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赞舞蹈的台词歌词

版权所有  
网站群: |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
&&&&&&&&&&&&&&&&&&&&&&&&&&&&&&&&&&&&&&&&&&&&&&&&&&&&&&&&&&&&&&&&&&&&&&&&&&&&&&&&
&&&&&&&&&&&&&&&&&&&&&&&&
主持&&&&&&&&&&&& &&
[67668][67354][66482][75523][74104][76612][4079][77627][72129][74959][72601][74074]
&您现在的位置:&&&&&&&&&[专题]&&&&正文
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
作者:林仁昱&&&转自:[台湾]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已阅:12744&&&时间:&&&录入:xiangbo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文献属性】[台湾]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2000年度,硕/博士学位论文【出版年代】2001年【文章标题】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英文标题】A study of the Buddhist Songs in Tun-Huang document【文章作者】林仁昱【指导教师】郑阿财 【文章页数】440页
【中文关键词】敦煌|佛教歌曲|音乐文学|佛教文学
【英文关键词】Tun-H Buddhist S Music Literature
【中文摘要】一 、本文论题及取材说明敦煌佛教歌曲,是指抄写于敦煌文献中的佛教歌曲,所以,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属于“敦煌歌辞”研究工作的一环,但将探讨的范围界定于佛教传播教义、或法事活动所运用的歌曲之内。所以,本文的研究方向,除了讨论“敦煌歌辞”时,所必须注意的写本、歌辞内容、歌辞类型(形式)、搭配曲调、唱法等问题之外,更因“佛教歌曲”具有“宗教应用”的特质,而必须注意弘法效益(传播效益)及法事安排(礼拜行仪)等方面的探索。进而根据前述的研究成果,与相关文学及艺术作品相比对,以呈现其在敦煌艺术、中国佛教文学、中国音乐文学领域中的价值。&&&&二、 本文各章节之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取材范围与研究方法、章节安排、前贤研究成果。&&& 第二章“敦煌写卷上的佛教歌曲”,本章主要呈现佛教歌曲写于写卷上的样貌。首先藉由写卷上的资料,讨论敦煌佛教歌曲的作者、创作年代、写卷上题记时间等问题。接着,分就“歌曲集”、“歌曲丛抄”、“散篇歌曲”等不同情况,进行探讨。所谓“歌曲集”,指经过法师有系统编组歌曲的写卷,大多具有特定“法会”的实用功能;“歌曲丛抄”则是未有系统编组,甚至内容混杂多样的丛抄歌曲写卷,是僧人或信徒临时抄写,甚至可以随时增抄而集成的;“散篇歌曲”则有因应临时演唱方便,而成携带方便的单张单卷,也有附写于经籍或各类应用文献,属于临时杂抄的现象。而综观前三节的论述,可知写卷的不同面貌,特别是与他文联抄的现象,往往关系歌曲应用的“功能”问题,所以,本章第五节,将透过前述的三种状况,针对佛教歌曲与其它文献同抄一卷的情形,依照同抄文献的类别作讨论,以凸显佛教歌曲写于卷上,与其它文献是否相关的问题,明了歌曲抄于卷上,于实际表现上的意义。&&& 第三章“敦煌佛教歌曲的内容”,本章虽以叙述“内容”为主题,但为了叙述的完整与探究的便利,各篇歌曲的校录结果,也都将列入本章的叙述当中。而本章采取逐篇叙录的方式,将以各单篇歌曲作为逐一列举的标目,若该篇为仅见于单一写卷的歌曲,将以该写卷为本,叙录其标题之有无、歌曲之完缺、前后相接的歌曲或其它文献名称、主要意旨、句式韵律、各章内容之联系、各章内容的叙述特色(包含叙述法、修辞)、内容之所据(例如经典出处);若该篇可见写本不只一卷,甚至是多卷,则将以某卷(歌辞最完整或形式较具特色)为代表,照单一写卷歌曲的情况叙录,之后再逐一列举他卷的异同,以作为比对。至于依“内容”所作的章节区分,除“劝说出家”与“道场经验”、“阐扬孝道”与“转述故事”,两类各并为一节叙述讨论外,尚有“极乐净土”、“五台朝圣”、“说禅论理”、“礼仪应用”等类别,均以单独一节作探讨,而各节之末,均综合分析、归纳出该类歌曲的特色。&&& 第四章“敦煌佛教歌曲的类型”,依据敦煌佛教歌曲的形式样貌,分为“诗赞型齐言”、“诗赞型非齐言”、“曲子型”(有明确标记曲调名称的长短句,含合乎后世词牌格律者及仅句式相合者)、“杂言型”(未见名称的长短句、未见明确句式章法之长短句、有俗曲名称但各章句式及体制不同的俗曲歌谣)四个类型,“曲子型”与“杂言型”并为一节。分别依句式、章法(单章与联章)、附加套语(前引与后送、过门、呼喊句)、和声、本辞套语、修辞技巧、语言旋律等论题,进行归纳与讨论,以表现各类型、体制的特色。此外,打破前述各种类型的限制,针对以“序号”作为联章标目的歌曲,另置一节进行讨论,考明此类歌曲的“名称类别”(如“五更转”、“十二时”、“五更转十二时”、“百岁篇”)、句式与篇法等情况,为历来学者相关于此的争议,求得解答。&&& 第五章“敦煌佛教歌曲的实践”,敦煌佛教歌曲既然可称为“歌曲”,也就是本具演出的特性,并非仅仅是书面上的文字记录而已,因此,“曲调”、“唱法”、“整体表现”等论题,将是佛教歌曲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时空远隔,当年演唱的曲调与方法,已不复存在,仅能透过歌辞形式所留下来的痕迹、“曲子型”歌曲的曲调名称、卷上相关的演唱说明、附加于歌辞的标记(如“平吟”、“侧吟”)进行推敲,至于少数现今仍然演唱的歌辞,其曲调显然并非敦煌文献所用者,则仅可作为参考之用。所以,本章所呈现的研究内容,就在于利用有限的文献数据,佐以音乐文学于运用、发展上的诸多特性,分析敦煌佛教歌曲于实际演出的情形,并推论其于“行仪性”与“演艺性”所可能产生的表现效果。&&& 第六章“敦煌佛教歌曲的价值”,文学与艺术作品的产生与发展,往往具有其深厚的时代意义,而敦煌佛教歌曲居于佛教迅速“中国化”的时代,担负着宣传宗教义理,激发宗教情感的责任,更是别具意义,所以,本章第一节将由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如何透过音乐(歌曲),作为教团与民间交流“桥梁”的历史记载着手,探索敦煌佛教歌曲于宗教传播与实践上的价值。此外,敦煌佛教歌曲的性质,分别属于“佛教文学”与“音乐文学”的范畴,因此在这两个范畴中,敦煌佛教歌曲所处的地位,以及所能反应的现象为何(如“形式演变的时代性”),也就是本章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而敦煌石窟艺术与佛教歌曲多有相互对应之处,此二者之间究竟有何相关,是否于实际运用时,有相互搭配的可能,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论题,因此,本章第二节的主题,将着眼于“敦煌佛教歌曲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第七章“结论”,本文研究成果的综合叙述,以及“敦煌佛教歌曲”相关研究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论文目次】
&&& 封面&&& 目次&&&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取材范围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敦煌写卷中的佛教歌曲&&& 第一节 敦煌佛教歌曲的制作&&& 第二节 佛教歌曲集&&& 第三节 佛教歌曲丛抄&&& 第四节 散篇佛教歌曲&&& 第五节 佛教歌曲与他文同卷之探究&&&
&&& 第三章 敦煌佛教歌曲的内容&&& 第一节 极乐净土类佛教歌曲&&& 第二节 五台朝圣类佛教歌曲&&& 第三节 劝说出家与道场经验类佛教歌曲&&& 第四节 讲述故事与阐扬孝道类佛教歌曲&&& 第五节 说禅论理类佛教歌曲&&& 第六节 礼仪应用类佛教歌曲&&&
&& &第四章 敦煌佛教歌曲的类型&&& 第一节 诗赞型齐言佛教歌曲&&& 第二节 诗赞型非齐言佛教歌曲&&&&第三节 曲子型与杂言佛教歌曲&&& 第四节 序号联章佛教歌曲&&&
&&& 第五章 敦煌佛教歌曲的实践&&&&第一节 敦煌佛教歌曲的曲调&&& 第二节 敦煌佛教歌曲演唱&&& 第三节 敦煌佛教歌曲的表现意义与效果&&&
&&& 第六章 敦煌佛教歌曲的价值&&& 第一节 敦煌佛教歌曲于宗教传播上的价值&&& 第二节 敦煌佛教歌曲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 第七章 结论&&& 附表&&& 附谱&&& 附图&&&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书目及期刊(依姓名笔划顺序排列)大正一切经编辑委员会《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日本大正原版影印,1987《长阿含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册《太子须大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册《九色鹿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册《妙法莲华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9册《阿弥陀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无量寿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观无量寿佛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维摩诘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4册《超日明三昧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册《摩诃僧只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2册《十诵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3册《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4册王文才〈敦煌大曲〉,项楚主编《敦煌文学论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王忠林〈敦煌歌辞“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析论〉,《中国通俗文学与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抽印本 1993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56修订本《敦煌变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第一版1984年二刷《敦煌古籍叙录》,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据1962年商务印书馆本重印,1983 王昆吾〈五台山与唐代佛教音乐〉,《五台山研究》第四期及第五期,1987〈汉唐佛教音乐略述〉,《汉唐音乐文化论集》,台北:学艺出版社,1991〈佛教呗赞音乐与敦煌讲唱辞中”平””侧””断”诸音曲符号〉,《汉唐音乐文化论集》,台北:学艺出版社,1991《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王哲雄《净土礼佛行仪艺术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1971幻生〈五台山曲子六首及其它〉,《菩提树》杂志(台北)第314期,1979年1月 中西和夫〈日本净土教礼仪的音乐特性----比叡天台净土教〉,《佛教东传2000年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台北市立国乐团2000中村元着,林泰、马小鹤译《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 方广锠《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06981号~斯08400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白化文〈对可补入《敦煌变文集》中的几则录文的讨论〉,《敦煌学辑刊》第9期,1986年第1期 加地哲定着、刘卫星译《中国佛教文学》,高雄:佛光出版社,1993 冉云华〈讽诵的力量〉,《佛光学报》第3期,1978年8月〈南宗赞小记〉,《敦煌学》第15期,1989年12月〈敦煌本“大乘布萨文”研究〉,《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史苇湘〈关于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任半塘《敦煌曲校录》,台北:世界书局《全唐五代词汇编》之一,1971〈唐代“音乐文艺”研究发凡〉,附于《教坊记笺订》,台北:宏业书局影印本,1973《唐声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唐戏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敦煌歌辞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任半塘、王昆吾主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 曲金良〈敦煌佛教文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卍续藏经会编《卍续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排印本,1983《卍正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日本藏经书院排印本影印,1980《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卍正藏经》第68册 向达〈论唐代佛曲〉,《小说月报》20卷10号,南京:中央大学,1929年10月〈唐代俗讲考〉,《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收录原刊于《国学季刊》第六卷第四号改写版,1950年1月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1989 朱庆之〈敦煌变文诗体的换“言”现象及其来源〉,项楚主编《敦煌文学论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朱绿梅〈也谈敦煌讲唱辞的音乐渊源〉,《敦煌学辑刊》第7期,1985.6 杜斗城〈关于敦煌本《五台山赞》与《五台山曲子》的创作时代问题〉,《敦煌学辑刊》,第11期,1987年6月《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李立信〈任半塘“唐声诗皆为齐言”说商榷〉,《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2期,1999 李正宇〈试论敦煌所藏“禅师卫士逢遇因缘”----兼谈诸宫调的起源〉,曲六乙、李肖冰主编《西域戏剧与戏剧的发生》,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李抱忱〈谈谈给中文歌词作曲〉,未见编者《近七十年来中国艺术歌曲》,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 李纯仁《中国佛教音乐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1971 李振邦《中国语言的音乐处理》,台北:天主教教务协进会出版,1977 佛光出版社编选《佛教圣歌集》,高雄:佛光出版社,1995初版六刷 吕炳川〈佛教音乐----梵呗----台湾梵呗与日本声明之比较〉,《吕炳川音乐论集》,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79 汪娟〈敦煌写本《上生礼》研究〉,《全国敦煌学研讨会论文集》,嘉义:中正大学 中文系所,1995〈敦煌写本《金刚五礼》研究〉,《敦煌学》第20期,1995年12月《敦煌礼忏文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博士论文,1996〈敦煌写本《十二光礼》研究〉,《庆祝潘石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页481─509,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9月〈敦煌写本《法身礼》初探〉,《中华佛学研究》第一期,1997年3月 志盘法师(宋)《佛祖统纪》,《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册 延一法师(宋)《广清凉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 林仁昱〈梵曲新唱----略说现代佛教音乐的源流与现况〉,《中谛》第二期,高雄: 中山大学中谛佛学研究社,1994年6月《唐代净土赞歌之形式研究》,高雄:国立中山大学硕士论文,1995〈论敦煌本五台山赞歌的现化〉,《第十一届中部地区中文所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抽印本,1996年5月〈由唐代净土赞歌看敦煌联章俗曲歌谣套用曲调的原则〉,项楚主编《敦煌文学论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敦煌本“五台山曲子”的演艺探究〉,《2000年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台北市立国乐团,2000年1月《中国音乐文学讲义》,自印本,2000年9月二版林玫仪《敦煌曲研究》,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74〈由敦煌曲看词的起源〉,《书目季刊》,第8卷第4期,1975年3月〈敦煌曲在词学研究上的价值〉,《汉学研究》,第4卷第2期,1986年12月〈敦煌曲子词斠正初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年5月〈研究敦煌曲子词之省思〉,《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1年6月〈敦煌云谣集斠正〉,《淡江学报》,第21期,1984年5月〈试论敦煌曲子词的调式〉,《隋唐五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抽印本)》,嘉义: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1998林谦三着,郭沫若译《隋唐燕乐调研究》,台北:鼎文书局影印,《近古文学概论等三书》之一,1974周丕显〈敦煌俗曲分时联章歌体再议〉,《敦煌学辑刊》,创刊号(总第4期),1983年8月金冈照光〈敦煌本赞偈类数则〉,《东方宗教》第46期,1975年10月〈论敦煌本和声联章〉,《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台北:中央研究院,1986法振法师〈愿将此土三千界,响彻五会念佛声----五会念佛说明〉,《狮子吼》第25卷第3期,1986年3月 法照法师(唐)《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末》,《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孟列夫主编、袁席箴、陈华平译《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吴曾(宋)《能改斋漫录》板桥:艺文印书馆百部丛刊集成,第52辑,影印守山阁丛书本,1968 季羡林主编《敦煌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吴肃森〈论敦煌佛曲与词的起源〉,《敦煌学辑刊》第16期,1989年12月〈论敦煌歌辞与词的源流〉,《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 邱燮友〈唐代民间歌谣的结构〉,《书目季刊》第9卷第3期,1975年12月〈唐代民间歌谣与敦煌曲子词之探述〉,《中国学术年刊》第1期1976年12月《美读与朗诵》,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1 段安节(唐)《乐府杂录》,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排印本1982年第四次印刷 姜伯勤〈敦煌音声人略论〉,《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敦煌悉磨遮为苏莫遮乐舞考〉,《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砂冈和子〈敦煌散华乐和声曲辑考〉,《敦煌佛教文化研究》,兰州:甘肃社科纵横编辑部,1996 柛泰纯〈六时礼赞音乐考〉,《善导大师研究》论文集,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80 洪静芳《唐诗入唱研究》,台中:东海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1 星云法师《无声息的歌唱》,台北:菩提树出版社,1953 南卓(唐)《羯鼓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守山阁丛书本,收入丛书集成新编,1985 施萍婷〈法照与敦煌文学〉,《社科纵横》1994:4 页12-14 1994 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昭慧法师〈从非乐思想到音声佛事〉,《佛教艺术》,蓝吉富主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91册,台北:华宇出版社,1984年6月初版 胡耀《佛教与音乐艺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徐俊《敦煌诗歌残卷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6月 徐信义《词学发微》,台北:华正书局,1985《词谱格律原论》,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高启安〈十重深恩〉与敦煌曲子〈十恩德〉、〈十种缘〉、〈孝顺乐〉,《敦煌研究》第26期,1992年2月 高雅俐《从佛教音乐文化的转变论佛教音乐赞台湾的发展》,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佛教音乐与修行----从佛教仪式音乐实践到弘法音乐会展演的另类思考〉,《佛教东传2000年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台北市立国乐团,2000 柴剑虹〈列宁格勒藏敦煌“长安词”写卷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7月 望月信亨着、释印海译《中国净土教理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1三版 张先堂〈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敦煌研究》第49期,1996 张商英(宋)《续清凉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 张说(唐)《张说之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据清光绪乙巳仁和朱氏刊本影印,1982 张运华《中国佛教仪轨》,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张梦机《词律探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 郭茂倩(宋)《乐府诗集》,台北:里仁书局据中华书局排印本影印,1981 郭雅玲《敦煌歌辞用韵考》,台北:东吴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8 崔令钦(唐)原著,任半塘笺订《教坊记笺订》,台北:宏业书局影印本,1973陈中凡〈从隋唐大曲试探当时歌舞戏的形成〉,《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八卷第一期, 1964年3月陈祚龙〈唐代敦煌佛寺讲经之真象〉,《海潮音》1992.11〈关于中世敦煌流行某些“偈”或“偈子”〉,《海潮音》60:3 页29─35 1981.1〈敦煌写本“法体十二时”订正〉,《华冈学报》第4期,页149─155 1967.12〈考证卫元嵩的十二因缘六字歌词----云楼散记之一〉,《民主潮》第25卷第6、7期,月陈柏蓉《龟兹乐与隋唐音乐文化之研究》,嘉义:中正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6陈垣 编《敦煌劫余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1931年北平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专刊之四初版影印,1991陈旸(宋)《乐书》,台北:商务印书馆据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3康讴主编《大陆音乐辞典》,台北:大陆书局,1991曾永义《诗歌与戏曲》,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8道世法师(唐)《法苑珠林》,《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3册道宣法师(唐)《续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黄坤尧〈唐声诗歌辞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13期,1982智升法师(唐) (下卷另注比丘善导集记)《集诸经礼忏仪》,《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项楚〈敦煌本“行路难”之再探讨〉,《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敦煌歌辞总编匡补》,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善导法师(唐)《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安乐行道转经愿生净土法事赞下卷》,《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往生礼赞偈》,《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依观经等名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道镜法师(唐)《念佛镜》,《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圆仁法师(日本)《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台北永和:文海出版社影印大正四年高楠顺次郎重编排印本,1976舒梦兰(清)辑、陈栩、陈小蝶考证《考证白香词谱》,台北:学海出版社据原排印本影印,1982冢本善隆《唐中期の净土教----特に法照禅师の研究》,京都: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1933冢本善隆等编《望月佛教大辞典》,东京:世界圣典刊行协会,1973八版杨西华《唐代俗讲文学的原创性及其大众需要关系之研究》,台中:东海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78杨衒之(北魏)《洛阳伽蓝记》,台北:商务印书馆据上海涵芬楼影印明如隐堂本,198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台北:丹青图书公司重排印本,1992慈怡法师主编《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三版义净法师(唐)《南海寄内归法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叶美妏《唐代的文学传播活动研究》,台北:淡江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1叶蓁蓁《圆仁法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所见的唐文化》,台北: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4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78赵立真《敦煌赞文之研究》,中坜:中央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3慧皎法师(梁)《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慧祥法师(唐)《古清凉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慧严法师〈煮云上人精进佛七源流之探讨〉,《慧严佛学论集》,高雄:春晖出版社,1996刘长东《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成都:四川联合大学博士论文,1998郑阿财〈孝道文学“父母恩重赞”校录〉,《木铎》第9期,1980年11月〈孝道文学“十恩德赞”初探〉,《华冈文科学报》第13期1981.6《敦煌孝道文学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1982〈敦煌写卷定格联章“十二时”研究〉,《木铎》第10期,1984年6月〈敦煌写本“百岁篇”研究〉,《木铎》第11期,1987年2月〈敦煌写本“九想观”诗歌初探〉,项楚主编《敦煌文学论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佛教转向人间化的特点〉,《普门学报》第一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1月 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敦煌俗字谱》,台北:石门图书公司,1978《龙龛手鉴新编》,台北:石门图书公司,1980〈敦煌卷子俗写文字与俗文学之研究〉,《孔孟月刊》,1980年7月《敦煌词话》,台北:石门图书公司,1981 蔡灿煌〈分析不可能分析的音乐:从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谈中国佛教音乐中念诵的采谱与分析(以普门品和大悲咒为例)〉,《佛教东传2000年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台北市立国乐团,2000龙沐勋《唐宋词格律》,台北:里仁书局,1995 昙鸾法师(西魏)《赞阿弥陀佛偈》,《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7册 薄小莹《敦煌遗书汉文纪年卷编年》,长春:长春出版社,1990 戴明贤编《梵呗赞谱》,台中:国际佛教文化出版社,1990三版 谢重光〈中古佛教寺院为社会文化中心说〉,《汉唐佛教社会史论》,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0 谢佩慈《敦煌诗歌用韵研究》,高雄:中山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999 谢俊逢《印度传统音乐之研究》,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94 禅叡法师《“敦煌宝藏”遗书索引》,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 简上仁〈“五更鼓”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台湾幅佬系民歌的渊源及发展》,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1991 罗宗涛《敦煌讲经变文研究》,台北: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72〈敦煌变文中诗歌形式之探讨〉,《中国诗歌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 证空法师(日本)《修业要决》,《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3册 赞宁法师(宋)《宋高僧传》,《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 饶宗颐〈孝顺观念与敦煌佛曲〉,《敦煌学》第一期,1974年7月〈“法曲子”论(从敦煌本三归依谈“唱道词”与曲子词关涉问题)〉,《中国史研究》,第30期,1986《敦煌曲续论》,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 饶宗颐、戴密微《敦煌曲》,巴黎:法国国家科学院,1971 观本法师《香光阁随笔》,台北新店:弥勒出版社,现代佛学大系第35册影印本,1983
【】【】【】
[17096][13614][16464][14416][14886][15325][15060][16218][11984][11963]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站长:&&&&&&&&页面执行时间:125.00毫秒Powered by:朗诵背景音乐_适合朗诵的背景音乐_诗歌朗诵背景音乐大全 - 365音乐网
最新入榜歌曲
朗诵背景音乐
本列表1-3天更新一次,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好听的朗诵背景音乐
123456789101112
查看更多...
在线音乐门户,分享最新网络歌曲,带给你最好听的新歌
记住我们的域名:
正为您在处理数据, 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学礼赞舞蹈歌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