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戈薇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隧群人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 >>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伤感,悼念,咏史,同情,怜惜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唐&《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繁华的往事已随着香尘散尽,没能够留下半点踪迹,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流水无情地悄悄逝去。黄昏时啼鸟在东风里噬怨声声,飘飞的落花还像那坠楼的人。
①坠楼人:谓石崇的爱妾绿珠。绿珠,石崇家歌妓,善吹笛。时赵王司马伦自称相国,专擅朝政,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司马伦有仇。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暗慕绿珠,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不许。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甲士到门逮捕石崇,石崇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绿珠边泣边说:&当效死于官前。&因自坠于楼下而死。&
  《金谷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即景生情诗。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金谷园是西晋豪奢石崇,为与贵族大地主争富而修筑的别墅,是当时洛阳规模最宏大的花园。如今,杜牧过金谷园时,看到的却是一片破败的景象,不禁感叹&繁华事散逐香尘&。&繁华事&包括了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还有当年的石崇爱妾绿珠,如今它们都如香尘飘去,成了过眼云烟。&流水无情草自春&句写园中之景,更是在写情。园中的流水春草对人事的变迁好无感触,它们依旧潺鳎谰杀搪倘缫稹8嗝栊椿彻诺墓攀拭淝牍刈&习古堂国学网&()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两句,由眼前美景而抒黯然之情。傍晚时分,风中传来鸟儿的啼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此刻又有落花飘洒而下,就好像当年坠楼而死的美人绿珠一样。春水、春草都是美景,但在诗人眼中,它们都是无情之物,是令人感伤的。于是,日暮时分的鸟鸣亦是哀伤的,它好像在凭吊这一历史遗迹。一个&怨&字,为全诗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末句运用了联想手法,把特定地点中的落花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一事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诗人的这一联想,揭示了绿珠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渗透着诗人许多悼念、怜惜之情。
  《诗境浅说续编》:前三句景中有情,皆含凭吊苍凉之思。四句以花喻人,以&落花&喻&坠楼人&,伤春感昔,即物兴怀,是人是花,合成一凄迷之境。
  (责任编辑:夏素筝)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描写怀古相关文章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两句,由眼前美景而抒黯然之情。傍晚时分,风中传...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抒发了心中无尽的国破之恨、家亡之仇、飘离之苦。...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既表达了对歌女遭遇的同情和哀怜,又抒发了国家破亡的...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的意思_全诗赏析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翰菀廊槐搪蹋嵌匀耸碌闹种直淝ǎ坪鹾廖薷写ァU馐切淳埃切辞椋绕涫恰安葑源骸钡摹白浴弊郑攵鸥Α妒裣唷分小坝辰妆滩葑源荷钡摹白浴弊钟梅ㄏ嗨啤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中的“坠楼人”指谁?
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坠楼人,绿珠是石崇爱妾,孙秀想占有她,石崇怒而不给,孙秀便在赵王(司马伦)前陷害石崇,崇因此被捕.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主子)前.”乃投于楼下而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庄灿煌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熔铸古今心所愿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 & &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 【译文】 在傍晚时的东风里,鸟儿啼出哀怨的调子;一瓣瓣的落花,好像当年跳下楼来的美人一样。 & 【出典】 杜牧 &《金谷园》 & 注: & 1、 《金谷园》 &杜牧 & & & 繁华事散逐香尘, & 流水无情草自春。 & 日暮东风怨啼鸟, & 落花犹似坠楼人。 & 2、注释: & & 金谷园:金谷本地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北,西晋卫尉石崇筑园于此,园极奢丽。 & &香尘:沉香之末。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 &流水无情:流水一去不回,毫无情意。多用以比喻事物的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流水,指金谷水。《水经注·谷水注》:“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自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 & &坠楼人:谓石崇的爱妾绿珠。绿珠(?-300 ),石崇家歌妓,善吹笛。时赵王司马伦杀贾后,自称相国,专擅朝政,石崇与潘岳等谋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倚靠司马伦,谋未发。司马伦有嬖臣孙秀,家世寒微,与司马冏结仇,得司马伦赏识后,又向石崇求绿珠,石崇不许。此时力劝司马伦杀石崇,母兄妻子十五人皆死。甲士到门逮捕石崇,石崇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绿珠边泣边说:“当效死于官前。”因自坠于楼下而死。事见《晋书·石崇传》及《世说新语·仇隙篇》。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寺有池,······后隐士赵逸云:‘此地是晋侍中石崇家池,池南有绿珠楼。’” &3、译文1: & &繁华的往事已随着香尘散尽,没能够留下半点踪迹,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流水无情地悄悄逝去。黄昏时啼鸟在东风里噬怨声声,飘飞的落花还像那坠楼的人。 & &译文2: & 金谷园的繁华随着香尘散尽,流水无情东去绿草自动迎春。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飘零的落花就像那坠楼的人。 & 译文3: & 金谷园原先是西晋时代的富豪石崇所建,当年这里是如此繁华,今日却荒芜不堪,石崇所拥有的一切侈靡之物均已荡然无存了,园中只剩下那千年不变的青草和流水,自顾自地生长着、流淌着。仿佛对金谷园的变迁、金谷园主人的消亡丝毫不感兴趣。倒是那日暮时分东风传送过来的几声鸟啼,似乎还带着几分哀怨之情,好像是在为金谷园唱着挽歌。咳,看到四周落花凋零的残败景象,不由得使我想起石崇的爱妾绿珠当年为他坠楼身亡之事,她还真是个有气节的女子哩。 & &4、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 &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 &5、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大概写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坠楼人是指西晋石崇的美姬绿珠,石崇被赵王伦所杀,她不肯屈服,坠楼殉情而死。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诉,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使“坠楼”与“落花”外观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 &6、《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名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为石崇所拒。孙秀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 & 面对着“美艳者数千人”的侍妾队伍,欣赏着昼夜不停的“恒舞”,呼吸着美女喷兰吐麝的香气,无论是翔风还是绿珠,恐怕都只能是石崇这个暴发户眼前的一片浮云而已,又何曾对她们动过真感情?像这样的话,石崇不知道对那几千个侍婢们说过多少次了,然而自古以来,女人们几乎都愿意相信美好的谎言,这是所有女人的弱点。于是绿珠感动得像当年的翔风一样,当即表示愿意“效死于君前”。 & & 世人总是会对那些忠于爱情的人充满同情,当绿珠为了她心爱的人从楼上翩若惊鸿地轻轻飞下,金谷园、绿珠楼,永远定格在了桂花遍地的八月。落花无言,却带着绿珠对青春、人世、爱情,对一切美好的向往散落人间,勾起人们对那个叫绿珠的女子深深的怀念。 & & &杜牧在游过金谷园后,感慨万端: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 & &绿珠去了,化作人们心中的桂花花神。如果她不去,不过是再去给石崇的敌人孙秀当几天婢妾、侍人、歌妓而已。她们的一生,或许早已注定没有爱情。 & 7、落花在古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寓意丰富。欣赏古诗词,品味古诗词中的落花意象,我觉得这愁苦伤感的落花要比盛开枝头的花美丽千万倍。因为落花给人的感悟是亘古绵长而厚重丰富的,给人的审美享受更是无穷无尽的。具体说来,古诗词中的落花的美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花”表示诗人见花落春去而感叹时光易逝、红颜易老、人生短暂、美好难留的无限伤感之情。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伤花实是自伤,美人迟暮,花人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深沉。花不语,人则自言自语,如泣如诉,凄婉动人。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美好易逝,无可奈何,唯有珍惜。诗人对春的留恋缱绻之意和怅然若失之情交织在一起,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二、“落花”常引起离人的忧愁苦恨。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用“闲潭梦落花”写游子浓浓的思人想家之情。  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花落红颜老,足见相思苦。  三、“落花”常引起人的身世之悲、家国之愁,甚至对生命逝去的叹息与扼腕。  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评价少游词作“将身世之感并入艳词”。“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以“落花”喻身世,直呼“愁如海”,深挚悲切,言有尽意无穷。  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都是借“落花”抒写家国之愁。愁绝!痛彻!  黛玉《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都是写花落人亡,红颜薄命。凄惨至极!  四、“落花”还被升华为一种高洁的品格,一种民族气节,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咏梅实为咏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借零落成泥其香如故的梅花,表达了不畏打击,不同流合污,坚贞不屈至死不移的高洁品格。  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人借“枝头抱香死”的不落之花表达了自己作为大宋遗民誓死不投降元朝的民族气节。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反用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句,以落红有情自比,表达自己不忘报国甘愿奉献的精神。  总之,古诗词中的“落花”的美丽,是千姿百态的。所谓“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那古诗词中的“落花”,给人的审美享受就是如此厚重深沉亘古久远,让人久久不忘。 & 8、在没有遇到你之前,我不知道自己归向何处。 & &仿佛是一缕若有若无的风,茫然的在尘世间辗转。 & &仿佛是一粒细小的尘埃,随时都将化为虚无。 & &那日,月华如水。漫过尘世的风烟。 & &我一袭白衣,袂影翩翩,独自在月光下飘然的旋舞。 & &风清,月明。 & &舞姿曼妙,婀娜动人。慢收舞袖弄轻盈,何处荡云天? & &不记得你是何时歇马驻足,轻轻来到我的面前。 & &不记得你是何时凝望着热切的眼神,娇羞了我的容颜。 & &莫非,你就是冥冥中佛所指引的那个有缘人? & &不知经过多少的轮回,千年仅在弹指之间。 & &今生前来,再续前世的爱恋。 & &原来,你竟是赫赫有名、富可敌国的石崇。你不仅精于诗词歌赋,而且有勇有谋,是当时公认的才子。 & &你将我带到富丽堂皇的金谷园。还为我修建了一座百丈楼,让我可以登高眺望以慰思乡之恋。并在楼前建了一个荷花池,让我相隔千里也能闻到家乡荷花的清香。 & &你亲自调教我诗歌、辞赋,琴、筝、箫等乐器,让我琴棋诗书画样样皆通。从此,整个洛阳城都知道金谷园有一个美丽倾城、绝代风华的绿珠。 & &你说,我是你的骄傲。 & &你为我写了一首乐府诗歌《忘忧之舞》。我把它排练成一曲美轮美奂的舞蹈。你叹为仙曲。你说这一舞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足可以倾城。 & &此后,你我常常你吟我和,唱尽风流。或品尝名酒名茶,或抚琴伴舞。这样的时光美得不似人间。 & &公子,你可知?其实我真的不在意你是否富可敌国。名利富贵皆如云烟,转眼繁华一场空。绿珠在意的是知己相惜的心动,是长相厮守的温馨,是相视一笑的默契。 & &沉浸在爱中的我们真的忽视了世上的风云变迁。 & &原来公子的财富和我的美丽,却早已成了强权恶豪窥视的目标。 & &晋武帝过世不久,便引发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起兵,取代了晋惠帝,篡位为帝。孙秀当权。 & &那日,孙秀的大军把金谷园围得密不透风。欲向公子强索于我。公子大怒,喝道:“我石崇珍爱之人,他人休想!”孙秀脸色铁青,眼看双方就要动武了。 & &公子,你明知得罪孙秀的后果不堪设想,却宁可获罪。在生死关头依然勇敢坚决地表达自己的所爱,试问这份深情叫绿珠何以不动容? & &泪水盈满,又轻轻的滑落。擦拭泪水,我微笑着上前,说要为大家献舞一曲。公子疑惑不解。 & &我盈盈一笑:公子,让我再为你跳一曲《忘忧之舞》吧。 & &在千军万马中,我轻舞飞扬。 & &歌声清婉,隔绝了千山万水,隔绝了百世的光阴。 & &裙摆飞扬,眼波流转。巧笑嫣然,且盼且羞。莲步轻移,玉臂舒展。罗袖生香,宛若飞鸿。 & &温柔如水,婀娜如水,甘甜如水,多情如水。腰肢柔软,轻轻旋舞。 & &时而幻化成一只美丽的蝶,翩翩飞舞在云端,如幻如梦;时而旋舞成一朵绝世的莲花,缓缓绽放。 & &回旋,回旋,忘我的舞着!舞出一生的绝美,舞尽所有的妩媚,舞尽一生的风情。 & &欲饮,欲醉,欲忧伤。 & &今生情远,来世谁伴?不知几番轮回辗转之后,是否还会在来生相见,再续前缘? & &公子可以为绿珠忘却生死,绿珠也可为公子而诀别此生。 & &秋水一般的明眸轻轻扫过,浅浅一笑。 & &扫过众人目瞪口呆的眼神,还有公子那永远深情依然的眼神。 & &即使在千军万马之中,我的舞,也只为你一人而舞。公子,你可知? & &绿珠愿为你舞尽今生。 & &我依然轻挥云袖,不断的旋转、旋转,渐渐的,旋至栏前。 & &最后回望一眼,公子,我要把你的面容永远镌刻心间。 & &然后,纵身一跃,跃下百丈楼。耳畔传来公子撕心裂肺的呼喊……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我会永远记住你我曾经的誓言,记得那一刻的永远。 & &叹你我情深缘浅,终是舞碎红尘。 & &公子,且莫牵念! & &“繁华事散逐香尘, & & 流水无情草自春。 & &日暮东风怨啼鸟, & &落花犹似坠楼人。” & & …… & &9、暮春。洛阳。金谷园里,崇绮楼上。众伶或横笛或抚琴或击筑或弹筝,悠扬中间杂胡笳,低沉处常有悲声。长空落日,寂寂无语;骤然间又跑马草原,萧萧雁鸣。北墙南向,太师椅中,石崇击掌合拍;中央,一女子轻歌曼舞:婀娜舞《明月》,裳袖暗生香。身轻似春燕,妩媚若王蔷。歌曰: & &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泣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 &笛音歌声凄婉哀切,至性至情;满座之人无不为之唏嘘动容。 & &绿珠,传说梁姓,今广西博白绿珠镇人。据言,姿容绝艳,长笛善舞。石崇,西晋渤海人,官累至侍中,因劫掠客商而富可敌国。石崇为刺史时,以三斛明珠购绿珠为妾。乃以昭君事,自制《明月》曲,绿珠横笛吹奏。后绿珠编舞作歌,至臻至美,竟成金谷园里的保留节目。绿珠不仅姿容才艺具绝,而且善解人意,所以深得石崇宠爱。 & &石崇于洛阳城外建有别园,称“金谷园”。随地势蜿蜒,或湖或山;楼榭亭阁错落,茂林修竹有致。园内筑有百丈高楼崇绮,可极目南天,特慰绿珠的思乡之愁。石崇极尽豪华,每与名士如左思、潘岳等宴饮,必命绿珠歌舞侑酒。一时金谷园俨然成为西晋名士悠游的中心了,绿珠之美也随之名闻天下。 & & 既已富显天下,又拥美女在身,岂不令人艳羡?时不与我,意淫而已;一旦得志,便妻人妻,夺人财,似乎也是古今小人的共性。不久,晋室内乱,政权更迭。赵王司马伦篡位,佞臣孙秀掌权。孙秀早就馋涎绿珠,今日大权在握,岂能错过?于是,遣使者临金谷园征求绿珠。石崇自知不是对手,便列十余歌姬,任使者挑选;谁料使者点名坚持带走绿珠,石崇大怒,曰:绿珠吾所爱者,岂能与你!使者悻悻而回。孙秀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乃矫诏以叛乱罪捕杀石崇。崇绮楼上,石崇面对绿珠,长叹一声:吾为汝而获罪也。绿珠曰:愿效死于君前,不令贼人得逞!言罢,竟决绝地揽裙一跃-----伊人已随春去也,从此明月黯无光。而今谁能伴君舞,崇绮楼下有遗香。 & & 石崇为官明抢暗夺,在朝使能斗富,于金谷园滥杀无数歌姬,死有余辜。至于对绿珠是爱其人还是恋其色,似无深究的必要了。倒是绿珠一跃,令人深思。报知遇之恩,是为义;为旧主而死,是为忠。尽管忠义得糊涂,但忠义的本身不正是历来文人所歌所颂的么?所以如果仅就本事遗憾绿珠遇人不贤,或咏叹绿珠的贞操观念,似乎稍显迂讷。林黛玉说“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张志真言“贞节堪比百丈高,不屈权贵守情操”,怕不合绿珠本意吧?杜牧与王遵的两首七绝,依释蝶看来,能够走出“绿珠坠楼”这一事件本身,从更广阔的时空中予以评说,才是真正的诗家语吧。兹录于下: &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 &大抵花颜最怕秋,南家歌歇北家愁。  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王遵《咏绿珠》 & &作为歌姬,绿珠在石崇处,也算得其所哉。若无坠楼,绿珠也只不过为历史中的小小尘埃,史书不记,诗家不语,百姓不传,谁还能记得社会底层的一介歌姬呢。绿珠一跃,无意中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啊。 & &于是,释蝶感叹: & & 珠入石门生暗色,绿山金谷枉自春。 & & 横笛吹断婀娜柳,从此谁为坠楼人?(释蝶) & &10、晋人石崇显贵一时,其家金谷园每每成为文人墨客聚集之所。在那里,石崇写下脍炙人口的《王明君辞》,流芳后世。诗拟汉曲代昭君言,石崇且以此曲授宠伎绿珠。诗中有言,“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读之恻然。但一言成谶语,数年之后,杀身与苟生的对抗竟降临在绿珠身上。   赵王伦专任孙秀,秀使人求绿珠,石崇不许,孙秀催促赵王伦杀掉石崇,崇遂遇害。宇文所安在《迷楼》中转述这个故事时,重现了石崇与绿珠在金谷园的死别之景:赵王伦兵至,石崇已是万念俱灰。他转身对绿珠说:“事以至此,乃是为了你的缘故。”绿珠泣曰:“既如此,我即刻就死在你面前。”言罢,坠楼而亡——石崇赴死已成定局,而绿珠尚有“杀身”与“苟生”的选择,她义无返顾选择了“杀身”。   几百年后,杜牧寻访金谷园旧址。一园春景,诗人忆起金谷园绿珠坠楼旧事,题诗一首《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木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四季轮回,诗人慨叹流水无情草木荣枯。鸟鸣凄怨,为何为何?为落花飘零,还是为坠楼人?“可怜金谷堕楼人”——对那个高楼上纵身一跃的女子,诗人是怜惜的——她的生命象落花一般,璀璨过后无奈随风飘逝,碾碎成“香尘”。但是正如宇文所安所言,这个隐喻其实是有问题的。   落花在千年来背负着凄婉无力的喻意,而绿珠坠楼的自我暴力行为却蕴藏了更多的力。在坠楼之前,她是个被宠幸的舞伎,并且就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那般——她是绿珠,是别人心爱的玩物;如果她没有坠楼,她活下来,从石崇转到孙秀手中,她仍作为“物”而存在着——这样想,增添了太多现代人的臆断。千年之后的我们透过时空地域的层层雾障,回首眺望,忍不住要去抓住故事中最要紧的意义与象征,那蕴在绵密生活中的一颦一笑,我们是再也捕捉不到了。但我们却仍要去想象,绿珠转身的一跃定然包含了非同小可的含义——环境逼迫她成为一个他者,而赴死的一跃使她变成了主动者,“那短暂的瞬间,(绿珠)夺回了一个人的地位。”(《迷楼》)
& &11、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世红尘,世人只知道她们风华绝代,但谁知道她们的绝色容貌下藏着一颗孤寂无奈的心。我想,若是可以,她们情愿着一身粗衣,插一支荆钗,宜其家室,而不是一个人辗转世间,身不由己。匡子曾说:“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远不会来。”这些佳人,想要的大抵就是如此,如此简单,但好像也不能实现,徒惹一声叹息生。    她唤作绿珠,美而艳,善吹笛。作为一个女子,她应该也对未来满是希望,希望能有一个执她之手,敛她半世癫狂,遮她半世流离,驱她一生沉寂,使她此生无憾的他。这亦是大多数女子的愿望吧。他来了,以三斛明珠聘她为妾,她跟他走了,他为她建了梳妆楼,他对她极尽宠爱,就这样过一世吧,她如是想。奈何,奈何,那一天竟来的如此早。他说:我因你而获罪,她说:愿效死于君前,遂坠楼而死。楼依旧,满腔情思终成空,罢,罢,罢,她想,以她性命还他的宠爱,下一世便不再相遇吧。有诗云: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正是如花年纪,却已凋谢,无奈顿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别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冯梦龙如是说道。她是杜十娘,美貌无双,是为一代名妓。她虽是青楼女子,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独自挣扎。那一日,她遇到了他,好像看见了黎明的曙光,本以为他会是她的救赎,却未料到他也不过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匆匆的过客,并不是携手一生的良人。他为她赎身,她以为从此她也能有个家,温暖的,属于自己的家。匆匆时日过去,那一日是她的梦魇。他为了为了钱财,畏惧家中父亲,竟将她抛弃,转手他人,她是一个人,况是对她情深的人,他怎能此般。于是她抱着百宝箱沉入江中,葬身鱼腹。他不过是无情之人,却以有情入住她的生活,便注定她的不幸。哀,哀,哀,人死情断。若她是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风,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成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信可惜矣!有诗叹云: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她和他终究是恩宠难回灯笼碎。徒惹一身无奈缠。    她,抑或是她,不过想有一个使相思莫相负的他,与自己共一生,奈何,奈何,可奈何。    可叹一世倾城颜色,却寻不到执己之手,共赴一世情长的良人。事已尽,徒留叹息无奈在人间。 & &12、太史公有言,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作为芸芸众生中凡夫俗子,我们能有几个死的不是轻于鸿毛,那个还敢祈求重于泰山。唯一的理想就是别死的太难看,祈求潇洒一点的走开,或许可以弥补来时那天真的赤裸和无邪的啼哭。 & &可是,死,大多是在未知中进行,谁也控制不了那一刻的姿态。
& &一株草,一朵花,与地大紧密接触的时候,生机盎然、娇艳夺目。一旦被拔出或折断暴晒于烈日之下,它们惨败枯萎的样子别提多难看啦,就是说死的很难看。死那一刻的状态确实不雅,大都如此。好像这是造物主的安排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啼哭是你问候世界的见面礼,死的时候痛苦挣扎是你最后的告别演出,来去的表情都没有丝毫的淡定与优雅。 & & 死的无状态不容你选择。这是造物主的权利,无论你在死前做怎样的酝酿和修饰。 & & 那姿态 包括戏剧中虞姬横剑自刎的经典造型; & & 包括文天祥们就义前的大义凛然和宁死不屈, & & 包括亲人们离去时的回光返照 & & 包括癌症患者的心电图变成一字前一刻那痛苦的苟延残喘, & & 包括大明星张国荣站在香港最高楼顶那义无返顾的纵身一跃············· & & 他们的死,或是被一种冲天的激情操控,或被提前做艺术化的处理。被教科书做政治化的渲染。大都是死前的画面定格。死后的面目狰狞与扭曲,血腥到了惨不忍睹。大都会被蒙之于白布一单,成了不折不扣的刑案现场。
& & 有时候深深理解黛玉葬花时心情。她怜惜花的短命,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还是用锦囊将那艳股收殓的好,还是一抔净土掩风流的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愿望。艺术有时候就是对丑的掩饰。 & &杜牧有一首叫金谷园的诗写得最好。“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 &“落花犹似坠楼人”。多么形象的比喻!多么凄美而动态的画面。想不到堂堂大诗人会这样凭吊历史,这样去诗化一个前朝巨富(石崇)的小妾(绿珠)的死亡状态。作者的思路与笔触可谓别具一格。对女性的死都幻想的如此唯美动情。文字何其美优美轻扬,犹如一段慢放的电影画面。难得!难得! & &诚然,死的那一刻人必须服从命运的摆布,表情容不得你丝毫的造作和修饰,既然不能死的体体面面,葬倒是可以葬的风风光光。殡仪馆里不乏有为死者化妆的美容师,似乎可聊慰遗憾。若是能被诗人们再给美化一番,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 &13、古往今来,人们对落花给与了相当的关注。这是因为花是美丽的,落花意味着美丽的陨落,怎能不让人动心呢?其次,花是有生命的,落花象征着生命的消失,怎能不让人痛心呢?再次,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因而被认为是最美好的季节,落花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又怎能不让人动情呢? & &根据个人的体会,人在不同年龄段,对落花的感觉也大有差异。记得童年的时候菜园。风雨过后,我随祖母去整理蔬菜的藤苗。看到满地的落花,祖母很是心疼,她说蔬菜瓜果的收成会因此而减少一大半。那时只要刮风下雨,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地面上嫩而黄的黄瓜花,小儿白的辣椒花……心里担忧的蔬菜瓜果的收成。记得年青时候的桃园。那时我的工作单位在郊区,周边的荒地多得很。单位在后院圈了一块地,筑围墙围起来,种上桃树,俨然成为一个小桃园,两三年就桃花盛开。就在这个小桃园的花前月夜,演绎了我的爱情故事。可是好景不长,我的单位要搬离那里。而在一个阴沉天气的桃园,面对满地的落花,我的那段爱情也走到了尽头……那段时间一见落花,我就会想到自己失落的爱情。记得中年时候的油茶林。我回到阔别的故乡,寻找童年生活的印记,寻找曾经朝夕相处的油茶林。发现大多荡然无存。好不容易发现一小块,印象却有些模糊了。好在白色的花还是我所熟悉的,花团锦簇也还是我印象中的景象。但面对地上的落花,联想到自己人生道路遭遇的曲折和坎坷,不禁感慨系之。那时时间我见到落花往往思考自己的命运。老年的时候的一株玉兰树下。我目睹着玉兰花纷纷坠地,美丽顿时消失,生命瞬间完结,时光飞快流逝,不免有些茫然和惆怅。特别是得到一位友人离去的信息,深感悲痛。那是年轻时相交的一位友人,在一起也不过两三年,便分处不同的地方,很少相聚,每年也只道一声平安。但一句简单的问候语使人感到温暖,那纯洁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也永远铭记心间。这一时期见到落花,多是回味自己的人生…… & &根据个人的体会,人的心情不同,对待落花的态度会大相径庭。喜悦的时候会忽视它。人们遇到喜事的时候,往往以花相馈赠,甚至出现过所谓9999朵玫瑰的闹剧,完全不顾花的感受,还会顾及落花吗?欢乐的时候会无视它。据说宋代在节日欢乐的时候,人们都喜欢佩戴花朵,正所谓得意忘形,还会顾及落花吗?人们愤怒的时候,除了自己,连整个世界都不顾,眼里还有落花吗?只有在悲伤忧愁的时候,人们见到了落花,会感到找到了救命稻草,反倒会把自己忘记了。 & &描写落花的诗词很多,但综观起来,也是以表现忧愁和悲伤的感情为主。如欧阳修的“更被春风送惆怅,落花飞絮雨翩翩”,使人领略到惆怅;王安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使人领略到寂寞;贾岛的“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使人领略到坎坷;曹豳的“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使人领略到冷落;韦庄的“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使人领略到凄凉;曹雪芹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使人领略到悲伤;而杜牧的“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又使人领略到惨烈……也不是没有例外。如柳永的“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落花倒显得有点雍容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愤世嫉俗的诗人龚自珍笔下,落花倒是有了几分壮烈……  & & &
&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落花似乎写了一些,但“吟”得连自己也不甚满意。 & &14、在一个和风清爽阳光绚丽的日子,在院子里坐着或站着都很有趣,不必带书,阳光下很耀眼,倘自己是一位博识的学者或一个很自负的人,便可学郝隆抛出一句“我晒书”,其实是享受日光浴的托辞。??一个人在空寂的庭院里,不会像秋天那样忧郁,一切蛰伏的生命都渐渐苏醒,但大多都还只处于萌芽状态,惟有一株樱桃树,花团锦簇,招蜂引蝶。于是在风静之时,院子里便暗香浮动,有时浓郁有时清淡。花色较为素朴,宛若梨花般白,接近时则有些红润。她们都绽放开来,已不是娇羞的小姑娘,阳光横射下来,地面上映现摇曳的疏影。如果以花喻女子的话,此花只应属于农家少女或小家碧玉,即“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不适合肤若凝脂,指若柔荑的“掌中轻”或“解语花”之类。蜜蜂和蝴蝶不愿错过做芳梦的佳日,便都憩息于花蕊上,有时还在争逐。我听着嗡嗡的声响,看着灵动的翅膀,觉得还缺少什么。我想起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若天空中洒着丝线般的细雨,花蕊上就会有雨露,又希望燕子飞来掠过花枝。然而又担心起来,虽“连理枝头花正开”,但可能“妒花风雨便相催”,风雨后落花会满院的。??这担心却又无情由,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散落一院子花,自然也于我无伤,我便可以悠闲地远观近赏。远观则落花飘飘悠悠,轻盈旋转,即“自在飞花轻似梦”也。但我的梦总是很沉重压抑的,所以我有些厌梦,只能把这落花喻为飘雪了,且形神俱似。近赏则花落于发上,沾于衣上,倒可以拿在手中细赏,即如今日,我便拿着掉落的樱桃花细细观察,有五片花瓣,每瓣似乎由两小瓣组成,但又是粘结一起的,花蕊上有圆的柱头,有细长的花丝,有居中直挺的花柱等,若有恒心与毅力,做一位植物学家是很有情趣的。??古代的诗词只要一及春,几乎没有不涉及花的,多半又都是落花的惆怅与苦闷,也都是有所寄寓的。李商隐《落花》诗曰:“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花朵以生命装饰了春天,最终却只落个沾人衣裳的结果,而“沾衣”的还有诗人的泪珠吧。??我则没有什么可感慨的,可以闲适地饮茶,到房中读书,听不停的鸟鸣。人们常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苦笑,笑的是物是而人非。然而很从容的人也是有的,如诗人崔护,虽然人面不知何处,而桃花犹笑春风,看到深锁的大门,久无人居的院落,想到去年的情景,也会有些淡淡的惆怅,而看到桃花的艳影,也会想起那位送茶的少女,最后微微地笑着离开,他比其他人还是要洒脱的。??记忆中,每次花开时,总有许多在我家租住的女生谈论着那是什么花且怎样的可爱。在昨日,还有一样小孩子嚷着去摘花,他的母亲只劝他看,后来离开了我家的院子。现在地上的花并不多,大都是一瓣一瓣的,微风一吹,都零散各处。无论是落花还是落叶,我都不愿扫除去,任它们渐渐枯萎老化,这是它们最自然的生命过程,既使有客到,心中暗笑我的疏懒,也顾不得了,它们可不是无情之物,会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时常我幻想着身处一奇境,那里落英缤纷,有流溪,有小亭,有暖光,即世外桃源。听一位琴士弹琴,与一位鸿儒长谈,亦可当一名小童煮茶,或侍立于侧观两高士对弈。然而这只是一场幻梦,梦中的花落是奇趣,恍然醒来,现实中的花落也典雅。花儿因香美而惹人喜爱,但也因此有时失去了生命,而且是近乎残酷的陨落。??据《妒女记》:武历阳之女嫁阮宣,性妒,一次阮宣赞美家中的桃树花叶灼耀,女大怒,使婢取刀斫树,摧折其花。不知唐寅是否据此写了一首《妒花歌》:“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人们常爱以花喻佳人,而佳人偏要胜于。然而这是极少有的,虽然我每次去花园时总能看到被摘掉乱弃的小花,但不足以证明有人妒嫉,也许只是小孩子觉得有趣。??花轻柔地落下,像一个生命的夭殒,我忽而想起杜牧的《金谷园》后两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金谷园为石崇所建的奢丽的园林,他过着奢靡的生活,与王恺斗富,连王羲之听到有人以《兰亭序》与石崇的《金谷诗》相比都暗有喜色。石崇有一爱妾绿珠,美艳善吹笛,后来孙秀与石崇争绿珠,她便坠楼而死。杜牧看到荒芜的园林中的落花,便想到这样一个悲怜的女子,绿珠的生命如花一样坠落。??当她站在楼台上,心情是忧伤的而又无奈,她处在别人的权势争斗中,而自己却成了牺牲品,她别无选择,只有从楼上跳下。她看到最后的景色,聆听最后的鸟鸣,便闭眼纵身一跃,衣裳飘动,仿佛在体验仙人的飞行,却带着悲酸的梦,直至接触地面的刹那,梦被撞散,散乱地无影无踪,只有身躯永远静定着。在漫长沧桑的历史河流里,不知飘浮着多少这样的落花。??本来我还悠然地赏着落花,想到刚才的事又沉郁起来,还是不想吧,只当是愁梦一场任它消散。当院子里的阳光渐少,花瓣却是点点滴滴地多起来。我还是一个人静坐着,只感觉这花不久便要落完了,犹记得昨夜在墙外闻到过墙的香气,走进院子,月光泻在树身,宛然如梦,到来年,这梦还会袭来吧,那时的梦将是轻柔的,欢快的。*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杜牧 & & & 杜牧《赤壁》 & & & &杜牧《山行》
& &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 & & & 杜牧《清明》 & & & 杜牧 《江南村》 &杜牧《秋夕》 &杜牧 & 《泊秦淮》 & &杜牧 &《赠别》其一
&杜牧 &《赠别》其二 & &杜牧 &《赠别》其二
&杜牧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 & & &杜牧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金谷园》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晋江一个爱国敬业的小人物。
傍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些巨人有古今大家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李煜、林清玄等等。本博目的是普及古诗词,弘扬国学。本博非论文,并非所有的都是原创,不少资料来自网络。欢迎引用和转载。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落花寂寂啼山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