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个有机生态小镇有机食品官网

有机农业为核心 新津兴义打造生态小镇
  &这是塑料,很久都&化&不了的,对环境污染很大。&看到有孩子扔了一个喝饮料的塑料瓶,新津县兴义镇农民吴世芳连忙捡了起来。这是记者在新津县兴义镇有机农场旁看到的一幕。虽然还没有纳入有机基地,可&有机生态小镇&的宣传在这里已深入人心。
  农户心中的蓝图来源于兴义镇的规划:一个个生态有机农场一望无垠,一座座设施齐全的小区点缀于田园河畔之间&&有机农业生态小镇作为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整镇推进示范镇,这里已经引进了由台湾企业家姚祖骧联合台湾山水景观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鸿维、上海百欧欢农产品有限公司创始人田月皎共同成立的成都翔生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20亿元,全域规划并整镇推进城镇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兴义镇打造成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生态、生活、生产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小镇。
  依托生态农场
  有机农业生态小镇打造产业核心
  浇水,除草,仔细查看莴笋有没有生虫&&忙了一上午,农户徐大姐才结束了地头的工作。&这是有机蔬菜,不能用农药的,所以管理起来也要细得多!&
  徐大姐的菜地正是兴义镇15000亩有机生态基地中最早启动的一批,目前150亩的农场已初见规模,并且已成功试种了三十几种作物,未来在这里,将用有机的方式生产超过170种不同的农作物,由现有的150亩耕地扩大到1700亩,最终达到15000亩的目标,成为世界美食之都的&有机食材宝库&,每亩田的收益也将是传统种植方式的几十、上百倍。
  有机生态基地只是兴义有机农场的四大部分之一,另外还有有机生产、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产品销售。其中有机生产部分将投资5亿元,建设有机香草园、植物工厂、菌菇工厂和观赏苗木园等12个子项目;生态旅游部分将投资1亿元,建设中国第一个有机酒店,包括加入世界有机农场工作联盟(WWOOF)开展&以工换食宿&度假项目。在有机农产品销售方面,积极对接成都市各大餐饮集团,以及部分大型百货超市,目前已吸引银杏餐饮集团、香格里拉大酒店、仁和春天百货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洽谈,其中10家已进入合同商议阶段。
  全盘布局
  &兴义七子&串起有机小镇
  据悉,此次翔生公司出资的20亿元中,相当大一部分是用于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长期困扰纯农业镇乡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整体打造&有机农业生态小镇&。
  有机农业生态小镇在总体定位为&半岛田园水乡,低碳环保社区&的兴义镇全域规划上,记者看到,根据地域特征、产业分布、农民生活习惯的殊异性,有机农业生态小镇以场镇及6个农村新型社区被规划为&兴义七子&,即7个具有产业功能分区的农民集中安置点,包括以休闲观光和水乡风情展示为特色的场镇水苑子社区、以名优蔬菜种植和农耕文化展示为特色的岷江菜棚子社区、以花卉苗木种植和野趣体验为特色的纪碾花房子社区、以生态养殖和渔文化展示为特色的广滩渔池子社区、以优质水果种植和酿酒文化展示为特色的波尔果园子社区、以花卉苗木种植和苎麻文化展示为特色的田渡麻店子社区和以农业观光和民俗文化展示为特色的先寺老庙子社区。7个社区互为依托,互为补充,有机农业生态小镇将与产业基地一道形成以一、三产业相融互动的新型城乡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由农民自愿参与,翔生公司出资的&兴义七子&,已有5处一期项目基本完工,集中人口5000人左右,预计今年内还将新增集中人口6000人以上。
来源 中国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80后创二代”:如何打造一个有机生态小镇
“80后创二代”:如何打造一个有机生态小镇
姚智怀发现,ERP里的主要模组是可以用于项目管理的,于是他将农业切开变成项目管理,提出了农业管理中的ERP系统概念。“从切入有机农业的方式来讲,我们只是一个特例"“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人觉得我们并不是真的在做农业,他们觉得你们是在搞旅游、房地产或是其他”姚智怀发现,ERP里的主要模组是可以用于项目管理的,于是他将农业切开变成项目管理,提出了农业管理中的ERP系统概念4月2日下午,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朴宝园——成都翔生实业有限公司的基地,记者初见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iGarden田园城市”(由翔生集团运营打造的网络平台,)的创办人兼CEO姚智怀。 随着一声洪亮的“Hello”,一个带着棒球帽、蓝牙耳机,上身运动装,下身迷彩齐膝短裤,将墨镜挂在耳后的年轻人出现在记者面前。打完招呼后,他低头迅速走过。身边的工作人员冯晓杰告诉记者,这位年轻人就是“姚总”。 今年31岁的姚智怀来自台湾,曾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后又取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MBA学位。2010年6月,他收拾行囊从北京飞到成都,正式踏上生态农业创业之路。4年来,姚智怀及其团队致力于将兴义镇打造成全国第一个数码化生态小镇。目前,小镇已经颇具规模,主要实体包括翔生有机生态农场以及占地600亩的朴宝园森林公园。 然而,采访伊始,姚智怀就强调,在有机行业里,成都翔生并不具代表性。“从切入有机农业的方式来讲,我们只是一个特例。”姚智怀说,“我希望通过IT平台把他们“菜虫”和“通路商”的功能和价值转交给农民,让产销真正地一体化。”让农民直接与消费者对话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姚智怀首先选择了扎根有机农业生产。翔生有机生态农场应运而生。“只有了解生产,了解生产的困难点,了解生产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主导这个市场。”姚智怀说。他希望,能建立一个平台,让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民可以直接和消费者对话。 作为成长在台湾,后又求学海外的年青人,姚智怀原本对中国的农民了解并不深入。 2007年,在父亲姚祖骧的工程项目里做监工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农民工群体。一番仔细观察后,他发现很多农民工并不是心甘情愿来做工程的,种地才是他们的强项。但是,因为种地赚不了钱,为了养家糊口或是供孩子去城里读书,他们别无选择。 姚智怀回忆,自己后来之所以会选择农业,也许和这段经历有关系。“我想,如果我能把农业做好,让他们留在家里,跟家人一起生活、工作,会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说。2009年下旬,在姚智怀来到兴义镇之前,他的父亲首先被吸引至这里。2010年初,姚祖骧、姚智怀父子以及同样来自台湾的田月皎一起碰撞出“做有机生态农业小镇”的想法。 田月皎是台湾创立有机食品超市的先行者。2003年,她在上海开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有机食品超市。姚智怀称她为老师。2010年6月,姚智怀聘请了他的第一个员工,到了2010年底,整个公司的员工仍不足10人。但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计划开始从纸面走向实践,农场也慢慢地开始建设了。 在姚智怀看来,打造一个生态小镇,也就是打造一个经济体,涉及到当地人收入的提升、就业机会能否增多等多项衡量指标。基于此,成都翔生必然与其他单纯做有机农业、有机农场的人的思路不同,需要“以人为基础思考和做事”,为农民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据姚智怀介绍,截至今年,成都翔生已经用去了2亿美元的投资,其中投入到农场的就有1亿人民币。而如此巨额的投入,还只完成了不到25%的小镇建设计划。 不过,让姚智怀高兴的是,从直接成本的投入上看,自2013年始,有机农场有了盈利。 目前,翔生有机生态农场已规划1700亩有机种植区域(无农药、无化肥、无转基因),是西南区第一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种植品种达到186种。 其中,150亩已经获得“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国家级有机认证),剩余土地正处于有机转换过程中。翔生打造有机小镇的最终目标是15000亩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区的种养殖及建设。搭建两个平台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离整个生态小镇赚钱还差得远。要怎样让当地农民富起来呢?在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前,姚智怀首先看到了两个让农民“富不起来”的原因:“一般农产品到农贸市场,物流成本就占到50%至70%,再加上最终销售环节‘吃掉’的钱以及其他,最后,理论上大概农民能到手的只有1成左右。这是中间供应链条的问题,利益分配不合理。” “另外,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造成因盲目而导致的报损,比如生产者不知道生产的类别和数量,产多了,就会浪费。这是信息不均衡导致的。”在此基础上,姚智怀搭建两个平台:“iGarden电子商务平台”和“CSA+菜送俺家社区支持农业平台”。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即社区支持农业,旨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同承担来年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支持生产者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 在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之下,生产者在季节之初就获得了这一年种植的公平收益,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获得了生态有机种植的农产品。“CSA+菜送俺家”通过社区支持农业的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更安全的食物;支持环保、与农民携手合作,发展农民为主体的“细胞农场”、“卫星农场”,从而形成农场群的集成平台。 于此同时,每一位CSA+的成员都不再是对立的买卖关系,而是平等的风险承担者和收益所有者,彼此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企业有机标准开先河 姚智怀认为,搭建平台的关键点在于谨慎地建立标准。 今年初,成都翔生所创立的翔生大地有机标准体系通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有机之家的认可,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被该国际组织认可的企业有机标准。 根据姚智怀团队的设想,翔生大地标准体系将依托100%透明化的全民监督式所构成的信用平台来确保并促进认证对象的生产、操作及其他相关作业遵循中国本土和国际化的有机产业发展理念,坚持传统、科学及创新为核心价值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同时让消费者充分参与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监控与发展。 此外,翔生大地标准体系还将全面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电子商务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中国消费者稳定地提供创新、透明化和高性价比的有机产品与服务。 据iGarden官网介绍,“在技术层面上,CSA+菜送俺家严格按照翔生大地标准体系操作,并对CSA细胞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在运营层面,CSA+菜送俺家通过“线上田园城市”直接面对广大消费群体,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在营销层面,CSA农场群根据标准化体系进行农业生产,其农产品通过CSA+菜送俺家统一销售,优化了独立CSA细胞农场的薄弱市场营销。”除此之外,成都翔生还完成了一系列实体建设,例如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的iGarden城市馆、涉农体验观光、世界田园公民体验馆等,均已投入使用。 在iGarden城市馆里,正在推出24味节气餐饮,要求食材均是符合翔生大地标准体系的农产品,且制作过程不添加味精。“他几乎每天都会去“城市馆”的餐厅里监督厨师,或是提一些意见,做细微处的调整,提升用户体验,是一个特别细致的人。”成都翔生传媒营销中心胡小春告记者。 不过,姚智怀也有自己的烦恼。“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人觉得我们并不是真的在做农业,他们觉得你们是在搞旅游、房地产或是其他。”他提高了声音说。用ERP进行农业管理 每天早上,姚智怀随着日出而起床,写报告,画一些图表,很晚睡下,睡眠时间只有4至6个小时。 他非常注意细节、过程的透明公开。记者发现,成都翔生员工使用公司车辆,必须填写表单,签字且标明时间。如此精细的管理源于公司使用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即企业资源计划)云端数据平台。 有人认为,ERP云端数据平台不适用于农业管理,因为农业包括生产、收成等多个流程,很复杂。 但姚智怀发现,ERP里的主要模组是可以用于项目管理的,于是他将农业切开变成项目管理,提出了农业管理中的ERP系统概念。目前,成都翔生已经开始推动这个管理系统的运行。 姚智怀认为,农业企业ERP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其本身资源管理优势,而且会使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实现更为容易。 建立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得以知晓自己所购买的有机农产品源头,是所有有机认证产品必不可少的。“翔生大地标准体系”下的农产品同样如此。 姚智怀说:“我们现在希望把可追溯和农业管理ERP系统合在一起,让可追溯变成一个不需要特别去做的东西。而是把你原本的信息调阅出来,弄出报表,就可以了。”姚智怀评价自己是一个爱胡思乱想却有想法的人。“读大学时,通常观点很精彩,但是很难得高分”。尽管如此,他还是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就像致力于把兴义镇打造成农业生态小镇一样,如果这个模式能够成功,他会把这个模式向全国推广。 他说,在这里,自己看得到未来。 姚智怀:“在中国做有机农业是幸福的”有机与整个环境的健康相关 记者:在你看来,目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环境如何?姚智怀:我觉得这个环境已经比很多其他国家好。2000年以后,中国的有机行业开始慢慢出现。尽管比很多西方国家晚,但是政府在这个产业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花了很多心思。政府介入得很迅速,而且还设立了标准。 我认为在中国做有机农业是幸福的。不能拿国外现在的条件和我们国家比,因为国外已经做了三四十年,中国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给政府一点时间。记者:你眼中的有机农业是怎样的?姚智怀:现在,有很多人把有机“神化”了,包括将其与健康划等号。但我认为,有机更多的是跟生态,跟整个环境的健康有关系。这个理念常被忽略掉。 我认为,全世界支持有机农业的政府都是为了环境改善而支持有机农业。中国第一个立法有机产品的部门是环保部,还颁发了国内第一份有机食品认证证书。 我认为,有机农业不能完全被当成是农产品看待。我们不是要把所有的农业变成有机农业,但是,大环境里,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农产品是有机的。因为有机农业具备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让做一般农业的人,有更多的方式尝试尽量环保。 这要求现在的经营者不是只拿自己的利益,而是要考虑整个生态环境的利益作为决策指标,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今天没有有机农业,大家有可能不会在经营决策时考虑到环境,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记者:你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有机标准?姚智怀:建立有机标准的目的有可能有两个,一是为了跟国外接轨,或是为了满足内需,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我认为,中国目前建立的标准主要是为了内需。 目前,中国消费者对绿色有机、无公害,已经产生怀疑。他们可能觉得,这些标准都是假的,或者是噱头。人家给点钱就能拿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要去进行管制,不要(让这种标示)泛滥。 此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如果今天不用很严格的标准区分有机、绿色、无公害,以后市场就会乱,这对未来的发展不利。 记者:关于有机农业行业,你还有什么建议?姚智怀:让更多的国外有机产品进入中国参与竞争,和中国本土的有机产品进行碰撞。 市场才能让公信力“从1发展到无限大”记者:市场的作用如何在翔生大地标准体系中得以体现?姚智怀:首先要符合国家相关认证标准,这是最基本的。第二,你必须要开放你公司的所有的硬体设施,要让第三方随时都可以进来监督,让消费者随时进来监督。看你有没有用农药、化肥等。市场监督本身就是翔生大地标准体系的一部分。 记者:除了市场监督之外,对于未来加入翔生大地标准体系的“细胞农场”和“卫星农场”,你们是否也会对其进行监督?姚智怀:市场做监督,我们也要做监督,但是我们提供的更多的是技术型的监督。 我相信在未来社会,一个企业如果无法透明化,它将无法建立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不要生存。只要你加入翔生大地标准体系,就表示你要去打开你自己。 记者:“翔生大地标准体系”将如何获得公信力?姚智怀:从现在来看,0到1的公信力是国际标准给予的,这是我们跟国际有机运动联盟的合作。他们在搭建全球的标准化平台,在中国目前选择了两家,一家是南京国环(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我们是第二家。 至于从1发展到无限大的公信力,必须是市场来给。这个平台的设计就是要让大众来相信它,大众的参与度越高,它的公信力也会提升的越高。这是一套需要在市场运作中成长的标准体系,就像点评网一样。我认为未来的中国大陆适合这个模式。 本文来源:法治周末 本文作者:汲东野---------------------------------i黑马农业是i黑马旗下运营的系列行业帐号之一,搜索微信公众帐号iheimanongye可找到我。如果你也喜欢本地消费服务如种植业、养殖业、农林牧渔、农产品商务、以及一切与人类农业行业相关的产业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聊农业那些事,农业企业家请加农业QQ交流群:
。不见不散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此外,茶园里还利用边坡种植了山苍树等防虫驱虫植物,物理粘虫板漫山遍野,太阳能灭虫灯矗立茶树中,这里万亩茶树均采用标准的有机管理模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做到绿色、有机。
  据了解,在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经过6年的开拓经营,才有了现在的万亩茶园。如今,茶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提供茶苗、技术,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并与农户签订鲜叶收购合同,统一加工销售。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企业产业化发展,并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以前我们这里的山地基本上都荒废,儿子儿媳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现在山地流转给茶场,我们得到了一笔流转费,如今又在茶园上班,包吃包住,还可以学到一门手艺。”48岁的东坑村村民谢曼凤告诉。
  据了解,目前有600多人专职在该茶场工作,每月收入有1800元左右。在采茶季节,茶场还要聘请2000多名临时采茶工人。“虔心小镇”像谢曼凤这样在家带孙子、空余到茶园上班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都很感激茶园给他们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小茶叶撬动大产业,一种产业的壮大无不凝聚着缔造者的心血。茶园不仅装扮了龙南的山山水水,更致富了一方百姓,成为赣州龙南茶农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在采访中获悉,龙南目前有近2万亩规模的茶场,年产茶叶10多万公斤左右。“虔心小镇”生态农业公司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当地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最近,他们计划加快标准茶场的建设和茶叶良种的推广,新开发高标准茶场1万亩。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到2020年带动龙南县8个乡镇发展茶场3万亩以上。
  苍茫的竹林深处,别有一番天地。沿着一条小径而上,由竹子建成的7个宋唐风小楼阁映入眼帘,这是“虔心小镇”精心打造的“竹林宴遇”文化餐厅。“这是我们‘虔心小镇’休闲体验农业的一个方面。‘虔心小镇’总体规划10万亩,是以特有的茶、竹、鸡、油茶等生态农业产业为核心基础,以‘虔’文化为主题,结合丰富的山水茶竹资源打造的集自然风景、田园风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为一体的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式基地。2014年国庆期间,我们举办了免费的帐篷节,为市民提供了释放身心、亲近自然的好去处。目前,这里正在建设温泉疗养、跑马场、家庭式度假等项目,公司正向休闲农业进军。”“虔心小镇”休闲度假项目建设负责人胡蔚告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我们种植生态茶叶和发展休闲农业契合了这一精神,对于今后的发展,我们也更有信心和动力了。”胡蔚说,“未来,‘虔心小镇’将突破传统农业的经营思路,用互联网思维,建设电商平台,与战略伙伴建立生态农业产业联盟,实践现代生态农业3.0版发展的新理念,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做出贡献。”( 罗容海)
         2  【有机农业】“80后创二代”:如何打造一个有机生态小镇
  汲东野 i黑马农业
  4月2日下午,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朴宝园——成都翔生实业有限公司的基地,记者初见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iGarden田园城市”的创办人兼CEO姚智怀。
  随着一声洪亮的“Hello”,一个带着棒球帽、蓝牙耳机,上身运动装,下身迷彩齐膝短裤,将墨镜挂在耳后的年轻人出现在记者面前。打完招呼后,他低头迅速走过。身边的工作人员冯晓杰告诉记者,这位年轻人就是“姚总”。
  今年31岁的姚智怀来自台湾,曾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后又取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MBA学位。2010年6月,他收拾行囊从北京飞到成都,正式踏上生态农业创业之路。
  4年来,姚智怀及其团队致力于将兴义镇打造成全国第一个数码化生态小镇。目前,小镇已经颇具规模,主要实体包括翔生有机生态农场以及占地600亩的朴宝园森林公园。
  然而,采访伊始,姚智怀就强调,在有机行业里,成都翔生并不具代表性。
  “从切入有机农业的方式来讲,我们只是一个特例。”姚智怀说,“我希望通过IT平台把他们“菜虫”和“通路商”的功能和价值转交给农民,让产销真正地一体化。”
  让农民直接与消费者对话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姚智怀首先选择了扎根有机农业生产。翔生有机生态农场应运而生。
  “只有了解生产,了解生产的困难点,了解生产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主导这个市场。”姚智怀说。他希望,能建立一个平台,让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民可以直接和消费者对话。
  作为成长在台湾,后又求学海外的年青人,姚智怀原本对中国的农民了解并不深入。
2007年,在父亲姚祖骧的工程项目里做监工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农民工群体。一番仔细观察后,他发现很多农民工并不是心甘情愿来做工程的,种地才是他们的强项。但是,因为种地赚不了钱,为了养家糊口或是供孩子去城里读书,他们别无选择。
  姚智怀回忆,自己后来之所以会选择农业,也许和这段经历有关系。“我想,如果我能把农业做好,让他们留在家里,跟家人一起生活、工作,会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说。
  2009年下旬,在姚智怀来到兴义镇之前,他的父亲首先被吸引至这里。2010年初,姚祖骧、姚智怀父子以及同样来自台湾的田月皎一起碰撞出“做有机生态农业小镇”的想法。
  田月皎是台湾创立有机食品超市的先行者。2003年,她在上海开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有机食品超市。姚智怀称她为老师。
  2010年6月,姚智怀聘请了他的第一个员工,到了2010年底,整个公司的员工仍不足10人。但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计划开始从纸面走向实践,农场也慢慢地开始建设了。
  在姚智怀看来,打造一个生态小镇,也就是打造一个经济体,涉及到当地人收入的提升、就业机会能否增多等多项衡量指标。基于此,成都翔生必然与其他单纯做有机农业、有机农场的人的思路不同,需要“以人为基础思考和做事”,为农民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据姚智怀介绍,截至今年,成都翔生已经用去了2亿美元的投资,其中投入到农场的就有1亿人民币。而如此巨额的投入,还只完成了不到25%的小镇建设计划。
  不过,让姚智怀高兴的是,从直接成本的投入上看,自2013年始,有机农场有了盈利。
  目前,翔生有机生态农场已规划1700亩有机种植区域(无农药、无化肥、无转基因),是西南区第一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种植品种达到186种。
  其中,150亩已经获得“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国家级有机认证),剩余土地正处于有机转换过程中。翔生打造有机小镇的最终目标是15000亩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区的种养殖及建设。
  搭建两个平台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离整个生态小镇赚钱还差得远。要怎样让当地农民富起来呢?
  在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前,姚智怀首先看到了两个让农民“富不起来”的原因:“一般农产品到农贸市场,物流成本就占到50%至70%,再加上最终销售环节‘吃掉’的钱以及其他,最后,理论上大概农民能到手的只有1成左右。这是中间供应链条的问题,利益分配不合理。”
  “另外,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造成因盲目而导致的报损,比如生产者不知道生产的类别和数量,产多了,就会浪费。这是信息不均衡导致的。”
  在此基础上,姚智怀搭建两个平台:“iGarden电子商务平台”和“CSA+菜送俺家社区支持农业平台”。
  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即社区支持农业,旨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同承担来年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支持生产者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
  在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之下,生产者在季节之初就获得了这一年种植的公平收益,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获得了生态有机种植的农产品。
  “CSA+菜送俺家”通过社区支持农业的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更安全的食物;支持环保、与农民携手合作,发展农民为主体的“细胞农场”、“卫星农场”,从而形成农场群的集成平台。
  于此同时,每一位CSA+的成员都不再是对立的买卖关系,而是平等的风险承担者和收益所有者,彼此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
  企业有机标准开先河
  姚智怀认为,搭建平台的关键点在于谨慎地建立标准。
  今年初,成都翔生所创立的翔生大地有机标准体系通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有机之家的认可,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被该国际组织认可的企业有机标准。
  根据姚智怀团队的设想,翔生大地标准体系将依托100%透明化的全民监督式所构成的信用平台来确保并促进认证对象的生产、操作及其他相关作业遵循中国本土和国际化的有机产业发展理念,坚持传统、科学及创新为核心价值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同时让消费者充分参与到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监控与发展。
  此外,翔生大地标准体系还将全面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电子商务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中国消费者稳定地提供创新、透明化和高性价比的有机产品与服务。
  据iGarden官网介绍,“在技术层面上,CSA+菜送俺家严格按照翔生大地标准体系操作,并对CSA细胞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在运营层面,CSA+菜送俺家通过“线上田园城市”直接面对广大消费群体,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在营销层面,CSA农场群根据标准化体系进行农业生产,其农产品通过CSA+菜送俺家统一销售,优化了独立CSA细胞农场的薄弱市场营销。”
  除此之外,成都翔生还完成了一系列实体建设,例如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的iGarden城市馆、涉农体验观光、世界田园公民体验馆等,均已投入使用。
  在iGarden城市馆里,正在推出24味节气餐饮,要求食材均是符合翔生大地标准体系的农产品,且制作过程不添加味精。
  “他几乎每天都会去“城市馆”的餐厅里监督厨师,或是提一些意见,做细微处的调整,提升用户体验,是一个特别细致的人。”成都翔生传媒营销中心胡小春告记者。
  不过,姚智怀也有自己的烦恼。“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人觉得我们并不是真的在做农业,他们觉得你们是在搞旅游、房地产或是其他。”他提高了声音说。
  用ERP进行农业管理
  每天早上,姚智怀随着日出而起床,写报告,画一些图表,很晚睡下,睡眠时间只有4至6个小时。
  他非常注意细节、过程的透明公开。记者发现,成都翔生员工使用公司车辆,必须填写表单,签字且标明时间。如此精细的管理源于公司使用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即企业资源计划)云端数据平台。
  有人认为,ERP云端数据平台不适用于农业管理,因为农业包括生产、收成等多个流程,很复杂。
  但姚智怀发现,ERP里的主要模组是可以用于项目管理的,于是他将农业切开变成项目管理,提出了农业管理中的ERP系统概念。目前,成都翔生已经开始推动这个管理系统的运行。
  姚智怀认为,农业企业ERP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其本身资源管理优势,而且会使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实现更为容易。
  建立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得以知晓自己所购买的有机农产品源头,是所有有机认证产品必不可少的。“翔生大地标准体系”下的农产品同样如此。
  姚智怀说:“我们现在希望把可追溯和农业管理ERP系统合在一起,让可追溯变成一个不需要特别去做的东西。而是把你原本的信息调阅出来,弄出报表,就可以了。”
  姚智怀评价自己是一个爱胡思乱想却有想法的人。“读大学时,通常观点很精彩,但是很难得高分”。尽管如此,他还是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就像致力于把兴义镇打造成农业生态小镇一样,如果这个模式能够成功,他会把这个模式向全国推广。
  他说,在这里,自己看得到未来。
  姚智怀:“在中国做有机农业是幸福的”
  有机与整个环境的健康相关
  记者:在你看来,目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环境如何?
  姚智怀:我觉得这个环境已经比很多其他国家好。2000年以后,中国的有机行业开始慢慢出现。尽管比很多西方国家晚,但是政府在这个产业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花了很多心思。政府介入得很迅速,而且还设立了标准。
  我认为在中国做有机农业是幸福的。不能拿国外现在的条件和我们国家比,因为国外已经做了三四十年,中国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给政府一点时间。记者:你眼中的有机农业是怎样的?
  姚智怀:现在,有很多人把有机“神化”了,包括将其与健康划等号。但我认为,有机更多的是跟生态,跟整个环境的健康有关系。这个理念常被忽略掉。
  我认为,全世界支持有机农业的政府都是为了环境改善而支持有机农业。中国第一个立法有机产品的部门是环保部,还颁发了国内第一份有机食品认证证书。
  我认为,有机农业不能完全被当成是农产品看待。我们不是要把所有的农业变成有机农业,但是,大环境里,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农产品是有机的。因为有机农业具备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让做一般农业的人,有更多的方式尝试尽量环保。
  这要求现在的经营者不是只拿自己的利益,而是要考虑整个生态环境的利益作为决策指标,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今天没有有机农业,大家有可能不会在经营决策时考虑到环境,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记者:你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有机标准?
  姚智怀:建立有机标准的目的有可能有两个,一是为了跟国外接轨,或是为了满足内需,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我认为,中国目前建立的标准主要是为了内需。
  目前,中国消费者对绿色有机、无公害,已经产生怀疑。他们可能觉得,这些标准都是假的,或者是噱头。人家给点钱就能拿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要去进行管制,不要(让这种标示)泛滥。
  此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如果今天不用很严格的标准区分有机、绿色、无公害,以后市场就会乱,这对未来的发展不利。
  记者:关于有机农业行业,你还有什么建议?
  姚智怀:让更多的国外有机产品进入中国参与竞争,和中国本土的有机产品进行碰撞。
  市场才能让公信力“从1发展到无限大”
  记者:市场的作用如何在翔生大地标准体系中得以体现?
  姚智怀:首先要符合国家相关认证标准,这是最基本的。第二,你必须要开放你公司的所有的硬体设施,要让第三方随时都可以进来监督,让消费者随时进来监督。看你有没有用农药、化肥等。市场监督本身就是翔生大地标准体系的一部分。
  记者:除了市场监督之外,对于未来加入翔生大地标准体系的“细胞农场”和“卫星农场”,你们是否也会对其进行监督?
  姚智怀:市场做监督,我们也要做监督,但是我们提供的更多的是技术型的监督。
  我相信在未来社会,一个企业如果无法透明化,它将无法建立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不要生存。只要你加入翔生大地标准体系,就表示你要去打开你自己。
  记者:“翔生大地标准体系”将如何获得公信力?
  姚智怀:从现在来看,0到1的公信力是国际标准给予的,这是我们跟国际有机运动联盟的合作。他们在搭建全球的标准化平台,在中国目前选择了两家,一家是南京国环(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我们是第二家。
  至于从1发展到无限大的公信力,必须是市场来给。这个平台的设计就是要让大众来相信它,大众的参与度越高,它的公信力也会提升的越高。这是一套需要在市场运作中成长的标准体系,就像点评网一样。我认为未来的中国大陆适合这个模式。
更多快乐农业的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夏大通快乐农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造绿色生态小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