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方言视频有哪些特色的歌谣,方言,故事,习俗?

地域文化作业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地域文化作业3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淮南有什么歌谣集?(带方言的那种)_百度知道
淮南有什么歌谣集?(带方言的那种)
,题目是淮南方言俗语歌谣中的方言词辨析,但是里面全部都是普通话写的?求大神知道的给解答,用不了……
俗语方言也没有成本系统的书籍,怎么办。本地老乡们,可是上网搜也没有淮南歌谣书籍,没有淮南方言,有一本是台静农的《淮南民歌集》,好懊恼!要写毕业论文了
提问者采纳
市区、句容;二是淮南市、洪泽:市区:市区。江苏省:市区。如果是前者淮河以南苏皖两省都有、建湖县、霍山、繁昌:市区  六安市、泗阳县  淮安市、天长市   合肥市、桐城市  巢湖市、庐江县  马鞍山市、长丰县   淮南市:市区,约304万、灌南县:一是淮河以南、灌云、金湖、江都:市区、肥东、肥西,语言小类非常多、铜陵县  池州市、宝应县、全椒县:市区、来安:市区:市区、盱眙县  扬州市、寿、溧水县  安徽省、当涂县   芜湖市:市区,民歌也很多,基本没有、射阳。如果是淮南市民歌、高邮、泗洪(西北部除外)、滨海、枞阳县、阜宁、涟水。   宿迁市、南陵县  铜陵市、响水,那就算了:市区。如果是前者、舒城县   安庆市你说的淮南有两个意思、扬中市   南京市:市区、仪征市  镇江市。   盐城市、无为:市区、含山:市区、盐都:沭阳,你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些地方的小调和俗语、和、定远、明光:   滁州市、金寨(西北部除外):市区。希望对你有帮助、东海(西北部除外):   连云港市,俗称江淮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方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潮人网――潮学论坛
畲歌潮汕歌谣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畲族是潮汕地区的土著民族,潮汕凤凰山是畲族的策源地。畲民吟唱的歌谣畲歌,是最纯粹的地方性潮汕歌谣。潮汕歌谣,咏叹社会百态,是一部潮汕民间史诗。从1929年至2012年,潮汕新老民俗工作者收集整理二十多种(一万多首)潮汕歌谣本子。这些潮汕歌谣,语言婉约清丽,保留着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时遗风。因此,搞清楚畲歌与潮汕歌谣的关系,欣赏其艺术特色,研究其对潮汕文化的影响,探索潮汕地方土著畲族与古代潮汕中原移民的关联,以至潮汕地域文化的形成,都是颇有裨益的。  
一、畲歌、潮汕歌谣的收集整理概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大学一批学者的影响下,我国曾兴起一场收集民歌的热潮。1928年2月,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三位先生,在蔡元培校长的支持下,发起并组织向全国各地征集民间歌谣活动,还成立了歌谣研究会,出版了《歌谣》周刊。歌谣研究会成员除周、刘、沈外,还有沈兼士、常惠、顾颉刚、魏建功、罗常培、董作宾、胡适、徐芳、方纪生、容肇祖、沈从文、申寿生、吴世昌、李素英等人。经歌谣研究会成员的不懈努力,短短数年,便陆续征集和发表各类歌谣二千余首,搜集范围涉及全国22个省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征集研究民间歌谣活动影响了全国各地。广东、潮汕地区是最早响应和开展征集研究民间歌谣的省份和地区。钟敬文先生也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着重从事广东、南海之滨一带的歌谣收集研究工作。他先后整理成册的作品有:《客音情歌集》、《琅僮情歌》、《马来情歌集》、《D歌》。D族是活动于祖国南海之滨、以捕鱼为生的一支少数民族。据《广东新语》卷七《人语》记载,D族是一支居于船上、过着漂泊不定生活的民族,明初还被收编成为水军。钟敬文的《D歌》共收集D民歌谣52首,内容以歌咏爱情为主。如:妹你有心兄也知,D阈诌砀医槐鸶觯1鸶霭⒚眠碇形遥5巧酵碌让美矗#1)  
除海丰的钟敬文外,潮汕地区的章雄翔、林培庐、卢佚民先生等都曾致力于收集畲歌,并与丘玉麟先生一起编注成《潮州畲歌集》,序言由周作人先生撰写,但后来因故未能正式出版。丘玉麟、金天民、杨睿陪、徐志庵先生等都是潮汕歌谣研究的先行者。继1929年丘玉麟先生编辑出版《潮州歌谣(第一集)》后,金天民先生编辑出版了《潮歌》,鼎铭、徐志庵先生又编辑出版了《潮属儿歌》,以后又有一些民俗工作者陆续做了大量的收集、编注工作。  
金天民先生是报社编辑,他除编报外,还擅长文学、语言学。正如鸾羽先生在其《潮歌•序》所指出的那样,“金先生文学上的声价和功力,是我们潮人晓得的。他尤其注重声音文字之学,曾经用了许多苦功,在潮州语言声音上头,每每有新的发明。……因为研究潮音,连带的L罗了许多歌谣。……留心了十多年,才得了几百首,……此刻……虽是三几百首,并不算多,可是无美不收,已经洋洋大观了。”(2)金天民先生的《潮歌》分谣谚、讴歌、畲歌、附录等四部分,收录畲歌142首,很有分量。  
1948年,王Z先生从南洋归来后,在抗战时期潮汕歌谣集子《潮州大众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校对,改名《老爷歌》,收录潮汕沦陷时期反映潮汕人民英勇抗战和人民疾苦的歌谣。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革命歌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民歌。1958年7月,汕头专区工农业生产评比展览宣传科编印《汕头大跃进民歌选集》;1958年,潮安县文化馆编印《潮安民歌选》(第一至第四辑);1959年7月,中共汕头市郊委员会宣传部编印《潮汕革命民歌》;1979年10月,潮安县文化馆编印柯鸿材收集整理的《潮州畲歌选》油印小册子,收集了畲歌48首。这部畲歌集并无分类。第一首为人所共知的《畲歌》,后有《东畔雨来》、《潮州光景》、《相忍耐》、《头上金钗拔乞姐》、《门前留人客》、《同甘苦》、《同寅姐妹》、《若是唔听阿妈教》、《贤娘唔怕恶大家》、《唔知龙虾几对脚》、《行孝新妇》、《一床同是好姐妹》、《阿父生日我来做》、《陈三五娘》、《做分秀才》、《顾看娘仔无看路》、《井面开花》、《无好之人》、《鸡仔出世》、《放掉篮仔走看》、《阿公想食瓜》、《唔是父母相苦逼》、《唔_唔下好打扮》、《保贺阿兄年冬好》、《金花受尽阿嫂苦》、《无好田地种唔起》、《鸡啼鸡叫声》、《门脚一丛柑》、《俺有好兄无好嫂》、《八月十五》、《穿人唔知织个苦》、《嘻啊嘻》、《门脚一丛梅》、《自细缀着父母穷》、《龙眼结只》、《保贺阿公食百岁》、《买S》、《七丈溪水》、《长梯接短梯》、《■水》、《绿竹绿竹枝》、《得阮花枝对花叶》、《好君着有好娘配》、《荆仔花》、《姑娘织布》、《阿姐嫁了就嫁你》、《初来新妇》,(3)等等。柯鸿材先生在潮安县文化馆长期从事文化工作,为抢救潮汕畲歌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本小册子,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汕地区收集畲歌的一本有重要价值的小册子,保留着宝贵的畲歌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战线百业俱兴。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向各省、市发出关于编辑《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汕头市所属9县(市)和市辖区、达濠区先后开展了三部集成的收集、编辑工作。各县卷本共采录潮汕歌谣8894首。汕头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根据各县市(区)的民间歌谣本子,编辑、出版了《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汕头市资料本》。此后,潮汕地区的俗文学工作者又不辞辛劳地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1985年8月,陈亿L、陈放先生编辑出版《潮州歌谣选》。1987年10月,揭阳民间文学研究会编印《潮汕歌谣选注》(王云昌、孙淑彦选注)。1995年11月,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文教委员会出版组编印《释音潮州儿歌撷萃》。2003年9月,潮州市修志馆编印《潮汕歌谣集》(蔡绍彬编)。2006年,洪金华编印《新童谣》,等等。潮汕三市各县(市)的新老俗文学工作者都是编撰潮汕歌谣的辛勤铺路人,也是潮汕民间文学的辛勤园丁,为潮汕民间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0年,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编辑出版了《潮州凤凰山畲族文化》丛书。该书分概貌、风俗习惯、民间故事、语言、畲歌等五册。(4)其中,《歌》一书中提到,“1987年开始的田野调查表明,目前仅有山犁、李工坑、石古坪及属于梅州市的凤坪(又叫风吹w)等几个村落,能找到寥寥几位歌手,且岁数都比较高,但在毗邻的碗窑、岭脚、雷厝山等村,至目前为止,还未能找到会唱畲歌的人。至于饶平县饶洋镇蓝屋村的畲族,他们已接近客家地区,讲的既不是客家话,又不是畲族话,是一种近乎客家话的语言,偶尔在那里听到一些民歌,也大致与客家山歌相似。”(5)  
以上所做的凤凰山畲歌田野调查工作,也许系为硕果仅存。畲歌征集工作已经很难了。上述提到的现有整理成书的畲歌集子,就显得更为宝贵了。  
2012年10月,花城出版社出版林朝虹、林伦伦:《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一书。该书集前人收集的潮汕歌谣1000首,并加评注,系目前收录较为完整的一本潮汕歌谣。  
二、潮汕歌谣的主要内容  
如上所述,从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汕畲歌的收集整理工作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不俗成绩。现整理成书的潮汕畲歌就有6种,潮汕歌谣集子二十多种,为潮汕文化研究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整理成书的畲歌和潮汕歌谣,有的明显划分为畲歌、潮歌,有的则一概称潮歌或潮汕歌谣。据分析,这是收集、整理者根据收集对象不同而区分的,即采集于畲族的称畲歌,采集于潮人群体的称潮歌,如钟敬文、柯鸿材便如此。但金天民先生在《潮歌》一书中却把畲歌列为潮歌中的一个类型,而丘玉麟则是把畲歌、潮歌都统称为潮汕歌谣了。这个中,不无其道理,它正应证了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在民国时期总纂的《潮州志》中的说法。饶志称:“潮州的土著,陆为畲民,水为D户,畲歌本来是潮音的老腔老调,而D歌却是最原始与它有影响的东西。畲歌、D歌是最纯粹地方性的潮歌,亦为潮歌的主流,今日的潮州民谣,犹有概称作畲歌的”。(6)《潮州志》的这段话,已把畲歌、D歌与潮州歌谣的关系论述得十分清楚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以上谈到的现有畲歌、潮歌集子中,收录同一首歌,有的归入畲歌,有的则归入潮歌,如《潮州光景》这一首,柯鸿材收进了《潮州畲歌集》中,而丘玉麟却把它收进《潮州歌谣》中。  
畲歌、潮歌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他们所歌咏的,完全是社会心理的代表。”(7)其分类,不同的采集者有不同的分类。丘玉麟把《潮州歌谣》分为:奁、嫁娶、媳妇、姑娘、贤妻良母、长命富贵千子万孙主义、叮咛、儿女秘密、后母、密约、轻蔑女姓、喁喁私语、调情、爱之话、象征与讽刺、穷相、开玩笑、游戏、凑歌等。(8)金天民的《潮歌》则分为四大类:谣谚、讴歌、畲歌、附录。(9)  
笔者认为,潮汕歌谣的咏叹对象是多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歌谣是纯属戏耍和娱乐性质的,有一些是粗俗或通行面极窄的俚歌,还有神曲、符咒、鹊取!按蟮奶斓厝赵拢〉囊晃镆皇轮鳌!保10)但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为十个方面:  
(一)希冀风调雨顺,来年丰收的。如:仔花,白披披,阿妹掼饭到田边。保贺阿兄年冬好,金钗重重打一枝。  
(二)抒发男女纯朴爱情的。如:一双银箸插落河,八幅罗裙水上波。新科状元你唔嫁,情愿嫁给作田歌。又如:状元头戴是乌纱,只顾朝廷不顾家。情愿嫁给农家婿,日来耕作夜归家。再如:天顶一粒星,娶着雅■又后生,三餐食饭免物配,一头看■一头扒。又如:畲歌畲嘻嘻,红纱蠓帐绿彩旗。阿妹上轿流目汁,一到轿底笑嘻嘻。再如:八月八,日子好,■■姑娘变大嫂。嘴哩哭,心哩笑,脚疮(11)又坐大花轿。  
(三)提倡家庭和睦、相亲相爱和宣扬封建礼教的。如:开开后门是后塘,摆出刀砧斫鱼肠。谁人像我姑嫂好?姑食肉,嫂食肠。又如:开开后门是后沟,摆出刀砧斫鱼头。谁人像我姑嫂好?姑食肉,嫂食头。再如:正月剪春萝,四娘欲嫁物也无。也无铰刀(12)也无尺,也无梳仔掠鬓脚。紧紧寄字分大哥,大哥赠妹金皮箱,二哥赠妹猪共羊,三哥赠妹金交椅,四哥赠妹买梅香;大嫂赠姑头上钗,二嫂赠姑脚下鞋,三嫂赠姑龙凤髻,四嫂赠姑鬓脚钗;外公外妈赠耳钩,内公内妈赠枕头;同寅姐妹赠凉伞,凉伞挺起遮娘头;七个媒姨七脚箱,七个梅香随阿娘;十个扛,八人随,随到林家大祠堂。大堂二堂都拜好,拜存大伯共小郎。大伯出来语呛呛,借问小姆地块人?我是苏州人小姐,今日行嫁七千人。上州做官是我兄,下州做官是我爹。北京皇帝我亲戚,威风凛凛得人惊。  
(四)颂扬贤妻良母。如:鸡鸟仔,跳上椅,伶俐媳妇早走起。入客厅,收床椅。入灶下,洗碗碟。入房内,用针黹。父母会教示,翁姑有福气。又如:指甲花,脚红红,秦氏(13)教仔入书房。严条先生共阮教,勿烨厥峡嗝恕  
(五)表达对善良、正义和弱者同情的。如:老牛拖耙,老狗吠夜,老鸡┘遥14),老人无钱无米难度生。又如:一只鸡仔■呀■,(15)■来砻脚啄米箩。阿兄三十未有■,阿妹细细做太婆。  
(六)劝勉丈夫要永结同心,不要拈花惹草。如:十指尖尖提一杯,不知郎君何时回?路边野花君勿采,家中自有一枝梅。又如:一座花园四点金,夫妻看花坐花荫。眠起看花花含蕊,夜昏看花花同心。  
(七)鞭挞陋习的。如:鸦片一食面猴猴,全身无肉存骨头。头毛足有三尺长,虱母生满内裤头。  
(八)描写潮汕穷人到海外谋生的艰苦创业史。如:半天有天鹅,阿弟有■阿兄无。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想着无奈何,收拾包裹过暹罗。赚有钱银多少寄,寄来唐山娶老婆。又如:拜别阿母往暹罗,欲往暹罗牵猪哥。赚有钱银多少寄,好返唐山娶老婆。  
(九)有劝勉、鞭策作用的警世格言。如:花仔开花宝金枝,少年不爱待何时?竹仔上节节节高,黄金难买少年时。又如:老树老叶又老枝,亲仔唔如身边钱。身边有钱自己使,共仔讨钱话多的。再如:望见东畔一点红,嫁仔嫁给落铺人。脚踏铺窗食白米,嘴含槟榔齿脚红。又如:望见东畔一点星,嫁仔嫁给读书家。脚踏书斋食白米,闲坐温存喝烧茶。  
(十)吟咏地方名店、名产、自然风光、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民间艺术。如:潮汕风景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H牛一只溜。又如:一缚韭菜一缚姜,戏仔生好是别乡;脚踏棚板会做戏,男子打扮姿娘样。(16)  
三、潮汕歌谣的艺术特色  
潮汕歌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主题鲜明,感情充沛,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在旧时的中国,潮汕劳苦大众受尽欺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有冤无处伸,有理没处讲,或三五成群,或田间地头,或榕树荫下,或乐社、闲间,倾吐心声,向往未来,寄托希望,或吟歌解愁,苦中取乐。潮汕歌谣是潮汕民间文学的瑰宝,是一个时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体现,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潮汕歌谣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时遗风。中国的诗歌,不论是旧体诗还是现代诗,都受到民歌的影响。作为中国民歌组成部分的潮汕歌谣,同样也保留着不少古时遗风,有既古老、生命力极强、流行极广的起兴复沓式,有叙事道情、人物性格强烈鲜明的讴歌式,有四句和韵组式,有快板、顺口溜式,有清唱也有曲牌的表现形式;还有的类似乐府诗歌,有的类似《诗经》,有的类似南北朝吴声,有的类似说唱文学。两汉时,汉武帝专门设立乐府,采集民歌。汉乐府民歌现存仅40来首,成就较高的有《战城南》、《病妇行》、《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其中,较出色的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两汉时,中国民歌的三种重要体裁均已形成,即叙事长诗,可合乐歌唱的抒情歌体,以及不入乐的民谣体,民歌的形式已趋于成熟。潮汕歌谣仍然保留着乐府诗歌的特色,如《挨呀挨》等一类歌;有的类似乐府十二时民歌民谣,如《正月点灯笼》、《正月桃花开》等等。  
(二)潮汕歌谣采用了《诗经》普遍运用的“赋”、“比”、“兴”表现手法。中国诗歌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并流传下来的诗歌,产生于奴隶社会。《诗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选录了周代前期的305首诗。《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间的诗歌,可以代表其一国的风俗,故谓之国风;颂为祭祀先祖时颂扬功绩的歌;雅是我国北方民族夏族的诗,亦谓之夏风。其中,风160篇;雅(包括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这些诗篇,除雅、颂出自统治阶段之手,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外,风是周朝各地的乡土乐歌,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爱憎感情。《诗经》的艺术特点是,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以朴素见长,音节自然和谐,抒发人类各种感情,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各种感情需要。  
潮汕歌谣大量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把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精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动,直接表达出来,不借用外界景物。赋的语言特点是行文平白朴素,恰到好处,形象饱满。例如潮歌《共君坐床头》,是妻子对丈夫倾吐心曲,妻子直接摆出事实,远远胜于华而不实的词藻和空洞的说教。“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内心先有情景,然后用外物来表述。“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因景生情,借大自然的景物,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潮歌《一`园仔》,用“无好园地孬种姜”,来比喻“无好郎君耽误娘”,就显得贴切、生动了。  
诚然,“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不是机械地分割的,有时在同一首潮汕歌谣中,二三种手法兼而有之,有时一句中就有两种手法。内容如热恋欢乐、怀乡之情、劳动欢欣、祈求丰年、歌颂祖先,以及征夫辛劳、饥寒之苦等等。  
(三)潮汕歌谣保留着《诗经》反复吟唱、朴素诙谐、清丽婉约、豪放激越的语言特点。南北朝时期,朴素清新的新乐府民歌再次崛起。南朝民歌清丽婉约,北朝民歌豪放激越。潮汕歌谣属南朝民歌类型,它与中国民间诗歌一样,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体裁形式之母。四言诗始自《诗经》,五、七言诗发自汉乐府和民谣,词起源于唐代盛行的曲子词,元曲是民间说唱文学的产物。潮汕歌谣,有的像古诗五绝、七绝、律诗,也有的像词、曲、格言、劝世歌、符咒、神曲、歌诀。如《蚯蚓》、《阿弟有■阿兄无》、《父母真n》、《@条烧烧》等等。这些,都使人读起来,或回味无穷,或捧腹大笑。又知《镝跎官路东》、《仔花》等,则采用了反复吟唱的形式;《门脚一丛梨》则是用朴素恢谐的语言:门脚一丛梨,数来数去三百个。俺厝阿兄会择■,择着个■无下颏。门脚一丛柑,数来数去三百三。俺厝阿兄会择■,择着个■长短脚。  
读完这一首歌,难道你不会忍俊一笑吗?  
(四)潮汕歌谣中的“使n臁保坛辛舜掣枰ァ暗叩垢琛钡囊帐跆厣!暗叩垢琛笔侵泄窦涓枰サ囊恢直硐中问健:好褚ァ⑶宕摹督锨楦琛泛汀逗炻ッ巍分校汲鱿止暗叩垢琛薄3鄙歉枰ゲ诿窦洌灿诶投嗣裰校械母枰ヒ魉械娜撕褪拢坪醭龀@恚涫凳侨嗣袷惴⑿纳囊恢痔厥獾囊帐跏址ā笆n臁薄暗叩臁保闯胺砩钪泻诎椎叩沟摹暗叩垢琛薄!暗叩垢琛狈从尘缮缁崂投嗣穸苑饨ㄍ持握吆诎椎叩狗炊芯兜奶址ィ约凹岢制降取⒓岢终濉⒎炊缘雇说那苛液羯3鄙歉枰サ摹暗叩垢琛保且恢制嫣氐牡胤矫褚ィ肽救郑缎秤腥ぁH纾豪鲜笸厦ㄉ现窀停蜕邢啻蛳嗤烀5L萆县裙料鹤校慊鹕丈铰犹锫荩焕鲜笸厦ㄉ现窀停峁孟啻蛳嗤毂琛5L萆县裙料鹤校慊鹕丈铰幽ヲ唷  
(五)潮汕歌谣还深深地烙上了说唱文学的文化印记。不少潮汕歌谣,时而说唱叙事,时而对答如流,妙趣横生,生动有趣,是一部具有很强研究价值的口头文学。如《摇鼓》,反映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男女相恋的故事:  
摇鼓叮咚声,行到白灰埕;  
雅娘开门叫摇鼓,转嘴就叫摇鼓兄。  
“你个白布做呢铰?”  
“雅娘生好又幼脚。”  
“你个丝线若■钱?”  
“雅娘生好免用钱。”  
正手持给雅娘接,倒手偷摸雅娘(奶)。  
雅娘摸着笑Q焖,转嘴叫伊做郎君。  
“郎君呀!今夜欲来对后门。当今个人哩会欤桓於桓煳鳌!  
天o,母亲叫仔来开房。  
“奴哙!你个房门怎会开?花纱罗帐怎会垂?鬃边头毛怎会散?胸前纽扣怎会开?”  
“母亲哙!昨夜房门狗仔来撞开,花纱罗帐风吹垂,鬃边头毛枕边散,胸前纽仔热解开。”  
这个故事,虽然较为唐突、粗俗,但原汤原汁,乡土味极浓,情节完整生动。母亲对女儿体贴入微,一举一动,观察细致;女儿对母亲的问话,对答刁巧,顽皮滑稽,读起来十分诙谐有趣,既生动地流露出男女相爱之情,又活龙活现地描绘了一个禁锢在闺房中的旧时代农村女子敢于冲破封建束缚的新女性形象。  
摇鼓,是旧时潮汕农村的卖货郎,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还存在。是时,潮汕各地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每个村庄除一二间铺仔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商店了,农民家中一针一线都必须到墟集上才能买到。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担八索”的小贩便应运而生,而那被人们称为“摇鼓兄”的小贩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摇鼓兄,在走村串巷时不必呼叫商品的名称,而是挑着一担货物边走边摇着一个带有手柄和两个黄豆大的线捶、直径约5厘米的双面小鼓。乡村中的妇女、小孩一听到叮咚叮咚的鼓声,便知道他的到来和可以买到什么东西,人们便亲热地称他们为“摇鼓兄”。摇鼓兄用一支特制的两端翘起、中间呈弧形状的红木扁担,挑着里面装有毛巾、手巾、雪花膏、红胭米(口红)、香露水、针线、剪刀、木尺、小玩具和梳仔、笄子、网帕等女人用品的担子,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女人和儿童。因此,人们常说:“要作摇鼓兄,须有“妈人(女人)样”。意思是说,要做好摇鼓这行业生意,必须熟悉女人用品和儿童用品,要善于与老婶、老姆和姑娘们打交道,生意才好做。他们多数都是高挑身材,能说会道且轻声细语;他们头戴白色布帽,着装清秀文雅,令人们易于接近。摇鼓兄早上踏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家门,虽然肩上压着一担约六七十斤重的货物,但一进入村庄,他便不停地摇着小鼓,叮咚叮咚的鼓声,打破了乡村巷道的静谧,并很快走到女人们聚集的地方停了下来。例如姑娘们坐在一起飞针走线绣花的小巷,家庭主妇忙于操持家务的大院,老婶、老姆伴着孙儿玩耍的树荫下……这些都是摇鼓兄做生意的好地方。每到一处,总是喋喋不休地介绍五花八门的商品,诙谐风趣的语言,令姑娘们放下绣花活儿,令儿童们停止玩耍,一齐拥到他的货柜旁,用贪婪的眼光注视着货柜里的各色商品。更有趣的是,摇鼓兄遇有空隙时,他会坐下来与女人们促膝聊天,拉家常、聊打扮,逗得女人们开怀大笑,而他则从中了解女人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以便有的放矢组织货源,把生意做活。摇鼓兄是最好开玩笑的。女人们和他说笑话,他是不会生气的。摇鼓兄走动的范围大都相对固定,也有互相穿插,今天走东村,明天串西村,轮转不断,但无论生意是旺是淡,他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总是要半个小时以上才会摇着小鼓缓步离开。  
旧时,由于农村女子,深居闺房,很少有机会与外界接触。可以说,摇鼓兄是她们接触的很少男人中的一类。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雅娘恋摇鼓兄的唐突故事。  
潮汕歌谣,曾被称为“岭南的翘楚”。(17)民俗文学工作者要多做扎实的收集、研究工作。一个时期的民俗文学的湮灭,就是那个时期民俗文学工作者的责任。  
四、畲歌对潮汕文化的影响  
昔时潮汕的土著民族,居于凤凰山上的叫畲族,他们“依山而居,窳远常还诓宦摹保18)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用畲歌沟通思想,自娱自乐,他们所唱的歌叫畲歌;居于水上叫D民,他们居无室庐,耕凿不事,男妇皆以舟楫为居,捕鱼为业,喜歌善舞,他们唱的歌叫D歌。畲歌、D歌是古老的潮汕民歌。潮人历来也习惯把潮汕歌谣称作“畲歌”;节日娱乐,潮人斗歌,叫“斗畲歌”;更有玩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互玩耍、口语相争、“斗嘴”,都称“斗畲歌”。清代潮汕地区地方志有以下记述:“上元日,设灯树、彩花,高七八尺,妇女度桥投块,谓之度厄;或携以归,谓之宜畜。儿童以秋千为戏。斗畲歌,焉善为胜。”(19)畲族是潮汕地区的土著民族,畲歌、潮歌是一种特殊民间口头文学。畲族、畲歌对潮汕地区的乡土文学、民俗风情影响深刻。主要体现在:  
(一)畲歌与潮汕英歌。潮汕英歌,实际就是古时畲民唱的秧歌,再与湖南花鼓戏结合,形成潮汕秧歌。初期的秧歌是边打鼓击节,边唱;后来,只留下打、击动作,就没有唱了。现在,潮汕英歌中扮一百零八好汉的队伍,打鼓击节,且舞且喊,舞、击结合,这是宋人笔记常称的“打夜胡”、“打野胡”,遗风犹存。以前,在秧歌舞队伍的后面,还有扮男女僧道的短剧演出,称之为“秧歌后栅”,这是湖南花鼓戏与本土畲歌、D歌融合的产物。据肖遥天先生考证,湖南花鼓戏流入潮州民间是比较早的,因为湖南花鼓戏属“下里巴人”一类,通俗易懂,与潮州农村风土人情吻合,最容易为潮州劳苦大众所接受,并与潮州的畲歌合流为纯粹的乡土艺术。  
(二)畲歌与潮剧。潮剧与畲歌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由湖南花鼓戏与潮汕畲歌、D歌结合而形成的秧歌戏,是旧时农村岁时节日常用的娱乐节目。随着时间的流逝,秧歌戏逐渐演化,有的在田野草草搭台演唱,戏服、戏具放在农家打谷的“摔桶”中,戏台上用晒谷的竹t遮顶,农村称为“摔桶戏”,后来称为“竹囊戏”。这种戏,唱词和道白,畲话与闽南话混合使用,成为潮州戏的最初形式。李调元《南越笔记》在记述潮州戏戏文、唱腔时评论说:其歌轻婉,闽广相半,中有无其字而独用声,口相授曹之以为新调者,亦曰畲歌。  
斗畲歌,对潮剧的唱腔、做功,也是有影响的。如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潮剧《桃花姐过渡》一戏中,桃花姐与渡伯斗畲歌全段,实际就是一种特殊“扣子”(20)调,是畲歌的一种形式。桃花与渡伯斗歌时,每段句尾,都有“呓了呓”的帮腔,像是旧时农村村哥在“吼棚脚”、凑热闹,畲户村风特色犹存。  
当今潮剧的老丑曲,其中唱“双拗”和唱“痰火候”的两种假声,都仿自畲歌。已故著名潮丑郭石梅先生在《苏六娘》中唱的“痰火候”曲和著名潮剧演员方展荣先生在《柴房会》中唱的“卷舌曲”都是古代畲歌的发音。  
至于潮剧中的科套关目,也明显存在着D歌的影响。如潮剧中的三步踏前,三步踏后,摇曳动荡,进退的范围很固定,无论是对唱还是单唱都是如此,这与古时D家女在六篷船中卖唱的台步没有多少差别。  
(三)斗畲歌与“斗口角”。饶志云:“粤人很喜欢唱歌,……潮州人亦爱玩这一套,清晨日昼,常常听见村人或黄口孺子在斗口竞唱,俗称‘斗畲歌’。”(21)二十世纪中叶,潮汕农村的文化生活仍然相当贫乏,潮汕歌谣在城乡中传唱依然十分普遍。记得孩儿时,与村童玩耍,相互间“斗畲歌”、“唱歌仔”,玩得十分来劲,甚有趣味。但在民间口头语中,又有一句“斗畲歌”的口语。潮汕话是这么说的:“食饱无事在斗畲歌”、“俺勿在斗畲歌”。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些顽童互相之间“斗畲歌”,开始是玩,后来翻脸了,变成了“斗口角”。“俺勿在斗畲歌”,是大人告诫孩童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要再斗下去了,以免把玩耍变成口角、打斗。这说明,“斗畲歌”这种原始的娱乐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后来人们才缓慢地将这个活动变成一句口语,其实际含义,已发生了变化。  
(四)畲歌与潮汕民间文书和官方文告。畲歌对潮人、对潮汕民间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清末、民国初期,潮汕城乡读书识字者并不多见,所以吟唱潮汕歌谣,不仅成为潮汕城乡民间重要的娱乐,也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潮汕歌谣是潮汕民间的口头文学,它只不唱,来源于民众的实践,其创作者是人民大众。而潮汕歌册,是民间曲艺文学,是一种潮汕方言叙事诗,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篇幅,讲究声韵、转韵,一般由民间的文人撰写,交由旧时书店、书局刊刻、印刷,但不署作者名称,只署刊刻单位名称。潮汕歌册的创作,实际上也吸收了歌谣的语言特色;潮汕华侨写家书,也使用潮汕歌谣;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赠信物,也会用畲歌;甚至连官府的文告,也应用潮汕歌谣形式,创作成潮汕方言诗。清末,澄海县知县董仲容发布代德国人招契约华工的告示,就是一首潮汕方言诗:  
德属萨摩一岛,现为种植招工。  
人数订明四百,地在新金山东。  
由汕专轮直往,海程三礼拜中。  
港轮绕道雪梨,四五礼拜行踪。  
章程照巴布亚,一十二款从同。  
照会往复商订,四款稍有变通。  
住屋伙食医药,均由公司备供。  
工银至少六元,不折不扣为公。  
在岛来往自由,囟险苦工不充。  
家书银信任寄,妥交不至落空。  
德国国家承认,必无虐待奴佣。  
案奉大宪核准,自愿往者听从。  
勿被诱拐招致,预告家属父兄。  
盘费务须自备,禁用赊单欺蒙。  
诸弊一体查拿,严办不稍宽容。  
为此明白晓示,尔等各宜懔遵。(22)  
(五)畲妇许夫人抗元受封荫益潮妇。潮汕地区的土著民族畲族,对潮人民风民俗的影响是深刻的。  
旧时,凡潮妇死后,皆得通谥封为孺人;“今凡妇设饰终之典,皆戴银笄”。这些习俗,盖由畲妇许夫人的受封。  
潮州府丰顺县■留隍地区,流传着《畲歌女退元兵》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宋朝末年,宋帝m在强大元兵的追赶下,带领一群随臣南逃。一日早晨,宋帝m君臣在元兵穷追之下,逃到万江岭(现■隍镇)韩江对岸。面对滔滔江水,找不到过渡船只,背面元兵轻骑又将追杀上来,君臣束手无策。正在慌乱之际,对面山峰蒙蒙雾霭渐渐散开,隐约可见山上人头涌动。她们头饰“大篷斗”大髻,远远望去犹如一把刀柄朝下锋刀向上的大砍刀;个个腰束围裙,悬挂短柄钩镰,扛上一支长尖扁担,扁担尖上还有一捆缚柴草的绳索,行动麻利,不时哼着畲歌。她们就是万江岭畲族妇女。山下追杀宋帝m的元兵见周围密林深处都是如此奇装异服的“刀兵”出没,隔山呼应,行动诡秘,以为是天降神兵助宋帝,吓得元兵急调马头而退。而那打柴割草的畲族妇女,可不知道山下有如此“皇帝相打――争天下”的大事哩。  
元兵退却后,宋帝m君臣们渡过韩江,来到万江古庙安下身来。宋帝m因畲妇“救驾有功”,下旨封万江一带妇女为“一品夫人”。可是,畲族妇女不以为然,认为救了皇帝这条“金命”才得个“一品夫人”?于是,纷纷来到万江庙拜见皇帝,要求追加封品。帝m随臣费尽口舌,也说服不了她们。那“一品”太低,就统统封为“七品夫人”吧。畲妇们皆大欢喜而去。  
从此,■隍一带妇女,无论官家、庶民,出嫁都以“七品夫人”装扮,穿大红官袍,头戴凤冠,肩披霞披,足穿绣花红鞋,撑娘伞,坐花轿,八音鼓乐送嫁;百年之后,墓碑上都刻上“××孺人”、或“××大孺人”字样。  
饶志云:“许夫人潮州畲妇也。景炎元年,宋帝趋潮州,张世杰招义军,夫人倡率诸峒畲户应命。二年六月,世杰自将淮兵讨蒲寿庚,夫人率所部住会兵,势稍振。后帝泊浅湾,元兵攻浅湾,夫人率兵海上援之,至百丈埔遇元兵,与战死焉,土人义而祀之,帝m封世代为孺人,得加银笄,w由夫人之故也。”(23)  
时至今日,只要我们到潮汕地区的乡村山野走一走,遇有民国时期以前的旧墓,女墓主碑文皆有“孺人”的谥号,这就是明证。  
另外,“椎髻”这个习俗,源自畲族妇女,他们以麻掺头盘髻札于头顶,即所谓“椎髻”。畲族妇女保留着“椎髻”遗风,装束酷似美丽凤凰鸟。未成年或婚前的女子,是小凤凰鸟的打扮,头发用红头绳扎一圈在头上,衣领、衣袖、花边饰有不宽的花纹,腰带扎在背后向下飘逸,末端绣有花纹和丝絮,象征美丽的凤尾。结婚女子是大凤凰的打扮,红头绳扎的头髻高耸。老年妇女是老凤凰的打扮,发髻低小。清代著名人士丘逢甲撰有咏畲户人家诗一首:  
椎结遗风尚宛然,  
凤凰山畔种畲田。  
山中自作瓠国,  
更在佗王左纛前。  
旧时潮汕姑娘出嫁之后,都要梳起后脑髻(潮语叫“打鬃”,分“后尾鬃”、“辫鬃”、“螺旋鬃”),作为已婚妇女的标志,现今潮汕部分妇女仍有这种打扮。据考证,这种穿戴方式是由畲妇的“椎髻”习俗转化而来的。  
五、传承和弘扬的几点思考  
潮汕歌谣,是生活的反映,时代的产物。潮汕歌谣不尚雕凿,不刻意讲究文采,却充满着方言趣味和乡土情趣。潮汕歌谣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的实况,具体揭示了他们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一部潮汕歌谣,就是一部洋洋大观的潮汕人民生活发展的历史画卷和潮人人生旅程的思想变化心路。潮汕歌谣的形成和流传,具有十分漫长的的历史。潮汕歌谣吸收历代诗、经、乐、歌、谣的艺术精华,兼收并蓄,口语化、方言化、故事化、人民化,是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口头文学。  
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娱乐多元化已成为现实。“斗畲歌”这种潮人独特的娱乐形式已少人使用。日,丘玉麟《潮州歌谣(第一集)》问世时,他便给在北京的周作人先生写了一封长信,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信中说:“现在,大规模的机器工业代替了家庭手艺工业,社会制度改变,家庭组织改变,新生活的反映的歌谣或将产生。至于能像旧歌谣一样多量与否还是疑问。而反映旧生活的歌谣将暂不妇孺红唇白齿间婉唱则是一定的断论。十年、二十年后,旧歌谣将消灭,无得能流传,岂不是一大可惜的损失!我不愿这反映潮州生活的流动文学的歌谣消灭。我当把这些歌谣抄写编印成书,为固定文学,以保留我们这个农业化的旧时代的潮州生活之残影。”(24)  
丘玉麟先生是一位很有眼光的潮汕民俗文学工作者。以丘玉麟先生为代表的潮汕老一辈民俗工作者,为保护潮汕歌谣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些歌谣旧本子在收集整理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收集者受某些因素影响,不少原生态的歌谣被遗弃了;2.在整理时对歌谣的结构形式的界定也存在一些缺陷;3.遣词、用字缺乏考究,普遍用同音字、近音字代替。特别是当今的潮汕青少年既不晓得也没机会接触这些歌谣了。  
有基于此,笔者认为,为更好传承和弘扬这笔文化遗产,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收集新旧歌谣,辑集《潮汕歌谣全集》。丘玉麟先生等老一辈民俗工作者收集的旧歌谣,现只存歌谣本子,当时田野调查的原始资料已没法找到了。1984年5月,由国家文化部牵头组织的编撰“三套集成”大规模采风活动,汕头市范围的组织者和采风者大多还健在。他们当时的田野调查记录本,应尽量收集起来;现存的油印本除汕头市资料本外,还有各县的资料本、各镇(公社)的上送本、各村的上送本、各位采集者的记录本。这些,也要尽量收集;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歌谣、大跃进时期的歌谣,也应纳入收录范围。除此,也要补好当今民间田野调查这一课,除收集旧歌谣外,着重收集现在流行的歌谣。在此基础上,辑集《潮汕歌谣全集》。  
(二)认真整理、考证、辨正,出版《潮汕歌谣全集评注》。如上所述,现存潮汕歌谣本子,是存在一些缺陷的,应对现有收集歌谣进行分类整理,同一首歌谣,有多种版本的,应给予保留;用字不当的,应给予辨正,并加注释。在这方面,林朝虹、林伦伦编著的《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25)已做出了很好尝试。书中的《本书使用古字(词)表》,(26)收录古字(词)266个;《本书使用部分方言俗字(词)表》,(27)收录方言俗字(词)125个;《本书使用训读字表》,(28)收字26个。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应按此体例,整理出版《潮汕歌谣全集评注》;进而出版《潮汕方言古字、俗字字库》,规范方言用字(词)。  
(三)编写、印刷《通俗潮汕歌谣插图本》进校园。现在的潮汕小孩子,潮汕话说不准,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潮汕方言俗语更不会说了。潮汕歌谣不但保留纯粹的潮汕话,还有不少方言俗语,且充满着情趣,应该会受欢迎的。这些乡土文化,一旦引起小孩子们的兴趣,不但能传承潮汕文化,还能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侵蚀。  
(四)创新潮汕歌谣传承方式。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时至今日,它仍然作为人民口头创作的独立形式存在和发展着,并且影响整部诗史。现在,社会上也还流行着一些针砭时弊的民谣,也有热心人在收集建国后历次运动流行的歌谣。其中一首就很有意思:一惨瘕Y抽(哮喘病),二惨企业离退休,三惨……。歌谣说出了民间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差等社会现象的不满意心态。民歌折射民情。这些歌谣,是有关部门掌握、研究社会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应认真收集、整理,不应该抹杀。人民的情感宣泄,想抑制也抑制不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网络的出现,一些民谣还在新的传媒中传播,如手机信息、QQ、微博、网络论坛等。因此,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已流行民间、充满生活情趣、内容健康的潮汕歌谣,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发布。报纸的文艺付刊也可辟《潮汕歌谣》专栏,刊登现代流行的潮歌,举办“收集潮汕歌谣手机信息比赛”,并在手机上传播,等等。  
注释:  
(1)转引拙作,《潮俗丛谭》(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二次印刷),页/147。  
(2)、(7)(10)鸾羽,《潮歌•序》(南大书局印,1929年),页/4。  
(3)柯鸿材,《潮州畲歌选》(潮州,潮安文化馆编印,1979年10月)页/5。  
(4)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凤凰山畲族文化》(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年8月)。  
(5)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凤凰山畲族文化――畲族》(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年8月),页/8。  
(6)民国•饶宗颐总纂,《潮州志》第八册卷八娱乐种别,第一组潮州本土诸戏(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潮内资出准字第240号),页/3563。  
(8)(24)丘玉麟,《潮州歌谣》(第一集)(1929年4月印),页/2。  
(9)金天民,《潮歌》(汕头,南大书局印,1929年),页/2。  
(11)脚疮,即屁股。  
(12)铰刀,即剪刀。旧时潮汕姑娘出嫁时必备的一件嫁妆。  
(13)秦氏,即秦雪梅,相传系商琳的未婚妻,商辂的嫡母。  
(14)┘遥的讣υ诓哑诩涞奶浣猩富岵暗募Α  
(15)■,指小鸡走路时左右摇摆的样子,潮汕话称“■”。  
(16)以上潮歌转引自拙作,《潮俗丛谭》(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二次印刷),页/148-153。  
(17)同(2),页/1。  
(18)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潮州市档案馆编,潮内资字准字121号,2001年8月),页/133。  
(19)吴颖纂修,《潮州府志》(广东,广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页/177。  
(20)同(6),页/3563。  
(21)同(6),页/3638。  
(22)澄海县知县董仲容,&招工广告&,《岭东日报》,日。  
(23)同(6)第六册,丛谈志二,妇人通谥孺人,页/2905。  
(25)(26)(27)(28)林朝虹,林伦伦,《潮汕歌谣全集评注》(广州,花城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次印刷)。  
(―18日浙江省丽水“畲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作者:陈汉初)(单位: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新路99号
电话:0 传真:
地址:汕头市金湖路玫瑰园29栋西座五楼
电话:0 传真:6
本网链接log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枞阳方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