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砍伐森林砍伐建造水电站,然后发生泥石流的外国电影,结尾时一个女的在皮艇下躲过泥石流一劫的外国电影

有的片子是必须一个人看才好的,看这类片子中途不知觉中你可能已经清泪长流了,异或在G点时放声大哭眼泪鼻涕全放肆的乎一脸,你不会希望这时你身边还有一个你不能对他完全敞开心扉的人。这类片子就是我现在要向大家推荐的。

能够逗人笑的片子多了,让人痛哭的片子却难求。并不是每一个悲惨的故事都能触动你那坚强异或敏感的神经,感人的故事经常有,能让人痛哭流涕的却屈指可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实在是太复杂,只有在影片情节,演员演技,摄像,配乐达到某种天人合一的频率才能引发人情感的共振,人的G点一旦被捅到我们封闭的情感便再也压抑不住,继而喷涌而出一泄千里。(哭点太低人的不算,看韩剧都能哭的唏哩哗啦的人不算)当然这还和每个人性格,人生经历,看片环境,片源质量,当天心情,对人物的心理的投射都有关系,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比较容易投入自然容易被感动,这种感觉我很享受,似乎一个人活过了好几辈子。

以我看片的经验能够感人的电影(鼻子有点酸,眼睛有点湿润)基本在时光和IMDB都能在8分左右,而能够让人痛哭的电影基本上要8.5分以上了,毕竟能够直指人内心G点的片子是可遇不可求的。从这些片子我总结了一下能让人痛哭的情感或情景有:无奈,委屈,悲壮的死去,努力过后的咸鱼翻身,有志者事竟成。以下的这些片子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个片子都包含了我二两到一斤的眼泪和鼻涕,大家请慢用。

以下片子排位根据本人看片过程中及看片过后2个小时内眼泪和鼻涕流量多少而定。谨代表个人情况,不代表你的流量,也不代表影片的优秀程度。

另外本帖子背景乐为林海的《琵琶语》,《一个人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电影配乐。

1人工智能 斯皮尔伯格煽情地很俗套,但这片子却赚取了我最多的泪水。

2荒野生存 每个人都有一个浪迹天涯的梦,渴望想主角一样去流浪

,主角的死就如同自己的梦破碎一般,泪水便再无法节制。另外此片导演是西恩。潘,功力不可小觑。

3集结号 唯一一部让我痛哭的国产片,坟墓前的那段我就开始顶不住了。

4当幸福来敲门 本片G点就在片尾威尔史密斯眼神的一个镜头,从此你就满屋子找面纸了。全片就这一个刹那成就了此片,那一刹那也就够了。否则此片可能只有7分。

5肖申克的救赎 看过此片总会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次片在不同地方看多多次,电影课上,学校的放映厅,电脑上,电视上,只有一次是看完整的,有点影响观影效果,第一次看的人应该很感动吧)

6勇敢的心 就在freedom那一声后,我已然湿身。战斗场面调度的不错很有层次,战前演说非常激情。苏格兰风笛的配乐很耐听。

7天堂电影院 G点应该在长大后主角去见他的老相好的时候

8阳光小美女 从没有尝试过笑中带泪的感觉,真是种奇妙的体验。非常推荐。片尾舞曲是经典老歌很好听。

9美丽心灵 本片阐述了为什么神经病也能得诺贝尔奖,感动我了。

本片尤我所喜爱的罗素。克劳,和我的女神詹妮弗。康纳利(看了此片惊为天人)主演。

10朗读者 10 ,11, 12三个片子都是最近出的难得啊。朗读者的G点应该在变老了的女主角要出狱在监狱餐厅和男主角相遇。本片有点洛丽塔的味道不过性别互换了,貌似凯特。温丝莱特露点了吧。爱人之间纠缠的事总是能带出很多泪水。

11摔跤王 到底面对亲人坦白自己所犯的错有多难呢?一个在擂台上浴血搏命的摔跤王,鼓起自己所有勇气要挽会自己的亲生女儿,要开始新的生活。生活结果打跨了他,他只能用尽自己生命中仅有的力气去证明自己仍然是擂台上的摔跤王。在摔跤王对自己女儿敞开心扉,和片尾用尽生命的最后力气使出绝招的时候,我两次达到高潮。

12老爷车 G点在老牛仔隔壁的中国人遭到报复,及片尾老牛仔殉了的时候。牛仔老而弥坚。

13这个杀手不太冷 上学时候看的,记忆中结尾很感人,一个人看的时候应该哭得更厉害。

14断背山 李安用衬衫嵌套关系的互换非常含蓄地表达出生死离别后人情绪的那中转变。 就在给缠绵包裹着的衬衫打镜头的时候,我又被捅到点上了。本片的原声充满美国西部牛仔风,绝对不容错过。

15辛德勒名单 话说拉尔夫。费因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之一)再片中很拉风。什么叫制服诱惑情看下图。本片的G点就在片尾主角在工厂内的演说。出字幕的时候演员携当年辛德勒工厂幸存的犹太人,在辛德勒的墓碑前一人放上一颗石子。不禁清泪长流。

16末代皇帝 中国的史诗,这绝对不是当下中国古装大片可以丝毫比拟的,片中G点在晚年溥仪去原本属于自己的宫殿故宫,居然还要买票,物是人非,之前影片的一幕幕在眼前扫过,悲凉的感觉一下涌上来,泪水喷薄而出。片子配乐异常精彩,原声大碟值得下载。

17WALL-E 感人的童话,伟大的pixar,有的部分感觉有点像韩剧里的桥段。

从13号到21号,看了5遍多的片子,是的,一周的时间几乎都在看这个片子,这部惊心动魄但异常真实的片子,就算再高明的作家或者编剧大师,都编不出这样一个完美的故事,因为它真实,真实地让人害怕。我被这个故事彻底震撼了,虽然有人说原著比电影要好,我没有看过原著,但通过电影这个媒介,我可及主人公感受的那些真实,这一周,恍如隔世,我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不,真相里,它比我曾经受触动的很多话语都要震撼,因为它真实。我愿意用这一周的时间去祭奠它,祭奠那个主人公克里斯多夫。我愿意与他一起分享他的感悟和觉醒,我愿意和这部《阿拉斯加之死》的传记作者一起分享这种共鸣,我更愿意用这篇6000多字的文与所有看过电影或书的朋友一起分享这种快乐,这近乎疯狂的快乐,是的,正如克里斯多夫死前写下的那句:“真正的幸福在分享之中”。。。

注:不是影评,观后感悟,严重剧透,谢谢阅读

不想去说这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到底告诉我们多少生活的真相,真理和爱等等的道理,道理说得再多不如亲身经历一次的感悟来得要深正如这个愤世嫉俗的alex,在他所推崇的卢梭等等人类文明哺育的思想精英的至理名言的鼓舞下反叛社会,独自一人,走入不为人知的荒野.他所要找寻的不过一个真相,一个生活的真相.如果有精神追求的人,大多会如他一样去努力探寻,而他却将整个人生,整个生活都投入到对这个真相的寻找之中他可以脱去那虚伪的文明的教条的皮--学士服,他可以丢掉只能在人造的地方爬行的工业文明的伟大产物--汽车,他甚至可以烧掉现代社会价值体现最权威的东西--钞票.为了回归自然,重拾野性,他要做的太多太多.总之,他要一层层剥掉从他认知开始,不,是从他成为人类文明的受精卵开始,这个庞大的文明机器给他层层叠加的那张所谓"文明之皮".细细剥来,却是那一层层虚伪的皮,人类社会最大的讽刺就在于这个建立在自然之上的"虚伪性".掩盖自然,构筑文明,还有比这更虚伪的事情么?人通过逃避自然的威胁而聚集起来,将文明层层堆积,最后反倒自然成为濒临灭绝和难以生存的"物种".人类用尽一切努力征服自然,将自然赶向边缘的角落,在高密度的都市和摩天大楼里生存的人们,早已忘却了自然,那个随着人类文明的膨胀而步步倒退的自然.那个曾经自在的自然.战胜了自然,人就真得幸福了么?人类不过是在重构另一个更加残酷的自然,更加冰冷的自然--社会!钢铁水泥的丛林,工业污染的河流,拥挤而狭小的城市峡谷,人们在文明之皮的掩盖下,却便得更加贪婪,更加兽性.兽的兽性是以果腹为极限,而人的兽性却没有极限.除了果腹,人要干的还有太多太多.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类何时战胜得了自然?荒野中的废弃巴士,工业都市中的残余绿地,哪个更美,还真难回答.分享,alex临死之前写下的最后一句日记,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分享与家人的快乐?分享与人群的快乐?分享与社会的快乐?分享与自然的快乐?分享......alex的出逃,算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自然回归的呼声吧,这无疑是当下可怜的人们挂在嘴边的一种时髦潮流.但这个身体力行回归自然的人,在1992年,在那个荒野中的废弃巴士里终结了自我的人,要伟大的多,无疑,他的感悟是无与伦比的真实.2.13.2008

这个片子把alex在拉斯维加斯的最后那段完全脱离社会的生活和他之前的社会生活穿插起来,毕业以后那段四处流浪的日子,我想是alex真正与社会决裂的过程,渐渐远离城市,远离故乡,来到农场,来到盐湖城的盐碱地,来到游牧嬉皮士的聚集地,那些城市间的边缘地,依然有人的气息,只是趋于一种更加原始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便是在这过度之中努力褪去”文明的皮”,包括在牧场和人打听野外生存的知识,如何处理熏肉等等,他脑子里唯一的事情就是”into the wild”.就算在这途中,动人的女孩用身体也未能挑逗他的欲望而让他停顿下来,还有盐湖城的老人,用慈父的爱感化他,也未能让他成为他的孙子而重新回到人的家庭结构中来.正如开始,alex的妹妹述说的”他一直是一个对自我道德很苛刻的人”.他的确生来就是个叛逆的清教徒.他的结局是必然的. 可以说他的家庭不和自童年就对他造成的难以磨灭的伤,但他却不同于有更多同样家庭同样遭遇的孩子一样自甘堕落,相反,他在学校的成绩极佳,而且论文课题大多是关注非洲问题之类的颇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一类.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除了对虚伪的学校文化和家庭文化的不屑,他没有做过任何不良的事情.他一定是蓄谋很久了.他要逃,他要逃避这个虚伪的文明社会.片子一开始便是他刚到达阿拉斯加的情景,当他欣喜若狂地发现了一辆废弃的空巴士,并且发现曾经有人也于此居住过,他攀上车顶,对四周的森林和狂野大喊“is everybody here?”,然后自己作答“Guess not”.我相信他这一刻是人生中最自由的时刻了,他终于相信自己完全脱离了文明.之后学着狼叫,他开始尝试召唤着他的野性,那些自然中的真相,被文明遮蔽的真相. 他写日记,他在板上刻上名字和纪念日,他或许是出于兴奋,或许也是想给那些被远离的人们留下一点信息,留下一个褪去”文明之皮”的英雄,敢于与文明社会做最后的抗争的觉醒的英雄. 这个片子里有个非常重要的道具—汽车,这个工业文明社会的象征物.无论是alex之前的那辆小黄破车,还是嬉皮士的房车,或者是牧场的小麦收割车,更或是他最后时光里的那辆废弃的巴士车,都是车.车,延伸了工业文明,像流感或者病毒,四处传播.车,让文明发展,让文明复杂,让文明疯狂.车(机器)的文化是工业文明的集中体现.哪怕阿拉斯加的无人区,居然还有一辆废弃的巴士,如同自然中一个永久存在的坏死的生锈的疮疤,如同那些荒原中废弃的不为人知的古老文明的残骸.这辆巴士便是现代工业文明将成为另一个残骸的先兆吧.最讽刺的是,当大学毕业典礼结束,alex居然让妹妹开着自己的车去见父母,并且在父亲提出奖励他一辆新车的时候与父亲发生争执.无疑地,父亲的这一举动让他觉得可笑之极,愤怒之极,他早已有了摆脱文明的冲动,他迟早要扔掉那辆车,甚至那个车牌.车对他来说不但毫无意义,更是一种文明的侮辱.所以在一个泥石流过后,他终于可以扔掉陷在泥沼中的车,扔掉车牌,还烧掉了钞票,这段实在是过瘾.他不需要车,他只要徒步,他不要父亲提供的任何东西,他已经开始筹划着与这个家庭决裂,与这个社会决裂.正如他不怕伤害他唯一可以信任的妹妹,正如她妹妹的独白中说他太了解她了,借他妹妹之口,说出了”他要找回自我存在的真实感”这个出逃的动机.人在离开的时候最牵挂的无非是个情字,alex这样的了断是如此的干脆,毁掉了标识,毁掉了身份,毁掉了踪迹,毁掉一切文明的痕迹.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 挑战极限 超级浪人Alexander,诞生于1990年7月当他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洗手间用垃圾桶里的口红在镜子上写下这段字的时候,他相信,他已经重生了.他赋予了他自己重生的权利. “大海唯一的礼物就是它无情的海浪它会给人带来感受坚强的机会虽然现在我对大海知之甚少但我知道那是它存在的方式也知道它对生命的重要不一定真得坚强,但要感受坚强至少去衡量自己一次至少在人类最古老的环境中去寻找一次自我独自面对麻木的石头只用自己的手和大脑来拯救自我” 在加利福尼亚的海浪里,他又一次坚定了他所追寻的自我存在的真正涵义,他需要在此生衡量自己一次,哪怕一次,就足够了。当然,海边的浪还不够具有危险性,他选择了漂流.在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游。在那个利欲熏心的皮划艇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知他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得等上12年才能申请上一个漂流的资格,要么就交2000美元.好不容易摆脱了文明社会不过想去激流里划一趟船,居然也有如此荒唐的交易,去他的交易,去他的规则,去他的头盔,他居然在没有头盔没有任何漂流经验的情况下漂了很久.确实,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才能在蛮荒自然中幸存,我想他是在一次次培养,不,是重拾一种适应自然的能力,那个文明人类早已退化的能力.于是他便乘着那小独木舟一直漂游南下,甚至穿过morelos大坝的泄洪沟进入墨西哥 原著《阿拉斯加之死》中有一段,那是克里斯写给旅途中相遇的80岁老先生的话。 “这么多人活得不快乐,却不主动改变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受到安全、服从、保守主义的生活制约...其实安全的未来最伤害人心中冒险的灵魂。人的灵魂中,最基本的核心是他对冒险的热忱。” 无论是向身体极限挑战,还是向精神极限挑战,人如果放弃了这种最珍贵的才能,而变得困顿麻木,那将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了 文明恐惧症 当alex 拔了一夜的火车,第二天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当他钻出火车站围墙的刹那,他知道,他又回到了文明之中,四周是钢铁玻璃的现代主义的城市景象。他一脸茫然,所有旅行的快感荡然无存,好像是进入了一个噩梦而不是从梦中醒来。当然我们可以认为他一直在“梦游”,完全活在逃避文明的假象空白中,而我们呢?不也是一个个梦游者么,在文明堆砌的幻象中游离不定。谁迷失了自我,谁在找寻。Alex好像是患上了文明恐惧症,而这种恐惧恰恰来自文明本身。他惧怕文明,他憎恨社会,他在人群中眩晕,而我们却在文明中习以为常地生活,麻木不仁地生活,文明给予我们什么,我们便接受什么,从来都不曾做过反思和选择。这是我们丧失了自然野性和本能天性之后,取而代之的所谓文明性,区别与动物的绝对优势。文明培育了我们,还是我们培育了文明?是自然远离了我们,还是我们远离了自然?总之,我们人类已经完全脱离了那个自在的自然,而自我满足地文明下去。 Vedder唱到的“社会,你是疯狂的温床,我希望没有我的时候你不会孤单”。alex他所做的无非是在找寻文明遮盖的真相,人存在的真相。谁能活的如此哲学,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去揭示人的本质。哲学家无法摆脱社会和文明,就算是在做一种反思,那也是不彻底的。看来只有alex和那些隐居闭关的修行者们是在用最真诚的方式面对自然,去找寻迷失已久的人的本质。alex是清教徒还是苦行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全身心地感悟,无论那路是否看到尽头,至少他敢于做了,哪怕“衡量自己一次”。甚至在收容所他还询问如果办理身份证,但在夜晚的混乱街道和餐馆里那些虚伪的笑容中,他立刻放弃了收容所的床铺,又去拔了另一辆火车。而在警察局理偶然看到电视里布什的一句发言“世界不会等你”,他又一次意识到,他不能懈怠,不能放弃这唯一的机会,虽然在那一夜会被恶棍一样的警察拖下火车,打得头破血流,他义无反顾地向着伟大的阿拉斯加迈进。 ,当alex在阿拉斯加的荒野射杀了平生最大的一只猎物――一只驯鹿后,他飞快地跑回巴士车并兴奋地在日记中写下这句,那是一种原初的激动,可以想象当初的野蛮人当捕获到一只大猎物时也会有如此的激动,这激动的本能的,是由饥饿产的激动,是由本能产生的激动,这比买乐透中头奖或是捡到颗钻石戒指的激动要来得更加真实。当他用匕首割开那个庞然大物的喉管,剖开它的胸膛,捧出那一颗人头样硕大而滚热的心脏,他此刻真是还原到自然之中了。他捧着那颗心脏,走到荒野中,像是在祈祷,更像是在祭祀,祭祀文明,祭祀自然。他费力地捧着硕大的鹿头,捧着肢解的躯干到河边,想用农场大叔传授的做熏肉的方法把猎物风干。一定是在为日后储备粮食吧,在这个蛮荒的阿拉斯加,刚刚摆脱文明重拾野性的alex,一定活得很艰难,和其它生物一样艰难。在这里,他甚至丧失了人的优势,那些文明的优势在自然中一文不值,虽然人的智商高过所有的动物,但一个独自面对自然的人,一个社会的人失掉的恰恰是适应自然的本能。 最终,他没能足够快地处理掉那些肉,而让苍蝇在上面下了卵,结果不多时熏肉都腐败爬满了蛆虫。他发疯似地扒开覆盖的苔藓,掏出那些腐败的熏肉。也许射杀猎物之后他不该跑回巴士去记下那句话,也许他不该捧着心脏去祭祀,也许他不该在没有处理完猎物之前去河里清洗沾满血迹的身体,也许他该像一头真正的野兽,直截了当地咬上去,大吃一顿生肉,然后把余下的拖回窝里,可惜,他是人。这就是文明的代价,人已经不能脱离赖以生存的文明和社会独自在自然中过活。他只有把那些肉,留给饥饿的狼和鹰,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饱餐一顿,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做回野蛮动物了。他也只能在野兽饱餐散去,坐在那个猎物的坟前,一个他用木棍竖的十字架前独自悲哀。正如他之后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它并不偏向于袒护人类,这个地方野蛮而未开化,那些比我更贴近荒野和动物的人才适合在此生存。” 绝望 “我曾经历了许许多多,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在乡下恬静的隐居,尽可能对人们做些简单而有用的善事,尽管那些人们并不习惯我为他们做了这些,做一份真正有用的工作,最后休息,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爱周围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对幸福的诠释。在这些之上,有你为伴,也许还有我们的孩子,一个男人还能再渴望些什么呢?”―― Leo Tolstoy 《Family Happiness》 在读完托尔斯泰《家庭幸福》的这段,他好像突然觉悟了,他知道了些什么,无论是什么那感受一定是至深的,以至于他在这1年多的漂泊直至阿拉斯加的这几个月里,他第一次有了回家的念头,于是他收拾起了他的行装。冰雪早已融化,树木更加茂盛,那些猫头鹰依旧安静地蹲在书上,可是,来时干涸的河床,此时却波涛汹涌,成了激流。看着对岸树杈上那个来时他做的记号,那顶嬉皮士阿姨亲手为他织的毛线帽依旧悬在那里,可是,已经没有了来时的路。他茫然,他想过河,他失足跌入水中,险些被激流冲走,那河太急,一定是游不过的。他没有退路了,他只能再回到神奇巴士那去。那天好大的雨,走到巴士天已经黑了,他放下包袱,最后在日记里写下了“Rained you..”当在沙丘上告别那个80多岁的老者时,老者说了这段话“当你原谅的时候,你就会爱,当你爱的时候,神的光芒就会照亮你”之后,alex却用了句“holy shit”调侃,或许是掩盖那离别的悲伤吧,他那时想必还沉浸在阿拉斯加的疯狂梦想之中。他无法原谅他的父母,他无法原谅他的过去,他无法原谅更多,他需要回归自然,逃避那个万恶的文明社会。他甚至可以拒绝爱,是的,他丢下他唯一可亲的妹妹,他错过了美丽动人的tracy,他拒绝了想收养他的80岁老翁,他已走的太远,他错过了爱他的人,他错过了爱,他错过了幸福,这个他一直在追寻的东西。 “Where hungry!......”食物短缺是如此让人发狂,没有任何可吃的,他只能通过那有限的野外植物的书籍去找些植物的根茎,却误食了有毒的野生豌豆,这个致命的错误让他最终丧命,这样的结局,对于一个缺乏野外生存经验,不带地图就进阿拉斯加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是注定的。当他身体突然不适,如同那本书上描述的症状:全身麻痹,毒素扩散导致恶心、呕吐。。。如果不接受治疗,会导致厌食而死。死的是这么荒唐,这么不值,就因为错误判断了野生豌豆的纹理。“第100天,我做到了,但生命却是最微弱的状态。。。。。。”。此时的他骨瘦如柴,脸色煞白,犹如受难的耶酥。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了,去打了最后一桶水,甚至遇到的大棕熊都误以为他不是活物。 此时,他已经虚弱到了极点,时候到了。他摇摇晃晃地拿起笔,戴上眼睛,在一本书的中间写下了:“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之后他落泪,他擦拭身体,他穿戴好衣服,他钻进他妈妈亲手缝制的睡袋,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准备好好地迎接死亡。他仰望窗外,直视太阳,无数濒死案例揭示,人在死亡的时候,生前的一切会如电影般在眼前快速略过,影片也到这个时候也是插入了他投入到他父母的怀抱,他由死亡的痛苦一下看到光明,眼角滑出一滴幸福的泪后,他停止了呼吸。 我想他并不是把一切归咎为狭义的上帝,而是他真正感悟到的那个神秘而饱含智慧和爱的真相。他用尽了所有代价最后明白的,就是“真正的幸福在于分享之中”这个我们听得已经麻木的道理,正如我们听过其它类似而且都已经索然无味的道理一样,被我们所忽视的常常是真相,却需要绕一个大弯才能明白,文明不该反思自己么?文明对于它的子民的教育是否产生了问题,人们接受文明,人们却远离真相,逃避真相,无论一生将如何度过,如果觉悟得尽可能早一些,幸福便不会如此难寻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森林砍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