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混世魔王刘黑七小传,急

  一八十、宋江与酒  一七九、茅柴酒与上色酒  一七八、荤酒与素酒  一七七、把酒、把盏与把杯  一七六、分例酒  一七五、旋子与注子  一七四、酒海  一七三、蒙汗药酒与鸩酒  一七二、劝杯劝盘与果盒  一七一、水浒中酒店工作人员  一七十、社酝与村醪  一六九、武松喝的是什么酒  一六八、白胜卖的是什么酒  一六七、《水浒传》中的偈语  一六六、水浒中的酒店  一六五、水浒中的酒店分类  一六四、武松的酒量  一六三、《水浒传》中酒店的描写  一六二、水浒中酒故事  一六一、水浒中的“酒文化”  一六十、水浒三大淫妇的共同遭遇是…  一五九、真实的宋江究竟因何而降  一五八、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一五七、水浒传中的“小苏学士”究竟…  一百五六、水 浒 定 律  一百五五、108将分别出现在第几回  一五四、水浒中二流战将  一五三、水浒准一流勇将  一五二、水浒中一流猛将  一五一、水浒超一流悍将  一百五十、水浒中四名美貌的少妇  一四九、108将排名的奥秘和玄妙之…  一四八、梁山的108将成分  一四七、宋江的第一心腹是谁?  一四六、水浒中的功夫之王  一四五、108将有多少人是土匪出身…  一四四、小李广花荣  一四三、林冲的死因  一四二、武松打虎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一四一、雷横排名低于朱仝原因  一四十、王伦之死  一三九、洪太尉下基层  一三八、黄泥冈大案的疑问  一三七、揭开晁盖之死  一三六、唐牛儿被冤枉的原因  一三五、智真长老偏袒鲁智深的原因  一三四、水浒传“常例钱”  一三三、由高俅的发迹所想到的  一三二、水浒里的江湖义气  一三一、水浒里的造反有理  一三十、水浒中的“替天行道”  一二九、水浒里的江湖等级  一二八、水浒里的帮派观念  一二七、水浒女人之秦明元配与花荣…  一二六、梁山好汉中被骗上山者知多…  一二五、《水浒传》中极无夫妻情义…  一二四、梁山好汉中为女子而上山者…  一二三、《水浒传》中惟一被施耐庵…  一二二、《水浒传》中的好汉题壁诗  一二一、关于<水浒传>几个问题的…  一二十、水浒传中的女性  一一九、《水浒》人物到底有多少  一一八、水浒中的派系  一一七、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  一一六、水浒中的禁欲主义  一一五、水浒中的关系  一一四、李逵的天杀  一一三、李逵的“天真”  一一二、梁山打酱油的好汉  一一一、梁山好汉都服宋江原因  一一零、水浒中的闲汉  一零九、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一零八、黑旋风李逵  一零七、农民的典型李逵  一零六、神行太保戴宗  一零五、急先锋索超  一零四、天佑星徐宁  一零三、失意的杨志  一零二、青面兽杨志  一零一、张清出现的情节
  一百、没羽箭张清  九十九、英雄双枪将董平  九十八、董平的感情偏执  九十七、行者武松  九十六、水浒中的刺青  九十五、柴进辨才交友能力  九十四、林冲为什么成不了二把手  九十三、智哉智深  九十二、水浒里的梦  九十一、水浒编年史  九十、梁山上混饭吃的庸才  八十九、水浒里酒店有特色  八十八、花和尚鲁智深  八十七、美髯公朱仝  八十六、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八十五、小旋风柴进  八十四、梁山上什么人反对招安  八十三、宋江为什么想招安  八十二、宋江被招安的真正原因  八十一、水浒人物官职  八十、关胜的入梁山之路  七十九、水浒中的美男计  七十八、小李广花荣  七十七、铁鞭王呼延灼  七十六、霹雳火秦明  七十五、水浒中的女人们  七十四、水浒中职务古今对照  七十三、108将年龄  七十二、水浒的婚外情  七十一、水浒中的绿帽子  七十、水浒传中的人物总概况  六十九、宋江朱仝为什么喜欢私放人…  六十八、水浒干部队伍的变化  六十七、水浒中的色狼  六十六、梁山中专业技术能手  六十五、梁山好汉干的最没人性的事…  六十四、水浒中的女人之金芝公主  六十三、水浒中的女人之秦玉兰  六十二、水浒中的女人之段三娘  六十一、水浒中的女人之娇秀  六十、水浒中的女人之倪 氏  五十九、水浒中的女人之琼英  五十八、水浒中的女人之刘太公之女  五十七、水浒中的女人之李师师  五十六、水浒中的女人之李瑞兰  五十五、水浒中的女人之李巧奴  五十四、水浒中的女人之贾氏  五十三、水浒中的女人之玉娇枝  五十二、水浒中的女人之徐宁娘子  五十一、水浒中的女人之白秀英  五十、水浒中的女人之顾大嫂  四十九、水浒中的女人之扈三娘  四十八、水浒中的女人之迎儿  四十七、水浒中的女人之潘巧云  四十六、水浒中的女人之李逵老娘  四十五、水浒中的女人之李鬼之妻  四十四、水浒中的女人之九天玄女  四十三、水浒中的女人之刘知寨夫人  四十二、水浒中的女人之孙二娘  四十一、水浒中的女人之蒋门神小妾  四十、水浒中的女人之张玉兰  三十九、水浒中的女人之王婆  三十八、水浒中的女人之潘金莲  三十七、水浒中的女人之阎婆惜  三十六、水浒中的女人之阎婆  三十五、水浒中的女人之何涛妻  三十四、水浒中的女人之锦儿  三十三、水浒中的女人之林娘子  三十二、水浒中的女人之金翠莲  三十一、水浒中的女人之王进母亲  三十、108将的岗位设置  二十九、水浒中的细作  二十八、林冲的座次问题  二十七、水浒好汉孝子多  二十六、关胜凭什么能排在第五  二十五、最具智慧公孙胜  二十四、最阴损人之吴用  二十三、智多星吴用  二十二、被骗上山的卢俊义  二十一、宋江成为寨主是必然的  二十、108将上山的原因  十九、108将所用的兵器  十八:108将上山顺序  十七、108将的死法  十六、108将上山前职业  十五、108将籍贯  十四、108将武功排名  十三、108将出身  十二、108将的绰号意义  十一、108将的排名的奥秘  十、宋江屡屡让出梁山泊寨主之内情  九、宋江哪来那么多银子  八、宋江是怎么当上一把手的  七、晁盖被代替是必然的  六、晁盖遗言解密  五、晁盖中毒箭的疑点  四、晁盖攻打曾头市失败的原因  三、晁盖为什么要攻打曾头市  二、水泊梁山第二代掌门人晁盖悲情  一、水泊梁山第一代掌门人王伦悲剧
楼主发言:29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一、水泊梁山第一代掌门人王伦悲剧  单提起王伦这个名字,怕未必马上意识到是谁,但一加上“白衣秀士”,立刻就明白,而且会在脑海里跳出一个气量偏狭,容不得人的形象。  “白衣秀士”,原指尚未及弟的士子,从字面推敲,本无贬义。但经《水浒传》一用,就成了带有否定意义的专属词汇,一是专指《水浒传》中的王伦,二是泛指类似王伦式不能容人的小人之辈。  实际上王伦也不是一无是处,王伦属于水泊梁山第一代掌门人,是梁山事业的先行者,最早在梁山泊里落草为寇的首领。从小旋风柴进的口中,我们知道王伦,和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还包括朱贵,大概比较早地就在梁山泊里,建立了农民革命根据地。“那四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打家劫舍,多有做下弥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从朱贵对林冲所说:“山寨中留下分例酒食,但有好汉经过,必教小弟相待。”以这两人的言语考量,一是敢于吸收天下造反之人,二是能够礼送过路英雄好汉,看来王伦并非拒贤妒能之辈。作为头领,井井有条地维持山寨的正常运转,也是无可非议的。就是说他是一位有识有见的英雄,也不算过分。  第一,他比晁盖、宋江“革命”早,先到梁山泊,先打起义旗。资历,即使在革命队伍里,也是本钱;第二,他不是像晁盖、宋江等被官府捉拿,逼上梁山的被迫“革命”,而“因鸟气”,这个不第秀才,才愤而上山造反,属主动“革命”;第三,要不是他选择梁山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来也不可能使晁盖、宋江这帮农民起义者,立足于此,跟朝廷对抗,成就一番事业。溯本追源,王伦选择西逼都城开封,东临河海之滨,南向江淮鱼米之乡,北上燕北平川之地,建立了这样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根据地,不能不承认他有相当了不起的战略眼光,这是王伦最主要的功绩。  他在世人心目中,是个鼠肚鸡肠的形象,恐怕多少也有些冤枉。人们光看到林冲上山入伙时,他被王伦千方百计刁难的一面,并没有注意到最后实际上将他收留下来的一面。先礼送,后考验,再留用,作为王伦对入伙人的例行考察手段,和关门主义是两回事。在根据地初建,人单力薄的情况下,对来者保持必要的警惕,我想,说不上是缺点。同样,当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上得山来,这位白衣秀士又把对待林冲的三部曲,重新实施一次的时候,第一步骤还未完成,豹子头就把刀拔出来,将王伦结果了。  从此,王伦成了没气量,难容人,小心眼,无水平,不贤而嫉贤,无能而妒能的文学上典型人物。若是林冲在拔出刀之前,扪心自问,连你这样一位开封城里,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也让实在敌不过的王伦,半夜里从梦中吓醒过来,而不敢收留。现在,山寨里哗啦啦一来七八条好汉,有文有武,荷枪实弹,皆是杀人亡命,无所忌惮之辈,他能接受得了?山头主义,从来是农民“革命”军缺乏全局观念的产物,王伦对这些强大许多倍的来客,拒绝接纳,不能不说是正常反应。客大欺店,店大欺客,来了这一伙大摇大摆的客人,他不会张开膀臂,热烈欢迎的。他不是共产党,他没有马列主义,他是小本经营的店老板,因此,他不可能识大体,顾大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连一个让其认识形势,待其思想转变,然后使其拱手让位的时间,也不给予王伦,喀嚓一声,搠倒在亭上了。  《水浒传》作者在王伦被杀以后,引用了一句“古人云”,“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这种因果关系,不是绝无道理的。  当然,王伦作为第一代掌门人,有点嫉贤妒能了,几乎成了嫉贤妒能的代名词。  首先,王伦的目光短浅,不可能成就梁山大业。与晁盖、宋江相比,王伦显得那样小气,那样卑下,那样那样不能容人,这样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团结人才,很难成就大业,在梁山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王伦已经成为阻碍前进的绊脚石,不拿掉他,事业就不能发展。所以,王伦被林冲火并,是很自然的事,有其必然性。和他相比,晁、宋二人就不一样,他们心胸阔,眼光远大,善于团结人尊重人,发挥人的长处,广结天下豪杰,使英雄都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只有在他们的领导下,梁山才能成气候,才能一步步向前发展。  其次,王伦不能容人,为崇尚江湖义气的好汉所看扁。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种事业,需要容纳各种性格各种才能的人,所以,掌握权力的人,要有求才之心,用才之道,惜才之举,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才能使大家感到温暖,愿意在这里干。所以,胸怀大度的领导者,往往从事业上考虑问题。总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而心胸狭窄的人,更多的从自身的私心考虑,很难不能尊重人、重用人,反而嫉贤妒能,使组织成员有才不能用,有气无处使,限制了人的发展,违背有公平的追求,英雄才人憋气,这领导人的威信,肯定不会高,这组织的成员,就容易离心离德。尤其是在新崇尚义气,崇尚能力,崇尚豪侠之风的江湖,大家更崇尚有气度的人而看不起卑琐小人。  其三,王伦不重人情,不会通过照顾组织内部各种利益要求的过程中凝聚人心提高威信,缺乏政治家的眼光和手段。这些,在与宋江的对比中,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宋江在团结梁山义士、安排各项事务的时候,很会动脑筋,很会利用各方面的长处,很会考虑各种整体的平衡。对这些事,有人说是有“权谋”,有人说是会摆布,善安排。其实,这些都表明了他具有政治眼光和指挥才能。梁山队伍把他推到第一把交椅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正因为如此,那些将领们对宋江的将令,才“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执行”,即便是在107人都与他的想法不同的时候,也没有人产生把他拉下台的念头,这就是他的政治家的魅力使然。而王伦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思维和能力。如果他继续把持梁山寨,这梁山事业绝不会形成轰轰烈烈的气候。  其四,王伦不懂“官道”,缺乏政治家的气魄和手段,妄自坐在头把交椅上。“官道”为在为“官”者自己到第一线向一般人员那样做具体事,而在于发挥为“官”者的组织能力,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好的组织者,不会打仗却可以领导会打仗的人,不会经商却可以让会经商的人按自己的意图办事,不懂文化可以令懂文化的人为自己服务。宋江就是这样的人,刘帮也是这样的人,历史上这样的人多了。但象王伦这样的人就不这样想,他们也不懂得如何这样做,他们处处想到的,就是谁也别比自己才能大了,见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就心里难受。这样的人把人才当猛兽,把英雄当对手,对英雄才士避之犹恐不及,哪里还谈得上利用人手、使用人才呢!
  第一,他比晁盖、宋江“革命”早,先到梁山泊,先打起义旗。资历,即使在革命队伍里,也是本钱;第二,他不是像晁盖、宋江等被官府捉拿,逼上梁山的被迫“革命”,而“因鸟气”,这个不第秀才,才愤而上山造反,属主动“革命”;第三,要不是他选择梁山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来也不可能使晁盖、宋江这帮农民起义者,立足于此,跟朝廷对抗,成就一番事业。溯本追源,王伦选择西逼都城开封,东临河海之滨,南向江淮鱼米之乡,北上燕北平川之地,建立了这样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根据地,不能不承认他有相当了不起的战略眼光,这是王伦最主要的功绩…………  +++++++++++++++++++++++++++++++  呵呵,这段文字,把山名和人名替换一下,  岂不是“#岗山”上王佐、袁文才,先于“吐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二、水泊梁山第二代掌门人晁盖悲情  晁盖,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泊的总寨主,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个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后因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拼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  作为好汉,往往讲究义字为先,晁天王这一点上无可挑剔,书中在晁盖出场就说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短短几十个字,就把晁盖的为人说的一清二楚。晁盖是一个东溪村的保正,身份上远远不比皇室出身的大官人柴进,可是却可以做出丝毫不次柴进的举动,不能不说和让人钦佩。对待兄弟的问题,晁天王的表现也是仗义和大度,救下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刘唐,作为一山之主亲自前往江州救宋江。梁山的恩人柴进有难,被陷于高唐州,晁盖也是一心要前往搭救。由此可以晁盖对待兄弟的确仗义,能做到富贵不忘本,绝对配的上好汉二字,对待兄弟,对待朋友,晁天王可以做到两肋插刀,出生入死,不顾自己的危险,甚至出卖过自己的白胜,都托人救出。所以说晁天王义气深重毫不过分。  竭力同心,共聚大义,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生前就对宋江篡权招安有所察觉,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临终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实质是对腐儒小吏宋江的否定。  晁盖率领智劫生辰纲的人马上山,并取代王伦成为梁山泊之主后,梁山组织的价值观发生了从“打家劫舍”到“劫富济贫”的重大改变。  事实上,这个重大变化并不是晁盖在上梁山之后才形成的,而是在打劫生辰纲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成熟的。  当时,刘唐来投晁盖,要说一套富贵给他。刘唐是这样说的:“小弟打听得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取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今年又收买十万金珠宝贝,早晚安排起程,要赶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便可商议个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为罪。  刘唐所用来打动晁盖的理由就是生辰纲是梁中书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劫持不义之财,当然就是正义之举。这在一般人的道德观念上是站得住脚的。所以,晁盖才会动心,舍弃了东溪村保正这个还算体面的正当职业,和弟兄们干上一场。
  晁盖掌权之后,在外部的业务拓展和内部的组织建设上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作为得力干将的头领人数大大增加,从王伦时期的五人增加到了十二人。而且头领中除了武艺出众者外,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擅长水战的阮氏三雄,人才品类大为丰富。这样,在应对外部挑战时,立即取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将济州知府派来的官兵打得大败。  当时,济州团练使黄安率领两千人马,前来征剿。而梁山的人马不过只有七八百人。但梁山人马却将黄安打得大败。黄安自己被生擒,被擒的士兵有一二百人,夺得良马有六百多匹。这些人马极大地增强了梁山的实力。  其次,晁盖为梁山组织定下来不得滥杀无辜的硬规矩。  作为一个山寨组织,不对过往客商实施抢劫是不可能的。山寨上人马众多,没有财物是不可能维持基本的生存的。但一般的山寨不但抢劫财物,往往还将过往客商一杀了之。但晁盖却改变了这种做法。  梁山初次抵抗官军围剿胜利后不久,小喽罗来报:“朱头领探听得一起客商,有数十人结联一处,今晚必从旱路经过,特来报知。”晁盖道:“正没金帛使用。”当下派遣头领下山。晁盖特意分付道:“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抢得了二十余辆车子金银财帛及四五十匹驴骡头口后,晁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曾杀人么?”小喽罗答道:"那许多客人见我们来得头势猛了,都撇下车子、头口、行李,逃命去了,并不曾伤害他一个。"晁盖见说大喜,立下规矩:“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于人。  “打家劫舍”必然会滥杀无辜,误杀好人。“劫富济贫”则进了一大步。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富者要么财富来源不正,要么为富不仁。所以,把打劫的目标对象限定在“富人”,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滥杀无辜。  所以说,晁盖上梁山之后,通过“劫富济贫”这个新的价值观把梁山和王伦领导下的旧梁山以及其他普通的草寇区别开来了。  晁盖的不争之心也害了自己,从宋江上山后,梁山上大大小小的所有军事行动全是宋江指挥的,如攻打祝家庄,高唐州,连环马,收三山,取华州。一切和晁盖几乎毫无关系,晁盖是个没有心机的实在人,每次下山,宋江都是争抢着要去,功劳是他的,出的风头是他的,收来的好汉是因他而来的。但是这些毕竟也是为了梁山泊着想,晁盖不会去争这些,也不会过多计较,所以每一次出征,晁盖其实都是让着宋江去,自己的想法从未坚持。  可这不行,很简单,晁盖才是梁山之主,而宋江不是,宋江做到了功高震主,完全架空了晁盖,晁盖也是血性的汉子,他才是真正的梁山之主,他可以忍受一次,黄门山四杰只是因为听到宋江的名字,下马就拜,投奔梁山。他可以忍受第二次,鲁智深这样的好汉都大赞宋江:江湖上今日也闻宋三郎好,明日也闻宋三郎好。但是事不过三,他无法忍受一个偷马贼段景住居然也说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不仅是晁盖,我也要问,到底谁才是梁山泊之主?到这里,真的没有人可以在忍耐下去了,因为一个偷马贼居然都不把晁盖当头领了,这么下去,晁盖的话还有人听吗,我可以不为,但是你不能忽视我的存在,就是这个道理吧,于是晁盖极力想要挽回自己在山寨上的威信,所以曾头市之战难以避免。  其实,在宋江上梁山时,晁盖的统治实权就已经受到了不明显的威胁。  宋江在江州题反诗被黄文炳告发后身陷囹圄,晁盖得知后大惊,便要起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寥寥数语,晁盖对宋江的关切之情便跃然纸上。晁盖在曾头市中箭时命在顷刻都没有乱分寸,得知宋江有性命之虞时却是如此的惊慌不安,心急如焚。宋江脱险后,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安身于他一直都颇为避忌的梁山水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晁盖对宋江的情义并不在花荣和李逵之下。晁盖替宋江把父亲救上梁山,敬若亲生,每逢宋江征战失利,晁盖总不忘派遣头领下山援助。可宋江感谢的却只是众位好汉的鼎力救拔,故意漠视晁盖的恩义。他下山搬取父亲和弟弟,请示的也是众位头领,而非晁盖。宋江处心积虑地招揽人心,扩充势力,此时已存有架空晁盖之念。晁盖或许还不明白宋江的用心,慨然说道:“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而宋江却说:“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晁盖考虑的并非自己的权位与得失,他仁义至上,要让位宋江。在宋江看来,晁盖尊居梁山之主,只是因为他年龄稍长,而并非他仗义疏财、名望出众。宋江的话语和劫生辰纲时吴用推晁盖为首的说辞如出一辙,似乎暗含了凡是才能超过晁盖的人均可取而代之的意思。宋江故意忽略晁盖的权威,抓住一切尽可能的机会立功蓄势,终于逼得晁盖自取灭亡,一切都处理得天衣无缝。在宋江的弄权史中,曲线夺位应是他干得最为精彩的一件事。每当一批新头领上山,晁盖一寨之主,本应把新头领的座次和地位安排妥善,可他竟让宋江喧宾夺主,抢先作了恶意安置,弄得梁山上新旧头领壁垒分明,隐然已有了分庭抗礼、各效其主的意味。宋江说:“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宋江是否在暗示新上山的众位头领,你们就跟着我宋江建功立业、共享富贵吧!晁盖死后,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将梁山的每一位头领、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滴水不漏,其欲取晁盖而代之的野心在此刻昭然若揭。
  后期的晁盖与宋江之间因政治意见的分歧,表面上情深义切,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晁盖临终之际对宋江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曾几何时,晁盖要让位宋江是何等的情笃意切,如今,他显然是不甘心让宋江接掌政权,言辞之中对宋江摆明是彻底的否定。同时也无法否认的是晁盖临终之前对宋江心存怨恨的事实。晁盖临死之前利用他的权力最后一次驾驭群雄,在大庭广众之下立下一条关系梁山兴衰的遗言,晁盖认为能为自己报仇者必定是武艺超群且心胸宽阔能够领导群雄的人,然而他显然低估了宋江和吴用的智谋和手段,他的遗嘱也注定会落空。  要知道,晁盖一直将劫生辰纲的几位好汉视为自己的骨肉兄弟,而对宋江的情义更要在这几位好汉之上,为了宋江,他甚至可以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至于吴用,更是与他自幼相交的哥们。可晁盖万万没有想到,到头来,这两个被自己视为至亲的人竟联起手来处处跟自己耍心眼、玩阴谋,将自己一步步逼向绝路。这让晁盖多么痛苦、多么寒心啊!他一向将人命和手足之情看得极重。三阮下山打劫时,晁盖千叮万嘱切不可伤害人命,三阮劫得财物上山后,晁盖对于所得的金银只字不提,唯独关心三阮是否有伤无辜。他对待素不相识的过路人都尚且如此仁爱,更何况是对待宋江?晁盖害怕流血,无辜之人的血,更害怕刺伤宋江的心,纵然宋江一再伤害他。晁盖实不愿与宋江闹到恩断义绝、鱼死网破的地步,他对宋江的怨恨再深,终究还是深不过心中一直感念的宋江昔日相救的恩义。这在晁盖心中已筑成了一道无形的坎,一道他永远也跨不过去的道义之坎。既然不忍伤宋江的心,晁盖就只得曲意容忍,再容忍。  梁山数次遭遇强敌,晁盖每次要率兵下山征讨时,都被宋江以一句“哥哥是一寨之主,岂可轻动”的言语阻拦,晁盖只好一再忍让。当晁盖忍无可忍时,不听劝阻,决意强攻曾头市,只因他和大多数男人一样,活着是为了一口气,是受不得别人的一再藐视和欺辱的。尊严不容践踏,即便明知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有气节。晁盖有他做人的原则——仁义之人大多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他们可以放弃理想,却绝不轻易改变原则,而政治家和阴谋家则往往反之。宋太宗赵匡义曾恬不知耻的对南唐后主李煜说,他赢在他的野蛮,而李煜则败在他的文雅。如此说来,宋江是不是赢在他的虚与委蛇,而晁盖则败在他的正直仁义上呢?宋江可以只为一人归水浒,致令百姓受兵戈,而且为达目的,经常祸及百姓,还心安理得,甚至引以为傲。晁盖就做不到了,踩着累累白骨往上爬的事情,他不忍为之。他虽称霸梁山,骨子里弥漫着的却是侠客的凛然正气。晁盖之所以能尊居梁山寨主,主要是由于他心胸豁达,急公好义。然,豁达则粗心,仁义则少防,这或许也是葬送他权位乃至性命的主要原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注定走什么样的路、成多大的事,而一种能力的练就则主要是由性格和资质来决定的,这也是做任何事情成与败的最终归结。  宋江接受招安,投降朝廷,准备出征大辽的时候,宋江等人祭献晁天王。然后焚化灵牌。直到最后班师回朝,宋江并未给晁盖讨得任何追封和赏赐。一世好汉,最终尘归尘,土归土,湮没无闻,不由得令人嗟叹,是否是宋江薄情,谁又能知道。  古代起义军无非三条出路:一、如刘邦、朱元璋一样推翻前朝统治,自己开国称帝。二、如赤眉、绿林、黄巾军、黄巢、方腊、李自成、太平天国等一样,被朝廷镇压。三、如朱温、杨再兴、丁汝昌一样受招安,再谋出路——朱温积功成为军阀,最终政变篡位;杨再兴、丁汝昌保家卫国而亡。晁盖一心要和腐朽的大宋王朝做个对头,于是在临终前寄希望于替他报仇的人能带领梁山好汉走第一条道路;而宋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是绝不会走第一条道路,又不愿落得第二条道路的下场,只有选择第三条道路,受招安后替朝廷卖命,为家人和子孙后代谋幸福罢了。  作为一寨之主,晁盖竟然藐视和怠慢旗下将领,招致众人离心离德。政治浩海,驭舟乏术,晁盖为人的缺陷,根源在于他疏于政治,短于谋略。他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他交友首重德行,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却缺乏深谋和远虑。在他看来,梁山是一片人间净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义、偷鸡摸狗的人上山玷污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也不行。相比之下,一心想要在朝为官、扬名后世的宋江,政治眼光就深远得多了。对他而言,梁山只是一处暂栖之地,宋江需要大批人才来助他实现人生抱负,所以他经常屈尊降贵,拉拢人心。梁山一百多位好汉,品行各异,宋江肯定也有不喜欢的人,但他能够包容他,且委以重任,换做晁盖就做不到了。晁盖太纯洁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 晁盖喜结英豪,却拙于交际。随着梁山势力的日益壮大,宋江的心腹越来越多,晁盖不是冷静下来思索挽回危险局面、重振雄风的方案,而是急躁不安,干一些自以为是而适得其反的事。在任何时代,欲要稳掌重权或成就大事,良好的人际关系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可惜,晁盖太过光明磊落,看不惯玩弄权术背后那些无法避免的丑恶和残酷。
  晁天王的人物生平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  五月初,晁盖等人七星聚义共同商议劫取生辰纲。  五月半,杨志运送生辰纲由大名府往东京,晁盖等人依计行事。  六月初四日,晁盖等人在黄泥岗劫取生辰纲。  六月上旬至八月半左右,晁盖等人杀散前来围捕的官兵投梁山泊,遭王伦拒绝。林冲杀王伦,奉晁盖为寨主。  八月半左右,晁盖遣刘唐往郓城送信及黄金一百两与宋江和雷横。  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二月初,宋江因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经梁山,晁盖劝宋江入伙,未果。  六月初旬,宋江因题反诗被捕,蔡九知府命戴宗送信往东京,路经梁山,晁盖知宋江有难,命人将萧让和金大坚赚上梁山,命他二人造下假书信欲救宋江。  七月十九日,晁盖与吴用察觉假书信有误后,晁盖率人下梁山前往江州法场救下宋江和戴宗,并与群雄在白龙庙举行二十九杰小聚义。  七月底,晁盖等人攻破无为军,杀死黄文炳,返回梁山。  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正月初至二月半,杨雄杀妻后与石秀、时迁路过祝家庄,以偷鸡启祸。杨雄、石秀投奔梁山泊,晁盖欲下山攻打祝家庄,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拦下,宋江亲自率军下山攻打祝家庄,最终大胜而归。  八月底,李逵因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锡,因而牵连柴进入狱。晁盖得知欲下山攻打高唐州,解救柴进,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拦下。宋江亲自率兵攻打高唐州,最终大胜而归。  十一月中旬,呼延灼奉旨征讨梁山。宋江向晁盖请命下山与呼延灼交战,晁盖应允。最终宋江收呼延灼归顺梁山泊。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  二月中旬,史进和鲁智深被陷华州城,晁盖欲往解救,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拦下。宋江亲往攻打华州,最终大胜而归。  三月中旬,晁盖率兵攻打曾头市,中毒箭死,临终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提纲已列,还有下文没有?
  大家有什么好看法,女的一定要有个苗条的身材,用我的方法,快速减肥,咨询扣:,希望能帮助到你  
  三、晁盖为什么要攻打曾头市
  每件事都有一个“前因”和“后果”。晁盖为什么要攻打曾头市的前因大概就是这样:宋江大败“混世魔王”樊瑞后,收兵回梁山,正好碰见前来投奔并要送“照夜玉狮子马”给宋江的“金毛犬”段景住。谁知这宝马在凌州曾头市被曾家五虎抢去,还出言不逊,辱骂宋江和梁山。宋江派人打探后才知道:这曾头市有三千多户人家,内有一家叫做曾家府。这曾家府的老头是大金国人,叫做曾长者。有五个儿子,号称曾家五虎:曾涂、曾参、曾索、曾魁、曾升。又有教师史文恭、副教师苏定。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扎下寨栅,造下五十几辆陷车。发誓与梁山势不两立,一定要捉尽梁山头领。“照夜玉狮子马”如今与教师史文恭骑坐。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恨的是那曾头市的人编几句话,教市上小儿唱:“摇动铁环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晃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宋江还没说话,晁盖就大怒:“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必须亲自走一躺。不捉到这畜生,誓不回山!”宋江就劝晁盖:“哥哥啊,你是山寨之主,是不可以轻动的,还是小弟去吧。”(每次晁盖要下山,他都这么说。)晁盖说:“贤弟,不是哥哥我要抢你的功劳。你下山许多次,杀得也很疲劳了。还是哥哥我替你走一趟吧。下次有事,贤弟你再去。”宋江苦谏,晁盖不听,点起五千人马和林冲等二十个头领下山,其余都和宋江保守山寨。  这里就出现问题了。以前哪里都是宋江去打呀,可这次晁盖为何如此性急?有人说,是为了那匹“照夜玉狮子马”。这个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以前兄弟受伤了晁盖都没这么急,今天就为了一匹马如此愤怒?不太可能。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确定:晁盖下山攻打曾头市绝对不可能是为了那匹“照夜玉狮子马”,而是借此机会立功、立威,为了梁山的威严的。  作为梁山领袖,晁盖其实一直对宋江不放心。因为他越来越意识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缘威望早已远远超过了他,而宋江对梁山前途的看法和自己又并不一样。  
  晁盖其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势力、能力,也没有多少心眼的人。他在江湖上声望远不如宋江,哥们也没有宋江那么多。晁盖去世时,梁山头领凡八十九人,属于“晁盖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几个再加上林冲。至于杜迁、宋万、朱贵,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本人的心态也是无可无不可,顶多只能算作中间力量。其余先后上山的,便基本上是“宋江团队”: 破清风寨后,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一拨九个;劫法场后,戴宗、李逵、张顺、李俊一拨十一个。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以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一拨一拨的人马上山,不是宋江的门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进),不是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专奔宋江而来(如段景住)。这些人上山后,自然多半只认得宋江,不大认得晁盖。比如鲁智深在少华山上要拉史进等人上梁山,便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被华州贺太守捉住,也说“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在他们嘴里眼里,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了,没晁盖什么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这些人在梁山上,敢说敢骂,敢作敢为,说一不二,举足轻重。正是靠着他们的拥护,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实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盖的圈子既小,又很松散。公孙胜是个“闲散的人”,不去管他;白胜无足轻重,也不去管他。吴用是晁盖的老弟兄,又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却在宋江上山之后很快倒向了宋江。每次晁盖和宋江发生分歧,吴用都站在宋江一边,帮宋江说话。刘唐也是晁盖旧部,和晁盖一起出生入死,按说应该坚决执行“天王遗嘱”的,然而却在关键时刻“丧失立场”,成了“保宋派”,还要提供“理论根据”,道是“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指宋江)为尊之意”。似乎只有宋江当寨主,才真正是天王遗志,让捉得史文恭者为首,反倒违背了晁盖意愿。林冲的态度也很暧昧。晁盖在位时,他倒是愿意帮晁盖做些事情(比如攻打曾头市,便是林冲相随),但晁盖死后,领头请宋江就寨主之位的,却也是林冲。可以肯定,如果宋江和晁盖发生冲突,林冲多半会守中立。算来算去,和晁盖最铁的,也就是阮家三雄。可惜他们人太少,又常年在山下水寨,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此看来,晁盖其实很孤立。  晁盖是什么时候感到这种孤立的?不大清楚。但曾头市事件肯定是一个总爆发。梁山泊要打曾头市,起因在于一匹“照夜玉狮子马”。这匹马是段景住盗来献给宋江的。晁盖是山寨之主,段景住要以此马作为晋身之阶,上山入伙,理应献给晁盖才是,怎么却要“献与宋公明哥哥”呢?任晁盖再大度,心里也不能不起疑。事实上,这种事情出得多了。早在宋江将上山未上山时,就有欧鹏等四筹好汉前来相见,道是“只闻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想杀也不能够见面”。这话当着晁盖的面就这么说。好在大家“义气深重”,又都是来救宋江的,也就不会介意。可是,后面上山的人,也都说是冲着宋江来的。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就更是喊得厉害,口口声声“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这就不能不让晁盖有了想法。我相信,晁盖即便再愚钝,也不会感觉不到,梁山好汉们对他的态度是客气多于敬重,对宋江却是实实在在的又敬又爱。
  与此同时,晁盖也一定感觉到宋江是在一步一步有意无意地架空他。自宋江上山,梁山泊的大半个家,便都是宋江当了。但有疑问,都是宋江拿主意;但有征战,也都是宋江领兵下山。每到这时,众头领的态度,不是一片响应:“哥哥所言极是”;便是一片踊跃:“愿随哥哥前往”。晁盖有什么决定,总是被委婉地驳回;想要领兵下山,也总被客气地劝阻。“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宋江总是这么说。结果,宋江的功劳越来越大,人马越来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不能不让晁盖心里有点那个。再说,晁盖也弄不明白,他这个“山寨之主”,究竟是统帅全局的领袖,还是摆看的花瓶?究竟要什么样的事,才该他出面、出手、做主,才不是“轻动”?晁盖心里,真是想不明白,好没意思。所以这一回,晁盖决计不听宋江那一套,死活要带兵下山去。不但“宋江苦谏不听”,而且“晁盖忿怒”。这“忿怒”二字值得玩味。忿怒什么呢?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曾头市。  想当时晁盖一定有一种紧迫感。他对宋江说:“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同时晁盖一定也有一种孤独感。以往宋江下山时,只要说一声:“小可情愿请几位弟兄同走一遭”,厅上厅下便会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就连打一个小小的芒砀山,吴用和公孙胜都要左右辅佐。这一回,却似乎没什么人自告奋勇,得晁盖自己点将。吴用和公孙胜都留下陪伴宋江。打先锋和当军师,全靠“梁山初结义”时的弟兄林冲一人。这就几乎注定了晁盖要失败。而紧迫、孤独导致的狂躁、冒进,则是晁盖失败的直接原因。   晁盖战死疆场,自然不失英雄本色,但也同时说明他确实不具备领袖资质,甚至缺少大将风度。凡为人主、为将帅者,必须能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像晁盖这样沉不住气,怎么行呢?    其实,晁盖不如宋江之处甚多。他既无远虑,亦无近谋,而且往往意气用事。比如杨雄、石秀两个来投奔梁山,晁盖却要砍他们的脑袋,原因只在于“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结果遭到众人反对,人情也让宋江做了。这岂非考虑欠妥?再说了,既然已经答应他两个入伙,就该唯才是举,好生安顿,晁盖却叫他们坐在杨林之下。想那杨林不过地煞星之十五,杨雄、石秀却在天罡星之列,武艺本事相去何远?可知晁盖实在没有识人之力用人之量,也实在不够资格当领袖。  难怪晁盖这领袖当得有点窝囊了。最窝囊的是,他明明看出了宋江有投降的意思,自己也很不赞成投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投降对不对、好不好先不说,好歹也是一个纲领一条路线,晁盖却什么纲领路线都没有。他的上山,原本就稀里糊涂;上山以后,又得过且过。依照他的想法,既不必像李逵嚷嚷的那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他自知无此能耐),也不要像宋江琢磨的那样,招安投降,谋个一官半职(他明白那并非出路),最好就这么混着,当一天强盗打一天劫。只要弟兄们日日在一处厮混,有肉吃,有酒喝,就不赖。当然,晁盖并不蠢。他也心知肚明,清楚这终非长久之计,可惜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过一天算一天,或者寄希望于来人。晁盖的悲剧,是中国古代流氓无产者必然的一种悲剧。
  四、晁盖攻打曾头市失败的原因
  晁盖一定要打曾头市,这是晁盖挽回老大的一个机会,但是他却失败了,同时还招到暗算,中箭身亡。这里要看看晁天王失败的原因。  第一:过于性急。晁盖的性急体现在哪里呢?我们还是来看看《水浒传》中怎样写的吧。《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写道: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江保守山寨。这难道还不性急?起码得想好计划吧,这么草率就下山了。这就是性急,因为性急所以准备不充分,因为准备不充分所以攻打曾头市失败。  第二:带兵太少。晁盖攻打曾头市,便点起五千兵,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共是二十一人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我们再来看前面那段话:晁盖愤怒,便点起五千人马……你去打那么大个曾头市就带五千人?你以为你是西楚霸王啊?百战百胜啊?也许有人会说:兵不在多而在精。这话说的是没错,但兵也是要稍微多带点的。照《水浒传》里说的,梁山那时也起码有他个几十万喽啰吧?你多带点有何关系?少带兵想显你晁盖的威风吗?  第三:不带军师。大家都知道,一般打仗都是要带军师的。所谓军师,就是在军中帮你出谋划策的,对打仗来说十分重要。宋江每次出去打仗都要带军师。晁盖实力不如宋江,还不带军师,这不是去送死吗?没带军师,加上晁盖本人不是当统帅的料,谋划当然就不周了,这也导致了晁盖误信谗言。吴用,公孙胜是智取生辰纲的两个智囊级的人物。这两个人为什么没参与,或者是晁盖气愤,气氛他们投入宋江的怀抱,或者是他们想急着看到晁盖的覆灭,想让宋江早一天夺上寨主的位置。吴用是智取生辰纲的灵魂,公孙胜善于排兵布阵,打仗缺乏了这两个人,再加上晁盖本身就没有带兵领袖的素质,再与这些乌合之众关系不太融洽,战场上遇见曾头市那样的劲敌,怎能不败?  第四:选将失误。自古以来,打仗主要靠将军和谋士。晁盖没带军师已经导致了他攻打曾头市的谋划不周,攻打曾头市选的将领选对了吗?选的将一般要具备两点。一是要有一技之长,二是要忠心。这两者缺一个都不行。有一技之长的不忠心,不能选他,选了恐怕他会反你;忠心的是个草包,那带去打仗也没用。我们就来看看晁盖这次出征选的将领吧。晁盖这次出征带了二十员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大家仔细看:“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中,林冲、杜迁、宋万是梁山元老,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是参与黄泥岗战役的心腹,呼延灼、徐宁是新近上山的降将,不属于宋江一派,杨雄、石秀属于线人性质,宋江一直未加注意,孙立、黄信一直被宋江打压,邓飞、欧鹏、杨林都是顺路上山的好汉,也很难算宋江的心腹,张横曾经恐吓宋江,记忆犹新,唯一可以确定是宋派手下的也只有穆弘、燕顺两人,但这两人平时也不是很受宋江重用。晁盖统领了一帮 “自己人”,不需要军师,只带了五千人马就出发了。”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他只带分析这二十员头领的“好处”,没有想到带这二十员头领的一些“坏处”。的确,杜迁、宋万是梁山元老,但实力实在太弱。呼延灼、徐宁也的确是新近上山的降将,但未必不属于“宋江派”吧?呼延灼就是被宋江劝入伙的,他可是铁了心跟宋江,等日后招安。张横也确实曾经恐吓过宋江,但那似乎是很早以前的事吧?况且那时张横也不认识宋江。张横也知道宋江不会计较那些事。杨雄、石秀就更不用说了。他俩刚上山时就差点被晁盖喀嚓了,这次人家还会用心帮你打仗?  第五:误信谗言,草率出军。 晁盖打了好多场,就是攻不破曾头市。而曾头市的人也擒不住晁盖。于是,曾头市的人想了一条计策:找来两个和尚,叫他们到晁盖营里去当奸细。那两个和尚就去了,对晁盖说什么被曾家五虎欺负,所以来晁盖这里,请他剿除了曾家五虎等。晁盖听了思考都没思考就大喜过望,真是幼稚极了。林冲比较谨慎,看出来有诈,和晁盖说了。和尚就来拍逢迎,说什么梁山泊行仁义之道啊,从不扰民啊什么。晁盖听了居然信和尚不信林冲,说自己今天晚上要去劫曾头市大寨。林冲又提了一些比较好的计划,晁盖哪里肯听?他见林冲这么啰嗦,索性不把他带去劫寨,让他在寨里接应,真是糊涂至极!当天晚上三更,和尚对晁盖说,曾头市的军人肯定都睡了,此时正是劫寨的大好时机。晁盖问都没问大伙的意见,就发兵去曾头市劫寨。快到时,和尚突然不见了。这时冲出兵马来,晁盖便想回寨。正转了两个弯,当头乱箭射来,一箭正中晁盖脸上,落下马来。呼延灼等只得收兵。分析以上五点晁盖攻打曾头市失败的原因,可以看出晁盖的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就在于晁盖急于求胜,犯了许多错误。
  标记一下,好接着拜读。
  五、晁盖中毒箭的疑点
  《水浒传》中托塔天王晁盖究竟是被谁用弓箭射死的,一直是一个迷。关于晁盖之死唯一的证明就是在射死晁盖的弓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然而仅凭此处却根本无法证明是史文恭射死的晁盖。那么射死晁盖之人究竟是史文恭还是另有其人那?  晁盖中箭,众头领回到水浒寨上山,都来看视晁头领时,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宋江守定在床前蹄哭,众头领都守在帐前看视。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众头领都听了晁盖遗嘱。宋江见晁盖已死,放声大哭,如丧考妣。  事件到这里看上去很明了。晁盖率军攻打曾头市,受到两名僧人引诱,深入敌营,遭夜幕之中飞来的一支毒箭射中,回梁山后身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起直接引发了梁山从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转变以及整个政治方向从“反招安”向“招安”转变的事件,还有几个明显的疑点。  疑点一:书中从未说出射死晁盖之人是谁  尽管几百年来,读者们一般都认为是史文恭用毒箭射杀的晁盖,但细读《水浒传》,却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就是作者在书中并无一处明确描写是史文恭射杀的晁盖。我们唯一可以判定的是射杀晁盖的是一支黑暗中的伏兵,而这支伏兵来自哪里,不仅在双方交战前是个迷,交战中不清楚,事后也不做任何交待。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应该比较清楚,该类小说惯于直白描写双方的交战,即使为了营造悬念,在战斗过后,至少也该有“双方各自收兵”之类的话。唯独晁盖这次中冷箭,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水浒传》中这位梁山的带头大哥、灵魂人物晁盖,却死得如此不明不白,作者居然都不做交待,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疑点二:史文恭从没承认是他杀的晁盖  将晁盖之死和史文恭联系在一起的,只是箭上的名字。仅仅是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难道就可以判断射箭的一定是史文恭吗?恐怕这一点没有丝毫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史文恭从来没提过一句箭射晁盖之事。我们暂且假设射杀晁盖的那支毒箭就是史文恭射的,那么不妨分析一下史文恭的动机,在箭上抹毒药显然是不太光彩的行为,而他史文恭偏偏要在这支毒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也只能说是为了炫耀了。但令人费解的是,射杀了晁盖,我们却在书中看不到一处史文恭夸耀功绩的地方,他和梁山好汉在两军阵前厮杀时,也没见他提,回到曾头市也没见他提,好像就从来没有过这事一样,直到后来他被卢俊义生擒活捉,剖腹剜心,他也没提过此事。实在蹊跷,如此低调的人,竟然能干出在毒箭上刻名字的蠢事。  疑点三:晁盖从没说过是史文恭害的我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晁天王的态度,他又是什么态度呢?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显然晁盖在是谁射杀自己这个问题上是持非常慎重态度的,并没有认定就是史文恭干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晁盖这份诡异的遗嘱,才导致宋江迟迟不愿攻打曾头市,若不是后来曾家又抢了梁山的马匹,恐怕这辈子都宋江都不打算为晁天王报仇了。因此,金圣叹读到此处不禁批到“药箭之怨,累月不修;夺马之辱,时刻不待”对宋江进行了辛酸的讽刺。宋江明知晁盖前往曾头市是去送死,而故意借曾家的手除去晁盖,坐而不救,即使晁盖不死在曾头市,宋江也会让晁盖死于别处。其实《水浒传》自曾头市晁盖中箭,到卢俊义上山、二打曾头市、攻打东平府、东昌府,直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十几回的故事都是围绕晁盖遗嘱关于继承权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而这,也正是《水浒传》全书最核心的内容。
  疑点四:宋江篡改遗言栽赃史文恭  分析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书中没说是史文恭干的,晁盖也没说是史文恭杀的自己,最后这罪名怎么就落在史文恭头上了呢?而且无论梁山好汉,还是后世读者,还都众口一词谴责史文恭。谁又有这么大的本事那?  在《水浒传》一书中仔细搜寻是谁最早提出史文恭是凶手的。原来《水浒传》全书第一个提出凶手是史文恭的人正是宋江。就在晁盖留下遗言去世后,宋江装模作样不再理事,后经众人劝解才再次主事。且看他是如何向众家头领转述晁盖遗言的:  “宋江道:‘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细心的读者恐怕已经发现问题了,宋江明显篡改了晁天王的遗言。在晁盖的遗嘱里,杀他的凶手还是个谜,轮到宋江转述时,史文恭已赫然被定罪了。而且宋江还特别强调“此话众头领皆知”,此时宋江的心思,真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宋江无疑是晁天王之死的最大受益人,当时的他在千里之外的梁山,并不在事发现场,却一口咬定凶手是史文恭。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威信,把本来的一桩悬案变成了谁都翻不了的铁案,手段不可谓不毒,真真让人脊背升起一股寒意。  梁山众家兄弟并不都如李逵一样是粗人,也许和晁盖想法差不多的还大有人在。但继任老大已经认定就是史文恭干的,哪个人还会不知趣的提出异议。面对大权在握的宋江,谁有这个胆子质疑?至此,史文恭射杀晁盖就成了翻不了的铁案,而曾头市的悲剧也已然注定。
  疑点五:鬼神之事蹊跷多  书中晁盖曾托梦给宋江,说“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只除江南地灵星可免无事。”第二天宋江背上就生了疽,后来得安道全救治好了。有人认为这是晁盖与宋江手足情深的证明,实则恰恰相反。  晁盖托梦一事恰恰说明了宋江心里有鬼,首先晁盖梦中的所说之话就颇可玩味,“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宋江把他解释成晁盖托梦为他治病指明了正确方向。但这句话也可证明为宋江背地里某些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暴露了,宋江因此才第二天就惊惧成疾,背上生疮。  更令人生疑的是,当初晁盖中箭之后,作为宋江心腹的张顺怎么没想起神医安道全来,而今宋江一病,张顺立时想到安道全,这里面的隐情又有谁知晓?  疑点六:后期的晁盖和宋江关系究竟怎样  有人会问:晁盖和宋江不是情同手足吗?他们之间的矛盾真的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吗?当然,要想说清这个问题,恐怕要从头说起。首先简单理一下脉络,晁盖当初要把寨主之位让给宋江完全是真心实意,因为那时的晁盖还不清楚宋江存有归顺朝廷之心,但是宋江必须要顾忌江湖规矩、自己的名声和其他老头领的感受,更何况那时他在梁山人脉不广,恐人心不服。但自从宋江上了梁山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他首先在排座次问题上就刷了个手腕,  “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很明显,这时论资排辈,他带来的兄弟们只能排在后面,而采用新的排座次方法,宋江一方就明显占据人数上的优势。此后梁山历次战斗中,宋江不断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架空晁盖,此时晁盖对宋江的架空之意有所察觉,对宋江也开始有所提防。  其实梁山上很多人已经暗中察觉到晁盖与宋江在政治立场上的矛盾,比如公孙胜,这个惯于装神弄鬼的江湖异士,既不愿背叛晁盖,又对宋江有所顾忌,所以借故离开梁山,不参与党派之争。  在攻打曾头市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林冲恐怕曾头市有诈,劝晁盖不要亲自前往,晁盖却回答说:“我不自去,谁肯向前?试想梁山之主竟沦落到不亲自上阵就没人愿意出力的地步,他的地位名存实亡,可想而知。甚至在晁盖中箭后,林冲等人商议撤兵,呼延灼却坚持必须等宋江的将令来,试想晁盖才是寨主,宋江是晁盖的下属,撤兵需要等他的什么命令?可见晁盖和宋江二人的权力之争已到了何等地步。
  疑点七:真凶是如何逃脱嫌疑的?  正如上述所论,所谓史文恭射杀晁盖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冤假错案,最起码也是没有证据证明。而另一人宋江尽管有着非常大的嫌疑,却可以逃脱制裁,更绝的是,从《水浒传》问世以来的数百年间,读《水浒》的人无数,,却几乎没人怀疑过他宋江,是何道理?无非是归结到以下几个原因:  一、《水浒传》一书的作者在描写晁盖被杀一事上采取了春秋笔法,不直接写弑杀晁盖的真凶,而是故布疑阵,留下了大量线索,需要自行斟酌,思考推敲;而绝大多数读者其实还都是把《水浒传》当成一般读物来读,对细节处不会太重视。其实《水浒传》一书的精彩全在细节处,金圣叹先生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二、《水浒传》一书标榜忠义,多数读者即使比较讨厌宋江其人,也多是因为他一门心思想要招安,宋江弑杀晁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此条一旦成立,那么对《水浒传》全书恐怕都要做颠覆性解读,梁山所奉行的手足情深、杀富济贫等等都成了欺人的幌子,其实对于梁山上到底是不是“杀富济贫”,也早有人进行过解读。读过《水浒传》,方知人心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三、多数读者都忽略了宋江行事的狠辣。宋江可以说是《水浒传》一书塑造最成功的形象,这个总是唯唯诺诺的人给人感觉很懦弱,但做起事来却真是狠得邪乎,且不说他对付黄文炳这类仇人的手段,只说他为了逼朱仝入伙,不惜指使李逵砍杀幼童;为赚卢俊义上山,害得其死走逃亡;为赚秦明入伙,害死其全家,足见宋江此人心肠歹毒。  四、说宋江是杀害晁盖的幕后主凶,并非没有先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宋江的一手策划下,花荣等人假扮秦明到处杀人放火,害死了秦明全家老小,事后宋江居然还恬不知耻地对秦明说:总管息怒,既然没了夫人,不妨,小人自当与总管做媒。将花荣的妹妹许给了秦明。连“设计杀人全家后又妻之以妹”这样龌蹉卑鄙狠毒的事都干得出来的宋江,篡位这一举动,就良心而言实在没什么负担。
  在水许里,晁盖同志,本不在“108将”之列!  并且晁同志“壮烈牺牲”之前,梁山上的“108将”已经10成之中有了8、9的  所以,即使是从作者施耐庵同志的写作这个层面考虑吧,晁的继续存在也会让施的写作几乎进行不下去的了,  就是说,在梁山上的“108将”已经10成之中有了8、9的时候,即使从施耐庵的写作设计上,也是会随时的让晁盖“壮烈牺牲”的了  所以说,晁盖同志如果死的不明不白的话,这个责任应该首先的算到作者施耐庵的头上的!
  六、晁盖遗言解密
  晁盖中了曾头市的诈降之计,虽有经验丰富的林冲劝谏,但晁盖不听,终于中伏。混战中晁盖自己也中了史文恭一箭。后面接应的林冲拼死救援才将晁盖等救出,退回梁山。也许是上天刻意的安排,晁盖中的一箭是一支毒箭。晁盖自知命不久矣,宋江更是一脸做作,像侍奉亲爹似地侍奉晁盖。但宋江的心思,晁盖如明镜一般。梁山的一、二把手高来高去明争暗斗已经不少时候了,两人表面上均做的滴水不漏,旁人的感觉或许是晁宋之间的革命情谊、兄弟情深。但相互之间的暗盘功夫,两人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终究今夜就要决出胜负。晁盖心不甘愿,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深处也许会有一丝后悔,当时不该去江州劫法场救出宋江并收入组织,但一切都已经晚了,今夜之后梁山就是这位宋老弟的天下了,而自己的死正好解决了宋老弟的一切问题。晁盖犯了太多的错误,不该太相信自己的驾驭能力,特别是控制宋江这样的属下,不该每一次行动都让宋江率队导致尾大不掉,至少也应该扶植一些其他头领,平衡一下宋江的实力。不过现在晁盖还有最后一击的机会,自己已经无望,但也不能让你宋老弟赢得如此轻松。晁盖看着旁边一脸悲哀、嘘寒问暖的宋江,他知道这位宋老弟正在利用着自己最后的剩余价值,就等自己说出:“愚兄死后,贤弟就为山寨之主”这句话。晁盖心中冷笑,但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在所有兄弟面前当众对宋江宣布遗嘱:“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也是晁盖最后能做的事,说完晁盖就含笑九泉。  水浒传中,水泊梁山发展路线的最重要的转折点,应当就是晁天王中箭去世,山寨之主易位。这标志着宋江正式成为了水泊梁山的掌舵者、领路人。梁山彻底的进入了宋江时代,自此也定下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基调,那就是接受招安。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宋江即位并非一帆风顺。晁盖遗言成为宋江即位的最大阻碍,因为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宋江来说,他不可能活捉射死晁盖的史文恭。那么晁盖为什么在临终前,留下这样一个不让宋江即位的遗嘱呢?我们先看晁盖和宋江的关系。  晁盖去世前,宋江本身坐的是山寨的第二把交椅,在山寨中深得人望,江湖上亦是大名鼎鼎。山寨自从宋江加入,好生兴旺,人才如万流归海,历次下山征剿俱是大胜而归。另外,宋江对晁盖又有救命之恩,当初宋江上梁山时,晁盖就有让贤之意。晁盖去世前,宋江与晁盖之间都保留着很深的兄弟情、战友谊。
  先说宋江对晁盖: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后,宋江冒天大的风险给晁盖通风报信,使晁盖等七人得以逃脱官府的追捕,走上了梁山革命的道路。这对晁盖、对梁山事业,都是非常关键的事件。如果没有这件事,晁盖等人早就成了刀下之鬼,就不会有后来的梁山大业。  再说晁盖对宋江。在梁山泊站稳脚根后,晁盖念念不忘宋江冒险给他们通风报信的恩德,特意派刘唐去郓城表达谢意,并送黄金百两。  宋江被发配江州,晁盖特意安排梁山人马在宋江路过的地方截住宋江,请宋江上山共同聚义,体现了晁盖对宋江前途、命运的负责。宋江在江州因写反诗就要处斩时,晁盖亲率大军劫了法场,救了宋江,并杀了残害宋江的黄文炳。  在宋江上山后,晁盖让他坐了第二把交椅,对宋江给予充分的信任,可谓言听计从,那是一种很好的配合关系。总的来说,没有宋江,就没有今天的梁山泊。晁盖不幸亡故,宋江继位为梁山泊主实在是顺理成章。按说是不该有任何异议的,那么晁盖的遗言就显得特别的奇怪。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晁盖的遗言,无论是从时间、场合、还是内容,都显得特别奇怪。下面我将深入地剖析,为什么晁盖要在自己临死前,提出这样一个奇怪的遗嘱。  其实,在晁盖去世前,晁盖和宋江之间就已经产生了矛盾。他们的矛盾集中表现在招安问题上。晁盖出身富家,他的起义,就是看不惯封建皇朝自上而下的腐败贪婪,看不惯老百姓受剥削受压迫的社会法律制度安排。所以他就爱结识社会下层豪杰,收集信息,联络英雄,时机一到,就劫了生辰纲,上山为王。到了梁山,也是不搞等级制度,大家通称兄弟,共打土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所以晁盖自起义以来就从来没有过接受皇帝招安的念头。以前宋江提过,晁盖也只是作为一种待选的斗争策略而已,即使实施,也必然要保持起义队伍的重大决策自主权和独立性。所以宋江一再把招安作为一条梁山起义军最后出路的战略提出来,必然就引起了晁盖的警惕!  晁盖临终遗言一段,感到其深得原著精神之真缔。当时晁盖嘱咐宋江:“等我死后,就把我葬在梁山,让我日夜看见你们!”宋江摇了摇头说道:“梁山虽大,但盛不下哥哥的英灵,哥哥一生仗义疏财,应名垂青史,断不能让后人视作贼盗草寇。”宋江说的很明白了,他要接受招安。而晁盖听到这番话后,表情是又气愤又悲痛。至此,晁盖对宋江彻底失望。晁盖也知道自己去世后宋江必定成为梁山之主,为了阻止宋江的招安政策,晁盖才不得已留下了那令人费解的遗言。  事实上,梁山众多将领中有明显对立的两派,即宋江派和晁盖派。宋江派主要成员有花荣、李逵、秦明以及后来投靠宋江的吴用,他们不是愿意接受招安而归附宋江,而是他们大多仰慕宋江的为人,愿意为宋江效力;晁盖派主要成员有林冲、刘唐以及阮氏三兄弟,他们大多是最初随晁盖上梁山的,而且和晁盖一样,坚决反对招安。这从梁山泊多次下山攻打城池就能看得出,像花荣、李逵包括吴用每次都是跟着宋江下山;而林冲、刘唐、三阮每次都是跟着晁盖。事实上,晁盖派范围很小,宋江凭借着自己的声望使梁山绝大部分将领都归附自己,并逐渐架空了晁盖。
  而晁盖最终留下遗言,不让宋江接班。究其原因,晁盖倒也不像是妒嫉宋江功高盖主,而是在于宋江的确是在逐渐架空晁盖以结党营私,这个“私”就是接受招安。晁盖心里非常清楚,对绝大多数的梁山弟兄们来说,“受招安”就意味着彻底毁灭。但宋江伪装得很好,从大局出发,晁盖不能直接处置宋江,所以他才要出征曾头市以抵消宋江的影响。而晁盖中箭身亡是个意外,晁盖死后,宋江必定继位为山寨之主,为了阻止宋江的招安政策,晁盖才留下了不让宋江即位的遗言。  晁盖遗言说,捉得史文恭为其报仇者立为梁山泊主,可见的遗言有为自己报仇的想法。但我们对遗言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报仇上。我们从遗言的影响来看,它最大的影响就是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宋江即位为梁山泊主。由此可见,晁盖的遗言是有深意的。如果晁盖没有留下这么奇怪的遗言,那么宋江在晁盖去世后,即位为梁山泊主是顺理成章的。但晁盖在遗言中要求捉得史文恭者为山寨之主。众所周知,凭宋江的武功他不可能捉到射死晁盖的史文恭,由此可以看出晁盖的这句话不仅是要为自己报仇,它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不想让宋江接班。但我以为它还隐含着一层意思,就是让林冲接班。  首先我们知道,林冲被高俅逼得家破人亡,他原本美好的生活被高俅彻底破坏。可以说,林冲是整个梁山最不愿接受招安之人,林冲为人正直,文武全才,尤其是他的武功在梁山可说是数一数二,正符合晁盖的心意。  其次,晁盖的这个梁山第一把交椅,也是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推举他坐的。那么晁盖临终之前,对宋江极度失望之下,把这第一把交椅还给林冲,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晁盖在临终遗言中提到,能捉得史文恭之人为梁山泊之主。因为当时卢俊义尚未入伙,纵观梁山诸将,顶尖高手就是秦明和林冲。而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霹雳火秦明,在20回合之内就被史文恭打败。林冲虽未直接与史文恭交战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林冲的武艺高于宋江派的秦明。这可以从三打祝家庄推断出。当时,秦明被祝家庄的祝龙所伤,而祝龙最后被林冲所杀。可见林冲的武艺明显高于秦明。这么看来,当时整个梁山泊,有可能活捉史文恭的只有林冲!  晁盖通过遗言阻止主张招安的宋江接班,为反对招安的林冲接班创造条件。这个办法虽然看起来很好,可惜行不通。因为那捉得史文恭之人,如果是山寨中人,在绝大部分将领对归附宋江的情况下,他自己又岂肯颠覆宋江的领袖地位,况且林冲也无意争做梁山之主;如果是山寨外人,又怎能颠覆得了?显然,不管是谁捉得史文恭,也仍得让宋江去坐那头把交椅。所以,晁盖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
  而宋江的所作所为,进一步使晁盖的安排落空。  第一,晁盖死后,宋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去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甚至宋江根本就没打算攻打曾头市。因为宋江心里很清楚,只要他不攻打曾头市,不活捉史文恭,他自己就是事实上的梁山之主。但如果一旦攻破曾头市,杀死史文恭,按照晁盖的遗言,就要立杀死史文恭之人为梁山之主,而杀死史文恭之人必定不会是他自己。于是,攻打曾头市一事就一直拖着。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过了一段时间,曾头市再次挑衅梁山泊,这次梁山众将都是新仇加旧恨,宋江也无法再拖。可是宋江遍观梁山诸将,能够击败史文恭之人仅林冲一人而已,而林冲又与朝廷势不两立,不可能接受招安。于是,宋江、吴用想尽心思,终于骗得棍棒天下无双的卢俊义上山,而且他们把活捉史文恭的任务交给了卢俊义,在攻打曾头市之时,特意留下了林冲看守梁山大本营!  第二,宋江在晁盖死后一直打压林冲。比如说大刀关胜,其上梁山比林冲晚了很多,武功虽与林冲不相上下,但林冲为梁山立下汗马功劳,而关胜初来乍到,座次就排在了林冲之前。而且宋江还给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关胜是关公的后代!其实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按照宋江的说法,那么柴进作为大周皇室后裔,在江湖中的名气也比关胜大得多,理应成为梁山泊主,为何座次还排在林冲之后?再如,林冲的死,也跟宋江脱不了干系。关于林冲之死,新旧水浒加上原著共有两种死法。旧水浒上,梁山泊活捉高太尉,众好汉都让林冲手刃这不共戴天之仇人,然而宋江非但不杀高太尉,反而放走了他,林冲因此气死。新水浒和原著上,林冲在征方腊得胜回朝的路上,得了中风病,留在六和寺让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死。然而与其说林冲是病死,不如说他是抑郁而死。因为这些得胜回朝的将领都要进京受封,而林冲与当政的高太尉有不共戴天之仇,必然无法苟活于世。而与他志同道合的好兄弟,如晁盖、鲁智深等等,都依依去世。这个世上再也无人理解他林冲,林冲因此变得极度凄凉。而施耐庵对于这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猛将的结局,也就只能让他病死。然而,不管林冲是怎么死的,都是宋江招安政策的牺牲品。  而之所以让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是因为宋江料定卢俊义初来乍到,在梁山没有威望,必然不敢做梁山之主,而且必然把第一把交椅让与宋江。事实上果然如此。于是,在以宋江和晁盖为首的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中,活着的宋江战胜死了的晁盖,此后梁山众将也走上了招安的不归路。
  七、晁盖被代替是必然的
  在小说《水浒》中,晁盖虽然泼墨不多,但是人称"托塔天王",有着其不平凡的地方。他作为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是一个集耿直真诚,重情重义,刚正不阿,虚怀若谷等品质于一身的汉子,同时又是梁山基业的创建者。他治军有方,重视人才,为梁山队伍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缺乏作为领袖的素质,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往往义气用事等种种局限性,他算不上杰出的农民领袖,从而他的领袖位子必定被比他强的宋江所取代。  晁盖,山东郓城人,英雄虎胆,仁义无双,威名远播。东潞州的刘唐闻其盛名,特来献富谋事,煽动他半路拦劫蔡京的生辰纲。就连蓟州的公孙胜,一出家高人,也慕名前来,染俗求见。江湖中有如此声望和魄力的英雄豪杰屈指可数。晁盖的武功也甚为精湛,任东溪村保正时,邻村厉鬼作祟,迷害人命,村民塑一青石宝塔镇妖降魔,将鬼怪赶至东溪村,晁盖大怒之下,独夺青石重塔涉水重置,镇护己村村民,而得“托塔天王”之誉(第14回)。  超凡的武功让晁盖得以立身于乱世,扬名于同道,尊高的江湖威望为他枯燥的生活平添了几抹异彩。可这些难得的优势在给他带来福运的同时,也悄然激活了他铮铮铁骨里潜伏的毒素──孤高自傲和武断专横。任何孤高自傲的人都有所凭恃,但这种妄自尊大、徒逞一时之快的性格和做法只会弄得人心离散。众擎易举,独木难支,一个人的能耐终究有限,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人是很难登上事业巅峰的。
  欣赏水浒新解读  
  刘唐来郓城鼓动晁盖劫蔡京的生辰纲,中途喝醉夜宿破庙,被雷横当成嫌疑犯抓了起来。晁盖为搭救刘唐佯认他做外甥,为将戏演得逼真以蒙过雷横,晁盖夺过雷横兵卒手中的棍棒,把刘唐劈头劈脸地痛得一通,口中怒骂不休(第14回)。救刘唐本是侠义之举,即便刘唐不是来献富谋事,以晁盖的为人也绝不会袖手旁观,任由雷横把他带上县衙,但他这种大男人主义的做法极欠妥当。晁盖颇有家资,素来疏财仗义,要从雷横这种势利贪婪之辈手中救出刘唐,贿以钱财应能起到最佳效用。而且晁盖与雷横的交情还算不错,就算赢求雷横卖个人情,想来他也不会拒绝。可惜晁盖没有想到这些,偏偏选择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愚蠢做法,弄巧成拙。  且不说是身怀绝技的刘唐,即便是一个才智庸驽的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刘唐这件事如果让宋江来处理,他绝对不会置刘唐的颜面而不顾,以他一贯的行事风格,他可能会先请雷横去酒店堵住他的嘴,再贿以金银,无果后(对于雷横,钱财应该不会起不到作用),即便是哭瞎眼睛、跪断双腿,他也会求雷横把刘唐赦放的。  晁盖认刘唐做外甥,在辈份上无意识地占了刘唐一个便宜,救刘唐时又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之后居然还心安理得地受了刘唐四拜。刘唐并非豁达大度之人,他拦截雷横拼命,当真是为了区区十两银子吗?过不多久他们便要劫生辰纲这一大笔钱财了,再说,住在晁盖庄上还愁没钱花吗?他追赶雷横算账,更多的应该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懑吧。刘唐颇为自负,一时不慎被雷横赤条条地绑了一夜,后又受晁盖当众责打,窝了一肚子气。晁盖好歹把他从雷横手中救了出来,他不便对晁盖有所责怨,于是就该雷横倒霉了,险成刘唐的刀下亡魂。  晁盖本可让刘唐成为自己最忠赤的心腹,只可惜处事不当,在刘唐心中留下了阴影。晁盖死后,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宋江遵晁盖遗命,欲让位卢俊义,刘唐跳出来说:“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宋江)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第68回)。通过与善笼人心的宋江相处,刘唐这番话应该还是含了几分真实意念的。  花荣上梁山时,众多头领赞佩花荣神箭了得,晁盖或许是因为自己武艺精深,别人的凡俗功夫难入他法眼,竟流露出轻视之意,逼得花荣射雁立威(第35回)。作为一寨之主,晁盖竟然藐视和怠慢旗下英才,招致众人离心离德,难怪他难成大事!  晁盖为人的缺陷,根源在于他疏于政治,短于谋略。他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他交友首重德行,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却缺乏深谋和远虑。在他看来,梁山是一片人间净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义、偷偷摸摸的人上山玷污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亦不行。相比之下,一心想要在朝为官、扬名后世的宋江,政治眼光就深远得多了。对他而言,梁山只是一处暂栖之地,成就人生理想、光照万代才是他的最终目标。宋江需要大批人才来助他实现人生抱负,所以他经常屈尊降贵,唯才是举。梁山100多位好汉,品行各异,宋江肯定也有不喜欢的人,但他能够包容他,且委以重任,换做晁盖就做不到了。晁盖太纯洁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
  晁盖喜结英豪,却拙于交际。随着梁山势力的日益壮大,上山好汉中宋江的心腹越来越多,晁盖不是冷静下来思索挽回危险局面、重振雄风的方案,而是急躁不安,干一些自以为是而适得其反的蠢事。  在任何时代,欲要稳掌重权或成就大事,良好的人际关系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晁盖偶与某位好汉龃龉交恶倒也无关紧要,但与吴用等一些关键人物之间就必须要维持一种良好的关系了。可惜,晁盖太过光明磊落,看不惯吴用的奸猾狠毒,不择手段。他只知道怎样处事有违良知和道义,却看不穿弄权谋事背后那些无法避免的丑恶和残酷。而吴用胸怀大志,更鄙夷晁盖不思进取、鼠目寸光,二人因道不同不相为谋,彼此相轻。  晁盖与吴用本是最铁的兄弟,吴用自己曾说:“晁盖与我都是自幼结交,但有些事,便与我相议计较……”(第14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晁盖一直视吴用为心腹至交,可以同生共死。但吴用明显将个人理想置于私情之上,劫生辰纲、上梁山,晁盖都只是他暂时的上司,他一直都在等待时机择木而栖。宋江怒杀阎婆惜遭刺配,被梁山好汉劫上山,在宋江自明本志时,吴用眼前一亮,自己一直苦苦寻觅的知音终于出现了。宋江离开梁山时,吴用与花荣涉水送别20余里(第36回),自此,吴用的心就开始向着宋江了,只有宋江才能给他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成就人生理想。晁盖自亦感觉到了吴用对自己的冷淡,但他心高气傲,耻于下求,抑或晁盖与吴用亦曾有过深切交谈,但吴用既得明主,对晁盖必是闪烁其辞,敷衍塞责,于是两人的关系愈益疏远。  晁盖攻打曾头市失利,此时只有吴用才能救他脱于困境,但他选择了恝然不理,任由晁盖自生自灭。吴用要与宋江共谋大事,就必须先替宋江搬开晁盖这块另宋江多少有些畏首畏尾的绊脚石,让宋江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展拳脚。晁盖强攻曾头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正遂了吴用之意。  杨雄石秀进身梁山,晁盖表现得尤为不理智。当然,命斩杨雄石秀或许并非出自他的真意。祝家庄盛气凌人,挑明要“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更有栾廷玉、扈三娘、“祝氏三杰”等高手镇守山寨。时迁虽七窍玲珑,武艺却无过人之处,夜陷险地,不慎中伏被擒,杨雄石秀寡不敌众,求得李应相助又不幸中箭负伤,无奈之下只得上梁山求援,倒也算不上折丧威风(第46、47回)。晁盖劫生辰纲东窗事发,雷横朱仝前来缉捕时,他亦曾焚庄夜遁。他对那种难逆时势的痛苦和走途无路的悲哀当有最深切的体会。白胜入狱变节,他想尽千方百计营救,依旧信任重用,毫无疑忌,如此大度之人怎会容不下并无大过的杨雄石秀呢?  晁盖在怒数杨雄石秀该杀的理由时,一共说了六句话:“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斩了这两个,将这厮首级去那里号令,便起军马去,就洗荡了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孩儿们快斩了报来!”(第47回)。  晁盖这六句话主要道出了梁山好汉必须具备四种品质:其一,侠肝义胆,恩泽黎民。宋江陷害秦明,损人利己,李逵滥杀无辜,无法无天,晁盖是否在向他们暗示,他已相当不满了呢?其二,英雄虎胆,豪气干云。宋江逢人便跪,涕泪齐流,在飞扬跋扈的晁盖看来,这是很没有男人气概的。事实上,宋江屈己迎人不仅于尊严毫无折损,反而赢得了更高的声望,梁山上自卢俊义和吴用至时迁和段景往,有谁不敬重他呢?晁盖心中或许也非常明白,圆滑处事比武断专横更令人拜服,只是自己做不到,或者是不能彻底抛却颜面,没有宋江做得到位。其三,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吴用依附着宋江,二人沆瀣一气,为成大事,阳奉阴违,不择手段。王矮虎重色轻友,为了得到刘高的夫人──一颠倒黑白、恩将仇报的女人,竟不顾多年的手足之情,要和燕顺性命相拼(第35回)。晁盖对此等小人行径自是心存鄙夷。其四,惜重声名,顾全大局。为赚朱仝上山,李逵打着晁盖的名号斧劈四岁的天真小儿小衙内,为个人私利,宋江扬着替天行道的大旗攻城略地,洗劫城池,殃及百姓,相形之下,时迁盗用梁山之名的偷鸡之过,就无可厚非了。只是时迁偷盗百姓鸡犬,扰民欺弱,盗用梁山大名,犯了僭越之忌。晁盖豪情万丈,或许在他眼中明抢乃艺高胆大的英雄,暗偷则是软弱无能的懦夫,而盗用上级名义为非作歹,罔上欺下,目无尊卑,更是他一直都颇为痛恨的。
  李逵将百姓排头儿砍去得到了宋江的默许和袒护,宋江屠戮百姓招降良将,一来于梁山元老有恩,晁盖碍于情面至多亦只是稍有微词,二来宋江权势压主,晁盖这个梁山首脑有名无实,已无力用是非标准来评判宋江的所作所为了。杨雄石秀的咎过,只是给了晁盖一个以儆效尤、整纪立威的机会,但很悲哀的是,他堂堂一寨之主,竟连这点微小的实权也已丧失了。  其实,在宋江上梁山时,晁盖的统治实权就已经受到了不明显的威胁。  宋江在江州题反诗被黄文炳告发后身陷囹圄,江州蔡九知府遣戴宗前往京师给父亲蔡京送信,请示惩处宋江的方案(戴宗并不知情),不料朱贵将戴宗半路拦截下来,并请上梁山。朱贵说起戴宗来的缘故,如今宋公明现监在彼。晁盖听得,慌忙请戴院长坐地,备问宋三郎吃官司为甚么事起。戴宗却把宋江吟反诗的事,一一说了。晁盖听罢大惊,便要起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第39回)。寥寥数语,晁盖对宋江的关切之情便跃然纸上。晁盖在曾头市中箭时命在俄顷都没有乱分寸,得知宋江有性命之虞时却是如此的惊慌不安,心急如焚。宋江脱险后,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安身于他一直都颇为避忌的梁山水泊。晁盖豪气冲天,决意让位报恩。宋江坚决不受,说:“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晁盖对宋江的情义并不在花荣和李逵之下。晁盖替宋江把父亲救上梁山,敬若亲生,每逢宋江征战失利,晁盖总不忘派遣头领下山援助。可宋江感谢的却只是众位好汉的鼎力救拔,故意漠视晁盖的恩义。他下山搬取父亲和弟弟,请示的也是众位头领,而非晁盖。宋江处心积虑地招揽人心,扩充势力,此时已存有架空晁盖之念。晁盖或许还不明白宋江的用心,慨然说道:“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而宋江却说:“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第41回)。晁盖考虑的仅仅是宋江对自己和梁山元老的恩情,而非整个梁山大局,更非自己的权位与得失。他仁义至上,要让位宋江,此番不吐不快的话语应是肺腑之言,可是在新上山的众位头领听来,必定认为在晁盖心中,劫生辰纲的几位好汉才是与他血肉相连的兄弟,不分彼此,属梁山的核心人物,至于其他人,充其量不过是为晁盖东征西讨的小头目,即便为晁盖豁出性命,也难有出头之日。除了那些极少数因走投无路而上梁山的好汉外,其余的人上梁山,正是想争取更好的待遇,可晁盖无意中在他们心头扎下了一根刺,以后他们又怎会甘心情愿地为晁盖效力呢?事实上,只要是稍有德望的人,晁盖都会竭诚相待,且能做到用人不疑。他诚朴率直,恩怨分明,喜结仁人志士,应该不会把新旧上山的头领分为三六九等,但他言词欠虑,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误解。而宋江,谨言慎行,体恤大众,正好与晁盖的张狂独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宋江看来,晁盖尊居梁山之主,只是因为他年龄稍长,而并非他仗义疏财、德望出众。宋江的话语和劫生辰纲时吴用推晁盖为首的说辞如出一辙,似乎暗含了凡是才能盖过晁盖的人均可取而代之的意思。宋江故意忽略晁盖的权威,抓住一切尽可能的机会立功蓄势,终于逼得晁盖自取灭亡,一切都处理得天衣无缝。在宋江的弄权史中,曲线夺位应是他干得最为精彩的一件事。  劫法场后,一批新头领上山,晁盖一寨之主,本应把新头领的座次和地位安排妥善,可他竟让宋江喧宾夺主,抢先作了恶意安置,弄得梁山上新旧头领壁垒分明,隐然已有了分庭抗礼、各效其主的意味。宋江说:“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宋江是否在暗示新上山的众位头领,既然他晁盖任人唯亲,你们就跟着我宋江建功立业、共享富贵吧!  晁盖死后,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将梁山的每一位头领、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滴水不漏,其卓越的统治才能终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劫生辰纲、立身梁山、劫法场、强攻曾头市,几乎每一件事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晁盖粗心大意和刚愎自用。  劫生辰纲,晁盖等中途投店,被何清认了出来。何清是缉捕使臣何涛的同胞兄弟,嗜赌,不务正业,是一个连亲兄长都嫌厌、避而远之的泼皮无赖。何清曾与一个赌徒一道去投奔过晁盖,晁盖可能见其品行不端,便给些银子将他打发走了。何清如果是贤良之辈,晁盖肯定会留待重用。当然,晁盖也可能像待三阮那样,赠送何清一大批银两后让他回家了。劫生辰纲事发,何清出卖晁盖,无论他是挟怨报复,还是贪图赏银,都属小人行径,可晁盖不仅没有提防,反而连何清人都没有认出来。连何清这等毫不掩饰自己卑劣品性的明小人他都不存戒心,还如何应付那些口蜜腹剑的阴谋家!粗心大意,疏忽行径,晁盖至死都是如此!或许他自恃神勇,对小人陷害根本就不在意。  生辰纲是蔡京的女婿梁中书孝敬给他的寿诞礼物,蔡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熏天,晁盖筹谋如此惊天之举,竟敢招摇过市,遗下本可避免的破绽和不必要的麻烦。常人思维,劫生辰纲自是越隐秘越稳妥,是不会为了一时安逸去涉险投店的,即便投店,也会易容乔装,晁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吴用或许提醒过晁盖不可太张扬,因为无论是探听消息、赚人落草,还是攻劫城池,易容改装都是他的惯用伎俩,此次应该也不例外。劫生辰纲成与败,吴用与晁盖祸福相连,此时他是不会对晁盖阴心暗害的。但晁盖狂妄嚣张,压根儿就没有把行劫如果败露的后果当回事。顺便说一句,晁盖劫生辰纲并不是为了他自己,因为后来在梁山上他将打劫得的生辰纲金珠宝贝,并自家庄上过活的金银财帛,就当厅赏赐众小头目并众多小喽,以致自己没金帛使用(第20回),而且以他的经济状况,根本就没有必要冒丧生毁家之险去拔蔡京的虎须。晁盖劫生辰纲主要是为了朋友之义和提高声望,扩大影响力,顺便杀一下贪官佞臣的威风。  何涛巳牌时分(巳时:上午9点至11点)见宋江,一个小时后宋江来到晁盖庄上通风报信,雷横朱仝一更天气(晚上7点到9点)来晁家庄缉捕,前后8小时,晁盖居然还没有收拾妥当。事态紧急可晁盖不急,甚至视同儿戏,他对敌人一向都心存藐视。雷横朱仝率军来捕,晁盖英雄虎胆,豪气冲霄,呐着喊,挺起朴刀,从后门杀将出来,大喝道:“当吾者死!避吾者生!”(第18回)。及早弃庄潜逃,本可避免兵戎相见,他却如此大费周章,幸亏雷横朱仝有心纵容,才没有人命伤亡。
  上梁山,为求安身,晁盖恃强凌弱,助林冲火并王伦,鸠占鹊巢。王伦血染梁山,林冲是直接的行凶者,晁盖虽是受了吴用的撺掇,毕竟也落下了不义之名。王伦是开山始祖,只要当权在位,就完全有权决定留谁与赶谁。晁盖等人夺人家园、害人性命,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于声名上的折损却永远也无法弥补,说明他充其量不过一介草寇。杜迁、宋万、朱贵三人较有正义感,目睹与自己相交多年的兄弟死于非命,自己不仅不能报仇,反而还要曲意恭迎,效忠仇敌,心中自是颇为悲愤和痛苦。他们对晁盖是慑服,而不是由衷的敬重。晁盖中箭遇伏时,命悬敌手,杜迁宋万跳入水中,不顾晁盖的安慰独自逃命,此举或许并不只是迫于情势吧!  火并王伦,如果单单是丧失了杜、宋、朱三人的人心,倒也无关大局,重要的是,此等恶劣行为造成的影响太深远了。今日他晁盖看上了王伦的家园,软索不成,便不顾道义以武力杀掉王伦取而代之,明日别人对梁山或是对晁盖的权位心存觊觎,便也可仿效晁盖,弑主夺位。为求安身,火并王伦,损人利己,遗人话柄,更给后人开了弑主犯上的先河,在谋略上已落了下乘。晁盖一生很少做有丧天良的事,这件事将成为他人生中的最大污点。在晁盖中箭的时候,斧声烛影,不明不白,不知道他此时是否想到过因他而惨遭横祸的王伦当初也是这等的冤屈、无助,和悲哀!这是不是一种报应呢?  劫法场救宋江,若非李逵从天而降砍翻刽子手,待晁盖冲上邢台时,宋江和戴宗早已身首异处。撤退时,晁盖竟率众跟随比他智商跟低的李逵避到了白龙庙这个死角,前有大江拦截,后有官兵追剿,城中更有七千随时都会出动的军马,幸得李俊张顺及时相救,否则晁盖等人全军覆没。谁也不能否认晁盖救宋江的那番好意,但他短于智谋,思虑不周,以他的做法,给宋江和戴宗收拾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不,是陪葬!  晁盖行事全凭主观喜恶,无视客观现实。他并非军事天才,但每逢军事行动总是脱离军师,自行其是。不论晁盖是出自什么原因疏远吴用,都是极不明智的。吴用的招数虽然有些阴损、毒辣,但在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够达到他想要的目的的,关键是要把吴用的心拉过来,不要被他算计了。吴用是一件很厉害的武器,全看拥有者怎么使用了。  晁盖临终之际对宋江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第60回)。曾几何时,晁盖要让位宋江是何等的情笃意切,如今,他显然是不甘心让宋江接掌政权,虽未具体指定接班人,然,言辞之中对宋江摆明是彻底的否定。晁盖留下如此奇怪的遗言,或许有六种缘由。  宋江上山不久,晁盖就感觉活得很压抑、很痛苦。在他心中,尊严一直都是居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世魔王程咬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