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用成语写一段话牡丹一段

初一语文题急求/view/35898.html?wtp=tt初一语文新课程学案与测评3.《于园》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①缘坡植牡丹、芍药(
②颓然碧窈(
③俱以假山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初一语文题急求/view/35898.html?wtp=tt初一语文新课程学案与测评3.《于园》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①缘坡植牡丹、芍药(
②颓然碧窈(
③俱以假山
初一语文题急求/view/35898.html?wtp=tt初一语文新课程学案与测评3.《于园》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①缘坡植牡丹、芍药(
②颓然碧窈(
③俱以假山显(   )显8.给第二段分层并写出层意.9.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磊石的“奇”的?10.文首交代园子的主人为“富人”,并强调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园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于园所在地及其主人,交代了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6.①缘坡植牡丹、芍药( ) 缘:顺着,沿着.②颓然碧窈( )窈:幽远.③俱以假山显(   )显:显扬,有名声.8.第二部分(第2段),写游于园所见所感.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园中无他奇”至“以幽阴深邃奇”),写于园奇在磊石. 第二层(从“再后一水阁”至“颓然碧窈”),写水阁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 第三层(从“瓜洲诸园亭”至篇末),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9.一是“实奇”,这里用石块垒成两丈高的石坡,上植松,沿坡栽花草,密密匝匝,人不能够上去,不像一般假山,玲珑剔透,这里奇在“实”上.一是“空奇”,这里的“奇峰绝壑”堆砌在后面厅堂旁的大池塘里,池水在“奇峰绝壑”四周.人走在池塘底部,抬头仰望,一片空漾,水面的荷花如在空中,这种构思,别出心裁,假山四周是水,上面是天空,水面的荷花更衬托假山之空之奇.一是“幽阴深邃奇”,卧房栏杆外,有一盘旋而下的沟壑,形状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奇特在阴暗深远. 10.这一段首先交代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这从侧面告诉我们,建这座园子耗资巨大:“非显者刺,门钥不得出”一句告诉人们,只有那些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子,一般人则不能.这也从侧面强调这座园子不同寻常,主人不肯轻意示人.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感.文中交代了“携余往”的人的身份,这既照应了“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一句.又说明了这次游园机会的难得.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_百度知道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
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nbsp,就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言,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孝道”代代相传,许多观众和网友明确表示,不绝如缕。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小时,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nbsp。
D.对于央视曝光某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一事。
C.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nbsp,消息传出,开业后; ) (3分)
A.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又怎能等量齐观,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央视的做法无可非议
提问者采纳
D&nbsp,即口头传授.口说耳听向下传授.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B。 C.不管事物间的差异;(A
其他类似问题
成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整座山头,全是牡丹.这时正值春风送暖,牡丹初开,红白相间,香飘万里.风过处,千姿百态,就像一片彩云,罩满山头.1.解释“值”的意思:2.这段话从( ).( ).( )这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整座山头,全是牡丹.这时正值春风送暖,牡丹初开,红白相间,香飘万里.风过处,千姿百态,就像一片彩云,罩满山头.1.解释“值”的意思:2.这段话从( ).( ).( )这
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整座山头,全是牡丹.这时正值春风送暖,牡丹初开,红白相间,香飘万里.风过处,千姿百态,就像一片彩云,罩满山头.1.解释“值”的意思:2.这段话从( ).( ).( )这三个方面描写了春天的牡丹,体现这三方面特征的词语是:( ).( ).( ).
1、当2、颜色、气味、形态红白相间、香飘万里、千姿百态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转]牡丹诗词(第一季) - 吕艳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绿艳:指牡丹绿叶的鲜艳。
红衣:指红牡丹花。
&&& 这首小诗,借咏红牡丹,表达了诗人惜春、借光阴的思想情感。诗以拟人化手法,表面上写花心,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内心。诗的前两句写牡丹的静态,后两句写牡丹花内心的动态,以静衬动,强化了花心不为春色所理解的愁苦,使全诗透出怅惘的意绪。首句&绿艳闲且静&,同样是拟人化手法。特别是其中的&静&字,最能显示王维诗的艺术特色。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 【作者简介】
&&& 柳恽(716&789),唐诗人。初名载,字元舆,后改名浑,字惟深,又字夷旷,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人。天宝元年(742)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善文,文集已佚。与顾况友善。《全唐诗》存诗1首。
&&& 【注】
&&& 颗:同&棵&。
&&& 戎葵:即蜀葵,别称&蜀季花&等,花型大,花色分白、黄、红、紫多种。不校多:差不多。
&&& 【评】
&&& 唐代的牡丹栽培繁盛,京城长安成为全国的牡丹中心,春天观赏牡丹成为时尚。牡丹成为商品,自然就有人&炒卖&甚至&热炒&,价格一路飙升。这首诗对牡丹价格的昂贵表示了不满、不理解和讥讽:和戎葵差不多的牡丹怎么就能一棵卖到&数十千钱&呢?诗语言质朴,明白如话。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 【作者简介】
&&& 李益(748&829),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间进士。因仕途不顺,曾弃官客游幽燕问,一度从军塞北。后官至礼部尚书。工乐府,长于七绝,以边塞诗最为知名。诗音律和美。有《李益集》。
&&& 【注】
&&& 紫蕊:指紫色牡丹。
&&& 繁华:繁盛的花朵。
&&& 【评】
&&& 家中的紫牡丹盛开,未及观赏,却让他人&捷足先登&、&先睹为快&,这才开始悟到年轻时目空一切,不知道&花外有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者仕途坎坷,借咏牡丹,抒发自己的无限感慨。诗饱含人生体验,富含人生哲理,咀嚼有味。
4.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 【作者简介】
&&& 令狐楚(765&836),唐诗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州)人。贞元间进土。元和间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时官至尚书仆射。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2首。
&&& 【注】
&&& 东都:洛阳。庸代京都有二: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此诗是令狐楚由户部尚书拜东都留守,由长安赴洛阳时作。
&&& 紫萼:指紫牡丹。
&&& 京华:京城长安。
&&& 【评】
&&& 令狐楚在其长安开化坊的住宅庭院中种植了牡丹,年年花开繁盛,因居官在外,十年未曾观赏。这次临到牡丹将开,却又要离家赴任了。诗表现了作者渴望见到牡丹却又见不到牡丹,即将见到牡丹花开却又要离开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活画出了一位性喜牡丹而又恪尽职守的诗人官员形象。
5.戏题牡丹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注】
俱:全;都。隐约;不显眼。
倚:靠着。轻盈:身材苗条;体态轻盈。此形容牡丹。
陵晨:凌晨;天快亮的时候。陵,通&凌&。
无机:无机巧之心。拂掠:轻轻擦过。
经营:往来。
是事:凡事;一切事。
暂:暂且;暂时;姑且。
&&& 这首七律,首联、领联描写凌晨时的牡丹,意谓牡丹有幸在同一栏中相互依靠着同时开放,不显眼,不张扬,没有必要比斗谁更轻盈。牡丹对客不语却脉脉含情。颈联写双燕和游蜂都被牡丹所吸引,围着牡丹飞来飞去,以衬托牡丹的美丽。尾联直抒胸臆:万事尽抛,尽情欣赏牡丹。细细品味全诗,觉得明写牡丹,实寓作者对官场明争暗斗的厌倦。此诗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对所咏之物&&牡丹、双燕、游蜂,均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6.浑侍中宅牡丹
径尺千馀朵,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 【注】
&&& 浑侍中:浑瑊,曾任侍中。其宅在长安大宁坊。有记载说,浑家牡丹名擅长安。
&&& &径尺&句;这基本上是浑家牡丹的实写。这是有旁证的。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即一棵),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心者,其花面径七八寸。&径尺:形容牡丹花的硕大。
&&& 颜色:指牡丹花。
&诸家:他家;别处。
&&&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激赏、盛赞了浑家牡丹花的硕大和繁多。此诗还有一定史料价值,说明在刘禹锡所生活的中唐前期,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了。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注】
&&&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色态与牡丹花相似。妖无格:美艳而格调不高。
&&& 芙蕖:荷花的别称。净少情:清丽而少情韵。
&&& 国色:一国之内容貌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牡丹花美冠群芳。
&&& 京城:指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初唐时牡丹进入国都长安,自此有唐一代,牡丹在长安一直繁盛。武则天登基,把国号改为周,定都洛阳,洛阳牡丹也随之发展起来。
七绝《赏牡丹》,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轰动效应&。诗的前两句,对仗工整。至于以拟人化手法说&芍药妖无格&、&芙蕖净少情&,只不过是一种艺术手段。此诗为咏牡丹的名篇,&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为咏牡丹的名句。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 冷澹:不秾艳。
东官白赞善:作者自称。赞善是&左赞善大夫&的省称。元和九、十年间(814&815),作者在长安任左赞善大夫,职责是教导太子。这是个闲官,元实权。东宫为太子居所。
&&& 唐代社会普通喜爱深色的牡丹花,但白居易却对白牡丹情有独钟,有同题的《白牡丹》二首。七绝《白牡丹》,是托物言志,借花自嘲。作者曾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虽是朝官,但是个无实权的闲官冷官,就像白牡丹也叫牡丹一样,不被人欣赏,所以作者借咏白牡丹发发牢骚,吐吐胸中闷气。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 【作者简介】
&&& 徐凝(生卒年不详),唐诗人。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大和五年至七年(831&833)间游洛阳,曾与白居易等相唱和。终生末仕,后归隐故里。诗风朴实。
&& &【注】
&&& 占断:占尽。物华:美好的景物。
&&& 洛川神女:即&洛神&。三国魏曹植作有《洛神赋》。洛川:洛水。作;作态。
&破:胜过。
《牡丹》一诗,从诗中所用&洛神&的典故看,此诗所咏当为洛阳牡丹。诗的前二句,道出了洛阳城中人人爱牡丹的共同感受,三、四句则是具体描绘牡丹之美。第三句以一个&疑&字引起,使诗一大转折,运用&洛川神女&的典故,以拟人化和比喻,形容牡丹的千姿百态、仪态万方,绚烂无比,胜过朝霞。诗构思新颖,语言洗练,流转自然。
10.寄白司马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
&&& 【注】
白司马:即白居易。白居易于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三条九陌:泛指都城长安的主要街道。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隗,万户千门平旦开。&花时节:牡丹花盛开的时节。
&争遣&二句:怎么样才能排遣江州白司马五年来对长安最亮丽的风景&&牡丹的忆念呢? 争:怎。遣:排遣;消除。
唐代长安,游赏牡丹盛极一时。诗的前两句,就集中概括了这一盛况。通过前两句的渲染,诗接转到三、四句,就形成了强烈对比:离开长安五年的白司马,该是如何排遣见不到牡丹的郁闷呢!从而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思念,感情非常真挚。以&万户千车&之多来反衬独孤一人之少,巨大的反差愈加衬托出了白司马的孤独寂寞,极大地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得地牡丹盛,晓添龙麝香。
主人犹自惜,锦幕护春霜。 && 【作者简介】
&&&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归隐中条山王官谷,成为著名的大庄园主。唐亡,不食而卒。其《诗品》二十四则对后世诗论有深远影响。诗作清新自然。有《司空表圣诗集》等。
&&& 【注】
&&& 得地:得地利。
&&& 龙麝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气
&&& 主人:作者自指。
&&& 锦幕:用锦制作的护花帷幕。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 【评】
&&& 诗的前二句,流露出作者栽种牡丹的得意,后二句,表达出了作者对牡丹的爱惜。足见作者是一个真心喜欢牡丹的人。
12.杭州开元寺牡丹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 【作者简介】
&&& 张祜(约785一约847),唐诗人。字承吉,南阳人,一作清河(今属河北)人。初居姑苏,称处士。后至长安,又客游淮南,曾与杜牧、令狐楚等唱和。一生无宫,在丹阳(今属江苏)隐居至终。诗清丽含蓄。有《张处士诗集》。
&&& 【注】
&&& 浓艳:指牡丹花。药栏:种植花药的园圃。
&&& &人人&句:长安盛产牡丹,凡出长安的人因怕见不到牡丹而惆怅。
&&& 钱塘寺:指杭州开元寺。杭州古称钱塘郡。
&&&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为&红尘&。
&&& 【评】
&&& 此诗采取&欲扬先抑&之法,写出了在长安之外见到牡丹花的惊喜之情。前二句是&抑&;牡丹初开时节,凡出长安的人因不能观赏牡丹而满怀惆怅。后二句是&扬&:没想到却在杭州的寺院见到了牡丹;那种惊喜溢于言表。把在寺院见到牡丹写成&不踏红尘见牡丹&,也颇新颖别致。
13.僧院牡丹
叶薄风才倚,枝轻雾不胜。
开先如避客,色浅为依僧。
粉壁正荡水,缃帏初卷灯。
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
&&& 不胜:不能承担。
&&& &粉壁&句:花影映照在白墙上如同水荡漾。粉壁:用白粉涂抹的墙壁。
&&& &缃帏&句:风吹淡黄色的帷幔晃动,灯光摇曳。缃:浅黄色。
帏:同&帷&,帐子。
&倾城&句:比喻、形容含苞欲放的牡丹花。倾城:指美女,此喻指牡丹。笑:指牡丹花开。缯:丝织品的总称。
这首诗也重在状物,描绘僧院牡丹之美,对仗工整。
14.牛尊师宅看牡丹
洞里仙春日更长,翠丛风剪紫霞芳。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
&&& 【注】
&&& 牛尊师:牛姓道士。尊师是对道士的敬称。
&&& 洞里仙春:道教称仙人居所为洞天、洞府。此夸赞牛尊师宅牡丹
盛开,犹如神仙洞府之春。
&&& 风剪;比喻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紫霞芳:指牡丹花。
&&& 若:假若;如果。为:成为。萧史:传说中的得道仙人。此以萧史借指牛尊师。通家客:世代有浓厚交谊的人。此作者自指。通家;世交。
&&& 壶、醉乡:后世多以壶天、醉乡指仙人所居的仙境和仙人的生活。
&&& 【评】
&&& 这是一首咏紫牡丹的诗。此诗前两句直接写牡丹;后两句则陡然一转,意谓假如成为牛尊师的&通家客&,为能观赏牡丹甘愿在此长住下去。作者有如此意愿,可见牛尊师宅的紫牡丹具有何等的魅力、吸引力,作者对牛尊师在&神仙洞府&观赏牡丹又是何等羡慕啊。这种不直接写牡丹之美,而用侧面反衬的艺术手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去充分想象牡丹的美。这正是此诗在艺术构思上的新颖别致之处。
15.夜看牡丹
高低深浅一栏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 【注】
&&& 红:指牡丹。
&&& 把火:持烛;挑灯。把,动词。露丛:指牡丹丛。
希逸;即南朗文学家谢庄。《南史&谢庄列传》:谢庄,字希逸,阳夏人,七岁能文,有才藻。庄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自陈眼患,五月来不复得夜坐,恒闭帷避风。此诗用这个典故,形容牡丹的娇贵,用帷幕遮护以避风。
这首诗以患眼疾而闭帷避风的谢希逸,比拟被帷幕保护、&不能容易向春风&的牡丹,虽属僻典,但为诗平添了谐趣。
少见南人识,识来嗟复惊。
始知春有色,不信尔无情。
恐是天地媚,暂随云雨生。
缘何绝尤物,更可比妍明。
&& 【作者简介】
&&& 李咸用(生卒年不详),唐末诗人。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久试不第。曾为推官。唐末乱离,仕途不顺,寓居庐山等地。工诗,尤擅乐府、律诗。《全唐诗》存诗3卷。
&&& 【注】
&&& 南人:南方人。
&&& 嗟:叹美。
&&& 尔:你。
&&& 媚:美好。
&&& 缘何:为什么;因何。绝尤物:绝代美女。
&&& 妍明:明艳;亮丽。
&&& 【评】
&&& 诗以北方人的眼光,写出了南方人初见牡丹时的惊喜、惊疑和赞
美,从一个新视角,反衬出牡丹所具有的人所共喜共爱的美艳,从而赞扬了牡丹之美。
17.咏白牡丹
闺中莫妒啼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清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 【作者简介】
&&& 韦庄(约836&910),晚唐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元年进士,曾官左补阙。后入蜀依附西川节度使王建,为掌书记。唐亡,王建自立为蜀帝,拜为宰相。为花间派领袖。诗风清丽飘逸,词风疏畅秀雅。有《浣花集》。
&&& 【注】
&&& 闺中;女子的卧室。啼妆:以粉轻轻揩拭眼睛下面,像有泪痕的样子。
&&& 陌上;街道上。傅粉郎;指三国时魏人何晏。何晏脸色白如搽粉,故称。傅粉:搽粉;抹粉。
&&& 【评】
&&& 此诗连用两个比喻&白&的典故,再加上&月明清似水&、&唯觉一庭香&,就把庭院中的白牡丹的色、香写出来了。一、二句用典贴切,且对仗,见出作者的巧思。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主。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落尽&句:意思是春天里其他花都开过了牡丹花才开。
在诗中称牡丹为&百花王&、&第一香&,这应该是第一首。这首诗尽夸牡丹的美艳,胜过群芳,表达直露,诗风朴直刚健。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 【作者简介】
&&& 李山甫(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晚唐诗人。咸通年间(860一874),屡举进士不第。流寓河朔间。僖宗光启时,依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为判官。后仕途失意。一生落魄,狂放不羁。文笔雄健,尤长于七律。《全唐诗》存诗1卷。
&& &【注】
&&& 邀勒:拦逼;强迫。邀,拦住。勒,逼迫。
&&& 仙艳;异乎寻常的艳丽。指牡丹花。火:喻牡丹花之红。
&&& 异香:奇异的香气。
&&& 妖:艳丽;妩媚。
君:指作者。解:明白;知道。轻薄:轻浮;轻佻。
诗的前二联,侧重描写牡丹的&仙艳&、&异香&,后二联则侧重描写牡丹的&精神&、&情态&。诗以拟人化手法写牡丹,在作者心目中牡丹似乎就是一位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女子。尾联则是她也解风情的表露。这种似花非花,似人非人的写法,给人以不尽的想象。
20.山僧雨中送牡丹
数枝香带雨霏霏,雨里携来叩竹扉。
拟戴却休成怅望,御园曾插满头归。
霏霏:纷飞。
叩:敲。扉:门扇。
拟:打算。休:停止。怅望:怅然怀想。
御园:御花园;皇家花园。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官场沉浮的感慨。
21.咏牡丹
云罩觚棱斗影寒,一丛香压玉栏干。
东皇用意交裁剪,留待君王驻跸看。
22.已落牡丹
世间最有不胜妍,愁对韶华欲暮天。
已被风开又风落,要为人羡即人怜。 && 【注】
不胜:承受不起。妍:美丽。此代指花。
韶华:美好的时光。此指春光。
羡:羡慕。怜:怜悯。&&& &
&& &七绝《已落牡丹》,有感而发,以因形说理的笔法,由牡丹的开放到凋落,总括出结句的理语&要为人羡即人怜&,流转自然。结句饱含人生体悟,富有哲理。
23.白牡丹
白云堆里紫霞心,不与姚黄色斗深。
闲伴春风有时歇,岂能长在玉阶阴。
玉阶:玉石砌成的台阶。
此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有所寓意,表达了作者不甘人后、意欲登堂入室的志向。
24. 新植牡丹
去岁栽花遍小栏,只忧芳艳不禁寒。
年来醉赏春风里,无限边人见牡丹。
花:指牡丹。小栏:指小花圃
不禁;承受不住。
边人:边关人。作者自指。
&&& 七绝《新植牡丹》,言近旨远。诗写牡丹耐寒而开,装点着边关的无限春光,烘托出了边关壮士不怕艰苦、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25. 题牡丹
万叶红绡剪尽春,丹青任写不如真。
风光九十无多日,难惜尊前折赠人。
&&& 【作者简介】
&&& 卢士衡(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后唐诗人。天成二年(927)进士。《全唐诗》存诗9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 【注】
&&& 红绡:喻指红牡丹花。绢,薄纱。
丹青:指画。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色两种颜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
&&& 风光九十:指春季三个月。
&&& 惜:吝惜;舍不得。尊前:宴席前。尊,同&樽&,古代盛酒器具。
&&& 【评】
&&& 这首七绝,于委婉含蓄中,表达出了对牡丹的珍爱之情。诗的构思很有特点,即在真牡丹与画中牡丹的对比中,显示出真牡丹的珍贵,而且牡丹开日无多,更加显得珍贵,所以作者不愿折来送人。&丹青任写不如真&,也表达出了作者的审美观念。
26、牡丹吟
一般颜色一般香,香是天香色异常。
真宰功夫精妙处,非容人意可思量。
①真宰:指天。古人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
&&& 宋代,洛阳成为全国的牡丹中心。洛阳人也只把牡丹当作花,其他花都不放在眼里。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花品序》中说;&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菜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邵雍的这首《洛阳春》,则以诗的形式,形象而凝练地集中概括了欧阳修的这段话,盛赞了洛阳人对牡丹的热爱。《牡丹吟》赞叹了大自然神奇的创造力,感到大自然所孕育出的牡丹真是不可思议,从而赞美了牡丹色与香的奇异。两诗均清新隽永,饶富情致。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 [作者简介]
&&&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宝元元年(1038)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撰有《资治通鉴》。工诗文。诗风平实。有《司马文正公集入
&&& ①花:指牡丹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品序》;&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之类&&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
&&& 此诗亦是咏洛阳牡丹之盛的,诗风平易,明白如话。后两句尤为精彩,熟语翻出了新意,别开生面。
洛阳新进牡丹丛,种在蓬莱第几峰。
压晓看花传驾入,露苞先拆御袍红。
29、洛花已开报潞公
花开朝夕望车尘,花意殷勤恰似人。
晴日暖风催更急,看看开遍洛阳春。
30、和子由岐下牡丹
花好常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31、雨中赏牡丹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 ①一题《明庆寺赏牡丹》。明庆寺,在临安(杭州)本子巷北。
&&& ②霏霏:纷飞。清研:形容牡丹花的清艳。
&&& ③烁烁:光芒闪耀。然:同&燃&。燃烧。
&&& ④着酥煎:孟蜀时兵部尚书李昊,每将牡丹数株分送朋友.同时赠
牛酥,且曰&俟花凋谢,即以酥煎食之,无弃秾艳。&
32、谢人惠千叶牡丹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馀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 [作者简介]
&&& 苏辙(),北宋文学家。字子由,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嘉祐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以散文见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有《栾城集》等。
&&& ①惠:赐。
&&& ②天女:即散花天女。《维摩经&问疾品》:&会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摩诘病:摩诘是佛教的菩萨名,又称维摩诘,是毗耶离(吠舍离)神通广大的大乘居士,曾称病同释迎牟尼派来问病的文殊师利(智慧第一的菩萨)反复辨论佛法。
&&& ③洛阳春:代指牡丹。
&&& ①可怜:可爱。
&&& ⑤一旬;十天。
&&& ⑧&试将&句;《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化用《沦语》这段句意。冠者,成年人,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用事入妙&,即以天女散花的典故,比喻牡丹的无比珍贵;以&摩诘病&的典故,既比拟了自己的人老多病,又把对方比拟成智慧第一菩萨,大大地夸赞了对方。用典之精妙贴切,令送牡丹者也会会心微笑。结句又化用了《论语&先进》中的一段句意,表达了作者不服病老的良好愿望。这种写法,既含蓄有味,又洗练简洁,可谓得作诗之法。
33、观洛城花呈尧夫先生
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
祗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
张崏字子望,宋朝邵雍的门人,邵雍即邵尧夫,北宋哲学家。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时写下的赞美牡丹的诗篇,写完后顺便给他的老师邵尧夫看,诗名&观花呈尧夫先生
34、牡& 丹
天女奇姿云锦囊,故应听法傍禅床。
静中独有维摩觉,触界惟闻净戒香。
&&& [作者简介]
&&& 张耒(),北宋诗人。字文潜,号柯山,江苏淮阴人。熙宁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等职。两度谪居黄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诗朴素自然。有《柯山集》。
&& &①天女:&天女散花&的省称。云锦:花纹瑰丽如彩云的丝织物。囊:袋子,
&&& ②法:佛法。傍;依傍。禅床;佛教徒坐禅用的床。
&&& ③维摩:佛教菩萨名,又称维摩诘,他是毗耶离(吠舍离)神通广大
的大乘居士。觉:觉悟,明白。
&&& ④净戒:净土的戒规。佛教认为,只要内心觉悟,所居之地即为净
土。戒,即佛家的道德、行为、习惯。
诗以佛教故事、人物、用语,写牡丹的色香姿,新人耳目,别具一格。
娇娆万太逞殊芳,花品名中占得王。
莫把倾城比颜色,从来家国为伊亡。
①妖娆:柔美抚媚。逞:展示;炫耀。
⑦倾城:指美女。颜色:代指牡丹花。
③伊:它。指牡丹花。表面指花,实指美女
&&& 表现出作者对花蕾的观察相当仔细,写出了花蕾的勃勃生机,并认为它将来开放之后,一定会有水月观音和维摩居土那样的神韵风度。《牡丹》,以花和美女互喻,融为一体。&从来家国为伊亡&,揭示出封建帝王因沉湎女色&&骄奢淫逸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36、和彭仲庄对牡丹上酒
病深无伴卧空山,石友相从慰眼寒。
呼酒捻花谈旧事,牡丹匹似梦中看。
37、园中偶题之三
忆向彭州取牡丹,蜡封驰骑露初干。
如今历尽人间事,纵有姚黄亦懒看。
&&& ①彭州:今四川彭州市。古时亦称天彭。陆游《天彭牡丹谱》:&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 ②蜡封驰骑:此写传送牡丹花的情形。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中曾记述由洛阳向开封传递牡丹花的情形:&乘驿马,一日一夕至京师。&&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露:花上的露水。
&&& ②跳黄:《洛阳牡丹记&花释名》:&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洛阳亦不甚多,一岁不过数朵。&&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38、戏题牡丹
主人细意惜芳春,宝帐笼阶护紫云。
风日等闲犹不到,外间蜂蝶莫纷纷。
[作者简介]
&&&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出使金国.不辱使命而归。曾任中书舍人、四川制置史、参政知事等职。后辞官隐居苏州石湖。工散文,长于诗词,尤以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透逸。有《石湖居土诗集》等。
& ①细意;仔细,周密。
& ②宝帐:护花篷帐的美称。紫云:喻紫牡丹。
& ③风:此雌雄相诱之意。
39、春日杂兴
花底飞斛酒浪翻,才迎春至又春残。
日斜客散炉烟尽,自洗窑瓶插牡丹。
[作者简介]
&&& 马臻(1254一?),元代诗人。字志道,别号虚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亡后学道,曾隐于西湖之滨。以书画名于世。亦能诗,诗风恬谈清新。有《霞外集》
①花底;花丛。
②窑瓶;瓷瓶。
&&& 作者惜春珍爱牡丹之情,以一个动作表达出来,即结句&自洗窑瓶
插牡丹&。新颖别致,含蓄有味。
40、题画《牡丹》
粉香云暖露华新,晓日浓熏富贵春。
好似沉香亭上看,东风依约可怜人。
&& [作者简介]
&&&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诗人。初名璧,字微明,后以字为名,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连试不第。嘉靖二年(1523)以岁贡生荐试吏部,官翰林院待诏。三年后以病辞归。学画于沈周。撞画山水、人物、花卉。工书法,能诗文。诗词娟秀流丽。有《甫田集》。
&&& ①富贵春:指牡丹花开。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宋代周敦颁《爱莲说》:&牡丹,花之富员者
&& &②&好似&句:用唐玄宗和杨贵纪在沉香亭赏牡丹命李白作诗的典故。
&&& ③&东风&句:化用李《清平调词》中&春风拂槛露华浓&、&解释春风无限恨&、&可怜飞燕倚新妆&句意。依约;仿佛。可怜:可爱。
41、水墨牡丹
墨染娇姿浅淡匀,画中亦足赏青春。
长安醉客靴为祟,去踏沉香亭上尘。
&&& ①青春:指春天。此借指牡丹。
&&& ②&长安&二句:用李白奉诏作《清平调词》三章咏牡丹的典故。《新唐书&李白列传》:&帝(玄宗)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李)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hui)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 这里选有两首同题的《水墨牡丹》。徐渭何以愿画水墨牡丹?他曾有一段题跋:&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余以泼墨为主,虽有生意,多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ju,贫穷)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贵,风若马牛,弗相似也。&这段告白,对我们理解除渭很有帮助。他这两首同题诗,第一首的意思是说,因不妄想荣华富贵,所以不愿意用象征富贵的胭脂去画牡丹,而只用泼墨把其精神画出就行了。第二首的后半,笔意陡地一转,讽刺李白;但又不直接讽刺李白,而是把责任推到李白的&靴&上,是&靴&把他引到沉香亭上去的。诗充满谐趣,令人忍俊不禁。由这两首诗,可以明显看出,徐渭是借书画以宜情,宣泄其穷愁郁闷之气的。徐渭的诗自抒心性,无拘无束,任意挥
洒,奇趣横生。
42、诉衷情牡丹
乱红深紫过群芳。初欲减春光。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邵阳。留国艳,问仙乡。自天香。翠帷遮日,红烛通宵,与醉千场。
&[作者简介]
&&& 张孝样(),南宋词人。字安国,早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微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举进士第一。曾任礼部员外郎、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等职。反对议和,曾为岳飞申冤。工诗、词、文,词风豪放清旷。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 ①花王:指牡丹。标格;风范;风度。
&&& ②尘:尘世;红尘。韶阳:春光。
&&& 此词浅近平易,清新蕴藉。&花王自有标格&借咏牡丹,实称颂那些有人格风范、品德高尚的人。
43、点绛唇&牡丹
不道人间,消得浓华如许色。有情无力。殢著人相识。&&& 阅尽兴亡,冷泪花前滴。真倾国。沉香亭北。此恨何时释。
&[作者简介]
&&& 王夫之(),明未清初诗人。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明亡后,曾带兵抗清,兵败后隐居于衡阳石船山专事著述,世称船山先生。学问博洽。工诗、词、曲,尤擅词,词风沉郁缠绵。有《船山遗书》
①不道:不料。
②消:消受;受用。浓华:浓丽的花。如许:如此;这样。
③殢(ti):纠缠。
④&真倾国&三句;化用李白《清平调词》第三首诗意。其诗为&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这首小词,借咏牡丹,衰亡国之痛、易代之悲,寓故国之思,抒兴亡之慨,倩真意切。用典尤为精到。
洛下花开日,妆成富贵春。
独怜凋落易,为尔贮丰神。
& [作者简介]
&&& 陈道复(),明代书画家、诗人。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改字复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从文徵明学书画,后不拘师法。擅画花卉、山水,为明代写意花卉大家,与徐渭齐名。亦工书法,善诗文。有《白阳集》。
①洛下:即洛阳。
②怜:怜惜,
③尔:你。此指牡丹。丰神:风采神韵。
这首五绝为题画诗,着意后两句:惜牡丹花容易凋落,把你画下来&&&为尔贮丰神&,不就永不凋落了吗?构思新颖。
45、白牡丹
洛阳春色画图中,幻出天然夺化工。
不泥繁华竞红紫,一般清艳领东风。
&&& [作者简介]
&&& 陆树声(),明代诗人。字与吉,号平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历官太常卿、礼部尚书。
①幻出:变幻出。化工:天工;大自然。
②不泥:不拘泥。华:花。
③一般:一样;同样。清艳:指白牡丹。领:管领。
&&& 自唐代以来,白牡丹似乎不太被人欣赏,人们似乎更热衷于欣赏深色牡丹。虽然如此,白牡丹仍然年年在春风中开放。此诗正是从这样一个新的角度,从赞扬白牡丹入手,不仅赞扬了洛阳牡丹的巧夺天工,而且赞扬了洛阳牡丹的不拘一格:什么样颜色的牡丹都是一样的,都可以在春风中开放。&诗贵创新&,此诗正是道出了人所未道。
46、钱选折枝牡丹其一
驿骑筠笼进折枝,洛阳金粉入宫时。
永嘉水际知多少,谢客曾无五字诗。
& [作者简介]
&&& 王士禛(),清初文学家。字子真、贻上,号阮亭、渔洋山人。后人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其名为土正。乾隆时又赐名士祯。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为清初诗坛盟主。论诗标举&神韵&说。诗风冲淡清丽。有《王士禛全集》。
&&& ①钱选:元代画家、诗人。
&&& ②驿骑药笼;指北宋时用驿站的马匹驮载用竹笼子装的姚黄、魏紫三数朵,由西京洛阳送到东京汴京(开封)。筠,竹子的青皮,此借指竹子。
&&& ③洛阳金粉:代指洛阳牡丹。
&&& ④&水嘉&句: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牡丹,前史中无说处。惟《谢康乐集》言竹间水际多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谢灵运:东晋诗人。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永乐三年到永嘉郡(今浙江温州)任太守,次年秋托病辞官。
&&& ⑥&谢客&句;意思是谢灵运没有写过咏牡丹的五言诗。谢客:指谢灵运。其幼年由杜治抚养,年十五才回家,名为&客儿&。五字诗:即五言诗。中唐诗人韦应物擅长五言诗,苏东坡称之为五字诗。
47、紫牡丹
一径香风扫绿苔,魏家粉本正全开。
人间巾帼谁堪拟,安得真妃赐紫来。
【作者简介】
汪士禛(1688&&约1762),清代书画家、诗人。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原籍安徽休宁,寓居江苏扬州,卖画为生。擅画花鸟。万年双目具盲,仍挥笔不辍。善书法,精篆刻,工诗文。有《巢林》诗集。
1、魏家:指培育出魏紫的魏仁浦家。此代指魏紫。粉本:画稿的别称。
2、巾帼:妇女的代称。堪拟:可以比拟,可类似。
3、安得:怎得。真妃:即杨贵妃。
此诗用了杨贵妃的典故。咏牡丹诗词,用得最多的典故莫过于杨贵妃了。这大概由于:(1)大诗人李白用牡丹,把杨贵妃与牡丹合而为一;(二)杨贵妃享尽荣华富贵,自然又和号称&富贵花&的牡丹联系在了一起;(三)杨贵妃为著名美人,体态丰腴,和牡丹富丽堂皇的形象互为比拟,也较为贴切。总之,咏牡丹诗词中的&杨贵妃现象&,值得研究。
48、次韵牡丹
娇红深倚翠云团,仿佛三生吴彩鸾。
诗眼顿惊春富贵,雨侵衫袖不知寒。
[作者简介]
&&& 方岳(),南宋诗人。字巨山,号秋崖,歙州祁门(今屑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因得罪权奸而屡遭贬谪。工诗词。诗风清丽自然,词风清健雅重。有《秋崖集》、《秋崖先生小稿词》。
&&& ①三生:即佛家所称的三世:前生、今生、来生。吴彩鸾:传说中的下凡仙女。
& ②诗眼:诗人的眼睛。作者自谓。富贵: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今年底事花能贱,缘是宫中不赏花。
50、题蒋春雨《红紫牡丹》
杨梅一口吐红霞,便是春风富贵花。
从此人间重真色,丹青不到画师家。
&&& ①蒋春雨:清代画家,名元龙,字乾九,号春雨,秀文(今浙江嘉兴)
人。工写意花卉。这幅《红紫牡丹》是用杨梅紫液画牡丹、用草汁画叶
而画成的。
&&& ③丹育;此指绘画的颜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牡丹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