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剩菜剩饭饭可以分开提炼吗?

“舌尖上的浪费”又回潮 你还打包剩饭剩菜吗?|食品|霉变_凤凰资讯
“舌尖上的浪费”又回潮 你还打包剩饭剩菜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读:近段时间,人们似乎忘记了浪费食物是可耻的行为,浪费现象又有所抬头。12月22日,记者回访前些年曾经开展“绿色餐饮”“光盘行动”的餐厅,发现半份菜已经从菜单上消失;就餐的人们又习惯了多点一个菜;打包的人也少了——“舌尖上的浪费”卷土重来了。
原标题:“舌尖上的浪费”又回潮 你还打包剩饭剩菜吗?导读:近段时间,人们似乎忘记了浪费食物是可耻的行为,浪费现象又有所抬头。12月22日,记者回访前些年曾经开展“绿色餐饮”“光盘行动”的餐厅,发现半份菜已经从菜单上消失;就餐的人们又习惯了多点一个菜;打包的人也少了——“舌尖上的浪费”卷土重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舌尖上的浪费”悄然回潮12月22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北大西门的畅春园食街进行探访。早在五年前,这条美食街的20家餐饮企业就成为首批“绿色餐饮”点,倡导适量点餐、剩菜打包,减少浪费。在一家主打面食的餐馆,冬至来餐厅吃饺子的顾客非常多,餐盘中剩了饺子就走的也不少。“需要打包吗?”听到女服务员询问,一名中年男子看了看剩下的半盘饺子,摆摆手,“不用了,带着不方便。”服务员只好拿起大半盘的饺子,一股脑倒进垃圾桶内。其他桌上,剩下的半个肉夹馍、大半碗凉皮等也都最终进了垃圾桶。在便宜坊三里屯店的餐厅里、菜单上,记者都没有看到可以点半份菜的提示。“如果顾客主动提出要半份菜,就可以相应享受半价。但有时半份菜上来,顾客又会抱怨菜量太小,所以我们一般不会主动提醒点半份菜。”餐厅服务员表示。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食客,都表示希望下馆子吃饭能“尽量丰富一点”,点的菜量小了,总怕“吃不爽”。记者粗略统计,十桌中能打包剩饭剩菜的也就三桌,愿意打包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讲究方式倡导光盘行动,让“节俭”常驻身边。餐厅身体力行杜绝浪费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倡导顾客积极加入“光盘行动”。在餐厅张贴倡导节俭的标语,如某些餐厅在墙壁上悬挂着“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的提示牌。在用餐点醒目位置摆放“文明用餐健康生活”提示牌,并主动提醒顾客按量定餐,不误导超量点餐,主动提醒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的食物及时打包。对不浪费的顾客可适当给予小奖励、优惠等。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希望所有公民都能负起责任,以文明方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面子文化需要反思“多点一些菜,有面子!”北京市伦理学会秘书长王淑芹说,“这种面子文化,应该进行反思了。”无论是高档饭店的宴请还是普通餐馆的家常便饭,王淑芹发现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对餐饮礼仪的认识误区。她说,以前有人批评餐桌浪费主要是公款吃喝、商 务宴请,但“反四风”“八项规定”之后,餐饮浪费依然随处可见,根本上还是普通公众也缺乏节约意识,“普遍存在面子心理”。“如今讲节约虽然不是早年物资匮乏不得不节约,但恰恰是体现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她说,“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人均社会资源依然很紧缺,节约是有公德、能自律的表现。”王淑芹建议,应该加大宣传,特别是尽量告知公众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人均资源紧张等“困难”。“取得大家的理解和认同,公众才能自觉节约。”同时,她还 建议加强制度约束,“完全靠意识、自觉也不行”。例如,可以加大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收费,或者推出就餐浪费加收服务费等措施,“通过惩罚也能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还需持续发力古人云“勤是传家宝,俭为聚宝盆”,“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不仅关系到个人,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勤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行动去感染带动周边的人,一人带头,众人相随,久而久之,必然会在社会营造出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中不光需要社会坚持不懈的倡导和引导,还需要有关部门长期监管,必要时还需立法惩罚。唯有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才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剩饭剩菜打包要注意细节打包的剩菜要分开放剩菜打包的时候一定要让服务员分开放,回家后也要分开放在干净、密闭的容器中。因为不同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将它们分开储存可以避免交叉污染。打包的食物需凉透后再放入冰箱热食物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当中,食物中心容易发生质变,而且食物带入的热气会引起水蒸气的凝结,促使霉菌的生长,从而导致整个冰箱内食物的霉变。打包剩菜要尽早吃掉打包回家的剩菜存放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上剩的菜中午吃,中午剩的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6个小时内吃掉它。在一般情况下,通过100℃的高温加热,几分钟内是可以杀灭大部分致病菌的,但是,如果食物存放的时间过长,食物中的细菌就会释放出化学性毒素,单纯加热对这些毒素就无能为力了。打包食物必须回锅冰箱中存放的食物取出后必须回锅,这是因为冰箱的温度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灭它们。如果您在食用前没有加热的话,食用之后就会造成不适,例如痢疾或者腹泻。在回锅加热以前可以通过感官判断一下食品是否变质,如果感觉有异常,千万不要再食用。加热时要使食物的温度至少达到70℃。(据北京日报、山西晚报、中国文明网等整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18067
播放数:632980
播放数:34964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渭南新闻网(渭南日报社)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 邮箱:wnrb.爸妈,这3样剩菜一定要倒掉!吃多了当心致癌,长期吃剩饭剩菜的危害,剩菜剩饭怎么处理,吃剩饭剩菜有什么危害,常吃剩菜会致癌?,那些剩菜不能隔夜吃,为什么不能吃剩菜,请将剩饭剩菜倒入垃圾桶 图
爸妈,这3样剩菜一定要倒掉!吃多了当心致癌
时间: 19:32:39 来源:搜狐媒体平台
原标题:爸妈,这3样剩菜一定要倒掉!吃多了当心致癌,长期吃剩饭剩菜的危害,剩菜剩饭怎么处理,吃剩饭剩菜有什么危害,常吃剩菜会致癌?,那些剩菜不能隔夜吃,为什么不能吃剩菜,请将剩饭剩菜倒入垃圾桶 图
  过年少不了大吃大喝,通常是旧菜还没吃完又添上新菜,虽然做了满满一大桌,但真正能一顿吃完的人家却很少,难免会留下些剩饭剩菜。
  对待剩饭剩菜,很多年轻人主张扔掉,担心危害健康,而很多节俭惯了的老人则主张保存好,下顿热热继续吃。
  剩饭剩菜到底能不能吃?怎样做到妥善保存?如何让剩菜重新变身健康美味?《生命时报》采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给出详细指导。
  剩饭剩菜真的会致癌?
  我们一直提倡“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要把饭菜剩下,主要是因为剩饭剩菜有三大健康隐患。
  其一,是营养流失。比如蔬菜里的维生素C怕热,炒第一遍时已经损失了30%~40%,如果再热一遍,维生素C的含量就更少了。维生素E、叶酸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二,容易滋生细菌。肉类和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深得微生物的“青睐”。
  其三,剩菜可能产生致癌物。我们常说的亚硝酸盐就是一种致癌物。亚硝酸盐本身有毒,在胃里与蛋白质相遇,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
  通常条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如果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生成过量的亚硝胺,可能诱发癌症。
  做熟的蔬菜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有所增加。细菌还可以通过高温消灭,如果食物产生了亚硝酸盐,就连回锅加热都无法消除了。
  这些菜千万别留给咱爸妈
  过年了,游子们纷纷返乡,父母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可假期过后,很多年轻人又离开家,给父母留下一堆剩饭剩菜。
  很多老年人害怕浪费,把剩饭剩菜当宝,一定要吃完才行。但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引发胃肠疾病。
  所以,老年人吃剩菜剩饭,没了营养不说,万一因此患了病去医院就诊,本来的节省也成了更大的浪费。具体来说以下三类食物最好别留。
  首先,蔬菜是最不应该保存的,尤其是绿叶菜,不仅亚硝酸盐含量高,而且最有价值的维生素也消失殆尽。
  不过,一般来说越靠近根部,含有容易转化成亚硝酸盐的成分越低,所以豆角、黄瓜、番茄、洋葱等蔬菜可以适当留下,但最好在第二次回锅时就吃完。
  其次,海鲜最好一顿吃完。海鲜强调新鲜,剩下后不仅风味全无,而且容易滋生细菌。
  最后,包子、饺子等带馅的淀粉类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黄曲霉毒素,高温加热下也无法被杀死,最好一两天内就吃完。
  可以留下的食物有:粗粮、豆类,因为它们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特别丰富,再加热一次也有营养价值;馒头、花卷及饼类可以放入冷冻层,一般能保存一周左右;
  肉类可以分装成小份,及时放进冰箱,以后每次拿出一小盒,避免反复加热。
  保存剩菜掌握一个原则
  剩菜并不是绝对不能吃,保存条件一定要格外注意,凉透后应立即放入冰箱。
  保存剩菜的原则是,凉透后用保鲜盒、保鲜袋等干净的容器包好,马上放进冰箱,不要在室温下放置太久。
  晾凉再放是因为热食物突然进入低温环境,食物的热气会引起水蒸气凝结,促使霉菌生长,从而导致冰箱里的食物霉变。
  凉透后,要及时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长时间放在外面,因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同剩菜,一定要分开储存,可避免细菌交叉污染。还需要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如保鲜盒、保鲜袋,或者把碗盘附上一层保鲜膜。
  剩菜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最好能在5—6个小时内吃掉。一般情况下,高温加热几分钟,可杀灭大部分致病菌。
  可如果食物存放的时间过长,产生了亚硝酸盐以及黄曲霉素等,加热就起不到作用了。
  剩菜加热有讲究
  剩菜剩饭吃前一定要高温回锅,彻底杀死细菌。所谓的“热透”是指,把菜整体上加热到100℃,保持蒸锅里的水沸腾3分钟以上。
  这也提示我们,凉菜不论荤素最好都别剩下,因为不经加热,细菌不易被杀死。
  不同的剩菜加热各有技巧。肉类通常要加热10分钟以上或微波加热1分钟以上。鱼类可以加上葱、姜、蒜、料酒、醋等一起回锅,既有助于杀灭细菌,还能提鲜。
  不同剩菜如何大变身
  上顿吃,下顿吃,没有了新鲜感,剩菜做不好往往还容易被剩下。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次“剩菜大变身”了。
  肉类,凉拌、炒菜皆可。酱牛肉、酱肘子等最简单的变身方法就是凉拌,可把肉切片与新鲜蔬菜、调味料一起拌匀;也可以与胡萝卜、芹菜等蔬菜同炒。
  还可把酱肉剁碎,与青椒丁、香菜末等拌在一起,加在烧饼里做成肉夹馍。如果家中有小孩,把酱牛肉拍散剁碎,加盐、糖、酱油炒成肉松佐餐也不错。
  煎炸鱼类,加热后往往口感又老又硬,其实可以加入彩椒、胡萝卜丁等重新红烧,以酱油和糖调味,就成了一道新菜。
  剩饭,除了炒饭、煮粥外,还可将其打碎,加豆腐和鸡蛋做成米糊豆腐羹。此外,米饭还可以与土豆、肉末等搅拌,做成干炸丸子。▲(生命时报记者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
  商务合作:010- 内容合作:010-
  2016再次迭代,火速下载↓↓↓
本文相关推荐全国咨询热线400-081-0013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 &
虽然是下着雨的冬日,但隔着四五米远的距离,一阵阵恶臭仍然扑鼻而来。恶臭来自于满满一池的餐厨垃圾,就在这个所有人避之不及的池子里,一个身着黑色水裤、半个身子浸泡在餐厨垃圾中的身影来回忙碌着,他就是南岸区固体废弃物运输有限公司餐厨垃圾分拣工张礼全。
从去年开始分拣餐厨垃圾至今,这位一米七的重庆汉子,已经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工作了一年。
坚持分拣整整一年
就是潲水,日,《重庆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管理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重庆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应运而生,通过科学合理的分解处置,从餐厨垃圾中提炼出生物柴油和沼气,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而餐厨垃圾分拣工,也就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2014年12月,张礼全第一次来到他现在所工作的餐厨垃圾中转站,面对眼前满满一池散发着恶臭的潲水。张礼全的第一反应和所有来应聘的人一样,&干不了,大冬天都这么臭,夏天还得了啊?&
张礼全当时不知道的是,在他来到这里之前的一年时间里,已经先后有十几位应聘者被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吓退。
南岸区固废公司总经理安代文说,餐厨垃圾分拣工作,是公司流动性最大的岗位。
张礼全犹豫的神情,让固废公司副总经理卢渝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这个也不想干!&然而,张礼全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整整一年。
每天与150吨餐厨垃圾打交道
餐厨垃圾分拣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把包括塑料袋、塑料瓶、玻璃瓶、便当盒等在内的垃圾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出来。面对平均每天150吨的餐厨垃圾,一双雨靴、一件水裤、一双手套、一把竹耙,就是张礼全所有的工具。
除了扑鼻的恶臭外,破碎的玻璃瓶也是让张礼全头疼的,沉底的玻璃碎片不仅很难被发现,而且非常容易划破张礼全工作时所穿的雨靴。&我平均半个多月就要换一双雨靴,这一年下来,换了多少双已经数不清了。&
每天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6点,150吨餐厨垃圾中,张礼全要埋头弯腰分拣出50桶左右的塑料、玻璃、铁质垃圾。
为了减轻环境对张礼全的影响,南岸区固废公司专门为张礼全准备了十滴水、藿香正气口服液、各种皮肤药膏。
夏天曾中暑晕倒在分拣池里&看,今年冬天老婆给我准备了保暖手套和蛇油膏,加上单位发放的药品,我再也不会长冻疮了。&去年冬天,张礼全的妻子发现张礼全的手上全是冻疮,追问之下才知道,餐厨垃圾油污在冬天产生凝固堵塞了出料口,用竹竿等东西疏通不管用,只能用手去清除堵塞的油污和污物。由于气温低,餐厨垃圾中充斥着水分,温度更低,几天下来张礼全手上就长满了冻疮。
虽然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张礼全手上、脸上还是逐渐出现了红疹、红斑、红肿,痛痒得难受,常常是干上十几分钟就要跑到水管旁用水冲洗冲洗,重新敷上单位发放的药品后,稍稍缓解一下瘙痒症状又开始工作。
有人问张礼全:&这么脏、这么臭,你这样干,图啥呀?&
他总是憨憨地笑笑说:&没事儿,这活儿,总得有人干,对吧。&今年8月27日,张礼全因为连续分拣垃圾,跌倒在池中,正好被倾倒餐厨垃圾的工人看见,才拉他出来,稍作休息后,他又下池继续工作。还是公司领导赶来阻止,送往了医院检查。但第二天一早,他又如往常一样,出现在了垃圾分拣池中工作。(来源:重庆晨报)
下一篇:上一篇:
您的浏览历史
阳光盛景(北京)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64号
营销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西区12号楼1506
技术支持:
电话:400-081-001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剩饭剩菜的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