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总体布局是什么?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崔玉英  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方向,为人类实现更好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今天,我们在南开大学举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研讨会,目的在于深刻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的人权内涵,引导国内外加深对该理念的理解和认知,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其中便包括不断发展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场合深刻诠释“命运共同体”,向世界传递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局部战乱冲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面对国际上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及全球治理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诉求,符合全球治理改革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创造全人类美好生活的责任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促进各国利益高度融合,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一脉相承,与周边国家及区域层面的命运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着眼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使其成为了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大理念,在国际社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赞誉。  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已相继被载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类社会发展整体性和相互依存的角度思考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开拓了全球人权治理的新路径,占据了国际价值正义制高点。  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推进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是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也是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方案。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指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国际人权领域“治理赤字”的顽疾,用坚持主权平等作为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根本,主张各国有权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能借人权干涉内政;用对话协商促进和保护人权,防止将人权问题政治化;用合作共赢应对各种全球性人权挑战,通过务实合作加强人权能力建设;用交流互鉴的包容精神,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交流对话、和平共生、和谐共处;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篱笆”,提倡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有效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人权理论新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了传统的人权发展视野,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人权观的局限,立足世界整体性发展,谋求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对人权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引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各项人权相协调的原则,是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的统一,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领域各层次基本权利的统一,是生存权、发展权、和平权等的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主张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共性,既蕴含着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追求,也包含着尊重各国在不同文化、社会、制度以及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和多元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人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强调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疾病、环境恶化等发展问题以及发达国家中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能够满足各个国家的发展诉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人权共建共享的精神,意味着世界各国都应是平等发展、互相尊重的主体,必须超越单边主义,实现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和平安全、共享发展成果、共享价值与尊严。  三是中国以人权领域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局面新境界,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对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人权新秩序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中国在肩负起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艰巨责任的同时,始终秉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全面深入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积极致力于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推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国际人权共识的达成、国际人权标准的制定、国际人权观念的演进、国际人权条约机制的运行等各方面,中国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建设性重要作用,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风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份责任,以此为指引,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公共产品,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注入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彰显我国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中的引领作用,对于推动各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也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四是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指导做好人权理论研究和宣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重大理念和重大倡议,是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经典之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次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其内涵,领会其精髓要义,更加自觉地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做好人权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人权理论研究工作者要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系统研究,通过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项目、申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举办理论研讨会等方式,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权内涵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将推进全球人权治理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要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充分运用专业知识优势,在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多撰写发表文章,多接受媒体采访,多参加各类国际研讨会,积极宣介其对完善全球治理的重大意义,特别是中国对推进全球人权治理的重大贡献,努力提升中国人权话语权。我们准备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5次会议期间,与驻日内瓦代表团共同主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权”的国际研讨会,就是要积极利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进行宣介,提升我国在人权领域的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历史征程中,希望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有所作为,努力做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的阐释和宣介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崔玉英,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本文系作者在日召开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上讲话的摘要。)用户名:验证码:
&&&&&&&&&&&&&&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多媒体点击排行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上海两新互动网
上海两新互动网
【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第十课预告-新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第十课-新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讲人:官进胜
01:40:42由小编圆圆发布【课程名称】#新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讲人介绍】官进胜,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与国外社会主义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在权威与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和译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著有个人专著《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国会因素》以及《世界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对中国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进而提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直至在联合国讲台上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并全面阐述了通过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以及清洁美丽的世界,提出构建“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与布局,使中国外交站在了人类道义和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今晚20:00,欢迎大家进入《学习同心圆》直播间收听互动!
& & & &&& & &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简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五年前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人类命运给共同体意识”,到今天作为一项基本方略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它表明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单纯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服务的“经济导向型”或“国内导向型”性质,进入到了秉持中华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理念以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美好愿景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外交思想乃至整个国际关系发展历程中殊为伟大的历史飞跃,这也使得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构建路径尤为重要。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教授和凌胜利副教授共同主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一书,可谓恰逢其时,对我们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该书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与主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源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扎根于新中国外交实践,还是当今世界多元文明共鉴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天下为公”政治观和“和而不同”社会观等思想精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新中国在近70年的伟大外交实践中形成的指导中国外交的宝贵经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基础;中国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对全世界文明精华的吸取与借鉴,为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奠定了思想底蕴。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坚持“五位一体”,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呼吁,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二、该书深入分析了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举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易行难。作为该理论的倡导者,中国政府以正确义利观和亚洲新安全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翼,以“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为两大抓手,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三、该书全面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及中国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双边、地区到全球层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要以实际行动,注重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国共建多层次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肇始于中国所处的亚洲地区。因此,作为在亚洲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首先致力于在本地区内构筑“亚洲命运共同体”,积极同周边国家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并努力将“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为“亚洲共识”。其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构建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尤其是重视同非洲共同打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同拉美打造“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同阿拉伯国家打造“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再次,中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积极运筹同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注重区分“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的不同利益需求,与世界主要大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路。经济、安全、环境、网络等领域的全球治理,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支点,也是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由之路。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全球治理的机制建设和行动体系,需要国际社会在各领域的共同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未来要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实际上是向世界各国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绝不会退回到封闭孤立的状态中去,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将继续实行,而且力度会更大,程度会更深。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显然离不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携手合作。
  总体而言,该书是当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全面、深入、系统阐述的著作之一,全书立意高远、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文字流畅,既有理论上的高度和深度,也有实践上的广度和厚度。展望未来,中国还将继续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这就使得对人类命运共同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加强,而此书的出版,无疑已成为如此众多的相关著作中的优秀代表。
( 09:53:34) ( 09:44:38) ( 08:44:36) ( 16:36: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