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世家咖啡视频,没有嘛? 个人觉得应该拍摄微视频展现出咖世家独有的意大利咖啡机浓郁的本土气息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英国咖啡巨头咖世家进驻岛城
英国咖啡巨头咖世家进驻岛城
星巴克、太平洋、85度C&&青岛人品咖啡的口味越来越国际化。正是看好这一市场,全球五大咖啡连锁品牌之一的英国COSTA咖啡,近日在岛城五四广场优雅开幕。华联咖世家(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区域经理赵军辉告诉记者:&中国内地的咖啡市场正处于上升态势,虽然目前青岛市场主要被星巴克、太平洋咖啡所包围,COSTA要通过自己独有的咖啡品质和消费环境带给岛城消费者另一番消费体验,并计划三年内在青岛开出10家店。&
品牌纷争COSTA看好青岛市场
&中国内地的咖啡市场正处于上升区间。&业内人士表示。几年前,星巴克在阳光百货率先开出青岛第一家咖啡门店,在岛城初试牛刀,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过几年的沉淀,青岛的咖啡市场也在2011年进入蓬勃发展期,太平洋咖啡一年之内已在青岛和烟台共开出了9家门店。今年7月台湾咖啡品牌85度C在青岛同时开业两家店。
与中国市场的先行拓展者星巴克所代表的美国咖啡文化不同,COAST咖啡源自意大利风格,并带有浓重的欧洲贵族气息,因此定位略高于星巴克。此外,COAST咖啡与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品牌所倡导的&全球连锁标准化&不同,COAST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咖啡风格以及当地的口味和审美做咖啡,因地制宜,其服务更加人性化。据赵军辉透露,未来几年内,COAST咖啡将在中国至少开300家店铺。山东地区,COAST选择青岛作为进军山东的第一站,看准的是岛城市民的时尚敏感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其中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2013年,COAST还将在济南开设新店,预计两市店铺会达十多家,在此基础上COAST咖啡还会向烟台、威海等城市拓展。
定义格调打造都市咖啡文化
记者在COAST咖啡店看到,店内以&沉稳&的红色为主打,一进门就让人有种暖暖的感觉。礼貌得体的服务员会恰到好处地将消费者引到想要的位置,点上一杯浓郁飘香的饮品,此时的您就可以将自己&埋&进COAST咖啡店专有的宽大舒适的沙发内,慢慢品味着难得的惬意!当然,还有制作过程所产生的咖啡的香气、打奶沫的嘶嘶蒸汽声、调制器具的碰撞声等都是难以复制的优雅。坐在窗边,看看风景,和朋友聊聊心事,在幸福的下午茶时光慵懒地享受一杯香醇的咖啡,是相当惬意的美事一桩。
据了解,COAST咖啡拥有超过30年的意大利传统,完美和优质的咖啡工艺。所采用的咖啡豆是从南美、东非、亚洲等九个盛产咖啡豆的国家进口,按特有比例配比而成,所有COAST咖啡的咖啡豆都以低温缓缓烘焙22分钟。这种方式烘焙出来的咖啡豆比起一般方式烘焙的咖啡豆更能释放出咖啡的天然芳香,口感也更为醇和。在所有的COAST咖啡专卖店,都拥有自己专业的咖啡师,接受过COAST咖啡的意式专业培训,在现场会看到咖啡师以意式热情泡制纯正的意式咖啡。
本报记者郭欣陈思思
COAST咖啡品牌历史
在1971年,一对意大利兄弟Ser?gio Coast咖啡和Bruno Coast咖啡开始成立了咖啡豆批发业务,向餐饮业和意大利咖啡专卖店提供已烘焙过的咖啡豆。凭借他们的意大利背景和Sergio在意大利帕尔马市(Parma)学到的混配和烘焙咖啡豆的经验,Coast咖啡兄弟逐步建立了他们独特的烘焙咖啡豆的风格。他们将咖啡豆经过低温缓慢的烘焙,使制成的咖啡味道更香浓,口感不苦涩。Coast咖啡兄弟更将Arabica与Robusta咖啡豆以6:1的比例混配,研发出只有Coast咖啡才有的口味独特的意大利浓咖啡(espresso)。无论是这种独特的咖啡豆烘焙方式,还是那特别混配的独有咖啡配方Mocha Italia都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Coast咖啡业务的中流砥柱。
现今Coast咖啡已经遍布英国,拥有超过300家咖啡专卖店,其他零售点还包括Ottakers和Waterstones书店、WHSmith和Homebase商店和Marriott酒店等。在英国,不管是在主要街道上,或是购物中心中,以至五星级酒店、办公楼、机场、、地铁站&&人们都可以看到Coast咖啡的咖啡店。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卢嘉靖]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
新闻早班车
青岛区市风采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友情链接:Costa 与星巴克单纯从咖啡的角度来看究竟谁更优秀?
按投票排序
斜腰。看到已经分析的那么详细。我实在不想说。虽然你说的很对。但是你忽略了人的因素。至少在我看来
costa比星巴克的话。costa的半自动机器确实是最好咖啡的基础。但是你要看人的因素。这两家公司都有一个特性。人员流动性太大。所以事实上。如果用半自动机器的话。做的出来的咖啡。差的会比全自动差的多。假定一杯咖啡打分满分是100分的话。costa可以做出15-70分的咖啡。因人而异。而星巴克由于是全自动机器。做出来的咖啡大概是40-60分的咖啡。事实上星巴克的口味更加稳定一些。我曾经在costa喝过流了75秒的美式你能信么!我很无奈的问她你干了几年了。人家说干了两年了。开店开始的元老。半自动机器确实好 但是你要会用。能做出咖啡和能做好咖啡之间的距离那是非常大的。如果人员流动性一大基本是那些新人都是同样进来没多久的老员工带出来的。所以能力可想而知。就跟星巴克我很少喝奶咖一样。打奶是个技术活。指望那些个新人。导管插进去第一声响。心就凉了。-----------强调一下 那个打分制度只是针对这两家的对比。如果按照这个分值给正常咖啡厅打分应该是500分。精品咖啡馆1000分
谢邀。要注意10多年前星巴克也是半自动的,当时我在店里做店员时要求一杯shot要20-23秒内滴露出来,这个时间全靠店员在装粉时最后压那一下的手感。
所以现在评价星巴克不如Coast不好,简直就是现在开始说汽车没有自行车环保一样。星巴克之所以现在选择全自动的方式,在我看来有一下几个原因:星巴克的客源绝对多于COSTA,全自动咖啡机绝对可以提升效率。星巴克和COSAT 都会面临店员流动比较大的原因,因此更考验店员水平的半自动制作手艺,反而没有全自动更容易保证咖啡的品质。全自动咖啡还可以更好的保证店铺咖啡台的卫生条件,COSTA有时咖啡台真是乱的让我惊讶。
本人是美式爱好者,会使用半自动咖啡机制作Espresso(很简单一学就会)。曾在某咖啡贸易公司工作过,藉此机会参加了上海的烘培展,试喝了80%以上参展咖啡豆贸易商提供的免费咖啡。旗帜鲜明地摆明态度:Costa比星巴克更加优秀。着手写下答案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本答案是且仅从咖啡的角度评价两家大型连锁咖啡馆。为了杜绝更多干扰,我的评价基本是基于我喝得最多的美式咖啡(Espresso加水而已啦啦啦啦)。个人口感,喜欢Costa。口感因人而异,难以比较。我们必须借助可以评价的标准。全世界的精品咖啡协会,通常都是使用「杯测」作为评价咖啡的标准。通常来说,杯测的方式有许多种,各个国家各有各的方法,一般是以「巴西式杯测法」为基础。(谁叫巴西是最大的咖啡豆产地呢。)以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的杯测方法最为著名。(谁叫美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呢。)SCAA的杯测方法通常是用来评价精品咖啡,用来评价星家和C家两个大型连锁咖啡馆,未免是杀鸡用牛刀。但我们可以借鉴SCAA的评价咖啡的项目来比较二者的口感。SCAA杯测法的主要评价项目有:干香气Fragrance(咖啡粉的香气)湿香气Aroma(咖啡液的香气)甘甜Sweetness清爽的酸味Acidity风味Flavor明确这五个评价标准后,开始来打分吧。由于本人手头没有两杯咖啡直接做比较,打分全凭记忆,分数全凭感觉。满分为五分。星巴克干香气:2分。显然是烘焙过度,略焦。湿香气:3分。基本上每一杯口感都保持了平均的口感,差不多。就是略苦,苦中带焦。甘甜:1分。基本没有嘛,回味就像嚼烧干了的木头。清爽的酸味:1分。对于深度烘焙的咖啡,要求酸味基本上是缘木求鱼。风味:2分。尚可。Costa干香气:3分。大家去闻一闻两家店的味道,基本就能得出结论啦。当然,C家的奶味有时会略重,不知道为什么。可能点花式咖啡的人比较多。湿香气:3分。一般能达到4分的,但因为咖啡师的缘故,口感不是特别均匀,但一般都能达到3分以上的。甘甜:3分。嘿,这一份属于喉头间的美妙感受,在星家是感受不到的。清爽的酸味:3分。烘焙恰到好处的咖啡豆,酸味中略有果香、橙香,尽管不能令鼻腔都充满了清爽,但确确实实能让人感受到:这实实在在是一杯现磨咖啡啊!风味:3分。能品尝到地道的意式咖啡。尽管他是英国的牌子,创始人确实货真价实的意大利一对兄弟。感觉打分见仁见智。列位知友如有兴趣,也可以借助这个评价标准各自为两家的咖啡打分。上节部分内容引自日本精品咖啡大师田口护所著《咖啡品鉴大全》。理性分析一下,还是喜欢Costa。接下来聊聊原因。决定一杯咖啡的品质好坏的因素有哪些?简单来说有两个:咖啡豆和咖啡师。基本可以这样说:咖啡豆的品质决定了一杯咖啡的天花板,咖啡师决定了该咖啡豆能够到达的高度(等于没说)。决定咖啡豆品质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咖啡豆的产地;二是咖啡豆的烘焙。像星家和C家这样的大型连锁咖啡店,100%阿拉比卡豆还是能够保证。但出于成本、天气、供货来源等因素,我缺乏全面的数据,所以也无从详细比较产地来源。但可以确定一点,大陆的星巴克和北美星巴克的咖啡豆采购来源不一样,大陆的星巴克多数从云南采购咖啡豆,和全球其他产地的咖啡豆混合在一起烘焙,成为所谓的「综合豆」。我当然不是说「综合豆」不好。正是有了「综合豆」+全球采购,才能保证每一杯咖啡都保持差不多的品质,大型连锁咖啡馆才有了生存的可能。同样全球采购的综合豆,从产地选择方面,Costa显然比星巴克更加讲究。Costa号称只有1%的咖啡豆能够进入他们的采购流程,并保证所有咖啡豆都源于雨林联盟(RFA)认证农场的咖啡连锁品牌,第一家从头至尾控制整个咖啡流程制作的连锁品牌。而星巴克方面嘛,上面其实提过的,嗯……其次说烘焙。星巴克的豆子显然都是烘焙过度了。大概也只有他们家敢于采用这样的深度烘焙方式……我认为,采购同样的咖啡豆都使用星巴克的方式烘焙,都会出来那种苦中带焦、焦中带焦木的味道……Costa的烘焙,唔,至少是中规中矩吧。最后说说说人:咖啡师。咖啡师的作用是很大的,好的咖啡师极其难得。所以为了保证出品的每一杯咖啡都有平均的口感,不受咖啡师手艺、心情(误)的影响,他们推广了特有的全自动咖啡机。经过简单培训的咖啡师就能上岗操作,味道差不到哪里去,反正大家都是为了拍照。这样奠定了他们能够极速扩张的基础,漫天遍野都是星巴克的咖啡店。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舍弃了手工而就机器,牺牲一部分味道也就在所难免。牺牲的这部分,就是过度烘焙了咖啡豆。而Costa一直在坚持了半自动咖啡机+咖啡师的模式。培养一个咖啡师很难,咖啡师的水平也较难达到稳定状态,所以口感方面不会像星巴克那样稳定,扩张的速度也受到了限制。但这样做的同时,保证了咖啡的品质和风味,这是喜欢Costa颇为难得的一点。而且,为了培训咖啡师,Costa每年都会举办全球咖啡师大赛。虽然比不上WBC专业,倒也是有模有样,创意咖啡、经典咖啡、速度咖啡都会拿出来一项项比赛。去年中国区的冠军,还去伦敦参加比赛拿了全球冠军。据说这个小伙子现在还在广州某店里当一名普通的咖啡师呢。结论在大型连锁咖啡馆这个维度上,Costa的咖啡品质碾压了星巴克。完毕!(好想去广州尝一下那位世界冠军咖啡师的手艺。世界冠军亲手做的美式,竟然只卖28,也是醉了)
咖啡从业者,培训师,做过咖啡师大赛北京赛区比赛技术和口味评判,利益无关……仅从最基础的ESP评价,北京星巴克的ESP我目前为止没有喝到符合我的最低标准的咖啡,并且星巴克的品控从最初就一直是个问题……我最不好的三次咖啡体验两次在星巴克,一次是MANN(这是最差的一次)。今天只说这两次星巴克的体6验,2001年去星巴克东方新天地店,当时点了一杯ESP,我就站在操作员姑娘对面(恕我不能称其为咖啡师,因为真的达不到咖啡师的标准),那姑娘做完之后端给我,我一饮而尽……没错,是一口咽下去的!这是什么问题?咖啡温度太低!然后口腔里充满了焦糊味和明显的刺激的酸味……我很客气的对那姑娘说:不好意思,你给我的咖啡温度太低了。姑娘瞪着水汪汪的眼睛对我说了三个字:哦,是吗?然后……然后就没了……我灰溜溜了走了……第二次是一个冬天,早上路过清华东门附近的星巴克,那个时间刚开门,进去点了一杯当日外带,吧台很快就给我倒好了,走出门一喝——温的,能一下喝一大口的那种温度。这又是什么问题呢?咖啡是前一天剩下的,早上起来直接加的温……还没热透就赶上我来买咖啡,就卖给了我……在说说COSTA,第一次去COSTA是在北京南站店,那应该是COSTA的第一批店,当时人挺多,也是点了一杯ESP,当我说要ESP的时候,店员有点惊讶,告诉我是一小杯,很苦……我说对,就是要这个……咖啡师制作好以后,端给我,三口喝完,口腔里并没有太强的刺激感,稍稍有些酸……证明咖啡有一点萃取过度,但不严重,完全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后来又去了其他几家店,同样质量不是很差,基本上没遇到让我觉得很差的咖啡。当然也有例外,08年去上海参加食品展,可以去了上海的几家星巴克和COSTA,平心而论星巴克要比COSTA的咖啡做的稍好一些。从我的分析来看,星巴克除了没有很好的学习到意式咖啡的烘焙和制作技术外(我一直都说星巴克只学到了皮毛和样子),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上的问题……这个在很多年前我和星巴克上海第一家店的首任店长聊天时也聊到过这个问题,他也说北京的星巴克要比上海差不少。星巴克这些年可能也意识到了品控和管理上的问题,将几乎所有店的半自动咖啡机换成了全自动的,以避免品控的问题……COSTA在这方面继承的传统还不错,至少豆子的烘焙是得当的,而且老板本身就是意大利人,对对意式咖啡的口味理解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偏差……但从上海店的表现来看也依然有品控的问题……=========咖啡的分割线=========另外反对@拔丝青蛙对意式咖啡概念的理解,他对罗巴斯特豆的理解明显是SCAA的概念,但这是错误的,使用罗巴斯特豆并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用罗巴斯特豆来丰富意式咖啡豆的口味的层次感,弥补阿拉比卡过于柔和而显得单薄的口味,增加ESP的厚重感,这也是ESP所谓的strong的口感所在,strong绝不是苦甚至是刺激,而是柔和的厚重。我们在培训学生时形容是好的ESP的口感应该是想一个人用拳头在顶着你,你可以感受的到它的力量,但不会觉得难受。而不好的口感就像一根手指戳着你的穴位一样,是不舒服的……答主可以好好了解一下意式咖啡的故乡意大利的情况,在整个意大利,只有illy是只生产百分之百阿拉比卡的意式豆,(illy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它的咖啡有多好,而是因为它赞助了威尼斯双年展,那些艺术大咖们把自己捧了起来,意大利人对illy的感情就像雀巢在中国,是哪里都能买的到并且不会太差的咖啡。)其他几乎所有的咖啡企业都是使用阿拉比卡和罗巴斯特的拼配,最经典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就是评论里@何智远所说的8:2的拼配比例,意大利人也叫oro,只要看到oro三个字母,那么他的比例一定是8:2。这已经是意大利几十年来的习惯了……另外说到烘焙,@拔丝青蛙很明显没有搞清楚咖啡豆烘焙程度的分类,把星巴克的自创的FULLCITY和普通滴滤豆的烘焙混淆了,就星巴克的意式烘焙而言,它的FULLCITY在我们职业咖啡人的眼里就是烘焙过度了(这是个残酷的公认的现实),咖啡最忌讳的就是烘出油脂,烘出油脂的结果就是迅速破坏了咖啡的芳香物质(咖啡的香气是大部分靠挥发性脂肪来散发的,您都把脂肪烘出来了,香气哪里还存的住?)这也就是为什么星巴克一直崇尚豆子不能超过一个月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它的烘焙没法长时间保存。我记得很清楚,舒尔茨在他的回忆录里写过一句话,当他在烘焙炉边捧起一把沾满油脂的咖啡豆,闻着深深的焦糖味,心中无比幸福(大概意思是这样),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只能呵呵,真想跟舒大爷说一句,那真心不是焦糖味,是焦糊味!还有就是C家虽然是个英国公司,但创始人却是两个纯种意大利人,他们还是相对比较忠实于意式咖啡的传统……和英国人的咖啡观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不扯那麼多,10分制:C 6 S 5
看到这个问题不请自来。虽然说两家都是大型的连锁咖啡馆,但是我认为Costa还是更优秀的。首先是风格,个人认为Costa更加倾向于意式咖啡馆,而星巴克还是倾向于Take Away为主的美式咖啡馆。Costa大部分都是用比较精致的瓷咖啡杯堂食,而星巴克更多的用的是一次性纸杯。然后是咖啡的制作,星巴克用的都是全自动咖啡机,Costa用的是半自动机。这点上,半自动咖啡机在咖啡师手法好的情况下,出品是要好于全自动机的。另外,Costa更多的会有花式咖啡的选择,比如拿铁,卡布,以及花式白咖啡,这些都是我在Costa经常点的,看上去就很好看,相反,在星巴克没有见到有那么多的,都是纸杯为主的,这点上就比Costa要差一截了。
若是从设备和咖啡豆的品质来讲costa确实应该会做出比星巴克口味好的咖啡,但出品的稳定性往往不理想,还有那两只万年不洗的量杯,看到就立刻让我想起85℃……其实在我眼里这两家店基本一个级别,做的难喝时一样难喝。还有又笨又难看的杯子,服务质量在华东地区也是被星巴克碾压的。我一直觉得用半自动做标准化是件滑稽的事。
谢邀!很抱歉,这个我不能发表评论,因为从事咖啡行业以来还没去喝过星巴克和costa的
大家网评普遍认为Costa口感比星巴克好。。。我觉得这是个人喜好吧。。其实这是占主要,就像有人喜欢喝茅台但是就是有人喜欢五粮液是一个道理的。我是星巴克的前伙伴,现在在咖世家。我觉得吧。。。我个人更喜欢星巴克的咖啡。因为我不太喜欢罗伯斯塔在温度下降后的酸味。。。修改顺便提一下。。。星巴克的星冰乐之所以顺滑。。。是因为星冰乐糖浆。。。那为毛星冰乐糖浆会顺滑呢。。。你们百度吧。。。毕竟我还是很爱星巴克。。。然后就是如果你先喝的星冰乐那么我们costa的酷乐就简直了。。。我是受不了costa的酷乐。。。炒鸡不喜欢香草粉。。。但是有的会喜欢因为香草的味道很大。。。这也是个人喜好吧。。。我觉得costa最好喝的冰饮是草莓豆奶。。。简直了。。。大爱啊。。。多加草莓酱。。。简直就是人生顶峰了。。。完爆覆盆子星冰乐。。。但是不如覆盆子好看。。。至于贵不贵的问题呢。。。costa现在推出的活动都炒鸡实惠。。。是在星巴克木有的那种大优惠。。。现在的券6张一百五还是16OZ的兑换券比网上卖的伙伴券都要便宜。。。而且我说实话。。。。。。现在去喝咖啡的。。。真的只是喝咖啡的多。。。懂得很少。。包括老外。。。见的太多太多太多了。。。醇度酸度不说。。。总之基本看牌子吧。。。
就个人感觉,星巴克品质更稳定,普遍强过于costa(星巴克无数次,Costa仅仅十次不足)。当然每个店面的咖啡师、豆品以及你点的什么咖啡都有影响,不能以一概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COSTA COFFEE(罗斯福店):“COSTA,咖世家咖啡,COSTA始于1971年的伦敦老天堂街,来自意大利的Bruno和Sergio&Costa两兄弟独...”-大众点评网
COSTA,咖世家咖啡,COSTA始于1971年的伦敦老天堂街,来自意大利的Bruno和Sergio&Costa两兄弟独创出了COSTA特有的摩卡意大利混合咖啡豆,并在伦敦市中心开了他们的第一家咖啡店。罗斯福3楼这家COSTA店面积并不大,但店外桌位比较多,店内布局显得很拥挤,几乎操作台和休息区同等大小。COSTA的半自动咖啡机对于美式咖啡来说,非常具有优势。不过说实话每次发挥不太稳定…相对于咖啡,我更喜欢这里的酷冰乐系列,较之星巴克的星冰乐甜度更低,而果汁替代了咖啡,口味非常有新鲜感。至于甜点还没有尝试过。点餐和制作过程还是很快的,服务态度也很好,但由于空间小,服务员似乎更希望顾客点餐后就坐,由他们送餐过去,以免前台拥挤。取餐区也非常奇怪,靠墙一个三角区域,可能星巴克的布局先入为主了。咖世家起源英国,虽然不如星巴克那么知名,但对于快餐咖啡而言,也是不错的选择。
16-02-11 22:46|||
微信关注"点评商家版"官方身份回复用户点评
回应内容应大于0小于500个字符!热点: &&&&&&&&
星巴克的真正对手 Costa来了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说他总能把握最好的时机,并请霍华德·毕哈把不可与邻居为敌的话语写进了《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的第七章首页。不过,这显然并不能阻止“邻居”的强势袭来。
  7月2日,咖世家(Costa Coffee)在中国的第100家门店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开业。而在此前,这里却是星巴克的地盘,并曾经是星巴克在华北区盈利最多的一家店——每天1980多万人次的客流量,日均1000单和3万至5万元的销量额。这是一个如此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刻,以至于咖世家所属母公司Whitbread集团的CEO哈里森(Andy Harrison)为此特意从伦敦飞至北京现场造势,并宣称明年还要在中国再开超过 100家门店。星巴克应该感到坐立不安了。
  2008年12月,麦当劳在美国西雅图星巴克总部前的一根电线杆上架了块广告牌。“4美元是愚蠢的。”上面写道。紧接着是行小字:“我们开始供应即磨咖啡。”去年8月,麦咖啡开始出现在上海、北京的麦当劳门店中。随后,肯德基也加入战团。
  如果说麦咖啡尚不足惧——麦当劳在全球咖啡市场的份额目前只占到1%——但在2006年才进入中国市场的咖世家却可能对星巴克制造出真正的威胁。
  在咖世家的本土市场英国,双方已有过一次正面较量。星巴克于1998年将首店开在伦敦的国王路,并迅速让咖世家落入下风。但到2009年,咖世家成功翻盘,成为英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现在,在星巴克几乎垄断的中国咖啡连锁市场,咖世家也来了。
  这几乎是贴身缠斗。几乎一夜之间,上海的许多星巴克门店旁边都开始出现Costa的招牌。店堂装修和空间则比星巴克更有新鲜感,而其店员与星巴克的店员一样拥有年轻、阳光般的笑容,一样会喊出老顾客的名字。但让中国消费者颇感新鲜的是,这里能与咖啡师面对面交流手工咖啡制作的工艺,倾听打奶沫的嘶嘶蒸汽声。其味蕾世界更有所不同:咖世家提供的是一杯清淡且有完整口感的顶级手工咖啡。
  其扩张速度更令人咋舌。截至目前,咖世家在中国已拥有121家门店(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亚洲区总裁博斯邈(Paul Smith)宣称,今年底将增至 170家,2018年达到2500家,发誓要拿走中国咖啡连锁市场1/3的市场份额。“未来10年,我们新开店的数量如果只在750至1000家之间,那我会感到失望。”他告诉《环球企业家》。星巴克呢?其到2015年的目标仅是1500家。
  人人都看到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增长前景。北京咖啡行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为15%左右,远高于全球的2%。按国际咖啡消费市场平均水准计算,中国内地咖啡市场消费金额约为1万亿元,但目前每年咖啡销售只有700亿元,显然市场刚刚处于井喷前夜。
  不过,也许舒尔茨对此并不太在意。经历2008年的谷底体验(当年净利润仅为3.155亿美元,同比下滑53%)后,这位2008年1月重返CEO一职的星巴克灵魂人物声称,那种只追求规模的增长已成为一种“致癌物”,现在则要靠“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对每一项投资——从开设新店、投广告到推出新品牌——都进行定量的认真研究。
  显然,这给了咖世家快速跟进的机会。博斯邈说,咖世家在中国发展能如此强劲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南北方各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华联和悦达。
  在北京,华联咖世家(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日开出了第一家门店,3年后,已发展连锁门店43家,这个速度几乎是星巴克同期在北京发展门店速度的2.5倍。而一些星巴克与华联租约到期的门店很自然地挂上了Costa的招牌。
  进入中国市场12年的星巴克完成了咖啡文化的普及教育,但现在,其它对手也在纷纷抢夺此前由星巴克几乎垄断的咖啡连锁市场。去年收购太平洋咖啡的华润集团已确定1000家店的开店目标,来自新加坡的豆和茶叶(Coffe Bean&tea Leaf)正在上海地区强势扩张,另有中国本土一众模仿者紧随其后。
  咖世家能后来居上吗?
  选址的战斗
  与当年麦当劳和肯德基街头对峙一样经典的是,咖世家选择了紧邻星巴克生意好的门店布局。
  华联咖世家市场拓展部总监喻山虎对《环球企业家》说:“选址的最重要标准是找到目标消费者。”如果用数值衡量,日均客流量2万以上的高档购物中心;可租赁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外籍人员及白领较多的写字楼和外交公寓,都是咖啡消费客群可能聚集的地方。而这样地段更细致的考察至少需要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的不同时段看上三次。
  尽管这种选址的方法与星巴克异曲同工,但是咖世家的贴身战术,不仅节省了市场分析和考察的种种工作成本,而且巧借星巴克在消费者心中先入为主的地位,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而对于黄金地段的争夺,咖世家可谓不惜血本。有业内人士透露,星巴克之所以放弃T3航站楼的绝世好位,就是因为租金上涨,咖世家拿下这个店址付出了相当高的成本。
  付出高昂的代价,拿到独一无二的地段意味着竞争者就此失去了机会,也意味着品牌的高曝光率。不过,一旦经营不善再从这里撤出,那时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显然,咖世家不顾忌后者。华联咖世家培训经理张景润对《环球企业家》说:“几年前,当有人从咖世家的店面经过时,经常会说&又一家模仿星巴克的店&。那时的咖世家的确很不知名,而现在,咖世家在市场上给予了消费者不一样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顾客走进了这家与星巴克很不相同的咖啡店。”
  倘若认为这就是咖世家的选址战略那就大错特错了。博斯邈说:“找到实力雄厚的中国本土公司合作是最好的发展方式。”
  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咖世家花了3年时间做中国市场调研,其中除了调研消费者心理、市场状况,重点的一项是选定合适的合作伙伴。2006年,英国Whitbread集团与悦达集团各注资51%和49%,成立悦达咖世家(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的开拓与运营。
  在北方区伙伴的寻找中,咖世家早先与王府井百货集团有过频密的接触,但最终没有达成结果。在与华联集团的接触中,现任华联咖世家总经理的罗志伟当时的判断是:“这个品牌能够顺利地在中国市场得到认可。”
  2008年,华联咖世家由英国Whitbread集团与华联集团各出资50%组建,负责咖世家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北方区的开拓与运营。华联集团用 70家大型超市和百货商场以及10家购物中心给咖世家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甚至依仗华联的行业名头,咖世家能轻松获得大型高档商场的独家进驻权。以北京为例,从日北京第一家门店开业算起,华联咖世家用3年时间发展连锁门店43家,这几乎是星巴克在北京发展门店速度的2.5 倍。
  同样是合资公司模式,星巴克的伙伴美大、美心、统一,明显不具备北方区咖世家伙伴华联集团的渠道优势。更严重的是,星巴克的部分门店的租主就是华联。可以想象,星巴克从华联搬出的那一天就是咖世家进入的开始。这一天已经不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咖世家的母公司Whitbread集团大胆放权,让熟悉中国情况的当地合作伙伴做决策,同时用全球统一的设计要求、培训体系、运营管理等标准去控制发展的质量。甚至关系到单店盈利能力的选址工作,也不需要提交总部审批。
  以北京选址项目为例,星巴克的做法是先后报给上海和美国审批,总部同意后,需要拍摄店面图片传给远在美国的设计团队制作,这个流程完成至少需要8个月的时间。而与之相比,咖世家的北京选址项目流程简单很多,经华联咖世家总经理审批后,审批就此完成。在项目签约过程中,本土设计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项目合同签订后工程团队立刻装修。
  这种看似放手让咖世家在中国野蛮生长的做法,大大缩短了决策速度,推助了咖世家的迅速扩张。不过,咖世家也面临很多挑战:优质的地段供不应求、市场分散对物流的挑战以及专业人才的极度匮乏。博斯邈深知,在中国的发展要与基础设施、消费市场的发展一致,不能以降低质量求速度。要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路是调配好资源,在扩展的同时保持有序的经营。他说:“在很多亟待完成的事情中,最难的就是判断先做哪一个。我要很小心地分析哪件事是目前最重要的。”
  制造新选择
  自我修正的过程,当然会让舒尔茨心情复杂。不过,咖世家与星巴克咖啡口味的反差冲击,则令他陷入另一种危局。
  1999年,星巴克将美国咖啡文化带到了中国。在咖啡文化空白的中国市场,中国人欣欣然地接受了星巴克的苦和厚重的口感,舒尔茨找到了属于他的一段美妙时光。不过,咖世家显然也是有备而来的。
  咖世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意大利兄弟Sergio Costa和Bruno Costa在伦敦伯朗斯区旧天堂街建立了烘焙工厂。33年的岁月凝练,直至今日,运往全球各地包括中国地区的咖啡豆仍旧出自该厂。咖世家是第一家体现“从豆到杯”理念的咖啡连锁品牌—从原豆的采购、存储、混合、烘焙、研磨,到制作咖啡,没有任何第三方参与。
  咖世家将传统的意式烘焙法加以改良,采用缓慢烘培法(烘焙多于14分钟以上被誉为缓慢烘焙),用22分钟左右来唤醒每一颗咖啡豆的天然香气。尽管这样做会大大降低产量,但生豆的天然油脂得以充分保存,经由研磨时才充分释放出来,这比一般方式烘焙的咖啡豆口感更为醇和,尤其是避免了高火短时间烘焙出来的焦苦味。
  咖啡烘焙大师每星期监督烘焙大约35吨咖啡。在烘焙车间里,咖世家的全球首席品鉴师詹纳罗·佩利西亚(Gennaro)与团队每天对咖啡样品的酸度、醇度、甜度、苦味和香气进行精密的检查、杯测和记录,然后决定是否允许运往世界各地的门店。詹纳罗说:“我能够品鉴出数千种不同味道咖啡豆的细微差别,每一颗味蕾能帮助我辨别出任何瑕疵,这可以确保咖世家咖啡的品质。”咖啡品鉴师的舌头就像歌手的嗓子一样重要。2009年,咖世家在伦敦劳埃德保险社为詹纳罗的舌头投保1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亿元)。
  浓缩咖啡(Espressso)是咖世家咖啡的灵魂和基底。通常一杯Espresso需要7克粉,在20至25秒内,通过9帕斯卡的压强,萃取出来30毫升的液体。而在其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配比,加上巧克力变成摩卡,加上奶沫变成卡布奇诺。正确操作出品的Espresso,表面有一层3毫米厚的金黄色油脂,这是一杯咖啡的生命。避免这层油脂会被空气氧化,需要15至30秒内喝掉或者进行调配。如果操作时间太长咖啡的苦味就会加重,时间太短则会造成口感、香气、回味等层次性的缺乏。
  一杯完整的咖啡体验还包括与环境交互的感受。在设计上,咖世家的后台呈半开放状,顾客可以全方位地看到咖啡豆变成一杯咖啡的全过程。手工咖啡炮制过程所产生的:咖啡的香气、打奶沫的嘶嘶蒸汽声、调制器具的碰撞声等都是难以复制的体验。
  最难控制的是粉的研磨粗细,咖世家的独特做法是每天做研磨剂量检查。咖啡粉的粗细可以通过20秒的咖啡流量来衡量。如果粉的颗粒粗,粉末间的缝隙就大,流出的液体会多。相反,如果粉末磨得细,同等时间流出的液体就少。当粉末的粗细度适当,20秒内会流出30毫升的液体且不超过正负2毫升的误差,这个检查每天至少三次。由于每次流出的毫升不同,记录在考核表上的数值连起来就像心电图的曲线,因此这项关键性的检查也被称为心跳图。在咖世家店内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咖啡师,因为他们必须都是会炮制咖啡的专业人员。咖啡师的手艺决定了一杯咖啡的完美程度:研磨咖啡豆的均衡度、正确的咖啡粉使用量、控制冲泡咖啡粉的高温水压、萃取咖啡的时间等。正因为对咖啡师的依赖程度,咖世家在培训方面投入极大。成为一位咖啡师至少需要接受2个月的全面技艺培训,成为一位咖啡大师(Barista)需要在获取咖啡师资格后再进行半年的系列学习,考试通过才可以获得象征荣誉的Barista资格。
  咖啡大师是咖世家基层监控的灵魂人物。他的职责包括监控门店咖啡品质、指导别人、负责门店的咖啡出品。按照每个门店规模的不同,通常配备1至5个咖啡大师。咖啡师的身份很容易通过衣领上的豆子辨认,戴一颗豆的是咖啡师,两颗豆的是咖啡大师。
  在咖世家北京国瑞店里,咖啡大师向《环球企业家》展示了一杯咖啡的完整制作过程,其中最为讲究的几个环节可以从以下表述中窥见一斑。首先要在蒸打牛奶的容器上佩戴了一个温度计,将最佳温度控制在140°至160°之间。在咖世家分店每周安排表上这样规定:所有温度计至少一周测定一次。
  在牛奶品质的控制上,咖世家选用的是脂肪含量和营养成分有保障的万德妙牛奶,这种牛奶蒸出的奶沫密度均匀,可以托得住一把不锈钢勺子,而且它清淡的口感也不会夺走咖啡的味道。
  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整个制作不借助任何工具调制混合,完全靠咖啡师手腕的力量完成工序。咖啡粉经过敲、压、转、擦四个环节后放到咖啡机上萃取。之后咖啡和牛奶的混合也有很多学问,如果注入的不够平缓,咖啡的口感会有所逊色。
  咖世家的咖啡杯可以较好保持咖啡的温度,是咖啡器具中较为讲究的一种。咖啡在正式入杯之前,咖啡师会首先温杯,以避免杯子的温度影响到咖啡的味道。咖世家不提倡顾客在门店使用外带纸杯。如果顾客有外带要求,咖世家会提供隔热瓦楞杯,以便能最大程度保留咖啡的温度和口感。
  完全迥异于星巴克的口味,咖世家的咖啡豆由于烘焙浅,味道清淡且比较完整;而星巴克咖啡豆的烘焙深,口感苦且比较厚重。而对于两种口味的评判,哥伦比亚咖啡协会驻华总代表吴佳航对《环球企业家》说:“烘焙浅对咖啡豆的质量要求更高,因为焦的味道会掩盖原有的品质或瑕疵。换句话说,我要品尝一杯好咖啡,不会是烘焙深的。”
  这也让咖世家的处境十分危险,它等于拿自身的口味挑战整个市场。面对这样的情况,吴佳航说:“咖啡的消费者会向追求咖啡品质的方向去演化。当这不只限于星巴克时,消费者在对比中有更多的选择。”
  另一种选择
  对咖啡工艺的回归,也促使咖世家必须接近甚至超越星巴克体验文化。
  星巴克认为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星巴克致力于抢占人们的第三滞留空间,把赚钱的目光紧紧盯住人们的滞留空间。现场精湛的钢琴演奏、欧美经典的音乐背景、流行时尚的报刊杂志、精美的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力求给消费者营造高贵、时尚、浪漫、文化的感觉氛围。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让喝咖啡的人感觉到自己享受咖啡时,不仅在消遣休闲而且还能体验时尚与文化。
  如果三四个人一起去喝咖啡,星巴克就会为这几个人专门配备一名咖啡师。顾客一旦对咖啡豆的选择、冲泡、烘焙等有任何问题,咖啡师会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使顾客在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的同时,体会到星巴克所宣扬的体验文化。这不仅让顾客获得心理上的莫大满足,而且星巴克还可以获取高额利润。
  不过,现在咖世家也能做到这些并有所超越。不同于星巴克强调的家与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咖世家极力营造的是“家”的感觉,这也区别于当年麦当劳打造的快餐的“家”。乘兴而来时,有人分享;满腹委屈时,有人倾听。甚至不用开口,咖啡师就会把那杯常点的咖啡送到面前。许多咖世家的追随者走进门店感受的正是喝咖啡的体验,打奶沫的嘶嘶蒸汽声、咖啡磨具碰撞声、训练有素的咖啡师与自己亲切的交谈。
  咖世家店内空间相对宽松,可以做到人均2平方米的使用率,给顾客一种安全感和舒适度。在店内布局上,每一个区域都有独特的讲究。“点单区”通常设在店门口处,便于一进门的顾客可以得到招呼;放置宽大沙发、低垂吊灯的相对独立空间,被称为“客厅区”,模仿的是家里客厅的气氛;“商务区”的彩条沙发设有扶手,避免人慵懒地堆坐着,适合长时间谈判;“便捷区”给短暂停留的顾客使用,放置的是软面的木质桌椅。为了增加店内的新鲜感,咖世家店内几乎每把椅子的形状和颜色都不尽相同,把不同花式的椅子穿插放置&&在细节上的精雕细琢,让顾客产生“总是不一样”的错觉。
  同时,咖世家的每个店会根据基础的房屋形状、天花板颜色等不同在设计上有所变化,但是基础的元素不会变。桌椅、壁画、灯饰等陈设需要从英国总部的图片库中选择,以保持氛围传递的一致性。
  如果在店里遇到博斯邈一点也不奇怪。他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去门店巡视,对照咖世家规则(costa cheak)检查人员的分配、服务、咖啡出品等各项工作。“我更喜欢去和消费者交流,去了解真实的市场。” 博斯邈说:“顾客对店面设计、口味和服务的建议是我们改进的依据。”咖世家每周都会做一次顾客分析(customer touch)。例如,今年流行草莓口味,就是从客户分析中获得的。
  吴佳航说:“虽然,这与星巴克的熟客文化形式上区别不大,但我个人感觉咖世家的店面氛围更亲切更像回到家。”
  从表面上看,咖世家复制了星巴克的体验文化。实际上,咖世家是将享受家庭文化与手工咖啡的感觉完美融合。这也正符合他们印在卡片上的口号:提供无与伦比的咖啡体验。
  “早到中国的星巴克占有先天的优势,但和数年前的英国一样,那时候星巴克还是第一大咖啡品牌,现在咖世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首选。”博斯邈说:“谁跑得更快?谁走得更远?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选择。”(本刊记者王卜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梁嘉亮)
11-09-22·
11-09-21·
11-09-21·
来到腊月时节,重温2011年我们体验过的优雅之地…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时尚品牌栏目
广东·大视野
奢侈品是个人品位、个人生活价值及情感的结合体…
高清影视剧
优雅LADY GAGA?你能想象曾穿出位生肉装的她身穿白色公主裙…
我这一生称得上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换…
搜狐华南社区版主共聚长隆欢乐世界...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大利咖啡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