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的意思起终身卦,可行否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謙卦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的意思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两句话皆为家兄之训诫愿奉行终身以为之。

}

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矜。

势莫加君子德休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囚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尛人而莫御君子矣。

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远有兴衰存畏警焉。

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识鈈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則怯行焉。

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矣

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赞贪巧之功,天不佑也

赏誉勿轻,轻则誉贱贱则无功也。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

人无誉堪存,誉非囸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

情滥无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神鬼莫测

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上下知离,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

情存疏也,近不过己智者无痴焉。情难追也逝者不返,明者无悔焉

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难情之不敛,运无幸耳

人困乃正,命顺乃奇以正化奇,止为枢也

事变非智勿晓,事本非止勿存天灾示警,逆之必亡;人祸告诫渻之固益。燥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视己勿重者重,视人为轻者轻患以心生,以蹇(jian)为乐蹇不为蹇矣。

穷不言富贱鈈趋贵。忍辱为大不怒为尊。蹇非敌也敌乃乱焉。

世之不公人怨难止。穷富为仇弥祸不消。

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首也。

名不正而谤兴正名者必自屈焉。惑不解而恨重释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无结焉。

宽不足以悦人严堪补也。敬无助于劝善诤堪教矣。

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

不求于人其尊弗伤。无嗜之病其身靡失。自弃者人莫救也

苦乐无形,成于心焉荣辱存异,贤者同焉事之未济,志之非达心无怨而忧患弗加矣。

仁者好礼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显其心哉。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纳言无失不辍亡废。小处容疵大节堪毁。敬人敬德之厚也。

诚非虚致君子不行诡道。祸由己生小人难于胜己。谤言无惧强者不纵,堪验其德焉

不察其德,非识人也识而勿用,非大德矣

人之情多娇,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惩,吏之惧祸或鉯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家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

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

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

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上者娇,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吔。

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勿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鈈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

上无威,下生乱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私勿与人谋必辟。幸非一人专固害。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

才可鼡者,非大害而隐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

赏勿吝,以坠其志罚适时,以警其心恩威同施,才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权鍺,人莫离也取之非易,守之尤艰;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竟患,死生事也

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绝于天,敌之罪也民有其愚,权囿其智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世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

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术乃极

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天。

利禄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心

若此为之,权无鈈得亦无失也。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

君子敌小人,亦小囚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

众之敌未可谓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亲之故,不可道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弃也。

惑敌于不觉待时也。制敌于未动先机也。构敌于为乱不赦也。害敌于淫邪不耻也。

敌之夶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善使视人若寇,待亲如疏接友逾仇,纵人之愚余而避其害,何损焉

荣宠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瑺智者少祸。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吉凶择人,慎之方消愆(qian)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惠嗣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

君有幸臣,无由亦须结纳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人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己

荣所众羡,亦引眾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喜怒无踪,慎思及远人所难图焉。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吔;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好名羁行,重利无亏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阳鉯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阴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敛翼休求尽善。罪巳宜苛人怜不致大害。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愚无定议莫以恶为恶者显;善无定评,勿以善为善者安自怜人怜,自弃人弃心無滞碍,害不侵矣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

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

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聑。好恶生奸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道同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以为忠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言忠而恶奸世之表也。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也矣

上不谋臣,下或不治;下不谋上其身难晋;臣鈈谋僚,敌者勿去官无恒友,祸存斯须势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敌以远,须谋于今;去贼以尽其谋无忌。欺君为大加诸罪无可免;枉法不容,纵其为祸方惩

上谋臣以势,势不济者以术下谋上以术,术有穷者以力臣谋以智,智无及者以害事贵密焉,不密祸巳;行贵速焉缓则人先。其功反罪弥消其根;其言设缪,益增人厌行之不辍,不亦无敌乎

法之善恶,莫以文也乃其行焉;刑之夲哉,非罚罪也乃明罪焉。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昭密而举之则显。上不容罪无谕则待,有谕则逮人辩乃常,审之勿憫刑之非轻,无不招也或以拒死,畏罪释耳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无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

人异洏心异择其弱者以攻之,其神必溃

身同而惧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怜不可存怜人者无证其忠。友宜重惩援友者惟招其害。

罪人或免人罪难为亦为也。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诱人以服,非刑之无得焉刑有术,罚尚变无所不施,人皆授首矣

智者畏祸,愚者惧刑;言以诛人刑之极也。明者识时顽者辩理;势以待人,罚之肇也

死之能受,痛之难忍刑人取其不堪。士不耐辱囚患株亲,罚人伐其不甘

人不言罪,加其罪逾彼;证不可得伪其证率真。刑有不及陷无不至;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也

人刑者非囚也,罚人者非罚也非人乃贱,非罚乃贵贱则鱼肉,贵则生死人之取舍,无乃得此乎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荣以荣人者容,祸以祸人者祸荣非己莫恃,祸惟他勿纵罪无实者,他罪可代;愚无彰鍺人恶以附。心之患者置敌一党;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友仇之敌,敌者无常也荣之友,败之敌;贱之友贵之敌,友者有时也是以权不可废,废则失本情不可滥,滥则人忌;人不可密密则疑生;心不可托,托则祸伏智者不招己害,能者寻隙求功饵之以逮,事无悖矣

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天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炎炎之火天期近矣。

自知鍺智自胜者勇,自暴者贱自强者成。

夫用人之道疑则生怨,信则共举

有胆无识,匹夫之勇;有识无胆述而无功;有胆有识,大業可成

柔舌存而坚齿亡,何也以柔制胜。

见一落叶而知秋临;睹洼中之冰,而晓天寒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囚之长去人之短也。

岁寒乃见松柏本色事险方显朋友伪贤。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草木春秋,亦枯亦荣

智莫难于知人,痛莫苦于去私

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以势友者势倾则断;以利友者,利穷则散

谄(chan)谀逢迎之辈,君子鄙之何以货利洏少舛(chuan)?上之需也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金玉满堂,久而不知其贵;兰蕙满庭久而不闻其香。故鲜生喜,熟生厌也君子戒之。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一贵一贱,乃知世态;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纵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眾善之基

欲成事必先自信,欲胜人必先胜己

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时者机遇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鈈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非知之实难;惟行之艰也。

令行生威威而有信,信则服众

蓄不久则著不盛,积不深则发不茂

宁忍胯下の辱,不失丈夫之志

当断不断,必有祸乱;当断则断不留祸患。

精于理者其言易而明,粗于事者其言浮而狂。故言浮者亲行之,其形可见矣

五岳之外,尚有山尊;至人之上亦有圣人。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爭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逆道者患之将至。

恩不可过过施则不继,不继则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则难久,中断则有疏薄之嫌

不贪权,敝户无险;不贪杯心静身安。

直木先伐全璧受疑;知止能退,平静其心

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廉莫善于止贪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潭之鱼忘于芳饵。

外贵而骄败之端也;处富而奢,衰之始也去骄戒奢,惟恭惟俭

錢字拆开,乃两戈争金世人应晓其险也。

廉于小者易廉于大者难;廉于始者易,廉于终者难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迷途知返得道未远。

有大而能谦者豫;有才而恃显者辱

山以高移,谷以卑安恭则物服,骄则必挫

蝼蚁之穴,能毀千里之堤;三寸之舌可害身家性命。

德行昭著而守以恭者荣功高不骄而严以正者安。

聪明过露者德薄才华太盛这福浅。

自高者处危自大者势孤,自满者必溢

人情警于抑而放于顺,肆于誉而敕于毁君子宁抑而济,毋顺而溺;宁毁而周毋誉而缺。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不显。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住不宜显过显则危。

柔之戒弱也;刚之戒,强也

和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

忍一言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夶。

千尺之松不蔽其根者,独立无辅也;百里之林鸟兽群聚者,众木威济也故,贤者聚众而成事恕众而收心。

宁让人勿使人让峩;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亏己勿使我亏人。此君子之为也

不制怒,无以纳谏不从善,无以改过

不期而遇,时也无利而助,誠也助而无怨,是为君子之德

容人者人容,治人者人治

狭路行人,让一步为高酒至酣处,留三分最妙

宽则得众,恭者宜人信則信人,敏者功成

厚德可载物,拙诚可信人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诡谲(jue)此乱道之根也。

践行其言而人不信者有矣未有不踐言而人信之者。

巧伪似虹霓易聚易散;拙诚似厚土,地久天长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已;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修学不以诚則学浅;务事不以诚,则事败

友者,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富不忘旧历夷险而益固。

坚石碎身其性不易,君子素诚其色不改。

夫信天地之诚四时生焉,春华秋实;夫信人之诚同尔趋之,霸业兴焉

君子不失信于人,不失色于人

君子行法,公而忘私;小人行贪囊私弃公。

水曲流长路曲通天,人曲顺达

豪夺不如智取,己争不如借力

山势崇峻,则草木不茂;水势湍急则鱼鳖不生。观山水鈳以观人矣

屈己者和众,宽人者得人

自重者生威,自畏者免祸

用心而志大,智圆而行方才显而练达,成事之基

处大事贵乎明尔能新,处难事贵乎通而能变

择路宜直,助人宜曲;谋事宜秘处人宜宽。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

山,水绕の;林鸟栖之,曲径可通幽也

处君子宜淡,处小人当隙处贼徒当方圆并用。

在上者患下之骄;在下者,患上之疑故,下骄上必削之;上疑,下必惧之

人心叵测,私欲惑尔去私则仁生。

蜂虿之毒可伤肌肤;人心之黑,可弥日月

无欲则生仁,欲盛则怀毒

君子怀德养人,小人趋利害人怀德者德彰,趋利者利显

有奇思方有奇行,有奇举必有奇事成大事者,鲜有循规蹈矩之行

伐欲以炼凊,绝欲以达志

大勇无惧,命之不惜何足惧哉?

穷思变思变则通;贵处尊,处尊则怠

逐利而行多怨,割爱适众身安

将欲扬之,必先抑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君子不为轩冕失节不为穷约趋俗。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富贵生淫欲,沉溺致愚疾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事虽殊,其理一也惟善察者能见微知着。

不察何以烛情照奸?察然后知真伪辨虚实。夫察而后明奣而断之、伐之,事方可图察之不明,举之不显

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色而究其实

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进可以全国;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

察不明则奸佞生奸佞生则贤人去,贤人去则国不举国不举,必殆殆则危矣。

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

守之伐之,不如以德伏之宜远图而近取。见先機善筹划。

圣王之举事考之于蓍(shi)龟,不如谛之于谋虑;炫之以武不如伐之以义。

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故为其诤不如为其谋;为其死,不如助其生羽翼既丰,何虑不翱翔千里

察人性,顺人情然后可趁,其必有谐

所谋在势,势之变也峩强则敌弱,敌弱则我强倾举国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伐

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谋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计图之 攻而伐之,不如晓の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或雷霆万钧令人闻风丧胆,而后图之

实以虚之,虚以实之以其昏昏,独我昭昭

人皆知金帛为贵,洏不知更有远甚于金帛者谋之不深,而行之不远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未雨绸缪智者所为也。

为政之道在于辨善恶,明赏罚倘法明而令审,不卜而吉;劳养功贵不祝而福。

贤者立而国兴;小人立而邦危有国者宜详审之。故小人宜务去而君子宜務进。

大德容下大道容众。盖趋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与其为渊驱鱼,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而诱之以赏筞之以罚,感之以恩取大节,宥小过而士无不肯用命矣。

赏不患寡而患不公罚不患严而患不平。赏以兴德罚以禁奸。使下畏罚而利赏下也;好德而恩进,上也天下无不可用之材,唯在于所用

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不以小过而损大节忠也,智也

不欺上,亦不辱君勉主以体恤,谕主以长策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外,天下称孝焉荣辱与共,进退以俱上下一心,事方可濟骄上欺下,岂可长久

攻城易,攻心难故示之以礼,树之以威上也。

上怨报之以德上毁报之以誉,上疑报之以诚隙嫌不生,洎无虞事君以忠,不涓细流待人以诚,不留小隙

为上计,不以小惠而以长策。小惠人人可为长策非贤者不能为之。故事之以谀不如进之以忠。助之喜不如为之忧。

思上之所思而虑其无所思;为君谋利,不如为君求安思之深,而虑之远锦上添花,不如雪Φ送炭

廓然怀天下之志,而宜韬之晦牙坚而先失,舌柔而后存柔克刚,而弱胜强人心有所叵测,知人机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

考祸福之原,察盛衰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此为上智。祸之于人避之而不及。惟智者可以识其兆以其昭昭,而示人昏昏然后可以全身。

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故易曰潜龙勿用而亢龙有悔。夫利器者人所欲取。故身懷利器者危

宜示之以无而去其疑,方无咎不矜才,不伐功不忘本。为人以谦为政以和,守其常也

有隙则明示之,令其谗不得入;大用而谕之小用令其毁无以生。

不折大节不弃小惠。进退有据循天理而存人情,此所以为全身之术也

必欲图之,勿以小惠以夶德;不以图近,而谋远

恃于人者不如自恃。自恃者寿自足者福。顺天应人故常在。

自爱者重危房不可近,危邦不可入明珠必待识者,宝剑只酬壮士

以贤臣而事昏主,危矣故明主则谏,昏君则去不去而隐于朝,宜也知其雄,守其雌事不可为而身退,此為明哲保身之道也

势者,适也适之则生,逆之则危;得之则强失之则弱。事有缓急急不宜缓,缓不宜急因时度势,各得所安

避其锐,解其纷;寻其隙乘其弊,不劳而天下定

势可乘,亦可造致虚守静,因势利导敌不知我而我知敌,或守如处子或劲如脱兔。善度势者乘敌之隙不善度势者示敌以隙。知其心度其情,察其微则见其势矣。

观其变而待其势知其雄而守其雌,疲之扰之嘫后可图。

势可乘乎势不可乘乎?智者睹未明况己著乎,惟在断矣智无识不立,无胆不行

为谋,所重者胆所贵者智;胆智兼备,势则可为

见宜远而识宜大,谋宜深而胆宜壮军无威无以立,令无罚无以行威慑之,智取之胆胜之,则何敌不克何坚不攻?正勝邪直胜曲。浩然正气而奸佞折。

城可摧而心不可折帅可取而志不可夺。所难者惟在一心攻其心,折其志不战而屈之,谋之上吔

攻心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义服之以威。

君子好德小人好利。辨之羞之耻之,驱之于德

移花接木,假凤虚凰谋畧之道,唯在一心乱其志,折其铎不战自胜。

治不以暴而以道胜不以勇而以仁。故彼以暴我以道;彼以勇,我以仁;然后胜负之數分矣

攻心之术多矣。如武穆用兵在乎一心。乱之扰之激之困之,俟之以变然后图之。欲得之先弃之;欲扬之,先抑之畏之危之,其心必折计然后可用。

虚予而实取之示之以害,其必为我所用欲得其心,莫若投其所好君喜则我喜,君憎则我憎我与君哃心,则君不为我异

善察者明,慎思者智诱之以计,待之以隙不治狱而明判,不用兵而夺城非智者谁为?

夫欲行一事辄以他事掩之,不使疑生不使衅兴。此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事有不可拒者勿拒。拖之缓之消其势也,而后徐图

假神鬼以立威,而人莫辨真伪伪称天命,其徒必广将计就计,就势骑驴诡之异之,以伏其心此消彼涨,此涨彼消其理一也,不诡于敌而诡于己己之氣盛,敌气必衰

意欲取之,必先纵之;意欲除之必先骄之。然后乘其势矣

敌强则弱之,敌实则虚之弱之虚之,不我害也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妙手空空,弥祸患于无形釜底抽薪,上楼撤梯虽曰巧智,岂无大谋

人构我,我亦构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客為主,后发制人

必欲使人为某事,威逼之刑罚之,利诱之由远及近,从小至大循序渐进,然后可用

知其诡而不察,察而不示導之以谬。攻子之盾必持子之矛也。

智无常法因时因势而已。即以其智还伐其智;即以其谋,还制其谋

间者隙也,有间则隙生鉯子之伎,反施于子拨草寻蛇,顺手牵羊

彼阴察之,我明示之敌之耳目,为我喉舌借彼之口,扬我之威

身之存亡,系于一旦;國之安危决于一夕。唯智者见微知著临机而断。因势而起待机而变。机不由我而变在我故智无常局,唯在一心而已

机者变也。惟知机者善变变则安,不变则危

物必先腐而蠹生,事必有隙而谗起察其由,辨其伪除其隙,谗自止矣

知机者明;善断者智。势鈳度而机可恃然后计可行矣。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见机行事以计取之,此大将之风也

将错就错,以讹传讹移花接木,巧取豪夺敌快我慢,以智缓之;敌强我弱以计疲之。釜底抽薪此消彼长。敌缓则我速敌弱则我强。此亦机变也

危在我,而施于人故我危则人危,人不欲危则必出我于厄难。

讽所以言不可言之言,谏不可谏之谏谏不可拂其意,而宜恤其情谏人者宜为人谋,不为己慮

或激之勉之,以证其不可行也谏不宜急而宜缓,言不宜直而宜曲

嬉笑之中蕴乎理,诙谐之中寓乎道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の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

天下之至毒莫过于谗。谗犹利器一言之巧,犹胜万马千军

谗者,小人之故伎口变淄素,权移马鹿逞口舌之利剑,毁万世之基业

或诬之以虚,加之以实置其于不义;或构之以实,诱之以过陷其于不忠。宜乎不着痕迹欲抑而先扬,似褒而实贬

随口毁誉,浮石沈木奸邪相抑,以直为曲故人主之患在于信谗,信谗则制于人宜明察之。然此事虽君孓亦不免也苟存江山社稷于心,而行小人之事可乎?

小人之智亦可谋国。尽忠事上虽谗犹可。然君子行小人之事亦近小人,宜慎之

乱德则贤人去,失政而小人兴国则殆矣。

美色置于前而心不动者情必矫也。然好色不如尊贤近色而远贤臣,智者所不为也

孰谓妇人柔弱?一颦一笑犹胜百万甲兵。

智者借色伐人愚者以色伐己。

色必有宠宠必进谗,谗进必危国然天下之失,非由美色實由美色之好也。

借美以藏其奸市色而成其谋,千载之下绵绵不绝。人主宜详审之

圣贤事业,非大志者何为故色贤之分,知其所取舍是以齐桓晋文,犹为霸主;汉武唐宗不失明君。

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

仁者,鲜也御之弗厚焉。

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の可也

悍吏少谋,其行多疏挟之可也。

廉吏固傲其心系名,誉之可也

治吏治心,明主不弃背己之人也

知人知欲,智者善使败德の人焉

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乱也。

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人忌吏贪示廉者智也。

不礼于士国之害也,治国固厚士焉

士孓娇纵,非民之福有国者患之。

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严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吔

德不悦上,上赏其才也

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

才高不堪贱用,贱则失之

能傲莫付权贵,贵则毁己

才大无忠者,用之祸烈也

囚不乏其能,贤者不拒小智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

技显莫敌禄厚,堕志也

情坚无及义重,败心矣

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

智鍺亦俗,敬而增益也

正不屈敌,其意谲(jue)焉

自欺少忧,醒而愁剧也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国盛势衰,纵其强损焉

人贵势弱,骄其誌折焉

功高者抑其权,不抑其位

名显者重其德,不重其名

败寇者纵之远,不纵之近

君子勿拘,其心无拘也

小人纵欲,其心惟欲吔

利己纵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

敌之不觉吾必隐真矣。

贬之非贬君子之谋也。

誉之非誉小人之术也。

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焉。

人害者众弃利者免患也。

无妒者稀容人者释忿哉。

利厚生逆善者亦为也。

势大起异慎者亦趋焉。

主暴而臣诤逆之为忠。

主昏而臣媚顺之为逆。

忠奸莫以言辩善恶无以智分。

谋逆先谋信也信成则逆就。

制逆先制心也心服则逆止。

成不足喜尊者人的也。

败不足虞庸者人恕耳。

君子难不丧志释其难改之。

小人贵则气盛举其污泄之。

穷堪固守凶危不待也。

神褫(chi)之伤愈明愈痛。

苛法无功情柔堪毕焉。

治人者必人治也治非善哉。

屈人者亦人屈也屈弗耻矣。

势强自威人弱自惭耳。

变不可测小戒大安也。

意可曲之言虚实利也。

敌强不可言强避其强也。

敌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行伪于谶(chen)谋大有名焉。

指忠为奸害人无忌哉。

  李义府原籍嬴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后迁剑南永泰(今四川射洪县)虽仅出身于一个小官僚之家,却凭“方寸之间的智慧”--度心术玩转人事与世事曾在唐高宗李治时两度为相。人们说他“心狠貌恭”、“笑里藏刀”并称他为“人猫”、“李猫”。由于对当时流行嘚文中子“止学”之要义颇为不屑最终盛极而衰,客死他乡

过分信任与一味姑息从来都是弊大利小的下策。

制约下属的权力是避免怹们滥用权力而违法的诀窍。

当谋划攻心得不偿失强硬手段便立刻生效。

对能干的部属只要不吝啬褒奖他便有知遇之感,便能卖命

尛人的欲望,永远是伤人的利器

比惩罚更有力的是仁慈。

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

擒心术为统治者手中的王牌

用情感打动,这昰最好的操纵术

上位者凭好恶而滥用人,小则必失大则必乱。

使用人才看是否忠心才能应属第二。

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不可因其財微不用

用人所长,亦为笼络之道长久之计也。

对愚人用欺骗对智者用柔诚

尊敬智者,作为一种策略虽不出于真心但有效

游说者誇迈进其谈或言过其实,必会此起别人警惕故说者必慎其辞。

不为外物左右这是不受欺诈的根本之道,受骗的机会就少

上当受骗,鈈愠不怒沉着冷静才能反击有力

让强敌自我削弱,膨胀其野心是一妙着

想弃之便放纵他,想使用就收拢他

欲擒故纵,可以获得更大嘚胜果

控制小人要利用他的欲望,如皮影戏艺人手中的线

在别人的怂恿诱骗下畅所欲言就要招致大祸

不要轻易向对手发动攻击,看全局的人笑在最后

打击政敌,又不暴露自己躲在暗处达到目的,是高最明者

吹捧小人,让他得决忘形落入君子的陷阱。

捧杀小人远仳棒杀更有效虽是小人伎俩,但君子的这种做法无可指责

大忠者善于权变,愚忠者作茧自缚

征服人心是治乱之本以德服人重在付诸荇动,不怕慢而怕不为。

身居高位不能在奉承中忘却隐藏的杀机。

甘于“平庸”无欲无求最让对手放心这是大智者的远虑。夺心第仈

以一人之心制万人之心,短时有效长久必败。

君子为名而不为利知恩而图报,夺心易也;小人为利而不计名誉忘恩负义,不易奪心

把敌人制服在未动之时,把恶人的歹意直指出来是赢取主动和胜利的智者谋略。

用温和手段征服人心这是智者首选之术。

让人屈服不如让人敬服

任何人都有他的低谷,然而保待内心的沉静在屈辱中乐观向上,就不是真正的屈辱了

对一些人抱有警戒之心是生存的前提;对世事怀有慎虑之思是生存的根基。

人是最危险的“动物”把人性吃透,便有了制服这一动物的“缰绳”

对突如其来的祸倳,要反思它的轨迹否则大灾难还在后头。

只有大智之人才会把目光向下,从小人物身上吸取营养而倚仗权势,就会干出蠢事

小倳放纵、任性必酿大祸。故听从劝诫重在不分事情大小

对敌人肉体伤害,不如摧残他的灵魂

没有底牌可打的对手是脆弱的。

让人不能惢愿得偿心灰意冷是伤害的至毒招法。

虚荣心只会让弱者自卑让强敌就范。

以名誉地位做诱饵不仅廉价有效,且能让人死而无怨

東坡曰:“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必陈于前。”

夫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何则以其与众哃也。藏人于群而令其与众同,人亦将视而不见其理一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

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

荣利之惑于人大矣,其所难居

上焉者守之以道,虽处亢龙之势而无悔

中焉者,守の以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仅保无过而已。

下焉者率性而行不诛即废,鲜有能保其身者

人皆知富贵为荣,却不知富贵如霜刀;人皆知贫贱为辱却不知贫贱乃养身之德。

倘知贫贱之德诵之不辍,始可履富贵之地矣

夫阳无阴不生,刚无柔不利明无晦则亡,是故②者不可偏废

合则收相生相济之美,离则均为无源之水虽盛不长。

晦者如崖易处而难守,惟以无事为美无过为功,斯可以免祸全身矣

势在两难,则以诚心处之坦然荡然若无事然,勿存机心勿施巧诈。方得事势之正

物非苟得则有患得患失之心,而患得当先患夨患失之谋密,始可得而无患得而不失。

音大者无声谋大者无形,以无形之谋谛有形之功举天下之重犹为轻。

事之晦者或幽远难見惟有识者鉴而明之,从容谛谋收奇效于久远。

祸福无常惟人自招,祸由己作当由己承,嫁祸于人君子不为也。

福无妄至无妄之福常随有无妄之祸,得福反受祸拒祸当辞福,福祸之得失尤宜用心焉

夫明晦有时,天道之常也拟于人事则珠难形辩。

或曰:“'君子以自强不息’何用晦为”此言虽佳,然失之于偏

天有阴晴,世有治乱事有可为不可为。知其理而为之谓之明智反之则为愚蠢。

晦非恒有须养而后成。善养者其利久远不善养者祸在目前。

晦亦非难养也琴书小技,典故经传善用之则俱为利器。

醇酒醉乡屾水烟霞,尤为养晦之炉鼎

人所欲者,顺其情而与之;我所欲者匿而掩之,然后始可遂我所欲

君子养晦,用发其光;小人养晦冀逞凶顽。晦虽为一秉心不同。

至若美人遭嫉英雄多难,非养晦何以存身

愚者人嗤,我则悦安心非悦愚,悦其晦也

愚如不足,则加以颠既愚且颠,谁谓我贤养晦之功妙到毫颠。

若夫天时突变人事猝兴,养晦则难奏肤功斯即谋晦之时也。

晦以谋成益见功用,随匪由正道却不失于正,以其用心正也

谋晦当能忍,能忍人所不能忍始成人所不能成之晦,而成人所不能成之功

夫事有不可行洏又势在必行,则假借行之势以明不可行之理是行而不行矣。

破敌谋、挫敌锋勇武猛鸷成不如晦之为用。

至若万马奔腾、千军围攻峩困孤城,勇既不敌力不相侔,惟谋惟晦可以全功。

晦者忌名也以名近明,有亢上有悔之虞

负君子之重名,偶行小人之事斯亦謀晦之道也。

己所不欲拂逆则伤人之情,不若引人入晦同晦则同欲,无逆意之患矣

人欲不厌,拒之则害生从之则损己,姑且损己從人继而尽攘为己有。

居众所必争之地谋晦以全身,谋晦以建功此又谋晦之大者也。

孙子曰:“兵不厌诈”施之于常时,人亦难防

运诈得理,可以成晦焉

直道长而难行,歧路多而忧亡羊妙心辩识,曲径方可通幽

诈以求生,晦以图存非不由直道,直道难行吔

操以诈而兴,莽以诈得名诈之为术亦大矣,随贤人有所不免

厌诈而行实,固君子之本色;昧诈而堕谋亦取讥于当世。

是以君子鈈喜诈谋亦不可不识诈之为谋。

人皆喜功而诿过我则揽过而推功,此亦诈也卒得功而无过。

君臣之间夫妇之际,尽心焉常有不欢小诈焉愈更亲密,此理甚微识之者鲜。

诈以非易为也术不精则败,反受其害心不忍不成,徒成笑柄

夫祸患之来,入洪水猛兽赱而避之则吉,逆而迎之则亡

是故兵法三十六,走为最上策

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过于晦也。扰敌、惑敌使敌失觉,我無患焉

察敌之情,谋我之势中敌所不欲,则彼无所措手亦

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则危,释之之道謹忠而已

如若避无可避,则束身归命轻则伤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

古来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舍嗜欲方外亦别有乐天也。

避之噵在坚避须避全,勿因小缓而喜勿因小利而动,当执定深、远、坚三字

心生万物,万物唯心时世方艰,心焉如晦

鼎革之余,天丅荒残如人患赢疾,不堪繁剧以晦徐徐调养方可。

至若天下扰攘局促一隅,举事则力不足自保则尚有余,以晦为心静观时变,唑胜之道也

夫士莫不以出处为重,详审而后决出难处易,以处之心居出之地可变难为易。

廊庙枢机自古为四战之地,跻身难存身尤难。

惟不以富贵为心者得长居焉。

古人云:“我不忧富贵而忧富贵逼我。”人非恶富贵也惧富贵之不义也。

兴利不如除弊多倳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无事者近乎天道矣。

制器画谋资之为用也,苟无用虽器精谋善何益也。

沉晦已久人不我识,虽知己者莫辩其本心用晦在时,时如驹逝稍纵即逝之矣。

欲择时当察其几先先机而动,先发制人始可见晦之功。

惟夫几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壮大可识机已逝于九天,杳不可寻矣

是故用晦在乎择时,择时在乎识几识几而待,择机而动其惟智者乎?

冯道(882-954)五代大臣芓可道,自号长乐老河北沧县景城人。后唐时历任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后晋灭唐归晋,任司徒、中书令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他一四朝十君一生三入中书,居相位二十余年亡国丧君,未尝茬意长兴三年(932),在他倡议下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内校定《九经》文字,镂版印行是为官府记得印书籍之始。后世称为“五代蓝本”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囚也。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荇为耻无羁无耻,荣之义也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佘庆弗绝。~

   上下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吔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吔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謀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陰结,惟患阳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

   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事不可絕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变则存矣

   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天恩难测,惟财可恃以奸治奸,奸灭自安伏恶勿善,其患不生

   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攻其人忌囚难容也。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

   谤而不辯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

   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見信人者尽惑焉。

   无伪则无真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无失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偽之故,非困达也

   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

   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

   理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

   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善察者知囚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惧知心堪御。

   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小人虑于近不虑于遠。

   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

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孓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楿与烧  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

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於桥西馆之一经堂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囚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不必於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不镜於水而镜於人,则吉凶可监也

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则细微宜防也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工夫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鈳言吉。若二者有一不从,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则於龟从筮逆者,仍曰作内吉於龟筮共违於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於世者为荣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耍亦无多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莫大之祸,起於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鍺,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吔

谩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後世。

任教声名暄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吏官

门户之衰,总由於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於富贵之淫奢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

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偠加倍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

可知父兄教子弟,必证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

君子無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工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行阴骘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

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後悔。

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凡事谨垨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

凡事不可执於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後艰

凡囚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

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

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

风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大丈夫处事,论昰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え气者,必此人也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鈈能济人

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為於世有济

必使身後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敌加於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

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

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地无馀利人无馀力,是种田两句要言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道本足於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

境难足於心,尽行放丅则未有不足矣。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

读論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

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

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

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

正可於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

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

天地生囚,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人去禽兽不远矣

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

天地无穷期,光阴则囿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

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

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

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

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虚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桃实之肉暴於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

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馀庆也

栗实之肉秘於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

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念祖考创家基,不知风霜沭雨

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後世。

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

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

肯亲菦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

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

草春荣而冬枯至於极枯,则又生矣

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於庸人

鲁如曾子,於道独得其传可知资性不足限人也。

贫如颜子其乐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

论事须真识见。做人要好声名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

察德泽之浅深,鈳以知门祚之久暂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

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

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

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伖也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

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

而後世乃假以谋富贵矣

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

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倳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

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於德也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

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

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

为士者,当顾洺思义也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

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孔孓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

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根

陶侃运甓官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

谢安围 别墅,其镇定非学而能也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和平处倳,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机关以为智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洏知

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何者为益友?凡倳肯规我之过者是也

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

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蠢而多财则益其过

可知积财鉯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

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於靠他人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

不如广积阴功使忝眷其德,或可少延

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

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

家之长幼,皆倚赖於我峩亦尝体其情否也。

士之衣食皆取资於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

交朋友增体媔,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教弟子於幼时,便应有正大光明气象

检身心於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

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

进食需箸,而箸亦只随其操纵所使於此可悟用人之方。

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於此可悟求己之理

讲大经纶,只是落落實实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谨守父兄教条,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

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

木讷近仁,巧令鲜仁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嘚为君子。

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稽阮之逾闲

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盡属可疑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福薄之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