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看看这只斑竹箫,进新屋头一次带什么买什么也不懂?右边斑点多的那只。

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2015年语文基础知识与阅读能力训练答案
基础知识与阅读能力训练答案 第一部分 (四)拼音、错别字练习 一、注音 略 二、错别字 按――安 萃――粹 骨――股 管――菅 癞――赖 孪――挛 朔――溯 喧――暄 蜇――蛰败――拜 迭――叠 旷――犷 娇――矫 兰――蓝 仑――轮 崇――祟 弦――旋 园――源抱――暴 渡――度 裹――果 角――脚 立――力 罗―― 提――题 膺――赝 祯――帧贬――砭 防――妨 憾――撼 斤――金 力――励 搔――瘙 头――投 己――已泊――舶 幅――辐 和――合 径――胫 俩――两 尝――赏 骛――鹜 尤――犹博――搏 复――覆 侯――候 峻――竣 梁――粱 声――生 徒――徙 鱼――渔驰――弛 骇――赅 急――及 巢――窠 了――t 事――世 暇――瑕 芋――竽愁――筹 慨――概 既――即 烩――脍 笼――龙 持――恃 宵――霄 脏――赃穿――川 股――鼓 继――既 腊――蜡 戳――戮 首――手 渲――宣 醮――蘸七―九年级各册古文练习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 一、1.家庭聚会 2.不久、一会儿 3.快速、急速 4.高兴地、愉快地 5.不如 6.大致、 差不多 相比 7.凭借 8.不再等候就走了 9.约定 10. 回头看 11.丢下、舍弃 12.离开 13.拉 二、之:代词,他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三、1.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 “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2. (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4.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 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四、1.(1)才 (2)害怕,担心 (3)等待 2.(1)表顺接关系 (2)表顺接关系 (3)代词 (4)助词,无意 (5)代词 3.(1)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 (2)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3)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 就留他吃饭。 老朋友说:“好啊,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进餐。”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 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 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论语》十二章 一、1.按时复习 2.从 3.了解;生气,发怒 4.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每天:多次反省 6.真诚,诚实 7.老师传授的知识 8.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迷惑,疑惑 10. 越过,超过:规矩,规 范) 11.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有害 14.可以;凭借;做 15.忍受 16.懂得;喜欢,爱好 17.以??为乐趣 18.吃饭;粗粮 19.弯曲胳膊 20.不正当的手段 21.泛指多个,几个 22.好的方面,优点 23.河流上,河边 24.流逝;这指河水 25.舍弃 26.军队的通称 27.普通的人,男子汉 28.忠实,坚守 29.恳切地提问 二、 1. (1)表转折关系 (2)表顺承关系 (3)表并列关系 (4)表顺承关系 (5)表转折关系 2. (1)代词,它的 (2)代词,他们 3. (1)代词,它 (2)代词,代学习 4.代词,??的人 5.介词,对于 三、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五、 1. (1)(1)通“识”;记 (2)劝说。 (3)过了 (4)通“悦”,高兴,愉快 (5)特意、特地 (6)通“旋”,掉转身 (7)等到 (8)展示 2.(1)表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 表顺承关系 (2)助词,的 3.(1)凡是老师说的话,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 好的真理。 (3)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参考译文】王生好学,却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 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 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 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 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 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 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 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 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虽有嘉肴 一、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 7、自我勉励 8、教人 9、增长(或促进) 二、(1)代词,它的 (2)表示推测 三、1、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 《兑命》说: “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 四、1.(1)文章 (2)意味,指道理 2.(1)(这)没有其他技巧,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好。 (2)(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来,(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 【参考译文】近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找机会就写文章的事请教他。欧阳修说:“(这)没有其他 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写好。现在的人弊病(在于)写作文章少,又懒于读书, 每一篇文章写出来,就想要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只 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这是(欧阳修)先生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告诉别人的,因此特别有道 理。 河中石兽 一、(1)靠近 (2)倒塌 (3)一起 (4)经过、过了 (5)寻求 (6)终于、到底 (7)划船 (8)你们;推究;事物的道理、规律 (9)这 (10)埋没 (11)通“癫”,疯狂(12) 侵蚀、冲刷 (13)逆着水流的方向 (14)只 (15)主观地判断 二、1.D(D 选项:助词,的;其他三项都为代词) 2.A(A 是“向”,其余都是和例句相同,可解释为“在”) 三、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3.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 四、1.B 2.(1)代词,代土寇 (2)介词,在 3.(1)(刘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 (2)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成了鱼(淹没了) (3) (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 “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4. (1)第一次得兵书,与人交战,大败而归;第二次得水利书,照书治水,结果洪水泛滥,百姓几乎都 被淹死。 (2)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 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3)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参考译文】刘羽冲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 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 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 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 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 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 ”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 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一、1.属于 2.曾经 3.写 4.县 5.四处拜访 6.相当 7.团结 8.最终 9.完成 10.得到 11. 消失 12. 对??感到诧异 13. “扳”通“攀” ,牵,引 14. 以宾客之礼相待 15 .认为??有利可图 16. 对??感到奇怪 二、1.之:①指书写工具;②代词,指方仲永; ③代词,它,指代这件事; ④指方仲永的诗; ⑤代词,他,指代方仲永 ⑥指仲永聪慧的资质;⑦助词,的; ⑧助词,的; ⑨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可不译。 2.其:①自己的;②代词,这种情况;③代词,他的; ④加强语气⑤代词,他 3.于:①在,或引出对象; ②在;③比。 4.以:用 三、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来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来请仲永题诗。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人,而不让(他)学习。 3.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4.最终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啊。 5.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题。 6.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四、1.(1)获得,得到 (2)大概,差不多 (3)慕:效仿 (4)就 (5)使?辛苦 2.(1)①凭借 ②用 (2)①代词,代朱天赐 ②助词,无意 ③助词,无意 3.(1)让孩子坐在竹篮子里挂在树梢上,隔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络。 4.(1)①俚俗争慕之;②昼夜苦之。 (2)对于孩子的教育,要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不要拔苗助长。 【参考译文】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朱天锡凭借神童试而得到了一个官职,世俗之人都很羡慕他。不论小孩 们天资怎么样,大约能读书时,从五、六岁起,就教他们读五经。让孩子坐在竹篮里,挂在树梢上,断绝 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教书的人就预先商量好教书的价钱,每教完一本经书,家长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就 白天黑夜苦读。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便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都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 的孩子,比考中做官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孙权劝学 一、 1. 当道、 当权 2. 推辞 3. 研究 4. 粗略地了解 5. 知道 6. 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 到 7. 军 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不再是 9.重新 10.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二、 “邪”通“耶” ,语气词 三、1.(1)用(2)认为 2.表承接关系 四、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2.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3.只是粗略地了解,知道历史罢了。 4.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五、1.(1)责备;(2)不久 (3)广泛地阅读 2.(1)①代词,代傅永 ②代词,代傅永 (2)表转折关系 3.(1)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2)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4.(1)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2)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 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参考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与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向南逃亡。 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 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 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口技 一、1.适逢 2.卷起 3.围绕而坐 4.安放 5.只 6.神情 7.拉 8.喂奶 9.即使 10.说出 11.大腿 12.几乎 13.通“座” 14.全、都 二、1.之: ①的;②他,指代小孩;③的;④代词,代帷幕里的情况。 2.其:其中 3.于:①在;②在。 三、1.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2.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3.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 要抢先逃跑。 4.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四、1. (1)曾经 (2)职业 (3)弹奏 2. (1)之:①音节助词,无意 ②代词,代所弹洞庭之曲 ③助词,的 (2)①介词,在 ②介词,在 (3)代词,代老妇人的丈夫 3.(1)每当他在山野林间弹琴时,一遍又一遍,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为之悲鸣。 (2)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 (3)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弹棉花的。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 4. (1)侧面烘托;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2)不是,因为在邻媪听来,乔山人弹奏的琴声像弹棉絮一样,根本就不知道琴声要表现的主旨。 【参考译文】在开国的时候,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以前得到过很多杰出的琴师传授,弹琴的指法很精 湛。每当他在山野林间弹琴时,一遍又一遍,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为之悲鸣。一次他游历到楚郢,在旅店 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 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一会有人敲门,老妇人进来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弹 棉花的。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 狼 一、 1. 完 2. 通 “只” 3. 跟着 4. 跟着 5. 窘迫 6. 顾: 回头看, 这里是向四周看 7. 柴 草 8.盖上,遮蔽 9.放下 10.瞪着眼看 11.闭上 12.杀死 13.打洞 14.大腿 15.打洞 16.睡觉 17.狡猾 18.原来 19.闲适 20.像狗一样坐 21.突然 二、1.之:①补充音节,无义 ②助词,的 ③代词,指狼 ④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 ⑤代词,代狼 2.其:①代词,它们,指狼 ②代词,麦场 ③代词,柴草 ④代词,其中的 ⑤代词,指屠户 3.以:①用、把 ②来,表目的 ③用 ④用来,表目的 4.于:在 5.而:表转折,可是 三、1.屠户看见野地里有个大麦场,场主人堆积柴草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是增加笑料罢了。 3.一只狼正在其中打洞,它想要钻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4.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5.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四、1.(1)咬(2)遗留、留下、招致(3)确实、的确 2.(1)代词,代狼 (2)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3)代词,代狼 3.(1)(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还是比较驯服的, (富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3)野兽这样凶狠残暴,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4.阴险、狡猾、奸诈、秉性不改。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 【参考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 将它们和自家的狗仔们混养在一起, 早些时候和狗平安相处。 (两 只小狼)稍稍长大些,还是比较驯服的, (富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白天在客厅里睡觉,忽 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惊醒环视四周,没有一个人。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 狗又像刚才一样狂叫,他便假装睡着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发现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有防备的时候,去咬 他的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发出声音阻止狼,不让它们靠近主人。富人发现后,立刻把狼杀 掉,并把它们的皮也剥了。这个故事从侄虞敦听回来。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 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逃跑罢了。表面对别人很好,可在心中却有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 了。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一、1.对??感到诧异 2.好像 3.落花 4.整齐的样子 5.已经 6.类 7. “要”通“邀” ,邀请 8.说 9.计划 10.朝代 11.告诉 12.沿、顺着 旧 13.邀请 14.到 15.于是 16.不久 17.就 渡口 18.老人和小孩 二、1.古:交错相通 今: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2.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性的配偶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毫无出路的境地 3.古:不用说、更不用说 今: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古:不值得 今:不够、缺点 三、1.之:①的 代这件事 2.其:①指代词,那,指代桃花林 词,他,指渔人 四、1.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 3.(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②指代词,那,桃花源 ③代词,他们的 ④代词,他的 ⑤代 ②代词,代桃花林 ③指代词,这 ④代词,他们 ⑤助词,无实意 ⑥代词, 5.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6.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五、1.(1)撰写(2)束缚,约束 (3)满足 (4)停止 (5)理解、明白 2.(1)助词,无意 (2)代词,代《五柳先生传》 (3)表顺接关系 (4)表转折关系 3.(1)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 (2)当时如果没有酒,也高雅地吟咏诗歌不止。 (3)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4.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高雅脱俗、悠闲自得、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意对即可) (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 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 ,在里面说: “家里四壁很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穿破 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 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 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 “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要有琴 的声音呢?” 短文两篇 一、1.有名气 2.灵异 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音乐 5.使?劳累 6.这 7.博学的 人 8.多 9.沾染 10.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11.立 12.应当 二、1.①的 ②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③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④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⑤的 2.而:①表转折,却 ②表转折,却 3.者:①??的花 ②??的人 ③??的人 三、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房的人)的品德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 )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4.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5.(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6.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7.水上地上各种花草的花,可爱的很多。 四、1.(1)妻子和儿女 (2)靠近、走近 (3)已经 (4)看 (5)堆积 2.(1)助词,的 (2)代词 (3)在 (4)表转折关系 3.(1)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匣子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交错地放在床上,抬头低头, 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2)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 着说:“确实啊,这真像书窝”。 4.(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室主人是一个情趣高雅、热爱读书、安贫乐道、不拘小节的人。 【参考译文】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 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 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 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 “这不是我所说 的书窝吗! ”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 “这确实像书窝啊!” (二) 1.(1)我 (2)极 (3)美妙到了极点 2.(1)介词,在 (2)助词,的 3.(1)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3)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 4.(1)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内容上,《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 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本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 【参考译文】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 全部显示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 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 太贴切绝妙了。 核舟记 一、1.无不 顺着 模仿 2.曾经 赠 3.语气词 4.大约 左右 5.打开 6.缓缓地 7.涂 8.说话 9.靠近 10.极像 11.不相类似 12.分明可数的样子 13.好像 14.平 15.清楚明白 16.竟然 满 17.挑选 长而窄 二、1. “有”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 “诎”通“屈” ,弯曲 3. “衡”通“横” 三、1.之:①的②代词,代窗户③代词,代字的凹处 ④无实义 ⑤它,指左膝 ⑥它,指船舱 2.而:①连词,表顺接关系(一说表修饰关系) ②连词,并且,表并列关系 ③连词,表转折关系 3.其:①他们 ②指示代词,那 ③指示代词,那 ④它的 4.以:用 5.者:①??的船工 ②??的人 ③助词,无义 ④助词,无义 四、1. 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3.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5.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 (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8.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五、1.(1)左右 (2)清楚、分明 (3)用绳栓着 (4)恐怕,大概 (5)管理 (6)模仿 2.代词,代以上的两种情况 (2)代词,代各种神态 3.(1)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2)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3)松树外东边来了个老和尚,背着经卷(佛经)跌跌撞撞(踉踉跄跄)走来,好像为了佛事半夜归来的 样子。 4.(1)由上至下,由内及外。 (2)月亮/星星;敲钟/叩钟;船上有客假寐 (3)桃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奇巧”。桃坠“长五分许,横广四 分”说明桃坠体积之小,显示了桃坠工艺品的精巧。结尾“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隐几,煎茶, 统为六。”众多人、物、景、人事都是雕刻在 “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坠上,这种对比充分说明了桃 坠的巧夺天工。 (4)相似处:(1)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2)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3) 主体部分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雕刻品,先整体后局部;(4)两文都有观察细致、说明生动的特点;(5)在 客观描述中不乏作者丰富的想像。 不同处:说明对象有别:一为核舟,突出“苏轼泛舟赤壁”的主题;一为桃坠,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参考译文】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 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 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 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 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 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 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 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 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宫殿房屋器物用具 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 一个。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而人的活动例如 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 并且具有其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佛语说:“容纳高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大道之行也 一、1. “与”通“举” ,选拔 2.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残 疾人 3. 所以 以??为亲 4.女子出嫁 5.发生 6.兴起 7.关上 8.职分 二、 “与”通“举” ,选拔 “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三、1.于:介词,在 2.而:连词,表顺接关系 3.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四、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2.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4.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五、1.(1)尽兴(畅快)地喝酒 (2)执持、拿 (3)清除 (4)放 (5)鉴戒 2.(1)表转折关系(2)表修饰关系 (3)介词,在(4)代词,代晋平公 (5)助词,的 3.(1)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 (2)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3)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4)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4.(1)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他敢于“犯君”,说明他正直、忠诚、刚烈,敢作敢为、不畏权势。因自己是盲人,用“小人言 于侧”的方式表明他还是讲究辞令、有智慧、有谋略的人。 【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 “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 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 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 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 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 警告。” 三峡 一、 1.从 2.如果 3. “阙” 通 “缺” , 缺处 4.有时 5.实在 6.极 7.漫上 8.顺流而下 逆 流而上 9.消失 10.即使 飞奔的马 快 11.动词,连接 12.天刚晴 下霜的早晨 二、1.的 2.认为 3.①这 ②这 三、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的趣味。 4.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5.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6.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1.(1)穿衣服 (2)不如;比不上(3)汇合 (4)白色的小石子 (5)类似;像。 (6)茂盛的样子 2.(1)助词,无意 (2)助词,无意 (3)表转折关系 (4)表顺接关系 3.(1)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 (2)这里的景致大都如此,我无法说尽它的样子。 (3)永州没有人过来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 4.(1)美石、岩洞、树、草 (2)前面有山挡住了小舟的去路,好像没有了路,可是忽然河流一转,绕过前面的山,眼前又是开阔 的河面,望去无边无际。 (3)表面上作者感叹面对美好的山水景物,永州的人不会欣赏,实际上是感叹自己的杰出才华不被朝 廷赏识,却被抛弃在边远地区,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 【参考译文】从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a潭;从溪口向西, 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 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这些都是永州幽深美丽奇异的地方。 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读音就像衣褐的“褐”。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 下游与“百家濑”汇合。其中重叠的岛屿(江河里边的岛屿)、小溪、有的地方水深,成为清澈的潭,有 的地方水浅,露出小块的地,成为浅渚,两者还夹杂着水在那里曲折地流。深潭的水面平,呈深黑色,冲 击石头的水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又豁然开朗,变得宽阔无边。 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绿色的草丛,一年四季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 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树木多是枫树、故鳌⑹F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 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 常常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翻动着轻柔的众草,使红花和绿叶在纷乱中像吃惊似的,香气浓 郁;冲起波涛旋着水涡,从溪谷流进流出,摇动着繁密的花草,随着季节而变换。风景大多都是这样的。 我没办法都描述完。 永州没有人过来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 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短文两篇 一、1.交相辉映 2.消散 3.坠落 4.潜游在水中的鱼 5.从 6.考虑 7.参与、欣赏 8. 睡觉 9.共同、一起 10.形容水的澄澈 11.只是 二、1.之:①的 ②的 2.其:这 3.者:①的人 ②助词,无意 4.于:在 三、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1.(1)适:恰好(2)有时 (3)命名 (4)第二年 (5)建造 (6)早晨 2.(1)表并列关系 (2)介词,在 (3)表修饰关系 (4)表修饰关系 (5)代词,代亭子 3.(1)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 (2)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 (3)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4)(苏轼)时常带着宾客僚属前去会见云龙山人,在那放鹤亭上饮酒,感到十分快乐。 4.A(没有描写放鹤亭的特点) 【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淹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 大水退去,张君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东山高处远望,能看到一个奇异的风景。张君便在 那座山上建了一个亭子。彭城的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 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 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去,有时 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 亭”。 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 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 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 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 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很高兴地笑着说:“这话说得对啊! 观潮 一、1.当??时;发、起 2.几乎,将近 3.连接着天 4.用水淋洗 5.战船 6.穷尽 7.马;舞动;树立、举 8.船 9.去、往 10.动词,画着文彩 11.逆流迎着潮水 12.巨浪 13.江岸 14.满眼 15.高 16.都是租用的意思 二、1.之:①的 ②的 2.而:①与“既“构成时间词,一会儿 ②表修饰关系 ③表转折关系,可是 ④表转折关系,然而 3.于:①在 ②在 4.者:①??的 ②??的人 5.其:它,代江潮 三、1.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2.玉城雪岭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3.一会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4.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 5.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6.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 ,随着波浪流走了。 7.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8.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9.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四、1.(1)十分 (2)神色,脸色 (3)展开、张开 (4)冲刷激荡 2.(1)代词 (2)表修饰关系 3.(1)只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县扑过来,直奔向海塘。 (2)观看的人们(被潮水)惊退,跑着躲避到海塘下面。 (3)海堤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也跟着我随后就到。 4.(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用观者的感受反衬海潮的惊心动魄的气势。 (3)内容上:《白洋潮》主要描写了潮来的过程及惊心动魄的气势,而《观潮》不仅描写了海潮的壮 美,而且描绘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的弄潮技巧,既写风景,又写民俗。表现手法:《白 洋潮》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海潮;《观潮》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 【参考译文】(按照)旧例,三江镇是个看潮的好去处,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 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戊寅年八月,(我) 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海堤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 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也跟着我随后就到。 (我)站在海堤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里奔腾而来,一直到岸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 (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进。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 沫溅起的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 一起,都争先恐后。又靠近一点,(浪潮)被飓风催逼,水势(就像)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 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的浪花),水落下来,把我的脸都打 湿了。(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龟山一挡,潮水发出非同寻常的声音,像雁荡山瀑布水被炮火炸碎一 样,浪花像雪花一样从半空中飞落。看了让人心惊目眩,坐了好长时间,神色才恢复镇定。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但潮头却更大,这是 为什么呢? 湖心亭看雪 一、1.这; 完了,结束 2.通“桡” ,撑(船) 3.全白 4.焉:哪里。 更:还 5.强:痛快。 白:指酒杯 6.客此:在此地客居;及:等到 二、1.而:连词,表顺接 2.者:的人 3.他们的 三、1. (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四、1.(1)往西走(向西去) (2)这里作动词,划船。 (3)回去(回来) 2.D(得到 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 B. ①抬起②发动 C. ①来得及②和) 3.(1)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 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2)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 (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 的感觉吧)。 (4)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 4.(1)①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②“望保m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 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 (2)比喻, 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写出了西湖的妩媚与迷人。 【参考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 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 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 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 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 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 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 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 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 一、1.一样 2.顺着 3.左右 4.唯一 5.飞奔的马 6.凭借 7.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8.至 9.树木的枝干 10.好像 二、 “转”通“啭” ,鸟叫声。 “反”通“返” ,返回 三、者:的人 四、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 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5.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五、1.(1)约束,阻止。(2)依次,相继(3)屡次,多次 (4)迷住 (5)同“只”,仅仅 (6)精巧 (7)着,涂。 2. A【例句中的“于”是“比”的意思。A 中的意思相同,B 译为“在”,C 译为“到”,D 译为“对”。】 3. (1)我当时被桃花所迷恋,终究舍不得离开湖边。 (2)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3)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比堤畔 的小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 (4)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的精巧,山上水气点染色彩的奇妙,这两种佳景都是出现在早晨太阳刚出 来,傍晚太阳还未落下的时候,(有了它们)才把西湖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4.(1)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烘云托月)。简洁轻快的笔墨描写,虚写(用淡雅之笔描写)拟人。 (3)这一句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不求功名利禄的旷达之情的愉悦心境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 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5)B 【参考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今年春 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我当时迷恋着桃 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的声音,如风阵 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而杭州人游览西湖, 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 艳。月景的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 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五柳先生传 一、1.处,地方 2.忧愁的样子 3.心情急切的样子 4.类 5.口触酒杯,指饮酒 6.详细地知道 7.冷清 8.旧交,旧友。 9. 去、往 10.有时 备办,置办 11.很 12.安然自若的样子 二、1.之:①他 ②的 2.其:①他的 ②他的 ③他 3.而:①连词,表示顺接关系 ②连词,表示顺接关系 4.以:①用 ②来 ③用 5.由于、因为 三、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中要旨,不再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2. 他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 3.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四、1.(1)断然,绝对(根本)(2)就 (3)宽慰 (4)狭窄的小路 (5)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2.(1)表转折关系 (2)助词,的 (3)来,表目的 3.(1)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 难得啊。 (2)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4.(1)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2)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 (3)居所简陋,但他却能“适适然”,说明作者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高洁 的志趣,以及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4)①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 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此是何等雅趣”。 ②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 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参考译文】三间茅屋,沐浴在十里春风中。在窗里看幽兰,向窗外望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 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 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 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 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 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马说 一、1.有时 2.虽然 3.显现 4.尚且 5.著称 6.一样,等同 7.驱赶 8.马鞭子 9.通晓 10.这 11.用鞭子打 二、1.“见”通“现”,表现 2.“材”通“才”,才能 3.“食”通“饲”,喂养 4.“邪”通“耶”,吗 三、1.之:①音节助词,无实义 ②的,助词 ③它,代千里马 ④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2.以:①因 ②按照 3.于:在 4.而:①可是,表转折关系 ②来 ③ 表顺接关系 5.者:①??的马 ②??的人 6.其:①难道 ②恐怕 ③它 四、1.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5.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五、1.(1)再次 (2)答应,允许 (3)以??为怪,感到奇怪 (4)邀请 (5)急 2.(1)表承接关系;代词,代狗 (2)表修饰关系 (3)表转折关系 (4)代词,代张元 (5) 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 (6)代词,指狗的生死 3.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4.(1)他的叔叔生气地说:“何必这样做?”并准备再次丢弃它。 (2)多少有生命的东西,没有比它性命更重要的。 (3)现在这狗如果因为被人抛弃而死,就不是这个道理了。 (4)第二年,这只狗跟着他叔叔走夜路。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5. 关爱动物,善有善报。 【参考译文】 村里小路有一只被人抛弃的狗, 张元看见后就收养了它。 他的叔叔生气地说: “何必这样做?” 并准备再次丢弃它。张元回答说:“多少有生命的东西,没有比它性命更重要的。如果是自生自灭,那是 理当所然的。现在这狗如果因为被人抛弃而死,就不是这个道理了。如果我们看见了却不收养,就是没有 仁慈的心啊。”叔叔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答应把狗留下来。第二年,这只狗跟着他叔叔走夜路。叔父被 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狗急忙跑到家里,汪汪地叫个停。张元觉得奇怪,就随着狗出门,看见叔叔快 要死了。就立即请医生治疗,没过几天就好了。从此以后,他叔叔把这只狗当亲人一样看待。 送东阳马生序 一、1.得到 2.借 3.因此 4.跑 5.成年 6.大 7.请教 8.言语和脸色 9.提出 询问 10.训斥 呵责 11.吃的穿的 12.等待 13.“支”通“肢”,肢体 14.“被”通“披”,穿 15.周到 16.光彩照人 17.香气 18.作动词用,腰佩 19. 旧絮 破 20.羡慕 21.热水; 浇洗 二、 1.之:①的,助词 ②代词,代书 ③的,助词 ④的,助词 ⑤无实义 ⑥的,助词 ⑦的,助词; 2.以:①来,表目的 ②用,介词 ③因为,介词 ④来,表目的 ⑤前:因,介词;后:把,介词 ⑥来,表目的 3.其:①他的 ②他们 ③他 4.而:可是 三、1. 家里贫穷,没办法买到书来看。 2.抄录完毕,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成年后, (我)更加地仰慕圣贤的学说。 4.又担心(忧虑)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经奔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 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5.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四、1.(1)交给 (2)这样 (3)记住 (4)像 (5)本来 (6)写 2.(1)把;表承接关系;代词,代黄生 (2)表承接关系 (3)助词,的 (4)代词,代借书 者 (5)表并列关系 3.(1)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 (2)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3)(我)做了官以后,薪水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满了,蠹虫丝时常覆盖书册。 (4)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读的人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5)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4.(1)既唤起共鸣,又勉励告诫黄生。(意近即可) (2)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年轻时光认真学习。 (3)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4)以类似的经历勉励黄生珍惜机会,专心读书;告诫黄生读书年华一旦过去,以后很难读书。 【参考译文】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 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 的情景。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 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 丝,时常沾满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 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的吝 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大不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不幸碰上姓张的人呢,还是黄生有幸 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小石潭记 一、1.向西 2.格外;凉 3.大约 左右 4.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5.像狗的牙齿那样 6.围 7. 停留 8. 离开 9.忧伤的样子 二、1.之:①代词,它 ②代词,游小石潭的情况 2.以:①用 ②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③因为 3.而:表顺接 4.其:①那,指小溪的 ②它的,指消息的 ③它的,指小石潭的 三、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3.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一样蜿蜒,时隐时现。 4.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5.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四、1. (1)聚集 (2)向西 (3)走到??尽头 (4)题写 (5)环绕、围护 (6)临近 2. (1)代词 (2)代词,代小洲 (3)代词,代小洲 3. A 4.(1)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2)溪左岸住有人家,这时溪流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 (3) (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惟妙惟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 (4)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能通到洲上去。 (5)穷愁潦倒,为生活而奔走,还能选择景色奇丽的地方居住。胸中宽松不乱,就可以应付世事变故。 4. (1)A (2)C “使客游者”之流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表现了作者对此 类人的嘲讽。 【参考译文】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显得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 像开 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 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 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 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地 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 来”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 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 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 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了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 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 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惟妙惟肖, 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 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予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 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驱遣这位老诗人 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 付世事,这同孔子当年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 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 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 岳阳楼记 一、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2. 美丽的鱼 3. 在朝廷做官 4. 在??之前 5.到了第二年 6. 迫近 7. 通“嘱” ,嘱咐 8.没有 归依 9.碧玉 10.好景色 11.原来的规模 12. 通“嘱” ,嘱咐 13.记述 详细 14.冲向天空 15.天色昏暗 16.阳光 17.胸怀开阔,精神愉快 18.光荣和屈辱一并忘却 19.探求 20.景象 21. 既然这样,那么;直 22. 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 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 23.放晴 23.全 二、1.之:①代词,指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这件事②的,助词③的,助词④的,助词⑤的,助词⑥的,助词 2.以:①来,表目的; ②因,介词 3.于:在 4.而:①表顺接 ②修饰连词,才 ③修饰连词,才 5.其:①它的,岳阳楼的 ②那 ③他们,古仁人 他的④ 三、1.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 2.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4.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 (会觉得)满眼萧条 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5.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 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6.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8.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9.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五、1.(1)写在(2)情趣(3)停止(4) 这 2.(1)助词,的 (2)代词,指岳阳楼 (3)因此 (4)拿,用 3.B 4.(1)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 (2)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3)滕子京增修城垛,招募士卒。 (4)黑色的鬓发已经变白,雄心壮志一天比一天消沉。 (5)确实让人心中不能没有感慨。 5.(1)①亦甚雄快(愉快);②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 (2)抒发了作者(1)怀才不遇之感(2)手足相失(或失去亲人)之痛。(意对即可) (3)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局限于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狭隘了一点,而古 仁人的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表现出宏达的思想境界。 【参考译文】 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 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快捷。傍晚如炮车 般的黑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 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 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 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 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 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 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 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 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 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醉翁亭记 一、 1. 围绕 2. 格外 3. 茂盛的样子 4. 靠近 5. 命名 6. 命名 7. 情趣 8. 寄托 9.雾气 散 10.聚拢 昏暗 11.背着东西的人 12.指老年人 13 野菜 14.摆放在前面 15.下棋 16.酒杯和酒筹 17.脸色苍老 18.醉醺醺的样子 19.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20.为,是 二、 1.而:①表并列关系 ②表并列关系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 ④表顺接关系 ⑤表顺接关系 ⑥表顺接关系 ⑦表并列关系 ⑧表顺接关系 ⑨表修饰关系 ⑩表因果关系,因而 ⑾表顺接关系 ⑿表并列关系 ⒀表顺接关系 ⒁表修饰关系 ⒂表并列关系 ⒃与“已”连用,不久 ⒄表顺接关系 ⒅表转折关系,可是、却 ⒆表转折关系,却 2.之:①代词 ②的,助词 ③的,助词 ④的,助词 ⑤前:的,助词;后两个:无实义 ⑥无实义 3.于:①在 ②从 ③在 ④到 4.其:①它的 ②他们 5.者:①助词,表提顿 ②??的人 三、1.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游(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天高气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4.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5.游人知道跟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6.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四、1.(1))全,都 (2)长,高 (3)泛指所坐之处,这里指水边。 (4)借指音乐 (5)实在。 2.D (所以,用来) 3.(1)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2)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3)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舒畅,抬头看见宇宙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繁盛。 (4)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4.(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 《醉翁亭记》的“乐”是与民同乐。文段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 (大 意正确可得分) 【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初,为了修G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举办了聚会。许多有声 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峰和险峻的山岭,有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 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人们在曲水 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纵展眼 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满井游记 一、 1.还,仍然 2.起 3.石,小石,碎石 4.拘束 5.想要 6.就,总是 7.暖和 8.同,一块儿 9.肥沃的土地 10.在这时 11.水面上的冰 12.才,刚刚 13.融化 14.初、始 15.被 16.美好的样子 17.鲜艳美丽 18.在风中散开 19.兽颈上的毛,这里 形容不高的麦苗; 左右,光景 20.虽然 多 21.还; 猛,强有力; 22.晒太阳; 23.可 是;湿透 24.吸,吸而饮; 鱼; 25.只;这个 26. 因为;坏,耽误; 27.刚好,正好; 二、虚词积累 1.而:①表并列关系 ②表顺接关系 ③表转折关系 2.之:①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助词,的 ③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助词,的 3.于:①从 ②在 ③在 4.者: 三、1. 冷风时常刮起,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 2. 每次迎着风快步疾走出去,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3. 高大的柳树成排地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自己好像 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 。 4. 河上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浪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 光亮的样子,好像刚打开的镜匣,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5.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的样子像是刚擦过一样,鲜艳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 头发一样。 6.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土了,像短短的鬃毛,高一寸左右。 7.但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 8.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一切动物当中都充 满了欢乐的气氛。 9. (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四、1.(1)大约 (2)这 (3)像云一样 (4)有 2.(1)因为 (2)代词,代箫鼓楼船 (3)助词,的 (4)代词,这 3.B 4.(1)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 (2)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3)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4)声音清脆嘹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 5.(1)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若只扣住“聚饮”或“赛歌”一个元素不得分) (2)比喻; 游人密度之大、歌者数量之多、饮酒场面之盛。 (3)多 少;粗 精;热闹 寂静 (4)答案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 无得而状。” ③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点二: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 【参考译文】虎丘离城约六七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 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 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小户人家,全都涂脂抹粉,鲜衣 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 如小山,樽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 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陈设席位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队安排,争 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 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 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群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 脆嘹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一、1.曾经 2. 去、往 3. 失望 4. 如果 5.你 6.怎么 7. 停驻 8.适逢,恰巧 遇到 9.估计 10.逃走 11.同样 12.屡次;缘故 13.皇上;带 14.有的人 15.爱戴 16.如果 17. 同“倡” ,首发 18.意图 19. 考虑卜鬼的事 20.威服众人 21.用朱砂写 22. 称王 23. 作动词,用网捕 24.自然就诧怪 25.去、往 26. 第二天 27. 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28.平时,一向 29.用鞭、杖或竹板打 30.帮助 31. 一齐 32.都是“即使、假若” 的意思 33.难道 34.盟誓 35.攻下,攻克 36.攻占土地 37.等到 38.集会议事 39. 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 40.讨伐 41.国家 42.惩罚 二、1.y通“谪” :强迫。 2. “唱”通“倡” ,倡导 3. “以”通“已” ,已经 4. “被”通“披” ,穿 三、1.之:①去、往,动词 ②音节助词,无意 ③的 ④他,指扶苏 ⑤代词,代鱼腹藏书这件事 2. 以:①因为 ②认为 ③把 ④来 ⑤用 ⑥通“已” 3.而:①表修饰关系 ②表顺接关系 ③表转折关系 ④表顺接关系 ⑤表顺接关系 4.者:①??的人 ②助词,表提顿 5.其:①他 ②那些 ③他们的 四、1.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3.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4.倘使有一天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记。 5. 即使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掉。 6.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7.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8.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里拿锐利的武器。 9.陈胜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0.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11.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五、1.(1)对??感到奇怪 (2)更加 (3)告诉;对??说 (4)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 (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2.(1)代词,代小小年纪就有很大的志向 (2)代词,代匈奴、乌桓 (3)介词,在 (4)介词,用 (5)介词,凭借 3.(1)十二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有大志,和他同辈的兄弟都觉得(小小年纪就有很大 的志向)惊奇。 (2)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困顿反而更加坚持,年龄越大越有壮志雄心。 (3)(我的)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凭什么能够长久下去呢? 4.(1)C (2)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参考译文】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人。十二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有大志,和他同 辈的兄弟都觉得(小小年纪就有很大的志向)惊奇。后来到陇汉地区游学(古代通过去外地寻访师友增长 本事),常对朋友们说:“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困顿反而更加坚持,年龄越大越有壮志雄心。起初 (早先,指马援从军生涯的早期),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快到(家乡)的时候,朋友们都来迎接,犒劳。 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取得胜利),马援说,我希望你有什么 好的话教导我,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呢?当初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也不过 分封了数百户(作为食邑),我立了小小的功劳就厚颜的接受了一个大县(的食邑),真是功劳浅薄而赏 赐厚重,像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指孟冀)有什么(好建议,好方法)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 智力低下,想不到什么方法”。马援说:“现在匈奴和乌桓(当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仍然在北边侵扰, 我想(向皇帝请求)攻击他们。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的享受儿女 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佩服的说):“你确实是烈士(有远大志向的勇士)啊,确实是应当那样(为 国家战死在疆场)啊”。 唐雎不辱使命 一、1.辱没、辜负 2.交换 3.答应 4.给予恩惠 5.好 6.虽然这样 7.不;交换 8.于是;派;出使 9.所以; “错”通“措” 10.扩充 11.违背 12.轻视 13.像;这样 14.即使 15.难道;只,仅仅 16.盛怒的样子 17.先生;曾经听说 18.摘掉帽子,光着脚 19.撞;罢了 20.平庸无能的人 21.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2. “仓”通“苍” 23.吉凶的征兆 24.如果 25.穿丧服 26.变了脸色;挠,屈服 27.道歉 28.明白,懂得 29.只是 二、通假字。 1. “错“通”措“,置意 2. “仓”通“苍” ,青色 三、1.以:①介词,用 ②介词,把 ③介词,凭借 2.于:①介词,从 ②介词,到 ③介词,向,对于 3.之:①的 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 4.其:句中用来家中语气的助词 5.者:①??的原因 ②判断句中表提顿 6.而:①可是 ②表顺接关系 四、1.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3.秦王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4.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 5.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6.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 今天就是这样。 7.不,不是这样的。 五、1.(1)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2)能够 (3)憎恨,讨厌 (4)恩惠。这里指别人 对自己好的的方面。(5)对??说 (6)说 2. (1)第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是结构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大德”。 (2)介词,对于 3.(1)别人讨厌我,我一定要知道,我讨厌别人,不可以让别人知道。 (2)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要见到赵王,我希望你忘记救赵的事。 4. (1)事情: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主旨: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 心上。 (2)唐雎劝说信陵君的方式:温和谦虚尊敬。唐雎劝说秦王的方式:强硬坚决。 (3)相同点:形式上都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语言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不同点:两篇文章表达的中心不同,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课文主要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 锋相对的舌战,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精神;本文主要写唐雎忠告信陵君:切忌以恩人自居。话 虽不多,却发人深省。表现了唐雎的为人处世之道。 【参考译文】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 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 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 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 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 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 隆中对 一、解释加点字 1.亲自 2.承认、同意 3.说;确实这样 4.驻扎 5.器重 6.对??说,告诉 7.接近、趋向 8.委屈(他) ,召(他上门) 9.屈尊;拜访 10.拜访 11.总共 12.于 是;命人退避 13.崩溃、衰败 14.衡量;估计 15. “信”通“伸” ,伸张 16.失败 17. “已” 通“以”18.的确 19.谋取 20.物资;全部取得 21.大概;资助、给予 22.兴旺 富裕;爱抚、爱惜 23.后代 24.广泛地罗致 25.将领;率领 26.亲自 27.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28.这样 29.一天天 30.常常 31.而且 二、虚词积累 1.之:①代词,他 ②助词,的 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 2.而:①连词,表转折 ②连词,表并列 ③连词,表顺接 ④连词,表并列 3.以:①从 ②连词,而 ③把 4.于:①和,跟 ②向 ③在 ④向 5.其:它的 6.者:①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译 ②引出原因,??的原因 ③语气词,不译 三、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2.跨州连郡的人数也数不完; 3.然而曹操能战胜袁绍,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4.我有孔明,如同鱼有水 5.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6.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四、1.(1)降低身份,指谦卑 (2)愿望 (3)殷实富足 (4)慰问 (5)逃跑、逃亡 (6)奔赴。 2.(1)介词,在 (2)表目的,相当于“来” (3)助词,无意 (4)介词,比;??的人 3.B 4.(1)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 (2)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你帮我吧。 (3)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 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4)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 5.(1)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 (2)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 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译文】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他对 大臣郭隗说:“齐国趁我的国家动乱而突袭打败了我国,我深知燕国很小,国力不足,不能报(仇)。但 有才能很高的人来和我一起管理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 的人,就请你帮我吧。”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 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因此昭王给郭隗改建了房子并且将他当作老师。(这之后)乐毅从魏国前往,邹衍从齐国前往,剧辛从赵 国前往,有才能的人争相投奔燕国。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 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 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 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 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 出师表 一、1.死亡 2. 确实,实在;时 3. 原来是;优待,厚遇 4. 发扬光大 5.发扬光大 6. 善恶 7. 说话不恰当 8. 显示;治理 9. 因此 10. 给予 11. 都;询问 12. 淑: 善;均:平 13. 亲近;疏远 14.痛心、憾恨 15 亲自 16. 降低身份 17. 身份低微,出身 鄙野 18. 感动,激动 19. 于是;答应 20. “有”通“又” ,表余数 21. 早晚 22. 实现 23.不长草(的地方) 24.比喻才能平庸 25.重任 26.表明,显扬;过失 27.询问 28.流下眼泪 二、1.以:①来 ②以致 ③因为 ④拿 ⑤把 ⑥用来 2.之:①的 ②他 ③它,代殊遇 ④的 3.于:①在 ②再 ③对 ④到 4.而:①却,表转折 ②表顺接 5.其:①他们的 ②他们的 6.者:①助词,表引出原因 ②??的人 三、1.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 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2.内宫和朝廷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3.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 原因。 4.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出 名。 6.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7.先帝知道我认真,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 9.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 灵。 10.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 ,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 道路。 四、1.(1)克制 (2)全部,都 (3)增加 (4)多余的 2.(1)介词,到、至 (2)介词,在 (3)助词,的 3.D(与例句都是表结果,“以致”的意思。A、因为;B、表目的,“来”的意思;C、介词,拿、把) 4.(1)怎会料到我却生病无救,生命将要在旦夕间结束。 (2)让自己的孝道能通达至先帝,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能广布于天下。 (3) 如果老臣死的时候, 不使家里有多余的布匹、 外面还有多余的财产, 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4)到诸葛亮死时,情况果然如他说的一样。 5.(1)选贤任能。 (2)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不谋私等。 (3)褒贬不论,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在老臣天性(赋性:天性)笨拙, 耿直,正好赶上天下都很艰难的时世,起兵北伐,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谁料到(何期:谁料)病在在 膏肓,生命危在旦夕(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伏:同上文)老臣只愿皇帝陛下能清心 寡欲,约束自己,爱戴自己的老百姓,让自己的孝道能通达至先帝,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能广布于天下(寰 宇:天下),提拔那些隐士逸士,让贤良能走进宫庭,把那些奸臣馋臣从身边支开罢黜,以使民风变得淳 朴忠厚。老臣当初侍奉先帝时,(一切支出)全都依靠官府(仰:仰仗,依靠),没有自己经营过生计。 现在都有了八百株桑树(蜀中织锦是大行业,有桑树就有财源),还有十五顷薄田,子孙的吃穿用度,自 然很丰足,甚至有盈余。老臣现在人在外面,没有别的什么要调整的地方,跟着时节变化而变化的吃穿, 全都仰仗朝廷,不用去干别的营生,使这些吃穿多一丁点儿(以长尺寸:使它的尺寸有所增长)。如果老 臣死的时候,不使家里有多余的布匹、外面还有多余的财产,(那样)会辜负了陛下(的厚望)。 九年级下册 公输 一、1.出发 2.坚守道义 3.明白事理 4.但是;为什么;停止 5.引见 6.破车 7.好饭好 菜 8.好像??同??相比 9.虽然如此 制造 10.抵挡 11.通“拒”12.通“屈” ,理屈 13.即使 二、距:通“拒” ,守备 圉:通“御” ,抵挡 诎:通“屈” ,意思是理屈 说:同“悦”高兴 三、1. 先生墨子说: “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 2. 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3. (自己说)遵守道义,不杀少量人,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 4.现在这里有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5. 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 6.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 (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7.公输盘多次设置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都挡住了他。 8.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9.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来入侵了。 10.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四、1.(1)向北,指往北走或走到北方去。 (2)没有达到目的;同“返”,返回。 (3)困惑人心 2. B 3.(1)天帝今天要在北方杀黑龙,先生的皮肤跟黑龙的颜色一样,我说你可千万不要向北走啊。 (2)墨子不听他的,一直往北走。到了淄水,过不了河,只好往回走。 (3)如果用你的办法,那是禁止天下所有的人来往了。 4.(1)围绕“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展开。 (2)如果让迷信思想占据人们的头脑,就寸步难行。 【参考译文】墨子要到北方的齐国去,碰到一个占卜的巫师。巫师说:“天帝今天要在北方杀黑龙,先生 的皮肤跟黑龙的颜色一样,我说你可千万不要向北走啊。”墨子不听他的,一直往北走。到了淄水,过不 了河,只好往回走。巫师见到了墨子,说:“我对你说过不要往北走嘛。”墨子说:“照你说的办,南方 人不能到北方,北方人不能到南方,人们的肤色有黑有白,为什么都不能走动呢?况且昨天天帝在北方杀 青龙,今天在南方杀赤龙,明天在西方杀白龙,后天在南方杀黑龙,要是按照你的意见办,那就要禁止天 下的人走路了。这既违背人心,又让天下空虚,你的话不能听啊!” 《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1.围攻 2.发语词 3.这 4.泛指武器装备 5.委:放弃;去:离开 6.限制 7.震慑 8.少 “畔”同“叛”,意义:背叛。 9.护城河 二、1.之:①三助词,的 ②代词,指代小城 ③代词,代那座城池 ④动词,到 ⑤代词,代“失道” “寡助之至”的人 2.而:①前一个“而” :表示承接;后一个“而” :表示转折,但是 ②连词,表示承接,可不译 3.者:①助词,??的时候 ②助词,??的人 ③介词,??的原因 4.以:①介词,凭借 ②介词,凭借 三、1、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 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 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所以,(能行 “仁 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四、1.(1)通“返”(返回) (2)发 (3)兵器、武器 2.(1)代词,代“使治阿”一事 (2)助词,的 (3)代词,代阿县 3.C 4.(1)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 (2)散发粮仓里的粮食救济贫苦的人。 (3)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 5.(1)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2)把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 (3)子奇关心人民、重视生产,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轻而易举的打败魏国。 【参考译文】子奇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一次吃西餐怎么点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