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40周年传城市精神的唐山名片急(图片

|||||||||||
赵克志:在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日15:02&&&&来源:
原标题:在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昨天视察唐山的重要讲话精神,隆重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牢记嘱托,不辱使命,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首先,我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全省7400万人民,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遇难的同胞,向在抗震救灾中英勇捐躯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唐山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支援唐山抗震救灾、支持唐山改革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人民解放军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纪念唐山抗震四十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倍感温暖和振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宝贵时间亲临唐山视察,深切缅怀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河北工作和唐山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就做好防灾减灾特别是抗洪抢险、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等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希望我们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河北人民的亲切关怀,对河北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河北发展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决胜“十三五”、全面建小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给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入地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关心关爱转化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弘扬唐山抗震精神,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刻骨铭心地留在人们记忆中。那场震惊中外的灾难,使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瞬间变为废墟,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面对空前惨烈的灾难,党中央高度重视、果断决策,迅速调集全国力量,紧急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奔赴唐山,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全国人民心系灾区、倾力援助,数万名党员干部、医疗队员、建筑大军集结唐山,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和恢复重建最前沿,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对此,唐山人民、河北人民永志难忘、感恩在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没有被压垮。英雄的唐山人民忍住失去亲人的悲痛,擦去眼泪,挺起脊梁,奋勇向前。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唐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创造了凤凰涅、浴火重生的人间奇迹,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总书记日视察唐山时,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的定位要求,具有方向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唐山向现代化建设更高层次迈进。唐山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年快速发展,成为一座更加现代、更加美丽的新城市,并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城市,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回顾唐山四十年来恢复重建、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最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唐山。昨天,总书记在康复中心慰问时,地震伤残人员的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真诚表达了人民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河北人民和唐山人民始终感激党、热爱党,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这种真挚而执著的信念,是我们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强大思想基础。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党的旗帜指引下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当前,河北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特别是总书记来我省视察指导工作,就河北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更加坚定了我们抢抓重大机遇、战胜困难挑战、奋力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决心。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卓有成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抗震精神做好抗洪救灾工作。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就做好我省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把抗灾救灾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打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攻坚战。要加强组织领导,受灾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都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包县驻村工作组要集中精力、务实有效做好工作。要盯紧重点任务,对搜救失踪失联人员、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处理遇难者善后事宜、做好家属安抚工作、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加强灾区卫生防疫、抢修水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等,都要作出具体安排,加大力度组织推进,扩大抗灾救灾成果。要时刻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加强汛情灾情研判,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坚持军民联防联动,做好重点领域的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舆论引导,搞好正面宣传,传递和凝聚正能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奋力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当前,河北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增强预期,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追求绿色,厚植开放,深谋共享,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要全面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特别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打好去产能这场硬仗。要坚持统筹施策,强化政府主导,实施市场倒逼,积极稳妥地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安置、债务化解工作,不折不扣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要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把战略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以创新为导向搞好产业选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抓好河钢塞尔维亚钢铁项目建设,切实兑现承诺,打造成中国?中东欧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唐山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带头做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早日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我们一定要在协同发展中实现跨越提升。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跨越提升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为唐山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要强化机遇意识,服从服务大局,主动融入大局,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这篇大文章,做到接得住、接得好、接得牢,努力打造河北发展新优势。要继续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深入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搞好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共建园区,更好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要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充分借助各种创新资源,加强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要加快完善城镇层级结构,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形成梯度层次合理的城市体系。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京津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延伸,让人民群众共享协同发展成果。要把筹办冬奥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好“四个办奥”的要求,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多做贡献。
我们一定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尽管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要深入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明确责任分工,实行挂账督办,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薄弱环节。要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严格落实新《环保法》和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统筹做好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工作,推进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矿山整治,搞好河流水网建设和湖泊湿地保护,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水平。唐山要借助举办世园会,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早日退出污染严重城市的行列。
我们一定要坚决有力地打好脱贫攻坚战。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都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确保贫困群众和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类施策,加大力度,深入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社会兜底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不能脱离实际、层层加码,不能搞数字脱贫和“被脱贫”。要通过政策倾斜、对口协作、驻村帮扶等多种渠道,加大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同时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要深入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精神,动员各方面力量投身扶贫开发事业。要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问题。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基本民生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确保全省社会大局稳定,切实当好首都“护城河”。
我们一定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河北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是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精心组织实施换届工作,端正用人导向,严明换届纪律,确保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形成凝心聚力、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既确保干净,又努力干事,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全心全意服务人民。要坚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严格遵守党的各项规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谨慎用权、廉洁用权、守法用权,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唐山是座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是英勇的人民。这次总书记来唐山视察,对新唐山的建设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再次强调了“三个努力建成”的目标要求。希望唐山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再接再厉,不懈努力,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的城市再创辉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奋发作为,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而努力奋斗!
(责编:王金雪、秦华)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大家都在看
手机阅读更精彩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内容
唐山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重要讲话精神
&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发表重要讲话,把唐山抗震精神升华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使唐山抗震精神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是对全体唐山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们必须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盼,&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备受外强欺侮,几近亡国灭种。在风雨如磐、内忧外患的境况中,中国人民一次次奋起反抗,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外抗强敌、内反分裂,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民族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唐山涌现出了&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当代愚公&精神。唐山抗震精神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40年前,在巨大的地震灾害面前,唐山人民用生命、鲜血和汗水铸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抗震精神。公而忘私,就是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在地震发生后,无数的党员群众从废墟中爬出来,不顾家人的安危,自发组织起来,救人、保护国家财产;进入恢复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把全部的心血献给了唐山的恢复和发展。患难与共,就是心系群众,同甘共苦:在地震灾害面前和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建立了患难真情。这种真情感天动地、激励后人。百折不挠,就是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在毁灭性的大地震面前,唐山人民不是捶胸顿足地哭泣,而是表现出了从来未有的镇定、从容、举重若轻和不屈的抗争,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勇往直前,就是负重奋进,敢于争先:唐山人民素有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优良品格,无论是在与震灾斗争中,还是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精神。正是依靠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特征的唐山抗震精神,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历经40年不懈奋斗,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创造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人间奇迹,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救灾、重建、发展的过程中奔腾、激荡、升华,成为唐山人最宝贵的收获和财富。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争取&三个走在前列&,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把唐山发展得更快、更好、更美,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 唐山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联合承办
唐山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当前位置:
& 2016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征文精选二篇
2016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征文精选二篇
查阅次数:0次 发布人:admin
  2016年纪念唐山抗战40周年征文面向全国各地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参加抗震救灾的救助者、震后新唐山的建设者、唐山40周年辉煌成就的见证者,征集这些人员中亲身经历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故事等内容。征文字数不限,文体不限,稿件要求生动、真实、感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质征文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2016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征文1000字【1】唐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  40年前,一场举世震撼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24万条生命沦为亡魂。40年后,新城崛起,废墟不再,除去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少部分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冰冷的历史。  40年前的7月28日3时42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摧毁了中国冀东重要的工业城市唐山。40年后的今天,唐山人走出了大地震的黑色阴影。40年前的7月28日3时42分,一场大地震摧毁了唐山。震后的一组统计数字为:丧生者242769人,重伤者164851人,70多万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7000多个家庭断户绝烟,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疾,3675位老人成为孤寡老人,4204个10岁以下的孩子没有了双亲。  有关这场灾难,究竟留给今天的人们多少清晰的图像、难忘的瞬间和震撼人心的细节?历史不该仅由宏大叙述和终结话语构成,更多活着的历史,其实就珍藏在你我身边小人物的记忆深处。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40年,对一个城市却不算一段短促的时光,足够它拭去灾难的创痕。40年,对一个活下来的人则是漫长的岁月,在重建自己生活的路途上,原本是少年的走进了中年,原本是中年的走进了晚年。  40年,震后唐山建起的第一批房屋,已经变得陈旧了。震后栽种的树木,早已成荫成材。那个地震发生时只有6个月,最小的地震孤儿之一党育新,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何为“抗震精神”?有十六字以概之: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公而忘私,就是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全部心血献给唐山的救灾和重建。  ??患难与共,就是邻里之间、干群之间互帮互济,同甘共苦,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大灾面前与群众同舟共济,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  ??百折不挠,就是知难而进,不向震灾屈服,不向困难低头,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重建家园。  ??勇往直前,就是不甘落后,不甘示弱,敢于争先的优秀品质,在与震灾斗争中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奋勇前进。  抗震精神亦是唐山崛起之魂。人们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他人,舍局部为全局,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新唐山的重建、崛起、发展。  抗震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勇的唐山儿女,在大地震后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尽管当时缺吃、缺穿、缺水、缺房,但唐山人民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官兵一致,干群鱼水,战胜了自然灾害,新唐山在一片废墟中崛起。  唐山大地震灾情之重,损失之大,举世罕见。外国称“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而英雄的唐山人在灾害面前不低头,用“抗震精神”迅速生产出“抗震煤”、“抗震钢”、“抗震电”、“抗震车”……  震后七天组装出第一批自行车;震后十天生产出第一车煤;震后十四天发电厂开始发电;震后二十天造出第一台机车;震后二十八天炼出第一炉钢。  抗震精神也是融入唐山人血脉中的城市精神,在民众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在那场浩劫中锤炼出的亲情友情,折射出人性中至真至纯的爱,历久弥新。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不仅延续了百年历史的璀璨,更创造了属于今天的辉煌。  温家宝总理考察唐山后赞叹:“唐山是一个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写下此文目的只为抚慰这场灾难中的亡魂和受伤痛的心灵。  2016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征文1500字【2】抗震精神是新唐山崛起之魂  弹指一挥40年。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都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给全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震精神:属于唐山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  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溃更是可怕。无数事例证明,每遇重大天灾人祸,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有的人会消极沉沦,陷入强烈的悲痛无法自拔。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发生过严重次生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灾民精神世界的崩溃,引起社会动乱的发生。  然而,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依靠这种精神支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震后头10年,唐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夺取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巨大胜利;又一个10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第三个10年,跨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唐山地震40年纪念日前夕,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市委党校副研究员康继祥说:“地震灾难的惨痛可以遗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唐山街头采访,人们对“唐山精神”耳熟能详。因为“公而忘私”是群体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患难与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本主义原则;“百折不挠”要解决的是战胜地震灾害过程中目标和现实的矛盾;“勇往直前”则体现着唐山人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一种勇敢进取的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综合体现了唐山人的气概、气势、胆略、魄力和道德风貌。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和鼓励下,唐山人医治了地震造成的创伤,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国军民在抗震斗争中用鲜血、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铸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不仅属于唐山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  唐山地震: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地球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地,而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因而人类在征服地震灾害的征程上不断地探索着。  唐山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  40年来,世界各国的地震工作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从而为战胜地震灾害提供理论、方法、依据和指导。  1975年我国曾成功预报、预防了海城7级以上地震,这令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们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们再次领教了地震这个“恶魔”的神秘莫测。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学家们更加深刻认识了地震的极端复杂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数十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专家许绍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预报征途上,将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现象,而每领悟和破译一个“想不到”现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征途上前进了一步。  地震防御:让人类更理性地应对灾害  地震灾难在现有的人类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发生,那么人类是不是在地震灾害面前就只能被动承受?唐山成功的抗震实践告诉世人,科学的地震观和预防行为,能够大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  几十年来致力于地震社会学研究的王子平教授,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对于一个地区人们的地震灾害观念问题,他一直在观察和思考。研究表明,在经历了造成巨大灾难的地震后,唐山人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地震灾害观,那就是“地震是可怕的灾害”“地震发生时人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减轻地震时人员伤亡的关键是用科学知识武装人们”。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场灾难的糟蹋。 &小编推荐: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作文排行榜
作文相关范文
········唐山文化创新发展40年:弘扬抗震精神 凝聚唐山力量
来 源:唐山文明网
发表时间:
字体:[][][]
弘扬抗震精神 凝聚唐山力量
——唐山市文化创新发展40周年综述
压题片:开滦博物馆鸟瞰。记者 闫军 摄
  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40年来,唐山文化工作一直紧随时代步伐,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唐山力量,一路高歌猛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建成
  震后的唐山,满目疮痍,遍地瓦砾,文化基础设施片瓦无存。
  当时的唐山市地方戏剧团在主创人员部分遇难、亲人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大家强忍悲痛、拭干眼泪、挺直脊梁,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编创了反映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与人民群众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迎风飞燕》和反映军民鱼水情深、携手抗震的《彩霞》两部剧目,深入到抗震一线慰问演出,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宣扬抗震英模集体和个人,歌颂人间真善美,激励唐山人民从悲伤中走出来,在精神上站起来,疏解了受灾群众普遍存在的恐惧、迷茫、焦虑和孤独情绪,这对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稳定作用。现任唐山群众艺术馆馆长的郭新民告诉记者说:“在抗震救灾中,一架大鼓激励了豪情斗志,一腔影调演绎了人间大爱,文化工作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一个时代的发展进步,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崛起和繁荣。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的号角催人奋进。由于原有文化设施在唐山大地震中全部被毁,上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时进行了科学规划。市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在市中心,6个影剧院、电影院位于市区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大部分县(市)区同期建成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设施,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文化服务网络,为支持震后重建和经济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十一五”以来,我市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其中市政府投资改扩建的市博物馆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增加到73.5亩和24451平方米,展陈面积12000平方米,提高了我市文物收藏、展陈的水平,增添了城市文化色彩。乐亭县、滦南县、遵化市、玉田县、唐海县、古冶区、海港开发区、丰南区、迁安市建设了文化馆、图书馆(室),丰南区、海港开发区建设了现代化的大剧院。其中丰南区、迁安市的文、图两馆投入大、标准高,成为当地标志性文化设施。迁安市对博物馆进行了扩建,迁西县建成板栗博物馆,丰润区博物馆完成了主体工程。
  通过几年的建设,全市行政村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已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4个,乡镇(街道)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82个,在村(社区)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合作共建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5109个,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惠及城乡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架构初步确立。
  公共文化资源惠百姓
  当今时代,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为社会各界广泛认识。“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从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出发,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建设,塑造“文化唐山”形象,展现“唐山文化”风采,走出了一条“打造软件夯实基础,真诚服务树立形象,改革创新增添活力,政府主导强化保障”的发展之路,全市文化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化投入的增加促使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普及、升级,文化活动有了坚实的阵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公共文化机构,尽情享受文化的魅力,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成倍放大。与此同时,“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流动舞台车”“春雨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偏远乡村,哪里最需要文化知识,就到哪里去。在海浪翻涌的曹妃甸新区港口,在滦河母亲塑像伫立的滦河岸边,在燕山连绵起伏的遵化,在长城逶迤前行的迁安……处处闪现着文艺家和文化志愿者的身影。如今,不管多么偏远,人们总能在当地看到合唱团、鼓乐队、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性文艺团体的身影。弦歌处处,遍及城乡。文化惠民,正在这里改变着唐山。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日渐深入,唐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显著成果,文化领域随之被注入许多新的样式和新的活力。唐山市委、市政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群众生活唇齿相依,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艺术创作不断创新,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开始朝着规模化、正规化、系列化发展,文化惠民活动在唐山这片热土已蔚然成风。滦县少儿皮影团、滦南县评剧进校园、“三枝花”大比武、乐亭县乐亭大鼓千场演出进百村、赛徒奖师活动、路北区娃娃评剧团、市群艺馆“戏迷演出月”……各成品牌、精彩纷呈。而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把这视为应尽的责任,百姓把这看成应得的服务。“公共文化资源必须服务广大群众”的理念,已在人们心中扎根。
  创新引领奏新篇
  近几年,市文广新局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品牌带动,全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打造我市文化工作的新亮点,创办了大型公益性文化演出品牌活动《唐山大舞台》和《文化大讲堂》。一幅幅亮丽的“群众文化画卷”徐徐展开,一幕幕精彩的文化演出登上城乡舞台,一股股强大的“正能量”喷薄而出,一曲曲“赞美家乡”的乐章奏响新篇……
  ——文化创新发展的脚步从容而坚定。“六大工程十八项文化惠民活动”扎实推进,遍地开花的硕果让全市人民欣慰而自豪;京津唐文化合作迈开实质步伐,签署的战略文化协同发展协议意义深远而广阔;引进高端文化展览,馈赠群众精神食粮,文化交流的脚步越走越远;群众文化艺术节品牌打造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群众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城乡文化互动频繁,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共享文化盛宴;精品文艺创作蓬勃开展,各种文化精品作品展演接连不断;连续成功举办中国评剧艺术节,届届推陈出新,届届新人辈出……
  ——唐山文化开新图强的又一个起跑点。唐山博物馆、唐山大剧院、新图书馆相继华丽揭幕,一座座文化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文化名片响亮而厚重:国内外文博展品纷至沓来,群众大饱眼福;依托保利剧院雄厚的院线资源和演出资源,引进国内外上百场不同艺术形式的高规格演出,让全市百姓享受健康快乐的文化,在家门口享受艺术大餐……
  ——文化新人新作在省以上屡获殊荣。在全市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含县区)共有270多人次在全省或全国参加文艺比赛中获奖,其中,市演艺集团评剧演员罗慧琴、张俊玲双双荣获中国戏剧表演个人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我市首次荣获该奖项;我市著名评剧女小生、洪(影)派传人张俊玲凭借在新编现代评剧《从春唱到秋》中声情并茂的表演,喜获“2013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文华奖是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奖项。30多部电影和100多集的电视剧在全国或央视播出;3200余件文化作品在省以上评比中斩获荣誉。
  展望唐山文化40年创新发展历程,市文广新局韦远东局长表示:“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唐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唐山经济转型升级、再创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卢山 通讯员 李永龙/稿源:唐山劳动日报)
责任编辑:王 舒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河北省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抗震40周年征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