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滩十八中有位姓蒋的铁血蒋校长 微信文章吗?

红网 - 百姓呼声 - 永州市十八中校长,有权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吗?
| 市州直达(-------------) |
&即时滚动 >>
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
永州市十八中校长,有权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吗?
一方净土1 发表于 &01:28:17『标签:&->&』
  十八中校长,你有权力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吗?  唐女士一家是刚从广东回永州老家务业的,家住银海花园,根据国家就近入学的相关规定,其小孩入小学和初中都应是在十八中。唐女士小孩跟其父母曾在外地就读了几年小学,现回永州上学属插班生,按相关规定,只要其办好转学手续,备好房产证及户口本即可就近入十八中。16日开学时,唐女士带其小孩去十八中找校长办理入学手续,但因校长外出开会,不知什么时候回校,便在校区等候了一天,期间遇到了很多去办理同样手续的家长,不同的是:其他家长大多数都手拿一张所谓的“熟人”打的便条,其中一些家长曾告诫过唐女士说必须要有“熟人”打张联络单介绍才能插班入学的。唐女士不信,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其小孩在还在受义务教育的期限内,划分在十八中责任区内,为什么不能在其插班入学?小孩上个学都需要“走走关系”?17日,唐女士带其小孩找到了校长,但校长一口回绝说无法办理,理由是生源已满,无法安排!更令唐女士气愤的是,第二天,十八中校内就贴出了N张各班插班生名单,但其中没有唐女士的孩子:既然生源已满,为什么其他家的孩子又能插班入学?!真正原因是唐女士没找“熟人”走走“关系”吧?!这是什么混沌社会风气?这是什么混蛋狗屁校长,你有权力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吗?有你这样的校长,十八中这样的学校只会下不会上!不知道你是怎样做上校长这个职位的,怕也是找“熟人”走 “关系”吧?!幸运的是,唐女士家还不算贫穷,早也就听说十八中教育质量、管理、校风都极差,后来花了几千元让其孩子上了一所私立学校。永州应该不只一个“十八中校长”,永州教育部门应该查一查管一管了,否则永州未来的希望就全部毁在你们这一代人手里!  希望永州有希望!
网友42:查!第1楼楼主讲的对,是要查查了,否则我们永州未来的希望就全部毁在他们这一代人手里了!&14:39:42网友43:教育不公平第2楼教育不公平&16:42:43一方净土1: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不是明目张胆的违法犯纪吗?!第3楼属于你责任区域的孩子,别人不走“关系”你就不接收?!你不接收,其他区域的学校更不会理会,你们这不是直接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吗?!这样的事情应该不只发生十八中,永州大多数家庭还是支付不起私立学校高昂的费用的,难道这样的孩子就只能直接辍学吗?这已不是教育公不公平的事了,而是明目张胆的违法犯纪吧?!永州政府就真的没有一个能做事的人吗?&18:49:19冷水滩教育局:关于网友一方净土1在百姓呼声发帖《永州市十八中校长,有权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吗》一文的回复第4楼  关于网友一方净土1在百姓呼声发帖《永州市十八中校长,有权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吗》一文的回复  网友一方净土1:  您好!  看到您于日在永州红网百姓呼声栏目中发表的《永州市十八中校长,有权剥夺小孩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吗》一文后,我局十分重视,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我局努力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精神,在2013年印发了《冷水滩区201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意见》(冷教发【2013】24号),该招生文件对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及中途插班或申请转入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的总体原则是“就近免试入学,划分区域招生”,正是由于各学校严格按照教育局招生文件的精神,规范招生秩序,在城区学位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保障了我区广大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对于中途插班或申请转入的要求是“班额超过60人的学校,原则上不允许接受中途插班生或申请转入的学生。中途插班生或转学的学生可以向学位有空缺的学校申请学位。”永州市十八中是学位比较紧张的学校之一,该校根据本校学位的实际情况接受插班生,其接受插班生的程序是先到学校申请登记(电话也可),学校再根据空余学位的多少,按登记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年级逐一安排插班生,满额为止。学校在家长申请插班登记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没有办法接受插班入学的只能到有学位的学校申请学位,如果该校有学位了,再申请转入本校就读。  感谢您对冷水滩区教育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冷水滩区教育局  日&17:22:30这是第1 - 4条评论,共有4条评论。&首页&上一页&1页&下一页&尾页
?(*)代表必填项目网上昵称:(中文不超过8个字,英文不超过15个字符。公开,不可修改) 真实姓名:(保密)手机:(保密)联系电话:(保密)E-mail:(保密)其他联系方式:(保密)家庭地址:*发言主题:上传图片: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大小限制200K内)*发言内容:验证码:&&&&扫一扫,关注红网《百姓呼声》官方微信!红网《百姓呼声》栏目提醒您:1、所有内容,一经提交,均无法撤消或修改,请您慎重对待每一次发言;2、在必要时,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3、所有留言本站在未调查核实前,概不负责其真实性。永州市第十八中学&的简介
还没有商户简介,
附近地标:
营业时间:
其他信息:
浏览永州市第十八中学的用户购买了
喜欢&永州市第十八中学&的人也喜欢
道县审章塘乡黄泥洞村
新田县龙泉镇腊树下
永州市第十八中学& 的点评
暂时没有此类点评。
点评和打分都将是其他网友的参考依据,并影响该商户评分。
马上成为 &永州市第十八中学&第一点评人,获得更多积分。
永州市第十八中学&共744人浏览
中学 小贴士
怎样高效学习中学语文?
根据永州市第十八中学的统计发现,很多同学进入初中后,就不会学习语文了,感觉语文很陌生,我建议同学们,语文学习不妨固定读书时间,以拓展知识面。
1.要讲究学习效果。主要是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制定学习计划。特别要重视语感培养、知识的归纳和累积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2.固定读书时间的重要性。学习语文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习,它靠的是日积月累和逐渐的积淀。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习惯后,久之您的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 
3.打牢语文基础。同学们必须要打牢语文基础,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语文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我们要重视总结相关的学习要点,浓缩知识的精华。想要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试试永州市第十八中学的老师传授的方法。
按字母排序:
查找附近其他商户
永州市第十八中学& 附近其他商户
知名连锁店
爱帮快速收录服务
1个工作日收录|更快展示|更多商机
免费咨询热线您好,分享的企鹅
四川蒋姓人口有近110万人 位居全国第一
蒋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姓氏,尤其是浙江奉化的蒋姓家族,在近几十年来,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蒋姓本身而言,也有很多传奇故事,比如“九子封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现今全国蒋姓总人口有630多万人,排在全国姓氏总人口的第42位。四川是蒋姓第一大省,蒋姓人口接近110万,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前20位。四川蒋姓人口分布较多的地方,在川东北一带。蒋的释义:学名茭白,四川人叫高笋“蒋”是一种植物的名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对“蒋”的解释是:“蒋,苽蒋也。从艹,将声。”这么解释还是有些抽象,“苽”这个字看起来很陌生,用来解释“蒋”,让人难以理解。那么,“苽”又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苽,雕苽。一名蒋。从,瓜声。”感觉许慎是白解释了,老是在“蒋”和“苽”之间绕来绕去,还扯出来一个“雕苽”。其实,苽就是菰,那菰又是什么呢?说来话就长了。话说在古代,有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有水的地方,生命力顽强。这种植物有白色的茎,开的花是紫红色,结的籽实细长如针,外褐内白。搓去籽实的外皮,扬净晒干,就是菰米,又被称为蒋实、雕胡。蒋实还好理解,为什么叫雕胡呢?雕胡就是雕苽,胡和苽同音,可以互用。雕是杂食性的猛禽,喜欢吃菰米,所以菰米也被称为雕苽(胡)。菰米用来做饭,松香爽口,好吃得很。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米现在在哪里能买得到呢?答案是:抱歉,买不到了,1000多年前就灭绝了。别失望,还是有一个好消息:尽管吃不到这种米了,但它那白色的茎,我们却能吃到,而且很多人还非常喜欢吃。它的学名叫茭白,四川人叫高笋!如今,把高笋作为一种蔬菜进行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仔细想想,老外要吃高笋还得进口,硬是麻烦,我们要吃,直接去菜市场买就是了,价格也不贵,撇脱得很。其实,在最开始,这种植物是没有高笋的,只结菰米。唐朝以前,菰是粮食作物,菰米还很荣幸地列入“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中。但现在只提“五谷”,把菰给开除了,因为菰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时期,菰米是当时的人的主食之一。汉代,菰已经从自然生长转为人工种植。刘歆在《西京杂记》中讲述会稽孝子顾翱的故事时说:“会稽人顾翱,少失父,事母至孝。母好食雕胡饭,常帅子女躬自采撷。还家,导水凿川自种,供养每有嬴储。”这个故事讲的是,会稽人顾翱,自幼丧父,对母亲非常孝顺。因为母亲喜欢吃菰米饭,就经常带着子女跑到水里去采摘。估计想到老是这么采摘不是办法,他干脆就自己种植。这样一来,母亲不但能想吃就吃,还吃不完,每年都有节余。到了南北朝时期,老祖先们推陈出新,用菰米做成饼子来吃。到了唐朝,菰米饭成了特别受恩宠的饭食,喝酒后吃的是菰米饭,招待客人用的是菰米饭,豪门贵族喜欢吃菰米饭,乡野村夫也喜欢菰米饭。李白和杜甫是幸运的,他们不仅吃到过菰米饭,还把它写进了诗里。李白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写道:“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杜甫在《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中,也是深情地回忆起当年“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的往事,看得口水滴答的。可是,到了宋朝,菰米开始受到冷遇。当时的医学已经比较发达,人们发现,菰米属于冷性粮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对身体不好。菰米于是渐渐淡出“六谷”的队伍,只是在闹饥荒时,作为充饥的替代品。现在看来,真的是暴殄天物啊!不过,菰米退出历史舞台的真正原因,是高笋的风头把菰米给掩盖了。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有些菰因为染病(感染黑粉菌)不发穗子,但整个植株又没有枯萎死亡,只有茎部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大家纳闷了,这是要闹哪般?有人把茎部外面的壳剥开,发现里面的茎长得又白又嫩,放在鼻子下闻一闻,还散发出一股清香。试着采摘回家切成丝丝或片片做成菜来吃,哎哟,真是太好吃了!就这样,大家在采摘菰米的同时,也不忘把高笋也采回家做菜。到了后来,高笋因为味道鲜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菜市场上,经常听到有人喊“给我称两斤高笋”。高笋好卖,自然就有利益驱动。而那时,其他五谷的产量也大大增加,菰米的产量远远不及高笋,所以人们最初在菰要开花时把花掐掉,让它只长高笋。后来,就有意识地用黑粉菌阻止它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菰米都不产了,哪来什么种子繁殖呢?在农村待过、看过高笋的人都应该知道,高笋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冬天的时候,叶子要枯死,但它的根还活着。到第二年春天,又会从根部发出新芽。而且,高笋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植物,你只要移栽一株在田里,过不了几年,就会发出一大片来。值得一提的是,高笋的叶子较宽,质地坚硬,最初人们包裹粽子,就是用它作为材料。只是因为高笋叶子边边是锯齿状,容易割伤手,后来才用芦苇叶子替代它。远古时期,菰这种植物生长在河南修武、获嘉一带(一说是河南光山)的河流两岸。住在那里的原始氏族发现菰米可食用,就采集菰籽为食。渐渐地,他们就以蒋作为氏族的名字和图腾,居住的地方叫做蒋,那条河流被称为蒋河,建立的聚居地被称为蒋邑。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蒋氏族是掌握建木天杆刻度的氏族,“蒋”由甾木、寸、爿合成。修筑坛台需要把土加高夯实,这个氏族发明了版筑垒壁的筑墙技术,爿即版筑的版,坛与版筑合成文字,就是蒋。如今,有研究者认为,蒋不是茭白(高笋),而是一种草。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中,提到火战之法,说可用“蒋”阻止敌人偷袭。这里的“蒋”,就是蒋草。研究者据此认为,蒋草是一种长有刺的植物,类似荆棘。只是后来因为《孙膑兵法》失传,有防碍行动的蒋草被逐渐铲除几乎灭绝,而导致无人可知,所以才把菰误认为是蒋草。如今,在河南淮滨期思镇万寿陵始祖墓上,仍有几棵蒋草。因为长得不高,被误称为草。当然,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还需要相关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在没有确定之前,我们还是尊重历史和传统的说法。蒋姓主要来源:一致公认的是姬姓如今的蒋姓研究者认为,蒋姓来源很纯正,古今蒋氏家族内部及历代族谱、宗祠记录中,都只说蒋姓来源于姬姓。所以,他们只承认蒋姓源自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这两个来源。但其他姓氏研究者如袁义达、邱家儒、钱文忠等却认为,蒋姓另一个子姓来源不应该被忽略。钱文忠的依据是,《左传?成公十六年》里面,提到宋国有一个人叫蒋锄。宋国是殷商后裔,一般是子姓,蒋锄很可能是子姓后裔。坚持蒋姓有子姓来源的研究者认为,商朝时,商王把族人分封在蒋地,也就是现在河南获嘉县张巨乡蒋村。但这个蒋国因为太弱小了,所以史籍中没有什么记载。西周初期,这个蒋国在周公旦平定武庚和三监叛乱时被灭掉,蒋国臣民北迁到山西的蒋谷(今山西晋中市东南),他们以古蒋国名字为姓,是为蒋姓。得到蒋姓人一致公认的来源,是姬姓。周公旦灭掉蒋国后,把他的一个儿子伯龄封为伯爵,封地在蒋国故地,建立新的蒋国,伯龄被称为蒋伯。伯龄到底是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还是第四个儿子,如今学术界还有一些争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中说,伯龄是周公旦的第三子。有这种说法的,还有很多蒋氏家谱。有蒋姓研究者查阅比《左传》等更早时期的古籍发现,周公旦一共有8个儿子,都得到了分封,“长子伯禽,就封于鲁;次子伯羽(《尚书·周书》《汲冢竹书》称为君陈),袭周公爵;三子伯瞵,封凡;四子伯龄,封蒋;五子伯羿,封邢;六子伯翂,封茅;七子伯翅,封胙;八子伯翔,封祭。”由此可见,伯龄应该是周公旦的第四个儿子。伯龄被封到蒋国后不久,周公旦东征,灭掉徐、奄等17个小国后,把蒋国移封到淮汉两水之间的蒋乡(今河南淮滨县期思镇)。但蒋国究竟在何时被移封,最初移封在哪里,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种说法认为,蒋国在周公旦时期没有被移封,而是在周穆王时期才被移封到现在河南尉氏县一带,当地现在仍存有蒋城古迹。周宣王初期,蒋国才再次被移封到期思城(今淮滨县期思镇)。为什么取名叫期思城呢?这里面说来还有一番讲究。周王朝把蒋国移封到那个地方,希望蒋国能镇守南疆,安抚淮夷,不负国家的重托。所以,就把蒋国的都邑取名为期思城。当时被封之人就封不就国的现象很普遍。也就是说,把你封到某地,但你因为在朝廷担任了重要职务,并没有去封地就任。所以,蒋国的国力一直不强大。这也难怪,老板经常不在公司,下属很难尽心尽力做事,做得再好老板也看不到,还不如得过且过混日子得了。伯龄的九世孙诞申,在周幽王8年时担任太子太傅。周平王即位后,命令他的儿子薨回蒋国当国君。尽管这样,蒋国仍是没有多大起色,国力还是不强。伯龄的第17代孙为蒋国国君时,南边强大起来的楚国到处攻城略地。公元前617年,楚穆王攻打陈、郑两国时,捎带着灭掉了蒋国。蒋国遗民四散逃难,有的成为楚国臣民,有的逃到贵州东部的蒋州(奖州),有的跑到山东乐安一带,有的南迁到湖南湘乡一带。为不忘故国,他们遂以蒋为姓,奉伯龄为始祖。对于蒋国灭亡的时间,现在也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左传·文公五年》中记载的楚国灭六、蓼国的时间,可以推算蒋国被灭的准确时间在鲁文公5年,即周襄王31年、楚穆王4年,也就是公元前622年。蒋国被灭后,蒋地被楚国设为期思邑,第一任县令叫复遂,也就有了《左传·文公十年》中“楚穆王九年,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的记载。还有一说是,蒋国一直顽强地活着,直到楚惠王44年(公元前445年)才被楚国灭掉。蒋姓的其他来源:古代少数民族改姓尽管蒋姓有“天下无二蒋”的说法,但大家都应该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姓氏,都不可能是纯粹的某个来源,一定会有其他来源,比如古代少数民族改为汉姓。这一点,基本上在中国所有姓氏中都存在,这是客观事实,不容否认。古代少数民族改为蒋姓最典型的,是古越族中的蒋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219年,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50万大军去平定岭南。屠睢因被当地人杀死,主将由任嚣接任。岭南平定后,秦始皇在番禺(今广州)设立南海郡,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尉。赵佗被任命为龙川县令,他在龙川极力安抚越族,促进汉越同化。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3年,赵佗建立以番禺为王都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赵佗很重视在岭南地区传播汉文化,他强化岭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中,严令当地各民族“以中原姓氏称之”,“违者灭迁为奴”。这样一来,很多越族人被改为汉姓,其中就包括蒋姓。此外,在现今满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等中,都有蒋姓。如满族蒋佳氏,先祖本来是汉族,在东汉末期被迫融入鲜卑族,后来成为女真人的一部分,世代居住在盖州(今辽宁盖州),后来大多改为蒋姓。“九子封侯”究竟是咋回事?蒋姓的历史上,有一个让蒋姓人津津乐道的大事:东汉初期的“九子封侯”。在很多蒋氏家谱中,都有这个事件的记载,因为他们认为所在的蒋姓支系是封侯的九子之一的后裔。但是,也正是这个事件,至今存在不小的争议,还有多个版本的说法。至于哪个版本是正确的,这就需要相关研究者们继续努力了。第一个版本:“九子”是蒋诩的儿子西汉末年,有个以清廉正直出名的大臣,叫蒋诩。王莽专权时期,蒋诩对王莽很不爽,就告病返乡当上了隐士。王莽篡权后,想到蒋诩德高望重,多次邀请他出山做官,但蒋诩坚决不干,宁可被杀也不愿为王莽做事。王莽拿他没办法,只得作罢。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听说了蒋诩对汉室忠贞无二的事迹后,大为感动,封他的9个儿子为侯。这个版本的故事,基本上不为蒋姓人接受。他们相信的,是另外一个版本。第二个版本:“九子”是蒋横的儿子蒋诩有个曾孙叫蒋横。蒋横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因为功勋卓著,被封为逡遒侯,官拜大将军。但很不幸的是,蒋横遭到司隶(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羌路的谋害。羌路对刘秀上奏,诬陷蒋横谋反。刘秀大怒,把蒋横诛杀。蒋横死后,他的9个儿子除老七蒋稔坚守家中为父守灵外,其余8个儿子全都逃往江南。蒋横这个忠臣被杀,朝野都为他鸣不平,京城里的小孩子都唱起了民谣:“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这个民谣被刘秀听到后,联想到杀蒋横时,天气昏黑了3天,觉得里面有蹊跷,下旨清查蒋横事件,最终发现蒋横造反一事纯粹乌有。刘秀发现错杀了蒋横,赶紧为他平反昭雪,把诬陷蒋横的羌路处斩。为安抚人心,刘秀以王侯的待遇隆重迁葬蒋横,赐墓号为显忠,把蒋横的9个儿子全部就地封侯。长子蒋颖被封为金华侯,次子蒋郑被封会稽侯(绍兴),三子蒋川被封临川侯(润州,今镇江),四子蒋辉(耀)被封镇湖侯(湖州),五子蒋渐被封临苏侯(姑苏),六子蒋巡被封卜亭侯(杭州),七子蒋稔被封平河侯(九江),八子蒋默被封云阳侯(宜兴和桥),九子蒋澄被封 (ōu)亭侯(宜兴)。因为蒋横的冤案,成就了蒋家九子“一门九侯”,蒋姓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九侯世家”。蒋横的9个儿子里,蒋默、蒋澄成为宜兴蒋姓的始祖。他们最初逃到宜兴时,辟荒种田、耕织渔猎,过着乡村农民的生活。被封侯后,蒋默迁到南新柯山桥云阳村定居。宜兴蒋姓以滆湖为界,形成了以蒋默为始迁祖的湖东系和以蒋澄为始迁祖的湖西系。蒋澄有5个儿子:长子蒋孟,官至冀州刺史;次子蒋通,官至南阳刺史;三子蒋休,官至丹阳刺史;四子蒋政,官至荆南刺史;五子蒋玄,官至兖州刺史。他们被民间誉为“蒋氏五龙”,也称“番阳五牧”。如今,还有不少蒋姓人是蒋澄的后裔。对于很多南方蒋姓人来说,他们坚信是蒋横的子孙,坚持“天下无二蒋,尽是九侯家”的说法。但有研究者发现,蒋横与“九子封侯”存在着很多矛盾,很多地方说不过去。“九子封侯”的史实依据,来源于《全唐文》中的《蒋澄碑》:“逮我高祖诩之临兖州也,属王莽秉政,归卧长安,唯行三径,老而不起。曾祖助,会稽太守。祖冕,司徒公。或良二千石,或敬敷五教,并立名当代,垂裕后昆。父横,大将军、逡遒侯,服大勋于王室。遭遇谗慝,功业不遂,所生九子,悉从降徙。公即大将军之第九子也,讳澄,字少朗。”而且,宜兴历史上的确有蒋澄这么一个人,载入了县志的。不过,有研究者根据《蒋澄碑》上的文字,结合史书上对蒋诩的明确记载,推论出很多问题。首先是辈序问题,从蒋诩到蒋横,是4代人。蒋诩在居摄2年(7年)隐居,应该活到新朝末期甚至刘秀的建武初期。一些蒋氏家谱中说,蒋横生于公元前20年出生,27年被害死。按20岁一代人计算,蒋诩至少应该生于公元前80年,居摄2年(7年)隐居时,少说也有87岁了。湖南黔阳熟坪网塘蒋氏家谱中说,蒋诩生于公元前64年,死于17年,活了81岁。其次,如果历史上真有蒋横这个人,而且当的官也是大将军并封侯,应该是刘秀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又被冤杀,但《后汉书》却一点也没有记载,更没有列入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中。蒋横平定赤眉军有功,但史书上记载的是,与赤眉军作战的先是邓禹,后是冯异,蒋横平定赤眉军有大功无从谈起。如果说是刘秀因为错杀蒋横而不准史官记载,为什么他杀韩歆的事情却没有避讳呢?第三,《后汉书·宣秉传》中记载说:“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明年,迁司隶校尉……四年,拜大司徒司直。”由此可见,在建武初年担任司隶一职的是宣秉,根本没有羌路这个人。第四,蒋颖被封金华侯一事。东汉初,没有金华县,东汉末才设置长山县,而长山县后来才改成金华县。既然是就地封侯,说明当时就应该有金华这个地名,这又是一个矛盾的地方。针对蒋横和“九子封侯”的争议还有很多,至今都没有一个令人公认的说法。但蒋澄这个人又是真实存在的,其墓和碑也被宜兴市政府列为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有期待相关研究者发现更多的史料进行考证了。第三个版本:蒋横是赤眉军首领樊崇有蒋姓研究者根据史书和蒋氏家谱进行考证辨析后,提出了关于蒋横和“九子封侯”的另外一种说法。根据蒋氏家谱记载,蒋横是在东汉建武3年(27年)受冤而死。同一年还发生了另一起事件:樊崇、逢安被害。史料中说,樊崇和逢安是赤眉军首领,山东琅琊人。樊崇以作战勇猛著称,25年,他立10多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帝,自任御史大夫,实际上掌握着军权。后来率军攻入长安,因粮草匮乏撤退,被刘秀包围,在崤底一战中投降。不久,樊崇与逢安想谋反,结果事败被杀。有研究者根据这两起事件推测认为,蒋横也是琅琊人,樊崇和蒋横可能是同一个人,樊崇是蒋横的化名。另一个依据是,江苏《茗岭蒋氏宗谱》中,首卷《逡遒侯横公像赞》记载说,蒋横“身都上将,手握重兵……崤底战,赤眉授首……”写这个《像赞》的人叫马援,与刘秀是同一时代的人,应该对蒋横的事情很了解,他写的《像赞》最能证明樊崇就是蒋横。据此,研究者认为,樊崇在手握重兵的时候,都没有起异心,在投降刘秀后,已经手无寸铁、没有一兵一卒,不可能还要谋反。是刘秀想杀他和逢安,杀了后听到有童谣骂他,就说是司隶捏造樊崇谋反,推卸责任,最后为樊崇平反,封他的9个儿子为侯。研究者承认,如果说蒋横是蒋诩的曾孙,的确说不过去。蒋诩有个儿子叫蒋崇,樊崇字细君,蒋崇字君德,研究者大胆推论,樊崇很可能是蒋诩的儿子蒋崇。蒋崇在起兵反抗王莽的时候,可能改名为樊崇。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蒋横和他的事迹,但蒋姓的确有“九子封侯”的事实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_cys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血蒋校长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