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上的视频怎么放射诊断学教学视频

为什么 CT 片、胸片等,不直接在电脑上看,非要打印出来?
感谢各位的回答,题所在城市是一个5、6线县城,市人民医院就代表了当地最先进的医疗水平。医疗设备亦如此。他们的流程就是患者(家属)去到门诊拿个单子——拍片——过一段时间取片子——拿回门诊医生(专家)处得出结论。流程过于复杂,所以有此发问。根据此问题, 更想知道医疗行业最先进、方便的诊断方式(/流程)。
主要原因是:其他医生看不到。这个问题其实有些复杂的。1、这类影像数据,都存在影像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文件格式里面,哪怕现在有了DICOM,各家软件的支持情况和兼容情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程度(参考MS Office系列文件,在MS家的各个新旧版本、Mac OSX版本上打开,用LibreOffice、WPS等打开)。另外,还涉及到病人隐私保密问题。不可能给病人一个图片文件让他带着到处跑。2、并非所有手术室、诊所都有电脑可以查看片子。3、影像数据对读片设备的动态范围要求比较高,影像科用的读片显示器的显示能力是日常接触的普通显示器达不到的,而胶片可以达到的动态范围大于液晶显示设备的动态范围。这点不算特别的重要,但是某些时候确实会因为动态范围问题增加漏诊风险。P.S. 在我所在的邵逸夫医院,大部分用到片子的地方都有电脑可以使用,所以,只在院内看的话,没有片子是没有问题的;由于电子格式携带的信息比胶片更多,医生也更愿意使用电子格式,如果去看门诊,或者做手术,是不需要准备本院内拍的片子的。只是病人不会一辈子就在同一家医院看病,在医院间无法电子互联的现况下,打印一张胶片则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了。
啊,好久没看三个人邀请我答题,实在受宠若惊。携药。先说结论:如果你在这家医院做检查,那么这家医院的医生(影像科)都不看胶片,都是在电脑上看。不过不排除某些科室没有那么高灰阶对比、高亮度的显示器,会看胶片。一般来说CR、DR、CT、MRI胶片在做检查的医院里面,报告医生是见不到的,见到它的只是分片子的人员,甚至在配备了自动报告打片机系统的医院,医务人员是见不到到患者手中的片子的。医师诊断只看PACS系统中的片子,虽然来自多家厂商、多种设备,但是只要遵循DICOM格式,系统就可以读取,甚至完成一系列后处理操作。基本的窗宽窗位的调节、测值,到稍高端的二维、三维重组(这个需要性能强劲的专业图形卡,所以一般都是在扫描结束之后由图形处理器完成后上传图像)等,然后根据系统中的申请单出报告,完成报告之后保存,经由主治以上医师审核之后发到报告系统就可以了。有专人负责打印报告和分拣胶片或者自助式取片取报告机。胶片作为一种硬Copy,只是保存时间长,院间交流会诊时采用,因为现在中国绝大多数医院里面的PACS系统仅仅只是院级PACS,远没有达到地域级、城市级甚至国家级PACS那么庞大。别听他们说不兼容,现在不兼容DICOM格式的机器能有市场?(我还真见过淘汰了的万东的MRI设备,不是.dicom格式)再不兼容,最多也就是特殊区域写了一些特殊代码,不对读片造成影响。可以看看维基百科的DICOM,这是一种规范。其实,从环保以及成本方面考虑,PACS系统的扩大和规范化管理(杜绝冒用他人医保卡做检查看病等情况)要比打印胶片划算多了(一张14*17的胶片要40块左右吧),当然这些属于隐私,非病人授权不应该被查阅或者可以用于研究讨论的无信息查阅。。医院间几台服务器,一根光纤就够了。设置方面是工程师的任务。就看以后卫计委有没有这个远见了。-----------------------------------------------------最后说一个题外话。现在医院基本医保卡对应的病人的病史过敏史检查结果等都是留存的,可以说就是一个人的健康档案,现在有试点一个城市医院共享这些信息,但是一旦推广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急救工作的开展。但是有一种情况,就是冒用他人医保卡,会给这些信息带来各种偏差,影响诊断或用药。之前看到过性别男诊断出来妊娠数月的,就是这种情况,出来还拍照说庸医……不能忍。
CT片、胸片都属于胶片(这好像废话),相对于普通显示器,胶片有两个很重要的优势1.显示空间分辨力高。可以看到微小的病变。2.显示灰阶值多。可以看到很多与周围组织相比不显眼的病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点:观看方便!
你拿个片子,在楼道里都能看上半天。相对于胶片,普通显示器劣势太明显了,分辨力低,灰阶低,会老化......最最重要的是,按美帝的FDA的标准,这玩意根本不能用于医学诊断!(尤其是液晶)用这种显示器诊断,肯定会漏病灶!它的优点就是便宜,现在已经在医院普及了,写病历开处方收费什么的都是。现在出场的是个高富帅!就是这货,这叫医用显示器。就是这货,这叫医用显示器。它高分辨率,灰阶高,还支持DICOM校正(根据状况自己调整,保证前后观察的一致性)......但它最大的缺点是,太贵了。都是5位数以上。一个影像科,三甲医院,假设最低30个医生,在考虑实习进修轮转,那么最少配30个。如果一个人两个显示器,那么要60个。即便住院临床科室公用一个,又得几十个,门诊至少每个医生一个吧,手术室每间一个吧......这个量下来,那是多大一笔资金!而且如果没有胶片,你要看片只能在电脑上看,再也不会看见走廊里举片子的人了。还有一点,胶片收费是物价局规定的(各地不一样),而给一张光盘没有收费标准(上海有了),作为自收自支的医院,为什么不打胶片呢?现在新的设备都支持医学的DICOM标准,医院逐步的实施全院级PACS,这可以在全院实现医学图像的数字化流动。其实基于internet的远程诊断也实现。上面说的很凌乱,其实只想说一句话:你现在处于胶片向数字化转变的过渡期,不用多久,全数字流的医学图像将遍地开花。打印胶片将变成一项特需服务。就像数码相机的普及,总是有一段时间的。况且需要这么大的投入!(其实我想说国家对医疗投入不够,医院对信息化投入不重视啊)超出了一句,@_@,干脆再加一句:所有把医学图像变成jpg图像拷走的的人们,你们亏大了!-----------------增加的分割线----------------
据我目前所知,所想,已经部分实现的“医疗行业最先进、方便的诊断方式(/流程)。”就是医院所有信息的全数字化,不但包括影像还有病历,处方,收费,检验........
对影像来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到:在检查完成后5分钟内,全院可以通过PACS看到胶片。患者不需要拿胶片,需要时自助打印。
但这样对大部分患者意义不大,因为大部分医生不愿意,没时间看这么多图像,他们更爱看报告,而且他们一般没有这个专用显示器。而等报告出来那就长了,有规定CT/MR可以24小时出的。
根据题主所说的“医疗行业最先进、方便的诊断方式”,我重点说一下诊断上的一些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美国的情况,国内的现状不是特别了解(不好意思),如有翻译错误请指正,谢谢1:胶片/灯箱 (film on lightbox)(这个方式基本已经被淘汰了,不过很多地方依然有保留)2:激光打印 (digital printed on laser printer)(这个也没有了)3:桌面显示工作站(display workstation)主流,重点从这里开始70年代,CRT开始使用:有更高的分辨率后以及改善的荧光剂(phosphors)80年代初:SMPTE pattern 开始使用80年代中期: DICOM 标准开始建立(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NEMA)和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共同制定)DICOM Part 14开始明确 ()灰度图像显示标准(Grayscale display function - GSDF )考虑人眼的非线性开始明确数值和亮度的关系(一致性)开始使用10-12bit的图像存储使用亮度探头来校准亮度CRT时代:亮度:~200nit (max 300 nit)(至少171
cd/m^2)最低分辨率:1k x 1.3k缺点:
会有几何失真(非平面)
老化问题(亮度下降,分辨率下降,荧光剂变色)LCD时代面板材质(VA, IPS) TN屏是不被允许使用的(可视角度小,色彩随角度改变严重)分辨率 1.5k x 2k 灰阶对比度 ~800:1 像素深度 24bit(新型)(至少8bit)接口:DVI-D (DVI-A和VGA不能使用)亮度
至少350 cd/m^2 (mammography 乳腺成像至少420 cd/m^2)缺点:价格高,大约一套新型系统价格是11k美元(包含两个显示器和一个显示卡)不过现在美国医院基本都全部使用新系统了(大约是在2006年左右开始大面积换代的,老师讲过记不清了)测试标准AAPM TG-18 QC patterns现在的诊断显示系统大概是这样的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数字成像方式有机会再来补充主要是CR 和DR (都是X-ray 为放射源)Computed Radiography (CR)Digital Radiography (DR)另外提一下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主要是储存和传输,这样患者就不用取片(减少错误)同时方便医生调用和储存图片图片都是使用DICOM标准
(感谢 @刘鹏),DICOM文件内有很多信息比如患者姓名年龄诊断方式诊断时间等等,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方便检查时候了解更多患者当时的情况如果有问题请留言谢谢
怎么不在电脑上看捏?在电脑上可好了,可以一张张看,可以连着放电影似的看,可以变成3d的看,可以调各种窗,可以测大小测hu,可以拉对比。。。等等等等,电脑上有我才不看胶片子呢。但是总得给患者一份吧。我总不能拿优盘考给他,他回家没专用软件也看不了呀。不过现在貌似有的PET-CT会给患者刻张CD,嗯嗯,一万块一张的CD。
在电脑上看片子要有两个半条件:1.医院的电脑里有片子:这个片子指的是数字化的影像数据,这个要求医院有PACS,PACS能把影像数据无损传输到医生的门诊or病房的工作站上。2.要有电脑-显示器:这个显示器指的是专业的影像显示设备,灰阶能够达到医学影像读片的要求,一般的电脑显示器是不行的。最后半个条件:医生要会用电脑!!!!!!!!!很多主任级别的尤其是3,4线城市的专家们都6-70岁的人了,要他们在极端恶劣的院内网络环境下使用交互反人类的PACS系统还是有些强人所难的。------------------------------------------------------------现在稍微好一点的医院都有PACS了,很多医院都已经不打印影像片子了
作为一个影像技师我觉得有必须说一下这个问题。首先,现在的医院基本上都有派克斯系统了,并且影像诊断的医生有专用的读片显示器,临床医生在其电脑上也是可以看到的;其次,我国医院立志于推行无纸化办公,并且在积极的减少胶片以及纸张的用量。那么为什么医院放射科还要给患者胶片呢?其实是这样的:第一,患者来到医院,在一家二甲医院做检查却希望到三甲医院接受治疗,我国两家医院之间是不会相互通信的,那么患者应该如何将检查结果传递到其他医院呢?胶片是一个好的选择。第二,目前放射科拍摄的图像可以打印在胶片上,也可以刻录在光盘上,据我所知在日本及一些欧美国家患者从医院带走的是光盘而非胶片,那么为什么中国不行。因为中国的患者或者家属不相信为其治疗的医生。有很多次有患者问我们,拍的片子会不会弄错。即使在胶片上有名有姓的也要怀疑我们会弄错,那么如果给患者或家属一张光盘,在光盘盒上只贴了一个名字,那我们要怎么解释里边的光盘会不会弄错这个问题呢。第三,这是证据,即使患者的证据,也是我们医生的证据。如果一但出现误诊漏诊,患者可以凭胶片起诉医院,一但出现诬告,我们医生也可以凭胶片保护自己。去年发生过这样的一个事情,一位老大爷拿着几年前的报告单来我院进行投诉,说我们给他误诊了,现在他体内有个肿瘤,当时没有检查出来,又拿了其他医院的胶片给我们看,图像所见确实有个肿块,于是我们主任便像他要当时我们医院拍摄的胶片,那位老大爷称其未带,并说有以前我院的报告单,和现在的检查结果及胶片,便让我们进行赔偿。但是我们医院的图像要保存十年以上的,随即工程师从光盘上调取了当年的图像,图像所示当时并没有肿块异物。后来此事不了了之。综上所述,中国医院一直使用胶片也应该是为了符合国情吧(笑),至少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和谐的医患环境及医院与医院间互通的平台之前,我个人认为胶片还是需要存在的。我入职时间不长,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今天就酱吧。
一是方便携带啊,你可以带着它到处找其他医生看,而且只要有光就OK,你难道指着随时医生抱着电脑跑,二是在电脑看这玩意得用专门的图像处理系统,这玩意可谓非常贵的,一般小一点的医院都配不起
总结一下,主要就是成本问题。一,显示器成本,医用显示器的造价高昂。二,流通成本,格式、网速、传输安全都是钱钱钱。当天朝2千块的爪机也有32灰阶,网速有韩国那么快的话,我就可以在蹲坑的时候帮你看片子了,呵呵。
一般的电脑显示器都是24位的,可以显示256*256*256=中颜色,显示灰度可以显示8位,而CT、胸片很多都是灰度图,医学诊断通常需要12位灰度,也就是4096种灰度来分辨细节,如果直接使用显示器显示CT,4096种灰度映射到256种灰度上,一部分细节就被隐藏掉了。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医院影响科有专门显示医学影像的显示器,可以显示更多灰度值,造价也很贵。而在普通显示器上,则要分段将灰度值映射到256个灰度上,即通过调窗位、窗宽解决。也会对不同部位有预定好的映射方式,叫窗预设。我想这个是最大的问题吧,胶片可以显示更多灰度,医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病变部位,比电脑更方便。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分享给朋友: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ps教程制作放射字效果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ps教程制作放射字效果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
Copyright(C)2016 优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放射影像检查已成为医学上经常采用的检查手段,呼吸、循环、消化、神经、骨骼、泌尿、生殖等全身各系统疾病大多都需要结合放射学检查而得以诊断。此外,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以及分期往往依靠放射学检查提供,从而有力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放射检查对诊断、治疗某些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徐州市中心医院的放射检查室该如何找到呢?小编为您制作了从门诊(2号楼)到医技楼(1号楼)放射检查室的2条路线引导视频,希望对您的就医提供便利。
  文字路线:
  2号楼1楼门诊大厅――电梯等候处――出2号楼――到1号楼2楼放射检查室
  2号楼2楼诊区 ――扶手电梯处――下到1楼后同上
  2号楼2楼诊区 ――扶手电梯处―― 上到3楼――连廊――1号楼3楼――扶手电梯――1号楼2楼放射检查室
  监制/陆仁平 编审/孙海芹 郑文兰
  视频/王玫 杜雪 编辑/鲍丹
  徐州市中心医院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编辑精选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射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