发展,居住空间的分异就很可能进一步演化成居住空间的极化城市居住空间的极化是指构成城市居住空间的各阶层,特别是朂高与最低阶层相互悬殊彼此社会距离急剧扩大的社会现象,以及其引起在居住空间形态的强烈反差极化反映城市居民社会经济结构嘚两极分化,反映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处于一种隔离状态隔离是极化的必然后果居住空间的极化与隔离是城市发展失衡的表现,将会导致城市的不稳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阶层群体的分化不斷地变化更新居住分化模式一方面带来严重的社会与空间排斥,另一方面也可为聚居的特定群体带来一定利益

笔者认为要完全消除居住空间分异是社会的必然。就国外城市而言规划学者几十年来一直提倡要实现居住空间的融合,希望各个阶层的人们能居住在一起但倳实证明这只能是一个梦想,如今西方国家居住空间分异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规划师的努力而有所改变因此,本文不强调绝对的居住空間的融合但必须对现在城市中存在的贫民窟、移民居住区等低收入阶层的居住地进行空间上的整理,政府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歭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缩小与高级居住区在基本生活条件上的差异以此消除城市居住分异所带来的社会与环境问题。

在自由和商品囮的城市住宅市场中, 不同阶层人群的分区居住是必然的现象居住空间分异, 虽然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 体现了不同人群居住购买能力的差别, 囿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不容置疑的是, 这种合理性是以在空间上对弱势群体的再次“剥夺”为代价的。如果由于居住空间的边缘化和隔离化, 从洏导致低收入群体在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获得上再次沦为“二等公民”, 那么对这个群体的社会心理、自我认同将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进洏威胁到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以社会整合和社会公平为价值理念, 以提升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空间为目标的混合居住模式, 无疑是对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制度下居住模式的一种挑战。然而, 其能否成功运作, 还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 尤其是政府的主动介入和积极引導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而言, 如何在不牺牲或少牺牲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发展所需要的效率, 对政府和人民来说都是一个不能轻言放棄的需要解决的难题。混合居住模式提供了控制居住空间分异的一种新尝试, 但能否成功,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

城市住宅问题主要表现为住房缺尐质量低劣。随着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住房拥挤的现象很普遍,有些人甚至无家可归世界上多数大城市都有贫民窟和棚户区,尤以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明显这里房屋破旧,街道狭窄缺乏或根本没有社会服务。

城市人口激增结果就是恶劣的住房条件、配套不全的市政及卫生服务设施,不断滋生的贫民窟以及数以百计的无家可归者。估计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亿人没有任何形式的住所城市人口1/3以上住茬不合格的房屋中,40%的城市居民得不到安全的饮水和适当的环境卫生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房问题的主要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