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年属兔农历十月出生十一出生女

万年历,日历,农历,阴历,农历转阳历在线查询-2345万年历
1901年1902年1903年1904年1905年1906年1907年1908年1909年1910年1911年1912年1913年1914年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1923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2028年2029年2030年2031年2032年2033年2034年2035年2036年2037年2038年2039年2040年2041年2042年2043年2044年2045年2046年2047年2048年2049年
2016年放假安排
31廿八1八一建军节2三十3七月4初二5初三6初四7立秋8初六9七夕10初八11初九12初十 13十一14十二15十三16十四17中元节18十六19十七20十八21十九22二十23处暑24廿二25廿三26廿四27廿五28廿六29廿七30廿八今31廿九1八月2初二3初三
历史上的今天六七年十月出生的女人运势怎样_百度知道文史解读__四川阆中迎恩街重大历史大事记蒙氏一门三将军未载之谜
康熙五十九年正月西征图
康熙五十九年正月西征图
康熙五十九年西征抚远大将军允禵
康熙五十九年西征造就的名将四川南充阆中将军广场湖广总兵大将军中国历史第一智将蒙应瑞塑像
康熙六十年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同时晋升大将军之地今阆中古城北门威德坊处
康熙五十九年西征造就的名将四川提督岳钟琪
康熙五十九年西征大将军雕像
四川阆中&阆中古城&好运之旅&我在阆中等您。
在阆中古城历史上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大事记。
其中清代有两件重大历史大事记在阆中过去的府志和县志中很少提起。
正是这两件阆中历史重大大事记书写了阆中古城在四川以及中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这两件重大历史大事就是
(1)、清初四川省省会不在成都而在阆中20年的重大历史。
(2)、康熙五十九年西征战役后最大的受益人是四川阆中古城人蒙氏一门三将军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同时晋升大将军之重大历史。
让我们走进阆中历史大事记清代历史阆中蒙氏一门三将军未载之谜。
纵观世界各国军事历史上每场大型战役都会造就一批精兵强将。
四川南充将军广场阆中籍大将军湖广总兵蒙应瑞在康熙五十九年数年间西征战势中毫无疑问的肯定是作出过重大卓越贡献之人。
“将军是一个崇高的荣誉,非指挥千军万马、功勋彪炳者不可得。在战争年代,都是在战场上,拚杀过来的能征善战之辈,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所以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因蒙应瑞西征一人一次之战功祖上三代同时同地在今阆中古城北门威德坊处迎接圣恩选举荐升(晋升)三元大将军同时拜将的伟大创举。
观阆中历史名人蒙应瑞大将军相关的国史、方志、家乘综合得出:他从一名岀色清代军人因康熙五十九年西征一次一人战功开创世界军事历史上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祖孙三代同时同地在今天的四川南充旅游之都阆中古城北门井巷振武井区与迎恩街交汇威德坊处晋升三代元戎的伟大创举。
这里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自己的智慧。也是古今中外军事晋升历史大事记唯一在正史《明清档案》和阆中历代《保宁府志》、《阆中县志》中没有记载蒙应瑞是如何荐升将军而且三代封将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大事记。
从蒙应瑞将军相关的正史《明清档案》、阆中历代《地方志》、《蒙氏家乘》等档案中。
显示他在历史上一出场就是一位将军。并不像所有将军一样是一步一步逐年荐升而成。
这在世界军事晋升将军历史上极为罕见。
本文为探索阆中古城以重大历史名人事件而命名的迎恩街和官菜园街由来之谜以及阆中历史大事记未载之谜。
认为“将者民之死生国之存亡所系也”。
观大将军湖广总兵蒙应瑞的一生。他不仅是征战边疆镇守边疆的典范而且还是治理边疆建设边疆的一把好手。
虽然说一个人改变不了历史、但我们决不能回避一个人在历史的关建时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应瑞相关历史就一目了然。
也给蒙应瑞西征之功确定明确的历史地位。
也给史学界提供可借鉴探索研究的典型范例。
给后人一个承前启后学习的榜样。
增补阆中古城以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大事记命名的迎恩街在地方志的空白。
为阆中文史提供解读悠久阆中历史大事记的可参考性史料。
见证阆中人蒙应瑞在军事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辉煌成就。
当知无愧称之为中国历史第一智将良将蒙应瑞将军。
中文名:蒙应瑞
谱名:蒙兆麟
汉语拼音:MengYingrui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阆中古城北门威德坊
出生日期:1689年
逝世日期:1776年
清代著名将领、湖北宜昌镇总兵官、湖广镇竿镇总兵官。
主要成就:
(1)康熙五十九年西征之战中因大将军广纳众智献计献策并亲自智取敌军高级将帅首级从而顺利平定数年西征战势。
(2)乾隆十年任湖广镇竿镇大区总兵官统辖今凤凰古城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内外玖营。民族团结各地大兴修水利、大建书院、修谱续志边疆平静。
特殊封赏:
(1)元戎第蒙氏将军府邸。
(2)蒙氏宗祠。
(3)蒙家官菜园。
(4)蒙家避暑山庄。
“四处封地荒地”开发建设。
主要荣誉:
(1)康熙帝钦赐蒙应瑞御笔“元戎第”镏金宅匾。
(2)"蒙应瑞从征西藏以雪夜奋勇杀敌立功荐升(晋升)湖南镇竿镇总兵赏赐二品顶戴红珊瑚三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以示恩宠(从二品署副将衔待旨历练)"。
(3)"蒙元亨以子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珊瑚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以示恩宠(从一品)"。
(4)"蒙善宇以孙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珊瑚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以示恩宠(从一品)"。
(5)帝王钦赐婚姻,乾隆五年乾隆帝钦赐今凤凰古城苗族美女赵氏为蒙应瑞将军第二夫人。(情因苗疆长官赵氏大小姐非蒙应瑞将军不嫁)
湖北宜昌镇总兵官。
湖广镇竿镇总兵官。
统领军队:
蒙应瑞将军于乾隆十年至十六年任清"八大兵备道"(八大军区)之一的湖广总兵官驻札镇竿镇统辖今凤凰古城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内外玖营"镇竿军"。
陕西省咸阳巿三原县(清泾阳县)交龙堡。
乾隆帝恩准蒙应瑞将军年老后归葬四川阆中(清代)己拥有1600余年驻军历史的演武厅旁(康熙帝钦赐蒙氏宗祠内)建三百余平方米的三人大合墓、历时两年修建完成。
中国历史名人名将蒙应瑞将军名言:
(1)从政者对上要保持忠诚坦率、对下要保持团结友爱、倡导务实勤俭廉政之风、积思广义功成身退。
(2)从事行伍者要多学史书兵法、学会变通。战时尽量减少双方死伤降服敌军为我军所用、时乃功徳无量。
对蒙应瑞将军的历史评价:
(1)蒙应瑞将军是世界军事历史上因一人一次战功祖上三代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同时同地在今阆中古城北门威德坊处晋升(选举荐升)大将军的开创者。
(2)蒙应瑞将军无论是征战还是守疆都堪称军人的典范。
(3)虽然说一个人改变不了历史、但我们决不能回避一个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将者民之死生、国之存亡所系也。
(4)朝庭和康熙帝晋升阆中将军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一门三将军就是对蒙应瑞西征一战定乾坤的高度赞誉和最高荣誉的肯定
(5)雍正时期蒙应瑞将军一直在北京顺义营和密云城待旨历练守护京师要地。
(6)乾隆帝准许蒙应瑞将军仙逝后归葬当时己拥有1600余年历史的驻军演武厅旁建三人大合墓墓冢。就是对蒙应瑞将军一生最高肯定。
蒙应瑞字兆麟()中国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著名重要的军事将领。
汉族,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县(今四川南充市阆中巿阆中古城北门威徳坊)人。
祖籍陕西咸阳泾阳(今三原县)交龙堡。
其远祖是中华历史名人名将蒙氏世家咸阳城一门三将一相(三将指蒙骜;蒙武;蒙恬。一相指上卿兼将军蒙毅)。
蒙恬蒙毅当时遇难、蒙毅后人在子婴和众多忠良的保护下被迫逃亡定居于此、后人为纪念蒙氏一门为华夏统一大业的忠心和与秦始皇的关系也不能救自己的命、加之此地水域交汇故名陕西泾阳交龙堡。
康熙十八年年满20岁的蒙元亨在湖广大移民(俗称"湖广填四川")的热潮中在其父蒙善宇的教育下移民曾经的四川省省会城市保宁府阆中城安居落业并养于蒙应瑞。
康熙末年由于蒙应瑞的母亲因病早逝,年满18岁的蒙应瑞担负着家庭与社会责任投笔从戎积极参加了川北镇总兵所辖阆中营区。
31岁时被川督年羮尧在川北松藩两镇挑选精兵之列从征西藏、行军途中因大将广纳众智。川北镇驻阆中营区精兵蒙应瑞不顾个人安危为减少战势敌我双方死伤、亲自向大将军献计献策并得到重用智取敌军高级将帅首级、顺利平定数年西征战势战功显赫。
康熙帝钦赐蒙应瑞祖上三代同时封将。
蒙应瑞将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历史上因一人一次战功祖上三代同时同地在今天的阆中古城北门威徳坊处选举荐升(晋升)大将军的伟大创举。
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因一次一人战功先拜将后逐步历练之人。
也是古代将军中唯一的一位受帝王钦赐"元戎第"御笔宅匾并同时钦赐"宅第、宗祠、种植、休闲"四处封地第一人。
也是川东北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古代将军因下属原因自请革职思过之人。
他是川北阆中历史名人古代将军中唯一的一位镇守各地近四十余年从未带上家眷(包括帝王钦赐婚姻)的人。
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大将军逝世后帝王恩准归葬当时拥有1600余年驻军历史的演武厅旁。
在统一华夏大业的历史长河中,大清统治华夏江山近三百年,疆土辽阔、或许是满族的统治原因,这个时代诸多名将在历史记录里就显得淡化多了。
有的把名将的标准定为杀敌多少而定以及参战多少而定。
但是在历代战争中、我们不得不敬佩那些用智慧结束战势的将军们。他们减少双方杀伤快速结束战势。既能教训敌人又能降服将士为我军所用。
事实上,在满清时代有很多像多尔衮、洪承畴、施琅、年羮尧、岳钟琪、蒙应瑞、石达开、曾国藩、李秀成、左宗棠、丁日昌、刘永福、彭玉麟等名将。
他们的事迹不仅励志人生、而且值得深深探索和研究。
蒙应瑞将军就是我们所提到的一个不能被历史和后世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人物。
在康熙五十九年的西征中,他的出现胜过千军万马,数年间的主战势从而顺利平定,蒙应瑞功不可磨,他同时也开创了世界军事晋升将军历史上因一人一次战功祖上三代同时同地在今天的阆中古城晋升大将军的伟大创举。
蒙应瑞将军谱写了川北兵备历史上和四川兵备历史上以及中国兵备历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大传奇。
在这次西征前,蒙应瑞只不过是四川川北镇总兵所辖阆中营区的一名优秀士兵。
一次战役后使他脱影而出、一跃成为大清帝国历史上的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
蒙应瑞在西征中的历史地位体现出他在这场战役中雪夜奋勇杀敌立功荐升湖南镇竿镇总兵(从二品署副将衔)。
由于镇守经验原因待旨历练。其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以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从一品)。
因一战成就如此高的荣誉是世界军事古今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蒙应瑞的赫赫战功是在西征战役中建立的,康熙五十九年前边疆西藏人民一直受外部势力长达近24年的困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长期得不到保障。
也威胁着大清江山社稷,朝庭上至帝王、下至群臣24年间寝食难安。无数将士血洒边疆。
大清康熙年间,全国政治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比较雄厚,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康雍乾盛世。但是在中国的边疆西藏人民一直受外部势力长期困绕。
从大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开始,西藏執政桑結用達賴五世的名義,請康熙帝給自己封爵,康熙帝受其矇蔽,冊封他為土伯特國王,到噶爾丹死後,從其投降人口中得知「桑結」如何慫恿噶爾丹的情形,且探知達賴五世早巳圓寂,康熙帝曾遣使責問。
到康熙四十四年,駐在喀木的一個蒙古王子拉藏汗,將桑結殺死。噶爾丹死後有個姪兒,策妄阿拉布坦,起先他忠於清朝,朝廷劃給他阿爾泰山以西、天山以北全部額魯特四部的領土。策妄阿拉布坦野心很大,處心積慮想吞併西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藉護送女婿歸省為名,派大軍侵入西藏。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遣其将策凌敦多卜袭击西藏,并杀死拉藏汗。
四川提督康泰率兵出黄胜关,却发生部队哗变。
年羹尧遂派参将杨尽信抚谕士兵,并密奏康泰失去兵心,请求亲自赶赴松潘协理军务,并派遣都统法喇率兵赴四川助剿叛军。
任命富寧安為靖逆將軍,在烏魯木齊郊外吃了敗仗。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遣其将策凌敦多卜袭击西藏,并杀死拉藏汗。對於朝廷亦構成嚴重威脅,康熙帝乃於不得已情形下,採取用兵一途。
年羹尧上疏请求在打箭炉至理塘加设驿站,保证清军后勤畅通,因此受到康熙帝赏识,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办理松潘军务。
五十七年二月康熙又命令侍衛色楞率領禁軍,會同西安將軍額倫特,由青海一路向西藏前進,救援親近朝廷的拉藏汗,大軍開到哈喇蘇河,遇伏,全軍覆沒。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排出反对意见决定大军征西,命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川督年羹尧全权管理军需进藏物资和粮饷,各族各旗大将军全力配合,又派宗室延信與噶爾弼,分別由青海及四川進軍,噶爾弼指揮下的岳鐘琪,從打箭爐第一仗便打下裏塘,再一仗攻下巴塘,衝進拉薩,終於解決了長期困擾的西藏問題。
康熙六十年,总督四川陕西。此后,年在边陲多立战功,成为拥立雍正的重要将领。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命平逆将军延信率兵自青海入西藏,授年羹尧定西将军印,自拉里会师,并咨询年羹尧谁可以担署总督职位。年羹尧一时找不到这样的人,于是请以将军印畀护军统领噶尔弼,转移法喇军驻箭炉,得到康熙帝批准。
当时巴塘、里塘两地为云南丽江属地,云贵总督蒋陈锡平定后,请求仍隶丽江土知府木兴;年羹尧则称两地为进入西藏的重要运粮要道,应隶属于四川,康熙帝也同意。木兴却因此大怒,率兵占领,在喇皮击杀番酋巴桑,年羹尧上疏弹劾。康熙帝遂命令逮捕木兴,囚禁于云南省城。
同年八月,噶尔弼、延信两军先后入西藏,策凌敦多卜败走,西藏平定。康熙帝谕令年羹尧护凯旋诸军入边。
使这场数年间的战势因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解决了长期对大清帝国的威胁。边区人民生活得到了保障。
由于这场战役后勤保障全权负责的是川督年羹尧,年将军在四川任职期间就经常到各地所辖军营巡察,深知川军们的骁勇善战,为了不辜负大清皇帝和国家的重托、他上奏朝庭决定从川北松藩挑选精兵前往西征。
(川北:即川北镇总兵驻地今天的四川阆中古城)。
(松藩:即松藩镇总兵驻地今四川松藩古城)。
然而历史巧合的是正是这位四川总督年大将军挑选的川北松藩两镇组建的川军在这次数年的战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岳钟琪命令精兵三十余人前往敌营探察。
阆中军人蒙应瑞当时以超凡的智慧智取敌军数位高级将帅首级结束长达数年的西征战势从而
促进了这次战势的顺利平定。也因此造就了后来的无数名将。
四川川北镇阆中营区的不朽川军阆中人蒙应瑞就是在这场战势中脱影而出的造就的杰出将军代表之一。
这场战役前后近二十余年困扰清政府。清军数省兵粮全力支援边疆长达近四年的主战宣告结束的就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的川北兵。
决定这场“著名的康熙五十九西征战势顺利平定的人”就是四川川北军人中永远骄傲荣耀和自豪的阆中人蒙应瑞。
蒙应瑞西征前是川北镇总兵所辖的一位优秀士兵。
因西征途中大将军广纳众智献计献策并亲自智取敌营高级将帅首级平定近四年的主战势。
因蒙应瑞西征一战定乾坤胜过千军万马。
开创世界军事晋升将军历史上古今军人从士兵因一战到将军。
阆中人蒙应瑞开创世界军事晋升将军历史上古今军人从士兵因一战到将军署副将衔官居从二品的湖南镇竿镇总兵待旨历练而且祖上三代同时拜将的神话传说。
而且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因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红宝石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从一品)。
晋升地点今四川南充市阆中古城北门威德坊处。
康熙帝钦赐川北军人蒙应瑞御笔“元戎第”镏金宅匾。
蒙应瑞因此成为古代“川北元戎”。
蒙应瑞的一生无论征战守疆都以爱惜生命为己任堪称军人的典范。
出历史上历朝历代卓越的军事家们外。四川南充将军广场阆中籍大将军湖广总兵蒙应瑞当之无愧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智将良将”。
蒙应瑞祖籍陕西咸阳泾阳(今三原县)交龙堡,相传其远祖蒙恬蒙毅遇害后、后人逃亡于此定居生存而得名陕西泾阳交龙堡。
蒙应瑞的父亲蒙元亨20岁时移民四川阆中籍,后来养于了蒙应瑞兄弟姊妹。
作为长子的蒙应瑞一直是保宁府锦屏书院(今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的前身)品学兼优秀的优秀学子,然而年满十七岁的蒙应瑞未曾想到的是他母亲因病早年离世。
作为长子他担负着照顾家庭弟妹与社会的责任。决定投笔从戎参加就近的阆中军营、从此戎马一生。
蒙应瑞参军后。其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就常常用远祖名将蒙恬蒙毅的将军文士精神教育他健康成长。
使他多读史书多学兵法。有机会时才能为国为民效力、为家族增光。
作为军人要尽量减少杀伤,战时善待降军为我军所用、降军定会感恩为你而付出。
在西征战役途中因西征大将军广纳众智原因。由于蒙应瑞亲眼看到了双方死伤无数,于是不顾个人安危大胆向将军们反应意见并献计献策,得到将军们的高度赞赏采纳和重用。
并委派蒙应瑞临时组建小分队全权负责指挥调动。不久蒙应瑞在全体将士的全力紧密配合下、并亲自成功深入敌军高层心腹驻地智取敌方高级将帅首级悬挂战时四方大营营门上空。
各方敌军见此之状、陆续纷纷来降。归降大清并感谢各旗大将军和大清皇上的宽容仁慈不杀之恩。使长达数年间的西征战势因此取得了辉煌性的大胜利,西藏顺利平定。
蒙应瑞因此战功显赫,经满汉各旗大将军和川陕总督联合上奏朝廷。并详奏蒙应瑞战功事迹和蒙氏家族的来源。康熙皇帝根据联合奏报考虑到阆中军人蒙应瑞的出现使长达三年多的西征战势顺利平定。
蒙应瑞其战功胜过千军万马。因为在这之前无数将士血洒边区。边疆人民数年间苦不堪言,大清朝上至帝王下至朝臣数年间寝食难安。
皇十四子替皇帝亲率大军动用数省粮草支援出军西征。然而却在四川川北镇阆中营区挑选岀的精兵蒙应瑞的智慧中宣告结束、蒙应瑞之功离不开平时川北镇营区将士的教诲。更离不开蒙应瑞的先祖先父对蒙应瑞从小到大用蒙氏将门精神的教育培养之功。
康熙帝在考虑到蒙应瑞远祖陕西咸阳历史名人秦朝统一大业蒙氏一门三世为华夏统一大业做岀的卓越贡献。为彰显蒙应瑞西征特殊功勋。特荐升蒙应瑞为武将署副将衔,赏二品顶戴红珊瑚三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
同时钦赐其先祖蒙善宇、先父蒙元亨因蒙应瑞选举贵赠骁骑将军封典,赏赐头品顶戴红珊瑚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
并根据当时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地多人少的历史原因,钦赐蒙氏三元大将军封地荒地四处(自由选址荒地开发建设),“以建宅第,宗祠,蔬菜种植以及休闲踏青之用”。
更好地培养蒙氏之后勤奋好学,为国建功立业。康熙帝钦赐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祖上三代三元大将军同时和阆中官民跪迎“元戎第”御笔宅匾。赏蒙氏缎匹银两。
蒙氏家族在今阆中古城威德牌坊处即北门井(振武井)区接受圣旨。因此北门井又成为名符其实的振武井之名。
为迎接皇恩浩大,蒙氏离开了居住长达42年的北门井区迁至北城门外过桥不远处郊区,开始了“元戎第”蒙氏将军府的建设历史。
于公元1721年秋奉旨建,在骁骑将军蒙元亨的亲自督建下,在川北镇总兵所辖将士的大力协作下竣工于1724年。这也就是阆中古城以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迎恩街由来。
中国历史名人骁骑将军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竿镇(今凤凰古城)总兵蒙应瑞祖上三代同时同地在今四川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北门威德牌坊东北方向前行20米处北门井(即振武井)处蒙氏三元将军和驻阆中官民跪迎圣恩选举晋升三元大将军的伟大创举。
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赏二品顶戴红珊瑚三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以示恩宠、由于镇守经练不足等因待旨历练。
湖南镇竿镇总兵蒙应瑞待旨各地历练22年后官至湖广总兵驻札镇竿镇统辖清乾隆初期八大兵备道“八大军区”之一辰沅永靖兵备道镇守今凤凰古城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民族环境最为复杂的内外玖营。
康熙帝钦赐蒙应瑞家族“元戎第”御笔镏金宅匾和“宅第、宗祠、种植、休闲”四处荒地封地。
开起阆中古城名祠今驻阆部队北缘“蒙公祠”的由来
康熙六十年阆中蒙公祠内奉旨塑像供奉中华始母华胥、人祖伏羲女娲兄妹夫妻、名将蒙骜、名将蒙武、名将蒙恬、名卿兼将军的蒙毅。
从此也开起了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民俗节。
川北镇保宁府所辖制笔业和行伍业以及各界代表汇聚阆中古城蒙公祠祭祀人母华胥和名将蒙恬这一民俗活动在过去历代《保宁府志》和《阆中县志》中都有简略记载。
阆中古城迎恩街“元戎第蒙氏将军府第”的由来。
阆中古城官菜园街“蒙家官菜园”的由来。
阆中市双龙镇蒙家湾村“蒙家避暑山庄”的由来。
蒙应瑞也从士兵一跃成为帝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而且朝庭众臣和康熙皇帝考虑到蒙应瑞的特殊功勋胜过千军万马。
其功劳与家庭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并且感念蒙氏一门为中华历史统一大业所作的特殊贡献。
传旨再选举荐升蒙氏三代将军以示恩宠。
从清代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蒙氏宗祠(蒙公祠)内的历史典故得知阆中蒙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名不虚传。
中国四川南充阆中古城蒙公祠历史典故
1、“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
中山得颖永为文世宝珍!”。
上句指名卿蒙毅办事公正;
下句指名将蒙恬改良毛笔。
2、“西北蒙氏绝世间;
西南蒙氏创奇观!”。
上句指陕西咸阳一门三将军:
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天下无双。
下句指四川阆中一门三将军:
蒙善宇蒙元亨蒙应瑞同时晋升大将军。
在阆中历史上各种版本的地方志中,迎恩街是迎接来阆中的京都大员都走北面而来,故名迎恩街,又有说法是以重大历史名人事件而命名的迎恩街。
那么又是迎接什么样的京都大员来阆中干什么未述,又说是重大历史名人事件命名的迎恩街。
又是什么重大历史名人事件命名的迎恩街。
官菜园街是以官家和官府菜园而命名…那么又是谁的官家和官府菜园呢?
根据阆中古城迎恩街《清&蒙氏家乘》和《蒙氏将门家学“元戎第”》记载:“阆中迎恩街和官菜园街得名均是康熙五十九年蒙氏先祖蒙应瑞西征战功显赫祖上三代同时同地封将后,康熙钦赐蒙氏家族四处荒地封地有关……”。
那么四处荒地封地又为何方志未载呢?
那么蒙氏祖上三代因蒙应瑞西征战功三代同时晋升大将军阆中古城历史大事记又为何未载呢?
然而中国历史名人四川南充阆中籍大将军蒙应瑞的历史在方志中也和其他总兵官的历史记录不一样呢?
其他总兵官都杀敌数百或数千从而一步一步的升迁……
而名将蒙应瑞的历史方志中这样记载“公元1926年民国丙寅年仲冬月刘文选编纂《阆中县志》,第五册,卷二十二人物志,人物、十一页载:蒙应瑞字兆麟,由行伍于康熙五十九年从征西藏以雪夜奋勇杀贼立功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雍正五年引见,恩赏克食,乾隆五年,恩赏缎匹银两,后以老乞休,年七十余,无病而终”。
“1982年五月一日《阆中县志》帝制时期,204页:蒙应瑞字兆麟,由行伍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从征西藏,以雪夜奋勇杀敌立功,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引见,恩赏克食,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恩赏缎匹银两,后以老乞休,年七十余,无疾而终”。)”
我想所有的这些都是当时编纂地方志名家记载时考虑到蒙应瑞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政治原因……
因康熙五十九年(1720)正月三十日(3月8日)命抚远大将军允禵从西宁移驻木鲁斯乌苏,管理进藏军务粮饷;授宗室延信为平逆将军,率兵进藏。&
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十六日(3月24
日)正式颁布封新胡必尔汗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嘛”,派满汉官兵及青海蒙古之兵送往西藏。
这是政治棋局上的一个高着,使在藏准部无理由抗拒不纳,而拥护灵童的青海蒙古诸部无不与清廷合作,孤处后藏的班禅喇嘛对清认定达赖喇嘛一事上的反复也只能缄默……”。
“值得注意的,这时四川兵在川督年羹尧的策划下已经进入理塘、巴塘,招抚了乍丫、昌都、察哇等处僧俗上层。调到云南的满兵早已经到达中甸,准备北上与川军会合。
(注:《清实录》康熙五十八年九月甲戌条,九月己丑条,十一月癸酉条。)这就是说,北路军方才组织完毕,而南路军已提前行动且所向告捷。北路军因护送灵童入藏,所以在全部五路兵马(西北两支,西南实为两支,
另一支来自川北松潘北上与北路大军会合,北路一支)中最关重要,抚远将军允禵本是全部军队的总指挥,但远在西北的阿尔泰、巴里坤两支军队的行动须秉命于中央,西南川滇一支也因路远,难得同允禵及时联络,所以允禵实际上只能为北路入藏军队做组织、后勤供应,他奉命也只到长江源头。看来,他所起的作用与在四川成都的年羹尧差不多……”。
“在康熙五十九年二月,清正式封在西宁的灵童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时,北路大军方组织就序,而南路川军已经在年羹尧的策划下,西进抵达里塘、巴塘并招抚了乍丫、昌都、察哇等处。约在同年四月,噶尔弼交给岳钟琪兵四千名驻守昌都。
在行军途上侦知准部将要调遣藏兵据守嘉裕桥(昌都西南),岳钟琪乘对方兵力未集,先发制人,四月九日抵洛隆宗,擒获准部差来的寨桑等,(注:据《岳襄勤公行略》。参照《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卷9,
康熙五十九年七月初十日查询出藏员情形折(此折汉译误作耀钟琪),北线也得到有关洛隆宗等消息,可以证实。)于是迤西的硕般多、打笼宗以及今比如境内的藏族头人纷纷来投,岳钟琪在六月中与继来的噶尔弼的主力会合,七月收拉里(今嘉黎)。以上是岳钟琪一方的记述……”。
我们在探索的同时认为有三个方面原因中国历史和阆中历史大事记未载蒙氏一门三代封将之历史。
(1)、由于雍正初年清皇十四子抚远将军允禵和川陕总督年羹尧以及四川提督岳钟琪等多数西征将领因特殊原因削除官职而处罚……
如果提起这段历史想必要详解……
详解后如果因文字原因不利的话。就有杀身之祸。为了不引响大将军蒙应瑞的历史和地方形象……
地方志编著者是采取了有意含蓄的表现写法 ………”。
(2)、蒙应瑞作为一名清代军人因一场战役一人之战功己经三代拜将皇帝以给予了最高赏赐和四处封地。
如果过予标榜、大清国西征数年无数将领血洒边疆脸面何存。
(3)蒙应瑞祖父骁骑将军蒙善宇是商人一夜之间成为大将军又属陕西泾阳(今咸阳市三原县)交龙堡人未入四川阆中籍。蒙应瑞先父骁骑将军蒙元亨是商人一夜之间成为大将军岀生地又属陕西泾阳(今咸阳市三原县)交龙堡人20岁才移民四川阆中籍。
加上当时清代阆中城区内最高级别的蒙氏家族自己不对外公布事情原因、下属官员也无权了解和过问。
由于以上3个方面应该是阆中历史大事记未记主要原因。
【下列相关史料连接】
【一】、《保宁府志》、《阆中县志》、《阆中文史》实录:
(1)、清道光元年分巡川北兵备道兼盐运使:黎学锦编纂“保宁府志”第八册,卷四十,选举制,封荫第二页:“蒙善宇以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
清道光元年分巡川北兵备道兼盐运使,黎学锦编纂:“保宁府志”第八册,卷四十,选举志,封荫第二页:“蒙元亨以子应瑞贵赠骁骑将军”。
(2)、"公元1926年民国丙寅年仲冬月刘文选编纂《阆中县志》,第五册,卷二十二人物志,人物、十一页载:蒙应瑞字兆麟,由行伍于康熙五十九年从征西藏以雪夜奋勇杀贼立功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雍正五年引见,恩赏克食,乾隆五年,恩赏缎匹银两,后以老乞休,年七十余,无病而终”。
(3)、'1982年五月一日《阆中县志》帝制时期,204页:蒙应瑞字兆麟,由行伍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从征西藏,以雪夜奋勇杀敌立功,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引见,恩赏克食,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恩赏缎匹银两,后以老乞休,年七十余,无疾而终”。
(4)、1982年五月一日版《阆中县志》帝制时期,第240-242页,冢墓,“蒙应瑞墓在城北普贤寺侧。
(5)、2009年著名文史书法家刘先澄著“详解阆中古城街道名称的由来一文中
【迎恩街】古城北门之外,顺延北街的主街,嘉靖府志载有“大十字”、“小十字”、“北坛街”、“五里街”等,今已无可对照确指;咸丰县志载为“迎恩街”,沿袭至今。据蒙氏家谱资料,清康、雍、乾三朝在湖南任总兵四十余年的阆中人蒙应瑞,屡立战功,曾在北门井巷附近建府邸,康熙钦赐“元戎第”金匾,蒙氏与阆中官民接匾,乃迎接圣恩,因取街名为“迎恩街”。
【官菜园街】内东街北今电信局处,明代为守御千户所“帅府”,清代为川北镇总兵衙门,亦即“川北镇署”,俗称“镇台衙门”。其背后今广场一片,原为官地。清乾隆五年(1740),在湖南任总兵的蒙应瑞年逾七十告老还乡,居于康熙赐匾的迎恩街“元戎第”。乾隆钦赐其附近的这一片官地为“蒙家官菜园”,所种菜蔬多余者常添补官家及市民食用,故民间惯称这一片为“官菜园”。民国时期始有菜园西边小道。后城市发展,形成南连盐市口街、北头折接古莲池街的街道,遂因旧地名称“官菜园街”。&
(6)、2011年冬阆中市人民政府在滕王阁风景区内建阆中古代将军广场为纪念历代阆中籍杰出军人为国建功的历史教育后人爱国爱民爱家爱乡的故乡乡愁情怀。
阆中将军广场构想人是当时时任阆中市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的蒲芝龙和市长的蒋建平以及政协委员们提议。
将军广场的建设由阆中市住建部负责建设。
将军广场所有将军文史由政协文史办提供。
将军广场将军塑像由著名雕塑家马长辐雕塑。
将军广场大型铜鼎“天下太平”由著名雕塑家马长辐夫妇捐赠。
将军广场各将军碑记由著名文史书法家刘先澄书写。
阆中将军广场是目前国内唯一纪念从秦末到清末历代为国建立特殊功勋的将军们。
“将军广场”辛卯冬梁光烈题词:
阆中历代不仅代有科巍重臣,而且武英荟翠、曾出现过许多开疆定国,平定安邦的名将,三国张飞是阆中古代客籍名将的杰出代表。本籍名将代表有秦末范目。蜀汉马忠。宋朝陈尧咨。南宋张宪。元末韩娥。清代蒙应瑞、张朝良、马德昭等。他们是当世的英雄,家乡的骄傲。
特建碑塑像或镌名以知纪念。
二 0一一年十月立。
&(7)、阆中将军广场蒙应瑞将军塑像简介:
蒙应瑞,字兆麟,阆中人。投笔从戎,清康熙间西征,以雪夜奋勇杀贼立功,荐升湖北宜昌镇总兵、湖南筸[gān]镇总兵,年七十余归休。康熙赐匾“元戎第”于古城北接匾,遂有“迎恩街”名。雍正初觐见,受厚赏。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恩赏绸缎,并”赐其居所附近官地为“蒙家官菜园”,后遂有“官菜园街”。
【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故宫博物馆
'明清档案'。
姓名:[清]蒙应瑞。
中历生卒:康熙[28]年_乾隆[]年。
西历生卒:[1689]_[]。
异名亅:__[ ]。
[汉语拼音]MengYingrui。
籍贯:四川省保宁府阆中县[今名:四川省阆中县]。
出身:行伍。
履历:职衔任期。
署副将衔:康熙?年_?。
直隶密云城都司:雍正?年_雍正13年。
顺义营游击[署]:雍正?年_雍正?年。
直隶提标前营游击:雍正13年_乾隆3年。
直隶马兰镇标中军游击:乾隆3年_乾隆?年。
广东广州城守营副将:乾隆?年_乾隆9年。
护理广东碣石总兵印务:乾隆8年。
湖北宜昌镇总兵:乾隆9年_乾隆10年。
湖广镇竿镇总兵官:乾隆10年_16 年"。
【三】、《清史》
"清康熙五十九年西征有关各旗各路将领名录:
康熙五十九年抚远大将军王皇十四子__允禵。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军务兼理巡抚事加三级纪录三次大功__年羹尧。
西征南路军统帅定西将军__噶尔弼 。
议政大臣正兰旗都统宗室平逆将军__延信。
宗亲奉恩将军加拖沙喇哈番又加三级总管前锋营章京__西仑图。
总领粮运陕西延汉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__永泰。
领运夸兰大靖海侯__施世藩。
直隶分巡大名道河南按察使司副使__陈志源。
河南分守开归河道布政使司参政__戴锦。
议政大臣(摩崖有“都口兼护军统领”)__伍格。
议政统领云南四川绿旗驻藏官兵云南鹤丽镇总兵官__赵坤。
议政四川永宁协副将__岳钟琪。
议政总统驻藏蒙古绿旗兵护国公__策旺(诺)尔布。
统领厄鲁德官兵贝勒(额)附__阿保。
钦命军前议政大臣镇守山东全省地方驻扎登州总兵官都督签事加一级__李麟。
统领四川松潘绿旗官兵四川化林协副将__杨尽信。
"四川总督年羹尧确于康熙五十九年二月从川北松潘派出一支川军由杨尽信率领北上护运军粮,杨行至木鲁乌苏(通天河上游),与大军会合,受延信赏识,委任他为先锋。
据西征石刻得知杨尽信即被拨隶于李麟统领之下,随同入藏"。&
【四】、据考证湖广镇竿镇历史上的内外九营是指今湖南省全境和贵州、广西、重庆、湖北、江西、广东等部分地区。
湖广总兵蒙应瑞成为清乾隆初期12位湖广总兵驻札镇竿今凤凰古城二十九年间任期最长六年时间的湖广镇竿总兵统辖疆域最为辽阔的内外玖营边疆平静民族团结军民和谐。
大清湖广辰沅永靖兵备道清八大兵备道“八大军区”之一湖广镇竿总兵官驻今凤凰古城29年。
(起始于雍正七年1729年__止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湖广总兵官任职29年间有13任共计12人。其中五年任以上者3人他们是:
【第二任总兵杨凯】江苏义徽人,武进士,雍正九年任。
【第九任和第十一任总兵王廷极】直隶大兴人,武进士,乾隆八年任。乾隆十六年回任。
【第十任总兵蒙应瑞】四川阆中人,乾隆十年任。
【湖广镇竿镇总兵】
(1)周一德,山东金乡人,武进士,雍正六年任。
(2)杨凯,江苏义徽人,武进士,雍正九年任。
(3)林祖成,福建福宁人,武进士,乾隆元年任。
(4)谭行义,四川三台人,武举,乾隆三年任。
(5)杨国华,云南人,乾隆四年任。
(6)刘策名,四川成都人,乾隆五年任。
(7)冶大雄,四川成都人,乾隆六年任。
(8)段起贤,四川成都人,武举,乾隆七年任。
(9)王廷极,直隶大兴人,武进士,乾隆八年任。
(10)蒙应瑞,四川阆中人,乾隆十年任。
(11)王廷极,直隶大兴人,乾隆十六年回任。
(12)卭策善,陕西咸阳人,乾隆十九年任。
(13)刘应标,四川松藩人,乾隆二十二年任。
下列人物正是阆中籍将军蒙应瑞任职湖广大区镇竿镇总兵官时间驻札今凤凰古城的将官们。
【湖广镇竿镇总兵】
(1)蒙应瑞,四川阆中人,乾隆十年任。
【镇竿镇标中营游击】
(1)徐有客,武陵人,乾隆六年任。
(2)蔡琼玫,四川安岳人,武进士,乾隆十二年任。
(3)冯大任,武陵人,乾隆十四年任。
【镇竿镇标左营游击】
(1)杨尤秀,直隶宣化人,武进士,乾隆八年任。
(2)熊栋柱,广东南海人,武进士,乾隆十二年任。
(3)罗朝凤,贵州普定人,乾隆十五年任。
【镇竿镇标右营游击】
(1)蔡琼玫,四川安岳人,武进士,乾隆八年任。
(2)徐有容,湖北东湖人,乾隆十二年任。
(3)张振虎,山西贑县人,乾隆十五年任。
【凤凰县五寨司巡检】
(1)钱维人,顺天大兴人,乾隆十年任。
【凤凰营巡检】
(1)任瑞书,顺天宛平人,乾隆八年任。
(2)梁栋,顺天大兴人,乾隆十四年任。
【凤凰县教谕兼训导】
(1)蔡植纪,巴陵人,岁贡,乾隆十年任。
(2)金林,安乡人,岁贡,乾隆十三年任。
【凤凰营通判】
(1)朱燕,山东历城人,监生,雍正七年任。
(2)潘曙,浙江乌程人,进士,乾隆十一年任。
【五】、【清史】、清政府第二次用兵西藏  
&康熙五十九年(1720)正月初五日,康熙帝决定安藏大兵再次入藏。三十日,他命抚远大将军允禵率军从西宁移驻穆鲁乌苏,管理进藏军务粮饷,居中调度;授延信为平逆将军,出青海向喀喇乌苏进兵,为中路之师;授噶尔弼为定西将军,会合云南都统武格所率部队,从巴塘进发,为南路之师;又派将军富宁安、傅尔丹,分别从巴里坤、阿尔泰出师,为北路配合出击之师。
鉴于第一次用兵失败的教训,清政府对第二次用兵西藏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除上述军事调遣外,为了使军事行动顺利进行,顺应当时大多数蒙藏僧俗民众的意愿,
在二月十六日,正式册封塔尔寺的噶桑嘉错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嘛”,派满汉官兵及青海之兵护送往藏坐床。四月,噶尔弼率领南路军从四川出发,
六月攻克察木多,八月初进抵拉里,准军闻风溃逃。清军分三路渡过噶尔招母伦河,并乘大策凌敦多布迎战清朝中路军、拉萨空虚的机会,
在八月二十三日一举攻占拉萨,逮捕了一百零一名给准噶尔充当间谍的喇嘛,将为首五名斩首示众。在南路清军入茂的同时,中路军在延信率领下,从西宁出发,青海蒙古各部汗王各率所部兵,或数百,或数千,随大军护送达赖喇嘛入藏,军容甚盛,所到之处,受到了西藏僧俗民众的热烈欢迎。
经过在薄克河、齐嫩果尔和楚玛拉等地激战,准军大败。大策凌敦多布兵败不敢退回拉萨,只率五百残兵逃往伊犁。延信将大军留驻达木地方,仅率轻骑减从,护送达赖喇嘛,于九月初八日向拉萨进发,并在九月十五日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
清政府第二次用兵西藏,取得了彻底胜利,驱逐了准噶尔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管理。 康熙帝不准行庆贺礼。
康熙五十九年(1720)正月十二日,诸王大臣请于皇帝在位六十年时行庆贺礼,康熙帝谕示:现在西陲用兵,军民劳苦。去年正月朔日食,今年七月朔又值日食。海洋飓风飘没官兵船只。山左东三府水发被淹,百姓处于饥馑之中。淮黄水大,仅能抢护。人心风俗未尽淳,官箴政事未尽理。此正君臣孜孜求治之时,庆贺之事著停止。
十二月十二日,诸王大臣以皇帝在位六十年,再次请行庆贺礼。康熙帝仍不允许。他说:由于世祖章皇帝因为我年幼时没有出痘,令乳母把我护视在紫禁城外,以致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这是我六十年来最抱歉的地方。
正月初七日是世祖章皇帝忌辰,二月十一日是孝康章皇后忌辰,我怎么能在正月初七、二月十一日以前行庆贺礼?况且现在西陲用兵,地方官民运米送饷非常劳苦。山陕两年歉收,百姓有的四处逃难。去年陕西省地震,兵民受伤者很多。今年沙城地震,京师地区也有轻微震感。这正是君臣忧勤求治之时,有什么可值得庆贺的呢?
康熙帝不准行庆祝礼,对受灾地区却比较关注。六月初四日,陕西两年歉收,将河南开封等府现存仓谷二十万石运往西安,贮仓备用。初八日,直隶保安、怀来及山西蔚州等处地震,又派官员往赈地震灾民,免除震灾地区本年及明年钱粮。
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又派官员往陕西分途赈济,由各部院司官十二员分三路携户部库银赈济灾民。兰州一路携银二十万两、延安,西安两路各十五万两。还将陕西所属常平仓谷六十九万二千石,甘肃所属常平仓谷六十七万二千石,酌量动用散赈。
清政府采取措施减少钱粮亏空     
由于各省钱粮亏空很多,康熙帝谕示各省督抚确议,怎样才能除弊清理。
康熙五十九年(1720)七月初五日,户部汇总各省督抚复奏,定例如下:州县官征收钱粮应随征随解,迟延不解者,知府查报参处。如州县批解钱粮而布政使抵充杂派,扣批不发者,许州县官申报督抚,并报部院题参。现有亏空各督府应确查原因,如知府共同徇隐以致亏空者,即行参革,由知府独赔。州县官有虚报亏空者,督抚据实题参,审明定拟,于本犯名下追还。
如系因公挪用以致亏空者,州县官革职留任,限年赔完。仓谷霉烂者在一年内完补,准其开复。州县亏空钱粮,知府揭报而布政使不转报,或已转报而督抚不即题参者,许知府申报部院,将督抚布政使照徇庇例议处,仍令分赔。卫所官员亏空屯卫等项钱粮,照地丁例处分。各督抚于州县亏空事前不尽心防范,事后不竭力补项者,严加议处,责令分赔。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673条《谕策妄喇布坦防范哈萨克等来侵等事》为康熙五十一年岁末所书敕谕底稿。将此条敕谕与该书第2112条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十四日《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等奏请回文策妄喇布坦片》互读,可知康熙五十年代初年双方来往情况大致是:约在康熙四十九年、五十年之交,清朝政府曾以皮禅为使出使准噶尔,随被策妄阿拉布坦囚于布哈地方。
不久,清朝政府又遣侍卫祁立德出使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随遣楚鲁木巴尔为使与祁立德同赴北京。而清朝政府则以其“与祁立德具奏之事无异,故未准入,遣回。”
(1)同时,清朝方面还断绝了与准噶尔之间的通使互市。为此,策妄阿拉布坦又以纳玛西希为使,前赴喀尔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处。康熙帝获悉后,命其入京,“照副使例赏赐遣回”。
(2)这样,康熙五十一年冬,策妄阿拉布坦又以策木波尔为使,出使清朝。康熙帝亲予接见,颁赐敕谕,同时,又再遣散秩大臣罗布藏锡喇布、侍卫祁立德为使前赴准噶尔。
(3)据该敕谕透露,康熙帝接见策木波尔是在围场,而且要求出使准噶尔之罗布藏锡喇布等“备厚衣乘驿由此前去”。计其时间,当在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康熙帝谒拜孝庄文皇后暂安奉殿途中于热河木兰围场行围期间。
在敕谕中,康熙帝指出,双边关系恶化在于策妄阿拉布坦妄自尊大,以蒙古各部总代表自居,意图扩张及囚禁清朝使臣皮禅,同时,还表示准噶尔地方政权对于防范哈萨克、布鲁特等部骚扰边境有其积极作用,故而无意恶化双边关系。
从《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2112条可见,此次出使并不成功。一是策妄阿拉布坦仍以蒙古各部总代表自居,并未改变其原来立场。
二是于其所上康熙帝奏本中指斥清朝使臣罗布藏锡喇布“于中间违背大汗仁旨、口降之旨,散布不安生之言”。
(4)虽然如此,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准噶尔方面仍遣旦巴为使,出使清朝。清朝方面以策妄阿拉布坦奏本语气不逊,而其使臣旦巴“口禀与奏本无异”,不准入京,仅由部颁咨文而后遣返。从此,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并于两年之后导致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侵犯哈密,双方进入战争状态的局面。康熙四十年代以至康熙五十四年初,由于双方关系渐趋冷淡并不断恶化,
《清圣祖实录》有关准噶尔史事及双边关系记载几成空白,而《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条,却可补《实录》记载之不及,不但记载了这一时期双方使节频繁来往交涉的具体情况,而且还透露了双方关系恶化的原因及其过程。可以说,这是有关清朝中央政权与准噶尔地方政权两者关系的极其珍贵的史料。
第3674条《谕策妄喇布坦当面会盟事》当为康熙五十五年夏间康熙帝致策妄阿拉布坦一份敕谕之底稿。康熙五十四年三月,策妄阿拉布坦出兵侵犯清朝汛地哈密。为此,清朝政府在调动军队进行抵抗的同时,还于当年五月分别派遣侍卫克什图自哈密,员外郎保住、原任主事孟克从堆河,两路使臣携带内容相同敕谕,出使准噶尔。
同时,还另使哲布尊丹巴呼图派遣喇嘛楚阳托音出使准噶尔。康熙帝敕谕主要内容是:一,指斥其兵犯哈密,挑起战争;二,严令其送还拉藏汗之子噶尔丹丹衷,“尔只领准噶尔之众,居于僻处额尔齐斯地方”,不许向外扩张;三令其“亲身前来,我等会面盟定”,双方进行面对面谈判。
(5)克什图、保住等至准噶尔后,策妄阿拉布坦以“使臣非系使臣,旨意非系谕旨,是部文等语死赖”。
(6)在遣返使臣时,又特地派遣其使者潘提忠内和楚阳托音一齐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处。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克什图、保住、楚阳托音与潘提忠内一起到京。为了打开谈判之门,康熙帝再派克什图、保住、喇嘛楚阳托音等携带敕谕自阿尔泰路前赴准噶尔。敕谕重申双方会盟,同时还“晓以利弊开导之,并宽生路,历数其非训谕之”。
(7)此次出使,除楚阳托音受到礼遇外,清朝使臣克什图(科西图)、保住(保柱)均被“詈骂遣回”,
(8)“拒纳来使,将其无礼逐回,并抢去衣物,俾我使臣徒步赤身而归。”
(9)谈判大门又被关闭。应当是在此次遣使遭拒,清朝政府无法派出正式使节的情况下,康熙帝再“遣赉书回子往策妄喇布坦处”递送敕书。因为策妄阿拉布坦于前致敕书皆称部文而不以敕书视之,故而康熙帝于此道敕谕中称“此次行文内,既不称敕书,亦不叫部文。惟书致于策妄喇布坦”。
(10)同时,以其态度蛮横,“来文称继续前进”,故而敕谕亦愤怒声称“我们惟请尔来,尔若不来,我军现正挺进,将赴尔处当面会盟议结”。
(11)直现临以兵威之意。考虑到克什图、保住等出使往返所需时间,康熙帝此道敕谕书写时间,当在康熙五十五年夏左右。从此以后,因为双方关系恶化,而且处于战争状态,除了哲布尊丹巴尚与策妄阿拉布坦保持联系之外,大约两年的时间,清朝政府与准噶尔地方政权使节往来全然断绝。
 第4165条《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奏进致策妄喇布坦之文稿》实为康熙帝自拟或指令臣下代拟,而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名义遣喇嘛楚阳托音携至策妄阿拉布坦处之文书底稿,其写作时间,当在康熙五十六年秋间。所以如此界定,一是文中哲布尊丹巴自言,“我老叟除为法度生灵外,年已八十有三,又图何名何利”。
(12)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生于天聪九年(1635),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恰好八十三岁。二是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初,康熙帝已获悉策妄阿拉布坦派兵入藏,因谕理藩院尚书赫寿致书拉藏汗,警告其不得伙同准噶尔军队入犯青海
(13),而文中亦提及“又闻尔已由阿里克路发兵”,“此次派兵,想必尔或征伐拉藏,或助拉藏往犯青海耳”。
(14)故可断定此文稿拟于当年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五日得知策妄阿拉布坦军队确实犯藏信息之间。前此,自从克什图、保住再次出使准噶尔被逐之后,清朝政府与准噶尔地方政权之间往来完全断绝。此时,又得准噶尔军队入藏及侵犯青海消息,为了侦探对方信息以便准确决策,康熙帝乃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名义拟成文稿并以哲布尊丹巴属下喇嘛楚阳托音为使,再赴准噶尔。文中一方面掩饰清朝四万大军屯集边境,粮运为难而宣称:“今以万万牲畜运送粮米,往返无误,积存米畜。于阿尔泰、巴里坤等地屯田无数,粮食食之不尽”。
(15)并劝其“于尔子弟中派一可信贤能之人入奏谢罪”,“留于大皇帝外疆,以为抵制逆教哈萨克、布鲁特、白帽、俄罗斯之屏藩,安居乐业,尊崇宗喀巴教,两世无悔,生而荣耀,死而无辜,且祖父之名,属地、奴仆皆可保全矣”。
(16)由于双方处于战争状态,此次出使,并未收到什么效果。于是,康熙五十七年,楚阳托音再次出使准噶尔并于同年六月返回。据其回奏:“策妄阿喇布坦自言,大国皇帝宽洪如海,恕我之非,……甚属欢慰”。
(17)不久,策妄阿拉布坦亦遣使沙津至阿尔泰军营,双方正式接触重新开始。
(18)虽然如此,对于此次出使成就不可高估。一是策妄阿拉布坦当时正在将战争扩大到青藏地区,无意言和,其向楚阳托音表示认罪只是虚与应付之词;二是清朝政府以策妄阿拉布坦侵犯青藏,正拟调动军队,大张挞伐。因而,双方这些外交活动,不过仅是互相侦测对方的情报活动而已。
第3678条《谕拉藏汗派兵援剿策妄喇布坦事》为康熙帝敕谕拉藏汗之底稿,书写时间在康熙五十六年九月中下旬。康熙五十六年七月,通过戍守巴里坤靖逆将军富宁安奏报,康熙帝已获悉策妄阿拉布坦派兵入藏事。但是由于前此拉藏汗与策妄阿拉布坦有联姻之举,同时又与青海罗卜藏丹津、察罕丹津为里塘新出胡必尔罕事嫌隙甚深,兼之以道里遥远,故而对策妄阿拉布坦此次军事行动意向不清。
或怀疑其帮助拉藏汗征讨布鲁克巴,或怀疑其与拉藏汗一起侵犯青海,而对其出兵侵藏的真实目的,只是作为一个可能予以推测。为此,康熙五十六年七月,他还命理藩院尚书赫寿致书拉藏汗,警告他不得伙同策妄阿拉布坦北上侵犯青海。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初四,大策凌敦多布统率之准噶尔军队与拉藏汗军队在那克产一带正式交火。当年七月十三日,拉藏汗特遣斋桑托齐星夜北上,携带其告急书信,将此通知青海和硕特部左翼盟长多罗贝勒达颜、色布腾扎勒等及清朝驻西宁侍读学士禅里浑,郎中常寿等。禅里浑、常寿等不敢怠慢,即于八月十四日以奏折通过驿站飞报中央并于八月二十五日到达康熙帝手中。按理来说,至此,策妄阿拉布坦军队南下意图已不问自明,而康熙帝却仍未改变策妄军队入藏是勾结拉藏北犯青藏的旧思路,仅止谕令青海各部与西疆清军各作准备,而无任何救援拉藏汗之举。
(19)就在这段时间,西藏形势进一步吃紧。于是,拉藏汗再次遣使北上告急。试观敕谕中引述拉藏汗之语,“土伯特之兵虽众,因自幼未经征战,故不堪(好)[战],而我蒙古兵马不多”,
(20)可知其已处于劣势。又其述及双方最后交战日期为同年八月初九日,而且文中还有“我及土伯特之兵力有万余,策妄喇布坦之军拒战二十余日”
(21)等语,可知其遣使求援即在八月初十日左右。以其遣使西宁如同上次需时二十八日,而由西宁折奏急递至京需时九至十一日计,清朝中央政府作出决策反应应在拉藏汗奏疏发出四十日后。而就该条敕谕所载可见,康熙帝是“趱拟敕书,特遣领催宣谕”,
(22)对此奏疏反应甚为迅速,毫无耽搁。以此可知,此敕谕书写时间,当在是年九月二十日前后。再就敕谕内容而言,也修改了前此游移不定的立场,一是支持其坚决抵抗并告诫其“切勿懈怠,落入策妄阿喇布坦之圈套,守护班禅额尔德尼”。二是告知其“目下我将军大臣等、尔之兄弟、左右翼台吉等共商议备兵事宜”,以坚定其抵抗信心。
(23)关于拉藏汗乞援奏疏,《清圣祖实录》仅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之下载录其一,而《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088条、第3678条又载录两条。而且,其时间、内容均不重复。以此可知,准噶尔军队入犯西藏后,拉藏汗曾先后三次乞师救援,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拉藏汗与青海各部、准噶尔政权及清朝中央政府相互关系的研究内容。
第3668条《敕谕策妄喇布坦交还拉藏汗妻子及被掠人财事》为康熙五十七年五、六月之交康熙帝敕谕策妄阿拉布坦之底稿。文中称:“去年七月,策凌敦多布等领兵前往西招,青海台吉闻之甚为愤慨”。
又称:“本年五月,我大军一万,青海兵二万,整饬兵力,起程前往拯救西招,今日想必已到”。又称:“尔阅此谕,尽快决断,遣贤能之人于八月内驰速回奏”,
(24)皆足证明这一推断无误。又,该敕谕还透露,此时策妄阿拉布坦有遣使清朝之举。文中称:“据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差往尔处之使者喇嘛楚阳托音来报,尔已遣使具疏谢罪。”又称:“是以未准尔使入觐,将朕之敕谕交付来人带回。
”(25)考《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218条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十八日《议政大臣海金等奏为进剿策妄喇布坦筹备军器折》所引振武将军傅尔丹奏折称:“由行在理藩院咨行颁策妄喇布坦谕旨,六月二十二日到奴才军营后,奴才等钦奉谕旨,著员外郎保住等将谕旨交付策妄喇布坦使臣沙津而遣返。”
(26)可知此次交付来使谕旨即第3668条谕旨,其来使名叫沙津,交付地点是在阿尔泰军营。傅尔丹奏折又称:“(策妄阿拉布坦)遣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使者塔布齐,携至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前。”
(27)据此可知,康熙五十七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派出楚阳托音归来时,一并携来策妄阿拉布坦遣往清朝使臣沙津和遣往哲布尊丹巴处使者塔布齐。这些,皆足可补充《清圣祖实录》记载之阙漏。
就敕谕内容而言,一是指斥其出兵犯藏,“杀害拉藏,以灭一家”,毁灭寺庙,肆行抢掠;二是告以已派兵自青海南下,救援西藏,以震慑其心;三是要求其“诚心谢过赎罪”,“将拉藏之妻三子、被掠之寨桑、奴仆、达赖喇嘛、班禅之使者及所掠各寺庙供佛物品,以及达赖喇嘛、班禅商上诸物,委派尔可信之善人,速由巴里坤路送来,务必完整无缺”。
(28)这些内容,此后康熙帝致策妄阿拉布坦多次敕谕中均反复申述,但是追本溯源,均皆始之于此,从而使之成为清军入藏之前三年中双方矛盾的焦点和症结。
第3670条《敕谕策妄喇布坦派人奏明杀害拉藏汗之缘由事》亦为康熙五十七年五六月间致策妄阿拉布坦敕谕之底稿。文中称:“为此大事,朕本应派专使往送敕书。但恐如若遣使,尔又以部臣推托,借口不信任而予阻拦,以致将误大事。是以派策凌敦多布等遣往青海诸台吉处三人中之罗卜藏、巴巴二人,携敕谕前往尔处,遣希拉布等前往策凌敦多布等处矣。”
(29)考《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九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丁巳条载,总督额伦特奏,“四月五日,拿获策凌敦多卜之使人罗卜藏等八人,……将使人罗卜藏等交主事奈曼代,沿途防护,解!往京城。”
(30)以其解京需时四十日计,其至京时间,当在是年五月中旬以后。再加上讯问口供并据之进行讨论、进行决策所需时日,此敕谕撰写时间与前述第3668条敕谕大致同时或者稍晚。两道敕谕书写时间虽然大致同时或相距不远,但却根据赉回谕旨路线及其使节来历不同而有所差异。
自阿尔泰军营交策妄阿拉布坦使臣沙津赉回之第3668条谕旨,因自北路递书,故而于敕谕中提及已于五月间派色楞等将兵救援西藏事。在康熙帝看来,敕谕抵达之日,色楞等早已成功,既无泄密之虞,又可收震慑其心之效。而罗卜藏、巴巴二人,原系策凌敦多卜遣往青海使者,遣归之日,自然选择巴里坤一路,为恐泄漏军事机密,故于色楞率军南下入藏一事,绝口不提,而另提拥立新达赖喇嘛等当时准噶尔、青海各部的热点问题。不过,由此也可看出,康熙帝此时已对被大策凌敦多布囚禁的达赖六世伊喜嘉错和西宁灵童噶桑嘉错的看法发生变化。
前此,康熙帝一直是极力支持拉藏汗拥立的伊喜嘉错,极力压制青海各部寻认的达赖灵童噶桑嘉错。而第3670条谕旨中,康熙帝则称,前此册封伊喜嘉错为达赖六世为“无可奈何”之举,并说自己“未曾断言该呼毕勒罕(指噶桑嘉错)是假,不能坐达赖喇嘛之床。”
(31)正是从此之后,康熙帝对西宁呼毕尔罕噶桑嘉错态度进一步倾斜,并于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将其册封为达赖喇嘛,送藏坐床。就此而言,此条敕谕价值极高。而且,由此敕谕还可看出,
早在康熙五十七年,清朝政府已和占据西藏的大策凌敦多布发生接触,在派遣罗卜藏、巴巴二人致书策妄阿拉布坦的同时,还遣希拉布等致书大策凌敦多布。就希拉布身份而言,当是大策凌敦多布遣往青海各部使者中之一人,但此次致书,
却较之康熙五十八年三月以主事胡必图出使大策凌敦多布整整早了一年。这些,亦为《清圣祖实录》所不载并足可补其阙漏。
第4121条《议政大臣等奏进致总督额伦特等文稿》为康熙五十七年九月中旬以后至十月上旬间所书。康熙五十七年五月,康熙帝以总督额伦特、侍卫色楞等率兵六千自青海南下。七月间,渡过喀喇乌苏河后即遭大策凌敦多布率兵截击,苦战月余,兵员大量伤耗,兼之以给养缺乏,不得不于同年九月再渡喀喇乌苏河,北上就粮。大策凌敦多布紧追不舍,战争惨烈。
九月二十八日,额伦特阵亡,色楞等被俘,残部亦大多被俘。据同年九月十九日康熙帝所颁上谕中已有“今我军抵哈喇乌苏,拒敌以驻”之语并规划来年出兵征讨,则其时康熙帝已获战况不利之情报。
(32)而此篇《议政大臣等奏进致总督额伦特等文稿》中又称:“今正值冬时,或固守,或粮秣难至,则巧妙调回以保全斯军驻守要隘。”
(33)按是年有闰八月,立冬日为九月十五日,故知此文稿撰拟日期当在同年九月十九日颁发上谕前后数日。此后不过二十余日,康熙帝即获悉额伦特等全军覆没消息并“命皇十四子固山贝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
(34)由于撰拟此稿时额伦特等败局已定,笔者怀疑此文稿尚未发出而康熙帝已获全军覆没之败报,故而与其他档案一起留存至今。
第3671条《敕谕厄鲁特台吉策妄喇布坦速派人奏明缘由事》为康熙五十八年正月二十五日所书敕谕底稿。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初,策妄阿拉布坦遣使阿旺达希等五人携带策妄阿拉布坦奏疏自南路至清朝巴里坤军营,靖逆将军富宁安以其“除文书外,无口奏语,故未将阿旺达希等遣派京城,留在军营”并于正月十一日具折向康熙帝报告此事。
(35)正月二十五日,康熙帝览折后降旨:“其所遣五人内,命将二人由彼遣往大将军王前,自大将军王处同我等所差使臣,连同策妄所奏蒙古书,一并遣送策凌敦多布等处。其余三使臣,著执谕旨遣归。”
(36)同时还撰就谕旨,其谕旨具见《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332条《议政大臣巴珲德等奏请阿旺达希入京城折》,与该书第3671条敕谕内容大致相同。
议政大臣等讨论后认为,“策妄喇布坦极奸诈之人,借故具奏此书,为探我信息、察看形势而遣派,这不可料定。本应不准伊等进入,应即遣返。惟去年向策妄喇布坦发谕旨,准伊以信任之妥人为使派遣。今倘不准策妄喇布坦该使进入,则又诬赖声称未准使臣进入、部院隐匿未通报等情。”
(37)为此,康熙帝改变决定,准其进京,同时以敕谕策妄阿拉布坦谕旨已经撰就,如果“将使臣俱携至京城再遣,往返需时时日”。因命“除将二人遣往大将军王前外,将阿旺达希本人及跟役一人依议携至京城,其内一人命赉谕旨,即刻遣归”。
(38)约于此后半月,此敕谕通过驿递到达巴里坤军营并由来使阿旺达希之从人携归,阿旺达希本人则被清朝方面护送入京,直至同年五月始被遣归准噶尔。
(39)关于敕谕内容,一是如同前此致策妄阿拉布坦各道敕谕一样指斥其“暗自派兵杀害拉藏,毁坏寺庙,驱散喇嘛,扰害土伯特人民及众生灵。”
(40)二是掩饰额伦特、色楞进兵全军覆没为没有奏请批准便“擅领些许汉军,不顾地方遥远,气候恶劣,挺身而入,是以马匹羸瘦,兵略有损。”
(41)三是告以已派“皇子大将军王领京城满洲蒙古大军前往西宁”,筹备安藏之役。四是告以欲与大策凌敦多布会盟以商讨拥立新达赖喇嘛。五是如前令其交出拉藏汗被掠妻孥并交还被俘清军将领色楞等。这些内容,前此致策妄阿拉布坦各道敕谕有的已载,有的未载。但是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及主要争执点。
第4113条《议政大臣议奏招抚巴塘、里塘折》为康熙五十八年三月间所上奏折。据《清圣祖实录》卷二八三康熙五十八年三月辛巳条所载上谕,与此内容相符,故而可判定折奏日期当为当年三月初六日或三月初七日。又,据第4113条奏折载,四川总督年羹尧奏折中有将大策凌敦多布送还上年征藏被俘人员中“凡为官者即行查明正法;为兵丁者,各送回原籍”之语。
(42)议政大臣以康熙帝此前谕旨有“此次进剿官兵,有功而无罪”而未予准行。这些,《实录》皆未录入。有此奏折,可补《实录》之阙略。
第4199条《理藩院奏进蒙古扎萨克王公贝勒致策妄喇布坦来降书》约作于康熙五十八年底至五十九年四月进军西藏之前。观其文中述及史实至清朝使臣胡必图出使大策凌敦多布并于前此各敕谕中不确信息如大策凌敦多布已逼迫班禅圆寂作了纠正,故可知此文写于胡必图出使归来之后。考胡必图出使大策凌敦多布,事在康熙五十八年三月,其间曾应大策凌敦多布之邀前赴扎什伦布寺觐见班禅,八月十七日返抵西宁。
(43)有关其觐见班禅情形传出,当在其后月余,故可断其为康熙五十八年冬月间以后所书。另,该文并未提及拥立新达赖喇嘛及大军入藏等事,故可判其写作下限在康熙五十九年二月以前,其文中值得注意者,一是揭露策妄阿拉布坦“先前尔派视如股肱之拉木扎木巴盆楚克、丹津等为使前来。自盆楚克、丹津返回后,不知以何言调唆,使尔反目”。
(44)可知策妄阿拉布坦于遣使青海的同时,还曾遣使喀尔喀蒙古各部,以行其挑拨离间之计。二是宣称喀尔喀各部蒙古人畜繁衍,“已觉牧场狭窄”,为了扩大生存空间,不惜与其决一死战,从而使其在蒙古各部中亦处于极为孤立的地位。
第3687条《敕谕班禅额尔德尼宽心弘扬佛教事》为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康熙帝所降谕旨之底稿。康熙二十年代以后,由于达赖五世圆寂,第巴桑结嘉措匿丧不报以及其后拉藏汗与第巴桑结嘉措权力之争而导致的达赖六世两次废立,数十年中,西藏政局十分混乱。以此之故,班禅地位日形重要并且成为藏局能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首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康熙五十六年,大策凌敦多布入据西藏,为了建立统治,在囚禁拉藏汗所立达赖喇嘛伊喜嘉错的同时,却对班禅表示尊重。康熙五十八年六月,康熙帝遣主事胡必图入藏,与大策凌敦多布等商讨拥立新达赖喇嘛事,应大策凌敦多布之邀,前赴扎什伦布寺谒见班禅。因为其时有准噶尔人在场,班禅“未敢向胡必图合十致礼,亦未能请皇上安。”
(45)而后,为了争取青海各部支持出兵安藏,康熙帝将青海各部寻认的达赖灵童噶桑嘉错册封为新达赖喇嘛并派军队护送其入藏坐床。因为康熙帝册封新达赖喇嘛之举事前没有征求班禅意见,为了取得他的支持以稳定藏局,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十八日,在入藏大军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康熙帝命议政大臣撰写敕谕,以驿递送至大将军王允禵军前并命其“派喇嘛一名,贤能章京一名”,携带敕谕及绸缎十匹,“问候班禅安好”。
(46)在敕谕中,康熙帝历数准噶尔军队入藏罪行,告以大军入藏及携带新达赖喇嘛入藏坐床消息,并对准噶尔军队入藏后班禅“忧愤交加,形容憔悴衰老”极表同情和致以慰问。
(47)此道敕谕于当年九月十二日抵达允禵行营并于同年十一月十二日抵藏。
(48)班禅拜领敕谕后,随即遣使北京进贡请安,与此同时,对于以噶桑嘉错为首的西藏新政权,也取积极合作态度,藏地政局迅速安定下来。
第3669条《敕谕厄鲁特台吉策妄喇布坦速来会盟事》大致写于康熙五十九年十月。据文中透露,该道敕谕是由准噶尔来使哈西哈携还。
(49)考准噶尔使臣哈西哈出使清朝,事在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上旬。康熙帝初拟令其进京而后遣返。因为当时正值大军进藏前夕,议政大臣认为:“策妄阿拉布坦遣来之使人哈什哈并非重要之人,似是专藉遣使窥视我兵情形,不可不防。若将此使人当即遣回,彼必知觉我们进兵消息。”因而建议:“此时应派章京一员前赴巴里坤,将策妄阿喇布坦使人哈什哈绊住,令其缓赴西宁。
俟大将军王奏明行知令其前往之时,再行前送。未经行知之前,仍令淹留彼处。我们三路进兵事定回来时,如何遣回之处,俟奏闻奉旨后,编写文书给与策妄阿拉布坦,再将哈什哈遣回。”
(50)随经康熙帝批准。以此可知,哈西哈进入清朝汛界后,并未立即遣返,而是羁留了相当一段时间。又,该敕谕述及史实,仅至定西将军噶尔弼八月二十三日率军进入拉萨,诛杀策妄阿拉布坦遣往西藏之五名喇嘛和“第巴达克萨等来迎投顺”,
而未及同年九月初八日平逆将军延信送新封达赖喇嘛自达木启程进入拉萨。考康熙帝获得噶尔弼入招消息,是在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庚戌(十一日),
(51)得知平逆将军延信送新达赖喇嘛入招,是在同年十月乙卯(十六日)。因而,此道敕谕应撰于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十一日至十六日之间。十数日后,此道谕旨始经驿站交付哈西哈携归。计其前后滞留清朝汛界时间,当在半年以上。
而就敕谕之内容而言,则是借大军平藏之余威,历数策妄阿拉布坦诸罪行并仿古人会盟城下之意,扬言来年正月分三路进军准噶尔,并命策妄阿拉布坦于次年正月前遣使回奏。是研究当时清朝与准噶尔关系的一篇重要文献。
第4161条《侍卫喇锡奏进致策妄喇布坦之文稿》写作时间亦为康熙五十九年十月,与第3669条敕谕大致同时。文中称:“台吉寄语此次使者哈西哈曰,侍卫喇锡尔念旧好,助我使者以善言具奏皇帝,倘蒙恩旨下颁,能使我厄鲁特安无兵刃,虽系大皇帝之仁,但传宣谕旨之鸿福绪余,亦为尔之福也。”
(52)可证此文稿系于哈西哈遣返准噶尔时所一并携归者。考侍卫喇锡(《清圣祖实录》作拉锡。)出使准噶尔,事在康熙三十七年三月。
(53)出使期间,与策妄阿拉布坦脾性相投,私谊甚笃,
(54)故而于康熙五十八年正月派遣阿旺达希携来奏疏中希望清朝方面能派遣“如侍卫喇锡之贤能人为使,则各事缘由即可详奏”。
(55)事过年余,又通过来使哈西哈之口再次表达希望喇锡能出面相助。针对策妄阿拉布坦的这种心情,康熙帝在颁布敕谕历数其启衅侵藏罪行,严令其交还战俘,交出战犯并以会盟为名,临以兵威的同时,还命侍卫喇锡作书,对其启衅侵藏行为进行批评,同时劝告其“虔心悔过”。
(56)由此可见,康熙帝在对付策妄阿拉布坦叛乱时,不但注重军事,同时也十分注重从多方面发动*攻势、思想攻势,表现了他是一个成熟的家。
第3672条《敕谕策妄喇布坦择地面议并交还拉藏汗妻子事》为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敕谕策妄阿拉布坦之底稿。据该敕谕透露,该敕谕是针对准噶尔使臣巴尔所携策妄阿拉布坦认罪奏疏而颁发。
而巴尔自准噶尔出发时,哈西哈尚未返回准噶尔。考虑到使臣入境后策妄阿拉布坦认罪奏疏传递所需时日,而且敕谕中述及史实又至处死投降准噶尔之西藏第巴达克咱,可知此道敕谕撰写时间当在康熙五十九年岁末之际。同时,通过此道敕谕可知,康熙五十九年岁末,策妄阿拉布坦曾具疏认罪并再次遣使清朝。
凡此,皆可补《实录》记载之不及。又,据敕谕载,康熙帝再次严令策妄阿拉布坦交还拉藏汗妻子,此后所有致策妄阿拉布坦敕谕中亦篇篇提及。拉藏汗执掌藏政期间,对于康熙帝一直十分忠顺。
康熙五十六年大策凌敦多布率兵侵藏,拉藏汗又三次乞师。如果于其初次遣使告急之际即积极组织救援,事态发展或许不至后来那样糟糕。而康熙帝却始而怀疑其联合准噶尔军队入侵青海,不久事态虽明,亦未及时救援,致使全藏沦于敌手,自已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不但失去西南屏障,而且从情义上也对不起拉藏汗。大约是基于这种歉疚之情,此后数年以至其死,康熙帝总有一种拉藏情结,凡致策妄阿拉布坦敕谕,必定提及令其归还拉藏汗妻子。
第3667条《谕策妄喇布坦敕书》为康熙六十年二、三月间所书致策妄阿拉布坦敕谕之底稿。据文中透露,书此敕谕时,准噶尔使臣巴尔刚刚离境,而且敕谕中叙及最后日期,为康熙六十年二月二十日,故将此敕谕书写时间定于康熙六十年二、三月间。其时,藏地全定。故而康熙帝于敕谕中尽情历数准噶尔军队入藏罪行,严令策妄阿拉布坦拿交战犯大策凌敦多布等,交还拉藏汗家属及被俘清军将士,宣布派兵戍守西藏决定等。其致送敕谕之色布腾,于史无征,似非两方正式使节,而只是准噶尔俘虏。
第4164条《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奏进致策妄喇布坦文书稿》是康熙六十一年初议政大臣、军前召回大臣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名义所拟之征求意见稿。前此,自从准噶尔使臣巴尔离境返回后,准噶尔音讯杳然。而清朝方面两路军队戍边,兵丁、跟役不下六万余人,不独粮运为艰,而且兵兴六年,军费开支浩繁,难乎为继。为此,康熙帝不得不谋求和谈。康熙六十年九月,康熙帝以长期未得策妄阿拉布坦实情而谕令抚远大将军允禵差人“咨文策妄阿拉布坦”。
(57)因为其时双方正处于战争状态,此次遣使未能成行。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康熙帝认为“我等若遣使往策妄喇布坦,伊以为如同我等求伊,或不能取伊而改变主意。故此,我等断不可遣使。”因而谕令“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系喇嘛者,先亦屡有往策妄喇布坦遣使之处。呼图克图遣人仍可,由此处议,缮拟咨行策妄喇布坦书咨行呼图克图。由呼图克图处拣选贤能喇嘛为使火速差遣。往人逾阿吉岭,从吐鲁番速往,无多久抵达,亦获取彼处讯息情形。倘呼图克图好言相劝策妄喇布坦,伊惧,若称解送拉藏妻孥、臣仆、我方被扑获之人,认错坚决归降,再不敢来侵边界……。
”并将此谕交“诸议政大臣等会同军中召回之将军大臣等,详尽议奏。”
(58)而此《文书稿》中载:“昔日尔无端来犯哈密,无嫌隙为宗教起兵,吾虽遣使倾心相劝,尔却不纳吾言。兹尔(闻)四面受敌,焉保何疆何土。大皇帝之军已云集阿尔泰、巴里坤、吐鲁番。(虽)[兵来]六年[余],愈于各处耕田筑城屯粮。”
(59)计自康熙五十四年三月策妄阿拉布坦出兵侵犯哈密,至六十一年初,恰已六年有余,可证此文稿系按康熙帝谕旨于康熙六十一年年初所作。又,该文书稿写有“其内若有不当之语,可斟酌删减,大体即照此文意拟送”,可证是致送哲布尊丹巴并请其补充修改之未定稿。
(60)该文稿又载,“对此信之言,策妄喇布坦若无顺从之意,甚有难色,则前去之喇嘛可谓之曰,我师傅密授于我,策妄喇布坦若欲取名号而有为难不便之处,可照其祖父之旧礼,请安入贡,奏请皇上恩鉴。吾亦将其不便之情奏示皇上。倘蒙皇上明鉴准行,岂不尔之造化耶。”
(61)则更是如同向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其所遣出使策妄阿拉布坦处之喇嘛传授锦囊妙计。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收到此稿后,按照康熙帝要求撰拟了正式致策妄阿拉布坦文稿,乃再遣喇嘛楚阳托音出使准噶尔。此时,由于兵兴六载,而且是以一隅抗四海,兼之以内部矛盾尖锐,同时在西北两侧又与哈萨克、俄罗斯为敌,策妄阿拉布坦早已有力不能支之感,因对来使和谈作出积极反应。
据《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3643条载,楚阳托音于当年“五月十八日抵至策妄喇布坦驻扎之特克斯河地方,八次会见策妄喇布坦,在彼处一百十日,九月初七日自伊犁河处启程”,并携来策妄阿拉布坦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文书,于中承认“侵哈密,斩拉藏汗,此我过分之处,为此被大皇帝憎恶。”
(62)同时,还分别遣使布寨(博斋)、踹那木喀(又作吹扎木喀、垂扎木喀)随同楚阳托音前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处及北京。
(63)至此,经过十数年的对立和战争,双方和谈大门重新开启。雍正帝即位初,即从西疆撤回军队,双方和平局面维持了六、七年之久。另,联系上述各篇无年月文书,可知自康熙五十年至六十一年十二年间,清朝中央政府和准噶尔地方政权使节往来之详细情况。
按照时间次序,清朝中央政府先后派遣过皮禅(五十年?)、祁立德(五十一年)、罗布藏锡喇布、祁立德(五十一年)、克什图(五十四年)、保住、孟克(五十四年)、楚阳托音(五十四年)、克什图、保住(五十五年)、楚阳托音(五十五年)、楚阳托音(五十六年)、楚阳托音(五十七年)、胡必图(五十八年)、音扎纳、齐约尔图、安玛利(李庆安)(五十八年)
(64)楚阳托音(六十一年)等出使准噶尔,共计十三次。准噶尔地方政权亦先后向清朝中央政府及哲布尊丹巴处遣使十二次,按照时间次序为,楚鲁木巴尔(五十一年)、纳玛西希(五十一年)、策木波尔(五十一年)、旦巴(五十二年)、潘提忠内(五十五年)、沙津(五十七年)、塔布齐(五十七年)、阿旺达希(五十八年)、哈西哈(五十九年)、巴尔(五十九年)、布斋(六十一年)、踹那木喀(六十一年)。其中仅楚阳托音一人出使即达五次之多。可见,在保持清朝中央政府与准噶尔地方政权相互沟通以致促成双方和谈的过程中,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其使者喇嘛楚阳托音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上述各条之外,还有第两条朱谕也可考见其写作时间。其中第3665条《康熙帝朱谕一纸》经和康熙帝《御制诗文集》相对照,可知其颁谕对象是主持北路军事的振武将军傅尔丹,颁谕日期是康熙五十六年五月二十日。
(65)第3682条《谕尚书富宁安赴军中与将军商议相机而行事》内容亦载于《御制诗文集》,事在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初二日。
(66)至此,连同前此《允禵奏折考辨》一文,已对其中三十余篇无年月文书进行了考辨。
笔者欢迎清史学界同仁一起参加此项工作,不但考其未考部分,同时也对拙作谬误进行指陈,以期推动康熙帝经营西疆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兔农历十月出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