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爱与不爱爱的前沿我的心已沦陷 是哪首歌?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爱与不爱南昌的100个理由
策划/吴志刚& 文/罗时刚
为什么要爱这座城市?又为什么要讨厌这座城市?为了还原记忆,也为了让记忆变得更加鲜活,我们行走在南昌街头,用文字和图片不断记录。也正因为此,我们采访的对象全部来自南昌街头的普通行人。随机提出的问题,经常得到妙趣横生的回答,而这些最直接的表白,可能是你平时很少在意的细节。
对城市的感情就像是对家庭一样,纠结过后更多的是依恋。昨天的昨天,这城市里的一切都是朴实的,没有如此宽阔的马路,没有如此衣着鲜丽的人群,没有如此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和流光异彩的霓虹灯。人们总是觉得那时的天空更蓝、云更白,正如我们关注的初衷:说说不爱的理由,是为了更加地爱??????
想起南昌的第一印象
南昌,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座喧嚣而繁华的都市,很多人会觉得这更像是一座灰头土脸的大县城。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既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南昌人,也有途经南昌的匆匆过客。南昌的每天都在变:老房子在消失,新房子在崛起??????想起南昌,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城市各个层面充满虚荣
近年来,媒体确实宣扬过南昌获得不少城市奖项。所谓的动感都会、园林城市、卫生城市,随口一说就有那么一大串。从官员到老百姓,每次获悉南昌被评选为带有某某褒义词的城市奖项,总是不停地在外地人面前炫耀。倘若外地人偶然冒出一句“你说的是真的吗?”。那么,这位跟你炫耀的南昌人真的就跟你急眼了。
南昌的媒体总是给人一种夸耀的错觉。不信,随便翻看南昌的报纸,打开南昌的电视和广播。媒体有关这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报道,大概莫过于南昌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以及那些出现“南昌即将”、“南昌可能”、“南昌未来”之类画饼充饥的宣传。总之,凡是出现“即将、可能、未来”之类标题词语的新闻,我总是会莞尔一笑,当成是趣闻。因为我知道,猴年马月才会实现的事情,中间总是还会颠来倒去的报道N次。
南昌人的自负与自卑
要聊一座城市,不能不聊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似乎没有错,但说这句话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地域歧视,招来板砖。幸好,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不至于瓜田李下。在此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无意伤害同胞或老乡之间的感情,正如我在卷首语中表达的那样:说说不爱的理由,是为了更好的爱。
在外地人眼中,南昌人鬼精鬼精,经常被称为“南昌鬼子”,既自负又自卑。说南昌人“鬼”,表示其很聪明的同时还有另一个潜在的含义:南昌人的聪明只是小聪明,鬼得很贼。正是因为这种“鬼”,南昌的不少地方官员崇文不崇武,养成了保守、中庸的为官思想,不求发展,只求无过。
和南昌人打交道多了,你会发现大多数南昌人都有双重性格的倾向。南昌人的话语中,喜欢表现出他们的骄傲,不是冒出“想当年……”,就是以“我早就晓得……”开头。南昌人喜欢“唆泡”,但和四川人“摆龙门阵”、东北人“唠嗑”不同的是,“唆泡”这个词不仅仅有闲聊的意思,还有虚荣心的在作祟。南昌人的“唆泡”,有的时候会不着边际,让人听后忍俊不禁。
其实,很多南昌人自己也不喜欢南昌,经常把南昌的官员、交通、教育、医疗、科技等贬的一塌糊涂,有一种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的“潇洒”。但要是外地人敢说一句南昌的不好,他们就非得跟人家争出个你死我活来。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很多南昌人到了外地,甚至不敢说自己是南昌人。最让人不耻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一位从新建县石岗镇走出来红遍全国的女歌手,竟多次对媒体说,“我是广州人,我的祖籍在广州”,可惜的是,这位女歌手后来因为厦门远华案和红楼保时捷跑车事件遭到曝光。于是,她当初的那段话,也就成了坊间笑谈。
南昌人不敢说自己是南昌人,我想这里面应该有很微妙的原因吧。以一个普通南昌人的想法,因为说自己是南昌人,就代表着是从“老区”来的人,也就是从落后贫困地区来的人。自负的南昌人呀,骨子里终究是透着一种自卑啊。
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南昌俚语中有个词叫“谈”,普通话中是“侃大山”的意思。每当晚饭过后,在南昌八一公园北端的小树林里,总是会聚集着成群的中老年人在“谈”,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年轻人的面孔。这个地方的“谈”,应该是最具有南昌地方特色的。“谈”的话题很广泛,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只要是当前新闻的热线话题,在这片小树林里,总是有不同的南昌人,在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南昌人在“谈”的时候,似乎个个都是天才,是指点江山的栋梁之才。一会儿是塔利班的武器如何,一会儿是金正日的接班人是谁,一会儿又变成了卫星上天嫦娥奔月,总是,有见地的,没见地的评论满天飞。“谈”谈到兴趣所致,说话者口里不停地蹦出几句脏话粗话,引得众人阵阵笑声。于是,大家又在笑声中,将话题转移到了某位市政府官员和小姨子勾搭上了,某个女大学生为情自杀啦……
由此,你可以看出南昌人是如何的清闲。他们可以一整天无所事事,谈着和平日里的生活八竿子挨不着边的“”,却从不会去扶一下楼道里的倒下的自行车,拉直一下夹杂在行道树内,又密如蜘蛛网的各种电线。浙江人擅闯,福建人勤劳,广东人诚信,湖南人胆大,我不知道全国哪座城市的人们最勤劳,最脚踏实地,但是我相信,绝对不会是南昌人。
只是,生于斯、长于斯,作为淹没在这座城市的一份子,我依旧希望,我的同胞和老乡们,我的父母官们,能够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精神,少一些浮夸和意淫的生活和工作作风。
南昌曾经失去的发展机会
高中毕业后,我曾离开过南昌四年,去长沙上大学。那时候网络还不是很发达,但我会经常通过学校图书馆和校园报栏里的内容,关注南昌的信息。这种多年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以致现在每到一座城市出差,都会在黄金时间,收看有关南昌抑或是江西的电视新闻。要说对家乡的感情,这是与生俱来、不可转移的。
大学时,寝室里的兄弟来自五湖四海,有一次在讨论自己家乡的时候,苏州籍同学因为一句“我们一个市的GDP超过你们一个省”,让大家哑口无言。不过,话说回来,各地发展的速度、生活水平和城市基础建设,经常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有时候也会跃入国家主流媒体的视线。总结起来,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南昌历史上曾经失去了三次重大的发展机会。
从机会的拐点来说,第一次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被誉为计划经济大动脉的京广铁路线,没有经过南昌,而浙赣铁路主线又没有穿越城市的中心区,仅仅是以向塘站作为南昌站的实际停靠站。第二次是1958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时候,南昌没有留下名牌大学,导致大量人才流失,继而城市缺乏包容性和年轻人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很少有优秀的青年学子来南昌长期落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第三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南昌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城市基础建设落后,民营企业没有上规模,养成了创业者“小富即安”的惰性思想。
2008年南昌GDP为1660亿元,而同处中部、相邻的省会城市长沙GDP却超过了3000亿元。不过有人会提出疑问,认为两市的人口数量没有可比性,平均起来或许差不多。为了让对比更有说服力,我查询了两地政府官方网站统计的数据:南昌总人口为623.5万,而长沙也只有646.5万人,两市相差不大。由此,可以看出,不必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就是与我们隔壁的邻居长沙相比,南昌,真的是落后了。
如果说郑州、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得益于京广铁路线和高校教育资源,但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南昌,和这些城市的差距至少还没有这么大。而且,中部六省抱团取暖,以“不东不西、不是东西,中部塌陷、抱团取暖”为理由,向国家争取区域政策扶持的时间,应该是京九铁路线穿过南昌,开通之后才发生的事情。如今,促进中部崛起已经作为国家区域发展的宏观政策,从民众到领导,可以说不会再因为“观念问题”进行争执。然而,南昌与其他城市的发展结果有如此之大的差异,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又一次错过了机会。
近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发展目光由“引资”转向“引智”。在21世纪知识经济话语权的竞争和高级人才的争夺之中,南昌会不会再次失去一次机会,人们暂时还无法得出答案。不过,受制于经济地理条件,南昌的这种劣势在竞争中越来越明显,只可惜部分“肉食者,或观人风者”还未真正觉察到而已。举个例子:金融危机期间,珠三角的企业大量裁员,而长三角的马云却给基层员工发奖金。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珠三角的老板减少了阶段性损失,但在经济危机过后,会发生“民工荒”、“白领荒”,不得不花重金重新招人,而这时长三角的马云却已跑得更远了。
每个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说出这座城市的好与不好。对于城市的称号,各种社会机构评选的那些所谓徒有虚名的光环也好,荣誉也罢,都好比娶回家的漂亮媳妇。你不去理他,除了孤寂消沉的终老,留下一个名分外,对我们还有什么用?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生活好,千评万评,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评。
其实,我相信每一位南昌人都深爱这这片土地,这么说不是为了发泄,只是希望给习惯了自高自大、缺乏认错勇气的南昌人当头一棒:知耻而无后勇。既然南昌失去了这么多机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不爱南昌的50个理由
没有想过牵强附会,也没有挖空心思,随便到南昌街头,抓住一个人就问:“爱还是不爱南昌,说个理由先。”记录下这些回答后,猛然发现,原来很多答案让人拍案叫绝??????
1.南昌话比较粗野,粗野的原因之一是声音大,讲起话来一点也不秀气。两个大妈站在街上并肩讲话的功底不亚于山里人唱山歌卖的力气,四五个人的网通营业厅可以吵得人头晕脑胀,超市菜市场更是噪音暴力的场所;原因之二是不文雅,脏字每个地方都讲,但动不动就说“嫩屋里死了人啊”,唯恐只有出现在南昌话中了。(陈小姐,浙江人,听得懂南昌话)
2.老城区的电线,一把一把的,还有人敢在电线上晒腊肉。(家住建德观的王大妈)
3.建德观的人行道好腌H,油污潲水留下的痕迹雨水冲不走的。(还是上面的王大妈)
4.学生消费得起的两室一厅卫生欠佳,灰不溜秋的座椅板凳和劣质的卫生筷不说,可能还有一间隐形的厕所就潜伏在您的饭桌旁,别的客人如厕之时窜出一阵臊风让人大倒胃口。(佳佳,南昌十中学生)
5.好点档次的饭店卫生也好不到哪去。(佳佳的同学)
6.上了档次的西餐厅与饭店一样享受不到微笑服务的。你以为你是谁,不就有个臭钱,工作忙的时候,人家服务员的脸能比你的钱还臭。(小陈,IT人士)
7.随处可见免费公共厕所,但也有随处可见“地雷”,以及随处可见男人对着灌木浇水的猥琐背影。(黄小姐,23岁,步步高超市员工)
8.路太窄,天天修,天天挖,所有来南昌的人都这样说。(王先生,抚州人,来南昌开了5年出租车)
9.南昌人好会“杀猴子”,买东西不哇南昌话,搞不好就托“杀猴子”。(小徐,来了南昌大半年都不会说南昌话的四川人)
10.养狗的人太多,装狗屎的人太少,养狗的人看上去人模人样,但都缺乏基本素质。(洪客隆的保安小陈)
11.上了年纪的女人不是很讲究,穿个睡衣出来晃是很正常的事。(小陈说经常看到妇女穿睡衣进超市)
12.浓妆艳抹的女孩子很多,为犀利冒有几个“又客气又有气质咯?”(发育期的王晓辉经常跑到金童门口看美女)
13.菜肴口味偏重,比较咸。(老胡说他是广东人,难怪不习惯)
14.除了逛街,星期天没有啥逛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门可罗雀,一点文化气息都没有。(银行工作小李还没有脱离书生气)
15.菜市场N脏,经常看到城管和摊贩打架。(报社的老罗,天天去塘子河农贸市场买菜)
16.爬山得去梅岭,市内没有山可爬。(孙小姐,典型的运动达人)
17.南昌人喜欢“唆泡”。(广东人老胡补充的话)
18.酒吧乱糟糟,年轻人喜欢摇头。(小陈,26岁,经常泡吧)
19.主干道的行道树都是一棵高一棵矮的,不整齐。(小曾,搞园林设计的)
20.八一桥底下泡脚按摩的营生全都是露天的,走过那条街心情都是糟糕的。(住在八一桥附近的胡小姐,32岁,经常被误会为按摩女)
21.工资不高哦,绝对地低于周边省会城市的工资水平。(胡小姐说她在超市做收银员)
22.房价巨高,我两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在红谷滩买一平米的房子。(某报社的员工)
23.很中庸的一个城市,没有性格。(李冰,29岁,福建人,广告经理)
24.咖啡厅挺多,有品位的寥寥无几。(银行的万小姐,喜欢小资生活)
25.夏天太hot,冬天风太大。(陈同学,南昌大学学生)
26.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了,粉尘太大。(陈同学说他不喜欢到市中心来)
27.虽然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不够大气,更没有王者风范。(阿彪,开封人)
28.我女朋友是南昌的,后来分手了,所以我讨厌南昌。(九条,浙江人,在南昌开网吧)
29.化工厂的烟囱很烦人,经常夜里冒烟。(老徐,住在上海路的高校住宅区)
30.百盛门口天天堵车,交警站在路旁像木头人。(银行工作的小李,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百盛门口)
31.南昌有犀利好的嘛?年年送温暖都没有我的份(胜利路上的拾荒老人)
32.半天等不到一辆公交车。(大班,红角洲金融界紫金园的住户)
33.洪城大市场专卖便宜货,中山路的很多店都是那里进的货。(FF,嘻哈族)
34.交警和协管员指挥的时候,南昌的行人照样闯红灯。(油桃,女出租车司机)
35.南昌好多抢出租车司机的,报纸上经常报道的,看到就害怕。(油桃说她从不敢在南昌开晚班车)
36.好讨厌那个杨唏哩,就是那个叫什么莹的,唱歌的,她真是丢你们南昌人的脸。(英子,外地打工妹)
37.南昌人喜欢聚集在破破烂烂的老城区,那么漂亮的红谷滩新区,夜里打不到出租车。(叶子,刚在万达买了房子)
38.南昌人有点权力就得瑟,一个妇科病干部(副科级)架子比省长还大。(刚毕业的高同学,谈在南昌做公务员的经历)
39..南昌的山没有西部高,水没有东部宽,人好比土包子。(小刘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怕得罪一批人)
40.南昌的汽车不让人,我都不敢过马路。(源源,10岁,北湖小学三年级学生)
41.街头的电动车太泛滥,不守交通规则,开车的人算是怕了塔门。(万飞,出租车司机)
42.吃饭结账后要发票,经常被告知要拿小单去总台,到了总台又说今天发票用完了。(周冰峰,房地产公司财务)
43.脱了短袖穿棉袄,南昌的春天和秋天很短。(罗小姐,很讨厌南昌的气候)
44.公交车站旁什么车都有,刚下车就窜出好几部摩的,吓死人。(孙女士,50多岁)
45.我不喜欢南昌的红谷滩,连个麦当劳都没有。(林林,8岁半)
46.中山路百货大楼旁好多小偷,我新买的手机就在那里被偷了,包包还被划破了。(小芳,21岁,很时髦)
47.体育馆倒是有,但利用率很低,很少有大牌明星来南昌,艺术剧院也看不到好的话剧。(陈老师,江西师大)
48.南昌公交车经常冒黑烟,熏得人死。(张玲,上班族)
49.初一十五总是有很多人放鞭炮,还没有睡饱就被吵醒了。(肖先生,住在佑民寺旁)
50.南昌人喜欢跟风,不管什么街边店子新开,你都可以看到大排长龙的景象,过段时间那店子可能就消失了。(老刘,生意人)
南昌对你的感情很复杂
文/罗时刚&
那本叫《舍里甲》的小说&
五年前,我混迹于某家报社时,结识了一位相当要好的南昌籍同行。这位同行一直有个梦想:写一本故事发生在南昌的小说来纪念他的爱情。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小说的名字应该叫《舍里甲》,这三个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字,在汉语字典里是不成为词语的,我看了小说的前半部分。
后来,这位同行的女朋友去了遥远的日本留学,渐渐地连发邮件和上MSN的次数也少了,两人因此分手。于是,小说的后面部分便戛然而止。朋友写小说的初衷是为了纪念,不曾想结果变成了祭奠。面对死去的爱情,他选择了逃离,甚至,连工作也不要了。如果是南昌人,应该知道“舍里甲”是昌北附近的一个地名,从这里既可以上高速公路,也可以去瀛上村(辖区有南昌最大的墓地陵园)。
用这样一段叙述开头,只是想借舍里甲这个地名,来描述南昌当前所处的时代位置。进,则上高速,退,则进墓地,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南昌没有理由甘愿比其他城市落后。其实,对家乡的感情是人年少、年老的分界线。我相信很多人会理解下面这段话:少年时觉得家乡是令人讨厌的地方,窒息、庸俗、扼杀理想;年老后全是对家乡的思念和美化,就是临终前,也要朝着家乡的方向拜三拜。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上了年纪的作家和诗人们,最喜欢的题材便是“乡愁”。&
我曾羞于说我是南昌人
我不知道是因为太年轻,还是对南昌这座城市的感情太深。在朋友问我“爱不爱南昌”的时候,感情经常是很复杂的,再好的预言逻辑也表达不了。
高考那年,活得浑浑噩噩,最大的理想就是离开南昌去外地上大学,而且城市越远越好。后来,因为填报志愿不理想,我真的被调剂到了外地――离南昌有400多公里的湖南长沙,而且进校后还被拉到山沟沟里去军训。军训前,听说很艰苦,但我心底其实经常暗暗窃喜,因为我终于离开南昌了。那个时候,根本不管未来落脚的地方是不是天堂?
爱与不爱是不是需要理由?我不知道。有资格做梦的年纪,我也有过很多幻想,但每一桩都和南昌无关。因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爱着南昌,虽然,这里是我的家乡,还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曾经有段时间,安徽、浙江、福建的几位同学往返学校,会在南昌转火车,而他们在南昌或向塘火车站附近用餐、购物、住宿的时候,经常会遭遇坑蒙拐骗。虽然,善良的同学们没有说过对他们使坏的就是“南昌鬼子”,但我经常会在他们叙述这些遭遇的时候,羞于说我是南昌人,而且担心我的父老乡亲马瘦毛长,人穷志短。
不再定义“好还是不好”
不知从何时起,梦里开始出现南昌的影子:梦见了我曾就读的那所乡村小学,梦见了村口的小池塘,梦见了父亲那憨厚的笑容。有了这样的梦,便注定要和南昌发生很多故事。其实,人对家乡的感情就像对家庭一样,纠结过后更多的往往是依恋。
若干年前,受中部崛起建设大潮的号召,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我回到了南昌工作。然而,这么多年来,我每日穿梭于这座城市中,采访形形色色的人群,忙碌于码字养活自己,似乎差点忘记了还会思考。梦醒后,我依旧发现:南昌人恶劣的服务态度,自高自大的虚荣心,以及官员傲慢无礼、不思进取的工作方式,和我十多年前离开南昌时是多么的相似啊。
狗不嫌窝穷,子不嫌母丑。我如此对南昌以及南昌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何曾没有想过,其实,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昌人,自己的一言一行又何曾不代表着南昌人的形象。然而,对我而言,爱这片土地,视这里为根,远比听着那些空洞的吹嘘抑或是抱怨,要实际得多。现在的我,虽然还无法做到伸开双臂接受所有发生在南昌的事物,但我再也不会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给南昌下一个“好还是不好”的逻辑定义。
国庆前夕,我独自回到童年的那个小村庄,光着赤脚踩遍了村里村外的每一块青石板,在抚河边玩了很久,静静地躺在小学围墙边当年我种的那棵樟树下抽了两支烟。新来的小学老师问我找谁,我说来旅游的。
再后来,我突然想起村口有棵老桑树,小时候经常爬上树去摘桑葚吃。当我真的看到那棵桑树时,发现她的主干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断裂了,不过,倒是长出很多条粗壮的侧丫,越发显得生机勃勃。
天凉好个秋。南昌,对你的感情很复杂……&
爱上南昌的50个理由
金色的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月的天气,也应该是南昌一年之中最让人舒服的了,于是,心情变得格外的好。行走在这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或许就是你我童年嬉戏的地方。然后,是看见不同的陌生面孔,“喜欢南昌吗?给个理由先。”随着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说出口,于是有了下面这些回答。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我的记录,没有删除一个字??????
1.南昌的物价真的是很便宜,10块钱能买到很多小吃。(袁萍,广告业,自称是老饕)
2.喜欢喝绳金塔的瓦罐汤,养生又养颜。(文小姐,19岁,来南昌两年)
3.城市里有许多水系,择水而居还是挺惬意的。(孔繁盛,山西人,因为爱水而留在南昌)
4.鱼米之乡,只要是地里水里能种养出来的东西,几乎都能吃得到,而且价格便宜。(三军,大江论坛网友)
5.市中心就有一所有求必应的佑民寺,拜菩萨很方便。(万大妈,信佛)
6.超大的摩天轮,站在下面感觉超浪漫。(孙静,南航大学学生)
7.喜欢赣江,更喜欢江景房。(郭先生,万达华府业主)
8.最喜欢逛万寿宫,什么都有,东西又很便宜。(陆静,超市员工)
9.南昌有我的初恋,因为爱上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市。(田彬彬,孙静的男朋友)
10.喜欢南昌不需要理由吧,我的家在这里,亲戚朋友都在这,我的一切都在南昌。(冯晓明,32岁,从生下来就在南昌)
11.在南昌很容易就吃到蚌壳。(肖先生,29岁,张家界人)
12.地方不大,上班回家都挺方便,不用起早贪黑地从五环坐到二环。(廖先生,以前在北京一家网站打过工)
13.重口味的菜肴挺合我的口味的。(还是廖先生)
14.高层不多,因此只要住在高层,视野就非常开阔。(万老板,在滨江豪城买了房子)
15.藜蒿炒腊肉,柚子皮炒肉,真是好洽的不得了。(萧萧,23岁,自称在夜场卖酒)
16.南昌的士车上洁白的座套,让爱干净的人坐得舒心。(还是萧萧)
17.洪都,庞大的飞机工厂是南昌人的骄傲。(老彭,在洪都工作了30多年)
18.我好喜欢秋水广场,那里的喷泉好高好高。(莉莉,6岁半)
19.《江南都市报》跻身全国报业23强,想不到南昌还有这么好的报纸。(文凯,摄影爱好者)
20.什么时候饿了,随便走进一家汤店,点个拌粉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价格嘛,4块钱就可以搞定。(小马,24岁,送快递的)
21.我喜欢吃鸭子,南昌到处都是卤鸭店,要是煌上煌在红角洲开店就好了,马上我就要搬新家了。(兴兴,正在红角洲装修房子)
22.生活节奏比较慢,苏圃路和蛤蟆街的夜宵店开到凌晨,南昌人真是过得很惬意。(老蔡,其实年龄还不到30岁)
23.变化真大,发展很快,看报纸说南昌要修地铁了。(老郑,在地铁站旁的凤凰城有3套房子)
24.南昌话很逗,最喜欢听那句“ㄆò恕保ā弊窒朐跹斫饩驮跹斫狻#ㄋ拇吹木曜樱苁谴δ喜暗母髦忠馑迹
25.八一大桥上的黑猫白猫雕塑:好搞怪的吉祥物,还蛮有特色的。(忽忽,17岁,第一次看见室外雕塑以猫为主题)
26.杭州有苏堤春晓,南昌象湖也有堤上春晓,这里是一样的江南水乡。(晓风,园林工程师)
27.站在滕王阁上看秋水共长天一色,嘿嘿,诗人的情怀就诞生了。(章敏,第一次来南昌旅游)
28.离庐山很近,离鄱阳湖也很近,两个小时就可到这些景区。(看来章敏是想环鄱阳湖游了)
29.第一次来南昌,男朋友就带我去青山湖游玩,青山湖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小青,因为名字中有了南昌青山湖的青字)
30.喜欢南昌的冬天,晒太阳好舒服的。(邓老伯,去年刚退休)
31.因为工作我来南昌,它是我的第二故乡。(胡微,22岁,江西师大毕业生)
32.算不上时尚之都,正因为这样,我这种没钱每季换新衣的女孩子,穿着朴素走在大街上也很理直气壮啊。(收入不高的胡微很会自我安慰)
33.水观音亭那一块,春夏秋冬,怎么看都美。(黄磊,美术系学生)
34.喜欢在八一广场跟同学放风筝,偶尔还能邂逅帅哥。(邓婷,九江人,想在南昌找个男朋友)
35.她是省城啊,比九江要发达多了。(邓婷希望留在南昌)
36.每年的9月18日都会拉警报,革命老区的人民都很爱国。(云南的小雷说他第一次听到防空警报是在南昌)
37.南昌是我家啊,难道你要我喜欢赤道和几内亚不成?(栓子,18岁,喜欢耍贫嘴)
38.南昌的水煮店,百家百味,几个姐妹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吃完数棍子,花不了买一支唇膏的钱。(陈言,电视台主播)
39.南昌人谦虚、勤劳、忍耐力强。(胡小林,浙江老板)
40.炒粉很好吃哦。(胖哥,据说一个礼拜要吃12顿米粉)
41.南昌人都是我们湖南人的老l,感觉真亲切。(范斌,从岳阳来南昌大学读书)
42.有读书的传统,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周老师,培养了6个清华北大的学生)
43.万寿宫附近有些弯弯曲曲的小巷,石板路木板屋,很入画。(罗晓乐,大三学生)
44.百花洲、青山湖,有水的地方总有无限风情,是谈恋爱的好地方。(罗晓乐至今没有女朋友)
45.南昌的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还是不错,女人花在肌肤保养品的钱可以省下大半。(赵小姐,27岁,对自己皮肤有些沾沾自喜)
46.保留了很多红色记忆,革命老区的人很善良。(赵全,广东人)
47.中小学教育是不错的,这里的父母普遍都重视培养子女读书考学。(吴小姐,29岁,教辅书推销员)
48.强烈思念南昌腊肉和香肠,冬天时每家每户都腌腊肉、晒香肠。(陶小姐,在上海的南昌人)
49.南昌有很多炒货店,瓜子、山楂片、核桃应有尽有,比超市里要便宜。(方红,孕妇)
50.我家楼下种了好多杨梅树,每年要长好多杨梅的。(奇奇,5岁半)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5139020]大江网友:&<font color="#13-06-09 22:59 发表评论:
每个城市都有好有坏
这就是他们让人留恋的地方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
江南都市报
新参政文摘
江南今日头版
<font color="#FF年01月14日头版
新闻排行榜
江南都市报
新参政文摘
江南都市(第23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与不爱之间回音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