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个人出生时间是农历是三月十五“子时10分”,到底是农历三月初三出生的人十五还是农历三月初三出生的人十六?

属相(生肖)到底是按立春划分还是农历划分比较遵循传统?
正月初一作为界定生肖的分界点更合乎传统,但是按立春划界也说得过去。不管选哪一个作为标准都各自道理。PART 1 - 时间概念日常我们往往把阴历、农历、二十四节气混淆在一起,所以产生了类似的问题和困惑。要准确地谈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需要把几个简单概念澄清区分开来。太阳历(Solar Calendar)是基于对太阳的天文观测而产生的历法,例如公历一年365天。太阴历(Lunar Calendar)是基于对月亮的天文观测而产生的历法。伊斯兰世界往往采用这种历法,例如斋月和开斋节即是由对月亮的观测决定的,这种历法不是现代中国人所说的“阴历”。阴阳历(Lunisolar Calendar)是基于以上两种观测,产生的对二者的差异兼顾协调的历法。这种历法才是中国人常讲的“夏历”,“旧历”,“农历”,“阴历”。为了避免误会,下文将把中国传统纪年方法称作“夏历”。太阳历太阴历具体有哪些差异,如何协调兼顾,如何制作等问题,陈述起来会相对繁琐,对回答这个问题的意义也不大,这里就不赘述。正月,或称作一月,这里的“一”和三月、九月、冬月、腊月等词汇里所呈现的一样,仅有数字上的意义,并不代表一年里初始的、开头的的意思。岁首,或称作正朔,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一年初始的第一天。虽然我们现今看到的日历本上,既有公历,又有夏历,还标注着二十四节气,但这三者其实各自有着相互比较独立的系统:公历(Gregorian Calendar,格里历),亦称阳历,西历,新历等,是太阳历。我们常说的一年365天,是指地球经历一个回归年(太阳年),即地球绕行太阳一周的时间。准确的值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里要在二月多设置一天,来弥补这个误差。夏历
是传统中国以阴阳历的方式对年、月、日进行数字化的记载。像正月初一是哪天,二月二龙抬头是哪天,腊八,小年(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是哪天,但凡有明确的月份数和日期数,都是依据夏历而定。值得一提的是,夏历里的“月”,是依据月亮的圆缺周期来制定的。所以夏历八月十五总是月圆之日,但反过来,公历每个月的第十五日则不然。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对太阳的天文观察所形成的,循环规律是符合太阳历的。把太阳在黄经(黄道上的一种坐标值)上的360度等分成24份,每份15度就是一个节气。例如:太阳位于黄经 0度,是春分,而春分总是出现在公历的3月20日至3月22日。太阳位于黄经 15度,是清明,而清明总是出现在公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太阳位于黄经270度,是冬至,而冬至总是出现在公历的12月21日到12月23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是立春,而立春总是出现在公历的2月3日至2月5日。这就是为什么来自于二十四节气里的时令节日,例如清明节,冬至节等总是与公历相吻合,总是在4月4~6日和12月21~23日,不会有例外。而来自夏历的节日,例如五月五日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在公历上所反映出的时间往往变动很大,例如2000年中秋节是9月12日,2001年的中秋则是10月1日,不如来自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冬至节那么稳定。说回正题,夏历是传统中国用来记录时间的历法,每朝每代夏历的“最终解释权”都在帝王手里,是为“奉正朔”。夏历对时间的表达我们很熟悉,比方说民国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或者乾隆二十八年七月初七。而二十四节气则主要用于指引农事,与记录时间这项功能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在表述日期的时候撇开夏历,而用节气来表述,那就成了:春分后第十二天,秋分前第六天,这显然既不方便也不实际。再扯远一点,二十四节气硬要算起来,类似于太阳历,称其为“农”历倒也说得过去,因为二十四节气合乎农时,对农耕作业有指导意义。但称之为“阴”历,则有失偏颇,因为他其实是根据“阳”的运行制定的。古代每一年都对应一个干支,例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生肖,即是来自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生肖的划分界线应该与干支纪年的划分界线相符合。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例如甲子年生人,生肖应该是鼠(子);辛丑年生人,生肖应该是牛(丑)。PART 2 - 以正月初一为界那么生肖是按立春为界,还是按夏历正月初一划分,这个问题就是在问:干支纪年法里,哪一天才是新旧两年的分界线?也就是说,古人究竟把哪一天当做岁首,哪一天是一年里的第一天?是立春,还是正月初一?如果岁首是来自二十四节气的立春,那么生肖就应该以立春为界线。如果岁首是夏历的正月初一,那么生肖就应该以夏历里的一月一日为界线。岁首,是新年的第一天。夏代以正月为岁首,商代的岁首则在腊月,周代在冬月,秦代在十月。西汉汉武帝于公元前104年下诏推行太初历,规定正月初一(也就是夏历里的正月初一)为岁首。自汉以后,历代相沿,虽然各代历法较夏历有修订改动,但岁首一直确定为夏历正月初一。民国推行了西历,也就是公历;而传统中国的夏历和二十四节气呢,因为是沿袭了千年的传统,又适应农业,所以也保存下来,与公历并行,也就是我们现在笼统称呼的农历,阴历。只是中国大陆已经不再像古代使用王朝纪年,不再奉正朔。所以没有太大争议,岁首是正月初一。干支纪年里,正月初一以前是上一年,例如丙子年;而到了正月初一,就是丁丑年。换句话说,生肖应该按正月初一来划分。PART 3 - 八字以立春为界算八字也要用到干支这种工具,八字把人的生日以干支的形式表述出来,然后进行卜算;而夏历也用干支来表示年份,两者的表述又不完全一致,所以产生了立春和正月初一之争。例如:公历:二〇〇六年一月二十八日二十三点五十分夏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子时八字:乙[酉]年己丑月戊午日壬子时八字,把年,月,日,时,称为柱子,合起来就是四柱。四柱用干支的方式来表示,一共用八个字,于是称八字,比方说:乙酉年己丑月戊午日壬子时。八字和二十四节气类似,它的表达方式,时间的进位方式,都是基于太阳运行而制定的。因为准绳都是太阳,所以八字和二十四节气有极高的契合度,例如八字里的丙寅月,是立春到惊蛰前一天,己卯月则是惊蛰到清明前一天。八字每到立春(亦有一说认为到冬至),年的干支就要进位,换成新的,也就是“换柱”。之所以八字和夏历产生了差异和争议,是因为八字和夏历虽然看起来都是用干支在表达年份,但其实八字,说到底是一种类似于太阳历的东西,而夏历,则是官方推行的阴阳历。那么自然的,两者在“年”这个问题上的进位点出现了不一致,所以最终导致究竟以正月初一还是立春为界限的争议。PART 4 - 谁对谁错究竟谁比较合理,其实就是在问,“年”之于我们,究竟是一个什么范畴的概念,“生肖”之于我们,又是一个什么范畴的概念。当我们说“年年岁岁”,说“过大年”,说“辞旧岁”,说“属相”,说“属牛”,“属龙”这种词的时候,我们心里所表达的是夏历里的那个年呢,还是太阳历里的那个年?因为在传统上,汉民族的时间是来自于夏历的,汉民族用夏历来陈述年月日。我们会说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是(夏历)己未年四月初五,但是你很少听到有人按八字的讲法,说那一天是己未年戊辰月丙辰日,听起来怪怪的吧。换句话说,跟二十四节气一样,八字在传统上也是不承担表达时间的任务的。八字的实质功能更多的是一个反向的过程,把一个特定时间(例如日期)转化成八字形式的表述(四柱八字),然后依据这种表述来推测占卜,询问凶吉。所以,如果你更相信,生肖,在传统中国里,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基于“时间”的,从“时间”出发,应该被“时间”所界定的问题,如果你在问,什么时候是被传统中国官方所认可的甲子年的终结,什么时候又是乙丑年的开始,,那么你的答案就要在夏历里寻找,是以正月初一为界。而如果你更加相信生肖是一个关于“命理”的,关于“运数”的,关于“因缘”的,关于“凶吉”的概念,那么你的答案就应该在八字里去寻找,按八字的说法,是在立春划分。夏历与八字这两种划分,我们恐怕不能说谁对谁错,他们都有各自道理。我们只能说,夏历的表达方式在传统上使用非常广泛,不论是官方奉正朔,史官的著述,还是民间计时的传统,都是用夏历,而八字这种完全没有数字的特殊表达方式仅仅用于八字占卜本身。PART 5 - 马上结束如果还要继续追问的话。生肖的记录最早出现于秦(公元前221—前207)《睡虎地秦简》,东汉王充(公元27—97年)《论衡》也有记载。可见,彼时已经出现了子丑寅卯的分类。而八字则是宋朝(公元960年以后)徐子评用人们出生时的干支八字用来论断人事祸福。所以在八字出现以前,人们就开始用地支来作为生肖了,显然,八字出现以前,生肖的断点只能按照夏历的方式划分。所以硬要追溯时间的话,也是按夏历正月初一来划分更加古老。最后,辛亥革命以前,传统夏历里:夏历正月初一,称元旦;立春,称春节。辛亥革命以后:公历一月一日,称元旦,夏历正月初一,称春节。所以,民国以前,生肖应该按夏历正月初一(彼时称元旦)划分;民国以降,还是按夏历正月初一(现时称春节)划分。
中国古代是以农历纪年,遵循月亮的日常变化,并从农业生产生活中得出了24节气的经验概念,所以在周易中,八字推演是遵循节气的划分的。每月第一个称为”节气“,第二个称为”中气“属相是来自于十二地支,同样与八字有关,所以其划分时依据节气来算的,故在此应按照”立春“划分。
真是胡说八道,古时绝对是以立春做为生肖分界点。除了十二生肖一天还有十二时辰,也可用生肖来表示,每个时辰时间长度一样,以立春为分界点,则每一年是365.25天,但若已农历正月初一做分界点,有的年份是13个月,平均吗?再者,生肖的重视是从宋代开始,反观汉唐,尽管已经有了生肖,但是并未像今人这般看重,立春关八字什么事了,是算命的引用立春算法而不是算命学成就了二十四节气!
通篇把“年”和“岁”没有搞清楚,年和岁时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人造字是十分讲究的;资料把岁首和年首混为一谈了
应该是立春。春节只是农历新年的开始,生肖的开始应该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开始算吧
属相一定是以正月初一为界,古代皇历正月初一这一天称为元旦,也就是为一年之始,命理八字也是以皇历取八字,宋代后沈括著《十二气历》,出现气朔之争,有民间术士以节气取八字,但不能公布于世,因皇历八字为月的朔望规律编制,私创历法为杀头之罪,所以所谓的《节气历》即以节气来取八字只能在部分民间算命术士中口口相传,到了当代再无皇权监管历法,节气历已在民间算命术士中成了主流。
属相是八字推算的一个小部分,属于地支。八字推算至今仍有两派,一派是以立春为一年的开始,一派是以冬至为一年的开始,业界尚未正式统一说法,但是大部分命理师是以立春为一年开始的。所以从八字推算的角度,属相应该以立春为划分。
@李伟,说得非常正确。1、年干支以农历正月初一零时为界。2、干支就是一个符号,古代采用年号纪年(体现正统),但年号纪年一个很大的毛病是各年号不等长,核算困难。一个人一般都能活过六七十岁,多少都经历好几个年号,标注干支,便于计算。3、八字,其实就是采用干支符号系统来标注时间。其实也应该和官方历法一致。4、算jianghu命先shushi生,采用自己的一套时间系统,可以,但不能说是标准。
应该以立春为界。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都几千年来对应好的。
作者:李伟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子非鱼已经把干支的来龙去脉交代过一次了,本回答专门反驳属相立春为首的学说,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但基本所有的论据都是断章取义,似是而非,必须从严谨的治学态度加以一一揭露。一、古代的黄历(皇历)正是从正月初一开始某些立春说的支持口口声声说的依据黄历,是从立春算起。但是却没有引用古代的黄历作为印证,事实上,除了网上那些不知道是谁编写的乱七八糟的所谓黄历。还没有一本纸质版的黄历,采用立春说。这是古代御用万年书,可谓地地道道的清代黄历(借用自另一位知乎网友),雍正十三年乙卯,正月出现一次立春,十二月再次出现一次立春。但都算在乙卯年之下。乙卯年次年为丙辰年,无立春。;上面那些页,古代皇历出现的“凡354日”,“凡384日“,只有黄历从正月初一开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天数。如认为黄历从立春为岁首,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上面那些页,古代皇历出现的“凡354日”,“凡384日“,只有黄历从正月初一开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天数。如认为黄历从立春为岁首,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上面那些页,古代皇历出现的“凡354日”,“凡384日“,只有黄历从正月初一开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天数。如认为黄历从立春为岁首,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上面那些页,古代皇历出现的“凡354日”,“凡384日“,只有黄历从正月初一开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天数。如认为黄历从立春为岁首,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依据立春说支持者的观点,黄历就是从立春开始算起。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古代的黄历也是从正月初一算起的。有部分学者如叶春生,说翻阅民国的黄历,是从立春算起,从而得出属相从立春算起。可是民国的黄历由民间命相术士编写,只是徒有黄历的形式,与封建皇朝官方颁发的真正黄历有本质区别。民国之后部分命理学家编写的从立春算起的黄历,只能证明有部分黄历采用立春说,根本不能证明历代黄历都是如此。二、再驳立春学说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和所谓证据要考据属相到底从何算起,最权威的文献当然是历代官方历书和史书,因为历法本来就有官方制定的。而历代的官方文献均证明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正统性。看到知乎或其他网上的支持立春说的依据,大多都是想当然,既没有原始文献作为证明,又难以自圆其说,说得难听点不过是YY罢了。他们的理由大抵可以分为如下几种:(1)比如本问题的部分回答,说干支(属相)依附于阳历,因此要从立春算起,但根本没有回答为何干支必须依附于阳历。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历史和文献证据证明干支必须而且只能依附于阳历。事实上在传统历法中,虽然是阴阳历, 但是作为阳历成分的二四节气,是属于从属地位,干支纪年已不可能依附于从属地位的二四节气。也有一个声称端午节放假就是她们整出来的知乎回答,说民俗学家施爱东的官方答案是立春。我不知道施爱东的答案如何成为了官方答案?从公开的报道中,施爱东的确是主张立春学说,并且他是上文提到的叶春生的学生。我的推断是,这个知乎用户有可能是施爱东的学生,而施爱东是2007年做端午节放假调研的课题组成员,因为施爱东帮官方做课题并得到落实,所以这位施爱东得意门生就认为施爱东观点得到官方认可,最后推出施爱东主张立春说也是官方答案。这个逻辑也是荒谬绝伦的,施爱东帮官方做课题,并不等于施爱东的观点也全盘被官方接受,难道他在A领域做官方课题,官方就要承认他在B领域的观点。这种低级错误很难让人相信这位知乎用户真是施爱东学生,但愿是我猜错了,她只是冒名顶替者。(2)又有的认为,现在的春节,其实是以前的立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把正月初一由元旦改为春节,把立春的“春节”这个称谓拿掉。因此人们把立春为干支纪年岁首转移到正月初一。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袁世凯法令只是把正月初一和立春称谓调换了,事实上没有改变正月初一作为岁首的地位。由于民国政府废旧历,得不到民间的认可,多年来民间的正月初一庆祝新春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而立春,他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传统的“鞭春牛”习俗寓意农耕的开始,但与岁首根本不着边。直到现代,正月初一的民俗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而立春的民俗却渐渐式微,这说明立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不及正月初一。其实在2000年前,史记就已经对立春和正月初一作为重要区分。《史记.天官书》有云,“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明确了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3)有的历法的民间爱好者还试图在古代文献上找依据,最早在2009年的民间红学家陈林,说在清朝官修史书《清实录》上找到诸如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的记载,认为在正月初一之前的立春,已经标记了下一年立春的字眼,遂认定清代是立春作为干支纪年的证据。但事实上这是对《清实录》体系的不了解,断章取义所致。《清实录》上每半个月的纪录为一卷,每逢农历初一、十六都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只有在正月朔时,年号和干支才会变更。实录卷之七百七十六,”乾隆三十二年。丁亥。春。正月。丙寅朔。上诣奉先殿行礼“,对应公历日,干支纪年已换岁。”辛未。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是日。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对应公历日。《清实录》在年末的立春标记为下一干支年立春,仅适用于立春出现在年末的情形。立春作为二四节气之首,由于二四节气和农历的错位,导致一个农历年中,会出现在年末、年初和两头春的现象。遇到立春出现在年末的情形,《清实录》把其标记为下一年干支,仅意味着这是属于下一年的立春,因为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但是纪年并未结束,要等到十二月底才结束。所以当遇到立春出现在正月初一之后,《清实录》只会标记为”是日立春“。按照立春说的支持者,如果标记“癸未年立春”即意味着干支纪年的更变,为何并非每年的立春都这样标记?这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最为决定性的是立春在十二月十五的情形。日(同治九年十二月十五),里边有写“辛未年立春”,如果这是干支转换的证据。为何在第二天,清实录上仍记载“同治九年十二月庚午”,难道不是过了立春就是换了干支吗?事实上只有到了日,清实录的抬头才转换为“同治十年辛未春正月朔”。对于《清实录》上的立春的记载方式,民间红学家陈林曾在2008年春节期间,与历史学家葛剑雄在微博上辩论,葛教授认为干支纪年毫无疑问是从正月初一开始。但一开始葛教授被陈林拿出《清实录》的证据吓住了,但经过对《清实录》的详细考究,葛教授最终得到了与上面相同的结论。对于《清实录》上的立春的记载方式,民间红学家陈林曾在2008年春节期间,与历史学家葛剑雄在微博上辩论,葛教授认为干支纪年毫无疑问是从正月初一开始。但一开始葛教授被陈林拿出《清实录》的证据吓住了,但经过对《清实录》的详细考究,葛教授最终得到了与上面相同的结论。(4)民间红学家陈林还举出两个证据,一是天文学家张培瑜主编的《中国古代历法》,在前言有提到:他认为干支纪时是阳历体系,以立春为岁首。这是立春支持者的最重要证据。但是,张培瑜先生撰写的《中历及二十四节气时刻计算》,发表于《广西科学》1994(3)。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干支历在民间俗称“八字”,也就是说,张先生认为干支历就是八字。这里所谓的以立春为岁首的干支历,其实就是八字。仅仅是八字从立春为岁首,并不能证明历法也是如此。他认为干支纪时是阳历体系,以立春为岁首。这是立春支持者的最重要证据。但是,张培瑜先生撰写的《中历及二十四节气时刻计算》,发表于《广西科学》1994(3)。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干支历在民间俗称“八字”,也就是说,张先生认为干支历就是八字。这里所谓的以立春为岁首的干支历,其实就是八字。仅仅是八字从立春为岁首,并不能证明历法也是如此。(5)最后还是陈林提出的,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日梭万年历”,采用的是立春为干支纪年岁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是国家时间测定机构的权威认可。其实这也很可笑的,天文学上,授时和历法根本是两回事。国家授时中心不负责测算历法,国内负责编制历法的是紫金山天文台,他们编制的年历,是民用日历的印刷依据,在紫台官网上非常明确支持干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5)最后还是陈林提出的,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日梭万年历”,采用的是立春为干支纪年岁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是国家时间测定机构的权威认可。其实这也很可笑的,天文学上,授时和历法根本是两回事。国家授时中心不负责测算历法,国内负责编制历法的是紫金山天文台,他们编制的年历,是民用日历的印刷依据,在紫台官网上非常明确支持干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立春说的支持者在大力吹捧日梭万年历的权威性的同时,忘了一个基本的常识,据百度百科介绍,日梭万年历是武汉的教授,专门为“时间网站”和“国家授时中心网站”专门研制的万年历软件。一个非授时中心研究员,本身只是农业学家的刘教授,如何成为授时中心的时间权威,他能代表授时中心的立场吗?(6)就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很可笑不得不提的观点,有位知友就这个问题跟我讨论,在我举出清代的史书和历书,证明古代干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时,他竟说“明亡之后再无华夏”,言外之意就是清代的文献不能代表传统中华文化,所以我的文献没有证明力。说出这话意味着基本的学术立场的缺失,谁敢说清代的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我举的清代文献是因为这文献存世最多,事实上明代的史书和历书,其体系和记载方法与清代完全一致,限于篇幅不再叙述。用一句以讹传讹的话就像否定清代官方文献的证明力,未免不自量力了。他还说干支纪年是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就是按立春算的,这未免又是一个荒谬的循环论证。三、立春说的支持者试图把干支纪年和农历割裂开来立春支持者试图把纯粹的干支纪年从农历中割裂开来,认为农历并不拥有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单独的历法,以至于使用所谓“干支历”来称呼纯干支纪年,但事实上,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使用干支纪年,干支纪年作为历法的纪年方式,沿用至今长达两千年,一直具有官方地位,这一点是不容置疑,任何试图把干支纪年从农历中剥离,都是无视基本历史事实。更有偏激的说法是”农历只是借用干支纪年“,反客为主,颠倒是非黑白。《史记.天官书》有云,“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明确了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而古代正月初一的名称——“元旦”,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所有这些,都把正月元旦视为岁首地位从未间断。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显然也把正月视同年岁的变更。《袁宏道集》中,《戊戌除夕》《己亥元日晨起》上下相续,按西历,前为日,后为日,俱在立春之前。为何作者自书的记年干支明显不一?——因为他们就是以正月初一为新旧干支之分的,本不以立春为分。即使不查公历,也可以知道戊戌、己亥这两年的元日,绝对不可能都是当年的立春之日,而从第一天的除夕到第二天的元日,很明显,他所遵照的干支的变更,是从正月初一而定的,没有带立春玩儿。两例一见于史,一见于集,其他史、集之中,当有同类,不复赘举。两个例子,俱可否定“干支纪年起止于立春”之说,尤其为正史,属帝王官家之纪年,更不为随意之举。再则,王朝更为慎重的改元,放于来年正月初一,已可见官家年之变更,只与太阴历之正月初一直接相关,与立春无直接干系。《明实录》、《清实录》、《清史稿》均遵循同一个先例,皇帝纪年和干支纪年在正月朔一同变更。这充分体现在每卷的抬头,好比我们写日记,到底是在抬头记载纪年变更,还是仅在正文中变更纪年更有证明力,不是显而易见吗?所谓纯干支纪年,历史上并不真正存在过,干支历的体系,一天甚至会因为节气点的时刻而分属两天,两月和两年,如此复杂的计算显然是老百姓所不能接受的。无可靠的权威文献证明:八字(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被官方和民间应用于八字命理学以外的地方。扩大以立春为古人纪年之始,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四、争议的原因某些不信奉八字命理学的一般人,也支持立春说,原因就是对阳历的偏好。公历在现代毫无疑问是官方和日常生活所使用,正确反映季节变化。而农历不能反映季节变化,日常生活多不用,以至于部分人渐渐对阳历产生偏好,而立春说也是依据阳历,所以认为属相依附于阳历更为合理。大多数不会有兴趣了解农历历法的来龙去脉,心理上对阳历的偏好就采用了立春说了。事实上,直到现代,属相立春说从来未被任何正式出版的日历所采用,只不过某些八字爱好者在网上大造舆论,使得这说法被更多的人所认知。相对于晦涩的历法原理,八字命理吉凶显然更被人们所关注。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科学报有篇文章《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详细交代了争议产生的来龙去脉,根本原因就是,皇权政治的结束、农历丧失官方正统地位不受法律保护、命理家(算命先生)乘机争夺历法正统,是根本原因。干支在历法和八字命理学中使用,但是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和范畴,就因为共同一套干支符号,容易出现歧义,再加上算命学者别有用心的解释,导致人们对干支纪年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但是追本溯源,大多数人还是遵从属相从正月初一开始的传统。某些人缺乏独立思考,发出“活了几十年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属相错了”,其实活了几十年一直沿用正月初一,反倒证明该说是通说。在学术界,要发出与传统观点相悖的理论,需要更多的有力证明,而立春说的支持者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同时,干支符号在多个领域使用,更证明他仅仅只是一个叙事符号,本身并无任何神秘性,与人的吉凶命运挂钩更是可笑至极。民间的八字算命者,以所谓传统文化为由,大力鼓吹属相为立春为岁首,事实上也为自己的命理理论造势,试图让人们重新接受算命术。但在科技昌明的今天,算命术属于传统文化的糟粕,应当加以否定。因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认为属相仅仅是指代出生年份,正月初一是属相更替的岁首,这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如果在八字命理学场合使用生肖,认为生肖与命运吉凶挂钩,可使用立春为岁首。不信奉八字命理学的人,没有必要采用立春的说法。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子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