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 not hidden in my heart 是病句类型及例句吗

关于转发《威海市2009年初中结业升学考试暨学业考试内容说明》的通知
&|&&|&&|&&|&&|&&|&&|&&|&&|&&|&&|&&|&&|&&|&&|&&|&&|&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正文
没有相关新闻
关于转发《威海市2009年初中结业升学考试暨学业考试内容说明》的通知
&&&热&&&&&★★★
关于转发《威海市2009年初中结业升学考试暨学业考试内容说明》的通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70 更新时间:
为了增加我市初中结业升学考试的透明度,保证考试的公正公平,根据威海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威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的指导意见》、《威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指导意见(试行)》和威海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威海市2009年初中学业考试、结业升学考试及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的精神,制定《威海市2009年初中结业升学考试暨学业考试内容说明》,对我市2009年初中结业升学考试、学业考试各学科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等进行明确的规定。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根据文件的精神做好有关工作。
附件:威海市2009年初中结业升学考试暨学业考试内容说明
威海市2009年初中结业升学考试
暨学业考试内容说明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使我市的初中结业升学考试和学业考试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估体系。
二、命题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2.威海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威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的指导意见》、《威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指导意见(试行)》和威海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威海市2009年初中学业考试、结业升学考试及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
3.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4.参加2009年初中结业升学考试暨学业考试学生所学教材。
三、考试的性质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为初中升学考试学科。初中升学考试是全市统一组织的由初中毕业生参加的融结业与选拔功能为一体的考试,偏重于选拔功能。考生的考试成绩是鉴定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及高一级学校择优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初中升学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历史、生物学为初中结业考试学科。初中结业考试是对非毕业年级结束的文化课的结业考试,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水平考试,是检查、评价初中部分非升学考试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高一级学校择优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初中结业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适当的难度。
地理、信息技术为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学科。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初中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评价的主要手段,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
四、试题难度
初中升学考试试题难度系数一般控制在0.65左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初中结业考试试题难度系数一般控制在0.75左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6:3:1。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试题难度系数一般控制在0.7左右,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5:3:2。
五、初中结业升学考试暨学业考试各学科说明
(一)考试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所提供的图文材料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试题要求,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科知识,并与试题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理解和分析问题。
3.情境体验和感悟
能够体验并感悟题目所提供的图文材料中蕴含的主流思想和观点,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功能。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能够从试题信息中发现并提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评论;体现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1.范围:现用教材(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一至初三年级部分内容及初四年级全部内容。
第2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知识点:适应新环境 ;正确评价自我; 学习的重要性; 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珍惜权利履行义务;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单元 历经风雨才见彩虹
知识点:正视挫折;挫折是把双刃剑;挫而不折积极进取;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 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第2单元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知识点:不良诱惑的危害;抵制不良诱惑; 法律的基本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遵纪守法; 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维护合法权益。
第6单元 在合作中发展
知识点: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合作和竞争相伴随;学会合作;诚实守信。
第1单元 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
知识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权利义务观;维护合法权益;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生命健康权;法律维护人们人格尊严及个人隐私;公民的财产权;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5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知识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法制观念;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守法及维护社会秩序;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依法行使监督权。
初四年级全一册
第1单元&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知识点:改革开放30年巨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我国分配制度;先富与共富;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
第2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教育创新;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3单元&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知识点: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艰苦奋斗;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中国国际地位;世界形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走向世界;升学与考试;就业与择业;立志成才;人生价值和追求。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8年5月―2009年4月),具体为:
政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两岸“三通”;法制宣传日主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经济:“3.15”消费日;《食品安全法》;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科技、教育、文化: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从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抗震救灾精神;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体育: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残奥会。
外交:八国集团首脑峰会;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非洲四国;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亚欧首脑会议;金融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80分
2.试卷内容比例
初一内容约10% (8分)&&& 初二内容约10% (8分)&&& 初三内容约20%(16分)&&&& 初四内容约55% (44.5分)
时事政治约5%(4.5分)
&3.试卷结构和题型比例
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24个,共36分;Ⅱ卷为非选择题,3个,共44分。
(一)考试能力要求
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应用。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1.考试范围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做要求及本届考生实际所学教材。
(2)古代诗文包括课外文言文和规定的教材篇目。其中教材篇目包括:
《童趣》《〈论语〉十则》《古代诗歌五首》《伤仲永》《木兰诗》《口技》《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杜甫诗三首》《三峡》《记承天寺夜游》《观潮》《诗四首》《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诗五首》《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词五首》《〈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扁鹊见蔡桓公》《晏子使楚》《西门豹治邺》《陌上桑》《诫子书》《西湖游记两则》《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曹刿论战》《愚公移山》《邹忌讽齐王纳谏》《〈诗经〉两首》
每册教教材中的“课外古诗词背诵”。
(3)必读名著包括: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夏绿蒂?勃朗特《简?爱》、冰心《繁星》《春水》
2.考试内容
(1)语言的积累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
③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能够按要求准确默写出来
④课文涉及到的重要文学常识
⑤了解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
(2)语言的表达与应用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⑦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
⑧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⑨能根据具体要求,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
文言文阅读
①能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②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④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评价
现代文阅读
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②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③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④简要分析常用表达方式的作用
⑤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⑥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受
符合题意,思想健康,符合文体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表达方式得当,书写规范,标点正确。(错别字每二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分约占4%。答案一律写在试卷上。
2.试卷内容比例
(1)积累与运用约占20%
(2)文言文阅读约占10%
(3)现代文阅读约占24%
(4)作文约占42%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
“”“”“”“”
⑥ a≥0 a≥0 a≥0b≥0 a≥0b0&&
③(ab)(ab)a2b2(ab)2a22abb2
②ykxbk≠0k0k0&
②y k≠0k0k0&&
⑥sinAcosAtanA30°45°60°
1“―――”&
1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
41%)44%10%5%
Ⅱ6181576655 &&&&
(一)考试能力要求
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能力具体体现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上。
听力技能& 听力技能考查学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考查学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写作技能& 写的技能考查学生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运用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运用能力是考查以上技能考试中没能涵盖的重点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其基本运用能力,即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对语言能力细节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总体范围与内容:《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中所规定的语音、语法、交际用语、话题等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具体的考查内容和标准将主要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中的五级及五级以下内容要求及相关附录,所涉及重点内容将控制在《英语课程标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两者共同要求和呈现的范围内。
语法范围与内容:语法范围限定在《英语课程标准》五级及五级以下要求之内(见附件1),现行教材中出现的其他语法项目只要求理解;
词汇范围与内容:词汇要求听说读写全方位掌握运用《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词汇中最常用的1600个单词(见附件2),现行教材中出现的其他词汇只要求一般认读。整个卷面总词汇将涉及掌握和认读两部分。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本次中考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听力测试属于笔试的一部分。
(2)试卷结构和题型比例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7页,计70分,其中50分选择题,需要涂卡,10分听写题,10分阅读简答题,听写和简答题要写在第7页答题区内;第Ⅱ卷8至10页,计50分,直接写在试卷上。两卷共计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听力测试(第1―25小题,共30分)& 主要题型有:(一)(第1―4小题)听句子,选择与画面内容一致的选项;(二)(第5―10小题)听句子,选择正确答语;(三)(第11―15小题)听短对话和后面的问题,选择正确答案;(四)(第16―20小题)听长对话和后面的问题,选择正确答案;(五)(第21―25小题)听一段对话或者短文,然后根据要求填写内容,所填内容一般在1-2个单词。以口语材料的录音形式来呈现听力内容。
二、单项选择(第26―40题,共15分,)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三、阅读理解(第41―55小题,共25分)四选一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形式。
四、单词拼写(第56―63小题,共8小题,计8分)根据句意及提示,以适当形式完成所缺单词。以考查单词拼写为主,适当涉及单词在具体语境当中的词形变化和根据音标拼写单词的能力。
五、完成句子(第64―69小题,共6小题,计12分)& 根据所给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主要考查基本句式、句子结构、基本语态、时态、人称、数的搭配等。
六、动词填空(第70―76小题,共7小题,计7分)给出一段语篇,其中部分动词处挖空,将动词原型在随后的括号中给出,要求考生根据对篇章的理解,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可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助动词。每空所填词数不限。
七、短文填空(第77―84小题,共8小题,计8分)给出短语或单词,考生根据需要选择所填内容,将选项标号填写到短文后面的横线上。此题各选项无词形变化,不考查语法知识。所给备选项多于必选项。
八、书面表达(第85小题,共1小题,计15分)要求根据所给(图画或文字)提示,写出一篇文字通顺,语法结构正确,符合该文题材和体裁的短文,字数在100字左右。
附件1:课标规定语法、语音项目
(2)系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2)一般现在时& (3)一般过去时
(5)过去进行时& (6)现在完成时
(2)谓语(主谓一致)& (3) 表语&
(2) 主语+不及物动词
(4) 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2)状语从句(3)定语从句
26个字母读音
元音字母a, e, i(y), o, u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辅音连缀的读音
成音节的读音
重音 (1)单词重音 (2)句子重音
意群的读音 (1)连读和失去爆破(2)弱读和同化
语调与节奏 (1)语调(升调,降调)(2)节奏
附件2&& 课标词汇表(建议词表)
ability& n.
about& prep.
abroad& adv.
accept& v.
according to
achieve& v.
activity& n.
addition& n.
address& n.
advantage& n.
adv., &prep & conj&
agree&&& v.
airport& n.
all&&&& adj. & pron.
adv. & prep
already& adv.
always& adv.
America / the USA
American& adj.
among& prep.
analysis& n.
and& conj.
angry& adj.
animal&& n.
another& adj. & pron.
&n.& & &v &
pron& & &&adj. &&
anyway& adv.
apple&& n.
appropriate
April& n.&&
around& prep.
arrive& &v &
adv.,& conj& & &prep &
&a& && n &
at&& prep.
Atlantic Ocean&& n.
August& n.
Australia& n.
autumn&&& n.
available& adj.
back& adv. & n.
worst)&& a
badly& adv.
bamboo& n.
banana&&& n.
baseball& n.
basic& adj.
basketball& n.
be (is,am,are) v.
v &&& n &&
beautiful&& adj.
because& conj.
before&& prep. adv. & conj.
prep. & adv.
better&& adj.
beyond& prep.
big&& adj.
biscuit& n.
black& adj. & n.
blind& adj.
board&& n.
both&& pron. & adj.
bread&& n.
bring (brought, brought)& v.&
brother& n.
n.& & adj.
building& n.
burn (burnt, burnt)& v.
business& n.
busy& &adj.
but&&& conj.
bye-bye& interj.
cabbage& n.
camel&& n.
camera&& n.
n. & &modal v
Canada&& n.
capital& n.
carefully& adv.
ceiling& n.
change& v.
chicken& n.
China&& n.
Chinese&& adj.& n.
chocolate& n.
chopsticks& n.
Christmas&& n.
class &&n &
classroom& &n.
clean& adj. & v.
clever&&&& adj.
adj.& && adv
clothes&& n.
coast&& n.
coat&&& n.
cold&& adj. & n.
collect&& v.
communication& n.
competition& n.
&adj.& & &v
computer&&& n.
concern& v.
condition& n.
conference& n.
considerable& adj.
context& n.
contract& n.
control& v.
cook& v. & n.
cooker& n.
cool&& adj.
&n& & &v &&
v& & &adj. &
&n& & &adj. &
count&&& v.
country&& n
cousin& n.
create& v.
cross&& v. & n.
culture&& n.
&v& && n &
&adj.& adv.& & &n &
dance&& v. & n.
dangerous& n.
dark&& adj. & n.
deaf& adj.
dear&& adj.
December& n.
decide& v.
adj. & adv.
delicious& adj.
department store&& n.
development& n.
difficult&& adj.
difficulty& n.
dirty& adj.
discover&& n.
disease& n.
disturb&& v.
doctor&& n.
dollar& n.
down&& adv. & prep.
draw&& v..
drawing& n.
dream&& v. & n.
dress&& n. & v.
drink&& v. & n.
driver& n.
v &&& adj. &
adj. & pron
early& adj. & adv.
easily& adv.
east& n.& adj.
easy& adj.
economy& n.
eight& num.
adj. conj & ad
elephant& n.
eleven &&num
else&& adj. & adv.
E-mail& n.
enable& v.
&n& & &v &
England&& n.
English& n. & adj.
enough& adj. adv. & n.
ensure& n.
European& n.
evening& n.
ever&& adv.
every&&& adj.
everything& pron.
everywhere&& adv.
evidence& n.
exactly& adv.
excited& adj.
exciting&& adj.
&n &&& v &
experience& n.
&n &&& v &
factor& n.
factory& n.
family&& n.
famous&& adj.
fantastic& adj.
farmer& n.
fast&& adj. & adv.
father& n.
favourite& adj. & n.
February&& n.
feed (fed, fed) v.
feel (felt, felt) v.
pron& & &a &
fifth& num.
fifty& num.
find (found, found) v.
fine& adj.
first&& num, adj. & adv.
five& num.
flower& n.
flute&&& n.
follow& v.
following& adj.
foot (feet)& n.
football& n.
for&& prep.
foreigner&& n.
forget& v.
four& num.
Friday&& n.
friend&& n.
from&&& prep.
funny& adj.
(got, got)& &v &
giraffe& n.
goodbye (bye-bye)& interj.
grandfather/grandpa& n.
grandmother/grandma& n.
grandparent&& n.
grass&& n.
great&& adj.
green& adj.
guitar&& n.
&adj.& & &n &
hamburger& n.
&adv.& && adj. &
headache&&& n.
hear (heard, heard)& v.
hello (hi)& interj.
her& pron.
here& adv.
hers& pron.
high& adj.
him& &pron
his& pron.
history& n.
hold (held, held) v.
holiday& n.
&n& & &adv. &
homesick&& adj.
homework&& n.
Hong Kong& n.
hotdog& n.
housework &n.
how&& adv.
adv. & conj.
hundred& num.
hungry&& adj.
ice cream&& n.
immediately& adv.
impossible&& adj.
individual& adj.
influence& n.
information& n.
inside& prep.
instruction &&n.
intend& v.
interest& n.
interesting& adj.
international& n.
invent& v.
invention& n.
island&& n.
January&& n.
Japanese& n.
juice&& n.
June&&& n.
adj. & adv.
keyboard& n.
&n& & &adj.
kitchen&& n.
know(knew, known) v.
knowledge &n.
large& adj.
adj. && adv.
later& adv.
&n& & &v &
league& n.
learn (learnt, learnt) v.
leave (left, left) v
left&& adj. & n.
letter& n.
librarian& n.
library& n.
&n &&& v. &&
light &adj.& n.
little&& adj.
London& n.
long& adj.
look& v. .
lost& adj.
loud& adj.
lovely& adj.
adj. & adv.
luckily &n.&
magazine& n.
make (made, made) v.
matter& n.
modal&& v &
mean (meant, meant) v.
meet (met, met) v.
message n.
method& n.
mind& v & n.
minute& n.
&v& && n &
Monday& n.
monitor& n.
monkey&& n.
adj.,& adv.& && n
mother& n.
mountain&& n.
modal& v &
myself&& pron.
national& adj.
near&& adj.
need& v.& n.
neighbour &&&n. &
nervous& adj.
new&&& adj.
newspaper& n.
adj. adv. & n.
nice&&& adj.
nine& num.
ninety& num.
ninth& num.
adv.& && adj.
n. & pron.
noodle&& n.
normal &adj.
north& adj. & n.
nothing& pron.
November& n.
now& &adv.
October& n.
&prep& & &adv.
old&& adj.
on&& prep.
once &&n, &adv.& & &conj &
one& num. & pron.
only& adv.
open &adj. &&& v &
orange&& adj. & n.
pron& & &adj. &
n. adv. & prep
prep& & &ad
adj. &&&v &
Pacific Ocean&&
passport &n.
past&& prep.
pay (paid, paid) v.
pencil& n.
people &n.
personal& adj.
phone& v. & n.
physics& n.
picnic& n.
picture &&n.
piece& &n.
&n& && v &
&n& & &v &
plane&& n.
planet& n.
plastic& n. & adj.
please&& v.
pocket &n.
policeman& n.
policy& n.
popular& adj.
postcard&& n.
postman &n.
practise&& v.
prepare &v.
present& n.
pressure& n.
previous& adj
primary& adj.
principle& n.
problem &n.
programme& n.
&n && &v &
put (put, put) v.
question& &n.
adj.& && adv
quickly &adv.
rain&&& v.
raincoat& n.
read (read, read)& v.
realize/realise& n.
really& adv.
record& v.
regard& v.
&n& && v &
restaurant&& n.
return &v.
rich &adj. &
ride& (rode, rode)& v.
right&& n. & adj.
&adv., &prep& & &adj.
run (ran, run) &v.
Russia& n.
Russian& n.
sadly& adj.
&n& & &adj.
sandwich&& n.
Saturday&& n.
sausage& n.
say (said, said)& v,
screen& n.
search& n. & v.
second&& num. adj. & n.
secret&& n.
see (saw, seen)& v.
send (sent, sent) &v.
September &n.
seven& num.
pron & adj.
aux& && v.
she &pron.
sheep) &&n &
shelf pl.& shelvesn.
short& adj.
should& &modal v.
shoulder& n.
&n& & &v &
show (showed, shown)& v.
significant& adj.
simply& adv.
since&& prep. conj.& adv.
sing (sang, sung)& v.
sister& n.
situation& n.
sixty& num.
&adj. & adv. &
small& adv.
&n& && v &
so& adv. & conj.
social& adj.
soldier& n.
some&& adj. & pron.
something &pron.
sometimes& adv.
sorry& adj.
south &n. & adj.
speak& (spoke, spoken)& v.
spring& n.
stairs&& n.
station&& n
&n. & &v &
still& adv.
stomachache& n.
stone&& n.
&n && &v &
&n &&& v &
strange &&adj.
strawberry &n.
stream&& n.
strong& adj.
ad & pron & adj.
suddenly& adv.
suggest &v.
summer&& n.
Sunday&&& num.
sunny&& adj.
supermarket& n.
adj.& & &adv. &&
surprise& n. & v
sweater& n.
&n& & &adj.
swim (swam, swum)& v.
swimming& n.
symbol& n.
table tennis& n.
tall& &adj.
teach (taught, taught)& v.
teacher& n.
technology& n.
teddy bear& n.
telephone& n.
tell (told, told)& v.
that& adj. & pron.
theatre &n.
their&& pron.
theirs& pron.
them&&& pron.
themselves& pron.
int. && n && &adv. &&
these& pron.
they& pron.
thin& adj.
third& num.
thirsty& adj.
thirteen& num.
Thirty& num.
adj. &&& pron &
adj.& && pron
thousand& num.
three& num.
prep. & ad
Thursday&& num.
ticket& n.
tidy& adj.
conj. & prep
tired&& adj.
today& adv. & n.
tomato& n.
tomorrow&& adv.
tonight& adv.
toothbrush &n.
adj. n. & v.
tourist&& n.
traditional &adj.
training& n.
travel &v.
Tuesday& n.
twelfth& n.
twelve& num.
twenty& num.
under& prep.
understand (understood, understood)& v.
prep & conj
up&& adv. & prep.
useful& adj.
usually& adv.
vegetable &n.
very&& adv.
victory& n.
village& n.
violin& &n.
visit&& v.
voice&&& n.
volleyball& n.
watermelon &n.
we&&& pron.
wear (wore, worn)& v.
weather& n.
Wednesday& n.
welcome& adj.
well& adj, adv & n
west&& adj. & n.
whale&& n.
what& pron. & adj.
conj & pron
&conj & &adv.
where& adv.
which&& conj.
conj& && n &
white& adj.
whose& &pron.
&adv.& && int. &
wide&& adj.
modal v &&
window& &n.
windy&&& adj.
winner&& n.
winter&& n.
wise&& adj.
&n && &v &
with&&& prep.
worker &n.
worry&& v.
write (wrote, written) v.
writing &n.
wrong& adj.
yellow& adj.
n& & &adv.&
yet&& adv.
young&&& adj.
your& pron.
yours& pron.
yourself& pron.
yourselves& pron.
n & num. &
(一)考试能力要求
1.初步的观察能力:观察实验现象,能简单描述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会观察实物和模型的图片、图表,并获取有关的信息。
2.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读出数据。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物理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连接电路、选择实验器材,有一定的设计和评价简单的实验方案的能力。
3.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阅读给定的情景获取有用信息,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掌握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
4.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物理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物理科学规律去解释、分析具体问题。
5.运用数学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能将简单的物理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数学计算解决物理问题。
6.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正确地运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结论与评估”、“反思与评价”等因素。
7.初步的创新应用能力: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实践,能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8.简单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力学的综合应用、电学的综合应用,力学与电学的综合应用,电学与光学的综合应用等。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考试范围和内容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上、下册”(山东科技出版社)。
考试具体内容范围及水平要求见下表:
一、物体的运动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和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实验)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
知道参照物;会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速度、平均速度
理解速度的意义;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会计算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问题
二、声现象
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实验)
6.声音的三要素
了解乐音的特征
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8.超声波和次声波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三、光现象
9光的直线传播
通过实验探究光传播的特点--(实验)
10.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
11.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12.镜面反射
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13.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实验)
14.光的色彩、颜色
探究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实验);初步了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5.红外线和紫外线
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四、透镜及其应用
16.凸透镜和凹透镜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17.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8.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有关应用
19.望远镜和显微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矫正的办法
初步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五、质量和密度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实验);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2.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能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六、力与运动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实验)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实验)
26.摩擦力
27.二力平衡;二力合成
通过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会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8.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实验)
30.力与运动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七、压强和浮力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强的概念--(实验);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2.液体的压强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实验)会计算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
33.气体的压强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初步了解大气压的变化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用F=ρ液gV排等公式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沉浮的条件--(实验)
35.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
八、九、功、机械能和简单机械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会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38.机械效率
理解机械效率;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会计算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39.动能、势能、机械能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40.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能识别并会作力臂;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十、物态变化
42.温度的测量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实验)
43.熔化和凝固
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物态,并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实验);初步了解云、雨、雾、露、霜等的形成;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4.汽化和液化
45.升华和凝华
十一、热和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分子引力和斥力--(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实验);了解原子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认识)分子的热运动。了解内能的概念
48.比热容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实验);会用比热容有关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了解热量的概念;认识热机效率;会用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5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5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了解汽油机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十二、十三、十四、电路、欧姆定律
能识别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会使用电流表--(实验)
会使用电压表--(实验)
56.串联电路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能说出生活、生产中利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会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
57.并联电路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知道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59.变阻器
了解变阻器的结构和作用
60.欧姆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十五、电功率
知道电功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62.电能表
会读家用电能表,并会简单的有关计算
63.电流的热效应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
64.焦耳定律
了解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65.电功率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实验)
66.家庭安全用电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十六、十七、电与磁
67.磁体和磁场
了解磁体和磁场;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
68.电流和磁场
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
6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实验)
70.电动机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71.电磁感应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
72.发电机
初步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十八、信息的传递
73.电磁波
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74.波的传播速度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知道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75.现代通信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十九、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76.能源的概念
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77.新能源
了解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对能源开发和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8.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通过实例了解核能、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80.太阳能
通过实例了解太阳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内容比例:力学部分约占37%;电学部分约占38%;热学部分约占10%;光学部分约占10%;信息与能源部分约占5%。
3.试卷结构和题型比例:试卷分Ⅰ、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含单选12小题、多选4小题)约占36%;第Ⅱ卷非选择题(含填空题约占18%;作图和实验探究题约占22%;创新应用与计算题约占24%)约占64%。
(一)考试能力要求
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能力方面,重点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重视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对重点考查的几种能力作如下界定:
1.观察能力
(1)观察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获取有关的信息的能力。
(2)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在观察的同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2.实验能力
(1)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图的能力。
(2)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的能力。
(3)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正确结论的能力。
(4)设计和评价简单的实验方案的能力。
(5)处理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能力。
3.思维能力
(1)对化学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能将化学知识进行统摄地整理、有序地存储、敏捷地提取、正确再现和辨认的能力。
(2)能将化学知识按内在联系抽象归纳或演绎,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
(3)对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想象能力,以及在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联想能力。
(4)运用恰当的化学知识、方法和策略,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比,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将简单的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6)运用化学语言的能力。
能够正确理解常用化学符号的意义,运用化学符号、基本概念、专用名词分析表达的能力。
4.学习能力
(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在分析、加工新信息的基础上,将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跟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5.科学探究能力
(1)能够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
&&&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与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并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5种能力是有重叠和交叉的。其中,“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属于获取信息的范畴,“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则属于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观察是基础,实验和探究是手段,思维是核心,考查学习能力是目的。之所以如此界定,是为了便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按此要求实施教学和评价。一道试题可能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的一个或多个层面。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考试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01年实验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五四制化学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考试内容分为认知性内容、实践性内容和体验性内容三个方面。
认知性内容侧重于测量学生在化学知识方面的认知水平。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化学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对认知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一般认为,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A.了解: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信息,识别“是什么”。与A层次的要求相当的还包括“知道、说出、列举、认识、识别、看懂、表示”。
B.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初中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与B层次的要求相当的还包括“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C.应用:能够知道“怎么办”。能够分析、判断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与C层次的要求相当的还包括“掌握、运用”。
实践性内容侧重于测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性内容侧重于测量学生是否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掌握一些重要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否树立科学态度,是否认识到化学科学的价值。
中考化学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如下:
专题(Ⅰ)& 物质构成的奥秘
认知性内容
实践性内容
体验性内容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B)
氧化物(B)
纯净物和混合物(C)
单质和化合物(C)
有机物和无机物(C)
水的天然循环
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初步形成给物质分类的意识
(二)微粒构成物质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A)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的现象(C)
原子的构成(A)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A)
原子转变成离子(A)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B)
1.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认识;初步形成“微粒构成物质”的观念
2.初步形成“原子相互结合构成分子”的观念
(三)认识化学元素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A)
注:除P50,还包括K、Ca、Fe、Cu、Zn、Br、Ag、I、Ba、Au、Hg、Pb
元素的简单分类(A)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A)
相对原子质量(B)
1.初步形成“众多的物质是由有限的元素组成”的观念
2.初步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A)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C)
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C)
识别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与含量(B)
专题(Ⅱ) 物质的化学变化
认知性内容
实践性内容
体验性内容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B)
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C)
化学变化与能量(A)
催化剂(B)
1.化学变化的特征
2.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3.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念;意识到化学变化是物质基本的运动形式。
(二)认识几种化学变化
氧化反应(以氧气性质为例)(A)
还原反应(以炼铁原理为例)(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B)
置换反应(B)
复分解反应(B)
金属活动性顺序(C)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A)
1.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2.酸、盐溶液与金属的置换反应
认识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三)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C)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B)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C)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认识定量研究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2.形成“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观念
专题(Ⅲ) 身边的化学物质
认知性内容
实践性内容
体验性内容
(一)地球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A)
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A)
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A)
实验室制取氧气(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A)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B)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B)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氧气的性质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4.二氧化碳的性质
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6.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变化
1.认识空气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认识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
2.关注空气质量,意识(认识)到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水的组成(B)
纯水与矿泉水、硬水、软水的区别(A)
水的净化(吸附、沉降、过滤、蒸馏)(B)
溶解现象(B)
知道水、酒精、汽油都是溶剂(A)
饱和溶液(B)
溶解度(B)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B)
溶液的配制(C)
结晶现象(A)
乳化现象(A)
溶液的性质及应用(A)
1.水的人工净化
2.水中加入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3.绘制溶解度曲线
4.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5.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6.蒸馏法淡化海水
7.粗盐的提纯
1.认识溶液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2.关注水污染,意识(认识)到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金属的物理特征(B)
区分金属与非金属(B)
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A)
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B)
常见金属矿物(铁、铝)(A)
还原铁矿石制铁(还原反应)(B)
合金的特性(生铁、钢)(A)
1.金属的性质
2.合金与金属的性质比较
3.CO还原氧化铁
4.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认识金属材料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2.认识防治废旧金属对环境污染、以及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A)
酸碱的腐蚀性(B)
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C)
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B)
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影响(A)
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在生活中的用途(B)
氨碱法生产纯碱(A)
常见化肥的名称和用途(A)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A)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酸碱度
2.常用化肥的检验和鉴别
3.酸和碱的主要性质
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专题(Ⅳ) 化学与社会发展
认知性内容
实践性内容
体验性内容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常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A)
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B)
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A)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A)
海洋中的资源(A)
石油的主要成分,了解石油加工的主要产物(A)
未来清洁高效的能源―氢气(A)
几种重要的清洁能源(A)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3.认识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二)化学与材料
常见的合成材料:塑料及其应用(A)
普通玻璃的组成和生产原理(A)
1.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2.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化学与健康
人体健康必需的重要元素(B)
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B)
常见有害物质(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重金属盐)对人体的损害(A)
1.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2.蛋白质的性质
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人类健康、战胜疾病和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2.从科学生活的角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四)化学与环境保护
三废处理的必要性与一般原则(A)
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防治(A)
1.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感受“绿色化学”的观念
专题(Ⅴ) 科学探究
认知性内容
1.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水平。意识到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与分析推理、反思与评价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科学探究能力
(1)发现与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科学猜想并建立假设
(3)收集证据:能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运用观察、测量、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收集和记录证据
(4)获得结论: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收集到的信息,获得正确结论并予以表达
(5)反思与评价:对实验方案、过程、结果或结论进行合理的反思和评价
1.认识科学的本质
2.体会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
1.了解常见化学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根据实验目的,初步学会选择药品和仪器
3.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求,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组装实验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等实验操作方法
4.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独立完成配制溶液、混合物分离、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简单物质的制取等实验
5.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
6.安全进行化学实验
1.实验室制取O2、H2、CO2
2.H+、OH-、Cl-、CO32-、SO42_、NH4+的检验和鉴别
3.H2、O2、CO2、CH4的检验、鉴别
几个重要的综合性实验:
1.粗盐的提纯。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4.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7.探究酸、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8.检验溶液的酸碱。
9.常见氮肥的检验。
10.教材中第二册5个单元探究活动。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80分。
2.考试内容比例
物质构成的奥秘约25%;
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5%;
身边的化学物质约15%;
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5%;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约20% 。
3.试卷结构和题型比例
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选择题约占30%(24分);非选择题约占70%(56分)。试卷结构如下:
选择题约30%;
填空与简答题约40%;
实验与探究题约20%;
计算题约10% 。
1.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具备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有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具有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4.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
5. 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历史小习作或小论文等;
6.能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国情,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
《中国历史》六年级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11课《“秦王扫六合”》、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20课《三国鼎立》、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第19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第7课《洋务运动》、第8课《戊戌变法》、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新文化运动》、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6课《难忘九一八》、第17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8课《血肉筑长城》、第19课《内战烽火》;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世界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12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3课《美国的诞生》、第14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8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21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24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4月底从中选出10课作为考试内容,并及时通知各市区。
地方课程:《感知民族精神》(六年级使用)第20课“博学成才”;《弘扬民族传统》(七年级使用)第20课“威海景观”。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
中国历史&&&&&& 约50%
世界历史&&&&&& 约45%
地方课程&&&&&& 约5%
3、试卷结构与题型比例
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单选),Ⅱ卷为非选择题。
选择题(单选)约占45%(45分);材料解析题约占30%(30分);问答题约占25%(25分)。
不考的范围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中,除“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外的其他部分。
“生态破坏”
第五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六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四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三节:种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植物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过程”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三节:青春期
第四节:计划生育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近视及其预防”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第五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第一节:安全用药
第二节:急救常识
第三章: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六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其它水生动物”、“水域环境的保护”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蚯蚓”、“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节:细菌
第三节:真菌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八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从种到界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60
1.考试能力要求
2.考试范围和内容
3.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536%255664%45
(一)考试能力要求
1.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技术;
3.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
4.遵循信息处理中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1.考试内容为五个模块,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五个基本模块相对应(模块的排列顺序有所调整)。两个拓展模块暂不涉及。
2.在各个基本模块中,未加“*”号的内容为考试的必考内容,加“*”号的部分为选考内容。选考内容一般涉及较少。
3.具体内容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1)信息、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
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传递,信息处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现代信息技术的标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3)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模块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所处的阶段,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位进制,为什么在计算机中要采用二进制,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
*计算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4)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5)计算机系统安全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的一般防治办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黑客,*计算机犯罪。
(6)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认识知识产权。
在计算机使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认识到计算机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了解我国有关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律法规。
模块三: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概念
什么是操作系统,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演变,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2)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Windows 98的启动与退出,Windows桌面的组成。
鼠标的常用操作。
认识并熟练操作Windows窗口。
掌握Windows菜单的类型和菜单项上的符号约定(…、√、 、●),掌握菜单的一般操作以及快捷菜单的打开方法。
能熟练操作Windows工具栏。
能熟练地操作Windows对话框。熟悉常用的控件(标签、文本框、复选框、单选按钮、命令按钮、列表框、组合框)。
(3)键盘、打字指法与汉字输入
认识和熟悉计算机键盘,掌握键盘打字的指法。
能较熟练地用一种汉字输入法输入汉字。
掌握文字输入中的大小写切换、中英文切换、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切换和全半角切换。
(4)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以及各自的作用,文件夹的树型结构,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常用的文件类型,文件扩展名的含义。
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模块四:文字处理
(1)字处理软件的初步认识
熟悉字处理应用程序(Word或Wps 2000)主窗口。文档的新建、打开与保存。
(2)文本的编辑与修改
基本的文字编辑(文本的选定、插入、移动、复制、删除),剪贴板的操作(剪切、复制、粘贴,相应的键盘命令)。
文本的查找与替换。
(3)文本的格式化
文字的格式化、段落的格式化。
(4)版式设计
页面设置(纸张设置、页边距设置),*页码插入。
*(5)对象插入
图片插入、图片格式设置、图片大小的调整、图片的文字环绕设置。
*(6)表格处理
插入Word表格、设置表格格式(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表格线的格式设置、表格中数据的对齐方式设置)、可以制作出简单实用的表格。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网络,*网络的基本功能,*网络的分类。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服务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
域名的概念,域名的格式。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熟悉一种浏览器(IE),能用这种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
*可以在网上进行信息搜索。
可以进行信息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
熟悉OutLook Express,掌握创建新邮件、发送邮件、接收邮件和保存邮件。
*添加邮件附件和保存邮件附件的方法。
*(5)网页制作
熟悉网页制作的应用程序FrontPage,新建网页的方法,设置网页的格式,可在网页上插入文字、图片,并且设置文字的格式和图片格式,能建立起两个网页之间的超级链接,并且能预览网页的实际效果。能制作出简单实用的网页。
*模块六: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基本知识
认识Excel主窗口;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方法。
(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输入数据(基本数据的输入,填充柄的使用,表格数据的填充)。
表格数据的编辑。
简单的公式应用。
(3)数据的表格处理
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
单元格格式设置(行高、列宽、表格线、填充色)。
表格数据的排序。
(4)数据图表的创建
能用工作表中的数据创建图表。
*模块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的含义,什么是多媒体作品,多媒体作品的用途。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组成,幻灯片上可以包含的内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
(2)多媒体作品的文字编辑
在幻灯片上添加文本(包括文本的常用编辑),设置文字的格式,设置文本的段落格式。
(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图片、声音、视频的插入,图片的格式设置,声音和视频的播放设置。
*幻灯片上对象的动画效果设置和超级链接设置。
(4)作品的组织和演示
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设置,自定义放映。
演示文稿的播放控制(放映的顺序,前进、后退和漫游,在屏幕上写画)。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1)本项考试采用无纸化、网络化方式。考生的报名信息全部用计算机保存和管理,并使用网络进行传输;考试的题库在计算机上建立和管理,并由计算机自动为考生抽取试卷;试卷通过计算机网络分发到考试用机上;考生的答题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即试卷内容在计算机上显示,考生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答题;考试的阅卷和评分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考试的成绩与证书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和公布。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
(3)试卷满分1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
信息技术简介约5%,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约5-10%,操作系统约45-50%,文字处理约25-30%,网络基础及应用约10-15%。
3.试卷结构和题型比例
(1)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
本题型包括一个题干和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2)判断题(5题,5分)
本题型包括一个题干和“A 正确”、“B 错误”或“A 错误”、“B 正确”两个备选答案。
(3)汉字录入(15分钟,90字左右,15分)
试题给出一段原文,考生可选择任何汉字输入法将原文中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中。
(4)Windows操作(5小题,25分)
试题给出一个包括若干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原始目录,并列出5个文件或文件夹操作小题,考生可使用Windows系统中任何的操作方法,完成文件或文件夹操作。
(5)文字处理(5小题,25分)
试题给出一个原始Word或WPS文档,同时提出5项操作要求,考生启动Word或WPS完成要求的操作。
(6)浏览器/电子邮件操作(2小题,10分)
浏览器操作题目要求考生使用浏览器访问某个网站,完成一定的保存或下载任务。
电子邮件操作题目要求考生编制一个电子邮件,并发往指定的邮件接收者。
新闻录入:syzxweb&&&&责任编辑:syzxweb&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字体: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 2004 威海市实验中学电教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句类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