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徕卡leica iiif说明书 350/4.8 telyt-r 赔mp徕卡leica iiif说明书相机吗

&主题:该选徕卡M7还是MP
泡网分: 7.885
注册: 2009年05月
各位大侠:
本人已入手徕卡M9一台,镜头35\F2、16-18-21\F4各一枚,但还是不能割舍胶片相机独特的魅力,但是在选择M7还是MP的问题上很纠结,请教各位该如何选择?另外关于再入手新的镜头有何建议?
[henry366 编辑于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5891&&回帖:43 &&
泡网分: 10.363
帖子: 2833
注册: 2010年05月
原文由 821023kyo 在 15:45发表
拍片的话,m7不如Konica rf,mp不如M4. +1
M7和RF都有,单论拍片,RF大概是最好的了。
泡网分: 30.351
帖子: 2892
注册: 2006年09月
原文由 驳客异族 在 17:46发表
老mp系列的品相好的太贵了,新的MP是个不错的选择,电池盖的问题不大,现在谁还拿胶片机施虐啊?把玩才是第一位的,况且人家已经有M9了。 我就喜欢狂用胶片机
把玩也是M2/M3 或者罗口机要好玩的多。
泡网分: 30.351
帖子: 2892
注册: 2006年09月
原文由 821023kyo 在 17:40发表
带测光的Leica m,终极追求是Mp3,M6J.
不带测光的Leica m,终极追求是各种军版+黑漆M3,M4,老Mp,以及某些数量稀少的M6纪念版。 怎能没有M2
泡网分: 1.842
帖子: 1152
注册: 2011年09月
原文由 dsch2 在 14:25发表
MP怎么能是终极追求。。。
光那个电池盖。。。。
我觉得M机的终极追求怎么着也得是老MP系列吧
要么就是M2/M3的。 老mp系列的品相好的太贵了,新的MP是个不错的选择,电池盖的问题不大,现在谁还拿胶片机施虐啊?把玩才是第一位的,况且人家已经有M9了。
泡网分: 26.146
帖子: 5730
注册: 2007年11月
带测光的Leica m,终极追求是Mp3,M6J.
不带测光的Leica m,终极追求是各种军版+黑漆M3,M4,老Mp,以及某些数量稀少的M6纪念版。
泡网分: 37.055
注册: 2000年10月
原文由 dsch2 在 14:25发表
MP怎么能是终极追求。。。
光那个电池盖。。。。
我觉得M机的终极追求怎么着也得是老MP系列吧
要么就是M2/M3的。 hehe,研究不深,见笑了,不过我觉得MP还是最好的
泡网分: 6.186
注册: 2011年08月
两款都不选,直接上645D,
泡网分: 7.885
注册: 2009年05月
原文由 dsch2 在 14:25发表
MP怎么能是终极追求。。。
光那个电池盖。。。。
我觉得M机的终极追求怎么着也得是老MP系列吧
要么就是M2/M3的。 所谓的终极追求是不存在的,只能说是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是现阶段的需求而已。比如m3是很经典,但很多人就是不习惯用二手机
泡网分: 30.351
帖子: 2892
注册: 2006年09月
原文由 Nikko 在 23:58发表
这是个理念的问题,要真是图方便,有A模式的M7在徕卡胶片里边是用起来最方便的,但是在徕卡家族,玩手动就要玩得彻底,所以你即使买了M7,也会惦记着MP,因为这个是徕卡M系列胶片机的终极追求,代表完美和永恒。
特别是有了M9,那么MP就是不二的选择了,买个M7干什么呢?呵呵 MP怎么能是终极追求。。。
光那个电池盖。。。。
我觉得M机的终极追求怎么着也得是老MP系列吧
要么就是M2/M3的。
泡网分: 37.055
注册: 2000年10月
这是个理念的问题,要真是图方便,有A模式的M7在徕卡胶片里边是用起来最方便的,但是在徕卡家族,玩手动就要玩得彻底,所以你即使买了M7,也会惦记着MP,因为这个是徕卡M系列胶片机的终极追求,代表完美和永恒。
特别是有了M9,那么MP就是不二的选择了,买个M7干什么呢?呵呵
泡网分: 7.885
注册: 2009年05月
谢谢各位,现在已经不纠结了,选择了MP
泡网分: 41.427
精华: 1帖子: 3313
注册: 2002年07月
优点:快门最安静精度高,有AE锁,有AE自动曝光,有DX编码辨认,TTL闪光,专用附近能全程同步,手动能设置2s,4s,自动能到30s,能手动能自动,较全能。
缺点:只有1/60,1/125是可不用电池机械挡,略显少。
优点:仿古,有徕卡一贯的优质水准
缺点:没M4的俊朗和自拍功能;没M3的古雅和特长的RF基线;没M6的红Leica标志。
M7较实用。
泡网分: 47.966
精华: 2帖子: 5753
注册: 2006年11月
好吧,我几台M机一年多没上过胶卷了,但是这已年快门被我按了几万下了
泡网分: 21.316
注册: 2005年08月
全新时售价一样,现在淘宝二手价,同成色的MP比M7贵3至4千元,相信该知道如何选择吧?
泡网分: 58.081
帖子: 7916
注册: 2002年01月
强烈支持“摸MP、用M7”的言论
泡网分: 26.899
帖子: 1231
注册: 2004年05月
原文由 dsch2 在 16:45发表
我摸着M3,用着M7和IIIf
我摸着MP,用着M3和konica RF。
泡网分: 20.406
帖子: 1359
注册: 2006年10月
没m9就买m7
有了m9再买m7?&&2个都不是leica的精髓
所以还是mp好 收藏把玩一流。看楼主也是不差钱的主 所以 50/1.4 asph也是必须的
mp 和50mm镜头 LEICA的精髓呀 个人感觉。
[cero 编辑于
泡网分: 30.351
帖子: 2892
注册: 2006年09月
原文由 martax 在 23:14发表
我摸着MP,用着M7。 我摸着M3,用着M7和IIIf
泡网分: 21.574
帖子: 2314
注册: 2006年04月
原文由 martax 在 22:14发表
我摸着MP,用着M7。 绝对正解!
泡网分: 27.498
帖子: 1533
注册: 2004年04月
原文由 美大生 在 23:41发表
虽然你说的都是事实,但是没有人规定旁轴一定就要是很轻便,手感很好,黄斑很好,取景很明亮啊。。。
凤凰205几乎这些都没有做到,但是很多人拍出来的片子比那些玩M9的人出的很好多啊。
其实都无所谓了啊,MP也好,M7也好,M6也好,巧思也好,Xpan也好,凤凰205也好。都是生产出来给人们拍摄的,相机本身的质量等评价 ......&&对,单论某一项,M6都不是最好的,但是综合起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它。
泡网分: 62.385
帖子: 8562
注册: 2003年06月
原文由 senuc 在 23:11发表
我都想出m7了,你要么? 好啊,借我把玩一下,先赊给我,等我攒够了银两哈
泡网分: 31.851
帖子: 5743
注册: 2005年12月
原文由 821023kyo 在 06:14发表
手感是指机器拿在手上的握持感吗?那Konica rf瞬秒M6 mp.
要是比的是黄铜顶盖,机顶刻字,那属于质感范畴。 手感跟握持感肯定不是一回事
Konica rf不错,可惜是自动过片
泡网分: 7.821
注册: 2009年10月
卖掉了m7,进了mp,心里一直想着M7,AV档实在方便
泡网分: 26.146
帖子: 5730
注册: 2007年11月
手感是指机器拿在手上的握持感吗?那Konica rf瞬秒M6 mp.
要是比的是黄铜顶盖,机顶刻字,那属于质感范畴。
泡网分: 15.27
帖子: 1739
注册: 2009年07月
原文由 evil999 在 00:46发表
为什末不说比MP MP3、M7、M6的呢?出一台银MP,99新,要的站内短哦
[EVIL999 编辑于
23:48] 比MP MP3、M7、M6?意思我大明白?什么和什么比?
泡网分: 3.018
注册: 2011年02月
原文由 美大生 在 23:41发表
虽然你说的都是事实,但是没有人规定旁轴一定就要是很轻便,手感很好,黄斑很好,取景很明亮啊。。。
凤凰205几乎这些都没有做到,但是很多人拍出来的片子比那些玩M9的人出的很好多啊。
其实都无所谓了啊,MP也好,M7也好,M6也好,巧思也好,Xpan也好,凤凰205也好。都是生产出来给人们拍摄的,相机本身的质量等评价 ......&&为什末不说比MP MP3、M7、M6的呢?出一台银MP,99新,要的站内短哦
[EVIL999 编辑于
泡网分: 15.27
帖子: 1739
注册: 2009年07月
原文由 网奕 在 00:25发表
一个旁轴,除了取景和黄斑,还要神马?要便捷这个帖里所有提到的机器,都不如F100
不在乎体积和手感,用旁轴简直就是装B,不在乎体积和手感,这个帖里所有提到的机器都不如xpan
135旁轴,除了体积手感取景器和黄斑,不知道还剩下什么...
M9没摸过,数码我情愿用大马四和D3X 虽然你说的都是事实,但是没有人规定旁轴一定就要是很轻便,手感很好,黄斑很好,取景很明亮啊。。。
凤凰205几乎这些都没有做到,但是很多人拍出来的片子比那些玩M9的人出的很好多啊。
其实都无所谓了啊,MP也好,M7也好,M6也好,巧思也好,Xpan也好,凤凰205也好。都是生产出来给人们拍摄的,相机本身的质量等评价标准都是附加的。我也承认Leica好,我也疯狂的追求leica ,自已也有M6,巧思RF也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旁轴加起来也有七八个,综合其来说,我说我的M6是我的旁轴中最好的。但是如果单独说某一点,M6就不是了,比如轻便,就不如QL17,黄斑的清晰就不如佳能的IIDs,便利性,不如巧思RF,取景器的明亮,不如奥林巴斯的35SP,但是综合其很多,M6却又是最强的。难道不是这样嘛?
泡网分: 53.467
帖子: 6289
注册: 2003年12月
原文由 美大生 在 22:22发表
哈哈,这些不都是虚的嘛?试想如果巧思RF真的是Leica出的话,会有多少人在乎体积和手感?M9的话,手感体积就很好嘛?
说道取景和黄斑倒是可能比laica差,但是M6黄斑的眩光问题巧思RF可是一点没有。取景器有什么问题我也真的不知道。 一个旁轴,除了取景和黄斑,还要神马?要便捷这个帖里所有提到的机器,都不如F100
不在乎体积和手感,用旁轴简直就是装B,不在乎体积和手感,这个帖里所有提到的机器都不如xpan
135旁轴,除了体积手感取景器和黄斑,不知道还剩下什么...
M9没摸过,数码我情愿用大马四和D3X
泡网分: 17.085
帖子: 1218
注册: 2007年05月
原文由 仰 在 22:33发表
顶后半句,确切说应该是MP不如M4-P
但是一直觊觎M7着 我都想出m7了,你要么?
泡网分: 17.085
帖子: 1218
注册: 2007年05月
[senuc 编辑于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主题:真的中徕卡毒了,徕卡M9-P、M、M-E三个相机中哪个成像质量最佳?怎么选?
泡网分: 24.104
帖子: 7452
注册: 2007年01月
最近在网上看了很多老师用莱卡相机拍的片子,那个“徕味”呀美极了。M9-P是一代名机,深受徕家晴睐。大M是徕卡第一代使用了CMOS传感器的135相机,网吹的不错,价格不低。M-E是一部廉价的M9-P。没用过徕卡相机,真的有点“蒙圈了”,烦请各位大师抽出宝贵时间介绍一二,在下这相有礼了!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3135&&回帖:75 &&
泡网分: 18.397
注册: 2005年12月
喜欢CCD的成像风格的话,M9P吧。
泡网分: 20.736
帖子: 2267
注册: 2006年12月
M9-P 和ME除了两个可有可无的功能的区别其他硬件完全相同。如要买M9-P已停产,想要就买ME
泡网分: 22.862
注册: 2004年09月
数码买新不买旧,如果不是特别在意CMOS和CCD的差别,建议就买大M吧,另外M9系列CCD有暗伤容易裂。ME成像器件和M9都是一样的,成像效果也一样,M9系列和ME之间如果不是特别在意外形,建议就买ME吧,价格便宜,而且现在还能买到新货。
btw,在这个坛子里,肯定大把的人推荐你买早就停产的M9/M9P,原因无非是CCD成像有特色,ME价格便宜,Leica一定是玩缩水了。
泡网分: 16.047
注册: 2007年01月
我建议M,我微博里面 M、M-E、X2 拍的图都有。
泡网分: 0.056
注册: 2013年06月
当然m9p!玩徕卡也当然兼玩徕卡的做工 一代经典 !
泡网分: 52.011
帖子: 4672
注册: 2002年07月
oldseniu 发表于
M9-P 和ME除了两个可有可无的功能的区别其他硬件完全相同。如要买M9-P已停产,想要就买MEOLDSENIU资深老兄所言正确。
泡网分: 0.083
注册: 2012年03月
随便买个,都好
本帖由 iPhone5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5.785
注册: 2006年11月
M-E性价比高,不介意外观,这个最好.
泡网分: 24.104
帖子: 7452
注册: 2007年01月
天魂 发表于
喜欢CCD的成像风格的话,M9P吧。谢谢天魂老师
泡网分: 1.171
注册: 2013年05月
哈哈,我把徕卡用的很烂,看我的帖,坑定戒毒了,不买莱卡
泡网分: 0.068
注册: 2010年03月
M9-P吧!CCD的绝响了!
泡网分: 2.026
帖子: 1241
注册: 2010年09月
宝岛情缘 发表于
最近在网上看了很多老师用莱卡相机拍的片子,那个“徕味”呀美极了。M9-P是一代名机,深受徕家晴睐。大M是徕卡第一代使用了CMOS传感器的135相机,网吹的不错,价格不低。M-E是一部廉价的M9-P。没用过徕卡相机,真的有点“蒙圈了”,烦请各位大师抽出宝贵时间介绍一二,在下这相有礼了!男人相同的疑惑
泡网分: 4.46
帖子: 4403
注册: 2013年11月
M9P吧,能玩出味道,别的机器无可替代(包括它的短板)。大M替代品很多。
泡网分: 10.928
注册: 2008年06月
哪台机器让您中毒了,就买哪台!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4.104
帖子: 7452
注册: 2007年01月
可乐雪糕 发表于
哈哈,我把徕卡用的很烂,看我的帖,坑定戒毒了,不买莱卡多谢老师的回复。
泡网分: 24.966
注册: 2004年10月
9p和me都买不到新的了,M有些人说没那么好。
泡网分: 9.036
注册: 2009年10月
丨宝岛兄好啊!还记得俺吧?哈哈!开始喜欢上M机了,俺也是M的粉丝,M9刚出来就入手了,一直在玩着。推荐M9或M9P。
泡网分: 15.785
注册: 2006年11月
全新的me…
泡网分: 89.28
精华: 3帖子: 22014
注册: 2003年10月
M9或M9P吧?
泡网分: 0.004
注册: 2012年08月
潜水很久,
去年年初入手M-E,后来M-E的CCD裂了,送去修了,于是前几天入手M,
这么说吧,M-E的低感很棒,色彩及其舒服,高感还是M明显好(虽然M-E开到800也能接受),
M除了曝光补偿的调节不太方便之外,其他地方更人性化
如果手头没有超大光圈镜头的话(比如noct F1之类的)还是买M吧,不会后悔,这款CMOS和日系相机出片风格真的很不一样
泡网分: 17.196
帖子: 14575
注册: 2011年10月
喜欢胶片的图感&&非M9莫属&&需要甜一点的又要可乐牌只有大妈了&&要漂亮的货只能包二奶了&&实惠一点的&&处女还是最放心的....
相机的快门是有寿命的&&取媳妇没有必要一定找稍微有点姿色的老寡妇&&那天你发现了它的病历卡可能把你吓一跳
泡网分: 2.955
注册: 2011年01月
看到合适的 M9P 买吧(我是240 +M9P)& & 出的也只是M9 和ME 而已&&因为M9P 又是 CCD 蓝宝石的 又极其经典外形 所以不出的人多
&&ME M9 就出的很多 最近保留M9P 出240 的 身边就有&&3个朋友
泡网分: 0.013
注册: 2013年03月
出售:徕卡me相机,leica me相机。使用一个月,快门300次,陆续增长中,不会超过500,机器99新,ccd完好,机身完好,没划痕,没磕碰,黄斑清晰完好。可充新。包装齐全,44开头编号,35500购买,现价31000元出售。有意微信 119039
泡网分: 0.322
注册: 2013年01月
从各个方面来说,M9P为徕卡数码最为经典的机型。和M以及ME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泡网分: 1.597
帖子: 1922
注册: 2010年02月
djmaker119039 发表于
出售:徕卡me相机,leica me相机。使用一个月,快门300次,陆续增长中,不会超过500,机器99新,ccd完好,机身完好,没划痕,没磕碰,黄斑清晰完好。可充新。包装齐全,44开头编号,35500购买,现价31000元出售。有意微信 119039你在哪里?还有的谈没
泡网分: 0.598
注册: 2012年08月
一分钱一分货的德国货。都明白。
泡网分: 0.063
注册: 2012年03月
我买了二手M9,玩一阵子如果不合适的话,可以再出手,也没什么损失。大M价格一直在降,全新M-E和二手M9相比,性价比还是二手M9高。当然你必须有合适的二手货才能入。
泡网分: 0.063
注册: 2012年03月
当然如果你不差钱的话,建议你入M9P+大M。
泡网分: 3.726
帖子: 3719
注册: 2008年08月
angel0917 发表于
M-E性价比高,不介意外观,这个最好.leica 除了照相,有的时候,还想把玩,看着舒服的话,ME这个还是差了一点。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徕卡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徕卡 - 德国著名照相机和镜头生产商
Leica(译:徕卡/莱卡)是由一家同名的德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的品牌,由莱茨(Leitz)和照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公司的原名为恩斯特·徕茨公司,目前拆分为三家公司:徕卡相机股份公司、徕卡地理系统股份公司和徕卡微系统有限公司,分别生产照相机、地质勘测设备和显微镜。&徕卡&品牌由徕卡微系统股份公司持有,并授权另两家公司使用。徕卡相机最初问世于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照相机。
外文名称 Leica
总部地点 德国
成立时间 1925年
经营范围 徕卡相机、徕卡测量系统和徕卡显微系统
徕卡相机坚固、耐用、性能优异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德国徕卡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是当时战地记者的重要拍摄工具。全球各地战火不断、环境恶劣,轻便、坚固的徕卡135相机成了他们的得力助手。德国原装手工制作的徕卡相机更是将售价翻了几番。徕卡是世界最著名的照相机品牌之一。第一部相机诞生以来,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著名品牌的Leica logo可能会有不少,这些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对于用户来说,不是选择那部相机,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品牌可谓就是少之又少了。而著名的德国徕卡(leica)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徕卡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它的优点、它的不尽人意,说不尽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谈徕卡,场面就热闹了。说它好的,声情井茂,说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辞。据说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徕卡,作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徕卡迷。在徕卡身上,蕴藏着太多的神话,以至有时失掉了一些真实感。可以说,徕卡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地位,已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世界上没有一部相机是完美的,徕卡存在不足,并不意味其它相机就没有问题,只是厂家的选择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样而已。徕卡的不尽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机无法企及的。把徕卡从神坛上请下来,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机。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E. Leitz Optische Werke)厂由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制作。作为风景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软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软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
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莱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莱比锡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3.5镜头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1930年,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 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器。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1954年,莱茨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器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像,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1]。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苏联费德(FED)、佐尔基(Zorki),美国卡董(Kardon),法国富卡(Foca),英国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上海牌58-II型。自1964年起,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镜头反射式相机(SLR),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与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徕卡R8(Leica R8)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目前的型号为徕卡R9(Leica R9),可以与数位机背(Digital Modu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徕卡宣布R系列传统软片用单镜头反射式相机、镜头全面停产。将徕卡的单镜头反射式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3]。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器——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软片的曝光[4]。与相机的测距器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光学方面的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著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像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在1986年,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改名为徕卡。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韦茨拉尔迁移至附近的索尔姆斯。1996年,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中分离,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徕卡微系统和徕卡地理系统[5]。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团( The Blackstone Group),将斥资约 1.3亿欧元(约 13.91亿港元),购入德国莱卡( Leica)相机股份公司 44%股份,完成后黑石将成为 Leica最大股东。
Ur-Leica:巴尔纳克的原型徕卡照相机。Leica I:1925年正式生产。螺口可换镜头的徕卡机身Leica ISchraubgewinde:1930年39毫米螺旋口,可配爱尔马50毫米f/3.5、35毫米f/3.5和135毫米f/4.5镜头。Leica II:1932年,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仪。Leica III:1933年,配有低速快门,由机身前另一小纽控制。Leica IIIa:1935年,配有1/1000s的高速快门。Leica IIIb:1938年Leica IIIc/IIId:1940年Leica If/IIf/IIIf:1952年Leica IIIg:1957年
Leica miniZ2X中国造C1 中国造C2 中国造C3 中国造Leica Minilux 40mm 日本造Leica Minilux Zoom 日本造Leica CM 40mm 德国造Leica CM Zoom 德国造
M3:1954年—1966年,于1954年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总共生产了22万台。M3是首个使用快速装镜头卡口的徕卡机身(之前III系列的机身是螺纹卡口),其取景器放大倍数为0.92,是所有M系列中最高的。但是只有50mm, 90mm, 135mm 线框。所以不适用50mm以下的广角镜。或可采用额外的取景器。所以要用广角就要买M2,或M4,M6。但用50mm镜头取景器里看起来很爽。M3采用现代的过片杆而非之前III系列的旋钮过片。MP:1960年左右,第一代经典MP,产量不多。Alfred Eisenstaede用。他的那台还有快速过片的底盖,动作快的话可以每秒3张拍摄。那时还没有自动马达。M2:1958年—1967年,M3的廉价版本,其0.72倍放大的取景器成为后续M系列的标准,M2计数器没有自动复位功能,拍完一卷后要自己动手拨回去。不然拍下一卷时会搞混所拍的张数。M1:1958年—1967年M4:1967年M4 MOT:1967年M5:1971年,体积与重量最大的M相机,长相奇怪,俗称“饭盒”,第一次加入内置的测光表。M4-2:1977年M4-P:价钱低,用了大量料零件,可靠性最差的M相机。M6:1984年—1992年,在这个划时代的型号中结合了M3的外形尺寸,先进的没有运动部件的测光计(之前M5的测光表有类似一个棒子运动部件,在帘布快门前,镜头后)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M6 TTL:1998年,支持TTL闪光,所增加的电子部件在顶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将快门速度拨轮改为了逆时针。M7:2002年,增加焦平面高速闪光、光圈优先拍摄和电子横走式布帘快门。有.58、.72和.85倍放大的取景器规格,其顶部与M6 TTL类似。为M系列进入电子化机身的转折点。MP:2003年,MP代表“完美的机械相机”(Mechanical Perfection),功能上与M6类似,但其取景器的改进消除了眩光。倒片螺丝改为与M3相同。正面没有刻字,更低调一点。M8:2006年,徕卡第一台数码化的旁轴相机,截幅机1.33放大倍率。舍弃传统的布帘横走式宁静快门,最高快门1/8000。拔除单眼常用的低通滤镜以及IR滤镜使用软件校正颜色,上市后不久发现红外线偏色问题,M8拥有者可以向总厂申请两片镜头前红外线滤镜修正。M8.2:2008年,M8升级版。快门的释放和上弦不再是同时进行(M8),而是中间有时间差,分别在按下和释放快门钮时,所以快门更轻声,快门震动更小,最高快门1/4000。故障很少。蓝宝石免划伤LCD。M9: 2009年,M9为首部全幅感光完件的M形数码旁轴相机(全幅感光完件平方为24mmx36mm),目前(2011年)最小的全幅可换镜头数码相机。M9-P: 2011年,M9升级版,外观低调一点,没有印型号和厂牌,蓝宝石LCD表面。M-Monochrome: 2012年,M9姐妹版,外观低调,只能拍黑白,价钱比M9贵,黑白画质比M9好。NEW-M: 2012年,第一台具有录影功能的M系列相机。LEICA M TYP 240使用CMOS感光组件,可以透过机身屏幕时实拍摄,透过转接环可以使用R镜头群。与X2使用相同接口的数位EVF取景器。
Leicaflex I/II:1964年—1967年,由于尼康F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带有内置的外部测光计和中央带毛玻璃的取景器。Leicaflex SL/SL MOT:1968年,支持TTL重点区域测光。LEICAFLEX SL2/SL2 MOT:1974年,在SL的基础上改进了机身造型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测光计,被一些人认为是最坚固的35毫米单反相机。SL2的制造成本比售价还高,这促使徕卡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子化的单反相机——R系列。R3:1976年,徕卡第一款电子化的单反相机,基于美能达XE1/7,在生产少数产品后转往莱茨在葡萄牙的工厂生产。R3 MOT:1978年R4/R4 MOT:1980年,基于美能达XD11,确定了直至R7的R系列相机的基本配置。提供了程序、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模式,支持点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R4s:1982年—1985年R5:1987年—1988年,进行了电路改进,支持TTL闪光。R6:1988年,采用机械快门,使得仅有内置测光计需要依赖电池。R-E:1990年R6.2:1992年R7:1992年R8:1996年,脱离了美能达重新设计,并在德国的工厂生产。R9:2002年R8/R9 DMR Digital Module R : 2003年,DMR数码后背,1000万像素。1.4倍率。适用于R8、R9。是R系列数位化的极佳选择。
S1:1998年,1000万像素。由于ISO太低,曝光往往需要好几秒,故只能拍静态物体。链接用好几台电脑硬盘储存照片。S2:2008年,器尺寸为30×45毫米,3700万像素,比全幅大56%。S :2012年,基于S2改善部分电子零件功能。
DigiluxDigilux Zoom…12.7万像素。Digilux 4.3……240万像素。Digilux 1………400万像素,富士的姐妹机。Digilux 2………500万像素。松下LC-1姐妹机。2004年photonika得奖相机。很好的相机,评价很好,做工极好,现在(2011)二手价格还是很高,600英镑。1:2.3片幅,片幅很小,比卡片机大一点点,所以大光圈也拍不出浅景深。日本造。松下造的CCD很容易出问题,Leica不得不提供一次免费更换服务。只需把CCD有问题机器寄回德国Leica,不需要提供任何文件。但Lecia维修后会记录相机的序列号,不会提供第二次免费CCD更换。买二手Digilux 2需要记下序列号,在写email问德国Leica有没有更换过此台相机的CCD。最好买没有被更换过CCD的Digilux 2。这样哪天CCD出了问题,可以享受一次免费更换。任何时间都可以。Digilux 3………750万像素。4/3片幅,2006年停产。日本造。可以接Leica R镜头,但x2的放大倍率,没什么意思。
C-Lux系列 卡片式数码相机,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停产)D-Lux系列 卡片式高端数码相机,感光元件为16:9画幅。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Leica最赚钱,骗钱的型号。V-Lux系列 旅行用大变焦系列,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X系列 X1(2009)+光学取景器(德国造),CMOS是SONY的。 X2(2012)+数位取景器(中国造),CMOS可能是SONY或FUJI的。APS-C画幅,整个机器完全德国原产制造。镜头也是Leica原厂设计制造24mm 在APS-C上相当于36mm。X2的数位取景器中国制造,与Olumpus Digital Pen的数位取景器通用。EPSON代工,Epson's Ultimicron LCD system。C系列 LF系列姊妹机 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螺旋口镜头
21毫米:f4 SUPER ANGULON28毫米:f6.3 HEKTOR35毫米:f2 SUMMICRON,f2.8 SUMMARON,f3.5 ELMAR,f3.5 SUMMARON50毫米:f1.5 SUMMARIT,f1.5 SUMMILUX,f2 SUMMITAR,f2 SUMMAR,f2 SUMMICRON,f2.5 HEKTOR,f2.8 ELMAR,f3.5 ELMAR65毫米:f3.5 ELMAR73毫米:f1.9 HEKTOR90毫米:f2 SUMMICRON,f2.8 ELMARIT,f4 ELMAR105毫米:f6.3 ELMAR135毫米:f4.5 HEKTOR,f4.5 ELMAR200毫米:f4 TELYT280毫米:f4.8 TELYT400毫米:f5 TELYT,f5.6 TELYT560毫米:f5.6 TELYT
16-18-21毫米:f4 TRI-ELMAR-M ASPH18毫米:f3.8 Super Elmar-M ASPH21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24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f3.8 Elmar-M28毫米:f2 SUMMICRON-M ASPH,f2.8 ELMARIT-M ASPH35毫米:f1.4 SUMMILUX-M ASPHERICAL,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50毫米:f0.95 NOCTILUX-M ASPH,f1.0 NOCTILUX-M,f1.2 NOCTILUX-M,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M28-35-50毫米:f4 TRI-ELMAR-M ASPH75毫米:f1.4 SUMMILUX-M,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90毫米: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IT-M,f4 MACRO-ELMAR-M, f2 Summicron-M135毫米:f3.4 APO-TELYT-M
16毫米:f2.8 FISHEYE-ELMARIT-R19毫米:f2.8 ELMARIT-R21毫米:f4.0 SUPER-ANGULON-R24毫米:f2.8 ELMARIT-R28毫米:f2.8 ELMARIT-R,f2.8 PC-SUPER-ANGULON-R35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f2.8 ELMARIT-R50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60毫米:f2.8 MACRO-ELMARIT-R80毫米:f1.4 SUMMILUX-R90毫米:f2 SUMMICRON-R,f2.8 ELMARIT-R100毫米:f2.8 APO-MACRO-ELMARIT-R135毫米:f2.8 ELMARIT-R180毫米:f2 APO-SUMMICRON-R,f2.8 APO-ELMARIT-R, F3.4 APO-TELYT-R280毫米:f4 APO-TELYT-R,f2.8 APO-TELYT-R MODULE400毫米:f6.8 TELYT R,f2.8 APO-TELYT-R MODULE,f4 APO-TELYT-R MODULE500毫米:f8.0 MR-TELYT-R560毫米:f4 APO-TELYT-R MODULE,f5.6 APO-TELYT-R MODULE800毫米:f5.6 APO-TELYT-R MODULE21-35毫米:f3.5-4 VARIO ELMAR R28-70毫米:f3.5-4.5 VARIO-ELMAR-R28-90毫米:f2.8-4.5 VARIO ELMARIT-R35-70毫米:f2.8 VARIO-ELMAR-R70-180毫米:f2.8 VARIO-APO-ELMARIT-R80-200毫米:f4 VARIO-EMLAR-R105-280毫米:f/4.2 VARIO-ELMAR-R
4/3系统用,日本松下造,其他系列皆为德国或加拿大徕卡原厂造)14-50毫米:f2.8-3.5 VARIO-ELMARIT-D ASPH14-50毫米:f3.8-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14-150毫米:f3.5-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25毫米:f1.4 SUMMILUX-D ASPH
CS代表可使用镜间快门35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70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120毫米: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 CS180毫米:f3.5 APO-TELE-ELMAR-S,f3.5 APO-TELE-ELMAR-S CS
昂贵的价格是徕卡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一种深厚底蕴的文化——每一部徕LEICA卡相机都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徕卡相机的老先生,半夜总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到那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安然入睡……关于徕卡的故事,常常让人心动,它身上的魅力和灵性,已成为许多人梦寐的向往。著名的徕卡相机是德国徕茨公司生产的。它以结构合理,加工精良,质量可靠而闻名于世。20世纪20-50年代,德国一直雄踞世界照相机王国的宝座。徕卡相机也是当时世界各国竞相仿制生产的名牌相机,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间,徕卡相机已经相继研制出了2型、3型相机。与此同时开始转换研制G系列的1G、2G、3G相机。其中2G相机仅出了15台,而且这15台相机还没有在市场上销售过,也没有独立编号。因此徕卡2G相机成了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精品。1954年M系列开始生产,它是G系列的改良品,到目前为止,徕卡M系列仍在出新产品。徕卡相机的特点是坚固、耐用、性能好,因此它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徕卡相机成了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与民用徕卡相机不同的是军用徕卡相机一般在编号的后边再带一个K字母。徕卡军用相机一般是白色、黑色、深灰色和草绿色。直到今天徕卡相机仍然是相机收藏中的佼佼者。
1819 在瑞士Aarau成立Kern公司1921 在瑞士Heerbrugg创立Wild公司1970 在新加坡成立第一家国际性工厂1986 与德国Leitz合并,成为Wild Leitz集团1988 Wild Leitz收购瑞士Kern公司1990 与英国Cambridge仪器公司合组Leica集团1994 收购美国Magnavox公司GPS部1997 徕卡集团分为相机、显微镜系统和测量系统三个独立公司与美国Helava合组LH系统公司与ESRI战略联盟2000 徕卡测量系统在瑞士上市购买美国Cyra公司少量股份增购加拿大NovaLIS股份达到(31%)2001 收购美国Laser Alignment公司收购美国Cyra公司购买德国AED公司部分股份(25%)收购LH系统公司美国ERDAS公司并入Leica徕卡业务系统划分为六大业务部门:工程测量系统、地学空间影像测量系统、大众测量系统、工业测量系统、HDS高清晰测量系统和特种仪器系统2003 收购澳洲Tritronics公司2004 成立徕卡测量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徕卡测量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锐意创新、全球领先的测量产品供应商,徕卡测量系统拥有悠久的创新传统,并继续致力于打造未来的测量技术。徕卡测量系统在产品研发方面一直坚持不断的投入,并将继续树立新的技术里程碑,使我们的客户从中获取最大收益。1921 T2,全球第一台光学经纬仪(Wild)1923 A1,全球第一台模拟摄影测量立体绘图仪(Wild)1925 C2,全球第一部航空摄影相机(Wild)1969 DI10,全球第一台红外测距仪(Wild)1977 TC1,全球首款具有机载数据处理功能的全站仪(Wild)1984 ERDAS推出全球第一个基于PC的遥感软件WM101,全球第一台测量型GPS接收机(Wild-Magnavox)1986 DIOR3000,全球第一台无反射镜测距仪(Wild)1990 NA2000,全球第一台数字水准仪(Wild-Leitz)1991 SMART 310,全球第一台工业激光跟踪仪(徕卡)1991 System 200,全球第一台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技术的GPS产品1993 DISTO(TM)全球第一台手持激光测距仪1998 TPS300 / 1100系列产品,全球第一台具有同轴无反射棱镜测距功能的全站仪1999 Cyrax2500 全球首台可在1秒钟内采集1000个点的三维激光扫描仪2000 Cyclone 独特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软件3D高精度TPS和GPS机械引导系统ADS40,全球第一台航空数字传感器2001 SurveyEngine可直接生成ESRI兼容的数据Spider GPS参考站软件2002 CloudWorx三维CAD插件,可在CAD系统中处理HDS三维点云数据2003 HDS(TM),实现高分辨率的快速测量和三维可视化GS20,亚米级专业GIS数据采集系统2004 T-probe和T-scan,All-In-One(全合一)工业测量解决方案DISTO(TM)-Plus,全球第一台使用技术,并提供制图和电子数据处理两个免费软件包的手持激光测距仪System1200 全球第一个GPS/TPS全面兼容的测量系统GRX1200 GPS参考站接收机2005 SmartStation,全球第一台真正集成GPS的全站仪,取名超站仪SpiderNET GPS参考站网软件
徕卡跟Panasonic的合作关系徕卡相机跟日本Panasonic有多年的合作关系,Panasonic的Lumix镜头镀膜采用徕卡镀膜技术,而得不到Leica的镜头设计及制造技术,因为Leica只擅长定焦镜头设计。徕卡则以部分由Panasonic推出的数码相机作为蓝本,得到松下的帮助改善电子系统。推出姊妹型号。如Panasonic LC-1和Leica Digilux 2以及Leica D-Lux 5和Panasonic LX5。以及M数位系列。X系列。使用徕卡相机的著名摄影师亨利·卡蒂尔-布雷松,H.C.Bresson。法国著名,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 罗伯特·卡帕,R.Capa。匈牙利籍美国战地摄影师著名作品《中弹了》在生活杂志上发表后照片和摄影师迅速风靡全球。罗伯特·卡帕也是马格兰通讯社创始人之一。据权威原本书说(Robert Capa, Thames&Hundson出版社2008, Photofile系列),卡帕没什么钱,大部分时间是用较便宜的康泰时旁轴(那年头还没有单反),拍《中弹了》,用的是康泰时旁轴。阿尔弗雷德·艾森士塔特,Alfred.Eisenstaedt。著名作品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照片里的男女主角只露了半脸,美国研究机构和各大法医实验室目前(2011年)还未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见V-J Day in Times Square 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V-J_Day_in_Times_Square 。所以不存在国内流行(1997年国内某份摄影杂志)的摆拍一说。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徕卡 leica dcm3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