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哥布林杀手中的哥布林设定里的哥布林与日本人存在一些相同之处?

这是一部相当“反传统”和“表里不一”的作品。说它“反传统”,首先,这部小说里的所有角色都没有名字,有的只是“哥布林杀手”“女神官”“妖精弓手”等等能体现角色们的种族、性别、职业、身份的称号。虽然我还没见过其他小说中的角色有这样的特点,不过我知道的是很多读者在看其他小说时通常也不会刻意去记每一位角色的名字,而是以这些角色的相貌、职业等来称呼他们。这种不给角色们命名、而是以他们身上突出的特质来称呼他们的方式挺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要说最“反传统”的地方,莫过于对小说男主——哥布林杀手人物形象的设定。我们以前见过的大部分冒险、战斗类故事中的男主都是相当“伟光正”的,外表不说有多帅,至少要看得过去,同时还有足智多谋、武艺高强,最重要的是行事光明磊落。而我们的哥布林杀手先生呢?不但相貌成谜(我们至今仍未知道男主摘下头盔后的样子),而且衣冠不整(书中描写了无数次的“沾满铁锈与血污的皮甲”),武艺也不是一流水平(这点后面再说),只有“足智多谋”一点还算符合。然而哥杀的智谋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面对哥布林,哥杀各种阴招、损招无所不用其极:火攻、水攻、毒气、陷阱、暗器、自然灾害(如山体崩塌和雪崩)、生化武器、装死然后“诈尸”……就算是面对大哥布林这样的大家伙,哥杀采用的战斗方式居然是踢裆这种极其下三路的招式。总之就是所有为其他冒险者所不齿的手段,哥杀都用得不亦乐乎。前面说过,哥杀的武艺也并非一流,这一点确实不假。连哥杀自己都承认,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的话,顶多是黑曜级别冒险者的水平(这应该并不是谦虚,因为连钢铁级别的圃人斥候的剑术都在他之上,看来他并不是因为武艺高强才被评为银级冒险者的)。在书中,虽然哥杀面对普通的哥布林时能大杀四方,但在与诸如巨魔、哥布林王、精英哥布林这些高等级的怪物一对一单挑时,哥杀基本上都是单方面被吊打,如果没有队友们的支援,哥杀早就不知道会死多少次了。经我这么一描述,哥杀的形象似乎low爆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哥杀的这些特点,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哥杀之所以能在五年的剿灭哥布林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毫无败绩,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他有着明确且唯一的目标:剿灭哥布林。因此,他平时做的所有训练、身上带的所有装备、冒险时采用的所有战术,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例如他平时在练习投掷刀剑时,专门往哥布林喉咙的高度上扔;他皮甲上的血污其实是哥布林的血,用来掩盖自己身上的气味(因为哥布林的嗅觉很灵敏);他从来不用过长的剑,因为不适合杀哥布林,而且身上所带的兵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这样能够防止兵器损坏或变钝,更何况哥布林身上有的是兵器;他使用的那些看似很阴毒的战术,其实是杀死哥布林最有效的战术……随着他一次次剿灭哥布林,他也逐渐对哥布林的生活习性、长处和弱项了如指掌,这些经验对他更是如虎添翼。他充分考虑有关剿灭和防范哥布林的每一个细节,小心谨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他教给了女神官许多对付哥布林的知识,却不让她记笔记,就是为了防止有朝一日她被哥布林抓住后这些笔记被哥布林找到,从而对人类有所防范。他对哥布林毫无同情和怜悯之心。这一点其实弥足珍贵,因为有不止一个冒险者因对摇尾乞怜的哥布林手下留情而酿成大祸,有一个侥幸逃生的哥布林甚至在日后成为了哥布林王,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破坏。其实不只是人类,哥布林对其他所有种族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他们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不管与其他什么种族交配,生下来的必定是哥布林,这样下去其他种族只有灭绝的份。哥杀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毫不留情地杀光所有出现在他面前的哥布林,甚至连刚出生的小哥布林也不放过。他能充分利用同伴的力量。这一点其实在他组队后的这一年中才有所体现,但就是在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摸清了每一位队友擅长的能力,并将其最大化地利用。例如最早与他组队的女神官,尽管她只会四种“奇迹”,但在哥杀的指挥下,这四种看似普通的招式往往能够带来奇效(最经典的就是用两面“圣壁”夹住哥布林王使其动弹不得)。至于团队作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卷中众人合力对付大眼怪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五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首先由妖精弓手吸引大眼怪的注意力,给矿人术士腾出时间使用法术“酩酊”,等大眼怪睡着后由哥杀释放出面粉,再由蜥蜴僧侣召唤出龙牙兵引诱苏醒的大眼怪攻击,等大眼怪射出炽热光线的一刹那,房间里发生了粉尘爆炸,大眼怪随即被炸死,而哥杀众人则在女神官“圣壁”的保护下平安无事。综上所述,哥杀的形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个人能力超群、喜欢搞个人英雄主义的热血漫男主,而更像一个深谙克敌制胜之道、冷酷沉稳、善于调动团队力量的战场指挥官。他这种“反传统”的男主,教会了读者两件道理:一、实力和胜负是两回事;二、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那么为什么说这部作品“表里不一”呢?因为那些只是道听途说过这部小说的内容而没有去深入阅读的人,和那些通读了小说的人,所产生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对于前者来说,他们在肤浅地了解了一下这部书的内容之后,八成会对该作产生如下的印象:黄暴、黑暗、开后宫。从表面上来看,这部书确实符合上述这些特征。然而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未必。首先,这本小说真的很黄暴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的,但也要看跟谁比。书中确实提到了很多女性被哥布林凌辱,但是,能就此认为该书就是以这些十八禁场面为卖点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小说里对这些被玷污的女性的描写往往都是一笔带过,凌辱的过程更是提都没提,而且那些没有被哥布林染指过的女性往往在故事中有着更多的戏份和更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把这部小说与一些所谓的“本子文学”区分开来的关键。说句粗俗的话,如果你真把该书当成小黄书看,那我估计你从头看到尾也不会硬起来。至于为什么要写一些女性被玷污的事情,我想是因为这样能突出哥布林的罪大恶极,从而体现哥杀剿灭哥布林的正当性。就算你不把这部小说和本子作比较,许多正经的文学作品里面的暴力色情场面可一点都不比该书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冰与火之歌》,在这部作品中有关性的描写不但出现得相当频繁,而且从过程、体位、当事人的神态和心理等等描写都非常细致入微,与此相比《哥布林杀手》在这方面简直太过“保守”了。然而,为什么人们对《冰火》里的这些描写无动于衷甚至津津乐道,却对《哥杀》里的那些只言片语吹毛求疵呢?现在的问题是,黄暴情节根本不是《哥杀》的重点,连卖点都不是,有些人却偏要纠着这些东西不放,把它和各种本子混为一谈,看来果真是人心里想的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啊。第二,这本小说真的很黑暗吗?我认为,真正的黑暗系作品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环境压抑,情节残酷,还要凸显人性的丑恶。然而对这部作品来说,符合的也就只有“情节残酷”这一条,但这种“残酷”往往只是暂时的,因为残酷的地方只与哥布林有关,而再过不久这些哥布林就会被哥杀一行人剿灭了。剩下的两条,“环境压抑”明显不符合,因为作者明显是怕自己的作品变成真正的黑暗系文学,所以安排了许多内容来缓和压抑的气氛。首先,冒险的过程就没有那么压抑,因为哥杀这支队伍本来就是一只很欢脱的队伍,妖精弓手和矿人术士两人间的插科打诨为故事增添了很多笑点,女神官和蜥蜴僧侣这两个虔诚的神职人员也有活泼开朗的一面,就连闷油瓶一般的哥杀,有时也会开个玩笑。另外,作者在冒险的间隙,也会安排一些日常情节,让冒险者和读者的心情都能得到放松。至于“人性的丑恶”,同样不符合,反正我是没在这部书里找到性格太讨人厌的人物,反而是书中一些人物的所作所为,让我看到了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哥杀看似冷漠不通人情,实际上时刻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身边的伙伴着想;妖精弓手看似大大咧咧,实际上非常关心自己的朋友;见习圣女看似总是对新手战士摆出一副“妻管严”的态度,其实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女神官的温柔善良,则是全书最温暖人心的部分。总而言之,尽管这部小说里的确有一些黑暗的成分,但它所要体现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真挚的感情。因此,我认为这部书应该是“局部黑暗,大部光明”。最后,关于“后宫”的问题,我认为这部作品跟一般意义上的“后宫作品”也不太一样。因为尽管男主哥杀身边一直有四个妹子围着转——女神官、妖精弓手、牧牛妹、柜台小姐,但哥杀并没有对其中任何一个妹子有明确的意思,因为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剿灭哥布林上了。这里顺便说下我对这所谓的“后宫”的看法:尽管这四个妹子都对哥杀有不同程度的好感,但真正“喜欢”哥杀的只有牧牛妹和柜台小姐两人,妖精弓手对哥杀应该只是“感兴趣”,同时还有一丝欣赏(尽管她自己并不愿意承认),她更希望能和哥杀一同去冒险(而不是剿灭哥布林),希望哥杀把自己当作朋友,而非剿灭哥布林时的帮手;女神官因为被哥杀救过一命,对哥杀怀有感激之情,同时作为施“保护、治愈、拯救”之责的地母神神官,这种感激之情到后来逐渐化为了对哥杀的保护欲,希望在冒险时自己能时刻在哥杀身边帮助他、保护他,让自己成为哥杀的依靠,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小说,很推荐大家前去阅读。发布于 2018-10-27 21:59}
本来我看到巴哈姆特说这动画只适合18岁以上观看时,我以为这动画没救了,肯定和改编漫画一个尺度,我都在想爱奇艺会在第几集下掉这片子。播出后,我感觉还行,这番爱奇艺还能救。动画没露点,强奸情节没特写,殴打也没给画面只给了远景。虐妹情节是有,但是就几个画面,妹子没轮奸后,身上的伤痕仅有几条线条,没血,少伤口,没不明白色液体。总的来说,这番还是要走偏黑暗的风格,不想淡化虐妹情节,但尺度还是收敛在表番之内,适当删减,这番还能正常播。不过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人肉盾牌那场面,有点难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布林杀手中的哥布林设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