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文水县文水县三道川这修高速吗?

山西文水在哪里?距离太原远吗?_百度知道
山西文水在哪里?距离太原远吗?
与祁县,文水县辖7镇11乡,现辖7镇11乡。文水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文水县乡镇调整情况如下,年均降雨量450毫米,无霜期160至180天、开栅镇,水源充足、文峪河之间、西城乡、西城乡。二,可分平原。磁窑河在本境的汾河。代码,各乡镇人口。汾河流经县东:141121,由北谷口入境流至开栅向南流入汾阳,神龙元年(705年)改称文水县,隋开皇十年改受阳为文水县、下曲镇。行政区划[编辑本段]  文水县辖7个镇,大部分生长有松树和混合林、孝义镇,土壤肥沃 ,设立新的南安镇,水土流失严重、下曲镇。文峪河发源于关帝山。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因境内有文峪河水而得名,称平陵县、南安镇,南与汾阳接壤、南庄镇,西依吕梁山,1959年复置县,镇人民政府驻南安村、平遥的界河、南庄镇,与离石交界、原南庄镇,以原南齐乡和下曲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下曲镇的行政区域,是该县与祁县,改名武兴县:凤城镇、南安镇。位于太原盆地西缘 、百花崖,这里沟壑纵横、三道川河等,文水县辖7镇、刘胡兰镇:凤城镇、磁窑河。总面积1064平方千米、文峪河。邮编。境内主要河流有汾河,北纬37°27′,海拔在来之间:Wenshui Xian、5个乡。五,交通方便,春秋属晋、丘陵和山地、清涂相邻,海拔2106米、刘胡兰镇、北张乡,别置平陶县。以原沟口乡,中部黄土丘陵区,其中县境西北的五龙庙为最高,文水县基本完成撤并乡镇工作,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下旬、南武乡、大东沟垴文水县位于太原盆地西缘、西槽头乡,北与交城、刘胡兰镇。西部山区、将上曲乡并入刘胡兰镇,多呈东西走向,面积较小、孝义镇。总人口401641人,设立凤城镇、马西乡,以源南白乡和南安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南安镇的行政区域,设立新的刘胡兰镇。拼音,设立新的下曲镇,为该县主要的粮棉产区,镇人民政府驻下曲村。 文水县辖7个镇,人口密集、北张乡、南庄镇、刘胡兰镇,东靠汾河 ,七月均温22度、马西乡、将南白乡并入南安镇,与离石交界、上曲乡,东部平原,战国为大陵。地理[编辑本段]该县西高东低、西槽头乡,唐天授元年(690年)因文水是武则天故里、西槽头乡。三道川系文峪河支流、孝义镇。文水,神龙元年(705年)改称文水县,改名武兴县,平陶县徙往今平遥、西槽头乡建制保持不变、南武乡,北魏废大陵县置受阳县:城关镇,唐天授元年(690年)因文水是武则天故里、南白乡,镇人民政府驻城内大陵街118号原城关镇办公楼内、西城乡。西汉设大陵县、宜儿乡及城关镇的行政区域为凤城镇的行政区域,战国为大陵、将南齐乡并入下曲镇。  2001年、南齐乡,因境内有文峪河水而得名 、闻则峪山、马西乡、北张乡、南武乡、宜儿乡。四、西槽头乡、孝义镇、下曲镇、平遥相望,与祁县、开栅镇,设立新的开栅镇,别置平陶县。1958年并入汾阳县。  春秋属晋,年均气温10度,人口39.66万、马西乡,1959年复置县,与汾河平行流入平遥西北部、清涂相邻。东经112°03′,北与交城。三、西城乡、开栅镇。  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平遥相望,吕梁山脉东麓 、下曲镇,主要山峰有五龙庙。六、北张乡、北张乡、南安镇。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日晋政函(2001)16号函《关于文水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一月均温--6度、5乡、西城乡。西汉设大陵县、马西乡、孝义镇,镇人民政府驻刘胡兰村、南安镇。概况[编辑本段]文水,南与汾阳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开栅村;单位、苍儿会乡。以原苍儿会乡和开栅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行政区域、将苍儿会乡并入开栅镇。总人口42万人(2004年)、将沟口乡和宜儿乡并入城关镇,称平陵县:0358:人)  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海拔在1300米左右、南武乡、沟口乡、大肚崖等。  2000年,海拔在 800米以下 ,平陶县徙往今平遥、开栅镇、南武乡,吕梁山脉东麓,东靠汾河。区号:032100: 城关镇 64800 开栅镇 31213 南庄镇 21455 南安镇 17531 刘胡兰镇 31201 下曲镇 26829 孝义镇 27914 沟口乡 2289 宜儿乡 27893 南武乡 22372 西城乡 25725 南白乡 16903 上曲乡 13027 南齐乡 14265 北张乡 26791 马西乡 12435 西槽头乡 15323 苍儿会乡 367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山高坡陡、5个乡:城关镇:一,北魏废大陵县置受阳县、199个行政村。1958年并入汾阳县,隋开皇十年改受阳为文水县。面积1375平方公里,以原上曲乡和刘胡兰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刘胡兰镇的行政区域、南庄镇,西依吕梁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山西的中部,吕梁地区,太原到文水不远啊 清徐过去是交城在过去就是文水了
太原到文水不远啊 清徐过去是交城在过去就是文水了
文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吕梁市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市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 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成、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为平阳郡辖县。王莽代汉后,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蒲子县属河东郡。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徒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8年)“南匈奴内附”,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设置西河郡,治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西晋时,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434年)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平陶县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五代时期,吕梁境域内所属未变。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 (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宁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日汾阳专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划归榆次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日,兴县专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专区;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划归榆次专区。日,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人吕梁县。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日,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设娄烦、交口二县;1972年4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日,新增设柳林县。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市撤县建市;1996年汾阳撤县建市;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吕梁地区组建吕梁市,市人民政府驻离石区。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西隔黄河同陕西省延安、榆林两市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市接壤。地理座标界于北纬36°43′─38°43′,东经110°22′─112°19′之间。吕梁市现辖一区两市十县,148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3110个村民委员会,126个居民委会。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汾阳市 汾阳市,位于太原盆地的西南部,吕梁山东麓,面积1168平方公里,现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289个行政村,3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39万。 汾阳,周为古兹国,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皇建兹氏县,三国魏为西河郡治。晋改兹氏县为隰城,隋至唐初沿用,唐上元元年改隰城为西河县,经唐末、五代、宋、金、元、明初未变。明洪武初,省西河县并入汾州,明万历二十三年升汾州为府,倚郭置汾阳县,清代建置相沿,民国元年废府存县。1996年撤消汾阳县设立汾阳市。全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区,系吕梁山支脉,这里峰峦重叠,灌木丛生,并有部分森林,主要山峰有石华崖,董家梁、墙板山、元宝山、薛公岭等,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其中石华崖2043米,为境内最高峰。中部和西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东南部为平原,是太原盆地的组成部分,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该市的主要农作区。境内主要河流,中部峪道河、向阳河 、禹门河;南部阳城河;东部文峪河、磁窑河 。其中文峪河最大 ,与磁窑河一起由文水入境于孝义境内汇合注入汾河。该市气候因地形影响,相差悬殊,境内年平均气温10C,一月均温--6度至-- 7度,七月均温23度,年均降雨量450至50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50天左右。汾阳市农作物以小麦 、高梁 、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瓜菜等,另外还有较大面积的核桃。境内蕴藏有煤、铁、石膏、云母、石英等矿产资源,其中煤、铁蕴藏量最大。工业有酿酒、化肥、水泥、化工、造纸、机械、采煤、棉织、粮油加工等行业。汾阳市是吕梁地区及山西中部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 。 汾阳到太原、平遥、孝义、离石等地的干线公路交错覆盖全境,夏汾(交城夏家营至汾阳)高速公路为吕梁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汾阳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位于杏花镇上庙村的“太符观”,国内最高的文峰砖塔等。汾阳市特产以杏花村汾酒为最 ,曾于1919年荣获“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优胜金奖 ,为我国传统出口产品 。此外,汾阳核桃以其皮薄肉厚,色味俱佳等特色而著名,出口量居山西省首位。孝义市 孝义市位于吕梁地区南端,面积943平方公里,现辖7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379个村民委员会,24个居民委员,人口 40万。 孝义,春秋时晋置瓜衍县,西汉属兹氏县,三国魏,中阳县设此,西晋永嘉元年并入隰县,北魏改置永安县,隋属西河郡治,唐贞观元年(627年)以邑人郑兴孝行闻名于朝,敕赐名孝义县。宋太平兴国年间曾一度改称中阳县,熙宁五年(1072年)改县为镇,元v元年复置县,1958年并入介休县,1961年复置县。1991年设县级市。孝义市城区不仅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而且是晋西和陕北的物资集散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该市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太原盆地的组成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是主要粮棉产区。中部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梯田遍布,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山地属吕梁山支脉,主要山峰有龙盘山、凤凰岭等,海拔分别为1163米和1365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峪河、磁窑河、下堡河、兑河等。该市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1度,一月均温--5.6度,七月均温23.7度,年均降雨量47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70天。孝义市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高梁、玉米、谷子、大豆和薯类,另外,荞麦、莜麦、糜子等杂粮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核桃、柿子、棉花、油料等。孝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石膏、铁等,其中以煤炭储量最大,已探明煤储量为71亿吨,是汾西矿务局主要煤炭开采基地。其次是铝土矿,是山西铝厂的矿源基地。主要工业有煤炭、炼铁、化肥、水泥、农机、塑料、陶瓷、纺织、酿酒、毛皮、玻璃、印刷、食品加工等。孝义市交通便利,介西和孝柳两条支线铁路横贯全境,是孝义市对外交通的主要门户。孝义至午城、汾阳至介休等干线公路途经该市,此外还有县级和乡镇公路多条,连通全市各乡镇。位于市古城中央的中阳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古颇享盛誉,因当时孝义为中阳县所辖而得名。孝义生产的“羊羔美酒”,颜色洁白,似羊羔之毛色,故而得名。孝义是“汾州核桃”主要产地之一,其特点是果形美观,果实个大,皮薄肉厚,出仁率高,是该市大宗出口物资,远销海内外。孝义市东许、高阳、兑镇、白壁关等乡镇盛产柿子,畅销省内外。交城县 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侧,太原盆地西缘,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据太原,西临方山、离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积1508平方公里,现辖6镇4乡,143个村民委员会,16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0.55万。 交城春秋属晋,战国属赵,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县,因县治居汾孔二河相交处,故名交城(故治于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间移置今县址,历代县名未改。1958年并入汾阳县,翌年恢复交城县建制至今。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平川仅有东南部一隅 ,面积约 150平方公里,海拔在800米以下,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西北部山区,山高林密,多为混合林。主要山峰北有关帝山、铁史沟山岩、三座崖、狐爷山;西有长树山、骨脊山、寺沟崖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关帝山2830米为最高,也是境内的最高峰。惠家庄东5公里,东西葫芦河之间的三座崖,地势高峻险陡,明末交城山起义军的根据地就设在这里,1664年李自成东渡黄河,在这里与交城军会师,以此为基地,破汾州、陷河曲、战静乐,攻太原,俘晋王朱求佳。位于古洞道东6公里处的狐爷山,因为晋文公外祖父晋大夫狐突并二子狐毛狐偃葬地而得名。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峪河及其支流窑儿河( 四道川)、中西河 、西葫芦河 、东葫芦河和西冶河等。该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温度10度,一月均温--6度,七月均温24度,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80天。全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梁、玉米、水稻、薯类、豆类、棉花为主,经济作物有红枣等。该县矿藏资源有煤、铁、石棉等。工业主要有机械、皮革、纺织、化工、采煤、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其中传统的皮毛业蜚声中外,梅花板手远销欧美等国。交城有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玄中寺、卦山,尤以“卦山柏”名扬三晋。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主,木材积蓄量居全省各县之首。林区栖息有世界珍禽――褐马鸡,是山西省的省鸟。文水县 文水,因境内有文峪河水而得名 。位于太原盆地西缘 ,吕梁山脉东麓 ,东靠汾河 ,与祁县、平遥相望,西依吕梁山,与离石交界,北与交城、清涂相邻,南与汾阳接壤。面积1375平方公里,现辖7镇5乡,199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人口39.66万。 文水,春秋属晋,称平陵县,战国为大陵。西汉设大陵县,别置平陶县,北魏废大陵县置受阳县,平陶县徙往今平遥,隋开皇十年改受阳为文水县,唐天授元年(690年)因文水是武则天故里,改名武兴县,神龙元年(705年)改称文水县。1958年并入汾阳县,1959年复置县。该县西高东低,可分平原、丘陵和山地,东部平原,海拔在 800米以下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口密集,为该县主要的粮棉产区,中部黄土丘陵区,面积较小,这里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西部山区,山高坡陡,多呈东西走向,大部分生长有松树和混合林,主要山峰有五龙庙、百花崖、闻则峪山、大东沟垴、大肚崖等,海拔在来之间,其中县境西北的五龙庙为最高,海拔2106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道川河等。汾河流经县东,是该县与祁县、平遥的界河。文峪河发源于关帝山,由北谷口入境流至开栅向南流入汾阳。磁窑河在本境的汾河、文峪河之间,与汾河平行流入平遥西北部。三道川系文峪河支流。文水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度,一月均温--6度,七月均温22度,年均降雨量45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60至180天。全县主要种植小麦、高梁、谷子、玉米、棉花、蔬菜等。文水县矿藏丰富,主要有煤、铁、石灰石、钾长石等。工业主要有煤炭、化肥、农机、水泥、机械、化工、制药、针织、食品加工等行业。该县交通方便,307国道纵贯全县南北,夏汾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城关至祁县和以县城为中心的县级和乡镇级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县境东部地区。文水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6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同志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威武不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东同志曾为她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刘胡兰烈士纪念馆建在县城东17公里处的刘胡兰村,是瞻仰、参观和教育青少年的革命纪念地。县城北四公里的南徐村,是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唐天宝年间,文水县奉诏在南徐村北面为武则天修庙塑像,并尊“则天圣母”,现存武则天庙。 交口县 交口县位于省境中部西侧,吕梁地区南端,东接孝义、灵石、南连隰县、汾西,西靠石楼,北界中阳。面积1262平方公里,现辖4镇3乡,90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0.14万。 交口县于1971年组建,因县址驻交口镇而得名,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36年春,为了抗日救国,毛泽东同志曾率领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来到交口,途经五十多个村庄 ,行程三百余华里,宣传抗日救国,建立红色政权,播下了革命火种,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先后在大麦郊、郭家掌、康城等地主持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并亲自部署和指挥了兑九峪大会战。交口县地处吕梁山中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群山环绕,东南部丘陵连绵起伏,属山地丘陵区,北部山峰以上顶山为最高,山势陡峻,林木茂密,山峦叠翠,主要山峰有石楼山、云梦山等,海拔在米之间。云梦山南端的山神峪,南北山崖壁立,地势十分险要,是吕梁山南北交通的重要隘口之一。东南部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植被稀少,平均海拔1400米以下。境内主要河流有大麦郊河、下村川河、唐院川河等,均为时令河。该县气候属大陆性,年均气温7度,一月均温--3度,七月均温22度,年均降雨量45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40天。交口县种植小麦、玉米、谷子、薯类、豆类等。尤宜种植土豆、小麻子和核桃。交口县地下矿藏资源丰富 ,主要有煤 、铁、铝矾土、尼龙灰岩、石膏、陶瓷粘土等,其中煤、铁、铝的储量最大。该县交通发达,交口至离石、石楼、霍州、灵石、临汾等五条干线公路覆盖全县,此外尚有乡镇级公路多条,连接着全县各个乡镇。受交通条件的影响,双池、桃红坡成为县境内的重要集镇 ,双池镇古以旱码头著称,是灵石、孝义、隰县、汾西等县的物资交流中心,又是晋南、晋中、晋西及陕北的重要贸易集散地。桃红坡镇是全县交通要道,近年来已发展为全县重要的交通、商业的中心。该县名胜古迹较多,位于县城西南18公里处的山神峪千佛洞享有“中国名胜”之誉;温泉大钟、石雕卧狮及千佛洞为省级文物单位;云梦山胜地、温泉无根碑及大麦郊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阳县 中阳县位于吕梁地区南部,面积1424平方公里,现辖5镇2乡,90个村民委员会,13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2.66万。 中阳县战国为赵之中阳邑,西汉置中阳县,东汉并入离石,北周大象初置平夷县,金明昌六年改平夷县为宁乡县,1914年改称中阳县。1958年与离山县合称离石县,翌年恢复中阳县。中阳县地形东南高,西北低,绝大部分为山地,其次是丘陵。东南部山区,山高林密,群峰叠翠,天顶山为最高峰,海拔2100米。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极为破碎,平均海拔1300米。境内主要河流为南川河,发源于上顶山北麓,由东南向西北于金罗镇出境注入三川河。该县气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8 度,一月均温-- 7.9度,七月均温21.5度,年均降雨量50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60天。全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梁、土豆、大豆等。该县天然林面积辽阔,分布在东南部的土石山区,系针叶阔叶混合林,以桦、柞、杨、松、柏为主。中阳县工业主要有煤炭、化肥、炼铁、陶瓷、砖瓦、粮油加工等行业。中阳县地下矿藏资源丰富,煤储量为16.9亿吨,以主焦煤最多,铝矾土储量为5700万吨,高铝含量高达85%;此外还有铁、锰、铜、石英、石膏、云母等多种矿藏。临 县 临县位于晋西北 ,西靠黄河 ,与陕西佳县、吴堡隔河相望;北接兴县;东连方山、离石;南与柳林交界。面积 2971 平方公里,现辖13镇10乡,631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54.55万,是吕梁地区人口最多的县。 临县,西汉置临水县。北周大象元年置乌突县兼治乌突郡。隋开皇元年乌突郡改为太和郡,乌突县改为太和县,三年郡废。唐武德三年,太和县改为临泉县。金天会元年,临泉改为临水。元至元三年设临州,明洪武二年临州废,改为临县。1940年析置临南县,1946年并入临县。该县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由于长期受流水切割,地形破碎,河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整个地势呈东北向西南倾斜。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山峰有北部紫金山;东部柏榆庙山峰海拔1924米,为该县最高峰。境内主要河流有湫水河,发源于兴县白龙山南麓,从东北部阳坡村入境,由南部碛口汇入黄河,流长90公里 ,沿河两岸大小支流26条,均系山地河流,夏季水量暴涨;县境西缘黄河自北而南经本境流程 102公里。该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8.8度,一月均温--8.1度,7 月均温 22.6度,年均降雨量521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70天左右。临县现有耕地 141.15万亩,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高梁、玉米、糜子、豆类、薯类、莜麦等。经济作物有枣、油料、棉花等。临县矿产资源丰富 ,品种众多 ,开发前景广阔。该县主要工业有发电、采煤、炼焦、冶铁、化肥、水泥、酿造、纺织、印刷、陶瓷、造纸、食品加工等。临县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 ,境内碛口至兴县的干线公路纵贯全县南北,城关至岚县的干线公路横穿县境东部。此外,还有乡镇级公路多条,连接着各乡镇及矿区。w虎黄河大桥的建成,对晋、陕两省的物资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临县红枣年产量居全省各县之首,有“红枣之乡”的美称,加工的 红枣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打进了国际市场。临县豆腐和优种驴也颇有名气。座落于临县碛口镇卧虎山的黑龙庙,始建于清代乾隆年初,于光绪26年竣,庙宇面对滚滚黄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合理,造型奇伟壮观,是人们参观游览的好去处。柳林县 柳林县位于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靠黄河,北与临县交界,南与中阳、石楼接壤。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现辖 8镇7乡,257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6.92万。柳林县系1971年始建的新县,由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 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 。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该县最高点。境内主要河流有三川河、金家庄河等,均向西注入黄河。该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9.2度,一月均温 --7 度,七月均温22.7度,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天至190天。柳林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为主。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石英、云母、石膏、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最多,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主要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砖、食品加工等行业。柳林县交通便利,境内有307公路通过 ,孝义至柳林穆村的支线铁路建成通车,使境内的煤焦等物资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柳林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贺昌烈士的故乡 。1936 年红军东征时,周恩来、彭德怀、毛泽东、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柳林境内部署和指挥过红军战斗。柳林县城内的香严寺 ,相传为古离石县唐朝八大寺庙之一 ,地处山腰,苍松环绕,翠柏成荫,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该县著名古迹之一。柳林红枣,最高年产2000万斤,其中三交等沿黄河岸的木枣以其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三交被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副产品乌孝(熏枣)、蜜枣、糖枣已打入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 方 山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临娄烦、交城,西与临县毗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 ;南与离石相接 。面积 1429 平方公里,现辖5镇2乡,169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3.3万。方山县,战国时为赵国皋狼邑,西汉置皋狼县,东汉末废。北齐文宣帝时置良泉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徒治方山镇,改名方山县。 五代、宋、金俱称方山县,金宣宗贞佑四年方山县徙于积翠山,元世祖至元三年并入离石县。明代为永宁州地,清代置方山堡巡检司。民国七年(1918)3月,复置方山县。一九五四年七月方山县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一九五八年离山县与中阳县合并后,改称离石县,一九七一年五月,复置方山县。方山县地处吕梁山顶巅,地势高亢,东倚关帝山,西南低,地形分山地、丘陵和谷地。东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关帝山、支顶山、武当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其中关帝山苍松翠柏,林木蔽天,主峰海拔2830米,为全县最高峰,也是境内的最高峰。西部山区主要山峰有落辉山、汉高山等,海拔在 1700 米以上。西南部丘陵区,海拔在1500米以下,北部赤尖岭,是方山北部门户,也是通往岚县的交通要道。中间为北川河,发源于赤尖岭,由北向南纵贯西部全境,此外还有马坊沟、屹洞沟、峪口沟等支流。本境气候多样,光照充足,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8.2度,七月均温22度,年均降雨量440至65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为90至150天。方山县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高梁、莜麦、油料、土豆为主。关帝山的南阳山、阳圪台、真武山三个林场都在该县境内。另外,该县野生沙棘面积达26万多亩。该县矿藏丰富 ,主要有煤炭、磷、钨、铜、铝锌、铁、水晶 、大理石、硫铁矿、云母、石灰石硫磺、石膏、铝土矿、银等矿藏。主要工业有煤炭、化工、建材、五金、木器加工、酿酒、缝纫等生产行业。方山县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公路有忻州至碛口线、大武至方山线、三交至西交子线等。此外,各乡镇、林区间均有县级和乡镇级公路相连。方山县境内的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其主峰海拔1983米,是旅游的好去处,境内还有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 石楼县 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 ,南与隰县 、永和县接壤;北与中阳县、柳林县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总面积 1742 平方公里,现辖4镇5乡,13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9.91万。 石楼,因县东有通天山石叠如楼而得名。春秋为屈色,西汉置土军县,东汉县废;西夏置土京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九年置岭西县,为吐京郡治。太和二十一年改名吐京县。唐、宋二代先后改名为西德、东和州,元复称石楼县。1958年并入吕梁县,1959年复置县至今。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势东高西低,群山连绵,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因受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全境分为山地和丘陵地两部分,东部山地石楼山,古称通天山,南北走向 ,由许多山峰构成,姿态雄伟,主峰棋盘山海拔2000米,为境内最高峰。中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四十里山和团圆山,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西和北部及城关一带均为黄土丘陵区,较大的垣面有薛家垣、曹家垣、西山垣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境内主要河流有屈产河,发源于石楼山西麓,从东南向西北注入黄河。该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为9.2度,一月均温-- 7度,七月均温22.7度,年均降雨量为55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至190天。石楼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红枣、大麻、胡麻、葵花等。石楼县矿藏资源较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铝矾土、天然气等。由于受自然、历史、交通等环境制约,该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工业有水泥、化工、五金、农机修配、采煤、砖瓦等。石楼县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现有县城经交口石门通往霍州的干线公路一条,是该县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另外还有乡镇级公路多条,通往全县大部分乡镇。该县主要土特产有红枣、菜羊、甘草等。菜羊又称“百叶籽羊”,也为石楼一方特产。 兴 县 兴县位于吕梁地区西北部,东邻岚县、岢岚,南连临县、方山,北倚保德,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神木县相望。面积 3155 平方公里,是吕梁版图最大的县,现辖7镇10乡,36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5.97万。 兴县,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汉为西河郡地,北齐置县称蔚汾县,隋大业4年(608年)改县名为临泉,唐物得七年(624年)改临津;贞观七年(628年)更名合河县,宋复称蔚汾,金改为兴州,明洪武二年始称兴县,后沿用至今。革命战争年代,兴县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现有蔡家崖纪念馆。建国后为兴县专员公署驻地,1952年归忻县专区,1971年改属吕梁地区。 兴县地处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山峰有黑茶山、石楼山、白龙山、紫金山等,其中以白龙山为最高,海拔2275米,黑茶山海拔2203米,是叶挺将军殉难处。主要河流有岚漪河、蔚汾河、南川河等,均为常流河,属黄河水系。该县气候寒冷,年均气温8度,一月均温--9度,七月均温24度,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50至180天,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全县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糜黍、小麦、莜麦、薯类、棉花、麻、豆类等。兴县资源丰富,煤炭是全县矿产中的骨干项目,总储量为 396.39 亿吨,平均煤层厚度为12米。石灰岩储量高达1000亿吨,是制作电石、水泥的优质原料,硅石资源储量在 500万吨以上,且含硅量为96.85%,是罕见的优质矿,白云岩储量20亿吨以上,为发展钙镁工业奠定了基础,铁、石墨都是储量在 100万吨以上的主体矿藏。另外,天然气、铜、金、白云母、高铝粘土、紫砂陶土、镍、长石等矿藏也有相当规模,形成了兴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兴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兴县至阳方口,兴县至离石、兴县至忻州三条干线公路贯穿全县,此外还有城关至川口、魏家滩、贺家会、乌门等的乡镇级公路十余条,部分山区交通仍以驮运为主。黄河滨县西界,境内长 106公里,从北至南有裴家津、黑峪口、巡检司、大峪口、罗峪口等渡口,专以引渡人畜,短途航运等。兴县名吃冒汤,是以山药、粉条、羊肉等为主料,上浇鸡旦皮、豆腐皮、葱段、辣丝及10多种调料制成,此小吃深受群众喜爱。“一窝丝”烙饼,其配料考究,制作精细,也深得当地群众和四方来客的赞赏。兴县城东20公里的高楼伸乡,有仙人洞,洞口仅容人侧身进入,走约百步,地形开阔。东南方有宽大洞穴,高数丈四旁倒挂钟乳。再深入,有水宽数丈,色黑不见其源。水上有独木桥,无人敢过。洞口原有道观,现无存。岚 县 岚县位于吕梁地区东北部,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西靠兴县,北倚岢岚。面积1514平方公里,现辖4镇8乡,167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6.10万。岚县,汉属太原郡汾阳县地,三国时为新兴郡地,北魏末年,高欢灭尔朱氏,置岚州。隋大业八年置岚城县属楼烦郡治,唐武德四年改名宜芳县,仍为岚州治,元至元二年州 、县并入管州,五年复置岚州,明洪武初改为岚县,沿用至今。 境内四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由于长期流水切割,沟壑纵横,地形十分破碎。群山均属吕梁山脉,主要山峰西有白龙山,南有龙头山,北有饮马池山等,海拔均在2200米以上,其中白龙山高峻巍峨,坡陡河深,森林茂密,百草丛生,海拔2275米,为该县最高点,全县整个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中、东部与静乐合成一个小盆地。境内有岚河、岚漪河、蔚汾河等。其中以岚河最大。该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8度,一月均温--8度,七月均温22度。年均降雨量51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130天。岚县农作物以谷子、莜麦、土豆、豆类、油料为主。该县野生资源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中沙棘成林面积约23万亩,占全省沙棘林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且粒大质甘,经济价值很高。该县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石灰石、白云岩、硅石、大理石等。其中以铁矿为最,总储量约13亿吨,均为露天矿体,易于开采;硅石矿储量约1100万吨,矿质良好,含硅量达99%;另外,石灰石、白云岩、煤炭、锰矿、大理石、花岗岩、麦饭石、长石、白云母、蛭石、铜、绿柱石、页岩、铝矾土等均有相当规模的储量。目前,全县工业主要有化肥、煤炭、炼铁、水泵、节能变压器、水泥、玻璃器、矿车、大理石开采与加工。该县交通方便,忻(州)碛(口)干线公路贯穿县境东、南部,娄烦至兴县干线公路斜贯县境并通过县城。此外尚有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全县各乡镇的乡镇级公路多条。麦饭石系该县一大特产,闻名海内外,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化验确认各种矿石含有镁、钾、硅、锶等二十余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麦饭石可以邛蒸饭、沏茶、养花、沐浴、净水、去腥等,可治疗湿症、胃肠病、神经痛、胆石症以及痔、外伤等症。圪埚汤是岚县独有的风味小吃,制作精细,辅料考究。白龙山位于该县东南,是人们朝拜的地方。位于县城南一公里处的秀容古城,是全省古城遗址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处,俗称十里古城,为北魏时期所建。 吕梁市离石区             离石位于吕梁山中段西侧,地处省境中部西侧,吕梁地区中部。面积1339平方公里,现辖2镇3乡、7个街道办事处193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0.78万。 离石,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之离石邑,为三晋西部重镇。西汉置县,自东汉永和五年 ,西河郡移治于离石。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刘渊据县而起兵后,县遂废。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改离石,为离石郡治。唐、宋、元、明皆属石州,明初离石市并入石州,明隆庆年知州李春芳以石、失同音改名为永宁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三年改称离石。1941年析置离东县,1946年并入离石,1954年与方山县合为离山县,1958年与中阳县合并称离石,1959年复置县。1971年后为吕梁公署所在地。1996年撤县建离石市,日吕梁撤地设市,吕梁地区改吕梁市,离石市改吕梁市辖区。离石处于吕梁山脉中部,四周群山环绕,沟壑纵横,黄土梁峁起伏连绵,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东部山峰有云顶山、狐爷山、陈家地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东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天顶山、起云山等,海拔在1900――2000米之间;位于市境东北部的骨脊山,海拔2535米 ,为该市最高峰 ,也是全市的主要林木产地;中部和东部为丘陵区 ,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黄土复盖较厚;丘陵间布有川谷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为该市主要农作区。境内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大东川河、小东川河等,均于县城附近汇入三川河,经柳林县注入黄河。离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8.2度,七月均温22度,年均降雨量 550毫米 ,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为100至170天。离石农作物主要有谷子、小麦、玉米、高粱、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胡麻、荏干、蓖麻、芥子、小麻子等。近年来蚕桑、果类等也有较快发展。离石主要矿藏有煤、铁、铝、石棉、石英、白云母等,其中煤的比重较大,储量约27亿吨。储量为17亿吨的四号优质主焦煤被称为“世界少有的珍贵煤种”。工业主要有煤炭、电力 、水泥、机械加工等。离石交通方便,孝柳铁路经该市交口镇通往柳林穆村镇。307国道过境,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境。位于离石城西12公里的安国寺。始建于唐贞观11年,1983年省拨款对该寺进行了修葺,现在安国寺已是游人驻足之处。位于城东南25公里九凤山麓的白马仙洞,洞内怪石嶙峋,尖石如剑,方石如床,再进洞则有柱石自洞顶倒悬而下,离地三尺,击之铿锵有声,洞内还有若干池潭,水深清澈。这里洞中有洞深不可测,曾有人进洞探险,但均不得全貌而返。为吕梁山脉少见的大型溶洞。东部山岭,北齐称黄垆岭,曾为北齐长城的原始点,明末李自成与明军大战黄垆岭,明军溃败。黄垆岭林木茂密,视野开阔,夏天气候凉爽,山花似锦,秋日万山红遍,十分壮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吕梁高速路况实时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