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蒙心妍小公主教授 谁知道荷尔蒙专家心妍小公主教授?给个详细资料

虚伪的百合
&&&&&大厅的茶几上,是谁又摆上了一大束百合花
&&&&去庐山前那白色的被我借口打蔫扔掉了,今天又换上一束粉红的了。
&&&&实话说,我不喜欢百合。
&&&&或许在别人眼里它属于豪放不羁,属于开朗大度,但那种迫不及待的张扬、那种赤裸裸的奔放让我感觉它更像一个饥渴的荡妇,在焦急的等待干柴烈火的焚烧;那种青楼里的妖艳,尤其那伤人肺腑的臭味,简直叫我孰不可忍。
&&&&是我的嗅觉出了毛病还是我的荷尔蒙排它呢,被熏陶折磨得头疼恶心只想呕吐,真的有一种被强行非礼的感觉。
&&&&也不知是哪位高人,给它取了那么寓意深重的一个好名字,才使它如此的放肆
“百合”、还什么“香水百合”,撩拨得一些潮流粉丝只想吃肉不肯见猪的热捧。
不顾旁人的感受肆意的发泄,这是百合的本质。
面对它豪派的热辣,我早已被熏得神志不清。我无法柔情,更别谈诗意了。
如果有谁曾听到我赞美它,那也是我无奈的虚伪,绝对是违心的应付
&&&&&&&&&&&&&&&&&&&&&&&&&&&&
&&&&&&&&&&&&&&&&&&&&&&&&&&&&&&&&&&&&&&&&&&&&&&&&&&&&&&&&&&
&看我怎样修理你——喷点香看效果如何
&我喜欢绿色,虽然没有粉的娇羞红的浪漫,却蕴含着质朴的纯净。无需任何修饰,真切、踏实、安全、平淡清新。绿色才是我最长久的心恋!
如果冠以一个名字就能改变命运,那我改天也把自己给改了,叫齐天大圣更好,反正老孙不在了,天上地下随我而为
&&&&&······&&&
&······
只因你太虚伪,花前月下不应有你,去吧百合……
恰似——女人如花,少不得矜持!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心妍轩花舍
“每位点滴用心的花儿妮子~ 在课堂上的用心和美美的作品~ 足以把我融化~j~ 最爱和我家花儿妮子们在一起的课堂时间^^&----M&零基础感受级--粉色心情花儿学堂心妍轩花舍M.Design Group零基础感受级--粉色心情花儿学堂&开始招生啦~~课程适合对象:零基础&生活有要求,有调子的全体人儿(帅气的男同学我们也OK)课程内容:基础美学(贯穿整个系列教学)基础植物学(贯穿整个系列教学)基础园艺学(贯穿整个系列教学)欧式花艺概论?实操设计(两次课时)东方调子花艺概论?实操设计(两次课时)法式花球实操设计(两次课时)Countryside自然调子实操花艺设计?实操(两次课时)巴黎调子Apartment公寓居家实操花艺设计(两次课时)纽约调子Apartment公寓居家实操花艺设计法式手腕花设计?法式胸花设计&法式花束设计&时令节日花艺VIP花艺礼物十次课程为一期;学费:?3990&元人民币/每期可选上课时间:周二 至 周四 3:00pm--5:00pm周二 至 周四 7:00pm--9:00pm周六 或 周日 1:30pm--3:30pm周六 或 周日 4:00pm--6:00pm周六 或 周日 7:00pm--9:00pm如需要先体验零基础花儿感受学堂~ 可报名参与个别体验课程:学费:?699元人民币(每次)(单独报名的体验课程为独立体系,与一系列课程分开核算)粉色心情的演绎~ 有太多种方式~ 各位花儿妮子的每个花艺作品都不得了~ 了不得~&“感恩妮子們如此愛著這麼美麗的花花世界,不管在有点远的HK或遙遠的佛山,顺德~或更加遠一点的米国和棒子国的人儿们~都在各种Crazy忙碌塞???……塞?的rush hours期间,準時到達花兒課堂.........再累再不夠睡眠.....還是最愛回到特別的自家花兒學堂好好為寶貝們上課:)”——M花儿学堂上花儿妮子们的作品Designed by 琪琪Designed by M.DesignDesigned by LuluDesigned by SelinaDesigned by HannaDesigned by Miko......“終於落堂,辛苦大家,每个点滴用心的作品都:太美。Well done!”--Michele到底M.Design的创始人心妍轩花舍首席花艺师,粉色心情花儿学堂的首席导师Miss Michelle Chung是何许人物?请注意?访问片段摄像\摄影\后期_Solon、弦编辑_April、Hazel设计_Miu C有人说,广东的四季并不分明,只能在一夜风雨之后,由皮肤去感知气温的变化,季节的离去。但她说,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走出去,到户外去、到山上来。她是Michele,一位“天生”的花艺师。这位广州土生土长的花艺师履历实在惊人:大学一年级(2002年)的时候已经成立国内最早的高端花艺工作室:心妍轩花舍植物学家庄雪影教授门下弟子;留学巴黎,花艺设计导师为世界排名第一花艺大师;美国华府荣誉花艺师;国际宴会派对策划师;国宴高度宴会花艺师,策划师;M.Design旗下全手工婚纱礼服工作室DreamDress Atelier创始人,首席设计师;国际婚礼派对策划师对从事花艺创作十多年的Michele来说,花,不止是她的工作,而是她生活的全部。就算是一趟普通的旅程,一次轻松的聚会,她也总会簇拥着一束娇艳的花——据说这已成为了她的标志——连Michele经常去的那家下午茶的经理,也总会跟别人津津乐道这位特别的客人。在这十多载的“花嫁”之路里,她觉得获益最多、影响最深的,是当年跟随硕士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她最最敬爱的庄雪影教授,背着箩筐到山里去,认识身边的一花一木,倾听她们的“故事”。这个初夏 ,甜白小姐荣幸的在Michele的带领下,渡海踏山,和阳光和花儿玩游戏~~越来越温柔的太阳,叶边草所染上的一点点的金,还有枝头的沉甸甸、红彤彤……都让我们实实在在地触碰到、感受到:最美的夏日香气~▼/ Michele教路 /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植物,也可以是表现季节的最好花材。如开得正旺、串串金黄的台湾相思,满山遍野的白茫茫芦苇,红得可爱的玫瑰果,还有最常见的狗尾巴草等。加一点点巧思,大自然便教会你最浑然天成的搭配技巧。什么?这样的花材好奇怪?但其实每种植物都有她的美和姿态,静下心来好好感受,就能感受到~ 她们专属的美……/ &快问 快答 &/Q: 近期有淘到什么心水好物吗?A:&最近我在山上找到了非常漂亮的野生玫瑰,希望能够扦插成功,种在自家院子里。Q: 分享一部你最有感觉的电影吧。A:&《植物私生活》。这部纪录片能让你在神秘又奥妙的植物世界中流连忘返。Q: 这个周末,你打算怎么过?A:&秋天是一个上山下海皆宜的季节,从化的郊外山岭、以及可在珠海香洲码头坐渡轮前往的桂山岛,都是我喜欢沉静下来,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熟悉地点。/女朋友们,还等什么,盛装上山,和夏天来个最美的约会吧!/- End -特别鸣谢 @心妍轩花舍 @M.Design Group版权声明:文内视频、文章、图片为本公众号原创制作,发布之所有内容版权均归“甜白小姐·missdouce”工作室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法侵权必究。感谢甜白的邀请&点滴用心的访问猜想大家如我们一样喜欢这个访问片段
……^_^?粉色心情花儿学堂 沟通顾问专号?M-Design-Pink.Mood-Academy各位花儿妮子们~约定在M.Design粉色心情花儿学堂见面咯~心妍轩花舍M.Design Group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微信号和暗号可长摁复制)
猜你感兴趣不看电影可以看影评么用心歌唱的女孩子可帅啦~~~买港台原版碟的地方韩娱游乐场
私人&&属地&&&&只迎&&&&&&缘友&&&&&&&&&&&&&生人&&&&勿扰&&&谢谢合作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新鲜而特殊的理想了,《太阳的后羿》播出后想睡宋仲基的人多了,但仍不妨碍我的幻想,要的也不多,哪怕睡一次都可以。
本来是因为宋慧乔才开始关注这部剧的我,看了第一集后就被宋仲基这阳光般的笑容、健硕到恰到好处的身材和神级的撩妹技能征服了!!
于是,之后的我天天都是这样子的:
其实,知道这张面孔是在09年看了《TRIPLE》,那时候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也不是一个喜欢关注韩娱韩剧的粉丝,后来他的作品也都错过了。
当年老公长这样:
就是一副鲜嫩的大学生模样。
《TRIPLE》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特别钟爱的韩剧,男主角李政宰在我心目中多年处于韩国第一男神的地位。与之相比,宋仲基那时候还是没什么名气的小演员,韩剧拿捏少女心还是十分稳准狠的,戏里他暗恋闵孝琳,闵孝琳死心塌地喜欢我男神,他跟李政宰比起来也真是小朋友,更别提什么撩妹了,自然也引不起我什么注意。
说起来,那年他已经23岁了,众所周知我老公是学霸,基本是读完了大学才全身心投入娱乐圈,跟大多数小小年纪就一只脚跨进演艺圈的人士相比,是晚了很多年的。比如,同属忠武路四小生之一的刘亚仁,比老公还小一岁,03年就出道了,另一位2013年因《星你》大红的金秀贤,是88年的。所以,今年他31岁才真正大红大紫起来,也算大器晚成了。
从小鲜肉到行走的荷尔蒙,岁月的累积给老公带来了质变,另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是两年的军队服役生活,让他的气质蜕变成了Man爆款熟男!
连拿剧本的样子都醉人。
随便一站都仿佛在撩妹。
被看一眼都苏了。
言归正传,关于如何睡到宋仲基的问题,我还是冥思苦想了一番的,再参考网上有理有据的指导性文章,我觉得我的准备和可行性如下:
必须变美——正如前边所提到的,如果是09年的宋仲基,我是一点想法都没有的。对美的感触和欲望,男人和女人都一样,是人类本能,也没有什么肤不肤浅的。颜正条顺以及成熟有气质,是产生吸引力的基本配置,是睡到老公的敲门砖。所以,美容健身减肥是必修课,皮肤比老公还差这脸往哪搁?那么胖怎么跟老公合影?不过在变美的道路上我有个底线,就是绝!不!整!容!(怎么好像没什么希望了)
②成为精英——老公曾经是高考排名全国前十的学霸,打小就是体育健将,出道后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中间还服了两年兵役)成为一线明星,一路都是TOP,说明智商情商运动细胞以及个人努力都不是盖的。所谓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除了脸蛋身材,智商情商性格好等软件条件也不可或缺,能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对方必然是属于一个Level或更高Level的人。这一点,我好像还差的很远啊!
③学会韩语——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不然怎么交流。。。
那么,即使在若干年后我具备了以上条件,怎么和老公认识也是个问题。对于此,我想到了两个解决方案:
A——加入演艺圈。当然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颜值等方面当明星俺是0希望了,不过,我可以当明星助理啊!当老公的助理恐怕十分遥远,我可以当国内明星的助理啊!考虑到之前没有混过这个行业,能混个八线小明星助理当当就不错了,这样积累下来,兴许若干年后,我当了国内某一线女明星的助理,而她跟老公来了个跨国合作,我跟老公不就认识了嘛。
B——从老公北大留学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亲哥哥下手……如何制造机会我再好好思考一下。
有了这些策划,接下来这一切的实现,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一直以来生活得比较随意的我,如今有了人生目标,觉得心灵都励志起来了,也许也许,若干年后,我已经不想睡他了,可是直接的结果可能是,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啊。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新鲜而特殊的理想了,《太阳的后羿》播出后想睡宋仲基的人多了,但仍不妨碍我的幻想,要的也不多,哪怕睡一次都可以。
本来是因为宋慧乔才开始关注这部剧的我,看了第一集后就被宋仲基这阳光般的笑容、健硕到恰到好处的身材和神级的撩妹技能征服了!!
于是,之后的我天天都是这样子的:
其实,知道这张面孔是在09年看了《TRIPLE》,那时候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也不是一个喜欢关注韩娱韩剧的粉丝,后来他的作品也都错过了。
当年老公长这样:
就是一副鲜嫩的大学生模样。
《TRIPLE》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特别钟爱的韩剧,男主角李政宰在我心目中多年处于韩国第一男神的地位。与之相比,宋仲基那时候还是没什么名气的小演员,韩剧拿捏少女心还是十分稳准狠的,戏里他暗恋闵孝琳,闵孝琳死心塌地喜欢我男神,他跟李政宰比起来也真是小朋友,更别提什么撩妹了,自然也引不起我什么注意。
说起来,那年他已经23岁了,众所周知我老公是学霸,基本是读完了大学才全身心投入娱乐圈,跟大多数小小年纪就一只脚跨进演艺圈的人士相比,是晚了很多年的。比如,同属忠武路四小生之一的刘亚仁,比老公还小一岁,03年就出道了,另一位2013年因《星你》大红的金秀贤,是88年的。所以,今年他31岁才真正大红大紫起来,也算大器晚成了。
从小鲜肉到行走的荷尔蒙,岁月的累积给老公带来了质变,另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是两年的军队服役生活,让他的气质蜕变成了Man爆款熟男!
连拿剧本的样子都醉人。
随便一站都仿佛在撩妹。
被看一眼都苏了。
言归正传,关于如何睡到宋仲基的问题,我还是冥思苦想了一番的,再参考网上有理有据的指导性文章,我觉得我的准备和可行性如下:
必须变美——正如前边所提到的,如果是09年的宋仲基,我是一点想法都没有的。对美的感触和欲望,男人和女人都一样,是人类本能,也没有什么肤不肤浅的。颜正条顺以及成熟有气质,是产生吸引力的基本配置,是睡到老公的敲门砖。所以,美容健身减肥是必修课,皮肤比老公还差这脸往哪搁?那么胖怎么跟老公合影?不过在变美的道路上我有个底线,就是绝!不!整!容!(怎么好像没什么希望了)
②成为精英——老公曾经是高考排名全国前十的学霸,打小就是体育健将,出道后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中间还服了两年兵役)成为一线明星,一路都是TOP,说明智商情商运动细胞以及个人努力都不是盖的。所谓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除了脸蛋身材,智商情商性格好等软件条件也不可或缺,能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对方必然是属于一个Level或更高Level的人。这一点,我好像还差的很远啊!
③学会韩语——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不然怎么交流。。。
那么,即使在若干年后我具备了以上条件,怎么和老公认识也是个问题。对于此,我想到了两个解决方案:
A——加入演艺圈。当然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颜值等方面当明星俺是0希望了,不过,我可以当明星助理啊!当老公的助理恐怕十分遥远,我可以当国内明星的助理啊!考虑到之前没有混过这个行业,能混个八线小明星助理当当就不错了,这样积累下来,兴许若干年后,我当了国内某一线女明星的助理,而她跟老公来了个跨国合作,我跟老公不就认识了嘛。
B——从老公北大留学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亲哥哥下手……如何制造机会我再好好思考一下。
有了这些策划,接下来这一切的实现,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一直以来生活得比较随意的我,如今有了人生目标,觉得心灵都励志起来了,也许也许,若干年后,我已经不想睡他了,可是直接的结果可能是,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啊。
一开始看《最完美の离婚》并不觉得吸引人,可能是剧情比较慢热,看了两集后就欲罢不能越往后越精彩,特别是最后一集,当光生把结夏揽上电车,两个人不够钱买车票中途下车走回东京的情节,日剧那种内向却饱满的情绪荡漾人心,两个本来决定分开的人还是牵扯在一起游荡在漆黑无人的大街上,日剧擅长营造的孤寂而美好的气氛恰到好处的出现了。可能我多年后再回想这部剧的时候,心里都是对这段温暖情景的记忆。
怎么说呢,本人对剧集里光生这个形象还真是蛮讨厌的:小气、龟毛、强迫症、爱唠叨、爱抱怨、多管闲事,简直是处女男中的处女男,此外,情商智商低下,30岁了还干着一份自动售卖机的销售工作,就是彻头彻尾一个loser小男人嘛,除了喜爱小动物这点还比较可爱外(SP里中奖了兴奋的跟喵星人讲话时候太萌啦!),没什么让我有好感的性格特点了。
怪不得前女友会毫不客气的说,当初跟你分手的时候觉得你怎么不去死?虽然前女友后来也表示后悔说出这样的话,但是碰到这种极品男,她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更倒霉的是跟他离了婚的前妻结夏,一边吃着拉面说离婚就像两周拉不出屎终于排痛快了一样得到解脱,一边却明白自己心底还深深喜欢这个各种不咋地还各种嫌弃自己的男人。关键是,傻帽前夫在前女友那边撞了南墙就在前妻这边吃了回头草,我觉得,他们这段“孽缘”是不可能终结得了的,即使在故事开始一年后的SP里结夏肝肠寸断般也要分手,分手理由又似乎是致命的“你只适合一个人生活”的情况下,因为,他们应该已经不可能再爱上别人了。说难听点,这样的极品男也有人喜欢那还是不要祸害别人去了。如果还有SP,讲的应该还是分久必合的道理。
至于结夏这个女孩,却是蛮讨喜的呢:大大咧咧却心思细腻,性格单纯活泼开朗人来疯,表面上满不在乎内心又纠结得要死,对老公念念不忘的前女友没有半点妒意。so,此女应该是可爱的白羊or水瓶。
当然了,不管是处女男还是水瓶女,影视剧都有夸大的成分,特别是光生,当他父亲出现时表现的比他还洁癖的样子真是太有喜感了,原来极品也是遗传。
再说瑛太这个演员,他算是我集中看日剧那时候比较熟悉的男演员,倘若你看过他其它的作品,一定会认定他是一个好演员,之前对他的印象基本都是植物系小男生,到了这部剧完全颠覆以前的形象,略显沧桑的样子有一点点让我惊讶到,可能也是演员本身走上结婚生子阶段的原因,这个原本浮夸如漫画的人物被他演活了演满了,就好像《最后的朋友》里上野树里的光芒令同剧其他人气偶像的存在感降低了一样,这部《最完美的离婚》也是属于瑛太自己的代表作。
近年已基本没看日剧,但冷不丁看了《最完美の离婚》已让我断定这是近些年最出色日剧之一,它的男主角不是高富帅,里面没有适合少女和大妈怀春的玛丽苏文体,讲的是有感情却过不到一块去的夫妻的一段人生窘境,编排巧妙聪明敏锐,能抓住两性关系的痛点,台词拍案叫绝,充满小幽默小讽刺,令观者笑中带泪,喜欢它的应该都是30岁左右的女性吧。
若说起这剧名“最高の离婚”的含义呢(一开始也是剧名引起了我对这部剧的关注),我想了想不过得出这俗不可耐的结论:失去方知珍重,没有稀里糊涂的结婚也就没有稀里糊涂的离婚然后意识到彼此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表面是吵吵闹闹的家庭剧骨子里还是你情我愿纯爱系。
最感人场景:
结夏决定搬离光生的家写了一封最终撕掉的长信,文笔之流畅令人赞叹,可谓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
对比SP里光生给结夏写了一封寄出去的信倒是蛮有意思的。
最难忘场景:
最后一集光生和结夏搭伴对坐在空无一人车厢进而又半路下车走回东京。
最近看特吕弗的片子看得津津有味,也把安托万五部曲《四百击》、《安托万与柯莱特》、《偷吻》、《床第风云》和《爱情狂奔》给看完了。
人们印象中的电影大师级作品总是沉闷晦涩,常人难以捉摸。其实特吕弗的片子非常通俗易懂,且拍的饶有趣味、引人入胜。以前看过他的名作如《朱尔和吉姆》、《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最后一班地铁》,但那些电影都偏于文艺悲情,最近接触的不少作品让我看到了特吕弗风趣幽默的一面。
安托万系列走的就是诙谐路线,他的成名作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四百击》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蓝本,讲述了安托万逃课、不敢回家、偷东西直到被送入少管所的过程。前半段的很多情节都是孩子们调皮捣蛋的恶作剧,十分搞笑:课上传阅美女画册、默写的时候一个孩子总是用墨水弄脏本子然后弄脏一页撕掉一页直至没纸了他什么也没写、排队跑步的时候三两个偷偷溜走……安托万似乎是班上特别不招老师待见的一位,总是被罚。直到有一天他跟同桌逃学去游乐场、电影院,在街上碰到了偷情的母亲,第二天回学校说因为母亲死了才旷了一天课。就这样一来二去,学校和家都不是年少的安托万呆得下去的地方了。他和同桌一同被赶出了学校,安托万被同桌藏在了家里,商量着偷一台打印机,还回去的时候被抓到了,于是,他因偷窃被关进了少管所,母亲来看来,说不会管他,安托万从少管所跑了出来,一直跑,跑到了海边,无处可去,影史上最著名的那个镜头出现了,安托万回过头望着镜头,电影结束。
两年后特吕弗在一部名为《20岁的爱情》的导演合辑中延续了安托万的故事。这时候安托万17岁,已经从少管所出来,初入社会,自己租住了房子,曾经的逃学少年成了文艺青年,在一家唱片公司工作,没事就去看音乐会,并在音乐会上看上了一个女孩柯莱特,还搬去了她家对面住。柯莱特的父母似乎很喜欢安托万,总是叫他来家里吃饭,可惜女孩只把安托万当好友。电影以安托万的初恋受挫告终。
6年后特吕弗拍了彩色片《偷吻》,这时候安托万已经23岁了,他骚动不安的爱情生活正式开始,不安分的安托万如愿被军队开除,先是被介绍去了一家酒店工作,一个房客因为出轨被私人侦探捉奸在床,因缘巧合下他就去了私家侦探所工作。感情上,除了找妓女暂时解决一下生理需求,就是和朋友克莉斯汀娜搞搞暧昧,然后很有趣的一段是因为私家侦探的身份去鞋店假装店员,不想被漂亮的老板娘勾引,上演了一出《毕业生》的滑稽故事。《偷吻》的最后,安托万辞去了私家侦探的工作,做起了电器维修工,并且与克里斯提娜走到了一起。
安托万乱七八糟的成年生活由此展开,《偷吻》上映后两年特吕弗拍了《床第风云》,安托万顺理成章要开始婚姻生活了。《床第风云》拍的非常接地气,其中的主要情景,是安托万和克莉斯汀娜生活的一个大杂院,身边围绕着各种市井居民。这时候安托万以卖花为生计,并致力于研究如何改造各种花色,妻子克里斯提娜则在家教小孩子乐器。曾经的迷惘少年和失意青年这时候也到了成家立业的阶段,可是他们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安托万的花店生意失败后去了一家大公司打工,并在那里认识了一个日本女人樱子然后出轨了。这时候克里斯提娜却生了孩子,知道丈夫出轨后夫妻关系出现裂痕,安托万开始寄情于写作。本来以为要结束与克里斯提娜夫妻关系的安托万发现与日本女子并合不来,最后还是迷途知返,与妻子言归于好。
本来《床第风云》是作为安托万最后一部拍摄的,直到9年后特吕弗还是想为他的这几部半自传性质的电影正式画上句号,于是拍了《爱情狂奔》,安托万的故事算是真正与观众告别了。《爱情狂奔》拍的非常有意思,这时候安托万已经30多岁,成为了一个作家,他的自传体小说成功出版,并还是决定与克里斯提娜离婚。生性风流的安托万感情生活也并未闲着,正在与一个叫萨宾娜的女孩恋爱。而就在这时候,安托万的初恋对象——已经成为律师的克莱特又出现了(曾经在《偷吻》中偶遇安托万),他开始对安托万的书感兴趣,并意外和安托万同处于一趟火车上,且巧合的发现自己心仪的对象正是安托万女友的哥哥。电影穿插了很多过去几部安托万电影的片段,让熟悉安托万的观众重温了他的成长经历,心中不禁感慨:那个羞涩的逃学少年在经历了那么多人生窘境后成为了眼前这个皱纹初现、圆滑世故的中年人。《爱情狂奔》的结尾是美满的,安托万和柯莱特都如愿与心仪的人相守在一起。
有人这样总结安托万的故事:才子风流成性,佳人来去匆匆。
今年《中国好声音》上陈乐基一首《月半小夜曲》把我给惊艳了。
当场那英也很兴奋,陈乐基唱毕,她说这是当好声音评委以来听到的第一首粤语歌,港乐在华语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选了汪峰简直是失误之极#
对于真正热爱港乐的人来说,恐怕对“港乐已死”又或“港乐超前于华语乐坛”这样的言论才懒得理睬。一旦那铿锵的唱词、幽怨的韵律响起,就会内心澎湃:哗,还是粤语歌好听!
陈乐基的《月半小夜曲》正是让我重又偶遇了这种感觉。
我是个并非生于长于广东一带的北方人,冥冥之中广东歌却伴随我成长。90年代是香港文化的黄金时期,至今津津乐道的不少歌曲电影电视仍是那时候的作品,但引入内地特别是北方的作品仍然有限,有幸父母都是发烧友,总是不知道哪儿弄来的盗版磁带录像回家娱乐,攒了钱也要花在买音响碟机上,我也就耳濡目染知道了beyond、王菲、彭羚、张学友、郑秀文……但算起来,真正让我一腔热血扑在广东歌上应该始于2007年。
还在上大学的那一年,集中听了很多当时流行的歌手:何韵诗、陈奕迅、容祖儿、杨千桦、方大同、谢安琪、卢巧音、黄耀明……每天泡音乐论坛看新闻,看各种乐评,泡香港乐评人的blog,跟网友整夜整夜的聊天……事关港乐,无所不听无所不究。那时候的心愿是:去香港红馆看一场演唱会。
去年10月,终于第一次去了香港,当然也去了红馆,看的是何韵诗的Memento。虽然对她08年后的做法和作品不免心淡,但她依然是我最欣赏的歌手之一,也是我热爱港乐的成因。当晚气氛过于热烈,听到HOCC现场唱了早期的冷门歌《与别不同》、《不眠皇后》……对我而言特别幸福。《化蝶》响起时,旁边的广州小姑娘问我这是什么歌,暗自窃喜自己也算是资深歌迷了。
赶上梅艳芳逝世十周年,那场Memento依然纪念意味十足,至于很多人念叨的徒弟没法和师傅比之类的评论,本人实在觉得无聊无趣,总觉得何韵诗05年的《梁祝下世传奇》已完成了她在香港乐坛的使命和自我内心声音的呐喊,摇滚和流行和艺术结合的那样成功,在香港乐坛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杨千桦也是个十分有趣的女歌手,早期被包装得有些文艺的,唱着《少女的祈祷》、《直觉》、《可人儿》、《爱人》这样的小曲儿,少女形象深入人心,过了30还没嫁出去,于是连同林夕打造了好多表达剩女自强自立的歌曲,成了另一种代言。她的歌曲和演唱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特质,一直作为表达感情胜于卖弄技巧的代表,至今我听到《野孩子》还有潸然泪下的冲动。明年是她结婚生子后的首次红馆演唱会,十分想去重温那些熟悉的旋律。
另一个爱到不能的女歌手卢巧音不得不提,在我眼中简直是奇女子。港乐的红星几乎都是选秀出身,她是从地下走到地上然后又消失了。她的偶像是Sinead
O’Connor,于是出道时也以板寸示人,虽然模仿痕迹略显严重但不妨碍个性十足。最初是唱黄伟文的神来之笔《垃圾》为人所知,几年后一首至今都是KTV热门的《好心分手》让她彻底走红,走红之后她却反其道而行之出了一张特别冷门饱受争议的概念碟《天演论》,然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偶尔写写歌出出唱片自得其乐。滚石还出过她在地下乐队Black
& Blue做主唱时的一张碟,我觉得那些歌才最像Candy也最得我心的。
在我听港乐的那时期(05-07年),倒是涌现了一批拥有原创精神的香港歌手甚或团体:王菀之、方大同、蓝奕邦、谢安琪、张敬轩、At
17、my little
airport……这与我们最为熟悉的80年代张国荣梅艳芳以翻唱日本歌曲走红,以及90年代苦情歌盛行的状况特别不同,那些歌手带点文艺小清新特质,作品已不局限于粤语填词和情爱主题,开始歌颂草根阶层,讽刺社会现象,令人耳目一新,或许,是一种音乐进化,我就姑且叫它后港乐时代吧。说港乐已死的,不如说是香港苦情歌已死,今年初去红馆看黄耀明,他的主题,已是香港人的社会反省,深刻而难以消化。
时至今日,港乐已被人们有意的沉淀为一种文化象征,一本接一本探讨香港乐坛的书籍出版,大名鼎鼎的词人林夕也成了写书人,他的书常被放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人们的关注点也从幕前转移到了幕后,除了林夕,黄伟文、Christopher
Chak、雷颂德、C.Y.Kong、Eric
Kwok、梁基爵等幕后音乐人不断为人提起,说起来,今年十分遗憾错过了去现场听众歌手演唱Eric
Kwok出品的那些好歌。
当然,我听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且偏爱女歌手的歌曲更多,虽然最近几年已不像从前那样沉迷,但感谢港乐带来的一切,作为现在还在买CD的另类,港乐早已是陪伴终身的喜好。
心中十大港乐歌曲:
卢巧音《垃圾》、《好心分手》
杨千桦《再见二丁目》
陈奕迅《富士山下》、《最佳损友》
何韵诗《化蝶》、《劳斯莱斯》
谢安琪《喜帖街》
郑秀文《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容祖儿《心淡》
我最爱的港乐歌词:
被世界遗弃不可怕
喜欢你有时还可怕
灰烬里被彻底消化
我以后全无牵挂
什么都不怕
——黄伟文《垃圾》
原来我非不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林夕《再见二丁目》
我绝不罕有 往街里绕过一周 我便化乌有
——林夕《富士山下》
来年陌生的 是昨日 最亲的某某
——黄伟文《最佳损友》
筑得起人应该接受都有日倒下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永远也不差
——黄伟文《喜帖街》
人存活在世就似沙粒飞过
谁又曾为了谁褒贬过
这麽最好不过 全是一种经过
——林夕《再见悲哀》
如何回到当时 拿回时间逆转的钥匙
——黄伟文《化蝶》
是对青春小情人 眼睛多么闪又亮
——林振强《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今年《中国好声音》上陈乐基一首《月半小夜曲》把我给惊艳了。
当场那英也很兴奋,陈乐基唱毕,她说这是当好声音评委以来听到的第一首粤语歌,港乐在华语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选了汪峰简直是失误之极#
对于真正热爱港乐的人来说,恐怕对“港乐已死”又或“港乐超前于华语乐坛”这样的言论才懒得理睬。一旦那铿锵的唱词、幽怨的韵律响起,就会内心澎湃:哗,还是粤语歌好听!
陈乐基的《月半小夜曲》正是让我重又偶遇了这种感觉。
我是个并非生于长于广东一带的北方人,冥冥之中广东歌却伴随我成长。90年代是香港文化的黄金时期,至今津津乐道的不少歌曲电影电视仍是那时候的作品,但引入内地特别是北方的作品仍然有限,有幸父母都是发烧友,总是不知道哪儿弄来的盗版磁带录像回家娱乐,攒了钱也要花在买音响碟机上,我也就耳濡目染知道了beyond、王菲、彭羚、张学友、郑秀文……但算起来,真正让我一腔热血扑在广东歌上应该始于2007年。
还在上大学的那一年,集中听了很多当时流行的歌手:何韵诗、陈奕迅、容祖儿、杨千桦、方大同、谢安琪、卢巧音、黄耀明……每天泡音乐论坛看新闻,看各种乐评,泡香港乐评人的blog,跟网友整夜整夜的聊天……事关港乐,无所不听无所不究。那时候的心愿是:去香港红馆看一场演唱会。
去年10月,终于第一次去了香港,当然也去了红馆,看的是何韵诗的Memento。虽然对她08年后的做法和作品不免心淡,但她依然是我最欣赏的歌手之一,也是我热爱港乐的成因。当晚气氛过于热烈,听到HOCC现场唱了早期的冷门歌《与别不同》、《不眠皇后》……对我而言特别幸福。《化蝶》响起时,旁边的广州小姑娘问我这是什么歌,暗自窃喜自己也算是资深歌迷了。
赶上梅艳芳逝世十周年,那场Memento依然纪念意味十足,至于很多人念叨的徒弟没法和师傅比之类的评论,本人实在觉得无聊无趣,总觉得何韵诗05年的《梁祝下世传奇》已完成了她在香港乐坛的使命和自我内心声音的呐喊,摇滚和流行和艺术结合的那样成功,在香港乐坛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杨千桦也是个十分有趣的女歌手,早期被包装得有些文艺的,唱着《少女的祈祷》、《直觉》、《可人儿》、《爱人》这样的小曲儿,少女形象深入人心,过了30还没嫁出去,于是连同林夕打造了好多表达剩女自强自立的歌曲,成了另一种代言。她的歌曲和演唱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特质,一直作为表达感情胜于卖弄技巧的代表,至今我听到《野孩子》还有潸然泪下的冲动。明年是她结婚生子后的首次红馆演唱会,十分想去重温那些熟悉的旋律。
另一个爱到不能的女歌手卢巧音不得不提,在我眼中简直是奇女子。港乐的红星几乎都是选秀出身,她是从地下走到地上然后又消失了。她的偶像是Sinead
O’Connor,于是出道时也以板寸示人,虽然模仿痕迹略显严重但不妨碍个性十足。最初是唱黄伟文的神来之笔《垃圾》为人所知,几年后一首至今都是KTV热门的《好心分手》让她彻底走红,走红之后她却反其道而行之出了一张特别冷门饱受争议的概念碟《天演论》,然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偶尔写写歌出出唱片自得其乐。滚石还出过她在地下乐队Black
& Blue做主唱时的一张碟,我觉得那些歌才最像Candy也最得我心的。
在我听港乐的那时期(05-07年),倒是涌现了一批拥有原创精神的香港歌手甚或团体:王菀之、方大同、蓝奕邦、谢安琪、张敬轩、At
17、my little
airport……这与我们最为熟悉的80年代张国荣梅艳芳以翻唱日本歌曲走红,以及90年代苦情歌盛行的状况特别不同,那些歌手带点文艺小清新特质,作品已不局限于粤语填词和情爱主题,开始歌颂草根阶层,讽刺社会现象,令人耳目一新,或许,是一种音乐进化,我就姑且叫它后港乐时代吧。说港乐已死的,不如说是香港苦情歌已死,今年初去红馆看黄耀明,他的主题,已是香港人的社会反省,深刻而难以消化。
时至今日,港乐已被人们有意的沉淀为一种文化象征,一本接一本探讨香港乐坛的书籍出版,大名鼎鼎的词人林夕也成了写书人,他的书常被放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人们的关注点也从幕前转移到了幕后,除了林夕,黄伟文、Christopher
Chak、雷颂德、C.Y.Kong、Eric
Kwok、梁基爵等幕后音乐人不断为人提起,说起来,今年十分遗憾错过了去现场听众歌手演唱Eric
Kwok出品的那些好歌。
当然,我听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且偏爱女歌手的歌曲更多,虽然最近几年已不像从前那样沉迷,但感谢港乐带来的一切,作为现在还在买CD的另类,港乐早已是陪伴终身的喜好。
心中十大港乐歌曲:
卢巧音《垃圾》、《好心分手》
杨千桦《再见二丁目》
陈奕迅《富士山下》、《最佳损友》
何韵诗《化蝶》、《劳斯莱斯》
谢安琪《喜帖街》
郑秀文《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容祖儿《心淡》
我最爱的港乐歌词:
被世界遗弃不可怕
喜欢你有时还可怕
灰烬里被彻底消化
我以后全无牵挂
什么都不怕
——黄伟文《垃圾》
原来我非不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林夕《再见二丁目》
我绝不罕有 往街里绕过一周 我便化乌有
——林夕《富士山下》
来年陌生的 是昨日 最亲的某某
——黄伟文《最佳损友》
筑得起人应该接受都有日倒下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永远也不差
——黄伟文《喜帖街》
人存活在世就似沙粒飞过
谁又曾为了谁褒贬过
这麽最好不过 全是一种经过
——林夕《再见悲哀》
如何回到当时 拿回时间逆转的钥匙
——黄伟文《化蝶》
是对青春小情人 眼睛多么闪又亮
——林振强《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微博上知道昨天是《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日,天蝎座。演《乱世佳人》的费雯丽也是天蝎座,不知道郝思嘉是什么星座,我想百分之一千是天蝎。
记得听过一个传闻,小说《飘》畅销后玛格丽特去参加一个聚会,聚会上一位装B人士在她面前吹嘘自己曾写过多少本书,问她写过什么,她说我只出版过一本小说,叫《飘》。
与《飘》结缘,还是因为好莱坞的经典巨制《乱世佳人》,有人说,那是好莱坞剧情片所能达到的终极,我同意。
小时候总是边吃饭边看《乱世佳人》的录像带,零零碎碎的看,看到哪算哪,就觉得那些裙子啊超漂亮的。后来完整看过几遍,觉得故事太动魄惊心,人物个性太锋芒毕露,演员演的太好……总之一切都完美的可怕。
一直以来但凡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部,脱口而出的必然是《乱世佳人》,电影的每个场景都在脑子里,已经熟悉到不需要再看了,好似我至今都没有收过它的DVD。
那句关于费雯丽的著名评论“有如此的美貌不必有如此的演技,有如此的演技不必有如此的美貌”,恐怕也只有放在她身上才合适。诚然,优秀的演员很多,但在美貌和演技的双重标准上都做到如此极致的,还有谁呢?
我喜欢她身上的神经质和戏剧性,一个女人的自虐倾向和不安全感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费雯亦是我喜欢的演员之终极。
与因《罗马假日》成名的赫本一样,费雯在演《乱世佳人》之前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但与赫本的轻盈相比,费雯丽的郝思嘉显得过于沉重了,女汉子的真正含义大概也就是那样了:因为战争她从千金小姐变成落魄少妇,母亲死了,父亲疯了,面对自己的命运她总是咬牙切齿的,肚子饿到不行蹲在烂菜地里挖萝卜吃,握紧拳头对天发誓:我不要再受穷!为了修复战争后的满目疮痍她什么都做得出来:欺骗、杀人、背叛……白瑞德还是如愿娶了她,她想要的生活似乎又回来了,却以为自己爱的仍然是艾希利,直到女儿死去,白瑞德的心也就彻底死了。影片的结尾显得落寞悲情又有希望,经历了那么多事后郝思嘉孤零零一个人,哭着对自己说:我明天再去好好想吧,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郝思嘉的明天在哪里,谁知道呢?
除了《乱世佳人》,她还演过《魂断蓝桥》、《安娜·卡列尼娜》和《欲望号街车》,同样都是影史经典。我觉得这三部戏里的角色更像费雯一些,眼神中的那种极度不安全感,让她特别适合饰演那种处于自我消耗并最终走向悲剧的复杂人物,若不是头发非金色,她应该去演希区柯克。传闻中戏外的费雯生活也同样令人震惊,因为精神问题和对性事需求过度,劳伦斯奥利佛还是抛弃了她,她是双性恋,还时常招男妓,性生活淫乱到在街头找出租车司机和快递员回家。
或许伟大艺术家的另一面总是疯狂的,“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感谢上帝创造了费雯丽!
Danes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在《国土》之前,已经留意她很久了,不过那时候她比较沉寂,演了几部几乎没什么影响力的电影,直到《自闭历程》让她再次走上金球奖领奖台。
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说她了,是那部因小李子而太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在《时时刻刻》里打的酱油呢?总之觉得这女孩子灵动好看,眼睛会发光一样,暴露着她的智慧。
外国妞特别不经老,十几岁时侯特水灵,二十几岁像三十多岁,三十多岁脸上已经清晰可见岁月的无情了。在《时时刻刻》那部不可多得的文艺片里Claire演斯特里普的女儿,还清纯的能挤出水儿来,可到了《国土》已经满脸褶儿,时而面目狰狞不讨人喜了。庆幸的是她有演技,且演技不是一般的好。
有些演员验证了演技是天生的这个理论。Danes15岁时演《我所谓的生活》,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少女偶像。这部电视剧因为收视问题只播了一季(因此有个耐人寻味的译名叫《生活没有第二季》),与那些快餐式的美剧不同,编剧无比细腻的描绘着一个女高中生每一天的生活片段和自我意识,距离首播20年过去如今看来却也十分喜欢,当然也为它没有讲完就被砍而遗憾不已。Claire那时候已出落得过于成熟不像小女孩,把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心理历程演绎的真实细腻动人,小小年纪就得了当年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值得一提的是男主演正是今年因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而走红的男神级人物Jared
后来她还接演了数部电影——《小妇人》、《悲惨世界》,以及大导演科波拉的《造雨人》,角色的性格也都差不多,都是那种脆弱的、敏感的、孤独的、内向的、清纯到不行的少女形象。比如和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现代激情篇》最为影迷津津乐道。记得一篇小李子的采访中他提到,当年Claire
Danes是试戏女孩子中唯一敢直视他双眼的。
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现代激情篇》有着导演巴兹·鲁曼强烈的个人风格,是部每看一遍都回味无穷的杰作,华丽到耀眼的画面、震撼醉人的配乐、夸张如舞台剧的表演风格……沿用莎士比亚原著中的台词,变换为后现代梦幻般的故事背景,一种古典和现代的碰撞让电影风格独树一帜,罗密欧与朱丽叶人尽皆知的爱情悲剧历久弥新般的再度震撼了很多人,他们在水族箱边第一次偶遇的那场戏成了经典一幕。彼时的小李子正值青春年华,迷人的像毒药一样,二人的精彩演出不由得让人感叹年轻真好。前两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度在某电影颁奖礼现场合影,光阴的流逝不禁让人唏嘘。
就在演朱丽叶之前,17岁的Claire Danes还演了一部很小众化的电影《I love you , I love you
not》,配戏的则是法国影坛老牌女星Jeanne Moreau(本公众号头像正是她)以及英伦大帅哥Jude
Law!电影的剧情很简单,讲了一位少女暑假到外婆家度假,穿插着和班上一个男生似有还无的恋情关系。导演的表现手法比较耐人寻味,电影语言像60年代的法国文艺片,散发着散文诗歌般的艺术魅力,节奏幽慢温婉,情调浪漫,刚看完时我这样写道:“像一首小诗一样,充盈着细腻的美丽与感伤”。或许老男人都有“洛丽塔”情结,导演的镜头类似贝托鲁奇在《偷香》中对待Liv
Tyler,喜欢在少女奶油般的肌肤上游走。
过了演少女的年龄出演的电影,印象十分深的是《It’s all about
love》,剧情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故事比较另类,讲了世界末日前一段令人绝望的爱情故事。电影里的杰昆·菲尼克斯和克莱尔·丹尼斯是一对准备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妇,却在这个时候发现他们依然深爱着对方,准备挽回破碎的关系,可惜濒临崩溃的世界已经不允许了。黑暗的气氛下世界渐渐走向冰冷,只有他们炽热的爱让人感到还有些许温存。
《自闭历程》之前她还都是“正常”的,总是饰演被男主角呵护着的美人角色。《自闭历程》让她走上女蛇精病专业户的道路,完全颠覆了少女时期的感觉,《国土》后估计就没有女演员演蛇精病演的过她了,30岁之后迎来事业第二春,去年拿金球奖的时候妮可·基德曼说她的表演是全年最佳。Carrie这个疯女人我喜欢,受虐之深不像现实中能活下来的,第四季的戏又回到了之前的水准,她的视后之路还在继续……
原版漫画刻画的爱情更加极致,漫画中的小克也就是电影里的阿黛尔与艾玛分手后伤心欲绝死掉了,而电影里她虽然再也无法爱上别人,但结尾还是温暖有希望的。
导演曾说阿黛尔是个英雄,因为她承受着一切,并继续完成她命中注定的东西。
故事分三个部分:与艾玛在一起之前、与艾玛尔热恋、分手后一个人的阿黛尔。
在遇到艾玛之前(实际上已经与她在广场一见钟情)的阿黛尔在学校应该算是个受欢迎的女孩,有一个很喜欢她的帅哥追求,在一帮朋友的怂恿下就像很多青春期的少女一样开始交往,但这段关系却让她感到苦不堪言,直到分手。导演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几乎90%的镜头都在给阿黛尔脸部特写,细致入微观察她每一个情绪的变化。比如当男友第一次亲吻她的时候她没有感到喜悦反而别扭,比如做爱后的难受想要逃离,眼神里尽是无趣甚至委屈。漫画里小克的心理动态都是通过和朋友谈心表现的,而电影里却是通过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我不喜欢话唠片,于是这点很让我喜欢。
人在青春迷惘的时候搞不懂自己怎么回事,也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十几岁的少女恋爱失败,进而怀疑自己不喜欢异性,想要与身边的同性恋爱又苦于没有适合的对手。直到在Gay吧再次遇到艾玛,一个神奇的蓝头发女孩,两人的遇见命中注定的味道特别浓,没见过几次面已经干柴烈火。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艾玛接吻和做爱都让阿黛尔非常享受甚至沉迷,导演镜头里的艾玛也更像是阿黛尔眼中的艾玛,总是在阳光下微笑着,快乐、洒脱、博学。这里出现了那个令世人瞠目结舌的长达尽10分钟的床戏,表现之赤裸让我这种自问看过不少色情电影的人都惊出了冷汗。
肉体的吸引只能维持一段短暂的关系。艾玛的家庭背景和身份对于阿黛尔来说都有点高端。就像好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指出,所谓门不当户不对的注定无法真正和谐的生活在一起。漫画里导致分手的更多是小克的自我犹疑与艾玛一开始就心存的不信任:就算在一起又怎样,你最终还是会跟一个男人结婚生子,到时候我就像个傻子。电影里的阿黛尔无法与艾玛的圈层融合,与那些崇尚自由充满灵性的艺术家在一起她显得格格不入,当艾玛与她的朋友争论某个艺术问题时候她却插不上嘴时,是很难受的。长期下去这段关系逐渐出现隐形裂痕,让阿黛尔感到空虚寂寥。要命的是她并没有与艾玛坦诚她的心思或正经讨论一下她们关系的状况,只是胡乱跟男人偷情,被艾玛知道后,感情已经无可挽救。
分手后的阿黛尔在人前还是正常工作的教师,一个人时就会陷入抑郁苦闷无从解脱。大概是很长时间之后她终于忍不住约了艾玛见面,试图让旧情复炽,可这时候艾玛已经回归自己的生活“正轨”甚至有了家庭生活圆满。电影最后的十分钟,阿黛尔悉心把自己打扮好,穿了一条宝石蓝的连衣裙去参加艾玛的画展,看到曾经最亲密的人家庭事业双得意,而自己已经完全在她的生活之外,那种感受是很苦涩复杂的。她离开了艾玛的画展,明白这段恋情已经画上句号。
电影叙事平实自然,没有什么矫情虚张的地方,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一段不普通的感情经历,往往最真实的也最打动人,170分钟的片长让人看得一点不觉冗长拖沓乏味。这样的导演功力确实对得起嘎纳金棕榈桂冠以及嘎纳历史上罕见的高分。
原版漫画刻画的爱情更加极致,漫画中的小克也就是电影里的阿黛尔与艾玛分手后伤心欲绝死掉了,而电影里她虽然再也无法爱上别人,但结尾还是温暖有希望的。
导演曾说阿黛尔是个英雄,因为她承受着一切,并继续完成她命中注定的东西。
故事分三个部分:与艾玛在一起之前、与艾玛尔热恋、分手后一个人的阿黛尔。
在遇到艾玛之前(实际上已经与她在广场一见钟情)的阿黛尔在学校应该算是个受欢迎的女孩,有一个很喜欢她的帅哥追求,在一帮朋友的怂恿下就像很多青春期的少女一样开始交往,但这段关系却让她感到苦不堪言,直到分手。导演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几乎90%的镜头都在给阿黛尔脸部特写,细致入微观察她每一个情绪的变化。比如当男友第一次亲吻她的时候她没有感到喜悦反而别扭,比如做爱后的难受想要逃离,眼神里尽是无趣甚至委屈。漫画里小克的心理动态都是通过和朋友谈心表现的,而电影里却是通过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我不喜欢话唠片,于是这点很让我喜欢。
人青春的时候还搞不懂自己怎么回事儿,也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十几岁的少女恋爱失败,进而怀疑自己不喜欢异性,想要与身边的同性恋爱又苦于没有适合的对手。直到在Gay吧再次遇到艾玛,一个神奇的蓝头发女孩,两人的遇见命中注定的味道特别浓,没见过几次面已经干柴烈火。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艾玛接吻和做爱都让阿黛尔非常享受甚至沉迷,导演镜头里的艾玛也更像是阿黛尔眼中的艾玛,总是在阳光下微笑着。这里出现了那个令世人瞠目结舌的长达尽10分钟的床戏,表现之赤裸让我这种自问看过不少色情电影的人都惊出了冷汗。
肉体的吸引只能维持一段短暂的关系。艾玛的家庭背景和身份对于阿黛尔来说都有点高端。就像好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指出,所谓门不当户不对的注定无法真正和谐的生活在一起。漫画里导致分手的更多是小克的自我犹疑与艾玛一开始就心存的不信任:就算在一起又怎样,你最终还是会跟一个男人结婚生子,到时候我就像个傻子。电影里的阿黛尔无法与艾玛的圈层融合,与那些崇尚自由充满灵性的艺术家在一起她显得格格不入,当艾玛与她的朋友争论某个艺术问题时候她却插不上嘴时,是很难受的。长期下去这段关系逐渐出现隐形裂痕,让阿黛尔感到空虚寂寥。要命的是她并没有与艾玛坦诚她的心思或正经讨论一下她们关系的状况,只是胡乱跟男人偷情,被艾玛知道后,感情已经无可挽救。
分手后的阿黛尔在人前还是正常工作的教师,一个人时就会陷入抑郁苦闷无从解脱。大概是很长时间之后她终于忍不住约了艾玛见面,试图让旧情复炽,可这时候艾玛已经回归自己的生活“正轨”甚至有了家庭生活圆满。电影最后的十分钟,阿黛尔悉心把自己打扮好,穿了一条宝石蓝的连衣裙去参加艾玛的画展,看到曾经最亲密的人家庭事业双得意,而自己已经完全在她的生活之外,那种感受是很苦涩复杂的。她离开了艾玛的画展,明白这段恋情已经画上句号。
电影叙事平实自然,没有什么矫情虚张的地方,往往最真实的也最打动人,170分钟的片长让人看得一点不觉冗长拖沓乏味。这样的导演功力确实对得起嘎纳金棕榈桂冠以及罕见的高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妍小公主多汁系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