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句:0000猜什么成语看你怎样猜,如何对

0000?猜成语。_百度知道查看: 3671|回复: 103
[讨论]与临屏出句叫板
&lt&&b&&FONT color=#ff日临屏出句2:轻舟无计伴君留 [顾飞飞]&/FONT&&/b&&/P&&b&&FONT color=#000000&
&lt&&b&道人砸板:&/b&&/P&&/FONT&&/b&
&lt&&b&一、出句原意揣摩:我驾一叶轻舟,因为人在江湖,实在没有办法留下来伴你。&/b&&/P&
&lt&&b&二、出句阐析:主语:轻舟;谓语:伴、留。以轻舟代人,可以理解。“伴君留”三字却颠倒了顺序。先“留”还是先“伴”?按道人的揣摩,自然是先“留”。此句词语倒装,导致了读者理解的困难。那么,此句按原意应该是:&FONT color=#ff0000&轻舟无计留伴君。&/FONT&&FONT color=#000000&再按此理解,留,实际上就是伴的前提,或者就是“伴”的延伸意。那么,我把出句改为:&/FONT&&FONT color=#ff0000&轻舟无计为君留。 &/FONT&&FONT color=#000000&岂不更简单明了吗?&/FONT&&/b&&/P&
&lt&&b&&/b& &/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空道人&/I&在 11:31:00的发言:&/B&
&P&&B&&FONT color=#ff日临屏出句7:登高揽胜,天风送我赴瑶台[山月]&/FONT&&/B&&/P&
&P&&B&&FONT color=#000000&道人砸板:登高的目的很明确-------揽胜。既然是揽胜,天风却送我去了珧台。问题就来了:赴珧台是“我”的目的,还是天风的目的?如是“我”的目的,就是借机逃脱尘世,目标不纯;如果是天风的目的,显然“我”被天风绑架了。本句的主题何在?出句如果缺乏主题或主题模糊,会让对句者无所适从。&/FONT&&/B&&/P&&/DIV&
&P&不同意所评,为什么要送我去瑶台呢?因为瑶台比我站得更高,所以天风要把我送到瑶台上看到更多美丽的景色&/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苏三&/I&在 13:39:00的发言:&/B&
&lt&如何不通呢?自从仗剑江湖,尝到了当侠客的味道,那种快意恩愁的潇洒,简直太酷了,所以从此醉心与此道,乐此不疲。用楼上朋友的理解也通顺。(悄悄说一句,苏三曾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几乎全找来浏览了一遍)&/P&&/DIV&
&lt &&FONT face=宋体 size=3&对联,是给人家看的。起码的要求是通晓明白,不会让人产生误解。一词多解的情况确实存在,但除了一些机关联有意把文字弄成双关外,创作者有责任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以免读者理解错误。如果读者的第一感觉无法理解的时候,硬要翻出另一层意思来维护逻辑的合理性,对联就成了谜语了。&/FONT&&/P&
&lt &&FONT face=宋体 size=3&道人在与乱披风聊天的时候,特意提到了“仗剑江湖从此醉”。他的观点是:“仗字好象有问题”;“弃剑还差不多”;“这句子前倨后恭,不是正道。”因为当我们一读到这一句子的时候,是不会把这一句子理解为“仗剑江湖,从此就迷恋此道了”的。就象我们读“床前明月光”这句时,不会把“床”字理解为“井上围栏”一样(尽管床字有此一解)。&/FONT&&/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流&/I&在 8:49:00的发言:&/B&
&lt&绿苔有问题,既然绿苔被染,那染成什么样子了呢?还是绿的嘛&/P&&/DIV&
&lt&是苔染春衣,不是春衣染苔。&/P&
&lt&&b&&FONT color=#ff0000&16日出句5:雨梳万壑松成韵 [苏三]&/FONT&&/b&&/P&&lt&&b&道人砸板:&/b&&/P&&lt&&b&梳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雨梳万壑松”可以,“雨梳万壑”就不形象了。&/b&&/P&&lt&&b&再说“松成韵”,根据整句的理解,意思是松经过雨的梳洗后,更加有风韵了。如果是这样一来,“成”不如“添”。&/b&&/P&&lt&&b&读古诗词,“成韵”二字句子不少,“韵”多是“韵律”的意思,如:&/b&&/P&&P&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P&&P&冷竹风成韵&/P&&P&丝篁成韵风萧萧&/P&&P&竹窗时听野禽鸣。更有松风成韵。&/P&&P&&b&&/b& &/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空道人&/I&在 10:36:00的发言:&/B&
&P&是苔染春衣,不是春衣染苔。&/P&&/DIV&
ou ,这样呀。你染我我染你不更好吗。山苔俏染春衣翠,春天把山苔染绿的,然后山苔把春天的脸给照绿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空道人&/I&在 10:47:00的发言:&/B&
&lt&&B&&FONT color=#ff0000&16日出句1:柳眼将舒春解舞[梅轩听雪]&/FONT&&/B&&/P&
&lt&&B&&FONT color=#000000&道人砸板:此联“春解舞”是对杨柳的形象化比喻。“柳”代春。不过,柳善舞,原因是柳丝轻袅。而柳睐初开,是无法得出“春解舞”这一结论的(并不是说此时不会舞,而是因果关系不成立)。用柳腰、柳袖之类的词语,就能“舞”起来了:))&/FONT&&/B&&/P&&/DIV&
&lt&不是要砸,只是问问。啥叫柳眼?眼可以舒吗?有出处没?是真的不知道,望赐教。今天无聊,跑这里混混。大家别嫌弃&/P&[em11][em1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空道人&/I&在 15:24:00的发言:&/B&
&lt&柳眼,是指柳叶才舒之时,如眼初开。这种比喻自古就有,如:
&lt&柳眼未开梅萼小
&lt&漏新春消耗,柳眼微青,素梅犹小
&lt&舒柳眼,落梅腮。浪暖桃花夜转雷。&/P&&/DIV&
&lt&噢,这样呀,谢谢赐教,学了一着&/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慌慌捣&/I&在 19:44:00的发言:&/B&
&lt&几天没来看帖子,都到8页了。说明这种形式很好呢,比单独的点评效果要好得多。&/P&
&lt&支持一把!&/P&&/DIV&
希望能多多看到慌慌进士的点评呢!有空常来啊!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空道人&/I&在 10:56:00的发言:&/B&
&lt&&B&&FONT color=#ff0000&16日出句2: 风起犹逢花落处 [顾飞飞]&/FONT&&/B&&/P&
&lt&&B&&FONT color=#000000&道人砸伴:此句其实是比较好的,道人之所以拿出来砸,是觉得“处”字值得磋商&/FONT&&/B&&/P&
&lt&&B&本意是:起风的时候,恰逢落花的地方。或者说:偏偏在落花的地方起风。落花已伤心,无奈风还起。在感情上分析,这风起的真不是&FONT color=#ff0033&时候&/FONT&。所以道人觉得:&FONT color=#ff0000&风起犹逢花落时,&/FONT&&FONT color=#000000&更能体现心境。&/FONT&&/B&&/P&
&lt&&B&&/B&&/P&&/DIV&
&P&不怎么愿意砸顾飞飞。第一水平比我高多了。第二觉得在风格上有异。&/P&
&P&这句,犹逢是败笔,犹的词性实在不适合这么用。逢,那我问谁和风逢在花落处?空空大家不解释我恐怕也捉摸一番。我想空空大家之所以建议改成花落时,也是因为直觉上无物可逢吧。风起偏于花落处,说了半天就是这个意思,直接来得了呗&/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4:02:00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流&/I&在 14:14:00的发言:&/B&
&lt&不是要砸,只是问问。啥叫柳眼?眼可以舒吗?有出处没?是真的不知道,望赐教。今天无聊,跑这里混混。大家别嫌弃&/P&[em11][em11]
&lt&柳眼,是指柳叶才舒之时,如眼初开。这种比喻自古就有,如:
&lt&柳眼未开梅萼小
&lt&漏新春消耗,柳眼微青,素梅犹小
&lt&舒柳眼,落梅腮。浪暖桃花夜转雷。&/P&
&lt&几天没来看帖子,都到8页了。说明这种形式很好呢,比单独的点评效果要好得多。&/P&&lt&支持一把!&/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空道人&/I&在 11:21:00的发言:&/B&
&lt&&B&&FONT color=#ff0000&16日出句5:雨梳万壑松成韵 [苏三]&/FONT&&/B&&/P&
&lt&&B&道人砸板:&/B&&/P&
&lt&&B&梳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雨梳万壑松”可以,“雨梳万壑”就不形象了。&/B&&/P&
&lt&&B&再说“松成韵”,根据整句的理解,意思是松经过雨的梳洗后,更加有风韵了。如果是这样一来,“成”不如“添”。&/B&&/P&&/DIV&
&lt&&b&道人砸板:“雨梳万壑”不形象&/b&&/P&
&P&&b&二牛相持——对顶角:这是拟人+比喻法,并无不妥,雨下千丝,有如梳子样&/b&&/P&
&P&&b&“成”不如“添”,所见略同,又要跟人握手了,以后还要防非典,哈哈~~&/b&&/P&
&lt&&b&&FONT color=#ff日临屏出句7:登高揽胜,天风送我赴瑶台[山月]&/FONT&&/b&&/P&&lt&&b&&FONT color=#000000&道人砸板:登高的目的很明确-------揽胜。既然是揽胜,天风却送我去了珧台。问题就来了:赴珧台是“我”的目的,还是天风的目的?如是“我”的目的,就是借机逃脱尘世,目标不纯;如果是天风的目的,显然“我”被天风绑架了。本句的主题何在?出句如果缺乏主题或主题模糊,会让对句者无所适从。&/FONT&&/b&&/P&
&lt&&b&&FONT color=#ff日临屏出句9:[技巧]&&赏花不过观颜色 [玉冬丁]&/FONT&&/b&&/P&&lt&&b&&FONT color=#000000&道人砸板:此句若按普通句子读,没什么问题,也没什么味道。&/FONT&&FONT color=#ff0000&赏花不过观颜色 ,爱月无非喜亮光。&/FONT&&FONT color=#000000&当作为技巧联出现时,很多人就习惯性地把&/FONT&&FONT color=#ff0000&观颜色&/FONT&&FONT color=#000000&理解为“察言观色”了。且不说“观颜色”和“察言观色”不能等同,整句联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先前读过一句出句,大意是:桃红李白,惯给世人颜色看。这句中“颜色”属于歧义,应该肯定。&/FONT&&/b&&/P&
&lt&&b&&FONT color=#ff日临屏出句5:未有孤灯同此夜[愤怒的耳朵]&/FONT&&/b&&/P&&lt&下面是农夫耕霞联友的疑问:&/P&&lt&未有(没有)孤灯(一个灯)同(像)此夜(这个夜晚)//全句的意思是:没有一个灯像这个夜晚?不懂了,学习中~~~&/P&&lt&道人有同样的疑问(只是对出句的理解有点区别).&/P&&lt&道人砸板:&/P&&P&一、出句原意揣摩:没有(人)在这孤灯只影的夜里与我相共。(同,也许是相共之意)&/P&&P&二、阐析:如果我的揣摩正确,起码省略了一个关键词“人”。有的时候,主语省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此出省略主语,就把主语之位让给了“孤灯”,显然扭曲了本意。&/P&
&lt&&b&&FONT color=#ff0000&出句1:得意浮生终是梦 [苏三] 有请苏三点评&/FONT&&/b&
&/P&&lt&道人砸板:&/P&&lt&此句的原意:浮生是梦。得意如何理解?和浮生的关系是什么?&/P&&lt&如果理解为:春风得意,名利双收的人生,毕竟是一场梦。则“浮”字(漂泊不定之意)与得意相矛盾。&/P&
&lt&嘎嘎,理解了...&/P&
&lt&原本把&&&FONT color=#000000&轻舟无计伴君留&&解釋成&&輕舟/沒有辦法/陪伴/你/留下&/FONT& &/P&
&lt& [em04] 偶果真腹無文墨,哈哈,有空檢討一下&/P&
&lt&浮生也可坐平生解吧,浮字亦可解為浮華?!浮生若夢出現過古詩文裡不少,對浮字解釋不只漂泊一種&/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35:34编辑过]
&lt&&b&&FONT color=#ff0000&出句3:天怜梅瘦应飞雪[秋风传说]&/FONT&&/b&&/P&&lt&&b&&FONT color=#000000&道人砸板:&/FONT&&/b&&/P&&lt&&b&一、原意揣摩:天因为可怜(或心疼)梅之瘦,故以飞雪(为其增肥)。&/b&&/P&&lt&&b&或:天如果可怜梅花瘦,就应该下雪(为其增肥)。&/b&&/P&&lt&&b&二、阐析:初看是一句不错的出句。仔细揣摩,发现“应飞雪”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为什么可怜梅瘦就要下雪?梅花是冻瘦的,还是饿瘦的,还是寂寞瘦的?天是来送棉絮呢,还是送白面?或者来为梅花作伴?这些在出句中还是有明确交代为好。&/b&&/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梦裡梦&/I&在 12:33:51的发言:&/B&
&lt&嘎嘎,理解了...&/P&
&lt&原本把&&&FONT color=#000000&轻舟无计伴君留&&解釋成&&輕舟/沒有辦法/陪伴/你/留下&/FONT& &/P&
&lt&[em04] 偶果真腹無文墨,哈哈,有空檢討一下&/P&
&lt&浮生也可坐平生解吧,浮字亦可解為浮華?!浮生若夢出現過古詩文裡不少,對浮字解釋不只漂泊一種&/P&
&lt&浮生若梦,凡有古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
&P&浮生解作平生,太草率。
&P&浮生解作浮华的一生,也勉强。且看以下古句:
&P&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P&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P&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P&
&P&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P&
&P&浮生信如寄。薄宦夫何有。&/P&
&P&浮生寄天地&/P&
&P&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P&
&P&浮生同过客,前后递来去。
&&&&Copyright by &&&&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000猜什么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