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古代人成群结队,背手抬头望天伤感,表情一样。打一成语

李白望天打一成语(疯狂猜成语)_百度知道
李白望天打一成语(疯狂猜成语)
我有更好的答案
白龙鱼服bái lóng yú fú[释义]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语出]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近义]
微服私巡、白龙微服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贵人微服出巡 [例句]
相公~,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猜成语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醉汉望天 提示:打一成语_百度知道
醉汉望天 提示:打一成语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斗转星移dǒu
yí【注释】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举例】【近义词】光阴似苒、物转星移【反义词】停滞不前【歇后语】【谜语】醉汉望天【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定语;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采纳率:80%
应该是:斗转星移
醉汉忘天,我要日神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转载]高考语文120个重要实词成语与文言比较识记
高考语文120个重要实词成语与文言比较识记
【本义】快步跟随心里喜爱的人——喜爱。
【成语举例】爱财如命——爱憎分明——爱如珍宝——爱不释手
【成语例释】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经典文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
【引申义】
1.对于自己喜爱的人总是寄予同情和爱护——同情、爱护
【成语例释】爱民如子——爱莫能助
爱民如子: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经典文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自己喜欢的东西舍不得送给别人——吝惜、吝啬、舍不得、爱惜【成语举例】爱日惜力
爱日惜力: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经典文言】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3.自己喜爱的东西不想让别人发现——隐蔽、躲藏
【经典文言】爱而不见(xia&),搔首踯躅。(《诗经·静女》)
【本义】娴静的女子端坐在家中——安静、安宁。
【成语例释】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〇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引申义】
1.家中静坐最为安全——安全(的环境)、安稳、安定、安详
【成语举例】安如泰山——不安于位——转危为安
【成语例释】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〇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经典文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帮助别人获得平安——使……安定、安全
【成语举例】安良除暴——安心定志
【成语例释】安内攘外: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安邦定国: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3.闲居家中的人何等舒服——舒服、安逸
【成语例释】宴安鸩毒:安:贪图安逸、享乐;鸩毒:喝毒酒自杀。安乐就象毒药。指贪图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杀。〇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经典文言】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〇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苏洵《六国论》)
4.安逸的环境使人满足——安心、满足、习惯于……
【成语例释】安常处顺: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〇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经典文言】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吕氏春秋·乐成》)
5.把东西放好了才算安全——安置、安放
【成语例释】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安家落户: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6.存放在什么地方要精心考虑——什么地方、哪里(疑问代词)
【经典文言】沛公安在?(司马迁《史记·鸿门宴》)〇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7.怎么存放也很重要一怎么、如何(疑问副词)
【经典文言】陈涉太息日:“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本义】(左面的形旁)古人用的被子——寝衣(被子)。
【成语例释】布被瓦器: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经典文言】翡翠珠被,烂齐光些。(宋玉《楚辞·招魂》)
【引申义】(一)
1.睡觉时将被子盖在身上——覆盖
【经典文言】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蒲松龄《促织》)
芙蓉覆水,秋兰被涯。(荷花遮蔽着水面,秋日的兰草覆盖着岸边)(张衡《东京赋》)
2.被子是外加于身上的东西——施及、加于……之上、覆盖(动词)
【成语例释】衣被群生: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众生。比喻恩惠广施。
【经典文言】光被四表。(四表:四海之外)(《尚书-尧典》)
3.把某种不幸或厄运加在人们身上——蒙受、遭受
【经典文言】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身处厄运人们无计可施非常被动——表示被动(介词)
【成语例释】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经典文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引申义】l二)被子的形状舒展披散——穿著、披着(同“披”)。
【成语例释】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青紫被体: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经典文言】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本义】(左面形旁)一个背对着我们的人——相反
【引申义】
1.不向同一方向前进——背叛、背弃、背向(“倍”同“背”,这一义项现作“背”)
【成语例释】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经典文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一正一反正好是原来的两倍——加倍
【成语举例】事倍功半——身价百倍——倍道而进
【成语例释】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经典文言】“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
虽倍赏累罚不免于乱。(韩非子《五蠹》)
3.加倍即从原数上增加——愈加、更加(副词)
【经典文言】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本义】字体下面的一横指示植物的根部——草木的根
【成语举例】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经典文言】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引申义】(一)
1.草木的根部对植物非常重要——根本、基础的东西
【成语举例】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经典文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2.在古代社会中,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特指农桑业。
【成语举例】背本趋末(解释见“倍”)
【经典文言】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贾谊《论积贮疏》)
【引申义】(二)
1.草木的根部是植物的最初部分——原来,本来。
【成语例释】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经典文言】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龚自珍《病梅馆记》)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2.生意人发财最初要依靠——本钱。
【成语例释】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
小本经营: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3.古人读书学习要抄录——书本、底本、版本、本(量词)。
【成语例释】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经典文言】予在患难中,问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引申义】(三)草木的根部紧紧相连的是——草木的茎、干。
【经典文言】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
【本义】(右面的形旁)君主在城中向臣民发布命令——人群聚居的地方、城邑。
【引申义】
1.古代人们的聚居地非常分散、相距遥远——边疆、边远的地方、边邑
【经典文言】蜀之鄙有二僧。(彭端淑《为学》)越国以鄙远,吾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2.偏远地方的人见识浅陋——庸俗、浅陋
【成语举例】肉食者鄙: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经典文言】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司马光《训俭示康》)
3.见识浅陋会让人——轻视、看不起。
【经典文言】过而不假我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
4.古人谦虚,自称一般要表示自己的浅陋——谦词,用来指称自己。
【经典文言】鄙人不知忌讳。(司马迁《史记·冯唐列传》)
【本义】双手紧握一把斧头——兵器、武器。
【成语例释】按甲休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经典文言】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孟子·梁惠王上》)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
【引申义】
1.手握兵器的人就是——士兵、军队
【成语举例】兵多将广——草草收兵——调兵遣将——兵临城下——兵败如山倒
【成语例释】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经典文言】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苏洵《六国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
2.有军队出现就会有——战争、军事(行动)、武力
【成语举例】兵荒马乱——纸上谈兵——兵不厌诈
【成语例释】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它强硬手段解决。
【经典文言】兵者,国家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在战争中取胜的关键是——战术、战略、用兵的方法
【成语例释】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经典文言】上兵伐谋。(《孙子兵法·谋攻》)
【本义】(从形旁可见)人有疾病躺在床上——生病、重病。
【成语例释】病入膏肓: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经典文言】譬之若良药,病万变,药亦万变。(《吕氏春秋·慎大览》)
而江浙之梅皆病。(龚自珍《病梅馆记》)
【引申义】
1.人生病之后感觉——疲劳、困苦。
【成语例释】身心交病: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经典文言】“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2.病人也就是身体出现缺陷的人——缺点、弊病。
【经典文言】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
3.病势沉重让人——担心、忧虑。
【经典文言】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李渔《芙蕖》)
4.古代的名词可以活用做动词——使成病态、生病。
【成语例释】一病不起: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生老病死: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经典文言】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
5.病人即身体受到沉重伤害的人——重伤。
【经典文言】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日:“余病矣。”(《左传·成公二年》)
【本义】古人祭祀时仔细地观察辨别(牌位、祭物)——观察、仔细看、明辨、详审。
【成语举例】仰观俯察——察言观色——洞察秋毫
仰观俯察: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察见渊鱼: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经典文言】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
明足以察秋毫(秋天鸟兽的细毛)之末,而不见舆薪(一车子柴草),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引申义】
1.对人、社会仔细观察——考察。
【经典文言】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慎大览》)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2.古代有通过考察选拔官员的制度一考察后予以推荐。
【经典文言】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本义】太阳从地上升起——早晨。
【成语例释】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语出《左传·成公二年》)
朝不保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经典文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朝发白帝城》)
【引申义】(读音为ch&o)
1.古代官员需要早起上朝——朝见、朝拜。
【成语例释】百鸟朝风: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经典文言】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2.官员们上朝的地方——朝廷。
【成语例释】得胜回朝:朝:朝廷。旧指打了胜仗回到朝廷去报功。现泛指胜利归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经典文言】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五府小吏,三十朝大夫。(《孔雀东南飞》)
3.一个个朝廷组成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
【经典文言】折戟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1、曾c&ngzēng
【本义】将炊具抬高放到炉火之上——高举
【经典文言】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屈原《楚辞·九歌》)
【引申义】《一)
1.高度的提升往往带来数量的增多、物品的重迭——增加(通“增”)、重迭(通“层”)。
【经典文言】荡胸生曾云,绝眦人归鸟。(杜甫《望岳》)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数量的无限增加会达到惊人的地步——竟然、连……都……(副词)。
【经典文言】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愚公移山》)
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3.从自己的辈分向上增加两代——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读音为zēng)。
【经典文言】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洪亮吉《治平篇》)
【引申义】(二)向上高举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曾经。
【成语例释】曾经沧海: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似曾相识: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经典文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自居易《琵琶行》)
【本义】人坐在凳子上——坐、骑、驾车
【成语举例】乘龙快婿——乘车戴笠——乘坚驱良
【成语例释】乘坚策肥:坚,坚固的车子;策,鞭打;肥,肥壮的马。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形容生活豪华。
乘龙快婿: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经典文言】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墨子·亲士》)
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引申义】
1.在水中乘船类似于在陆地上驾车——乘船。
【经典文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2.驾车骑马都需要从低处向高处一升高、攀登
【经典文言】乘鄂渚而反顾兮,歙秋冬之绪风。(屈原《涉江》)
3.车马舟船是人们旅行的凭借——利用、趁着、凭借。
【成语例释】乘人之危: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无隙可乘:隙,空子、机会;乘,利用。没有空子可钻。
乘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经典文言】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虽有智能,不如乘势。(《孟子。公孙丑上》)
4.古代四马驾一辆兵车——车辆、四马驾一车(读音为四声)。
【经典文言】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左传·觳之战》
【本义】言出于口应该——真心、不虚伪、真实、诚心。
【成语例释】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竭诚相待: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经典文言】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李密《陈情表》)帝感其诚(《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引申义】
1.人们说话时喜欢强调自己言语的真实性——实在、确实、的确(副词)。
【成语例释】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经典文言】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居第当传子弟,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司马光《训俭示康》)
2.人们在对话中经常假设一种真实的情况——如果、果真(连词)。
【经典文言】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本义】(左面的形旁)像一排排台阶渐渐升高——(宫殿的)台阶。
【经典文言】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张衡《东京赋》)
【引申义】(一)
l.从原来的台阶迈步踏上新的一级——更新、清除、去掉。
【成语举例】除暴安良——除旧布新——除恶务尽
【成语例释】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斩草除根: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手到病除: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经典文言】兴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清除掉障碍之后就可以重新——整修、修治
【经典文言】将为子除馆于西河,其若之何?(《左传·昭公十三年》)
【引伸义】(二)做官之后地位由低而高——授官、任命
【经典文言】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本义】审讯时让犯人供出作恶的原因——口供。
【经典文言】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秋官·乡土》)
【引申义】(一)
1.为取得口供,审判者要花费许多工夫说服犯人——言辞、言论。
【成语举例】百辞莫辩——便辞巧说——假以辞色
【成语例释】辞不达意: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闪烁其辞: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假以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经典文言】“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言辞对别人的要求表示拒绝——推辞、不接受。
【成语例释】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经典文言】“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3.用言辞和亲友告别——告辞、辞别。
【成语例释】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与世长辞: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经典文言】“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4.把说的话记录下来形成文章——文体的一种,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引申义】(二)口供必须在审问中获得——审讯、审问
【经典文言】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班固《汉书·苏武传》)
16、从c&ngz&ng
【本义】后面的人跟随前面的人——跟随、追随
【成语举例】从一而终——何去何从
【成语例释】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云合景从: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景”通“影”。
【经典文言】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葆。(《论语·微子》)
【引申义】(一)
1.跟随别人需要服从他的命令——听从、顺从。
【成语举例】从心所欲——从善如流——恭敬不如从命
【成语例释】言听计从: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唯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经典文言】小惠未犏,民弗从也。(《左传·曹刿论战》)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跟从别人也就加入了他的行动——参与。
【经典文言】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参与这件事)。(《管子·正世》)
3.经常跟在别人后面的人——随从、侍从。
【成语例释】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经典文言】乃使其从者衣褐,……(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跟随时间长了变得不可分离——由、自、顺着(介词)。
【成语例释】喜从天降: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病从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经典文言】“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跟从的人地位比较次要——堂房亲属、官品的副职(与“正”相对)。
【经典文言】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晋书·谢安传》)
前世职次无从品,魏氏始置之。(《魏书·官氏志》)
【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z&ng
1.许多人相跟随而联合起来——合纵。
【成语例释】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经典文言】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2.人多了行为不好控制——放纵(同“纵”)。
【经典文言】欲不可从,志不可满。(《礼记·曲礼上》)
【本义】(左面的形旁)像枯干的骨头,表明生命已经非常——危险。
【成语例释】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经典文言】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几殆。(班固《汉书·樊哙传》)
【引申义】
1.骨瘦如柴的人将近死亡——几乎、将近、差不多。
【成语例释】殆无孑遗——殆无虚日
殆无孑遗: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殆无虚日:殆,几乎;虚,空。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经典文言】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差不多的情况大家都可以判断——大概、恐怕。
【经典文言】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苏轼《石钟山记》)
3.将近死亡的人身心疲乏——懈怠、疲乏、困顿。
【成语例释】车殆马烦: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经典文言】
农者殆则土地荒。(《商君书‘农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
18、当dāngd&ng
【本义】田地的价值对等——对等、相当。
【成语例释】一以当十:当:相当。一个人抵的上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经典文言】
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礼记·王制》)
【引申义】(一)
1.同对手实力相当才能与其抗衡——抵御、抵挡。
【成语举例】万夫不当之勇——锐不可当
【成语例释】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螳臂当车: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经典文言】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羽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实力相当才敢于面对——对着、向着。
【成语例释】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经典文言】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3.对敌作战要占据有利地形——处于某地(某时)、把着、占着。
【成语举例】当立之年——独步当时——当世无双
【成语例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独步当时: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经典文言】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孟子·许行》)
4.御敌任务应让实力相当的人担负——承担、承受、当得起。
【成语举例】当之无愧——当仁不让——敢作敢当
【成语例释】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敢作敢当: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
【经典文言】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能够承担艰巨任务的人将这些视为——当然、应该、必定。
【成语举例】老当益壮——穷当益坚——理所当然
【成语例释】老当益壮: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经典文言】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d&ng)
1.交换价值相等的东西人们觉得——合宜、合适。
【经典文言】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黄宗羲《柳敬亭传》)
2.价值相等可以把一个当作另一个——当作、算作
【成语例释】长歌当哭——安步当车
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藉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经典文言】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
3.判决时应该使罪罚相当——判决、判罪。
【经典文言】
毅不敢阿法,当高(赵高)罪死,除其宦籍。(《史记·蒙恬列传》)
【假借义】(从别的途径得义)
器物的底部
【成语例释】大而无当: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经典文言】
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19、道d&odǎo
【本义】行行脚印记载着人生走过的——道路。
【成语举例】道不拾遗——道路以目——道听途说——道旁苦李
【成语例释】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豺狼当道:当道,横在道路中问。比喻坏人当权。
【经典文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引申义】(一)
1.人生经常面临对道路的选择——取道、从……走。
【成语例释】道而不径: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经典文言】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达到某一目标(完成某个行动)的道路——途径、方法
【成语举例】生财有道——歪门邪道
【成语例释】志同道合: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经典文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3.经常使用同一种方法就形成了——规律、道理。
【成语举例】坐而论道——天道好还——文以载道
【成语例释】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天道好还:旧指恶有恶报。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经典文言】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遵循规律可以形成——(封建社会)良好的政治措施、局面,公道、道义。
【成语举例】失道寡助——仁义道德——安贫乐道
【成语例释】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暴虐无道: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经典文言】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论语·卫灵公》)
5.讲解人生社会的许多道理、规律就形成一种——思想、学说、宗派体系。
【成语例释】旁门左道: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经典文言】
道不同,不相与谋。(《论语·卫灵公》)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引申义】(二)
1.带领别人在道路上行走——引导、疏通、开导(此义项读做dǎo)。
【经典文言】
道之以政。(《论语·学而》)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庄子·田子方》)
2.把心里的话引发出来类似引导人走路——述说
【成语例释】津津乐道——说三道四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说三道四: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
【经典文言】
然此可以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本义】(形旁)只有奔走行动才有——获得、得到、心得。
【成语举例】罪有应得——得不偿失——得寸进尺——不得人心
【成语例释】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得鱼忘筌: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经典文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1.没有限度地要求获得——贪得。
【经典文言】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2.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人们心里——得意、满意。
【成语举例】得意洋洋——怡然自得——悠然自得
【成语例释】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经典文言】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3.只有合适的才能让人满意——合适、配合。
【成语例释】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着。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经典文言】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4.方法合适一般能够达到目的——能够。
【成语举例】求之不得——不得而知——咬得菜根
【成语例释】人人得而诛之: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不得而知:没有办法知道。
【经典文言】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斯可矣。(《论语·述而》)
21、度d&du&
【本义】手拿尺子衡量物品的长短——计量长短的标准,如尺子。
【经典文言】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郑人买履》)
【引申义】(一)
1.尺子只能衡量一定长度内的东西——限度。
【成语例释】荒淫无度:荒,荒唐;淫,淫乱;度,限度。形容征逐酒色,生活糜烂。
挥霍无度:挥霍,摇手称挥,反手为霍,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经典文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
2.限制人们的行为需要——制度、法度。
【经典文言】盘庚不为怒者故改其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气度如何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气度、胸怀。
【成语例释】豁达大度:豁达,胸襟开阔;大度,度量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大度包容: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经典文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帝本纪》)
4.尺子可以多次使用——次、回(量词)
【成语例释】前度刘郎: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春风一度: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
【经典文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衡量许多物品时,量完一个放到另一边——过、度(渡)过(此义项时通“渡”)
【成语例释】度日如年: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经典文言】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辞》)
6.经过世俗的烦恼后寻求解脱——(使人)离俗出家
【成语例释】普度众生: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du&)
1.有了衡量长短的标准就可以——计算、衡量、考虑。
【经典文言】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贾谊《过秦论》)
2.衡量之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结果——估计、推测。
【成语举例】审时度势——置之度外
【成语例释】不可揆度: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经典文言】公子自度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本义】鸟儿的翅膀一左一右相背而生——违背。
【经典文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引申义】
1.违背做人的道德准则会出现——过失、错误、不对的。
【成语例释】颠倒是非: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似是而非: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痛改前非: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经典文言】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2.有错误或过失会受到别人——责难、责怪、认为不对
【成语举例】是古非今: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经典文言】是己而非人,人之通病也。(刘开《问说》)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3.对错误的行为人们给予否定的判断——不、不是
【成语例释】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经典文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本义】(左面的形旁)走到一个地方后再回来——回来、回去。
【成语例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经典文言】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引申义】
l.回到原来的地方即恢复本来的位置——恢复、还原。
【成语举例】复旧如初——光复旧物——万劫不复
【成语例释】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经典文言】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
2.回来即重复了原来的路程——重复。
【成语例释】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经典文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回到原处需要再次经过原先的路程——再、又(副词)。
【成语举例】一去不复返——周而复始——得而复失
【成语例释】故态复萌: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经典文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两人之间言语的反复对答像人在两地穿梭来回——回答、报告。
【经典文言】有复于王者日……(《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诲余以义,复我以诚。(韩愈《祭穆员外文》)
【本义】(一)一个人弯腰背着他的财物——担负、背、背着。
(二)借别人的财物却不归还——欠债。
【成语例释】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经典文言】
悉使老兵负草填之。(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引申义】(一)
1.背着东西的人不得不承受重担——承担、承受、遭受、负担(名词)。
【成语例释】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负屈含冤:负:遭受;含:衔在嘴里,比喻忍受。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经典文言】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背负着东西有所依靠——倚仗、凭借。
【成语例释】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经典文言】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秦城恐不可得。(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申义】(二)
1.欠债不还违背了当初的诺言——违背。
【成语例释】忘恩负义: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经典文言】背秦之日,太子为粪矣。(《战国策·秦策五》)
2.欠债不还辜负了别人的好意——辜负、负心。
【成语例释】不负众望: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负心违愿:负:辜负。辜负和违背自己的心愿。
【经典文言】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问至赵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欠债的人应该赔偿别人——赔偿。
【经典文言】……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韩非子·说林下》)
4.战争失败的一方需要赔偿对方的损失——失败
【成语例释】决一胜负: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
【经典文言】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攻》)
【本义】用白茅编成的草席遮盖器皿——草苫。
【引申义】
1.行车时遮阳挡雨的用具——车盖。
【成语例释】黄旗紫盖: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冠盖相望: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经典文言】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两小儿辨日》)
2.器物盖子的主要作用是遮挡物品——遮盖、掩盖、盖上。
【成语例释】盖棺论定: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经典文言】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淮南子·说林》)
3.盖子的面积必须要大过器物——超过、胜过。
【成语例释】功高盖世:盖:压倒,超过。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盖世无双: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经典文言】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4.用话语概括出对事情的看法——大概(表推测,副词)。
【经典文言】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物品的冠盖和物品相承接——表示承接、判断或原因(连词)。
【成语例释】盖不由己: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经典文言】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本义】手拿小棍驱使别人(做某事)——差遣、指使。
【引申义】
1.指使别人做某事必有缘故——原因、缘故、根据
【成语例释】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持之有故: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经典文言】既克,公问其故。(《左传·曹刿论战》)
2.经常让别人做某事就形成——惯例、故事。
【成语例释】蹈常袭故: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虚应故事:故事:成例。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
【经典文言】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商君书·更法》)
3.惯例和成规渐渐变得陈旧——旧的、老的、原来的。
【成语举例】故土难离——温故知新——故我依然——吐故纳新
【成语例释】故步自封: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安然如故: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经典文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旧有的朋友称之为——旧交、老朋友。
【成语例释】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非亲非故: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经典文言】
沛公日:“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5.对老朋友特别关照——特意、故意。
【成语举例】明知故问——故作高深
【成语例释】故弄玄虚: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经典文言】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6.有原因必有结果——所以、因此(连词)。
【经典文言】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义】(右边形旁)小孩子的脑袋左顾右盼——看、回头看、回头。
【成语举例】不屑一顾——顾名思义
【成语例释】顾盼生姿:姿:姿色,姿态。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
后顾之忧: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
【经典文言】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申义】
1.对喜欢的人总要不时回头看望——关心、照顾、眷念。
【成语例释】不管不顾: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统筹兼顾:统筹:通盘筹划;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
【经典文言】三岁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2.关心别人要经常去拜访——拜访、探望。
【成语例释】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经典文言】……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3.回头时动作暂时停顿,就像语气将要出现转折——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连词)。
【经典文言】
顾吾念之,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回头的动作和前进的方向相反——反而、却(副词)。
【经典文言】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本义】像城墙一样从四面包围起来,无隙可乘——坚固、牢固。
【成语例释】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经典文言】
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引申义】(一)
1.一点也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非常——固执、顽固。
【成语例释】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顽固不化: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经典文言】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2.顽固的人心胸狭隘、见识浅陋——鄙陋。
【经典文言】奢则不孙,俭则固。(《论语·述而》)
3.顽固的人总是一再拒绝好心的建议——一再、执意(副词)。
【经典文言】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引申义】《二)
城墙坚固的地方一定可以长久守卫——一定、确实、固然、本来、究竟到底。
【经典文言】1、斯固百世之遇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固不如也:确实、的确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百姓皆以王为爱(吝啬)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以上义为本来。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相如固执止之:坚决。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当然、自然。5、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到底、究竟
【本义】一位女子正在缓步走来——女子出嫁到夫家
【经典文言】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有光《项脊轩志》)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引申义】
1.古代女子出嫁后才算回到自己的家——返回、回到家中。
【成语举例】归心似箭——放虎归山——满载而归——无家可归——视死如归
【成语例释】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反璞归真: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经典文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军既成陈,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尽归(,使之回送回)汉使路充国等——屈节辱命,虽生(活着)何面目以归汉?
2.把东西送回到原来的地方——归还、退回。
【成语举例】改邪归正——言归正传
【成语例释】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送还之后东西归附到主人那里——归附、归属、归向、汇聚。
【成语举例】落叶归根——殊途同归
【成语例释】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百川归海: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经典文言】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司马迁《史记·荆轲刺秦王》)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本义】人们拿着武器守卫的地方——国家(古代大为邦,小为国)。
【成语例释】安邦治国:使国家安定太平。闭关锁国: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经典文言】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引申义】
1.一个国家的首都——国都、京城。
【成语例释】体国经野: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经典文言】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觳之战》)
2.古代诸侯王常被分封到各地——王侯的封地。
【经典文言】孟尝君就国于薛。(《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3、泛指地区、地域。【经典文言】逝将去汝,适彼乐国——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中原地区)抗衡(对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本义】(形旁)行走了一段时间——经过、走过、通过。
【成语举例】过河拆桥——过目不忘——泥菩萨过江——时过境迁——过眼云烟
【成语例释】白驹过隙: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经典文言】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荷蓧丈人》)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引申义】(一)
1.快步行走可以超过别人——超过、胜过。
【成语举例】过犹不及——言过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语例释】大喜过望: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才气过人: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经典文言】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蒲松龄《促织》)
2.行为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显得一过分、过于……。
【成语例释】操之过急:操:做,从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经典文言】子日:“师也过,商也不及。”(《论语·先进》)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3.行为过分会出现——过失、过错
【成语举例】闻过则喜——将功补过——改过自新
【成语例释】闭门思过: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经典文言】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引申义】(二)
行色匆匆赶路去看望朋友——探望、拜访
【经典文言】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委屈)车骑而过之。(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义】人挑着担子——担负(这一意义今写为“荷”)。
【假借义】
1.因对担负的东西好奇而询问——什么(疑问代词)。
【成语例释】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有何面目:指没有脸见人。
【经典文言】良问:“大王来何操?”(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孟尝君日:“客何好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2.因对行动的原因好奇而询问——为什么(疑问代词)。
【成语例释】相煎何急: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问自相残害。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〇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经典文言】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蓄积未及者,何也?(晁错《论贵粟疏》)〇夫子何晒由也?(《论语·先进·侍坐章》)〇何辞为?
3.因对行动的目的地好奇而询问——哪里、什么地方(疑问代词)。
【成语例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何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何去何从: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经典文言】豫州今欲何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对行为或景物的景仰而感叹——多么(副词)。
【成语例释】何其毒也: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〇何其相似乃尔: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经典文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〇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本义】因心里感觉不满意而——抱怨。
【引申义】
1.心里对自己的行为不满——遗憾、悔恨。
【成语例释】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〇抱恨终天: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经典文言】……未尝木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〇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〇公言善,吾亦恨之(《晁错》)
2.心中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怨恨、仇恨。
【成语例释】怀恨在心: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报仇雪恨: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经典文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具体例子见221
【本义】(右面的)形旁为古“肉”字——牛脖子上下垂的肉(后假借为虚词)
【假借义】
1.疑问代词,什么。
【经典文言】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
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
【经典文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〇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硕鼠》)〇胡不下!(《毛遂自荐》)
3.古代称呼西方或北方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
【成语例释】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经典文言】胡人不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贾谊《过秦论》)
【本义】(下面多像一颗跳动的心)心中感到不安定——忧虑、担心。
【成语例释】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经典文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将伐颛臾》)〇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引申义】
1.遇到灾祸让人担心——祸患、忧患。
【成语举例】患难之交——后患无穷——防患未然
【成语例释】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心腹之患: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经典文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左传·殽之战》)
2.生病的时候让人担心——疾病、生病。
【经典文言】时有患疟疾者。(《晋书·桓石虔传》)
3.担心的事情不愿别人提起——忌讳、禁忌。
【经典文言】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本义】人们拿着武器守卫的地方——国家、邦国
【引申义】
1.人群中存在各种不同情况(年龄、贫富等)——有的人、有的。
【经典文言】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人群中各自的品质存在各种可能性(勇敢、懦弱等)——或许、也许。
【经典文言】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人们在战斗中面临多种选择——或者……或者……。
【经典文言】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本义】(形旁)人生病后躺在床上——疾病(古代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成语例释】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〇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经典文言】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孟子·梁惠王下》)
是疾也,江南人常常有之。(韩愈《祭十二郎文》)
【引申义】
1.人生病后不得不忍受——痛苦、疾苦。
【成语例释】痛心疾首: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经典文言】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日……(《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
2.人对自己的疾病非常——痛恨、厌恶。
【成语例释】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经典文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3.病人即身体有毛病的人——毛病、缺点、弊病。
【经典文言】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梁惠王下》)〇必为有窃疾矣。(《墨子·公输》)
4.病人常常羡慕身体健康的人——忌妒(此义项后写作“嫉”)。
【经典文言】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书·修权》)〇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5.人们常用“病来如山倒”形容疾病来势之快——快速、猛烈。
【成语举例】不疾不徐——疾足先得——眼疾手快
【成语例释】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〇疾风知劲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〇大声疾呼: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经典文言】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苟子·劝学》)
老臣病足,曾(以致)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
【本义】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追上、赶上。
【成语例释1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经典文言】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引申义】
1.追上别人也就是跑到了他的前面——到达、到。
【成语举例】措手不及——猝不及防——不可企及
【成语例释】鞭长莫及: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〇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〇不可企及: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经典文言】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殽之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2.从关系上牵扯到某人(物)或从事理上推及到某人(物)——涉及、推及。
【成语举例】风牛马不相及——推己及人——言不及义
【成语例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〇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〇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经典文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班固《汉书·苏武传》)
3.比赛中要想追上别人必须趁他不注意时——趁着、当……时。
【成语例释】及锋而试: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经典文言】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
4.(成绩)追上了别人就可以与之并列——比得上、赶得上。
【成语例释】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经典文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追上了别人就可以和他在一起——和、与。
【经典文言】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掌管)越国之政。(《国语·勾践灭吴》)
【本义】人靠近盛有食物的器皿吃饭——靠近(食物)吃饭。
【引申义】
1.就像靠近食物一样靠近任何目标——靠近
【成语例释】不即不离: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〇若即若离: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经典文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可望不可即
2.靠近之后才能判断事物是不是真的——就是、就(副词)。
【成语例释】〇非此即彼: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〇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经典文言】即今之保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靠近之后立刻可以判断事物的属性——即刻、立即、马上就……(副词)。
【成语例释】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〇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
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经典文言】
即时诛灭——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信所出奇兵二千骑者,候赵空壁逐利,即驰入赵壁,皆拔赵旗帜,立汉赤帜二千〇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就
4.人在靠近未知事物之前常常暗自猜测——假如、如果(连词)。
【经典文言】即捕得两三头,又劣弱不中于款。(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史记·赵氏孤儿》)
5,即使推断错误也可以用事实更正——即使、纵使(连词)。
【经典文言】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义】人在食物前已经吃饱正在打嗝——已经吃完饭
【弓I申义】
1.吃完饭与做完别的事情一样,都是一种终结——终了、结束。
【经典文言】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2.结束意味着事情已经做完——已经(副词)。
【成语举例】一如既往——既成事实
【成语例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经典文言】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苏洵《六国论》)〇既克,公问其故。(《左传·曹刿论战》)
3.事情做完就要承认其客观存在——既然。
【成语例释】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〇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经典文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4.一种客观存在往往连接着另一种客观存在——既……又。
【经典文言】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〇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经·大雅·民》)
【本义】用手拿走借别人的东西——借。
【成语举例】假公济私——假手于人
【成语例释】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经典文言】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引申义】
1.借来东西后就可以有所——依靠、凭借。
【成语例释】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经典文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苟子·劝学》)
2.借东西的人希望别人能够——给予。
【成语例释】假以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天不假年: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经典文言】汉人未可假大兵权。(梁启超《谭嗣同》)
3.借东西的人希望被借者——宽容(时限)。
【经典文言】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
敌不可假,时不可失。(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4.借东西时要考虑到各种情况——假如、如果。
【经典文言】假令晏子而哉,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5.借来的东西并不真正属于自己——非真实的、假的。
【成语举例】弄虚作假——假仁假义
【成语例释】弄假成真: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虚情假意: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经典文言】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42、间ji&njiān
【本义】从门缝里可以看到月亮的光辉(古“间”字中间为“月”)——夹缝、间隙。
【成语例释】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紧急到极点。
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近,没有任何隔阂。
【经典文言】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
【引申义】(一)(此义项读音为ji&n)
1.两扇门之间有了缝隙就可以——进入、参与。
【经典文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
2.使两个人之间出现隔阂——离间。
【成语举例】挑拨离间——以疏间亲
【成语例释】反间之计:间:离问。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〇疏不间亲:问: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经典文言】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一种东西通过空隙掺杂到别的东西中——夹杂。
【经典文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林嗣環《口技》)
4.从门缝中窃听别人的谈话需要——秘密地、悄悄地。
【经典文言】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让绵延的时间出现一段空隙——间隔。
【经典文言】后间岁,武都氐人反。(班固《汉书·西南夷传》)
【引申义】(二)(此义项读为jiān)
1.缝隙在两扇门的——中间。
【成语举例】字里行间——呼吸之间——俯仰之间
【成语例释】间不容息:间:中间;容:容纳;息:喘息。中间都不容喘一口气。形容时机紧迫,不容延误。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问: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经典文言】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先进.·侍坐》)
2.门应该在一间房子的正中,故可以用门指代房子——间(量词)。
【成语例释】广厦万间:厦:大屋子。有很多宽敞的屋子。形容受到保护、得到周济的人很多。
【经典文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43、见ji&nxi&n
【本义】一个人在向远方眺望——看、看见。
【成语举例】不见天日——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见贤思齐
【成语例释】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〇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立竿见影: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经典文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引申义】
1.特意去看望——拜见、谒见。
【经典文言】孟子见梁惠王。(《孟子·梁惠壬上》)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看过许多人情世事就有了——见解、见识、意见(看法)。
【成语举例】井蛙之见——先见之明——固执己见
【成语例释】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〇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〇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经典文言】以臣所见,方今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王安石《上时政疏》)
3.看(的人)和被看(的人、物)缺一不可、无法分开——表被动,相当于“被”。
【成语例释】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见笑于大方之家
【经典文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人们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指代“我”。
【经典文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引申义】(二)(此义项读为xi&n,后写为“现”)
1.只有出现在视野内的东西才能被看到——显现、出现。
【成语例释】图穷匕首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〇情见乎辞: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来。
【经典文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让别人出现在某种场合——引见、使……出现。
【经典文言】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3.现有的事物才有可能被人看见——现有的、现成的。
【经典文言】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44、解jiěxi&
【本义】用刀把牛角割下来——分割(动物)肢体。
【成语例释】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经典文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
【引申义】《一)(此义项读音为jiě)
1.把动物的各个部分从整体上分解下来——解开、解脱、分解。
【成语举例】冰消瓦解——解民倒悬
【成语例释】不解之缘: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解铃还需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土崩瓦解: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经典文言】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
2.把衣服从身体上解开——脱下。
【成语例释】解甲归田: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经典文言】解屦不敢当阶。(《礼记·曲礼上》)
3.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易于理解的部分——解释、理解。
【成语例释】百思不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经典文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把难以解开的部分分解开来——和解,缓解。
【成语例释】难分难解: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经典文言】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5.把困难的问题分解开来——消除、解除、解决。
【成语例释】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经典文言】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祸。(《荆轲刺秦王》)
6.一块冰的融化类似于一个整体的分解——融化。
【经典文言】东风解冰,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引申义】(二)(此义项读音为xi&)
分解动物即让它由一个整体变得分散——分散、松弛、松懈
【经典文言】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本义】人靠近锅台吃饭——靠近。
【成语例释】删繁就简: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经典文言】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终已不顾
【引申义】
1.接近方便的工具才能有所依靠——就着、靠着。
【成语举例】行将就木——驾轻就熟
【成语例释】将错就错: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将计就计: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因陋就简: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2.靠近某个事物即愿意归到对方的范围中——归于。
【成语例释】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3.靠近某个职位意味着担当某种官职——就任、就职。
【经典文言】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靠近某个目标往往接近成功——完成、成功、达到。
【成语举例】一挥而就——不堪造就——功成名就
【成语例释】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草创未就:草创:开始创办或创立;就:完成。刚开始做,尚未完成。
【经典文言】“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本义】两手高举重物——举起、提起。
【成语举例】举手之劳——举目千里——举重若轻。
【成语例释】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经典文言】范增数目项王,举所配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引申义】(一)
1.让自己的想法超出别人——提出、举出。
【成语例释】举无遗策: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举一废百: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经典文言】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把自己的想法一个个提出来——列举。
【成语例释】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3.让贤才高出于凡人之上——举荐、提拔、推举。
【成语例释】举贤使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经典文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引申义】(二)
1.举起东西打破了原来的平静——举动、动作。
【成语举例】言谈举止——一举两得
【成语例释】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轻举妄动: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经典文言】君举必书。(《国语·鲁语》)
2.高举旗帜攻城野战的举动——起兵、发动(战争)。
【经典文言】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3.在战争中攻下城池——占领、攻取。
【经典文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引申义】(三)鸟儿借助翅膀升上高空——飞起。
【成语例释】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高飞远举: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经典文言】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论语·乡党》)
【引申义】(四)两手举起把重物全部放到高处——全部的(形容词),全、全都(副词)。
【成语例释】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举国上下:指全国各方面的人。
【经典文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杀),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本义】用刀子把丝线割断——断、断绝、割断。
【成语举例】杜绝后患——恩断义绝——弹尽粮绝
【成语例释】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存亡绝续:绝:完结;续:延续。事物处在生存或灭亡、断绝或延续的关键时刻。形容局势万分危急。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经典文言】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与外界割断联系——隔绝、隔断。
【经典文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2.横渡河流,路线就像用刀子从织布中划过——横渡、横穿。
【经典文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织布时织到无法搁置的极点要割断——极、非常、完全(副词)。
【成语举例】风化绝代——惨绝人寰——绝顶聪明
【成语例释】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经典文言】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4.割断之后事物的联系就会——消失、停止。
【成语例释】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胜地形容独一无二。
灭绝人性: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经典文言】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本义】地面上陷落的部分——洞穴
【引申义】
1.大的洞穴可以容纳许多物品——经得起、受得住。
【成语例释】不堪回首: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不堪一击: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经典文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2.胸怀宽广的人能够容纳异己、担当大事——能够、可以。
【成语例释】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经典文言】敬儿在雍州贪残,人间一物堪用,莫不夺取。(《南史·张敬儿传》)
【本义】用以支撑屋顶的木料——肩负。
【引申义】
1.粗壮的木头能够肩负屋顶的重压——能、能够。
【成语例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经典文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能够肩负起重任才能战胜困难——战胜、攻破。
【成语例释】攻无不克: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经典文言】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殽之战》)
3.能够战胜困难的人也能够克制自己——克制、制服。
【成语例释】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本义】狗的脑袋看上去极为相似——相似、类似、像。
【成语例释】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经典文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
【引申义】
1.外貌相象的归为——同类、种类。
【成语举例】物伤其类——分门别类——触类旁通
【成语例释】不伦不类: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物以类聚: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经典文言】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2.同类事物可以由一个类推到另一个——类推。
【经典文言】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
3.同类的事物大都性质相似——大都、大抵(副词)。
【经典文言】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司马光《训俭示康》)
【本义】(看到不幸)心中感到哀伤一同情、怜悯。
【成语例释】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经典文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自居易《卖炭翁》)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引申义】由同情可以过渡到——怜爱、疼爱
【成语例释】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经典文言】“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本义】放松弓弦——松开弓。
【引申义】
1.弓弦松开才能再次拉满——满、遍及。
【成语例释】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天大的谎话。
【经典文言】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苏轼《喜雨亭记》)
2.松开弓弦后箭应弦而出,射程——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蛙成群结队出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