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二胡筒里面用刷漆吗时它的内膛前坡和内弦是在琴筒的什么位置

您的位置: &
五强溪水电站左岸高边坡“内部”变形观测系统
优质期刊推荐榨膛内压力对榨螺应力应变及油料出油率的影响--《食品与机械》2014年06期
榨膛内压力对榨螺应力应变及油料出油率的影响
【摘要】:通过分析榨油机榨膛内的基本力学特性,提出油料压榨的应力应变模型,并对榨螺进行有限元分析,找到榨螺结构上的危险部位及缺陷所在。同时,通过油料压榨试验,找到榨膛内压力与出油率的关系,为榨油机的设计制造及优化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S223【正文快照】: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23,China)机械压榨制油是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方法,虽然目前大多食用油脂加工企业都采用溶剂萃取等化学方法来提取植物油脂,但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低温冷榨植物油又重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Huaqing WJiayong T;[J];Acta Mechanica Solida S2014年01期
郑春婷;蔡燕燕;戚志博;俞缙;;[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巍;[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妮;卢廷浩;王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张荣忠,郭良川,徐辉;[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年02期
潘树来;王全凤;;[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13期
何昌荣,杨桂芳;[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王伟;卢廷浩;周干武;;[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D];河海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友松;;[J];丝绸;1986年03期
潭晓虹;[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杨玉凤;[J];农技服务;2003年03期
王茂亭;[J];新疆农机化;2004年03期
松林;;[J];农村新技术;2008年10期
;[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9年10期
张宝镇;;[J];中国野生植物;1987年02期
章和平;[J];农村新技术;1996年01期
天合;;[J];农村.农业.农民;1997年10期
王素玲,姜殿勤,刘殿辉,张正辉,张玮宏;[J];防护林科技;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湖北科技报;2003年
刘雨亭;[N];湖北科技报;2006年
;[N];科学导报;2005年
常忠;[N];河南科技报;2006年
陈洪龙;[N];山西科技报;2002年
林文;[N];湖北科技报;2001年
卢旗;[N];北京科技报;2003年
孔祥飞;[N];兵团日报(汉);2008年
阿里巴巴;[N];湖北科技报;2003年
魏新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爱美;[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彭懿;[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转载]二胡制作(转载)
二胡的选材
二胡用材种类很多,有红木,紫檀木,乌木、花梨木、缅甸红木、榉木、什木等等。用材的不同,二胡音质音色也就不同。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的用料很不科学,根本不适合做二胡。我个人实践认为,“老红木”“紫檀木”“乌木”制作的二胡比较理想。就是同一种木料,也要有选择的使用。
(1)、琴筒料木纹要直、无节疤。琴筒板料,六块板,敲打一下声音要  清脆有金属声的较好。方块板头的声音要近似,如果敲起来无清脆的声音,听起来很闷,说明不适宜制作高级二胡。
(2)、琴杆它是要能承担一定的拉力的,根据测算每根琴弦的拉力是二十五公斤左右。如果负担不起这些拉力,琴杆就会弯曲而影响发音和使用。所以琴杆选用木材无节疤、纹路直、无腐朽。
(3)、琴弓:选用江苇竹,细的凤尾竹、小杂竹等粗细要均匀、结实,生长期在3年以上的老竹。
(4)、琴轴:应该用和琴杆和琴筒一致的木材纹路较直、无节疤、无虫蛀孔。
好的二胡最关键是二胡的皮膜。蟒蛇皮的质量决定二胡的音质音色。
蟒蛇皮有大、有小、有雄、有雌,有病死剥皮的,有打死剥皮的,有病和无病的,有刚脱皮的,有快要脱皮的,皮有厚有薄,一条蛇皮从头到尾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选择蟒蛇皮,要选健康的,雄性的,颜色鲜艳,棱格分明清爽。就是这样的皮,也就只能选择一小部分。除去尾巴一尺左右,向上选鳞瓣比较均匀、无特大伤疤的才可用。正常的13公分左右,裁6张,好的可多加一张。主要看蟒蛇的大小,厚度,分布生长情况。整个蟒皮只能取它的尾上部。厚度一般在50-55丝左右。最适合发音要求。扁筒二胡要略厚一点。(由于皮膜表面不平,很难测量准确。制琴师的经验十分重要。)
二胡的制作
一、& 琴筒:它是发音的主体,制作要求很高。比较严格做好琴筒须按一下顺序和技术要求:
锯料:长度13.5公分至14公分,厚1.2公分,大头宽56mm,小头50mm平面要平整,木质要绝对干燥,含水
最好不超过10度左右。
(2)琴板:A、干燥后进行刨平、镑光,厚度一样都是10mm,现在机械生产也要先将一面刨平,再将另一面用机器刨平。B、锯斜面60度。如果板刨的不平,斜面就做不准60度,琴筒就无法做正,牢度也差。如果手工做先刨出60度再镑光。头尾度数要相等,每块板子大小必须要一样。C、将锯路除去后,将六块板头扎一下,看一看是否方正。大头尺寸是不是在92-93mm,小头尺寸是不是在81-82mm,如果都符合要求,将每块大头锉平(行话叫呌齐头)。D、做内膛前坡长度10-11mm,做内凹弦所长18-20mm,深1.5-2mm将弧度、坡度、铣光、斜面用细毛锉锉一下,只能锉斜面中间部分。不能锉伤两头,中间略有细缝,胶合时,麻绳扎箍在中间,这样不光中间受力大,密合好,两头也很密合。E、琴板要分类:六块板头颜色一致,木质声音要近似。
(3)胶水的粘合:胶水的种类很多。最好的还是黄鱼膘最好。黄鱼膘胶水的使用方法:先将黄鱼膘放在冷水中浸泡,夏天需6小时,冬天12小时都可以。如急等用,可用50度左右的热水,浸1-2小时,泡软后在鱼胶灼内在炉子上烧透。用木槌冲打。也可用锅子烧热熬透(也可用隔水蒸)就可使用。
用烧透的鱼胶涂在琴板的两面斜面上要均匀,大头在下面,六块板头竖起来,共涂三块,一块隔一块,即六块都有胶了,可用麻绳扎在小口上段。要紧,放在炉子上烘透,胶全部溶化(切不可烘焦)看一下是否方正,对面量一下是否对称。用榔头往下面敲紧,麻绳要扎在琴筒中间。如果绳子不在中间,以松紧度为准,只能在小头上再扎绳。要方正,不倾斜后,再放在炉子上烘一下。两头、中间都要烘到就可以了。
在胶完全牢固后(一般24小时)除去麻绳,将大头平一下,手工可以,机器上也可以。高低尺寸以大头口面为准。在小口处划13mm长周线,用细齿锯子,除去多余部分。用平板锉在四周倒角。这样平口就不会锉伤,外形保持美观。
将外形余胶镑去,要镑平,六角方正,再将六个角镑出圆面度。
将琴筒内的胶水弄干净,使内膛光滑,六块板厚度一样。内膛光滑对发音的好处很大,内膛的余胶一定要铲干净。有利于琴筒的牢固。因鱼胶容易吸收水分。
琴筒外形加工制作是工艺造型美观和发音的双重问题。琴筒棱角线条都要正确、清晰,每个部位都要按规定尺寸。六块板头要相等。外前坡(又称子口)12-13mm,前长38mm,凹膛长51mm,三线宽7.5mm,边宽10-11mm
(1)有用机械生产的制作的,是用铣刀铣成中间凹度(弧度)。用砂皮抛光和抛去凹膛的边角,再做成后面三条线和三条线两边的坡度(又叫光边)。目前都是机械一次性加工成型的。
(2)也有少数用手工工具加工成型(有的是小作坊生产)对二胡的发音至关重要,起着主要作用,就用手工工具加工制作。制作高级二胡在前口坡度要求每块板的厚度都要绝对均匀。它都是用平板木锉锉出来的。
(一)手工制作琴筒外形的工艺要求:
(1)琴筒要固定住,不让他振动,用手工工具园镑:右手握住镑柄,左手握住前头,向前推,六块板头镑去的深浅要相等。
(2)将两边用光锉(木刀锉)光除。(有的人不锉线)去两边角。这就是凹膛的两边角。用括刀和砂皮将凹膛部分括光,磨光。
(3)加工后口的线条:按尺寸划三条线(尺寸上面有交代)用小齿锯三条线,锯子要拿的平,用力均匀,保持线条粗细一致,锯路深浅统一。
(4)用平板木锉或小平镑,做出两边坡度。
(5)用小木刃锉或小平镑将三条线锉光圆正,要用大木刃光锉,做光两边坡度,六块板头要相等。
(6)用平板锉:锉前口鞔(蒙皮)处。琴筒竖直,平板锉上下锉。六块板要绝对锉得一样厚度,它关系到二胡的音质、音色、音量。
(二)花窗(音窗):
它对二胡的装饰和发音都起到作用,音窗的设计既要美观又要实用。它的保留部分占整个花窗表面积30%发音最理想的。
&&& 它的制作:
(1)用红木和黄杨木两种材质,按纹路十字交叉用胶粘合的这种花窗,既美观又有立体感,又能防止开裂。
(2)要用干燥木材,红木长90mm厚6-7mm宽80mm,刨平。黄杨木长80mm宽90mm厚8mm刨平。把一块黄杨木夹在中间,两边都用红木进行胶合、押金,胶合完全牢固后用小锯子(或机器小带锯)从黄杨木中间锯成两块。即红木厚一些,黄杨木薄一些,做净为红木5mm-7mm,黄杨木1.5mm左右。黄杨木照外纹路向上,红木在里面,纹路是横向的,镶嵌在琴筒内。
(3)镶嵌花窗的方法:将花窗扳平放在工作台面上,黄杨木项下,红木在上面。琴筒的小口竖在花窗板的上面的中心。用铅笔从大口向下在四周划一圈。小锯子沿铅笔线略斜,锯成正六角形用平板木锉锉平。嵌进琴筒内2mm。为了嵌进去密封,可用粉笔涂在琴筒四周。这样花窗嵌进去拿出来锉就知道哪部分需要锉,哪部分不需要锉。不能太紧,不能有细缝。花窗嵌进去要很合缝。既美观又能增强琴筒的牢固。
(4)花窗嵌好后,取出,上花样,打眼。用钢丝锯拉成花,用小刻刀扦去不需要的角,花窗有立体感。
(5)用胶涂在花窗的六面嵌进琴筒内,刮去多余胶水。
(三)蒙(鞔)皮:
二胡鞔皮的工艺要求极高,它的工艺好坏,关系到二胡音色、音质、音量、灵敏度。狼音多少。狼音越少越好。它是制好二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鞔皮工艺是二胡制作的移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实践出真知。目前,蒙皮的方法有手工的,有机械的,这两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都有它的共同要求,技术到位,才能制作出好的二胡。
(1)选择皮膜必须按规定要求去做,厚薄要适宜。
(2)将皮膜放在冷水中浸2-4小时,使其柔软,反面发白,用铲皮凿子(不能有锋口)用0.5mm凿子口,两边无尖角,铲除铲净皮膜里的肉,(千万不能损伤皮质)铲皮是顺着皮鳞。如果逆着皮鳞铲,会损伤皮质。这时能判断皮膜的好与坏,是否合适做好的二胡。手工鞔、机械鞔这个工序都不能少。铲好的皮放在平整的板子上,让它自然干燥。在尚未全部干燥透时,就要一块一块叠起来,把它压平。
机械鞔皮的好坏,取决于手工鞔皮的基本功。手工鞔的好,机械操作才能好。
关于手工操作的方法
(1)将铲好的皮膜,用剪刀剪成近似六角形。
(2)用夏布(细麻布)贴边。对角剪20mm宽左右(长度不限)布条,用鱼胶涂在蛇皮反面的四周,将麻布贴上去,把皮翻过来,贴夏布的在下面。用刷子刷透水。用烧热的烙铁烫皮膜的四周,以使鱼胶全部溶化均匀,烙铁不能太烫。温度在60-70度。过烫会损坏皮膜。就是既要烫溶鱼胶又不使皮烫皱(卷曲)。放平自然干透。
(3)缝皮,用43mm长的细弓竹(又称必子)每块皮膜6边各一根,用麻线缝在皮膜上。针眼都要在麻布上,六根细竹棍要安排均匀对称,针脚要排列均匀。
(4)套(鞔)皮膜:这是几代的时间经验。此鞔皮方法是受生产大三弦鞔皮的启示,得出的方法,效果很好。我们苏州二胡工艺鞔皮要3-5次。套鞔皮膜水分要吃透,而贴麻布的地方还不能沾水。余肉要刮干净,再用干净毛巾,将多余的水吸清爽。每次套皮都这样。后几次套皮虽然皮膜上没有余肉,但都要刮一下,以使水分吃的均匀,套皮时要六面均匀,不能损坏皮膜。若是用机械套也是一样。套皮时不上胶水。
机械套皮是用1mm左右厚的铁皮做成六角形铁圈再缠绕上棉丝带。用刮好的皮膜放在琴筒上。两面两只螺丝向下压铁圈。用铁圈套在鞔皮琴筒上。由铁圈向下压的力量把蒙好的皮,四周围均匀带下,使皮膜绷紧,用手弹一下声音是否符合要求,也有下面反上顶听声音符合要求后,将上下压板固定紧或者用螺丝拧紧。使铁圈不松掉。套皮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让皮膜晾干后才能放下。最后一次套皮用细木纱磨出一些毛刺,在皮膜上涂上白蜡,用烧热的烙铁烫匀在皮膜上。使白蜡溶化在皮膜里,烙铁不宜过热,约30-40度以防损伤皮膜,烫白蜡既美观又对发音有好处。过去不采用这种方法。是等到成品装配时再烫白蜡,不小心就会烫伤皮膜,而且表面也看不出来。皮膜容易送掉,会落音。
套鞔皮膜最好不要在原有的琴筒上,以免压力损坏琴筒。最好另做一些。比较标准琴筒大2mm的专门用于套皮的琴筒。
鞔(蒙皮)将讨好的皮膜用冷水温匀,泡软泡透,水分一定要吃匀。夏天1-2小时足够,冬天时间略长。不能泡得过烂,否则皮膜吃不起重量。会破裂。或失去使用寿命。水分不透不匀要出噪音。吃透,吃匀水分后,用刮刀刮匀。用干净的毛巾将皮膜水吸清,再蒙皮。
蒙皮前将琴筒蒙皮的部位用木砂略微磨一下,以防损伤皮膜。在琴口前口周围和端面外半边口涂上胶水。(目前多用聚氨酯粘合剂,甲组、乙组按合适的比例配置)。把皮膜粘住。琴筒内口不能有胶水和杂物,要求从琴筒口看不到胶水,皮膜要干净。
蒙皮时,用鼓墩。有六角肚棍,用蒙皮麻绳一头和肚棍带上皮膜上的竹棍,六面带均匀。用六根撬棍在皮膜的两细竹根之间绞紧,就用圆木棍皮膜上来回滑,使皮膜伸足伸均匀。再用烧热的烙铁(60度左右)烫鞔皮涂胶的部位。在鼓墩的上面,琴筒下面放一块圆形木板,是上面平下面有凸面,三面插楔子。不但六根撬棍力度均匀,三个楔子要砸均匀。就是皮膜周围拉力要绝对均匀。一边砸鞋子,一边烫涂胶部位,共烫2-3次。千万不能烫伤皮膜。如果有一处损伤就会有相应部位的皮绷不紧。这种二胡发音不好,杂音大。内外弦音色不统一。烙铁烫的时候要烫服帖,不能烫过头。如胶水不烫匀或过头,蒙的皮就不牢固。皮膜松紧要适中。这要凭工作经验掌握。靠多年的经验积累,蒙皮对天气也有要求。晴朗的天气适宜蒙皮。阴雨的天气最好不蒙皮。蒙好皮以后放在通风平坦的工作台上,自然干燥。正常在24小时以后拿掉麻绳。切皮的时候皮边应当是在12mm处。周围要整齐,沿皮的周围镶嵌一条白色的赛璐璐片。
(四)琴杆:
&&&&(1)选材:选纹路较直的木料。选材的方法上面已讲过,锯大头22mm,小头20mm,长780mm。弯头另外加。木材干燥后,如弯曲,要在炉子上烘热撬直。
(2)刨琴杆:要刨直上部刨边长为21mm的正方形,下部刨成18mm见方。椭圆形的琴杆下部刨16.5*20,扁二胡杆下部是16.5*25mm
(3)镑方头:前后镑平尺寸为20.5mm四边对称不倾斜。两边镑成鲫鱼背形,再用大木刃锉光平滑,前后平滑无凸凹。
(4)锉肩胛:先用鸡毛锉,锉琴杆上端方头,全场225mm上下,四个肩胛的规格尺寸形状统一。锉除四角面再用平板木锉将上下肩胛锉圆。用横刨刨除回角到刨圆正或椭圆形,再用平推刨刨成形。
(5)镑琴杆:要镑的园正光滑,镑除雀痕。如果椭圆形,要正不歪斜。再用木刃锉刀光杆子,光除凹凸痕迹。肩胛清爽,四角相等,要用抛车抛光锉刀的痕迹。
(6)琴头:主要讲一下月弯头。先按式锯成头样,其中包括三种镶片。一种最厚镶片是8-10mm,用白色的骨片或塑料片。第二层用红木片厚2mm或者黑色的塑料片。第三层用2mm的骨片。三片都要打眼锉得平正。用氯仿或树脂胶粘合。胶合要夹紧,平正牢固。再胶在与琴头相同的木质弯头上。大约12小时以上,再将月弯头与琴杆胶合。二者都要锉得平。
(7)做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立铣打成形状,然后再用锉刀锉光。还有就是手工操作,用小锯子锯除四角,用圆木板锉、木锉,锉成需要的形状的头样。用木刃锉、圆木刃、锉光除去木锉的痕迹。顶端骨片锉时要当心。不能锉出伤痕。锉光要平正不歪斜。头部也有人用木砂磨光。
(8)打眼:打眼最好在钻床上打。过去人们用原始的木匠钻,效率很低。也没有钻床精准。两眼档距离76mm。眼孔的锥度为1:2.下轴眼中心至琴筒上眼处为49CM,有的至50CM。长一些比短一些好。这主要是张力上的关系。打眼有的用带锥度的钻头直接打好就可以使用。传统上打好眼后再用带锥度通条烙眼。通条要烧的红。通条烙眼手要拿平,不能歪。圆心要好。
(9)锉脚梢:就是琴杆尾部锉成四方20mm长,10-11mm与琴筒下底面板方眼相等。
&&&&(五)琴轴(又称轸子)
&&&&正常选和琴筒琴杆同样的木料,必须无节疤(因有节疤的会弯曲)锯成大头30-32mm,小头14mm见方的形状。毛坯长180mm,用车床车圆,再用铣床铣出轮瓣有:14、16、24、32瓣的,现在基本上都6瓣轮的。现在机械做张轴,只需按需要磨好6-8把到,安装四围成线,就能达到要求。
手工做弦轴的技术性很高。传统的方法:(1)将琴轴的毛坯用凿子出去四个角,大头向下成小八形,不歪,要均匀;(2)用凸肚镑圆成正方形;(3)将轴放在划线模内。需要多少瓣的琴轴就选用多少瓣的划线模。(4)用凸肚镑由上向下起棱瓣(称瓜轮)要直,大小一致,再掉过来由上向下。也可用胶合好的镶头,再起棱瓣。(5)镶片,骨片2-2.5mm,红木片2-2.5mm,顶端是6-8mm厚的骨片,各色相隔,胶合在琴轴的顶端。在胶合前,各胶合面都要用平板木锉锉平(6)锉头:先用句子将胶合的镶片。锯去四个角。再用平板木锉。锉圆成馒头形。(7)打销钉(用7mm钻头在琴轴顶端的中心。(8)塞销钉,用红木做成?拉形,粗细与轴顶眼大小相同。
塞进去要密封。如果棱瓣子起好(未起好棱瓣的要起棱瓣。锯长短148-150mm)
(9)打穿线眼离轴稍7-8mm,眼子打在中心。用1.5mm的钻头打。
(10)琴轴与琴杆的安装(又称投轸子)用凸肚镑,镑轴下半段要镑的圆正。镑出38mm粗细向下走到10mm粗细。上下两根琴轴要基本相等。用大木刃平板锉光掉棱痕,绝对圆正。琴轴与琴杆上的轴度一定要与锥度是一致的,紧密结合。(或后面略松,用劲拧紧)吻合好。绝对防止后紧前松,不然就会跑弦。跑弦的后果很严重,演奏者无法定调,。这道工序的重点琴轴与轴空必须吻合。轴要圆正光滑。轴空也要绝对园正。光琴轴用大木刃锉由大头向下光。棱瓣要直,要圆。镑棱瓣时要注意:棱瓣不能伸进琴杆上的穿轴空里,如伸进去孔内,转动就不灵活,而且跳弦。棱瓣也不能太短,太短了不美观。
&&&&(六)琴托的制作:
(1)琴托板在六十年代以前的二胡上是很少见到的,琴托的产生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逐步发明的主要是演奏时有琴托搁在腿上。平服,有利于发音,又使二胡的外观的美感增强。琴托种类繁多。只选一种介绍一下。过去做琴托只选材质比较重的木材,都可以做。现在都是选择和琴杆、琴筒一样材质的木料来做。毛料长135mm宽57mm厚14mm刨平,净厚12mm,两边锯成60度的斜面,用胶水胶上与底板同样的旁板,旁板宽为15mm,(包括底板厚度在内)宽度为27mm,所以旁板的配料27mm在大头前沿38mm处为中心,胶一块3mm厚18-20mm见方的木片,离后沿40mm左右处,与前一样的木片,前面是用安装琴杆脚梢用的。后面一块是用来装木螺丝用的。也是用来把琴?与琴托相隔开。这样有利于发音。旁板两侧中间各胶一块30mm长的凸型薄板。
(2)琴托安装:在安装琴托前先打好眼,眼孔的大小与琴杆脚梢一样大,安装好后前后划线(照琴筒的前后面)按线条用锯子锯掉多余部分。
(3)成形:用巨资锯掉地面两边的角线,腰成圆形,底托中间做打凹。最后用木沙皮磨光。
二胡的装配安装工序,就是将琴杆和琴筒装配安装连接起来。装配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环节,技术不过关就影响二胡的平衡和上下把位,发音也就不平衡。
(1)打眼:在琴筒上离前口沿37mm处中心打眼。按琴杆的形状巨鼎眼孔的形状。打眼时边道要轻缓,慢慢向下压,防止将琴筒打开裂和琴筒表面卷毛。眼孔的大小根据琴杆的粗细而定。琴筒下板离前口沿37.5mm处中心打9-10mm的眼孔。用小木刃锉,锉成方眼,也可用方铁烧红烫成方眼都可以。
(2)装配:琴杆脚梢方形部分与琴筒下面六眼孔装合成,装琴时可以在琴杆装琴筒的部分擦一些白蜡,使琴杆滑润。装杆进孔不能太紧,过分紧琴筒板要裂开,要装配的密封,要上下正中不歪斜。
二胡琴码的制作:
二胡琴码关系二胡发音的好坏,制作琴码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性工作。
过去的琴码较多是竹马。码多采用什木、松节木。也有演奏员把铅笔除去笔芯做成码子。目前多用的是油炸什木码子。什么二胡用什木琴码是最好的。目前没有绝对的说法。正常是根据皮膜的松紧,厚度来衡量。总的说来是油炸琴码较好。每把琴的琴码都要靠演奏人员的调整、选配。
(1)选材:松节码是松树木材中油节最好的。松木的选用不能在节疤上,只要不是烂木头,比较结实一些即可。本松木如果不是油节的,可选用结实的部分。做好后浸在油瓶内,就和油节码一样的。
(2)做码:先将选好的木材锯成三角形的条子,底面宽11-13mm,高?-11mm用3.5mm的钻头每相隔14mm再锯成一只一只琴码。
(3)扦码,用小凿子扦成琴码形,高低大小可相差正负1mm,再扦挖弦槽。外弦低0.5mm。过去琴码底盘。基本都平整的。实际应该是有凸肚形。因琴码收到压力后皮膜随着向下。所以琴码有些凸肚反而压在琴皮上更服帖。有利于发音。据我们经验皮膜紧的时候用大一点琴码较好,皮膜松时用小一点的长圆形琴码。这些只是局部经验,相对而言。
(4)油煎琴码:一般都是什木码。做好放在油内炸,只要油烧透后,将码放油内。时间不能过长,大约20-30秒钟。不能炸过头。有的在琴码处贴上橡皮。
&二胡的油漆
木工完成好,进行涂漆。涂漆的作用不光是为了使外表美观,还能起到保护作用。没有油漆的二胡由于收到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容易是琴开裂。但目前好的二胡不涂油漆,只用木砂布打磨光滑后擦上一些腊,叫清抛光。在演奏时上下换把位时滑润。一般涂漆的二胡基本上是一些木料比较差的中低档二胡。
油漆或抛光时要注意,不能将漆弄到皮上。有时需要烘烤油漆。此时要千万当心,千万不能使皮受到烘烤。皮受热时会产生伸缩。就必然影响到二胡的声音。在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油漆二胡,漆层要透明。看见木纹。
油漆在传统上所用材料有虫胶片、树脂漆、清水漆、酒精、老粉、猪血、颜料。
猪血和老粉拌在一起叫面漆,打底用。虫胶片用酒精化开叫洋干漆。硝基与香蕉水配成叫清漆,也叫腊克。树脂漆的种类很多。一般都甲乙配成。
作色的颜料靠配对,有多种。
(1)虫胶片1斤,酒精3.5-4斤,化后即可使用。有的虫胶片质量差,要用纱布经过过滤后才能用。
(2)腊克2-2.5斤,香蕉水1斤,硝基相配。
(3)树脂漆:甲组、乙组1:1配比。若太厚可加一些二甲苯或环气铜。树脂漆的配对要靠实际工作中掌握。
(4)面化(又叫打泥子)用材料,老粉、猪血、水、少量艳红、黑灰、相配拌匀。
涂过程与方法(浅论)
(1)将琴杆、琴筒用木砂皮打磨光滑,打磨时不能磨损原有工艺的棱角和线条。一般都是顺纹路统磨。
(2)泥面漆(又称打泥子),嵌平缝隙斑疤。泥面漆可用棉花团沾着泥。
两面漆干后,将面漆全部打磨清净,用稀稀的洋干漆,刷漆一层,再用细旧木砂皮打磨光滑(做面漆要2-3次),泥一次面漆要打磨一次。
(4)做颜色要均匀,颜色做好后刷一至两次洋干漆,用旧砂皮泥一下即可上腊克或树脂漆。须3-5次,刷均匀,不可有挂漆现象。刷好树脂漆后需水磨抛光。
(5)水磨:就是用水砂皮浸在热水中泡软,拿出擦些肥皂进行磨,将漆表面磨平,切勿磨穿。
(6)抛光:用白蜡涂在白布盘上,抛光后再换上油腊,用软白纱布擦亮。
刷漆在没有保温的条件下最好是晴天。阴雨、潮湿天漆面发白无光彩。有的会在炉子旁加温油漆,要注意不能弄坏皮膜。
琴弦的制作
琴弦分为丝弦和钢丝弦。两种弦原材料不同,制作方法音响效果也不同。目前二胡弦基本都是用钢丝弦。只有一些特殊要求的乐曲,还有一些地方戏曲也要用一些丝弦。
丝弦和钢丝弦的制作方法
(1)丝弦是由蚕吐的丝。分为大厂丝、小厂丝、土丝三种。大厂丝相对而言
。丝弦在我国有着很久的历史,并有着优良传统。始于南宋,有杭线之称。到清朝以后,杭线逐步消失。苏州生产较盛,较有名。其他地方也有生产的(又称厂丝弦)。
(2)买进丝后(A)翻丝:将丝翻到轴头上。(B)併丝:就是多根,单根并成需要的数量。
(3)打线:有单服打尖,由多根、单根并成弦线,在打线前必须吃透水分。
(4)硫磺熏线,烘线上胶(上黄鱼胶)
(5)拉线晒干
(6)掉线包装。
钢丝二胡弦:外弦是33号25.4丝,不做任何加工就可以使用(只要擦去油污),二胡外弦就是下部做个扣弦圈,用丝缠两头3-5公分(包头)用防锈纸进行包装就可用了。
内弦心子用外弦同样规格的钢丝,两头绷紧,一头做挂圈。钢丝转动进行缠弦。从挂弦圈外向弦的上部缠。缠的时候用软硬劲,手拉缠丝向缠要缠的密,均匀无空隙。缠好后,用细木砂皮进行来回打磨,要磨得粗细均匀。如头至尾不匀,就会产生内外弦八度音不准。打磨亮后,两头用丝包头,要与外弦一样,包装也一样。二胡内弦缠丝的材料有德银丝、镍丝、银丝。工厂生产二胡弦一般都在压扁机上经过钨钢滚轮进行压扁,再进行缠到钢丝上去。也有不经过压扁的镍丝进行铲倒琴钢丝上。实际是一样的,就是多耗用一些镍丝材料。关键是要缠的均匀。磨到规定粗细标准。二胡弦成品粗细标准是外直径25.4,里弦直径40,也有演奏家要求再粗一些。
琴钢丝要求无锈点,不捲。按规定尺寸剪断后放在平台上不弯曲,捲起比较直,粗细均匀。这样质量都不叫好的。这是从感观上讲的,并无其他的化学数据。只有用感观、手摸。琴弦的粗细用千分卡测量。
(1)琴弓是二胡重要配件。竹材要老,粗细比较均匀,中间一般在7-8mm,小头在前,与京胡弓相反。做前大弯头现在没路上或火油灯上烘几圈。烘热后,认定需要弯的一面多烘些。烫热即可弯(用软硬劲)前端弯头较大一些。由于二胡运弓比较平稳,所以竹材的根部在弓尾(手握的一头)
(2)烘弯:手握一头先烘弯,烘法与上述一样,先前大弯的同一方向的弯头,再烘做相反方向的弯头,前与尾的弯头比较相平。
(3)直弓:要在炉子烘,不能用油灯烘。来回烘均匀。在不直的部位多烘一下,直一下再看看。如果前与尾的弯头不相平,要用手扳平,是关系到弓子弹性好坏。琴弓中间部分要略向上弯。两侧要绝对成直线。
(4)断竹:用细齿锯断去两头多余部分,切勿断出伤痕。再用鸡毛锉将两头断面锉平,将节锉平。
(5)打眼拉装马尾沟槽。打前大弯的眼,要在竹子的中心,拉尾槽要与前大弯眼成直线。
(6)磨弓:先用1.5木砂皮磨去竹皮,再用旧砂皮或0号砂皮磨光滑,然后上油漆。
(7)装褂马尾钩(它近似小提琴弓装置,仅大小而已)弓尾最好套上小铜圈,装褂马尾钩牢固,不易动,螺丝旋进去要灵活。
(8)穿马尾,前马尾要梳子梳直不要绞扭,以免影响马尾与琴弦摩擦,不良出杂音。穿马尾先从前弯头眼穿进至尾(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挂在马尾钩上绕过尼龙丝或丝弦线,套上塑料管,马尾的数量:高级琴一般在150根到200根左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胡独奏黄土高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