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林2017年宁夏朝觐名单还有多少名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实践的调查与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Hui Muslims’ Pilgrimage in Xihaigu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实践的调查与研究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Hui Muslims’ Pilgrimage in Xihaigu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新闻热线5广告热线5 地市频道: | 电子商务: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江西选派7名厅级纪检精英去了这些单位 字体:&& | 新闻热线:5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   本月中旬,江西省纪委在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等7家重要单位新设派驻机构。   这是江西首次向党的工作部门、省人大机关、省政协机关派驻纪检组,社会高度关注这7位纪检组长的身份。25日,&江西政读&(微信号:xxrbszb)记者经过多方采访核实,最终确定了这7个人的身份。   他们是省纪委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组长吕伟、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组长宋斌、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组长李晓浩、省纪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组组长廖元柱、省纪委驻省委政法委机关纪检组组长马青林、省纪委驻省人大机关纪检组组长邹文东、省纪委驻省政协机关纪检组组长罗亦斌。   社会高度关注7名纪检组长是谁?   这是省纪委首次向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政法委机关、省人大机关、省政协机关派驻纪检组,这7家单位不仅分量重,而且综合监督范围较广&&包括省委省政府信访局、省委省政府接待办公室、省委农工部、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档案局、省国家保密局、省委机要局、省网信办、省外宣办等。   据悉,7个派驻纪检组相对独立于所派驻部门,直接隶属上级纪委的领导,并重点监督驻在部门(含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省管干部和处级干部。   &当前这种派驻体现了党内监督不留死角,不留缝隙的时代要求。&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中心副主任、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曾明说,这传递给社会的信号是,党内任何组织,包括党的工作部门、人大机关和政协机关党组都要直接接受任命它的上级党组织的纪律监督。   另外,此次省委新任命的7名纪检组长就是从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善于监督的现任纪检系统厅级领导干部中比选产生的。他们任职报到时,省纪委相关负责人亲自陪同,各驻在部门主要领导如姚亚平、周萌、蔡晓明、赵爱明等省领导都亲自主持了见面会。   由此,社会高度关注这7名纪检组长到底是何许人。&江西政读&(微信号:xxrbszb)记者了解到,这7人都是纪检监察系统的业务骨干精英,而且都是厅级领导干部。&[1]&&& 凡本网注明“某某”栏目稿件版权均归江西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获转载许可的,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来源,不得修改文章标题及内容,并应注明转载自“中国江西网-××××(微信名)”,否则本网保留追诉法律的权利。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江网(dajwjx)"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实践的调查与研究 年第 1 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 Journal of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Gen. No. 115 总第 期 ???????????????????????????????????????????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实践的调查与研究
杨 文 笔( 宁夏大学 回族研究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宁 要: 朝觐是穆斯林的一项重要宗教功课 。中国穆斯林有着几百年的朝觐历史 。 改革开放后,夏西海固穆斯林朝觐实践的热情日益浓厚 。作为一个时代现象, 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热忱反映了当 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变化 。 关键词: 西海固; 回族; 哈吉; 朝觐 中图分类号: B9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6627 ( 2014 ) 01 - 0115 - 08“朝觐” , “Hajj” , “哈吉” , 阿拉伯语 音译 即为朝拜天房、 行巡偈礼, 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宗教功课 之一。伊斯兰教义规定, 一个穆斯林若有能力平生须朝觐一次 。从有记载的历史文献来看, 中国穆 斯林朝觐活动始自明朝, 清朝至民国以来, 中国穆斯林朝觐人数日益增多, 且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体现在朝觐主体的多元化、 朝觐交通工具的现代化、 朝觐方式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等。 改革开放以 来,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现代交通的发达便利 , 中国穆斯林朝觐功课的实践热情越来越高 。 , 涨 以宁夏西海固为观察点 可以对中国穆斯林朝觐的实践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天方夜谭: 西海固回族朝觐的历史记忆西海固是一个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念 ,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带, 包括西吉、 海原、 固原、 彭 阳、 同心、 隆德、 泾源、 红寺堡等 8 个贫困县( 区) 。土地贫瘠、 干旱少雨、 气候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构 。 西海固由此成为国 成了西海固自然环境的显性特征 , 宁夏著名回族作家石舒清将之称为“苦土 ” 务院确定为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 , 也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 2010 年, 一。据第六次全国人口统计数据表明 , 宁夏全区总人口为 6 301 350 人, 少数民族人口为 2 231 938 人, 占总人口 35. 42% , 回族人口为 2 190 979 人, 占总人口 34. 77% 。西海固八县( 区) 总人 口2 100 630 人, 其中回族人口1 200 035 人, 占宁夏回族总人口的57. 13% 。西海固作为中国回族主 要的聚居区之一, 历史上伊斯兰教在这里根植并得到较快发展 。 追溯西海固回族的历史渊源, 一般认为始自蒙元时期, 迄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 西海固回族 穆斯林的朝觐历史始自何时? 据民间口碑资料的传述, 西海固穆斯林朝觐的历史迄今大约 180 年, 之前是否有穆斯林去朝觐, 尚无资料证实。有清一朝, 中国内地穆斯林朝觐并不多见, 基本上是以收稿日期: : 2013 - 11 - 25 “西北回族地 区 新 农村 建设中的 宗 教社会 问题 研究― ― ―以 宁 夏西 海 固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09CSH006 ) 为例” 民族学博士, 主要从事民族社 作者简介: 杨文笔( 1981 - ) , 男( 回族) , 宁夏海原人, 宁 夏大学 回 族研究院 讲 师, 会学研究。115 以个体或少数几人搭伴前行。囿于经济条件和路途遥远, 当时内地穆斯林前去麦加 宗教人士为主, 朝觐者凤毛麟角, 西海固更是如此。清朝中期, 经历了同治回族起义, 劫后余生的西海固回族人生 活贫困、 处境维艰, 何谈长途跋涉远赴麦加朝觐? 即使如此, 也有少数教门虔诚的宗教人士, 为践行宗教功课, 历经艰难险阻, 冒九死一生之险而 朝觐天方。据嘎德忍耶石塘岭门宦内部口传资料记述 , 其门宦道祖尔布杜 ? 热赫玛尼 ( 又称“马胡 ), 子” 期间也有当地王大贵阿訇等与其搭伴同行 , 至今 曾三次徒步朝觐麦加, 历经 12 年艰难困苦, 人们还传述着他们当年朝觐途中的传奇轶事 。 民国时期,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 全国穆斯林朝觐人数增多, 中国穆斯林朝觐开始呈现出了规 《月华》 1933 年 5 卷 17 期文章统计, 1923 ~ 1933 年 11 年间中国内地穆斯 模化和组织化的特征, 据 , , , 1931 林朝觐人数 各年人数有所不等 但均有一定的规模 其中 年朝觐人数达到 160 人, 史无前例。 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也有所变化 , 开始出现了极少数阿訇或富绅结伴朝觐, 如虎嵩山阿訇 1924 年( 也有说法是 1925 年) 经由上海赴麦加朝觐。与清朝相比, 民国时期, 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人 数有所增加, 笔者翻阅王建平整理的民国时期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毕敬士拍摄的照片和留下的日记 , [1 ] ( 143 ) 。 其中就有朝觐归来哈吉的相片, 根据毕敬士的记述, 当时同心县韦州镇周围就有 50 个哈吉 但其透出的信息是, 民国时期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较之前确有增 毕敬士记述准确性值得怀疑, 加。然而对于大多数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来说 , 朝觐是一生既向往又难以实现的夙愿 。二、哈吉增多: 西海固回族社会中的新现象自古以来, 朝觐现象不绝如缕, 有多少信仰虔诚的穆斯林为完成朝觐功课 , 跨越千山万水, 克服 重重苦难, 以其传奇般的朝觐经历留下了千古佳话 。朝觐作为一项穆斯林应尽的宗教功课 , 并非人 人能为之。历史上, 朝觐只是极少数人能实现的夙愿,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 日越来越多的中国穆斯林开始实现其朝觐梦想 , 即使是在偏远贫穷的西海固, 越来越多的回族穆斯 林群众也加入到了朝觐队伍中, 表现出较高的朝觐热忱。 , 以全球眼光来看朝觐活动 朝觐热是当前全球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 就近几年麦加朝觐人数 2011 年的朝觐人数共计 2 927 717 人, 1 828 195 人来自国外, 来看, 较上年增加约 5% 。其中, 较上 年增加 1. 84%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 也呈现出朝觐人数较快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 自 1998 年到 2003 年, 2004 年达到 3 700 人, 我国穆斯林有组织的朝觐者共有 2 000 人, 随后的每一年都以 2 000[2 ] 2010 年有 13 000 多 人左右的速度增加, 直至 2008 年, 达到 11 800 人 。2009 年, 有 12 600 多人, 2011 年为 13 700 多人, 2012 年达 13 800 余人, 2013 年中国穆斯林朝觐人数约 11 800 人。 人, 1988 年朝觐人数为 15 人, 2007 年的朝觐人数已达 1 655 人, 就宁夏回族自治区而言, 恢复朝5 觐活动以来的 20 年间, 朝觐人数累计有 8 288 人。从 2003 年以来, 宁夏朝觐人数增长尤为迅速, [3 ] 525 人、 881 人、 1 085 人和 1 655 人 。2011 年, 年来的人数分别为 321 人、 宁夏参加朝觐的穆斯林 群众共有 2 506 人, 约占全国朝觐人数的 19. 2% ; 其中西海固八县 ( 区 ) 有 745 人, 占宁夏朝觐人数 的 27. 2% 。呈现朝觐人数不断上升, 人员年龄逐渐降低的特征。 同心县是西海固及宁夏朝觐人数最大的县, 同心县宗教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从 1985 年至 2009 年的 25 年间, 同心县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共计 2 590 人, 其中男性有 1 490 人, 女性有 1 100 人。 1990 年全县朝觐人数仅为 21 人, 2000 年全县朝觐人数也只有 45 人, 2005 年全县朝觐人数增至 87 , 2009 , 298 , 人 到了 年全县朝觐人数实现了较快增长 达到了 人 朝觐人数开始成倍增长。 与当前穆斯林朝觐需求增大相伴随的是 , 西海固朝觐中的供需矛盾随之出现。 由于朝觐申报 人数远远大于政府提供的朝觐指标 , 西海固每年朝觐名额分配与实际申报朝觐人数间存在着矛盾 。 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增加朝觐指标 , 但仍难以满足穆斯林朝觐者日益增长的朝觐诉求 。事实上, 朝 1947 年西北 5 省有 200 人申请朝 觐供需的矛盾自民国以来就一直存在 , 抗战胜利恢复朝觐活动, 116 觐, 南京国民政府批准 72 人; 1948 年提出申请的各族穆斯林达 2 000 人, 当时政府批准 200 人前往 [4 ] ( 334 ) 。这种朝觐中的供需矛盾时至今日 , 麦加 在中国西北穆斯林地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 2009 年时, 在西海固, 分配名额还多于实际申报人数, 但到了 2010 年, 峰回路转, 西 表 1 显示, 海固八县( 区) 朝觐名额分配为 745 人, 当年实际报名人数达到 2 585 人, 这就意味着有 1 840 人不 能当年去参加朝觐。2011 年和 2012 年亦是如此。现在各县实行的排队法, 排前的先走, 排后的接 着下年再走, 这样一来, 很多人当年报名后, 四五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去朝觐 。 表 1 : 近四年西海固八县区朝觐人员名额分配与实报人数 单位: 年, 人时 县 区 同心 海原 西吉 原州 红寺堡 彭阳 泾源 隆德 总计 间 298 157 57 90 67 6 12 10 697 2009 分配名额 实报人数 352 157 17 7 - - 8 24 565 2010 分配名额 305 170 62 93 73 10 21 12 745 实报人数 1 602 394 110 131 317 3 12 16 2 585 2011 分配名额 305 170 62 93 75 10 21 13 745 实报人数 460 632 148 178 371 24 23 52 1 474 2012 分配名额 305 170 62 93 75 10 21 13 745 实报人数 - 183 47 57 158 6 24 32 -2012 年。 注: 2012 年实报人数数据截至 2012 年 4 月。资料来源: 宁夏穆斯林朝觐报名网,三、朝觐热忱的原因: 社会巨变的时代诠释中国穆斯林朝觐自古有之, 但新时期以来, 尤其是近几年, 中国穆斯林朝觐掀起的热潮不是一 个偶然的社会现象, 而是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 一) 新时期以来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 中国穆斯林朝觐经历了从个体自发的零散朝觐到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集体朝觐的历程 , 从民 国时期的雏形到新中国成立, 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盛景呈现。 应该说, 这种现象的出现, 既是中国 穆斯林大众对自身权益的要求, 也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对穆斯林的宗教权益的尊重和理解。 从 1955 年至 1964 年间, 。“文化大革命 ” 爆发后, 党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共组织朝觐 10 次, 共 132 人次 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遭到践踏 , 在对宗教的大批判中, 朝觐活动陷入停顿。自 20 世纪 80 年 代起, 拨乱反正,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恢复。中国穆斯林朝觐权益重新得到理解与尊重, 在 这一背景下, 中国穆斯林朝觐的热情重新焕发。1979 年 10 月, 在连续中断 14 年之后, 中国穆斯林 再度踏上朝觐之途, 开始了新时期以来的朝觐之路。 经历了 30 多年的发展, 中国穆斯林朝觐规模 由小到大, 并实现朝觐人数快速增长。 ( 二) 各级和各地政府的组织和服务 新时期以来, 中国政府不断规范和加强对中国穆斯林朝觐的管理 , 使朝觐行为纳入到国家管理 的轨道中, 并由各级宗教局与伊斯兰教协会联合管理 。自从统一组织朝觐以来, 政府也委托中国伊 斯兰教协会具体负责穆斯林的朝觐组织服务工作 。 宗教、 外交、 公安、 海关、 外汇管理、 银行和民航 , 。 , 2007 等部门 在各方面对朝觐组织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以宁夏为例 年宁夏伊斯兰教协会为 确保朝觐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宁夏朝觐团随团医生达到 11 人, 携带价值 4 万多元的医疗用品。 在 抵达麦加后, 他们成立了医疗站, 朝觐期间平均每天为 50 多名穆斯林看病。 宁夏伊斯兰教协会还 安排了 10 位宗教知识渊博, 懂阿拉伯语的阿訇为朝觐群众解答宗教问题。30 多名来自各宗教管 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 9 名翻译从食宿、 医疗、 交通、 安全等各个方面为朝觐群众提供服务 , 他们的费 117 用均由当地政府解决, 使得宁夏朝觐人员安全朝觐、 平安返回。 ( 三) 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 “西北地区穆斯林的朝觐是从清朝年间开始的 , 主要有两条道路: 一是沿丝绸之路, 越过天山 [5 ] ( 226 ~ 227 ) ” 经阿富汗到麦加; 另一条是取道广州绕云南渡海而去。 皆为漫漫征程。 清 这两条道路, 朝乾隆年间以马明心为代表的西北回族哈吉 , 他们当年前去麦加朝觐是从古丝绸陆道出发 , 徒步行 走, 所需时间甚长, 不少人历经九死一生, 抑或一去不归。 民国时期, 中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 主要 乘坐货轮, 条件明显优于徒步, 然而也面临路途凶险之忧, 完成朝觐, 既耗时日, 又费旅资。1927 年 《朝觐摘要》 : “朝觐在东土穆民 赴麦加朝觐的甘肃王世龙阿訇, 撰写的朝觐纪实一书 对此深有感触[6 ] ( 91 ) 1936 年 10 月下旬, ” 上实不易之事, 因路途太远, 路途不通之故。 国民党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 126 , 。 所率甘青宁朝觐团 人乘货轮从上海出发前去朝觐 耗时达数月2007 年 新时期以来, 乘坐飞机成为当今中国穆斯林朝觐的首选方式。 随着朝觐人数的增加, 12 月, 继北京、 乌鲁木齐、 昆明和兰州 4 个直接出境点之后, 在银川市增设了第五个穆斯林朝觐出 境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为了便利穆斯林朝觐 , 专门开通银川至麦加的直通航班。 以往, 宁夏的 穆斯林群众每年朝觐都须前往北京 , 从北京再转乘国际航班出境。 朝觐结束后, 入境北京, 再由北 京返回, 手续繁复, 耗时较长。现在, 宁夏穆斯林群众乘坐朝觐包机仅需 16 个小时左右, 节省很多 时间和费用。可以说, 这种天堑变通途改变了一个时代 , 为中国穆斯林朝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 便利。 ( 四) 回族穆斯林生活水平的提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 新时期以来, 西海固 200 多万回汉人口中, 贫困面已由 70% 下降至 12. 9% , [7 ] 贫困人口由 140 万减少到 28 万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调查, 西海固 1996 年人均 收入 300 ~ 500 元( 1990 年不变价, 现价 540 ~ 860 元 ) 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24. 2% , 人均收入 300 元 ( 现价 540 元) 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16. 2% 。2008 年固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 613. 94 元, [8 ] ( 321 ) 。 正是这样 比 1978 增长 52. 3 倍, 年均增长 14. 2% , 比 2001 年增长 1. 5 倍, 年均增长 14. 2% , “上世纪 80 年代初, 一个时代巨变, 西海固回族穆斯林经济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回族较为集中的 , 3 000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 而今已达到 元左右 有些条件好的地方已达到 5 000 多元。现在宁夏回族穆斯林越来越富裕, 日子越过越红火, 许多人成为各界精英、 企业老板, 有 [9 ] ” 西海固穆斯林出现 的资产已达数千万、 甚至上亿元, 年收入上万元的回族穆斯林已十分普遍。 完全得益于国家的富民政策。对于朝觐者来说, 完成一次朝觐, 除了一次性向宗教局 的朝觐热忱, 交付报名费和路费等 37 000 元, 此外还有去麦加给亲戚朋友买礼物, 家中接哈吉时置办宴席的费 用, 总共 5 万元左右。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对西海固回族人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 而在万元户极 为普及的当下, 大多数乡村回族家庭都不仅能够负担 , 也乐于为朝觐付出。四、朝觐实践中的问题在西海固乡村回族社会朝觐热忱的背后 , 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 值得 笔者调查发现, 回族穆斯林大众深省。 ( 一) 不符合朝觐条件者争相朝觐 , 《古兰经 》 : “凡能旅行 朝觐是每个穆斯林一生最高的主命功课, 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朝觐 云 , 。 “能” ( 4 : 97 ) 其中经文中的 到天房的 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 ” 字也标明了朝觐者必须 “四能” : “指来往川资能、 具备的 安家费用能、 身体健康能、 道途平安能而言, 四能缺一则不能成为 [10 ] ( 191 ) ” 其功也。 足够的经济能力、 身体健康是首要条件。 其中, 现在一个穆斯林完成朝觐功课, 总共需费用 5 万元左右, 对于身处山区的回族人来说, 是一笔 不小的支出。近些年, 随着西海固农村地区回族群众收入增加 , 生活改善, 经济富裕, 有些经济条件 118 纷纷报名朝觐, 过去在西海固回族乡村社会, 能去朝觐者寥寥无几, 如今已不再是稀奇事, 好的人, 有些穆斯林甚至朝觐两三次。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 在被调查的 500 人中, 其中 100% 的人做出的 选择是有条件了会去朝觐。对于一部分山区回族穆斯林来说, 朝觐中的经济支出已不是问题, 报不 上名, 或者报名了审批不下来成为主要问题 。 在朝觐热潮中, 互相攀比, 盲目争相朝觐现象出现。 有一部分乡村回族人虽经济条件不好, 周 围人相继朝觐使其怦然心动, 朝觐欲望强烈, 但囿于自身经济能力不够, 力不从心, 有的变卖家产、 向子女们逐个摊派, 有的向亲戚朋友处借钱, 名为借钱实为以“人情 ” 方式变相凑钱, 于是儿子女 儿、 兄弟姐妹及关系好的朋友等, 几百至上千不一。也有些年老体弱、 身患重病者, 也勉强去朝觐, 这种不合教法的朝觐者, 不能保证自身安全, 又增加了其家庭经济负担, 代表了在朝觐热潮中一部 。 分人的非理性行为 ( 二) 接送哈吉中的 “人情” 负担 在西海固乡村社会中, 朝觐不是个人行为, 而是群体行为。 一人朝觐, 百人迎送。 一旦有人要 去朝觐, 其亲戚朋友都要亲自到家中看望并送别 , 家中一般要大干尔曼里, 去看望者都要拿礼, 少则 百元, 多则上千, 如果多有几个人去朝觐, 这种人情无疑加重了人们的负担。朝觐的人情情况, 见笔 者调查制作的表 2 。 表 2 : 送哈吉中的人情哈吉家是否收礼 人数 比重 收礼 410 82 收礼 90 18% 单位: 个,总计 500 1002011 年。 资料来源: 课题组问卷调查资料,表 2 显示, 在被调查的 500 人中, 其中有 410 人遇到哈吉家收礼的情况, 占总人数的 82% , 回答 不收礼者 90 人, 只占 18% 。可以看出, 送哈吉时, 哈吉家收礼是主流, 作为一种人情往来, 大多数 人都会这样做, 只有极少数家庭会考虑到人情往来的麻烦 , 拒绝收礼。 哈吉家一般所收的礼, 有钱 , , , 100 , 500 和各种所需实物 其中送钱为主要形式 拿礼者有多有少 一般不会少于 元 多者 元, 或 1 000 元。 ( 三) 有些哈吉遵守不严, 表里不一 “讨白” ( 忏悔 ) , 朝觐是穆斯林向真主彻底的一次 是对过去一切善恶之举的总结, 从此以后将 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人生。朝觐者归来后, 哈吉的身份被定格下来, 他的身份彻 底焕然一新, 受到穆斯林的尊重。同时, 按照伊斯兰教义, 朝觐归来后, 哈吉必须自尊自爱, 朝觐使 得哈吉与真主立起了誓约, 信守誓约要严于律己、 身体力行、 恪守功课、 行为向善, 做一个标准的穆 斯林,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哈吉的身份, 成为穆斯林社会众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成为真主所喜爱的 一个真正的穆斯林。 表 3 : 哈吉归来遵守如何哈吉归来后遵守如何 人数 比重 很好 150 26 可以 210 42 不好 160 32% 单位: 个,总计 500 1002011 年。 资料来源: 课题组问卷调查资料,大多数人都能严于律己, 敬守五功, 多做善举, 以身作则, 名 在西海固农村地区, 哈吉们归来后, 副其实。但也有一些哈吉, 将哈吉作为一种荣耀的符号, 将人们对其的尊重作为高人一等的资本, 平日里洋洋得意。也有的哈吉回来以后表里不一, 行为一如昔日, 说脏话、 谎话, 挑拨是非, 将钱存 到银行吃利息, 做违背教法的事情, 有些哈吉在平日礼拜上恒心不够, 以至于有很多人对哈吉的个 119 有 210 人认为哈吉归来后较好或基本上能够严于律己 、 人遵守表示怀疑。在笔者调查的 500 人中, 身体力行、 恪守功课、 行为向善, 也有 160 人认为有些哈吉回来后遵守不好、 出言不逊、 行为粗鲁、 不 能严格要求自己, 详见表 3 。 ( 四) 有些哈吉反复朝觐 在西海固, 朝觐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 即有些人一生难以朝觐一次, 有些人一生朝觐好几次。 根据伊斯兰教法规定, 一个有条件的人, 在一生中朝觐一次是主命, 第二、 第三、 第四次等则是副功 ( 泰特瓦) 。一个有条件的人, 应该积极地完成朝觐这一主命义务, 有钱人反复朝觐并不受伊斯兰 教义鼓励和倡导。西海固穆斯林整体上并不富裕, 不少人还相当贫穷, 缺吃少穿, 他们不愿将这些 投资于做副功的钱作为天课而施舍 。在西海固, 提到这种反复朝觐的行为, 很多人都表示不赞成, 甚至觉得其动机不纯。 表 4 : 哈吉反复朝觐的目的反复朝觐的目的 人数 比重 完成副功 293 58. 6 做生意 57 11. 4 不好说, 有其他目的 150 30% 单位: 个,总计 500 1002011 年。 资料来源: 课题组田野调查资料,表 4 显示, 在被调查的 500 人中, 认为哈吉反复朝觐是为了完成副功者有 293 人, 占总人数的 58. 6% , 41. 4% , 11. 4% 但也有 的人认为哈吉反复朝觐另有目的 其中 的人认为反复朝觐者目的是 去做生意, 朝觐只是个出去的借口。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反复朝觐行为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 ( 五) 零散朝觐现象的存在 《宗教事务条例》 : “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前往国外朝觐 , 我国 明文规定 由伊斯兰教全国性 ” 中国朝觐事务管理, 主要由各级宗教局和伊斯兰教协会共同管理和组织 。 在 宗教团体负责组织。 政府和伊斯兰教协会管理的框架内 , 已制定了相关的穆斯林朝觐制度, 规定每年朝觐的具体人数, 。 除中 建立朝觐人员严格的审批制度, 并由各级伊斯兰教协会组织带队进行朝觐, 被称为“公朝 ” 国伊斯兰教协会以外的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组织朝觐都是违法的 , 穆斯林参加零散朝觐是不合法 的。现实中, 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非法朝觐组织者 , 利用穆斯林群众虔诚的举意和迫切朝觐的心 《宗教事务条例》 情, 以非法牟利为目的, 四处活动, 违反 法规, 采取种种欺骗手法, 非法组织一些穆 。 这种违法行为, 斯林群众以旅游或探亲、 经商等名义前往沙特零散朝觐, 被称为“私朝 ” 扰乱了国 家正常的朝觐管理秩序, 也给有些穆斯林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 1990 年至 1995 年零散朝觐人员占当年我国哈吉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 : 1990 年为 据统计, 42. 5% , 1991 年 为 44. 8% , 1992 年 为 59. 4% , 1993 年 为 74. 1% , 1994 年 为 80% , 1995 年 为 63. 6% [11]。新疆每年分配朝觐名额为 1 000 人, 而实际朝觐人数超过 4 000 人。2003 年未经批准 前往沙特的人达 2 500 多人。2002 年, 甘肃某县有 1 189 人到沙特朝觐, 其中名额外朝觐者多达 [12 ] 1 031 人 。在西海固, 零散朝觐人数虽然不多, 但也现实存在。 对于选择私朝的原因, 我们进行 了问卷调查, 见表 5 。 表 5 : 私朝的原因私朝的原因 人数 比重 公朝排队时间长 255 51 私朝比较自由 54 10. 8 私朝方便 90 5 101 33. 2% 单位: 个,其他原因 总计 500 1002011 年。 资料来源: 课题组问卷调查资料,近年来随着穆斯林经济条件的改善 , 每年到宗教管理部门报名朝觐的人数较多 , 为了保障穆斯 林朝觐的合法权益, 宗教管理部门采取排队的方法, 这样一来有些地方由于穆斯林朝觐报名人数较 120 有些人可能需要几年才能轮到。 朝觐中这种供需矛盾的现实存 多, 而当年分配的朝觐名额有限, 在, 也容易使一些违法分子有机可乘 , 他们利用穆斯林朝觐的迫切心情, 诱导一些穆斯林为尽快完 “私朝” 。在我们所调查的 500 人中, 成功课而选择 就有 255 人认为公朝排队时间长, 占总人数的 51% 。在西海固, 有当年申请朝觐或连续几年申请未被批准后, 选择“私朝 ” 的情况。 此外人们认 “私朝” 为 也有比较自由, 抑或其他原因, 占到总人数的 49% 。 总之, 导致穆斯林选择“私朝 ” 的原 因是复杂的, 需要综合考虑和具体分析。五、化解穆斯林朝觐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穆斯林朝觐人数的较快增长作为一种新现象 , 是当代中国穆斯林社会变迁的时代诠释 , 其出现 , 。 具有必然性 只有将其放置到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才能得以理解 然而这一现象 背后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 尤其对中国宗教管理部门来说, 如何规范穆斯林朝觐行为, 引导穆斯林群众理性朝觐, 维持穆斯林朝觐的正常秩序, 这是当前宗教管理部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现实问题。 ( 一) 帮助回族穆斯林群众树立正确的朝觐观 一是政府和伊斯兰教协会加大宣传 。通过组织各地清真寺寺管会成员和阿訇, 系统学习国家 关于穆斯林朝觐的相关管理与规范 , 通过他们学习后传达给本坊的回族群众 , 帮助穆斯林群众树立 正确的朝觐观。 二是以阿訇的瓦尔兹宣讲形式引导回族群众 。阿訇在给回族群众讲瓦尔兹的时候, 要依据经 训, 讲清讲透, 让穆斯林群众搞清楚朝觐的来龙去脉 , 懂得朝觐符合的一些前提条件, 逐步纠正那种 不顾自身经济条件, 而去朝觐的非理性行为。同时, 鼓励阿訇在讲瓦尔兹的时候, 将政府关于中国 穆斯林的各项朝觐规范和制度参与其中来讲解 , 让回族群众服赝于朝觐的教法规定 , 也应自觉遵守 国家的朝觐法规。 三是哈吉本人现身说法。重视并发挥哈吉的作用, 可以由各清真寺寺管会组织本坊的哈吉们 , , 在每年朝觐来临前 专门在清真寺为本坊教民讲述朝觐的相关事宜 , 可以结合自己的朝觐经过, 尤 其是从报名到完成朝觐的过程, 告诫人们既要积极完成朝觐功课, 也要遵纪守法。 ( 二) 严格审批手续, 杜绝各类人情和腐败事件 一是严格实行审批手续, 杜绝朝觐中的虚假现象, 尤其是对那些不符合条件者, 通过借用他人 的身份证, 或制造假身份证等, 严格审查其身份证, 核对身份证号上的各种信息是否相符。 二是对 批准朝觐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接受广大穆斯林的监督。对符合朝觐条件人员的名单, 报名排队的次 序, 以及对批准朝觐人员的名单, 以电子版或纸制形式, 发布在单位网站, 或张贴于单位公告栏, 进 行公示。对于穆斯林群众有意见的人员, 要积极听取意见, 专门组织会议商谈, 如不符合条件, 及时 取消其朝觐资格。 ( 三) 规范朝觐行为, 杜绝零散朝觐现象 一是加大对朝觐的管理力度, 制度朝觐工作的相关规范与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 “有组织、 朝觐事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 有计划” 的朝觐基本政策, 加强引导, 强化管理。 二是严把关口, 杜绝穆斯林反复朝觐。对于反复朝觐行为, 宗教管理部门应专门建立已朝觐人 员名单, 及相关信息, 建立档案库, 对其中有再次朝觐的行为可以及时掌握。 对提出再次朝觐的哈 吉, 要积极进行沟通, 既要进行引导和教育, 又要避免其选择零散朝觐。对于那些以零散方式, 反复 , , 。 朝觐的哈吉 要严把关口 阻止其反复的朝觐行为 三是加大零散朝觐现象的查处力度 。宗教管理部门应积极宣传提倡有组织朝觐, 坚决打击和 防范零散朝觐, 要分析穆斯林零散朝觐的原因, 摸清有些穆斯林零散朝觐的方式, 通过联合执法, 宗 教管理部门会同公安、 统战、 伊斯兰教协会等, 积极查处, 吊销护照, 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121 四是加大对零散朝觐人员的教育 。零散朝觐人员这几年数量有所增长 , 对此要进行积极规范, 对于已查处的零散朝觐人员, 要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 既要使其认识清楚国家关于朝觐的相关法律 规定, 零散朝觐属于非法行为, 其违法之举是不可取的。 ( 四) 在适当允许范围增加朝觐名额, 满足广大穆斯林朝觐的愿望 一是相关部门如实向上级政府反映穆斯林“朝觐难 ” 的问题, 切实增加朝觐名额, 以缓解这一 影响我国穆斯林情绪的供需矛盾 。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各级宗教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 要认真研究, 寻找对策。 二是朝觐管理部门应从实际出发 , 寻找解决穆斯林朝觐难的办法。 宗教管理部门要从本地穆 斯林实际情况出发, 应该本着为穆斯林群众排忧解难的态度 , 召开专题会议, 积极磋商穆斯林群众 朝觐难的现实问题。 三是在适当允许的范围内增加朝觐名额 。根据当地穆斯林群众朝觐诉求增长的趋势, 应该适 “大跃进” 当地调整朝觐人员指标, 在杜绝 式增加朝觐名额的前提下, 根据穆斯林的朝觐需要, 适当 做出调整, 满足一些报名多年却难以朝觐的穆斯林的需求 。 四是公平分配增加朝觐名额, 杜绝各种人情或不公平行为的出现 。对于增加的名额, 必须要增 加其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 杜绝个别干部以权谋私, 或以此为资源为走后门者开通道等 。要严格按 照申报审批程序, 对每使用一个指标, 尽快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 切莫暗地办公, 人为制造不公 平, 损害他人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 中国陕甘宁青伊斯兰文化老照片 ― M]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 ―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传教士考察实录[ 2010. 社, [ 2] 王夕. 中国穆斯林: 麦加朝觐增多[ N] . 北京科技报, 2008 - 11 - 17. [ 3] 曹凯, . http: / / news. QQ. com, 艾福梅. 中国最大穆斯林聚居区累计赴麦加朝觐人数超过 8000 人[EB / OL] 2008 - 07 - 06. [ 4] 余振贵.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 M] .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6. [ 5] 王希隆, A] . 户丁一. 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 马青林. 伊斯兰教在构建西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 2006. C] .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研究( 第一集) [ [ 6] 铁维英, M] .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5. 李学忠. 中国穆斯林朝觐纪实[ [ 7] 韩晓丽, N] . 人民日报, 1999 - 10 - 16 ( 1 ) . 杨涌. 刮目相看西海固[ [ 8]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 . 宁夏奋进跨越 60 年( 1949 ~ 2009) [ 2009. M] .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 9] 廉军.“朝觐热” EB / OL] . 中国台湾网, 2005 - 12 - 19. 折射出中国穆斯林社会生活巨变[ [ 10] 达浦生. 伊斯兰六书[ M] .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 11] 阿伊明. 关于改进、 1995 ( 1 ) . J] . 中国穆斯林, 加强中国穆斯林朝勤工作的意见(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一日) [ [ 12] 浮萍聚.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EB / OL] . http: / / club. kdnet. net, 2012 - 06 - 04.【责任编辑杨德亮】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Hui Muslims’Pilgrimage in XihaiguYANG Wenbi( Institute of HuiZu Studies,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 , China)Abstract: Pilgrimage is one of Muslims ’ five pillars. Chinese Muslims have hundreds years history of pilgrimage. Since 1978 , the practice of pilgrimage to Mecca has been more active among Xihaigu Muslims in Ningxia. As one periodical phenomenon,it reflects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Key words: Xihaigu; Huizu; Hajj; Pilgrimage122 本文通过检索和研读大量文献 资料及实证调查分析拟从我国“穆斯林朝觐旅游”入手,...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实... 暂无评价 8页 ¥3.00 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19世纪以来回族朝觐的历史及昌吉地区回族女性朝觐方式探究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本文梳理了 19 世 纪以来穆斯林朝觐的主要途径路线,并结合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对...二、回族预科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通过调查,回族预科生...而在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 的回族家庭中,至少有一...因为伊斯兰教本身所具有的内心信仰与实践功修并重的...考察研究西北回族起义, 必然要触及到一个重要的地方...西接河湟 地区,南承西海固地区,与关中地区遥相对应...最后呈送 朝廷的调查结论认为刘松山忠勇性成,“惟不...(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贺兰山西麓的西海固地 区以及...从事循环经济研究的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汪慧玲认为,凉州区 的实践对西北干旱区...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朝觐名单公布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