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手抄报三年级是哪年作为公园开放的∵

识图小趣(81)这张图俺也有!&&&&&&&&&&
发布者:&|&
浏览(5949) 评论
&|&发布时间: 08:41:00&最后更新时间: 08:41:00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普通
 & 北海公园里正在举办一个纪念北海建苑840周年的展览,除了展出150幅与北海有关的老照片,展览里还有一幅1925年的北海公园地图。媒体报道说,这幅图是北海对公众开放后的第一张地图,是公园管理处珍藏的资料。我看到《北京晚报》记者拍的照片(下图),不出所料,恰是我手中也有的一幅同版图。
&&  新闻报道中说,这幅地图是当时的北海公园事务所出版的“手绘地图”。错----地图中的所谓“手绘”是指绘制地图者用彩、墨直接绘制的地图,这类图一般都是孤本,比如前几天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明的随片》展览中展出的清末“进藏路线图”、“运河图”,那才是真正的“手绘地图”。这幅1925年出版的《北海公园》地图是彩色印刷出版的,不然就不会有我手中几乎一模一样的这幅图了。
上:本图封套   下:我收藏的北海公园图
&  说是一模一样,其实也有区别。据报道,展出的图是日出版的,而我手中的图图套注明出版时间是“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图内注明时间是“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一月”;这也就是说,在1925年8月版之后,这幅地图有注明不同出版时间的不同版别。
&&& 2005年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幅同样的的《北海公园》图,当时拍出了2500元的价格。我怀疑北海公园收藏并展出的图就是当时拍卖的那幅。
&&   我收藏的这张与那张还有一点重要不同,即在图左下标出了“国立图书馆楼基”(见上图),这个地理要素是“8月版”以及中国书店拍卖的那幅所没有的。仔细查阅,“图书馆楼基”部分的绘制线条油墨与其他墨色明显不同,而且楼基线条的绘制已经叠压在原来的文字上面,可以肯定这部分是在原图基础上后加的,所以我手里的这版北海地图是“8月版”以后出版的。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址原为御马圈旧址和公府操场。历史资料上都说是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后筹建,1929年始建,1931年7月建成对外开放。不过本图说明,其至少在1925年11月即已确认馆址了。
 && 北海公园是中国最完整和最古老的古典园林建筑。其唐代为海子园,11世纪中叶辽代始建帝王宫。金代浚湖叠石,营建琼华岛。元世祖时以岛为中心建帝都宫苑,时称"上苑"。至正八年(1348)山赐名万寿山,水赐名太液池。明代北海是西苑的一部分(其南有中海、南海)。清代多次进行大规模扩建,乾隆以后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格局。日,北海及团城正式辟为公园,对公众开放,今年整整81年。
 && 从地图上比较80年来北海公园的变化,公园面貌依旧,保护良好。但有三点可以一说,一,公园东北角之“蚕坛”,建国以后被辟为“北海幼儿园”,显然已不对公众开放,其间的古建面貌人们一无可观。二,北海公园南门外原无道路,有东三座门与西三座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辟道路时,原有拆毁团城的议论,被周恩来制止。以后规划根据周恩来的意见绕过团城,并建北海大桥,为中国人保留了一个重要文化古迹。三,北海西南侧,原无“文津街”,这条街系30年代“国立图书馆”建成以后命名。
 && 本图宽52厘米高78厘米,品相好。作为早期北海公园地图,较为罕见。从封套判,有人做过认真的裱装,可见原系有意之收藏。北海公园的那个展览要到8月10号结束,这几天我会安排时间去看,若有新的收获,会及时向读者报告。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北海关门那十年中我去过一次,那是我在北海幼儿园,老师带领从小门进去的,一晃多年了。
幸福的随手被老师随手牵着徜徉在空旷的北海公园里,一定是个好画面!:)
:随手&( 13:42:07)&
啊--啊--今天我去了一趟北海公园,好不容易才找到图片展览的地点(阐福寺),刚走进院子,你猜怎么着?工作人员就吆喝上了“哎!哎!往外走了!往外走了!”一问--- 到了下午下班的时间了!”嗨,你说寸不寸!下午4:00就闭馆!只好走人--- 白来一趟! 你要是去呀,可得提前把有关事项问好了,否则呀---够你跑地!
博主呀,还有哇--信息不准啊,通知上写着展览到10日,工作人员告诉我时间到20日!谁说的准确?
哈!我昨天中午已经去啦.有关地图分析过几天贴.
:老军&( 21:03:39)&
凭感觉应该是宝贝。
:&( 00:08:40)&
杨兄宝藏真多呀
:龙眼&( 20:56:44)&
你也有一副这样的图?! 我的天哪。
是,还有许多好图呐!----兼答楼下龙眼
:雨清&( 20:26:02)&
琼岛和团城之间的两个箭头都指向什么?
你看的真细!我没说,因为我也不明白.不过看墨色应该是和国图楼基一起后添的.
:&( 13:01:04)&
杨浪先生:你收藏的这幅地图真棒啊!我没有这么珍贵的地图,但我有一幅1957年画家陶一清绘制的北海公园鸟瞰图,已在我的博客中写文章了。去看一看。地址为:.cn/u/
:刘彬&( 11:49:43)&
哨所报告:去北海公园的交通状况良好,畅通无阻.完毕! ∠∵
:前方哨所&( 10:38:20)&
请教一个问题,建国初期的‘军委三座门’在哪?建筑现在还在么?
三座门在图上是北海南门东西侧的两座大门.后军委所在地为北海东南角的大高玄殿,因地近原东三座门,故称.现在军委已经搬出大高玄殿(不久前我还进去办过事),不知为什么还不腾出开放?
:军军&( 10:18:33)&
:王端阳&( 09:08:56)&
11 篇, 1 页 1
(必填)&&&&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发表(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北海公园开放时间"的相关商户
平津战役纪念馆2016年北京游览年票
北京经典2日游
北京长城故宫颐和园两日游
北京纯玩五天四晚游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的是北海的波浪。北海公园,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的皇家“禁苑”,已有上千年历史。从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年),三十年的精心营造,耗费二百三十二万两白银,把北海公园建造成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是公园内的著名景点。北海的九龙壁只有九条龙吗?其实北海九龙壁,不止9条哦,总共365条,眼尖的你快去找出来!北海九龙壁是中国现存三座九龙壁中最有特色的一座皇家龙壁,建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成,高6.9米,长25.5米,厚1.4米,壁的两面各有九条戏珠于波涛云际之间的五彩蟠龙,升降各异,造型生动,互不雷同,故而名为九龙壁。如此精制的九龙壁原是为了镇慑火灾和辟除邪祟,在大圆镜智宝殿及其配套建筑前建的一座影壁。仔细端详,九龙壁两面有由琉璃砖烧制的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十八条,处处都是龙飞龙腾。九龙壁为五脊四坡顶,壁的正脊、垂脊有三十二条龙;二百五十二块瓦筒、二百五十一片陇垂、八十二块龙砖和两个筒瓦盖上也都有龙各一条,总起来,九龙壁实际有龙六百三十五条,且条条色彩明快,形态逼真,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北海九龙壁的龙会动吗?北海九龙壁的龙传说是会动的,其实是不会动的,只不过每当正午阳光掠过,光影纵横、龙腾海上,九条龙就仿佛动起来一样,栩栩如生。《前清旧王孙南北看》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北海九龙壁的龙是有灵性的,第九条龙曾经动了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书中提到,乾隆二十一年的一天,北海九龙壁前佛光普照,空场上摆放着香案、香炉,香案前有一黄色的蒲团,一高僧端坐在蒲团之上,数百人在虔诚观看,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原来,西藏密宗高僧正在给九龙壁开光。当满天祥云缭绕、晚霞映红了半边天际时,奇迹出现了。有人把手帕丢到第九条龙的头部,就见此龙通了灵性,龙眼、龙须都动了起来,把手帕吸着不放,仿佛要从壁上腾飞到天空。书中记载的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反映了中国人希望龙具有灵性,能够保佑大地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同时也说明北海的九龙壁做工是何等的精湛。其实九龙壁的龙并不会动,但是它还真的能给人飞动的感觉。每当正午阳光掠过,光影纵横、龙腾海上,九条龙就仿佛动起来一样,栩栩如生。这种现象的产生,还要归功于琉璃砖。九龙壁运用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七彩琉璃砖,它颜色鲜艳,经久不退,加上光的反射作用,还真能让观者觉得龙好像活了起来。白塔山和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什么关系?白塔与山门、石牌坊至智珠殿、见春亭等一组建筑、风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这里在辽、金、元时建离宫,明、清时被辟为帝王御苑,它早在九世纪末就被辽朝统治者辟为游乐场所,名为“瑶屿”,万寿山、太液池、藏式白塔、傍水而建的半圆形游廊,更是曲折巧妙而饶有意趣。  白塔山亦称琼华岛、琼岛,位于南半部水面,岛为椭圆形,周长880米、高45米,是金代从汴梁(今开封)运大量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山顶正中为白塔,依山势建有永安寺建筑群。山南侧有永安桥通团城和园前门。山北隅有仿镇江金山寺的漪澜堂、道宁斋、碧照楼、远帆阁、延楼等。山西坡有琳光殿和阅古楼,山垠有亩鉴室、烟云尽态亭、甘露殿、蟠青室、摄山亭等,景色古雅幽静。山东麓林木成荫,怪石嶙峋,崖洞深邃。白塔与山门、石牌坊至智珠殿、见春亭等一组建筑、风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明清皇家园林里面的白塔为何是藏式喇嘛塔?作为皇家园林,明朝时北海中并无藏式喇嘛塔,而是在清朝顺治八年间建的。为了民族和睦,顺治帝根据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作为皇家园林,明朝时北海中并无藏式喇嘛塔,而是在清朝顺治八年间建的。因清朝历代皇帝虔信佛教,到了顺治帝时更是登峰造极。当时,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四代转世灵童在位,他是正式沿用达赖喇嘛称号的第一人,因此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盛极一时。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为了民族和睦,顺治帝根据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因为岛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就改称为“白塔山”了。北海藏式喇嘛塔全部由砖砌成,通体为白色,通高40米,塔身呈宝瓶形,上圆下方,富有变化,塔座为呈方形的折角形须弥座,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下半部如古老的铜钟覆罩,边缘悬挂着十四个迎风作响的小铜钟,最上面是鎏金宝珠塔刹,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威仪的宝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彰显出帝王气势,是皇家园林北海的一座代表性建筑,北海白塔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历代不断维修,在康熙和雍正时代曾两次重修,现在的白塔是雍正年间修复的。北海公园共有多少个亭子?明清以来,皇家宫苑内各式亭子更是花样繁多,其中以北海园内的亭子为最多。北海的亭子多而且美,说它多,仔细数数,竟多达四十九座,而它的美,更是典雅、精致。你数对了么?“亭”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精巧之作,其历史悠久,造型多样,历来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唐朝时,“亭”为点缀园林和风景区景物所用,宋朝以后,几乎是有园必有亭,而且造型不断出新。明清以来,皇家宫苑内各式亭子更是花样繁多,其中以北海园内的亭子为最多。  北海公园内的亭子多玲珑精巧的镶嵌在苍林翠柏之间,它们分布在团城、琼岛及沿湖四周庭院中,使得原本就秀美的山光水色间又增添了另一番巧夺天工的雅致。北海的亭子多而且美,说它多,仔细数数,竟多达四十九座,而它的美,更是典雅、精致。因其位于皇家园林内,且不说那亭子上运用的红柱黄瓦、雕梁画栋,光是亭子垂脊上的吻兽和瑞兽也多达五个、七个,显示出皇家园林独有的特权和威严。其中,小西天观音殿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大殿,垂脊上的瑞兽为七个;与它相邻的五龙亭垂脊的瑞兽为五个。这两处亭子均以黄琉璃瓦盖顶,显示出它们在众亭之中的不凡地位。从亭子的形状上看,也是各具特色,四角的沁香亭、云依亭、意远亭、慧日亭……六角的朵云亭、峦影亭……八角的引胜亭、涤霭亭、枕峦亭、妙香亭……圆形顶的镜澜亭、见春亭,还有一座扇面形的延南熏扇面亭,也装点的整个园林景色更加诗情画意。北海公园白塔西北的铜仙人什么来历?清朝时,乾隆帝仿照汉武帝的求得仙露的作法,在琼岛顶部修造了这尊青铜仙人承露盘雕像,希望自己百年掌管社稷江山,长生不老。在琼华岛西北太湖石建造的假山屏障之中,有一位身高八尺的铜仙双手托一直径二尺多的大圆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神情恭敬虔诚,仿佛在等待着上苍的赐与。据说,铜盘可承接甘露,为帝后拌药,旨在延年益寿。这一景观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铜仙承露盘,它的来历可谓是大有名堂,有着许多的传说故事。据说,汉朝时,人们相信神仙能降仙露于人间,如果饮服,将长生不老,汉武帝为求仙露,长命百岁,下令在长安建章宫内建造神明台,高约67米,上面再铸造铜仙人双手捧铜盘,以此来求得仙露。历代帝王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永掌江山。清朝时,乾隆帝也仿照汉武帝的作法,在琼岛顶部修造了这尊青铜仙人承露盘雕像,希望自己百年掌管社稷江山。当然,任何人都不能长生不老,即便贵如帝王,一样不能避免朝代的更替,历史的进步。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帝王都已经化作尘埃,只有这站在白塔顶上的铜仙人,依旧栩栩如生,其端庄的仪态、丰润的颊廓和恍若真迹的袍襟纹折,以及那面精细的云锦螭纹大铜盘,成为人们眼中一道特殊的风景。北海公园五龙亭的建筑有什么含意?亭与亭之间用汉白石围栏曲桥连通,从琼华岛山顶遥看,跨于水面之上的五亭在石桥相连之下犹如一条巨龙盘卧之中,尽显皇权与龙势的威严。在北海北岸,有五座亭子一字排开,五亭均为方形,飞金走彩,前后错落有致,主次分明,五亭之间由曲桥连缀,在水面映照下,若浮若动,如同巨龙戏水,故而名曰五龙亭。五龙亭中居中的亭子最大,为五亭中唯一带有“龙”字的龙泽亭,其上圆下方,高大的双檐攒尖顶形成巨大的空间,安放着象征皇权的藻井。藻井四周八条金色飞龙环绕,外围配以蓝绿色彩绘团龙图案的数十个小藻井,其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左边两亭名为“澄祥”、“滋香”,澄祥亭为重檐,滋香亭为单檐;右边两亭名为“诵瑞”、“浮翠”,五亭皆为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檐下梁枋施小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亭与亭之间用汉白石围栏曲桥连通,从琼华岛山顶遥看,跨于水面之上的五亭在石桥相连之下犹如一条巨龙盘卧之中,尽显皇权与龙势的威严。北海小西天的四平桥你找得到吗?极乐世界大殿外有方形水池环绕。四座石平桥横跨其上。分别位于大殿的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方向。四桥的规格完全一样,均为方孔平桥。北海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所建,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大殿,总面积达1246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内有须弥山一座,山上226尊菩萨、罗汉佛像林立,山间丛林古刹、宝塔耸立、仙鸟神兽、奇花异卉、河流瀑布交相呼应,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的普陀胜境。  极乐世界大殿外有方形水池环绕。四座石平桥横跨其上。分别位于大殿的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方向。四桥的规格完全一样,均为方孔平桥。每桥长9.1米,宽5米,桥基为花岗岩石料,桥面为青白石块。护栏板,望柱和桥头抱鼓石均用汉白玉石材建造。望柱顶是圆柱形浮雕八层祥云纹,中间有凤鸟飞舞。石平桥外各有一座琉璃牌楼。大殿四角各有一个亭子。正南的琉璃牌坊外有一月牙形水池,池上跨一单孔拱桥,池水引自太液池,池中种植荷花。这和其他三个方向的琉璃牌坊有所区别,自成一景。北海静心斋:乾隆幼年读书的“园中之园”据说清乾隆帝身为太子时曾在此读书,所以静心斋又名“乾隆小花园”,此后这里一直是皇太子的书斋。静心斋位于北海北岸,天王殿东北侧,是一座内含精巧亭榭和怪石溪径的华美庭院,园子里的建筑别致、风格独特。静心斋最早建于明代,初名镜清斋,后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扩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据说清乾隆帝身为太子时曾在此读书,所以静心斋又名“乾隆小花园”,此后这里一直是皇太子的书斋。  据说,清光绪年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大规模扩建园林,在静心斋的西北角增建了全园的最高建筑“叠翠楼”,并设小火车站,铁轨由中南海经阳泽门沿西北岸直抵斋门,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火车。此后,每逢夏季慈禧都要乘小火车到静心斋避暑。静心斋园内叠石岩洞,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园中山、池、桥、廊、亭、殿、阁,无一不布局巧妙,妙趣横生,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北海的万佛楼是为谁建造?本来以为是老佛爷慈禧建造的,原来万佛楼是乾隆为庆贺其生母八旬寿辰,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造的,“建楼范佛,以纪庆典”。果然还是太年轻啊。在北海公园的西北隅、五龙亭的北面是阐福寺,这组建筑原是明代太素殿北面的一个行宫,是皇帝及妃子们避暑的地方。阐福寺的西面,原有一座三层的万佛楼。  万佛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为庆贺其生母八旬寿辰,“建楼范佛,以纪庆典。内外王公、大臣亦有请铸佛像为祝者,统以万计,并奉楼中,因以万佛名楼”。据清宫档案记载,楼内供奉金佛10299尊。殿内原供三世佛铜像三尊,并在琉璃砖壁上布满大小佛洞一万个,内供金佛一万尊。大者重588两余,小者重58两。万佛楼面阔7间,共3层;顶层为歇山调大脊,各层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总高近30米。楼前月台东树宝幡杆,西立石幢。石幢上刻有乾隆庚寅《御制万佛楼瞻礼詩》。左右各有配楼一座,东曰“宝积楼”,西曰“鬘辉楼”。楼南有水池,跨池为桥,桥两侧各有一牌坊。万佛楼不仅体量宏伟壮丽,为宗教与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而且在北海园林的整体构思和设计、规划、营造中,又与白塔遥遥相望,既是造园的主题,更是皇家园林意境的顶峰,堪称乾隆时期的经典建筑作品之一。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此处沦为日军司令部,楼中金佛尽被掠夺,后此处渐荒废。万佛楼于1965年因破旧不堪,当时财力匮乏,且又不被重视,而被当作危房拆除,据说遗留下的部分青白石料在1970年被用于天安门的第二期翻修工程。  2011年,北海团城、静心斋、小西天万佛楼、阐福寺大佛殿建筑群等12600平方米的古建开始进行修缮,不久将会再见到复建后的万佛楼昔日风貌。(本文摘自:北京旅游网)北京通(微信号:bjtgood)——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为你解说不一样的北京城,一个值得每个北京人都关注的公众平台。【合作】 QQ: 微信:ygqing88更多精彩,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北京通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广州一女娃坚持每天吃煮熟的苹果后,竟然……
【车祸】塘厦一年轻女子横穿马路,被面包车撞飞身亡!
大反击!刚刚,普京突然出手,震惊世界!
【海头条】陵水4岁男童校车内被活活闷死(视频)!他生前遭遇了什么?家属要求尸检……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北海公园今天开放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海公园开放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