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晴,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夜,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 ——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 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下列对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杭州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振起全篇。)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诗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以写景起笔的原因是:作者择取的景,有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感情的基础。所以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个诗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念”字是去声。“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改用长句,声调和谐,景色如绘。“烟波”“暮霭”“沉沉”,着色可谓浓矣;“千里”“阔”,空间可谓广矣。诗人以浓重之色压在心上,衬托离愁之重,以空间之无际衬托离愁之无限。)
下列对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杭州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振起全篇。)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诗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以写景起笔的原因是:作者择取的景,有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感情的基础。所以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个诗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念”字是去声。“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改用长句,声调和谐,景色如绘。“烟波”“暮霭”“沉沉”,着色可谓浓矣;“千里”“阔”,空间可谓广矣。诗人以浓重之色压在心上,衬托离愁之重,以空间之无际衬托离愁之无限。)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当前位置: >>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卷) 课型:新课 执笔;陈德银 组别:高一语文组审核:【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有感情吟诵诗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 3、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整首词。 【学习重点】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整首词。 【学习难点】 1、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 2、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诵读法 品读 品味鉴赏法 预习导学: 1、看优化方案中“相关知识”,填空。 (1)词的起源:兴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 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 、 、 (2)词有多种词调或词牌,各种词调规定了各种调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 多少、平仄、押韵等。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90 字) 、长调(91 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 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2、看优化方案中“走近作者” ,填空。 柳永(约 987―约 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景v 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 、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 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3、初读全词,把握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参差(cēn)(cī) 堤沙(dī ) 天堑 (qiàn ) 罗绮(qǐ ) .. . . . 重(chóng )湖叠t(yǎn ) 羌管 (qiāng ) 钓叟 (sǒu) 千骑(jì ) . . . . . (2)、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 东南形胜: 参差 : 云树绕堤沙 : 怒涛卷霜雪 : 天堑无涯: 千骑拥高牙: 重湖叠t清嘉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异日图将好景: 4、朗读直至背诵 第一课时 一、导入:1箫鼓(xiāo ) . 二、学习目标:1、鉴赏《望海潮》;2、当堂背诵。 三、课堂活动安排: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 活动二:鉴赏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诵读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感情,正确把握读音和停顿。)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 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理解词句意思 3、整体感知 (1)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 市生活景象?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 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 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这首词描绘 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详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 美与艳羡之情。 4、品味语言,探究赏析。 (方法点拨:诵读,小组探究,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 好?为什么?(C 级) (品味语言)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C 级) (鉴赏形象) (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 (开放性答案) 活动三、背诵这首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1、鉴赏《雨霖铃》 ;2、背诵《雨霖铃》 。 三、课堂活动安排 活动一:初读全词,把握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暮霭( ) 无语凝噎( ) 骤雨初歇( ) . . . 2、理解词句意思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活动二:鉴赏 1、开头三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 ” 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2 2、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 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 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 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参考: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里的一个“念” 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 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3、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或上片中直接 抒情的句子有哪些?下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上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有哪些?下片 中情况交融的句子有哪些? ①直接抒情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②情景交融。 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以情带景 ) ③虚实结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 待今宵酒醒之后, 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 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 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4、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 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形胜:地理条件优越。三吴: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都会:大都市。参差:指 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多。怒涛:汹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 天堑(qiàn):天然险阻,指钱塘江。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盈:充满,言其多。重 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叠t(yǎn)):重叠的山峰。清嘉:清 秀美丽。嘉,一般作“佳”。三秋:农历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 乐器。泛夜:指在夜间飞扬。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莲娃:采莲的姑娘。千骑:形容州郡 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3 旗帜。烟霞:山水美景。图:描绘。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这里泛指朝 廷。 【庄静江翻译】 东南湖山优美的地方, 三吴的都会, 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 彩绘的桥梁, 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 高又急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 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 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 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赏析一】开头三句, 入手擒题, 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 历史的悠久, 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 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 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 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 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 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 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 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 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 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 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 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 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 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 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 “泛” 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 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 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 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 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 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 写的, 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 合将好景画成图本, 献与朝廷, 夸示于同僚, 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柳永《望海潮》赏析 望 海 潮 (宋)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4 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解释】 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三吴: 《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钱塘,旧属吴郡。都会:大都市。 风帘:挡风的帘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堤: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怒涛:汹涌的潮水。 霜雪:比喻浪花。 天堑(qiàn) :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 盈:充满,言其多。 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 叠t(yǎn)) :重叠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 。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莲娃:采莲的姑娘。 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解析】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 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 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 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 。钱塘江畔的杭 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 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称是歌咏这座城 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与秀丽。 上片总写杭州城的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字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以博大的气势概括了杭州城的重要位置与悠久历史:杭州城是 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繁华富庶而著称。 “形胜”“繁华”四字是 、 点睛之笔,概括全篇。那么,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那就到各处去走走 看看吧!先到城里去转转,道路两旁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似画,穿行在大街小巷,只见居 民房屋清幽而又雅致,窗上悬挂着挡风的帘栊,门前披垂着翠绿的帷幕,屋舍密集,整个杭 州城约有十万人家呢。再到郊外去看看,最好的去处当然莫过于钱塘江了,那曲曲折折的长 堤上树木成行,郁郁苍苍,远远望去如云雾萦绕。每年八月份来此观潮,澎湃浩荡的波涛以5 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岸边,如同卷起了千万堆霜雪,声响震天如万鼓齐鸣,场面何其壮观!整 个江面望不到尽头,这里的地势非常险要,如同一道天堑护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那么,市 民生活状况如何?市场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珠宝珍玩、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家家户户过得 殷实富足,那些富豪权贵们更是争奇斗富,穷奢极欲,尽情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欢娱生活。 最能代表杭州的自然胜景莫过西湖,下片则专咏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湖山之胜景,山 水相映生辉:白堤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把湖面装点得分外美丽;周 围的灵隐山、南屏山等等数不清的山峰重重叠叠,深秋时节,桂花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山间。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装扮着西湖的山光水色,令人神往,也吸引了外族入侵者的目光。 据说,这首词流传开来以后,金主完颜亮欣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美景,产生 了投鞭渡江的侵略野心。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这未免有点夸张,但柳永的确很恰当 地概括出了杭州西湖最具特色的美。 那么, 美丽的西湖给杭州人的生活增添了几多欢乐?不 管白天夜晚,总能听到渔翁那悠扬的笛声,还有采莲女子婉转甜美的歌唱,收获的幸福写在 他们的笑脸上。据《鹤林玉露》卷一记载,这首词是柳永献赠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吴熊和 先生考证认为当是投赠给杭州知府“孙沔”的,见《吴熊和词学论集?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 柳永卒年新证》,作为投谒之作,词的末尾自然要唱一点颂歌: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 ) 旗缓缓而来, 一位威武而又风雅的长官来到西湖与民同乐, 他醉意浓浓地陶醉在箫音鼓乐中, 啸傲流连于山水之间。 何不把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 来日升官回京时献上朝廷?这句话当 然包含着柳永对这位长官的升迁祝福,虽然是奉承话,但却非常自然地融化在整首词中。 这首《望海潮》有如一篇都城赋,柳永以他最擅长的赋家之笔层层铺写开来,由宏观而 微观,由内而外,由陆而水,由远而近,气势时而博大激越,时而轻柔婉转,淋漓尽致地描 绘了杭州城这“人间天堂”的美丽与富庶,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欢乐,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 一幅和谐盛世的历史画卷。可以说,柳永的《望海潮》为我们提供了城市文明进程中人与自 然和谐生存的范本。6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相关资料介绍与图文
你现在的位置:& 》关于的详细解说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是箫管弄晴,羌管就是指大漠了,这句词来自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对钱塘风物人情的描写,表现钱塘富庶,民风淳朴,生活安逸,体现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这首词里最诱人的几句
是箫管弄晴,羌管就是指大漠了,这句词来自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对钱塘风物人情的描写,表现钱塘富庶,民...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出自...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怎样的生活... 2
Copyright &排行榜大全pai-hang-bang.cn. Some Rights Reserved.从国家、城市、地区到品牌、产品、行业为你提供最新的排行榜资讯本站内容来自于本站编辑整理和媒体发布,仅提供参考或娱乐作用,并不构成任何投资标准和实际应用建议
联系请发电邮自god-loveme#163.com
【#换成@】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the URL on this server.Powered by Tengine《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www.ruiwen.com - 阅读答案】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1)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分)  (2)赏析下阕划线的句子。(4分)  (3)词的上片赞美杭州,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请找出词中描写形胜的句子,并描绘其所写景象。(3分)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上阕是从重要的地理形势、悠久的历史、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分。答对一点1分,三点3分。)  (2)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羌笛声和菱歌声,这两句运用拟人(或: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杭州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和百姓欢乐和谐的生活风貌。(4分。内容2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江堤上绿树如云,钱塘江广阔无边,江中浪涛如雪。  (4)对偶,夸张(2分) 赞美,艳羡(1分)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2、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5、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6、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阅读练习三:  (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形容房屋的外形)。  C.重湖叠清嘉,重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叠层层叠叠的山峰。  D.嬉嬉钓叟莲娃,莲娃,采莲的娃娃。  (2)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运用铺张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面貌,钱塘江的壮阔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读此能使人留下难忘的印。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歆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  D.柳永这首词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相去不远。  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  (1)莲娃,采莲的姑娘  (2)柳永这首词,应该划归豪放派作品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本文来源:
瑞文网 ruiwen.com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常引赵孟頫弄晴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