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好听的水果名字听起来想像两个音?

根据拼音,想像不同的声调,各写出两个词语。&
dvtghb30094F
惦记 点击 茶道 岔道
怎么没有音标???
惦记,点击,查到,岔道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湘教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湘教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湘​教​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剥的两个音能组什么词?
波波wan627
剥削 bō xuē 生吞活剥 shēng tūn huó bō 剥落 bō luò 剥蚀 bō shí 剥茧抽丝 bō jiǎn chōu sī 剥皮 bāo pí 剥啄 bāo zhuó 必必剥剥 bì bì bāo bāo 剥1、拼音:bāo .皮.花生.(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2、拼音:bō .夺.削.落.蚀.生吞活~.(用于复合词) 剥bāo bō - 英文翻译剥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剥 bāo部首笔画部首:刂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五笔86:VIJH 五笔98:VIJH 仓颉:NELN笔顺编号: 四角号码:129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265基本字义1.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详细字义〈动〉1.[口]∶去掉物的外皮或壳(多用于口语) [peel off]或剥或烹.——《诗·楚茨》2.又如:剥花生;剥碗豆;剥牛皮;剥葱皮3.另见 bō常用词组1.剥壳 bāoké[husking] 剥去或除去外壳或外皮的行为或过程2.剥皮 bāopí(1) [peel]∶剥去某物的外层(2) [skin]∶除去任何动物、蔬菜或水果的皮剥熊的皮(3) [decorticate]∶剥去树皮、种子的外壳或水果的皮剥 bō基本字义1.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夺.削(xuē).落.蚀.生吞活~.详细字义〈动〉1.(会意.从刀,从录,“录”又兼作声符.“录”,《说文》:“刻割也.”本义:削;剥离;剥脱,即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2.同本义 [pare cut apart]剥,裂也.——《说文》剥,离也.——《广雅》或剥或亨.——《诗·小雅·楚茨》然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荀子·强国》.注:“剥脱,谓刮去其生涩.”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秋官》.注:“刊、剥互言耳,皆谓斫去次地之皮.”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3.又如:剥除(削去);剥割(割削);剥制(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剥皮(剥去外皮)4.割裂 [cut apart]是剥是菹.——《诗·小雅·信南山》5.脱落 [fall off]实熟则剥.——《庄子》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芒.—— 陆游《老学庵笔记》6.又如:剥落(剥损脱落;落地,没有选上);剥缺(剥落残缺);剥坏(剥落损坏)7.强制除去 [denude]裸剥士女.——房玄龄《晋书》8.又如:剥庐(剥夺他人荫庇之所;穷困的居所);剥放(斥退)9.盘剥;掠夺 [rob]故为吏牧民者竞相剥削.——《梁书·贺琛传》患在于剥夺之不已.——元稹《钱货议状》10.又如:剥害(盘剥伤害);剥褫(革除;褫夺)11.罢免,革除 [recall].如:剥坐(革职治罪);剥辱(谓革职之辱)12.伤害 [injure]剥丧元良.——《书·泰誓中》13.又如:剥丧(伤亡);剥戮(伤害杀戮);剥丧(伤亡;丧乱)14.衰微;减少 [decay].如:剥极(时运不利或事物衰败到了极点)15.另见 bāo;pū常用词组1.剥夺 bōduó(1) [take away from](2) 盘剥掠夺(3) 强制夺去;依法取消剥夺选举权2.剥离 bōlí(1) [come off]∶附着物或覆盖物脱落(2) [exfoliate]∶[组织、皮肤、覆盖物等]脱落3.剥落 bōluò[be tripped] 物体表面的覆盖物成片地脱落4.剥蚀 bōshí(1) [corrosion]∶剥脱而逐渐损坏由于使用了伪劣涂料,墙皮半年就剥蚀了(2) [wear away]∶侵蚀.由于侵蚀而使裸露入了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老残游记》5.剥削 bōxuē[exploit] 原指搜刮侵夺,现指使用[一个人的] 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对农民遭到地主剥削的程度感到吃惊6.剥削者 bōxuēzhě[exploiter] 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或劳动成果的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剥削 bō xuē 生吞活剥 shēng tūn huó bō 剥落 bō luò 剥皮 bāo pí
一、bō剥夺 bōduó(1) [take away from](2) 盘剥掠夺(3) 强制夺去;依法取消剥夺选举权2. 剥离 bōlí(1) [come off]∶附着物或覆盖物脱落(2) [exfol...
扫描下载二维码在火车上听广播里说 从爱吃什么水果判断人的性格? 我想要找到这段节目,或者相似的语音!_百度知道在“听音想象作文”中发展小学生想象能力课题实验报告
本周热门内容
在“听音想象作文”中发展小学生想象能力课题实验报告
发表在《培养小学生听觉思维能力的尝试》一书70-82页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子课题――在“听音想象作文”中发展小学生想象能力课题实验报告
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课题执行组长 廖月兰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性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听音想象作文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录音教学手段,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创设特定的作文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方法。本课题试图把自然音响、模拟音响、配乐故事、歌曲、诗歌等引入课堂,通过进行序列化作文训练用声音唤起学生的联想,激发想象,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1、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传统作文的教学往往是老师带着明确作文要求,回忆课文或短文中的写作方法,归纳出几条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住逐条对照完成习作。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兴趣全无,说到上作文就害怕。长此下去,他们便没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没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写、改作文成了教师及学生的苦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多少教育者陷入了沉思。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必须创设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以便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
2、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新修订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要求学生 “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潜能”。 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现在的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多是要学生把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特别强调用眼睛去观察。综观九义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有80%以上的内容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事物、人物、景物等,而对“听到的”和“想到的”就指导不多。由于文字教材的局限性,基础训练难以指导学生怎样去“听”,同时又怎样把听到的去联想和想象客观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对“听”的训练指导不足的缺陷。而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听”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通过听音,放飞学生的想象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
综上所述可知,在教学领域和思维研究领域的研究中,明显存在着重“视”轻“听”的倾向。因此,在作文指导时要留给学生自己动脑的机会,和展开想象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去大胆地想象――“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鼓励学生主动构思,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冲破思维定势的牢笼,冲破一般常理的牢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带着真情实感,走进作文和生活的广阔天地,才能写出感人肺腑、构思新的文章。鉴于此,本课题把声音引进作文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进行“听觉思维”的训练,打开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空间。运用有趣的声音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联想,激发想象,把声音信息转换成形象的画面,再把画面通过想象加进情节、言行、心理活动等,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顺着这条路可以迅速地联想与想象,写作文的素材就源源不断地涌现,使作文内容更充实,轻松过好作文关,使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研究的意义
从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课程改革日趋综合化。语文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必须打破学科界限,谋求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新公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关于音响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已引起国外不少学者的注意并进行研究。如原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聂恰耶娃(H?B?HeqaeBa),主张把作文教学同各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设音乐实验课。原苏联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心理学教授B?Я?列乌杜斯和И?Л?涅枯列在“小学低年级用合作教学形式写童话故事”的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听音响编写故事,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将音响与作文教学的结合作系列化研究是可行的。
从儿童的知觉特征看,儿童心理的基本特征在于他的未分化性,而“联觉现象”(如听到声音,同时在眼前浮现出色、光、形等)就是这种未分化性在儿童知觉特征上的体现,而且,在低年龄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儿童的听觉记忆要明显高于视觉记忆。另外,儿童智力活动的特征是以表象为中心的。音响作文教学适应了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这一规律,它把有声语言引进作文教学中,有趣的音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视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这也顺应了教学大纲提出的“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要求。
从美育观点看,音响是听觉艺术,在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和谐与对抗、追逐与通合、飞跃与消逝充满着节奏的旋律,抒发着心灵的感情,使人感到美的愉悦,激发人的想象力。音响作文教学较之一般的作文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美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内容:探索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教学与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及发展的关系,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创造性地参与学习的作文教学新模式,为当前的作文教学提供一种有效训练方式;研编“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训练”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及教学案例集;通过本实验,强化学生听觉神经系统接受外界信息,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及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研究的重点:运用好“九义”教材教学中的 “听音写作文”录音教材,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说话写话水平。
研究的难点:探讨运用“声音”指导学生说话、写作文的教学方法。
四、研究假设及界定
1、实验假设
本研究制定了以下假说:
①听音想象作文教学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②这种训练能有效提高小学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假说的基本理论依据: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声音是塑造形象的材料,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有助于学生头脑中事物表象的激发。儿童智力活动的特征是以表象为中心的。听音想象作文教学适应了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这一规律。它把有声语言引进作文教学中,有趣的音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闻其声而如视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因此,我们推论,听音想象音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能为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2、假设界定
1998年至2003年我校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设两个实验班为该项课题的研究对象。
五、实验程序和操作
1、实验变量。
自变量:音响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与之相适应的软件环境是使用广西区电教馆编写 的《九年义务教学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教案》及教师用录间带和学生用录音带,以及教学系列投影教材、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
因变量: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干扰变量:学生状况、教师素质、家长指导、影响因变量客观效度的各种因素(如硬件环境故障、软件操作及应用等)。
非实验因素的控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自变量,防止无关变量的介入。①各年级实验班学生由学校教导处进行随机抽样后确定。②在实验教师、教学内容、时间、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也保持一致。③每个实验班每个学期通过采用“听音想象作文”教学法的3节实验课与采用常规教学的3节课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得出实验效果的比较。④测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卷。能力测试由课题组人员亲自测试、评卷,并进行分析及数据处理。
2、实验基本要求。
每个实验教师及学生必须配备一台录音机,每位教师及学生必须备有成套的广西电化教育馆组织出版的听音想象作文录音磁带。
实验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以发展学生“听觉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出发点和归缩,在发展视觉思维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展听觉思维和学生的想象力。
3、实验方法。
实验采取分组对比法进行,即把被试对象分为条件基本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对实验组施加实验因子,而对照组仍按原来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实验后将两组的结果加以对比分析。实验测试按下列参数进行分析:内容的丰富性、构思的条理性、文章字数、句子总数、每句平均字数及其连贯性、词语的多样性。
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检测:
①态度兴起问卷或座谈调查采用调查法。
②课堂教学观察和课堂实录间接观察采用观察法。
③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采用观察法。
六、实验周期
本课题实验研究为期六年(1997年5月――2003年12月)
1、课题论证(1997年5月至2001年6月)
(1)分析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包括硬、软件:实验硬件、课题组成员组成、任务分工,科研经费来源、实验的手段、方法等。
课题指导:李旭辉 温轶群
课题组长:廖月兰
副 组 长:汤& 熙& 叶水凤
课题组成员:吴伟莉& 姚冬梅& 陶小燕& 彭& 坤& 杨& 云& 王立毅& 马& 强& 谢& 建& 韦江永& 邓海霞& 陈小雄& 杨蓓佳& 梁& 清& 杨群英& 莫超媛& 陆琼丽& 李& 欢& 李莉平& 杨敬莲& 魏凯琳& 霍旭萍& 蔡瑞娟& 黄& 可& 邹小玲& 张伟珍& 杨瑞英& 廖秋群& 梁& 宁& 谢鸿鸣& 何乾玲& 甘振宁& 李& 丽& 吴冬妮& 程莲芳
(2)对音响作文教学规律作初步的探索,研编四年级七、八册听音作文教案及录音带,完成实验前测试。
(3)加强教师科研理论修养。
(4)把研编好的教案、录音带进行课堂验证。
2、实验验证阶段(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
(1)调查研究:对实验班学生作文现状进行调查、测试、统计、诊断分析。
(2)全面开展实验:利用广西电化教育馆组织出版的九义教材六年制一至十二册听音想象作文录音磁带进行课堂实验验证。&&&
(3)新音源、教学方法探讨:编写第三册基础作文和创新作文实验教案及录音带文字稿本,进行课堂实验验证。
(4)课堂教学观察:做好实验课课堂教学记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检测。
(5)借鉴经验:学习外地及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促使实验顺利进行。
3、课题总结阶段(2003年7月至2003年12月)
(1)典型课例、教案、优秀论文集。
(2)整理各项资料、数据,撰写实验总结及实验报告。
(3)推出实验研究成果。
七、研究的步骤
1、研编教材,课堂验证。
1997年5月,桂平镇城西小学与其它五所小学一起,参与了由广西电化教育馆策划并启动的“听音想象作文”课题实验论证工作。按照总课题组的工作布署,我校负责四年级第7、8两册作文教案和音录带的研编工作。我们从选定教材,设计教案,选制录音教材,课堂教学验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了配套课本使用的听音想象作文教案、录音教材的研编工作,包括“教师用录音带”和“学生用录音带”。具体是:第7册基础训练1《写暑假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基础训练7《写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场面》、第8册基础训练1《写春节期间一件有意义的事》、基础训练5《写一个你熟悉的人》。2002年春季期,我校对新音源、教学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编写了第3册基础作文《让我告诉你》实验教案及录音带文字稿本。
2002年3月至9月,学校成立了小学语文第2册运用“听音想象作文”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实验攻关小组,探讨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确定了一班、六班为实验班,购买了130盒学生用带作为实验用带。每个实验班通过采用“听音想象作文”教学法的5节实验课与采用常规教学的3节课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得出实验效果的比较。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在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对话的教学要求和课文的内容,选用密切配合课文内容的“音响”,巧妙地创设了交际情境,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创设了良好的交流环境。这样,学生和自己的知心朋友说得手舞足蹈,完全沉浸在交际的情境之中。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制定《教师理论学习方案》,有针对性地向实验教推荐与课题实验有关的理论书籍,教师认真阅读指定的理论书籍,并把自己欣赏的观点或受启发的地方摘抄下来,填写好阅读反馈表格,做好理论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尝试,学校领导每月检查一次。管理者根据反馈信息,不定期地组织实验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不断探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课题实验始终处于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1997至2002年,学校前后共派出40多人次前往区电教馆参加研编会议。在我校举办的该课题研讨会10多次,为提高教师的实验研究能力,我们让承担实验的老师多次在研讨会上汇报课,研究课、表演课、公开课等。几年来,实验教师承担过省级观摩课,市级竞赛课,区级研究课、校级汇报课,表演课等32节,听课人数达千余人次。同时加强了与总课题负责人――广西电化教育馆卢光华馆长的联系,卢光华老馆长,陈世珠副馆长多次到校指导,他们的到来,给城西小学激起了希望的火花,也激起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
八、实验效果
(一)构建模式,强调四性。
我们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作文心理,对听音想象作文课堂教学构建了以下的教学模式:听音激趣――理解题意――听音想象――说写评析。
听音激趣,诱发参与
前三个环节解决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后一个环节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听音激趣”是运用声音,把学生带入意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利用声音激学,一改传统作文教学中以文字和语言为主要传播媒体的做法,以生动、真切的音响直接作用于学生感觉器官,令学生耳目一新,趣味盎然。“听音想象”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这里的想象、联想,指的是由声音(音乐、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唤起的对相关的生活形象或意境的想象和联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声音的情感内涵,我们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做到所选的声音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悉。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将眼前浮现的各种画面,用文字具体地表达出来。首先要将抽象的、流动的画面具体化,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直接感知。通常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的办法加深感知,还可以用表演小品的形式将情节发展过程给予具体的演示等等。随后还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描述中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开拓思路、完善语言表达。
在“听音想象作文”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四性”:①情境性。即通过电教手段,以声音为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切的情境,使学生作文源情而发。②创造性。即主要不是发展学生记忆范文和观察图画、实物的能力,而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③整体性。即不是只传授语文表达的个别技能,而是把产生思想内容和表达思想内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④合作性。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作文中的相互合作。
(二)听音想象作文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验证实验效果,2002年春季期末,我们用广西区电教馆录制的期末检测题录音试题,对一年级的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比班进行了听音作文检测,并做了分析(结果见表1)。
表1:一年级听音想象作文检测成绩情况统计表
从表1各项参数的对照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通过运用“听音想象作文”学生带进行听音训练和上“听音想象作文”口语交际课,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学生相互交往的能力明显增强,说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有意识地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学生明显比对比班多,谈话比较有条理,词汇丰富,语句流畅,联想丰富。
这是因为口语交际是需要情境的,在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教学要求和课文的内容,选用密切配合课文内容的“音响”,巧妙地创设了交际情境,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创设了良好的交流环境。这样,学生和自己的知心朋友说得手舞足蹈,完全沉浸在交际的情境之中。
(三)听音想象作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验证实验效果,我们分别对四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作文能力测试,并做了数理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参数值对比表
从表2中各项参数的对照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在“中心”方面,实验班平均分为22.24,这说明实验班学生习作处在“偶有离题,中心尚明确,略写处欠概括”水准上。在“想象”方面,实验班平均分为16.21,这说明实验班学生习作“富于想象,但欠合理”。在“条理”方面,实验班平均分17.42,说明实验班学生作文“段落层次清楚,句子较连贯,过渡自然”。在“语文表达基本功”方面,实验班得分18.64,说明实验班学生错别字少,用词较准确,句子较通顺,能较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书写较清楚。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听音想象作文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不失为当前作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之一。
这是因为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以下两点。(1)把发展连贯的语言放在第一位,把修饰和整理语言放在第二位。强调学生在极其自然、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说,尽可能把话说连贯、说流利、说完整,反对过早地运用语法和修辞来限制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2)创设真切的说话情境。即通过音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切的现实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如:用录音放出一组音响,有飞机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火车的奔驰声、鞭炮的噼啪声、队鼓的咚咚声、电话的叮铃声,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有什么特点,想象“谁”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写成文章。
通过声音及教师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有情可抒、有话可写。另外,在听音作文教学中,我们注意用“情”来维系课堂教学,使作文教学富有情趣。
(四)听音想象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 听音想象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对于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其他作文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作用。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作文的“想象联想”“文章的字数”“句子的字数”“句子的总数”等参数明显地高于对照班,表明实验班学生写作的思路开阔,想象较丰富,音响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 1.声音与现实的联系,学生通过声音运动的形态去感受、领悟它所比拟的客体不仅要以大脑生物电力场为中介直接地把握客体的动态、情感结构的基本模式,而且还要通过联想、想象调动过去的积累,唤起学生平时所见所闻的再现,产生与之相应的各种视觉意象群与感觉意象群来丰富体验的内容,引导学生完成习作。
&&& 2.声音是最自由的艺术,它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听声音的想象联想可以不受造型那种直观形象的限制,也没有文学作品那种词语、概念的规定。它内蕴的时间延续性最深远,可以承受千百年来人类不断更新的感受与体验,它的情态空间可以容纳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们心中最微妙、最细致的各种情感与变化。声音的内涵还具有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性,使人产生联想的多端性与思考的辐射性,因而在听音作文教学中,人们的想象、联想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还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中的连动性、多面性与跨越性能力。
&&& 3.声音可以调节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有利于开发右脑潜能。我们知道大脑右半球专司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处理表象运动、形象记忆和空间系统。右脑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指出,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其次,听音相象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作文训练形式。传统的小学作文训练方法主要是复现型的,包括复述范文、看图作文和观察实物写描写性的文章,而听音想象作文教学则要求学生把声音刺激转化为文字信息,声音所表现的特定的内容要靠学生凭着各种认知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及生活体验的综合加工,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文字表达,且文章内容可以因人而异,具有较强的创作自由度。
(四)听音想象作文实验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科研教学的意识大大增强,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思想得到转变,确立了新型学生主体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初步形成,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教师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勇于纠正错误,接受学生质疑乃至批评,不断用各种方式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保持心灵的沟通与共振。
课题实验锻炼了广大教师,涌现了一批科研带头人。大家在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中,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刚毕业两年就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吴伟莉教师已成为我市的教坛新秀,多次在该课题研讨活动中作课。2002年6月中旬,由我校听音想象课题组成员设计教案,吴伟莉老师执教《让我告诉你》获得全区听音想象作文录象课评比一等奖,并录制成VCD光盘作为示范性教材,在全区推广。2003年8月,在2003年全区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课题经验交流会上,吴伟莉老师作了题为《在课题研究中成长》的发言,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原来一直参加研编组的4个成员中,有两人提上了学校领导工作岗位,发挥着他们应有的作用,一人成为全国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一部份课题组成员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承担多项课题研究的重任。
我校教师参加全区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优秀论文评比获奖情况如下:
表3& 参加2002年度全区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优秀论文评比获奖一览表(合计:一等 1 篇&& 二等 2 篇& 三等 5 篇):
表4& 参加全区小学语文“听音想象作文”2003年度优秀论文教学评比活动获奖情况一览表(合计:一等奖2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2人):
综上所述,听音想象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与发展,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作文教学形式。
此文已刊登在《培养小学生听觉思维能力的尝试》一书。现供各课题实验学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参考。
桂平市教育局电教站 &李毓辉
2009年3月3日
贵港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制作及维护
桂平市教育局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听的水果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