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个剧组能够翻拍《倚天屠龙记吴启华版》啊?感觉那个超好看,翻拍了我想收视率绝对高

即使是多年前的港产剧现在看起来,个人也觉得比近年的大陆翻拍要好得多(最近的天龙八部),为什么?
TVB90年代的金庸剧之所以能拍出武侠的味道,在于演员的深厚功底,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能表现出小说中应有的风采,即使为大家所诟病的96笑傲江湖版任盈盈也能以强大的演技把角色撑起来(人家也是美女一个,不过造型师略坑)。还有就是恰到好处的特技运用,那时候刚开始吊威亚,特技和后期特效也刚流行,能够从技术上还原飞天遁地的场景,但不像现在很多武侠剧完全依靠后期光影特效(参见于麻麻版的笑傲江湖)过于夸张反而显得假。兼之那时候演员都挑的很到位,主角自然不必说,契合度都很高,配角虽然就是那么群人,但是选的都很合适,演得也出彩。值得一提的是配乐的应用非常用心,各种神BGM,主题曲几乎部部经典,妆容等细节也很用心,自然看的带劲 !
感觉大家的关注点都错了,不要老逮着古天乐,陈小春,翁美玲们说个没完了。太长了,估计能看完的不多,直接上答案吧:1.大多数人看过的港版武侠剧太少,就拿射雕来说,港版大概有八个版本,你看过几个?而且大多数人都是拿最好的一版和大陆的比。这本身就是不公平啊。2.大陆完全有可以和港版相提并论甚至超越的作品,例如: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和胡军版《天龙八部》下面是我的具体分析,希望朋友们能看完。---------------------------------------------------------------------------------------------------------------------------在你心里港版的《笑傲江湖》是这样的(虽然吕颂贤很面瘫,但是港剧里面我最爱他)这样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回想剧情,就感觉有些伤心,觉着这个版本 的令狐冲很落寞。在令狐冲心里,他怜惜仪琳,感恩任盈盈,真正爱的还是永远的小师妹)上个音乐: 这才是最最最经典的《笑傲江湖》琴箫合奏啊大陆版是东方不败vs向问天(这是要用美色收服向问天吗)但是!但是!我敢打赌90后的题主肯定没有看过这样的这样的(其他的男女主角再怎么也至少有一个和原著比较像的,这俩气质是都不像)请记住你的齐哥哥,后面他还会露脸 下面有朋友提醒这版是台湾版我最压箱底的狮子卷版令狐冲!(小马哥说:别急,我还会回来的~)在你印象里,港版的神雕侠侣是:这样滴大陆是当年看的时候老是有种黄晓明拐卖未成年少女的感觉,问了周围人这种感觉的还不少以及(杨过你又淘气了,看姐姐来吓你)可是题主你肯定不记得看过那一口浓浓的不知道什么腔,《东游记》里面的口音和这个一样,查了一下,这个版的和《东游记》都是新加坡版,难道是新加坡口音?这一版的小龙女范文芳我觉着比李若彤的好。(咳咳,记得这一版也是最黄的神雕侠侣,请无视我这句话)(当当当当,齐哥又出现了)最猥琐的杨过和最浓妆艳抹的小龙女。ps:刘德华版的神雕,杨过掉下水潭,还可以清楚的看见杨过已经断掉的右臂在游动哦~)题主你看过一半吗?(请无视右上角最抢戏直勾勾瞪着你哀怨眼神的西门大妈,我仔细查了查,她没有拍过小龙女,应该属于魅力太大乱入了~)在题主印象里港版的倚天屠龙是:(只能说完美了!)来张福利,咬。 感觉他俩超配~ (这个版本除了主演们都挑的不错外,大坏蛋杨逍的扮演者也很出彩,如果再拍新版本的《倚天》可以让谢君豪扮演杨逍了,肯定也不错。)大陆版的是:(这一版我觉着最成功的是选高圆圆和贾静雯演周芷若和赵敏,特别是贾静雯,在我不少同学心里,不比黎姿的差。当年比高圆圆红啊,可惜现在哎。陶虹扮演的纪晓芙出人意料的好(我就不敢说皇阿玛版的杨逍霸气的舌吻了)特效场面也和老版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版就不说啥了........观众普遍认为演他爹的张智尧继续演儿子应该更好看。你肯定没看过这样的《倚天》(哇哈哈哈哈哈我小马哥又回来了)这............我就不用吐槽了,叶童的发型就能说明我的心情了(这个版本有意思的地方是,除了最关键的女主角许仙版赵敏外有些雷之外,其他的女主都美的过分:周海媚版周芷若(我心中第一周芷若)潘仪君版纪晓芙,陈孝萱版小昭(这版可能不是人气最高的一版但绝对是最美美翻了的一版)啊当然还有最惊艳的孙兴版杨逍!这个版本中人气比张无忌高多了,这应该也是孙兴最帅的时候了!在你心里港版的《天龙八部》肯定是这样滴:而国产是(葛格,你飞的好快)(这抗的啥...)但是你肯定不知道,香港也拍过这样滴:就不用笑话人家的死亡光线了,最经典的那版直接升级为各种颜色的镭射波而且你肯定也忘了咱们大陆拍过这样的《天龙八部》了总结:我想看到这里题主已经明白我的意思,大陆版的不是不好,而是香港的有太多版本,你从港版的三四个里面挑出最好的一个跟大陆的比,肯定比不过啊,而且这里面也有历史原因,心理原因。请看我下面具体分析。(虽然张纪中一直被骂毁金庸剧,但是我觉着张导还是比较有理想的一直想靠近或者超越港版,到了于妈这里,直接无节操无底线的纯为95后和平时不太看武侠的粉丝献媚了,所以不考虑于妈版)《笑傲江湖》:没有可比性,港版最好。当我看完最爱的吕颂贤版,我爸说你不是喜欢看《笑傲江湖》吗,刚拍的出来了,听着伊啊哦怪叫的片头曲,和全剧江西风格的场景,我冥冥之中感觉到了毁金庸剧大时代的开始....完胜《倚天屠龙记》:演员:虽然我超爱黎姿的赵敏和吴启华的张无忌,但是不得不说我算是记忆力很好的了,可是现在能想起来的就只有他俩被困在地牢里的粉红暧昧,和他俩平时的眉来眼去了,有些时候我都会想,当年我看的就是一部披着古装片的言情剧吧...苏有朋版最成功的是选出了高圆圆和贾静雯分别出演周芷若和赵敏,在相当部分粉丝心中,她俩比黎姿好看多了,这个个人有个人的审美吧。我承认贾静雯版的更可爱些,但是如果最像赵敏,我还是更喜欢黎姿版的。特效:港版的特效说简陋都是好听的,以至于经典的打斗片段例如: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武当山大战,我一点都想不起来。只记得平时跳来跳去。大陆版就豪华多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最直观的看出来两版的技术差异。在《笑傲江湖》中都没太感觉到。导演不是张纪中。总评:我问过不少朋友,喜欢苏有朋版的不少(可能是年龄不大的原因,看过黎姿版的都不太多,当时也太小了也都记不清)70后.80后朋友港版的除了能记起太过惊艳的黎姿版赵敏和出彩的杨逍,还能记起什么呢。我觉着如果现在同时放,喜欢苏有朋版的会更多。演员港版胜出一点,特效大陆版完胜,总体大陆版持平或者胜出一丝。《射雕英雄传》这一版大陆有两个版本,胡歌版和李亚鹏版,胡歌版评价比李亚鹏版高点,但是完全没法和港版比,港版直接完胜,但是我觉着最好的不是83版的,而是朱茵版的,这才是我心中最佳黄蓉!83版的经典吗,非常非常经典,我觉着永远都超越不了了,但是我觉着成为最经典的硬原因(改变不了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中国第一部引进的武侠片(或者说中国人看的第一部武侠片,这个我不敢确认如果有朋友知道可以下面给我评论我改)传唱度最广也是最有名的武侠歌曲《铁血丹心》以及我们永远不想回忆的翁美玲传奇之死。还有现在各大影帝当年刚出道在里面演的各种龙套:被梅超风插死的乞丐,官兵乙周星驰,欧阳震华,吴镇宇。但是除去这些硬原因,单看故事情节和演员演技,我觉着翁美玲版黄蓉更像撒娇,而朱茵版更古灵精怪。外形和性格上我也觉着朱茵版更接近黄蓉,翁美玲更适合演妹妹。我承认83版最经典没法超越,但是我觉着如果综合评价,朱茵版可能会更好些。(推荐大家去看看朱茵版的射雕,除了朱茵演的不错外,大家肯定会惊喜的发现,莫名的熟悉感,这就对了,朱茵版里面除了男女主角外,其他的配角龙套都是95版《射雕侠侣》的原班人马)《神雕侠侣》演员:这...好吧。我要是说黄晓明的好肯定会被喷死吧哈哈。没有可比性,刘亦菲美则美矣但是无神,港版完胜。更新补充:黄蓉:新版基本上就没什么表情,而且我也感觉不出来哪里聪明。我更喜欢港版,中年的黄蓉美艳不输年轻的演员。而且把黄蓉的聪明和各种有些“自私”的小心思都表现的很好。(以至于我少年时候看港版《神雕》都分不出来黄蓉是好人还是坏人(o?ω?o))郭靖:港版的郭靖不是专门为了配合黄蓉的聪明找的吧...敦厚和木表现的很好...反之大陆版的郭靖真切让我感受到了对杨过的关爱和希望他能走正路。送他去终南山还有几个部分,让我很感动。郭芙:港版的扮演者傅明宪没演过多少剧就嫁入豪门(我刚才搜了一下,这个是真美女...)扮演的郭芙给人一种楚楚可怜,全天下都宠着我为什么就你杨过不理我。大陆版陈紫函直接就是娇蛮不讲理,演其他剧也都是这个类型的。这两位不分伯仲演的都很好,我也相信她们都是本色出演。郭襄:港版李绮虹的郭襄已经成为永远的经典,给人呈现一种娇憨的美。(她本人演技不错,只是长了一张幼齿脸,一直不火。)大陆版杨幂扮演,说实话杨幂演的很好,《神雕》一播出,周围朋友都问郭襄的扮演者是谁,杨幂也因为扮演郭襄而开始被人知道。都很成功,只是我更爱李绮虹版。(现在看到这张照片竟然莫名的伤心,难道是昔人已老?)特效:最大的惊艳是对各种光线的拍摄和绝美大气的场景,“仙界”一日游的古墓,美轮美奂的九寨沟。发现摄影师很喜欢对着光拍摄,阳光透过小龙女的发丝和衣服确实美翻了,很像仙女,美到我老是感觉是猥琐大叔勾引不谙世事的小萝莉带着她行走江湖。古天乐演的邪气,黄晓明演的戾气,大陆版有一段是杨过无意中听到黄蓉在教郭芙大小武打狗棒法,等黄蓉支开郭芙他们,杨过以为黄蓉想杀他,就装疯卖傻,那一段直接把我看哭了,杨过那种寄人篱下,无依无靠谁都不相信内心的愤怒演的真好。《鹿鼎记》不说了,陈小春版完胜。演员:黄晓明版竟然没让刘亦菲加盟绝对是此版最大最大的失误!!!隆重推荐张卫健版《鹿鼎记》因为里面是最漂亮也是明星最多的,来看看:
/ 全明星阵容啊!(我就不上图了,没找到好看的全家福)看完陈小春版,双儿可以在所有金庸女性排名中永远进前三名了,好到完美。这一版改动也确实很大,原著里面韦小宝第一个认识的是沐剑屏,双儿是快到中间了,才在鬼屋遇见最后送给韦小宝的,不过改的不错。刘玉翠演的建宁简直就是好到发指,把建宁抖m的性格演的入木三分。(太恐怖了)阿珂和她妈妈陈圆圆的扮演者都是一个人,反差很大,我觉着演陈圆圆演的更好些。直到N年之后我才知道,陈小春版鹿鼎记老婆里面最不好看的小黑妮原来是陈奕迅的老婆...(第二排左边数第三个)《天龙八部》就让大陆最好的武侠剧来结尾吧。演员:乔峰:黄日华版显得更义气,胡军版更霸气,各有千秋。但是如果是谁演的更好,谁更像乔峰的话,我觉着胡军演的更好,或者说他本人就那样,演其他电影也都是类似乔峰的感觉。段誉:我更喜欢陈浩民版段誉,况且这部剧中陈浩民的颜一点不输于林志颖,甚至还好于。(我会不会被粉丝们拖走...(?& &?) )虚竹:虚竹同学在三兄弟里面是最没存在感的...老版的更萌些,高虎版演的更细致些。不分伯仲,老版的虚竹印象更深些。神仙姐姐/她妈:老版的神仙姐姐和神仙姐姐的妈都是一个人演的,演的都不错,但是我觉着她妈演的更好些很有气势,不怒自威。慕容复:老版的慕容复演的更好些。从一开始的高傲到后来的失控到最后的落魄都很棒。木婉清:新旧两版的木婉清都演的不错,但是我更喜欢华妃娘娘演的,其中有一段看我的险些掉泪。那时候的颜也是最巅峰的时候,后来再看她演的别的,怎么看怎么感觉胖了很多。阿紫:如果说陈好演的阿紫是狠毒的话,那刘玉翠演的阿紫直接可以说变态了。我到现在也忘不了阿紫把马夫人折磨的一脸是血,而她在旁边笑的表情...平手,演的都很好。阿朱:老版的阿朱也不错演的聪明机灵古怪,但是她和乔峰的感情戏怎么看怎么出戏。新版刘涛演的就太好了,各种深情的对视,阿朱死的那段拍的很好,当时看的很难受。也一举让事业低谷期的刘涛变红,从那之后刘涛再也没超越阿朱这个角色。天山童姥(加一个):港版的天山童姥扮演者陈安宁也是朱茵版《射雕》中郭靖师傅的扮演者(江南七怪中唯一的女性师傅),在和虚竹的戏中我竟然能感受到对虚竹的关爱,这可能是她长着张娃娃脸和本身性格凶不起来吧。大陆版扮演者是舒畅,直到我看了一半了才猛然发现竟然是舒畅!竟然是舒畅!!这都不能用牺牲形象来形容了,这简直是用绳命在演戏啊!(老实招来,看完没认出来是舒畅的同学请举手)当时也差不多是舒畅最火的时候,我给最迷舒畅的朋友说,《天龙》里天山童姥的扮演者就是舒畅,我朋友给了这样的表情就不上图了,怕吓到你们。段王爷:新版的段王爷演的更好或者说长的更帅..老版的那是肾虚纵欲过度的中年大叔吧,怎么能当得起《天龙》第一大种马的称号!!!最后一个我觉着演的最好也是最希望让大家记住的是雪梨(严慧明)(百度:16岁出道亮着米雪亲妹的招牌,第一炮《亲情》便从嘟都手中 抢了发哥,人人以为这位外表清纯的玉女前途无限,她竟然走上的旧路,死心塌地爱了上武打演员,把身心都交给他,十七八岁便做了未婚妈妈,星途尽毁不在话下,为了爱情更不惜与母姊反目,可惜最后亦是与一样,离异收埸。)感情可怜的雪梨所扮演李莫愁和马夫人把她们的冷酷狠辣喜怒无常和变态演的淋漓尽致,这也可能是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发张她生活中的美图吧,看吧,也不是很凶?特效:老版段誉的六脉神剑是各种彩色光波,乔峰的降龙十八掌直接出来几条龙,虽然现在一想挺雷的,但是当时雷的挺带感的,哈哈。新版的各种大气特效就不多说了。这两版特效我都喜欢。总评:这是大陆拍的最好的一部,也是观众最喜欢的一部(豆瓣评分也是最高的一部)。我觉着从演员上看,两版不分伯仲,故事情节也各有个的精彩,特效虽然新版更好,但是老版也很有特点。总体来说,我觉着新版完全可以和老版一样好,一样可以成为传世经典。港版非常经典,但是除去”神话“原因和心理因素,客观的和大陆对比一下,咱们大陆不是也有两个能拿出去手的吗,比如苏有朋版的《倚天》和胡军版《天龙》,至于雷剧,看看上面我介绍的你没看过的,也一样雷的发蒙。匿名用户所说的李亚鹏和黄晓明分别饰演了两部剧的主角,不认为他们有能力演好两部剧,港版也一样啊,咆哮帝小马哥和小齐齐也同样演两部毁两部,所以题主真不用妄自菲薄。(这个理论不包括于妈,于妈可以为了收视率牺牲一切了...)---------------------------------------------------------------------------------------------------------------------------能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谢谢你们能忍受我的唠叨,写这个回答花了我很长时间,但是也让我像是从新看了一遍所有的金庸剧一样,很开心。
因为烂的港版你根本没看见比如这部大名鼎鼎的神片《死亡空间前传之天龙八部》邵氏1977年警告!!!以下内容可能引起不适!!(冯巩 饰演 刀白凤)
夜空中最亮的星妆点热荐>>
特色专区>>
“剧二代”一代不如一代 翻拍剧热度未减口碑差
4:05:35|来源:中国娱乐网|
评论:585人
《还珠格格》三位女主角已经成为经典
1983年版《红楼梦》剧情照
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
张国立蒋雯丽版《金婚》
  李幼斌主演的《亮剑》播出刚刚四年,新版《亮剑》又已开拍;赵薇版小燕子每年冷暑假都在荧屏上出现,而湖南卫视重拍的《还珠格格》已经热拍;江苏卫视重拍的海岩三部剧《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即将陆续与观众见面,掐指一算,老版的这三部剧也不过在“十岁”上下。再加上今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四大名著翻拍版,一时间,荧屏似乎被重拍剧牢牢占据。
  固然几乎所有重拍剧都能吸引媒体的关注、观众的收视和网友的热议,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实在都不能获得很好的口碑,反而被网友戏称“画蛇添足”。有网友给这些重拍剧起了个时髦的名字,叫“剧二代”,不过随之而来的评价是“一代不如一代”。
  【现象】
  荧屏满眼“剧二代”
  固然“翻拍”现象早已有之,但不少业内人士都留意到,中国电视剧行业今年在翻拍的规模、数目上都比过往更大、更多了,“翻拍”正在成为剧作方“通吃”不同收视群的灵丹妙药,用业内人士的话说,“今年简直目及所至都是翻拍剧,荧屏大热剧也基本都是翻拍剧。舞剧、话剧、电影……哪部经典,翻拍剧就拍哪部”。
  今年登陆荧屏的“剧二代”有多少?数都数不过来。四大名著的重拍版本已经有新《三国》、浙版《西游记》和新《红楼》跟我们见面,而新《水浒》和张纪中版新《西游》也已经整装待发;此外,翻拍同名电影作品的《神话》、《手机》也陆续播出;还有改编自之前经典电视剧的《再见艳阳天》、《永不消逝的电波》、《金婚风雨情》、《一起又看流星雨》,以及根据金庸、古龙小说改编的已经可以称作“剧N代”的《倚天屠龙记》、《流星蝴蝶剑》占据荧屏。
  此外,还有不少“剧二代”正处于创作进行时,包括新《还珠格格》、新《万水千山总是情》、新《大时代》、新《亮剑》、新《将爱情进行到底》都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中,新版“海岩三部曲”也在后期制作中。等到这些作品的逐一亮相,“剧二代”的队伍将更加壮大。
  【口碑】
  不能超越前作不如不拍
  跟“一代”经典作品相比,“剧二代”换了演员、导演等创作班底,也许还换了剧名,但不换结构、不换主角设置,仅仅在细节处理上跟前作不一样,因此难免让观众拿来对比。两代电视剧之间剧情孰优孰劣、主演谁更网传神等题目,都是观众非常关心的。但记者发现,这些“二代”作品固然受到关注,收视成绩也不错,但在质量、口碑上,鲜有超越原作的。
  以正在地方频道热播的《金婚风雨情》为例。有细心观众发现,《金婚风雨情》中少了《金婚》中夫妻“吵吵闹闹”的戏份,变得更安静、更平和。对于“续作”如此改动,《金婚》的忠实粉丝表示不理解。在他们眼中,《金婚风雨情》中讲述的故事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远,而《金婚》中的佟志和文丽,却可以为锅碗瓢盆、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吵闹,“很有生活气味”。此外,不少观众以为,无论是剧中英雄美少女的爱情故事还是婚后两人性格的格格不进,都很像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和褚琴,只不过耿直比起石光荣更有文化,这就注定了耿直和舒曼“吵不起来”。有观众感慨,《金婚风雨情》实在不像《金婚》,反而更像《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加强版。
  陷进窘态局面的“剧二代”当然不止《金婚风雨情》一部,其他电视剧也或多或少遭遇观众的诟病,甚至像新《红楼》那种引起源源不断的“雷”声。究其原因,一位资深电视人告诉记者,对观众而言,名剧“二代”有市场,由于第一部的热播已经打了一个好基础,但有收视率并不意味着讨观众喜欢,“这一方面是由于故事挖掘难以摆脱第一部剧的局限,另一方面是由于观众都有一个‘喜新厌旧’的收视心理,喜欢看不一样的故事。”这个说法获得不少观众和网友的认同。观众王女士表示:“一般而言,我们总是会带着期待往看续集,但很多‘剧二代’给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网友的说法则更为尖锐:“为什么拍了又拍,简直是画蛇添足。”“最受不了主创说什么超越经典,这明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必呢?”“实在我并不反感翻拍的电视剧,有些角色一旦成为经典,就很难被人遗忘,就算无法超越经典,至少也要让人可以接受,假如做不到,那宁可不要再拍。”
  【溯源】
  想偷懒又缺创意造成“剧二代”当道
  电视剧《奋斗》在走红后戛然而止,导演赵宝刚当时表示:“续集要拍得像前作一样令人叫好很难。 ”反观现如今扎堆出现的“剧二代”们,顶着前作光环是真,但制片方和创作者的诚意却似乎大不如前。赚了眼球,却砸了牌子,实则得不偿失。可是,为什么创作者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培养“剧二代”?
  原因一:翻拍轻易吸引眼球
  新《亮剑》制片人冯薇薇的说法代表了不少“剧二代”片方的看法,“现在各电视台的竞争太激烈了,什么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翻拍热播剧无疑是方法之一,我们不用花那么多工夫向观众解释我们做的是什么,在关注度上,翻拍剧就已经占了先机。”显然,热播剧珠玉在前,给翻拍剧带来的贸易价值,是大部分翻拍剧的“先天”动力。湖南广电团体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谊进也承认,这种方式很讨巧。“所有电视台翻拍的电视剧无一例外是曾经的热播剧,都是经过市场考验的,无论从品牌炒作还是后续的市场运作都有原创剧无法相比的上风”。
  原因二:降低风险省钱省力
  有电视批评家称,对于片方来讲,翻拍经典作品省钱省力,“我们的一部电视剧能不能火,自己心里是没底的。制片方选择这样做,也是为了降低风险”。
  青海卫视节目播出部有关职员也向记者简单分析了“剧二代”红火的原因,“翻拍剧本身就会有一定观众基础,翻拍后融进新元素后又能吸引新观众,较轻易承受高风险,电视台也愿意买翻拍剧”。
  不过,也不是所有电视台都认可“剧二代”的市场,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买片方向记者透露,碰到“剧二代”确实会多关注一点,但也只有整部剧水平都较高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购买。
  原因三:不在创新上下工夫
  同时,也有专业人士承认,翻拍是没有创新力的表现。西北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系教授张阿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翻拍剧泛滥说明了原创资源枯竭,编剧已经不在创新上下工夫,“一味地跟风、模仿已经占据了市场主流,这样必然会引起原创市场的缺失”。
  【出现说法】
  “翻拍王”赖水清:
  好的技术手段是
  超越旧版的一大宝贝
  日前,香港导演赖水清带着自己的翻拍作品《再见艳阳天》来到广州做宣网传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除了翻拍自己的作品,赖水清还翻拍过《新情义无价》和正在拍摄的《再见艳阳天》,这让他得了个“翻拍王”的称号,赖水清对此很无奈:“我经典的东西人人都爱,将经典重现也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很多人说你是和张纪中一样的‘翻拍王’)我和张纪中怎么可能一样呢?人家可是有钱有实力的,都是大制作,我们这种翻拍纯属实惠型,让观众爱看就好。”
  对于如今电视剧翻拍成风的现状,赖导以为好故事经得起一而再、再而三的翻拍,但也尽不讳言影视业已陷进了疲态。“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翻拍剧?首先,原先拍得的确太经典了,给观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其次,也确实说明影视业陷进了一种疲态里面,当你的创作里面没有新的想法的时候,就会往寻求一个好的旧的题材,重新发挥,这是影视行业里永远不变的定律。”大多数人会以为超越自己是最难的,但这种说法在赖水清身上似乎起不了作用:“实在翻拍自己的电视剧也没什么难以超越的,主要是现在的技术条件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责任编辑:ager)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站启示:本站所刊部分图文,作者姓名及地址不详,请相关作者与本站编辑部联系,以便奉寄稿酬。
&&&&&本站相关内容的网络优化及投稿,请联系tougao 或 QQ:
您的问题:
提问详情:
请直接输入您想提的问题
更多资讯&&&
互动参与&&&
精彩专题&&&
我来说两句: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 &已经连续好多年,许多电视剧都被连续翻拍重新搬上荧屏。喜欢武侠电视剧的朋友们印象最深的似乎就是金庸系列了,像《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笑傲江湖》被翻拍了好多次,可能年纪小一点的观众都说不出这几部电视剧有几个翻拍的版本了。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港版的几次翻拍,似乎在内容、表演、打戏上都很不错,也都成了经典。反倒是大陆拍的几次受到认可的不是很多,我只是对苏有朋和贾静雯主演的《倚天屠龙记》还稍稍满意,胡军主演的《天龙八部》还算有风格、有形象,其他的真的无法接受。又比如后来翻拍的《三国》《红楼梦》就实在不愿意恭维了,至于新版的《红楼梦》网友竟然将它与天上人间、《聊斋》联系起来,虽然好笑但也点中其不足。
&& & &其实翻拍是一件很困难的尝试,特别是当你的前者已经树立了一个经典的时候。除非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比前者更多的创新与想象,才或许有机会去颠覆那些经典在一代人心中的印象。不过看了很多翻拍剧,总体而言,场面越来越宏大、场景条件也越来越好,同时许多过去不能使用的技术手段也为画面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和特色,但是观众的反应并不是很好。而这些过多涉及到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穿帮、不搭配的场景。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对演员水平的质疑,当然我想这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在于导演选什么样的人,二是演员如何理解剧本和把握剧本的精神。我比较质疑的也在于这两者,有那么一段时间,国内娱乐媒体一直在讨论&潜规则&,所以我怀疑一些导演是否以忠于艺术的态度去选择演员,二是现在的演员基本的艺术精神到底有多少,商业炒作和他们个人演技、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这是我们完全说不好的。所以联想到《红楼梦》就不得不说说,到底有多少剧组人员和演员读过《红楼梦》理解了其中的意蕴,导演说自己有压力、有距离,那其他人呢。
&& & &当然,翻拍还有一种形式,我并没有将其局限在电视剧和电影这个领域来思考。因为其实我们许多的行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网络。&翻拍&在这里就成为了模仿,事实上从中国网络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重复这样的问题,首先每一种产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模式,比如:聊天、blog、SNS、微博等等。一直在抄袭、模仿,几回有特色和创新?不过这个模仿的过程是有成就的,比如腾讯,最早复制了ICQ,当ICQ已经逐渐低落的时候,QQ却成为了一款成熟的聊天工具,并作为平台为腾讯复制了一个网络帝国。相反腾讯自己也复制、模仿了很多的产品,不说以前的但是近年的拍拍、滔滔、校友、百科、播客成功者几何?后来又做团购,引起各大网络的攻击,乃至某计算机杂志出现了&***的腾讯&这样的标题。因此,我想模仿和抄袭真的很难区分清楚,翻拍同样如是,只不过后者不存在想网络复制那样的道德诟病。当然,腾讯在它的邮箱、微博、阅读空间上面做的确实细致了不少,虽然也都存在抄袭、复制的嫌疑,但是可以看到其中的修修补补增加了一些特色,也费了很多心思。但好似我们始终还会有一个问题,腾讯什么是你自己的?其实这也是对于所有网络公司的提问。
&& & &对于翻拍电影也是同样的问题,什么是你的?
当年哈佛大学的facebook突然出现,掀起了SNS的一阵潮流,国内从校内、5Q、花名册、一起、海内、开心网很多很多的网站在抄袭这一模式,乃至连整个架构和风格都完全抄袭,现在都还可以看到,就连门户网站也在做这个。然后几年的时间除了偷菜盛极一时,现在还有什么能让国内用户喊得上来,如今许多媒体都在生成国内的SNS正在走下坡路,但是我们每天可以读到的新闻确实facebook越来越有影响力,甚至令微软和谷歌对其忌惮。原来的创新者还在不断的创新,将其产品作为平台来整合壮大,我们的抄袭的东西却在耗尽了玩家的兴趣后愈加枯萎。这又是为什么?当然,这种模仿的进步还是有的,比如微博,可能是那140字真的适合中文用户,微博在国内获得了极大的生长空间,而且国内的微博也通过对话或者评论的方式增加了微博的功能。但是我的质疑还是到底如何长期看待这款产品,它的效益和生命在何处,而不是仅仅依靠投资方的融资来支付当下的繁荣,什么是回报?如何长期做好它并推向新的水平。
&& & &其实,中国人从来都不笨,还是很有想象力,只要提供一件现有的东西,总会添加进许多元素变换出许多样式。比如红薯,一个引进品种在国内能够产生出多种的吃法。比如陶瓷,经历多年后还能一代代的推出不同的品种样式。总之吗我的感觉中国人真的很文艺很艺术,但是就是缺少类似于发明的独创性。虽然我们总能装饰一个世界,却不能创造一个世界。这也正是当下的创新和演绎的区别。所以如果从影视翻拍和网络来评价,国内的创新水平还仅限于演绎,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修饰,还不能拿出自己的东西。
&& & &兴许,中国式创新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困境,单凭这样一点讨论我无法说的全面,但我想我们的格局还真不能局限在抄袭、模仿、演绎、翻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人的需要。
引用地址:
::::blogbus_lx3o8629::::::
访问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倚天屠龙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