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儿童苦难片为何钟爱苦难叙事?

原标题:作家地理|看到的 读到的 想到的 ——犹太民族的苦难叙事(刘庆)

2015年5月,我和朋友们在以色列旅行了十多天,我们从特拉维夫出发,走过婚礼教堂,报喜教堂,一直走上苦路,直到圣墓教堂。我们走的路是基督耶稣从生到死,从凡人到神的路程,最后在死海结束了我们的旅程。

看到的 读到的 想到的

——犹太民族的苦难叙事

清晨的耶路撒冷不像加利利湖畔那样清新静谧,唤醒加利利湖提比利亚的是栖落的鸽子,而唤醒圣城耶路撒冷清晨的则是乌鸦。从麻雀和其它小鸟柔弱的絮语中醒来,乌鸦的叫声嘶哑而坚硬。耶路撒冷的乌鸦就像鸟中的王者,袭袭黑衣,一群群阴郁沉闷地飞过天空。

在我们下榻宾馆后面一个空场里,我看见一排用做隔离带的大石头被涂了各种颜色,,五月中旬,一年两季的以色列纷乱蓬勃的杂草正是黄里透白,就像这个国度所有房子的颜色。但我眼前的石头五颜六色,蓝的,紫的,红的,绿的,黑的,石头静穆着,沉思着,这些涂了颜色的石头就像石头中的花朵。

以色列人的信仰也凝固在石头上,西奈山顶,上帝交给摩西的两块法版便是神用指头写的立约石版。传说中的摩西是希伯来王子,《圣经》里,他带领犹太人奇迹般地逃出埃及,改变了一个奴隶民族的命运。上帝授予摩西十诫,承诺摩西,只要以色列人能够按照这些戒律生活和礼拜,他就把迦南地赐给他们。十诫成为犹太人的生活传统和灵魂密码,而迦南这个上帝的应许之地则成为以色列人的梦想和符咒。

上帝之约的石版藏进约柜,以色列的英雄大卫再次得到上帝的许诺:“你的家族和你的王国将永世长存。”大卫宣布上帝定居圣城。自此,耶路撒冷成为上帝之城。大卫的继承者便是著名的所罗门,传奇帝王所罗门的智慧成就了三千寓言和一千零五首歌曲。所罗门有七百个妻子三百个嫔妃,但他最引以为豪的杰作是完成他父亲计划建造的圣殿。圣殿不仅是神圣之所,还是上帝在俗世的住宅。所罗门将圣殿建在摩利亚山,他将放着摩西律法的约柜和两个黄金智天使放进至圣之所。当祭司走出至圣之所,神显之云和上帝荣光充满圣殿,上帝对所罗门说,“我必坚固你的国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远。”

至圣之所是简朴的,但圣殿却日益金碧辉煌,圣殿是犹太人的生活中心,宝库里的黄金晃花了周边帝国的眼睛。此后,一次次战乱接蹱而至。历史记载,圣城的夺命一战发生在公元70年7月,罗马将军提图斯攻入耶路撒冷,提图斯劫掠并烧毁了圣殿,罗马人劫掠的黄金之多,让世界东方的金价很快下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聚集在圣坛的台阶上,等待死亡的来临,他们被兴奋的罗马人割喉,鲜血成河。六千名妇女儿童挤在圣殿里,等待一个假先知宣称的救赎奇迹,他们葬身在圣殿的火海。史载,罗马人最后厌倦了杀戮。厌倦了,一个多么诡异的词句。耶路撒冷人被赶到圣殿女院搭建的集中营里,又一个惊心动魄的词句——集中营。耶路撒冷人在集中营里被筛选,起义者被杀死。身强力壮的到埃及煤矿做工,年轻英俊的成为奴隶,选做角斗士的被送上竞技场与狮子搏斗。提图斯凯旋之前,更多的犹太人以被玩乐的方式夺去了性命。

圣殿再没有重建,圣殿的象征只剩下一堵西墙,这道墙成了一个民族的心理屏障和寄托,这就是著名的哭墙。哭墙由一块块巨大的方石叠成,裸露着历史和自然风化的伤痕,还有一代代犹太人泪水和心血的涂抹。哭墙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灵遗存,是一个民族的另一种纪念碑,它是坚硬的,坚硬到永远矗立,它又是柔软的,柔软到一摁就会迸溅鲜血和泪水。在哭墙前面,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将写着心愿的纸条塞进古老的石缝,我和人们做了同样的动作,我塞进石缝的是一张白纸。然后,我转过潮湿的目光,在我身边,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黑袍教士们正在带领孩子们手扶哭墙,他们在高声呐喊和哭泣。40多度的太阳下,热汽蒸腾,那是怎样的震撼和震动!你立刻就相信了,犹太人的信仰凝固在石头上,石头在一代代人的心头开出花朵,这些花朵便是信仰的高贵和民族的不屈。

地上生长的树木容易攀折,花枯叶落,而地下生长的石头只会更加坚决和锐利。橄榄树根嵌进石头,石榴树根长进石缝,石头生了根,又长入下面的石头。犹太民族在石头上种入感念和誓言,然后一代代人用心血和泪水浇灌,这样坚韧和艰忍的民族之花何止绚烂壮美,更是永恒的献祭和控诉。

屠杀犹太人不是希特勒的发明,就在欧洲恶魔希特勒出生的那年,那以前的许多年,对犹太人的屠杀和驱逐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当希特勒还在童年的时候,俄国的敖德萨,一场屠犹运动正在残忍地进行着。

我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找到了对敖德萨的书写,这两个作家一个是以色列的作家阿摩司·奥兹,另一位是苏联著名作家伊萨克·巴别尔。

敖德萨始建于1794年,当时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要在乌克兰的南端再造一个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像中国版的武则天,据说她结婚十年仍是处女,她的丈夫彼得三世宁可和她在床上摆玩具也不行鱼水之欢。丈夫竟然在卧室里养了一群狗当起了驯狗师。后来的叶卡捷琳娜当上女皇,野史说她荒淫到穿着开裆裤上朝,以便在即兴交欢时省去脱裤子的繁文缛节。美丽而淫荡的女皇在黑海之滨的小镇哈吉别伊建造了一个要塞,女皇的铜像立在以她命名的广场之上,敖德萨的历史从此开启。

那时候,从波兰流落到俄国的犹太人被限制在黑海沿岸的隔离区生活,他们上学有名额限制,连务农的权利都没有。做专卖和小生意维持生计也许是唯一的谋生之路,这也许就是犹太人拥有商业才华的缘由。敖德萨没有犹太人的隔离区,因此,敖德萨成了犹太人的天堂,黑海在街巷的尽头波光粼粼,海风中,林荫路边盛开着金合欢,夜晚,遍布全城的石子路在月光下闪闪发光。阿摩司的爷爷亚历山大曾生活在敖德萨的好时光里,奥兹在他的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写到爷爷的生活。敖德萨的大街上阳光明媚,好几个民族的风格使这个港口城市带着浓烈的异国情调。

“爷爷十五岁那年辍学,做点小生意,在这里买点什么,又到那里贩卖,夜里写下激情澎湃的俄文诗歌,贪婪的目光投向商店的橱窗,投向一堆堆瓜果、葡萄和西瓜,投向淫荡的南方女人,匆匆赶回家中写下另一首感情充沛的诗。”

敖德萨的好时光里,犹太人控制了当地的银行业,百分九十的谷物贸易,十个律师就有七个犹太人。有了钱的犹太人开始了另一个梦想,他们想有自己的国度,敖德萨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发源地,富裕而有激情的犹太领袖将千百年来犹太人被迫害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自己的祖国,他们宁愿踏遍天涯海角,目的只有一个,找到一块土地,建立一个主权国,一劳永逸地解决俄国犹太人的苦难,解决犹太人的苦难。

1905年,沙皇尼古拉二世遇到一场几乎让他丧失王位的革命,这场革命的主力军许多都是犹太人。沙皇一个卓越的手下阴险地杜撰了一份犹太复国主义召开秘密会议的小册子,小册子写道:犹太人已深入到政府的各个部门,藏身于教会和新闻媒体,在恶魔般的荒谬计划中,犹太人想要创建一个犹太独裁者统治的世界帝国。

20155月,我走进耶路撒冷的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那里被叫做六百万森林,六百万,这是二战时期犹太人被屠杀的数字。大屠杀纪念馆建在地下,更像一座活着的坟墓,参观者在尸体旁边走过,在凝固的大火和黑烟边走过,黑烟散发着尸体的气味,散发照片胶片的糊味,散发着书籍的纸味,曾经的欢乐,曾经无比的欢乐,曾经刻骨铭心的欢乐,一切,一切,变得比铁皮棺材还要冰冷。希特勒时代的宣传画上,犹太人眼窝深陷,变成吞食欧洲的虫子,肥胖的犹太人阴险地将地球攥出淋漓的鲜血。犹太人不但杀死了基督,还阴谋统治全人类。

德国纳粹的宣传画和俄国沙皇时代的小册子如出一辙,他们的指向是同一个,阴险的犹太人不但杀害了基督,他们还想要统治世界。解决方案也只有一个——对犹太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驱逐和屠杀。

还说1906年,巴别尔一家来到了劫后的敖德萨,他从长诗里读到了先辈们的痛楚,先辈们质问自己的同胞,大屠杀发生时,躲在一边看着自己女人被强奸的犹太男人还是不是男人?

少年的巴别尔脸圆圆的,戴着圆眼镜,看上去像没有脖子。一边是充足的阳光和旺盛的情欲,一边是末日蝙蝠般的日子,巴别尔看到自己的父辈们爬满烂疮的佝偻脊梁,他们一边抽泣,一边苦笑。

巴别尔没有亲历1905年的屠杀,却在成年以后亲身经历了另一场对犹太人的杀戮。

那时候,巴别尔是苏联红军布琼尼骑兵中的一员。苏联红军攻进了波兰,有一晚,他住宿在一个犹太人的劫后之家。他做一个梦,梦里,在血战的腥味和死马的尸臭当中,师长的子弹打破了旅长的脑袋,旅长两个眼珠掉在地上。

摩挲他脸的是屋子里那个可怜的犹太孕妇。

“老爷”,孕妇说,“你在梦里又是叫又是踢,我这就给你的地铺挪个角落,省得你踢到我爹------

睡着的人被子揭开了,一个老头喉咙被切开了,脸砍成两半,大胡子上沾满血污。犹太女人一边抖搂着被子,一边说,“他们砍他的时候,他求他们说,把我拉到后门去杀掉,别让我女儿看到我活活死去。”那女人突然放大嗓门,声震屋宇地说,“我想知道,在整个世界上,你们还能在哪儿找到像我爹这样的父亲------

巴别尔将这心酸绝望的一幕写进了他的小说《红色骑兵军》,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些文字将拧成一条绞索致他于死地。1939年,苏联秘密警察逮捕了他,创作手稿全部没收,从此下落不明。

犹太人巴别尔死于19401月的苏联,临死时,他只有一个请求,再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完成最后的作品。斯大林将他的作品写完了,那就是他的死。

巴别尔的作品如此惊心动魄,他记录了犹太人的苦难,他的名字写进了犹太人的历史,写进了世界文学史。

《红色骑兵军》发表于1924年,也就是那一年,德国的希特勒在监狱里度过了他35岁的生日,并出版了他的著作《四年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这本书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自传《我的奋斗》。希特勒已经写下了他对犹太人的仇恨。

巴别尔写了一个脸被砍成两半的犹太父亲,美国犹太作家埃利·维塞尔的自传体小说《夜》里面,这位198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书写到自己的父亲时更令人读到窒息。

赛加特是特兰西法瓦法亚的一座小镇,埃利·威塞尔就出生在那里。1941年,他13岁,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已经开始白天学习犹太经典《塔木德经》,夜晚跑到教堂为犹太神庙的毁灭而哭泣。

灾难忽然降临了,整个犹太人的生活区被毁灭,所有人将被送往集中营。埃利在《夜》中的书写惊心动魄,他记录了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前夜,记录了集中营里的日日夜夜。他写到了饥饿——焦渴——恐惧——押送——大挑——焚烧——烟囱,大挑是集中营里最可怕的一项,那是死亡对生灵的选择。而大挑还不是最残酷的。作家在这本薄薄的小书里写到了父亲死亡来临的一刻——

我记得那个夜晚,我一生中最令人惶然悚然的夜晚。

------埃利扎,儿子,过来------我要跟你说点事-----只跟你一个人说-----来,别离开我,埃利扎-----

在极度悲伤的时刻,我听见了他的声音,也明白他的意思,但没有动。

叫我来到他的身旁,那是他在极度痛苦中的最后愿望,那时,灵魂正从他破碎的躯体中挣扎出壳-----而我却没有让他如愿。

我害怕。我依然躺在床板上,请求上帝别让父亲喊我的名字,不要呼喊。我怕极了,怕党卫军大发雷霆。

父亲已经丧失了意识。但是,他那揪心扯肺的声音穿透了岑寂,依然在召唤我,仅仅召唤我一个人。

“怎么搞的!”党卫军突然发起火来,使劲打父亲的头,“安静点儿,老家伙,安静点儿!”

父亲已经感受不到棍棒的打击了,我却感受到了。但是,我没有任何反应,听任党卫军殴打父亲,我感到他就在死亡的魔掌下。更糟糕的是,我很生气,因为他的呻吟和呼唤激怒了党卫军。

“埃扎利!埃扎利!来,别离开我----

他的声音那么远,又那么近,但我一动都没动。

我永远不会宽恕把我推向绝境的世界,它把我变成一个冷漠的陌生人,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最卑劣、最原始的本能

埃利·维塞尔在自传《夜》里面写下了他们被迫离开家园的情景——

我们坐在封闭的牲口车里,不知去什么地方,怎样描述那次最后的行程?或者,在疯狂的、阴森森的天地间,人性与非人性全都颠倒,组织严密、颇有教养、身穿制服的人一过来就大开杀戒,天真的幼童和疲弱的老人全都走向死亡,这又该怎样描述?在烈焰蒸腾的夜晚,无数亲人一夜之间被强行分离,整个家庭,整个支离破碎,那是一幅怎样的惨景?一个窈窕妩媚、举止得当、金发赪颜、面带微笑的犹太小女孩,与母亲一起到达目的地,当夜就被处决,谁能相信这是事实?

一个美丽的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走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她的身边还有一个弱小可爱的弟弟。她的母亲要做出最痛苦的选择,她的身边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将被送进毒气室处死。留下哪一个?一个母亲要对自己的一双儿女进行“大挑”,这就是索菲的选择。

美国作家威廉·斯泰隆的小说《索菲的选择》:

“你是说我必须选择吗?”

“你是一个波兰佬,不是一个依地人。这给你一个特权——一次选择。”

她的思维闪烁了一下,停止了。接着她感到双腿垮了下去。“我不能选!”她开始尖叫。啊,那是什么样的尖叫啊!受折磨的天使在地狱的烈焰上也没有这样的惨叫。

“住口!赶快选择,要不然妈的,我把两个都送到那边去。快!”

她简直不能相信这一切。她简直不能相信,她此时跪在坚硬、粗糙的水泥地上,拼命地把孩子往身上搂,以至于她感到他们的肉体似乎要嫁接到她的身上。

“不要让我选择,”她听见自己喃喃地恳求,“我不能选择。”

“那么把他们两人都送到那边去。”

她从水泥地上跌撞着站起来,一把把一个孩子推出去时听见伊娃凄惨的叫声。

“拿走这孩子!”她喊道。“拿走我的小女孩。”

她将永远忘不了那模糊的印象,孩子不断地回头望着,乞求着。但她的双眼被泪水蒙住,因而幸运地没看到伊娃脸上的表情。她最后瞥了一下逐渐消失的细小人影时,几乎疯了。

伊娃仍然带着她的熊和她的长笛。

索菲的选择没有完结,为了保住儿子的生命,她还要选择将自己的肉体下贱无耻地出卖给集中营的纳粹头子赫斯。她受到一个同性恋狂、集中营的女看守的袭击。肉体被放肆地蹂躏,索菲的选择是紧紧地抓住任何一次得以卑贱的机会。

“你们来到了集中营,不是疗养院,这里只有一条出路——从烟囱飞上天空。”纳粹军官对犹太人说,“你们将无权活过两个星期。”

在集中营里,犹太人活着的折磨,疾病和饥饿的每一天只是生活的邪恶虚象,在这些虚象中,他们一步步走向的只是死亡。

萦菲失去了尊严,仍然没有保住自己的儿子。

死里逃生的萦菲战后爱上了纳山,一个吸毒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她与纳山一起选择了最终的归宿——死亡。

萦菲将女儿亲手推向死亡,她的儿子最终也走向了死亡。然而,流浪在集中营外面的孩子们同样生活在人间地狱当中。在另一个犹太作家泽西·科辛斯基的笔下,他记下了一个男孩的生存笔记。科辛斯基的小说名叫《被涂污的鸟》也译成《彩鸟》。

科辛斯基1933年出生于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二战爆发,他被父母送到乡下避难,历尽苦难,被虐待成哑巴。在战后的一次滑雪事故中才重获说话的能力。科辛斯基以幸存者的良心起誓,他用第一人称写下小说,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是真的。

1939年秋,东欧某个大城市,一个6岁的男孩被送到遥远的村庄逃避集中营的命运,故事从此开始。一个一年只洗一次澡的老妇成了他的养母。老妇死于火灾,他又流落到一个巫医的家里。巫婆怀疑这个犹太孩子是吸血鬼,用各种办法遏制他体内的邪欲。男孩发烧了,巫医在田野里挖了一个坑,脱光男孩的衣服,将他埋进土坑。孩子只有脑袋长出大地之上,成群的蚂蚁和蟑螂向他的脑袋涌来,乌鸦在头顶盘旋,包围了他,张开钩嘴,猛地啄来……此后,活下来的男孩目睹了一次次人间惨剧,磨坊主在餐桌边挖掉雇工的双眼,农夫在婚宴之夜一刀捅死对手,一个犹太女孩在纳粹开往集中营的火车上坠落,幸存的女孩竟被农夫强奸至死。农妇们抢夺犹太男孩的衣物,将瓶子塞进一个被轮奸的女人的下体,将瓶子一脚踢碎。德国兵将犹太人浇上汽油再当活靶子点射,将丈夫杀掉割下生殖器塞进妻子的口中——男孩在教堂里犯了一个小错,他被农民抬出去扔进教堂的粪坑——

我们在粪坑边缘停了下来,那粪坑散发着臭气,粪水表面的浮悬物呈现着可怕的皱纹,样子像表面泛着浮游物的热热的荞麦汤。那恶心的浮悬物上爬满了小小的虫子,每一个大约有手指甲那么长。浮悬物上方旋着一群群苍蝇,它们在单调地嗡嗡直叫,绿色和紫色相间的美丽身体闪亮着。它们彼此冲撞着,落在粪水浮悬物上呆一会儿,然后再次飞到空气中。

我直想呕吐。那些农民抓住我的手和脚摇晃起来。蓝天上苍白的云朵在我眼中飘游。我被扔进那一潭褐色秽物的正中央,它在我身下分开并吞没了我-----

上帝在犹太男孩的心中死掉了,他成了一个哑巴。基督的神话破灭了。他相信这个世界已经被魔鬼统治了。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只能成为一个恶人。

小说的结尾是男孩被苏联人救了,战后,他找到了父母,在一场意外的滑雪事故中,他恢复了声音。

恢复了声音的孩子开始讲述,向所有人讲述,讲述一个犹太男孩被侮辱和迫害的经历。当一只鸟被涂抹了颜色,在鸟群中如何受到伤害……

一代代的犹太作家共同书写着同一个历史,目的只有一个,诉说,诉说的目的是控诉和拒绝遗忘。一本本书就像拼图,拼接出一个个地狱般的场景,延续着一个民族的不屈服和追问的传统。以色列人不为君子讳,不虚伪,甚至在叙述祖先的历史时仍然能够做到不回避屈辱,这种传统如此伟大,足以让这个民族的血脉贲张,磅礴汹涌。这种传统从《圣经》时代就开始了。

《圣经》创世纪12章,有一段轻描淡写的桃色事件,但那却是犹太人屈辱历史最早和最有力量的证明。

得到上帝赐福的亚伯兰因饥荒甚大要下埃及,他对自己美貌但不生育的妻子撒莱说,“埃及人看见你必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要杀我,叫你存活。求你说,你是我的妺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夫妻俩到达埃及,法老果然将撒莱带进了法老宫,法老给了亚伯兰很多牛羊、骆驼、公驴、母驴和仆婢。上帝为亚伯兰打抱不平,他向埃及降下了大灾。法老将亚伯兰召进法老宫,他责备亚伯兰,为什么将妻子说成妺妺?让他将活人妻弄进了王宫,犯下了淫罪。“现在你的妻子在这里,可以带她走吧!”亚伯兰带上妻子和法老的礼物走了,还有屈辱换来的金银和牲畜,他们回到了迦南地。

亚伯兰九十九岁的时候,上帝赐他新名叫亚伯拉罕,赐撒莱的新名叫为撒拉。神和亚伯拉罕相约,凡他的后代都要在出生后的第八天行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的肉体上,作永远的约。”那年撒拉九十岁。

亚伯拉罕第二次将妻子说成妺妺是在基拉耳,基拉耳王亚比米勒要占有撒拉,神托梦给基拉耳王,“你是个死人哪!因为你娶了那女人来,她原是别人的妻子。”亚比米勒委屈地向神诉苦,他说,那人自己对我说‘她是我妺子’,女人自己也说‘他是我哥哥’。亚比米勒说,我做这事是‘心正手洁’。神回答说,我知道你是心中正直的,所以我不容你沾着那个女人。“现在你把这人的妻子归还他,你若不归还他,他当知道,你和你所有的人都得死。”

后怕的亚比米勒找来亚伯拉罕,“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你?你竟使我和我国的人陷在大罪里?”亚伯拉罕的回答非常真实,他说,我怕你们不惧怕神,为了我的妻子杀了我。亚比米勒把牛羊和仆婢赐给亚伯拉罕,又对撒拉说,“我给你丈夫一千银子,作为你在阖家人面前遮羞。”

《圣经》旧约的《约伯记》是这部经典的一朵另类奇皅。单就文字而言,长歌当哭,如泣如诉,优美超越《荷马史诗》,而其思想的深邃和广远,更如长风扫地,滔滔不绝。这一篇故事发出对上帝不断地追问,并且让倒霉的义人约伯和四个打着上帝旗号的能人辩论,来诘问公义和正义。

约伯是乌斯地一个正直的财主,他对神充满敬畏,并恪守所有戒律。他的家里牛羊成群,仆婢成群,有三千骆驼,五百母驴。约伯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女们相处极好。奶多到可以洗脚,磐石都为他出油。小孩子见他躲避,老人起立,王子用手捂口,首领静默无声。约伯相信他幸福美满的生活都是神的恩赐,时刻提醒子女们自洁以免对神冒犯。

对约伯的正直和敬畏,神十分满意。他对座前侍立的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和敬畏神,远离恶事。

撒但说,约伯当然应该这么做,他的一切都是你所给的,要是你用手毁掉他的所有,他一定当面弃掉你。

耶和华说,约伯所有的现在都在你手里了,只是你不要加害他本人。

撒但借示巴人之手掳去约伯的牲畜,杀了他的仆人,让狂风吹倒房屋,砸死了约伯正在喝酒的儿女。约伯得知噩耗,他撕裂外袍,剃头下拜,向苍天高喊,我的一切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可是约伯并没犯罪啊!

又一天,耶和华对撒但说,你虽然攻击了约伯,无故地伤害他,可是他还持守他的纯正。撒但说,你要是伤害了他本人的身体,他一定当面弃掉你。上帝说,他在你手中了,只是你要保留他的性命。

约伯全身长出了毒疮,连妻子都厌弃他。约伯仍然不肯抱怨上帝。约伯有三个好朋友,听说了他的不幸从各地赶来,他们几乎认不出约伯了,都放声大哭,十分痛苦。

见到朋友,约伯终于开口说话,但他诅咒的是他自己。约伯说,我真希望我生的那天和怀了男胎的那天都灭没,但愿我没有出生。人的道路既然遮隐,神又把他四面围困,为什么神还要赐给他光呢?

约伯的朋友提幔人以利法劝说他,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火星飞腾。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约伯说,我灵愁苦,要发出言语;我心苦恼,要吐露哀情。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你任凭我吧。约伯的另一个朋友书亚人比勒达责备约伯,这些话你要说到几时?比勒达的语言像诗一样,他说,蒲草没有泥岂能发长?芦荻没有水岂能生发?凡忘记神的人景况也是这样,不虔敬的人指望要灭没,他所依赖的必折断,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网。拿玛人琐法对约伯说,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至此,约伯的三个朋友已经背离了安慰约伯的初衷。

约伯说,我这求告,神,蒙他应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讥笑的;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并非不及你们。我要对全能者说话,我愿与神理论。我的罪孽和罪过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过犯和罪愆。地啊,不要遮盖我的血,不要阴拦我的哀求。愿人得与神辩白,如同人与朋友辩白一样。

接下来,约伯发出如下如中国屈原般的“天问”。约伯说,恶人为何存活?享大寿数,势力强盛呢?为什么恶人的“奶桶充满,骨髓滋润”?约伯的话对应成汉语便是为什么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约伯接着说,神夺去我的理,全能者使我心中愁苦。我至死必不以自己为不正,我持定我的义,必不放松,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责备我。

约伯坚持向上帝讨个说法,拒不认错,引来了另一个智者以利户。以利户说,耳朵试验话语,好像上膛尝食物。你们明理的人要听我的话。神断不至行恶,全能者断不至作孽。他必按人所作的报应人。虚妄的呼求,神必不垂听。

正当以利户大发宏论的时候,神从旋风中突然回答了约伯的诘问。耶和华说,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发出一连串的责问。耶和华说,谁为雨水分道?谁为雷电开路?雨有父吗?露水珠是谁生的呢?冰出于谁的胎?天上的霜是谁生的呢?你能系住昴星的结吗?能解开参星的带吗?你能按时领出十二宫吗?你能向云彩扬起声来,使倾盆的雨遮盖你吗?接下来,上帝以山羊和鹿的怀胎和生产诘问约伯,用驼鸟和战马,用鹰和雀的飞翔来诘问约伯。耶和华说,和神辩驳的,可以回答这些吗?

但是约伯仍未屈服,他说,我是卑贱的,我用什么来回答你呢?耶和华说,你岂可定我有罪,好显自己为义吗?你有神那样的臂膀吗?你能象他发雷声吗?约伯回答说,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至此,约伯仍未屈服。《约伯记》的结尾是耶和华使约伯从苦境转回,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约伯一直活到老迈,日子满足而死。

我一直在想,《圣经》里为什么会有“约伯记”这样的奇特书写?约伯无辜受难的吁叹和追问,上帝现身后的无理和歉疚般恼怒的自辩,一方面是人类的无奈和最后的屈从,一方面是造物主的无情和对邪恶的纵容,还好,最终约伯唤得上帝的垂怜和回报,但从中也可看出以色列人从来就是一个不屈的民族,追问渗透进犹太人的血液,并且一代代地传承着这种敢于追问的精神。

我还想到,在人类文学的殿堂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犹太作家,他们写出了那么多的好作品,他们将一个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诘问书写出来。《圣经》中的《约伯记》或许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密码之一。这是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约伯发出的是对上帝的挑战,但又何尝不是对尘世的审判。

我还想到,二战给人类留下的创伤不只犹太人独有,但为什么犹太人留下了那么多的苦难书写?六百万犹太人的死亡成为大屠杀和种族灭绝的标志。资料中清楚地写着,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死亡人数超过一千万,遗憾的是,中国到现在也没有几部文学作品来书写日本人给中国人造成的伤害和苦难。我们的作品都在写中国人多么伟大,多么顽强,多么有智慧,中国人书写的战争史是另类的,日本人的残暴和强大只是中国人勇武的反衬。

为什么南京大屠杀日本人现在都不承认?为什么慰安妇的屈辱韩国人的声音凄厉和尖锐?为什么中国人发出的声音如此细弱喑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地道战》、《地雷战》又何尝不是“神剧”?当然,那么多优秀的中化儿女可歌可泣的抗争确实值得赞颂,但是对一个民族苦难的正视和如实叙述不是同样应该做的吗?但现实状况是,中国人成功地将苦难和灾难转化为“英雄”叙事,这时候,你会感叹,鲁讯写出阿Q是多么伟大。更何况现代中国用几十年的努力,成功地将社会进程打造成对“阶级仇”和“民族恨”的斗争,而且,相当长的时间里,“阶级仇”远远大过“民族恨”。日本人到现在也不深刻地反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没有真正苦难的文学有没有关系?时代的洪流太快太猛,我们没有消化日本人给我们制造的苦难就陷入内战,然后又是对旧政权的控诉。然后是对新政权的讴歌、阶级斗争和政权合法性的宣导。我们说没有认真地清算文革,我们没有认真清算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主动地被动地忘记昨天,一直在思想和行动的动荡中,急急忙忙地进入下一个时间,河水总是那么急,不治好一个伤口甚至没有结痂,再添新伤。

中国人缺少一个民族的苦难叙述。所谓的经典和民族史诗大多是一些虚张声势的宏大叙事。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没有去真切地感受身上的创伤,抚摸一下心灵的伤痕?

我们要对失而复得的尊严和生活的权利感恩戴德,我们从不看看自己在一场灾难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反思的黄金期,就像地震时的黄金七十二小时,就像煤矿冒水后的三十六小时。遗忘等于背叛,比背叛更可耻的是造假,这几乎就是一种精神的原罪。伪造历史是不是应称其为精神汉奸?

我看到有人写到以色列人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据说犹太人有一个古老的传统,在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要将蜜蜂涂到《圣经》上让孩子去舔,为的是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去感受智慧和读书的快乐。我没有去求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但我更愿意相信和希望这是真的,犹太人长时期地被封闭在本民族的历史中,他们将知识和苦难都保存在自己的民族经典里,用宗教和密传的方式世代铭记。信仰就像筋一样,有力量地牵引着一个民族,不断绝。像骨头一样,不腐烂。犹太人信奉的是尊重,是以家族、学识和神圣的灵感。

《塔木德经》是犹太人的生活宗教和道德的口传律法集。如果你知道犹太人的历史,你就会了解律法对于这个流浪的民族有多么重要。在我们能读到的书里,我们知道犹太人当国的时期,苛刻的规定支配着犹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遵奉安息日是是令人痴迷的事。极端虔诚的犹太人即使在战争和灾难的状态下仍遵守安息日。在耶路撒冷的战争史中,犹太人的敌人有许多次攻击都选择在安息日。公元前167年,马其顿国王安条克在安息日展开偷袭,占领了耶路撒冷,他杀了成千上万的人,并摧毁了耶路撒冷的城墙。公元前64年,罗马将军庞培突袭耶路撒冷,他围攻圣殿长达三个月,最后他再次利用犹太人的虔诚在大斋期的安息日强攻圣殿,屠杀了12000犹太人。

相比犹太经典,中国的经典就感觉更多的是凄美和逃避。而中国人的经典是精英化的,史书也是精英的历史,中国人的语言叙述中,很少普通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讲的是登堂入室,普通人只能在诸如坑杀四十万人之类的叙述中一笔带过,只能换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叹息。中国人的伤感也很含蓄,比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是一丝淡淡的惆怅和失落。再比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写的是思念,已没有血浆迸溅的酷烈。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已是彻底的对繁华的梦呓,酸楚得来不及体味,等不及祭奠。

在以色列旅游就和阅读犹太作家们的书写一样,浮光掠影是遗憾和可耻的。我们旅游的最后一站是死海。以色列就连海水都那样充满象征。清晨,绿色的死海微波荡漾,对面的约旦隐在灰色的云霓里。死海的盐柱就像一座座大理石雕塑,一条条大理石石坝,更开放着千姿百态的盐花。死海的沙岸干燥辽远,沙石粗粝,就像一代代人的血干涸后的颜色。

2017年《收获》长篇专号(春卷)于4月28日傍晚送至《收获》杂志社,截至4月28日之前的全部快递订单,均已实际发货,包括【快递版】全年8本《收获》的全部订单。

由于到货时邮局因为五一放假已经不再取件,订阅【邮局平邮版】全年8本的订单,延迟至节后发出,均会以挂号方式邮寄。

2017《收获》长篇专号(春卷)400页,60克轻型纸印刷,3部长篇小说,2篇评论,62万字。《收获》文学杂志社组稿审稿并编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收获微店可以购买单册《收获》长篇专号(春卷)、订阅2017年《收获》长篇专号春卷、夏卷、秋卷、冬卷。

四卷总价128元,包邮。

去年底及今年初【快递版】【邮局平邮版】《收获》全年8本订单,默认发送春卷和夏卷,无需补差价,并可以优惠价格50元(原价64)增补秋卷、冬卷。包邮。但增补订单仅对全年8本订户开放。请选择前注意。

}

【摘要】:正2015年5月,我和朋友们在以色列旅行了十多天,我们从特拉维夫出发,走过拿撒勒的天主报喜教堂,走过耶稣点水成酒的婚礼教堂,抵达加利利湖边风景优美的小城提比利亚,然后我们走过约旦河前往耶路撒冷。在圣城耶路撒冷,我们走上阿拉伯人居住的耶稣苦路,那是传说中上帝之子被送上十字架的最后旅程,最后直到圣墓教堂。我们走的路是基督耶稣从生到死,从凡人到神的路程,最后在死海结束了我们的旅程。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严学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1期
梁树合;宋小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贝贝;;[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羡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们也要…

战争的阴影是沉重的。每一位拍摄战争电影的艺术家都不得不直面这份沉重。曾经有个经典评论流传很广:优秀的战争电影最后一定归于反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法律中有这样一句话:

务必在人的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的屏障。

那么,下面这些电影无疑是那道和平屏障…

喵星帝国蓝星殖民计划总指挥

被人说了这么多年幼稚,终于在知乎找回了自信心。 你们的支持让我感动,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热泪盈眶,我爱你们。 ----------------------------------------- 引用

知友写给我的一段话:以前当身边的人谈论到奥特曼如何如何幼稚,特摄剧如何如何…

知乎用户 可怜的备胎柳,连那一点点可悲的快乐都像…

这个问题好久以前看到的,作为猫和老鼠死忠不答简直对不起自己良心 今天总算有电脑给我搬运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关于大家的疑惑我试着解答下 哇哦! 关于18个月一集的问题大家可以在

的答案里看到详细的讲解!感谢科普~ 另:…

感谢大家对本答案的支持。原本这篇回答只是为了反驳当时的最高票回答。为了使更多人读起来没有障碍,下面我将使本回答逻辑更紧凑一些。

目前,这篇问题下面的高票回答的观点,是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中国文化不能风靡全球,或者风靡全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犹太儿童苦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