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开动脑筋添加运算符号想一想,哪个汉字拆开后,可以和左边的两个独体字形成对偶关系? 一人(大)、日月(明)、

现代汉字学形成性作业及答案2
现代汉字学2
一、名词解释  
&1.拥字量:
答: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一种笔画数拥有的汉字数量就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例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一画的汉字有“一、乙”两个,笔画数1的拥字量就是2。
答: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由笔画组成,具有组配汉字功能,例如“种”由“禾、中”两个部件构成。  
解题提示:解释这个名词,“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不可缺少。  
3.字符  
答:字符是分析汉字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例如“灯”中的“火、丁”都是字符。  
4. 记号  
答:记号是和整字的读音和意义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字符的类别之一,例如“河”中的“可”。  
5. 笔形  
答:笔形指汉字笔画的形状,包括基本笔形和派生笔形两种,例如汉字笔画横的笔形是“一”。  
1.分析汉字的结构,要区分(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要区分(溯源)分析和(现状)分析。  
2.从外部结构看,汉字的构成成分可分 (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
3.现代汉字的基本笔形是(横)、(竖)、(撇)、(点)和(折)五种。
4.笔画组成汉字有(相离)、(相接)和(相交)三种类型,例如“十、丰、车”是(相交),“川、二、三、八”是(相离),“工、口、厂、凹”是(相接)。
5.书写汉字“有、在”等,第一笔要先写(横),写“小、水”,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6.部件拆分可分为(层次拆分)和(平面)拆分,例如“想”先拆分为“相”和“心”,然后把“相”拆分为“木”和“目”,这就是(层次)拆分,把“想”一次性拆分为“心、木、目”,就是(平面)拆分。
7.(分隔沟)是拆分部件的显性标志。例如“部、厢、栓”有(两)条(分隔沟)。
“等”可以拆分为“竹、寺、土、寸”,其中“竹、土、寸”是(基础)部件,“寺”是(合成)部件。  解题说明:“竹”依据国家部件规范不拆分。
9.汉字部件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名称,合体字有八个部位,其名称是(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内心外框)、(中腰四角)。例如“厕、历”外部的部件叫(厂字头),“想、念”的“心”叫(心字底)。
10.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是(独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是(合体字),例如“企、它”是(合体字),“冉、及”是(独体字)。
根据字符和字音字义的联系,可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类,例如“病”,其中的“丙”是(音符),“疒”是(意符),又如“鸡”,其中的“鸟”是(意符),“又”是(记号)。
12. 从部件组合模式看,“江河”是(左右结构),“国阔”是(包围结构),“草总”是(上下结构)。
从外部结构看,现代汉字是由(笔画)、(部件)构成的,从内部结构看,现代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构成的。 
现代汉字的新六书是(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合体记号字)。
&三、判断正误  
1.“凹”字由五画构成,“及”字由三画构成,“鼎”字由十四画构成。()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鼎”字为十二画,不是十四画,注意这个字的正确写法。  
2.现代汉字通用字的笔画大多在十五画左右,所以非常复杂。()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从统计情况看,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汉字,以九画为最多,汉字有结构复杂的也有不少结构简单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汉字全是复杂的。  
3.单笔画也可以构成部件,部件也可以等于整字。()  答案:正确  分析说明:由笔画组合构成部件是常例,笔画直接构成部件是特例;部件一般要小于整字,这是常例,部件等于整字,这是特例。  
4.字符和字符组合构成的字是会意字和形声字。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现代汉字新六书中除了独体记号字以外,其它五种都是字符和字符组合构成的,所以不一定就是会意字或形声字。  
5.基础部件就是笔画少的部件。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基础部件是不能再分析的部件,有些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但各个成分相互交错,无法拆分,只能作为独立的部件处理,例如“秉、垂、禹、禺、重、柬”等。但要注意的是,这类汉字计算机编码学家主张拆分,认为拆分越细越好,比如“帆”,五笔字型拆分为四个部件。  
6.“禾”在“香”中是一级部件,在“揪”中是二级也即末级部件,它们都是基础部件。()  答案:正确  分析说明:一个具体的部件是一级部件还是末级部件要结合具体的汉字认定,不是固定的。  
7.“泰、奉”等字上部分的部件不成字,叫做特殊部件。( )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部件不成字不一定就没有构字能力,例如部件“
”还可以构成“春、秦、舂”等字。成字部件和特殊部件是两个分类角度,没有对应关系。  
8.孤独部件就是不和别的部件发生组合关系的部件。()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孤独部件就是特殊部件,它只是没有构字能力,只能出现在一个汉字中,但不是不能和别的部件组合。  
9.古代的独体字在今天不一定就是独体字,可能是合体字。()  答案:正确  分析说明:由于字形结构发生变化,古今合体字和独体字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象”古代是独体字,现在是合体字,“及”在古代是合体字,现在是独体字。  
10.现代汉字绝大多数是由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合体字。()  答案:正确  汉字系统中,只有少部分是独体字,大部分是合体字。  
11.构成汉字的意符和传统的偏旁相当。()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意符’音符和记号都相当于传统的偏旁,应该说汉字的字符和传统的偏旁相当。  
12.从现代汉字角度看,“江河淌波”都不是形声字。()  答案:正确  分析说明:这几个汉字都是传统的形声字,但从现代汉字学角度看不是形声字,主要是音符与字音不一致。  
13.“视”是现代汉字新六书中的形声字,不是会意字,也不是意符加记号。()  答案:正确  分析说明:这个字的意符是“见”,同字义有联系;音符是“示”,与字音完全一致。  14.古代汉字中的音符和意符,在现代汉字中只要和字的音义没有联系,就可视为记号。()  答案:正确  分析说明:记号就是同整字的音义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提示:这里的意符还包括古代汉字会意字中的意符。  
15.“治、怠”中的“台”,原来是音符,现在应该看作是记号。()  答案:正确  分析说明:“台”在这两个字中已经失去了指示字音的功能,只能看作是记号了。  
16.古代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现代汉字的类别并不一致。()  答案:正确  分析说明:现代汉字新六书已经没有象形、指事类别,古代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也不一定就是会意字和形声字。  
17.从来源看,“射”表示一个人的身材比较矮小,所以用“寸”和“身”构成。()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射”字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个弓箭,右边是一只手(即寸字),后来汉字形体发生了变化,左边的弓箭讹变成了“身”,其实“射”字与“身”毫无关系。  18.“歡”字的左偏旁简化为“又”,依此类推,“灌”字的右偏旁也可以简化为“又”。()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灌”字左边如果简化为“又”,这个字写作“汉”,就与汉族的“汉”字字形没有任何区别了,所以简化汉字不是所有字都可以类推简化的。  
19.繁体字就是笔画多,结构复杂的汉字,例如“鏊、鹰、戆、瀚”等。()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繁体字与简化字相对,不是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都是繁体字,只有被简化字取代的汉字才是繁体字,这几个汉族笔画很多,可以叫做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但不能叫做繁体字,繁体字是个专门的术语。  
20.简化字就是笔画少,结构简单的汉字,例如“人、上、几、一”等。()  答案:错误  分析说明:简化字是个专门的术语,特指简化改造繁体字形成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种说法只有______是正确的。  
A.汉字的外部结构分析就是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B.汉字的外部结构分析就是要分析汉字的字义。  C.汉字的外部结构分析就是要分析字音和字义。  D.汉字的外部结构分析不涉及汉字的字音字义。  答案:D  分析说明:汉字的稳步结构分析就是分析笔画、部件,只看结构,不看音义。  
2.下列说法只有______正确。(说明,练习册目的题是错的,要将不正确性为正确)  
A.部件是对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构字单位。  B.字符是对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构字单位。  C.笔画是对汉字内部结构分析得到的构字单位。  D.部件是对汉字内部结构分析得到的构字单位。  答案:A  分析说明:汉字的外部结构分析是分析笔画部件,内部分析是分析汉字的字符与音义的关系。
3.下列关于笔画的说法,()不正确。
A.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B.书写笔画时,运笔方向不能改变,否则就是多笔
C笔画数在9--11画的汉字数量最多.
D.各种笔形中,横画的使用频率最高
4.《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笔画最多的汉字是()
A.爨& B.齉&
D.矗&&& 答案:B
5.下列说法______是正确的。 
 A.字符和音符相当。  B.字符和部件相当。  C.字符和偏旁相当。  D.字符和意符相当。  答案:C  分析说明:音符、意符都只是汉字字符中的一部分,而字符是汉字内部分析的所有结构成分,与偏旁相当。字符和部件分类角度不同,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具体建议参考《学习指导书》的分析。
6.下列说法______不正确。  
A.有些部件由笔画构成。  B.大多数部件等于整字。  C.有些部件由单笔画构成。  D.大多数部件小于整字。  答案:B  分析说明:部件等于整字是特例,大部分部件要小于整字。  
7.下列汉字笔画的分析,______是正确的。  
A.“凹”字由六画构成。  B.“凸“字由三画构成。  C.“象“字由十一画构成。  D.“啭”字由十二画构成。  答案:C  分析说明:注意“象”中间扁口中的那一笔与下面的一撇是连通的。  
8.关于部件的评说,______不正确。  
A.一般地说,部件要大于笔画。  B.一般而言,部件要小于整字。  C.基础部件就是比较特殊的部件。  D.“吊”中的部件都是成字部件。  答案:C  分析说明:基础部件和特殊部件分类角度不同,前者是从结构成分的多少划分的,后者是从组字能力划分的,二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注意部件划分有三个角度六个类别。  
9.下列说法,______不正确。  
A.部件和整字的界线划分是截然分明的。  B.同一个结构单位,有时是部件,有时是整字。  C.“工”是部件,也可以是整字。  D.从某种意义上说,“公、贡”也是部件。  答案:A  分析说明:部件和整字的划分具有相对性,一方面,部件和整字本身就有交叉,有些汉字整字和部件是一致的,部件就是整字,另一方面,作为整字出现的部件,在别的汉字中可能就只是部件而不是整字。B、C、D的说法有一致性,都认为部件和整字的分别有相对性,是正确的。  
10.古今汉字的联系,()的说法正确
A.古代的象形字,今天是独体字
B.古代的指事字,今天是合体字
C.古代的形声字,今天是合体字
D.古代的汉字结构与现代汉字结构不一定相同 答案:D
11.现代汉字由()个部件构成的占多数。
D.5&&& 答案:B
12.部件组合模式有四大类,其中()的汉字组合数量最多。
A.左右结构& B.上下结构&
C.包围结构& D.框架结构&&
13.下列各种说法,比较而言,只有()是正确的
A.所有的汉字都是由意符组成的
B.所有的汉字都是由音符组成的
C.所有的汉字都是由记号组成的
D.所有的汉字都是由字符组成的& 答案:D
&14.一个字符,在不同的字中,所属的类别不完全相同。据此看,下列说法()正确。
A.“神祖祈祷社”等字中左边的字符的都是意符。
B.“枷架柿柏沐松”字中的字符“木”都是意符。
C.“码驶驾驷驻”中的“马”分属不同的字符类别。
D.“红绝嫉妒”中左边的字符今天看都是属于意符。 答案:C
五、分析题
1.指出下列部件的名称:
纟:绞丝旁&&&&
虫:虫字旁
辶:走之儿&&&&
钅:金字旁&&
女:女字旁&&&&
宀 :宝盖儿&&
尸 :尸字旁&&&
彳:双人旁&&
忄 :竖心儿&&&
心:心字底&&
扌 :提手旁&&&
攵:反文旁&&
氵 :三点水旁&&
灬:四点底&&
牜 :牛字旁&&&
犭:反犬旁&
疒 :病字头&&&
皿;皿字底&&
礻 ;示字旁&&&
禾:禾字旁&&
穴 :穴字旁&&&
艹:草字头&
讠 :言字旁&&&
贝:贝字旁&&
足 :足字旁&&&
亻:单立人&&
冫 :两点水&&&
刂:立刀儿&&
厂 :厂字头&&&
口:口字心&&
山 :山字旁&&&
广:广字头&&
心 :心字底&&&
手:手字旁&&
牜 :牛字旁&&&
门:门字框&
阝 :双耳刀&&&
雨:雨字旁&
2.指出下列合体字的组合模式:
嚷:左右结构&&&
然:上下结构&&&&
鑫:上下结构&&&
亟:框架结构&&&&
摊:左右结构&&&&
区:框架结构&&&
胃:上下结构&&&&&
囚:包围结构&&&
雕:左右结构&&&&&
匍:包围结构:举:上下结构&&&
臭:上下结构&&&&
赶:包围结构&&&&&
聂:上下结构
3.下列字中的字符“木”,有没有理据性?请分析原因。
李 朴 柜 桂 染 柒 杀 样 桔 梨 林 棋
答:李:有理据性,“李”指李子树,与“木”有关系。
(“李”作为姓氏时“木”没有理据性)
  朴:没有理据性,字义发生了变化,这个字本义指没有加工的木料。
  柜;有理据性,“柜”是木料做的。
  桂:有理据性,“桂”是树木的一种。
  柒:没有理据性,字义发生了变化。
  样:没有理据性,字义发生了变化。
  桔:有理据性,“桔”是果树之一。
  梨:有理据性,“梨”是果树之一。
  林:有理据性,两个“木”并列,表示树木很多为林。   
棋:有理据性,“棋”是用木头制作的。
&4.分析下列繁体字和简化字在意义卡是不是对应?说明使用范围。
后-後 几-幾 电-電 图-圖 干-幹
发-發 云-雲 谷-穀 叶-葉 飞-飛
答:后-後:不对应。简化字“后”可表示皇后、后来、落后,繁体字只能表示落后、后来意义,不能表示皇后。
  几-幾:不对应。简化字表示茶几,繁体字表示几个,所有表示茶几时不能用繁体字。
  电-電:对应,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自由替换。
  图-圖:对应,可以互相替换使用,当然必须是允许使用繁体字的场合。
  干-幹:不对应。简化字表示干支、干戈,这些意义不能使用繁体字;繁体字表示事物的主体部分,如树干、枝干、骨干,这些意义可以使用繁体字。
  发-發:不对应。简化字“发”可以表示头发、发展两个方面的意义,繁体字只能表示发展方面的意义,所以在表示头发这类意义时不能使用这个繁体字。
  云-雲:简化字“云”可以表示云彩、说话两方面的意思,繁体字只能表示云彩的意思,所以“古人云”、“人云亦云”之类的意义不能使用繁体字。
  谷-穀:不对应。简化字表示山谷,繁体字表示稻谷,繁体字不能用来表示山谷的意思。   
叶-葉:简化字是个多音字,表示树叶、和洽的意思,繁体字只能表示树叶的意思。
飞-飛:对应,可以通用。
六、问答题  
1.部件可分哪些类别?举例说明。  
部件可以从三个角度划分类别。  从是否成字看,可分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例如“病”,其中的“丙”是成字部件,其中的“疒”是非成字部件。  从结构成分的多少看,部件可分合成部件和基础部件,合成部件还可以继续分析出下一层次的部件来,基础部件是末级部件,不能再进行切分。例如“想”,其中的“相”是合成部件,还可以切分为“木、目”,
“木、目”和“心”是基础部件。  从构字功能看,部件可分通用部件和特殊部件,通用部件是可以参与构成两个以上汉字的部件,特殊部件只能构成一个汉字,例如“压”,其中的“厂”是通用部件,“圡
”是特殊部件。   
2..汉字结构从内部分析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汉字从内部分析,其结构有六种,即新六书。  会意字:全部由意符构成,例如“从、林’等字。  形声字;由意符和音符构成,例如“妈、爸、竿”。  半意符半记号字:由意符和记号构成,例如“江、河”。  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例如“础、码”。  独体记号字:由一个记号构成,例如“山、人、手”。  合体记号字:由两个以上的记号构成,例如“象、苦、声、音”。
3.什么是汉字的理据性?现代汉字的理据性情况怎么样?举例说明。  
理据性就是文字的字理,就是文字形体是这样构造而不是那样构造的道理和依据,实用的文字都有一定的理据。汉字的结构是有一定的理据性的,这也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汉字从内部分析看,是由各种各样的字符构成的,这些字符中的大部分同字义或字音有联系,少部分因为字音和字义的发展而成为记号,但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的理据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表示意义方面。  从字符和字义、字音联系情况看,结合现代汉字的新六书来考察,现代汉字的理据性有种种不同的情况:会意字的字符和字义密切相关,例如会意字“吠”从口从犬,表示狗叫,会意字“鸣”从口从鸟,表示鸟的鸣叫,都是有理据性的。形声字的构成字符同字音或字义相联系,是有理据性的,形声字“妈”用女的意符,表示这个字义与女有关,用“马”的音符,表示这个字音与马相同。半意符半记号字,其中的意符是有理据性的,记号没有理据性,属于半理据字,例如“河”,其中的意符“氵”(水的变形)与字义有联系,音符“可”与字音相差很远。半音符半记号字,其中的音符是有理据性的,记号没有理据性,属于半理据字,例如“毕”,“比”表示字音,“十”与字义没有联系。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中的字符,同字音和字义都没有联系,是无理据字。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看,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为50%。  
4. 字符可分哪些类别?举例说明。  
字符是汉字内部分析得到在结构单位,根据字符在汉字中的功能,可以把字符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意符,就是与整字的意义有联系的字符,例如“桉、柳、桦”中的“木”,指示这几个字的意义类属。第二类是音符,就是与整字的读音有联系的字符,例如“胎、抬、苔”中的“台”,与这几个字的声韵母相同。第三类是记号,就是与整字的字义和字音都没有联系的字符,例如“圣”字中的“又”和“土”就是记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 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  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1.从方块字说起&  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2.说“一”&  “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3.神从天降&  “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这也是许慎的解释。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这说明古时候人们把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看成是神支配的。这种崇信神灵的观念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失。&  二 从汉字看古人的伦理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主要是三纲五常。“三纲”简单说,就是大臣要按照君王的意志办事;子女要按照父亲的意志办事;妻子要按照丈夫的意志办事。“五常”就是每个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人们在造字和讲解字义时,也常常把这种伦理观念加进去。&&1.君、臣、民&  “君”的古字上面是两只相对的手,双臂内侧是个“口”,像个正面坐着处理政务的君王。“臣”的古字像个面向左边趴在地上行匍匐礼的大臣。“民”的古字像个面向左的男人与女人的结合体。到了汉朝,君王的正面坐形改成了面向左的侧面形,就是现在的“君”字。臣和民应该面向君王,表示服从和恭敬,所以面向左改为面向右,成了现在的“臣”和“民”。&&2.无子不孝&  “孝”字的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子”,是小孩搀扶着老人的形象。孝就是尽心奉养父母,照顾父母的意思。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大都提倡孝道,对不孝的子女要定罪判刑。不孝的罪行中,最严重的是没有后代,没有子女的人被看成大不孝。维护这种观念的人就把“孝”字中的子解释成男孩子,说没有男孩子的人就是不孝。&  “好”字左边是“女”,右边是“子”,意思也是多生孩子就好。这种生育观念到了现在还有影响。&&3.带“女”字的贬义字&  在强调男子重要的同时,是贬低妇女的作用。“女”的古字像个双手交叉在胸前(也有的像双手被绑在身后)跪在地上的女人。这说明商朝时妇女就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了。社会不但歧视妇女,而且还把许多坏人坏事和妇女联系在一起。人们在造一个字时,如果是贬义,就把“女”字加进去。比如奴隶的“奴”、奴颜婢膝的“婢”、贪婪的“婪”、佞臣的“佞”、奸人的“奸”、妨碍的“妨”以及“娼妓”、“嫉妒”、“妖媚”等等。&  女子应该呆在家里,这样才平安,所以“安”上为宀(房子的符号),下为女。如果走出家门就会引起麻烦。两个女人在一起会成为“奻(sòng)”,意思是争论、争吵;三个女人在一起就会成为“姦(jiān,简化字同‘奸’)”,意为邪恶、奸诈。因此对女人要严加管束。“妥”字上为“手(爪)”,下为“女”,意思是管束住女子才能安妥。&  压迫歧视妇女,反对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观念到了20世纪才开始清除。&  汉字简化,古今贯之&  汉字至今起码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悠久的汉字发展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它的形体是在不断地趋于简化。再早的不说,就从甲骨文到金文(钟鼎文)、小篆的演变,从小篆又到隶书、楷书的演变,哪一个阶段其实都是形体简化的过程。这里面,以从小篆到隶书的变化最大。尽管小篆比起金文、甲骨文来已经简化多了,但今天我们认读起来仍很困难,可是认隶书就顺利多了。所以说,从小篆到隶书的变化被看作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那么,具体地说,今文对古文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呢?那就是简省了偏旁,简化了结构,删除异体,减少字数,字形定型。&  其实,隶书之后,汉字形体的简化并没有停止。隶书到楷书是进一步的简化,这之后又出现了大量的简体字。这是人民群众和书法家的共同创造。有人从现存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书中,找出“扬、为、时、富、张、丧、谢、东、资、怅、来、纪、经、万、栖、将、询、随、问、说、谛、静”等22个简化字。这是1600年前的事。日,《光明日报》上的一条消息说,在江西吉安市兴桥镇钓源村发现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手书欧阳修《画锦堂记》碑刻两块,共159字(欧全文为485字),其中也出现了“记、将、荣、盖、闾、劳、险、绅、谓、赏、诵、诗、乐”等13个简体字,与中国现在通用的规范简化汉字完全相同。这说明,在历史上,简体字早已在人们的手书中流行了,今天通行的简化字,许多都是古已有之的。今天只是做了把它们定型化、规范化,并加以推广的工作。&  近代,汉字简化现象更加明显。从上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有识之士更把简化汉字工作跟普及教育、富强国家这些目标联系起来。1935年,当时的中国政府还曾发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收简体字324个。其中有223字跟今天中国推行的简化汉字完全相同。&&&&&& 中国研究、推行简化字,也是为了普及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以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无疑的,简化字给外国人学习中文,给海外华人的子女学习自己的母语、母文化,也带来了方便。中国的简化字,已为新加坡等国家所采用。澳洲教育部也规定开设中文课的学校,要教简体字。这是很有远见的。可见,简化汉字,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顺应历史趋势的。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
字算起,中文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中文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中文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中文字跟汉语的关系看,中文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中文字本身的构造看,中文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中文字起源于图画。在中文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中文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中文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
  ①。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②。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 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我们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秦) (汉)(魏晋)草书 =======================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例如: “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 行草 帛,纸 楷书 汉,唐 竹简,帛 隶书 汉 石 小篆 秦 青铜器,石 籀文 周,春秋,战国 龟甲,兽骨 甲骨文 商周 主要载体 代表性文字 形成时代 甲骨文展示 甲骨文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现在汉字的"祖先",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金文展示 小篆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
甲骨文&&&& &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 西周 大盂鼎铭文.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 西周 毛公鼎铭文.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 498 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 西周 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东周 石鼓文.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 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 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真书.行书. 草书.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 “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 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康有为说: “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 、“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据新华社郑州7月13日电) 回答者:kgdxk - 骠骑将军 十七级 11-4 18:03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回答者:xiaosasye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4 18:08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回答者: - 高级经理 七级 3-10 21:56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好 100% (3)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1 条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 、“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回答者:lueeee - 试用期 一级 11-4 18:11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参考资料: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自打有了文字,人们对文字起源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最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则莫过于震惊中外的甲骨文的发现了。1899年,清代作家、学者刘鄂到北京的一家药店去为患疟疾的朋友王懿荣抓一服中药,在这服中药中有一种延用了几个世纪的“龙骨”,刘鄂站在药店的柜台前,看着伙计将“龙骨”捣碎时,竟惊讶地发现在“龙骨”上还有许多类似汉字的刻纹!正是这次抓中药的经历,直接导致了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发现———甲骨文的面世。 1903年,刘鄂撰写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专著《铁云藏龟》正式出版,这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此前,中国人对自己文字起源的了解都来自于公元121年的《说文解字》,而刘鄂则将汉字的起源上推到了3000多年以前! 近百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丰富,人们又逐渐认识到,文字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中国文字的起源应该远在甲骨文之前。不过关于具体的起源时间,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始终未能取得共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中国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都认为,良渚文化的多字陶文和龙山文化的丁公陶文已经能被称为“文字”,甚至是相当成熟的“文字”,而郭沫若、于省吾和李孝定等著名专家则明确提出,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陶文或距今约4500年前的大汶口陶文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上个世纪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等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河南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对该遗址出土的、距今9000年至7800年前的少量陶器刻划符号进行分析时,张居中等人确信,这些刻划符号应该就是最早的“文字”,中国文字的起源有可能就在贾湖。不过,囿于其他资料的限制,有关贾湖陶器刻划符号的研究至今尚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尽管如此,不少专家学者仍然对张居中教授等人的发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文字起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探讨早期原始文字的交流传播与融合途径。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我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我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我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那末,我国文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学术界对这问题争议很大。我国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于省吾曾认为我国文字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郭沫若认为半坡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于省吾也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但近年来根据一些学者的再研究,以为半坡符号以及在此以后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上的刻划符号,“跟汉字的形成大概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我国的“汉字形成过程”,是“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一种比较折衷的意见,则认为我国文字“在人民中萌芽”为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是何年发现的?按照最早收集甲骨的学者王襄说:甲骨文的发现是在1898年冬末,而它的价值为人所知则在1899年秋。最早认识甲骨文的人,被学界公认为清末著名金石家王懿荣。王懿荣对金石素有研究,1899年他正在北京做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批商代铜器出土,就忙亲赴安阳。然而,他到达时铜器已为商贾运走,发掘处只剩下大批正准备作肥田和药材用的龟甲和牛骨。其中,有一部分较大的龟甲,上有“行列整齐,非篆非籀”的古文字,这就是甲骨文。后来,王懿荣共收集甲骨片1000余片,被认为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文字呢?按照我国著名甲骨学专家胡厚宣的说法:“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殷朝人迷信神鬼,不论祭祀、战争、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生育,都要卜问“上帝”。占卜的方法是:在甲骨的背面用锋利工具钻两个坑,然后用火烧灼,出现纵横的裂纹,就叫卜兆。再由卜人根据卜兆判断吉凶,把内容契刻在甲骨上,就成为甲骨文。甲骨文里记录了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后来,搜集和研究甲骨文的人越来越多,前后对甲骨文研究作出贡献的有王襄、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刘鹗先后搜得甲骨文有5000余片,编为《铁云藏龟》一书问世。罗振玉获得甲骨更多,总数在3万以上,先后编成《殷虚书契》前后编等书。罗振玉与王国维对于殷墟地点的考定,为后人研究甲骨文和殷商史指出了可靠的和基本的方向。他们确定了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西北五里之小屯,也即《史记·项羽本纪》所说的“殷墟”, 是商代后期国都遗址。 从1928年至1937年10年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前后进行了15次发掘,共获有字甲骨2万4千余片,编为《殷墟文字甲编》和《乙编》。新中国成立后,对殷墟继续进行发掘,前后12次又获甲骨文字5000多片。至今,我国国内已收藏甲骨共达9万余件,分散于24省市39城市。学者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甲骨文,使甲骨学的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大型综合性的《甲骨文合集》,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巨著1979年原由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共选收4万多片有参考价值的甲骨,进行研究分析。这是甲骨学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 甲骨学现在已成为国际性的一门学问,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都有一批甲骨专家,都出版了有关甲骨和殷商史的专著。 汉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50字,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颌篇》,赵高作出《爱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 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 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汉字的起源与传说
& 关于汉字的起源在历史上有许多传说,例如“八卦说”等。实际上,汉
字起源于图画,起源于用图画和作图解的方法来提示事件
或提示语句。这种图画已经具备了文字的记录和交际功能,但是,它还不能具体地记录词或语素,还不能完
整地记录语言,所以应该看作是原始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
汉字的演变:
&&&& &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书法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作了划分: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字的结构一般呈扁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的很有意味。甲骨文均以竖行排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排开。  甲骨文已具备
汉字之祖——甲骨文
&&&&&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FONT color=#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字结构六书说
  汉字结构六书说
  象形文字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而决不是古人依照这六种法则来创造文字的。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应该是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六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可以简介如下:
  1.象形
  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
  人 (甲骨文)
  月 (金文)
  2.指事
  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比如:
  上 (甲骨文)
  "上"字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样一个概念。
  本 ()
  "本"字是在象形的"木"字之下加一个指示性的小横,表示树根。
  3.会意
  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比如:
  从 (甲骨文)
  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
  相 (甲骨文)
  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因此"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
  4.形声
  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比如:
  河。左边是" (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
  谋。左边是" (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5.转注
  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
  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
  许多文字学者认为,只有前面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后面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
&&&&&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此具有两大特色:在形体上具有可视性,同时却具有超越具体形象的意象性。 &&&&&&&文字区别于语言的最重要标志是可视性,这也是衡量文字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字是通过视觉加以识别的,语言则是通过听觉来识别。汉字除了象形外,指事、会意、形声字均不离形,独体成文,音形义三位一体,不仅具有音值、而且具有形值,同时包括义值。三者之中,形值是基础。西方语言文字表音字母本身没有表意成分,只是以符号记音,它所具备的只有音值而已。汉字的可视性,主要的表现是汉字能够见形而知义。汉字的基本形态是象形,如天上日月,地上山水,鸟兽之形,草木之状,人体之耳目,器物之舟车,等等。最基本的汉字几乎都源于象形。各种象形的符号,以会意、指事、形声的方式,组成了绝大多数汉字。 &&&&&&&在古代的哲学体系中,阴阳、五行、干支、八卦等概念,并非具象的确指,但却又离不开确指,其中具有很大的思维延伸的空间,但每一类都具有某种共性。比如火,既可以指真实的火,也可以是南方,是红色,是心,是苦味,等等。这就是意象思维。汉字秉承传统意象思维,亦具有意象性特征。比如“车”,可以是汽车、火车、缆车、马车等;又如形符“彳”既可以指道路,也可以指行走,还可以指行为、行动等。通过意象性灵活组合,汉字数量因此不会像西方文字单词一样越来越庞大。同时,通过意象,汉字所呈现的文化意蕴也极为丰富。 &&&&&&由于汉字具有可视性和意象性,通过考察汉字字形,就可以解说该字的字义,发掘、揭示字中隐藏的丰富人文意蕴。这些人文意蕴,是随着汉字字形的演变而不断被赋予,且通过汉字形体本身表现出来。 &&&&&&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蓄涵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测字等等,无不包孕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说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一点也不为过。 &&&&&目前,随着中国崛起,国内外正在兴起一股中华文化热潮,汉字学习研究亦呈现出勃发之势。重新审视,认识汉字,可在一定程度上消融百年来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偏见,摆脱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从而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高爱国热情。 &&&&据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的相关人士预测,到2010年全球将有一亿外国人认识汉字,学习汉语。通过汉字、汉语的教育学习来传播中华文化,是很好的途径。无庸置疑,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凝聚力,汉字与汉语将承担重任。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此具有两大特色:在形体上具有可视性,同时却具有超越具体形象的意象性。& &文字区别于语言的最重要标志是可视性,这也是衡量文字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字是通过视觉加以识别的,语言则是通过听觉来识别。汉字除了象形外,指事、会意、形声字均不离形,独体成文,音形义三位一体,不仅具有音值、而且具有形值,同时包括义值。三者之中,形值是基础。西方语言文字表音字母本身没有表意成分,只是以符号记音,它所具备的只有音值而已。汉字的可视性,主要的表现是汉字能够见形而知义。汉字的基本形态是象形,如天上日月,地上山水,鸟兽之形,草木之状,人体之耳目,器物之舟车,等等。最基本的汉字几乎都源于象形。各种象形的符号,以会意、指事、形声的方式,组成了绝大多数汉字。& &在古代的哲学体系中,阴阳、五行、干支、八卦等概念,并非具象的确指,但却又离不开确指,其中具有很大的思维延伸的空间,但每一类都具有某种共性。比如火,既可以指真实的火,也可以是南方,是红色,是心,是苦味,等等。这就是意象思维。汉字秉承传统意象思维,亦具有意象性特征。比如“车”,可以是汽车、火车、缆车、马车等;又如形符“彳”既可以指道路,也可以指行走,还可以指行为、行动等。通过意象性灵活组合,汉字数量因此不会像西方文字单词一样越来越庞大。同时,通过意象,汉字所呈现的文化意蕴也极为丰富。& &由于汉字具有可视性和意象性,通过考察汉字字形,就可以解说该字的字义,发掘、揭示字中隐藏的丰富人文意蕴。这些人文意蕴,是随着汉字字形的演变而不断被赋予,且通过汉字形体本身表现出来。& &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蓄涵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测字等等,无不包孕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说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一点也不为过。& &目前,随着中国崛起,国内外正在兴起一股中华文化热潮,汉字学习研究亦呈现出勃发之势。重新审视,认识汉字,可在一定程度上消融百年来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偏见,摆脱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从而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高爱国热情。& &据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的相关人士预测,到2010年全球将有一亿外国人认识汉字,学习汉语。通过汉字、汉语的教育学习来传播中华文化,是很好的途径。无庸置疑,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凝聚力,汉字与汉语将承担重任。
发表评论:
馆藏&1284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动脑筋麻雀消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