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杨永贺我上一辈是开字下一辈是定字

《脱瘾术》——我写的戒烟戒瘾书,作为红宝书的补充_戒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7,716贴子:
《脱瘾术》——我写的戒烟戒瘾书,作为红宝书的补充
11月在网易云阅读开始写一本名为《脱瘾术》的免费书,主要是总结戒烟方面的经验,并推广到其他瘾癖的戒除上去。但由于年底事情多,写得比较慢,在网易那个网站也没多少人看。但我很想写完这本书,作为《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的补充,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从今天起,陆续把相关内容搬到戒烟吧的贴子里来,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多提宝贵意见,更好地完善这本书,让更多的人看到,帮助那些刚开始戒烟的朋友。简介:当今社会,物质之瘾很多,有烟瘾酒瘾黄赌毒瘾药物瘾,网游瘾网络瘾电脑瘾,有手机控电视控微博控微信控,有购物狂旅游狂工作狂进食狂……一切不正常的过度喜好和依赖,都是一种心瘾,就如一个个无形的牢笼,锁住了我们的身心,束缚了我们的自由。如何从牢笼里逃脱,挣脱身上的枷锁,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难题。不说别的,数以十亿计的烟民酒民,有几个能真正戒烟戒酒成功,从尼克丁和酒精的魔爪中逃脱?有没有一种通用的脱瘾术,可以控制这些不正常的喜好,从各种物质之瘾中解脱出来?有的,那就是一种类似于自我催眠的心理暗示法,当你知道这种瘾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为什么会上瘾时,你离戒掉这种瘾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成功会很容易。这就是认知脱瘾的方法。让我们先从戒烟戒酒开始,你会惊喜地发现,戒掉烟酒其实真的很简单,戒除别的心瘾也不难。没有戒不掉的瘾,只有认知不到位,方法不对头!
第一卷作品相关 致尼贝儿,和所有戒友 很多戒烟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叫戒烟军团的APP软件,让决定控烟和戒烟的烟民每天按时打卡,并分为一定的级别,从士兵到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军长、司令、少将、中将、上将、大元帅……坚持得越久,级别越高。级别本身与现实生活无关,但这种虚拟的级别也能让人产生兴趣和自豪感,有助于戒友们坚持戒烟。戒烟军团每天都会产生一个部落,这个部落会开放一百多天,然后关闭。如果能坚持到部落关闭时还没有复吸,就是大元帅了。而开始戒烟的人,通常会选择加入这一天开放的那个部落。因此一个部落最初会有几百号人,每天打卡戒烟和聊天交流,很热闹,然后随着每天都有人复吸掉队,部落的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冷清。最初的十天,人减少得最快,最初有七八百人的部落,到这个时候一般就只剩下一百人不到了,但再往后,留下的基本都是比较有毅力或者有戒烟方法的人,包括很多已经戒过几轮的人,因此戒友们掉队的速度就减慢许多。没有掉队的,叫幸存者。幸存者与最初加入者的比例,叫幸存率。我观察了一下,今年7月的31个部落,幸存率最高的为4.3%,最低的仅为1.4%,平均幸存率只有3%左右。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戒烟,戒烟成功率最高的部落也只有4.3人成功,最低的则只有1.4人成功,平均戒烟成功率为3%。而这还只是戒了三四个月而已,还很难说以后到底能不能坚持一年,两年,一生……而这些部落里通常还有一些戒过几轮的人,也就是参加完一个部落之后,意犹未尽,又去参加一个新的部落,再打一百多天卡的人。有不少老烟民从士兵一路晋升到大元帅,还不放心戒烟效果,于是又参加一个部落,一方面帮助那些新的戒友,另一方面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心,保持戒烟成果。这样一来,在一个部落里,到最后幸存下来的几十人,往往有一种一家人的感觉,毕竟能坚持下来都不容易,算是共患难了。大家每天聊上几句,也都有一种亲切感,还经常能从群友处得到一些启发,坚定自己继续戒烟的信心。到了两三个月之后,部落里一般很少有人退出了,每当有人退出时,就说明要么是忘记打卡了,要么是复吸了,前者可以要求指导员恢复,后者就很让人痛心,因为坚持了这么久,实在是可惜了。而且坚持得越久,复吸时往往就抽得越凶,这对身体和心理的摧残都很严重。今天早上,我习惯性地打开戒烟军团软件,打卡,然后进我的部落去看了一眼,发现一个叫尼贝儿的年轻女孩发了几个流泪的图片,说了一句:“就在刚刚我抽了一只烟,破解了狗带。”一石激起千重浪,群友们纷纷开解,有种亲如一家人的温馨。不凡:“重新开始!”排排坐:“不要放弃!”一箩筐:“为啥要抽?抽了后事情有没有改观?”这位一看就是《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的作者亚伦卡尔的粉丝。…………看到这些对话,我觉得心里一痛。我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有26年的烟龄,戒过很多次烟,好不容易才戒掉,深知抽烟之害,戒烟之苦。好在这一次,看了亚伦卡尔写的《这本书能让你戒烟》和《这书能让你永久戒烟》,过了认识关,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终于可以轻松快乐地把烟给一次性戒掉了。戒烟之后的几个月里,我没有再想过抽烟,哪怕曾经遇到了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大事件,哪怕是烦得不行,我也从没有想过要靠抽烟去度过难关。就算是做梦的时候,我也本能地抗拒接烟和抽烟。因此,我有充足的信心,这辈子不会再抽一口烟!正因为戒烟不容易,所以我戒烟成功之后,热心于劝人戒烟,每当有人在我的影响下戒烟成功,我都觉得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个人抽烟,一般会越抽越凶,到最后是有可能得肺癌之类的病的,会影响到生命。比如戒烟吧就有两个这样的贴子,后来楼主都过世了,警醒了很多吧友。由于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如果你劝戒成功,也许就相当于间接救人一命。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积德行善会有福报的角度出发,多劝人戒烟,千万别劝人抽烟,我把它总结为十个字:“宁拆一座房,勿劝人抽烟。”而即使不是受我的影响,有人戒烟了,特别是戒烟成功了,我都会觉得快乐,因为又有一个战友觉悟了,摆脱了烟魔的奴役。但如果有人复吸了,戒烟失败了,我就会觉得难过。因为战友又倒下了一个。所以戒烟后的这段时间,我经常在琢磨着亚伦卡尔的那两本书,这里面的核心思想我是很赞同的,但是总觉得这书写作的年代有点久了,而且书里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地方。如果改进了,应该可以大幅提高戒烟成功率。只可惜亚伦卡尔已经逝世很多年了,不可能再作修改了。而且也没办法向他提问题和建议了,没法互动了。琢磨久了,我有时就很想自己写一本戒烟方面的书,甚至按亚伦卡尔的原始思路,可以推广到戒除各种瘾癖。这本书怎么构思,怎么写,怎么给读者帮助,我爬山时顺便想想,都有思路了。当然,这本书基本也不指望出版,因为我不可能写个几十万字再去寄出版社,我是一个网络写手,写过七八年的小说,我习惯了写一章就在网上发表一章,与读者互动,进而改进和完善,这是我写书的最大动力和快乐。而写几十万字不给人看和评论,我感觉自己做不到。但是现在我很少写书了,前几个月偶尔动了念头,写了本炒股方面的小说——《大牛市》,现在才写了20万字左右,刚签约上架。在没有完本之前,我暂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写一本新书,同时写两本,是我难以承受的。当然,难以承受,并不是不可能承受,因为老读者们都知道,我现在写书不是追求订阅什么的,只是冲着兴趣,当成吉祥物来写,所以这本《大牛市》我放到了比较冷清的网易云阅读来发书,而且笔名就取了个“周末更新”,准备平时上班和炒股,周末再更新小说,所以8月初发书时我都没指望签约,现在签约上架是意外之喜,但我还是一周只更新五天,即每个交易日开盘前更新一章。既然这样,每周末再用两天时间写一下戒烟的书,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毕竟是我从未尝试过双开,所以一直拖延着。但是今天尼贝儿的复吸事件,成了一根导火索,促使我下定决心。…………这个叫尼贝儿的女孩估计比我女儿大不了几岁,没想到就有烟瘾了,而且戒了几个月了,昨天怎么又突然抽了一根烟,是酒后不小心抽了一根,还是遇到什么烦心事,感觉过不去的坎了?我联想到我的女儿现在也有一点网瘾和游戏瘾的苗头,以后她在成长时也会有戒瘾的需要,我如果能写本这方面的书,也许我女儿以后会看。而不管我女儿看不看,至于我现在就想写给这个叫尼贝尔的女孩,以及其他戒友看。于是我回了一段话给她:“戒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我们会遇到种种意外,比如在包厢里和同事吃饭,吸了很多二手烟,比如喝酒后失控,偶尔吸了一两根烟,清醒后很后悔。但请记住,现在是你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你可以自我催眠,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告诉自己,我只是被动吸了几根二手烟,然后继续快乐戒烟之旅。你也可以选择自暴自弃,一辈子抽烟,再也戒不掉,痛苦至死……继续戒烟吧。假如你今天继续戒烟,那我今天开始写一本戒烟的书,献给你。”最后这句写书的话是一时冲动加上去的,其实我和尼贝儿总算也没聊过几句天,并不怎么熟悉。只是我当时就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也许多一个人看到我这本戒烟和戒除其他瘾癖的书,就多一个戒烟戒酒的成功者,功德甚大,不能再拖延了,必须努力!于是我试着作出了一个今天就写书的承诺。后来尼贝儿回了一段话,让大家松了口气:“昨天那支烟让我彻底清醒了,恶心头晕负罪感伴随我一晚上,对不起自己六十多天的坚持。我不想从零开始,也不想当逃兵。我坚信,一支烟不足以让我六十多天的坚持付之东流,也谢谢你们。我会谨记昨天那让我恶心头晕一晚上的烟。我们一起加油,一起走到底!”之后我再回了一段话:“嗯,你只抽了一根,而不是抽了半包一包,说明你并没有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就把昨天当成一个小小的意外算了,我们大家都理解你。为了欢迎你在咱们部落继续抱团戒烟,我今天就写书发书。”尼贝尔说:“谢谢,大叔加油,你的书我会一直看下去。”于是有了这篇前言,有了这本书。…………这本书,献给尼贝儿,献给我女儿,献给戒烟吧、戒烟军团的兄弟姐妹们,戒友们,献给为了戒烟和戒除其他瘾癖而奋斗的每一个人。愿人类再无烟瘾,以及类似的不良瘾癖。…………家事国事天下事,戒掉瘾癖是大事。土地不种误一春,人不戒瘾误一生!
这是《脱瘾术》在网易云阅读上面的网址。目前就写了这么10章。刚才记得都按顺序上传了,但奇怪的是,有两章发现没传上来?即第一和第五章。那补传一下,但是顺序就乱掉了。想了想,还是删掉那些再重新传吧。
一切布施法布施最为殊胜!赞叹
真是奇了怪了,明明我重新上传了第一和第五章,结果刷新后又没有了,难道是有敏感词被网管删了?昏了。如果真是这样,大家想看那两章的话,直接百度《脱瘾术》。也可以先百度进入“网易云阅读”,再在页面中搜《脱瘾术》。声明,只有看《这本书能让你戒烟》这本红宝书还不能戒烟的,才建议来看我的书。或许能找到些灵感,从而促使自己认知过关。
在我的老贴里试着把第一章和第五章拆成两部分,分开发,看看还是否屏蔽。结果直到现在也没被屏蔽,看来难道是太长的原因?那今天就把第一章和第五章补上。分开发就是第二卷神奇的通用脱瘾方法简介:有一种神奇的脱瘾术,可广泛适用于各类瘾癖的戒除:烟瘾酒瘾黄赌毒瘾药物瘾,网游瘾小说瘾网络瘾电脑瘾,手机控电视控微博控微信控红包控,购物狂旅游狂工作狂进食狂……第一章 〈认知是关键〉你吸烟吗?有烟瘾吗?相信很多正开始看这本书的读者会暗自点头。是的,你可能是吸了一、二十年烟的烟民,有很长历史的烟瘾。香烟,已成为你生活中的小拐杖。你习惯了早晨起来,先在厕所里点燃一支烟,补充一下体内下降的尼古丁浓度,让自己觉得舒服了,才会去刷牙洗脸。你习惯了睡觉前吸一根烟,否则你就不能安心地去睡觉,你会担心自己睡不着。玩电脑,看电视,接电话,写材料,打牌,散步,打球……无论做什么事,你可能都会先点上一根烟,而事情做完之后,你很可能还会再点上一根烟。这是典型的烟瘾。如果你是这样的烟民,我并不奇怪,大家也不会奇怪。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却有3.5亿烟民,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烟民的比例非常的高,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包括我的读者里会有很多烟民,这看上去也很正常。不过,俗话说烟酒不分家,你还可能有一点酒瘾,每天不喝上两口,心里就空落落的。又或许,你还特别喜欢玩微博、微信,每次看到任何新鲜的事情,都要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微信群里,分享到朋友圈,包括吃饭时你也要先拍个照。有人叫你微博控或微信控。也许你特别喜欢在群里抢QQ红包或微信红包,每天花费几个小时去搜索那些红包信息,哪怕只有1分钱的红包,你没抢到也会感到失落。有人叫你红包控。也许你特别喜欢打网游,哪怕把学习和工作给耽误了,哪怕为此花费再多的金钱和精力,你也在所不惜。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信息爆炸,人很容易各种空虚寂寞冷,也很容易失落,容易被诱惑,并为此染上各种瘾癖。物质之瘾有很多,有烟瘾酒瘾黄赌毒瘾药物瘾,网游瘾小说瘾网络瘾电脑瘾,有手机控电视控微博控微信控红包控,有购物狂旅游狂工作狂进食狂……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瘾癖与正常爱好之间的界限,就在于是否形成依赖性。比如以一周为界限,一周内,你不抽烟不感到难受,就基本算没有烟瘾。一周内不玩网络游戏不难受,就基本算没有网游瘾。或者说,依赖程度还比较轻,不算形成瘾癖。而一切不正常的、形成了依赖症的喜好,都是一种瘾癖,它既是身瘾,更是难以摆脱的心瘾。这些心瘾就如一个个无形的牢笼,锁住了我们的身心,束缚了我们的自由。
如何从牢笼里逃脱,挣脱身上的枷锁,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难题。不说别的,数以十亿计的烟民酒民,有几个能真正戒烟戒酒成功,从尼克丁和酒精的魔爪中逃脱?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通用的脱瘾术,可以控制这些不正常的喜好,从各种物质之瘾中解脱出来?有的,那就是一种类似于自我催眠的心理暗示法。当你知道这种瘾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为什么会上瘾时,你离戒掉这种瘾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成功就会变得很容易。这就是认知脱瘾法中的一种,心理暗示法。比如我,就曾经是一个资深烟民,有很大很长的烟瘾,戒了很多次都没能成功,直到我掌握了这种神奇的脱瘾术。它不但帮我成功戒烟,还可以适用于戒除别的心瘾。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我想把这种脱瘾术分享给大家,帮助那些想要戒瘾脱瘾的读者。我知道,你一看到自我催眠,就可能联想到洗脑之类的词,从而产生不信任感,但请你耐心地继续看完这一章,这花不了你几分钟,却有可能改变你和孩子的一生。是的,我也觉得自我催眠就是洗脑的一种方式,但是洗脑并不都是贬义词。很多年以前,那些说天圆地方的统治者,将这个观点用洗脑的方式灌输给所有的民众。后来有人反复告诉民众,你们所掌握的传统观点是错的,地球是圆的,天不是方的,地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点……很显然,这种新的观点也是以洗脑的方式灌输给民众的,才能让民众开始动摇,开始怀疑以前掌握的知识可能是有问题的。而现在我们知道,这种新的观点显然是对的,这种反洗脑也是对的。如果没有反洗脑,我们就只能停留在天圆地方的世界里。因此,洗脑也好,自我催眠也罢,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灌输给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就如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到处都是,印在每一个烟盒里,但是有人固执地认为“吸烟有很多好处,很多长寿的人也吸烟”,这就是用错误观点给自己洗脑,好让自己吸烟的行为显得并不愚蠢。这种时候,就需要用正确和对自己真正有益的观点,来对自己自我催眠和洗脑了。首先,你要让自己真正接受“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和“抽烟没有好处”的观点,才能真正说服自己的潜意识,让自己放弃戒烟,这就是能否成功戒烟的关键点。怎么才能让自己接受这种观点呢,你得先了解香烟到底是什么东西,它让人上瘾和无法摆脱的机制和原理,以及你为什么会上瘾,你才能真正明白,你不需要香烟,以及如何戒烟。任何一种心瘾,都是这样,你要先了解这种心瘾到底是什么,它的上瘾机制和原理,你当初为什么会上瘾,你才能真正明白,你不需要这种瘾,以及你如何戒除这种心瘾,从这种心瘾的牢笼里逃脱出来。因此,我这本书会从戒烟开始,反复强调一些正确的观点和认识,包括香烟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让你上瘾,只要你接受这种观点,戒烟就会变得很轻松。事实上,正是因为社会氛围在鼓励和纵容吸烟,才会让我们吸烟,我们被整个社会催眠和洗脑了,认为抽烟不是坏事,才会去抽烟。而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些错误观点,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反洗脑和反催眠。如果认知到位了,就可以拨乱反正,消除过去的错误思想,真正脱离心瘾。如果认知不到位,就算你看的书再多,了解的观点再多,你也不能说服自己,不能脱离心瘾。因此,认知是关键中的关键!
第二章 追本溯源法我在戒烟的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原来现代社会一直在用一种催眠的方式,让年青人在潜意识里接受吸烟,同时很多烟民又一直在用自我催眠的方式催眠自己,让自己觉得吸烟的种种好处,让自己觉得戒烟的不可能,这样才会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去吸烟的行为看起来不显得愚蠢,才能让自己心理平衡,不至于太痛苦。正因为这样,戒烟才很难成功,因为这些烟民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谁也敲不开这扇门,除了他自己。而解决的方法也只有一个,用反催眠去对付以往的自我催眠,用反洗脑对付洗脑,从而改变以往脑海里那些顽固而错误的认知。简而言之,就是认知戒烟法,通过改变错误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认知,自觉地远离香烟。戒烟是这样,戒掉任何一种心瘾也同样是这样。催眠导师廖阅鹏写过一本《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的书,其中有一章《催眠戒烟也许只要一瞬间》,里面提及这样一段话,很有道理——“在没有找到问题真相之前,任何治疗都是浪费力气。重在寻找戒烟行为的背后成因。随着反烟势力日趋壮大,抽烟者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了。是什么原因让瘾君子明知抽烟者的形象越来越不堪,仍然不肯放弃?显然抽烟这一行为有背后的‘隐藏利益’,催眠师要将它找出来,保证不抽烟也能获得此利益,甚至更好的利益,才能让瘾君子甘愿放下。为什么抽烟?除了意识层面看得见的理由,还有什么原因隐藏于潜意识里?如果抽烟是为了获得同济的认可,例如读中学的时候;如果抽烟是为了认同抽烟的父亲;如果抽烟是因为电视广告里酷酷的牛仔形象;如果抽烟是因为学习得来的读书、思考的仪式;如果抽烟是某种形象的象征,例如反叛,例如特立独行,例如‘我长大了’;如果抽烟是潜意识的自毁行动;如果抽烟成为机械化的行为模式了……总之,抽烟的背后原因,有无数种可能性。所以,最好先找出形成烟瘾的真正原因,再制定治疗策略。还有,对方为什么想戒烟?搞清楚想戒烟的真正原因,往往就离戒烟成功不远了。帮助对方找到更好的行为模式,取代抽烟这种损益失衡的行为,获得他真正想要的。”很显然,这一段话不仅适用于烟瘾,也适用酒瘾,以及任何一种心瘾。这就是追本溯源。如果一条河的下游,水流突然变黑了,你想查出原因并解决污染问题,就要去上游寻找,看是不是有一些化工厂排了污水到河里,或者别的原因。否则你光在下游打转转,就永远也无法了解真相,永远不能让下游的水变清澈。想要正本清源,先要追本溯源,这是戒除一切心瘾的必由之路。………………廖阅鹏还在这本书的第14页写道:“催眠要通过连续、反复的刺激,引导受术者进入一种高度可被暗示的意识状态。”同时,他提出:经过一小时训练后,3分钟内自我催眠并不难。廖阅鹏还介绍过一种先深呼吸三次,然后从1数到20的自我催眠体验法。我多次试过这种自我催眠方法,每次数不到20就睡着了,可见自我催眠其实并不难,如果在自我催眠的语言里加上我们对瘾癖的正确认识,将会卓有成效地解决心瘾问题。难的是我们不肯去体验,更不肯下决心去认识瘾癖的危害,从而戒除心瘾。就像在以往的二十多年里,我下过很多次戒烟的决心,但最后都是浅尝辄止,不了了之,偶尔有几次坚持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也都因为偶尔抽了一根烟而失败了。究其原因,是我把香烟当成了我生命中的小拐杖,当成了忠实陪伴我的小情人。当我因为经济或健康问题而戒烟时,总觉得自己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心里总留有遗憾和怀念。不管戒了多久,在没有烟的日子里,我潜意识里总觉得抽烟是有好处的,戒烟后生命总似乎不够圆满,缺少了一点什么,这种遗憾就像魔鬼,一有机会就会引诱我复吸,比如喝酒后想抽烟,和老婆吵架后想吸烟,工作压力大时想吸烟,写不出东西来时想抽烟……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英国人艾伦·卡尔的快乐戒烟法,看到他写的《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以及续集《这书能让你永久戒烟》,我才恍然大悟,并很快完全扭转了错误的认知,体验到了书中所说的“启示性的一刻”。看完这两本书之后,我就知道我已经成功戒烟了,这辈子都不会再抽一根烟,一口烟。之后的事情证实了那种感觉是对的,我这个20多年的老烟枪,从那之后再也没有抽过烟。更重要的是,我真的做到了快乐戒烟,我对于戒烟的事情再也没有任何的遗憾,我从以往的怀念香烟变成了本能地憎恶香烟,从以往满怀痛苦地戒烟,变成了充满快乐地戒烟,从以往忐忑不安、不知道能坚持多久的戒烟,变成了从一开始戒烟,就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从此再也不会抽烟了。因为我终于悟了。不仅是高度认同书中的观点,还在看书和戒烟过程中有了很多自己的感悟,从而将多年的疑惑一扫而空,心灵得到了平静和自由。因此,我强烈推荐想戒烟的朋友去看艾伦·卡尔(AllenCarr)写的这两本书,在网上搜索书店可以很容易地搜索到这两本畅销书。艾伦·卡尔在英国有“戒烟之父”的美称,他曾是一天要抽100根烟的老烟枪,后来顿悟,一夜间戒烟成功,此后坚持戒烟二十多年,直到2006年因肺癌去世,享年73岁。但不要误会,艾伦·卡尔不是因为自己抽烟而患肺癌,而是由于他的戒烟诊所里不禁止抽烟,所以整天烟雾缭绕,来咨询的烟民络绎不绝。艾伦·卡尔每天吸入大量的二手烟,应该是他戒烟20多年仍然患上肺癌的主要原因。艾伦·卡尔戒烟之后开办的戒烟诊所,已经帮助了一千万人成功戒烟,他还于1985年写了《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畅销40多个国家,被称为戒烟圣经。之后他又写了续集《这书能让你永久戒烟》,前作写作年代早,内容较为简单,事例较少,续集则写得更深入,更详细,弥补了前书的一些不足。但比起前作来,续集的知名度略小一些。因为这本续集是对前面那本书的扩充,核心内容基本一样,很多人看了前一本书就能够戒烟,也就用不着看续集了。而看了前作不能戒烟的,看了续集也未必能成功戒烟。在中国的网络世界中,这两本书的知名度也很大,比如百度的“戒烟吧”,有36万的吧友关注这个股吧,有800多万个贴子。据我观察到的贴子内容,有很大一部分吧友看过《这本书能让你戒烟》,并将其称为戒烟红宝书,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也在置顶贴里,成为每一个接触戒烟吧的新吧友帮助自己戒烟的必读书籍。同时,在戒烟军团这个APP里,这两本书同样有很高的知名度,也帮助了很多人戒烟成功。当然,由于戒烟成功率很低,并不是看了这两本书的人就必定能成功,相反,也有不少人看了之后觉得对自己的戒烟没多大帮助,或者刚开始觉得有帮助,但后来还是复吸了。这两本书都是写戒烟的,但在《这书能让你永久戒烟》的后半部分,作者艾伦·卡尔认为,同样的脱瘾方法,可以运用到戒酒和戒毒,并作了简单的论述,只是限于篇幅,他没有过多地套用这种戒除烟瘾的方法。但是我认真地研究之后,认为这种思路基本是对的,也就是通过套用认知戒烟法,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戒除任何一种心瘾。从理论上说来,看艾伦·卡尔的戒烟书并套用这种脱瘾术,就可以戒除任何一种心瘾,但是有三点阻碍了这种套用的成功率:一是在这本续集里,艾伦·卡尔并没有很详细地套用到这些心瘾的戒除方法中,只是附带提及了戒酒和戒毒。而烟瘾和酒瘾、毒瘾等各种心瘾是有区别的,不能简单地把“戒烟”一词改成“戒酒”或“戒毒”就能成功。二是毒品是一种很特殊的瘾癖,也是世界是最难戒的心瘾,没有之一。有专家曾作过对比,如果吸烟产生的快感值是1,那么吸食海洛因和冰毒产生的快感值可能就是100,任何人一旦接触这类毒品,将终生难以忘记那种快感,从而难以逃出毒品陷阱,戒断时的身体反应也很大,所以毒瘾可能是所有瘾癖中最难戒掉的。因此,如果简单地将戒烟法套用到戒毒法里,估计较难成功。当然,笔者这本书会尝试着对卡尔套用的戒毒方法作出改良,相信同样可以戒掉心瘾,只不过要克服的身体反应和心理障碍会更大而已。三是如作品相关里所说,《这本书能让你戒烟》完稿于1985年,至今已有30多年,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脑和网络,也没有知识爆炸,所以一些内容看起来会有些代沟。同时这本书是英国人写的,英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太一样,包括国人的性格、写作的风格之类,所以看起来同样有一些理解障碍。另外作者艾伦·卡尔后来写过《这本书能让你戒酒》和《这本书能让你减肥》,但获得的成功远远弱于戒烟方面。而且他已于2006年去世,没有办法继续扩展完善,也没有办法和作者互动,回答读者的问题了,这都给套用戒烟法带来了障碍。与此同时,我个人觉得艾伦·卡尔这两本书还是有一些地方可以继续探讨,并进一步完善的,从而提高戒烟的吸引力和成功率。下一章,我将进一步论述这一点。
第三章 三段论,红宝书的核心内容在风清扬戒烟文化传播对于《这书能让你永久戒烟》的介绍中,对新旧两种戒烟方法进行了对比:对于心理疏导戒烟方法的切入点,以前普遍的方向是告诉人们,“抽烟的害处无限大”,从而让戒烟者决心戒烟,比如在烟盒上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字,甚至像泰国那样印上一些“吸烟者的肺”之类的烟民得病后的恶心图片,这属于冲击疗法。但是很多戒烟者一直认为抽烟是有很多乐趣的,他们戒烟的时候,是用放弃抽烟的乐趣来换取健康和金钱,所以很多戒烟者的心里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戒烟以后再也不能抽烟了,自己是作出了重大牺牲,让生命永久缺少了某种乐趣。这个心结让很多戒烟者无法坚持长期戒烟,或者即使戒烟很长时间以后,又再一次选择了抽烟,这个是戒烟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而艾伦·卡尔(也有译为亚伦·卡尔的)则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个新的切入点,那就是:“抽烟的好处无限小”,从而让戒烟者消除被剥夺感,打开心结,义无反顾地扔掉烟,让戒烟成功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抛开成见,用空杯的心态去理解本书。对于戒烟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介绍中很重要的一句话,对于正确理解卡尔的书并成功戒烟至关重要。但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介绍还不够精准,为了帮助戒烟者摆脱香烟,艾伦·卡尔的书中不是说“抽烟的好处无限小”,而是说“抽烟没有任何好处”!当然,我个人认为,从我了解的烟民们看书后的实际效果来看,要让中国烟民相信“抽烟没有任何好处”,简直就是颠覆了他们心目中的常识和真理,就像说太阳并不能给人带来温度一样,会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这比让他们接受“抽烟的好处无限小”这一观点要难得多!但是奇妙的是,一旦能真正理解和接受“抽烟没有任何好处”这个观点,戒烟的成功率就会变得很大。因为你的思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香烟就会从以往的喜爱,变成之后自然而然的厌恶。这就像我戒烟过程中的一个感悟一样——以前我把香烟当成美女去追求,每天不看到“她”就郁郁不乐。现在我知道香烟原来是个人妖,从此我一看到“他”就感到很恶心,那我还怎么可能再喜欢他,接近他?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这就是艾伦·卡尔这本书的核心内容,通过改变认知来戒烟,通过认清香烟的真面目来戒烟。我认为,艾伦·卡尔的《这本书能让你戒烟》和续集虽然写了那么多字,但书中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三段论:大前提是——凡事要有好处才应该去做。小前提是——抽烟没有任何好处。由此得出结论——所以人们不应该抽烟,烟民应该戒烟。我认为,这个三段论是对的。只要你真正在内心里认同了这个三段论,戒烟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能不能真正认同这个三段论,就是你能不能成功戒烟的关键。而这个三段论的小前提,又是重中之重。首先我们来看大前提,凡事要有好处才应该去做,这是人类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所决定的。这种生存本能是亿万年来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是无数先人在潜意识里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这种生存本能大于一切。比如我们出生后努力学习说话和吃饭,之后上学读书,工作,结婚,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好地生存。生儿育女,孝顺老人,为此不惜终日奔波,当牛做马,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让自己得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因此,我们只会努力养育自己的小孩,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别人家的。就算是最喜欢做善事的人,也不可能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每见到一个乞讨的小孩或老人就领回自己家里来。当然大家或许会想到专门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但是我们也承认那是极个别现象,是和解放前后的特殊时代紧密联系的,正因为雷锋式的人物过于稀少,我们才需要每年都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同时,雷锋做各种好事,也是从中感受到了心安和快乐,所以做好事本身对雷锋是有好处的,对学雷锋做好事的人们也同样是有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各种好处的。因此,这个大前提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都会接受,伪圣人除外。其次是小前提。很多烟民看这本书的时候会不认同这一点,他们觉得,艾伦·卡尔说抽烟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不对的,如果没有任何好处,又怎么会有超过十亿的烟民抽烟呢,他们又不傻。另外很多烟民也会举例说自己在抽烟时得到了快乐和宁静,还能帮自己集中精力。艾伦·卡尔在他的书里详细地论证了这一点,认为抽烟的确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谓的香烟能帮助我们放松、集中注意力、能让我们愉悦,只是一种错觉而已,实际上是香烟夺走了原本属于我们的东西,让我们焦虑不安和不满足,然后又在下一根烟里还给我们,并让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中。如果你也认同这个小前提,那么得出“人们不应该吸烟、烟民应该戒烟”的结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戒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只需要努力去完成戒烟,而不再需要犹豫和挣扎。毕竟人最痛苦的是处于犹豫和挣扎中,而不是单纯的身体痛苦。就如卡尔在书中所说:“事实上,戒断期的痛苦并不是生理层面的疼痛,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折磨。”
第四章 理智VS情感绝大多数烟民都有过戒烟经历,都曾下过坚定的戒烟决心,甚至对家人赌咒发誓,说这一次一定要戒烟成功,否则就如何如何……而事实上,不管以前他有多大的烟瘾,一天要抽多少包烟,他都能坚持一天或者一周不抽烟,所谓的打哈欠、没有精神、暂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等身体上的戒断反应,比起戒烟成功来说都不是大问题。就如同白天每个小时要抽三根烟以上的烟民,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睡就是七八个小时,体内的尼古丁浓度几乎下降到了零点,但在睡眠时烟民却不会起床来抽烟,他为什么没有睡不着之类的戒断反应呢?我见过很多几十年烟龄的老烟枪戒烟,他们最觉得难受的,就是心里觉得空虚,总感觉说不出的别扭和难受。至于身体上的难受,往往只是口中无味之类的极浅的症状,或者是心里难受在身体上的投影,比如睡眠上有些影响。我自己戒烟时也是这样的。但这种难受是常人可以忍受的,并不会像电视上的吸毒者戒毒那么痛苦,成天流口水,睡不着、或者头痛之类。可以说,与戒毒者比较起来,烟民戒烟时其实并没有什么身体上的剧烈反应。这一点可以去看戒烟吧或戒烟军团的贴子,你会发现,很多人初次戒烟或重新戒烟,就轻松地戒了几天甚至几周、几月,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很难受的身体反应,反应最多的,就是“心里空落落的”这种空虚感,而这不属于身体反应,只是心理反应而已。换句话说,心理反应就是心瘾的存在形式。所以,身体戒断反应往往只是借口,关键的是心瘾难以去除。如果心瘾不能断根,最终会有一天,他会从最初的坚定地决定戒烟,转变为在烟瘾来临时,忘记或刻意忽略了当初的戒烟原因,反而千方百计地找出各种借口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抽烟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情,而不抽烟自己会失去很多乐趣,生活将变得非常枯燥,无法集中精力做事,等等,从而又点燃一根香烟,瞬间跌落到最初的那个陷阱里面。因此,说来说去,身体的戒断反应好对付,关键是心瘾难以克服。而心瘾通常会表现为两种观念的冲突——理智告诉自己,抽烟有很多害处,必须戒掉;而情感又不肯放弃抽烟带给自己的种种“好处”,于是找出种种理由,制造种种身体戒断反应的幻象,来说服大脑或暂时屏蔽掉理智,让自己重新点燃香烟。换而言之,这就是意识(理智)和潜意识(情感)的斗争,理智胜则戒烟成功,情感胜则戒烟失败。而如果是一会理智胜,一会情感胜,两种观点不停地纠缠,争斗,就会让人在精神层面上自我折磨。久而久之,甚至能让人崩溃。为了避免这种崩溃后果,就必须作出一个决策,总有一方要妥协。如果赞成戒烟的理智不能一直成功,赞成不戒烟的情感来时时纠缠,那么复吸就是大概率的事情。就像小说中常说的,两个小人在脑海里不停地争吵,打架,最后一方妥协了,世界终于清静了。这,就是卡尔说的真理——“事实上,戒断期的痛苦并不是生理层面的疼痛,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折磨。”相反,如果你够坚定地给自己洗脑成功,能够坚定地相信卡尔书中的三段论,相信卡尔说的“抽烟没有任何好处”,在思想上不再怀疑和犹豫,不再在“抽烟到底好不好、我到底能不能戒烟”之间徘徊和挣扎,那么快乐戒烟就是很容易的事。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情感,从喜欢吸烟转变为厌恶吸烟;而你的理智,又知道抽烟没有好处,只有坏处,那么当理智和情感都统一起来,意识和潜意识都达成一致,戒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说易如反掌!自古华山一条道!如果你独自去爬一座没爬过的山,有很多支路,你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你就会犹豫不前。当你选择了一条路之后,你甚至会频频回首,怀疑眼前的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这样一来,你爬山会爬得很慢,各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很多,最后甚至会迷路。但如果是爬华山,反正只有一条主道路,你会毫不犹豫地向上攀爬,目标只有一个,尽快地爬上去。这样一来,你的登山效率和体验都会明显提升。戒烟也是一样,如果你想戒烟,想要相信卡尔的那套戒烟理论,那么请深信这个三段论!不要一边试图相信,又一边怀疑和动摇。你要像爬华山一样地,去相信卡尔的戒烟理论。所以,卡尔的这个三段论能否说服你,能否让你完成自我洗脑,开始厌恶和远离香烟,这个小前提就是关键之处。有些人悟了,给自己反洗脑成功了,完全认同了艾伦·卡尔的观点,从此开始快乐戒烟。有些人无法赞同艾伦·卡尔的观点,坚定地认为在他们吸人生第一根烟之后,的确得到了一种难忘的愉悦感,所以他们才会去尝试第二根,并且在以后的每次吸烟中都再次体验到了愉悦感,才会上瘾,而不仅仅是艾伦·卡尔说的错觉而已。如果抽烟真的没有任何愉悦感和任何好处,中国3.5亿的烟民岂不是都是傻瓜?这种强烈怀疑,使得很多烟民不能接受艾伦·卡尔的观点,因为他们不认同这个小前提,所以无法看完卡尔的书,也无法认同“烟民应该戒烟”的结论。“卡尔完全是在胡说八道。”有的烟民刚看了几章,就武断地下了结论。在这里,我首先要声明自己的立场——对于艾伦·卡尔书中的大部分观点,我都理解和赞同,并非常感谢艾伦·卡尔给我的帮助,我佩服和感激艾伦·卡尔,将他视为导师。但对于他的一小部分观点,我也有自己的理解。而我这本书的主旨之一,也是为卡尔的这两本书查漏补缺和进行扩充。因此,如果想戒烟的读者,建议先去看艾伦·卡尔的《这本书能让你戒烟》和《这书能让你永久戒烟》。如果能戒烟成功是最好,如果不能戒烟成功,或者对艾伦·卡尔的观点有所疑问,那么你再来看我的这本书,也许能找到部分或全部答案。因此,我肯定是不赞同烟民认为卡尔是胡说八道的这种评价的,事实上我认为能否理解卡尔的这个三段论,认同“抽烟没有任何好处”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是卡尔的“抽烟没有任何好处”的这种评价显得有些绝对化,所以不少烟民不予认同。而我认为,卡尔的提法还可以适当完善一下,比如改成“抽烟没有好处”,使这种观点看起来不那么绝对化,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符合事实。事实上,艾伦·卡尔的很多观点都很新颖,比如吸烟就是吸毒,比如在公共场所禁烟、在烟盒上印制“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用医疗图片等冲击疗法都是没有用的,只会让烟民恐惧和紧张,从而吸更多的烟……我承认,这些观点都有一些道理,也十分新颖,让人印象很深,但这毕竟不是写论文,观点不是越新颖越好,而是要尽量让烟民理解、认同和接受。因此,对于卡尔的一些观点,我会在书中谈自己的理解,争取对卡尔的理论体系进行一个完善。
360度张振亚戒烟香,摆脱传统,只需一闻,戒烟清毒双效合一,免费送货:
第五章 多巴胺,上瘾的根源正因为卡尔的观点新颖却尖锐、直接,甚至有些绝对化,因此很多烟民不能接受,也不愿意戒烟,因为要让他们接受卡尔的观点,或许首先要证明自己在过去的几十年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竟然在花费大量的金钱吸毒,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同时,看卡尔的书还可能会让自己再次经历不成功的戒烟过程,从而去再次体验那些难熬的戒断反应,这使得他们望而生畏,所以当卡尔的观点和他们心目中的常识发生尖锐碰撞时,他们会本能地反对卡尔的观点,拒绝把书看完。哪怕推荐他们看书的朋友告诉他们,只要看完那本书,就有希望能终生戒烟……他们害怕受到夸大其词的欺骗。因为在一些戒烟产品和戒烟方法上,他们感觉自己受够了这种欺骗。比如花了大价钱购买的电子烟,戒烟贴,戒烟糖,效果却很不理想……但实际上,戒烟路上真正的障碍仅仅是,你能否认同“抽烟没有任何好处”这一观点,除此之外,身体的戒断反应是可以忽略的。我也曾经怀疑过卡尔说的“抽烟没有任何好处”的观点,并努力追本溯源,回忆我吸第一根烟时的情况,当时是否得到了愉悦感,以及当初为什么要抽第一根烟,但年代太久远,我回想不起来了,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于是我就去在网上搜索答案,看了很多人的各种说法,最后,我终于在360百科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多巴胺是大脑的‘奖赏中心’,又称多巴胺系统。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爱情其实就是因为相关的人和事物促使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导致的结果。”“吸烟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及兴奋。”“多巴胺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在评论今届奖项时就说:‘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人上瘾,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因此,一些戒烟研究,都以针对多巴胺来进行。甚至有学者提出,爱情的产生,也源于多巴胺的分泌带来了亢奋。”“多巴胺(Dopamine)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浓度又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这种神奇的物质可以使人感觉兴奋,传递开心激动的信息,激发人对异性的情感。其实,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爱情中心,就是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多种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就像丘比特之箭,当一对男女一见钟情时,这些恋爱兴奋剂就会源源不断的分泌出来,于是我们有了爱的感觉,享受爱的幸福,甜蜜甚至眩晕,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是‘多巴胺们’在发挥作用。”“人们总是贪恋美好的感觉,多巴胺带来的兴奋的确可以使人上瘾,如同吸烟,酗酒带来的快感一样。吸烟,酗酒甚至吸毒,也都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令人飘飘欲仙,难以戒掉。品尝巧克力的甜蜜,体验爱情的幸福,瘾君子腾云驾雾的满足感,都是几乎同样的机制在发挥作用。那么为什么巧克力不像毒品一样让人无法自拔呢?因为我们的大脑可以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告诉我们这是哪一种感觉,从而调整机体的状态。”“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显示,购物带给人的愉悦心情也与多巴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购物能够刺激大脑的主要区域,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对购物收获的期待,都可以使多巴胺浓度上升,甚至超过了实际收获时的兴奋,于是即使是只逛不买,或者搜寻降价打折都会令人感觉很有乐趣。反而有可能当时买了一件觉得十分喜欢的衣服,拿回家却束之高阁,那是因为当购物完成之后,多巴胺的浓度会迅速下降,看到这件衣服的时候也不再有当时兴奋的感觉,所以很多女人的冲动购物,也许罪魁祸首正是捣乱的多巴胺。”“爱情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巅峰状态。多巴胺的强烈分泌,会使人的大脑产生疲倦感,所以大脑只好让那些化学成分自然新陈代谢,这样的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持续到三四年的时间。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不再,后果或者爱情归于平淡,或者干脆分道扬镳。如此说来,爱情的保质期只有三四年而已,所谓的‘七年之痒’大概应该改为‘四年之痒’吧。”“不过爱情本身就是激情而又短暂的,这不是悲剧,并不是所有人都因为多巴胺的减少而选择分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还有责任、亲情、誓言、承诺,坚守着爱情和婚姻的更多是这些因素,不是电光火石一样的激情。在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经营,共同的进步,爱情还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才是更广义的爱。借用一句严谨的表达,‘当多巴胺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狂热地爱与被爱着,尽情享受爱的甜蜜;当多巴胺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坦然处之,仍然为爱奉献与努力,不离不弃。’”
“科学家们通过试验发现,如果人缺少多巴胺的受体,就会抑制兴奋。如:一般身材较胖的人体内都缺少多巴胺受体,他们在接受食物所给的刺激时,往往要比正常人慢。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自己对食物的快感。多巴胺受体的多少和人的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外界刺激都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多巴胺适用于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症……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用大剂量)、全身软弱无力感。”看完这几段科学界给予多巴胺的定义和描述之后,你是否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并重新认识了人生中很多原本不够理解的东西,包括烟瘾、酒瘾、购物瘾等各种瘾癖的成因?反正我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原来如此!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多巴胺,就是上瘾的根源!”我不厌其烦地摘抄这些话,是因为这些话很重要——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戒不掉烟,戒不掉酒,戒不掉购物狂的爱好,是因为你一直在犯迷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戒掉瘾癖会这么难,难道是冥冥中的天意?而事实上,当你反复阅读以上这些话,从多巴胺的科学角度去观察自己的行为,就会觉得像是一个化学试验,不过如此而已,一点也不神秘。当你看穿这个真相,你还会甘心让自己成为一个多巴胺化学实验的实验品吗?你还会甘心让自己成为多巴胺的受害者吗?其实多巴胺远比这段话中描述的存在场合更多。比如科研人员证实,跑步等运动能刺激人分泌多巴胺,让人喜欢上运动,从而将身体锻炼得更好,这是一种大脑奖赏系统的体现,也是生存本能的体现。同理,用按摩器按摩身体,泡热水澡,看电影,下棋,打牌……一切能让我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愉悦的活动,往往都是大脑认定这种事情有益于我们的身心,或者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有益于我们的人生,于是大脑奖赏系统给予了奖励,或多或少地分泌出多巴胺,让我们感觉到:“哦,做这件事是舒服的,开心的……以后可以经常做。”当然,这是人主动分泌的多巴胺,往往是对人体确实有益的。而一些动植物中的成份可以刺激人体被动地分泌多巴胺,比如香烟中的尼古丁,酒水中的酒精,槟榔中的槟榔碱,等等。这类植物带来的多巴胺,被动分泌的多巴胺,就往往是有害的,是一个天然的陷阱!是和捕蝇草一样的,大自然布下的巧妙陷阱!捕蝇草,充满了花蜜,吸引着苍蝇飞入。但苍蝇一旦误入,就很难再生还。
第六章 意志力戒瘾法的缺陷此外,还有一种叫肾上腺素的东西,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放,也是类似的物质。当人经历兴奋、恐惧、紧张等刺激时,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以提供大量氧气,同时让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由于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使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是拯救濒死的人或动物的必备品。但与此同时,它的副作用也有不少,如头痛、烦躁、失眠、面色苍白、无力、血压升高、震颤等不良反应,临床中大剂量使用时可致腹痛、心律失常。除了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人体可能还有其他物质,也同样能让人上瘾,但运行机制和原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就是让人兴奋、开心,或者提升身体能量,让反应更为快速。这本来是一种生存本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用来应对生存危机,或者探索和创造新生事物时所用的。但是在进入现代社会后,人类已经不用再面对古人们面临着的恶劣自然环境,大自然对人类的威胁基本消失了,比如古时候经常吃人的野生老虎等猛兽已经基本灭绝了,人类在繁华的都市里享受着现代文明。于是人类更为注重享受,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种种瘾癖。这其中,有很多瘾癖是对人类本身有害的。但由于人体潜意识并不能识别这种新型的刺激,它只接收到了多巴胺带来的愉悦感,于是认为这是值得做的事情,于是情感便会去不断纠缠理智,逼理智让步,从而保持这种瘾癖。它并不知道,保持这种瘾癖,后面隐藏着多大的代价。比如吸烟,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有几百万,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死于战争的人数,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头号杀手。而这,仅仅是为了一点点可怜的愉悦感,可以被轻易代替的愉悦感。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人类的悲哀!可是科技这么发达,吸烟的危害早已广为人知,人类的潜意识为什么还会这么愚蠢和失控呢?这是我苦思了很久的问题,直到我看到了菲尼克写的《自控术》。这是本很有意思的书,对于了解瘾癖、加强自控术、戒除瘾癖有较好的帮助。菲尼克认为:“自控的反面是失控,而失控的自我,就是你不了解的自我。学习了综合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之后,你会发现,人其实分成七个层面:第一层,多巴胺-ATP(腺苷三磷酸)系统,它主管短期能量的爆发;第二层,肌肉组织系统,它主管长期能量的储存;第三层,情绪脑,它产生各种情绪,以应对危险;第四层,神经链系统,如果‘百分之九十八的大脑没被激活’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休眠的大脑被激活后的主管人就是它。它负责惯性,比如每天早上会在什么时间醒来;第五层,镜像自我,它主要负责把环境变成‘我们’,又叫作社会脑或环境脑;第六层,自知力(这可不是自制力),它主要负责我们的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第七层,专门干坏事求乐子的自我,这个自我和意志力是一对,构成一个层面的自我,但是因为意志力是我们已知的自我,所以可以将意志力暂且抛开。人就是由这七个层面的自我组装融合而成的……”“认识了这七个自我,掌握了这七个自我的弱点并协调好它们的关系,完全掌控自我就成了一种必然。而另一方面,自控者必能掌控环境,当你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之后,财富、成功之类,也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人可以分为七个部分,就像七个层面的自我,共同构成我们称之为‘我’的东西,而自控的前提是先弄清楚那七个自我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哪儿出现了矛盾以及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当七层自我开始协调统一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意志力爆发,其实只不过是它们统一意见罢了。”“而且,这七个次人格都不是来给你捣乱的,大自然进化了几百万年才进化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是多余的,任何一个‘它’都有存在的价值。比如:拖沓,可以用来延迟满足;半途而废,可以用来戒烟;胆小,可以用来规避一些投资风险;无法集中注意力,可以用来抵制诱惑和多工作同时进行……最后,别跟任何一个次人格讲道理。如果你二十八岁,那么每个自我都只有四岁,跟四岁的小孩讲道理,他是不会听的,得有策略才行。”这种观点看上去很新颖,但是这和很多散文小说里所说的“大我”、“小我”、“恶我”、“善我”是不是很相似呢?虽然这和人格分裂的说法听上去也有几分相似,但还真不是人格分裂。我们要找出来的,就是那个对形成瘾癖起作用的自我,把它纠正过来。这叫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而用意志力去强行戒断,这叫蛮干,往往费力不讨好,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和艾伦·卡尔彻底否定意志力戒烟法一样,菲尼克这本书,也对意志力戒瘾法给予了无情的否定,他的论据是“努力反向效应”——“若想获得自控能力,其前提是首先要放弃意志力这个东西。这不是说意志力不可以培养,不可以训练,而是因为存在‘努力反向效应’,意思就是说,越努力越做不到。凡是需要调动意志力的,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个效应很简单,理解起来也不费劲儿。”“意志力的定义是什么?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基本等同抑制力、自制力等。人们一般认为,意志可以战胜一切!但是我想说:意志在‘期待’面前,就像影子见到了光,不堪一击,一击即溃。什么叫‘期待’?这里的期待不是‘希望’,而是满脑子在想什么。比如你害怕自己会发胖,那么你满脑子都是‘胖’,‘胖’就是‘期待’;如果你担心自己睡不着,那么,你满脑子就是‘睡不着’,‘睡不着’就是‘期待’;如果你怕自己上讲台后会‘忘词儿’,那么‘忘词儿’就是“期待”……总之,满脑子想什么——无论你是‘希望’它出现,还是‘担心’它出现,或是别的什么,你都是在‘期待’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用来观察和解释这个世界,当你开始用自己的哲学来解释这些行为,请暂时抛开。在通俗心理学中,这叫‘努力反向效应’,起作用的力量是‘期待’,与努力一点儿都不搭边儿,跟意志力也不搭边儿。只要意志和‘期待‘发生冲突,行为的结果就一定是意志的反向,所以我们才会禁不住去做那些自己竭力反对的事情,所以我们才会越努力可越做不到,而‘缺乏意志力’是最方便的解释,同时也最具误导性,它让我们永远停留在‘意志力待开发’阶段,问题也就永远解决不了。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完全消除对自制力的幻想,必须认为意志力一点儿用都没有,我们才有继续的必要。”“在七层自我当中,意志力只是其中一个层面的一个侧面,所以说,马云、潘石屹这些人的意志力不见得比你强大多少。那么他们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他们学会了协调这七个自我,让自己不和自己打架,所以成功控制了自己,并成功控制了环境。协调好这七个自己,这样就能一个人顶七个人,就能管理好一个团队,就能让一个团队给自己的成功加分……现代社会,信息过剩、时间不够、压力太大、诱惑太多,但让我们屈服的,不是诱惑和压力本身,而是我们先和自己打了起来,还怎么有力气去应对生活的挑战呢?所以,自控的前提是弄清楚哪部分和哪部分打起来了。”可以说,对于意志力的问题,菲尼克的解释比艾伦o卡尔的更为详尽和可信,也很值得我们思索。毕竟,现代社会对于各种戒除瘾癖的主要方法,就是用意志力去强行戒除,戒烟是这样,戒酒也是这样,至于戒毒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小时候看的《霍元甲》,后来看的无数影视剧,里面戒除毒瘾的办法,基本是把戒毒者关在将门窗钉死的房子里,让戒毒者经历痛苦的煎熬……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戒瘾法的成功率低得可怜。原因或许就在这里:意志力越想对抗的东西,身心就越渴望。强扭的瓜不甜。顺势而为才是王道。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像菲尼克所说,在戒瘾方面,意志力往往根本不起作用,反而会起反向努力效应。而就算菲尼克说的反向努力效应在你身上并不存在,那么也有一个逻辑问题:如果你的意志力真的像你想像得那么强大,足以用它来戒除瘾癖,那么我请问你,既然你意志力这么强大,当初又是怎么会任由自己染上这种瘾癖,跌入到这个陷阱里的呢?当你吸了第一根烟之后,为什么你的意志力没有让你远离第二根烟?当你的意志力军队已经打过一场败仗甚至更多败仗之后,你还能指望靠这只军队再打一场翻身之仗吗?这就是问题所在。不要对用意志力戒瘾抱太大希望。认知戒瘾法才是王道。
第七章 双重间谍菲尼克在书中还列举了一个错恋上橡皮艇的黑天鹅的故事,原因就是因为多巴胺的错误分泌,竟然使得一只黑天鹅爱上了一只天鹅造型的橡皮艇,这段错恋居然持续了很久。更有意思的是,菲尼克还在谈及错恋的生理学基础时,提及了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奥尔兹)和彼得·米尔纳所做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当时他们把电极埋进小白鼠的脑袋里,想知道电流刺激会不会让它们产生厌恶感。大多数白鼠都产生了厌恶感,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鼠的行为却很诡异,它不仅不讨厌电极,反而好像很喜欢它,它不停地按动电钮接通电源,直到精疲力竭而死。这引起了奥尔兹和米尔纳的兴趣,于是他们精心设计了另一个实验以便进一步测验。“他们做了一个横杆,可以控制电流刺激,只要小白鼠一按这根横杆,微电极就会产生电流刺激大脑中插着电极的那部分。结果,小白鼠们一学会按压横杆,就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来刺激自己。每只老鼠都以极高的频率按压横杆,平均频率为六次/秒,连续按十五个小时到二十个小时,直至筋疲力尽,呼呼睡去。但一醒来,就又会去按压横杆。为了进一步搞清小白鼠对这种刺激的迷恋程度,他们特意在小白鼠旁边摆上食物,并在老鼠和横杆之间放上一个强电流铁架,但小白鼠们竟然对旁边的食物置之不理,不顾触电的痛苦,拼命爬过铁架,扑向那根能刺激它们的横杆。后来这个实验在医院脑外科病人那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发现,病人特别喜欢这种刺激,如果把开关交给病人,他们也会疯狂地按压按钮,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伤痛,直到自己被制止时仍然极力反对结束实验。由此,奥尔兹得出来一个结论,这部分大脑一定是一个产生快感的中枢,他把它叫作愉快中枢(PleasureCenter)。原来,这个不小心被插错电极的地方,叫作伏隔核,是中脑的一部分。只要小白鼠按一次按钮,大脑就会因受到刺激而聚集大量的多巴胺,而多巴胺也是高成瘾性药品(如可卡因、安非他命)的作用媒介。但是奥尔兹错了,后来的科学实验和病人体验证明,多巴胺并不产生快乐这种情绪。‘我并不感到快乐,而是极度的焦躁不安、极度的兴奋和极度痛苦的混合感。’一个病人说。多巴胺是一种什么物质呢?是什么魔力让这些小白鼠忘记食物、忘记休息,一心只想去体验、去行动,直到自己筋疲力尽、饥饿而死呢?难道真的有一种‘极乐’的感觉,让小白鼠们冲破电流去行动、让人们忘记食物去刺激自己?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多巴胺是干什么用的。原来,多巴胺分泌以后,会瞬间水解细胞中的葡萄糖,使其转化成ATP,而ATP很不稳定,或者说,就是必须马上被用掉的能量,不以这种形式消耗,就会以别的形式用掉,否则能量就会堵塞,会让人失去对它的控制能力。这就像已经冲破堤坝的洪水,必须有所归属。所以ATP产生后,人倾向于行动。必须立刻行动,以爆发式的行动消耗掉ATP这种瞬时能量。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忍不住’做什么事的时候,比如爱上一个人,比如发火,比如吸烟,比如突如其来的饥饿感,你就应该知道,这是多巴胺-ATP系统在勤奋工作中。多巴胺-ATP的整个链条是这样的:外来刺激→多巴胺→葡萄糖→ATP,简化后是某种刺激→ATP。如果该链条被激活三次,并得到强化,就会形成惯性,也就是你会爱上这个刺激。如果这个刺激是按钮,小白鼠就爱上了按钮;当这个刺激是天鹅船,黑天鹅就爱上了天鹅船;当这个刺激是同性,人就会成为同性恋;当这个刺激是一个物体,人就会得恋物癖;当这个刺激是一个行为,人就会得强迫症;当这个东西是微博,人就成了微博控;当这个刺激是吸烟、喝酒、暴饮暴食、上网等,就产生了各种瘾症……”这就是菲尼克对于多巴胺和各种瘾症形成的原因的解释。不一定是正确的真理,但其中透露的信息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这一点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当我们为了一根烟,一杯酒,一个槟榔而苦苦挣扎、焦虑,想戒而戒不掉的时候。当我们宁肯冒着得肺癌肝癌的巨大风险,也要继续抽烟喝酒的人们,我们有没有想到,自己和那些学会按压横杆后就一直疯狂地按到死的小白鼠,并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而我们人类是万物之灵,本不应该如此!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对那些瘾癖就应该会淡了许多,能想通很多事情。对于一些瘾癖的成因,我们也能看得更加透彻,就如同透过X光机去观察我们的胸腔。你会觉得,那些奇异的瘾癖,原来不过如此,都可以用化学或物理知识来解释,一点也不神秘,因此我们也可以用科学的手段,把它们戒除。比如湖南、台湾等地,很多人喜欢嚼槟榔,这种人约占2亿左右,数量算是很庞大了。那么他们为什么喜欢嚼槟榔呢?其实古人嚼槟榔最早的目的是药用,是用于预防瘟疫,现代基本不会发生瘟疫,但槟榔在湖南等地却大行其道,这是为什么?我认为,最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将其作为了一种有益身心的爱好,除了民间流传的嚼槟榔的种种好处之外,槟榔嚼起来浑身热乎乎的,头脑飘飘的,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同时,很多人认为在打牌、开车时嚼槟榔,可以起到提神、御寒、提高活力的作用。而医学上的科学解释则是——“因为槟榔中含有槟榔碱。槟榔碱会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刺激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让人进入亢奋状态,令人上瘾。”因此,对嚼食槟榔形成依赖者,其实就是一种由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共同带来的瘾癖。只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成瘾,只认为是一种普通的爱好。因此在湖南一些地方,家家必备槟榔,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先递烟,后递槟榔。事实上现在医学研究发现,嚼槟榔过多是有不少坏处的,特别是口腔疾患方面。比如《常嚼槟榔 害处多多》一文中列举了牙结石、脸部变形、牙磨损、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危害。“咀嚼槟榔主要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此病列为癌前状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灼痛感,口干,味觉减退,唇舌麻木,口腔黏膜僵硬呈苍白色,张口受限,吞咽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中,让人感到兴奋和上瘾的槟榔碱,又有让人致病的双重间谍身份:“研究表明槟榔果中含有槟榔碱,能够刺激口腔黏膜纤维细胞增加及胶原的合成,促进口腔黏膜纤维化而致病。值得注意的是,槟榔碱具有遗传毒性,对遗传基因存在损害的风险。另外,咀嚼槟榔也可引起口腔溃疡和口腔白斑病。后者是癌前病变,一部分可以转化为癌。”我曾经在医院里碰到一个喜食槟榔者去做胃镜,医生当时颇有些束手无策,称这个患者吃槟榔太多,嘴都快张不开了,胃管很难插进去。当时我对这种说法半信半疑,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确有其事——有一篇《吃槟榔成樱桃小嘴 嚼槟榔当心三大危害》的文章中提及:“近日有报道称顺德一男子谢某杀人后潜逃,逃亡间,担惊受怕的他终日靠吃槟榔消愁,不久竟意外发现自己嘴变小了,遂凭此躲过警方侦查。据悉,口腔黏膜会和槟榔中所含的生物碱发生反应致变硬,吃得越多张口度便会越来越小。”这篇文章还附上了两张对比照片,口腔的缩小确实非常明显,令人触目惊心。因此,槟榔碱这种植物元素和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高度相似,他们都是双重间谍,一方面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让人上瘾,同时又是含有毒性、对人类健康损害很大的杀手。这多像影视剧里的那些女杀手,一方面用美色勾引对方,一方面却暗下杀手,在床上捅出致命的一刀!卡尔曾在书中用捕蝇草来形容抽烟的陷阱,也是非常恰当的,尼古丁和槟榔碱这类植物要危害人类,出于造物的奇妙,都会先给人一点甜头,让他们喜欢上香烟和槟榔,然后就是种种危害来临了,天使与魔鬼并存。那么,要摆脱香烟也好,槟榔也罢,关键就在于摆脱它们包含的多巴胺、肾上腺素所带来的兴奋开心感。如果这种快感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就很难戒掉这类瘾癖。好在造物主给了我们足够的获得多巴胺的渠道。也就是说,抽烟和吃槟榔带来的愉悦感和开心感,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别的健康的获得方式来替代,比如吸一只烟、嚼一个槟榔所需要的十分钟时间,我们可以用简易按摩器给自己按摩十分钟、泡一个热水澡、跑十分钟步之类的健康方式来代替,同样能获得多巴胺的分泌,获得人体奖赏中心的奖赏,而且不必付出任何健康的代价,还有益于健康。按而言之,吸烟和嚼槟榔是有一点好处的,它能让我们兴奋和开心,正是这种感觉让我们上瘾。不过,这种好处可以在很多事情上找到,也可以被轻易地代替。但是,这么说来,我否认了卡尔的观点了吗?吸烟真的有好处吗?不,我还没有说完——吸烟是有一点好处的,只不过这种好处只在第一次吸烟时最为明显,之后这种带来的兴奋和开心就会越来越弱,因为我们的身体会抗议这种毒素,会用咳嗽、头昏、压抑兴奋等手段,不断地削弱这种愉悦感,试图让我们放弃吸烟。因此烟民要么就选择越抽越多,以加大剂量的刺激,要么就因为身体扛不住了,索性戒掉烟瘾。最终的无奈结果就是,越是身体好、意志强的人,越能坚持吸烟,最终坑了自己的身体。而那些身体差、意志弱的人,往往不会坚持吸烟,最终救了自己。吃槟榔也是同理。而与获得一点愉悦感这么微弱的好处比起来,吸烟和嚼槟榔的坏处却大得多,弊远大于利!因此,可以这么认为,吸烟和嚼槟榔没有好处!
第八章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虽然吸烟和嚼槟榔能让人感到短暂的兴奋和开心,但这种感觉是完全可以被别的活动所代替的,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这种微弱的好处并不值得我们死抱着不放手,甚至应该被我们忽略掉,也就是不承认这是有好处的。毕竟,人类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满足某种动机或者欲望,因此很多事情并不能说没有哪怕一丁点的好处。比如张三有一天突发奇想,很想尝尝把水伸入沸水中的感觉,想寻求到某种刺激,于是他真的这样做了,然后把手烫伤了,很痛苦。但与此同时,他满足了好奇心,得到了答案,有一种病态的满足感。但是我们总不能说,把手伸进开水里是有好处的。整件事情中,张三是有那么一丁点的满足感,只不过这种满足感被烫伤后的极度痛苦给掩盖掉了,对冲掉了,所以他的小小收获与巨大的痛苦、失落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正因为微弱的好处和巨大的坏处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会忽略这点好处,并给出这样的评价——把手伸进沸水里是愚蠢的行为,没有好处,不应该做。同样,你突然很想发泄,于是你突然在公司主管开会时,突然在会场里大喊大叫,或者把一个月的工资从楼顶上撒下来,或者找个由头去和别人打一架、吵一架,或者把老婆孩子毒打一顿……毫无疑问,你真的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可以算是一种好处。可是后果是什么呢?同事和家人今后会把你当成神经病或暴力狂,你今后面临着更多的嘲笑和议论,甚至有可能被公司开除,和老婆离婚,孩子离家出走。因此,这些任性的行为只能短暂满足你的发泄欲望,却带来了长远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你获得的好处是微弱的,可忽略不计的,坏处却是非常明显和严重的。那么,只要是正常的、理智的人,都会忽略掉这点好处,并给出这样的评价——在开会时狂叫、把工资从楼顶撒下来,和别人打架吵架,毒打老婆孩子,这些行为都是愚蠢的行为,没有好处,不应该做。因为,人们对于“没有好处”的评价,通常并不是认为在整件事中,任何一点起到积极、正面作用的因素都没有,而是认为坏处远大于好处,因此那点好处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情况下,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做这种事情。可以认为,这既是一种语法上的简炼,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言简而意赅。相反,如果人们的评价是“没有坏处”,那往往意味着整件事情也许会有一点坏处,但是好处远远大于坏处,因此可以把坏处忽略不计。比如我们常说多吃蔬菜、多锻炼没有坏处,但是我们其实也知道,蔬菜吃得过多,肉类吃得太少,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且蔬菜上面往往有残留农药,吃绿色蔬菜过多也容易加重农药的摄入量……过多锻炼其实也有坏处,比如跳绳、爬山过多,其实也容易伤膝盖。但是相比起来,多吃蔬菜、多锻炼的好处明显远远大于不吃蔬菜、不锻炼,而且只要不走极端,这些副作用是完全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的,因此我们会说多吃蔬菜、多锻炼没有坏处,大家也能理解和接受,并不会对这种说法吹毛求疵。至于“好坏参半”,那就是好处和坏处都很明显,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了。对于事物的三种评价,基本就是这样——没有好处,没有坏处,好坏参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绝对没有一星半点好处和坏处的事情,我们基本上找不出来,只能找出相对的。就像有人要自杀,这当然是坏得不能再坏的事,但是对他本人来说,也许是痛苦的终结,或者是债务的终结,对他总有一点正面意义的,所以他才会作出这样错误的选择……那么,说到这里,聪明的你推论出来了什么?没错,抽烟也好,喝酒也罢,嚼槟榔也罢,各种瘾癖也罢,往往都有某种微弱的好处,能让人分泌出多巴胺,让人感觉到轻松愉快,某种欲望被满足。但是如果沉迷成瘾,那么就有很大的坏处,这种坏处大到可以让原先那点好处变得微不足道。所以我觉得卡尔的那句“抽烟没有任何好处”,可以用“抽烟没有好处”来代替,这样显得没有那么绝对化,更容易被中国烟民所接受。但是正如之前的声明所说,我和卡尔这两句话的本质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抽烟的坏处无限大,好处无限小,可以被忽略掉。这句话可以套用到其他的瘾癖上去,那就是“瘾癖,没有好处”。如此,卡尔的三段论就可以如此套用了——大前提是——凡事要有好处才应该去做。小前提是——某种瘾癖没有好处(意指坏处极大,好处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得出结论——应该戒掉这种瘾癖!这就是这本《脱瘾术》的核心内容之一。之所以我在书名中用了“脱瘾”一词,而不是“戒瘾”,是因为我想大力强化这个“脱”字——这个脱,是解脱的脱,挣脱的脱。从烟瘾、酒瘾、一切瘾的镣铐中挣脱出来,从烟瘾、酒瘾、一切瘾的无形牢笼中逃脱出来!戒烟吧的主题图片,就是一个人,挣脱了捆绑着他的镣铐。而这本《脱瘾术》的封面,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名片中的经典画面——被冤枉入狱的安迪花了20年时间来挖掘一条通道,最后终于在一个雨夜,逃出了困住他数十年的肖申克监狱。在扑面而来的满天雨水中,他张开双臂,无声地笑着,庆贺着自己终于逃脱了奴役,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当我戒烟成功之后,我体会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情。那一刻,我终于真正体会到了裴多菲那首诗里的大决心,大喜悦,大自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第九章 神奇的自我暗示法三段论这个核心被我们认可之后,认知戒瘾法的整个体系的框架就搭建起来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去戒掉我们想要戒除的各种瘾癖了。基本的方法也非常简单,你只要反复告诉自己——凡事要有好处才应该去做,某种瘾癖没有好处,应该戒掉!这种不断的自我暗示,会让你的七个自我都达成共识,特别是潜意识和意识达成共识,纠正以往的错误观点,从而逐渐地认同这种瘾癖是完全没有必要形成和保留下来的,并进而开始讨厌这种瘾癖,以至于戒烟后看到烟民抽烟就本能地反感,戒酒后看到酒民喝酒也本能地厌恶。而这里面最难的,就是你要真心真意地认可这个小前提,即某种瘾癖没有好处。换句话说,就是染上这种瘾癖之后,好处无限小,坏处无限大,坏处远远大于所获得的一点点好处。而且这点好处还可以被运动、洗热水澡等健康方式给代替,因为这些方式同样能获得多巴胺,获得大脑奖赏中心给予的愉悦感奖赏。现在你或许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戒烟方法中经常会提及:当你烟瘾发作时,可以洗一个热水澡,可以去外面散步,跑步,锻炼身体……一方面是转移注意力,另一方面是洗澡和锻炼本身就能带来多巴胺。现在,当你使用这种认知戒瘾法之后,应该没有什么能够难得倒你戒掉瘾癖了。你无需过多地依赖意志力,只要你真正认知到位了,就让身体里的七个小人达成一致意见了,让七个自我完全协调了,就不会出现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了。这方面,只要想想我们小时候在语文课上学过的一则俄国寓言就明白了——“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 他们都给自己上了套,拼命的拉呀拉,大车却一动也不动。车子虽说不算重,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儿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究竟谁是谁非,我们管不着,只知道,大车至今仍在原处,未动分毫。”《天鹅、大虾和梭鱼》是著名的古老寓言故事,它从反面说明了不合作、不相互配合就办不成事的道理。这还是只有三个主角,而想要让我们身体里的七个次人格,七个小人都合作和配合,任务就更为艰巨,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其实根本无从细分这七个次人格,而且菲尼尔说的这七个次人格,也有一部分只是来源于推测。事实上,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认识清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即可——全力说服潜意识。我们的理智和意识是浮于表面的,我们时时要打交道,要用其来决定我们的一言一行。而我们的潜意识则深藏在幕后,我们触碰不到,它却在暗地里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每当意识和潜意识达成一致意见时,我们做什么事都会觉得理所当然而且有干劲,反之,它俩一旦闹矛盾,我们做什么事都会觉得别扭而且懒洋洋地,人为地想去拖沓。这就是我们经常下定决心要戒烟,然后与此同时就突然很想再抽一根烟的原因,因为潜意识认为能让它快乐的多巴胺来源被剥夺了,于是开始抗议,这样一来,从戒烟的第一分钟开始,我们就陷入了意识和潜意识的战争怪圈了,时时天人交战,时时焦虑,戒烟自然就很容易失败了。戒烟是这样,戒除别的瘾癖自然也是这样。因此,最关键的就是要说服我们的潜意识。想说服不露面的潜意识是很困难的事情,无外乎两种方法,一是催眠,包括请催眠师催眠和自我催眠,二是不断地接触这方面的戒瘾知识,不断地思考和体验这种瘾癖带来的种种坏处,让潜意识慢慢地得到改变,逐步认同意识的判断。而脱瘾方法中,又快又方便又有效的,还经济省钱且具有长效机制的,就是自我催眠,自我洗脑。在很多三四线城市,想要找到一个催眠师并不容易,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也多少会紧张。而假设你按自我催眠程序催眠自己,就相对容易和快捷很多。自我催眠的效果有时是很强的,比如你不断地告诉自己,从一数到五,我会数不出三这个数字来,你就有可能在催眠状态中真的数不出三来,甚至催眠结束后都数不出来,所以一定要记得解除相关的指令。好在戒除瘾癖的指令,我们是可以放心地下的,这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至于催眠的技巧,我在接下来的那一篇《戒烟其实很简单》里,会介绍寥阅鹏在书中提及的一些自我催眠法。但是就算学习了这种自我催眠法,也肯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催眠自己,并达到良好的催眠效果,因为个体是有较大的差异性的,有的人很难被催眠,包括被别人催眠和自我催眠。那么还有两种逐步递进的间接催眠方法,可供大家选择。一是反复看戒除瘾癖的书,逐步认同书中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完成洗脑和催眠作用,效果也是一样的。比如烟民反复看艾伦o卡尔写的那两本戒烟书就有这种催眠和洗脑效果,相信看我这本书,也会有同样的效果。二是针对自己要戒除的瘾癖,写一些鼓励语和警示语,存在手机文档里,或者打印出来,带在身上,需要时就拿出来朗读或默读。这在戒除瘾癖的第一个月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鼓励语,可以反复读,让每一个字都刻进潜意识里,让意识和潜意识完全达成一致,戒瘾就很轻松了。而警示语一般可以不用,只是在犯瘾严重时才建议短暂地用一下。这些文字就如同急救药,一旦自己对戒瘾有任何犹豫和怀疑挣扎时,立刻对着手机记事本反复诵读,强化心理暗示,排除犹豫和怀疑,立即起到反催眠和反洗脑的作用。比如我就曾写给自己以下鼓励语,用于戒烟第一个月时反复给自己心理暗示:1、我已经成功戒烟很久了,以后再也不会抽烟了。2,我现在很讨厌烟,烟民如同在吸排气管,我绝不会羡慕他们,只会同情他们。3、戒烟前每天都在痛苦,在煎熬,在犹豫,在失败,戒烟后每天都在成功,在快乐,在超越过去,拥抱生活,我终于重获新生!4、不自由,毋宁死!从此不做烟奴,不回牢狱,自由了!5、戒烟后一切都不同了,每一口深呼吸都是清甜的,每一刻都是生动活泼的,每一天都是快乐感恩的。我是个快乐的非烟民,觉醒者,欧耶!6、我不抽烟,谢谢!7、闻二手烟不算主动抽烟,不算破戒,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我没有做错任何事,继续咱的快乐无烟人生。8、好样的,加油!另外,我还写过一些警示语,在强烈的烟瘾来袭时,用此来配合克制烟瘾,当然还可配合戒烟军团和电脑上搜到的戒烟图片集,这类似于冲击疗法。1、抽烟=吸毒!别被ZF和社会洗脑,管住嘴,别吸烟,别作死!2、抽烟没有任何好处,香烟是毒品是人妖,不上当不跳陷阱,不当傻子不吸毒。3、再抽任何一根烟,你都撑不住!因为你年龄已大,身体再也禁不起频繁戒烟和复吸的折腾,否则容易得肺癌,千万小心,坚决克制!4、再抽任何一口烟,就是用30万元去摧残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你能再傻点吗?5、烟是石头不是馒头,石头不能充饥,饿死不吃石头!6、这已是生死时刻,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次戒烟机会,对自己好一点,一次性戒掉,戒到生命的尽头。开心乐观戒烟,畅享无烟人生!…………这样的效果是明显的,我戒烟戒到第100天时,感觉很轻松,基本忘记戒烟抽烟的事了,只是每天手机设的闹铃提醒我去“戒烟军团”打卡和戒烟吧回贴时才会想起。而且就如作品相关里所说,之后真的遇到生死大事件,和特别烦燥的时刻,我也从没有想过要靠抽烟去度过难关。就算是做梦的时候,我也本能地抗拒接烟和抽烟。所以我知道,我真的成功摆脱了对香烟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我已完全戒烟成功了!…………以上就是神奇脱瘾术的主要核心内容。接下来,我们将从戒烟开始,详细剖析应该如何有效而快速地戒除烟瘾,进而举一反三,将这种脱瘾术推广到戒除酒瘾、毒瘾,一切不良瘾癖上去。之后的内容,可能和这一篇的部分内容有少许重复,这不要紧,洗脑就是要重复说,反复说,不要嫌罗嗦,潜意识往往需要再三刻录相关内容,才能生效,最终形成神经链的条件反射。另外当我们忘记三段论和脱瘾术的核心体系时,我们还可以回到这一卷来,重温相关内容。接下来,想戒烟的烟民们,让我们一起走向新的篇章——《戒烟其实很简单》。走向自由和新生。
第三卷戒烟其实很简单简介:认同并运用“凡事要有好处才做,吸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应该戒烟”的三段论,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反复自我催眠,自我洗脑,这是认知戒烟法的关键,唯有这样,才能轻松快乐和永久地戒掉烟瘾!第一章 香烟到底是何方神圣?2016年,全世界约有73亿人,其中烟民就有13亿,占17.8%。中国的吸烟人数约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人口在2016年约为14亿,因此中国烟民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5%,远高于世界烟民的比例。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全世界有13亿烟民,如果人均每天吸烟10支,那么每天全世界就要吸掉130亿支香烟。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闻到一支二手烟就闹心的了,但处于温室效应的地球中,每天要燃烧掉130亿支香烟,这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该有多大?我们吸入的空气中,又该有多少二手烟的残余?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但这么恐怖的数字,仍然无法阻止烟民吸烟。那么,香烟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能让13亿人都如此迷恋它呢?换句话说,香烟到底有什么好处,能够让这么多烟民明知道每盒香烟上面都印着“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的宣传语,却仍然每天都把香烟当成手中的宝呢?在很多烟民眼里,香烟有很多的好处,能让他们冷静,快乐,集中注意力……其实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很巧妙的陷阱和障眼法而已。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香烟,你就会豁然开朗。在第二卷中,我曾写过这么一段话——“以前我把香烟当成美女去追求,每天不看到‘她’就郁郁不乐。现在我知道香烟原来是个人妖,从此我一看到‘他’就感到很恶心,那我还怎么可能再喜欢他,接近他?”这是我坚信自己有生之年不会再吸烟的根源,因为我从认知上完全改变了,可谓脱胎换骨的变化,自然不会重新掉进那个陷阱里。就如同我们正常人不可能喜欢人妖一样,有了这种讨厌香烟的认知,又怎么还会复吸呢?没有香烟的日子,就像我主动离开了被我发现真相的人妖一样,心里不会觉得有任何遗憾,只有快乐和庆幸,只有解脱和自由。所以这不是放弃乐趣,不是牺牲爱好,而是——离开香烟,抛弃香烟,从烟魔布下的牢笼里逃脱出去,就像离开那个伪装成美女的人妖一样。而想戒烟的烟民,怎么才能像我们这些成功戒烟者一样,让自己从喜欢香烟,变成讨厌香烟,怎么才能真正接受艾伦o卡尔的“吸烟等于吸毒”等一系列观点呢?很简单,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洗脑!或者说,反催眠,反洗脑。因为我们之所以会吸烟,就是受了社会的催眠和洗脑,所以我们想纠正过来,就必须反催眠,反洗脑。怎么洗脑法?就是认同并运用“凡事要有好处才做,吸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应该戒烟”的三段论,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反复自我催眠,自我洗脑,这是认知戒烟法的关键,唯有这样,才能轻松快乐和永久地戒掉烟瘾!当然,正如第二卷中所说,想要戒烟,你最好先了解清楚,香烟到底是什么东西,它让人上瘾和无法摆脱的机制和原理,以及你为什么会上瘾,你才能真正悟透,才能发自内心地真正明白,你并不需要香烟,以及该如何戒烟!这也是戒除任何一种瘾癖的必由之路和最好方法,这叫追本溯源法,是认知戒瘾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别急,一步步地来,先重新认识香烟。再次声明,我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的补充,所以会针对艾伦o卡尔书中阐述得不足的地方进行重点论述。那么,香烟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是怎么让人上瘾和无法摆脱的呢?我们可以百度“香烟”及相关词条、相关报道,去详细了解一下。首先,我认为,对于香烟,我们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了解。第一,香烟是一种烟草制品,通常认为源于印第安人,据说有提神等功效。烟草是土生于南美洲的一种植物,其叶子可用来口嚼或做成卷烟来吸。最早使用烟草的是美洲的印地安人。据报道:“考古发现,人类尚处于原始社会时,烟草就进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时,人们在采集食物时,无意识地摘下一片植物叶子放在嘴里咀嚼,因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复体力和提神打劲的作用,于是便经常采来咀嚼,次数多了,便成为一种嗜好。”“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烟草最早。1492年10月,哥伦布率领探险队到达美洲,看到当地人在吸烟……他们说这样做可以使他们保持温暖和健康。”当欧洲探险家抵达新大陆时,烟草的使用在美洲已经相当普遍。1558年,航海水手们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随后传遍欧洲。1612年,英国殖民官员约翰·罗尔夫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大面积种植烟草,并开始做烟草贸易,烟草被流传到世界各地。日,法国开始制造历史上第一批用以商业贩售的香烟。二十世纪以前,烟草大部分以咀嚼、嗅闻(鼻烟)、烟斗以及雪茄的方式被使用。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制造香烟的机器被发明,纸烟成为烟草使用的主要型式,其制法是把烟草烤干后切丝,然后以纸卷成长约120mm,直径10mm的圆桶形条状。吸食时把其中一端点燃,然后在另一端用口吸入产生的烟雾。印第安人认为嚼烟叶可以让他们恢复体力和提神打劲,还认为吸烟可以让他们保持温暖和健康,那么,香烟真有这样的功效吗?是因为这样才让人上瘾的吗?事实上,自从烟草被推广开来的这几百年来,这样的认识误区屡见不鲜,这也是烟草这种毒草能够迅速地占领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认为烟草是有益的。明知烟草有害健康,全球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但全世界仍有13亿以上的烟民,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留恋于烟草之中,似乎根本无力摆脱对烟草的依赖。事实上,100个烟民中,大约只有1人可以真正戒烟成功,1%的戒烟成功率,说明烟瘾是非常可怕的,一旦染上就极难摆脱。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香烟让人上瘾的机制是怎样的。
香烟是怎么让人上瘾的? 第二个问题是,香烟到底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它的成瘾机制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大多数烟民都是有所了解的——烟草中所含有的尼古丁,就是令人产生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之一。尼古丁是烟雾中极活跃的物质,也是一种快速作用的化学品,能很快被人体利用,并能很快让人上瘾。从吸入第一口香烟开始,尼古丁能在10秒内到达人的大脑,并在五分钟内接触中枢神经系统。尼古丁对人脑最初的影响取决于环境,但尼古丁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温和的镇静作用,所以容易被初次接触香烟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也就很容易上瘾。关于香烟的百科词条中,对大脑的影响机制是这样描述的——“烟草中的尼古丁被吸入后,迅速通过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扩散到全身,进入大脑之后,尼古丁能模仿乙酰胆碱这种神经传递物质作用,同许多神经原表面的尼古丁受体结合在一起。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在‘奖赏回路’内作用尤其明显,它能通过激活相关神经来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这段话看起来有点绕,但实际上就是“吸烟会让大脑释放多巴胺”的意思。而多巴胺,在第二卷《神奇的通用戒瘾术》里我们已有详细了解,这是一种能令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的东西,实验用的小白鼠可以为了追求这种刺激感而不吃不喝地狂按开关,一直按到死为止。百科词条中还说:“而烟草中所含的的哈尔明和降哈尔明则能通过一直分解酶的活动,使神经突触内的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在高浓度水平。随着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的作用得到强化,人的清醒程度就更强、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更能缓解忧虑,忍耐饥饿。”这么看来,吸烟似乎真的有些好处,至少似乎有提神和缓解忧虑的功能。但是,正如艾伦·卡尔在书中所说的那样,这其实只是第一支烟带来的体验效果,之后的吸烟功能就不再是单纯地享受尼古丁带来的快感了,而主要演变成用于缓解身体内尼古丁浓度下降所带来的不适应状态了。这一点,我之后会详细讨论,这里先行略过。总之,这种初次吸烟带来的“好处”,其实是一个类似于捕蝇草的大陷阱——捕蝇草在叶子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吸引苍蝇之类的昆虫去吃蜜汗。而当小虫闯入时,捕蝇草便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而尼古丁就是烟草这种植物自带的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贺姓排辈顺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