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保卫战持续鏖战,2018香港保卫战金管局将会怎么

热钱鏖战香港 QE3冲击波
来源:时代周报
  一个月前还十分乐观的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终于以连续出手,证明了对于国际热钱冲击的隐忧。  11月2日,香港金管局两度向银行体系注资77.89亿港元,截至当日晚间,香港金管局在两周内已经连续十次入市,累计向市场注入322.26亿港元。  就在一个月前,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指出,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后,未见资金净流入香港,也未对资本市场造成压力。然而一个多月后,局面就发生了逆转。种种迹象表明,在QE3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来自欧美等地的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了香港,引发香港金管局不得不入市干预。  而这一场热钱的狙击战,已经对香港各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是内地市场的一个预警信号。香港作为内地市场的“桥头堡”,热钱通过银行创新业务及地下钱庄等途径多渠道地进入内地,难以避免。目前,热钱的流向引人关注。管理层对楼市的调控措施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小。那么积弱已久的A股会否成为热钱选择的方向?  自10月20日以来,香港金管局连续向市场注资,由于资金流入的传导作用已经显现,日前港股于高位走势出现反复。“过去一段时间,观望情绪笼罩美股,但是港股却没有跟随。”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疑虑的是,一股支撑港股脱离美股走势的主要力量—“热钱涌港”,令到香港市场走出了独立行情,不过这走势能维持多久?  而这种资金流入,主要是对风险资产偏好提升,亦有可能继续传导到已经炽热难耐的香港楼市,尤其是高端楼盘,以此推高泡沫,然而由于香港固有的联系汇率制度,港府对遏制资产泡沫可为有限。“资金在香港完全是自由流动,香港金管局会通过银行体系监查某些具体指标,但基本不干预资金流向。”高盛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说。  “只要香港的联系汇率稳定,可随时兑换,资金流向风险就不大。”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对此并不担心,“虽然资金流入流出会对市场涨落造成冲击,但香港在几十年的市场化发展中已经适应,影响并不大。”  QE3冲击波  9月下旬以来,在美国QE3政策的刺激下,发达经济体过剩的流动性开始逐渐加码流入以香港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推升香港资本市场大幅走高,港元兑美元连续冲击7.75上限。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樑表示,美国推出QE3触发市场对美元贬值预期,导致资金由美元资产流向新兴市场。  QE3当时刚推出,市场就揣测,这将会激起新一轮的热钱流动。此次香港金管局的连续出手,意图十分明显。海通国际策略师黄薰辉指出,“QE3之后市场一直在揣测热钱的走向,但一直找不到线索。香港金管局这次出手,实际上可以看做热钱流入的明确信号。”  瑞穗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除了QE3推波助澜之外,第三季度国内数据好转,投资人在情绪上认为中国经济见底。10月24日公布的汇丰指数PMI再次印证了这种情绪。汇丰中国10月制造业PMI指数初值为49.1,虽然数据仍在50以下,但达到3个月以来最高。  瑞信集团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目前内地经济已逐渐稳定,外来资金会持续流入香港,这会进一步加剧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投资者为作长期保值以进行对冲,将带动物业需求上升。对此,香港金管局副总裁余伟文表示,港元需求持续是基于美国早前宣布推出QE3,欧债危机纾缓等因素。目前由于外围市场稳定下来,吸引资金流入亚洲的货币、债券及资产市场。  “未来港元的需求仍可能继续加大,而香港金管局将继续按照联系汇率机制买美元沽港元,向市场注资,维持香港货币稳定。”余伟文还透露,对于在时间上还难以判断、难以估计港元需求强势持续多久,因为资本市场的变化大,若外围市况有任何变动,都会影响资金流向。  这次的国际热钱是否凶猛?宋敏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在市场资金出现大量流出或流入时,香港金管局也会出手干预,以买卖外汇的方式,保证联系汇率的稳定。在欧洲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情况下,资金回流至发达国家,“如果资金离开香港,市场会将港元换成欧元。出现大量类似交易后,将对港元造成向下压力,金管局则可以通过用欧元买港元的方式,缓解压力。”  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目前正加速入场,近3个月QFII汇入资金新增近34亿美元,同时,7月以来已有超过170亿元境外资金通过RQFII投资A股市场。针对香港方面提出希望再增加1000亿-2000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的要求,监管部门也已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宋敏指出,由于没有限制,进入香港的“热钱”反而透明。“RQFII可将非正规的资金流入正规化。通过在港中资机构的渠道,不用再通过地下渠道,总量可控的情况下资金将会更加安全。”  而安邦咨询分析师徐斌也表示,此次港元所处的情况与1997年时截然不同。“1997年港元是因为被高估,导致投机资本大量沽售。而此次的情况则是港元升值,它的原因是港元被低估导致资金开始流入。”  资产泡沫风险大增  在流动性盛宴重临香港的同时,业内人士对香港资产泡沫风险的隐忧增加。  10月下旬以来,海量热钱突袭亚洲资本市场,包括中国香港金管局、韩国、泰国等相关机构已开始采取措施,防止热钱的大举涌入进一步推升资产泡沫。  花旗银行的每周资本流向跟踪报告显示,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以香港地区为代表,中国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持续资本流出地则以北美为主,北美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而自9月下旬到10月,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中国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这显示出,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  香港专家指出,热钱持续流入,势将推高香港的资产价格,产生资产泡沫,特别是在当前香港经济基本面较差的情况下,不足以支撑新的资产泡沫。“在这一阶段,热钱流入香港,主要的炒作是以港股中的中资股为主。目前,香港实体经济低迷,港股再向上炒就会出现泡沫风险。”谢国樑说。  受到外围经济疲弱影响,香港实体经济较为低迷。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将今年香港经济增长预测下调,最新的预测是今年香港GDP最多增长1%-2%。以上半年及三季度香港的经济数据来看,今年香港经济增长很难超过2%。香港股市如果继续往上炒,就会与香港实体经济脱节,产生泡沫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自9月份以来,恒生指数大涨2000点,表现远远好于外围其他主要市场。另外,香港房地产市场价格今年持续走高,住宅价格在今年前8个月每月平均上升约2%。从9月14日至11月2日收盘,恒生指数涨幅超过10.4%,创出15个月新高,而房价在1-9月间上涨了20%。  由于受国际热钱冲击,香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先后创出新高。对此谢国樑表示,股价受刺激上升后,会再刺激楼价上升。香港楼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累积了较大的升幅,今年以来更是屡创新高,基层市民因为楼市升幅超出了他们的购买力而抱怨。  此外,香港的银行系统是有可能见到资金流入的主要领域。9月份香港银行业的储蓄规模增长了约990亿港元,增幅1.3%。但巴克莱的分析师指出,由此可能引发问题。一方面企业信贷需求减弱,尤其是和年相比;另一方面跨境贸易信贷表现疲软,受中国内地下调利率以及流动性改善影响。  “香港现在有很多的资本,可以从汇市表现看出来,此外就是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房地产市场也因为大量流动性的到来被推高,这里的确存在泡沫,尤其是香港的房价现在处在极为不合理的高位。”施罗德投资(香港)CEOLievenDebruyne日前表示。  香港中原地产11月2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反映香港二手楼价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连续六周创历史新高,最新报114.35点,六周累计上升5.72%。为了抑制不断上涨的房价,香港政府日前宣布,将提高额外印花税的税阶,并将适用期延长至三年,同时推出全新的买家印花税,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注册的公司购买香港住宅,需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  据香港媒体报道,针对炒楼的额外印花税以及对非香港永久居民及公司买家额外征收高额买家印花税,被认为是将完全杜绝海外买家购买香港物业使香港楼市步入“量价齐跌”的通道。二手楼市交投则比上周大跌50%-70%。  “这一政策的力度比预想中严厉得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表现了香港政府对于楼市泡沫的担忧。”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这一政策力度的效果尚待观察,高额印花税可能会阻止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不动产,但对于海外资本来说,进入香港却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在香港的投资收益,同时港币短期内与美元脱钩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人民币可能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标的。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通胀,香港和新加坡都面临这个问题,不过在流动性充裕、西方缺乏回报率较高投资渠道,同时中国经济向好因素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这些资本不会在短时间内流出。”Debruyne表示,目前热钱还主要积聚在香港,对内地的直接影响尚未显现,“因为内地的资本管制还是比较有效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  “热钱涌入,也将加剧香港的通胀压力。”谢国樑表示,过去由于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措施,全球物价特别是民生用品和租金已大幅上涨,尽管受CPI构成因素影响,CPI仍算温和,但实际上对民生已造成较大影响。刘利刚则认为,香港政府可以使用其巨额的财政储备,补贴受影响的市民。  联系汇率需要检讨?  除了资产泡沫风险和通胀压力,更让业内人士担心的是,香港楼市与经济的表现严重脱节,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是否需要检讨?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日前撰文指出,目前令他最为忧虑的是,香港楼市与经济的表现已严重脱节。香港住宅楼价今年首8个月,每月平均上升约2%,与香港经济逐步放缓的情况背道而驰,而租金上升亦会增加本地通胀的上行风险。  这些问题归根溯源,在于香港目前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根据香港金管局2005年出台的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港元兑美元升至7.75水平时,就会自动推出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会向持牌银行买入美元且即时生效。强弱双向兑换保证对称地以联系汇率7.80为中心点而运作。  不过,由于香港必须追随美国,因此在利率政策上可为有限。当年曾引入联汇制度的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今年6月撰文指出,需要检讨现行的联汇制度。“尽管固定汇率是有效工具,能创造一个对公众利益有利的货币环境,但它本身始终不能就是终点。”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仍然相当坚固。”刘利刚并不认同任志刚的看法。他表示,事实上,本次干预已说明金管局将会继续捍卫港元联系汇率。相比一些其他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发行局制度是以美元百分百支持港元的发行。由于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累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目前香港庞大的外汇储备足以抵御不正常的资本流动与投机活动带来的压力。  刘利刚表示,作为一家央行,香港金管局一直以来维护其长期建立起来的信誉。这种信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由于其他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推出量化宽松措施,金融市场仍然不稳,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在改革,因此在这个阶段,香港的联系汇率不应推行重大的制度改革。  “取消联汇制度,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只有更差的时间,”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叶翔表示。不少业内人士也称取消联汇制势在必行,但目前是经济并不稳定的时机,取消并不合时宜。  沈建光则指出,取消联汇制度目前并没有迫切性,主要是如果港元与美元脱钩,可挂钩的货币选什么?现在一般认为是人民币,但人民币目前并未完全可自由兑换。此外,目前经济局面仍属动荡,如果取消联汇制,会增加港元升值预期,热钱可能来势更加凶猛,推高资产泡沫。  至于热钱会否借道香港,最终进入内地?谢国樑认为,内地经济正经历调整,股市低迷;楼市方面调控不会轻易放松,热钱流入内地可炒作的项目不多,又有外汇管制,因此尽管不排除会有热钱想流到内地,但诱因不足。  由于资本管控,海外热钱一直把香港当作进入内地的桥头堡。热钱进入香港的目的主要是人民币资产,这意味着人民币此轮涨势一时难停。“预计这轮涨势会持续一段时间。”中银香港高级经济师黄少明说,就目前而言,三大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仍在持续,而从世界经济来看,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不变,长期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始终存在。  广东社科院境外课题研究组负责人黎友焕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境外热钱始终维持去年底以来净流出状态。尽管QE3出台前,国际资本流入美国,QE3出台后,国际资本流出美国。但是,这一变化不会改变热钱净流出态势。从10月开始,热钱结束持续流出态势,但流入的规模、流入的行业及这种态势的持续性还不清楚。  陈德霖此前在出席财资市场高峰会后表示,随着欧洲情况改善,令全球股市表现平稳。而其中多元化投资的内部上限,现时为累绩盈余的三分之一,额度即将用尽,故当局将会在年底前检讨多元投资策略要否修正。  热钱在香港的涌动,目前似乎还没有短期逆转的迹象,“从中长期看两三年之内,扩大波幅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汇率由市场决定是改革的方向。”宋敏说,“但目前不太可能,现在明显是以稳定为主。”  热钱凶猛,股价高企。这不仅令普通市民投资情绪高涨,甚至连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近日也在演讲中公开表示,“我在这里很鼓励各位投资股市”,一时被外界传为笑谈。
相关搜索:..热钱涌入挑战香港汇率制度 港金管局已连续10次入市
来源:新京报
香港金管局已连续10次入市操作,稳定港元汇率  “我想在此重申特区政府的坚定立场,香港无须亦不会改变联系汇率制度。”11月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再度表达了港府对联系汇率制度的坚定立场。  自美联储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大量资金持续流入香港,市场对港元的需求量突然急剧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这一轮流入香港的热钱,虽然规模不及2008年,但估计总量已超过1000亿港元。  为稳定港元汇率,从10月19日到11月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经连续10次入市,累计向市场注入322.26亿港元。  “正常投资”的热钱  面对外资大规模涌入,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的态度“淡定”,称“外来资金流进港元并不一定是热钱流入”。  11月9日,陈德霖在金管局网站上撰文表示,“外来资金流进港元并不一定是一般人所说的‘热钱流入’,机构投资者增加香港资产配置和香港企业以外币兑换港元作为运转资金都是正常经济和金融活动,大家无须反应过敏。”  陈德霖在安抚市场情绪的同时,还希望淡化金管局的“入市”动作。他在文中表示,金管局“入市干预”的说法不准确,金管局是按照货币发行局制度进行被动的市场操作,以维持港元汇率在7.75至7.85的范围内。  尽管陈德霖的态度“淡定”,但市场上存在着不同观点。  近期搅动了整个香港金融市场的约千亿港元热钱,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一些分析认为,这是继2009年热钱危机之后,香港金管局所面临的又一次鏖战。有评论甚至称,“索罗斯们又回来了!”  汇丰集团发布报告称,美联储实行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令大量资金持续流入香港,虽然热钱规模可能比不上2008年美国首次实行量化宽松措施时的情形,同时难以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多久,但估计目前已经有总量超过1000亿港元的热钱流入香港。  为稳定港元汇率,从10月19日到11月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经连续10次入市,累计向市场注入322.26亿港元。  金管局的“入市干预”源于1982年以来实行至今的联系汇率制度。  1983年,港元兑美元在一个半工作日里急剧下跌50%。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港府于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并于同年10月17日正式开始运作。港元再度与美元挂钩,汇率定为7.8港元对1美元,允许汇价在7.75~7.85之间浮动。当触及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时,金管局便会买入美元;当触及7.8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时则会卖出美元。  量化宽松再扰港元  截至11月7日,港元对美元仍然逼近7.75的联系汇率上限。这意味着,欲将美元兑换成港元进入香港的资金量不可小觑。  10月以来,市场对港元的需求量突然急剧增长。这个征兆对于港府来说并不陌生: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中,以国际金融炒家索罗斯为代表的热钱大量涌入,欲将香港变成他们的“超级提款机”。最后港府动用了千亿港元的巨大代价得以托市;2008年,美联储推出首轮量化宽松政策期间,热钱二度蜂拥入港,港府再次被迫干预。  此次受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影响,发达经济体过剩的流动性开始逐渐加码流入以香港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境外资金瞄准香港的投资机会,大举进入。这些资金在外汇市场上卖出美元、买入港元,导致了港汇持续走强,一度超出7.75港元的联系汇率上限。  根据香港现行“联系汇率制度”的相关原则,金管局两周内十次出手干预,累计抛出322.26亿港元用以遏制港汇飙升。此举收效并不明显,几轮艰难的资金对抗之后,金管局才勉强得以将汇价维持在7.75上方。但截至11月7日,港元对美元仍然逼近7.75的联系汇率上限。这意味着,欲将美元兑换成港元进入香港的资金量不可小觑。  此时,再度经历一番艰难博弈后的金管局不认同“热钱”性质,称其为“正常的经济和金融活动”。但民间观点普遍认为这些国际资本“来者不善”。  “这些游资的目的就是短期套利。香港市场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片庄稼,看见庄稼长成了,过来收割一次走人,等明年庄稼再长成了,再过来收割。香港政府每次都忙着迎来送往,拿这些热钱没办法。”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说。  更有相关评论称,此番国际游资涌入香港的终极目的在于“偷袭大陆”。  对此观点,陈德霖也予以否认:“国际热钱流入港元而伺机冲击内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海外投资者看好人民币升值潜力,可以在离岸市场用美元买入人民币,根本不需要先把美元换成港元,然后再兑换成人民币增加兑换成本。内地的金融体系规模非常巨大,即使有几百亿港元资金进出,亦不可能对内地的金融稳定或安全构成威胁。”  金管局对于这次国际资本的态度之淡定,引人遐想。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港府之所以否认热钱身份以及淡化热钱所造成的影响,目的在于为饱受争议的“联系汇率制度”减少压力。  联汇制存废之争  自前任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抛出“应开始检讨”的观点以来,港府已经连续多次公开做出“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姿态。  “联系汇率制度”饱受诟病由来已久。此轮港元汇率困境再度引发了关于联系汇率制度存废的争论。  此前,在所有废止联系汇率制度的声音中,前任金管局长官任志刚的表态最为“惊人”。  作为联系汇率制度的设计参与者和长期守护者,任志刚直到卸任前还被冠以“7.8先生”的美誉(即将港元对美元汇率维持在7.8)。彼时曾声言“联系汇率制度最适合香港”的他,在香港即将回归15周年之际,抛出了联系汇率制度应该检讨的言论。在题为《香港货币体制的未来》的研究文章中,任志刚表示,目前的联系汇率制度无法有效对抗通胀,且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使命与维持本港货币政策稳定两个目标很难同时达成,导致了联系汇率制度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待探讨改进。  早在2007年,有学者发表文章建议废止联系汇率制度,时任金管局长官的任志刚专门对此观点出面进行了驳斥。几年后,现任金管局长官陈德霖重复了这一幕,而任志刚则成为了被驳斥的对象。  在任志刚发文的当天,香港特区政府发表声明,表态无须且无意更改联系汇率制度,称该制度是香港货币稳定的基石,也是香港金融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陈德霖指任志刚文章内提出的所有建议,过往当局均全部考虑过,并曾作出深入研究和分析,结论是联系汇率制度仍最适合香港制度。香港特首梁振英也公开表示:“联系汇率不会变,无须变;联系汇率的水平也不会变,无须变。”  事实上,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美国一直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经港转口贸易亦以美元计价,其中以美元计价部分占香港对外贸易约七成左右。因此,港元与美元挂钩,方便经济主体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信贷等涉外经济活动中进行成本利润核算,降低了其面临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同时,联系汇率制度使港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价保持稳定,在确立香港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经发挥了“稳定器”的功能。  自1983年采用联系汇率制以后的22年间,香港实际GDP年均增长7.3%,其中稳定的货币制度显然功不可没。  尽管联系汇率制度此前保证了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定,但在这一波热钱来袭之际,“惹来”的联系汇率制度再度被推上风尖浪口。  暂时无解的难题  港府的对联系汇率制度的“坚持”未能平息争论,许多人士依然认为,联系汇率制度已经过时。  实行固定汇率意味着香港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联系汇率制度本身就容易成为国际资本攻击的目标,在港府维持联系汇率制的过程中,游资很容易找到获利的漏洞,当年索罗斯不就是这么干的?”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对记者说:“就是因为存在7.75到7.85的区间限制,联系汇率制度自身没有弹性,对资本的流出和流入没有调节功能,这会使得国际资本进入香港不存在汇率风险。基于这种前提,国际资本有恃无恐,香港三番两次遭遇这些资本的冲击,就说明了这一点。”  赵庆明的观点很直接:“热钱给香港造成的这种紧张局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除非联系汇率制寿终正寝。”  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本土金融问题研究人士也承认,联系汇率制度是造成热钱青睐香港的主要因素:“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被不少国际基金认为是‘小美元’,因此他们愿意把钱投在香港。他们需要钱时,可以随时退出香港,而即使一天之内数千亿的资金从港元兑换成美元,也没有问题。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他们看中的是稳定的汇率,如果他们投资在某个市场,而这个市场仅仅因为汇率的波动,让他们的回报上下波动达到5%或以上,他们未必会愿意继续投资,投资港元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但该人士也对废止联系汇率制度持有不同观点:“联系汇率制度虽然缺陷很多,但在找到一个明确有效的替代制度之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遗憾的是,目前各方还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能确保香港经济稳定的替代制度。所以就现阶段来说,我觉得联系汇率制度还是不可废除的,否则有可能会对香港带来极大的冲击,后果是香港经济无法承受的。”他解释说:“对于香港这个小经济体来说,长期投资者的资金留港是相当重要的。而香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全球的资产管理中心,从全球范围来看,不管你高兴不高兴,资管的主要记价货币仍然是美元,所以港元现阶段钉住美元是有利的。”  主张“存“和主张“废”的观点各有论据,但共同之处在于,大部分人都觉得,由港元汇率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暂时只能是“无解之题”。  在香港,每过两三年都会有对于联系汇率制度的质疑和讨论。“现实是,我们知道港元和美元挂钩有问题,但是其他的选择更不好。”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王志浩表示。  - 延展  赴港购物时机已过商品涨价“八折”缩水  “前段时间新闻不是一直在说‘赴港购物更划算’的吗?”阿杏很迷茫。  上周,家住深圳的阿杏从香港“血拼”返回,几无斩获。一个月前,她曾在论坛上呼朋引伴“去香港买狗粮”。  “东西好多都涨价了,没意思了。”即便如此,她还是买了一瓶名牌眼霜和几小件化妆品,虽然涨了100多块钱后的该眼霜与内地专柜相差无几,但阿杏说:“不能白跑一趟。”  近来伴随着港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贬值,内地人将“去香港打酱油”的口号演变成了风潮,也催生了赴港旅游生意的火爆。  目前,港元兑人民币接近“八折”,因此被认为是赴港抄底购物的绝好时机。  然而,近日有迹象显示,汇率红利已经缩水:汹涌而至的大陆购物团不光带动了酒店价格的大幅上扬,也间接拉高了很多商品的价格。被游客认为是“打八折”的汇率因素,也开始被商家考虑到了。  与此同时,港汇对人民币的贬值也对港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  在港工作的Sophia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经常去广州深圳出差消费,港汇贬值使她觉得“好蚀底。”  香港金融问题研究人士认为,香港居民的不少生活用品来自内地,人民币升幅扩大,对港人的生活会有明显冲击,也会影响港人在内地的消费欲望。  深圳一家港资皮具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应当拿固定工资的行政类人员,她现在拿到的港元薪水比以前有所提高了,但尽管如此,还是跟不上港元贬值的速度。对此,专家分析说:“对在内地设厂生产的港资企业来说,如果产品又是在中国以外的地区销售,企业受到的冲击会很大,人力成本上扬的同时又会面临汇率风险,这会打击部分香港制造业。”  事实上,近三十年来,有时候深圳人去香港打酱油,有时候香港人也到深圳买猪肉,两种货币的比价出现波动实属正常,但从大的趋势上看,人民币对港元是持续升值的。“香港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制,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港元也就被迫对人民币贬值。”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说。
相关搜索:..港元保卫战持续鏖战!香港金管局第五次出手买入港元|香港金管局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港元保卫战持续鏖战!香港金管局第五次出手买入港元
港元保卫战持续鏖战!香港金管局第五次出手买入港元
环球外汇4月16日讯--尽管已横跨了一个周末,但保卫战当前似乎仍未见硝烟停歇的迹象!据彭博报道,香港金管局周一(4月16日)再度在市场买入35.87亿港元,因港元兑美元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这已是近日香港金管局第五次出手捍卫汇率,同时也是近几日入市规模最大的一次。据了解,在4月12日-14日期间,香港金管局在四次入市干预,总计买入96.64亿港元,16日第五次出手后,香港金管局已投入132.51亿港元“托市”。据媒体报道,4月12日晚上约8时,金管局在伦敦交易时段向市场买入8.16亿港元,沽出1.04亿美元;4月13日,金管局再度入市承接港元沽盘,当日清晨在纽约市场买入24.42亿港元,当日晚间又买入30.38亿港元从而维持港元汇价稳定;4月14日凌晨再度入市捍卫联系汇率,买入33.68亿港元。彭博社援引中国光大银行分析表示,“金管局的干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要快”,这说明了资本外流的规模比市场想象中要大。随着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资本外流或将加速,最终将推高香港的短期利率。此前,12日出手干预汇市后,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曾重申,金管局会在7.85水平买港元沽美元,保证港元不会弱于7.8500。他表示,视乎资金的走向,未来港元有可能会再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有足够能力维持港元汇价的稳定和应付资金大规模流动的情况,大家毋须担心。13日早间,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也称,金管局已经为应对资本外流做好准备。香港银行系统有充足的流动性。预计香港利率水平将渐进上升。对于港元未来是否挂钩,李达志表示,金管局过去已经提供过详细的陈述。去年年初陈德霖称,港元与人民币挂钩的条件仍未成熟,机会暂时不大。4月15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博客中指出,市场对港元流走无需过分担心,香港政府拥有足够财力应付资本流出。陈茂波称,现在港元货币基础约1万7千亿港元,全数有美元资产支持,为资本流出提供极大缓冲。他还表示,香港市民不应期望超低息环境无止境地持续下去,要慎重考虑能否应付贷款利息开支上升的情况。经济学家程实指出,港币的稳定性基础并未动摇港币的阶段性转弱实为香港利率环境正常化、香港经济融入全球普遍复苏的必然前奏,而利率环境正常化的顺势启动,将有助于巩固香港市场的稳定繁荣。因此,虽然港币汇率依然疲弱,但立足于充裕的外汇储备以及丰富的危机处置经验,香港货币当局有能力稳定港币汇率预期,稳步完成利率环境正常化进程。不过,分析师们仍对香港房价十分担忧。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学家Chang Liu在报告中指出,“如果港元的下行压力持续下去,政策制定者或将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加大干预力度。更大的担忧在于,市场利率上升导致香港房市崩溃,这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更大问题,消费将大幅下降,不良贷款急剧增加。”编辑:潇湘顶一下
文章关键词: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角梅花硬币回收价格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