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外国电影 好怎么找几年前的qq好友了 关于灵魂的 有点科幻 但不是恐怖片 是

三部有看头的外国悬疑电影,看完就会想要找一个男朋友了三部有看头的外国悬疑电影,看完就会想要找一个男朋友了享受自己的生活品人生百家号自从某电颁布新的禁令,很多影视作品的呈现效果都大打折扣,首当其冲的就是恐怖片了。国产恐怖片原本大部分在选题上就不如外国的恐怖片,再加上某电禁令最终在片尾会将所有的恐怖效果归功于精神分裂,或者人为恐吓,从而让原本就槽点满满的剧情更加难看。但是恐怖电影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不是没有好电影就能约束的,网友们纷纷把手伸向国外的优秀作品。今天就来盘点几部有看点的外国恐怖电影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死寂2007年上映的美国恐怖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玛丽.肖的女人,是一家剧院的玩偶表演工作者,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枉死。她没有孩子,只有玩偶。枉死之后灵魂不散,附身在玩偶上,为自己的枉死报仇雪恨,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血腥恐怖的事情。看完之后对所有的尖嗓门儿莫名毛骨悚然。小丑回魂日在美国上映。讲述的是在德里的小镇上,孩子们不断的失踪,多年后,他们再次遭遇小丑的虐待。其实小丑原本是生活中一个极其常见的欢乐角色,但是这个小丑估计是很多人见过的最恐怖的小丑了,看完电影之后很多人都会神经敏感的觉得哪个下水道地下会钻出小丑来。安娜贝尔2014年在北美上映,讲述的是一个罕见而美丽的古董娃娃安娜贝尔被一个男子当做礼物送给了自己的爱人。在一个晚上,邪教徒将恶灵导入安娜贝尔体内而引发的一溪流恐怖事件。关于古董娃娃的由来,安娜贝尔2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很多人表示看完电影对家里的人形娃娃格外发憷。恐怖电影好看,但是如果胆子不够大还是建议在家人或者朋友的陪同下进行观影,今天先安利三部,剩余的下次再约。小伙伴们还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推荐可以留言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享受自己的生活品人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品味人生,享受生活,分享生活事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2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科幻片解读
下载积分:720
内容提示:【精品】科幻片解读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03:32:0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72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科幻片解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没有恐怖电影,他却拍了一部好于91%的恐怖片!-小看影-微转化
中国没有恐怖电影,他却拍了一部好于91%的恐怖片!
11:11&小看影&
一直以来,国产电影有几个死穴,悬疑片,青春片,还有恐怖片。尤其是恐怖片,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十点君今天介绍的这一部,虽不是中国拍摄,但却由一个优秀的中国演员撑起了整部片的灵魂。作者:头条君来源:电影头条(ID:&movieiii)经作者授权发布前段时间我给大家推荐了一部伊朗的恐怖电影《阴影之下》(英国居然用它来「冲击奥斯卡」,野心很大),有粉丝在后台留言:国产恐怖片啥时候才有出头之日?目前来看基本无望了,但是,恐怖电影并不一定是要真的有鬼才能恐怖。国产恐怖片不行,不代表中国人演的恐怖电影不行,今天头条君就来给大家推荐一部中国人主演的高分国产恐怖片,让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没有妖魔鬼怪,恐怖电影依然可以做到令人不寒而栗。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细伟》,另外它还有个夺人眼球的片名《食人狂魔》。是根据发生在泰国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中国人,因此这部电影算是中泰合拍,目前只有725人人看过,却好于91%的恐怖片。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专吃小孩心脏的食人狂魔,虽然根本不涉及到鬼怪,电影却很恐怖。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被称为戏痴的影帝----段奕宏。看完这部电影头条君不禁感叹:简直一个人用演技撑起了一部电影啊!能担得起这句话的可不是只有韩国大叔河正宇一个人呢!据段奕宏后来自己说,因为入戏太深,演这部电影差点让他疯掉。而且这中间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段奕宏原名不是这个名字,他本名叫做段龙,但是拍完这部电影之后 久久不能从角色中走出来,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段奕宏。而在这部电影中他所饰演的角色也被改了名字。电影的主人公他原名叫黄利辉,曾经是一名怯于在战场上同日军搏杀的抗日战士。抗日战争过去,在家乡难以生存的利辉听从母亲的安排,带着她赠送的小刀,远赴泰国投奔亲戚。一个在饱受饥荒,战乱的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的少年,孤身一人抱着对新生活的渴望来到泰国。当黄利辉在码头过关时,签证官员却把他的名字搞错了。他再三强调自己的真正名字是利辉,然而并没有人在意。名字,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代号,还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就这样,“利辉”变成了“细伟”,这个强加于利辉身上的名字也预示着他开始了一段未知的“新”生活。&首先因为交不起十泰铢的移民费,他就被迫剃了光头,关进了难民监狱。从难民监狱里出来,找到了一个雇主,终于摆脱了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在雇主家的时候,本以为可以好好的吃上一顿饭。却被告知自己只能吃白米饭,不能吃菜.....然后雇主家的小孩子们整天欺负他。小孩子可能是恶作剧,但是雇主老板娘也不例外,在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真的就没把他当人看。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雇主家的女儿Mei。Mei总会和利辉一起玩耍,然后调皮的将小黄花别在利辉的耳朵上。利辉在电影中只笑过一次,这是他第一次微笑,也是最后一次!Mei送他的小黄花被工友们无情的踩来踩去。他们践踏的不是花,是利辉在这个异国他乡收到的唯一关心。更可气的是除了践踏代表关心的花,他们就连利辉的哮喘药都当成玩物传来传去,最终药物掉进了泥水中,哮喘病发作起来可是要死人的!这可是他用身上仅有的4泰铢买的救命药啊!当得知药没了的消息,段奕宏这段表演简直可以用登峰造极来形容,十二年前,他就已经具备了摘得影帝的炉火纯青的演技了。从最开始的痛苦,撕心裂肺。再到绝望。最后是愤怒。到最后的冷冰冰的杀人眼神,这一系列情感的变化,相信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即使隔着屏幕也能通过这几个镜头感受到他的崩溃。然而,这对于他来说还不是最惨的事情,最惨的是因为平日里受的欺负压迫太多,导致他神经过度紧张,在噩梦中他失手将Mei杀掉,他唯一的心灵慰藉也被自己亲手摧毁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相信这次没有人能体会的到了!这一次,他差点彻底疯了。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濒临瓦解。他选择了跑路,去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辛勤劳作,展开新的生活。就在庄稼要收获的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了他所有的希望。仿佛上天都不愿意眷顾他,不给他留一线生机。这一个雨夜,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从小体弱多病的他,在这场大雨之后,哮喘病又犯了。而这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开始完全黑化,为了治病他选择了一种最极端的方式----杀人。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挖心,熬汤。在杀第一个小女孩的时候,他可能还有点害怕。在杀人之后,他会双手合十祈祷。也许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自己的罪孽感减少一点。其实他本性并不坏,在刚来泰国的时候,当他看到佛像的时候,他都会停下来祈祷。可当他第二次诱拐小女孩的时候。他脸上没有丝毫恐慌,竟然还露出邪魅的微笑,而这已经不是人的微笑了!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就在佛像面前他残忍的将女孩儿杀掉。然后不动声色的将心挖出来,煮汤喝。细细琢磨,在象征着慈悲的佛像面前完成这一切,简直令人不寒而栗。或许大家会有疑惑,为什么他只挖心?而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喝“人心汤”。他从小患病,小时候因为病重,母亲就去挖死刑犯的心脏给他熬汤喝,那是他第一次接触“人心”。第二次是他当兵的时候因为胆怯,他的长官挖出日本人的心脏逼他吃下去好增加胆量。这简直是作家鲁迅的《药》里人血馒头治肺病的情节的重现,同样黑暗的社会下,因社会整体的漠视与凌辱之下,一个弱小灵魂从此消亡。他难道从一开始就是毫无人性的吃人狂魔吗?不,恰恰相反,他胆子小到连只鸡都不敢杀。然而就是这个曾经胆小懦弱的男人,却做了一件轰动整个泰国的事情。在泰国,黄细伟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因为他杀了多名小孩儿,挖出她们的心脏,肝脏,煮水炖成汤来喝.....他曾经答应过妈妈,一定会混出个人样,到时候将妈妈接到泰国去。可他再也回不去了。在现实中他被制成干尸,为警醒世人,至今还陈列在曼谷死体博物馆中。都说他是恶魔,可真正的恶魔究竟是谁......他的罪恶难道仅是他自己的一人所为吗?其他人没有一点责任?当一个社会把人重新逼回兽性的状态,甚至要吃人的时候,这个社会是悲哀的,更是有责任的!本片除了鲜艳的血红,也许就只有这朵黄花了。Mei应该是泰国唯一给过他温暖的人,如果有更多的人关心他,哪怕是正确的叫他一次真正的名字。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恐怖片,最恐怖的其实是人心!聚焦最前沿的电视剧市场,发布最及时的电视剧资讯,分享最权威的电视剧分析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6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区别简单汇总
(1)日本恐怖片与欧美恐怖片之比较
我对各国电影没有偏见,哪个国家的都看。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比较,是因为现在恐怖片爱好者里面流行这样一个观念
日本恐怖片 = 心理悬疑恐怖 = 高水平有深度
欧美恐怖片 = 血浆杀戮 = 肤浅
这样的观念多少有点井底之蛙。。。
以个人的阅历,日本恐怖片总体上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一个国家也比不过一堆国家啊),早年比较火红,经典也不少,像午夜凶铃,催眠,鬼水凶灵,(咒怨说实话我不喜欢)....到了目前不寻求突破,就有点停滞不前了。
所谓的心理恐怖,有点莫名其妙,像咒怨这样的代表作,有什么心理恐怖的? 说白了用的招术同我们小时候躲在楼梯转角突然跳出来吓人是差不多的,再弄些”邪“、“鬼”的,对于那些打小就心理脆弱,晚上不敢一人上厕所的同学估计是很有效果的。
欧美的恐怖片(包括惊悚片,这包括了很多国家,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中心为主吧,其实拿日本同他们比不太公平),风格类型相对丰富,深度广度上都很不错。
僵尸片算是一大类,就这可讨论的内容就很多了,经典的片也不少,有活死人的黎明,生化危机。。。一直嫌僵尸片血腥肤浅的,可以看另类点的还有僵尸管家,僵尸肖恩,僵尸舞女。。。。
还有吸血鬼片也是一大系列,当然不那么恐怖,但经典很多,惊情四百年,拜访吸血鬼。。。。
还有像《电锯惊魂》这种极有教育意义的片子,
还有《无头骑士》那种油画一样的美感,
还有死神来了这样的安全教育片,
有scary movie的即恐怖暴笑的片, 还有大量各类的经典作品,像是闪灵啊,第六感啊,驱魔人,捉迷藏,小岛惊魂.....老片还有猛鬼街,鬼玩人....
当然日本恐怖片还是有他的长处,特别是营造吓人气氛,主要对从小受亚洲鬼文化薰陶,晚上怕黑一个人就心里发虚的观众是有奇效的。
(但按说我们的文化,教育我们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啊?反正我是阳气太盛,咒怨之流对我完全无效。。。。)
日本的导演里面我喜欢的不少,北野武三池崇史和岜窘病!!#还嵌疾皇亲ㄅ目植榔摹
其实日本的血腥恶心的作品很多,只是“这些观众”没看过而已,比如杀手阿一,切夫之爱,岜窘驳摹HAZE》,你还可以看看豚鼠系列,看看器官系列,看看风骚俏佳人,总之日本大量的B片,C片,充满了血腥和恶心,比欧美恐怖片有过之无不及,
韩国的恐怖片,前几年可以说一直在学习和模仿当中,没啥真正的好作品,很多作品都像MTV,画面干净漂亮简单,但深度厚度气氛都不够,但直到近来看了别人的推荐看了《昏迷》,感觉完全成熟了。不过韩国已经有不少牛B导演了,也拍了不少好作品(复仇三部曲,金基德的作品,杀人回忆,朋友。。。。)学了这几年终于拍出部像样的恐怖片,也是情理之中。
香港近几年不行了,感觉早些年还是有不少经典的作品。
像山村老尸啊,各种僵尸片啊(说到港产僵尸片也算是港片一大特色,为什么完全消失了....)还有变态杀人啊,茅山术啊,稍微近一点的,比较有印像的《双瞳》,《鬼眼》....
泰国的恐怖片正奋起直追赶超日本。。。
近几年作品很多,而且水平也不错,
像《邪降》系列,血腥,恐怖程度都不错,有点泰国特色,还有较受好评的,《鬼影》等等
总之希望大家放下自己的偏见,成见,短见,多看多欣赏些。
相对日本的恐怖片,我在此要大力推荐日本的漫画,我觉得是超越电影的,也超越欧美漫画的整体水平的。
漫画的类型,风格,题材,相象力之丰富,和思想深度,都令人发指。有名的像伊藤润二作品,故事极多,想象力极丰富,还有早期的漂流教室很经典,还有像恐怖宠物店....
(2)论东西方恐怖电影之区别
鬼故事要听中国的,鬼片要看好莱坞的,原因很简单,人家拍的鬼片比我们100年来的影片总数还要多。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一直没有解答――鬼是什么?好莱坞的鬼片好象只是负责吓唬人和赚票房!
  西方之恐怖电影于东方人而论,始终是隔靴搔痒,难以一枪点到痛处。不是腥气过重,就是怖气过轻,西方恐怖片的历史算来有百余载了。长盛不衰的题材也有一大把,什么化身博士、科学怪人、吸血鬼……可是随着他们被不断的翻拍,电影的恐怖之气却日益锐减,有的甚至泛起了华丽而病态的优美感来。比如《夜访吸血鬼》、《惊情四百年》就是这样不恐怖但唯美的吸血鬼片。纠其原因,乃是由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单就恐怖文化而论,东西方之差异确实明显存在。曾经有人笑谈,说是:美国人没见过大世面,看到断手断脚、看到身躯大且恶心的怪物便觉就是恐怖了。而国人自古就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度。故,狗血肉块于我们来讲,实在算不得什么。而国人又久经中国千年美学理论之熏陶,深明欲露还遮的妙处,所以对那类直来直往的感官刺激多是摆出一副不屑之态。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之强大,有目共睹。周边之国,谁人未曾受到过我国文化的滋养?特别是一海之隔的日本。这从其恐怖电影中便可窥出一二来。
  比较典型的“心理派恐怖电影”《午夜凶铃》中爬出电视的贞子用了几乎占去整个屏幕的眼部特写,让多少人在其后的几天里,都受到了这样的困扰:
夜半出恭,鬼在暗中。
白裙摆摆,黑发丛丛。
  《午夜凶铃》初看之下也许不象恐怖电影,缓慢的节奏、平淡的对白,似乎很难引发观众兴趣。加之看不到那些在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血腥暴力,也使观众觉得少有恐怖。相比之下,日本恐怖片较之好莱坞式恐怖电影要乾净得多。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东西方“鬼文化”上的差别导致恐怖电影风格的迥然不同。在好莱坞电影中,鬼怪的形象往往只是两种形态,一种是腐烂变质的人体--僵尸,一种是以异形为代表的外太空生物,仅此两点就足以使具有疯狂想象力的好莱坞编导大作文章,不断推陈出新。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历史的短暂使好莱坞在恐怖片中对传统文化精神一向少有表现,那些由高科技武装工业奇迹般的现代电影画面告诉我们,即使好莱坞电影一直沉迷于对人类梦想的再现,也只能囿于超现实主义、超级现实主义抑或未来主义。而日本恐怖片则和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息息相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尊重,作品富于古典主义色彩,在表达方式上保留了清新婉约的民族文化气质。日本恐怖电影中鬼怪形象更多的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意象,这一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迷信观念一脉相承,如,在小林正树导演的《失去耳朵的芳一》有这样一个场面,烟雾弥漫的墓地鬼火飘游,在许多熟悉香港鬼片的观众眼里,这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场面。东方文化背景下的鬼,一般来说都是死者的虚影,和生前的模样相比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很少象好莱坞电影中的鬼那样血腥四溢、满身都是令人恶心的粘液。在《鬼娃花子》、《恶灵再现:富江春子》中,鬼的形象是玩偶、抽象的图形,恐怖感的产生完全是来自于影音造意等丰富的电影语言。《恶灵再现:富江春子》里鬼女春子出场时,摄影若即若离若有若无,虽然并不能清楚地看到花子的真实面貌,但是在虚虚实实的观察过程中,观众的期待心理愈加浓厚,恐怖感水涨船高、愈演愈烈。《鬼娃花子》展现可怕的灵界场面时,把观众带进一个类似宇宙黑洞的氛围中,眼前一无所有,想象有多大恐怖就有多大。在很多的日本恐怖片中都能让人感受到这种浓郁的东方玄学色彩。《午夜凶铃》中女鬼贞子一头黑发一身白衣(和京剧的女鬼造型如出一辙)很简单的造型,在观众们想象里却无比恐怖。概括而言,日本恐怖片体现了东方文化长于写意的一面,与追求咄咄逼人写实感的好莱坞电影截然不同。具有雷霆万钧之势的好莱坞电影技术成果展示常常使观众目瞪口呆,但这还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感官刺激,注重写意的日本恐怖片则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审美心理,使人的思维活跃起来,所以说,日本恐怖片无疑更具有电影艺术本性。
  日本的恐怖艺术有着许多他们自己民族性的东西。日本人是一个奇怪的喜欢将事物的两个极端同时糅合进自身的一个民族,这与他们是生活在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之上的居民有关,在他们身上,相互矛盾又激烈冲突的东西可以和谐共存,这种矛盾也同样体现在他们的喜好和他们的艺术品味上面。
  阴惨的天空、狭小的国土、贫乏的资源、局促的和室、矮小的身影、彬彬有礼的举止、不露声色的表情、艳丽而又拘谨的和服,无不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之感,但埋藏在这一切下面的,则是一颗颗激烈斗争着的,充满着反抗和扩张欲望的内心。所谓波澜不惊之下的激烈暗涌,这与强调平静表面下的激烈冲突的悬念艺术之间有着一种天生的契合,赋予了大和民族在悬念艺术上得天独厚的天赋。
  除了这种日本民族所追求的“极至之道”外,赋予日本悬念艺术风骨的,还有他们基于东方感性文化的,传承久远的阴性文化传统,这种阴性化的思维以及表现方式使得悬念艺术的表现手法“由内而外、由心随行”地向外散发扩张主旨,形成一种特有的魅力。日式的悬念艺术更为写意,并非像欧式悬念那样讲究严密的逻辑性,通过误导欣赏者带来恐惧,而是依靠用悬疑推理的色彩在点滴积累中勾兑出恐怖的气氛,一种看不到,却又被无数琐碎细节渲染出来的具体危险确实存在,这才是日式悬念的主要特点,此外基于东方玄学文化的阴性气氛也是其他西方国家无法模仿的,所以用有强调逻辑推理意味的悬念来称呼日本的悬念艺术并不太合适,而是用带有感性化写意味道的玄疑来称呼似乎更为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午夜凶铃》的小说居然是铃木光司在家里带孩子的空余时间里写的,一边哄孩子,一边写小说,让人再一次佩服日本人可以将两种矛盾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的本领。以《午夜凶铃》为代表的日式玄疑电影以日本文化独有的沉稳和冷静来描述故事的发生。突出表现了对意境的营造、悬念的铺垫,自始至终,观众都被剧情牵着鼻子走,随着情节发展,心理上的紧张感逐步加大,欲罢不能。
  最后,打一个比方来比较东西方悬念玄疑电影在恐怖感营造方式上面的不同:西方悬念电影像是你在一间悬满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大房间里,你想逃脱危险,但是无论你向哪个方向逃,头上总有一把剑悬着;而东方玄疑电影好比你在一间悬满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小房间里,行动已经被束缚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剑向你缓缓地落下,但是你这时却无法动弹,突然剑落了下来。啊!真幸运,没有掉到你头上。但是你往上一看,赫然发现原来那把剑的后面还悬着一把更大地剑,正在缓缓落下。
(3)恐怖片的艺术魅力――兼论东西方恐怖片的异同
2002级: 吴木鑫 指导教师 张世君教授
[提要]人类追求安全庇护的同时也需求恐怖的刺激,这种看似矛盾的精神需求其实来自于人类潜意识自我鞭策的心理机制,恐怖片的出现满足了观众受恐怖刺激的需要;恐怖片的盛行并非只是现代人的需求,西方圣经与哥特小说也对恐怖片的流行与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层面看,人类潜意识的暴力、破坏欲望以及扭曲的人性,构成了恐怖片最重要的内在心理基础,但恐怖片其实不只揭示了我们个人的心理层面,它也展示和抚慰了我们生存状态中存在的恐惧;东西方恐怖片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既有相同的背景因素,也因东西方观众的文化心理、审美趣味等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而在拍摄主题与方式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
[关键词]安全;恐怖;恐怖艺术;心理暗示
电影诞生之初,恐怖片这一类型马上就被启用并在全世界被加以发扬光大,本来容易使人造成情绪的极大恐慌的恐怖片,偏偏又愈“演”愈“烈”,而我们却也乐在其中百看不厌;恐怖片的盛行使得恐怖的艺术得以全面的铺展,恐惧的触须遍布生活每个角落――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意识只是作为现实的一种反映――作为一种艺术,恐怖片也只是延续或者袒露了社会群体对某一时空质物的忧虑和害怕;东西方文化、审美情趣上的差异,必然导致东西方对恐怖片这一共同“嗜好”也是各有各的解读和阐释……
1、人类需要恐怖的刺激
1.1 人类追求安全的环境也需要恐怖的刺激
“恐怖”,意味着不安、紧张和震惊,这是一种人类天生就试图避免的不好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会导致人类情绪上的极大波动,长期处在恐怖的情绪中人类将面临自我崩溃的境地。细说“恐怖”前,还是让我们先探讨一下另一个词――安全。什么是安全?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没有威胁,人可以放松紧绷的心情、松弛紧张的神经;确切的说,安全是一种能使人放松的感觉,也是人正常健康精神生活上的起码需求,人类无法在一个时刻都能威胁自身的恐怖环境中安然乃至正常的生活。从原始荒蛮时代到现代文明社会,人自诞生之时都无一例外地开始尝试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原始人夜晚靠火驱兽的行为,其本质和现代人建立各式环保组织阻止环境恶化没什么两样。
应该说社会总是朝着良性、好的方向发展的,尤其是生活在日趋平和安稳的现代社会里,人受到外部环境外在因素伤害的几率越来越小。但偏偏越是稳定安全的生活,我们却越发觉这样安全的生活其实并不完美,我们不只需要好的感觉,我们潜意识中却渴求在有安全保障的环境下再拥有一点别的不一样的感觉――不安、紧张或者恐惧。很奇怪,人类一边在抵制这种坏情绪,一边又是在寻找恐惧。我们这些现代人和祖先一样,热衷于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不胜枚举的神魔鬼怪故事,沉浸于毛骨悚然的可怖传说听闻中,虽常被吓得鸡皮疙瘩缩身蒙被,但事后又是竖耳朵睁眼睛寻找刺激――恐惧变成一种另类的享受。也许我们认为一切都是好的生活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有缺陷的才是完整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注定需要恐惧来润色,于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各种方式表现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在深夜大讲特讲鬼怪幽灵,玩骇人听闻的碟仙笔仙游戏,花钱买恐怖小说,进鬼屋,看恐怖电影……付出时间精力金钱为的就是得到恐惧的感觉。
1.2 人类渴求恐怖刺激的内在因素
电影的诞生使我们多了一条享受恐惧的途径,那就是观赏恐怖片,我们坐在屏幕前跟着主人公尖声惊叫,惊在其中却也乐此不疲。毫不夸张的说,恐怖片是能直接、高度刺激人类情绪的片种之一,电影从一诞生便有了恐怖片,并且延续到今天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为何我们如此热衷恐怖片?究竟是什么因素让我们情愿花钱去买惊吓?答案就在于人类有受恐怖刺激的需要,有潜意识自我鞭策的心理机制。人类有一种本能,即从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自我防范的能力,恐怖的感觉是一种高强度的刺激,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和爆发力,就像生物学上的条件反射,外部环境给予一定的刺激,生物机能上就会有相应的反弹,这种反弹有利于我们保持一种持续性的甚至进步的行动力。人类具有自我防范与保持进化的能力,某些有利的心理因素其实一直潜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中,当生理或心理机能上出现某种衰缓的迹象时,警钟便会在我们的意识中敲响。
同样的,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安全,越来越不需要突如其来的反应和爆发的能力时,便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需求,尽管是在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人们依然需要感受危险,感受恐怖,从而促使自己心理和生理上都能保持一种呈进化状态的自我激励、警惕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如果完全失去恐怖这一类高强度感觉的刺激,动物的智力便会迅速退化,或带来其他心理和生理上的病变【1】。这也揭示了人类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感受危险体验恐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或许这也正好解释了我们对恐怖片拥有持续不断的热情的原因。
2、促使恐怖片盛行的外在因素
把恐怖片的流行归结为我们对其有所需求的缘故,显然有失偏颇。事实上,如前言所说,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恐怖片也只是延续和袒露了社会群体对某一时空质物的忧虑和害怕。它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的面貌。
恐怖片成为全球各制片厂热衷、甚至大导演也喜欢拍摄的类型片,一方面在于西方人推崇的圣经中有很多故事都涉及恐怖的场面,将圣经中血淋淋的一面进行还原,便成了恐怖片流行的拍摄手段,诸如宗教迫害等圣经故事也成了恐怖片的良好素材,典型例子有近年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此外深受圣经影响的哥特小说的恐怖特性也被很好的吸收到恐怖片中,比如阴森的城堡、怪诞的情节以及恐怖的谋杀迫害事件,哥特小说中神秘、超自然、恐怖的一面成了恐怖片的最爱;另一方面是恐怖片往往最能体现人类的罪恶――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罪恶存在,这些罪恶以俩种形态存在,一是外露的,就变成了人见人恶的罪行,另一种则是潜藏的,潜伏在每个人心中,诸如道德的堕落、对善恶是非的混淆等――某些罪恶在人类文明的外衣掩盖下显示出温存平和的一面,然而一旦被揭露出来,比恐怖片还要面目狰狞。众所周知,出于维护稳定安定民心的社会性目的,报社、电视包括互联网等媒体向来都以正面报道为主,但有关杀人碎尸等罪大恶极的事件仍时不时被披露出来,可想而知现实中的罪恶行径是何等之多何等之恐怖。恐怖片只是取材于现实,还原现实,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罪恶放大了,凸现了,以此警醒人们。
3、关于恐怖的艺术与现代人类的社会心理
3.1 恐怖片的魅力
人类和动物一样,每一个行动背后都会有一个动机,好比我们去电影院看恐怖片,为的就是那份刺激。而对于恐怖片而言,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引发观众的害怕和恐慌,及其观众内心最强烈的恐惧感了。“恐怖horror”一词最早适用于恐怖片类型,也许意味着一种极端的情感,即因震惊产生的厌恶、反感和作呕等。这些词听起来都不是能引发我们产生愉悦的感觉,但我们心理上始终还是需要它们当调剂。
恐怖片满足我们受惊吓的需求,为我们提供了享受恐惧的机会,可以像银幕上的人物一样身临其境般体验各种恐怖吓人事件,但我们始终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坐在电影院的观众席上,而不是身处险恶事件之中,完全置身于危险和恐惧之外而不受伤害。事实上,绝大部分看恐怖片的人心里承受能力相对都较强,主动观看恐怖片也表示他们已经对可能遭受的惊吓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生理上和心理上遭受损伤的可能性极小,但也无法排除个别,比如曾有人死在《午夜凶灵》的播影院里。
3.2 现代人类的社会心理分析
很多人都曾梦见自己被某一怪物疯狂追杀或者悬空于处峭壁上挣扎不已,甚至有时候会在梦境中像电影人物戏剧性的改变对己不利的局面,这归根结底是一种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宣泄净化行为,通常存在于潜意识或无意识中一种与恐惧面对面的抗争,通过梦的形式将日常中积累的压力、恐惧释放出来。恐怖片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它涉及的主题几乎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升华至哲学层面上就是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虑以及人性在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对险境的担忧、对灾难的后怕和对暴力的厌畏甚至对死亡的恐惧,恐怖片通常都会涉及,它也经常会触及到超越人类经验和知性的范畴,那些因我们知之甚少而产生恐惧的超自然现象抑或人类尚且无力探究的领域。这些恐怖片大多数涉及不确定、使人不安和让人恐惧的未知事物,包括死亡以及之后所谓的灵魂世界、科学和外层空间、基因与精神性病理等,它们通常会引发我们内心某种不可名状的焦虑,也见证了我们本身对这些未知事物的焦虑担忧。这些恐怖片还还原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动物性,往往将人残暴破坏本能的隐性因素全盘托出,迫使我们面对自己内在的兽性,这是一个引发人类巨大不安的有关宗教膜拜、伦理道德和理性良知的社会性话题。恐怖片并不满足于单单表现我们的动物性和侵略性,而是强迫我们意识到我们内在的欲望和恐惧本能【2】。
心理学家阿?扎菲在《视觉艺术中的象征主义》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如果不被认知和融入生命当中,人类身上的“动物性存在”(作为人类本能性的自我)可能会变得很危险。人类是唯一能够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本能的生物,但人类也同样可能压制、异化和伤害自己的本能。打个隐喻性的比方,一个动物在受伤时最为狂暴和危险。受压制的本能能够控制一个人,甚至可以摧毁一个人”。其实只要有生命力的任何生物,当其意识到险境甚至死亡的威胁时,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进行自我保护,这种为了活下去的生存本能会把即便不善于侵略、不是攻击型的生物转变成最危险的个体。
她又进一步指出,“人类被某种动物追逐的相同梦境,几乎总是反映着一种本能已经从意识中分离出来,并要求(或试图)被重新确认和融会到生命之中。梦境中的动物的行为越是狂野,做梦的原始本能的灵魂就越具备无意识性,而将其融入生命中的需要就越迫切,如果某些无可挽回的罪恶被防患于未然的话。”人类在理性、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下,一般都极少表现出破坏性的一面,一旦这种理性的文明的外衣被撕毁,潜意识中暴力、嗜血的一面就会暴露无遗,经常表现出群体性的无意识,战争可说是最佳的例证,虐杀俘虏、屠城――恐怖片中的屠戮行为,只不过是被小型化的战争,不同的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一个让自身残暴本能彻底控制了的个体,理性与良知的条规在其身上失去金箍的作用。
或许由此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动物性的嗜血本能、破坏欲望结合过度压抑造成的人性变态,构成了恐怖片最重要的内在心理基础。而这些全人类共通的人性内在因素促使电影制作者和观众能够透过恐怖的画面、惊悚的情节和宣泄的尖叫,在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上展开交流和对话。经典恐怖片在这方面就提供了很好的力证。
3.3早期恐怖片的主题思想与现代恐怖片的独有特性
早期的经典恐怖片往往涉及到主题思想有三:一是对生命的由来和意义的思考,借此展开人类对上帝的挑战,被翻拍多次的《佛兰肯斯坦》就是如此,这个会和人类一样思索讲话、一样具有七情六欲的生物,竟是一个化学物质混合的产物,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圣经中上帝造人的故事,明显隐喻了人类就是上帝,人类就是自身的创造者这一对基督教义具有鲜明叛逆的主题;二是人类对自身的认知,环境压迫下的人格分裂和自我认同的丧失,《化身博士》最为典型,通过药物将自身的善与恶、文明与原欲、本我和超我分离,制造出恶魔式的人物海德,事实上这种人格性分裂在医学界曾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三是人类对情感本能的体验,超越时空和物种的浪漫爱情,以《金刚》和《吸血鬼》为代表,《金刚》在抨击人类对其他物种的非人待遇的同时更加肯定了人兽恋这种破天荒般的情感的可贵之处,《吸血鬼》则漠视传统对错善恶的伦理观,把永恒存在作为世间情感的主题。而到了现代的恐怖片又增加了人和社会环境、性向认同以及人与未知生命体(外星人和异物)等内容,主题思想上已是大大拓宽。
现代恐怖片独有的特性就在于:所有那些既能吸引观众又能为观众所嫌恶的黑暗、原始和不适的特性因素都被当成恐怖片的叙事元素不遗余力地运用到恐怖片中。目前流行的科幻魔怪片往往结合恐怖元素营造新型的恐怖片类型:技术腐败产生的生存威胁和人造怪物、地球受外星生物的威胁、吸血恶魔或者夺命鬼魂;部分警匪动作片也糅合了血腥和暴力、悬疑和惊悚等元素摇身一变恐怖惊悚片,甚至战争片也结合惊险元素制造成复合性的恐怖片类型。恐怖片一旦巧妙结合电脑高科技塑造出来的作品往往极具感染力,它们通常将我们的梦境我们的想象物化成“真实”的空间,于是我们看到了与现实世界极为不同的虚拟世界,更加的神秘、怪诞甚至令人发指的触目惊心。在大部分恐怖片中,邪恶势力造成的混乱失衡或带来的恐怖压抑往往被以代表着理性势力的群体或个人击败,原本动荡的生活会在战胜魔怪之后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或许也是对人类希望克制自身缺陷,乃至解决群体性危机的美好体现。
再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恐怖片其实不只揭示了我们个人的心理层面:对暴力的又惊又爱、对未知的好奇惊虑以及对自身的评判审问等等,它也展示和抚慰了我们生存状态中由社会政治引发的恐惧、对新兴科技如核辐射和放射性的恐惧、对陌生的敌视的异族文化的恐惧,甚至是对压迫和对抗的恐惧。恐怖片一边吓唬和娱乐观众,一边陶冶净化了观众,它能有效的聚焦在人类群体生命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黑暗、禁忌、怪异等惊恐事件上,包容了我们生命中最基本最显著的恐惧:我们的噩梦、我们的异化、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惧、对失去自我本性和失去性向的恐惧等。
4、东西方恐怖片的历史
在二十世纪以前,一切恐怖文本都还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故事中种种怪异的形象无法通过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多只能用绘画来表现,但也只是静态的画面,所以那时一切恐怖的影像都只能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想象是唯一能享受恐惧的途径。后来电影的出现把这一切永远地改变了,现在我们可以随意地创造出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影像,我们可以表现最壮丽和最诡异最可怖的事物,尤其是现代电脑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更使人类在创造影像方面再也没有任何限制。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在表现幻想题材上的震撼力要远远超过其它艺术方式,所以在表现恐怖神秘题材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3】。
4.1西方“恐怖史”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和恐怖结缘。欧洲是电影的故乡,更是恐怖电影的发源地。1895年电影诞生,1896年就有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恐怖片――法国电影先驱梅里埃的《魔鬼的城堡》。而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早期恐怖片来自德国的《卡里加利的小屋》,因其噩梦般的造型特点和行尸走肉式的表演风格,德国的表现主义恐怖片对欧洲和美国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30年代前好莱坞并不热衷实验真正的恐怖主题的电影,制片商更多的是倾向于改编流行的舞台剧。后来声音元素的加入使得电影魅力倍增,好莱坞才开始了拍摄真正的恐怖片,1931年两部堪称恐怖片经典的影片映入了观众的眼帘:勃郎宁的《德拉库拉 》和詹姆斯?惠尔的《弗兰肯斯坦》。随着这两部影片的成功,恐怖片迎来了黄金时代。
40年代,虽然恐怖片开始作为低成本的B级片拍摄,这一类型中的许多影片仍然取了引人嘱目的成就。环球公司开发出了和“吸血鬼”同样在夜间出没的“动物恐怖片”《狼人》(1941)。其中以《猫人》(1942)和《我与僵尸同行》(1943)尤为人们所称道。
50年代,随着核威胁和麦卡西主义散布的“共产主义渗透”阴影,恐怖片暂时脱离了早期的各种超自然的幽灵和神怪,而与科幻片结合起来以各种“核怪物”或外层空间的天外来客为核心形象,不断渲染所谓“东方威胁”的神话。前者中如日本的《哥斯拉》系列(1955),美国的《它们》(1953),《黑湖怪兽》(1956);后者则以《身体入侵者》(1954)为代表。
60年代,以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为开端,标志着恐怖片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它从以前的各种幽灵、鬼怪、疯狂的科学家和来自外星世界的异物转向了一种“写人的”恐怖片;同时期还有恐怖/灾难片《群鸟》。
1973年,威廉?弗莱德金的《驱魔人》为70和80年代的恐怖片树立起了一个样板。这部明显向传统的“魔怪”回归的恐怖片激发了一系列的妖术和魔怪电影,如《凶兆》系列(1976)、《魔女嘉丽》(1976)以及《驱魔人续集》等。
80年代以来,裹挟着当代电影日益浓厚的商业气息,恐怖片不断在好莱坞银幕上掀起阵阵热潮。其中德?帕尔玛的《化装杀人》(1980)和保罗?施莱德尔根据1942 年的版本重拍的《猫人》(1982)都把性与暴力联系在一起,进而把女性变成一种令人恐怖的社会形象。后来随着《万圣节》系列和《走失的儿童》等影片的上映,“问题少年”终于被塑造成了一种社会的恐怖。穿插于其间的还有各种来自太空或疯狂科学家手中的“异物”。如克伦伯格的《苍蝇》、斯科特的《异形》系列。
而近十年来,一方面是传统的恐怖形象“吸血鬼”和“科学怪人”的不断被重新搬上银幕,并多由著名的大导演执导。如科波拉的《吸血惊情四百年》(1992)、尼尔?乔丹的《夜访吸血鬼》(1994)、《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994)。他们纷纷以最忠实于原著相标榜,以现代电影的手段重新演义古老的恐怖故事,使人感到世界似乎只是经历又一轮新的轮回;
另一方面,大量现实中的暴力和罪恶经过已套路娴熟的恐怖片的包装之后也不断成为好莱坞新的卖点。这些影片从表现以剥人皮吃人脑为癖的连环杀手的《沉默的羔羊》到以“起居室中的威胁”为核心的《晃动摇篮的手》,都令观众对其现实生活中的危机四伏感到震憾。而后来大型独立制片公司米兰?麦克斯推出的青少年恐怖片《尖声狂叫》更以变态的连环杀人的疯狂杀人令人观之失色【4】。
4.2 东方恐怖片简介
尽管东西方观众的文化心理、审美标准和欣赏趣味各有差异,但都对恐怖片这一电影类型情有独钟。由于存在巨大的商业市场,恐怖片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恐怖影片面世。发展至今,恐怖片在整个电影市场上已占据了约70%的票房份额。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市场,恐怖片年产量惊人,虽然相当部分为粗制滥造的B类恐怖片,但精品佳作为数亦不少;至于东方的恐怖片则要数韩日最为出色,尤其是近些年来日韩精品不断;香港台湾虽也是恐怖片大产地,但极少有经典之作;而内地的恐怖片拍摄水平稍显稚嫩,加上国内严格的检片制度,发展缓慢。在这里就韩日近十年来的“恐怖”成果只做一些简单介绍:
日本作为亚洲的电影大国,不仅艺术影片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恐怖片同样佳作不断。除了人们熟知的《午夜凶灵》系列,还有《模仿犯》《死国》、《催眠》、《案山子》、《回路》、《鬼水凶灵》、《鬼娃花子》、《钱仙》、《咒怨》、《冬季恐怖作》、《买鬼回家》等。
韩国恐怖片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票房很好和影响力不错的有《姊魅》,《鬼铃》、《手机Phone》、《幽灵凶咒》、《死亡录播》、《退魔录》、《女高怪谈》、《死亡教室》、《鬼之恋》、《蔷花红莲》、《狐狸楼梯》、《四人餐桌》、《在镜子中》、《洋槐树》、《毛骨悚然》等。
5、好莱坞与韩日恐怖片的异同解析
恐怖片的诞生有其深厚的社会渊源,当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遭遇某种未知的具有可怖破坏力的事物,或感受到自身的生活受到某种势力的胁迫时,内心的恐惧便会透过外在的一切形式得以适当的表达转移,二十世纪以前恐怖的载体是或流传于口耳之间或诉诸于纸张之上的各式民间鬼怪神魔故事,以及神秘主义色彩浓厚的宗教仪式等。而二十世纪电影的出现,拓展了人类表述内在恐惧的途径。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其商业性质也在日益突出,电影的制作也越来越多以满足大众趣味为前提,好莱坞的制片人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化、市场化与生产模式化相结合而催生的产物。
恐怖片作为好莱坞早期电影的宠儿,在二三十年代占据着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就算到今天西方恐怖片也是经久不衰,在世界影坛上依旧声名显赫;出于同样的商业利益驱使以及民众的趣味导向,作为东方恐怖片代表韩日也一样花开满树,尽管韩日恐怖片的摄制历史以及类型模式不如好莱坞那般丰富多彩,但东方本身独特的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得韩日恐怖片不管是表达主题上还是拍摄技巧上丝毫不逊色于好莱坞。分别代表东西方恐怖文化的它们,商业利益与满足民需是其共同点,而在恐怖片拍摄主题与方式等诸多方面却是各有千秋。比较如下:
第一、题材上好莱坞多样化,韩日比较单一。西方恐怖片取材广泛,题材多样,而韩日的相对狭窄,这是由东西方电影商业市场发展程度以及东西方的审美情趣差异所决定的。
为了追求商业利润,美国当代恐怖片几乎突破了所有拍片规范的约束,除了传统魔怪题材外,几乎任何社会问题及其焦点都可以成为恐怖片取材的对象,并夸大化。大体上好莱坞恐怖片常见的题材类型有以下几种:
○1、猛兽怪物类。故事中常常是某种人类较为疏远的肉食性动物或者不为人所知的怪物出于某种因素(人类肆无忌惮的开发活动侵犯了某类生物的生存领域或者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物种变异)出来杀人为患,在经历一番生死搏斗或者极力逃往的努力后,人类终于脱离险境。这类片子经典之作有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和《侏罗纪公园》系列、《狂蟒之灾》系列、《史前巨鳄》、《极度深寒》、《水深火热》、《惊变28天》、《哥斯拉》、《类人体》和《科学怪鱼》等。
○2、外星生物类。这类片子集中体现了人类对空间领域探索的无限好奇与惊虑,是人类渴望证明自己并非孤单而又对外部世界的状况存在恐惧的矛盾写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异形》系列、《异种》系列、《铁血战士》系列与《黑洞表面》、《天兆》等。
○3、魔鬼僵尸类。这类题材所占比例最大,通常取材于民间流传的魔鬼神怪传说,甚至圣经中关于撒旦与坏天使的故事,往往涉及宗教范畴,将镜头对准上帝的存在与人类的原罪。最为出名的魔鬼片有《驱魔人》、《恶魔圣婴》系列、《幽冥怪谈》系列、《猛鬼街》系列、《沉睡谷》;有名的僵尸片有:《群尸玩过界》、《活死人黎明》系列、《生化危机》系列、《宠物公墓》与《僵尸肖恩》等。
○4、吸血鬼狼人类。这类题材是西方恐怖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取材于西方特有的哥特式恐怖小说、吸血鬼文学和狼人文学。德拉库拉相传为史上第一个吸血鬼,以吸食人血为生,并且永世不老。而被吸血者亦变为其同类,由此衍生出吸血鬼整个地下体系。近年来著名的有《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范赫辛》和《黑夜传说1、2》等。
○5、连环变态杀手类。这是恐怖片的经典模式之一,也是观众最为畏惧的恐怖片类型,故事人物的生活背景往往就是观众最为熟悉的,其中变态杀手的“练成”取决于环境对其的压力或者自身的性格缺陷,观众在体验惊吓恐怖的同时也无意识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与人相处。著名的有《万圣节》系列、《德州电锯杀人狂》系列、《危情十日》、《尖声惊叫》系列、《毛骨悚然》系列、《开膛手杰克》、《来自地狱》、《七宗罪》和《沉默的羔羊》三部曲。
○6、悬疑灵异类。这一类型是好莱坞一反其血腥暴力风格而拍的惊栗悬疑片。这类片子没有血腥恶心的场面,没有血肉模糊的视觉冲击,但在心理上却能给观众更大的冲击。有希区柯克大师的《闪灵》(被誉为史上最恐怖的恐怖片)和《群鸟》、《第六感》、《谎言背后》、《孤岛惊魂》等。
相比之下,韩日恐怖片的题材显得狭隘得多,不像好莱坞如此全方位取材,但其恐怖指数绝不亚于好莱坞,甚至过犹不及。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1、灵异鬼怪类。东方鬼怪灵异故事精彩程度比西方过犹不及,佛教在亚洲的盛行,加重了东方人的“鬼魂”传统,肉体死了灵魂还存在,直至下一轮回……对鬼魂的敬畏心理被东方电影很好地吸纳,于是在恐怖片中我们经常能体验那种平素就有的恐惧感。出名的有日本经典的《午夜凶铃》系列、《咒怨》系列、《鬼水凶灵》、《鬼娃花子》,韩国的《退魔录》、《狐狸楼梯》系列等。
○2、心理变态凶杀类。日本在此类影片的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特殊的民族性格以及巨大的社会环境压力造就了日本人对恐怖片的独特见解。有震惊全世界的《豚鼠》系列、《切肤之爱》、《大逃杀》系列……等【5】。
第二、在表达恐怖元素的手法上好莱坞侧重血腥暴力的观感刺激,韩日则是以心理恐惧为主。
有人说好莱坞的恐怖片是靠特技与血腥堆积起来的,这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好莱坞恐怖片的拍片模式。通过残酷的屠杀场面以及让人呕吐的血腥画面来冲击受众的视觉感观,以此达到吓唬观众的效果。但这种惊吓效果往往只能给观众暂时的视觉冲击,看过之后便会遗忘,无法给人以深层次的震撼与惊惧。真正的恐怖不是来源于视觉刺激,而是来源于想像。从东方人的视角看,好莱坞传统恐怖片缺乏的正是让人想象的空间。但很奇怪,好莱坞从来对“血肉横飞”都是热衷不已,几乎每年都很会有大量的低成本恐怖片重复这一模式,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日韩恐怖片的恐惧描述则不同于好莱坞的血腥直露的风格,往往用一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影像,时刻游荡在你视觉之边缘,让你心惊胆战之时却急于想瞧个清楚。日韩恐怖片侧重发掘人心底最深处的恐惧与孤寂,它所营造出来的气氛与故事的发展时刻牵着你走,忽明忽暗的影视效果又给我们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让你欲罢不能。这也是日韩恐怖片能够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恐惧的原因。《午夜凶铃》系列、《鬼娃娃花子》等日本恐怖片中鬼怪的形象都是不确定的缥缈幻影,这种若即若离、似有似无的处理手法让观众的期待心理愈加浓厚,恐怖感水涨船高【6】。
第三、好莱坞恐怖片多涉及基督信仰,韩日则多牵扯佛教理念。
宗教在现代西方人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这与西方人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面临精神上的日益贫困化状态有关。为了摆脱罪恶感,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和慰藉,西方人基督信仰盛行不衰。好莱坞作为西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有意无意地在恐怖片中融入信仰元素,一方面为了贴近民众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为恐怖题材的拓展了注入新鲜血液。从《驱魔人》系列到《七宗罪》,宗教因素都是显而易见的,以圣经为蓝本进行故事挖掘成了好莱坞拍摄恐怖片的一条捷径。
日韩跟中国一样,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善恶有报往往是日韩电影尤其是恐怖片必备之潜规则,一方面反映东方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也在宣扬东方人的传统理念。日本的《咒怨》系列、《午夜凶灵》等其实都隐含了佛教中的轮回观念,“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善恶观更是在东方恐怖片中潜移默化。
第四、好莱坞善于从大处入手,韩日恐怖意象源于生活细节。
好莱坞恐怖片侧重情节和直观的视觉效果,要么通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离奇故事不断散发恐惧气息,要么直接把惊栗的场面赤裸裸的暴露在银幕上,对主题的侧重刻画和对效果的直线追求,使好莱坞恐怖片极少注重对细枝末节的描述。这种特性在很多好莱坞恐怖片中都能看到,诸如《生化危机》《骑弹飞行》等,一个侧重对场面的刻画,一个专注对离奇经历的描写。
韩日则不然,恐怖片道具都是日常用品,常常出现录像带、电话、头发、镜子、影子、水、废弃的建筑以及莫名其妙现身的东西。真正的恐怖不是恶形恶状的鬼,而是一束冰冷的目光、一丝邪恶的微笑和某些你欲知未知的、带禁忌性质的隐秘。比如《午夜凶铃》和《鬼水凶铃》中,仍旧反复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突发的电话声和没关的水龙头【7】。
第五、好莱坞和日韩恐怖片中的主角多为女性,不同的是韩日女性多具双重性,好莱坞女性则多为单一化。
日韩恐怖片中的主角多为女性,她们既美丽又恐怖。在表现出骇人的残忍和邪恶的同时,也有令人同情和惋惜的一面。无论是《午夜凶灵》贞子、《鬼娃化子》中的花子或是恶灵,她们身上邪恶而恐怖的力量都源自人性深处的黑暗,源自心灵的不安宁与强烈的孤独感。影片在恐怖的外表下呈现的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这种双重性因素正是韩日恐怖片的关键元素之一。
相比之下,好莱坞恐怖片中的女性刻画则显单纯化,女主人公通常是处于虚弱、无力的绝对劣势地位。而且很少有一部恐怖片的女主角是邪恶的、负面的,就算没有明确说明她的正义,也总会有意无意地着重表现她优秀的、高尚的、或至少在一大帮变态中合乎常理的一面。
第六、韩日恐怖片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侧重写意和内敛,好莱坞恐怖片缺乏文化底蕴,追求咄咄逼人写实感。
日韩恐怖片虚无缥缈的恐怖意象体现了东方文化长于写意的一面,与追求咄咄逼人写实感的好莱坞电影截然不同。注重写意的日韩恐怖片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审美心理,使人的思维活跃起来,日韩文化有内敛气质,寓动于静是日韩恐怖片的一大特性。日本版的《午夜凶铃》中没有好莱坞恐怖片中常见的血腥和暴力,黑白灰的基本色调、缓慢的节奏、平淡的对白,用东亚文化中独有的沉稳与冷静来叙事,却步步为营地迎来让人屏住呼吸的至惊至恐。它用一种相对原始的电影语言,突出表现了对意境的营造、悬念的铺垫,用影片节奏、光线、化妆来给观众营造一种从内至外的恐怖。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历史的短暂使好莱坞在恐怖片中对传统文化精神一向少有表现,那些由高科技武装工业奇迹般的现代电影画面告诉我们,即使好莱坞电影一直沉迷于对人类梦想的再现,也只能囿于超现实主义抑或未来主义。好莱坞为了构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大场面过分依赖电脑特技。而电脑特技的盛行似乎正意味着电影语言特色的丧失。如此一来,电影也就仅仅能满足人们感官刺激需要。只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画面从眼前掠过,电影艺术所独有的在时空组接中渲染紧张气氛、制造起伏跌宕出人意料情节的语言魅力便难得一见。由电脑特技所表现出来的恐怖感只是一种单纯的视觉恐怖,而绝非电影恐怖。电影恐怖感应该是一种情绪和心理上的恐怖感,只有恐怖感真正在思想上产生震动和影响,才是最高境界,才能使观众有审美愉悦。
或许是好莱坞已经意识到自身的缺陷,也或许是处于迎合亚洲观众的欣赏趣味,近年来所拍的恐怖片已不再只是单纯的视觉恐怖,在运用其先进的数码技术的同时,更多的糅合了人性心理和情绪因素的刻画。如近些年拍的《沉默羔羊》、《出入阴阳界》和《小岛惊魂》等,都是突破了以往好莱坞恐怖片传统拍片模式的佳作。
也许把中国排除在亚洲恐怖影视主流之外,稍显武断。但作为一个发展不均且良莠不齐的电影市场(注:发展不均指的是恐怖片方面大陆与香港台湾的水平差距),尤其是内地,成熟度与商业度都略显稚嫩,而在恐怖片的拍摄手法与主题表现上中国就更显苍弱。但是中国的恐怖影视市场潜力巨大,观众对恐怖片的热衷程度绝不亚于美国和韩日,因此恐怖片的发展有无限的拓展空间。正因为此,中国的恐怖市场更要向业已成熟的好莱坞与韩日影视市场取经学习。当然我们不能照搬它们的模式,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底蕴,方能创作出属于中国的经典恐怖影视,而这也是中国现在和未来从事电影行业的人所要面临的任务了。
参考资料:
【1】聂欣如著 《类型电影》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74页―76页
【2】蔡卫,游飞编著 《美国电影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页――259页
【3】林育唏著 《&世界恐怖电影精品赏析&序》 南方出版社 2003年版
【4】李一鸣著 《与黑暗同行――随社会变迁的好莱坞恐怖片》大众电影 1998年02期
【5】郝建著 《影视类型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132-163页、164-183页
【6】《论美国和日本恐怖片中的区别》 搜狐上海(sh.sohu.com) 日
【7】《解读日本恐怖片吸引人的五大元素》 环球时报 2005年 第20版
读中文的居然写起有关电影而且是有关恐怖片的毕业论文,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包括我自己,也一度想放弃过这样的念头。但实在是忍不住对电影的偏好,想给自己多年来对电影的痴迷来个纪念性的回顾,加上张世君教授的支持于是就决定一写到底了。
关于电影与文学,我以为电影即文学,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在于自己向来习惯直观性的接受信息,懒于啃食大部块头的书籍,想给自己一个“从影视中一样可以学到知识、为人之道”的借口;另一方面有这“第七艺术”之称的电影,本身亦确实具有文学性的一面:它可以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可以是一卷气势恢弘的历史画面。文学通过浓淡笔墨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情节,通过多样的叙事手法勾勒曲折离奇的故事,以想象为桥梁将故事中隐含的主题传输给读者;电影则是通过演员的言行举止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画面传输环境背景,通过蒙太奇等剪辑手法叙说一波三折的故事,以眼睛为窗口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直观的呈现给观众。手段不同,但目的一样,以教化和传播为共同的契机,从这点看电影和文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在张世君教授的亲切指导下,这篇关于恐怖片论文终于得以顺利完成。一年多来,无论是大三的学年论文还是现在的毕业论文,张教授都给了我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既让我意识到论文本身的不足,又使我能以明确的思路完成对论文的修整、完善。在这里我再次感谢张教授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上给我的启迪和帮助!

(4)恐怖电影的制作中有几个关键因素可以强化恐怖的效果,其中主要以声音、背景和情调为主。
首先是声音。声效的作用不可忽视。恐怖的旋律带给观众的往往震撼要比视觉冲击更强烈。如果在观赏一部恐怖影片时关掉音箱,那么它的吓人指数也将大大降低。以香港电影《见鬼》举例,有一幕场景是刚做完眼角膜手术的女主角在医院休息,随后听到奇怪的呻吟声。当她出门查看时,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位老婆婆(鬼魂)。这时你可以听到人的声音。突然,那位老婆婆消失地无影无踪。正当观众跟随女主角的目光找寻消失的老人时,女主角身后突然传来沉重的叹息声像重锤般狠狠得砸在观众的心头。而在这这后,那隐隐约约的哀号“我好可怜啊”更是令人不寒而栗。纵观这段影片,镜头既没有面目狰狞的面孔,也没有残忍血腥的场面,然而却依旧令人感到惊心动魄。这充分说明了声效的重要性。所以当我们因为看恐怖影片而感到害怕时,不妨关掉音箱试试。其次是背景。为了制造可怕的气氛,恐怖画面的背景通常选取荒凉、幽暗的地方。如破旧的房子、空旷的操场、僻静的小路、神秘的墓园……都是恐怖片的常见场景。三是情调。黑夜、浓雾、阴雨等给人带来压抑感的天气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在电影《七宗罪》中,主角所在的城市一直处于阴雨天。这无形之中就给观众一种压迫感。除此之外。这部影片还有许多场景匠心独运地凭借着昏暗的灯光以及幽暗的房间营造神秘气氛。比如在影片开头两位侦探打着手电进入阴暗的犯罪现场时,微弱的灯光、肮脏的地面无不暗示着凶案的可怕。尤其是那两道舞动的手电光束,令观众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侦探们的目光环视现场。而在影片的另一幕中,警探进入了罪犯曾住过的房间。那黑暗的卧室与被红光覆盖的暗房无一不让人心惊动魄。尤其是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此更凸显了凶手的变态人格。同时也为整部影片定下了灰暗的基调。不过我个人认为《七宗罪》不属于恐怖片的范畴,我认为应该属于悬疑片的行列。
东西方恐怖电影存在形象和表现形式的差异来源于文化的差异。由于亚洲国家的人们主要信奉佛教,因此亚洲的恐怖片,尤其以日韩为主,其内容主要偏向于冤鬼复仇,因果报应等。鬼魂的形成也与传说、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鬼魂行凶的主要形式也以诅咒、惊吓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日韩的恐怖片中冤鬼主要以女性为主。这并不是歧视,而是与文化有关。例如日本是个神道国家,人们相信圣洁的巫女拥有很高的灵力,自然邪恶的女鬼就有很高的诅咒力,而雪女等传说的存在也为电影的题材提供丰富的选择。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日韩恐怖片主要以营造气氛著称。例如《午夜凶铃》、《咒怨》等。这种创作手法往往更能使恐怖形象深入人心。据称,有位女子曾因恐怖片看多了而认为贞子会爬出电视,结果她居然把电视机砸了。
而欧洲的宗教主要为天主教。因此西方人对于天堂、地域、魔鬼等形象的认识更为深刻。有意思的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类有关文化宗教的恐怖片都以塑造悬疑气氛著称。西方这类影片的主要代表有《驱魔人》、《凶兆》等。为什么这类宗教恐怖片魅力更大?以《驱魔人》举例来说,它一直是西方恐怖片排行榜上的老大。也许这类影片的技术并不先进,但需要说明的是,在西方人眼中,魔鬼是无具体形态的,它会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事物诱惑人类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影片所产生的影响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知道恐怖,为什么人们对恐怖电影如此乐此不疲呢?言而总之,人们实际上在享受被惊吓时的快感。常态下,人们一般选择被刺激,但是,当他们进入了戒备状态,做好了充分的心理转备,体验恐惧也就成为了体验快乐。而刺激则成为了人们的兴奋剂。就像有些人喜欢坐过山车或玩蹦极一样,它们的的道理是一样的。
看恐怖电影反应了人性的另一面,那就是受虐,人类都有受虐的心理倾向。如同我们看恐怖片的时候从一开始我们知道主人公是公正正义善良的化身,一方面我们看到主人公从一开始的无助和被折磨,但我们又在想急切的等待看到主人公是如何死的,甚至盼望主人公死掉远远比享受主人公的无助折磨更甚。我认为这就是人性的黑暗面。人的形象如同斯芬克斯之谜一样,都有多面性。可能外表道貌岸然、伦理道德,内心阴险奸诈、男盗女娼。呵呵,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想笑。哈哈。言归正传,米兰?昆德拉在评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时说:“她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魔术师,因为她懂得如何把谋杀变成消遣……她的小说像是一个杀人集中营,里面有一条专为我们消遣的杀人生产线。”恐怖片中当然少不了这样的杀人生产线,但不管死了多少人,最应当死的,或者说最“希望”死的主人公总是逃脱了。恐怖片就此被消解,谋杀就此成为消遣。大家从电影营造的氛围中醒来,继续好好地活着。根据一项调查表明,人类的恐惧因素依次排序为:死亡、黑暗、孤独无助等等。很显然,这些恰恰都是恐怖电影的基本元素。电影圆了恐怖的噩梦,释放出观众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在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同时,又充当了一副安慰剂。正因为恐怖片具有其他片种无法替代的消遣功能,大批观众才对它趋之若鹜,它保证能让人安全地体验恐怖,安全地获得生命中需要承受的刺激。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一类恐怖片,其营造恐怖的根源都是一样的--压抑、阴暗、宣扬恶的胜利;不同的恐怖片只不过因反派角色的不同,而在具体手法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升华和再现。我个人认为恐怖电影的存在是一种必然,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如同我在此之前所写的,它把人性的黑暗通过另外一种“虚幻” 的艺术(我指的是电影)表现出来,多数这类电影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呈现了一种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比如香港的恐怖片向我们渲染生活中要一心向善,勿以恶小而为之。美国的怪物电影如《1408幻影凶间》的男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恐怖之后,意识到了家庭的可贵。《深海狂鲨》、《侏罗纪公园》则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科技滥用的反思等等.
赞助商链接
东西方送礼文化差异汇总 1、礼品观念差异:中国人更注重礼品的实用性,不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很 多时候尤其是遇到红白事, 参加宴会的礼品直接就是钱;而西方人则...不同类型电影名称总结_广告/传媒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许多很经典的电影,文档内...【五大悬疑电影推荐】 NO.5万能钥匙:悬念迭起度: NO.4恐怖油轮:悬念迭起度: ...《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各种票据区别汇总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各种票据区别汇总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票据...自动汇总的区别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路由 自动汇总 路由] 路由 的区别制链接] [复 咖啡眼泪 楼主 发表于
16: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 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 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 ...《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正是因为教育的不同才使得我们国家的孩子和西方国家的孩子差别那么大。下面就简单谈 谈东西方的教育 东西方的家庭教育 西方儿童开始启蒙教育的年龄要比东方的儿童早...Spend和take的区别 汇总_初二英语_英语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网上资料的汇总整理,希望大家喜欢。Spend 和 take 的区别一、简单的记住两个句型就行: It take sb.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_工作总结/汇报_总结/汇报...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 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几年前的好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