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的孩子农家娃是否吃上热饭菜是怎么回事?

幸福高原合家欢农家娃当上了飞行员&|&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米玛 赵书彬  顺着隆子河谷一路向东,金黄的麦田和点点农舍星罗棋布。没过多久,车子折向了往北的一条土路,加玉乡强木庆村就在一片河谷台地上。
  村子中央的白嘎寺有些残破,但似乎更有岁月的沧桑感和历史感。寺庙旁边是一处更加荒废的大庄园遗迹,索朗旺姆的家紧挨着庄园。
  61岁的索朗旺姆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肤色白皙,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又烧水,又打酥油茶,还端来自家院里栽种的桃子招待我们。
  与其他农家小院不同,索朗旺姆家阳台正中的墙上,醒目地挂着两幅自治区领导与几位戴着哈达的青年学子的合影照片。原来,这里是当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公开招考的5名藏族飞行员中的一名&&索朗旺久的家。
  那是2001年5月的一天,在西藏农牧学院水电系读大学一年级的大儿子索朗旺久给家里写来了一封信,说是要报考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正在向全国高校招考的藏族飞行员。索朗旺姆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从农牧学院顺利毕业,在地区或是在县里当上个吃国家饭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索朗旺姆说。
  可是接下来,在地区农业银行工作的弟弟贡布告诉她,儿子作为通过了初试的60名学员之一,已经前往内地参加进一步考试。对飞行员这一做梦都从未想过的职业,索朗旺姆开始有了一丝想象。
  &一个农家孩子,开个手扶拖拉机不算稀奇,开上个汽车已经耀武扬威,开飞机在天上飞,那是何等的神奇!&
  想象归想象,索朗旺姆还是不敢把她的儿子与飞行员这一职业真实地联系起来。因为她听说,60个人里最终只选择5到6人。
  &心里真的没底,我的孩子从小表现优秀,但我们这么偏远地方的农村孩子,哪里是人家的竞争对手?&
  在紧张等待和着急彷徨时,弟弟贡布是索朗旺姆全部的信息来源和咨询对象。因为比她大9岁的老伴这时已经病入膏肓。
  那时候,村里不通电话,更没有手机,好消息还是通过一封信,来到了这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  
  &强木庆村一个农家孩子考上了飞行员专业,要开飞机喽!&这一消息在强木庆这一边境小村不胫而走,引起了轰动,也在加玉乡、隆子县,甚至在地区所在地泽当镇迅速传开。
  &完全被幸福包围,对躺在病床上、几年以后过世的老伴也是一个莫大的安慰。&索朗旺姆回忆道。
  &儿子回来后,已经成了新闻人物,来家里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县上的领导也来看望过。&幸福的笑意挂满了索朗旺姆的脸。
  没过多久,儿子带着满腔喜悦和憧憬,前往中国民航广汉飞行学院,正式成为中国民航第一批藏族本科飞行学员,为实现翱翔蓝天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之后,好消息接连不断:
  2005 年元月,儿子顺利毕业,加盟了国航西南分公司成都飞行部;
  2007年5月,利用安居工程补贴的1.2万元和儿子寄来的1万元,把房子彻底翻修一新;  
  2008年春天,儿子把她接到成都,让她在成都好好玩了一个月。
  &我现在每年都去成都呆一两个月,还去过五台山,四川最好的地方是都江堰,有山有水的&&&说着,索朗旺姆把她在成都期间儿子给她拍的照片拿出来给记者看。
  如今,索朗旺姆最为骄傲的儿子已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买上了房子,买了小汽车,还与一位叫央金卓嘎的、来自林芝地区的在读研究生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让索朗旺姆骄傲的不止是大儿子索朗旺久,二儿子其米多吉同样出色:在乡政府所在地开有藏餐馆,还经营一处砂石场,是新当选的隆子县政协委员。
  (编辑:张雪娥)[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zgmzb&#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6年 农家娃吃上热饭菜了吗?
关注新华网
制图:郭 祥
  制图:郭 祥
图为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吃午餐。
  原标题:农家娃吃上热饭菜了吗?(关注贫困山区儿童)
  2011年,似乎并不遥远。在那时候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高谷镇庞溪村小学,学生们每天早上都还得带着饭菜来学校,中午在食堂加热食用。“有肉,那就算是吃得不错了,一般都只带白米饭和一点素菜。”庞溪村小学校长赵广成说,“那时候在农村,我们算有食堂的学校,不错了。好多学校连食堂都没有呢。”
  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始实施,至今已近6年。农村的学生娃现在吃上了什么样的饭菜?他们吃得饱不饱、好不好、安全不安全?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三菜一汤,吃饱吃好
  “4元钱补助,必须吃到孩子肚子里”
  彭水县位于武陵山区的深处,是重庆贫困程度深的县之一。保家镇清平小学,是县城30公里外的一所乡村小学。
  6月2日中午12时20分,在清平小学食堂,热腾腾的米饭和炒菜刚刚盛进不锈钢桶,摆上食堂的餐桌:青椒胡萝卜炒肉片、莲白粉丝炒鸡蛋、炒土豆片,还有一道酸菜汤。
  “不同年级饭菜量不同,保证吃饱吃好不浪费。”学校校长吕正泽说,“食堂只能坐下一个班的学生,其他的班级由各班老师领回教室。现在,高年级的值日生可以自己把饭菜领回教室,自己分餐。”
  走过几个教室,孩子们正在排队分菜。一些孩子的自带餐具太小,3份菜都装不下,而有些孩子吃完第一碗,又跑来添了半碗饭。1点左右,值日生把饭菜桶归还到食堂,大多数饭菜都有剩的,但不多,勉强够填满桶底。
  “山外的人很难想象,就在前几年,我们这里有的农村家庭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家境好一点的,给孩子1块钱,中午能在校门口买点零食。家境差点的,就等着下午放学再回家吃。”吕正泽说,“现在有了食堂,搞起来营养午餐,家长和学生都反映吃得好多了。”
  在学校食堂进门右侧的墙上,可以看到一面公示栏。左边是本周的菜谱和推荐菜谱,右边是食材采购价和市场价的对比。学生每天的饭钱6元,4元是中央资金,2元由学生自费。一个孩子吃到多少钱明明白白。
  “我们的底线是,一份4元钱的荤菜,必须要吃到孩子肚子里去。”彭水县教委办公室副主任窦向军说,“根据情况不同,会收取1—2元,再加一个素菜和一个汤。在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两荤一素一汤。”
  2011年以来,重庆市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资金超过34亿元,惠及中小学生近650万人。
  “四统一”保障,吃得放心
  “学生吃的比乡政府食堂还好”
  张晓江是清平小学工会主席,也是学校膳食委员会主任。每周一上午,他都准时来到食堂库房,仔细检查米面肉油菜,有没有腐坏,有没有缺斤短两,有没有以次充好。
  平时乐呵呵的老张,这时候总会特别严肃认真。“这责任太大了,娃娃吃出任何问题,那我第一个跑不脱。”张晓江说。
  “有时候不进去,食堂门口有实时监控,我也要看好久。”张晓江说,“这学期刚来,我就发现食堂纱窗眼太大,可能防不住蚊子。马上提出来,他们第二天就改了。”
  食品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前提和保障。2012年以前,彭水学校食堂由学校自己管,食品安全和资金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春季起,彭水成立了智彭阳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政府委托公司负责学生营养餐。教师、学生和家长选出代表,组成膳食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和监督。
  “现在县里133所农村学校的营养餐都由我们负责,统一招标、统一采购,我们负责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对食堂统一管理。”智彭阳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仁义说,“这样做,一方面成本低了,一斤米比市场价低两毛钱。另一方面品质也好,上次一些乡政府干部来参观,都说吃的比乡政府食堂还好。”
  通过社会化服务,彭水县高谷镇庞溪村小学,这样一个只有45个学生的袖珍型小学,和有近500人的清平小学,享受了一样的食材配送和管理。食品验收、贮存、加工、售卖留样、配餐以及消毒保洁等各个环节,100多所农村学校也都是一样的操作规范。
  “我们学生少,所以只配了一个厨师,每天就做一荤一素。但是分量可不小,是推荐食谱上食材量的两倍呢,一些小孩能吃得比成年人都还多。”赵广成说。
  “大宗食材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分配、运送的‘四统一’制度,明确责任人,规范自查制度,这是目前比较好的经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认为,要避免各方对政策理解出现偏差,一些家长把营养改善计划认为是免费午餐,把原来应该给孩子吃饭用的钱减少了,误解了政策的本意。
  “五亲自”“六不准”
  “让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必须建食堂,要让孩子们吃上热饭菜才行。”窦向军认为,“我们之前也搞过一段时间的‘蛋奶工程’,但是很多孩子喝不惯牛奶。天天吃鸡蛋,有的孩子吃腻了,领了鸡蛋就扔。”为此,几年前,彭水县专门筹措近4000万元,对县内学校食堂进行新建、升级改造,保障“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在整个重庆,教育部门整合相关建设项目经费,优先安排中小学食堂新建、改扩建。目前,1957所学校食堂环境得到改善,基本消除了农村学校无食堂的情况。
  食堂建好了,重庆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责任进一步强化,提出了“五亲自”和“六不准”——
  各区县教委主任、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食品安全工作、亲自部署食品安全工作、亲自参加食品安全检查、亲自研究重大隐患整改措施、亲自下达隐患整改任务并跟踪落实。
  重庆各学校食堂,要严格执行“六不准”:不准私人承包,不准无证经营,不准从业人员无证上岗,不准主要食品原料在非定点供货商中自行采购,不准从无资质的小摊贩或流动摊贩处购买任何食品原材料,不准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各级教委每年都举办培训班,让从业人员定期轮训。针对农村学生蛋白质和热量摄入相对不足的特点,还组织专家制定了春、秋季参考食谱。
  调查显示,在重庆,农村学生饿着上课、饿着回家的情况基本消除,营养状况也得到改善。从2012年到2014年,男、女学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2.02厘米、2.21厘米,男、女学生体重分别平均增长0.5公斤、0.51公斤,男、女学生的生长迟滞率分别下降6.66%、6.92%。
  “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改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马冠生认为,要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将人员工资和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中央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奖励,保障食堂运转。推进“食育”的发展,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拉人群”的方式,提升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营养健康素养。(记者 蒋云龙)
责任编辑:
在中国消除贫困的一个重要项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5年后,一个“喜忧参半”的数字出现了。
教育部、财政部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系统数据填报工作,并及时在系统中更新学生基本信息变动情况,实现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实际受益学生人数等情况的动态监管,确保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人数准确无误。
(记者郝迎灿)记者日前从贵州省教育厅获悉:今年贵州已经下达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预算51.2亿元,受益学生349.1万人次;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30.15亿元,惠及农村学生448.6万人。和谐辽宁:让贫困农家娃享受同等教育
您的位置:
和谐辽宁:让贫困农家娃享受同等教育
日 14:54:07  来源:辽宁日报
】 【】 【】 【】&
崔丽娟是康平县高级中学的老师,从担任教学任务到现在,整整20年!现在她是副校长,在正常工作之外,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帮扶农村特困家庭的女孩刘鑫。&&& 刘鑫19岁,高三学生,家住郝官乡齐屯,家里只有10亩薄地,家境贫寒……崔丽娟不仅在教授学业上倾注了全力,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时不时地把换季的衣服送到孩子身边……在康平高中,50多位党员教师全部加入到了帮扶穷孩子的行列中(每人帮扶2至3名),150多位特困家庭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照顾。&&&
让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康平县优先发展教育的突出特点。&&&
据记者了解,康平县优化教育资源,从多个领域关爱穷孩子,使得不少出身寒门的农家娃顺利步入高等学府,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
&&& “名师工程” 教师成为奉献者
师德为道,师术为器,道在器之上。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康平县把办好教育的点子打在了这里,正所谓:名师出高徒。&&&
记者注意到,该县的中小学校实施了不同名目、但标准严格的“名师培训工程”,让教师成为奉献者、成功者。以康平高中为例,在校生2600人,2/3来自偏远农村乡镇,一半来自贫困家庭,特困生400多人。为让贫困农家子女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该校重点在5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即:新教师培训、胜任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名师培训,通过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使教师树立起强烈的学习意识、反省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奉献意识、未来意识,尤其是在“师品”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纪宏龙家住东升乡,是高三学生,父母出外打工。他对自己能在如此优良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和惬意。他说:“要更加发奋地学习,决不辜负学校老师和亲人们的期望。”
&&& 修缮危险校舍 农家娃就学无忧
康平县属贫困县,经济落后,财政收入不高。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共识。&&&
据统计,该县农村中小学有162所,其中农村初中15所、小学147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58397平方米。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中普遍存在教室年久失修,校舍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质量较差、标准较低的破败平房共86920平方米,占农村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的55%。&&&
记者案头有一组数据,是该县修缮、翻建危房校舍的实录:2004年完成危房改造41项,其中翻建17所、修缮23所;撤并1所,改造危房总面积15680平方米,其中翻建6960平方米;维修8720平方米。维修总投资747万元;2005年农村中小学危险校舍7530平方米,涉及16所学校,其中10所学校(4920平方米)的校舍属D级危房,6所学校校舍属C级危房。时下,这里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记者注意到,该县农村翻建的校舍全部是砖混结构的
“北京平”,最低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
康平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集中财力办大事,建一所是一所,建一所管一所。决不能让农家娃在危险的校舍里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他们同样有权利、有资格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一流的教育和一流的校园环境。&&&
据统计,仅去年,该县加强中小学校舍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基建总面积63480平方米,资金投入达到5623万元。
&&& 职业技能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
在康平县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教育各成体系,无论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中教育,就像百花园里争奇斗艳的花朵,各有千秋。但不论哪个层次的教育都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任务服务: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不同层次的人才选拔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对于那些没有考入大学的农村孩子,该县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农民远程教育等,多途径地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家门口成为乡村秀才。县教育局负责人说,这也是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最现实的需要啊!一位来自张强乡的职业高中学生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没能考入大学,但通过职业教育,也掌握了“求生立命”之本,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报。据介绍,2006年该县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职业学校的农家娃2199人,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乡镇农村劳动力4500人。今年,该县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农村劳动力培训达到60%以上;要使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能够就读职业中专,并达到未升入普通高中毕业生的30%,对初中毕业后未升入上级学校的毕业生培训率达100%……&&&
让贫困家庭的农家娃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这是康平县集中优势办“大教育”的最成功启示。
&&& 记者 朱 勤
【】  【】 农家娃吃上营养午餐
日 02:20来源:
版)山东省沾化县在农村中小学实行“营养午餐”行动,解决学生因路途远、家庭困难带来的午餐难题。图为12月4日,滨海镇实验学校二年级(1)班陶梦雅(右一)和同学们在一起吃午餐。
李向中 许中华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robo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户名&&密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您当前的位置 :
樟树临江镇:农家娃吃上免费午餐
字体:&& |
新闻热线:
宜春新闻热线:0795 - 3196218 &电话(短信)爆料: & QQ爆料:
  中国江西网讯&周德发报道:“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上午最后一节课铃声的响起,樟树市临江镇武塘小学的17名学生立马有序地排好队来到饭堂就餐。与往日不同的是,他们现在享受的是热腾腾的免费午餐。从今年春季开学起,他们就再也不用自己带午餐了。
  武塘小学只有17名学生,其中幼儿园学生6名。他们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且大多离家较远。
  “我家离学校有四五里路。中午如果回家吃饭,每次都很匆忙,甚至迟到。遇到下雨或下雪天,回家更不方便。所以,我以前一般都是从家里带来饭菜。现在好了,学校每天中午给我们做热菜热饭,而且非常好吃。”熊辉鹏一边说,一边夹起碗里的肉,有滋有味地吃着。
  该校校长彭银桃介绍说:“以前我发现有的学生上学匆忙,经常忘记带午餐,上课时就无法安心听讲,下课后急匆匆地往家里赶,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其危险性。现在,免费午餐的提供,不仅能让学生们专心学习,也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为了提供可口放心的免费午餐,武塘小学专门聘请了一位负责做饭的阿姨,学生们的米和菜都由武塘村村委会统一出资购买,每餐标准是一荤一素。
  其实,该村集体收入并不高,主要是靠每年约2万元的承包收入。村委会主任陈林芽说:“以后,如果学生的人数增多了,免费午餐的开支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5位村委会干部一致决定,每人拿出一个月的工资用于支持此项民生事业。”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3元/月
<font color="#、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font color="#、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稿件请投:
中国江西网宜春分站新闻热线
座机:0795 - 3196218
站长:朱振雄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中国江西网宜春分站【】
|&江西大江传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案号: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家院饭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